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4080A - 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及其制法 - Google Patents
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及其制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64080A CN1464080A CN 02122642 CN02122642A CN1464080A CN 1464080 A CN1464080 A CN 1464080A CN 02122642 CN02122642 CN 02122642 CN 02122642 A CN02122642 A CN 02122642A CN 1464080 A CN1464080 A CN 14640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sition
- polymer
- base cloth
- island
- fiber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微多孔超细纤维基的制造方法,将以溶除型分纤性的纤维为主体的纤维织物或非织物、或以物理分纤性纤维为主体的纤维织物或非织物的至少一种纤维织物或非织物,由机械或流体作用予以络合后,以溶剂或碱液或水溶除此分纤性的纤维中的一种以上的聚合物成分,使发生经分纤后超细纤维具有微孔的微多孔超细纤维的方式,故可容易且稳定的制造出吸水性优越、质轻、过滤性能佳、隔音性佳、具光泽艳丽、绒毛触感优越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具有微多孔的超细纤维基布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于一聚合物成分(海成分)中,使于可溶解去除此聚合物成分的溶剂或碱液或水中呈难溶性的聚合物成分(岛成分)分散成岛状的海岛型纤维为人所知的,形成含有此海岛型纤维的纤维织物并予络合后,将此海岛型纤维的海成分溶解去除,使发生由岛成分而成的极细纤维的非织物为人所知的。此非织物因含有极细纤维,在触感或过滤性能等方面系优越的,又浸渍以聚胺酯树脂等,可形成人造皮革,利用价值较高。
如台湾公告第168750号专利“超细纤维的新颖制法及其应用”揭示的以超细纤维作为基材的基布,虽在擦拭效果、隔音效果上优于一般细度基布,但因其经分纤后的超细纤维并无微孔,其在吸水性、隔音性能、吸附污物上仍不甚理想。又台湾公告第152961号专利“类似真皮的复合超微细纤维不织布”揭示的以超细纤维作为基材的人工皮革,其超细纤维由于无微孔,亦未能呈现特殊的绒毛触感及鲜艳的光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以提供吸水性优越、质轻、过滤性能佳、隔音性佳、具光泽艳丽、绒毛触感优越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及其制法为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及其制法,包含下述步骤:
在岛成分(A)中加入可容易被溶剂,碱或水溶除的小岛成分(B)热塑性聚合物时,其岛成分(A)纤维截面散布有3~15,000个大小不等的小岛成分(B),且以前述岛成分(A)中有小岛成分(B)为岛,以亦为可容易被溶剂、碱或水溶除的热塑性聚合物为海成分(C),前述A成分(岛成分)与B成分(岛成分A中的小岛成分)构成芯鞘型作为岛状配置或分散于C成分的海中或A成分与B成分构成的海岛型作为岛状再分散于C成分的海中,经予抽丝成纤维,并经织成织布或轧成非织物后,以经溶剂、碱或水的溶除过程可将岛成分(A)中的小岛成分(B)及海成份(C)溶除,而得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
本发明还包含下述步骤:
在岛成分A中加入可容易被溶剂、碱或水溶除的小岛成分B热塑性聚合物时,其岛成分A纤维截面散布有3~15,000个大小不等的小岛成分B,A成分与B成分构成岛(成分A)及岛成分A中的小岛成分(B)状配置或分散于菊花状并为以低结晶度聚合物的C成分为鞘所包覆着,前述成分A与成分C在纤维截面的排列方式呈间隔放射状,成分C在形成基布的同时,使纤维由热开纤或机械开纤的方式分裂成超细纤维,且经溶剂、碱或水的溶除过程可将岛成分(A)中的小岛成分(B)溶除,而得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
其中岛成分A的聚合物为选自由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系共聚物等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P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系共聚物等聚酯、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等的聚烯烃、热塑性聚胺酯(TPU)、聚苯乙烯(PS)等的乙烯基聚合物或聚乙醇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乳酸、乳酸共聚物等的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于此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内共聚合以辛酰胺、四亚甲己二酰胺、十一酰胺、十二基乳酰胺、六亚甲己二酰胺等脂肪族酰胺的脂肪族聚酯酰胺系共聚合物。
其中小岛成分B选自由PS(聚苯乙烯)、PE(聚乙烯)、TPU(热可塑性聚胺酯)的可被溶剂溶除的聚合物;含磺酸钠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可被碱溶除的聚合物;PVA(聚乙烯醇)、含有IPA(间苯二甲酸)、TPA(对苯二甲酸)、AA(丙烯酸)、SIP(磺酸钠盐)、PEG(聚乙二醇)等的共聚合物水溶性共聚酯的可被水溶除的热可塑性聚合物。
其中海成分C选自由PS(聚苯乙烯)、PE(聚乙烯)、TPU(热可塑性聚胺酯)的可被溶剂溶除的聚合物;含磺酸钠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可被碱溶除的聚合物;PVA(聚乙烯醇)、含有IPA(间苯二甲酸)、TPA(对苯二甲酸)、AA(丙烯酸)、SIP(磺酸钠盐)、PEG(聚乙二醇)等的共聚合物水溶性共聚酯的可被水溶除的热可塑性聚合物。
其中岛成分A的聚合物为选自由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系共聚物等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P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系共聚物等聚酯、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等的聚烯烃、热塑性聚胺酯(TPU)、聚苯乙烯(PS)等的乙烯基聚合物或聚乙醇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乳酸、乳酸共聚物等的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于此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内共聚合以辛酰胺、四亚甲己二酰胺、十一酰胺、十二基乳酰胺、六亚甲己二酰胺等脂肪族酰胺的脂肪族聚酯酰胺系共聚合物。
其中小岛成分B选自PVA(聚乙烯醇)、含有IPA(间苯二甲酸)、TPA(对苯二甲酸)、AA(丙烯酸)、SIP(磺酸钠盐)、PEG(聚乙二醇)等的共聚合物水溶性共聚酯的可被水溶除的热可塑性聚合物。
其中成分C为含1~50摩尔%IPA(间苯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其中纤维予裁切成长度5~80mm的短纤维棉或予拉伸成全拉伸丝的长纤维丝。
其中单根微多孔超细纤维的细度为0.001den~0.8den。
其中微多孔超细纤维的微孔数量为3~15,000个。
其中微多孔超细纤维的微孔直径为0.01~5μm。
其中岛成分A与海成份C比例为5~95/95~5。
其中小岛成分B占岛成分A的重量百分比为1~70%。
其中基布的制造方式有织布及非织物两大类,非织物包含水轧非织物及针轧非织物。
其中分纤方式有溶除剂分纤或机械分纤或热水分纤或热风分纤;且机械分纤方式有水轧分纤或震动分纤或研磨分纤或搓揉分纤或冲撞分纤或假捻分纤。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超细微多孔纤维基布,是于至少一单面上具有以可发生平均纤维径1μm以下的微多孔超细纤维的溶除型分纤性纤维或物理分纤性纤维或相混合为主体的络合层者。因此,溶除此基布的溶除型分纤性纤维或物理分纤性纤维的一种类以上的聚合物成分并使发生微多孔超细纤维,故为具吸水性优越、质轻、隔音性佳的超细微多孔纤维基布,再经处理后为具光泽艳丽、绒毛触感优越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
本发明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造方法,是将以溶除型分纤性的纤维为主体的纤维织物或非织物、或以物理分纤性纤维为主体的纤维织物或非织物的至少一种纤维织物或非织物,由机械或流体作用予以络合后,以溶剂或碱液或水溶除此分纤性的纤维中的一种以上的聚合物成分,使发生经分纤后超细纤维具有微孔的微多孔超细纤维的方式,故可容易且稳定的制造出吸水性优越、质轻、过滤性能佳、隔音性佳、具光泽艳丽、绒毛触感优越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
附图说明
图1(a)为开纤前海岛复合式纤维截面模式图。
图1(b)为开纤后海岛复合式纤维截面模式图。
图2(a)为开纤前分割复合式纤维截面模式图。
图2(b)为开纤后分割复合式纤维截面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于本发明是由去除一种以上的聚合物成分,并形成经分纤后的超细纤维具有微孔的平均超细纤维径10μm以下的溶除型分纤性纤维或物理分纤性纤维或相混合为主体的络合层,制得吸水性优越、质轻、隔音性佳、具光泽艳丽、绒毛触感优越的超细微多孔纤维基布。为使具光泽艳丽、绒毛触感优越,经分纤后的有微孔的超细纤维的平均纤维径较宜在4μm以下。为使具吸水性优越、质轻、隔音性佳,经分纤后的有微孔的超细纤维的平均微孔径较宜在2.5μm以下。且,超细纤维具有不同形状时,以换算成圆形截面形状的值为超细纤维的纤维径,以任选50根的超细纤维的平均值为平均纤维径。
至于此溶除型分纤性纤维,例如以图1(a)的开纤前海岛复合式纤维截面模式图所示般,于以溶除剂可溶除的B成分或C成分中,使较难以此B成分或C成分的溶除剂溶除的A成分配置或分散成海岛状分布的海岛型纤维,即B成分视为A成分中的小岛,其岛成分A截面散布有3~15,000个大小不等的小岛成分B或C,A成分视为C成分的岛,由溶除此海岛型纤维的B成分或C成分,可生成由A成分而成的有微孔的超细纤维。而图1(b)则为开纤后海岛复合式纤维截面模式图。本发明的由溶除型分纤性纤维而得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为使在分纤的过程(指溶除海成分C)中能同时形成微孔(指溶除小岛成分B),一般均采取C成分与B成分为相同聚合物为宜。小岛成分B占岛成分A以重量计,为1~70重量%。在此种条件下,溶除小岛成分B后,可得此溶除型分纤性纤维的超细纤维的微孔,此微孔直径为0.01~5μm。至于可溶除此溶除型分纤性纤维的一种以上的聚合物成分的溶除剂,例如有:溶剂、酵素、碱液、水、微生物等,此等之中亦以溶剂在去除速度较快、较易处理,故可较宜采用。此溶除剂中亦以水系较容易处理且无环保上的顾虑,较宜使用。本发明所指的可去除一事,是指聚合物成分的95重量%以上可予溶除之意;而所谓难溶除性,则指在溶除溶除型分纤性纤维的聚合物成分的条件下,仅有聚合物成分的5重量%以下可予溶除。
上述的溶除型分纤性纤维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聚合物成分而成。若为由二种聚合物成分而成时,则可生成一种的微多孔超细纤维;若为由三种聚合物成分而成时,则可生成二种以下的微多孔超细纤维;若为由四种聚合物成分而成时,则可生成三种以下的微多孔超细纤维。于以上的溶除型分纤性纤维之中,以含有纤维截面呈海岛型的部分的溶除型分纤性纤维,由于较容易发生平均纤维径10μm以下的超细纤维,较合适使用。
至于构成此溶除型分纤性纤维的聚合物成分A,若为由可形成纤维的诸如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系共聚物等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P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酯系共聚物等聚酯、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等的聚烯烃、热塑性聚胺酯(TPU)、聚苯乙烯(PS)等的乙烯基聚合物或聚乙醇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乳酸、乳酸共聚物等的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于此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内共聚合以辛酰胺、四亚甲己二酰胺、十一酰胺、十二基乳酰胺、六亚甲己二酰胺等脂肪族酰胺的脂肪族聚酯酰胺系共聚合物之中,对某种溶除剂可去除的树脂及难溶除性的聚合物,予以组合至含有至少各一种即可。例如含有各一种可溶除的聚合物及难溶除性的聚合物,对三氯乙烷类的溶除剂而言,是指可去除的聚苯乙烯及难溶除性的聚酰胺;对碱性水溶液类的溶除剂而言,是指可溶除的磺酸钠盐聚酯及难溶除性的聚烯烃等的组合;至于构成此溶除型分纤性纤维的聚合物成分B,若为可被溶剂溶除的聚合物,例如可举出有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热塑性聚胺酯(TPU);聚合物成分B中可为碱溶除的聚合物,有含磺酸钠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合物成分B中可为水溶除的聚合物,有聚乙烯醇(PVA)、含有间苯二酸(IPA)、对苯二甲酸(TPA)、丙烯酸(AA)、磺酸钠盐(SIP)、聚乙二醇(PEG)等成分的水溶性共聚酯。
另一方面,由将含有由物理作用分割并可生成超细纤维的物理分纤性纤维,及由此物理分割性纤维生成的织物或非织物络合层,经分纤后的超细纤维以溶除剂溶除可溶除的成分而形成有许多微孔的超细纤维的织物或非织物。例如以图2(a)的开纤前分割复合式纤维截面模式图所示般,于利用物理作用可分纤的A成分与C成分中,使与A成分呈不相溶性的B成分配置及/或分散成岛状的海岛型纤维,其岛成分A截面散布有3~15,000个大小不等的小岛成分B,并为以C成分为鞘所包覆着而形成菊花状纤维,由机械或流体处理将此菊花状纤维分纤,可生成由B在A成分中的超细纤维及C成分的超细纤维,且在其后的溶除剂浸渍时会溶除小岛成分B,可得A成分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及C成分的超细纤维。也可于C成分中添加形成小岛的B成分,在其后的溶除剂浸渍时会溶除小岛成分B,可得A成分及C成分的微多孔超细纤维。而图2(b)则为开纤后分割复合式纤维截面模式图。尤其对物理分纤性纤维的直径而言,以含有具0.05~0.8den的直径的超细纤维的物理分纤性纤维较容易分纤,而且较易络合,故可合适使用。
至于本发明的物理分割作用,例如利用水流等的流体的作用、针刺(needle punch)作用、辊轧机作用、假捻加工研磨加工、搓揉加工、冲撞加工或平板压模作用等的机械的作用。本发明的由物理分纤性纤维而得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为使在分纤的过程中能同时形成微孔,一般采取小岛成分B占岛成分A以重量计,为1~70重量%,且在溶除剂浸渍时会溶除小岛成分B,可得在此A成分的超细纤维具有微孔,此微孔直径为0.01~5μm,有时亦可形成连续孔道,显然其吸水效果远较一般超细纤维更显著。而C成分通常采用结晶度25%以下的低结晶度聚酯类聚合物,较宜为含1~50摩尔间苯二甲酸(IPA)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至于此种较合适的流体流,以制造上容易处理的水或空气为宜。至于利用此流体流的络合条件,是例如使用喷嘴口径0.05~0.3mm,较合适为0.08~0.2mm,节距0.2~3mm,较合适为0.4~2mm的已排列成一列以上的喷嘴板,喷出压力0.98~290MPa,较合适为4.9~250Mpa的流体流。且使流体流的压力变化,又使喷嘴板摇动或振动亦可。或使流体流由含有物理分纤性纤维的纤维织物侧作用时,则较容易分纤。
至于构成此物理分纤性纤维的聚合物成分A,亦可为形成纤维的诸如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系共聚物等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P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系共聚物等聚酯、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等的聚烯烃、热塑性聚胺酯(TPU)、聚苯乙烯(PS)等的乙烯基聚合物或聚乙醇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乳酸、乳酸共聚物等的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于此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内共聚合以辛酰胺、四亚甲己二酰胺、十一酰胺、十二基乳酰胺、六亚甲己二酰胺等脂肪族酰胺的脂肪族聚酯酰胺系共聚合物;至于此物理分纤性纤维的聚合物成分A中可容易被溶除剂溶除的聚合物成分B,若为可被溶剂溶除的聚合物,例如可举出有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热塑性聚胺酯(TPU);聚合物成分B中可为碱溶除的聚合物,有含磺酸钠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合物成分B中可为水溶除的聚合物,有聚乙烯醇(PVA)、含有间苯二酸(IPA)、对苯二甲酸(TPA)、丙烯酸(AA)、磺酸钠盐(SIP)、聚乙二醇(PEG)等成分的水溶性共聚酯;聚合物成分C为含1~50摩尔%IPA(间苯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至于构成本发明的物理分纤性纤维的聚合物成分,由与前述的溶除型分纤性纤维具有同样的纤维形成能力的聚合物成分之中,若为组合含有相互呈贫相溶性者二种类以上的聚合物时即可,例如由二种类的聚合物成分而成的情形,有聚酰胺及聚酯、聚酰胺及聚烯烃、聚酯及聚烯烃等的组合。
此种本发明使用的溶除型分纤性纤维或物理分纤性纤维,是由常用方法的复合抽丝法、混合抽丝法或组合此等方法,可予容易抽丝。又在不使抽丝性或纤维强度降低的范围内,混合耐燃剂、抗静电剂、吸湿剂、着色剂、染色剂、导电剂、亲水化剂等亦可。
本发明的基布的一种,是于至少一单面上具有含以上述的溶除型分纤性纤维为主体的络合层或物理分纤性纤维与此物理分纤性纤维发生的超细纤维的络合层。至于以溶除型分纤性纤维为主体的络合层的溶除型分纤性纤维以外的纤维,例如可使用物理分纤性纤维、由物理分纤性纤维发生的超细纤维、丝、羊毛、棉、麻等的天然纤维、嫘萦纤维等的再生纤维、醋酸盐纤维等的半合成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乙烯醇纤维、丙烯腈纤维、聚酯纤维、聚氯乙烯系纤维、聚偏二氯乙烯纤维、聚胺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的合成纤维。至于以物理分纤性纤维为主体的络合层的物理分纤性纤维以外的纤维,例如可使用与溶除型分纤性纤维、由溶除型分纤性纤维发生的超细纤维,或以溶除型分纤性纤维为主体的络合层的溶除型分纤性纤维以外的纤维相同的纤维。基布的制造方式有织布及非织物两大类,非织物包含水轧非织物及针轧非织物。其中分纤方式有溶除剂分纤或机械分纤或热水分纤或热风分纤;且机械分纤方式有水轧分纤或震动分纤或研磨分纤或或搓揉加工或冲撞加工假捻分纤。
其次简单说明本发明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造方法。首先形成以上述的溶除型分纤性纤维为主体的纤维基布,或以物理分纤性纤维为主体的纤维基布。将以如此形成的溶除型分纤性纤维为主体的纤维基布,及含有物理分纤性纤维的纤维基布的至少两种纤维基布,予以层合至含有物理分纤性的纤维织物可形成至少单侧表面后,或对各自的纤维,使与流体流或针轧作用或织布,形成络合纤维基布。此等之中,若将以溶除型分纤性纤维为主体的纤维或含有物理分纤性纤维的纤维层合后予以络合时,则因可削除将以溶除型分纤性纤维为主体的层及含有物理分纤性纤维的层予以一体化的步骤,故较合适。且若依流体流时,可均匀且致密的络合,故较合适。又将以溶除型分纤性纤维为主体的纤维基布及含有物理分纤性纤维的纤维基布以外的纤维织物予以层合亦可。
溶除型分纤性纤维系予裁切成长度5~80mm的短纤维棉或予拉伸成全拉伸丝的长纤维丝制成基布。此基布由溶除溶除型分纤性纤维的一种类以上的聚合物成分使生成超细纤维,可形成触感或光泽性能优越的基布。溶除溶除型分纤性纤维的一种类以上的聚合物成分使生成超细纤维时,例如可将基布浸渍于以溶除剂充满的浴中予以进行。则溶除溶除型分纤性纤维的一种类以上的聚合物成分使生成经分纤后的超细纤维上微孔的极细纤维的际,可使超细纤维中的易溶除的聚合物成分同时溶除,经处理加工步骤,可得吸水性优越、质轻、隔音性佳、具光泽艳丽、绒毛触感优越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
又由物理分纤性纤维可生成的超细纤维是由二种以上的聚合物成分而成,物理分纤性纤维系予裁切成长度5~80mm的短纤维棉或予拉伸成全拉伸丝的长纤维丝,其中分纤后单根超细纤维的细度为0.01den~0.8den。将上述而得的超细纤维棉进行开棉、梳棉、叠棉等步骤处理后,以水压10~600bar的水柱冲击棉网使相互纠络,同时超细纤维受水压冲击使成分C自纤维的外围完全剥离并予分纤,而得分纤后的细度为0.01~0.8dpf且截面如图2(b)所示的超细纤维棉,经予织造成水轧布再经热水60~98℃或热风100~200℃收缩处理使此水轧非织物面积收缩5~30%而达表面致密化的超细纤维基布。此超细纤维基布的手感柔软且具有弹性。经收缩处理的非织物可以用水性聚胺酯(PU)树脂液、水性丙烯酸酯系树脂液浸渍,经干燥、研磨、染色或贴合面皮等后加工步骤,即可得超细纤维人工皮革。又此经收缩处理的非织物可以用水性聚胺酯(PU)树脂液、水性丙烯酸酯系树脂液浸渍,经干燥、研磨等后加工步骤,可得吸水性优越、质轻、隔音性佳、具光泽艳丽、绒毛触感优越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
以下以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但本发明并非受此等实施例所限定。
实施例1(溶除型分纤性纤维)
采用聚酰胺作为A成分与聚苯乙烯作为C成分以60/40的比例进行复合纺丝,其中A成分聚醯胺中添加有10%的B成分聚苯乙烯,抽丝头喷丝嘴的熔融温度为280℃,卷取速度为900m/min,而得纤度10dpf,强度1.35g/den,伸长率450%的未拉伸丝,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丝的截面,发现在A成分聚酰胺部份有1,000~1,500个大小不等的小岛(B成分聚苯乙烯)。将此未拉伸丝以拉伸温度80℃,拉伸倍率250%的条件进行拉伸,拉伸后再经烘干、切棉等步骤,可得纤度4.0dpf、强度3.7g/den、伸长率70%、长度51mm的超细微多孔纤维棉。
将此超细微多孔纤维棉进行开棉、梳棉、叠棉、针轧等步骤处理后,可得单位面积重量300g/m2、厚度1.2mm的非织物。对此非织物浸渍聚胺酯(PU)树脂液后,利用溶剂进行非织物的溶出处理,其后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该人造皮革截面发现纤维已经微细化(纤度0.01den)且具有直径0.01~0.5μm的微孔,经烘干、研磨可得超细微多孔纤维人工皮革。
实施例2(物理分纤性纤维)
采用聚酰胺作为A成分与含10摩尔%IPA(间苯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C成分以80/20的比例进行复合纺丝,其中A成分聚酰胺中添加有30%的B成分热塑性聚乙烯醇(PVA)聚合物,抽丝头喷丝嘴的熔融温度为275℃,卷取速度为700m/min,而得纤度10dpf,强度1.3g/den,伸长率380%未拉伸丝,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丝的截面,发现在A成分聚酰胺部份有200~300个大小不等的小岛(B成分聚乙烯醇)。将此未拉伸丝以拉伸温度90℃,拉伸倍率230%的条件进行拉伸,拉伸后再经烘干、切棉等步骤,可得纤度4.5dpf、强度3.0g/den、伸长率50%、长度51mm的超细微多孔纤维棉。
将此超细微多孔纤维棉进行开棉、梳棉、叠棉、针轧等步骤处理后,以水压15bar的水柱先预湿棉层,再以水压150bar,200bar,250bar,300bar 4道水柱冲击棉网使相互纠缠,同时予以分纤,再对表面以150bar细水柱形成乱流并修整表面,此时可得到单位面积重量200g/m2、厚度0.7mm的非织物,吸水性示于表1B栏。对此非织物进行90℃热水的PVA溶出及收缩过程,再经烘干,烫平等处理,可得超细微多孔纤维擦拭布,吸水性示于表1C栏。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擦拭布断面,发现纤维已经微细化(纤度:0.05~0.2den)且具有直径1~3μm的微孔。
实施例3(溶除型分纤性纤维)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作为A成分与含磺酸钠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作为C成分以65/35的比例进行复合纺丝,其中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中添加30%的B成分热可塑性聚乙烯醇(PVA)聚合物,抽丝头喷丝嘴的熔融温度为285℃,卷取速度为3,000m/min,而得纤度150den/32根,强度3.0g/dpf,伸长率80%的部份延伸丝(POY),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丝的截面,发现在A成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部份有500~1,000个大小不等的小岛(B成分聚乙烯醇)。将此部份延伸丝(POY)以拉伸温度150℃,拉伸倍率120%,速度50m/min,捻度25t/m的条件进行假捻加工,可得纤度120den/32根、强度3.5g/dpf、伸长率30%的超细微多孔加工丝(DTY)。
将此微多孔超细纤维以经密100根/时,纬密70根/时织成平纹织物,以5%的氢氧化钠溶液溶除海成份,90℃热水溶除聚乙烯醇,可得单纤0.05den,微孔0.1~1μm的微多孔超细擦拭布。
表1本发明的微多孔超细纤维非织物与一般超细纤维非织物的吸水性比较
测试项目 | A一般超细纤维 | B超细纤维(无微孔) | C本发明的微多孔超细纤维 |
纤度(由SEM照片判定) | 0.1den | 0.05~0.2den | 0.05~0.2den |
单位面积重量(ASTMD-3776) | 200g/m2 | 200g/m2 | 200g/m2 |
厚度(ASTMD-1777) | 0.7mm | 0.7mm | 0.7mm |
吸水度高度(JIS L1096-B) | 10cm | 12.5cm | 16cm |
Claims (16)
1.一种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法,包含下述步骤:
在岛成分(A)中加入可容易被溶剂,碱或水溶除的小岛成分(B)热塑性聚合物时,其岛成分(A)纤维截面散布有3~15,000个大小不等的小岛成分(B),且以前述岛成分(A)中有小岛成分(B)为岛,以亦为可容易被溶剂、碱或水溶除的热塑性聚合物为海成分(C),前述A成分(岛成分)与B成分(岛成分A中的小岛成分)构成芯鞘型作为岛状配置或分散于C成分的海中或A成分与B成分构成的海岛型作为岛状再分散于C成分的海中,经予抽丝成纤维,并经织成织布或轧成非织物后,以经溶剂、碱或水的溶除过程可将岛成分(A)中的小岛成分(B)及海成份(C)溶除,而得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
2.一种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法,包含下述步骤:
在岛成分A中加入可容易被溶剂、碱或水溶除的小岛成分B热塑性聚合物时,其岛成分A纤维截面散布有3~15,000个大小不等的小岛成分B,A成分与B成分构成岛(成分A)及岛成分A中的小岛成分(B)状配置或分散于菊花状并为以低结晶度聚合物的C成分为鞘所包覆着,前述成分A与成分C在纤维截面的排列方式呈间隔放射状,成分C在形成基布的同时,使纤维由热开纤或机械开纤的方式分裂成超细纤维,且经溶剂、碱或水的溶除过程可将岛成分(A)中的小岛成分(B)溶除,而得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岛成分A的聚合物为选自由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系共聚物等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P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系共聚物等聚酯、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等的聚烯烃、热塑性聚胺酯(TPU)、聚苯乙烯(PS)等的乙烯基聚合物或聚乙醇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乳酸、乳酸共聚物等的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于此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内共聚合以辛酰胺、四亚甲己二酰胺、十一酰胺、十二基乳酰胺、六亚甲己二酰胺等脂肪族酰胺的脂肪族聚酯酰胺系共聚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小岛成分B选自由PS(聚苯乙烯)、PE(聚乙烯)、TPU(热可塑性聚胺酯)的可被溶剂溶除的聚合物;含磺酸钠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可被碱溶除的聚合物;PVA(聚乙烯醇)、含有IPA(间苯二甲酸)、TPA(对苯二甲酸)、AA(丙烯酸)、SIP(磺酸钠盐)、PEG(聚乙二醇)等的共聚合物水溶性共聚酯的可被水溶除的热可塑性聚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海成分C选自由PS(聚苯乙烯)、PE(聚乙烯)、TPU(热可塑性聚胺酯)的可被溶剂溶除的聚合物;含磺酸钠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可被碱溶除的聚合物;PVA(聚乙烯醇)、含有IPA(间苯二甲酸)、TPA(对苯二甲酸)、AA(丙烯酸)、SIP(磺酸钠盐)、PEG(聚乙二醇)等的共聚合物水溶性共聚酯的可被水溶除的热可塑性聚合物。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岛成分A的聚合物为选自由聚酰胺6、聚酰胺66、聚酰胺系共聚物等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P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系共聚物等聚酯、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甲基戊烯等的聚烯烃、热塑性聚胺酯(TPU)、聚苯乙烯(PS)等的乙烯基聚合物或聚乙醇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乳酸、乳酸共聚物等的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于此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内共聚合以辛酰胺、四亚甲己二酰胺、十一酰胺、十二基乳酰胺、六亚甲己二酰胺等脂肪族酰胺的脂肪族聚酯酰胺系共聚合物。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小岛成分B选自PVA(聚乙烯醇)、含有IPA(间苯二甲酸)、TPA(对苯二甲酸)、AA(丙烯酸)、SIP(磺酸钠盐)、PEG(聚乙二醇)等的共聚合物水溶性共聚酯的可被水溶除的热可塑性聚合物。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成分C为含1~50摩尔%IPA(间苯二甲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纤维予裁切成长度5~80mm的短纤维棉或予拉伸成全拉伸丝的长纤维丝。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单根微多孔超细纤维的细度为0.001den~0.8den。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微多孔超细纤维的微孔数量为3~15,000个。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微多孔超细纤维的微孔直径为0.01~5μm。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岛成分A与海成份C比例为5~95/95~5。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小岛成分B占岛成分A的重量百分比为1~70%。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基布的制造方式有织布及非织物两大类,非织物包含水轧非织物及针轧非织物。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的制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分纤方式有溶除剂分纤或机械分纤或热水分纤或热风分纤;且机械分纤方式有水轧分纤或震动分纤或研磨分纤或搓揉分纤或冲撞分纤或假捻分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21226423A CN100402714C (zh) | 2002-06-18 | 2002-06-18 | 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及其制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21226423A CN100402714C (zh) | 2002-06-18 | 2002-06-18 | 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及其制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64080A true CN1464080A (zh) | 2003-12-31 |
CN100402714C CN100402714C (zh) | 2008-07-16 |
Family
ID=29743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2264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2714C (zh) | 2002-06-18 | 2002-06-18 | 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及其制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02714C (zh)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11326A (zh) * | 2010-12-13 | 2011-04-13 | 禾欣可乐丽超纤皮(嘉兴)有限公司 | 超细纤维人工皮革基布的制备方法 |
CN102080273A (zh) * | 2011-01-15 | 2011-06-01 | 北京大学 | 多孔尼龙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2168345A (zh) * | 2011-04-09 | 2011-08-31 | 浙江禾欣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超细纤维人工皮革基布的制备方法 |
CN102418169A (zh) * | 2011-08-09 | 2012-04-18 | 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海岛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882552A (zh) * | 2012-12-19 | 2014-06-25 | 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细羊毛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
CN103967075A (zh) * | 2013-01-29 | 2014-08-06 | 北京大学 | 多孔细旦尼龙纤维集水应用 |
CN104204313A (zh) * | 2012-03-23 | 2014-12-10 | 东丽株式会社 | 聚甲基戊烯复合纤维或聚甲基戊烯多孔质纤维以及包含它们的纤维结构体 |
CN105688511A (zh) * | 2016-01-28 | 2016-06-22 | 江苏蓝天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低排放超细面层聚酰亚胺纤维复合针刺毡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637492A (zh) * | 2016-09-23 | 2017-05-10 | 江西师范大学 | 电纺尼龙56/pva/硼酸复合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811815A (zh) * | 2015-12-02 | 2017-06-09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一种含有微纳米孔的多孔聚烯烃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6917159A (zh) * | 2017-03-17 | 2017-07-04 | 宁波三邦超细纤维有限公司 | 有色聚乳酸锦纶超细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326468A (zh) * | 2017-07-06 | 2017-11-07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多孔光催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396435A (zh) * | 2018-04-24 | 2018-08-14 | 青岛大学 | 一种基于改性pva海岛纤维的新型超细纤维面料 |
CN108589028A (zh) * | 2018-04-24 | 2018-09-28 | 山东科贝尔非织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海岛纤维合成革基布及其生产工艺 |
CN108976408A (zh) * | 2018-07-27 | 2018-12-11 | 辽宁银珠化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阳离子易染尼龙66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722791A (zh) * | 2018-12-31 | 2019-05-07 | 杭州海拓皮革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超细纤维非织造面膜布及其制造方法 |
CN110306353A (zh) * | 2019-06-26 | 2019-10-08 | 四川大学 | 一种多维超细纤维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 |
TWI683932B (zh) * | 2019-01-10 | 2020-02-01 | 全程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雙組合彈性纖維及包含該雙組合彈性纖維的彈性複絲纖維與製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90619A (en) * | 1978-12-29 | 1980-07-09 | Kuraray Co Ltd | Fiber obtained by spinning multicomponent mixture |
JPH0797720A (ja) * | 1993-09-22 | 1995-04-11 | Tetra Internatl Kk | 混合紡糸繊維およびその製法 |
TW257814B (zh) * | 1993-10-29 | 1995-09-21 | Kuraray Co | |
CN1126782A (zh) * | 1995-01-09 | 1996-07-17 | 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真皮纹理、外观、触感的人造皮革的制造方法 |
JPH09241977A (ja) * | 1996-03-07 | 1997-09-16 | Kuraray Co Ltd | 抗菌性繊維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299977B1 (en) * | 1997-08-29 | 2001-10-09 | Teijin Limited | Non-Woven fabric and artificial leather |
JP2002088587A (ja) * | 2000-09-21 | 2002-03-27 | Kuraray Co Ltd | 高強力複合繊維およびメッシュクロス |
CN1167837C (zh) * | 2001-01-05 | 2004-09-22 | 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极超细纤维的制备方法 |
-
2002
- 2002-06-18 CN CNB021226423A patent/CN10040271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11326B (zh) * | 2010-12-13 | 2012-09-19 | 禾欣可乐丽超纤皮(嘉兴)有限公司 | 超细纤维人工皮革基布的制备方法 |
CN102011326A (zh) * | 2010-12-13 | 2011-04-13 | 禾欣可乐丽超纤皮(嘉兴)有限公司 | 超细纤维人工皮革基布的制备方法 |
CN102080273A (zh) * | 2011-01-15 | 2011-06-01 | 北京大学 | 多孔尼龙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2080273B (zh) * | 2011-01-15 | 2012-08-29 | 北京大学 | 多孔尼龙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2168345A (zh) * | 2011-04-09 | 2011-08-31 | 浙江禾欣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超细纤维人工皮革基布的制备方法 |
CN102418169B (zh) * | 2011-08-09 | 2014-01-22 | 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海岛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418169A (zh) * | 2011-08-09 | 2012-04-18 | 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海岛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TWI585252B (zh) * | 2012-03-23 | 2017-06-01 | 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 聚甲基戊烯複合纖維或聚甲基戊烯多孔質纖維及由其所構成之纖維構造體 |
CN104204313A (zh) * | 2012-03-23 | 2014-12-10 | 东丽株式会社 | 聚甲基戊烯复合纤维或聚甲基戊烯多孔质纤维以及包含它们的纤维结构体 |
JPWO2013141033A1 (ja) * | 2012-03-23 | 2015-08-03 | 東レ株式会社 | ポリメチルペンテン複合繊維またはポリメチルペンテン多孔質繊維およびそれらからなる繊維構造体 |
US9212433B2 (en) | 2012-03-23 | 2015-12-15 | Toray Industries, Inc. | Polymethylpentene conjugate fiber or porous polymethylpentene fiber and fiber structure comprising same |
CN104204313B (zh) * | 2012-03-23 | 2018-04-20 | 东丽株式会社 | 聚甲基戊烯复合纤维或聚甲基戊烯多孔质纤维以及包含它们的纤维结构体 |
CN103882552A (zh) * | 2012-12-19 | 2014-06-25 | 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细羊毛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
CN103967075A (zh) * | 2013-01-29 | 2014-08-06 | 北京大学 | 多孔细旦尼龙纤维集水应用 |
CN103967075B (zh) * | 2013-01-29 | 2016-02-24 | 北京大学 | 多孔细旦尼龙纤维集水应用 |
CN106811815A (zh) * | 2015-12-02 | 2017-06-09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一种含有微纳米孔的多孔聚烯烃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6811815B (zh) * | 2015-12-02 | 2020-01-31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一种含有微纳米孔的多孔聚烯烃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5688511B (zh) * | 2016-01-28 | 2020-08-11 | 江苏蓝天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低排放超细面层聚酰亚胺纤维复合针刺毡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688511A (zh) * | 2016-01-28 | 2016-06-22 | 江苏蓝天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低排放超细面层聚酰亚胺纤维复合针刺毡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637492B (zh) * | 2016-09-23 | 2019-04-16 | 江西师范大学 | 电纺尼龙56/pva/硼酸复合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637492A (zh) * | 2016-09-23 | 2017-05-10 | 江西师范大学 | 电纺尼龙56/pva/硼酸复合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917159A (zh) * | 2017-03-17 | 2017-07-04 | 宁波三邦超细纤维有限公司 | 有色聚乳酸锦纶超细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326468A (zh) * | 2017-07-06 | 2017-11-07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多孔光催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326468B (zh) * | 2017-07-06 | 2019-08-13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多孔光催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396435A (zh) * | 2018-04-24 | 2018-08-14 | 青岛大学 | 一种基于改性pva海岛纤维的新型超细纤维面料 |
CN108589028A (zh) * | 2018-04-24 | 2018-09-28 | 山东科贝尔非织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海岛纤维合成革基布及其生产工艺 |
CN108396435B (zh) * | 2018-04-24 | 2020-10-13 | 青岛大学 | 一种基于改性pva海岛纤维的新型超细纤维面料 |
CN108976408A (zh) * | 2018-07-27 | 2018-12-11 | 辽宁银珠化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阳离子易染尼龙66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722791A (zh) * | 2018-12-31 | 2019-05-07 | 杭州海拓皮革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超细纤维非织造面膜布及其制造方法 |
TWI683932B (zh) * | 2019-01-10 | 2020-02-01 | 全程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雙組合彈性纖維及包含該雙組合彈性纖維的彈性複絲纖維與製法 |
CN110306353A (zh) * | 2019-06-26 | 2019-10-08 | 四川大学 | 一种多维超细纤维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306353B (zh) * | 2019-06-26 | 2021-06-04 | 四川大学 | 一种多维超细纤维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402714C (zh) | 2008-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02714C (zh) | 微多孔超细纤维基布及其制法 | |
US6617023B2 (en) | Splittable multi-component fiber, method for producing it, and fibrous article comprising it | |
KR20080083317A (ko) | 인공 피혁용 기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EP1132508A1 (en) | Composite staple fib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CN101050599A (zh) | 基材中的复合纤维具超极细纤维的人造皮革 | |
JP2014074246A (ja) | 液体ろ過フィルター用湿式不織布および液体ろ過フィルター | |
JP4899947B2 (ja) | 繊維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 |
JP7322477B2 (ja) | シート状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WO1997044511A1 (fr) | Fibre aisement fibrillable | |
JP2007084946A (ja) | 分割型複合繊維 | |
JP6090156B2 (ja) | 複合繊維、人工皮革用基体および人工皮革 | |
WO2020044911A1 (ja) | 人工皮革基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立毛人工皮革 | |
JP3957355B2 (ja) | 海島型繊維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不織布 | |
CN1464079A (zh) | 超极细纤维基布的制造方法 | |
KR101626205B1 (ko) | 할섬성 복합 섬유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부직포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TWI310418B (zh) | ||
JPH10280262A (ja) |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4485824B2 (ja) | 分割型複合繊維及び繊維構造物 | |
JP4453179B2 (ja) | 分割繊維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繊維成形体 | |
JP4026280B2 (ja) |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分割型複合繊維、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繊維を用いた繊維成形体 | |
JP2004256983A (ja) | ナノファイバー人工皮革 | |
JP2004332186A (ja) | ナノポーラスファイバー | |
JP2014047441A (ja) | 複合繊維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人工皮革用基体 | |
JP4026279B2 (ja) | 分割型複合繊維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繊維成形体 | |
JPH06248519A (ja) | 微細に分割可能な複合繊維及びフィブリル化した繊維からなる繊維集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16 Termination date: 2014061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