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4468A - 用于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运动器官损伤后遗症患者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运动器官损伤后遗症患者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4468A
CN1444468A CN 01813477 CN01813477A CN1444468A CN 1444468 A CN1444468 A CN 1444468A CN 01813477 CN01813477 CN 01813477 CN 01813477 A CN01813477 A CN 01813477A CN 1444468 A CN1444468 A CN 1444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atient
elastic
elastic straps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8134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3963C (zh
Inventor
安德列·伊戈雷维奇·阿韦里亚诺夫
克塞尼娅·亚历山德罗芙娜·谢苗诺夫
维塔利·维克托罗维奇·丘贡诺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AKRYTOE AKTSIONERNOE OBSCHESTVO NAUCHNO-PROIZVODSTVENNY TSENTR OGONEK
Original Assignee
ZAKRYTOE AKTSIONERNOE OBSCHESTVO NAUCHNO-PROIZVODSTVENNY TSENTR OGONE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AKRYTOE AKTSIONERNOE OBSCHESTVO NAUCHNO-PROIZVODSTVENNY TSENTR OGONEK filed Critical ZAKRYTOE AKTSIONERNOE OBSCHESTVO NAUCHNO-PROIZVODSTVENNY TSENTR OGONEK
Publication of CN1444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4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39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396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装置包括独立使用的单独模块(A、B、C、D)。第一个模块(A)是背垫(1),包括两个弹性立体弯曲的束带(2),两个束带有互相连接的第一末端(3)及固定在每个束带(2)上以形成用于患者肩部两个环套的第二末端(5)。第二个模块(B)实际上是矫形胸衣(6),用于对脊椎进行矫正并且不会对其施加垂直作用力。第三个模块(C)是用来矫正髋关节和胫骨的装置(16),包括两条弹性绷带(17,18)分别固定在膝关节的上、下部位。第四个模块(D)实质上是一个矫正踝关节和脚趾的装置(21),包括分别设置在踝部和足部的第一弹性带(22)和第二弹性带(22),以及脚趾一足底的部件(26)。本装置还可以有第五个模块(E),即用来矫正上肢的装置(34),带有两个立体弯曲弹性带(36),分别固定在肘关节的上、下部位,还有弹性腕部部件(38),用来将其手掌部分进行固定从而外展拇指。每个模块(A、B、C、D)都是独立的装置。每个模块(A、B、C、D)的外表面都是由带绒毛的材料制作以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还有矫正-转动部件(33)通过连接装置(41)可拆卸地将相应模块(B、C、D和E、A)互相连接,连接装置(41)具有设置维可牢尼龙搭扣的啮合面,可以根据患者病症的不同,在每个模块(A、B、C、D)外表面的任何位置进行连接。

Description

用于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 运动器官损伤后遗症患者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或运动器官损伤后遗症患者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大量患者罹患所述疾病,而且迄今为止已知的治疗方法均存在质量问题,因此此类疾病的治疗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公知各类装置均用于恢复人体肌骨骼系统的各部分运动机能。
例如,实际上所有已知治疗下肢病变的矫形外科装置(包括金属-塑料和夹板-皮革)都以所谓的“外部骨架”出现,它们可保护肌肉及上肢和下肢关节囊韧带器(capsuloligamentous apparatus)的机能。美国专利#5,658,242公开了促进下肢运动机能的装置,包括腰部支撑元件(绷带),其通过回弹弹性束带(resilient-elastic brace)与踝关节和髋关节支撑绷带连接。所述绷带通过刚性支架互相连接,刚性支架中部膝关节处有铰链连接。
该装置在行走期间可减轻下肢肌肉负担,并且有助于恢复遭受创伤或下肢疾病患者的某些腿部机能。
但是,使用刚性“外部骨架”会使下肢肌肉削弱及亚独立生长。
在上肢肌骨骼系统治疗期间,可用所述已知装置治疗其各个部位,例如“上肢减负绷带(左/右侧)”、“肘部绷带”、“腕部绷带”、“第一指夹板”、“手部夹持器”(参考Scientific-Production Center(SPC)“Ogoniok”,Moscow,1998,pp.12,13,33提供的Catolog of orthopedicdevices(俄文))。
但是,由于这些装置只适合单独用于治疗上肢特定部位的病变,因此很难同时使用。
据笔者所知,目前还没有自我组装的成套装置可用于患者上肢肌骨骼系统的恢复。
为消除创伤和外科介入引起的腰脊柱后遗症,至少广泛采用一种现有技术的装置,它是腰脊柱矫正胸衣,该装置提供纵向金属嵌条(参考Scientific-Production Center(SPC)“Ogoniok”,Moscow,1998,p.29提供的Catolog of orthopedic devices(俄文))。在某些疾病中,该装置可将腰脊柱固定在符合生理要求的适合位置。
但是,以上讨论的所有装置只适合具体患者病变治疗期间独立使用,而不可能在由于适应症而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联合使用。
具有1992年1月31日优先权的RF专利#2,054,907公开了一种治疗姿位和运动活性失调的现有装置,它是一套运动和动力部件互相补充的装置,其运动部件是肩、骨盆、膝、足、肘、臂和手指支撑的组合,并且与弹性束带的动力部件互相连接,可确定矫正患者身体的比例负荷,从而,每个束带一端通过张力调节器连接到一个运动部件,另一端固定连接到另一运动部件,这样每个束带与两个支撑连接。由于这一连接,可根据初步选定的方向,尤其是患者身体前后及侧面方向提供与患者身体相对的弹性束带位置。不能改变弹性束带位置以适应患者的病理需要。如果需要改变患者的矫正姿势,必须使用另一个类似的装置,并且其是考虑矫正患者病理而形成。因此,该装置有功能上限制。
该装置的肩托起到固定其上弹性束带的上部固定元件的功能及该装置的上部支撑元件的功能;骨盆托起到中间支撑支架元件的功能,并且对脊柱产生负荷作用;足托是踝部绷带、足弓下的带状装置、足前部下方带状装置,其做为下部固定元件起作用,以固定其上该装置的下部支撑元件的弹性束带,可对患者身体施加负荷;肘托和膝托起到中间固定支撑的作用,而且它们中每个均是紧紧包围肘关节和膝关节的绷带,并且严格限制这些关节的运动。
该装置通过产生瞬间的力将关节固定在期望的位置,可提高四肢及躯干的弯曲、伸展、转动、内收和外展。
但是,所述已知装置弹性束带的排列提供了仅适用于整套装置的运动结构的构成,而这整套装置仅当与弹性束带位置预先对应时,才能对患者身体提供矫正作用。由于每个对应束带一端与对应的运动部件固定的连接特性限制了安装弹性束带的方向,并且不能使用通用功能装置,而可这类通用功能装置可用于不同运动器官功能障碍的治疗用,包括肌骨骼系统部分之一的失调。
此外,所述装置无法为减轻增大胸肌的病理性张力过高提供条件,并且相应地,无法减轻上下肢肌肉的病理协同作用。
而且,肘部运动元件限制了患者臂部肘关节处的弯曲,并且阻止增加弯曲的生理角度,同时弹性束带在桡腕关节部位的固定排出了在使用该装置期间进行手治疗过程,原因是第一指的外展束带无法补偿手部缺乏的弯曲和伸展。
目前本领域公知的也有治疗运动器官疾病患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创伤后遗症患者的装置(参考优选权为1998年9月15日,RF专利#2,131,232)。该装置基本上由相互补充的部件组成,并且包括患者身体上部的背垫,该背垫是肩胛带和身体胸部的支撑-定位绷带,该绷带实际为毛皮,其高度不小于患者第七颈椎骨到肩胛骨下缘间的距离,宽度不小于连接肩胛骨中部的垂线间距;上部肩胛带的支撑-定位绷带是三角形毛皮,对应于患者身体上部肩胛带和肩关节的人体测量学的尺寸;腰部支撑-定位绷带是带子,它具有与其它支撑-定位部件相互固定的装置;下肢支撑-定位绷带是护膝和腘支撑、每只足前部是绷带、每个踝关节以及足跟(calcareal)部位是绷带。
肩胛带和身体胸部的支撑-定位绷带倚靠胸椎肌肉,起到支撑-定位部件的作用,同时通过连接到肩胛带的绷带参与形成单弹性骨架。该背垫作为反射负荷类型的矫正装置使用,而且是形成单弹性骨架最重要的定位部件。
上部肩胛带的支撑-定位绷带起到定位固定元件作用,并形成患者的身体和下肢的弹性骨架。
腰部支撑-定位绷带起到支撑-定位部件的作用,弹性束带与其固定。它参与形成身体和下肢的单弹性骨架。
下肢的支撑-定位绷带以固定矫正-转动部件,并参与形成患者身体和下肢单弹性骨架。护膝用于矫正膝关节相对于髋关节的位置,同时腘支撑提供足关节和踝关节的附加矫正。护膝和腘支撑不同时使用。足前部绷带、踝关节和足跟(celcareal)部位绷带为支撑-定位部件,用于形成踝关节和足部的单一弹性骨架。
该装置的所有部件通过形成患者身体和四肢弹性骨架的纵向固定元件(紧固元件)互相连接,而且也通过起矫正-转动部件作用的弹性束带互相连接。所述弹性束带的安装尺寸和位置可以改变以适合患者的生理和肌肉协同性。
通过提供更加完全地牵引分配患者肱骨关节并且在此位置固定它们的条件,该装置可减轻或暂时消除患者颈部对称强反射及迷路强反射的影响。通过使用上部肩胛带的支撑-定位绷带和躯干胸部背垫达此目的。此外,与RF专利#2,054,907公开的装置相比,已知装置所述部件在此的具体实施方式对脊柱的负荷影响有所减少,因此有利于患者的运动和韧带器官。
但是,该装置只有在整体使用时才具有治疗作用。当只需要在患者肌骨骼系统的特定部位产生治疗作用时,必须整体使用该装置,而以对应于所述系统创伤部位的支撑-定位绷带形式单独使用其部件就无法产生治疗作用,因为不整体使用该装置不能确保所需的矫正,这使得开发研究矫正所需的矫正转动元件紧固力成为可能。
此处,还要提到的是,迄今所有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疾病患者后遗症的已知装置可视为力传递链,它们或多或少对脊柱所有部位提供明显的负荷,而对可能的变形影响无真正的补偿,而事实上,多数病例的患者都具有脊柱病变。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为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运动器官损伤后遗症的患者提供一种通用模块式装置,其各个模块可独立地用于治疗患者肌骨骼系统患病部分,以便在矫正位置固定患者的脊柱,而不对脊柱施加任何负荷,以在休息和运动时恢复患者身体的正确生理姿态,减少病理反射,正常化患者的动作,同时形成接近于正常人动作的动作模式。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运动器官损伤后遗症的患者的装置,包括:位于患者身体上部的背垫,用于外展肩胛带及,将肩胛骨向脊柱方向内收;位于腰部矫正患者身体中部的装置;矫正髋关节和胫部的装置,可以在预定位置固定髋关节和胫骨;至少一个矫正踝关节和脚趾的装置,可以固定足部与踝关节的相对位置;多个矫正-转动部件以及多个连接装置,其中,本发明所述装置的部件是覆盖患者身体某些部位的分离模块,每个所述模块可以单独使用;实际上所述背垫是第一模块;所述矫正患者身体中部装置实际上是第二模块,其矫正脊柱,而不会对脊柱施加垂直作用力;至少一个矫正髋关节和胫骨的装置是第三模块,在预定位置固定髋关节和胫骨,以使膝关节能够自由活动;至少一个矫正踝关节和脚趾的装置实际上是第四模块,其在前部和矢状面固定足部与踝关节的相对位置,以使踝关节能够自由活动;每个模块的外表面由带绒毛的材料制作以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所述的矫正-转动部件与所述第二、第三和第四个模块连续地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拆开;每个矫正-转动元件是弹性材料的带子,其百分比伸长率范围为5至50%,从而可以在患者移位时对其动作产生矫正作用,其有大量连接装置以调整所述矫正-转动部件在它们与所述第二,第三及第四模块连接位置的松紧度,每个所述连接装置有啮合面,以根据患者的病理,提供维可牢尼龙搭扣与每个第二,第三,及第四模块外表面在所述表面的任何位置连接。
每个矫正-转动部件有调整其长度的装置是有用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背垫有第一弹性束带和第二弹性束带,每个束带都立体弯曲成环形形状,这样形成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每个环套分别裹着患者相应的肩关节,并有接头装置以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的第一末端互相连接,同时可调整其间距,所述装置置于患者背部,而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的第二末端在所述接头装置附近分别固定到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
可取的是该装置还包括:弹性护板,其盖住患者背部与背垫间肩胛骨部分的一部分背部;所述弹性护板的外表面由绒毛材料制成以用维可牢尼龙搭扣连接第一和第二背垫带;每个带的内表面都有啮合表面以用维可牢尼龙搭扣连接到所述弹性护板的外表面,该弹性护板下部有与第二个模块连接的接头装置。
更有利的是,用来矫正患者身体中部的装置包括:有身体轮廓形状,可对脊柱进行矫正而不向脊柱施加垂直作用力的胸衣,在腰部裹住患者身体的胸衣第一部分,其有横向固定所述部分于患者身体的装置,而胸衣第二部分覆盖肩胛骨部分患者背部。
用来矫正患者身体中部的装置包括下面部件,胸衣,其有可以对脊柱进行矫正同时又不向患者的脊柱施加垂向作用力的轮廓形状,所述胸衣在腰部裹住患者身体,并有使其横向固定在患者腰部的装置,及与所述护板的连接装置连接的连接装置,这对患者是很有利的。
可能的是,所述用来矫正髋关节和踝关节的装置包括:第一弹性绷带和第二弹性绷带,它们分别裹着下肢膝关节上、下部,且在此固定,可以用所述每个弹性绷带的一末端搭扣调整其间距,每个弹性绷带在腘部通过其纵向边缘带相互连接。
用来矫正踝关节和脚趾的装置包括:裹住踝关节的第一弹性束带,其一末端有接头装置以固定该弹性带与踝关节,并且可以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第二弹性束带,其在纵向足弓部位裹住足,其一端与第一弹性束带在踝关节表面相对的侧面相连;一个十字形的脚趾-足底部件,其有立体弯曲的三个末端,从而裹住足的脚趾部分,这三个末端通过紧固件互相连接,而第四个末端没有连接,沿着整个足部长度,位于足的下面;还提供了两个弹性束带,其将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在脚趾位置连接到脚趾-足底部件,并且可以调整其间的距离,这些对患者是很有用的。
可取的是,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定位连接装置,其使矫正-转动部件与相应的模块相互连接,每个所述装置都有至少一套栓套,并且由两层组成,所述第一层外表面由绒毛材料制成以使用维可牢尼龙搭扣;而第二层外表面是啮合面以使用维可牢尼龙搭扣;矫正-转动部件的每个所述连接装置都有维可牢尼龙搭扣所用的绒毛表面。
该发明还有第五个模块,其至少是矫正患者上肢的装置,可以将肩部和前臂固定在一个预定位置以便使肘关节能够自由活动,该模块外表面由可使用维可牢尼龙搭扣的带绒毛材料制成;还提供了至少一个矫正-转动部件(33),其将所述的第五模块(E)与所述的第一个模块(A)连接起来,并且可以拆开。所述部件实际上是弹性材料制成的带,其百分比伸长率范围为5至50%,可以在患者的上肢活动时对其动作进行矫正,并且所述的矫正-转动部件配备有多个接头装置,可以在该部件与第一和第五个模块连接位置处调整其松紧度,其带有的啮合面可以根据患者罹患病理不同在第一和第五模块外表面的任何位置使用维可牢尼龙搭扣,这对患者是有利的。
可取的是,矫正上肢装置的每个矫正-转动部件都有调整其长度的装置。
另一个优点是:矫正上肢装置包括第一立体弯曲的弹性束带和第二立体弯曲的弹性束带,每个束带分别裹紧上肢肘关节上、下部,并固定在该处,并且其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每个所述立体弯曲的弹性束带一端的搭扣进行调节,所述弹性束带则通过其相对的纵向边缘带相互连接;还提供了符合人机工程学的V型弹性腕部部件,其可以固定患者手掌从而可以外展拇指,及用来将弹性腕部部件与手掌部分进行固定的装置,并且可以通过装置调节所述弹性腕部部件的拉伸力,弹性腕部部件通过至少一根弹性带子连接到第二弹性束带,弹性带子连接所述弹性腕部部件及所述的第二弹性束带,在弹性带子末端提供了多个连接装置以在其与所述弹性腕部部件连接位置处和其与所述第二弹性束带连接处调整所述带子的松紧度。
本发明装置的所述构造设置提供了建立通用模块式装置,其各个模块都可以独立地用于治疗患者肌骨骼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的合适患病部位。
此外,该装置还可以将患者的脊柱固定在矫正位置而不对其施加垂直作用力。
同时该装置还使患者在休息和运动时都可以保持正确的生理姿态,有助于减少病理反射,矫正患者的动作,还可以使患者逐渐形成接近于正常人的动作方式。
所述每个模块的结构设置方式都可能与前面的叙述不完全相同,还可能有适用于类似用途的其他设置方式。
但是通过提供用于治疗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运动器官损伤后遗症的患者的装置,就可以有效地达到所述目标。该装置包括:位于患者身体上部的背垫,用于外展肩胛带,将肩胛骨向脊柱方向内收;位于腰部的用来矫正患者身体中部的装置;至少一个矫正髋关节和胫骨的装置,可以将髋关节和胫骨固定在一个预定的位置;至少一个矫正踝关节和脚趾的装置,可以固定足部与踝关节的相对位置;多个矫正-转动部件以及多个连接装置,本发明所述装置的部件是应用于患者身体不同部位的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单独使用;所述的背垫实际上是第一个模块,包括第一弹性束带和第二弹性束带,每个束带都立体弯曲成环形,形成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每个环套分别裹着患者相应的肩关节,并有接头装置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的一末端相互连接,而其间距可以进行调整,所述接头装置位于患者的背部,而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的另一末端在接头装置附近固定到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所述的矫正患者身体中部装置实际上就是第二个模块,其对脊柱的矫正并且不会对脊柱产生垂直作用力,该模块包括胸衣,胸衣有可以对脊柱进行矫正同时又不对脊柱施加垂直作用力的轮廓形状。该胸衣的第一部分在腰部紧裹患者的身体,而且有横向固定所述部分于患者身体的装置,而该胸衣的第二部分覆盖着患者肩胛骨部分的背部;至少一个用来矫正髋关节和胫骨的装置是第三个模块,用来将髋关节和胫骨固定在预定位置,以使膝关节能够自由活动,包括第一弹性绷带和第二弹性绷带,这两者都紧裹着下肢膝关节的上、下部分,并固定于此,可用所述每个弹性绷带一末端的搭扣装置调节其间距,所述绷带通过其相对的纵向边缘带连接;至少一个矫正踝关节和脚趾的装置实际上是第四个模块,用来在前部和矢状面固定足部与踝关节的相对位置,以使踝关节能够自由活动,包括:裹住患者踝关节第一弹性束带,在其一末端有一个接头装置用来将该弹性束带固定到踝关节,并且可以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第二弹性束带,其在纵向足弓部位裹住足,其一端与第一弹性束带在踝关节表面相对的侧面相连;一个十字形的脚趾-足底部件,其有立体弯曲的三个末端,从而裹住足的脚趾部分,这三个末端通过紧固件互相连接,而第四个末端没有连接,沿着整个足部长度,位于足的下面;还提供了两个弹性束带,其将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在脚趾位置连接到脚趾-足底部件,并且可以调整其间的距离;每个模块的外表面都是由带绒毛的材料制成,以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所述的矫正-转动部件可以连续地与第二、第三、第四模块连接起来,并且可以拆开,每个矫正-转动部件件实际上是一个弹性材料制成的带,其百分比伸长率范围为5至50%,从而可以在患者移位时对其动作进行矫正,并且其有多个连接装置,以在矫正-转动部件与第二、第三和第四个模块的连接位置处调整其松紧度,每个所述的连接装置有啮合面,以根据患者罹患病理的不同与所述模块外表面在所述表面任何位置使用维可牢尼龙搭扣进行连接。
每个矫正-转动部件都有调整其长度的装置,这对患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该发明还有第五个模块,其包括至少矫正患者上肢的装置,可以将肩部和前臂固定在一个预定位置以便使肘关节能够自由活动,该模块外表面由可使用维可牢尼龙搭扣的带绒毛材料制成;矫正上肢装置包括:第一立体弯曲的弹性束带和第二立体弯曲的弹性束带,每个束带都分别裹着上肢肘关节上、下部分,并固定在该处,并且其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所述立体弹性束带一端的搭扣装置进行调节,所述弹性束带通过其相对的纵向边缘带相互连接;还提供了符合人机工程学的V型弹性腕部部件,其可以固定患者手掌从而可以外展拇指,及用来将弹性腕部部件与手掌部分进行固定的装置,并且可以通过装置调节所述弹性腕部部件的拉伸力,弹性腕部部件通过至少一根弹性带子连接到第二弹性束带,弹性带子连接所述弹性腕部部件及所述的第二弹性束带,在弹性带子末端提供了多个连接装置以在其与所述弹性腕部部件连接位置处和其与所述第二弹性束带连接处调整所述带子的松紧度;还提供了至少一个矫正-转动部件,该部件将所述的第五模块与所述的第一个模块连接起来,并且可以互相拆开。该部件实际上是一个弹性材料制成的带,其百分比伸长率范围为5至50%,可以在患者的上肢活动时对其动作进行矫正,并且所述的矫正-转动部件配备有多个连接装置,可以在所述部件与第一模块和第五个模块的连接位置处调整其松紧度,其带有的啮合面以根据患者罹患病理的不同在第一模块和第五模块外表面的任何位置使用维可牢尼龙搭扣。
矫正上肢装置的每个矫正-转动元件都有调整其长度的装置,这是所期望的。
通过提供治疗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运动器官损伤后遗症的患者的装置,就可以有效地达到所述目标。该装置包括:位于患者身体上部的背垫,用于外展肩胛带,将肩胛骨向脊柱方向内收;位于腰部用来矫正患者身体中部的装置;至少一种矫正髋关节和胫骨的装置,可以将髋关节和胫骨固定在一个预定的位置;至少一个矫正踝关节和脚趾的装置,可以固定足部与踝关节的相对位置;多个矫正-转动部件以及多个连接装置,因此,本发明所述装置的部件是应用于患者身体不同部位的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单独使用;所述的背垫实际上是第一个模块,包括第一弹性束带和第二弹性束带,每个束带都立体弯曲成环形,形成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每个环套分别裹着患者相应的肩关节,并有接头装置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的一末端相互连接,而其间距可以进行调整,该接头装置位于患者的背部,而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的第另一末端在接头装置附近固定到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所述的矫正患者身体中部装置实际上就是第二个模块,其对脊柱的矫正并且不会对脊柱产生垂直作用力,该模块包括胸衣,胸衣有可以对脊柱进行矫正同时又不对脊柱施加垂直作用力的轮廓形状。该胸衣的第一部分在腰部紧裹患者的身体,而且有横向固定所述部分于患者腰部的装置,而该胸衣的第二部分覆盖着患者肩胛骨部分的背部;至少一个用来矫正髋关节和胫骨的部件是第三个模块,用来将髋关节和胫骨固定在预定位置,以使膝关节能够自由活动,包括第一弹性绷带和第二弹性绷带,这两者都紧裹着下肢膝关节的上、下部分,并固定于此,可用所述每个弹性绷带一末端的搭扣装置调节其间距,所述绷带通过其相对的纵向边缘带连接;至少一个矫正踝关节和脚趾的装置实际上是第四个模块,用来在前部和矢状面固定足部与踝关节的相对位置,以使踝关节能够自由活动,包括:裹住患者踝关节第一弹性束带,在其一末端有一个接头装置用来将该弹性束带固定到踝关节,并且可以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第二根弹性束带,其在纵向足弓部位裹住足,其一端与第一弹性束带在踝关节表面相对的侧面相连;一个十字形的脚趾-足底部件,其有立体弯曲的三个末端,从而裹住足的脚趾部分,这三个末端通过紧固件互相连接,而第四个末端没有连接,沿着整个足部长度,位于足的下面;还提供了两个弹性束带将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在脚趾位置连接到脚趾-足底部件,并且可以调整其间的距离。
该装置包括第五模块,其包括至少矫正患者上肢的装置,可以将肩部和前臂固定在一个预定位置以便使肘关节能够自由活动;矫正上肢装置包括:第一立体弯曲的弹性束带和第二立体弯曲的弹性束带,每个束带都分别裹着上肢肘关节上、下部分,并固定在该处,并且其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所述立体弹性束带一端的搭扣装置进行调节,所述弹性束带通过其相对的纵向边缘带相互连接;还提供了符合人机工程学的V型弹性腕部部件,其可以固定患者手掌从而可以外展拇指,及用来将弹性腕部部件与手掌部分进行固定的装置,并且可以通过装置调节所述弹性腕部部件的拉伸力,弹性腕部部件通过至少一根弹性带子连接到第二弹性束带,弹性带子连接所述弹性腕部部件及所述的第二弹性束带,在弹性带子末端提供了多个连接装置以在其与所述弹性腕部部件连接位置处和其与所述第二弹性束带连接处调整所述带子的松紧度;每个模块所述的外表面由绒毛材料制成以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所述的矫正-转动部件与第二、第三和第四个模块连续地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拆开,每个矫正-转动部件是弹性材料制成的带,其百分比伸长率范围为5至50%,从而可以在患者移位时对其动作产生矫正作用,且有多个连接装置,可以在矫正-转动部件与所述模块连接的位置调整所述矫正-转动部件的松紧度,每个所述连接装置有啮合面,以根据患者罹受的病症不同,使维可牢类型的尼龙搭扣与所述模块外表面在所述表面上任一位置连接。
每个矫正-转动部件有调整其长度的装置,这是很有用的。
本发明为在矫正位置固定患者的脊柱提供了条件,并且为麻痹性脊柱侧凸、Sheuermann-Mau病、脊柱外伤、典型的驼背、婴儿脑瘫、脊柱骨软骨病以及其他类似疾病患者的诊断过程提供了减负和牵引。
由于本发明装置可以进行机械牵引矫正而不对脊椎施加负荷,所以可以通过外展肩胛带并稳定固定其于此位置,而去除强反射动作。本发明提供了胸肌肉、骨盆及肩胛带肌肉的病态紧张的反射减少,也提供了下肢紧张的反射减少,从而在休息和运动时能够将上下肢的肩部、肘部、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和踝关节以及足部关节在最大程度的生理学位置定位和固定。此外,本发明装置还能够使肌紧张正常化并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久力,这可能是因为本装置具有训练模拟器的功能的结果。
本发明装置不会提供患者身体单弹性骨架,所以当使用时就可以消除上述的负面结果。同时,本发明的每一个模块都可以对身体的特定部分发挥作用,如本发明中设置的背垫可用来形成正确的姿势,本发明中设置的矫正胸衣可以对脊柱进行矫正同时又不对其施加任何负荷,还有用于髋关节和胫骨的复合绷带以及用于踝关节和脚趾的矫正装置,以及可以同时利用本发明装置及其他已知的矫正装置。
为了延伸本发明装置的功能能力,特别是为了治疗例如患有,例如脑血管意外或婴儿脑瘫病人等的上肢痉挛肌肉紧张,本装置设有第五个模块,其通过至少一个矫正-转动部件与第一个模块相连。
第五个模块的构造设置可以在矫正整个上肢病症的同时,保持肘关节的自由运动。
为了延伸本发明装置的功能能力,特别是为了治疗例如患有,遭受颅脑损伤或脊椎不同部位外伤的病人,该装置有位于胸骨部分的装置,和/或位于耻骨部分的装置,和/或矫正颈椎的装置。每个矫正-转动部件都有调整长度的装置,这样对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可以用相同的本发明装置,在使用本装置时也可以增加或减少负荷。
背垫的宽度可以不同,只要其宽度足以形成一个背心即可。
根据本发明,本装置结构部件的外表面材料是由与维可牢尼龙搭扣第一表面对应的材料制成,实际上每个紧固部件的表面都有维可牢尼龙搭扣的啮合面。
所述的结构方案增加了本装置的多功能性,使其可用于很多种病症患者的治疗;此外,根据疾病治疗的进展程度,该装置可以在治疗过程中改变一些模块及其部件的相对位置而不需要将整个装置拆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同的装置不需借助任何其类似装置,这相对大的延伸了本装置的功能能力。
该装置可以与其他现有的矫形设备,如矫正脚趾、手指、手臂、颈部或头部等的设备共同配合使用。
使用该装置使得减少施于脊椎的负荷及对上肢和下肢施加了成比例的矫正负荷联合的综合矫正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及下面特定实施方式的描述,可以对本发明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其中:
图1所示是第一实施方式所述本发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2所示是第二实施方式所述本发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3所示是第三实施方式所述本发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4所示是第四实施方式所述本发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5所示是治疗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本发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6所示是治疗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本发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7所示是治疗肩胛带肌肉功能障碍的本发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8所示是本发明矫正-转动部件与任何模块外表面固定的变化立体图;以及:
图9所示是本发明矫正-转动部件的立体图,其有调整其长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于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运动器官损伤后遗症患者治疗的装置,包括单独(独立的)使用的单独模块A、B、C、D、E(图1、2、3、4),而没有提供用于患者身体的单一弹性骨架(患者身体在图中未画出)。根据患者罹患病理的不同,所述模块的各种组合可组成本发明所用各种实施方式。此外,在使用该装置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进行模块间相对位置变化或者任何模块的替换。
第一个模块A将患者的肩胛带向后靠,或者说,使其形成正确的姿势。在图1、2、3中,该模块是位于患者身体上部的背垫1,包括第一弹性束带2和第二弹性束带束带2,每个束带的第一末端3与紧固部件4连接,其间距可以调整,位于患者背部。所用紧固部件4可是迄今已知用于类似目的的任何紧固部件,如锁销等。每个弹性束带2都是立体弯曲的环形带。每个弹性束带2的第二末端5在紧固部件4附近固定连接到束带2上,形成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每个套环分别包裹患者相应的肩关节。
背垫1的每个弹性束带2有足以形成背心的宽度。
第二个模块B是用来矫正患者身体中部的装置,位于患者腰部以矫正脊柱而不会对脊柱施加垂直作用力。用来对患者身体中部进行矫正的所述装置是胸衣6,它有可对患者脊柱进行矫正同时又不向脊柱施加作用力的复杂轮廓形状。胸衣6有在腰部裹住患者身体的第一部分7,在肩胛骨盖住患者背的第二部分8。第一部份7和第二部分8都是单独部件。第一部分7有横向固定其于患者身体上的装置9。在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用来矫正患者身体中部的所述装置可以只有一个部件10,如图4中所示,它是胸衣11,其有可对患者脊柱进行矫正同时又不会脊柱施加垂向作用力的复杂轮廓形状。它在腰部裹住患者身体,有横向固定其于患者身体上的装置12。
此外,该装置还包括弹性护板13,它盖住患者肩胛骨部位的背部部分,位于背垫1和患者的后背之间。弹性护板13的外表面由带绒毛的材料制成以在维可牢尼龙搭扣连接中使用,并提供了背垫1第一和第二环套的相互连接,每个环套内表面是维可牢尼龙搭扣的啮合面以与弹性护板板13外表面的绒面相连。在弹性护板9下部有连接装置14,用来与第二个模块B连接,而模块B则必须有连接装置15能够与弹性护板13的连接装置14互相连接起来。
胸衣可以使用任何其他迄今已知的对脊柱进行矫正而同时不会对脊柱施加垂直作用力的结构,例如Becker胸衣等。
根据患者罹受的病症不同,所述装置可以在胸骨部位设置装置F,和/或在耻骨部位设置装置G,和/或设置矫正颈椎的装置(图中未示出),或者其他任何对所述装置补充的装置。
第三模块C至少包括一个用来矫正患者髋关节和胫骨的装置16,所述装置用来将髋关节和胫骨固定在预定位置,以使膝关节能够自由活动。当患者的双下肢都患病时,应提供两个这样的模块。
用来矫正患者身体下肢髋关节和胫骨的装置16包括:第一弹性绷带17,其裹着膝关节以上的下肢,其有第一末端、第二末端以及带有中间部分的纵向边缘带;第二弹性绷带18,其裹着膝关节以下的下肢,其有第一末端、第二末端以及与第一弹性绷带17的纵向边缘带位置相对、带有中间部分的纵向边缘带,其中间部分与第一弹性绷带17的中间部分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绷带17,18相对的纵向边缘带中间部分的连接位置19位于下肢的腘部;第一接头装置20(紧固元件)用来连接所述第一弹性绷带17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将其固定在膝关节的上部,并且两端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调节;第二相接头装置20(紧固元件)用来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绷带18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将其固定在膝关节的下部,并且两端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调节。
第四个模块D包括至少一个用来矫正患者身体踝关节和脚趾的装置,用来在前部和矢状面固定足部与踝关节的相对位置,以使踝关节能够自由活动。当患者的双下肢都患病时,应提供两个这样的模块。
装置21用于矫正踝关节和脚趾,包括裹住踝部的第一弹性带22,及在足纵向弓形区包裹足的第二弹性带23。第一弹性带22有连接其两端的接头装置24,可将第一弹性带22固定在踝部,并且这两端的距离可以调节。在踝部相对的两侧,第二弹性带23通过紧固元件25固定在第一弹性带22上。装置21还包括十字形的脚趾-足底部件26,此装置分别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末端27、28、29、30。在27、28、29每个末端有紧固元件31,第一、第二及第三末端27、28、29分别立体相互弯曲,在脚趾的部位包裹足,它们通过紧固元件31相互连接在一起。第四个末端30以整个足长(包括脚跟)置于所述足下,没有与它们连接。包括两个弹性带32,每个弹性带将相应的弹性带22,23与脚趾部分的脚趾-足底元件26连接,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接头装置20、24和紧固元件25、31可是已有为类似目的的任何结构。
另外,所述装置还包括大量的矫正-转动部件33,用来依次连接第二、第三及第四模块,这些模块还可以互相拆开。矫正-转动部件33的数量由患者所患疾病决定。例如,图1与2图解了所述装置,每个都有4个矫正-转动部件33以连接第二与第三模块;图3所示的所述装置仅有1个矫正-转动部件33以连接第二与第三模块;而图4所示所述装置有5个矫正-转动部件33以连接第二与第三模块。
此外,对于患者的某种病症,所述装置可包括至少一个矫正患者身体上肢装置34,它起到第五模块E的作用,即将肩部与前臂固定到预定的位置,使肘关节可以自由活动。如果患者的两条上肢都发生病变,就应该提供两套装置34。
用于矫正上肢的装置34包括:第一立体弯曲弹性束带35,其在肘关节上部包裹住上肢,其有第一末端、第二末端和第三末端以及带有中间部分的纵向边缘带;第二立体弯曲弹性束带36,其包裹肘关节下部的上肢,其有第一末端、第二末端以及与第一立体弯曲弹性束带35纵向边缘带相对的、具有中间部分的纵向边缘带,两条立体弯曲弹性束带的中间部分相互连接;第一和第二立体弯曲弹性束带35,36相对的纵向边缘带中间部分间相互连接的连接位置位于上肢的肘关节(subcubital)部位;第一接头装置37在肘关节下部连接第一弹性束带35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两个连接端间的距离可以调节;第二接头装置37连接第二弹性束带36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将第二弹性束带36固定在肘关节下部,两个连接端间的距离可以调节;符合人机工程学的V形腕部弹性部件38,用于固定手掌及弯曲上肢的拇指,在它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分别有固定上肢手掌的装置39,可以调节腕部弹性部件38的松紧度;至少1个弹性带子40,其形成方式与矫正-转动部件类似,将腕部弹性部件38与具有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的第二弹性束带36相连;连接装置41,安装在弹性带子40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以调整弹性束带22在其与腕部弹性部件28及第二弹性束带26连接位置处的拉伸力。
与前述方式类似,第五模块E与第一模块A通过矫正-转动部件33连接在一起,并且可以拆开。矫正-转动部件33的数量由患者所患的疾病决定。例如,图2中所示的所述装置中有2个矫正-转动部件33,用于连接第五模块与第一模块。图3所示所述装置仅有1个矫正-转动部件33,用于连接第五与第四模块;而图4所示所述装置则带有2个矫正-转动部件33,连接第五和第一模块。
每个模块外表面均由带有绒毛的材料制成以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
所有的矫正-转动部件33与弹性带子40是一种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带子,这种材料的百分比伸长率范围为5至50%,从而可以在患者移位或活动时对其动作产生矫正作用。
所有的矫正-转动部件33与弹性带子40由可延伸的材料制成,如织物“Tricor”和氯丁橡胶等,这些可延伸材料根据患者病症的不同提供相应的矫正。
每个矫正-转动部件33都有一个连接装置41,用来调节矫正-转动部件33在其与每个模块连接位置处的松紧度。每个接头装置41都有啮合面,以根据患者罹患病症的不同,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在每个模块的外表面的任何位置连接。
所述的矫正-转动部件33可以用装置41按照所述方法立即连接到其它模块上。但是,所述连接也可以通过定位-连接装置42来实现,它们每个都由相互啮合的两层组成,第一层的外表面由带绒毛的材料以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第二层的外表面是啮合面以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每个定位-连接装置42都至少有一个螺栓环43。矫正-转动部件33的每个连接装置41都必须有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的带绒毛表面。
每个矫正-转动部件33都可以有调节其长度的装置44。在图9所示装置44是由两个椭圆元件组成的定位器。或者,也可以采用已有的用作相同目的的结构形式。
如上所述,根据患者罹受的病症不同,所述装置的每个模块A、B、C、D、E都可以独立使用而不需借助其他模块。例如,模块A可以作为独立的装置45(图7)用于治疗肩胛带肌肉功能障碍的患者。
第三和第四个模块C、D可以作为独立装置46(图5)用于治疗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
第五个模块E可以作为独立装置47(图6)用于治疗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
所述装置的功能如下所述。
当病人所患病症需要所述装置作为整体使用时,也就是说,需要使用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模块在内该装置的所有部分时,下述是可考虑的实施方式。
首先,使患者穿上第一和第二模块A、B,然后是第三、第四和第五个模块C、D、E。在此情况下,第二个模块B是安装下肢力传动链的基础。根据患者罹受的病症不同以及与此相关的医学适应症,选择矫正-转动部件33的数量和长度以便连接相应的模块。然后第三和第四个模块C、D通过矫正-转动部件33与第二个模块B互相连接,而第五个模块E则连接到第一个模块A,从而建立起成比例的上、下肢力传动链。用于连接相应模块的矫正-转动部件33的数量和长度取决于患者的身体尺寸以及其罹患的病症选择。用连接装置41,按选定的方式连接所有模块。
根据医学适应症,可在使用本装置的同时使用一些其它已知的矫形装置,例如各种类型的头部夹持器,例如,用支柱、充气式或其它结构制成的软性头部夹持器、类似Schanz轴环夹持器等。此外,还可以使用多种固定装置,如矫形鞋底、鞋和矫形装置等,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它们到所述装置上。然后,在患者的矫形装置组装好以后进行动力测试,如果需要的话对力传动链进行调整。在使用本装置的过程中,无论何时需要,都可以调整矫正-转动部件的长度,及其在相应模块外表面的固定位置。实例1男性患者C.B.,32岁。
诊断:脊椎骨Th 12-L2压缩性骨折,脊髓受到损伤。下肢缓慢地渐进性麻痹。在对患者的检查中,发现其下肢肌肉亚独立生长,反射无力。在斜向位置,发现有马蹄内翻足症状。在垂直位置,足部呈扁平-外翻足形式。膝关节不靠近股四头肌。髋部肌肉的功能显著降低。骨盆器官的功能得到了维持。显著的外伤后骨软骨病症状。以前的治疗是根据现有方法进行的,但是没有显著的效果。病人的病理症状(出现了外伤后综合症)不能使用RF专利#2,054,907的装置,因为这种装置对患者整个运动器官都要产生作用力,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取的。
患者使用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个模块的本发明装置进行了疗程为一个月的治疗。每次的治疗时间为60分钟,包括:使用该装置进行20分钟的治疗,包括强制站立、坐、躺的综合物理治疗30分钟。
总共进行了25次治疗,每5天为一个周期,中间休息一天。治疗结果表明,患者身体的耐久力得到了提高,下肢的肌肉力量增强,夜晚的疲劳程度和背部疼痛降低,运动和静止功能有显著改进。实例2男性患者A.B.,12岁。
在患者一岁时作出婴儿脑瘫,痉挛性双瘫之一的诊断。智力得到保留。显著的“圆-后背”体位损伤症状,在Th8-Th10高度有驼背最高点。
早期曾尝试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并用现有方法进行过矫形治疗。这些治疗只收到了短期的效果,随后症状恢复并进一步加剧。推荐患者使用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个模块的本发明装置。
每次治疗时间为40分钟,包括:穿上本发明装置行走10分钟,综合物理治疗20分钟,包括站立、坐、斜躺。总共进行了20次治疗,每5天为一个周期,中间休息两天。治疗结果显示,患者静止功能的活动得到了改善,身体耐久力得到了提高。实例3男性患者I.B.,52岁。
诊断:急性脑循环紊乱,左侧轻度偏瘫,脊椎骨出现散布的骨软骨病,形成L3、L4、L5疝气圆盘。患者使用现有的方法进行了治疗,但是没有显著的改善和临床效果。
因为脊神经根炎症状出现而并发的散布骨软骨病,所以不能使用RF专利#2,054,907的装置。
向患者推荐了本发明装置,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模块。每次治疗时间为45分钟,包括:穿上本装置行走15分钟,综合物理治疗20分钟,包括站立、坐、斜躺。
治疗过程中对动脉血压进行监测。总共进行了20次治疗,每5天为一个周期,中间休息两天。
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胸大肌病理紧张得到了缓解,这使患者上肢活动范围增大成为可能,三角肌的紧张度增加,并且半脱位症状消失。观察到腰部antalgic脊柱侧凸有减少趋势,并且患者脊神经根症状得到了改善。
对于所述的每个部件、两个或者更多部件的组合,同样也可以在与所述类型不同的其他类型的结构中上应用,这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图示及描述了用于治疗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运动器官损伤后遗症患者的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但是并不意味局限于所述的细节,因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其进行很多的修改和结构变化。
不需要更多的分析,所述例子已经充分地公开了本发明的要点,这样他人可以借助现有的知识,利用从先有技术的角度来看,组成了本发明的一般性的或特定方面的必要特征,方便地将其应用于多种用途。
作为新的并希望得到专利保护的权利要求在后附的“权利要求书”部分阐述。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创伤学、整形外科和心脏病学,特别是用于治疗患有婴儿脑瘫、脊柱损伤以及可能并发脊髓损伤的病人,同样也可用于患有软骨营养障碍、脊柱侧凸、脊柱后侧凸或者颅脑外伤后遗症的病人,此外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此外,该装置还可以用来矫正患者的姿势,并且可以用作多种体育锻炼的训练模拟器。

Claims (18)

1.一种治疗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运动器官损伤后遗症患者的装置,包括:位于患者身体上部的背垫(1),用于外展肩胛带,将肩胛骨向脊柱方向内收;位于腰部的用来矫正患者身体中部的装置;至少一个矫正髋关节和胫骨的装置(16),可以将髋关节和胫骨固定在一个预定的位置;至少一个矫正踝关节和脚趾的装置(21),可以固定足部与踝关节的相对位置;多个矫正-转动部件(33)以及多个连接装置(4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部件是应用于患者身体不同部位的独立的模块(A、B、C、D),所述每个模块都可独立使用;所述的背垫(1)实际上是第一个模块(A);所述的矫正患者中部装置实际上就是第二个模块(B),其对脊椎进行矫正并不会对其施加垂直作用力;至少一个用来矫正髋关节和胫骨的装置是第三个模块(C),用来将髋关节和胫骨固定在预定位置,以使膝关节能够自由活动;至少一个矫正踝关节和脚趾的装置实际上是第四个模块(D),用来在前部和矢状面固定足部与踝关节的相对位置,以使踝关节能够自由活动;每个模块的外表面由带绒毛的材料制作以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所述的矫正-转动部件(33)与第二、第三和第四个模块(B、C、D)连续地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拆开;每个矫正-转动部件是弹性材料制成的带,其百分比伸长率范围为5至50%,从而可以在患者移位时对其动作产生矫正作用,且有多个连接装置(41),可以在矫正-转动部件(33)与第二、第三和第四模块(B、C、D)连接的位置调整所述矫正-转动部件(33)的松紧度,每个所述连接装置有啮合面,以根据患者罹受的病症不同,使维可牢类型的尼龙搭扣与,每个第二、第三和第四模块(B、C、D)外表面在所述表面上任一位置连接。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矫正-转动部件(33)都有调整其长度的装置(44)。
3.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背垫(1)有第一弹性束带(2)和第二弹性束带(2),每个束带都立体弯曲呈环形形状,形成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每个环套分别裹着患者相应的肩关节,并有接头装置(4)以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2)的第一末端(3)相互连接,而其间距可以进行调整,所述接头装置位于患者的背部,而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2)的第二末端(5)则固定到接头装置(4)的附近的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2)上。
4.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患者背部与背垫之间的肩胛骨部分还有弹性护板(13),覆盖了患者背部的一部分;该弹性护板(13)的外表面由绒毛材料制成,可以用维可牢尼龙搭扣连接到背垫(1)的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2);每个束带的内表面都有啮合面,可用维可牢尼龙搭扣连接到所述弹性护板(13)的外表面,该护板下部有连接第二个模块(B)的接头装置(14)与。
5.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矫正患者身体中部的装置包括胸衣(6),它有对患者的脊柱进行矫正,同时又不对脊柱施加垂向作用力的轮廓形状,所述胸衣(6)的第一部分(7)在腰部裹住患者的身体,并且有装置(9)可以横向固定所述部分于患者身体,胸衣(6)的第二部分(8)在肩胛骨部分盖住患者背部。
6.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矫正患者身体中部的装置,包括胸衣(6),它有对患者的脊柱进行矫正,同时又不对脊柱施加垂向作用力的轮廓形状,所述胸衣在腰部裹住患者的身体,有横向固定其于患者身体的装置(12),连接装置(15),其与所述弹性护板(13)上的连接装置(14)连接。
7.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矫正髋关节和踝关节的装置(16)包括:第一弹性绷带(17)和第二弹性绷带(18),两者分别裹着患者下肢膝关节的上、下部分并固定于此,用所述每个弹性绷带(17、18)的一末端的搭扣(20)调节其间距,每根弹性绷带(17、18)在腘部通过其相对的纵向边缘带相互连接。
8.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矫正踝关节和脚趾的装置(21),包括:裹住患者踝关节的第一弹性束带(22),在其一个末端有接头装置(24)用来将所述弹性束带(22)固定到踝关节,并且可以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第二根弹性束带(23),其在纵向足弓部位裹住足,其一端与第一弹性束带(22)在踝关节表面相对的侧面相连;一个十字形的脚趾-足底部件(26),其有立体弯曲的三个末端(27、28、29),从而裹住足的脚趾部分,这三个末端通过紧固件(31)互相连接,而第四个末端(30)没有连接,沿着整个足部长度,位于足的下面;还提供了两个弹性束带(32)将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22、23)在脚趾位置连接到脚趾-足底部件(26),并且可以调整其间的距离。
9.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定位-连接装置(42),其将矫正-转动部件(33)连接到相应的模块,所述每个装置至少有一个螺栓环(43),并且都是由两层组成,第一层的外表面由带绒毛的材料制成以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第二层的外表面是啮合面以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矫正-转动部件(33)的每个所述连接装置都有带绒毛表面以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第五个模块(E),其包括至少矫正上肢的装置(34),其可以将肩部和前臂固定在一个预定的位置以便使肘关节能够自由活动,该模块的外表面由带绒毛的材料制成以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还提供了至少一个矫正-转动部件(33),该部件将所述的第五模块(E)与所述的第一个模块(A)连接起来,并且可以互相拆开,该部件实际上是一个弹性材料制成的带,其百分比伸长率范围为5至50%,可以在患者的上肢活动时对其动作进行矫正,并且所述的矫正-转动部件(33)配备有多个连接装置(41),可以在该部件与第一模块(A)和第五个模块(E)的连接位置调节其松紧度,其带有的啮合表面以根据患者罹患病理的不同,在所述第一模块(A)和所述第五模块(E)外表面的任何位置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
11.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矫正上肢装置(34)的矫正-转动部件(33)有调整其长度的装置(44)。
12.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矫正上肢装置(34)包括:第一立体弯曲的弹性束带(35)和第二立体弯曲的弹性束带(36),每个束带都分别裹着上肢肘关节上、下部分并固定在该处,并且其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所述立体弹性束带(35、36)一端的搭扣进行调节,所述弹性束带(35、36)则通过其相对的纵向边缘带在尺骨下部(subcubital)相互连接;还提供了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弹性V型腕部部件(38),其可以固定患者手掌从而可以外展拇指,及用来将弹性腕部部件(38)与手掌部分进行固定的装置(39),并且可以通过装置(39)调节所述弹性腕部部件(38)的拉伸力;弹性腕部部件(38)通过至少一根弹性带子(40)连接到第二弹性束带(36),弹性带子(40)连接所述弹性腕部部件(38)及所述的第二弹性束带(36),在弹性带子(40)末端提供了多个连接装置(41)以在其与所述弹性腕部部件(38)连接位置处和其与所述第二弹性束带(36)连接处调整所述带子(40)的松紧度。
13.一种用来治疗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运动器官损伤后遗症患者的装置,包括:位于患者身体上部的背垫(1),用于外展肩胛带,将肩胛骨向脊柱方向内收;位于腰部的用来矫正患者身体中部的装置;至少一个用来矫正髋关节和胫骨的装置(16),可以将髋关节和胫骨固定在一个预定的位置;至少一个矫正踝关节和脚趾的装置(21),可以固定足部与踝关节的相对位置;多个矫正-转动部件(33)以及多个连接装置(4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部件是应用于患者身体不同部位的独立的模块(A、B、C、D),每个模块都可以单独使用;所述背垫(1)实际上就是第一个模块(A),包括第一弹性束带(2)和第二弹性束带(2),每个束带都立体弯曲形成环形,这样形成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每个环套分别裹着患者相应的肩关节,并有接头装置(4)以连接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2)的第一末端(3),其间距可以进行调整,所述装置位于患者的背部,而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2)的第二末端(5)则在所述接头装置(4)附近分别固定到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2)上;所述的矫正患者身体中部装置实际上就是第二个模块(B),其对脊柱进行矫正并且不会对脊柱施加垂直作用力,而且包括胸衣(6),其有对脊柱进行矫正,而不会对脊柱施加垂直作用力的轮廓形状,所述胸衣(6)的第一部分(7)在腰部裹住患者的身体,并且有横向固定所述部分于患者身体的装置(9),胸衣(6)的第二部分(8)在患者肩胛骨部分盖住患者背部;至少一个矫正髋关节和胫骨的装置实际上是第三个模块(C),用来将髋关节和胫骨固定在预定位置,以使膝关节能够自由活动,包括第一弹性绷带(17)和第二弹性绷带(18),这两者都分别裹着患者下肢膝关节的上、下部分,并固定于此,可以用所述每根弹性绷带(17、18)一末端的搭扣(20)调节其间距,每根弹性绷带(17、18)在腘部通过其纵向边缘带相互连接,
至少一个矫正踝关节和脚趾的装置(21)实际上是第四个模块(D),用来在前部和矢状面固定足部与踝关节的相对位置,以使踝关节能够自由活动,包括:裹住踝关节的第一弹性束带(22),在其一末端有一个接头装置(24)用来将该弹性束带(22)固定到踝关节,并且可以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第二弹性束带(23),其在纵向足弓部位裹住足,其一端与第一弹性束带(22)在踝关节表面相对的侧面相连;一个十字形的脚趾-足底部件(26),其有立体弯曲的三个末端(27、28、29),从而裹住足的脚趾部分,这三个末端通过紧固件(31)互相连接,而第四个末端(30)没有连接,沿着整个足部长度,位于足的下面;还提供了两个弹性束带(32),它们将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22、23)在脚趾位置连接到脚趾-足底部件(26),并且可以调整其间的距离;
每个模块(A、B、C、D)的外表面由带绒毛的材料制作以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类型连接;所述的矫正-转动部件(33)与所述第二、第三和第四个模块连续地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拆开;每个矫正-转动部件是弹性材料制成的带,其百分比伸长率范围为5至50%,从而可以在患者移位时对其动作产生矫正作用,且有多个连接装置,可以在矫正-转动部件与第二、第三和第四模块(B、C、D)连接的位置调整所述矫正-转动部件的松紧度,每个所述连接装置有啮合面,以根据患者罹受的病症不同,使维可牢类型的尼龙搭扣与每个第二、第三和第四模块(B、C、D)外表面在所述表面上任一位置连接。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矫正-转动部件(33)有调整其长度的装置(44)。
15.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五个模块(E),其包括至少矫正上肢的装置(34),可以将肩部和前臂固定在一个预定的位置以便使肘关节能够自由活动,所述模块的外表面由带绒毛的材料制成以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矫正上肢装置(34)包括:第一立体弯曲的弹性束带(35)和第二立体弯曲的弹性束带(36),每个束带都分别裹着上肢肘关节上、下部分,并固定在该处,并且其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所述立体弹性束带(35、36)一端的搭扣进行调节,所述弹性束带(35、36)则通过其相对的纵向边缘带在尺骨下部(subcubital)相互连接;还提供了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弹性V型腕部部件(38),其可以固定患者手掌从而可以外展拇指,及用来将弹性腕部部件(38)与手掌部分进行固定的装置(39),并且可以通过装置(39)调节所述弹性腕部部件(38)的拉伸力,弹性腕部部件(38)通过至少一根弹性带子(40)连接到第二弹性束带(36),弹性带子(40)连接所述弹性腕部部件(38)及所述的第二弹性束带(36),在弹性带子(40)末端提供了多个连接装置(41)以在其与所述弹性腕部部件(38)连接位置处和其与所述第二弹性束带(36)连接处调整所述带子(40)的松紧度;
还提供了至少一个矫正-转动部件(33),该部件将所述的第五模块(E)与所述的第一个模块(A)连接起来,并且可以互相拆开,该部件实际上是一个弹性材料制成的带,其百分比伸长率范围为5至50%,可以在患者的上肢活动时对其动作进行矫正,并且所述的矫正-转动部件(33)配备有多个连接装置(41),可以在所述部件与第一模块(A)和第五个模块(E)的连接位置处调整其松紧度,其带有的啮合面以根据患者罹患病理的不同在第一模块(A)和第五模块(E)外表面的任何位置使用维可牢尼龙搭扣。
16.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为:矫正上肢装置(34)的矫正-转动部件(33)有调整其长度的装置(44)。
17.一种用来治疗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运动器官损伤后遗症患者的装置,包括:位于患者身体上部的背垫(1),用于外展肩胛带,将肩胛骨向脊柱方向内收;位于患者腰部的用来矫正身体中部的装置;至少一个用来矫正髋关节和胫骨的装置(16),可以将髋关节和胫骨固定在一个预定的位置;至少一个矫正踝关节和脚趾的装置(21),可以固定足部与踝关节的相对位置;多个矫正-转动部件(33)以及多个连接装置(4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部件是应用于患者身体不同部位的独立的模块(A、B、C、D),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使用;所述背垫(1)实际上就是第一个模块(A),它包括第一弹性束带(2)和第二弹性束带(2),每个束带都立体弯曲成环形,形成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每个环套分别裹着患者相应的肩关节,并有接头装置(4)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2)的第一末端(3)相互连接,而其间距可以进行调整,所述装置位于患者的背部,而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2)的第二末端;(5)则在接头装置(4)的附近固定到的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2)上,所述的矫正患者身体中部的装置是第二个模块(B),其对脊柱进行矫正并且不会对脊柱产生垂直作用力,其包括胸衣(6),它有对患者的脊柱进行矫正,同时又不对脊柱施加垂向作用力的轮廓形状,胸衣(6)的第一部分(7)在腰部裹住患者的身体,并且有装置(9)可以横向固定所述部分于患者身体,胸衣(6)的第二部分(8)在肩胛骨部分盖住患者背部;
至少一个用来矫正髋关节和胫骨的部件实际上是第三个模块(C),用来将髋关节和胫骨固定在预定位置,以使膝关节能够自由活动,包括第一弹性绷带(17)和第二弹性绷带(18),这两者都分别裹着患者下肢膝关节的上、下部分,并固定于此,用所述每个弹性绷带(17、18)的一个末端有搭扣(20)可以调节其间距,每根弹性绷带(17、18)在腘部通过其纵向边缘带相互连接;至少一个矫正踝关节和脚趾的装置(21)实际上是第四个模块(D),用来在前部和矢状面固定足部与踝关节的相对位置,以使踝关节能够自由活动,包括:裹住患者的踝关节的第一弹性束带(22),其一末端有一个接头装置(24)用来将该弹性束带(22)固定到踝关节,并且可以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第二弹性束带(23),其在纵向足弓部位裹住足,其一端与第一弹性束带(22)在踝关节表面相对的侧面相连;一个十字形的脚趾-足底部件(26),其有立体弯曲的三个末端(27、28、29),从而裹住足的脚趾部分,这三个末端通过紧固件(31)互相连接,而第四个末端(30)没有连接,沿着整个足部长度,位于足的下面;还提供了两个弹性束带(32),其将第一和第二弹性束带(22、23)在脚趾位置连接到脚趾-足底部件(26),并且可以调整其间的距离;还提供了第五个模块(E),其包括至少一个矫正上肢的装置(34),可以将肩部和前臂固定在一个预定的位置以便使肘关节能够自由活动,矫正上肢装置(34)包括第一立体弯曲的弹性束带(35)和第二立体弯曲的弹性束带(36),每个束带分别裹着上肢肘关节上、下部分,并固定在该处,并且其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所述每个立体弯曲弹性束带(35、36)一端的搭扣装置(37)进行调节,所述弹性束带(35、36)则通过其相对的纵向边缘带在尺骨下部(subcubital)相互连接;还提供了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弹性V型腕部部件(38),其可以固定患者手掌从而可以外展拇指,及用来将弹性腕部部件(38)与手掌部分进行固定的装置(39),并且可以通过装置(39)调节所述弹性腕部部件(38)的拉伸力,弹性腕部部件(38)通过至少一根弹性带子(40)连接到第二弹性束带(36),弹性带子(40)连接所述弹性腕部部件(38)及所述的第二弹性束带(36),在弹性带子(40)末端提供了多个连接装置(41)以在其与所述弹性腕部部件(38)连接位置处和其与所述第二弹性束带(36)连接处调整所述带子(40)的松紧度;每个模块(A、B、C、D)的外表面由带绒毛的材料制作以利用维可牢尼龙搭扣,所述的矫正-转动部件(33)与第二、第三和第四个模块(B、C、D)连续地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拆开,而且第一模块(A)与第五模块(E)连接起来并且能够拆开,每个矫正-转动部件(33)是弹性材料制成的带,其百分比伸长率范围为5至50%,从而可以在患者移位时对其动作产生矫正作用,且有多个连接装置(41),可以在矫正-转动部件(33)与所述模块(A、B、C、D)连接的位置调整所述矫正-转动部件(33)的松紧度,每个所述连接装置有啮合面,以根据患者罹受的病症不同,使维可牢类型的尼龙搭扣与所述模块(B、C、D)外表面在所述表面上任一位置连接。
18.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矫正-转动部件(33)有调整其长度的装置(44)。
CN 01813477 2000-06-16 2001-06-21 用于治疗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运动器官损伤后遗症患者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39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RU2000115749A RU2182228C2 (ru) 2000-06-16 2000-06-16 Способ скважинной разработки мощных подземных формаций
RU2000115749 2000-06-21
RU2000115794 2000-06-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4468A true CN1444468A (zh) 2003-09-24
CN1303963C CN1303963C (zh) 2007-03-14

Family

ID=20236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81347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3963C (zh) 2000-06-16 2001-06-21 用于治疗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运动器官损伤后遗症患者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303963C (zh)
RU (1) RU2182228C2 (zh)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2264C (zh) * 2007-08-02 2009-11-25 宁安 腰部助力器
CN102018521A (zh) * 2010-11-12 2011-04-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脑瘫患者坐姿脊柱矫正测量系统
CN102113949A (zh) * 2011-01-21 2011-07-06 上海交通大学 外骨骼可穿戴式康复机器人
CN102711678A (zh) * 2009-12-15 2012-10-03 扎克瑞托·阿克西涅奥·奥布斯凯斯托夫·瑙克诺-普罗兹沃德斯特文尼·岑特·奥格内克 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矫正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CN103315876A (zh) * 2013-06-17 2013-09-25 上海大学 一种用于步态康复训练的骨盆机构
CN103720081A (zh) * 2014-01-16 2014-04-16 岳彤 一种病人防护护理服
CN103750978A (zh) * 2014-01-08 2014-04-30 张倩 一种人型骨科康复装置
CN103816001A (zh) * 2014-03-07 2014-05-28 西安博奥假肢医疗用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组件式下肢固定可调矫形器
CN105167961A (zh) * 2015-10-21 2015-12-23 陕西福音假肢有限责任公司 截瘫患者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05287161A (zh) * 2015-10-12 2016-02-03 扬州市红树医学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植物状态患者被动康复训练多态促醒系统
CN105362040A (zh) * 2014-08-18 2016-03-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固定模块和包括该固定模块的运动辅助设备
CN105362035A (zh) * 2015-10-12 2016-03-02 扬州市红树医学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植物状态患者被动康复训练多态促醒系统盔甲装置
CN106618973A (zh) * 2017-01-09 2017-05-10 中州大学 一种防跌倒机器人
CN108186181A (zh) * 2018-02-05 2018-06-22 南京鼓楼医院 一种恢复脑损伤患者下肢功能的便携式外仿生纤维
CN110996861A (zh) * 2017-08-01 2020-04-10 鲍尔法因德股份有限公司 带活动垫的关节矫形器
CN111050708A (zh) * 2017-04-18 2020-04-21 莱沃有限公司 用于在倾斜或弯曲时至少部分释放人体的可穿戴的支撑结构
CN112451312A (zh) * 2020-11-24 2021-03-09 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多自由度外骨骼机器人
CN114617687A (zh) * 2022-04-06 2022-06-14 长岁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脊柱康复医疗矫正辅具

Cited B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2264C (zh) * 2007-08-02 2009-11-25 宁安 腰部助力器
CN102711678A (zh) * 2009-12-15 2012-10-03 扎克瑞托·阿克西涅奥·奥布斯凯斯托夫·瑙克诺-普罗兹沃德斯特文尼·岑特·奥格内克 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矫正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CN102711678B (zh) * 2009-12-15 2015-06-10 扎克瑞托·阿克西涅奥·奥布斯凯斯托夫·瑙克诺-普罗兹沃德斯特文尼·岑特·奥格内克 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矫正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CN102018521A (zh) * 2010-11-12 2011-04-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脑瘫患者坐姿脊柱矫正测量系统
CN102113949A (zh) * 2011-01-21 2011-07-06 上海交通大学 外骨骼可穿戴式康复机器人
CN102113949B (zh) * 2011-01-21 2013-04-17 上海交通大学 外骨骼可穿戴式康复机器人
CN103315876A (zh) * 2013-06-17 2013-09-25 上海大学 一种用于步态康复训练的骨盆机构
CN103315876B (zh) * 2013-06-17 2015-03-25 上海大学 一种用于步态康复训练的骨盆机构
CN103750978A (zh) * 2014-01-08 2014-04-30 张倩 一种人型骨科康复装置
CN103720081A (zh) * 2014-01-16 2014-04-16 岳彤 一种病人防护护理服
CN103720081B (zh) * 2014-01-16 2015-05-13 岳彤 一种病人防护护理服
CN103816001A (zh) * 2014-03-07 2014-05-28 西安博奥假肢医疗用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组件式下肢固定可调矫形器
CN105362040A (zh) * 2014-08-18 2016-03-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固定模块和包括该固定模块的运动辅助设备
US10195100B2 (en) 2014-08-18 2019-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xing module and motion assistanc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559165A (zh) * 2014-08-18 2019-12-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运动辅助设备
CN105362040B (zh) * 2014-08-18 2019-10-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固定模块和包括该固定模块的运动辅助设备
CN105287161B (zh) * 2015-10-12 2018-09-25 广州哈罗博康复机器人生产有限公司 植物状态患者被动康复训练多态促醒系统
CN105362035B (zh) * 2015-10-12 2018-09-25 广州哈罗博康复机器人生产有限公司 植物状态患者被动康复训练多态促醒系统的盔甲装置
CN105287161A (zh) * 2015-10-12 2016-02-03 扬州市红树医学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植物状态患者被动康复训练多态促醒系统
CN105362035A (zh) * 2015-10-12 2016-03-02 扬州市红树医学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植物状态患者被动康复训练多态促醒系统盔甲装置
CN105167961A (zh) * 2015-10-21 2015-12-23 陕西福音假肢有限责任公司 截瘫患者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06618973A (zh) * 2017-01-09 2017-05-10 中州大学 一种防跌倒机器人
CN111050708A (zh) * 2017-04-18 2020-04-21 莱沃有限公司 用于在倾斜或弯曲时至少部分释放人体的可穿戴的支撑结构
CN110996861A (zh) * 2017-08-01 2020-04-10 鲍尔法因德股份有限公司 带活动垫的关节矫形器
CN110996861B (zh) * 2017-08-01 2022-03-01 鲍尔法因德股份有限公司 带活动垫的关节矫形器
CN108186181A (zh) * 2018-02-05 2018-06-22 南京鼓楼医院 一种恢复脑损伤患者下肢功能的便携式外仿生纤维
CN112451312A (zh) * 2020-11-24 2021-03-09 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多自由度外骨骼机器人
CN114617687A (zh) * 2022-04-06 2022-06-14 长岁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脊柱康复医疗矫正辅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3963C (zh) 2007-03-14
RU2182228C2 (ru) 200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3963C (zh) 用于治疗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或运动器官损伤后遗症患者的装置
JP4680474B2 (ja) 中枢神経系障害又は運動器官の損傷の後遺症を患う患者のための装置
JP6132828B2 (ja) 感覚運動刺激衣服および方法
US6440094B1 (en) Orthopedic garment for dynamically enhancing proper posture
CN102711678B (zh) 下肢各节段病理畸形矫正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JP2509800B2 (ja) 姿勢及び運動活性に障害を受けた患者の処置のための装置
US5857990A (en) Orthopedic garment for dynamic scapular and acromio-clavicular stabilization, including dynamically enhancing proper posture
US9522077B1 (en) Adjustable dual function spinal exoskeleton active spinal orthosis
CN101022776A (zh) 可调节组织的加压装置
JP2013512709A (ja) 痙性筋肉の筋肉弛緩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着具
KR101672860B1 (ko) 척추 및 무릎과 발목관절의 정형과 보행을 위한 보조기구
JP4131873B2 (ja) 身体補装具
RU2309709C1 (ru) Модульный ортопедический аппарат
RU2266082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ейро-ортопедической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
RU2659132C1 (ru) Модульный ортопедический аппарат
RU21511U1 (ru) Костюм для лечения детского церебрального паралича
Fang Computer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design of a gait orthosis for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walking
RU149204U1 (ru) Костюм ней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й коррекции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ьных, позных, сенсорных и когнитивных функций у больных с патологией нервной системы и опорно-двиг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RU2234301C2 (ru) Способ оздоровления человека
RU2108080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сколиотической болезни i и ii степени у дете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14

Termination date: 201406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