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9934A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39934A CN1439934A CN03104649A CN03104649A CN1439934A CN 1439934 A CN1439934 A CN 1439934A CN 03104649 A CN03104649 A CN 03104649A CN 03104649 A CN03104649 A CN 03104649A CN 1439934 A CN1439934 A CN 14399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eed
- intermediate duplication
- image
- picture
- replication reg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34—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siz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919—Special copy medium handling apparatus
- G03G2215/00945—Copy material feeding speed varied over the feed path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919—Special copy medium handling apparatus
- G03G2215/00949—Copy material feeding speed switched according to current mode of the apparatus, e.g. colour mod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形成方法,其中,CPU111在普通模式时以第一速度驱动中间复制带,而在低速模式时,至少到显影部件20形成调色像为止,以第一速度驱动中间复制带,而在调色像形成之后,从第一速度降到第二速度,并至少维持到二次复制结束为止。中间复制带包括允许复制区域和禁止复制区域,允许复制区域可进行调色像一次复制,而禁止复制区域贯穿旋转轴方向,禁止调色像一次复制。在低速模式时,CPU111控制图像形成,使调色像一次复制在允许复制区域中靠近禁止复制区域的沿中间复制带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因此,在复印纸的传送速度具有低速模式的情况下,抑制了图像形成速度的下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技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通过曝光方法在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方法在该静电潜像上涂上调色剂(toner)形成调色像,并将该调色像复制在复印纸上,然后,利用定影方法,一边传送复印纸,一边将被复制的调色像定影在该复印纸上。尤其是对于一种可形成彩色图像的装置来说,公知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形成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像一次复制在中间复制媒体上,然后将复制在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该调色像二次复制在复印纸上。
在用该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彩色图像时,在感光体上依次形成多种颜色的调色像;每次形成各色调色像时,在中间复制媒体上一次复制,由此在中间复制媒体上形成多种颜色调色像重叠而成的彩色调色像;并将该彩色调色像二次复制在复印纸上而得到彩色图像。而且,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以用多种颜色中的特定颜色进行单色打印,在多种场合下,用黑色剂进行单色打印。
另一方面,已经实用化的一些图像形成装置,不仅可以使用普通纸,还可以使用优质纸、明信片、信封、光面纸、高精细纸等比普通纸厚的厚纸作为复印纸。然而,若对上述厚纸以普通纸的速度传送并进行定影操作,则导致得不到充分的定影性能,降低图像质量。虽然可以采用,例如增大定影设备的热容量的方法来提高定影性能,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但其结果,一方面会导致装置过大,另一方面,在反过来对普通纸进行定影时,会因为过热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因此,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用厚纸作为复印纸时,将纸的传送速度减少到低于普通纸的速度,延长定影时间,保证充分的定影性能。
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一种装置,在这种装置中,随着纸的传送速度的降低,感光体上的图像形成速度和中间复制媒体上的一次复制等过程的速度也降低;也可以考虑采用另一种装置,只降低纸的传送速度,而过程速度维持在普通速度上不变。前一种装置中,因为图像形成过程采用两种速度,对于不同的显影条件或复制条件等,给出较优的过程整定值要花费的功夫是一种速度下的两倍,并存在需要装置设计和动作确认的时间等问题。而后一种装置,因为图像形成过程速度只有一种,所以没有上述问题。
然而,采用后一种装置时,有必要对从普通速度转换到低速度的时间进行充分研究。当该转换与例如感光体的显影结束时间恰好同步时,可以避免控制参数的增大,进而防止控制程序的复杂化;但存在由于感光体的显影完成时间而导致图像形成能力下降的问题。例如,中间复制媒体具有允许复制区域和禁止复制区域,允许复制区域内可以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而禁止复制区域设置在旋转轴方向上,禁止调色像的一次复制,而且在以中间复制媒体运行一周作为基准,对图像进行形成控制的装置中,如果上述转换时间提前,使低速状态下的中间复制媒体的驱动时间变长,则导致图像形成能力降低。
并且,在以中间复制媒体运行一周作为基准,对图像进行形成控制的装置中,若从普通速度向低速度的转换过早,则低速状态下的动作时间会变长,从而导致图像形成能力下降。特别是,作为中间复制媒体,对应预先设定的复印纸大小的调色像复制区域,沿旋转方向从1到N(N为2以上的整数)并排设置N个时;在只有一个需要复制的调色像的情况下,如果在第一个复制区域形成该调色像,并且在显影过程结束的同时进行减速,则需要花时间通过剩余的(N-1)个复制区域,从而导致图像形成能力的下降。
另外,在采用这样的中间复制媒体的情况下,当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像复制结束位置随复印纸大小不同而各不相同时,从调色像形成结束时刻,到清洁部件等与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动作及离开动作为止,所经过的时间等,用于形成下一个图象的动作设计变得复杂,因此,控制程序设计需要详细的调试,增大了控制程序设计的工作量,导致了装置开发时间变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复印纸传送速度具有低速模式时,可抑制图像形成能力下降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复印纸传送速度具有低速模式时,可容易进行图像形成时间的设计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包括:向形成于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附着调色剂、形成调色像的显影装置;一边旋转一边被一次复制所述调色像的中间复制媒体;将被一次复制到所述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像二次复制到复印纸上的二次复制装置;以及一边传送复印纸一边将调色像定影在所述复印纸上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复制媒体具有从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往上游侧预先设定的、可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的允许复制区域;所述图象形成装置还包括:具有以第一速度传送复印纸的普通模式、和至少从二次复制位置到定影结束之间以比第一速度低的第二速度传送复印纸的低速模式的传送控制装置;在所述普通模式时,以第一速度驱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而在所述低速模式时,至少到由所述显影装置进行的调色像形成结束的期间内以第一速度驱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同时,在所述调色像形成结束后,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驱动速度由所述第一速度降到所述第二速度,且至少维持所述第二速度到二次复制结束的中间复制媒体控制装置;在所述低速模式时,为了对应复印纸大小变更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一次复制的开始位置,而控制向感光体上的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所述允许复制区域中,于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沿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侧区域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的图象形成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图象形成方法,该方法是,将形成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像一次复制到中间复制媒体上,再将经一次复制的调色像复制到复印纸上,然后一边传送该复印纸一边将调色像定影在所述复印纸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复制媒体具有从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往上游侧预先设定的、可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的允许复制区域;所述图象形成方法还包括:具有以第一速度传送复印纸的普通模式、和至少从二次复制位置到定影结束之间以比第一速度低的第二速度传送复印纸的低速模式;在所述普通模式时,以第一速度驱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而在所述低速模式时,至少到所述感光体上调色像形成结束的期间内以第一速度驱动,同时,在所述调色像形成结束后,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驱动速度由所述第一速度降到所述第二速度,且至少维持所述第二速度到二次复制结束的中间复制媒体控制工序;在所述低速模式时,控制向感光体上的图象形成动作,以便对应复印纸大小变更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一次复制的开始位置,使得在所述允许复制区域中,于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沿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侧区域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的图象形成控制工序。
根据这些构成,具有以第一速度传送复印纸的普通模式、和至少从二次复制位置到定影结束之间以比第一速度低的第二速度传送复印纸的低速模式;在普通模式时,以第一速度驱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在低速模式时,至少到所述感光体上的调色像形成结束的期间内以第一速度驱动中间复制媒体,同时,在调色像形成结束后,中间复制媒体的驱动速度由第一速度降到第二速度,且至少维持第二速度到二次复制结束。所述中间复制媒体具有从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往上游侧预先设定的、可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的允许复制区域。
并且,在低速模式时,控制向感光体上的图象形成动作,以便对应复印纸大小变更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一次复制的开始位置,使得在所述允许复制区域中,于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沿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侧区域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这里,由于在调色像形成结束后,中间复制媒体的驱动速度由第一速度降到第二速度,因此,与在中间复制媒体的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区域一次复制调色像的场合相比,维持在第一速度的时间变长,所以,可抑制图象形成能力的下降。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所述图象形成控制装置,比如也可以将中间复制媒体的一周作为图象形成的控制单位,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所述图象形成控制工序,比如也可以将中间复制媒体的一周作为图象形成的控制单位,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
另外,所述中间复制媒体具有允许复制区域、以及贯穿旋转轴方向设定的、被禁止调色像的一次复制的禁止复制区域,所述图象形成控制装置也可以在所述低速模式时,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所述允许复制区域中靠近所述禁止复制区域的所述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侧区域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
另外,所述中间复制媒体具有所述允许复制区域、和贯穿旋转轴方向设定的、被禁止调色像的一次复制的禁止复制区域;所述图象形成控制工序,也可以在所述低速模式时,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所述允许复制区域中靠近所述禁止复制区域的所述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侧区域,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
根据这些构成,在低速模式时,控制调色像形成动作,使得在允许复制区域中靠近禁止复制区域的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侧区域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这里,由于在调色像形成结束后,中间复制媒体的驱动速度由第一速度降到第二速度,因此,与在中间复制媒体的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区域一次复制调色像的场合相比,维持在第一速度的时间变长,所以,可抑制图象形成能力的下降。
而且,根据这些构成,当中间复制媒体为有接头的无端带时,中间复制媒体的禁止复制区域被设置在包含该接头的区域上。另外,根据这些构成,当具有接触中间复制媒体并除去其表面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洁部件时,中间复制媒体的禁止复制区域被设置在包含该清洁部件与中间复制媒体接触或离开的位置的区域上。
而且,所述传送控制装置在所述低速模式时,也可以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一次复制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像的后端总是在同一位置。
根据这种构成,在低速模式时,可通过图象形成控制装置,控制图象形成动作,使得一次复制在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像的后端总是在同一位置,从而,使得调色像形成结束后,中间复制媒体的驱动速度从第一速度降到第二速度的时刻总是为同一时刻,因此,可简化控制结构,使控制设计容易进行。
另外,所述图象形成控制装置在所述低速模式时,也可以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一次复制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像的后端与所述允许复制区域的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端一致。
根据这种构成,在低速模式时,也可以通过图象形成控制装置,控制图象形成动作,使得一次复制在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像的后端与允许复制区域的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端一致,从而使得维持在第一速度的时间达到上限值,因此,可有效地抑制图象形成能力的下降。
另外,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上,从所述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往上游侧,并列设置有从第一到第N(N为2以上的整数)的N个对应预先设定的复印纸大小的所述允许复制区域;所述图象形成控制装置在所述低速模式时,且为复制所述设定的复印纸大小的M(M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个调色像的图象形成条件的场合下,也可以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至少除去所述N个允许复制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允许复制区域的允许复制区域上,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
而且,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上,从所述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往上游侧并列设置有从第一到第N(N为2以上的整数)的N个对应预先设定的复印纸大小的所述允许复制区域;所述图象形成控制工序在所述低速模式时,且为复制所述设定的复印纸大小的M(M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个调色像的图象形成条件的场合下,也可以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至少除去所述N个允许复制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允许复制区域的允许复制区域上,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
根据这些构成,在低速模式时,且为复制设定的复印纸大小的M个调色像的图象形成条件的场合下,可控制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至少除去所述N个允许复制区域中的第一允许复制区域的允许复制区域上,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这里,由于在调色像形成结束后,中间复制媒体的驱动速度由第一速度降到第二速度,因此,与在中间复制媒体的第一允许复制区域上一次复制调色像的场合相比,维持在第一速度的时间变长,所以,可抑制图象形成能力的下降。
另外,在所述图象形成条件的情况下,所述图象形成控制装置也可以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所述N个允许复制区域中从第N个向所述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M个允许复制区域上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
根据这种构成,在所述图象形成条件的情况下,可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所述N个允许复制区域中从第N个向所述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M个允许复制区域上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因此,与从中间复制媒体的第一允许复制区域到第M允许复制区域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的情况相比,维持在第一速度的时间延长了与(N-M)个允许复制区域相应的量,因此,抑制了与这部分相应的图象形成能力的下降。
另外,所述图象形成控制装置在所述图象形成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第M个调色像的后端与所述第N个允许复制区域的所述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侧一致。
根据这种构成,在所述图象形成条件的情况下,可控制图象形成动作,使得第M个调色像的后端与第N个允许复制区域的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侧一致,从而使得维持在第一速度的时间达到上限值,因此,可有效地抑制图象形成能力的下降。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还具有接触部件和接触部件控制装置;该接触部件可切换到相对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位置和离开位置;该接触部件控制装置使得所述接触部件相对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动作和离开动作,分别在向所述感光体上的调色像形成结束时刻起经过预先设定的设定时间后进行。
根据这种构成,使得可在相对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位置和离开位置间切换的接触部件的、相对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动作和离开动作,通过接触部件控制装置,分别在向所述感光体上的调色像形成结束时刻起经过预先设定的设定时间后进行。因此,在低速模式时,可控制图象形成动作,使得一次复制到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像的后端总是在同一位置,从而使得接触部件的接触动作和离开动作总是在同一时刻进行。因此,例如在为了形成彩色图象而将不同颜色的调色像一次复制到中间复制媒体时,在为了消除接触部件对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及离开动作导致的抵抗(resist)错位,而进行抵抗控制来修正图象形成开始时刻的场合,由于该抵抗控制的图象形成开始时刻的修正量为定值,因此,使得控制结构简单,由此,容易进行控制设计。
作为接触部件,可以适用与中间复制媒体接触并清除其表面残留调色剂的清洁部件,或适用作为二次复制装置而接触中间复制媒体的二次复制滚轮。
另外,所述接触部件控制装置也可以在从所述感光体向所述中间复制媒体上的一次复制不进行时,进行所述接触部件相对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动作和离开动作。
根据这种构成,由于在从所述感光体向所述中间复制媒体上的一次复制不进行时,进行接触部件相对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动作和离开动作,所以,比如在为了形成彩色图象而将不同颜色的调色像一次复制到中间复制媒体时,不会有由于接触部件对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及离开动作而导致抵抗错位的问题,因此,可事先防止由此带来的图像质量下降。
另外,当所述接触部件是在向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位置除去残留在该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剂的清洁部件时,在低速模式时,可控制图象形成动作,使得一次复制到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像的后端总是在同一位置,从而使得接触部件的接触动作和离开动作总是在同一时刻进行,因此,可将清洁部件接触或离开中间复制媒体的位置总是设定在几乎同一位置,由此,可容易设定中间复制媒体的禁止复制区域。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低速模式时,控制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允许复制区域中,于中间复制媒体的沿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侧区域,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所以在调色像形成结束后,中间复制媒体的驱动速度由第一速度降到第二速度,因此,与在中间复制媒体的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区域一次复制调色像的场合相比,维持在第一速度的时间变长,所以,可抑制图象形成能力的下降。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构成,在所述低速模式时,控制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允许复制区域中靠近禁止复制区域的、中间复制媒体的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侧,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所以,调色像形成结束后,中间复制媒体的驱动速度由第一速度降到第二速度,因此,与在中间复制媒体的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进行一次复制调色像的场合相比,维持在第一速度的时间变长,所以,可抑制图象形成能力的下降。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构成,在低速模式时,控制图象形成动作,使得一次复制在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像的后端总是在同一位置,从而使得调色像形成结束后,中间复制媒体的驱动速度从第一速度降到第二速度的时刻总是为同一时刻,因此,可简化控制结构,由此,使控制设计容易进行。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构成,在低速模式时,控制图象形成动作,使得一次复制在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像的后端与允许复制区域的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端一致,从而使得维持在第一速度的时间达到上限值,因此,可有效地抑制图象形成能力的下降。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构成,在中间复制媒体上,从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往上游侧并列设置有从第一到第N的N个对应预先设定的复印纸大小的允许复制区域,所以,在低速模式时,且为复制所述设定的复印纸大小的M个调色像的图象形成条件的场合下,可控制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至少除去所述N个允许复制区域中的第一允许复制区域的允许复制区域上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在调色像形成结束后,中间复制媒体的驱动速度由第一速度降到第二速度,因此,与在中间复制媒体的第一允许复制区域上一次复制调色像的场合相比,维持在第一速度的时间变长,所以,可抑制图象形成能力的下降。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构成,在所述图象形成条件的情况下,可控制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N个允许复制区域中从第N个向所述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M个允许复制区域上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因此,与从中间复制媒体的第一允许复制区域到第M允许复制区域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的情况相比,维持在第一速度的时间延长了与(N-M)个允许复制区域相应的量,因此,抑制了与这部分相应的图象形成能力的下降。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构成,在所述图象形成条件的情况下,可控制图象形成动作,使得第M个调色像的后端与第N个允许复制区域的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侧一致,从而使得维持在第一速度的时间达到上限值,因此,可有效地抑制图象形成能力的下降。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构成,设有接触部件,该接触部件相对所述中间复制媒体来说,可以在接触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切换,该接触部件相对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动作和离开动作,分别在向所述感光体上的调色像形成结束时刻起经过预先设定的设定时间后进行,因此,在低速模式时,可进行图象形成控制,使得一次复制到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像的后端总是在同一位置,从而使得接触部件的接触动作和离开动作总是在同一时刻进行。因此,例如在为了形成彩色图象而将不同颜色的调色像一次复制到中间复制媒体时,在为了消除接触部件对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及离开动作导致的抵抗错位,而进行抵抗控制来修正图象形成开始时刻的场合,由于该抵抗控制的图象形成开始时刻的修正量为定值,因此,使得控制结构简单,由此,容易进行控制设计。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构成,由于在从所述感光体向所述中间复制媒体上的一次复制不进行时,进行所述接触部件相对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动作和离开动作,所以,比如在为了形成彩色图象而将不同颜色的调色像一次复制到中间复制媒体时,不会有由于接触部件对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及离开动作而导致抵抗错位的问题,因此,可事先防止由此带来的图像质量下降。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构成,由于接触部件是在向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位置除去残留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剂的清洁部件,因此,在低速模式时,可进行图象形成控制,使得一次复制到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像的后端总是在同一位置,从而使得接触部件的接触动作和离开动作总是在同一时刻进行,因此,可将清洁部件接触动或离开中间复制媒体的位置总是设定在几乎同一位置,由此,可容易设定中间复制媒体的禁止复制区域。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
实施例;
图2是说明该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3A及图3B是中间复制带的展开图;
图4及图5是说明引擎部各部分动作的时序图;
图6及图7是说明引擎部各部分动作的时序图;
图8是中间复制带上图像复制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对应不同动作,中间复制带上图像复制位置的示意图;
图10是工作过程流程图;
图11A及图11B是变化形式的中间复制带上图像复制位置的示意图。
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2、图3A及图3B,对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印机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该打印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该打印机电气结构的方框图,图3A及图3B是中间复制带(belt)的展开图。
该打印机可以将黄(Y)、品红(M)、青(C)、黑(K)四种调色剂叠合起来形成彩色(full color)图像,也可以形成单色图像,例如只用黑色剂。当打印机的主控制模块100接收到来自主计算机等的外部设备的含有图像信号的打印指令时,马达控制部110根据来自上述主控制模块100的控制信号控制引擎部1的各部分;该打印机将对应于上述图像信号的图像,输出打印到从位于装置主体2下方的输纸盒传送出的复印纸上。
作为复印纸4,除普通纸外,还可以使用优质纸、明信片、信封、光面纸、高精细纸(例如白色PET片)等比普通纸厚的厚纸及OHP用透明胶片(sheet)。并且,该打印机在使用普通纸或OHP透明胶片时,采用普通的第一速度进行传送;而在使用厚纸时,如下所述,采用低于第一速度的第二速度进行传送。
上述引擎部1包括感光体单元10、旋转显影部件20、中间复制单元30、定影单元40、曝光单元50。感光体单元10包括感光体11、带电部件12及清洁部件13;旋转显影部件20包括装有黄色剂的黄色显影单元2Y、装有品红色剂的品红色显影单元2M、装有青色剂的青色显影单元2C、装有黑色剂的黑色显影单元2K;中间复制单元30包括中间复制带31、垂直同步传感器32、复制带清洁器33、入口(ゲ一ト)滚轮对34、二次复制滚轮35、用于驱动感光体的马达36等。上述七个单元10、2Y、2M、2C、2K、30、40分别在装置主体上可自由装卸。
在上述七个单元10、2Y、2M、2C、2K、30、40安装在装置主体2上的状态下,感光体单元10中的感光体11,通过感光体驱动马达36,向箭头5的方向旋转。在感光体11的周围,沿着旋转方向5,分别安装有带电部件12、旋转显影部件20及清洁部件13。
带电部件12具有施加有设定大小的高电压的金属丝电极,如通过电晕放电,使感光体11的周围均匀带电。顺着旋转方向5,清洁部件13安装在带电部件12的上游侧,在从感光体11向中间复制带31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后,擦掉残留在感光体11外围的调色剂,清洁感光体11的表面。
曝光单元50包括:激光光源51,例如由半导体激光器构成的激光光源;多角棱镜52,反射来自上述激光光源51的激光;扫描马达53,驱动多角棱镜52,使其高速旋转;透镜部54,聚焦多角棱镜52所反射的激光;多个反射镜55;水平同步传感器56等。被多角棱镜52反射、经过透镜部54及反射镜55射出的激光57在主扫描方向(在图1中垂直纸面方向)上,扫描感光体11的表面,在感光体11的表面上形成对应于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这时,通过水平同步传感器56得到在主扫描方向的同步信号,即水平同步信号。曝光单元50起曝光设备作用。
旋转显影部件20将各种调色剂附着在静电潜像上而完成显影。旋转显影部件20的黄色显影单元2Y、品红色显影单元2M、青色显影单元2C、黑色显影单元2K被设置成可绕轴中心自由旋转;这些显影单元2Y、2M、2C、2K被设置成可移动到预先规定的多个位置上,并被有选择性地设置在对应于感光体11的接触位置或离开位置。并且,施加直流成分或在直流成分上叠加交流成分组成的显影偏置(bias),使对应感光体11的接触位置上的显影单元的调色剂附着在感光体11的表面上。旋转显影部件20起显影设备作用。
中间复制单元30的中间复制带31被架设在多个滚轴上,在一次复制部件14处与感光体11接触,且和感光体11一起被感光体驱动马达36驱动旋转。如图3A及3B所示,中间复制带31是由近似矩形的薄片体在接头71处连接构成的无端带。在图3A及图3B中,箭头72表示旋转驱动方向,箭头73表示旋转轴方向。在中间复制带31中,旋转轴方向73的一端侧(图3A、图3B中的上侧)设有突起74。
并且,该中间复制带31包括禁止复制区域75和允许复制区域76。禁止复制区域75规定为接头71两侧所规定的尺寸,并包括贯穿旋转轴方向73两端部的范围。允许复制区域76指禁止复制区域75以外的区域,且设定为除旋转轴方向73两端部的矩形区域。沿旋转驱动方向72上,复制区域76具有比A3页面的长边还长的尺寸。并且,如图3A所示,当图像的长边沿旋转驱动方向72放置时,可复制A3大小的图像77。还有,如图3B所示,将允许复制区域76分割为两个子区域76A、76B,并在中间复制带31的一周上,将图像的短边沿旋转驱动方向72放置时,可复制两张A4大小的图像78。
垂直同步传感器32,例如由具有相互对置的发光部和受光部的光断流器(photo interrupter)构成,被安装在旋转的中间复制带31的旋转轴方向73的一端侧,检测突起74的通过,将该检测信号作为垂直同步信号使用,该垂直同步信号成为由马达控制部110进行的图像形成控制的基准。通过清洁器的离合器37,复制带清洁器33可在相对于中间复制带31的接触状态(图1中的实线)和离开状态(图1中的虚线)之间切换,并在接触状态下擦掉中间复制带31上的残留调色剂。在入口(ゲ一ト)离合器闭合时,入口滚轮对34受来自传送系统驱动用马达60的驱动力的驱动而旋转。
二次复制滚轮35通过二次复制滚轮用离合器38,可以在与中间复制带31的接触状态(图1中的实线)和隔开状态(图1中的虚线)之间切换。该二次复制滚轮35在接触中间复制带31的状态下,施加规定的二次复制偏置,一边传送复印纸4,一边将中间复制带31的调色像复制在复印纸4上;而该接触位置设置在二次复制部件39处。
中间复制带31对应于中间复制媒体,而复制带清洁器33及二次复制滚轮35对应于接触部件。并且,二次复制滚轮35构成二次复制设备。
定影单元40包括加热滚轮41及加压滚轮42。定影单元40通过热滚轮定影方式,一边传送复印纸4,一边将复印纸4上的调色像定影在该复印纸4上。定影单元40起定影设备作用。
在供纸盒3前端向上的方向(图1中的右边),设有半月状的拾纸(pick up)滚轮61、送纸(feed)滚轮62。隔着入口滚轮对34、二次复制滚轮35及定影单元40,还设有传送滚轮对63、输出滚轮对64,这些也构成复印纸4的传送路径(图1中的点划线)。
拾纸滚轮61由拾纸螺线管(pick up solenoid)驱动。送纸滚轮对62、入口滚轮对34、二次复制滚轮35、定影单元40中的加热滚轮41、传送滚轮对63及输出滚轮对64分别通过各自的驱动力传递机构连接到同一个传送系统驱动用的马达60上。并且,通过将送纸离合器闭合,传送系统驱动用的马达60的驱动力得到传递,驱动送纸滚轮对62旋转。传送系统驱动用的马达60的旋转速度作为复印纸4的传送速度,可在传送普通纸的普通第一速度S1和传送厚纸用第二速度S2(<S1)两者间切换。
送纸滚轮对62、入口滚轮对34、传送滚轮对63及输出滚轮对64组成了复印纸4的传送设备。
图2中,主控制模块100包括:CPU101;接口102(interface),用于与主计算机等的外部设备交换控制信号;图像存储器103,用于保存通过上述接口102得到的图像信号。CPU101通过接口102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包含图象信号的打印指令时,将信号转换为适合引擎部1操作的工作数据(job data),并传送到马达控制部110。
马达控制部110包括CPU111、ROM112、RAM113等。ROM112用于保存CPU111的控制程序等,而RAM113只是暂时保存引擎部1的控制数据或CPU111的计算结果。
作为引擎部1发送的输入信号,CPU111接收来自垂直同步传感器32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和来自水平同步传感器56的水平同步信号Hsync。并且,CPU111基于这些输入信号及控制程序来控制引擎部1各部分的动作。
即CPU111向驱动感光体驱动用马达36的马达驱动电路114发送控制信号,驱动感光体11及中间复制带31,使它们同步旋转。并且,向驱动传送系统驱动用马达60的马达驱动电路115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来自供纸盒3的复印纸4的传送。
这时,当复印纸4为普通纸或OHP用透明胶片时,以预先设定的第一速度S1传送复印纸4,同时,控制感光体11及中间复制带31的转速,使其与第一速度S1一致。另一方面,当复印纸4为上述厚纸时,以预先设定的第二速度S2(<S1)传送复印纸4。对于感光体11及中间复制带31,在感光体11显影结束时刻(在彩色图像的情况下为4种颜色显影结束时刻)之前,控制它们的转速与第一速度S1一致;并在该显影结束时刻开始减速,控制它们的转速与第二速度S2一致。这样,通过增大复印纸4在定影单元40的通过时间,弥补复印纸4为厚纸时产生的定影量不足。
并且,CPU111向驱动清洁器的离合器37的离合器驱动电路116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清洁器33接触或离开中间复制带31。CPU111还向驱动二次复制滚轮用离合器38的离合器驱动电路117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二次复制滚轮35接触或离开中间复制带31。
并且,CPU111向生成复制偏置的复制偏置生成电路118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对中间复制带31的一次复制偏置及二次复制偏置的施加。
并且,CPU111接收对应于操作按钮的操作内容,例如设在装置主体2表面操作显示面板8上的操作按钮,同时,控制显示部件的显示内容。
还有,当CPU111只形成1张其大小为可一次得到两张图像的图像时,且复印纸采用的是上述厚纸(例如,在厚纸上只形成1张A4大小的图像,其图像的短边沿旋转驱动方向72放置)的情况下,控制感光体11的静电潜像形成,使调色像复制在允许复制区域上游侧的子区域76B上。与该控制有关的操作将在后面说明。
CPU111构成传送控制装置、中间复制媒体控制装置、图像形成控制装置及接触部件控制装置。
下面,参照图4、图5,说明在形成两张大小为可一次得到两张图像的图像时,且复印纸采用上述厚纸情况下的操作。图4、图5是说明引擎部1各部分动作的时序图(timing chart)。
当含图像信号的打印指令从主计算机等的外部设备发送到主控制模块100时,马达控制部110根据从上述主控制模块100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启动引擎部1各部分动作。这时,当供纸盒3中的复印纸4的大小与打印指令中所指定的大小不同时,则在控制面板8上显示督促替换供纸盒的信息。图1中所示的打印机虽然只有一个供纸盒3,但并不仅限于此,打印机也可以具备多个供纸盒。
当供纸盒3中的复印纸4的大小与打印指令信号中所指定的大小相同时,带电部件12使感光体11的表面均匀带电;来自曝光单元50的激光57使上述均匀带电的感光体11的表面形成对应上述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旋转显影部20对该静电潜像显影,形成调色像;在一次复制部件14处将该调色像一次复制在中间复制带31上。
即在图4中,以第一速度S1驱动感光体的驱动马达36使中间复制带31旋转,在时刻t1、t2、t3、t4内分别输出垂直同步信号Vsync。从每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下降点开始,经过规定时间T1后,输出第一张图像请求信号Vreq,并与该图像请求信号Vreq下降同步,开始形成对应于第一张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同时,显影偏置被导通(オン)。并且,在每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下降时刻,经过规定时间T2(>T1)后,输出第二张图像请求信号Vreq,并与该图像请求信号Vreq下降同步,开始形成对应第二张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
并且,在t1、t2、t3、t4每一时刻,切换旋转显影部件20的显影单元,在感光体11上形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像,并依次一次复制到中间复制带31上。这期间,因为2次复制滚轮35相对于中间复制带31处于离开状态,所以各种颜色的调色像在中间复制带31上重叠。从时刻t1、t2、t3、t4中的每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下降点开始,经过按照复印纸大小预先规定的时间T3后,显影偏置被切断(off)。
这样,由调色像Y1、C1、M1、K1重叠形成的彩色图像被一次复制在子区域76A上,该区域在中间复制带31的允许复制区域76中处于沿旋转驱动方向72的下游侧;而调色像Y2、C2、M2、K2重叠形成的彩色图像被一次复制在子区域76B上,该区域在中间复制带31的允许复制区域76中处于沿旋转驱动方向72的上游侧。
接着,在图5中,当最后一个静电潜像(形成调色像K2)的显影被处理时,从时刻t4(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下降点)开始,在经过对应复印纸大小的规定时间T3后的时刻t5与显影偏置的切断同步,感光体的驱动马达36开始减速,并以第二速度S2的转速驱动。
另一方面,供纸盒3中最上层的复印纸4被拾纸滚轮61取出,由送纸滚轮对62以第二速度S2传送,并被入口滚轮对34夹住(nip)。并且,配合中间复制带31的调色像时间,闭合入口离合器,以第二速度S2将复印纸4从入口滚轮对34传送到二次复制部件39。
并且,从时刻t6经规定时间到达时刻t7,闭合用于二次复制滚轮的离合器38,二次复制滚轮35与中间复制带31接触。接着,从时刻t6经规定时间到达时刻t8,将复制偏置生成电路118生成的二次复制偏置加到二次复制滚轮35上。
这样,在中间复制带31的允许复制区域76中,对沿旋转驱动方向72处于下游侧的子区域76A上进行了一次复制,由调色像Y1、C1、M1、K1叠加而成的彩色图像复制到第一张复印纸4上。
在第一张复印纸4输出后,暂时断开入口离合器,而二次复制偏置的施加时间T4是根据复印纸4的大小预先设定的。这时,下一张复印纸4被拾纸滚轮61取出,由传动入口滚轮对62以第二速度S2传送,并被入口滚轮对34夹住。
在断开入口离合器、切断二次复制偏置后,配合下一个调色像的时间,再次闭合入口离合器,传送下一张复印纸4;在从时刻t6经规定时间的时刻t9,接通二次复制偏置。并且,在经过规定的二次复制偏置导通时间T4后的时刻,切断二次复制偏置,同时,闭合二次复制滚轮的离合器38,二次复制滚轮35从中间复制带31上离开。
这样,在中间复制带31的允许复制区域76中,对沿旋转驱动方向72处于上游侧的子区域76B上进行了一次复制,由调色像Y2、C2、M2、K2叠加而成的彩色图像复制到第二张复印纸4上。
然后,在定影单元40,一边传送复印纸4,一边将调色像定影到复印纸4上。这时,因为采用低于第一速度S1的第二速度S2传送复印纸4,所以可保证充分的定影时间。接着,复印纸4由传送滚轮对63传送,并由输出滚轮对64输出到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部的输纸部件7。
另外,在允许复制区域76中已经复制了由调色像Y2、C2、M2、K2叠加而成的彩色图像的子区域76B通过复制带清洁器33的接触位置后,且是使禁止复制区域75正通过那样地调节时间而预先设定的、从时刻t6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时刻t10,闭合清洁器的离合器37,开始清除中间复制带31上残留的调色剂。并且,在从下一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下降时刻t11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时刻t12,再次使用于清洁器的离合器37闭合,使复制带清洁器33从中间复制带31上离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时刻t11之前,下一个打印指令信号从外部设备经过主控制模块100输入进来;在从时刻t11经过一定时间到达时刻t13时,对感光体的驱动马达36进行加速,使其转速从第二速度S2恢复到第一速度S1,因此,考虑该速度变化,复制带清洁器33的离开时刻被预先设定成与一个周期后的禁止复制区域75通过复制带清洁器33的接触位置的时刻一致。并且,以下一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下降时刻t14为基准,控制下一次的图像形成。
这样,根据图4、图5的动作说明,因为采用低于第一速度S1的第二速度S2传送复印纸4,所以可以保证充分的定影时间,进而,可以在采用厚纸的复印纸4上得到良好的定影效果。
并且,由于与停止施加显影偏置同步地开始向第二速度S2减速;所以,不必为开始进行减速重新设定控制参数,避免了控制程序设计的复杂化。
还有,因为在不进行一次复制时,进行二次复制滚轮35对中间复制带31的接触动作及离开动作,所以防止了在一次复制彩色图像期间由于该接触及离开动作而导致的抵抗错位(レジ ストずれ)。还有,因为在不进行一次复制时进行复制带清洁器33对中间复制带31的接触动作及离开动作,所以防止了在一次复制彩色图像期间由于该接触及离开动作而导致的抵抗错位。
下面,参照图6~图8,说明在图像大小为可一次得到两张图像(这里,其大小与图4、图5相同)时,只形成1张图像,且复印纸4采用上述厚纸的情况下的工作过程。图6、图7是说明引擎部1各部分动作的时序图、图8是说明相对中间复制带31的复制图像位置图。在图6、图7中,对于与图4、图5中相同的时刻,采用同一标号表示。
图6中,与图4情况相同,感光体的驱动马达36以第一速度S1驱动使中间复制带31旋转,在时刻t1、t2、t3、t4分别输出垂直同步信号Vsync。并且,在该过程中,从每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下降时刻开始,经过规定时间T2后,输出图像请求信号Vreq;并与该图像请求信号Vreq下降同步,在开始形成对应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的同时,显影偏置被接通。并且,在t1、t2、t3、t4每一时刻,切换旋转显影部件20的显影单元,使感光体11上形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像Y2、C2、M2、K2,并依次在中间复制带31上进行一次复制。这期间,因为2次复制滚轮相对中间复制带31处于离开状态,所以各种颜色的调色像在中间复制带31上重叠。从每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下降时刻开始,经过按照复印纸大小预先规定的时间T3后,定影偏置被切断。
这样,由调色像Y2、C2、M2、K2重叠形成的彩色图像被一次复制在子区域76B上,该区域在中间复制带31的允许复制区域76中处于沿旋转驱动方向72的上游侧。
接着,在图7中,与图5的情况相同,当进行最后的静电潜像的显影(形成调色像K2)时,在从t4(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下降时刻)开始,经过对应复印纸大小的规定时间T3到达时刻t5时,显影偏置被切断,并且,与该显影偏置的切断同步,感光体的驱动马达36开始减速,以第二速度S2的转速驱动。
另一方面,在与图5中的第二张的情况相同的时刻上,从供纸盒3传送复印纸4,并且,配合中间复制带31的调色像调节时间,闭合入口离合器,以第二速度将复印纸4从入口滚轮对34传送到二次复制部件39。
并且,在从时刻t6经规定时间到达时刻t21时,闭合用于二次复制滚轮的离合器38,二次复制滚轮35与中间复制带31接触。接着,在从时刻t6经规定时间到达时刻t9时,将复制偏置生成电路118生成的二次复制偏置加到二次复制滚轮35上。在经过规定的二次复制偏置接通时间T4的时刻,切断二次复制偏置,同时,断开二次复制滚轮的离合器38,使二次复制滚轮35从中间复制带31上离开。
这样,如图8所示,在中间复制带31的允许复制区域76中沿旋转驱动方向72处于上游侧的子区域76B上进行了一次复制,由调色像Y2、C2、M2、K2叠加而成的彩色图像78B复制到复印纸4上。
另一方面,与图5的情况一样,在时刻t10,闭合清洁器的离合器37,开始清除中间复制带31上残留的调色剂;在时刻t12,清洁器的离合器37再次闭合,使复制带清洁器33从中间复制带31上离开。并且,以下一个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下降时刻t14为基准,进行下一个图像形成的控制。
这样,根据在图6、图7所说明的动作,与图4、图5的情况一样,因为在停止显影偏置导通的同时,开始向第二速度S2减速;所以,不必为开始进行减速重新设定控制参数,避免了控制程序设计的复杂化。
对于这种情况,在中间复制带31的允许复制区域76中沿旋转驱动方向72处于下游侧的子区域76A上复制调色像,并与切断显影偏置同步开始减速的情况下,以第二速度S2的驱动时间将延长与子区域78B的尺寸相应的量,使通过能力下降;但在图6、图7中,因为在中间复制带31的允许复制区域76中沿旋转驱动方向72处于下游侧的子区域76 B上复制调色像,所以可防止通过能力的下降。
并且,根据图6、图7,因为是在不进行从感光体11向中间复制带31上的调色像的一次复制时,进行复制带清洁器33和二次复制滚轮35对中间复制带31的接触动作及离开动作,所以不会发生在形成彩色图像期间,进行该接触及离开动作而导致的抵抗错位。
接下来,参照图9、图10,对本打印机的不同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中间复制带上复制图像位置的示意图;图10是工作流程图。
这里,关于图6~图8中的动作,对应复制纸大小,设定下游侧调色像开始复制位置,使中间复制带31上的调色像的沿旋转驱动方向72的后端(上游侧的端部)与允许复制区域76的上游侧的端部一致。如图9所示,设定调色像复制开始位置80,使A4页面大小的调色像79的后端与允许复制区域76的上游侧的上端一致。
为此,对应各种复印纸大小,预先计算出从垂直同步信号Vsync到输出复制请求信号Vreq之间经过的时间。即,例如预先计算了从垂直同步信号Vsync到输出复制请求信号Vreq之间经过的时间,以便从调色像复制开始位置80开始复制调色像。这些经过的时间作为控制程序被保存在ROM112中。
并且,CPU111控制感光体11的静电潜像形成,使允许复制区域76沿旋转驱动方向72的上游端与调色像后端一致。
当接收到来自主计算机等的外部设备的打印指令信号时,开始图10的程序。首先,从主控制模块100发送到马达控制部110的工作数据中,取出对应复印纸大小的数据,选择对应的经过时间T0,同时,引擎部1开始驱动(步骤S1)。
其次,当从垂直同步传感器32检测出垂直同步信号Vsync时(步骤S2),从该下降时刻开始计算经过时间,并在该计数值达到步骤1中选择的经过时间T0时,输出图像请求信号Vreq(步骤S3)。
然后,根据该图像请求信号Vreq控制感光体11的图像形成(步骤S4);判断显影是否结束(步骤S5)。
这里,例如根据打印指令的图像为彩色图像,在感光体11上已经完成黄色显影时(步骤S5中为否),返回到步骤S2重复以上步骤,依次形成青、品红、黑色的调色像,并分别一次复制、重叠在中间复制带31上,形成彩色图像。
并且,在显影过程结束时,即对于彩色图像为黑色的显影结束时、对于单色图像为该颜色的显影结束时(步骤S5中为是);显影偏置被切断、开始旋转显影部件20的停止控制;同时,与此同步地感光体的驱动马达36开始向第二速度S2减速(步骤S6)。
以下与图7的情况相同,根据垂直同步信号Vsync,进行驱动二次复制滚轮35、传送复印纸4、操作复制带清洁器33等(步骤S7),并且,如果没有下一个打印指令信号,则结束。
这样,根据图9、图10的动作,因为沿旋转驱动方向72的调色像的后端(上游侧的端部)与允许复制区域76的上游侧的端部一致,所以,与切断显影偏置同步的中间复制带31的减速开始、二次复制滚轮35的接触及离开动作、复制带清洁器33的接触及离开动作等,开始形成下一个图像的时间总是相同,因此,控制参数的设定等并不复杂,从而避免了控制程序设计的复杂化。
一般,在一次复制结束之前进行的、对应于中间复制带31的二次复制滚轮35及复制带清洁器33等接触部件的接触及离开动作,将导致中间复制带31的负荷变化或中间复制带31伸缩而产生抵抗错位,因而,为消除这种错位,修正图像形成开始时间,以进行抵抗(レジスト)控制。进行该抵抗控制时,根据图9、图10中的动作说明,因为接触部件的接触及离开时间通常相同,所以抵抗控制的时间修正量为一定值,避免了抵抗控制设计的复杂化。
而且,在图9、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大小为可一次得到两张图像而只形成1张图像的情况,且在复印纸4采用上述厚纸的情况下,对应复印纸的大小,设定下游侧的调色像复制开始位置,使在中间复制带31上,调色像的沿旋转驱动方向72的后端(上游侧的端部)与允许复制区域76的上游侧的端部一致。但不仅仅局限于此。例如对于形成1张图像,其大小为可一次得到1张图像的情况,且在复印纸4采用上述厚纸的情况下,通常,对应复印纸的大小,设定下游侧的调色像复制开始位置,使在中间复制带31上,调色像的沿旋转驱动方向72的后端(上游侧的端部)与允许复制区域76的上游侧的端部一致。
在该变形方式中,CPU111在低速模式的情况下,总是控制感光体11的静电潜像的形成,使允许复制区域76的沿旋转驱动方向72的上游端与调色像的后端一致。
该动作,例如图11A所示,设定调色像复制开始位置82,使A3页面大小的调色像81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允许复制区域76的上游侧的端部一致;如图11B所示,设定调色像复制开始位置84,使A4页面大小的调色像83的上游侧的端部与允许复制区域76的上游侧的端部一致。
为此,对应各种复印纸大小,预先计算了从垂直同步信号Vsync到输出复制请求信号Vreq之间经过的时间。即,例如预先分别计算了从垂直同步信号Vsync到复制请求信号Vreq输出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以便在调色像复制开始位置82、84开始复制调色像。这些经过时间作为控制程序被保存在ROM112中。
根据图11A及图11B的实施方式,在低速模式情况下,因为总是沿旋转驱动方向的调色像的后端(上游侧的端部)与允许复制区域76的上游侧的端部一致,所以,从与切断显影偏置同步的中间复制带31的减速开始、二次复制滚轮35的接触及离开动作、复制带清洁器33的接触及离开动作等、开始形成下一个图像的时间,总是与复印纸大小和对应中间复制带31的一周内图像形成个数无关,总是保持相同,因此,控制参数的设定等工作并不复杂,避免了控制程序设计的复杂化。
并且,根据图11A及图11B的实施方式,在低速模式情况下,通常,因为沿旋转驱动方向72的调色像的后端处于允许复制区域76的最上端,所以,最大限度地抑制了通过能力的下降。而且,在进行上述抵抗控制时,接触部件的接触及离开的时间总是不变,所以抵抗控制的时间修正量为一定值,避免了抵抗控制设计的复杂化。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间复制带31上,作为调色像复制区域的允许复制区域76的子区域76A、子区域76B,是从旋转驱动方向72的下游侧向上游侧的方向2个并列设定,这些子区域76A、76B具有可以复制小于A4页面的图像的大小,而中间复制带31的大小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作为对应B5页面大小等预先设定的复印纸大小的调色像复制区域的子区域,也可以在从旋转驱动方向72的下游侧向上游侧的方向上,按第1到第N(N为2以上的整数)的顺序并排N个。即上述实施方式中,子区域76A相当于第一个调色像复制区域,子区域76B相当于第N=2个调色像复制区域。
上述实施方式中,参照图6~图8,对一次可形成2张而只形成1张的图象形成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作为对应预先设定的复印纸大小的调色像复制区域的子区域,沿旋转驱动方向72从下游侧向上游侧,按第1到第N(这里,N为大于3的整数)的顺序并排N个的情况,在复制M(M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个上述设定的复印纸大小的调色像时,进行感光体11的静电潜像形成的控制,使在N个调色像复制区域中至少除去第一个复制区域(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子区域76A)的复制区域上,一次复制调色像。特别地,在N个调色像复制区域中,从第N个开始,在沿旋转驱动方向72的下游侧,于M个复制区域上一次复制调色像,可以最大限度的抑制通过能力的下降。
并且,在形成上述图像的情况下,如进行感光体11的静电潜像形成的控制,使第M个调色像的后端与第N个调色像复制区域的沿旋转驱动方向72的上游端一致时,则对一次复制以后的动作控制可以总是在同样的时间进行,而与复印纸大小无关。
并且,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由接头71连接构成的无端带作为中间复制带31,但本发明的中间复制媒体不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如没有连接头的无缝无端带作为中间复制带31或采用圆筒形中间复制磁鼓。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复制带清洁器33及二次复制滚轮35对中间复制带31的接触动作和离开动作是在不进行从感光体11到中间复制带31的调色像一次复制时进行的。但不局限于此,上述接触动作与离开动作也可以分别从调色像在感光体11上的调色像形成(显影)完成时刻起经过设定时间后进行。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来自主计算机等的外部设备的图像打印在复印纸上的打印机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适用于包括复印机、传真机等一般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3)
1、一种图象形成装置,包括:
向形成于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附着调色剂、形成调色像的显影装置;
一边旋转一边被一次复制所述调色像的中间复制媒体;
将被一次复制到所述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像二次复制到复印纸上的二次复制装置;和
一边传送复印纸一边将调色像定影在所述复印纸上的定影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复制媒体具有从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往上游侧预先设定的、可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的允许复制区域;
所述图象形成装置还包括:
具有以第一速度传送复印纸的普通模式、和至少从二次复制位置到定影结束之间以比第一速度低的第二速度传送复印纸的低速模式的传送控制装置;
在所述普通模式时,以第一速度驱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而在所述低速模式时,至少到由所述显影装置进行的调色像形成结束的期间内以第一速度驱动,同时,在所述调色像形成结束后,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驱动速度由所述第一速度降到所述第二速度,且至少维持所述第二速度到二次复制结束的中间复制媒体控制装置;
在所述低速模式时,为了对应复印纸大小变更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一次复制的开始位置,而控制向感光体上的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所述允许复制区域中,于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沿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侧区域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的图象形成控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复制媒体具有允许复制区域、以及贯穿旋转轴方向设定的、被禁止调色像的一次复制韵禁止复制区域;
所述图象形成控制装置在所述低速模式时,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所述允许复制区域中靠近所述禁止复制区域的所述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侧区域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控制装置在所述低速模式时,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一次复制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像的后端总是在同一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象形成控制装置在所述低速模式时,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一次复制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像的后端与所述允许复制区域的所述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端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上,从所述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往上游侧并列设置有从第一到第N(N为2以上的整数)的N个对应预先设定的复印纸大小的所述允许复制区域;
所述图象形成控制装置在所述低速模式时,且为复制所述设定的复印纸大小的M(M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个调色像的图象形成条件的场合下,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除去所述N个允许复制区域中的至少所述第一允许复制区域的允许复制区域上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图象形成条件的情况下,所述图象形成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从所述N个允许复制区域中从第N个向所述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M个允许复制区域上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象形成控制装置在所述图象形成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第M个调色像的后端与所述第N个允许复制区域的所述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侧一致。
8、如权利要求3、4或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接触部件和接触部件控制装置;所述接触部件可以在相对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接触部件控制装置使得所述接触部件相对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动作和离开动作,分别在所述感光体上的调色像形成结束时刻起经过预先设定的设定时间后进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件控制装置在从所述感光体向所述中间复制媒体上的一次复制不进行时,进行所述接触部件相对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动作和离开动作。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象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件是清洁部件,该清洁部件在与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接触位置,除去残留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上的调色剂。
11、一种图象形成方法,将形成在感光体上的调色像一次复制到中间复制媒体上,再将经一次复制的调色像复制到复印纸上,然后一边传送该复印纸一边将调色像定影在所述复印纸上;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中,所述中间复制媒体具有可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的允许复制区域;
该方法具有:以第一速度传送复印纸的普通模式、和至少从二次复制位置到定影结束之间以比第一速度低的第二速度传送复印纸的低速模式;
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在所述普通模式时,以第一速度驱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而在所述低速模式时,至少到所述感光体上的调色像形成结束的期间内以第一速度驱动,同时,在所述调色像形成结束后,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驱动速度由所述第一速度降到所述第二速度,且至少维持所述第二速度到二次复制结束的中间复制媒体控制工序;
在所述低速模式时,对应复印纸大小而变更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一次复制的开始位置,控制向感光体上的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所述允许复制区域中,于所述中间复制媒体的沿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侧区域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的图象形成控制工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象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复制媒体具有允许复制区域、以及贯穿旋转轴方向设定的、被禁止调色像的一次复制的禁止复制区域;
所述图象形成控制工序在所述低速模式时,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所述允许复制区域中靠近所述禁止复制区域的所述旋转驱动方向的上游侧区域,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象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间复制媒体上,从所述旋转驱动方向的下游侧往上游侧并列设置有从第一到第N(N为2以上的整数)的N个对应预先设定的复印纸大小的所述允许复制区域;
所述图象形成控制工序在所述低速模式时,且为复制所述设定的复印纸大小的M(M为1以上N以下的整数)个调色像的图象形成条件的场合下,控制所述图象形成动作,使得在至少除去所述N个允许复制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允许复制区域的允许复制区域上,进行调色像的一次复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041256A JP2003241611A (ja) | 2002-02-19 | 2002-02-19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
JP041255/2002 | 2002-02-19 | ||
JP041256/2002 | 2002-02-19 | ||
JP2002041255A JP4470357B2 (ja) | 2002-02-19 | 2002-02-19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39934A true CN1439934A (zh) | 2003-09-03 |
CN1234052C CN1234052C (zh) | 2005-12-28 |
Family
ID=27624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0464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4052C (zh) | 2002-02-19 | 2003-02-19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形成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766124B2 (zh) |
EP (1) | EP1336904A3 (zh) |
CN (1) | CN1234052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2437C (zh) * | 2003-07-11 | 2008-01-16 | 株式会社东芝 | 成像的方法和设备 |
CN100437364C (zh) * | 2003-09-29 | 2008-11-26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0480887C (zh) * | 2003-07-11 | 2009-04-22 | 株式会社东芝 | 成像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66124B2 (en) * | 2002-02-19 | 2004-07-2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having speed control to improve throughput |
US7043170B2 (en) * | 2003-05-01 | 2006-05-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peed control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image transfers |
JP2005024973A (ja) * | 2003-07-03 | 2005-01-27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DE10354345A1 (de) * | 2003-11-20 | 2005-07-07 | Schott Ag | Mehrfarben-Druckvorrichtung |
JP2005195679A (ja) * | 2003-12-26 | 2005-07-21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302643B2 (ja) * | 2005-01-19 | 2009-07-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JP2007241192A (ja) * | 2006-03-13 | 2007-09-20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729649B2 (en) * | 2006-03-20 | 2010-06-01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ducing wear on a print cartridge |
JP4137144B2 (ja) * | 2006-07-07 | 2008-08-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4911694B2 (ja) * | 2006-09-28 | 2012-04-04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82201B2 (ja) * | 2008-06-05 | 2010-11-17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当該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2次転写ローラ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
JP6655424B2 (ja) * | 2016-02-26 | 2020-02-26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66267B2 (ja) * | 1993-11-30 | 1999-10-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109767A (ja) * | 1997-08-04 | 1999-04-23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311931A (ja) * | 1998-04-30 | 1999-11-09 | Ricoh Co Ltd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3408208B2 (ja) * | 1998-10-05 | 2003-05-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221747A (ja) * | 1999-01-28 | 2000-08-11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330451A (ja) * | 1999-05-21 | 2000-11-30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327458B1 (en) * | 2000-04-06 | 2001-12-04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sitioning paper in an imaging system having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dium |
JP2002059601A (ja) * | 2000-08-22 | 2002-02-26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519443B1 (en) * | 2001-10-02 | 2003-02-11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 print medium pick time for an imaging apparatus that transports print media at variable speeds |
US6766124B2 (en) * | 2002-02-19 | 2004-07-2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having speed control to improve throughput |
-
2003
- 2003-02-19 US US10/367,999 patent/US676612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2-19 EP EP03003181A patent/EP1336904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02-19 CN CNB031046495A patent/CN123405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2437C (zh) * | 2003-07-11 | 2008-01-16 | 株式会社东芝 | 成像的方法和设备 |
CN100480887C (zh) * | 2003-07-11 | 2009-04-22 | 株式会社东芝 | 成像的方法和设备 |
CN100437364C (zh) * | 2003-09-29 | 2008-11-26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766124B2 (en) | 2004-07-20 |
EP1336904A2 (en) | 2003-08-20 |
US20030170039A1 (en) | 2003-09-11 |
EP1336904A3 (en) | 2007-06-06 |
CN1234052C (zh) | 2005-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34052C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图像形成方法 | |
US815028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20060216065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84123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563768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40126942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5887218A (en) |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oner and transfer sheet bearing member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thereof | |
CN1837991A (zh) | 成像装置 | |
JP502924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210804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9753394B2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image forming device | |
JPH091591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14815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10317190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312208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EP3299901A1 (en) | Image formation device | |
US6212345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ifferent inertial conditions among image supports | |
JP401962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53251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20120063793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leaning blade | |
JP389984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8116116A (ja) | 白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7027715B2 (ja) | 除電装置、除電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321594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200324161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2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