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7397A - 电动阀 - Google Patents

电动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7397A
CN1467397A CNA031379869A CN03137986A CN1467397A CN 1467397 A CN1467397 A CN 1467397A CN A031379869 A CNA031379869 A CN A031379869A CN 03137986 A CN03137986 A CN 03137986A CN 1467397 A CN1467397 A CN 1467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valve
mentioned
mortor operated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379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9681C (zh
Inventor
根本伸一
小柳津薰
青木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o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ko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ok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ko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67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7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968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968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组装在空调机中使用的电动阀。电动阀(10),无论流过这种电动阀的致冷剂的流动的方向如何,其流量都相同。这种电动阀具有下列部件:能用阀室内的阀体调节流体所通过的流量的阀主体(12);固定在上述阀主体(12)上,其内部装有使上述阀体(13)动作的转子(17)的壳体(16);以及套在上述壳体(16)外面驱动上述转子(17)转动的定子(18),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13)能够转动,无论流体的流动方向是正是反,其流量大致相同。为此,阀体(13)的外表面呈圆筒形,并能以该圆筒形的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且在阀体(13)上形成把致冷剂的流道2a、2b连通起来的节流孔(13a)和缺口部分(13b)。

Description

电动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在空调机中使用的电动阀,特别是涉及这样一种电动阀,即,无论流过电动阀的流体的方向是正是反,能使其流量完全相同。
背景技术
以往,组装在各种空调机、冷冻机中使用的电动阀,是用于调节致冷剂之类的流体的流量的器械,通常由具有阀室和阀座的阀主体,以及通过凸缘部分固定在上述阀主体上的,有底的圆筒形壳体构成。在壳体的内部装有转子,在上述壳体的外部套着中央有通孔的定子。
图18是上述以往的电动阀1的纵断面图,电动阀1的阀主体2具有阀室2c、导向套的固定部分2d和壳体固定部分2e。在阀室2c中设有为致冷剂等流体出入用的流体出入管2a、2b,并且,在其内部,还设有在阀轴3的前端形成的阀体3a,即针阀接触或脱离的阀座2f。
上述导向套的固定部分2d的位置在阀室的上方,用于固定阀主体2与导向套4。在导向套4的内圆周上形成了内螺纹部分4a,在外圆周上形成外螺纹部分5a的阀体夹持件5拧入上述内螺纹中,由上述内螺纹部分和外螺纹部分构成螺纹送进机构。
此外,在下端部形成阀体3a的阀轴3插入该阀体夹持件5内并能够滑动,而且,阀轴3借助于压缩后安装在阀体夹持件5内的压缩弹簧3b,始终向下加压。
壳体固定部分2e位于阀主体2的上端,用环状金属板构成,其内圆周用卷边固定,其下端面用焊接连接,其外圆周部分与壳体6的凸缘部分焊接,把壳体6固定在阀主体2上。阀轴3与转子7之间的结合,除了把阀体夹持件5和外螺纹部分5a套在阀轴3上之外,还把阀轴3嵌入装有磁铁的转子7内。
推力螺母3c压入固定在阀轴3的上端,并与转子7结合,其凸缘部分在阀轴3的上下方向还有若干活动量。由固定在阀体夹持件5上的下挡块4b,和在套筒上形成的上挡块5b构成限制器。
转子7装在壳体6的内部,定子8则嵌在壳体6的外部。在定子8内部的上、下收藏着定子线圈8a和轭铁8b,电力通过导线8c和设置在定子8外圆周上的连接器8d通向定子线圈8a。定子线圈8a通电后,轭铁8b便励磁,使得转子7旋转,通过螺纹送进机构使阀体夹持件5和阀轴3移动,进行开关动作,用以调节致冷剂的流量。连接器的盖子8e焊接在定子8上。
可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致冷剂向正、反方向流动,在阀体3a中出现了致冷剂的压差,结果,就出现了致冷剂在两个不同方向上的流量有差别的不适当的情况。
即,在图18中,当致冷剂从流体出入管2a流向流体出入管2b时,由于致冷剂的压力对于阀体3a是向下作用的,而螺纹送进机构的侧隙始终在下方位置上,所以与阀主体2之间的间隙很小。与此相反,当致冷剂从流体出入管2b流向流体出入管2a时,由于致冷剂的压力对于阀体3a是向上作用的,而螺纹送进机构的侧隙始终在上方位置上,所以与阀主体2之间的间隙就大了,于是就发生流量相应地增大的不适当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有鉴于这种不适当的情况而做出的,其任务是提供这样一种电动阀,在使致冷剂之类的流体流过电动阀时,无论其流动方向是正是反,其流量相同。此外,这种电动阀,还能降低流体(致冷剂)通过电动阀内部时的噪音。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发明的电动阀由下列各种部件构成。
本发明第一方案的电动阀具有下列部件:能用阀室内的阀体调节流体所通过的流量的阀主体;固定在上述阀主体上,其内部装有使上述阀体动作的转子的壳体;以及套在上述壳体外面、驱动上述转子转动的定子,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能够转动,无论流体的流动方向是正是反,其流量大致相同。
本发明第二方案的电动阀具有阀主体,固定在该阀主体上的壳体,以及与该壳体嵌合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阀主体的阀室内设有与转子联动旋转的阀体,无论流体的流动方向是正是反,随着流体的压力所形成的阀主体与阀体之间的间隙,其大小大致相同。
本发明第三方案的电动阀,是如以上所述的任何一种电动阀,其特征在于,阀体的外表面呈圆筒形,并以该圆筒的中心线为轴线进行转动,在阀体上形成使流体在两个流道之间连通的的阀体流道。
本发明第四方案的电动阀,是在第三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阀体上设置了多条阀体流道,并且各流体流道的断面积互相不同。
本发明第五方案的电动阀,是在第一至第四方案的任何一种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阀主体做成使连接在该阀主体上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布置成互成直角。
本发明第六方案的电动阀,是在第三或第四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阀主体做成使连接在该阀主体上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布置成与圆筒部分的侧面平行。
本发明第七方案的电动阀,是在第三或第四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阀主体做成使连接在该阀主体上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布置成大致呈直线状,而且,阀体流道贯穿阀体。
本发明第八方案的电动阀,是在第三或第四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阀主体做成使连接在该阀主体上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布置成大致与圆筒部分轴线的延长部分的侧面平行。
本发明第九方案的电动阀,是在第八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阀主体用圆盘状零件做成,在该圆盘状零件中心部分的周围设有贯通的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并且,在圆盘状零件的壳体一侧设置了阀体,上述阀体能在转动时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第一连通孔与第二连通孔有选择地关闭一个的位置以及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两个都不关闭的位置;此外,在与设置了圆盘状零件的阀体这一侧相反以一侧的各连通孔上安装了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本发明第十方案的电动阀,是在第九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的位置布置在圆筒部分轴线的延长部分的侧面,而且把轴线布置在与中心成一定角度的位置上。
本发明第十一方案的电动阀,是在第九或第十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阀体上形成开有节流孔的节流形成部分,并且,至少在上述节流形成部分的流体流入这一侧,设置了多孔部件。
本发明第十二方案的电动阀,是在第九或第十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阀体上形成开有节流孔的节流形成部分,并且,至少在上述节流形成部分的流体流入这一侧设置了多孔部件;在上述阀主体上形成连接在阀主体上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同时,把其中构成作为流体流入侧的流道的流体出入管的流出侧的端部的位置,布置在上述节流孔位置的上方。
本发明第十三方案的电动阀,是在第十二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流体出入管是弯曲的,流出侧端部的位置布置在上述节流孔位置的上方。
本发明第十四方案的电动阀,是在第十二或第十三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述流体出入管分割开来,连接在上述阀主体上。
本发明第十五方案的电动阀,是在第十一至第十四方案中任何一项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作为多孔部件,在节流形成部分的两侧布置了第一多孔部件和第二多孔部件。
本发明第十六方案的电动阀,是在第十一或第十五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阀体的驱动部分,是把用塑料磁铁制成的转子与旋转轴和驱动部分做成一体的。
本发明第十七方案的电动阀,是在第十一、第十五或第十六任何一项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是把多孔部件与节流形成部分做成一体的同时,还形成了阀座部分。
本发明第十八方案的电动阀,是在第十七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是由与该阀体做成一体的阀体驱动件使其转动的。
本发明第十九方案的电动阀,是在第十、第十五、第十六或第十七中任何一项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把阀主体分成两块,上方的部件具有阀体的挡块和阀座,在下方的阀主体底部上形成流体出入管的接头并将其做成一体。阀体是由与该阀体做成一体的阀体驱动件使其转动的。
此外,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动阀,由于无论致冷剂等流体的流动方向是正向还是反向,其泄漏量大致相同,所以能在转换致冷剂的流道的空调机之类的机器中,实现准确的流量控制。此外,在上述功能以外,无论流体的流动方向是正向还是反向,流体的压力都是把阀体压向阀主体,所以从阀室泄漏到流道去的流体很少。此外,从电动阀泄漏出来的,伴随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噪音也减小了。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动阀在最小流量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图1(B)是沿着图1(A)的b-b线的断面图;
图2(A)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动阀在最大流量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b-b线的断面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动阀在最小流量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图3(B)是沿着图3(A)的b-b线的断面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动阀在最大流量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图4(B)是沿着图4(A)的b-b线的断面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动阀在最小流量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图5(B)是沿着图5(A)的b-b线的断面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动阀在最大流量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图6(B)是沿着图6(A)的b b线的断面图;
图7(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动阀在正向的最小流量时,主要部分的纵断面图,图7(B)是阀体位置的说明图;
图8(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动阀在最大流量时,主要部分的纵断面图,图8(B)是阀体位置的说明图;
图9(A)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动阀在反向的最小流量时,主要部分的纵断面图,图9(B)是阀体位置的说明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动阀在最小流量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
图11是第五实施例的图10中的A-A断面图;
图12是第五实施例的5-1变形例的纵断面图;
图13是第五实施例的5-2变形例的纵断面图;
图14是第五实施例的5-3变形例的纵断面图;
图15(A)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动阀在最大流量时,主要部分的纵断面图,图15(B)是阀体位置的说明图,另外,图15(A)是图15(B)的D-D断面图;
图16(A)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动阀在反向的最小流量时,主要部分的纵断面图,图16(B)是阀体位置的说明图,另外,图16(A)是图16(B)的D-D断面图;
图17(A)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动阀在正向的最小流量时,主要部分的纵断面图,图17(B)是阀体位置的说明图,另外,图17(A)是图17(B)的D-D断面图;
图18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动阀的纵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动阀10。图1(A)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动阀在最小流量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图1(B)是沿着图1(A)的b-b线的断面图;图2(A)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动阀在最大流量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图2(B)是沿着图2(A)的b-b线的断面图。
电动阀10具有下列部件:用阀室12a内部的阀体13来调节致冷剂通过的流量的阀主体12;与阀主体12成为一体,内部收藏了使阀体13转动的转子17的壳体16;套在壳体16外面,驱动转子17转动的定子18。转子17和定子18构成了步进电机。
阀主体12是本发明的基本部件,用黄铜之类的金属制成,如图1所示,上下方向具有一定的长度,呈圆筒形,在圆筒内部形成阀室12c,在其侧面部分具有连通阀室12c的第一连通孔12a,第一流道2a与该第一连通孔12a连接。此外,在阀室的下部有与阀室连通的第二连通孔12b,第二流道2b与该第二连通孔12b连接。
在阀主体12上部的外圆周肩部的台阶部分上,固定着圆环状的凸缘板12d。而且,下文中说到的壳体16的下端部用对焊固定在这块凸缘板12d上。
此外,如图1所示,在距凸缘板12d上面的中心点的两个相隔一定角度(例如180度)的位置上,设有竖立的挡块12e、12e。这两个挡块12e、12e限制阀体的旋转角度,例如为180度,并安装在能确定阀主体12的第一流道2a和第二流道2b的位置上。此外,挡块12e、12e与凸缘板12d同时用钎焊固定。阀室12c大致呈圆筒形,其水平断面为圆形,上表面敞开,下表面与第二连通部分12b连通,其内部装有阀体13。
阀体13用黄铜材料制成,由具有一定厚度的筒体构成,其下部的外表面为圆筒形,与阀室12c的内表面接触,能以该圆筒形的中心线为轴线进行转动,并且在其中形成了能让致冷剂在第一流道2a与第二流道2b之间连通的阀体流道13。
在第一实施例中,阀体流道13由缺口部分13b和节流孔13a构成。如图1、2所示,缺口部分13b在阀体13下部占据一定的高度,形成大致为半圆形的缺口,同时,在阀体13下部的残留部分的高度的中间位置上开设节流孔13a。
而且,如图1所示,阀体13可转动到上述残留部分封闭第一流道2a,使节流孔13a与第一流道2a相对的状态;或者,如图2所示,转动到上述缺口部分13b把第一流道2a与第二流道2b接通的状态。即,阀体13能任意转换到上述任何一种状态。
因此,阀体13是在180度的范围内转动。阀体13的上部形成筒状的阀体键部13c,该阀体键部13c与后述的阀体夹持器15连接,只能和它一起联动旋转。因此,阀体键部13c下部的外圆周部分与形成凹凸形状的阀体夹持器15的下部嵌合。
此外,在阀体13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形成了台阶部分13d,与阀主体12的上表面接触,而且,在台阶部分13d的一部分上,形成能与上述挡块12e、12e接触的突起部分13e。
上述阀体键部13c嵌合在其上部的筒状阀体夹持器15上。该阀体夹持器15由转子17驱动。
阀体夹持器15在其上表面上形成弹簧支架部分。此外,阀体夹持器15与转子17通过支承环17a结合起来,支承环17a是在转子成形时嵌入其中的用黄铜制成的金属环。
此外,在支承环17a的内圆周孔中嵌入阀体夹持器15上部的突出部分,并以对上部突出部分的外周进行卷边的固定方式,把转子17、支承环17a和阀体夹持器15结合在一起。阀主体12,阀体夹持器15和支承环17a都是用黄铜制造的。
转子17的外圆周面呈圆筒形,装入后述的壳体16内,用轴支承在阀体夹持器15上。此外,在壳体16内表面的上部与阀体夹持器15的上表面的弹簧支架之间,装着压缩后的弹簧15a。借助于这种结构,阀体夹持器15和转子17被压向下方的阀体13这一侧,当阀体13上所施加的负荷过于大时,阀体夹持器15与阀体13就能不结合在一起,而能起到安全装置的作用。
壳体16是用不锈钢之类的非磁性的金属材料制成的有底的圆筒形,用焊接等方法固定在不锈钢制成的凸缘板12d上,而该凸缘板12d则固定在阀主体12上,其内部保持气密状态。
定子18由用磁性材料制成的轭铁19,和隔着线圈骨架19a卷绕在该轭铁19上的上、下定子线圈19a、19b构成,并且具有能嵌合在壳体16上的嵌合孔18a。
在定子18上设有导线端子19c,并且还有覆盖与上述导线端子19c连接的连接器19d的盖子19e。
连接在定子线圈19b、19b上的导线端子19c从定子18凸出来,在这个导线端子19c上连接有连接着多根导线19f的连接器19d。而且,覆盖着连接器19d的盖子19e焊接在定子18上,在盖子19e内部填充了环氧树脂之类的填充材料19g。
在定子18的中央有下面敞口的嵌合孔18a,壳体16就嵌入该嵌合孔18a内,并借助于焊接在定子18下表面上的防转部件18b固定在阀主体12和壳体16上。
第一实施例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当致冷剂在第一第二两条流道2a、2b之间流动时,在阀体13处于图1所示的位置时,能流过少量的致冷剂,而当阀体13处于图2所示的位置时,则能流过大量的致冷剂。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实施例中,当致冷剂从第一流道2a向第二流道2b流动时,由于致冷剂的压力把阀体13压向右方,从空隙泄漏的流量就多,相反,当致冷剂从第二流道2b向第一流道2a流动时,由于阀体13被致冷剂的压力压向左方,所以从空隙泄漏的流量就少。因此,由于流过节流孔13a的流量增加了上述泄漏量,虽然不能完全使第一→第二的流量=第二→第一的流量,但,在现有技术中,致冷剂的流动方向无论对于阀体的开关方向来说是顺向还是逆向,致冷剂的压力都不起作用,这样比较起来,两个方向的流量就接近于相同。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构成电动阀10的零件数量减少了,故障也就减少了,而且,阀主体12直接受到致冷剂对于阀体13的压力,在结构上和应力上并没有过大的影响,所以还能节约材料。
实施例2
在第二实施例的电动阀20中,第一流道2a与第二流道2b上下平行地排列,借助于致冷剂从两条流道2a、2b中所受到的压力,其结构为始终受到向右方(图3)的压力,实现了第一→第二的流量第二→第一的流量的结构。如图3、4所示,第二实施例在图3中表示小流量的状态,在图4中表示大流量的状态。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把第二流道2b平行地设置在第一流道2a的下方,以及,在阀体23上形成与阀体上的第一流道2a和第二流道2b相对应的缺口部分23b的同时,在其残余部分的上、下并与第一流道2a和第二流道2b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开设节流孔23a、23a。此外,阀体23的下方是封闭的。
即,在第二实施例中,阀体流道是由缺口部分23b和节流孔23a、23a构成的。如图3、4所示,缺口部分23b占据阀体23下部的一定高度,做成缺大约半个圆形的形状,此外,在阀体23下部的残余部分的上述一定高度的位置上,开设了两个节流孔23a、23a。另外,为了支承阀体23和让它能平稳地转动,阀体23的最下面的端部不切缺口,从平面上看还留下完整的圆形,从而,能由阀主体22进行导向。
此外,上述从平面上看是完整的圆形的中心部分,做成有中心孔的环形。这是为了就让致冷剂的压力作用在该阀体23的下部,而使其作用在阀主体22的阀室底部,以免成为阀体23转动的障碍。
而且,如图3所示,阀体23转动到上述残余部分封闭第一流道2a和第二流道2b,处于节流孔23a、23a分别与第一、第二流道2a、2b相对的状态;或者,如图4所示,阀体23转动到上述缺口部分23b连通第一流道2a和第二流道2b的状态。即,能转换到上述任何一种状态。
在上述结构中,可驱动阀体23在180度的范围内转动。并且,在以下几方面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阀体23的上部形成筒状的阀体键部23c,该阀体键部23c与后述的转子27连接,只能和它一起联动旋转;因此,阀体键部23c下部的外圆周部分与形成凹凸形状的阀体夹持器25的下部嵌合;以及,在阀体23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形成了台阶部分23d,与阀主体22的上表面接触,而且,在台阶部分23d的一部分上,形成能与上述挡块22e、22e接触的突起部分23e。
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效果之外还有下列效果,即,无论致冷剂向哪一个方向流动,阀体23都受到第一流道2a和第二流道2b施加的压力,其结构始终受到向右的压力,所以,无论致冷剂是向正向还是向反向流动,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更加能实现第一→第二的流量第二→第一的流量。
实施例3
第三实施例的电动阀30的基本任务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但,其流道的位置和阀体的结构却与它们大不相同。
在第三实施例中,设置在阀主体32上的第一流道2a和第二流道2b,两者的管径相同,布置成直线状,连接在阀主体32相对的两面,中间夹着阀体33的旋转轴线。
另一方面,整个阀体33做成圆筒形,以及阀体33在其旋转轴线部分形成阀体通道33a、33b等这些方面都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没有改变。
在第三实施例中,由于从第一流道2a和第二流道2b受到的致冷剂的压力,都是向下游压的力量,而其形状是完全对称的,所以能实现第一→第二的流量第二→第一的流量。
下面,参照图5、图6,进一步具体说明实施例3。图5表示小流量的状态,图6表示大流量的状态。
第三实施例的阀体33的特点是开有十字形的、作为阀体的流道的流道断面小的小节流孔33a和流道断面大的大节流孔33b。此外,阀主体32的下面是封闭的。
即,在第三实施例中,阀体流道是由相交成90度的大、小两个节流孔33a、33b所形成的。另外,为了支承阀体33平稳地转动,阀体33的最下端不切缺口,从平面上看还留下完整的圆形部分,以便为阀主体导向,在这一点上,与第二实施例相同。
而且,如图5所示,阀体33在其小节流孔33a处于连接两条流道2a、2b的位置时,在让致冷剂流过第一流道2a、第二流道2b之间时,不论其方向如何,流量没有差别。
此外,当将阀体33转动90度时,便如图6所示,大断面的节流孔33b处于连接两条流道2a、2b的位置上,此时,致冷剂无论是从第一流道2a流向第二流道2b,还是流向与此相反,都不会产生流量的差别。
在上述结构中,驱动阀体33在90度的范围内转动。并且,在以下几方面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相同:阀体33的上部形成筒状的阀体键部33c,该阀体键部33c与后述的转子37连接,只能和它一起联动旋转;因此,阀体键部33c下部的外圆周部分形成凹凸形状,与转子37的下部嵌合;以及,在阀体33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形成了台阶部分33d,与阀主体32的上表面接触,而且,在台阶部分33d的一部分上,形成能与上述挡块32e接触的突起部分。
第三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效果之外还有下列效果,即,无论致冷剂向哪一个方向流动,阀体33都受到致冷剂同样的压力,所以,无论在流量大还是流量小的情况下,都能实现第一→第二的流量=第二→第一的流量。
实施例4
在第四实施例中,把构成致冷剂出入管的两条流道2a、2b纵向排列,并与阀体43的旋转轴线平行,由于从第一流道2a和第二流道2b受到致冷剂的压力所产生的致冷剂的泄漏相同,所以能实现第一→第二的流量=第二→第一的流量。
第四实施例如图7~9所示,图7和图9表示流量小的情况,图8表示流量大的情况。具体的说,图7表示致冷(或者取暖)循环的除湿时阀体的位置,图8表示致冷-取暖时阀体的位置,图9表示取暖(或者致冷)循环的除湿时阀体的位置。
如图7所示,第四实施例与第一~第三实施例基本上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流道2a和第二流道2b是左右平行布置的;圆盘状的阀主体42布置在两条流道的上端部;在该阀主体42上形成了两个孔,即,第一连通孔42a和第二连通孔42b,上述两条流道就安装在这两个连通孔上;以及在该阀主体42的上表面上设有用合成树脂之类的材料制成的阀体43,并且只能转动180度。上述阀体43呈盖子状,在该盖子部分上开设了节流孔43a,即,断面比较小的流通孔。
更具体的说,阀主体42在平面上看呈圆形,并且在其中心部分形成凹部42f,阀体43的支承轴43c插入该凹部内,能自由转动。该阀体43的外圆周部分和支承轴43c连接在阀体夹持器45的内圆周部分上,并能传递旋转力。
上述阀体夹持器45与其他实施例一样,也和转子47做成一体,转子47的转动能通过阀体夹持器45传递给阀体43,使其转动。阀体43由封闭部分43f和轴芯部分43g构成,封闭部分43f能封闭左、右的第一连通孔42a和第二连通孔42b,支承轴43c穿过上述轴芯部分43g,由于该支承轴43c的转动,封闭部分43f就能转动到图7所示的封闭第一连通孔42a的位置,或者转动到图8所示的把第一连通孔42a和第二连通孔42b都不封闭的位置,以及转动到图9所示的封闭第二连通孔42b的位置。此外,为了不使阀体43移动到上述三个位置以外的位置上,在阀主体42的上部,在连通孔42a、42b的近旁,垂直设置了两根挡柱42e、42e。
第四实施例的效果与第二、第三实施例的效果相同,无论致冷剂向哪一个方向流动,由于阀体43的结构是受到致冷剂的压力而压在连通孔42a、42b上,所以在实现第一→第二的流量=第二→第一的流量之外,由于阀主体42与阀体43之间的间隙小,还能尽量减少致冷剂的泄漏。
在具体的例子中,例如,当在如图7所示的致冷循环中除湿时(致冷剂从第二流道流向第一流道),在图9的取暖循环中除湿时(致冷剂从第一流道流向第二流道),能使其致冷剂的流动状态大致相同。
还有,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所示的电动阀中,由于致冷剂通过而产生噪音时,能降低所产生的噪音。即,可以把图7所示的电动阀的阀体43用多孔部件制造。用这种多孔部件制造阀体的具体实施例5示于图10和图11。
实施例5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电动阀100。图10是表示实施例5的电动阀100在最小流量时的状态的纵断面图,图11是图10中的A-A断面的向视图。
电动阀100具有下列部件:阀主体900;用焊接固定在阀主体900上的壳体400;设置在壳体400内部的转子300;用转子300带动,在阀室110内转动的阀体200;套在壳体400外面,驱动杯子形状的转子300转动的定子500。转子300和定子500构成了步进电机。
转子300的外圆周面为圆筒形,整体呈杯子形状,用塑料磁铁制成,装在后面说到的壳体400的内部。旋转轴800插入该转子300的底部600,并固定在其上。而且,驱动阀体200的驱动部分810与上述底部600做成一体。
如图10所示,阀体200由下列各部件构成:用黄铜制成的圆筒形阀门部件220;设置在上述阀门部件220上,与其成为一体并成为形成节流孔224的节流孔形成部分225的板状部件;设置在致冷剂流入节流孔224的上游的多孔部件226;以及与阀门部件220的周缘做成一体的阀座部分228。
另外,在图10中还表示了设置在致冷剂从节流孔224流出来的下游的多孔部件223的情形,这种多孔部件布置成与节流孔形成部分225隔开预定的距离,例如,用卷边的方式固定在阀门部件220上。这些多孔部件226、223是把以镍、铜等为主要成分的发泡金属做成圆盘的形状,或者把发泡树脂做成圆盘形状而形成的。或者,也可以使用由不锈钢、黄铜、铁、铝等金属丝编织成圆盘状,做成网状的金属网部件,例如,使用东亚铁网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称为“叠加网”做的部件。
阀体200由,例如,用合成树脂制造的阀体驱动件210驱动旋转,其阀座部分228能在后述的阀主体900的阀座上滑动。阀体驱动件210在平面上看呈方形,它与设置在其上成为一体的连接部件212,嵌入阀门部件220的圆周表面上的沟槽220a中,阀体驱动件210与阀体200做成一体。
而且,阀体200在图11中的平面上看呈圆形,而阀体驱动件210在平面上看大致上呈方形,两者借助于连接部件212连成一体。
阀体驱动件210的中央部分套在旋转轴800上,能够活动。在阀体驱动件210上设有前后两块垂直的结合部件211、211,这两块结合部件211布置成夹着驱动部分810,该驱动部分810是从旋转轴800一侧的转子300底部垂下来,并与其成为一体的下垂的板状部件。此外,阀体驱动件210与驱动部分810之间的结合,在上下方向有一些活动余地。另外,如图10所示,驱动部分810从侧面看为方形。此外,在驱动部分810的下面与阀体驱动件210的上面之间,装入压缩弹簧820。
壳体400是由有底的筒状部分400a和大致呈裙状的部分400b组成的,筒状部分400a用不锈钢之类的非磁性金属做成,裙状部分400b的的第一开口部分400c用焊接方法固定在筒状部分400a的开口部分上,并与其在一条轴线上。裙状部分400b的开口部分400d则用焊接固定在阀主体900上,其内部保持气密状态。
定子500由用磁性材料制成的轭铁510,和通过线圈架520卷绕在上述轭铁510上的上、下定子线圈530、530构成,具有能套在壳体400的外部的嵌合孔。
在定子500上设有导线端子540,并且具有覆盖连接在导线端子540上的连接器550的盖子560。连接在定子线圈530、530上的导线端子540从定子500上突出来,与许多导线570连接的连接器550连接在这个导线端子540上。而且,覆盖着连接器550的盖子560焊接在定子500上,在盖子560内部填充了环氧树脂之类的填充材料580。定子500在其中央具有下面开口的嵌合孔,壳体400就嵌合在这个嵌合孔中。
阀主体900由,例如,不锈钢之类的金属制成。阀主体900是由上、下两块板状件构成的。下方的阀主体底部900a,在其外圆周上具有壳体400的裙状部分400b的固定部分,并且,还有两个连接流体出入管2a、2b的接头部分950。
此外,在上方的部件900b上,在以轴线为中心成一定角度的两个位置上开有第一连通孔910和第二连通孔920,并且,其上表面构成阀座940。阀体200随着阀体驱动件210的转动而转动时,通过阀座部分228在上述阀座940上滑动。
另外,在上方的部件900b和阀主体底部900a的阀室110的中心部分,形成了支承旋转轴800的下端的凹部900c。
具有如此结构的阀体220和阀体驱动件210,在由于旋转轴800而转动时,具有“打开”第一连通孔910或者第二连通孔920中的任何一个,或者把两个连通孔910、920都“打开”的作用。(图10和图11表示“关闭”第一连通孔910,流体从流体出入管2b流向流体出入管2a的情形。)即,阀体220具有开关第一连通孔910或者第二连通孔920中的任何一个的换向阀的作用。
由于上述构成,第五实施例不仅具有与第一~第四实施例同样的效果,而且,在阀体200上形成了开设了节流孔224的节流孔形成部分225,同时,至少在节流孔形成部分225的流入流体的一侧,布置了把致冷剂中的大气泡细分成小气泡的多孔部件226,从而能消灭致冷剂中的大气泡,能减小伴随着从电动阀流出的致冷剂的流动而产生的噪音。此外,如果在节流孔形成部分225的两侧都布置上述多孔部件226、223,则能进一步提高减小噪音的效果。
具体的说,多孔部件226把致冷剂中含有的大气泡分成细小的气泡,在致冷剂通过节流孔224的时候,流体中的大气泡从进口流入阀室并通过多孔部件226的通孔乃至网状部分的过程中被分成细小的气泡,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下,在不能成长为大气泡的状态下迅速地流入在阀体200上形成的节流孔224中,所以,在通过节流孔224时,在流入侧与流出侧不发生急剧的压力变化,从而能显著减小流动产生的噪音,能有效地防止除湿运转过程中的噪音。
此外,由于作为阀体200的一部分,只要设置由结构简单的板状体构成的第一多孔部件226就可以了,与以往设置的气液分离器的情况相比,无论在所占据的空间上,还是成本上都很有利。再加上增加了第二多孔部件223,就能使流入节流孔224的气液两相的流体均匀化,并对节流孔224出口处的紊流进行整流。
还有,作为阀体200的驱动部分,由于将用塑料磁铁做成的转子300,旋转轴800和驱动部分810做成一个整体,能使得结构更加简单。此外,通过将多孔部件223、226和节流孔形成部件225做成一个整体,进而将形成阀座部分228的阀门部件220和阀体驱动件210构成的、将阀门部件220和阀体驱动件210做成一个整体,由于阀体200作为产品的构造能更简单,从而能进一步使产品小型化,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
此外,由于在阀体驱动件210上设置了与阀体200的驱动部分810连接的结合部件211,阀体200的从动结构造就变得非常简单。此外,进一步把阀主体900分成上、下两块,并使上方部件900b具有阀体200的挡块930和阀座940,而在下方的阀主体底部900a上形成流体出入管2a、2b的接头部分950并做成一个整体,所以能方便阀主体900的加工。此外,还扩大了两个部件900a、900b的应用范围。
还有,在本发明的图10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减小流动噪音的效果,也可以使用于把从流体出入管2b流入的致冷剂更多地切实导入多孔部件226、223去的情况。
即,图12、图13和图14是分别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纵断面图,在图12、图13和图14所示的实施例,其流体出入管和阀体的构成与图10中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另外,凡是图12、图13和图14中与图10同样的构成部分,都标以同样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5-1中,流体出入管2b1(进口管)的结构为,作为图10的流体出入管2b的流出侧的上端,向阀室110内凸出,流体出入管2b1的上端2b1’的位置还处于设置在节流孔形成部分225’上的节流孔224的上方。
此外,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5-1中,阀体200’由开设有节流孔224’的断面大致呈H字形的、例如使用不锈钢之类金属制成的节流孔形成部分225’,以及嵌入成形布置在节流孔224’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多孔部件226’和223’和节流孔形成部分225’并做成一体的阀体驱动件210’构成的,而且把阀体200’和阀体驱动件210’做成了一个整体。
上述节流孔形成部分225’由形成圆筒形部分的壁部W1和连接在壁部W1中间位置上的圆板部分W2组成,在由壁部W1和圆板部分W2形成的空间225’a和空间225’b中,例如,用压配合设置了与圆板部分W2保持规定距离的多孔部件226’和多孔部件223’。阀体驱动件210’的中央部分插入能活动的旋转轴800。此外,阀体驱动件210’的嵌入使其与驱动部件810之间,在上、下方向有活动的余地。
图12中所示的实施例5-1中,阀主体900’是用一块部件900’a构成的,流体出入管2b1穿过这一块部件900’a,凸出到阀室110中,布置在这个阀室110内,而流体出入管2a与第一连通孔910连接。
而且,构成阀主体900’的部件900’a的上表面900’b就成为阀座,在阀体驱动件210’上形成的阀座部分228’就在这个阀座上滑动,把通过多孔部件226’和223’以及节流孔224’的流体导入第一连通孔910或者第二连通孔920(参见图11)。另外,在图12中,图10的壳体400与大致呈裙状的的部分400b是做成一体的,没有焊接部分。
借助于这种结构,从流体出入管2b1流入的流体,例如,冷冻循环用的致冷剂经过阀室110确定地流入节流孔224’时,由于存在着多孔部件226’和223’因而能提高减小致冷剂的流动噪音的效果。
此外,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5-2中,是把图12的实施例5-1中所示的流体出入管2b1弯曲后布置在阀室110内,并且使其成为流出侧的端部2b1’的位置处于节流孔224’的上方。在实施例5-2中,流体出入管2b1分割成两部分,即,分割成弯曲管2b2部分和直管2b3部分,在阀主体900’的主体部件900’a上形成连通这两根管子的连通孔900c。另外,在图13中,与图10和图12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均标以同样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图13所示的实施例5-2的构成中,从直管2b3流入的致冷剂能通过连通孔900’c确实地从弯曲管2b2流入节流孔224’中,由于存在着多孔部件226’和223’,因而能进一步提高减小致冷剂的流动噪音的效果。
另外,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5-1中的流体出入管2b1,当然也可以如图14中所示的实施例5-3那样,分割成两根直管2b3和2b1”。此外,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5-2和图14中所示的实施例5-3所示,通过把流体出入管2b1分开,能提高其装配性能。
实施例6
第六实施例的电动阀50的特征在于,第一流道2a和第二流道2b布置在构成阀主体52的圆盘部分轴线的延长部分一侧的位置上,而且其轴线相对于阀主体52的中心成一定的角度(见图15~图17)。
换言之,在第四实施例中,两个连通孔52a、52b相对于阀主体52的中心处于点对称的位置上,即,布置成相对于阀主体52的中心成180度角,而在第六实施例中,则布置成离开135度。第一流道2a和第二流道2b就设置在这两个连通孔52a、52b中。
更具体的说,如图15~图17所示,阀主体52在平面上看呈圆形,并且在其中心部分形成凹部52f,阀体53的支承轴53c插入该凹部内,能自由转动。上述阀体53用紧配合套在阀体夹持器55上,以便能传递旋转力。与其他实施例一样,上述阀体夹持器55与转子57做成一体,转子57的转动通过阀体夹持器55使阀体53转动。另外,壳体56通过壳体支承框架52d,支承固定在阀主体52上。
阀体53由封闭部分53f和轴芯部分53g组成,上述封闭部分53f能把相隔135度的第一连通孔52a和第二连通孔52b封闭,支承轴53c穿过上述轴芯部分53g,借助于阀体夹持器55的转动,封闭部分53f可处于下列各种位置:图15中所示的第一连通孔52a和第二连通孔52b都不封闭的位置;图16中所示的封闭第二连通孔52b的位置;图17中所示的封闭第一连通孔52a的位置。此外,为了不使阀体53移动到上述三个位置以外的位置上,在阀主体52的上部竖立设置了一根挡柱52e。
第六实施例与第一~第五实施例一样,无论致冷剂向哪一个方向流动,由于阀体53的结构是受到致冷剂的压力而压在第一连通孔52a或者第二连通孔52b上,所以在实现第一→第二的流量=第二→第一的流量之外,由于阀主体52与阀体53之间的间隙小,还能尽量减少致冷剂的泄漏。特别是,本第六实施例在图15的状态下,两个方向的连通孔都开放;在图16的状态下,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的方向封闭;在图17的状态下,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方向封闭。
在具体的例子中,当处于图16的致冷循环的除湿状态时(致冷剂从第一流道2a流向第二流道2b)时,以及处于图17的取暖循环的除湿状态(致冷剂从第二流道2b流向第一流道2a)时,致冷剂的流动状态可大致相同。
此外,在第六实施例中,可将第一流道2a与第二流道2b布置得比较接近,所以能使外形比较紧凑,同时,由于致冷剂在阀室52c内的流动少,阻力也小,所以还能取得减小致冷剂在阀室52c内流动能量损失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为了能流过小的流量,都形成节流孔作为阀体上的流道,但在实施例6中,在阀体上没有节流孔,所以不是限制其流量,而是使流量接近于零。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本发明的具有上述构成的电动阀,由于致冷剂之类的流体在正、反两个方向上的泄漏量大致相同,所以能在转换流道的空调机之类的机器上,实现对流量的准确控制。此外,在上述功能之外,无论流体向正、反两个方向中哪一个方向流动,由于流体的压力把阀体压向阀主体,所以从阀室泄漏到流道中去的流体非常的少。还有,由于在阀体上具有多孔部件,所以能降减小致冷剂通过时的噪音。

Claims (19)

1.一种电动阀,它具有下列部件:能用阀室内的阀体调节流体所通过的流量的阀主体;固定在上述阀主体上,其内部装有使上述阀体动作的转子的壳体;以及套在上述壳体外面、驱动上述转子转动的定子,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能够转动,无论流体的流动方向是正是反,其流量大致相同。
2.一种电动阀,它具有阀主体,固定在该阀主体上的壳体,以及与该壳体嵌合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阀主体的阀室内设有与转子联动旋转的阀体,无论流体的流动方向是正是反,随着流体的压力所形成的阀主体与阀体之间的间隙,其大小大致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阀体的外表面呈圆筒形,并以该圆筒的中心线为轴线进行转动,在阀体上形成使流体在两个流道之间连通的的阀体流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阀体上设置了多条阀体流道,并且各流体流道的断面积互相不同。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阀主体做成使连接在该阀主体上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布置成互成直角。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阀主体做成使连接在该阀主体上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布置成与圆筒部分的侧面平行。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阀主体做成使连接在该阀主体上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布置成大致呈直线状,而且,阀体流道贯穿阀体。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阀主体做成使连接在该阀主体上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布置成大致与圆筒部分轴线的延长部分的侧面平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阀主体用圆盘状零件做成,在该圆盘状零件中心部分的周围设有贯通的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并且,在圆盘状零件的壳体一侧设置了阀体,上述阀体能在转动时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第一连通孔与第二连通孔有选择地关闭一个的位置以及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两个都不关闭的位置;此外,在与设置了圆盘状零件的阀体这一侧相反以一侧的各连通孔上安装了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的位置布置在在圆筒部分轴线的延长部分的侧面,而且把轴线布置在与中心成一定角度的位置上。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阀体上形成开有节流孔的节流形成部分,并且,至少在上述节流形成部分的流体流入这一侧,设置了多孔部件。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阀体上形成开有节流孔的节流形成部分,并且,至少在上述节流形成部分的流体流入这一侧设置了多孔部件;在上述阀主体上形成连接在阀主体上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同时,把其中构成作为流体流入侧的流道的流体出入管的流出侧的端部的位置,布置在上述节流孔位置的上方。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上述流体出入管是弯曲的,流出侧端部的位置布置在上述节流孔位置的上方。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上述流体出入管分割开来,连接在上述阀主体上。
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作为多孔部件,在节流形成部分的两侧布置了第一多孔部件和第二多孔部件。
16.如权利要求11或15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阀体的驱动部分,是把用塑料磁铁制成的转子与旋转轴和驱动部分做成一体的。
17.如权利要求11或15或16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是把多孔部件与节流形成部分做成一体的同时,还形成了阀座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阀体是由与该阀体做成一体的阀体驱动件使其转动的。
19.如权利要求10或15或16或17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把阀主体分成两块,上方的部件具有阀体的挡块和阀座,在下方的阀主体底部上形成流体出入管的接头并将其做成一体。
CNB031379869A 2002-06-25 2003-06-02 电动阀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968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85247A JP4205901B2 (ja) 2002-06-25 2002-06-25 電動切換え弁
JP2002185247 2002-06-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7397A true CN1467397A (zh) 2004-01-14
CN1329681C CN1329681C (zh) 2007-08-01

Family

ID=29996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3798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9681C (zh) 2002-06-25 2003-06-02 电动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05901B2 (zh)
CN (1) CN1329681C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7460C (zh) * 2004-09-01 2008-12-31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机操纵的阀
CN101042197B (zh) * 2006-03-23 2010-08-25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1988584A (zh) * 2009-07-29 2011-03-23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阀
CN102052502A (zh) * 2009-11-06 2011-05-11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阀
CN102679016A (zh) * 2011-03-16 2012-09-19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阀
CN103672112A (zh) * 2012-09-07 2014-03-2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磁驱动器以及具有该电磁驱动器的电动阀
CN104100757A (zh) * 2013-04-12 2014-10-15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磁线圈装置
CN104948828A (zh) * 2014-03-27 2015-09-30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6168304A (zh) * 2015-05-18 2016-11-30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10701363A (zh) * 2018-07-09 2020-01-1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电动驱动式流量控制阀
CN113669475A (zh) * 2021-07-21 2021-11-19 诸暨市亿霸电子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阀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2014B2 (ja) * 2006-05-26 2011-12-21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891876B2 (ja) * 2007-09-13 2012-03-07 タカラベルモント株式会社 流量調整弁
JP5313118B2 (ja) * 2009-11-30 2013-10-09 タカラベルモ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弁
CN102538319B (zh) * 2012-02-28 2014-04-30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节流电子膨胀阀
KR20180091948A (ko) * 2016-01-06 2018-08-16 어플라이드 머티어리얼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전기화학 증착 동안 작업부재의 피쳐들을 차폐하기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2380B2 (ja) * 1996-06-19 2005-07-20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電動式コントロールバルブ
JP2000310348A (ja) * 1999-04-24 2000-11-07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電動切換弁
US6315267B1 (en) * 1999-09-16 2001-11-13 Eaton Corporatio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servo operated engine coolant valve
JP3490383B2 (ja) * 2000-07-26 2004-01-26 株式会社東芝 電動弁及び冷蔵庫
JP4633943B2 (ja) * 2001-01-11 2011-02-16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電動切換え弁
JP2004177105A (ja) * 2002-09-30 2004-06-24 Fuji Koki Corp 電動弁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7460C (zh) * 2004-09-01 2008-12-31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机操纵的阀
CN101042197B (zh) * 2006-03-23 2010-08-25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1988584A (zh) * 2009-07-29 2011-03-23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阀
CN101988584B (zh) * 2009-07-29 2013-05-29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阀
CN102052502A (zh) * 2009-11-06 2011-05-11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阀
CN102052502B (zh) * 2009-11-06 2013-06-05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阀
CN102679016A (zh) * 2011-03-16 2012-09-19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阀
CN102679016B (zh) * 2011-03-16 2013-12-18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阀
CN103672112A (zh) * 2012-09-07 2014-03-2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磁驱动器以及具有该电磁驱动器的电动阀
CN103672112B (zh) * 2012-09-07 2016-04-06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磁驱动器以及具有该电磁驱动器的电动阀
CN104100757A (zh) * 2013-04-12 2014-10-15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磁线圈装置
CN104948828A (zh) * 2014-03-27 2015-09-30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6168304A (zh) * 2015-05-18 2016-11-30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6168304B (zh) * 2015-05-18 2020-05-12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10701363A (zh) * 2018-07-09 2020-01-1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电动驱动式流量控制阀
CN110701363B (zh) * 2018-07-09 2021-06-15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电动驱动式流量控制阀
CN113669475A (zh) * 2021-07-21 2021-11-19 诸暨市亿霸电子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028205A (ja) 2004-01-29
CN1329681C (zh) 2007-08-01
JP4205901B2 (ja) 2009-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67397A (zh) 电动阀
CN1136406C (zh) 调节高压流体流动的控制阀
CN1117234C (zh) 旋转式流路切换阀
CN106168304A (zh) 电动阀
CN1595771A (zh) 马达用叠层芯的制造方法、其制造装置、及叠层夹具
CN1227628A (zh) 流路换向阀、流路换向阀的控制方法、冷冻循环及冷冻循环的控制方法
CN1834472A (zh) 过滤一体化节流装置、单向节流阀、油压驱动设备
CN1493805A (zh) 电动阀
CN1897412A (zh) 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定子单元的马达
CN108247435B (zh) 增材制造微通道换热器内表面磨料流磨削装置及方法
CN1432746A (zh) 电磁阀
JP2019143726A (ja) 流量制御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061119C (zh) 使用管材的水龙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414272A (zh) 流体阀装置
CN1212636A (zh) 多通多流阀装置
CN101865323B (zh) 电磁阀
KR101648025B1 (ko) 배플 및 간격유지판이 구비된 열교환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348476B2 (ja) リニアモータ、リニアモータの電機子、リニアモータの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JP6618977B2 (ja) 電動弁
CN1676922A (zh) 电磁驱动器和使用它的燃料喷射阀
CN1122167C (zh) 切换阀、流体压缩机和热泵式制冷循环系统
CN114055081B (zh) 空调机组用分液管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5613290U (zh) 膜过滤组件及其下盖组件
CN1828191A (zh) 膨胀阀
CN1112665A (zh) 流体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1

Termination date: 201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