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3428A - 数据传送系统及设备、数据记录设备和数据传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送系统及设备、数据记录设备和数据传送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63428A CN1463428A CN02801910A CN02801910A CN1463428A CN 1463428 A CN1463428 A CN 1463428A CN 02801910 A CN02801910 A CN 02801910A CN 02801910 A CN02801910 A CN 02801910A CN 1463428 A CN1463428 A CN 14634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content
- less important
- recording
- recording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8000013144 data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524639 Toxoplasma gondii ROM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02 quan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9/00—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07—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217—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 G11B20/0022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wherein the key is obtained from a remote serv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485—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which is encrypted and recorded on and/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492—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which is encrypted and recorded on and/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content or user data is encrypted
- G11B20/0051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which is encrypted and recorded on and/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content or user data is encrypted wherein the entire content is encrypted with the same key, e.g. disc key or master ke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2347—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of video streams or manipulat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video stream encryp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client for facilitating the reception of or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content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the end-user or to the client device itself, e.g.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resolving scheduling conflicts
- H04N21/462—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management, e.g. creating a master electronic program guide from data received from the Internet and a Head-end, controlling the complexity of a video stream by scaling the resolution or bit-rate based on the client capabilities
- H04N21/4627—Rights management associated to the content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20/10935—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a time constraint must be met
- G11B2020/10981—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data when the data rate or the relative speed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is vari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Reverberation, Karaoke And Other Acoustic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内容数据被有效地传送。当将内容数据从主要记录介质的数据传送装置传送到数据记录装置以记录在次要记录介质上时,将在该数据记录装置中可用的数据压缩方法和位率与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数据压缩方法和位率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执行需要的传送处理。例如,当数据压缩方法相同并且内容数据的位率不大于在该数据记录装置中可用的位率时,直接以加密压缩状态发送内容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送系统、数据传送设备、数据记录设备和数据传送方法,其适于传送/记录诸如音乐的内容数据。
背景技术
个人计算机的HDD(硬盘驱动器)有一种使用形式,例如,安排用作主要记录介质,以存储诸如音乐的内容数据,而所存内容数据被转录至其它记录介质(次要记录介质),用于欣赏次要记录介质一侧上的音乐等的再现。
在这种情况下,在HDD里存储了诸如音乐的内容数据,其是从诸如CD-DA(数字音频光盘)和DVD(数字多用途盘)的分组介质再现的,或是从外部音乐服务器等经通信网络下载的内容数据,而个人计算机是连接至该通信网络的。接着,用户把次要记录介质的记录设备连接至个人计算机以拷贝(复制)或移动(传送)HDD里所存的内容数据,并以兼容次要记录介质的再现设备来再现诸如音乐的内容数据。
作为次要记录介质,例如,公认的有使用诸如闪存的半导体存储器来实现的存储卡、用作磁光盘的迷你盘、CD-R(可记录光盘)、CD-RW(可重写光盘)、DVD-RAM、DVD-R、DVD-RW等。
兼容这些介质(记录介质)的录/放机普遍作为记录设备和再现设备,其兼容次要记录介质,并有多种形式,诸如固定记录/再现设备和便携式记录/再现设备,从而各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装备来实践内容数据的记录/再现。
有时,例如当考虑到上述内容数据的使用形式时,必须考虑内容数据的著作权保护。例如,若用户利用内容数据的发送服务或购买分组介质、从而在内容数据存入HDD后,允许内容数据不受限地被拷贝至次要记录介质,则会发生侵害著作权人的正当权益的事态。因此,提出了有关数据处理的各种技术和方案,以在涉及作为数字数据的内容数据的处理时维护著作权保护,并包括了一种叫做SDMI(安全数字音乐动议)的标准,作为提案之一。
后面将要说明由SDMI所建立的数据路径,而在考虑了著作权保护和普通用户的利益(为私人使用而拷贝的权利)后,对于存入例如以HDD作为主要记录介质的个人计算机的内容,诸如从外部服务器经网络发送的内容数据(以下将称为网络内容)、和从诸如CD-DA和DVD的分组介质里读出、以在诸如集成在个人计算机里的CD-ROM驱动器或连接至个人计算机的磁盘驱动器的磁盘驱动设备里再现的内容数据(以下将称为磁盘内容),要求正确地执行将其传送/记录至次要记录介质。
有时,当传送内容数据以从诸如HDD的主要记录介质拷贝至诸如迷你盘的次要记录介质时,会出现以下问题。
现假设ATRAC 3(或其它压缩方式)压缩的内容数据以加密形式存入作为主要记录介质的HDD。
通常,当网络内容等同于SDMI允许内容时,此数据原为例如ATRAC 3或其它压缩方式编码的数据,其在由诸如DES的密钥加密以内容密钥(CK)加密后被发送。因而,可假设上述内容数据是存入HDD的。
此外,若假设送你盘安排用作了次要记录介质,需考虑以下情况:即具有HDD的个人计算机通过USB等连接至迷你盘记录设备,以向迷你盘记录设备传送存入HDD的内容数据,用于拷贝和记录迷你盘里的内容数据。
迷你盘原被开发为记录ATRAC 3压缩的数据的介质,而近年的设备也适应ATRAC 3方式,其被ATRAC方式的发展所实现。
一般如图18所示的各种位率的数据格式可用于ATRAC 3方式,也有一种情况,例如要存入HDD的ATRAC 3压缩的内容数据使用如图18所示的任何格式(任何位率)。
不过,所有适应(可再现的)迷你盘记录/再现设备的是图18所示格式之中由虚线围起来的两种格式,即仅以132或66kbps的位率。
此外,要发送并存入HDD的内容数据当然也可以是除ATRAC 3压缩数据以外的压缩数据。
在此情形下,必须有例如图17A和17B所示的处理,方可传送内容数据以把它们从作为主要记录介质的HDD拷贝和记录到作为次要记录介质的迷你盘。
假设存入HDD的内容数据是ATRAC 3压缩数据,并且其位率不适应迷你盘记录设备。即位率可以是176、146、105、94、47和33kbps里的任何一种。
有时,为便于说明,用“A3D”来表示ATRAC 3压缩数据。此外,用“A3Dx”来表示位率不适应迷你盘记录设备的ATRAC 3压缩数据,而位率适应迷你盘记录设备的ATRAC 3压缩数据则表示成“A3Dy”。
并且,在本说明书里,为便于说明,用“E(x,y)”来表示以密钥“x”加密的数据“y”。
此外,用“D{x,E(x,y)}”来表示以密钥“x”加密的数据“E(x,y)”在解密后得出的数据。
因而,例如,若如上所述假设ATRAC 3压缩数据为“A3D”,则与以密钥CK加密的“A3D”等同的内容可表示成“E(CK,A3D)”。
此外,以密钥CK加密的“E(CK,A3D)”在解密后得出的数据可表示成“D{CK,E(CK,A3D)}。”
图17A示出了一种情况下的处理,即把压缩方式转换成适应迷你盘记录设备的压缩方式,然后再传送在具有HDD(主要记录介质)的个人计算机侧上的内容。
在图17A里,当假设存入HDD(主要记录介质)的内容为从加密“A3Dx”而得出的“E(CK,A3Dx)”时,其中“A3Dx”是带有密钥CK的位率不适应迷你盘记录设备的ATRAC 3压缩数据,则首先执行“E(CK,A3Dx)”的解密。即,假设“D{CK,E(CK,A3Dx)}=A3Dx”。
接着,如“A3Dx”的解密数据被解码(解压),用于解压成非压缩的数据,例如线性PCM数据。
此后,在PCM数据上执行位率适应迷你盘记录设备的ATRAC 3压缩,然后将其转换成压缩数据“A3Dy”。
接着,以上压缩的数据再以密钥CK加密成加密数据“E(CK,A3Dy)”。
于是内容按此状态被发送到诸如USB的发送线路,用于提供给迷你盘记录设备。
图17B示出了一种情况的处理,即在具有HDD(主要记录介质)的个人计算机侧上的发送前,把压缩的内容数据转换成非压缩的数据。
在图17B里,当假设存入HDD的内容为从加密“A3D”而得出的“E(CK,A3D)”时,其中“A3D”是带有密钥CK的ATRAC 3压缩数据,或为从加密“aDT”而得出的“E(CK,aDT)”,其中“aDT”是带有密钥CK的除ATRAC 3以外的压缩数据,则首先执行内容数据的解密。即,假设“D{CK,E(CK,A3D)}”=A3D,或“D{CK,E(CK,aDT)}”=aDT。
接着,如“A3D”或“aDT”的解密数据被解码(解压),用于解压成非压缩的数据,例如线性PCM数据。
此后,PCM数据再以密钥CK加密成加密数据“E(CK,PCM)”。
于是内容按此状态被发送到诸如USB的发送线路,用于提供给迷你盘记录设备。
只要在发送内容数据之前执行例如图17A所示的处理,则数据自身可作为格式适应迷你盘记录设备的数据而供给,即使存入HDD的内容数据和可以迷你盘再现的数据之间存在位率和压缩方式的区别。此外,当决定采取图17B所示的处理时,则把压缩处理委托给迷你盘记录设备,这样,当然使内容数据在被转换成适应迷你盘记录设备的压缩数据后被录入迷你盘。
不过,当以图17B所示的PCM数据格式发送时,PCM数据是非压缩数据,并因而受到传送率的限制,其取决于发送线路的带宽和次要记录介质的输入带宽。特别是迷你盘记录设备需要以采样频率同步地输入内容数据,从而必须实时(等于音乐等的再现所占时间)地从主要记录介质传送至次要记录介质。
在这点上,为缩短传送所占时间,在如图17A所示的发送线路发送压缩数据格式是有可能的,还必须把压缩方式和内容数据的位率转换成迷你盘记录设备的,如上所述,以实现上述传送。为此,在主要记录介质侧的装备(个人计算机)需要支持各种压缩方式,因为需要如图17A所示的处理,其取决于各种要连接的装备,以致设备的负担很重。并且,由于必须在处理里把数据再压缩成PCM数据,故不能忽视处理时间。再者,PCM数据受到传送率的限制,其取决于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迷你盘记录设备等)的记录处理速度。
此外,当参考以下情况时,即迷你盘记录设备被用做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即使实践了图17A所示的位率的转换,相关数据也未能录入迷你盘。这是因为要处理的迷你盘记录设备里的ATRAC 3压缩数据采取了考虑ATRAC压缩数据的数据格式。
再者,如解压缩和再压缩的处理也带来了发生音质变劣的问题。
发明内容
就以上情形而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本发明提供内容数据从主要记录介质至次要记录介质有效、高速的传送。
因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数据传送设备、数据记录设备和包含数据传送设备和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传送系统,以及用于数据传送系统的数据传送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数据传送设备包括:主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用于把数据记录/再现到主要记录介质;存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内容数据使其以加密压缩数据的状态存入主要记录介质;发送装置,用于把数据发送至所连接的能够发送数据的数据记录设备;和发送控制装置,用于在通过所述发送装置把存入主要记录介质的内容数据发送至数据记录设备时,把适应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和位率与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和位率进行比较,并再在第一比较结果的情况下,允许内容数据以加密压缩数据的状态发送,而在第二比较结果的情况下,允许内容数据按加密非压缩数据的状态发送。
这里使用的第一比较结果可认为是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数据压缩方式等于适应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并且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位率不大于适应数据记录设备的位率。
此外,第二比较结果可认为是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数据压缩方式不同于适应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或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位率大于适应数据记录设备的位率。
根据本发明的数据记录设备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发自所连接的数据传送设备的数据;次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用于把数据录入次要记录介质;解密装置,用于把已从所述数据传送设备传来的加密内容数据转换成非加密状态;和记录控制装置,用于当已从数据传送设备收到了处于加密压缩数据的状态内容数据时,在对压缩数据执行必要的数据附加处理之后,允许次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把已被解密装置转换成非加密状态的压缩数据录入次要记录介质,而当已从数据传送设备收到了处于加密非压缩数据的状态内容数据时,在对非压缩数据执行压缩处理之后,允许次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把已被解密装置转换成非加密状态的非压缩数据录入次要记录介质。
此外,在把作为已由解密装置转换成非加密状态的压缩数据或非压缩数据的流数据传送至次要记录介质、用于进行把流数据录入次要记录介质的处理时,记录控制装置根据接收装置的接收处理状态和次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信号处理状态来控制传送状态。
再者,根据本发明,数据传送系统构建为带有上述数据传送设备和上述数据记录设备。
作为在将以加密压缩数据状态存入主要记录介质的内容数据从数据传送设备传送至数据记录设备、以把内容数据录入次要记录介质的情况下的数据传送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数据传送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把适应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和位率与要从数据传送设备发送的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和位率进行比较;当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数据压缩方式等于适应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并且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位率不大于适应数据记录设备的位率时,在对在数据记录设备里已转换为非加密状态的压缩数据执行必要的数据附加处理之后,以加密压缩数据状态发送内容数据、再把压缩数据录入次要记录介质;而当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数据压缩方式不同于适应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并且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位率大于适应数据记录设备的位率时,在对在数据记录设备里已转换为非加密状态的非压缩数据执行压缩处理之后,以加密非压缩数据状态发送内容数据,再把非压缩数据录入次要记录介质。
根据具有以上构成的本发明,基于主要记录介质侧上存储的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和位率、与次要记录介质侧上的压缩方式和位率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最优数据传送,。此外,在数据记录设备侧上需要执行的数据附加处理使得数据适应在次要记录介质侧上处置的数据格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系统构成的方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SDMI内容的数据路径;
图3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的方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的方框图;
图5是示出了在根据实施例传送内容时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在根据实施例传送内容时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A和7B示出了在根据实施例传送内容时信号处理的过程;
图8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哑位附加处理;
图9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哑位附加处理;
图10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哑位附加处理;
图11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哑位附加处理;
图12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次要记录介质侧的压缩数据传送操作;
图1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次要记录介质侧的压缩数据传送操作;
图14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次要记录介质侧的压缩数据传送操作;
图15A和15B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次要记录介质侧的非压缩数据传送操作;
图16A和16B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次要记录介质侧的非压缩数据传送操作;
图17A和17B示出了传送内容时的信号处理;和
图18示出了ATRAC 3方式的位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顺序如下:
1.系统构成
2.SDMI内容的数据路径
3.数据传送设备的构成的实施例(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PC)
4.数据记录设备的构成的实施例(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记录/再现设备)
5.传送内容时的处理
6.数据记录设备的流控制
1.系统构成
图1示出了系统构成。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1等同于本发明的数据传送设备,而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A等同于本发明的数据记录设备。于是,图1所示的系统构成里的构成包括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1和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A,其等同于本发明的数据传送系统。
例如,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1包含个人计算机。
以下为便于说明,在某些情况下把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1表示成个人计算机1。不过,应理解: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1不总由个人计算机组成。
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1以软件来执行文中所述的数据传送设备所需的操作,所述软件激活于用于运行SDMI内容数据的存储/传送等的个人计算机上。
接着,集成(或外部安装)到个人计算机1的HDD5安排用作主要记录介质(和主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有时,尽管在实施例里说明了使用HDD5作为主要记录介质,但其实等同于主要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不限于HDD,并且,可使用各种介质,诸如光盘、磁光盘、装备内集成的半导体存储器、便携式半导体存储器(诸如存储卡)等。
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1可允许经通信网络110与内容服务器91进行通信,由此能够下载诸如音乐的内容数据。应理解:内容服务器91当然可以有多个,以使个人计算机可以选择利用各种数据下载服务。
从内容服务器91下载至个人计算机1的内容数据覆盖SDMI适宜的内容数据、或其它不适应SDMI的内容数据。
形成网络110的发送线路可以是有线或无线公用线路网、或个人计算机1和内容服务器91之间的租用线路。具体地说,例如因特网、卫星通信网、光纤网和其它各种通信线路皆可适用作为网络110。
此外,在个人计算机1的HDD5里也可存储诸如由集成或外部安装的磁盘驱动设备从诸如CD-DA和DVD的分组介质90(以下称为磁盘90)再现的音乐的内容数据。
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A或20B连接至个人计算机1,以此使存入HDD5的内容数据可传送至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A或20B。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A或20B安排用作兼容次要记录介质的记录设备(记录/再现设备)。接着,也使已从个人计算机1传来的内容数据拷贝并录入次要记录介质。
尽管次要记录介质的实施例可以有各种形式,但此处使用的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B仅限于SDMI适宜的记录设备。后面将参考图2就数据路径而言说明SDMI适宜的记录设备。使用诸如闪存的半导体存储器来实现的SDMI适宜存储卡可作为次要记录介质插入SDMI适宜的记录/再现设备20B。于是,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B安排用作记录/再现设备,其兼容例如SDMI适宜的存储卡。在此情况下,应以加密状态把SDMI内容录入次要记录介质。
另一方面,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A等同于所述数据记录设备,并且用于将SDMI内容以加密状态记录在次要记录介质里,其需要满足著作权保护的要求,如后详述。此处可使用例如迷你盘作为次要记录介质。于是,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A安排用作迷你盘记录/再现设备。以下,在某些情况下,也把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A称为记录/再现设备20A。
不过,除了迷你盘,还可使用:使用诸如闪存的半导体存储器来实现的存储卡;用作磁光盘的迷你盘;CD-R(可写光盘);CD-RW(可重写光盘);DVD-RAM;DVD-R;DVD-RW等也可以用作用于记录和再现的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A所使用的介质。于是,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A可以是兼容这些介质的记录设备。
个人计算机1和次要记录介质例设备20A或20B基于诸如USB(统一串行总线)和IEEE1394的发送标准连接。当然,符合不同的发送标准的能够经有线或无线发送线路发送内容数据的连接,也是可以的。
2.SDMI内容的数据路径
图2示出了假设使用例如图1所示的系统时由SDMI所建立的数据路径。
有时,例如,此数据路径关系到存储音乐内容和将把音乐内容传送到具有作为主要记录介质的HDD5的个人计算机1里的外部装备(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A、20B)的处理,也就是说,是以在个人计算机1里运行音乐内容的存储/传送处理的软件来实现的。
图2里的数据路径的流程/处理被标以DP1~DP9的数字,由此在以下的说明里以这些数字来代表对应的部分。
首先确认从内容服务器91经网络110发送来的内容数据(网络内容)是否为受限于著作权保护的SDMI适宜内容(DP1)。
要发送的网络内容包括收自服务器侧符合SDMI的内容(以下称为SDMI适宜内容),和与SDMI无关的内容(以下称为非SDMI内容)。
接着,在SDMI适宜内容的情况下,其数据已被诸如DES的密钥加密以内容密钥CK加密。若假设内容数据自身原为ATRAC 3或其它压缩方式编码的数据,则SDMI适宜内容以“E(CK,A3D)”的状态发送。
当发送的网络内容是SDMI适宜内容时,这些内容作为SDMI内容存入用作主要记录介质的HDD5(DP1→DP2)。
在此情况下,以发送的“E(CK,A3D)”状态把内容数据写入HDD5。或者,在完成主要解密后又以不同的密钥CK’加密,即以不同的密钥代替密钥之后,也可以“E(CK’,A3D)”的状态把内容数据写入HDD5。
另一方面,当网络内容为非SDMI内容时,需要水印校验,即基于数字水印的筛选处理(DP1→DP3)。
此外,直接在内容数据(磁盘内容)上执行水印校验,该内容数据读自诸如CD-DA和DVD的分组介质,以由诸如集成在个人计算机1里的光驱或连接个人计算机1的磁盘驱动设备所再现(DP3)。
即需要在非SDMI内容数据上执行水印校验。
当内容数据未通过水印校验时,就数据路径而言,不合格的内容数据被处置为不准予拷贝的数据(DP3→DP5)。虽然可以有各种具体的取决于软件假设计的处置,但内容数据被处置为不可传送至其它介质拷贝/移动的数据、尽管准予存入HDD5,或否则,在处理SDMI适宜内容之时,被处置为不准予存入HDD5的数据。
当内容数据通过水印校验时,即,存在数字水印并且作为拷贝控制位的拷贝许可为真,则确定通过的内容数据为合法可拷贝的内容数据,接着,还要确认内容数据是否需要被处置为SDMI适宜内容(DP4)。内容数据是否被处置为SDMI适宜内容取决于软件假设计、用户设置等。
当不必把内容数据处置为SDMI适宜内容时,把内容数据排除在相关SDMI适宜内容数据路径以外,作为非SDMI内容处置的数据(DP6)。向例如不适应SDMI的记录设备传送等也被认为可行。
另一方面,当需要把内容数据处置为SDMI适宜内容时,给内容数据加密,再作为SDMI内容存入HDD5(DP4→DP2)。内容数据以例如“E(CK,A3D)”或“E(CK’,A3D)”的状态存入HDD5。
上述数据路径实现了将经网络110得到的要处置为SDMI适宜内容的内容(SDMI网络内容),或取自诸如CD-DA的磁盘或其它介质的要处置为SDMI适宜内容的内容(SDMI磁盘内容)存入用作主要记录介质的HDD5。
存入HDD5的SDMI内容(SDMI网络内容或SDMI磁盘内容)被传送至SDMI适宜的记录/再现设备20B,并依预定的规则给予拷贝至SDMI适宜的次要记录介质上的许可。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除了允许向记录/再现设备20B传送,以上SDMI内容也可在预定条件下向记录/再现设备20A传送。
当把SDMI适宜的记录/再现设备20B连接到具有HDD5的个人计算机1时的处理如下。
在SDMI磁盘内容的情况下,确定适用于SDMI磁盘内容的传送规则(使用规则),并根据使用规则鉴定用于拷贝至SDMI适宜的记录/再现设备20B的传送(DP8)。
有时,B从主要记录介质(HDD5)拷贝到次要记录介质(诸如存储卡)从而以SDMI适宜的记录/再现设备20记录和/或再现的传送被称为“检验”。反之,从次要记录介质移动到主要记录介质的传送被称为“登记”。有时,当从次要记录介质移动到主要记录介质时,移动的内容数据在次要记录介质处于擦去状态。
就适应SDMI磁盘内容传送的使用规则而言,预定了检验的上限计数,从而允许每一内容数据达到例如三次的检验。于是,允许拷贝例如三份SDMI适宜的次要记录介质。此外,当进行登记时,意味着减去相关内容数据的检验计数。于是,若内容数据要从三份SDMI适宜的次要记录介质之一进行登记时,即使已拷贝到了三份SDMI适宜的记录介质上,却仍可把内容向SDMI适宜的次要记录介质上再拷贝。即,总是允许内容数据在最多三份SDMI适宜的次要记录介质里共存。
在SDMI网络内容的情况下,也要确定适应SDMI网络内容传送的规则(使用规则),并根据使用规则鉴定向SDMI适宜的记录/再现设备20B拷贝的传送(DP7)。
使用规则以上述同样方式确定检验计数的上限等,而在SDMI磁盘内容的情况下,计数上限等可等于或不等于使用规则。例如,某种情况下的检验限于主要。此时,尽管每一内容数据仅给以其它SDMI适宜的次要记录介质之一拷贝许可,但只要进行从相关次要记录介质的登记,就允许再次拷贝传送。
当根据这些使用规则传送SDMI内容以拷贝至SDMI适宜的次要记录介质时,在发送线路以加密状态来实现数据传送。即,例如以上述“E(CK,A3D)”或“E(CK’,A3D)”的状态传送SDMI内容。
再者,SDMI适宜的记录/再现设备20B在收到加密发送的SDMI内容后,以加密状态把它们拷贝并录入次要记录介质。
当由SDMI适宜的记录/再现设备20B再现拷贝并录入次要记录介质的SDMI内容时,读自次要记录介质的内容数据被解密和再现。即,以密钥CK或CK’解密以“E(CK,A3D)”或“E(CK’,A3D)”的状态录入次要记录介质的内容数据。
即,得到原始内容数据,即如“D{CK,E(CK,A3D)}”,=A3D或“D{CK’,E(CK’,A3D)}”=A3D的解密的ATRAC 3数据(A3D)。在内容数据上执行包括对ATRAC 3压缩的解压处理,用于通过例如音频数据的解调来再现输出音乐等。
如上所述,在数据路径上的这一点:即当由SDMI适宜的记录/再现设备20B进行检验时并直到抵达次要记录介质、或由传送使用规则校验实现了拷贝管理,SDMI适宜内容数据皆采取加密数据的形式,从而对内容数据实行著作权保护。
另一方面,当记录/再现设备20A连接至个人计算机1时,采取以下处理。
有时,记录/再现设备20A把数据以解密状态录入例如用作次要记录介质的迷你盘等,不同于SDMI适宜的记录/再现设备20B。由于以解密状态记录,故即使以广泛通用的普通迷你盘再现设备也可再现拷贝并录入迷你盘的内容数据,结果方便了用户。
但是,以解密状态记录却对著作权保护不利。因此,在向记录/再现设备20A传送内容数据的情况下,需要满足预定条件。
这些条件准予向记录/再现设备20A传送SDMI网络内容,用于以解密状态拷贝并录入次要记录介质,其被认为是以下三个条件,即:(1)接受了记录/再现设备20A的鉴定;(2)著作权人同意拷贝和记录要传送的内容数据;(3)不准登记。
若满足了这些传送条件(1)(2)(3),却不允许不受限的拷贝至除SDMI适宜的记录/再现设备20B外的传送,著作权保护功能也能保持安全。此外,也可给予著作权保护功能,条件是:内容数据以加密状态置于执行传送的发送线路上(在记录/再现设备20A侧执行解密)。
在向记录/再现设备20A传送SDMI网络内容的情况下,校验以上传送条件(DP9)。
即,在记录/再现设备20A上执行预定的鉴定处理。此外,基于内容数据里所含的标识信息确认著作权人的允许拷贝的意图。还要加上登记/检验的规则。
在向记录/再现设备20A传送SDMI网络内容的情况下,根据这些条件以加密状态在发送线路上发送数据。即,例如以上述“E(CK,A3D)”或“E(CK’,A3D)”的状态传送SDMI网络内容。
接着,在具有如图4所示的结构(后面将要说明)的记录/再现设备20A中的接收处理之后,加密的SDMI网络内容由解密单元29解密成例如原始ATRAC 3压缩数据(A3D)。接着,把解密内容数据通过由编码/解码单元24执行的编码处理提供给记录/再现单元25,并录入迷你盘100。
于是,当拷贝并录入迷你盘100的SDMI内容由记录/再现设备20A再现时,在普通使用的迷你盘系统中所需的解码处理,即EFM解调、ACIRC纠错、ATRAC压缩方式的解压等对于读自迷你盘100的数据是足够的。
这意味着内容数据所拷贝并录入的迷你盘被允许以普通方式再现内容数据,即使把迷你盘装入普通的迷你盘再现设备。即,如上所述用户通过允许普通的非SDMI适宜的迷你盘再现设备再现拷贝并录入迷你盘100的SDMI网络内容即可欣赏音乐等。
有时,在图2所示的数据路径里,在DP7、DP8和DP9处当使用规则校验等导致未准予传送时,毋需赘言,不向记录/再现设备20A或20B传送。
3.数据传送设备的构成的实施例(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PC)
图3示出了用作数据传送设备的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1的构成。有时,尽管在此所述的实施例涉及由个人计算机组成的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1的情况,但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也使用专用硬件以形成仅用于数据传送的装备,以构建功能相同的构成。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提供数据传送设备的主要记录介质是通过安装软件程序来实现的,其允许个人计算机1执行数据传送所必须的功能。有时,本文使用的术语“个人计算机”或“计算机”表示广义的所谓通用计算机。
该程序可预先录入ROM3或用作计算机内部集成的记录介质的硬盘(HDD)5。
或者,也可把程序暂时或永久地存(记录)入可移动介质,诸如软盘、CD-ROM(只读光盘)、MO(磁光)盘、DVD(数字多用盘)、磁盘和半导体存储器。可移动记录介质可提供为所谓分组介质,并等同于图1所示的分组介质90。
有时,该程序可从下载网址经数字卫星广播地球卫星无线传送至计算机,或经诸如LAN(局域网)和因特网的网络有线传送,而不止是上述从分组介质90装入计算机,从而计算机以通信单元8接收如上传送的程序,用于装入集成的HDD5。
图3所示的计算机1具有内部集成的CPU(中央处理单元)2。输入/输出接口10经总线12连接至CPU 2。当用户操作由键盘、鼠标器、话筒等组成的输入单元7、以通过输入/输出接口10输入指令时,CPU 2根据指令执行ROM(只读存储器)里所存的程序。或者,CPU 2还把存入HDD5的程序、经卫星或网络传送并又由通信单元8接收用于装入HDD5的程序或从诸如装入驱动器9中以安装到HDD5的光盘的分组介质90读出的程序装入RAM(随机存储器)以执行。于是,CPU 2执行数据传送设备对SDMI内容的处理,如后所述。
接着,CPU 2允许处理结果按需要从包含LCD(液晶器)和扬声器的输出单元6通过例如输入/输出接口10输出,或通过通信单元8发送,或录入HDD5。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通信单元8用于允许经图1所示的网络110与各种服务器通信。即,计算机1能够从外部内容服务器91下载网络内容,诸如音乐内容。根据上述数据路径,对要下载的网络内容执行处理SDMI适宜内容或非SDMI内容所必须的处理,而以上网络内容作为SDMI内容存入HDD,作为至少是例如SDMI适宜的处理。存入HDD5的SDMI内容提供内容,以传送至SDMI适宜的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B或已鉴定的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记录/再现设备)20A。
连接单元11是允许与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A或20B的数据通信的连接部分。可使用例如USB接口、IEEE1394接口等。当然,也可使用符合其它标准的有线接口和使用红外线和电波实现的无线接口。
有时,用于实现如图2所述的数据路径的各种处理也包括并行或单独执行的处理(例如,并行处理或依靠对象的处理),其毋需分别按时间顺序处理。
此外,该程序可以是以单个计算机处理或是以多个计算机分布式处理的程序。再者,该程序还可以是传送至远端计算机执行的程序。
4.数据记录设备的构成的实施例(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记录/再现设备)
图4示出了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记录/再现设备)20A的构成,其等同于本发明的数据记录设备。
所示实施例涉及记录/再现设备20A,其构成例如迷你盘记录器。于是,迷你盘(磁光盘)用作次要记录介质100的实施例。以下把次要记录介质100表示为迷你盘100。
有时,图4里仅示出了用作次要记录介质100的迷你盘的记录/再现数据的处理系统和适应从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1传送数据的处理系统,而兼容迷你盘100的驱动系统、伺服系统和再现输出系统等与常用的迷你盘记录/再现设备相同,因而略去了它们的详细说明。
MD控制单元(CPU)21安排用作系统控制器,其控制了用作记录/再现设备20A的整个系统。具体地说,对于迷你盘100的记录和再现,MD控制单元执行对旋转驱动器、转轴伺服电机、会聚伺服电机、跟踪伺服电机和步进伺服电机的控制,控制光学头/磁头的激光束和磁场应用操作并控制对要记录和再现的数据的编码/解码处理。此外,控制与用于鉴定或生成数据的个人计算机的通信的指示交换、以及各种来自个人计算机1的指令,并执行对要传送的内容数据等的处理。
尽管未示出,但也提供了作为用户接口的操作单元和显示单元,从而也执行通过操作单元执行的对用户操作监视的控制、还执行取决于显示单元的操作和显示等的处理。
记录/再现单元25是装备了光学头、磁头、磁盘旋转驱动系统、伺服系统等,用于实际执行迷你盘100的数据的记录/再现的部分。
编码/解码单元24给要录入迷你盘100的数据编码,并给从迷你盘100再现的数据解码。公所周知,在迷你盘系统的情况下,对要记录的数据执行ACIRC纠错码编码处理和EFM调制处理。编码/解码单元24于是对要记录的数据执行ACIRC编码和EFM编码,用于把它们提供给记录/再现单元25。
此外,当再现时,编码/解码单元也执行解码处理,诸如对已从记录/再现设备25读出和供给的数据(射频信号)的二进制编码处理、EFM解调和ACIRC纠错处理。
编解码器23是借助ATRAC/ATRAC 3压缩编码执行压缩处理和解压处理的部分。
要录入迷你盘100的数据被认为是已在完成ATRAC/ATRAC 3压缩编码后经上述编码处理的数据。于是,当数据尚未经压缩编码时,即例如PCM音频数据,作为要记录的数据被输入记录/再现设备20A,由编解码器23执行ATRAC或ATRAC 3压缩编码,从而把压缩数据提供给编码/解码单元24。
此外,当再现时,由记录/再现单元24读出并又由编码/解码单元24解码的数据被认为是ATRAC或ATRAC 3压缩数据。由此,例如44.1kHz和16位量化的数字音频数据被解调,其原因是由编解码器23执行对ATRAC或ATRAC 3压缩的解压处理。在未示出的输出系统的电路里,数字音频数据经数/模转换、模拟信号处理、放大处理等成为扬声器输出信号,其再现为音乐等。
或者,也可能以数字音频数据的状态输出至其它装备。
以上构成涉及常用迷你盘系统的记录/再现设备所装备的组件,此处使用的记录/再现设备20A提供了接收器26、DMA 27、解密单元28、缓存29、哑位附加单元30和流控制单元31,作为兼容用作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1的个人计算机的部分,以及在传送的内容数据上执行接收/解密处理的部分。
接收器26连接至记录/再现设备和图3的个人计算机1的连接单元11之间,用于与个人计算机1建立数据通信。接收器执行信号处理,其符合诸如USB和IEEE1394的通信系统。
随着接收器26收到数据,从个人计算机1的通信包括各种指令、SDMI内容等。
在DMA(直接存储器访问)27的控制下,由接收器26收到的作为SDMI内容的数据被存入缓存29。有时,若数据是在CPU的控制下而非在DMA 27的控制下被移至缓存29的,则不必在意。
解密单元28需要适应对SDMI内容的加密处理。即,放置用于给以加密状态传送的SDMI内容解密的密钥(密钥CK、CK’等),从而解密单元以密钥CK等给已收到的加密状态的SDMI内容解密,诸如以“E(CK,A3D)”的状态的内容。即,按“D{CK,E(CK,A3D)}”=A3D得到解密的ATRAC 3压缩数据。
密钥CK等可以是预先存储的密钥,或在预定时期从用作数据传送设备的个人计算机1发送至记录/再现设备20A的密钥也可作为要存储的密钥。此外,当个人计算机1发送密钥CK等时,若密钥CK自身也以其它密钥CCK加密了,则不必在意,并且在记录/再现设备20A侧使用密钥CCK执行密钥CK的解密,然后存入缓存29。
有时,应理解:SDMI内容不总是从加密ATRAC 3压缩数据得出的数据。也有一种情况,即传送和输入例如从以密钥CK加密线性PCM数据得出的“E(CK,PCM)”状态的内容。在此情况下,当然是通过在解密单元里的处理按“D{CK,E(CK,PCM)}”=PCM得到解密的线性PCM数据。
当解密的SDMI内容数据是ATRAC 3压缩数据时,在哑位附加单元30里对解密的SDMI内容执行哑位附加处理,然后传送至流控制单元31。
当解密的SDMI内容数据是PCM数据时,不通过哑位附加单元30里的处理即执行传送至流控制单元31。
哑位附加单元30附加哑位以使ATRAC 3压缩数据适合在迷你盘里处置的数据格式,后面将要说明其具体实施例。
流控制单元31把收到的解密的SDMI内容传送至用作记录处理系统的MD控制单元21(至编解码器23、编码/解码单元24和记录/再现单元25),以把解密的SDMI内容录入迷你盘100,并且特别地,执行用于有效地实行传送以上SDMI数据的控制。
后面将要详细说明由流控制单元31的传送操作。
根据以上构成,当已发自个人计算机1的SDMI内容数据是“E(CK,A3D)”的状态的数据时,在经哑位附加单元30的处理后,通过流控制单元31向记录处理系统传送收到的解密的ATRAC 3压缩数据,并通过编码/解码单元24里的编码处理由记录/再现单元25录入迷你盘100。
此外,当已发自个人计算机1的SDMI内容数据是“E(CK,PCM)”的状态的数据时,通过流控制单元31向记录处理系统传送收到的解密的PCM数据,以由编解码器23对PCM数据执行ATRAC 3压缩处理,此后再通过编码/解码单元24里的编码处理由记录/再现单元25录入迷你盘100。
有时,当发送内容数据时,还要把各种指令从个人计算机1发送至记录/再现设备20A。
当执行内容数据的传送以及把内容数据录入迷你盘100时,个人计算机1的CPU 2向记录/再现设备20A的MD控制单元21发送下列各指令:
·给出压缩方式和要发送的目标内容数据的位率的信息,其存储在HDD5里
·给出压缩方式和内容数据的位率的信息,其是把内容数据发送至发送线路所必须的
·在把内容数据录入迷你盘100时指定压缩方式(指定或ATRAC/ATRAC 3的132kbps或ATRAC 3的66kbps)
这些指令在被接收器26收到后传送至MD控制单元21,从而MD控制单元21需要执行信号处理控制/记录处理控制,其是当响应这些指令操作捕获收到的数据时所必须的。
例如,MD控制单元21可用这些指令判别收到的内容数据是“E(CK,A3D)”状态数据或“E(CK,PCM)”状态数据,并因此执行适应收到的内容数据的数据格式的信号处理,如上所述。
5.传送内容时的处理
作为当把内容数据从个人计算机1传送至记录/再现设备20A时的处理,图5示出了个人计算机1的CPU 2的处理,而图6示出了记录/再现设备20A的MD控制单元21允许各部件执行的操作的控制处理。
首先说明个人计算机1的CPU 2的处理。
在传送存入HDD5的某些内容数据的情况下,CPU 2确定所存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是否与录入次要记录介质时所必须的压缩方式相同,如图5所示的步骤F101。
在ATRAC 3适宜的迷你盘记录设备作为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A连接的情况下,CPU 2可判别次要记录介质里的压缩方式是ATRAC还是ATRAC3。在此情况下,由于CPU 2指定响应上述指令记录至MD控制单元21情况下所必须的压缩方式和位率,故需要确认指定的压缩方式和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下面假设CPU 2为MD控制单元21指定ATRAC 3方式里的位率为132kbps,而给出说明。
在此情况下,CPU 2在步骤F101处判断要传送的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是否为ATRAC 3方式。
在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是ATRAC 3方式的情况下,在后续步骤F102处确认内容数据的位率。尽管在ATRAC 3方式的情况下位率有多种,如图18所示,但需要判别要传送的内容数据的位率等于还是低于次要记录介质侧的位率,在此情况下即132kbps。
即,判断内容数据的位率是1761kbps还是146kbps,或其它的位率(范围为132~33kbps)。
作为步骤F101和F102的判别结果,当要传送的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为ATRAC 3方式、并且位率不大于次要记录介质侧(迷你盘侧)的位率时,处理完整地前进至步骤F106,把读自HDD5的内容数据流发送至发送线路,而毋需任何特别的数据转换处理。
在此情况下,内容数据以“E(CK,A3D)”的状态提供给记录/再现设备20A。
另一方面,作为步骤F101和F102的判别结果,当要传送的内容数据为ATRAC 3压缩数据以外的压缩数据、或尽管压缩方式为ATRAC 3方式但位率高于次要记录介质侧(迷你盘侧)的位率时,处理前进至步骤F103以首先执行解密。
即,存入HDD5的内容,当是ATRAC 3压缩数据“E(CK,A3D)”时,被解密成“D{CK,E(CK,A3D)}”=A3D。
又一方面,存入HDD5的内容,当是ATRAC 3压缩数据以外的压缩数据“E(CK,aDT)”时,被解密成“D{CK,E(CK,aDT)}”=aDT。
然后,在步骤F104处,解密成A3D或aDT的数据被解码(解压),用于解压成等同于非压缩数据的线性PCM数据。
接着,在步骤F105处,PCM数据被再次以密钥CK加密成加密数据“E(CK,PCM)”。
接着,处理前进至步骤F106以把“E(CK,PCM)”状态的内容数据流发送至发送线路,用于提供给记录/再现设备20A。
当内容数据如上所述从个计算机1发送至发送线路时,CPU 2此时响应上述指令,把要经发送线路提供的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和位率通知MD控制单元21。
下面参考图6说明用作接收侧的记录/再现设备20A的MD控制单元21的处理。
MD控制单元21在步骤F201处判断从主要记录介质侧接收的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是否是在录入用作次要记录介质的迷你盘100的情况下所必须的压缩方式。
此外,在步骤F202处,还要判断从主要记录介质侧接收的内容数据的位率不大于在录入迷你盘100的情况下所必须的位率。
即,MD控制单元21可根据上述指令判别从发送线路接收的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和位率,并且由指令指定在录入迷你盘100的情况下所必须的压缩方式和位率,从而MD控制单元21可基于上述指令在步骤F201和F202处做出判别。
假设在录入迷你盘100的情况下所必须的压缩方式是ATRAC 3方式,并且指定位率为132kbps,如上所述。接着,如图5中的处理所判断的,经发送线路提供的内容数据是加密的ATRAC 3压缩数据“E(CK,A3D)”或加密的PCM数据“E(CK,PCM)”。
于是,在此情况下,在步骤F201处,若提供的内容数据是“E(CK,A3D)”,则判断两种压缩方式相等。
1并且,如图5中的处理所判断的,所有以“E(CK,A3D)”的状态收到的皆是位率不大于132kbps的内容数据。于是,若提供的内容数据是数据“E(CK,A3D)”,则实际上同时在步骤F202处做出判断。
当经发送线路提供的内容数据是“E(CK,A3D)”时,即从主要记录介质收到的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与在录入迷你盘100的情况下所必须的压缩方式相同,并且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不大于在录入迷你盘100的情况下所必须的位率,则处理前进至步骤F203以执行解密。即,允许解密单元28对由接收器26收到再在缓存29里捕获的内容数据流执行“D{CK,E(CK,A3D)}”=A3D的处理。
再者,允许哑位附加单元30对已解密的内容数据(A3D)执行哑位附加处理,如步骤F204。
此情况下的哑位附加处理被认为是一种用于使得ATRAC 3压缩数据适应在迷你盘里处置的ATRAC 3方式数据格式的处理。
迷你盘系统原是通过采用ATRAC方式开发的系统,并且后来随着压缩率更高的ATRAC 3的开发,被认为也适应ATRAC 3方式。但是,由于ATRAC方式与ATRAC 3的压缩率以及声音单元基础的数据大小皆不同,故原为ATRAC方式假设计的信号处理系统不足以解释ATRAC 3压缩数据。由此,尽管采用了ATRAC 3作为压缩方式,但仍把适合ATRAC方式数据的特殊数据格式应用于迷你盘系统。
于是,哑位附加处理提供了满足以上情形的处理。
具体地说,假设一个为立体声的左、右音频数据各提供了最小单元的ATRAC方式的数据单元,即声音单元,为212字节数据。另一方面,ATRAC3压缩数据的压缩率更高,从而每声音单元的数据少于212字节。即,可以说哑位附加处理等同于通过给ATRAC 3压缩数据附加哑位使每声音单元的数据大小变成212字节的处理。
图8示出了当收到了位率为132kbps的A3D内容数据时,哑位附加处理的实施例。
在位率为132kbps的情况下,两个声道(左/右)的字节数是384字节,每个声道是192字节,如图8所示。
如图8所示,在各左/右声道上,192字节的声音单元变成了212字节的声音单元。即,通过在收到的A3D内容数据的192字节声音单元前后附加12字节的首标和8字节的注脚作为哑位,各声道的声音单元变成了212字节的声音单元。
图9示出了当收到了位率为66kbps的A3D内容数据时,哑位附加处理的另一实施例。此外,此情况下的ATRAC 3原数据被认为是所谓联合立体声方式数据,即,示出了由(左+右)数据和(左-右)数据构成两个例如左和右声道的数据的情况。
在位率为66kbps的情况下,两个声道的声音单元的字节数是192字节,如图18所示。于是,如图9所示,通过在收到的内容数据的192字节左/右声音单元前后附加12字节的首标和8字节的注脚作为哑位,声音单元变成了212字节的声音单元。
图10示出了当收到了位率为105kbps的A3D内容数据时的哑位附加处理。
在位率为105kbps的情况下,两个声道(左/右)的字节数是304字节,每声道152字节,如图18所示。
如图10所示,在各左/右声道上,152字节的声音单元变成了212字节的声音单元。即,通过在收到的A3D内容数据的152字节声音单元前后附加12字节的首标、40字节的填充和8字节的注脚作为哑位,各声道的声音单元变成了212字节的声音单元。
图11示出了当收到了位率为94kbps的A3D内容数据时的哑位附加处理。
在位率为94kbps的情况下,两个声道(左/右)的字节数是272字节,每声道136字节,如图18所示。
如图11所示,在各左/右声道上,136字节的声音单元变成了212字节的声音单元。即,通过在收到的A3D内容数据的136字节声音单元前后附加12字节的首标、56字节的填充和8字节的注脚作为哑位,各声道的声音单元变成了212字节的声音单元。
在图6所示的步骤F204里,MD控制单元21允许哑位附加单元30执行上述处理。
附加了哑位的A3D内容数据从流控制单元31传送至记录处理系统,如步骤F205,并最终由记录/再现单元25通过在编码/解码单元24里的处理录入迷你盘100。后面将要说明流控制单元31的操作。
在经发送线路提供的内容数据为“E(CK,PCM)”的情况下,即存入主要记录介质的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不同于在录入迷你盘100的情况下所必须的压缩方式,或尽管压缩方式相等但位率高于在录入迷你盘100的情况下所必须的位率,处理前进至步骤F206以首先执行解密。即,允许解密单元28对由接收器26收到再在缓存29里捕获的内容数据流执行“D{CK,E(CK,PCM)}”=PCM的处理。
接着,把解密内容数据(PCM)不通过哑位附加单元30里的处理即传送至流控制单元31,并接着从流控制单元31传送至记录处理系统,如步骤F207。在此情况下,在记录处理系统里,在经由编解码器23进行的ATRAC 3压缩处理后,把PCM数据传送编码/解码单元24,并由记录/再现单元25录入迷你盘100。后面将要说明此情况下流控制单元31的操作。
在如上所述把内容数据从个人计算机1传送至记录/再现设备20A的情况下,对内容数据基于图5和图6所示的处理执行信号处理。图7A和图7B总结了信号处理的处理。
当存入主要记录介质的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与要录入迷你盘100的数据的压缩方式相同、并且位率不大于在录入迷你盘100的情况下所必须的位率时,其处理如图7A所示。
在此情况下,加密的ATRAC 3压缩数据“E(CK,A3D)”不被转换即发送至发送线路,并接着被提供给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记录/再现设备20A)。接着,在记录/再现设备20A里,把加密的ATRAC 3压缩数据解密成压缩数据“A3D”,其接着被转换成附加了哑位的压缩数据“A3D(md)”以符合迷你盘系统,提供录入迷你盘100的数据。
上述处理的效果是简化了传送处理、由简化的传送处理改善了传送效率、缩短了传送时间和解决了音质变劣的问题,这是因为毋需在主要记录介质侧装备里进行诸如解密、解压(转换成PCM)、再压缩和再加密的处理。
在存入主要记录介质的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不同于录入迷你盘100的数据时所必须的压缩方式的情况下、或尽管压缩方式相等但位率高于在录入迷你盘100时所必须的位率的情况下,其处理如图7B所示。
在此情况下,加密压缩的内容数据“E(CK,A3D)”或“E(CK,aDT)”被解密成A3D或aDT,其被进一步解码(解压)以解压成等同于非压缩数据的线性CPM数据。接着,PCM数据再被以密钥CK加密成数据“E(CK,PCM)”,其接着被发送至发送线路并最终被提供给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记录/再现设备20A)。接着,在记录/再现设备20A里,加密数据被解密成非压缩数据PCM,其然后经ATRAC 3压缩处理,提供录入迷你盘100的数据。
在内容数据的传送超出图7A所示处理的可执行范围的情况下,图7B所示的处理能够以记录/再现设备20A把内容数据录入迷你盘100。
6.数据记录设备的流控制
现在说明在记录/再现设备20A里的流控制。
当经发送线路收到的内容数据被录入用作次要记录介质的迷你盘100时,存在一种情况,即内容数据流未能以数据被记录时那样连续地写入迷你盘100,这取决于发送线路的传送带宽和输入次要记录介质的带宽。
假设传送接口例如为USB(版本1.1),则确保带宽为12Mkbps,而有效带宽受限于某种原因如缓存29的容量和从接收器26传送至缓存29的数据量而很小,若考虑数据的传送超出了输入缓冲大小的话。特别地,当所接收的内容数据为非压缩的PCM数据时,对带宽的限制较压缩数据的情况更大。
此外,当以低速率执行从缓存29到次要记录介质(迷你盘100)的传送时,常常无法执行连续的写入。
由此,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以下的流控制实现了高速传送。
具体地说,当由接收器26收到并又传送至缓存29的内容数据由解密单元28解密后,被存入缓存29里另一个区域,并再基于由流控制单元31执行的控制从MD控制单元21传送至记录处理系统(编码/解码单元24和编解码器23),此时在流控制单元31和MD控制单元21之间需要根据各部件条件的流控制。
下面说明当经发送线路提供“E(CK,A3D)”时的流控制,即把解密并附加了哑位的ATRAC 3压缩数据从流控制单元31传送至MD控制单元21。
在此情况下,如图4所示,数据传送的执行响应于各信号,诸如从MD控制单元21至流控制单元31的数据请求XARQ,以及字节下降XABS、传送时钟ACLK和从流控制单元31至MD控制单元21的压缩流数据DATA。
图12、13和14示出了传送时的时序图。有时,图12、13和14提供了连续的时序图,并在各图的最上段示出了对应于位时序(传送时钟ACLK)的数值(时刻)。
在此情况下,数据传送的执行响应于从MD控制单元21至流控制单元31的数据请求XARQ。当提出数据请求XARQ时,执行从诸如USB的发送线路接收数据,并且流控制单元31开始向MD控制单元21传送压缩流数据DATA,该传送与传送时钟ALCK同步,只要是为要传送至记录处理系统的解密数据(压缩流数据DATA)在缓存29里保留了2字节。同时,流控制单元31也按字节单元输出字节下降XABS。
例如图12所示,假设当数据请求XARQ居于时刻“2”时,为压缩流数据DATA保留了2字节,直到时刻“n+3”,从时刻“n+4”开始传送压缩流数据DATA,并输出字节下降XABS。如图所示,与传送时钟ACLK同步地从MSB传送1字节数据,并根据低4位时序输出字节下降XABS。
在图12所示的传送开始后,执行例如图13所示的连续的数据传送。
现假设根据接收处理系统的情形从时刻“n+36”处暂时中断向MD控制单元21的数据传送,如图13所示。可认为这是数据从USB发送线路传送得太晚的情况,或从接收器26到缓存20传送得太晚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如图14所示的时刻“n+38”,流控制单元31通过停止输出字节下降XABS来终止传送。在1字节的相关传送时期,此情况下的MD控制单元21由不再获得字节下降这一事实识别出传送被中断了。
此后,若若从时刻“m+1”恢复传送,则在此情况下的字节下降XABS在1字节的传送时期输出,从而MD控制单元21在1字节时期认出该数据为有效的压缩流数据DATA而捕获该数据。
另一方面,当根据记录处理系统的情形要求中断传送时,诸如需要暂时中断从流控制单元31传送的情况,原因是例如录入迷你盘100的处理的传送时间,则MD控制单元21通过中断数据请求XARQ来终止传送。
例如,在如图14所示的“m+15”时期,若数据请求XARQ被置为“H”,则关闭传送要求,并因而流控制单元31停止输出压缩流数据DATA和字节下降XABS,以此响应传送要求的关闭状态。当然,只要允许记录处理系统的处理,从而恢复传送压缩流数据DATA,则数据要求XARQ再次被置为“L”。
如上所述,可根据接收处理系统或记录处理系统的情形灵活地中断流控制单元31和MD控制单元21之间的传送。即,流控制允许根据发送线路的各带宽和接收处理或录入迷你盘100的处理调整数据传送,从而可执行有效的数据传送。
下面说明在经发送线路提供流控制“E(CK,PCM)”的情况下的流控制,即,把解密的PCM数据从流控制单元31传送至MD控制单元21。
在此情况下,如图4所示,数据传送的执行响应于各信号,诸如左/右时钟LRCK,数据块XBCK和从流控制单元31至MD控制单元21的PCM流数据DATA。
图15A和15B、图16A和16B示出了传送时的时序图。有时,图15A和15B、图16A和16B提供了连续的时序图,并在各图的最上段示出了对应于数据时钟XBCK的数值(时刻)。
在此情况下,存入缓存29的解密PCM流数据DATA被从流控制单元31输出至MD控制单元21,其响应于左/右时钟LRCK、与数据时钟XBCK同步。
当左/右时钟LRCK被置为“H”电平时,PCM流数据DATA被标识为左声道的数据,而当左/右时钟LRCK被置为“L”电平时则为右声道的数据。基于左/右时钟LRCK的各声道应保持32数据时钟期,同时传送每声道16位的PCM数据,此前先插入16数据时钟期,其是32数据时钟期的后半段。
在从图15A所示的“0”时刻至图15B所示的“31”时刻期间执行左声道的16位数据的传送时,同时,在从“16”时刻至“31”时刻期间与数据时钟XBCK同步发送16位数据。
若与左/右时钟LRCK同步以采样频率单元向MD控制单元21输出数据,则实时地向MD控制单元21传送内容数据。于是,假设左/右时钟LRCK被置为采样频率的N倍,则实时的1/N倍足以以高速率向MD控制单元21传送内容数据。
尽管图15B和图16A示出了连续传送PCM流数据DATA的时期,在根据接收处理系统的情形暂时中断向MD控制单元21传送数据的情况下,即例如从USB发送线路传送数据太晚了,或从接收器26至缓存29的传送太晚的情况,如图16B所示,流控制单元31通过停止输出数据时钟XBCK来终止传送。此情况下的MD控制单元21由不再获得数据时钟XBCK这一事实识别出传送被中断了。
此后,当传送可执行时,流控制单元31恢复输出数据时钟XBCK并与基于左/右时钟LRCK的数据时钟XBCK同步恢复传送PCM流数据DATA。MD控制单元21响应数据时钟XBCK和左/右时钟LRCK捕获PCM流数据DATA。
只要已输入MD控制单元21的PCM流数据DATA达到单个声音块的数据大小,即由编解码器23开始压缩处理。在例如ATRAC的情况下,只要把每声道512字*16位数据存入用于压缩处理的输入缓冲存储器,即开始压缩处理。
假设压缩处理的允许时间为“采样时钟周期”*“声音块大小”*1/2*1/N。N表示如上所述左/右时钟LRCK被置为采样频率的N倍的情况下的值。此外,使用1/2是因为需要按时分方式压缩两个声道。
于是,在允许的条件范围内增加左/右时钟LRCK的速度不会由压缩率限制造成传送终止。
即,在此情况下,理论上毋需因记录处理系统的情形中断传送。
接着,甚至是在传送PCM流数据DATA时,也可根据发送线路和接收处理系统的情形灵活地中断传送。此外,取决于左/右时钟LRCK的假设置还可能以高速率传送。由此,可执行有效的数据传送。
以上说明了实施例,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例如,用于从主要记录介质传送至次要记录介质的目标数据不限于上述SDMI内容,还可广泛适用各种内容数据。
除了HDD以外,主要记录介质也可以有多种形式。
当然,次要记录介质和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A也可以有多种形式,而不限于迷你盘和迷你盘记录设备。次要记录介质100可以是CD-R、CD-RW、DVD-RAM、DVD-R、DVD-RW、各种存储卡等。于是,次要记录介质侧装备20A可以是兼容这些介质的记录设备。
已经提到本发明也涉及SDMI适宜的记录/再现设备20B,应理解本发明也可适用向记录/再现设备20B传送内容数据。
根据对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理解,当把内容数据从主要记录介质侧的数据传送设备传送至数据记录设备、以把内容数据录入次要记录介质时,把适应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和位率与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和位率进行比较,从而根据比较结果来实现必要的传送处理。具体地说,当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数据压缩方式与适应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相同,并且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位率不大于适应数据记录设备的位率时,以加密压缩数据的状态发送数据,并且在于数据记录设备里将数据转换为非加密状态后,先对压缩数据执行必要的数据附加处理,再把压缩数据录入次要记录介质。在此情况下,毋需例如包括转换成PCM数据的压缩数据格式的转换,并且以压缩数据格式经发送线路发送数据,从而可实现更高效的内容数据的传送处理,以及缩短传送所占时间。此外,由于毋需诸如解压、再压缩的处理步骤,故不存在音质变劣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数据压缩方式不同于适应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的情况下,或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位率大于适应数据记录设备的位率的情况下,按加密非压缩数据的状态发送内容数据,并且在于数据记录设备里将数据转换为非加密状态后,先对非压缩数据执行压缩处理,再把非压缩数据录入次要记录介质,从而对于不适应次要记录介质侧的压缩方式的内容数据也可实现向次要记录介质的传送/记录。
在以下情况下,即:把作为接收的解密压缩数据的流数据、或非压缩数据传送至次要记录介质,用于进行把流数据录入次要记录介质的处理时,此时,数据记录设备根据接收装置里的接收处理状态和次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信号处理状态来控制传送状态,从而根据发送线路、信号处理能力等实现最佳的数据传送和记录处理。
Claims (10)
1.一种包含数据传送设备和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传送系统,所述数据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传送设备包括:
主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用于把数据记录/再现至主要记录介质;
存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内容数据使其以加密压缩数据的状态存入所述主要记录介质;
发送装置,用于把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记录设备;以及
发送控制装置,用于在通过发送装置把存入所述主要记录介质的内容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记录设备时,把适应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和位率与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和位率进行比较,然后在第一比较结果的情况下,允许所述内容数据以加密压缩数据的状态发送,而在第二比较结果的情况下,允许所述内容数据按加密非压缩数据的状态发送,和
所述数据记录设备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发自所述数据传送设备的数据;
次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用于把数据录入次要记录介质;
解密装置,用于把已从所述数据传送设备传来的加密内容数据转换成非加密状态;以及
记录控制装置,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已发送了内容数据的情况下,允许所述次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把已被所述解密装置转换成非加密状态的压缩数据录入所述次要记录介质,此前,先对所述压缩数据执行必要的附加处理,而在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已发送了内容数据的情况下,允许所述次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把已被所述解密装置转换成非加密状态的非压缩数据录入所述次要记录介质,此前,先对所述非压缩数据执行压缩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结果是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数据压缩方式与适应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相同,并且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位率不大于适应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位率。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比较结果是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数据压缩方式不同于适应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压缩方式,或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位率大于适应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位率。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控制装置在以下情况下,即:把作为已由解密装置转换成非加密状态的压缩数据或非压缩数据的流数据、传送至所述次要记录介质,用于进行把所述流数据录入所述次要记录介质的处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接收装置中的接收处理状态和所述次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信号处理状态来控制传送状态。
5.一种数据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主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用于把数据记录/再现至主要记录介质;
存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内容数据使其以加密压缩数据的状态存入所述主要记录介质;
发送装置,把数据发送至所连接的数据记录设备,其有能力发送数据;和
发送控制装置,用于在通过发送装置把存入所述主要记录介质的内容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记录设备时,把适应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和位率与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和位率进行比较,然后在第一比较结果的情况下,允许所述内容数据以加密压缩数据的状态发送,而在第二比较结果的情况下,允许所述内容数据按加密非压缩数据的状态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数据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结果是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数据压缩方式与适应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相同,并且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位率不大于适应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位率。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数据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比较结果是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数据压缩方式不同于适应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或要发送的内容数据的位率大于适应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位率。
8.一种数据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发自所连接的数据传送设备的数据;
次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用于把数据录入次要记录介质;
解密装置,用于把已从所述数据传送设备传来的加密内容数据转换成非加密状态;和
记录控制装置,用于当已从所述数据传送设备收到了处于加密压缩数据的状态内容数据时,允许所述次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把已被解密装置转换成非加密状态的压缩数据录入次要记录介质,此前,先对所述压缩数据执行必要的数据附加处理,而当已从所述数据传送设备收到了处于加密非压缩数据的状态内容数据时,允许所述次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把已被解密装置转换成非加密状态的非压缩数据录入所述次要记录介质,此前,先对所述非压缩数据执行压缩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数据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控制装置在以下情况下,即:把作为已由解密装置转换成非加密状态的压缩数据或非压缩数据的流数据、传送至所述次要记录介质,用于进行把所述流数据录入所述次要记录介质的处理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接收装置中的接收处理状态和所述次要记录介质驱动装置的信号处理状态来控制传送状态。
10.一种在以下情况下的数据传送方法,即:将以加密压缩数据状态存入主要记录介质的内容数据以加密压缩数据的状态从数据传送设备传送至数据记录设备,以把所述内容数据录入次要记录介质,该数据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把适应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和位率与要从所述数据传送设备发送的内容数据的压缩方式和位率进行比较;
当要发送的所述内容数据的数据压缩方式与适应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相同、并且要发送的所述内容数据的位率不大于适应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位率时,在所述数据记录设备里将所述内容数据转换为非加密状态后,对所述压缩数据执行必要的数据附加处理,然后以加密压缩数据的状态发送内容数据、再把压缩数据录入所述次要记录介质;和
当要发送的所述内容数据的数据压缩方式不同于适应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数据压缩方式、或要发送的所述内容数据的位率大于适应所述数据记录设备的位率时,在所述数据记录设备里将所述内容数据转换为非加密状态后,对所述非压缩数据执行压缩处理,然后按加密非压缩数据的状态发送内容数据,再把非压缩数据录入所述次要记录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15308/01 | 2001-04-13 | ||
JP115308/2001 | 2001-04-13 | ||
JP2001115308A JP3678164B2 (ja) | 2001-04-13 | 2001-04-13 | 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データ転送装置、データ記録装置、データ転送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63428A true CN1463428A (zh) | 2003-12-24 |
CN1255801C CN1255801C (zh) | 2006-05-10 |
Family
ID=18966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80191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5801C (zh) | 2001-04-13 | 2002-04-12 | 数据传送系统及设备、数据记录设备和数据传送方法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164767B2 (zh) |
EP (1) | EP1378903A4 (zh) |
JP (1) | JP3678164B2 (zh) |
KR (1) | KR100873760B1 (zh) |
CN (1) | CN1255801C (zh) |
AU (1) | AU2002248018B2 (zh) |
CA (1) | CA2412158C (zh) |
RU (1) | RU2276812C2 (zh) |
SG (1) | SG110216A1 (zh) |
TW (1) | TWI234972B (zh) |
WO (1) | WO200208466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74978A (zh) * | 2019-08-14 | 2022-03-11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密钥可压缩加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00705B2 (ja) * | 2000-12-05 | 2009-07-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データ転送装置、データ転送方法、記録媒体 |
WO2004086760A1 (ja) * | 2003-03-27 | 2004-10-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データ処理装置 |
JP4438527B2 (ja) | 2004-06-18 | 2010-03-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管理方法、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管理装置 |
KR100784688B1 (ko) * | 2005-01-26 | 2007-12-12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독립 인증 수단을 가지는 콘텐츠 실행 디바이스 콘텐츠 실행 방법 및 콘텐츠 재배포 방법 |
MY143832A (en) * | 2005-05-13 | 2011-07-15 | Thomson Licensing | Security and transcoding system for transfer of content to portable devices |
WO2008045603A1 (en) * | 2006-07-05 | 2008-04-17 | Agere System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ort communication distribution |
KR101496975B1 (ko) * | 2008-05-28 | 2015-03-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고체 상태 디스크 및 이에 대한 입출력방법 |
JP5316217B2 (ja) * | 2009-05-19 | 2013-10-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データ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4826671B2 (ja) * | 2009-11-16 | 2011-11-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管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
KR20110137093A (ko) * | 2010-06-16 | 2011-12-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녹화된 컨텐츠의 재생 방법 및 장치 |
JP2013037571A (ja) * | 2011-08-09 | 2013-02-21 | Sony Corp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48583A (en) * | 1989-08-28 | 1995-09-05 | Fujitsu Limi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analog viterbi decoding techniques |
US5021891A (en) * | 1990-02-27 | 1991-06-04 | Qualcomm, Inc. | Adaptive block size image compression method and system |
US5239540A (en) * | 1990-11-27 | 1993-08-24 | Scientific-Atlant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ceiving and communicating digital data signals with corresponding program data signals which describe the digital data signals |
US5253275A (en) * | 1991-01-07 | 1993-10-12 | H. Lee Browne | Audio and video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system |
DE69222766T2 (de) * | 1991-06-04 | 1998-05-07 | Qualcomm, Inc., San Diego, Calif. | System zur adaptiven kompression der blockgrössen eines bildes |
JP3104085B2 (ja) * | 1991-10-18 | 2000-10-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記録再生装置用送出システム |
US5418713A (en) * | 1993-08-05 | 1995-05-23 | Allen; Richar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 on demand data delivery system for the preview, selection, retrieval and reproduction at a remote location of previously recorded or programmed materials |
DE4413451A1 (de) * | 1994-04-18 | 1995-12-14 | Rolf Brugger | Vorrichtung zum Vertrieb von Musikinformationen in digitaler Form |
JP3679435B2 (ja) * | 1994-11-29 | 2005-08-03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画像取扱装置 |
JPH08153374A (ja) * | 1994-11-29 | 1996-06-11 | Tec Corp | 磁気読取装置 |
JP3043591B2 (ja) * | 1995-02-02 | 2000-05-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音声記録再生装置 |
JPH09107547A (ja) * | 1995-10-09 | 1997-04-22 | Hitachi Ltd | 既圧縮動画データ量削減装置および既圧縮動画データ量削減システムならびに既圧縮動画データ量削減方法 |
US5825879A (en) * | 1996-09-30 | 1998-10-20 | Intel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py-protecting distributed video content |
JP3076260B2 (ja) * | 1997-03-10 | 2000-08-1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情報提供装置 |
US7110025B1 (en) * | 1997-05-28 | 2006-09-19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Digital camera for capturing a sequence of full and reduced resolution digital images and storing motion and still digital image data |
JPH1175157A (ja) * | 1997-08-29 | 1999-03-16 | Sony Corp | 映像信号及び音声信号の記録装置 |
US6330675B1 (en) * | 1998-02-13 | 2001-12-11 | Liquid Audio,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transfer of digital data to a local recordable storage medium |
EP0953977B1 (en) | 1998-05-01 | 2003-03-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ecording medium for storing real time recording/reproduction information |
RU2237934C2 (ru) * | 1998-10-08 | 2004-10-10 | Мацусита Электрик Индастриал Ко.,Лтд. |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писи и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данных |
JP3332361B2 (ja) | 1998-11-09 | 2002-10-0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データ著作権保護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変換装置、データ変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 |
EP1001419B1 (en) * | 1998-11-09 | 2004-03-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Data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copyright protecting system |
US6708220B1 (en) * | 1998-11-19 | 2004-03-16 | X/Net Associat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tream data compression |
ID27991A (id) * | 1999-03-03 | 2001-05-03 | Sony Corp | Aparatus pemproses data, metode pemprosesan data, unit terminal, dan metode transmisi dari aparatus pemproses data |
US7143445B1 (en) * | 1999-05-31 | 2006-11-28 | Sony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
EP1132828A4 (en) * | 1999-09-17 | 2007-10-10 | Sony Corp | DATA-DISPA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
US6985589B2 (en) * | 1999-12-02 | 2006-0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and storage of digital image and audio signals |
RU2257686C2 (ru) | 1999-12-02 | 2005-07-27 |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екодирования цифровых сигналов изображения и звука |
JP2001318768A (ja) | 2000-03-02 | 2001-11-16 |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 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装置及びその部品、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装置によるディジタル情報のローディング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7200859B1 (en) * | 2000-11-22 | 2007-04-03 | Digeo,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lligent multimedia com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
-
2001
- 2001-04-13 JP JP2001115308A patent/JP367816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04-11 TW TW091107350A patent/TWI23497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4-12 CN CNB028019105A patent/CN125580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4-12 RU RU2002133443/28A patent/RU2276812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4-12 EP EP02717132A patent/EP137890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2-04-12 KR KR1020027016925A patent/KR10087376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4-12 US US10/297,955 patent/US716476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4-12 SG SG200406613A patent/SG110216A1/en unknown
- 2002-04-12 WO PCT/JP2002/003675 patent/WO2002084662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2-04-12 CA CA2412158A patent/CA2412158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4-12 AU AU2002248018A patent/AU2002248018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6
- 2006-10-24 US US11/585,192 patent/US793687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74978A (zh) * | 2019-08-14 | 2022-03-11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密钥可压缩加密 |
CN114174978B (zh) * | 2019-08-14 | 2022-11-18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密钥可压缩加密的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678164B2 (ja) | 2005-08-03 |
US7164767B2 (en) | 2007-01-16 |
JP2002313019A (ja) | 2002-10-25 |
US20070110243A1 (en) | 2007-05-17 |
KR20030010691A (ko) | 2003-02-05 |
AU2002248018B2 (en) | 2007-06-21 |
US7936877B2 (en) | 2011-05-03 |
KR100873760B1 (ko) | 2008-12-15 |
EP1378903A4 (en) | 2011-11-02 |
CA2412158A1 (en) | 2002-12-09 |
EP1378903A1 (en) | 2004-01-07 |
SG110216A1 (en) | 2005-04-28 |
RU2276812C2 (ru) | 2006-05-20 |
TWI234972B (en) | 2005-06-21 |
WO2002084662A1 (fr) | 2002-10-24 |
CA2412158C (en) | 2012-03-20 |
US20030196101A1 (en) | 2003-10-16 |
CN1255801C (zh) | 2006-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0955C (zh) | 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发送方法 | |
CN1150544C (zh) | 输出装置、输出方法、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再现装置、再现方法 | |
CN1293719C (zh) | 记录装置和方法、译码装置和方法以及记录再生装置 | |
CN1189827C (zh) |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 |
CN1294718C (zh) | 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和方法 | |
CN1389043A (zh) | 信息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
CN1841997A (zh) | 信息处理分布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分布方法 | |
CN1324487C (zh) | 数据存储设备 | |
CN1855112A (zh) | 内容信息提供服务器、系统和方法及内容再现设备和方法 | |
CN1674492A (zh) | 信息处理装置、控制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 |
CN1898737A (zh) |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 |
CN1571959A (zh)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
CN1698040A (zh) | 信息记录媒体、信息处理设备、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
CN1596533A (zh) | 内容使用系统 | |
CN101053030A (zh) | 数据处理方法、信息记录介质制造管理系统、记录数据生成设备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CN1842857A (zh) |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在信息处理系统中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 |
CN1493030A (zh) | 可复原只容许唯一存在的专用数据的数据记录装置 | |
CN1255801C (zh) | 数据传送系统及设备、数据记录设备和数据传送方法 | |
CN1848128A (zh) | 信息处理器、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
CN1627414A (zh) | 数据记录装置 | |
CN100342682C (zh) | 数据记录设备、数据记录方法、以及数据转录系统 | |
CN1382291A (zh) | 数据再生装置 | |
CN1969551A (zh) | 内容利用方法和内容记录装置 | |
CN1977251A (zh) | 记录介质、针对记录介质的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方法 | |
CN1637911A (zh)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10 Termination date: 2015041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