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2857A -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在信息处理系统中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在信息处理系统中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42857A CN1842857A CN200480024472.5A CN200480024472A CN1842857A CN 1842857 A CN1842857 A CN 1842857A CN 200480024472 A CN200480024472 A CN 200480024472A CN 1842857 A CN1842857 A CN 18428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content
- output
- control information
-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73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09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0/00115—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measures which result in a restriction to authorised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record carrier stores a unique medium identifi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217—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 G11B20/0025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wherein the key is stored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347—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the cryptographic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read from a specific source wherein the key is stored on th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the medium identifier is used as a key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2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485—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which is encrypted and recorded on and/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0/00492—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which is encrypted and recorded on and/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content or user data is encrypted
- G11B20/00507—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encryption or decryption of content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a record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which is encrypted and recorded on and/or reproduced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content or user data is encrypted wherein consecutive physical data units of the record carrier are encrypted with separate encryption keys, e.g. the key changes on a cluster or sector basi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73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 G11B20/0074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 G11B20/0075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copies that can be made, e.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73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 G11B20/0074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 G11B20/0075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copies that can be made, e.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 G11B20/00768—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copies that can be made, e.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wherein copy control information is used, e.g. for indicating whether a content may be copied freely, no more, once, or never, by settin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73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 G11B20/0074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 G11B20/00753—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copies that can be made, e.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 G11B20/00768—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copies that can be made, e.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wherein copy control information is used, e.g. for indicating whether a content may be copied freely, no more, once, or never, by settin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 G11B20/00775—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copies that can be made, e.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wherein copy control information is used, e.g. for indicating whether a content may be copied freely, no more, once, or never, by setting CGMS, SCMS, or CCI flags wherein said copy control information is encoded in an encryption mode indicator [EMI]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731—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 G11B20/0074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 G11B20/00797—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forcing a usage restriction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can be expressed as a specific number wherein the usage restriction limits the number of times a content can be reproduced, e.g. using playback count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11B20/00884—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involving a watermark, i.e. a barely perceptibl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data which can nevertheless be recognised by an algorithm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7921—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for more than one processing mode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53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信息处理系统包括:流取得部,用于取得内容的数据流;记录处理部,其基于规定与内容输入源的种类和内容的输出方式相对应的处理的规则、以及与内容输入源相关的源关联信息,生成规定与内容的输出方式相对应的输出方法的输出控制信息。记录处理部,将数据流和输出控制信息写入到介质中。想要再生该介质中内容的设备如果参照输出控制信息,在内容输出时,不考虑输入源就能够输出内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著作权保护为目的,将施加了使用限制的内容存储在记录介质上的处理以及从存储了这种内容的记录介质中再生内容的处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AV设备数字化的进展,使得不使品质劣化而传输和拷贝内容成为可能。但是,如果无限制地传输和拷贝具有著作权的内容,会存在对著作权所有者的权利造成侵害的虞。因此,即使在进行内容记录和/或再生的AV设备中也需要具有著作权保护功能。
1980年代以后,CD、DAT、MD等数字音频设备被发售。随此开发了用于著作权保护的拷贝控制功能。例如,从1980年代起在数字音频设备中被广泛使用的拷贝控制技术,是串行拷贝管理系统(以下简称SCMS)。SCMS这种技术,是预先将内容与拷贝控制信息一起记录在CD、MD以及无线电波等的介质中,在通过数字接口对相同框体内或者不同设备间进行连接从而拷贝内容时,记录设备根据该内容的拷贝控制信息来控制是否可以拷贝。SCMS在MD等民用录音设备中可以提高一定的效果。
但是,由于SCMS的拷贝控制信息是独立于内容的数字数据,所以在使用个人计算机(PC)等时容易无效化。而且,在模拟传输时,既不能够传输拷贝控制信息,也不能进行拷贝控制。
鉴于SCMS的这种问题点,正在开发一种使用密码技术来进行著作权保护的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再生装置。而且,为了在这些设备与数字广播设备的间也能够安全地传输数据,使用了利用设备认证、密码的安全传输系统,即DTCP(Digital Transmission Content Protection:数字传输内容保护)。
下面,以日本国特开2003-59176号公报记载的装置为例,来说明现有技术的记录再生装置。
[1.记录再生装置的构成]
图1表示现有技术的记录再生装置1100的功能方框构成。记录再生装置1100具有:USB对应的输入输出I/F(接口)1121;IEEE1394对应的输入输出I/F(接口)1122;MPEG(Moving Picture Expers Group:动态图像专家组)编译码器1130;包括A/D、D/A变换器1141的模拟数据对应的输入输出I/F(接口)1140;密码处理部1150;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160;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170;存储器1180;记录介质1195的驱动器1190;传输流处理部(TS处理部)1300;水印(Water Mark(WM))处理部1185;接收地面波RF信号的地面波调谐器/变换器1501;接收卫星波RF信号的卫星波调谐器/变换器1502。各个构成要素通过总线1110相互连接。
输入输出I/F1121,1122分别通过USB、IEEE1394,接收从外部供给的用于构成图像、声音、程序等各种内容的数字信号,并输出到总线1110上,同时,接收总线1110上的数字信号并输出到外部。MPEG编译码器1130将通过总线1110供给的被MPEG编码的数据进行MPEG译码,并输出到输入输出I/F1140,同时,将从输入输出I/F1140供给的数字信号进行MPEG编码并输出到总线1110上。输入输出I/F1140内藏A/D、D/A变换器1141。输入输出I/F1140接收从外部供给的作为内容的模拟信号,并通过在A/D、D/A变换器1141中进行A/D(Analog Digital:模拟数字)变换,作为数字信号输出到MPEG编译码器1130,同时,通过将来自MPEG编译码器1130的数字信号在A/D、D/A变换器1141中进行D/A(DigitalAnalog:数字模拟)变换,作为模拟信号输出到外部。
密码处理部1150,例如由1个芯片的LSI(Large Scale IntegratedCircuit: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其加密或者解码通过总线1110供给的作为内容的数字信号,并输出到总线1110上。另外,密码处理部1150不限于1个芯片的LSI,也能够通过将各种软件或者硬件组合来实现。
ROM1160存储有,例如每个记录再生装置中固有的或者多个记录再生装置的每个组中固有的设备密钥的子叶密钥,以及多个记录再生装置或者多个组中共有的设备密钥的节点密钥。还存储了记录再生装置的水印历代信息。
CPU1170通过执行存储器1180中存储的程序,来控制MPEG编译码器1130和密码处理部1150等。除了密码处理部1150的外,CPU1170还执行著作权信息的生成处理。存储器1180,例如用非易失性存储器来存储CPU1170执行的程序和CPU1170操作上必须的数据。而且,存储器1180还存储与后述的输入源相应的输出控制规则数据。
驱动器1190通过驱动能够记录并再生数字数据的记录介质1195,来从记录介质1195中读出(再生)数字数据,并输出到总线1110上,同时,将通过总线1110供给的数字数据供给并记录在记录介质1195上。另外,也可以将程序存储在ROM1160上,将设备密钥存储在存储器1180上。
记录介质1195是例如DVD、CD等的光盘、磁光盘、HD等磁盘、磁带、或者RAM等半导体存储器等能够存储数字数据的介质。记录介质1195也可以内藏于记录再生装置1100中,但是在本例中,采用相对驱动器1190可装卸的方式。
传输流处理部(以后称为“TS处理部”)1300,例如从多个TV节目(内容)被多路复用的传输流(以后记述为“TS”)中取出与特定节目(内容)相对应的传输信息包。TS处理部1300进行用于与各个信息包一起,将取出的TS的出现定时信息存储到记录介质1195上的数据处理,以及从记录介质1195进行再生处理时的出现定时控制处理。
在TS的各个信息包上附加了到达时刻标记ATS(Arrival Time Stamp:到达时刻标记)作为用于指定该出现定时的信息。出现定时在编码时确定,使得不破坏由MPEG2系统所规定的假想解码器即T-STD(Transport streamSystem Target Decoder:传输流系统目标解码器)。在TS再生时,通过在各个传输信息包上附加的ATS来控制出现定时。这些控制通过TS处理部1300来进行。
例如,当将传输信息包记录在DVD等记录介质1195上时,TS处理部1300将表示各个传输信息包的输入定时,即ATS(Arrival Time Stamp:到达时刻标记)附加在传输信息包上,并作为使间隔紧靠的源信息包而记录。通过将各个传输信息包的出现定时合并并保存在记录介质上,可以在再生时控制各个信息包的输出定时。
密码处理部1150用于加密处理附加了上述ATS的TS所包含的内容。被加密处理的内容被存储在记录介质1195上。并且,密码处理部1150还执行记录介质1195所存储的加密内容的解码处理。
水印(Water mark(WM))处理部1185将相对记录介质的存储对象内容、或者与来自记录介质的再生处理对象内容相对应的拷贝控制信息作为水印,嵌入在内容数据中,并检测出嵌入的水印。另外,处理部1185还能够通过重写拷贝控制信息来作为水印而嵌入。
在记录介质1195上,存储了例如制造盘时每个母盘上所设定的母盘ID、按盘不同设定的盘ID、按内容不同设定的内容ID、或者密码处理用的密钥、各种识别数据、密码处理密钥等的秘密信息。
对于记录介质1195所存储的各种秘密信息,当这些信息被加密时,在密码处理部1150解码,通过使用解码的信息,生成对记录介质进行内容的记录、再生时所适用的密码处理密钥。秘密信息仅仅在密码处理部1150内所执行的内容加密密钥生成时使用,采用防止向外部漏泄的构成。
另外,图1所示的密码处理部1150、TS处理部1300、水印处理部1185为了容易理解而表示成为另外的方框。但是,也可以将这些作为执行各个功能的一个或者多个LSI而构成,而且,也能够通过组合软件或者硬件的构成来实现各个功能的任意一个。
作为现有技术记录再生装置的构成例,除了图1所示的构成的外,还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构成。图2表示现有技术其他的记录再生装置1200的功能方框结构。记录再生装置1200和记录再生装置1100的间的不同点在于:记录介质1195可以从作为驱动器装置的记录介质接口(I/F)1210装卸。记录介质1195还能够装填在其他记录再生装置上,利用该装置能够读出数据和/或写入数据。此外,由于记录再生装置1200的其他各个构成要素与记录再生装置1100所包含的构成要素相同,因此给出了相同的参照符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2.记录、再生处理]
下面,参照图3(A)~(C)和图4(A)及(B)的流程图,说明由记录再生装置进行的数据记录处理和数据再生处理。尽管以下的处理能够由图1所示记录再生装置1100和图2所示记录再生装置1200执行,但将记录再生装置1100作为例子来进行说明。
在将来自外部的数字信号的内容记录在记录介质1195上时,进行根据图3(A)、(B)流程图的记录处理。图3(A)表示执行由拷贝控制信息(CCI:Copy Contral Information,拷贝控制信息)保护的数字信号处理的过程,图3(B)表示执行没有由拷贝控制信息(CCI)保护的数字信号处理的过程。这些处理在5家企业共同提案的5C-DTCP(DigitalTransmission Content Protection:数字传输内容保护)系统中被倡导。
说明图3(A)所示的过程。如果数字信号的内容(数字内容)在通过例如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1394串行总线被供给到输入输出I/F1122,则在步骤S301中,接收输入输出I/F1122被供给的数字内容,并通过总线1110输出到TS处理部1300。
在步骤S302中,TS处理部1300生成将ATS(Arrival Time Stamp(到达时刻标记))附加在构成TS的各个传输信息包上的块数据,并通过总线1110输出到密码处理部1150。
在步骤S303中,密码处理部1150对接收的数字内容执行加密处理,并通过总线1110将作为其结果而获得的加密内容输出到驱动器1190或者记录介质I/F1210上。加密内容通过驱动器1190或者记录介质I/F1210被记录到记录介质1195上(S304),则记录处理结束。
另外,用于在通过IEEE1394串行总线连接的装置的间传输数字内容时保护数字内容的规格,制定有5C-DTCP(Five Company DigitalTransmission Content Protection:5家公司数字传输内容保护)。根据该规格,当数字内容不是自由拷贝时,则在数据传输的前,发送侧和接收侧会相互进行认证,以确认是否正确地操作用于控制拷贝的拷贝控制信息(CCI)。然后,在发送侧,加密并传输数字内容,在接收侧,解码该被加密的数字内容(加密内容),执行根据拷贝控制信息(CCI)的处理以及执行拷贝控制信息(CCI)的更新处理。
由DTCP所规定的拷贝控制信息(CCI),对传输信息包例如可附加2位信息,附加了该信息的数据有:表示被允许为无限制拷贝的自由拷贝(Copy Free)、仅仅允许第1代拷贝的第1代拷贝允许(Copy OneGeneration)、不允许拷贝的禁止拷贝(Copy never)等信息。在CGMS方式中的2位信息的意思内容为,“00”表示自由拷贝,“10”表示允许第1代拷贝,“11”表示禁止拷贝。
当记录再生装置1100依据DTCP时,记录再生装置1100基于输入信息的CCI判定是否能够存储内容,并执行根据判定的处理。例如,当相对于输入内容而设定的CCI是“11”(禁止拷贝)时,记录再生装置1100对于内容的记录介质不执行存储处理。当相对于输入内容而设定的CCI是“10”(可1世代拷贝)时,在内容存储时进行CCI的重写,以及作为CCI“11”(禁止拷贝)来执行内容的存储处理。
在记录再生装置1100遵照DTCP的时候,记录再生装置1100基于输入信息的CCI判断是否可以进行内容的存储(拷贝),并按照判断执行处理。例如,当针对输入内容设定的CCI为“11”的时候(禁止拷贝),记录再生装置1100对内容的记录介质不执行存储处理。另外,当针对输入内容设定的CCI为“10”(允许第1代拷贝)的时候,则在内容存储时进行CCI的重写,把CCI设定为“11”(禁止拷贝),然后执行内容的存储处理。
而且,在依据DTCP的数据接收发送时,步骤S301中,数据接收侧的输入输出I/F1122通过IEEE1394串行总线来接收加密内容,根据TCP标准解码该加密内容为普通文内容,然后输出到密码处理部1150。
基于DTCP进行的数字内容的加密,是通过生成时间变化的密钥并使用该密钥来进行。加密后的数字内容包含该加密所使用的密钥,在IEEE1394串行总线上传输,在接收侧,使用加密后的数字内容所包含的密钥来进行其解码。另外,根据DTCP,密钥的初期值和正确地表示数字内容加密所用密钥的变更定时的标志包含在加密内容中。而且,在接收侧,通过仍然在该加密内容中包含的标志定时内,变更该加密内容所包含的密钥的初期值,来生成加密所使用的密钥并解码加密内容。这里,由于即使认为其与在加密内容中所包含的用于进行其解码的密钥是等价的也是可以的,因此在下面都如此认为。这里,涉及DTCP,例如在http://www.dtcp.com的URL(统一资源定位器)所特定的网站上公开了概要信息。
说明图3(B)所示的过程。图3(B)表示执行没有由5C-DTCP系统所倡导的拷贝控制信息(CCI)进行保护的数字信号处理的过程。如果数字信号的内容(数字内容)通过例如USB供给到输入输出I/F1121,或者通过IEEE1394总线供给到输入输出I/F1122,则在步骤S311中,接收被供给的数字内容,并通过总线1110输出到水印处理部1185。
水印处理部1185在输入内容中检测作为水印(WM:Watermark)被嵌入的拷贝控制信息,并执行根据拷贝控制信息的处理。水印按照下述被嵌入在内容中。即,首先在制作内容时,生成原始标志(Primary Mark)作为原来内容的拷贝信息。例如是“11”(禁止拷贝)、“10”(允许第1代拷贝)、“00”(自由拷贝)的2位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10在进行拷贝时,对“10”的原始标志附加称为拷贝标志(CopyMark)的1位值“1”,来生成值“110”,并且重新将该值作为水印嵌入到内容中。由此,能够表示内容是拷贝的。当原始标志是“00”(自由拷贝)时,则不需要附加拷贝标志,当是“11“(禁止拷贝)时,由于是禁止拷贝,因此记录设备不进行拷贝。这样,根据作为水印而嵌入的拷贝控制信息,来记录内容的拷贝。
但是,存在能够处理水印的设备和不能够处理水印的设备。例如作为3代的设备,被区分如下。
第1代:不执行水印的检测和嵌入的设备。
第2代:只能检测的设备(能够检测原始标志,不能够进行拷贝标志的附加处理)。
第3代:能够检测和嵌入的设备(能够进行原始标志的检测和拷贝标志的附加处理)。
在这些设备中所执行的处理各自不同。
再次参照图3(B)。在步骤S312中执行水印的处理,并在步骤S313中被输出到TS处理部1300。
TS处理部1300中的处理包括:对于记录介质中存储的TS流数据设定拷贝控制信息(CCI)的处理。但是,图3(B)的输入数据是没有执行CCI控制的数字信号,所以输入数据上所附加的CCI存在不能够相信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根据基于在步骤S312的水印处理中检测出的水印的拷贝控制信息,对记录介质中存储的流数据来执行新的CCI设定。
即,当输入了CCI非保护数据时,基于输入信息的水印,判定是否能够进行内容的存储(拷贝),并执行根据判定的处理。例如,当对于输入内容所嵌入的水印是“11”(禁止拷贝)时,对内容的记录介质,不执行存储处理。另外,当对于输入内容所设定的水印是“10”(允许第1代拷贝)时,在TS处理部1300将内容存储时的CCI设为“11”(禁止拷贝),然后执行内容的存储处理。
这样,在CCI非保护数据的处理中,是基于水印(WM)来设定TS中的CCI的。
接着,步骤S314、S315的处理是与图3(A)的S303、S304同样的处理。此外,在能够嵌入水印的设备中,将更新后的拷贝控制信息作为水印而嵌入的内容被存储在记录介质上。
下面,参照图3(C),来说明将来自外部的模拟信号内容记录在记录介质1195上的处理。图3(C)表示模拟信号记录处理的过程。当模拟信号的内容(模拟内容)被供给到输入输出I/F1140上时,在步骤S321中,输入输出I/F1140接收该模拟内容,并进入步骤S322。在步骤S322中,通过内藏的A/D、D/A变换器1141进行A/D变换,将其变换为数字信号的内容(数字内容)。
该数字内容被供给到MPEG编译码器1130,并在步骤S323中,执行MPEG编码,即根据MPEG压缩的编码处理,并通过总线1110供给到密码处理部1150。
步骤S324、S325、S326的处理与图3(B)的步骤S312、S313、S314的处理相同。即,执行由水印处理部1185进行的水印的检测和更新、由TS处理部1300进行的对传输信息包的ATS附加、基于检出水印的CCI(拷贝控制信息)附加以及在密码处理部1150中的加密处理。获得这些处理结果的加密内容被记录在记录介质1195上。然后结束记录处理。
记录再生装置1100通过执行与其内容的输入源相对应的处理,使内容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如来自使用了5C-DTCP的IEEE1394的输入内容,或者通过卫星和地面波数字电视广播的输入内容等,在规定发送其内容的拷贝控制信息(CCI)的方法,并保护该信息的情况下,基于其规定来判断记录内容的CCI。与此相对,对不通过5C-DTCP保护内容与CCI的IEEE1394输入和模拟输入,为了确定其内容的CCI,记录处理时需要持续检测输入内容的水印。结果,当CCI确定时,存在执行用于停止记录的处理的情况。就是说,在从水印检出信息中取得的拷贝控制信息是禁止拷贝情况等,停止内容的记录。
此外,记录再生装置1100将著作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版权信息)对应附加在内容上并记录于记录介质。该著作权信息(CopyrightInformation:版权信息)例如是输入源信息、记录设备的水印历代信息(前述第1、2、3代)、记录模式的各个信息、内容中的CCI当中最严密最严格的拷贝控制信息(除按标题拷贝控制信息)、和记录内容中作为表示拷贝控制信息的变化点的信息的对应信息包号以及变化点中的拷贝控制信息等。从这些信息中使1个以上的信息设定作为著作权信息,并存储于记录介质上。
这里,说明按标题拷贝控制信息。一般各种拷贝控制信息混杂设定在内容中。例如禁止拷贝部分、自由拷贝部分、作为允许第1代拷贝而设定的部分混在一起。从这些被检出的各种拷贝控制信息中,将选择最严格限制条件的最严格拷贝控制信息设定为按标题拷贝控制信息,并将其对应附加在内容中、存储于记录介质上。此外,拷贝控制信息的严格限制的程度例如顺次是禁止拷贝、允许第1代拷贝、自由拷贝。
记录再生装置1100对记录介质中存储的内容对应附加标题密钥而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并执行使用了标题密钥的密码处理。所谓标题密钥,是用于密码处理所必要的密钥,按与内容对应所设定的标题而生成。当在与1个标题密钥对应附加而被存储于记录介质的记录对象内容中,例如包含允许第1代拷贝、自由拷贝2个拷贝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将“允许第1代拷贝”设定为按标题拷贝控制信息。在包含禁止拷贝的情况下,设定为“禁止拷贝”。仅在自由拷贝的情况下,才将“自由拷贝”设定为按标题拷贝控制信息。
下面,参照图4(A)和(B)来说明再生记录介质1195所记录的内容,并作为模拟内容输出,或者按原样输出数字内容的处理。图4(A)和(B)表示内容再生输出处理的过程。再生处理根据与再生对象内容对应附加,并在记录介质上存储的著作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版权信息)内存储的输入源信息,或者根据是否记录了按标题拷贝控制信息来进行变更。输入源信息表示是从哪个输入源输入的内容。
首先,记录再生装置1100在记录了按标题拷贝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基于该信息来判断作为内容拷贝控制方式的处理方式,并确定是否进行再生。在按标题拷贝控制信息没有被记录的情况下,一边检出水印一边进行再生处理,并根据其结果来确定是否进行再生。而且,当可以再生的情况下,根据输入源,按照由各个输入源所决定的规则的方式来进行输出。一般地,在内容不是自由拷贝的情况下,需要在输出时保护内容。当数字输出的情况下,按照例如5CDTDP的规定来对TS进行CCI设定并输出,当模拟输出的情况下,将例如宏视(Macrovision)信号附加在内容上并输出。在图像信号的情况下,例如,利用CGMS方式的附加信息(以下称为CGMS信息)和AGC方式的不同,来附加并输出用于不能正常使用被拷贝图像信号的AGC脉冲信号(宏视方式的防止拷贝用的模拟同步信号)。
图4(A)表示当将从CCI保护输入源输入的数据存储在记录介质上时的记录数据,从记录介质再生并输出的处理过程。
首先,在步骤S401中,通过驱动器1190或者记录介质I/F1210,读出记录介质1195上记录的加密内容和与加密内容对应的著作权信息。如上所述,在著作权信息中,存储了输入源信息、记录设备水印的历代信息、记录模式的各个信息、按标题拷贝控制信息、和记录内容中与作为表示拷贝控制信息的变化点的信息对应的信息包号以及变化点中的拷贝控制信息等中,至少一个以上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1100基于这些信息判定是否可以进行内容的再生和输出。在可再生输出时,加密内容通过总线1110被输出到密码处理部1150。
在步骤S402中,密码处理部1150执行从驱动器1190或者记录介质I/F1210供给的加密内容的解码处理。解码数据通过总线1110被输出到TS处理部1300。
在步骤S403中,TS处理部1300由构成TS的各个传输信息包的ATS判定输出定时,且执行与ATS相应的控制,并通过总线1110供给到输入输出I/F1120。而且,通过检测出TS中的拷贝控制信息(CCI)来进行基于CCI的控制。
在步骤S404中,判定输出形式是模拟还是数字,如果是数字输出,则通过数字输入输出I/F1121和1122将来自TS处理部1300的数字内容输出到外部,并结束再生处理。
另外,在步骤S405中,当输入输出I/F1122通过IEEE1394串行总线输出数字内容时,遵照DTCP标准,如上所述在对方的装置的间相互进行认证。然后,加密并传输数字内容。
当作为模拟内容输出时,在密码处理部1150中获得的被解码的数字内容通过总线1110被供给到MPEG编译码器1130。
在步骤S406中,MPEG编译码器1130对数字内容进行MPEG解码(即进行解压处理),并供给到输入输出I/F1140。在步骤S407中,输入输出I/F1140将由MPEG编译码器1130所MPEG解码的数字内容,通过内藏的A/D、D/A变换器1141进行D/A变换(S425),从而变换为模拟内容。然后,进入步骤S408。输入输出I/F1140将该模拟内容输出到外部,则再生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图4(B)表示当将从CCI非保护输入源输入的数据存储在记录介质上时的记录数据,从记录介质再生和输出的处理过程。在该处理中,不是基于TS中的块数据上所附加的CCI,而是基于通过检测出内容的水印而取得的拷贝控制信息来进行再生控制。
图4(B)的处理过程和图4(A)的处理过程的间的不同点在于:在步骤S413中的TS处理的后,执行了步骤S414的水印(WM)处理。水印(WM)处理是指:检测出再生内容数据中的水印,并从水印中读取拷贝控制信息,从而基于读取的水印来进行再生控制的处理。例如,在检测出表示禁止拷贝的水印的情况下,进行不执行伴随外部输出的再生等的控制。
如上所述,记录再生装置1100在对记录介质记录内容之际,将著作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版权信息)存储在记录介质上,在再生时,取得与再生对象内容相对应的著作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版权信息)来根据著作权信息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控制。
[3.著作权信息]
下面,说明作为著作权信息存储的输入源信息。输入源信息是表示记录对象内容的输入源的信息,例如是来自依据前述5C-DTCP的输入源的内容,或者是BS、CS等的卫星发送内容,或者是地面波数字内容,或者是地面波模拟内容等的输入源信息。
作为输入源信息,包含表示是否是通过IEEE1394接口的具有拷贝控制信息的内容输入的信息。除此的外,还包含表示是数字数据输入还是模拟数据输入的信息等。这些信息能够通过进行数据输入的输入接口而识别。并且,优选包含:输入内容是否是具有依据5C-DTCP的拷贝控制信息,具体地说,是否具有附加在作为数字数据的TS信息包上的拷贝控制信息、或者是否具有作为水印而附加的拷贝控制信息等信息,以及能够判别在内容中设定的拷贝控制信息的方式的信息。在根据5C-DTCP的数字数据输入或者BS、CS等的发送内容中,实现或者研究拷贝控制信息的方式作为对于内容的附加信息而发送的构成,记录再生装置能够从这种附加信息中取得拷贝控制信息的详细信息。
说明将输入源信息作为著作权信息存储的理由。这是因为,由于输入源不同,存在其内容的操作规则不同的情况,通过在再生处理时取得从什么样的源输入,来确定再生处理的输出方式,并作为再生限制信息而使用。例如,在诸如5C-DTCP等的内容保护方式中,接收由该方式保护的内容的设备,被规定其存储内容的输出形式。
图5表示与输入源对应的输出限制规则的例子。这里,作为一个例子,说明当输入源是来自遵照5C-DTCP的源的数据输入时,记录数据的再生输出是被如何限制的。图5中,在输入源为“5C”的行上规定了适用的规则。首先,对于模拟输出,通过使水平扫描线为540根以下并且附加用于防止模拟拷贝的宏视(MacroVision)信号来允许输出。另一方面,对于数字输出,仅在通过由5C制定的内容保护技术来保护内容的情况下(或者在保证其以上保护的情况下),才允许输出。另外,与记录来自BS、CS的输入数据的数据、地面波数据、来自其他各种输入源的数据相对应,分别规定模拟输出和数字输出的方式。
由于输出限制规则按照保护方式而不同,因此为了对内容进行可靠地保护,需要用限制最强的方式来施加内容的输出限制。但是,据此,即使是高清晰度图像,也必须作为标准清晰度图像来输出。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将更好的画质、音质提供给用户,只要定义能够特定各个内容源的信息(源信息),并基于它来参照应该遵从的输出规定即可。具体地说,只要在记录介质存储的著作权信息中包含源信息即可。由此,不需要一律适用限制最强规则,就可以不降低需要的画质、音质,从而根据再生处理时的规定使得再生输出变成可能。
但是,为了采用上述方法,再生设备必须保持与输入源相对应的输出限制规则。特别是,在将内容记录在可移动介质上时,为了能够在与记录的设备不同的设备上进行再生,需要各个再生装置都保持全部的输出限制规则。可是,要在所有的再生设备上经常保持最新的输出限制规则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并不能够保证与全部输入源相应的合适输出限制。
例如,在BS/宽带CS数字广播时,存在3种业务(数字TV业务,数字声音业务和数据业务)。这些都是通过MPEG2传输流(以后在本栏中记述为“TS”)来进行广播。其广播波的接收机在通过IEEE1394等数字接口来输出需要著作权保护的内容时,利用DTCP(Digital TransmissionContent Protection:数字传输内容保护)来进行密码传输。
在将数字广播内容从广播接收机直接输出到IEEE1394上时,能够识别该内容的源是哪一种业务,并能够实施与源相应的输出控制。
但是,在将数字广播作为TS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时,和再生该内容时,再生设备与接收机同样必须进行与源相应的输出控制。例如在日本国,为了有效利用通信/广播领域的电波而创建的团体(Association of RadioIndustries and Businesses;ARIB),在运用上对涉及前述3个业务中的声音业务,禁止以由DTCP保护的TS形式来传输数据。因此,再生设备必须保持禁止TS输出的规则。
而且,如今,伴随MPEG标准的普及,将再生设备的1个机种出口到各个国家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如果在每个国家都需要设定与该国的广播中所采用的输入源相对应的输出限制规则,则对厂家来说是极大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内容的输入源对应,来恰当地保护该内容的著作权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将内容记录在介质上。所述信息处理系统包括:流取得部,用于取得所述内容的数据流;记录处理部,基于规定与所述内容的输入源种类和所述内容的输出方式相对应的处理的规则,和与所述内容输入源相关的源关联信息,来生成规定与所述内容输出方式相对应的输出方法的输出控制信息,并将所述数据流和所述输出控制信息写入到介质中。
所述流取得部,也可以取得包含所述源关联信息的数据流。
所述记录处理部,也可以取得至少包含所述内容的著作权控制信息和用于特定输入源种类的源信息其中一方的源关联信息。所述著作权控制信息也可以用于控制所述内容的记录处理和被记录内容的输出处理中至少一方的处理。
所述记录处理部还可以取得包含所述著作权控制信息的源关联信息。所述著作权控制信息,至少包括控制所述内容记录的记录控制信息、和表示所述内容可否输出的输出控制信息中的一个。
所述记录处理部还可以基于所述数据流的取得路径,将用于特定所述输入源种类的源信息,作为所述源关联信息而取得。
所述流取得部取得被广播的所述数据流,所述记录处理部可以基于接收的频道来特定所述数据流的取得路径。
所述记录处理部可以基于特定广播系统的信息,来特定所述数据流的取得路径。
所述流取得部,从与所述介质不同并且记录有所述内容的内容保持介质取得所述数据流,所述记录处理部基于所述内容保持介质的类别,来特定所述数据流的取得路径。
所述记录处理部,在所述介质中生成存储有所述数据流的流文件和存储有所述输出控制信息的信息文件。
所述记录处理部将所述输出控制信息记述在所述数据流内,并在所述介质中生成存储有所述数据流的流文件,同时,在所述介质中生成存储有所述输出控制信息的信息文件。
在取得的所述数据流中,包含规定所述内容的输出方法的控制信息,所述记录处理部还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按所述内容的部分生成不同的输出控制信息。
所述记录处理部,在所述数据流内记述按所述内容的部分的输出控制信息,并在所述介质中生成存储有所述数据流的流文件,同时,在记述有表示禁止输出的输出控制信息时,在所述介质上生成存储有表示禁止输出的输出控制信息的信息文件。
在取得的所述数据流中,包含规定所述内容的输出方法的控制信息,所述记录处理部,在所述控制信息包含禁止所述内容输出的部分时,生成用于规定禁止所述内容全体输出的输出控制信息。
所述记录处理部还基于所述介质中的固有信息和所述输出控制信息来生成校验用数据,并可以将所述校验用数据写入到所述介质中。
所述内容和声音相关,所述记录处理部可以保持下述规则,即对于声音内容,规定了与输出方式相应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处理方法,能够将内容记录在介质上。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取得所述内容的数据流的步骤;基于规定与所述内容输入源种类和所述内容的输出方式相对应的处理的规则、以及与所述内容输入源相关的源关联信息,生成规定与所述内容输出方式相对应的输出方法的输出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将所述数据流和所述输出控制信息写入到介质中的步骤。
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在将内容记录到介质上的信息处理系统中被执行。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的所述信息处理系统中,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取得所述内容的数据流的步骤;基于规定与所述内容输入源的种类和所述内容的输出形式相对应的处理的规则,以及与所述内容输入源相关的源关联信息,生成规定与所述内容的输出方式相对应的输出方法的输出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将所述数据流和所述输出控制信息写入到介质中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再生介质上所记录的内容。在所述介质上写入了输出控制信息,其规定了按所述内容的输出方式的输出方法。所述输出控制信息,基于规定与所述内容输入源的种类和所述内容输出方式相对应的处理的规则,以及与所述内容输入源相关的源关联信息而被生成。所述信息处理系统包括:读出处理部,其读出所述介质上所写入的所述输出控制信息,并且读出所述内容的数据流;以及输出控制部,其基于所述输出控制信息来输出所述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记录再生装置1100的功能方框构成示意图。
图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另一记录再生装置1200的功能方框构成示意图。
图3(A)是表示执行由拷贝控制信息保护的数字信号处理的过程示意图,图3(B)是表示执行没有由拷贝控制信息保护的数字信号处理的过程示意图,图3(C)是表示模拟信号的记录处理的过程示意图。
图4(A)和(B)是表示内容再生输出处理的过程示意图。
图5是表示与输入源对应的输出限制规则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系统10的功能方框构成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系统100的功能方框构成的示意图。
图8(a)是表示MPEGTS处理部103接收的TS的信息包排列的示意图,图8(b)是表示从MPEGTS处理部103输出的部分TS的信息包排列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MPEGTS处理部103的功能方框构成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TS所使用的节目排列信息(Service Information(服务信息):SI)、节目特定信息(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节目特定信息):PSI)的一览示意图。
图11是表示节目对应表PMT的数据结构的例子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的数据结构示意图。
图13(a)是表示copy_control_type字段所描述的2位值和与各个值对应的信息记录装置100的动作的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13(b)是表示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字段所描述的2位值和与各个值相对应的信息记录装置100的动作的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13(c)是表示APS_control_data字段所描述的2位值和与各个值相对应的信息记录装置100的动作的间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涉及内容保护的运用规定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内容利用描述符(Content Availability Descriptor)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与encryption_mode字段的位值相应的处理内容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业务描述符(Service Descriptor)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service_type字段的取得值和所对应业务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当数字记录内容时,在与业务类型相应的著作权保护要件和与该要件对应的参数值的间的规则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在介质110的文件系统中所构筑的分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21(a)是表示拷贝状态描述符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图21(b)是表示拷贝状态描述符所描述的private_data_byte字段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图21(c)~(e)是表示private_data_byte字段所规定的EPN、输出1、2字段的定义示意图。
图22(a)是表示由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生成的著作权控制信息的数据结构的例子的示意图,图22(b)是表示与拷贝控制信息(Copy ControlInformation:CCI)的值对应的输出控制的定义示意图。
图23是表示当将多个拷贝控制信息设定在一个内容中时的著作权控制信息(一部分)的描述例的示意图。
图24是表示信息记录装置100的记录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再生系统20的功能方框构成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再生装置200的功能方框构成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信息再生装置200的再生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8是表示图19所示规则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图2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装置120的功能方框构成的示意图。
图3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传输系统300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31是表示因TTL制约而不能接收内容时的处理过程的例子示意图。
图32是表示能接收内容时的处理过程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33是表示利用RTT时的处理过程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34是表示包含TTL设定部42和TTL调整部47的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系统10的功能方框构成。信息记录系统10能够将与内容有关的数字数据写入到介质15中。具体地说,信息记录系统10是安装有DVD-RAM等的RAM盘,并且对RAM盘执行数据的读出和写入的DVR系统。或者信息记录系统10还能够实现作为内藏硬盘并且对硬盘的数据执行读出和写入的HDR系统等。介质15能够存储数字数据,是DVD、CD等的光盘,磁光盘,HD等的磁盘,磁带或者半导体存储器(RAM)等。
在将内容数据写入到介质15之际,并以著作权保护的目的对写入(即向介质15的输出)施加限制时,信息记录系统10进行与该限制相对应的处理。例如,信息记录系统10在接收声音内容的数据流,并在该数据流上附加表示“仅能够记录一次”的拷贝控制信息时,将该拷贝控制信息变更为“禁止再拷贝”并写入到介质15上。此时,也可以将拷贝控制信息记述在与数据流文件不同的文件上。而且,还可以加密数据流并写入到介质15上。作为其他例子,信息记录系统10在接收电视图像内容的数据流并对该记录不施加制约时,将在表示“可以无制约条件地拷贝”的拷贝控制信息附加在该数据流中,并将数据流写入到介质15。
内容可否记录和可否再生/输出,要考虑该内容是从哪种源中提供的来决定。即,要考虑输入源是提供声音内容的声音业务,还是提供图像内容的TV业务。
信息记录系统10在将数据流写入到介质15上时,基于输入源、内容数据流内的拷贝控制信息的内容等、和规定的规则,来导出对其后内容表示可否拷贝(即记录)的信息(拷贝控制信息)和表示可否再生输出的信息(输出控制信息)。然后,将拷贝控制信息和输出控制信息写入到该数据流内和/或者与该数据流不同的文件内。下面,将拷贝控制信息和输出控制信息统称为“著作权控制信息”。
输出设备基于著作权控制信息,可以判断再生时数据流的数字输出是否可能,以及是否能够进一步拷贝。例如,输出设备仅基于著作权控制信息中的输出控制信息,就可以特定数字输出流的数据输出是否可能。由此,此后不需要用于特定输入源的信息,并且,再生输出设备不再需要保持输入源的种类和此时应该进行哪种处理的规则。只要再生设备具有解释输出控制信息的功能即可。并且,输出设备基于著作权控制信息中的拷贝控制信息,可以判断是否能够进一步拷贝数据流。
下面,具体说明信息记录系统10。信息记录系统10包括:信号接收部(例示为用于接收广播信号(电波)的天线11-1、用于输出数字信号的硬盘11-2、光盘装置11-3等)、流取得部12、内容提取部13、记录处理部14和介质15。
信号接收部接收涉及数据流的信号。流取得部12从信号接收部所接收的信号中取得数据流。信号是例如来自广播卫星(BS)的信号和地面波数字信号。
内容提取部13提取数据流中所包含的内容并作为内容数据输出。另外,数据流不仅包含一个内容,还可以包含2个以上的内容。当包含2个以上的内容时,内容提取部13提取构成记录对象的内容。
记录处理部14保持内容的输入源和用于规定与该内容的输出信息相应的处理的规则的表。“输入源”意味着内容提供源的业务种类。例如是数字TV业务、数字声音业务和数据业务。
记录处理部14在接收内容数据后确定其输入源,基于输入源和内容数据内的内容拷贝控制信息并参照该表,来生成按输出形式的输出控制信息。然后,记录处理部14将内容数据和生成的输出控制信息写入介质15(例如光盘)中。写入的方式例如(1)将内容数据和输出控制信息分别存储在介质15上,或者(2)将输出控制信息存储在内容数据中,同时,将内容数据和输出控制信息分别存储在介质15中。另外,记录处理部14根据需要可以将内容数据加密后存储在介质15中。
另外,记录处理部14可以将上述输出控制信息和拷贝控制信息一起以上述(1)或者(2)的方式写入到介质15中。当需要变更拷贝控制信息的内容时,记录处理部14写入更新的拷贝控制信息。
输出控制信息确定是否还可以将内容输出到其他设备。例如,涉及用BS/宽带CS数字广播提供的声音业务,在日本国ARIB标准下,禁止用MPEG2传输流(以下记述为“TS”)来进行输出。对于这种通过声音业务发送的内容,涉及该内容的输出,生成表示“不可TS输出”的1位值作为相对数字输出形式的输出控制信息。而且,当允许该内容以标准清晰度的模拟信号进行输出时,生成表示“可以以标准清晰度模拟输出”的1位值作为相对模拟输出形式的输出控制信息。这些输出控制信息以上述(1)或者(2)的方式被写入到介质15中。输出控制信息的其他例子参照图19、图28等与信息记录系统10的具体例子一起后述。
另外,对上述记录处理部14接收内容数据等并将该数据写入介质15进行了说明,但是,具有将数据写入介质15的功能的构成要素都可广泛地作为记录处理部14而操作。
另外,对记录处理部14基于输入源和内容数据内的内容拷贝控制信息,生成输出控制信息进行了说明,但是,不一定需要将这些对应规则作为表保存。显然,通过具有基于对应规则来进行条件判断的处理程序,也能够生成同等的输出控制信息。
下面,参照图7,说明当实现将信息记录系统10作为信息记录装置时,信息记录装置的构成和动作。
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装置100的功能方框构成。信息记录装置100具有:RF信号输入端子101、RF信号处理部102、MPEGTS处理部103、密码处理部104、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密钥生成部106、校验值生成部107、以及控制部108。另外,虽然图7中记载了介质110,但是在以下说明中,介质110能够从信息记录装置100拆卸,其不是信息记录装置100的构成要素。在先说明的信息记录系统10由信息记录装置100和介质110构成。介质110例如是能够写入的Blu-ray盘或者HD-DVD。
信息记录装置100将内容的数据(内容数据)存储在介质110中。在介质110的文件系统上,内容数据被处理作为流文件112。
RF信号输入端子101上输入有数字广播等的RF信号。RF信号处理部102例如是数字调谐器,从RF信号生成TS。MPEGTS处理部103从由RF信号处理部102获得的TS生成MPEG部分TS(以下记述为“部分TS”)。密码处理部104加密部分TS。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从TS生成著作权控制信息(拷贝控制信息和/或输出控制信息)。著作权控制信息例如参照图22(a)在后面进行叙述。密钥生成部106基于预先写入到介质110的密钥信息111,生成加密用的密钥。校验值生成部107根据著作权控制信息和密钥而生成校验值。控制部108控制信息记录装置100的整体动作。例如,当信息记录装置100被实现作为光盘记录器时,控制部108是中央处理电路(CPU)。
在介质110上写入有密钥信息111、流文件112和信息文件113。信息文件113至少包含著作权控制信息和校验值。后面将叙述使用它们信息记录装置100是如何动作的。
下面,说明本发明信息记录装置100的动作。在下面,首先说明信息记录装置100的动作概要,然后,说明各个构成要素。
从RF信号输入端子101输入的数字广播RF信号通过RF信号处理部102变成TS。在该TS中存储了多个节目图像、声音等数据的TS信息包被多路复用。MPEGTS处理部103,在构成TS的TS信息包中仅提取与被指定节目相关的TS信息包,来生成部分TS。更具体地说,进行与被指定节目相关的TS信息包的选择、从存储了节目关联信息表(PAT)的信息包中提取必要的信息、以及基于表来重新构成该部分TS用的关联信息表(PMT)。
密钥生成部106通过利用信息记录装置100中存储的设备固有密钥(未图示)和介质110中存储的密钥信息111,来生成加密所使用的密钥。
密码处理部104使用由密钥生成部106所生成的密钥来加密部分TS。加密后的部分TS作为流文件112被记录在介质110上。
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从TS获得必要的信息,并生成与其相应的著作权控制信息。而且,校验值生成部107利用由密钥生成部106所生成的密钥和著作权控制信息,来生成校验值。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和校验值生成部107,分别将著作权控制信息和校验值写入介质110的信息文件113中。
下面,详细说明信息记录装置100的构成要素。首先,MPEGTS处理部103从TS生成部分TS。图8(a)表示MPEGTS处理部103接收的TS的信息包排列,图8(b)表示从MPEGTS处理部103输出的部分TS的信息包排列。记述了PAT、V1等的各个框(box)对应于一个TS信息包。Vn、An(n:1~4)分别表示包含节目n的图像和声音的数据。
MPEGTS处理部103从图8(a)所示的TS中提取与节目1对应的图像和声音信息包V1,A1,同时,提取节目关联信息表PAT和PMT1,并重写其内容使得与部分TS对应。结果,使“PAT’”“PMT1’”配置在部分TS中。并且在部分TS中,存储有TS所包含的节目排列信息(SI)、以及代替节目特定信息(PSI)而仅收集了与所选择节目相关的信息的选择信息表(Selection Information Table:SIT)。
TS中的特定节目的TS信息包能够通过以下处理而取出。例如,说明取出“节目1”的TS信息包的过程。将节目1的节目序号(频道序号)设为X。首先,从TS信息包中检索节目表(节目关联表(Program AssociationTable;PAT))信息包。具体地说,信息包ID(PID)被分配给各个TS信息包,当例如节目表信息包的PID为0时,则从TS中检索具有该值的信息包。
在节目表信息包内的节目表中,存储有各个节目序号和与该节目序号对应的各个节目的节目对应表(节目映射表(Program Map Table;PMT))信息包的PID。因此,能够特定与节目序号X相对应的节目对应表PMT的信息包ID(PID)。将节目对应表PMT的PID假设为XX。
接着,如果取出带有PID=XX的信息包,则可获得与节目序号X对应的节目对应表。在节目对应表PMT中,按节目存储TS信息包的PID,该TS信息包存储有作为视听对象的构成各个节目的图像/声音信息等。例如,节目序号X的图像信息的PID是XV,声音信息的PID是XA。通过利用由此而获得的存储有图像信息的信息包的PID(=XV)和存储有声音信息的信息包的PID(=XA),能够从一个TS中取出与特定节目内容相关的图像/声音的信息包。
另外,在从TS生成部分TS之际,需要修正节目表PAT和节目对应表PMT。其理由是,由于原始TS和部分TS中所包含的节目数等不同,因此就需要使节目表PAT和节目对应表PMT适合于部分TS。而且,原始TS中包含SI信息包。所谓SI信息包,就是包含原始TS所含节目内容、记述计划表/定时等的数据、被独自定义的扩充信息(这些也被称为“节目排列信息”)等的信息包。在原始TS中,SI信息包所含的数据达到20~30种以上。在这些数据中,通过仅取出与部分TS再生相关的重要数据,来生成一个SIT信息包,并在部分TS内被多路复用。
图9表示MPEGTS处理部103的功能方框构成。MPEGTS处理部103利用图9所示的构成要素从TS生成部分TS。另外,TS和部分TS分别如图8(a)和图8(b)所示的那样。
MPEGTS处理部103具有:TS复用分离部301、第一业务选择部302、SIT构筑部303、第二业务选择部304和TS多路复用部305。
如果TS复用分离部301接收到4个内容被多路复用的TS,则会分离成TS的构成要素即节目排列信息(SI)、节目特定信息(PSI)、基本流(Elementary Stream:ES)。所谓节目排列信息(SI)和节目特定信息(PSI),分别是图10所示的构造体(称为“表”)的总称。图10是表示在TS中使用的节目排列信息(Service Information(业务信息):SI)、节目特定信息(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PSI)的一览表。各个表以预先被定义的顺序配置信息。对于各个节目的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分别规定了基本流ES。例如,涉及节目n的图像的基本流ES,分割成TS信息包Vn而被存储。另外,在图9中,为了方便起见,将节目n的图像和声音的基本流统一记述为ESn。
第一业务选择部302,从存储有多个节目信息的节目表PAT中,取得指定TS信息包的PID的部分,来生成PAT’,所述TS信息包用来传送与被指定节目的部分TS相关联的节目对应表PMT。
SIT构筑部303仅选出TS中所包含的多个节目的节目排列信息(SI)、与从节目特定信息(PSI)表中被指定的节目相关联的节目排列信息、节目特定信息的一部分,来重新构筑选择信息表SIT。
第二业务选择部304从由TS复用分离部301分离的各个节目的ES中,选择性地仅选取被指定节目的ES。而且,第二业务选择部304选取与所取得的该ES相对应的节目对应表PMT。然后,在输出取得的ES同时,还输出已经取得用于指定信息包PID的部分的节目对应表PMT,该信息包存储有分割该ES的数据。例如,图9的第二业务选择部304输出涉及节目1的ES1(V1和A1)、和与该ES1相对应的PMT1。另外,第二业务选择部304还能够将后述的著作权控制信息存储在节目对应表PMT中并输出。本发明的节目对应表PMT的细节将参照图11在后面进行叙述。
TS多路复用部305通过多路复用被指定节目用的节目关联表PAT’、选择信息表SIT、基本流ES和节目对应表PMT来构成部分TS。
如上所述,从包含多个节目信息的TS可以重新构成仅包含特定节目信息的部分TS。另外,该部分TS在后述的密码处理部104中被加密,并被存储在介质110的流文件112中。
下面,再次参照图7来说明密钥生成部106。首先,密钥生成部106读出介质110中存储的密钥信息111。在密钥信息111中存储有介质密钥块MKB和介质ID。介质密钥块MKB在介质制造时被预先写入介质,能够读出但不能够重写。介质ID也以不能够重写的方式在介质制造时被写入介质。该介质ID是对于一个介质的固有值。
密钥生成部106基于介质密钥块MKB和设备固有密钥,来计算介质密钥的值。设备固有密钥是各个记录设备在制造时被赋予的固有值,通常是以不暴露的方式被存储。如果使用同样的MKB,则从任何设备的设备固有密钥中都能获得相同的介质密钥。所获得的介质密钥是用于保护著作权而使用的电子密钥。
另外,为了解决某个设备固有密钥被不正当地读出的情况,在MKB中记录有使该设备固有密钥无效化的信息,可以使得从该设备固有密钥不无法生成介质密钥。
接着,密钥生成部106基于先前计算的介质密钥和密钥信息111内的介质ID,来计算介质固有密钥。介质固有密钥被写入介质110。介质固有密钥在加密标题密钥(未图示)时使用,而且也可以在后述计算校验值时使用。为了确保密码和校验值的安全性,可安装各种半导体、布线等,来防止不正当地读出介质密钥、介质固有密钥。
下面,详细说明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
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也从RF信号处理部102接收TS。如上所述,TS中包含图10所示的节目排列信息(SI)和节目特定信息(PSI)。节目排列信息(SI)和节目特定信息(PSI),在规格上容许在特定位置上存储任意个被称为描述符(Descriptor)的构造体。图11表示节目对应表PMT数据结构的例子。节目对应表PMT中,在“第一循环”和“第二循环”所示的位置上能够插入任意的描述符(descriptor)。
这里,作为在这些位置上可插入的描述符,例如可列举有: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Digital Copy Control Descriptor)和内容使用描述符(ContentAnailablility Descriptor)。都是在数字广播中与著作权保护相关的描述符。下面,参照图12~图16,说明上述2个描述符的数据结构。
图12表示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的数据结构。对于全体业务,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Digital Copy Control Descriptor)是在规定涉及数字拷贝和模拟拷贝的控制信息时,或者在记述最大传输速率时被设置。
在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的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和copy_control_type这两个字段上描述有著作权保护的信息。这些在图12中分别被记述在上面两个箭头所表示的位置上。
copy_control_type字段是2位值,用于表示控制拷贝历代的形式的信息的。图13(a)表示copy_control_type字段中所记述的2位值、和与各个值相对应的信息记录装置100的动作的对应关系。例如,当copy_control_type字段的值是“01”时,信息记录装置100在串行接口(IEEE1394总线)上进行加密后输出,在为“11”时不进行加密而输出。
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字段表示控制拷贝历代的信息。基于该字段值的动作被规定为适用于前述copy_control_type字段的值为“11”或者“01”的情况,即通过IEEE1394总线输出内容数据的情况。具体的动作如图13(b)所示的那样。即,图13(b)表示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字段所记述的2位值、和与各个值对应的信息记录装置100的动作的对应关系。
在图12的上数第3个箭头所表示的APS_control_data字段中,记述了能够附加在模拟图像信号上的用于控制模拟保护系统的信息。所谓“模拟保护系统”,意味着例如“宏视信息”,公知是作为宏视公司(MacrovisionCorporation)允许的模拟拷贝控制信号(被称为AGC(Automatic Gain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CorolStripes等)。如果具体来说明,则当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字段是“11”,并且APS_control_data字段是“00”之外的话,宏视信号被附加。而且,还存在能够继承APS_control_data字段的记录介质。例如,在将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字段为“10”的内容记录为“禁止再拷贝”,并再生“禁止再拷贝”的内容时,根据记录介质上所继承的APS_control_data字段的值,能够将宏视信号附加在模拟图像输出上。
在copy_control_type字段的值为“01”时内容被加密,并根据规定的使用规定向串行接口输出。图14表示涉及内容保护的使用规定的例子。“输出保护”栏中的可否使用,表示是否可使用内容利用描述符的输出保护位(encryption_mode),对“可无限制地拷贝”内容的高速数字接口(IEEE1394)输出实施保护。
根据图14,例如在免费并且没有内容保护的节目(在无线电波中不使用密码等来进行内容保护的节目)中,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字段的值仅能够设定成与“可无限制地拷贝”相对应的“00”。另外,当copy_control_type字段的值为“11”时,则不适用与图14所示内容保护相关的使用规定。因此,对于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的设定,广播事业者能够独自判断。
下面,参照图15,说明内容利用描述符(Content AvailabilityDescriptor)。图15表示内容利用描述符(Content Availability Descriptor)的数据结构。
对于节目,内容利用描述符(Content Availability Descriptor)被规定为用于记述与介质的数据存储和输出相关的控制信息。内容利用描述符记述的各种字段当中,在用箭头表示的encryption_mode字段中以1位值记述用于著作权保护的信息。具体地说,encryption_mode字段被使用于高速数字接口(IEEE1394总线等)的输出保护。图16表示与encryption_mode字段的位值相应的处理内容。
另外,上述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和内容利用描述符,除了在节目对应表PMT中之外,还能够被记述在业务描述表(Service Description Table;SDT)和事件信息表(Event Information Table;EIT)中。
图17表示业务描述符(Service Description)的数据结构。业务描述符是上述业务描述表(Service Description Table;SDT)中所规定的参数,记述有特定被输入的信号源的参数。该参数被称为“业务类型”。例如,在数字广播中,其被定义为:提供数字图像内容的数字TV业务、提供数字声音内容的数字声音业务、以及提供字符信息等数据内容的数据业务等的业务类型。该业务类型被记述在业务描述符(Service Description)的service_type字段中。图17中,箭头的位置对应于service_type字段。图18表示service_type字段的取得值和对应的业务。另外,根据业务类型,一部分著作权保护的规定不同,在后面将具体叙述其差别。
当将数字广播内容数字记录在可移动的介质上时,必须根据内容上所附加的拷贝控制信息,来进行可移动介质的著作权保护方式的设定。图19表示当数字记录内容时,与业务类型相应的著作权保护的要件和与该要件相对应的参数值的规则的例子。
例如,按下述保护与TV业务相关联的内容的著作权。即,当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的copy_control_type字段的值为“11”时,内容被处理为禁止记录。另外,当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的copy_control_type字段的值为“01”、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字段的值为“00”并且encryption_mode字段的值为“1”时,作为“可无限制地可”,内容可被无制约地记录在可移动介质上。此时,密码处理部104不进行该内容数据流的加密处理。另外,当encryption_mode字段的值为“0”时,被记录为“EPN”(EncryptionPlus Non-assertion:加密与非断定)。该“EPN”表示可无制约条件地拷贝必须进行密码记录。
另一方面,由于当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的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字段的值为“10”(图13(b))时,为“仅允许第1代拷贝”,因此能够将内容记录到介质上。但是,当已经记录该内容时,则不认可再进行记录。因此,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将拷贝控制信息更为为“禁止再拷贝”,密码处理部104记录加密后的内容。
当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的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字段的值为“11”时,为“禁止拷贝”(图13(b))。因此,此时,不认可内容数据流的记录。而且,图19中,在“再生时MPEG_TS输出”栏写有“模式B”“模式C”,是表示基于DTCP(Digital Transmission ContentProtection:数字传输内容保护)的传输模式的拷贝制约要件。“模式B”表示“允许第一代拷贝”,“模式C”表示“禁止再拷贝”。当通过IEEE1394接口从安装有数字广播接收机的设备将内容输出时,分别被加密并传输。
而且涉及与声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相关的数字记录/输出也进行同样的处理。例如,考虑到用MPEG_TS输出由声音业务所提供的内容的情况时。在该内容的输出控制信息中,当copy_control_type字段的值为“01”、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 data字段的值为“10”时,禁止以MPEG_TS的方式输出。
如图19所示,在业务类型是TV业务时,允许在可移动介质上数字记录的内容在再生时也被认可作为TS来输出。与此相反,对于声音业务,仅有以“可无制约条件地拷贝”来记录的内容能够进行TS输出,而被记录为“EPN”和“禁止再拷贝”的内容,则禁止TS输出。
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根据在记录时输入信号所包含的信息、和与信息记录装置100所保持的输入源相应的著作权保护规则,来生成按输出方式的输出控制信息。著作权保护的规则也可以将图19的内容作为表而保持,还可以保持基于规则来进行条件判断的处理程序。而且,在需要变更拷贝控制信息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来更新拷贝控制信息。下面,说明由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所生成的输出控制信息,是如何被写入到介质110的。
图20表示在介质110的文件系统中构筑的分层结构。在该文件系统中,在根2001的下方设置了AV2002的目录。信息记录装置100将数据流等的AV关联数据写入到目录AV2002以下的层中。各个数据统一作为“文件”进行操作。
在目录AV2002下,设置有3个目录,即:再生控制目录2003、流管理目录2004、流目录2005。
在流目录2005中存储有:第1流文件2010、第2流文件2011、第3流文件2012等与部分TS相对应的文件。该部分TS被加密后,从密码处理部104被输出。在流管理目录2004中存储有用于管理流目录2005所存储的各个流文件的第1信息文件2007、第2信息文件2008、第3信息文件2009等。在再生控制目录2003中,存储有涉及以何种顺序来再生流目录2005中所存储的各个流文件的信息。对于各个流文件,生成各自的信息文件。另外,在图7所示的介质中,为了简单起见,列示1个流文件112和1个信息文件113。
表示按输出方式的输出控制信息的输出控制标志和拷贝控制信息,在部分TS中被记录为拷贝状态描述符。图21(a)表示拷贝状态描述符的数据结构,图21(b)表示拷贝状态描述符所描述的private_data_byte字段的数据结构。图21(c)、(d)和(e)还表示了private_data_byte字段所规定的EPN、拷贝控制信息和输出1,2字段的定义。
图21(e)所示的输出1、2是表示当再生该记录内容时,是否能够以各自的输出形式来进行输出的输出控制标志。例如,输出1表示TS、输出2表示标准分辨率(Standard Definition:SD)模拟输出(包含附带的模拟音频)。在记录TV业务时,可将输出1、2一同设定为可输出。与此相对,在以“EPN”和“禁止再拷贝”来记录声音业务时,将输出1(TS)设定为不可输出(禁止输出),将输出2设定为可输出。另外,拷贝状态描述符的拷贝控制信息,既可以适用于原始的内容,也可以定义为“仅允许第一代拷贝”。
拷贝状态描述符,将拷贝控制信息和上述输出控制标志存储在private_data_byte中。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时常分析TS,并在产生使拷贝控制信息和输出控制标志变化的主要原因时,生成新的拷贝状态描述符,且将其送到MPEGTS处理部103。MPEGTS处理部103在生成节目对应表(PMT)时插入拷贝状态描述符。拷贝状态描述符被插入在PMT的第一循环(图11)中。而且,当特别的著作权控制信息被分配在构成内容的基本流中时,在与该基本流关联的第2循环上也插入了拷贝状态描述符。
在一个内容中,拷贝状态描述符所描述的信息的内容不限于被固定不变,而是变化的。例如,当著作权拥有者只将内容的特定部分设为“仅允许第1代拷贝”,而其他部分设定为“可无制约条件地拷贝”时,在同一内容中著作权控制信息的内容也是可以变化的。而且,在将著作权保护程度不同的多个内容连续录制,并将其结果作为一个内容来操作时,著作权控制信息也可以在同一内容中发生变化。下面,举例说明后者。
现在,假设在数字广播的声音业务中连续广播2个节目(例如新闻和音乐节目),并在信息记录装置100中将其作为一个内容进行记录的处理。在新闻中设定表示“可无制地拷贝”的拷贝控制信息,在音乐节目中设定表示“仅允许第1代拷贝”的拷贝控制信息。于是,在记录新闻时,设定了允许根据输出1进行TS输出的输出控制标志,并设定在新闻之后开始记录音乐节目时,禁止TS输出的输出控制标志。而且,当在通过信息记录装置100记录数字广播内容的中途,将输入源从“声音业务”切换到“TV业务”时,输出1(IEEE1394)的输出控制标志从禁止输出变为可以输出。另外,由于在部分TS中作为描述符而被嵌入的拷贝状态描述符,作为流文件112的一部分被加密记录在介质110中,因此在介质上不能被篡改。
而且,按输出方式的输出控制信息即输出控制标志和拷贝控制信息(著作权控制信息),不仅被记录在数据流内,还被记录在信息文件113上。图22(a)表示由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生成的著作权控制信息的数据结构的例子。图22(a)所示的著作权控制信息被记述在介质110的信息文件113中。
在图22(a)中,输出1、2…是表示在再生该记录内容时,是否可以用各自的输出方式进行输出的输出控制标志。例如,输出1表示TS,输出2表示标准分辨率(Standard Definition:SD)的模拟输出(包含附带的模拟音频)。在记录TV业务时,可将输出1、2都设定为可以输出。与此相对,在以“EPN”和“禁止再拷贝”来记录声音业务时,将输出1(TS)设定为不可输出,将输出2设定为可以输出。
相对于每个内容(流文件)信息文件113被设置一个。因此,在各个信息文件113中,存储有与其对应的内容整体的著作权控制信息。当著作权控制信息的内容在一个内容中发生变化时,例如,在某个部分上设定可以输出、在其他部分上设定不可输出时,则作为整体会被设定为最严格的不可输出。
图22(b)表示与拷贝控制信息(Copy Control Information:CCI)的值对应的拷贝控制的定义。该图左栏所示的2位值被记述为图22(a)所示的“拷贝控制信息”。在图22(b)的拷贝控制信息中记录有“可无制约条件地拷贝”、“EPN”、“禁止再拷贝”等拷贝控制信息。“EPN”相当于拷贝控制信息=“10”(“可无制约条件地拷贝”且“主张EPN”)。由于该拷贝控制信息被定义于记录介质用,因此不存在“仅允许第一代拷贝”。其理由是,从输入源以“可无制约条件地拷贝”、“EPN”提供内容的拷贝控制信息以原有状态被记录,而在将以“仅允许第一代拷贝”提供的内容记录在介质上时,则被更新为“不可再拷贝”。
图22(a)所示的校验值由校验值生成部107生成。校验值被用于在再生时,校验输出控制标志、拷贝控制信息等是否没有被不正当地篡改。校验值生成部107基于输出控制标志、拷贝控制信息等和密钥信息来生成校验值。
另外,根据图22(a)和图21(b),可以理解,在著作权控制信息的各个字段、以及拷贝状态描述符中的各个字段上,记述有拷贝控制信息、输出1、2等的共同的信息。
另外,也可以对一个内容生成多个著作权控制信息,并进行多个拷贝控制。例如,图23表示当将多个拷贝控制信息设定在一个内容上时的著作权控制信息(一部分)的描述例子。如图23所示,可以规定开始适用拷贝控制信息的内容部分的开始地址和拷贝控制信息的组合,并按各组合记述拷贝控制信息。由此,可以按内容的部分设定拷贝控制信息,使得即使不检查内容中所埋入的拷贝状态描述符,也能够实现更加详细的著作权保护。
下面,更详细地说明校验值生成部107。使用单向函数G(d1,d2)来生成校验值。单向函数具有反向演算困难的性质。换言之,使用单向函数G和d1,d2的值,来计算k=G(d1,d2)是容易的,但要从k和d1求得d2则很困难。
这里,如果将d1设定为包含著作权控制信息的校验对象数据值,将d2设定为介质固有密钥的值,则校验值生成部107能够从d1和d2计算出校验值k。然后,校验值生成部107将该校验对象数据d1和校验值k写入介质110的信息文件113。另外,介质固有密钥d2被严格管理,防止在信息记录装置100泄漏到外部。
下面,说明信息记录装置100将内容记录到介质110上的处理。这里,是以信息记录装置100接收数字广播信号为例来进行说明。
图24表示信息记录装置100的记录处理的过程。在步骤S241中,RF信号处理部102通过RF信号输入端子101接收数字广播信号(TS)。在步骤S242中,MPEGTS处理部103从接收的信号(TS)中,生成与记录对象内容相关的部分TS。并且,MPEGTS处理部103在步骤S243中,从部分TS取出与该内容的著作权保护相关的信息,并送到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
在步骤S244中,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根据取出的信息和著作权保护规则,来生成按输出方式的输出控制信息,并送到MPEGTS处理部103。在步骤S245中,MPEGTS处理部103将输出控制信息存储在部分TS内。在步骤S246中,如果密钥生成部106利用设备固有密钥和密钥信息111生成了加密密钥,则密码处理部104利用该加密密钥来加密部分TS。另外,与该处理同时,校验值生成部107利用包含著作权控制信息的校验对象数据值d1和介质固有密钥值d2,来生成校验值。
在步骤S247中,密码处理部104将加密后的部分TS作为流文件112写入到介质110。然后,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将输出控制信息作为信息文件113,写入到介质110上,同时,校验值生成部107也将校验值写入到信息文件113。如上所述,在信息记录装置110中,内容数据与著作权控制信息一起被记录到介质110上。
下面,说明用于从介质110使内容再生的信息再生系统的构成和处理。图2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再生系统20的功能方框构成。信息再生系统20能够从介质15等读出与内容相关的数字数据,并进行再生。信息再生系统20的具体例子有:与信息记录系统10同样的DVR系统、HDR系统等。介质15是构成信息记录系统10一部分的介质,写入与特定内容相关的数字数据(部分TS)。
信息再生系统20包括:再生处理部21、解码器22和输出控制部23。
再生处理部21从记录介质15读出与特定内容相关的部分TS。或者,再生处理部21也能够从因特网等网络16接收部分TS。再生处理部21在进行内容再生时,将该部分TS输出到解码器22(实线箭头)。另一方面,当不进行再生内容,而只是进行简单地输出部分TS的处理时,再生处理部21将该部分TS直接输出到输出控制部23(虚线箭头)。
解码器22取得部分TS,并解码被压缩编码的部分TS。而且,解码器22在部分TS被加密的时候,解除其密码。
输出控制部23使用部分TS中所存储的输出控制信息,来判断该内容的再生或者输出是否被允许。当判断的结果为允许再生时,输出在图像显示设备、声音输出设备等再生设备中能够再生的基带信号。或者,输出控制部23使用输出控制信息来判断是否允许该内容的数字输出。当判断的结果为允许数字输出时,输出被加密的内容。另外,根据发送侧和接收侧的设备规格,也可以通过IEEE1394接口等将输出控制信息与内容一起数字输出。例如,在相同制造商的设备之间,能够与输出控制信息的数字输出相对应。但是应该注意,一般不能保证接收侧的设备可以解释该输出控制信息。另一方面,在禁止再生或者输出时,输出控制部23不将内容数据输出到信息再生系统20的外部。
下面,参照图26,说明当实现将信息再生系统20作为信息再生装置时,信息再生装置的构成和动作。
图2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再生装置200的功能方框构成。信息再生装置200具有:密钥生成部201、解码处理部202、MPEGTS解码部203、校验值生成部204、校验部205、输出控制部206、第一输出端子207、第二输出端子208、控制部209。另外,介质110是能够从信息再生装置200拆卸的可换介质,其不是信息再生装置200的构成要素。先前说明的信息记录系统20由信息再生装置200和介质110构成。
密钥生成部201从介质110所记录的密钥信息111生成密码用的密钥。解码处理部202对在介质110存储的流文件112中被加密并记录的部分TS进行解码。MPEGTS解码部203通过解码被压缩编码的部分TS来生成基带信号。
校验值生成部204利用密钥和信息文件113中所包含的著作权控制信息来生成校验值。如果列举在说明先前信息记录装置100的校验值生成部107时的例子,则校验值生成部204从介质110读出校验对象数据d1和校验值k,并在内部生成与信息记录装置110相同的介质固有密钥d2。然后,校验值生成部204将这些校验对象数据d1和介质固有密钥d2,代入单向函数G来生成校验值k。
校验部205,将校验值生成部204生成的校验值和信息文件113所记录的校验值进行比较。假设著作权控制信息被篡改,使得校验对象数据变为d1’,则校验值也变为与k不同的值k’。为此,通过将从介质110读出的校验值k和生成的校验值进行比较,可以判断著作权控制信息、或者校验值是否被篡改。另外,如前所述,介质固有密钥d2在设备内被严格管理,由著作权控制信息d1和校验值k进行算出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将被篡改的著作权控制信息d1’所对应的校验值k’记录到介质110中也是非常困难的。
输出控制部206根据著作权控制信息和校验结果来控制输出。第一输出端子207能够以原来的数字方式输出部分TS,例如是IEEE1394端子。另一方面,第二输出端子208能够输出用于再生内容的基带信号,例如是NTSC端子。
控制部209控制信息再生装置200的整体动作。例如,当信息记录装置100被实现作为光盘记录器时,控制部209就是中央处理电路(CPU)。
下面,说明信息再生装置200从介质110再生内容的处理。图27表示信息再生装置200的再生处理过程。首先在步骤S271中,信息再生装置200从介质110读出密钥信息111、流文件112和信息文件113。此时,信息再生装置200也一并读出保持在内部的设备固有密钥(未图示)。
接着在步骤S272中,密钥生成部201基于密钥信息111和设备固有密钥(未图示)来生成加密所使用的加密密钥(介质固有密钥)。然后,解码处理部202使用加密密钥来解码介质110上所记录的流文件112的密码。即,解码被加密的部分TS。然后,在步骤S273中,解码处理部202逐次取出部分TS中的拷贝状态描述符、和信息文件113中的著作权控制信息。
与该处理同时,MPEGTS解码部203解码部分TS后取出基带信号。而且,校验值生成部204与校验值生成部107相同,由介质固有密钥和介质110上所记录的信息文件113的著作权控制信息,来生成校验值。校验部205确认生成的校验值和信息文件113内所存储的校验值是否一致。
在步骤S274中,输出控制部206基于拷贝状态描述符的内容,来判断是否允许输出部分TS中的内容。如上所述,拷贝状态描述符被嵌入在部分TS中。
输出控制部206的具体处理如下所述。即,输出控制部206检查拷贝状态描述符,判定要进行再生的内容与“可无制约条件地拷贝”、“EPN”、“禁止再拷贝”中的哪一个符合。
输出控制部206还观察拷贝状态描述符的输出1,2的输出控制标志,来判断是否能够输出到各自的输出端子。根据判断的结果,在步骤S275中进行分支处理。即,当被允许时进入步骤S276,当不允许时进入步骤S277。
另外,当基于校验部205的校验结果,发现介质110所记录的著作权控制信息被篡改时,输出控制部206也能够将“EPN”所指定的内容操作为“禁止再拷贝”。该处理具有下述优点。即,如果将“禁止再拷贝”或者“EPN”所指定内容的著作权控制信息篡改为“可无制约条件地拷贝”,则在接收设备中解释为接收到非加密内容,从而不进行密码的解读处理。因此,加密后的部分TS按原样输出。由于该部分TS不能够解码,所以实际上是无效的数据。因此能够实现内容的著作权保护。
在步骤S276中,输出控制部206逐次输出内容。然而,当在步骤S275中判断未被允许时,例如当通过数字广播的“声音业务”来记录内容,输出1(IEEE1394)的标志被设定为禁止输出时,该内容不被供给到第一输出端子207。
然后,在步骤S277中,输出控制部206判断内容的再生输出或者内容的部分TS的输出是否结束。当输出结束时,结束信息再生装置200的再生处理。当输出没有结束时,处理返回到步骤S273,并重复该步骤之后的处理。另外,由于拷贝状态描述符中的著作权控制信息即使在同一内容中也存在变化,因此也可以按一定的间隔来进行步骤S275的判断。例如,在通过信息记录装置100记录数字广播内容的中途,如果将输入源从“声音业务”改变到“TV业务”,则输出1(IEEE1394)的标志从禁止输出改变为可以输出。当在步骤S275中判断允许输出时,输出控制部206进行控制,使得被允许输出的内容的相关部分输出到第一输出端子207。
如上所述,信息再生装置200能够一边进行适当的著作权保护,一边再生介质110上所记录的内容。
另外,也可以不进行部分TS的解码,在将部分TS的数字数据流从第二输出端子208输出时,不解读部分TS中的拷贝状态描述符,而仅基于从信息文件113读出的著作权控制信息来进行输出控制。通常,只要是能够解码部分TS的再生装置,就能够解读部分TS中的拷贝状态描述符。但是,由于只要能够分析信息文件113的数据结构,不解码部分TS就可以作为简单的位流进行输出的处理,所以,即使不安装TS解码器或者不使其动作,也能够方便地进行恰当的输出控制。当然,即使在这中情况下,只要能够解释部分TS中的拷贝状态描述符,则也可以据此进行控制。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输出端子可否进行输出作为输出控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输出控制的对象不限于输出的可否。例如,也可以将模拟保护系统(APS)和拷贝历代管理系统(CGMS)等信息的应用作为控制的对象。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将拷贝状态描述符嵌入在部分TS中,来将著作权控制信息存储在内容中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在MPEG信息包中设置新的报头(header),来将著作权控制信息记录在该报头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示了将校验值附加在信息文件113上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将校验值附加在流文件112上。例如,当将包含输出控制信息的著作权控制信息存储在各个部分TS的信息包的开头部分上时,即使不加密开头部分,也可以通过密码来保护内容本身。但是,为了防止著作权控制信息被篡改,可以附加校验值。校验值的计算、篡改校验等与线前的说明相同。
在上述说明中,参照图19,说明了与业务类型相应的著作权保护的要件和与该要件相对应的参数值之间的规则。但是,图19是例子,也能够利用其他的规则。例如,图28表示图19所示规则的其他例子。
与图19所示规则不同,在图28所示的规则中,即使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的copy_control_type字段的值是“11”,也可以通过带有输出条件而记录在可移动介质上。
如果说明其他不同点,则当copy_control_type字段的值是“11”、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的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字段的值是“00”、并且为“可无制约条件地拷贝”时,能够没有制约条件地记录到介质上。MPEGTS处理部103(图7)将内容在没有加密的状态下记录到介质110中。当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的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字段的值是“10”,即“仅允许第1代拷贝”时,MPEGTS处理部103将可移动介质上的拷贝控制信息改为“禁止再拷贝”,并且再生时的MPEG TS输出被禁止。当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字段的值是“01”或者“11”时,禁止内容数据的记录。
如图19所示,在数字拷贝控制描述符的copy_control_type是“11”的情况下,能够以“可无制约条件地拷贝”记录的内容可以被MPEGTS输出,但是,以“禁止再拷贝”所记录的内容被禁止MPEGTS输出。
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利用信息记录装置100保持的与输入源(数字广播)关联的输出控制的规则、以及在记录时输入信号所包含的digital_recording_control_data字段的值、和copy_control_type字段的值,能够生成输出控制信息。
生成的输出控制信息,作为构成图21(a)所示的拷贝状态描述符的一部分被存储,并被编入到TS内。而且,输出控制信息还被记录在信息文件113中。这些细节如同先前说明的那样。
如上所述,即使应用图28所示的规则,信息再生装置200也能够一边根据输入源的种类来恰当地保护著作权,一边再生介质110上所记录的内容,或者能够输出内容的数字数据。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用于实现高精细度图像著作权保护的信息记录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信息记录装置特定输入信号的源,并根据该源类别来生成输出控制信息的例子。
图29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信息记录装置120的功能方框构成。信息记录装置120能够通过输入和输出处理高精细度的图像。为此,信息记录装置120施加著作权控制信息,使得仅以能够可靠地保护著作权的方式来允许高精细度的图像输出,并将数据流记录到介质上。信息记录装置120具有:光盘再生部121、MPEGTS处理部103、密码处理部104、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密钥生成部106、校验值生成部107、以及控制部108。对于与图7所示的信息记录装置100的构成要素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给出了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光盘再生部121上,装入有记录高精细度图像数据流的光盘ROM介质(未图示)。该光盘ROM介质例如是再生专用的Blu-ray盘或者HD-DVD。
为了防止不正当再生和不正当复制,一般,光盘ROM介质上记录的内容会被加密记录。只有接收到使用密码的内容保护系统的许可的设备才能够解码该密码。当决定了作为许可条件的输出规则、复制规则等时,接收许可的设备必须安装根据这些规则的处理功能。
光盘再生部121识别光盘ROM介质,只要是根据许可而被加密记录的内容,则将其解码并作为非加密数据流。
信息记录装置120对光盘再生部121进行指示,从该光盘ROM介质读出非加密的数据流,并将其记录在同样可以记录高精细度图像的介质110中。此时,信息记录装置120生成著作权控制信息并与数据流一起写入到介质110中,使得根据许可中规定的输出规则,来禁止高精细度图像的模拟输出,并仅允许数字输出。仅允许数字输出的理由是,如果是数字数据,则通过利用加密等技术能够保护著作权。
当将光盘ROM介质上的数据流写入到介质110时,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生成将模拟图像设定为“禁止输出”、将数字图像设定为“可以输出”的输出控制信息。
模拟图像的输出,例如能够利用管脚端子(合成信号输出)、S端子和D1~D5端子、RGB分量端子来进行。另外,数字图像的输出能够利用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分辨率多介质接口)、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觉接口)、IEEE1394、USB、以太网、xDSL来进行。
数字数据的加密技术,公知的是使用了DVI、HDMI用的HDCP(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IEEE1394、USB、或以太网或者xDSL的IP传输用的DTCP。
而且,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也可以根据图像的分辨率,来改变输出控制信息的内容。例如,在模拟图像中,也允许以标准分辨率(水平扫描线480线的隔行或者渐进图像)的输出,禁止以超过标准分辨率的分辨率输出。所谓“超过标准分辨率的分辨率”,是指例如水平扫描线1080线的隔行图像(1080i)的输出(D3端子输出)、720线的渐进图像(720p)的输出(D4端子输出)以及1080线的渐进图像(1080p)的输出(D5端子输出)。
而且,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能够根据由许可所规定的输出规则,来生成输出控制信息,该输出控制信息仅将与遵照被称为CGMS-A(CopyGen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Analog:拷贝世代管理系统模拟)的拷贝历代控制技术的输出,以及/或者仅宏视信号输出相对应的模拟图像设定为“可以输出”。所谓“宏视信号”,公知为宏视公司(Macrovision Corporation)允许的模拟拷贝控制信号(被称为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CorolStripes等)。
另外,MPEGTS处理部103也可以根据光盘ROM介质的记录格式,省略其构成或者处理。而且,当光盘再生部121上装入的光盘ROM介质的记录格式是MPEG-PS(MPEG程序流)时,需要变换为TS。已经开发了各种从MPEG-PS向TS的变换处理,由于众所周知故省略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光盘再生部121判别装入的ROM盘的类别(盘类别、内容保护类别),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基于该ROM盘类别所对应的许可规则来生成输出控制信息,并与内容一起记录到介质110。由此,能够恰当实现与内容源相应的著作权保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通过识别光盘ROM介质,来生成基于对应规则的输出控制信息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为其他的源,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例如,在有线TV中存在如下约束条件,即,特定频道的节目禁止模拟输出、仅有通过DTCP、HDCP等保护的数字输出可以输出。此时,内藏有线TV接收机的信息记录装置的输出控制部14或者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基于所选择的频道和该频道的规则,能够生成输出控制信息。然后,通过将该输出控制信息记录到介质中,从而能够恰当实现与内容源相应的著作权保护。
另外,除了有线TV广播之外,日本国内的卫星数字广播和地面数字广播、美国等各国的卫星/地面数字广播等,能够按照标准团体等所策定的广播运用规定等,来由广播事业者实现。因此,例如,通过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从数据流中取得用于特定是基于何种广播运用规定的广播的信息(事业者代码等),来特定广播系统,可以特定是哪一个国家的广播以及是哪种广播类别等,还可以取得输入源。而且,在该广播系统采用了利用密码等的限定接收方式时,接收机根据该限定接收方式的许可契约,安装用于解读密码的所必需的解读算法和密钥等。其结果,信息记录装置的输出控制部14或者著作权信息生成部105,能够基于特定的广播系统和该系统的限定接收方式的许可规则来生成输出控制信息。然后,通过将该输出控制信息记录在介质中,可以恰当实现与内容源相应的著作权保护。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1和2的信息记录装置,对将内容的数据流都记录在介质110中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如果能够将内容数据流输出到家庭内网络所连接的信息再生装置,则与向介质110记录的内容相同,通过数字输出不会引起品质劣化等使得能够观看收听内容,对用户来说是很方便的。但是,如果数据流超越家庭内网络而被无限制地输出到因特网等公共网络上,则不能够谋求著作权保护。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对在通过网络把内容的数字数据流输出到信息再生装置时,能够实现著作权保护的传输系统进行说明。
图30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传输系统300的构成。传输系统300包括发送内容数据流的源侧站点30-1和接收数据流的接收侧站点30-2,这些站点通过网络310连接而构成。
传输系统300可以遵照DTCP,通过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网络来传输内容。IP网络一般将世界的网络终端连在一起,但是,通过DTCP,能够将内容的数据流传输限定在特定范围。因此,限制使得在特定范围内传输内容的数据流。
具体如下所述。首先,源侧站点30-1至少包含信息记录系统10和第一路由器(router)31-1。信息记录系统10如实施方式1中说明,其能够向介质15记录内容。介质15在信息再生系统20-1中被再生并被输出到外部设备。而且,信息记录系统10也可以替代向介质15记录内容,通过加密内容数据流并向外部设备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说明后者的例子。另外,由于内容数据流从信息记录系统10被输出,因此信息记录系统10也被称为源设备。
在图30中,第一路由器31-1从信息记录系统10中直接接收到数据流。此时,根据仅在特定范围内传输的DTCP允许输出的规则,来生成仅在特定范围内传输的DTCP允许输出的输出控制信息。数据流中嵌入的拷贝状态描述符中记述这种输出控制信息,而且,也能够以其他方式输出该输出控制信息。
当信息记录系统10输出内容数据流时,将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信息包生存时间)的值设定为3。该TTL在本实施方式中被用于将内容数据流的传输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并且被设置在存储有被传输的内容数据的各个信息包的IP报头内。由于存储在用于存储TTL的IP报头内的哪个位置以及设定何种值等是公知的,因此在这里省略具体说明。
按信息包通过路由器的次数,每次由路由器将TTL值减1,并在变为0时,路由器废弃该信息包。此时,向发送源返回信息包已经被作废的通知信息包。一般通过多个路由器的设备之间被配置为相互远离的位置的可能性很高。因此,通过将TTL设定为较小的值,能够缩小信息包到达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TTL设定为3,所以能够限制信息包在公共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另外,在DTCP中限定内容传输范围的方法,除了利用TTL的外,还可以考虑利用RTT(Round Trip Time(往复时间),信息包往复时间)。因此,在下面,首先说明利用TTL来限定传输范围的方法,之后说明利用RTT来限定传输范围的方法。
在图30中,在通过第一路由器31-1将TTL设定为2之后,并输出到网络310。输出控制信息与被加密的内容一并也被发送。内容的加密数据流和输出控制信息到达接收侧站点30-2。
接收侧站点30-2具有第二路由器31-2和信息再生系统20-2。第二路由器31-2从网络310接收加密数据流和输出控制信息。然后,第二路由器31-2判断TTL是否为0。由于目前的TTL为2而不为0,所以第二路由器将TTL减1并将TTL设定为1之后,将该信息包送到信息再生系统20-2。信息再生系统20-2基于接收的数据流来再生内容。
图31和图32表示IP中的DTCP的处理。在先前图30所示的传输系统300中,对在内容的各个信息包设定TTL进行了说明。但是,内容传输信息包的数目一般是非常多的。因此,在图31~33中,说明将TTL设定在内容传输信息包之外的信息包上,从而能够降低与TTL相关的路由器负载的处理。
首先,图31表示通过TTL制约不能够解码和再生内容的例子。通过DTCP,首先,内容要求输入到源设备(图31的[S1])。源设备与图30中的源侧站点30-1的信息记录系统10对应。
源设备接收非加密内容([S2])并将该内容的数据加密,与信息包的扩展密码模式指示符字段(Extended Encryption Mode Indicator;E-EMI)一起送出到IP网络([S3])。接收设备评价接收的内容的E-EMI加密状态(可无制约条件地拷贝、禁止再拷贝、仅允许第一代拷贝、禁止拷贝等),如果是“可无制约条件地拷贝”之外的状态,则判断为信息包被加密([S4])。另外,接收设备与图30中的接收侧站点30-2的信息再生系统20相对应。
在内容数据被加密的情况下,需要得到密钥。因此,源设备和接收设备为了相互认证对方是遵照DTCP的设备,进行相互认证。
相互认证是通过将AKE(Authentication and Key Exchange:认证和密钥交换)命令存储在IP信息包中,并执行该AKE命令来进行。在相互认证中,首先,接收设备发行要求认证的信息包([S5])。具体地说,通过AKE命令的CHALLENGE子函数将随机数送到源设备。此时,接收设备将存储有AKE命令的IP信息包的TTL设定为3。由于当命令信息包在到达对方设备之前通过了3个以上的路由器时TTL变为0,所以信息包被废弃。因此,由于不能够执行AKE命令,使得接收设备无法得到加密密钥,所以,在接收设备中内容的再生是不可能的。在图31中,接收设备所发行的IP信息包每次通过第三路由器、第二路由器时TTL都减1,在通过第一路由器之后变成TTL=0。因此,通过第一路由器信息包被废弃。其结果为,接收设备所发行的要求认证的信息包不到达源设备,从而无法相互认证。由此,不能够无限制地再生内容数据,从而能够保护该内容的著作权。
图32表示能够解码和再生被加密内容的例子。图32到[S4]之前与图31相同。
图32所示的例子中,在源设备和接收设备的间只存在2个路由器。因此,在源设备和接收设备之间,即使将TTL原始设定为3,其值也不会变为0。即,接收设备发行的要求认证信息包在通过第二路由器、第一路由器之后到达源设备([S5])。由于在到达源设备的时刻,IP信息包的TTL是1,所以该信息包在传输中不被废弃。
源设备接受该认证要求之后,确认IP信息包的TTL。假设在比3大的值被存储在TTL中时,判断为发行AKE命令的设备是不正当设备,从而不执行AKE。如果是3以下的值,则将认证应答(AKE命令的响应)的IP信息包返回到接收设备。此时,也设定TTL=3。该响应在通过第一路由器、第二路由器之后到达接收设备。此后,从源设备也将规定的AKE命令发行到接收设备,进行相互认证。
若相互认证结束,则进行密钥交换,在内容密钥被交给接收设备之后,相互认证和密钥交换结束([S6])。此后,非加密内容被输入到源设备([S7]),并被DTCP加密之后传输到接收设备([S8])。接收设备使用在[S6]中获得的内容密钥来解码DTCP密码,从而可以获得非加密内容([S9])。其结果为,在接收设备中能够再生非加密内容。
根据上述处理,通过限定进行DTCP密钥交换设备的范围,可以限定内容的传输范围。由于TTL本来是IP路由器具有的功能,因此可以减少在采用通过利用TTL来限定传输范围的方法时的安装负担。另外,这里设定为TTL=3,但这仅是一个例子,可以在1~255任意数中限定范围。
下面,说明利用RTT(Round Trip Time(循环时间),信息包往复时间)来限定传输范围的方法。所谓RTT是指,将规定的命令从某个设备送到其他设备,其响应返回为止的时间。如果在设备之间存在除路由器之外的设备,则根据其数目,RTT将变长。因此,如果RTT是较小的值,则设备是被靠近设置的可能性很高。
图33表示在利用RTT时的处理过程的例子。由于[S1]~[S4]与图31和图32同样故省略说明。如果[S4]的E-EMI评价结束,则接收设备进行认证要求[S5]。接收了要求认证的AKE命令的源设备,将由ICMP(Internet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所定义的要求ICMP回应发送到接收设备([S6])。被发送的ICMP信息包在超过几个路由器(图33中为第一和第二路由器)后到达接收设备。接收设备生成应答ICMP回应信息包,并返送到源设备([S7])。
源设备接收应答信息包,并通过获取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之差来算出RTT([S8]),之后,判断RTT的值([S9])。当RTT为规定值(例如10ms)以上时,源设备不执行以后的相互认证。因此,接收设备无法收到加密密钥。另一方面,当RTT不满规定值时,也从源设备将规定的AKE命令发行到接收设备,来进行相互认证。若相互认证结束,则进行密钥交换,在内容密钥被交给接收设备之后,相互认证和密钥交换结束([S10])。此后,非加密内容被输入到源设备([S11]),DTCP加密后被传输到接收设备([S12])。接收设备使用收到的内容密钥来解码DTCP密码,从而获得非加密内容([S13])。其结果为,在接收设备中能够再生非加密内容。
根据上述处理,通过进行DTCP密钥交换和限定设备范围,可以限定内容的传输范围。
如果将利用上述TTL的处理和利用RTT的处理进行组合,则能够提高内容保护的可靠性。例如,在图33的[S5]中,要求认证信息包以TTL=3发送即可。于是,由于图31所示的环境中,在接收设备和源设备之间存在3台以上的路由器,因此变成TTL=0,信息包被废弃。在希望仅以RTT来进行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将TTL设定为足够大的值(例如255)。
而且,如果使用TTL,则在源设备和特定的接收设备之间,不管存在多少路由器,都能够实现内容的传输。
图34表示包含TTL设定部42和TTL调整部47的传输系统。内容从源设备41被传输到接收设备48。在这其间,存在有第一路由器43、第二路由器44、...、第m个路由器45以及第n个路由器46。因此,如果在该传输系统中将TTL设定为3来限制IP信息包的传输范围,则在源设备41和接收设备48之间,不能够传输IP信息包。
因此,在源设备41和最初的路由器之间设置有TTL设定部42,而且在最后的路由器46和接收设备48之间设置有TTL调整部47。TTL设定部42,例如只要设置在与源设备41相同的站内(例如图30的源侧站点30-1)即可。TTL调整部47例如只要设置在与接收设备48相同的站内(例如图30的接收侧站点30-2)。
TTL设定部42将从源设备发送的IP信息包的TTL重新设定为255。而且,TTL调整部47将源设备48所发送的IP信息包的TTL设定为3。其结果为,可以回避由TTL引起的范围限定。例如在远离正当取得内容的人的位置上的某个终端上,当希望视听该内容时,这是做特别有效。
但是,如果无限制地设定TTL设定部42和TTL调整部47,则可以将内容传输到任意的接收设备上。因此,需要采取下述等对策,例如预先登录具有特定IP地址的接收设备,并且,TTL设定部42和TTL调整部47仅对被传输到被登录的接收设备上的IP信息包进行处理。另外,在这里也可以利用通过使用RTT来限制传输范围。由于需要通过计算从ICMP信息包的发送接收时间中求得RTT,因此设备的处理负荷大。但是,这些都是源设备、接收设备的内容处理,不正当利用外部设备的非法使用是困难的。因此,通过设定TTL设定部42和TTL调整部47,并且进行RTT的处理,可以提高内容保护的可靠性。
在上述信息处理系统(信息记录系统10和/或信息再生系统20)中设置计算机,上述的处理通过执行由各个计算机预先保持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例如,在信息记录装置100中控制部108是计算机,在信息再生装置200中控制部209是计算机,信息记录装置100和信息再生装置200的上述处理通过各个控制部执行用于规定图24、图27等所示处理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即,计算机通过执行这种计算机程序,来使装置的各个构成要素动作,从而能够实现上述的处理。计算机程序被记录在CD-ROM等记录介质,在市场上流通,或者通过在因特网等电通信回线上传输。由此,能够将计算机系统作为与上述数据处理装置具有同等功能的再生装置而使其动作。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在记录设备中,生成控制与内容输入源相应的记录对象的内容输出的信息,并将其记录到存储有内容的介质上。由于再生设备仅基于该信息就可以输出内容,所以在内容输出时不需要考虑输入源等。因此,能够减轻再生设备的处理负荷的同时,还能够恰当实现著作权保护。
Claims (17)
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将内容记录在介质上,包括:
流取得部,用于取得所述内容的数据流;
记录处理部,基于规定与所述内容输入源的种类和所述内容的输出方式相对应的处理的规则、以及与所述内容输入源相关的源关联信息,生成规定与所述内容的输出方式相对应的输出方法的输出控制信息,并将所述数据流和所述输出控制信息写入到介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取得部取得包含所述源关联信息的数据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处理部,取得包含所述内容的著作权控制信息、和特定输入源种类的源信息中至少一个的源关联信息,
所述著作权控制信息,被用于控制所述内容的记录处理和被记录内容的输出处理中的至少一个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处理部取得包含所述著作权控制信息的源关联信息,所述著作权控制信息包括控制所述内容记录的记录控制信息、和表示所述内容可否输出的输出控制信息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处理部基于所述数据流的取得路径,将特定所述输入源种类的源信息作为所述源关联信息而取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取得部取得被广播的所述数据流,
所述记录处理部基于接收的频道来特定所述数据流的取得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处理部基于特定广播系统的信息,来特定所述数据流的取得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取得部,从与所述介质不同并且记录有所述内容的内容保持介质中取得所述数据流,
所述记录处理部,基于所述内容保持介质的类别来特定所述数据流的取得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处理部,在所述介质中生成存储有所述数据流的流文件、和存储有所述输出控制信息的信息文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处理部将所述输出控制信息记述在所述数据流内,并在所述介质中生成存储有所述数据流的流文件,同时,在所述介质上生成存储有所述输出控制信息的信息文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取得的所述数据流中,包含规定所述内容的输出方法的控制信息,
所述记录处理部还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按所述内容的部分生成不同的输出控制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处理部,在所述数据流内记述按所述内容部分的输出控制信息,并在所述介质上生成存储有所述数据流的流文件,同时,当记述了表示禁止输出的输出控制信息时,在所述介质上生成存储有表示禁止输出的输出控制信息的信息文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取得的所述数据流中,包含规定所述内容的输出方法的控制信息,
所述记录处理部,在所述控制信息包含禁止所述内容输出的部分时,生成规定禁止所述内容全体输出的输出控制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处理部还基于所述介质中的固有信息和所述输出控制信息,来生成校验用数据,并将所述校验用数据写入到所述介质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容和声音相关,
所述记录处理部保持下述规则,即规定与声音内容的输出方式相应的处理。
16.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将内容记录在介质上,包括:
取得所述内容的数据流的步骤;和
基于规定与所述内容输入源的种类和所述内容的输出方式相对应的处理的规则、以及与所述内容输入源相关的源关联信息,生成规定与所述内容输出方式相对应的输出方法的输出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
将所述数据流和所述输出控制信息写入到介质中的步骤。
17.一种计算机程序,在将内容记录到介质上的信息处理系统中执行,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的所述信息处理系统中,执行:
取得所述内容的数据流的步骤;和
基于规定与所述内容输入源的种类和所述内容输出方式相对应的处理的规则、以及与所述内容输入源相关的源关联信息,生成规定与所述内容输出方式相对应的输出方法的输出控制信息的步骤;以及
将所述数据流和所述输出控制信息写入到介质中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300886 | 2003-08-26 | ||
JP300886/2003 | 2003-08-2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42857A true CN1842857A (zh) | 2006-10-04 |
Family
ID=34213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80024472.5A Pending CN1842857A (zh) | 2003-08-26 | 2004-08-26 |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在信息处理系统中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70009232A1 (zh) |
EP (1) | EP1667146A4 (zh) |
JP (1) | JP4422105B2 (zh) |
CN (1) | CN1842857A (zh) |
WO (1) | WO2005020234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42286A (zh) * | 2007-09-18 | 2012-10-17 | 夏普株式会社 | 影音服务器装置、内置影音服务器的电视接收机及内置影音服务器的个人计算机 |
CN103026722A (zh) * | 2010-07-23 | 2013-04-03 | 晶像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数据流的部分加密的机制 |
CN103116492A (zh) * | 2013-01-09 | 2013-05-22 | 上海思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盘或光盘文件收录方法及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036250B1 (en) | 2002-10-25 | 2011-10-11 | Bigband Network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utliplexing media streams |
US7836597B2 (en) * | 2002-11-01 | 2010-11-23 | Cooligy Inc. | Method of fabricating high surface to volume ratio structures and their integration in microheat exchangers for liquid cooling system |
JP4469587B2 (ja) * | 2003-09-30 | 2010-05-26 | 株式会社東芝 |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及びデジタル放送受信器 |
JP4371986B2 (ja) * | 2004-11-30 | 2009-11-25 | 株式会社東芝 |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ファイル転送方法 |
JP4470810B2 (ja) * | 2005-05-11 | 2010-06-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映像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4364161B2 (ja) * | 2005-05-31 | 2009-11-11 | 株式会社東芝 | 受信装置、番組記録制御装置、番組記録制御方法および番組記録システム |
JP4674502B2 (ja) * | 2005-07-22 | 2011-04-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通信システム、情報通信装置及び情報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KR100654463B1 (ko) * | 2005-08-24 | 2006-12-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저작 컨텐츠의 외부 네트워크로의 전송을 방지하는 접속장치 및 방법 |
JP4738146B2 (ja) | 2005-11-28 | 2011-08-03 | 株式会社東芝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音声出力方法 |
KR100758903B1 (ko) * | 2005-12-13 | 2007-09-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녹화/재생이 가능한 방송 수신기 및 녹화/재생 방법 |
US7739502B2 (en) * | 2006-01-10 | 2010-06-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ocalization determination process for 1394 serial bus |
KR101241880B1 (ko) * | 2006-03-24 | 2013-03-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방송 신호 스트림 복제 제한 장치 및 복제 제한 방법 |
JP4629141B2 (ja) * | 2006-04-25 | 2011-02-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映像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及び映像コンテンツ再生方法 |
WO2008044647A1 (fr) * | 2006-10-06 | 2008-04-17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données, dispositif de réception de données et système de transmission/réception de données |
JP5002371B2 (ja) * | 2007-08-21 | 2012-08-15 |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およ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方法 |
JP5002370B2 (ja) * | 2007-08-21 | 2012-08-15 |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およ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方法 |
US20090055645A1 (en) * | 2007-08-21 | 2009-02-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ecking round trip time based on challenge respons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having recorded thereon program for the method |
US9071470B2 (en) * | 2008-04-04 | 2015-06-30 | Maxlinear, Inc. | Low-complexity digital radio interface |
JP5261050B2 (ja) * | 2008-07-15 | 2013-08-1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Ipストリーミングコピー制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US8145813B2 (en) * | 2008-10-24 | 2012-03-27 | Himax Display, Inc. |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connecting port for connecting connector to transmit/receive signals with customized format |
WO2011016241A1 (ja) * | 2009-08-05 | 2011-02-10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送信制御装置、受信制御装置、送信制御方法、受信制御方法、及び送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20110229104A1 (en) * | 2009-10-22 | 2011-09-22 | Hundemer Hank J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Playback Of Multimedia Content |
JP4629791B2 (ja) * | 2009-12-21 | 2011-02-09 |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およ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方法 |
JP4629790B2 (ja) * | 2009-12-21 | 2011-02-09 |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およ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方法 |
JP4629789B2 (ja) * | 2009-12-21 | 2011-02-09 |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およ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方法 |
US8682140B2 (en) | 2010-03-26 | 2014-03-2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Playback device,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playback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JP5558419B2 (ja) | 2011-06-08 | 2014-07-23 | 株式会社東芝 | 銅回収装置 |
KR101973510B1 (ko) * | 2011-06-30 | 2019-05-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컨텐츠를 보호하기 위한 저장 장치 및 호스트 장치와 그 방법 |
JP4996762B1 (ja) | 2011-08-31 | 2012-08-08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子機器およびコンテンツ転送方法 |
US8964979B2 (en) | 2011-10-07 | 2015-02-24 | Silicon Image, Inc. | Identification and handling of data streams using coded preambles |
JP5063827B2 (ja) * | 2012-05-18 | 2012-10-31 |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 |
JP5114600B2 (ja) * | 2012-05-18 | 2013-01-09 |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 |
JP5114601B2 (ja) * | 2012-05-18 | 2013-01-09 |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 |
JP5749227B2 (ja) * | 2012-07-18 | 2015-07-15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子機器 |
US9413985B2 (en) | 2012-09-12 | 2016-08-09 |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Combining video and audio streams utilizing pixel repetition bandwidth |
JP5522644B2 (ja) * | 2013-03-25 | 2014-06-18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方法 |
JP5896436B2 (ja) * | 2015-01-28 | 2016-03-30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JP6469275B2 (ja) * | 2018-03-06 | 2019-02-13 |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及び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受信方法 |
JP2020014118A (ja) * | 2018-07-18 | 2020-01-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06451B2 (ja) * | 1993-04-15 | 2000-11-06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映像信号記録制御方法 |
JPH09245438A (ja) * | 1996-03-12 | 1997-09-19 | Pioneer Electron Corp | 情報記録媒体並びにその記録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
JPH103745A (ja) * | 1996-06-12 | 1998-01-06 | Sony Corp | 記録媒体、デジタルコピー管理方法、再生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JPH1125597A (ja) * | 1997-07-01 | 1999-01-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情報提供装置と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JP2000260121A (ja) * | 1999-03-05 | 2000-09-22 | Toshiba Corp | 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装置 |
JP2001320363A (ja) * | 2000-05-10 | 2001-11-16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著作権保護方法、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再生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
TW566041B (en) * | 2001-07-06 | 2003-12-11 | Hitachi Ltd | Digital data recording device and output device |
JP2003032614A (ja) * | 2001-07-16 | 2003-01-31 | Sony Corp | コンテンツ記録方法及びコンテンツ記録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記録再生装置 |
JP4934923B2 (ja) * | 2001-08-09 | 2012-05-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3832289B2 (ja) * | 2001-08-20 | 2006-10-1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記録装置、ビデオ信号出力装置、ストリーム出力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およびデータ構造 |
EP1490871A1 (en) * | 2002-03-25 | 2004-12-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read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and method therefore |
CN1751349A (zh) * | 2003-01-14 | 2006-03-2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和记录媒体以及程序 |
JP4375995B2 (ja) * | 2003-04-30 | 2009-12-02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デバイス鍵保護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利用可能な暗号化装置と復号装置ならびに映像送信装置と映像受信装置 |
-
2004
- 2004-08-26 US US10/569,476 patent/US2007000923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4-08-26 WO PCT/JP2004/012711 patent/WO200502023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08-26 EP EP04772665A patent/EP1667146A4/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4-08-26 CN CN200480024472.5A patent/CN1842857A/zh active Pending
- 2004-08-26 JP JP2005513401A patent/JP442210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42286A (zh) * | 2007-09-18 | 2012-10-17 | 夏普株式会社 | 影音服务器装置、内置影音服务器的电视接收机及内置影音服务器的个人计算机 |
CN102742286B (zh) * | 2007-09-18 | 2016-01-06 | 夏普株式会社 | 影音服务器装置、内置影音服务器的电视接收机及内置影音服务器的个人计算机 |
CN103026722A (zh) * | 2010-07-23 | 2013-04-03 | 晶像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数据流的部分加密的机制 |
US9654810B2 (en) | 2010-07-23 | 2017-05-16 |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Mechanism for partial encryption of data streams |
CN103026722B (zh) * | 2010-07-23 | 2017-08-11 | 美国莱迪思半导体公司 | 用于数据流的部分加密的机制 |
CN103116492A (zh) * | 2013-01-09 | 2013-05-22 | 上海思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盘或光盘文件收录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70009232A1 (en) | 2007-01-11 |
EP1667146A4 (en) | 2008-11-19 |
EP1667146A1 (en) | 2006-06-07 |
JP4422105B2 (ja) | 2010-02-24 |
JPWO2005020234A1 (ja) | 2006-10-19 |
WO2005020234A1 (ja) | 2005-03-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42857A (zh) |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在信息处理系统中执行的计算机程序 | |
CN1197292C (zh) | 信息记录/播放装置和方法 | |
CN1147087C (zh) | 保证设备之间通信安全的加密装置 | |
CN1898737A (zh) |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 |
CN1293719C (zh) | 记录装置和方法、译码装置和方法以及记录再生装置 | |
CN1278265C (zh) | 视频信息再现设备和方法 | |
CN1150544C (zh) | 输出装置、输出方法、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再现装置、再现方法 | |
CN1125407C (zh)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 | |
CN1132358C (zh) | 信息信号记录/重放系统和信息信号记录/重放技术 | |
CN1473332A (zh)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CN1160955C (zh) | 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发送方法 | |
CN1294718C (zh) | 信息记录/重放装置和方法 | |
CN1303599C (zh) | 高速缓存设备 | |
CN1596533A (zh) | 内容使用系统 | |
CN1324487C (zh) | 数据存储设备 | |
CN1371081A (zh) | 使记录在一个记录介质上的数字内容无效的数据无效设备 | |
CN1914852A (zh)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CN1735939A (zh) | 内容发布系统、记录设备和方法、重放设备和方法及程序 | |
CN1716218A (zh) | 信息处理设备、验证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
CN1946080A (zh) | 内容传输装置、内容传输方法及其使用的计算机程序 | |
CN1848279A (zh)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CN101053030A (zh) | 数据处理方法、信息记录介质制造管理系统、记录数据生成设备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CN1825455A (zh)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
CN1969551A (zh) | 内容利用方法和内容记录装置 | |
CN1637911A (zh)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记录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6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