CN1471768A -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71768A CN1471768A CNA028027485A CN02802748A CN1471768A CN 1471768 A CN1471768 A CN 1471768A CN A028027485 A CNA028027485 A CN A028027485A CN 02802748 A CN02802748 A CN 02802748A CN 1471768 A CN1471768 A CN 14717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de
- axial
- spreading factor
- spreading
- ti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04J13/102—Combining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04J13/0044—OVSF [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04J13/12—Generation of orthogonal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23—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 H04L5/026—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using code divi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当在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上执行二维扩展时,将由代码树建立的一维正交变量扩展因子(OVSF)扩展为二维,以便同时应用在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上。例如,在二维扩展部分(1-1至1-8)中,首先,在频轴方向上,以一维OVSF代码(由频轴方向OVSF代码指定部分(11)给出)扩展传输数据,然后,在时轴方向上,以一维OVSF代码(由时轴方向OVSF代码指定部分(13)给出,并且是独立于频轴方向而选出的)将所得结果进一步扩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在诸如移动通信或数字广播等领域中广泛考虑了传输诸如图像、声音等的各种类型的高速数据的技术/方法。因此,由于频率选择性衰落的重要原因,近来在移动通信领域中,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方法和码分多址(CDMA)方法结合在一起形成的OFDM-CDMA方法吸引了众多注意力。OFDM方法是对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一种测量技术,进一步讲,其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方法,用于实现多个副载波(载波)之间的正交,并且有在多载波调制方法中频率利用效率最高的高阶调制方法。此外,类似地,CDMA方法是对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一种测量技术,其是一种谱扩展通信方法,其中由扩展代码来扩展信号,其还是一种通过扩展增益获取干扰的高阻抗的方法。
近来,在这样的OFDM-CDMA方法中建议在OFDM中执行频轴(frequency axis)方向和时轴(time axis)方向的二维扩展。因此,当在OFDM中执行二维扩展时,可以通过基于信道环境优化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获得最合适的性能。
图1是展示数据传输装置的示范构造例子和OFDM-CDMA方法的方框图。
这样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多个二维扩展部分1-1至1-8,用于对传输数据#1至#8执行二维扩展;多个多路复用器(这里是两个)3-1和3-2,用于多路复用二维扩展之后的信号;双接点(two point)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部分5,用于对从每个多路复用器3-1和3-2输出的多路复用信号执行IFFT;以及并行串行(P/S)转换器7,用于在将从IFFT部分输出的两个序列的并行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之后,输出传输信号。
从正交代码指定部分21获得二维扩展代码#1至#8,所述二维扩展代码#1至#8当在二维扩展部分1-1至1-8中对传输数据#1至#8进行二维扩展时使用。这里,为所有传输数据#1至#8指定相同扩展因子(SF)的正交代码,每一个都在经二维扩展之后被多路复用。例如,令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为SFf,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为SFt,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每个传输数据#1至#8都每一个码元(symbol)扩展8次,即,在频轴方向上扩展两次(SFf=2),并在时轴方向上扩展4次(SFt=4)。此时,所有二维扩展之后的信号变得彼此正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所有传输数据,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SFf)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SFt)都处于相同的正交状态。
然而,在上述装置中,当在OFDM中执行二维扩展时,尽管使用正常的正交代码来执行扩展,但是难题在于在对扩展因子不同的信号执行多路复用之后保持代码之间的正交。
换句话说,当在OFDM中执行二维扩展时,因为即使当在多路复用扩展因子不同的信号的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两者/其中一个的条件下,使用正常的正交代码执行扩展时,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在被多路复用并进行多次扩展之后,在正交信号中,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相似,所以难于保持代码间的正交。由于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或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随信道而不同,因为每个用户的信道不同,所以每个用户的最优值不同。在CDMA中,因为代码的正交性对容量有很大影响,所以由于即使当用户间使用不同的扩展因子时保全了代码间的正交,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仍然不同,如在前述装置中所描述,故不可能保持代码的正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其即使在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上执行二维扩展时的扩展因子不同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代码的正交,此外,有可能在保持代码的正交的同时,优化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当以诸如OFDM方法等方法的多载波调制方法,在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上执行二维扩展时,通过同时应用由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两个方向的代码树代表的正交变量扩展因子(OVSF),即使扩展代码不同,也有可能多路复用代码间保持正交的多个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展示数据传输装置的构造的方框图;
图2是展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构造的方框图;
图3展示指定例1的码片分配图;
图4是展示指定例1的代码图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5展示指定例2的码片分配图;
图6是展示指定例2的代码图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7展示指定例3的码片分配图;
图8是展示指定例3的代码图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9展示指定例4的码片分配图;
图10是展示指定例4的代码图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1展示指定例5的码片分配图;
图12是展示指定例5的代码图的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是展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构造的方框图。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是OFDM-CDMA方法的数据传输装置,这样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多个二维扩展部分1-1至1-8,用于对传输数据#1至#8执行二维扩展;多个多路复用器(这里是两个)3-1和3-2,用于多路复用二维扩展之后的信号;双接点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部分5,用于对从每个多路复用器3-1和3-2输出的多路复用信号执行IFFT;以及并行串行(P/S)转换器7,用于在将从IFFT部分输出的两个序列的并行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之后,输出传输信号。
从扩展代码指令部分9获取在二维扩展部分1-1至1-8中对传输数据#1至#8进行二维扩展时使用的扩展代码。扩展代码指令部分9基本上包括正交变量扩展因子(OVSF),即频轴方向OVSF代码指定部分11,用于产生频轴方向的扩展代码(第一扩展代码),并将结果指定给每个二维扩展部分1-1至1-8;还包括正交变量扩展因子(OVSF),即时轴方向OVSF代码指定部分13,用于产生时轴方向的扩展代码(第二扩展代码),并将结果指定给每个二维扩展部分1-1至1-8。这里OVSF代码是CDMA中使用的扩展代码,也就是说,即是有不同的扩展因子,扩展代码也是互相正交的(正交代码)。满足一维正交变量扩展因子(OVSF)的代码(OVSF代码)已经公知,并且在宽带码分多址(W-CDMA)方法中使用,所述宽带码分多址(W-CDMA)方法是多路复用不同扩展因子的代码以保持正交的技术。可以使用编码树派生出OVSF代码。具体地说,例如,通过合并固定扩展因子的正交代码和另一个通过翻转正交代码的极性获得的正交代码,产生其扩展因子比所述扩展因子大的正交代码。此时,以相同的顺序分配的代码正交,而与层无关(层低于1而扩展代码加倍)。从而,将一维正交变量扩展因子(OVSF)扩展到二维。
具体地说,在每个二维扩展部分1-1至1-8中,首先由频轴方向上的一维OVSF代码(从频轴方向OVSF代码指定部分11获得)扩展传输数据,由时轴方向上的一维OVSF代码(独立于频轴方向选择,从时轴方向OVSF代码指定部分13获得)扩展前面扩展的结果。从而由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下文中,简称其为“二维扩展代码”)将传输数据扩展SFf×SFt次。也就是说,这一二维扩展代码是扩展到2维中的OVSF代码。如上所述,SFf是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而SFt是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SFt和SFf的值可以互相不同。
例如,如图2的例子所示,在二维扩展部分1-1中获得二维扩展代码#1。二维扩展代码#1是SFf=2和SFt=4,而整个扩展因子(=SFf×SFt)是(=2×4)。
因此,关于输入二维扩展部分1-1的传输数据#1,首先,在二维扩展部分1-1内部的频轴方向扩展部分15中,将传输数据#1在频轴方向上由OVSF代码SFf=2两次扩展(扩展f1),此外,在对应于频轴方向扩展之后的每个码片的两个时轴扩展方向部分17-1和17-2中,将频轴方向扩展之后的每个码片在时轴方向上由OVSF代码SFt=4扩展4次(扩展t1、扩展t2)。在对应于每个时轴方向扩展部分17-1和17-2而设置的并行串行(P/S)转换器19-1和19-2中,将从每个时轴方向扩展部分17-1和17-2中输出的并行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之后,然后将其输出到多路复用器3-1和3-2。
此外,如图2所示,在二维扩展部分1-2至1-8中获得不同扩展因子的每个二维扩展代码#2至#8。例如,从二维扩展部分1-2获得的二维扩展代码#2是SFf=2和SFt=8,而总扩展因子是16;从二维扩展部分1-3获得的二维扩展代码#3是SFf=1和SFt=16,而总扩展因子是16;从二维扩展部分1-4获得的二维扩展代码#4是SFf=4和SFt=4,而总扩展因子是16;从二维扩展部分1-5获得的二维扩展代码#5是SFf=2和SFt=16,而总扩展因子是32;从二维扩展部分1-6获得的二维扩展代码#6是SFf=1和SFt=32,而总扩展因子是32;从二维扩展部分1-7获得的二维扩展代码#7是SFf=1和SFt=8,而总扩展因子是8;从二维扩展部分1-8获得的二维扩展代码#8是SFf=1和SFt=4,而总扩展因子是4。
此外,尽管根据本发明,在频轴上扩展之后进行时轴上的扩展,但是并不限于此。可以颠倒频轴上的扩展和时轴上的扩展的顺序。
此外,尽管根据本发明,在每个二维扩展部分1-1至1-8中使用了不同的扩展因子,但是并不限于此,当然可以使用相同的扩展因子。
此外,尽管根据本发明说明了当多路复用传输数据1-1至1-8的情况作为例子,但是传输数据的多路复用数当然不限于此数。
接下来,将参考图3至图12具体说明二维扩展代码。
(指定例1)
首先,指定例1是指定频轴方向扩展因子相似而且时轴方向扩展因子也相同的二维扩展代码的情况。这里,按图3所示的码片分配图形成图4中给出的4个码型1至4(频轴4码片,时轴4码片)。
图4是总扩展因子=4的例子,是依次将两个码元分配给每个二维扩展代码的例子,并且使用四种二维扩展代码,SFf=2和SFt=2,总计8个码片,频轴方向4个码片,而时轴方向2个码片。这里,与频轴方向的扩展代码的两倍的扩展代码互相正交的两码片正交代码A和B被认为是基本代码。重复两次的码片代码A(下文中示为“A+A”),或A,和逆代码A(下文中示为“AINV”)都是4个排列好的码片的代码(下文中示为“A+AINV”),是互相垂直的特殊代码,其都与重复两次的码片代码B(下文中示为“B+B”),或B,和逆代码B(下文中示为“BINV”)正交,B和BINV都是4个排列好的码片的代码(下文中示为“B+BINV”)。A+A对应于码型1,A+AINV对应于码型2,B+B对应于码型3,而B+BINV对应于码型4。所以图4所示的码型1至4各有不同的二维扩展代码,而且各有8个码片,此外,有可能用一个二维扩展代码完成2码元传输。此外,在图4(A)至图4(D)中粗实线是码元部分,细实线是基本代码部分,而虚线是码片部分。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由于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使用相似的二维扩展代码,所以所有一码元范围也都相似,而总扩展因子(=SFf×SFt)也相同,因此,有可能获得相同的多路复用数。例如,在图4的例子中,总扩展因子是4,有可能使用4个码型1至4来多路复用4个信号。
接下来描述有可能保持扩展代码和不同的总扩展因子之间的正交。
(指定例2)
首先,不同总扩展因子的指定例2是指定频轴方向扩展因子相似而时轴方向扩展因子不同的二维扩展代码的情况。这里,按图5所示的码片分配图形成图6中给出的六个码型1至6(频轴4码片,时轴8码片)。
图6(A)至图6(F)中所示的码型1至6代表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都相同(SFf=4),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分别为2、4、6、8、8、4、2(SFt=2、4、6、8、8、4、2)的情况。这里,与指定例1的情况相似,与对应于频轴方向的扩展代码的两倍的扩展代码互相正交的2码片正交代码A和B被认为是基本代码。对应于码型1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4、SFt=2,而总扩展因子=8,只由基本代码A获得;对应于码型2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4、SFt=4,而总扩展因子=16,由基本代码A和A的逆代码AINV获得;对应于码型3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4、SFt=8,而总扩展因子=32,只由基本代码B获得;对应于码型5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4、SFt=4,而总扩展因子=16,由基本代码B和B的逆代码BINV获得;对应于码型6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4、SFt=2,而总扩展因子=8,由基本代码B和B的逆代码BINV获得。这里,在图6(A)至图6(F)中,粗实线是码元部分,细实线是基本代码部分,而虚线是码片部分。此时,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例如,如图6所示,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SFt=8)的码型3和码型4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其它码型1、码型2、码型5以及码型6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在OVSF中,如上所述的二维扩展代码的每个码型1至6互相正交。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码型1至6中所示的正交代码只是简单图解,还有其它可用的码型。
根据本例,当在二维扩展代码中,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相似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只以整数倍不同时,使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则即使当在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中,只有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不同时,也有可能使用OVSF保持代码的正交。
(指定例3)
首先,不同总扩展因子的指定例3是指定时轴方向扩展因子相似而频轴方向扩展因子不同的二维扩展代码的情况。这里,按图7所示的码片分配图形成图8给出的四个码型1至4(频轴8码片,时轴4码片)。
图8(A)至图8(D)中所示的码型1至4代表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都相同(SFt=4),而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分别为2、4、8以及8(SFf=2、4、8、8)的情况。这里,与指定例1的情况相似,与对应于频轴方向的扩展代码的两倍的扩展代码互相正交的2码片正交代码A和B被认为是基本代码。对应于码型1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2、SFt=4,而总扩展因子=8,只由基本代码A获得;对应于码型2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4、SFt=4,而总扩展因子=16,由基本代码A和A的逆代码AINV获得;对应于码型3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8、SFt=4,而总扩展因子=32,只由基本代码B获得;对应于码型4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8、SFt=4,而总扩展因子=32,由基本代码B和B的逆代码BINV获得。此外,在图8(A)至图8(D)中,粗实线是码元部分,细实线是基本代码部分,而虚线是码片部分。此时,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例如,如图8所示,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SFf=8)的码型3和码型4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其它码型1和码型2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在OVSF中,如上所述的二维扩展代码的每个码型1至4互相正交。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码型1至4中所示的正交代码只是简单图解,还有其它可用的码型。
根据本例,当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相似而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只以整数倍不同时,使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则即使当在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中,只有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不同时,也有可能使用OVSF保持代码的正交。
(指定例4)
其次,不同总扩展因子的指定例4是指定频轴方向扩展因子和时轴方向扩展因子都不同的二维扩展代码的情况。这里,按图9所示的码片分配图形成图10给出的四个码型1至4(频轴4码片,时轴8码片)。
图10(A)至图10(D)中所示的码型1至4代表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分别为2、4、2以及4(SFf=2、4、2、4),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分别为2、4、8以及8(SFt=2、4、8、8)的情况。这里,与指定例1的情况相似,与对应于频轴方向的扩展代码的两倍的扩展代码互相正交的2码片正交代码A和B被认为是基本代码。对应于码型1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2、SFt=2,而总扩展因子=4,只由基本代码A获得;对应于码型2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4、SFt=4,而总扩展因子=16,由基本代码A和A的逆代码AINV获得;对应于码型3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2、SFt=8,而总扩展因子=16,只由基本代码B获得;对应于码型4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4、SFt=8,而总扩展因子=32,由基本代码B和B的逆代码BINV获得。此外,在图10(A)至图10(D)中,粗实线是码元部分,细实线是基本代码部分,而虚线是码片部分。此时,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例如,如图10所示,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SFf=4)的码型2和码型4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其它码型1和码型3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而如图10所示,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SFf=8)的码型3和码型4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其它码型1和码型2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在OVSF中,如上所述的二维扩展代码的每个码型1至4互相正交。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码型1至4中所示的正交代码只是简单图解,还有其它可用的码型。
根据本例,当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只以整数倍不同,而且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只以整数倍不同,并且扩展代码不同时,使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并且使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则即使当在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都不同,并且总扩展因子也不同时,也有可能使用OVSF保持代码的正交。
(指定例5)
固定总扩展因子的指定例5是指定频轴方向扩展因子和时轴方向扩展因子都不同的二维扩展代码的情况。这里,按图11所示的码片分配图形成图12给出的四个码型1至4(频轴8码片,时轴8码片)。
图12(A)至图12(D)中所示的码型1至4代表总扩展因子固定等于16,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分别为2、8、4以及8(SFf=2、8、4、8),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分别为8、2、4以及2(SFt=8、2、4、2)的情况。这里,与指定例1的情况相似,与对应于频轴方向的扩展代码的两倍的扩展代码互相正交的2码片正交代码A和B被认为是基本代码。对应于码型1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2、SFt=8,而总扩展因子=16,只由基本代码A获得;对应于码型2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8、SFt=2,而总扩展因子=16,由基本代码A和A的逆代码AINV获得;对应于码型3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4、SFt=4,而总扩展因子=16,只由基本代码B获得;对应于码型4的二维扩展代码是SFf=8、SFt=2,而总扩展因子=16,由基本代码B和B的逆代码BINV获得。此外,在图12(A)至图12(D)中,粗实线是码元部分,细实线是基本代码部分,而虚线是码片部分。此时,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例如,如图12所示,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SFf=8)的码型2和码型4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其它码型1和码型3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而如图12所示,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SFf=8)的码型1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其它码型2、码型3以及码型4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在OVSF中,如上所述的二维扩展代码的每个码型1至4互相正交。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码型1至4中所示的正交代码只是简单图解,还有其它可用的码型。
根据本例,当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只以整数倍不同,而且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只以整数倍不同,而因二维扩展代码的整数倍数不同,使总扩展因子固定时,使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并且使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则即使当在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都不同,而总扩展因子相同时,也有可能使用OVSF保持代码的正交。
扩展代码指令部分9根据传播环境,选择从每个二维扩展部分1-1至1-8中获得的二维扩展代码。例如,由于在有长延迟波时非常不希望减小频轴方向的正交性,所以频轴方向(SFf)的扩展因子选择大的二维扩展代码,以便使频轴方向的相关特性变小;另一方面,由于在强烈的时间涨落下,非常不希望减小时轴方向的正交性,所以时轴方向(SFt)的扩展因子选择大的二维扩展代码,以便使频轴方向的相关特性变小。即使在二维OVSF中,码元的传输速率相似,如上所述,有可能自由地改变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之间的比例,以及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和总扩展因子之间的比例,以保持代码的正交;也有可能自由地保持最佳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之间的比例,并基于信道环境,保持每个代码(即每个用户)的码元的传输速率,并且可以在保持代码的正交的同时,优化每个代码的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即使当由二维OVSF执行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的二维扩展的扩展因子不同,也有可能保持代码的正交;并且也有可能多路复用多个经过了二维扩展的作为OFDM-CDMA的用户信号,所以可以在保持代码的正交的同时,可以优化每个代码(用户)的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例如,有可能被嵌入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两者中或其中任一个中,以组成特定的移动通信系统。
根据前述的本发明,即使在扩展因子不同时执行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的二维扩展,也有可能保持代码的正交,此外,有可能在保持代码的正交的同时,优化每个代码的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
本发明基于2001年7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1-232928号,通过参考,将其全部内容清楚地合并于此。
Claims (9)
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通过结合多载波调制方法和CDMA方法执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扩展部分,用于使用由频轴方向的正交变量扩展因子和时轴方向的正交变量扩展因子组成的二维正交扩展代码,在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两个方向上,同时扩展多个传输数据;以及
多路复用器,用于多路复用所述多个被扩展后的传输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
第一产生器,用于以正交变量扩展因子产生在频轴方向上使用的第一扩展代码;以及
第二产生器,用于以正交变量扩展因子产生在时轴方向上使用的第二扩展代码,
其中所述扩展部分使用由所述第一产生器产生的第一扩展代码和由所述第二产生器产生的第二扩展代码,在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上同时执行扩展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中在所述多个数据传输期间,在所述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频轴方向的各扩展因子相似,时轴方向的各扩展因子也相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中
在所述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频轴方向的各扩展因子相似,而时轴方向的各扩展因子只以整数倍不同;并且
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中
在所述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时轴方向的各扩展因子相似,而频轴方向的各扩展因子只以整数倍不同;并且
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中
在所述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频轴方向的各扩展因子只以整数倍不同,并且时轴方向的各扩展因子也只以整数倍不同;并且
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中
在所述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通过使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相乘,获得固定的总扩展因子;并且
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的频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最大的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与所有其它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的时轴方向的码元部分匹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其中,在所述二维正交扩展代码中,可以基于传播环境改变频轴方向的扩展因子和时轴方向的扩展因子。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通过结合多载波调制方法和CDMA方法执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扩展步骤,使用由频轴方向的正交变量扩展因子和时轴方向的正交变量扩展因子组成的二维正交扩展代码,在频轴方向和时轴方向两个方向上同时扩展多个传输数据;以及
多路复用步骤,多路复用所述多个被扩展后的传输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232928A JP2003046481A (ja) | 2001-07-31 | 2001-07-31 | データ伝送装置およ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
JP232928/2001 | 2001-07-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71768A true CN1471768A (zh) | 2004-01-28 |
Family
ID=19064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028027485A Pending CN1471768A (zh) | 2001-07-31 | 2002-07-29 |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40042386A1 (zh) |
EP (1) | EP1317086B1 (zh) |
JP (1) | JP2003046481A (zh) |
CN (1) | CN1471768A (zh) |
DE (1) | DE60222365T2 (zh) |
WO (1) | WO2003013038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17945B (zh) * | 2006-09-29 | 2013-01-1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序列分配方法和序列分配装置 |
CN102970098B (zh) * | 2006-09-29 | 2016-11-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和终端装置执行的发送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01511A (ja) * | 2001-09-26 | 2003-04-04 | Yrp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Key Tech Res Lab Co Ltd | マルチキャリアスペクトル拡散通信装置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スペクトル拡散通信システム |
CA2428576C (en) * | 2002-05-16 | 2008-10-07 | Ntt Docomo, Inc. | Transmitter for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and multi-carrier transmitting method |
KR20050021477A (ko) * | 2002-07-17 | 2005-03-07 | 코닌클리즈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 데이터 기호 송신 및 수신 방법, 송신기, 수신기, 컴퓨터프로그램 제품, 및 전송 시스템 |
JP4887385B2 (ja) * | 2002-08-19 | 2012-02-2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4142917B2 (ja) * | 2002-08-23 | 2008-09-03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Cdma送信装置及びofdm−cdma送信装置 |
US7889632B2 (en) | 2003-02-28 | 2011-02-15 | Ntt Docomo, Inc.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0438386C (zh) * | 2003-04-04 | 2008-11-26 |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产生二维正交可变扩频系数码的方法 |
US7826514B2 (en) | 2003-04-24 | 2010-11-02 | Nec Corporation | Radio transmitter-receiving apparatus and radio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for estimating noise and interference power in radio transmission using code spread |
EP1471674A1 (de) * | 2003-04-25 | 2004-10-27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Sender und Empfänger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in einem CDMA-System mittels vollständig komplementären Codematrizen zur zweidimensionalen Spreizung der Daten in Frequenz- und Zeitrichtung |
JP2004363721A (ja) * | 2003-06-02 | 2004-12-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3643366B2 (ja) | 2003-07-10 | 2005-04-2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Cdma送信装置及びcdma受信装置 |
TWI276312B (en) * | 2004-05-28 | 2007-03-11 | Ind Tech Res Inst |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2D spreading code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
JP4539969B2 (ja) * | 2004-08-25 | 2010-09-08 | モトローラ・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マルチキャリアスペクトル拡散通信装置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スペクトル拡散通信方法 |
CN1780188A (zh) * | 2004-11-25 | 2006-05-3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多速率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动态码分配方法 |
US7817744B2 (en) * | 2004-12-03 | 2010-10-19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data multiplexing method |
WO2006064549A1 (ja) | 2004-12-14 | 2006-06-22 | Fujitsu Limited | 拡散コード割当方法、逆拡散方法、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
JP2006197519A (ja) * | 2005-01-17 | 2006-07-27 | Tohoku Univ | Cdma送信装置、cdma受信装置、cdma送受信装置、cdma伝送方法 |
WO2006114932A1 (ja) | 2005-04-18 | 2006-11-0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07040218A1 (ja) * | 2005-10-03 | 2007-04-1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送信機、ofdm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送信方法 |
JP4637721B2 (ja) * | 2005-11-04 | 2011-02-23 | Kddi株式会社 | 多元接続方法 |
CN100373797C (zh) * | 2006-01-13 | 2008-03-05 | 南京邮电大学 | 码分多址时分多址移动通信的设备 |
JP2008035285A (ja) | 2006-07-28 | 2008-02-14 | Kyocera Corp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0784323B1 (ko) | 2006-08-02 | 2007-12-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
WO2008029704A1 (fr) * | 2006-09-06 | 2008-03-1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ispositif de réception,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et procédé de communication |
WO2008099919A1 (ja) * | 2007-02-16 | 2008-08-2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無線受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KR101192359B1 (ko) * | 2007-12-17 | 2012-10-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Nand 플래시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KR100925440B1 (ko) | 2008-01-28 | 2009-11-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물리 하이브리드 arq 지시 채널 할당 방법 |
US8619920B2 (en) | 2008-11-05 | 2013-12-31 | Ntt Docomo, Inc. | Two-dimensional code spreading for interleaved FDMA system |
KR101814394B1 (ko) * | 2010-01-17 | 2018-01-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EP2860782B1 (en) | 2013-10-09 | 2019-04-17 | Novaled GmbH |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comprising a phosphine oxide matrix and metal salt |
US10892864B2 (en) | 2016-04-06 | 2021-0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nified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331530B1 (ko) * | 1996-11-07 | 2002-05-09 | 모리시타 요이찌 | 부호생성방법,부호선택방법,기지국장치,이동국장치및통신시스템 |
EP1039661A1 (en) * | 1999-03-03 | 2000-09-27 |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 Multicast channel for a CDMA system |
JP3236273B2 (ja) * | 1999-05-17 | 2001-12-1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マルチキャリア変調方法 |
US6907060B2 (en) * | 2001-04-03 | 2005-06-14 | Acc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generating OVSF codes in CDMA multi-rate system |
-
2001
- 2001-07-31 JP JP2001232928A patent/JP2003046481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2
- 2002-07-29 US US10/381,696 patent/US2004004238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2-07-29 DE DE2002622365 patent/DE60222365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7-29 EP EP02751780A patent/EP131708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7-29 CN CNA028027485A patent/CN1471768A/zh active Pending
- 2002-07-29 WO PCT/JP2002/007707 patent/WO2003013038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17945B (zh) * | 2006-09-29 | 2013-01-1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序列分配方法和序列分配装置 |
CN102932088A (zh) * | 2006-09-29 | 2013-02-1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基站装置和基站装置执行的通信方法 |
US9025545B2 (en) | 2006-09-29 | 2015-05-05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Sequence allocating method and sequence allocating apparatus |
US9246539B2 (en) | 2006-09-29 | 2016-01-26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selection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quence |
CN102932088B (zh) * | 2006-09-29 | 2016-06-01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基站装置和基站装置执行的通信方法 |
US9374129B2 (en) | 2006-09-29 | 2016-06-21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selection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quence |
CN102983931B (zh) * | 2006-09-29 | 2016-09-28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基站装置和基站装置执行的通信方法 |
CN102970098B (zh) * | 2006-09-29 | 2016-11-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和终端装置执行的发送方法 |
US9992798B2 (en) | 2006-09-29 | 2018-06-0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selection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quence |
US10342049B2 (en) | 2006-09-29 | 2019-07-0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selection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quence |
US10687368B2 (en) | 2006-09-29 | 2020-06-1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selection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quence |
US11039483B2 (en) | 2006-09-29 | 2021-06-1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selection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quence |
US11470653B2 (en) | 2006-09-29 | 2022-10-11 | Panasonic Holdings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selection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quence |
US11742974B2 (en) | 2006-09-29 | 2023-08-29 | Panasonic Holdings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selection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quence |
US12126432B2 (en) | 2006-09-29 | 2024-10-22 | Panasonic Holdings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selection of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quen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317086A4 (en) | 2005-12-14 |
WO2003013038A1 (fr) | 2003-02-13 |
JP2003046481A (ja) | 2003-02-14 |
DE60222365D1 (de) | 2007-10-25 |
EP1317086A1 (en) | 2003-06-04 |
DE60222365T2 (de) | 2008-01-03 |
US20040042386A1 (en) | 2004-03-04 |
EP1317086B1 (en) | 2007-09-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471768A (zh) |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方法 | |
KR100454519B1 (ko) | 무선 통신 장치, 통신 단말 장치, 기지국 장치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 |
CN1193528C (zh) | 用于在正交直接序列码分多址(ods-cdma)通信系统中包括多种数据速率的设备 | |
CN1669264A (zh) | 用于准同步系统的时间-频率交织mc-cdma | |
RU2420872C2 (ru) |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я,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 |
CN1805422A (zh) | 在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前同步序列的方法 | |
CN1271219A (zh) | 码分多址中利用沃尔什码的下行链路分集的方法和设备 | |
CN1719929A (zh) |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资源分配方法 | |
CN1649337A (zh) |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和方法 | |
CN1316142A (zh) | 码分多址通信中的四相扩频码 | |
CN101064546A (zh) | 导频复用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 |
CN1941663A (zh) | 多天线信道复用的方法及波束赋形的方法 | |
CN111294082B (zh) | 一种基于扩频的并行传输ofdm通信方法与系统 | |
CN1353515A (zh) | 使用长码和短码的多载波cdma方案的移动通信系统 | |
CN1239387A (zh) | 为反向链路分配最佳沃尔什码的方法 | |
CN1118150C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扩频信道的设备和方法 | |
CN1121760C (zh) | 无干扰准同步码分多址通信系统扩频序列码组生成方法 | |
CN1691654A (zh) | 使用频率交错的多载波码分多址系统的导频信道估计方法 | |
CN1792043A (zh) | 发送装置及通信系统 | |
CN1738228A (zh) | 组间正交互补码的产生方法及应用系统 | |
CN101069258A (zh) |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数据复用方法 | |
KR100465315B1 (ko) | 다중반송파 코드분할 다중접속에서의 확산/역확산 시스템및 그 방법 | |
CN101001236A (zh) | 并行训练序列设计新方法 | |
CN1781273A (zh) | 借助于用于在频率和时间方向上对数据进行二维扩展的完全互补的编码矩阵在 c d m a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发射器和接收器 | |
JP4440889B2 (ja) | 可変拡散率直交周波数・符号分割多重(vsf−ofcdm)システム、そのようなシステム内で受信信号を処理する受信機および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