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0139A - 具有编缝面的立体经编织物及其编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编缝面的立体经编织物及其编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60139A CN1460139A CN02800974A CN02800974A CN1460139A CN 1460139 A CN1460139 A CN 1460139A CN 02800974 A CN02800974 A CN 02800974A CN 02800974 A CN02800974 A CN 02800974A CN 1460139 A CN1460139 A CN 14601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uffy
- sewing
- knitting
- dimensional
- formul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3/00—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 D04B23/10—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for knitting through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r around elongated core material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02—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3/00—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 D04B23/02—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以提供功能性与装饰性优良、可广泛应用的,具有编缝面的立体经编织物为目的,在由具有二列尖头编织针列(101、102)的经编机进行编织时,以至少一方侧的尖头编织针列形成对片状物(103a、103b)的编缝面,并由蓬松部形成线(Y102)连结两面。以编织线(Y101、Y103)将蓬松部形成线插入编织在线圈列(104a、104b)的沉降弧,或对片状物进行编缝并连结两面,制成对应各种用途具有各种功能性与装饰性的立体经编织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要为具有对片状物的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及其编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具有编缝面的经编织物,有将编织坯布、无纺布、薄膜、纸等以及与其相类似的面状片状物供给具有一列编织针列的经编机编织部,以尖头编织针刺入片状物进行编缝得到的织物。另外,作为立体经编织物,用具有二列编织针列的经编机以各编织针由底线形成底布的同时,由连结线将这些底布连结起来编织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等也为人所周知。
这些经编织物在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但为在各个领域进一步得到功能性与装饰性更优良的制品,有待于相应这些要求的经编织物的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有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使用的立体经编织物,特别是提供功能性与装饰性优良、主要是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及其编制方法;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主要是与前述编缝面一同插入编织从而具有蓬松部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及其编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这种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由具有二列编织针列的经编机编织,以两编织针列形成的两面,由在该两面间形成蓬松部的蓬松部形成线群连结起来;其特征在于,将至少一面形成为对片状物的编缝面。
该立体经编织物,至少一面借助对片状物进行编缝而加强,形态稳定性优良,同时由于片状物的存在,保温效果与保湿、保水效果也高,而且可呈现出在通常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得不到的外观,成为具有现有例中没有的功能性与装饰性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因此,利用前述的特征与特性,可在广泛范围内得到利用。
本发明,在前述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中,作为其第一特征,至少一面,可以借着以形成两面间蓬松部的蓬松部形成线群对片状物进行编缝而形成为编缝面。这种立体经编织物,由蓬松部形成线群的编缝,可提高两面的连结强度和纵横方向的形态稳定性,进而成具有优良的功能性与装饰性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可在各种范围广泛利用。
在前述立体经编织物中,两面可以由桁架状或交叉状蓬松部形成线群连结地构成。由此,可提高两面间蓬松部的构造稳定性,成为具有现有例中没有的功能性与装饰性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
本发明借着将前述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在两面间的蓬松部中心切割、可制成由蓬松部形成线群形成割绒的经编织物、即割绒经编织物。这种割绒经编织物,由于蓬松部形成线的割绒对片状物的编缝而保持良好稳定性,可成为具有现有例中所不具备的优良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割绒经编织物。
在前述各发明的立体经编织物中,借着由沿着编缝面以蓬松部形成线群形成的沉降弧与针编弧夹着片状物,可形成固定编缝面的构造,由此,可成片状物、即对该片状物的编缝面不错入蓬松部内方的立体经编织物。
本发明,在前述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中,作为第二特征,通过以编织线形成线圈列,使得至少一面作为对片状物的编缝面地形成;可形成在两面间形成蓬松部的蓬松部形成线群插入前述线圈列的沉降弧进行编织而成的构造。
这种构造的立体经编织物,成了仅在比前述片状物靠蓬松部侧(内方侧)配置蓬松部形成线群、通过插入编织构成蓬松部,并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利用前述蓬松部与片状物的各种层构造等,可在广泛的范围内得以利用。
在具有该第二特征的立体经编织物中,两面也可以由桁架状或交叉状的蓬松部形成线群连结而成。由此,可提高蓬松部的构造稳定性,形成具有现有例中不具备的功能性与装饰性的编缝面并具有插入编织而成的蓬松部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
将具有前述特征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在两面间的蓬松部中心切割,由此可制成形成由蓬松部形成线群形成割绒的经编织物,即可构成割绒经编织物,由此,可构成具有现有例中不具备的优良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割绒经编织物。
另外,本发明,作为前述立体经编织物的编制方法,在由具有二列尖头编织针列(由前端变尖的编织针形成的针列)的经编机的编织中,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方侧的尖头编织针列对片状物形成编缝面,同时由在两面间形成蓬松部的蓬松部形成线群连结两面。由此,至少一面作为对片状物的编缝面地形成、可编织出具有现有例不具备的优良功能性与装饰性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
在前述立体经编织物的编制方法中,以至少一方侧的尖头编织针列、由在两面间形成蓬松部的蓬松部形成线群对片状物进行编缝形成编缝面、同时以该蓬松部形成线群连结两面。由此,可编织出具有优良的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具备前述第一特征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
在前述编制方法中,可借着由沿编缝面以蓬松部形成线群形成的沉降弧与针编弧夹着片状物,以此固定编缝面地进行编织,由此,可得到片状物即编缝面不错入蓬松部内方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
在前述编制方法中,由在蓬松部形成线群使用:圈编织组织进行编织,编缝面不向蓬松部内方错入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编织中必要的导纱梳栉,仅以1个通入蓬松部形成线群的导纱梳栉即可。
另外,本发明,在前述立体经编织物的编制方法中,在至少一方侧的尖头编织针列、由以编织线对片状物编缝形成线圈列;同时,可将两面间形成蓬松部的蓬松部形成线群插入前述线圈列的沉降弧进行编织、连结两面。由此,成了仅在比前述片状物靠蓬松部侧配蓬松部形成线群,无疑,可得到具备前述第二特征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
而且,本说明书中所记述的所谓编缝,是指在无纺布等片状物上刺入编织针、由编织线在片状物上形成线圈列的编织行为,包括为防止无纺布的连织松开而进行的线圈捆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第一特征的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第一编织例的编织部侧视图。
图2是用于图1编织例的编织组织图。
图3是表示具有由图1编织例得到的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构成的编织构造图。
图4是具有图3的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概略立体图。
图5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第二编织例的编织部侧视图。
图6是用于图5编织例的编织组织图。
图7是表示具有图5所示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中由蓬松部形成线连结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8是表示具有由图5编织例得到的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构造的编织构造图。
图9是用于具有本发明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第三编织例的编织组织图。
图10是表示以部分通入的蓬松部形成线编缝两面连结而成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例子的简略侧视图。
图11是表示以蓬松部形成线编缝两面成桁架状连结起来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简略侧视图。
图12是表示作为蓬松部形成线被中心切割而成的割绒构造的割绒经编织物的例子简略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第二特征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一实施例的编织例的编织部侧视图。
图14是用于图13编织例的编织组织图。
图15是表示由图13编织例得到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蓬松部形成线连结状态概略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用图14的编织组织由图13的编织例得到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构成的编织构造图。
图17是表示由本发明第二特征的其他实施例得到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蓬松部形成线的连结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18是表示以部分通入的蓬松部形成线形成蓬松部而成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例子的简略侧视图。
图19是表示以蓬松部形成线成桁架状连结片状物而成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简略侧视图。
图20是表示设置蓬松部形成线被中心切割形成的割绒而成的割绒经编织物例的简略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边借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由图1~图12说明具有第一特征的本发明的立体经编织物的实施例。
图1与图5是表示具有二列尖头编织针列的经编机的、本发明第一特征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编织例的编织部侧视图;图2、图6与图9是用于本发明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编织的编织组织;图3与图8是表示本发明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之构成的编织构造图;图4是本发明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之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7是表示蓬松部形成线的连结状态的本发明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之一例的概略立体图;图10~图12是表示本发明各经编织物例的概略侧视图。
在图2、图6与图9中的F与B,表示了以各个编织机前方侧针列编织的线圈横列与以编织机后方侧针列编织的线圈横列。
在表示本发明第一编织例的图1中,1与2分别是各编织机前方侧与编织机后方侧的尖头编针列,L1与L5是将插入线Y1、Y5通入而成底布加强用的插入用地梳栉,L2、L4是将各编织绒Y2、Y4通入而成底布加强用的编链组织用地梳栉,L3是通入蓬松部形的线Y3成蓬松部形成用导纱梳栉。对输送于前述各尖头编织针列1、2的片状物3a、3b,由各编织线Y2、Y4进行编缝,将各片状物3a、3b夹于以各编织线Y2与Y4形成的针编弧4a与沉降弧5a间和针编弧4b与沉降弧5b间,在片状物3a、3b的表面形成针编弧的线圈列。这时,如后所述,对于蓬松部形成线Y3,也与前述编织线Y2、Y4一同对片状物3a、3b同样进行编缝。另外,将加强用的插入线Y1、Y5插入以编织线Y2、Y4形成的线圈列(图中未示出)编织。且在本编织例中,是将片状物输送到各尖头编织针列1、2进行编缝,但也可以在一方侧的编织针列不输送片状物,而以编织线与插入线形成底布。
在作为用于图1的编织例中的编织组织图的图2中,以相当于前述各导纱梳栉的编号表示了编织组织。如依照该编织组织,在由编链组织用地梳栉L2与插入用地梳栉L1加强的片状物3a和由编链组织用地梳栉L4与插入用地梳栉L5加强的片状物3b上,由和编链组织用地梳栉L2与编链组织用地梳栉L4一同进行重叠的蓬松部形成用地梳栉L3与编织线Y2、Y4一起形成针编弧4a、4b并连结起来。即,图1中的蓬松部形成线Y3由蓬松部形成用地梳栉L3对片状物3a、3b进行编缝形成线圈列,将该片状物3a、3b夹入针编弧与沉降孤间连结起来、形成蓬松部6。另外,图1与图3中的8a、8b表示了各个加强用插入线Y1、Y5的折返部。由以图2所示编织组织和示于图1的编织例所得到的图3与图4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7,构成各编缝面的片状物3a、3b再由编织线、插入线以及蓬松部形成线加强,可变成两面的连结强度与纵向形态稳定性很优良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
而且,前述片状物3a、3b是编织坯布、无纺布、薄膜、纸等以及与其相类似的成片状的物品,可根据用途与目的使用任意片状物。
在表示本发明第二编织例的图5中,与图1中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构件(下边实施例也一样)。在本编织例中,编织用的导纱梳栉,仅是通入蓬松部形成线Y13的蓬松部形成用导纱梳栉L3,将输送到各尖头编织针列1、2的片状物3a、3b以蓬松部形成线Y13编缝并连结,将其夹入以蓬松部形成线Y13形成的针编弧14a与沉降弧15a间和针编弧14b与沉降弧15b间。另外,在本编成例中,是将片状物3a、3b输送到各尖头编织针列1、2进行编缝,但也可以在一方侧的编织针列不输送片状物,而以编织线形成底布。
在作为用于图5编织例的编织组织图的图6中,示出了由蓬松部形成用导纱梳栉L3编织的二线圈编织组织之一例,由该编织组织形成针编孤14a、14b并连结起来。即,图4的蓬松部形成线Y13,借着以蓬松部形成用导纱梳栉L3对片状物3a、3b进行编缝并连结起来在两面间形成蓬松部16。这时,如图7所示,在由蓬松部形成线Y13在各片状物3a、3b上形成的线圈列W1a、W2a、W3a…与线圈列W1b、W2b、W3b…的各线圈间,由二线圈编织特有的沿编织物宽度方向的沉降孤15a、15b之形成,使片状物3a、3b分别夹于针编弧14a与沉降弧15a间和针编弧14b与沉降弧15b间。
图8中的17是用图6所示的编织组织由图5所示的编织例得到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但在为加强片状物3a、3b在线圈列(图中未示出)不插入编织的插入线这一点上,与图3所示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7有很大不同。由此,由于线的消耗仅1个导纱梳栉即可完成,因此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17比较轻;同时尽管仅由蓬松部形成线Y13连结,仍成为构成编缝面的片状物3a、3b在蓬松部16内不会错动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
图9是用于使用了具有二列尖头编织针列的经编机的本发明第三编织例(图中未示出)的编织组织图。在仅用了2个蓬松部形成用导纱梳栉的本编织例中,借着由通入编织机前方侧与编织机后方侧的蓬松部形成线的2个蓬松部形成用导纱梳栉L3a、L3b编缝片状物并连结起来,可将片状物夹入由蓬松部形成线沿编缝面形成的沉降弧与针编弧间。因此由于仅以2个导纱梳栉即可完成线的消耗,故其重量较轻,可成为构成编缝面的片状物不会在蓬松部内部错动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物。
在表示本发明各经编织物例的图10~图12中,图10与图11是有着以具有二列尖头编织针列的经编机编织的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例;图12是有着以具有二列尖头编织针列的经编机编织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被中心切割得到的编缝面的割绒经编织物例。
图10的27是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以部分通线的蓬松部形成线23进行编缝、连结两面片状物21、22,在编织物内部设空隙20。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前述空隙20中配以充填材料使用。图11的37是以蓬松部形成线33连结片状物31、32而成桁架状所构成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图12的47是割绒经编织物,将以蓬松部形成线编缝两面片状物连结而成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在蓬松部中心切割,设置蓬松部形成线的割绒40。该割绒40编缝保持于片状物41。
下边,借图13~图20来说明具有第二特征的本发明立体经编织物的实施例。
图13是表示由具有二列尖头编织针列的经编机编织的本发明具有第二特征的一实施例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之一例的编织部侧视图;图14是用于图13的编织例的编织组织图;图15与图17是表示由本发明一实施例二面式立体经编机的立体经编织物的蓬松部形成线连结起来之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16是表示用图14的编织组织、由图13的编织例得到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之构成的编织构造图;图18~图20是表示本发明各实施例经编织物例的简略侧视图;图14中的F与B分别表示编织机前方侧的编织线圈横列与编织机后方侧的编织线圈横列。
在表示具有第二特征的本发明第一编成例的图13中,101是编织机前方侧的尖头编织针列,102是编织机后方侧的尖头编织针列,L1、L3分别是通入编织线Y101、编织线Y103的编链组织用导纱梳栉,L2是通入蓬松部形成线Y102的蓬松部形成用导纱梳栉;在尖头编织针列101、102上输送的片状物103a、103b上,分别以编织线Y103、Y101进行编缝形成线圈列104a、104b。且在本编织例中,是在尖头编织针列101、102分别输送片状物并进行编缝,但也可以在一方侧的编织针列上不输送片状物,以编织线形成底布。
图14示出了前述各导纱梳栉的编织组织,编链组织用地梳栉L3的编织线Y103对片状物103a在将该片状物夹于针编弧与沉降弧间状态下进行编缝、形成线圈列104a;编链组织用地梳栉L1的编织线Y101对片状物103b在将该片状物夹于针编弧与沉降弧间状态下进行编缝、形成线圈列104b。而后,形成线圈列104a的片状物103a、与形成线圈列104b的片状物103b,由插入用地梳栉L2的蓬松部形成线Y102连结。该蓬松部形成线Y102,对构成线圈列104a、104b之一部分的各沉降弧105a、105b插入编织。由此,图13的蓬松部形成线Y102形成了蓬松部106。
用图14所示的编织组织、由图13所示的编织例所得到的图15与图16所示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107,示出了蓬松部形成线Y102,在各线圈列104a、104b的各编织线圈横列插入编织沉降弧105a、105b而结合起来的状态。由此,蓬松部形成线Y102比片状物103a、103b还常配于蓬松部106侧,从而得到成前述片状物103a、103b与蓬松部106各不直接接触的层构造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7。
在由本发明的其他编织例(图中未示出)得到的图17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117中,示出了由压纱落下板编织组织、蓬松部形成线Y112结合于线圈列114a、114b的各编织线圈横列的沉降弧115a、115b的状态,由此,可得到蓬松部形成线Y112比片状物113a、113b还常配于蓬松部116侧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117。
在具有该第二特征的本发明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中,在将镍铬合金线等导电材料使用于蓬松部形成线的情况下,在片状物中使用玻璃纤维等形成的非导电材料;或者在蓬松部形成线中使用非导电材料情况下,在片状物中使用导电材料,如这样,由于前述层构造的蓬松部与片状物间不接触、成被绝缘状态,可以得到可应用于各种电气零件等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
另外,由于前述蓬松部形成线不贯穿片状物,由片状物增加了包覆性与密封性,作为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保温效果与保湿、保水效果可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将两面共同成对着片状物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情况下,其效果更加显著。
在示出本发明各例经编织物的图18~图20中,图18与图19表示有着以具有二列尖头编织针列的经编机编织的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例;图20示出了将以具有二列尖头编织针列的经编机编织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中心切割得到的具有编缝面的割绒经编织物例。
图18的127是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之一例,以部分地通入的蓬松部形成线123形成蓬松部,编织物内部设空隙120、连结起片状物121、122。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前述空隙120中配以充填物使用。图19的137是二面式经编织物另一实施例,以蓬松部形成线133将片状物131、132连结成桁架状,可提高蓬松部的构造稳定性。图20中的147是将由蓬松部形成线连结起编缝了两面的片状物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在蓬松部中心切割,以设蓬松部形成线的割绒140的片状物141构成的割绒经编织物。
而且,本发明在上述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的任一种发明情况下,对前述各编织例、编织组织、编织物构造、导纱梳栉个数等没有什么限定,例如,蓬松部部分形成毛圈绒头而成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等,至少一面编缝,而且以形成两面间的蓬松部的蓬松部形成线群连结两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及其制法,只要是关系这些的,其以实现刚性、挠性、透过性、过滤性、保温性、吸水性、保水性、排水性、遮光性、隔音性、缓冲性、工艺性、绝热性、耐摩擦性、脱臭性、过热性、冷却性、体感、破损性、土壤附着性、耐火性、耐热性、耐寒性、防风性、上浮性、下沉性、浮游性、导电性、绝缘性、耐久性、抗菌性、机密性、装饰性以及其他编织特性的实现为目的的制造品都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中。
本发明的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与将该经编织物中心切割得到的割绒经编织物,利用前述种种功能与特性,可使用于鞋材料、水处理材料、缓冲材料或保护材料、过滤器材料、毛毯、地毯、土木与建筑材料、医疗用品、植被用材料、箱包材料、板材、衣料、室内装饰用品、生活用品、杂货等用途。作为鞋材料可举出鞋里、鞋面材料等,作业缓冲或保护材料如车座垫、枕罩、床垫、头盔、头盔内里等,作为过滤器材料如湿式过滤器、干式过滤器等,作为土木与建筑材料如保水层、排水层、静止层(ジオテキスタイル)、树脂加工物等,作为医疗用品如一次性使用尿布、尿布罩、石膏绷扎用垫、生理用品等,作为植被材料如种子植被片、袋鼠网等,作为箱包材料如手袋、上学用箱包、业务用箱包、滑雪用袋、高尔夫用袋等,作为板材如绝热材料、FTP、隔音材料、保温材料,防止结露壁材等,作为衣料如运动服衣料、护身弹性织物、耐热服、耐寒服、简易潜水服、帽子、胸罩等,作为室内装饰用品如地毯、床垫、隔间、遮阳帘等,作为生活用品如擦身毛巾、刷帚等,作为杂货如罩类、吸油材料等。
作为适应于前述各种用途、具有本发明的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编织用的线素材,可举出尼龙、聚酯等的合成纤维,醋酸盐等的半合成纤维,人造丝等的再生纤维,在其中加入玻璃纤维等的无机纤维,有金线或银线的金属纤维,除上之外的人造纤维,棉或麻等植物纤维,绢或羊毛等动物纤维,除上而外的天然纤维;根据需要可以取单纤维或多纤维。另外,在要对织物赋予弹性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弹性线或以弹性线为芯线的包覆弹性线。
前述各线素材的支数根据用途确定,或者将具有本发明的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特性数值化,根据用途确定数值,由此强化作用效果,在各种用途中自然是最合适的。关于相关线素材支数最合适的数值,可在以经编机可编织的数值范围内确定,对于表示特性的数值,也可以选定在各功能中实际使用最合适的数值。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具有由本发明得到的编缝面的立体经编织物,由于具有适应各种用途的种种优良的功能性与装饰性,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工业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这种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由具有二列编织针列的经编机编织,以两编织针列形成的两面,由在该两面间形成蓬松部的蓬松部形成线群连结起来;其特征在于,
将至少一面形成为对片状物的编缝面。
2.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由形成两面间蓬松部的蓬松部形成线群,将至少一面形成为对片状物进行编缝的编缝面。
3.按权利要求2所记述的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成桁架状或交叉状的蓬松部形成线群将两面连结。
4.一种具有编缝面的割绒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权利要求2所记述的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在两面间的蓬松部进行中心切割,由蓬松部形成线群形成割绒。
5.按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记述的具有编缝面的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由沿着编缝面以蓬松部形成线群所形成的沉降弧和针编弧夹入片状物,以此固定编缝面。
6.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借着以编织线形成线圈列、将至少一面形成为对片状物的编缝面;在两面间形成蓬松部的蓬松部形成线群插入编织在前述线圈列的沉降弧。
7.按权利要求6所记述的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桁架状或交叉状的蓬松部形成线群将两面连结。
8.一种具有编缝面的割绒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权利要求6所记述的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在两面间的蓬松部进行中心切割,由蓬松部形成线群形成割绒。
9.一种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具有二列尖头编织针列的经编机进行的编织中,在至少一方侧的尖头编织针列形成对片状物的编缝面,并由在两面间形成蓬松部的蓬松部形成线群将两面连结。
10.一种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9所记述的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编制方法中,以至少一方侧的尖头编织针列、由在两面间形成蓬松部的蓬松部形成线群对片状物进行编缝、形成编缝面,并以该蓬松部形成线群将两面连结。
11.按权利要求10所记述的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沿着编缝面以蓬松部形成线群形成的沉降弧与针编弧夹着片状物,由此固定编缝面。
12.按权利要求11所记述的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蓬松部形成线群中使用二圈编织组织进行编织。
13.一种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9所记述的具有编缝面的二面式立体经编织物的编制方法中,在至少一方侧的尖头编织针列,以编织线对片状物进行编缝,由此形成线圈列;同时将在两面间形成蓬松部的蓬松部形成线群插入编织在前述线圈列的沉降弧、将两面连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00302/2001 | 2001-03-30 | ||
JP100303/2001 | 2001-03-30 | ||
JP2001100303A JP2002294538A (ja) | 2001-03-30 | 2001-03-30 | 縫い編み面及び挿入編成嵩高部を有する二面式立体経編地及びその製法 |
JP2001100302A JP2002294537A (ja) | 2001-03-30 | 2001-03-30 | 縫い編み面を有する二面式立体経編地及びその製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60139A true CN1460139A (zh) | 2003-12-03 |
Family
ID=26612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2800974A Pending CN1460139A (zh) | 2001-03-30 | 2002-03-29 | 具有编缝面的立体经编织物及其编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20030004431A (zh) |
CN (1) | CN1460139A (zh) |
WO (1) | WO2002079557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06214A (zh) * | 2014-03-04 | 2014-05-21 | 常熟市大发经编织造有限公司 | 非连续型3d经编网垫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117312A1 (en) * | 2009-11-15 | 2011-05-19 | Ming-Shun Yang | Anti-skidding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foot mat |
US8461065B2 (en) * | 2009-11-16 | 2013-06-11 | Formosa Saint Jose Corp. | Structure of touch-fastening anti-skidding materia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304747B (de) * | 1968-09-19 | 1973-01-25 | Elitex Zavody Textilniho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doppelseitigen Schlingendurchwirkung |
DE2040193A1 (de) * | 1969-09-12 | 1971-03-18 | Elitex Zd Y Textilniho Strojir | Rechts/Rechts-Kettengewirke mit mechanisch eingelegten Schussfaeden und dessen Herstellungsverfahren |
US5192600A (en) * | 1990-12-27 | 1993-03-09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Stitchbonded comfort fabric |
JPH072487U (ja) * | 1993-06-11 | 1995-01-13 | 日本マイヤー株式会社 | 経編による立体構造体 |
JPH08209507A (ja) * | 1995-01-25 | 1996-08-13 | Kanebo Ltd | 濃淡の模様を有する経編立毛生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9279443A (ja) * | 1996-04-12 | 1997-10-28 | Inoue Ribon Kogyo Kk | 衣料の縁取り用テープ |
JPH10325056A (ja) * | 1997-03-28 | 1998-12-08 | Seiren Co Ltd | ダブルラッセル立体編物 |
-
2002
- 2002-03-29 CN CN02800974A patent/CN1460139A/zh active Pending
- 2002-03-29 KR KR1020027016007A patent/KR20030004431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2-03-29 WO PCT/JP2002/003228 patent/WO2002079557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06214A (zh) * | 2014-03-04 | 2014-05-21 | 常熟市大发经编织造有限公司 | 非连续型3d经编网垫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30004431A (ko) | 2003-01-14 |
WO2002079557A1 (fr) | 2002-10-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65683B2 (en) | Functional double-faced performance warp knit fabri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ts made there from | |
CN100586322C (zh) | 结合压纹材料的服饰 | |
US4785558A (en) | Shoe upper of interknitted outer and inner knit layers | |
CN100577046C (zh) | 结合植绒材料的服饰 | |
EP2834399B1 (en) | A multi-component combination yarn system for moisture management in textiles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same | |
CN111200947B (zh) | 绝热双面针织织物 | |
CS246166B1 (en) | Integrated textile showing a higher perspiration transportation | |
CN101407973A (zh) | 三维经编针织物及由该三维经编针织物组成的纤维制品 | |
CN110273223A (zh) | 一种经编提花网布的编织方法 | |
EP2850242B1 (en) | Multilayer fabric structures | |
US4863776A (en) | Chain stitched fabric structure | |
KR100817993B1 (ko) | 폴리프로필렌을 함유하는 열융착 직물의 제조방법 | |
KR101914280B1 (ko) | 삼중직 보온 직물지와 이를 이용한 패딩지 및 패딩제품 | |
CN1460139A (zh) | 具有编缝面的立体经编织物及其编制方法 | |
CN108866777A (zh) | 一种双层空气层纯分离随型裁面料 | |
JPH0641854A (ja) | 三層構造弾性編地とその編成方法 | |
US20210267294A1 (en) | Garment | |
JP2022080295A (ja) | 機能的なタックインされたヤーンを含むダブルニットアッパー | |
CN208472293U (zh) | 一种针织格仔双面面料 | |
CN208812644U (zh) | 一种抑菌保暖网布 | |
CN213733776U (zh) | 一种耐磨性好的纺织面料 | |
CN220349219U (zh) | 一种防水面料结构 | |
JP2002294537A (ja) | 縫い編み面を有する二面式立体経編地及びその製法 | |
ES2222265T3 (es) | Uso de un material de velo de microfilamentos como vestimenta deportiva con proteccion frente a uv. | |
CN216193124U (zh) | 一种轻薄保暖羊毛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