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18328A - 通过镜头的紧凑型数字照相机 - Google Patents

通过镜头的紧凑型数字照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18328A
CN1418328A CN01806461A CN01806461A CN1418328A CN 1418328 A CN1418328 A CN 1418328A CN 01806461 A CN01806461 A CN 01806461A CN 01806461 A CN01806461 A CN 01806461A CN 1418328 A CN1418328 A CN 1418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hift
shift device
image
steering position
ligh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06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维尔弗里德·比特纳
史蒂夫·比舍尔
洛塔尔·韦斯特韦克
亚历克斯·拉施克
克劳斯·拉施克
肯·赫格伦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cord Cam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ncord Cam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cord Camera Corp filed Critical Concord Cam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18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83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Focusing (AREA)
  • Viewfin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镜头的紧凑型数字照相机(1),该照相机包括:物镜单元(10),图像传感装置(20),内部显示装置(30),目镜单元(40),光学系统(51,53,97,97,99),控制和处理电路(60),功能选择控件(70),以及外部接口(90)。该光学系统可在图像框定模式光程(40)、图像摄取模式光程(56)和图像审查模式光程之间转换,在图像框定模式光程中,光从物镜单元被引导到目镜单元;在图像摄取模式光程中,光从物镜单元被引导到图像传感装置;而在图像审阅模式光程中,光从显示装置被引导到目镜单元。控制和处理电路在这三种光程之间切换光学系统,并控制图像摄取、处理、存储以及在显示装置上的显示,还控制变焦距和自动聚焦功能的操作,以及功能选择控件和通过外部接口进行的外部通信。

Description

通过镜头的紧凑型数字照相机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照相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镜头的紧凑型数字照相机。
发明背景
数字照相机的应用在过去几年中得到大幅增长,而且随着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进步以及因特网的出现,预计在今后几年中还会有更大增长。目前,数字照相机及相关技术不仅能实现图像的摄取、存储、下载和处理,而且还可使这些图像以电子方式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以无线电方式向世界任何地方传输。
象其他技术行业一样,数字照相机行业也在不断致力于减少产品尺寸,同时保持或增加产品功能。然而,现有数字照相机包含某些固有缺陷,阻碍了产品紧凑型化发展能力。例如,现有数字照相机使用液晶显示器(“LCD”),用于给待摄取的图像框景,并观看所摄取的实际图像。当然,LCD必须大到足以使用户能很好地观看被框定和摄取的图像。通过采用LCD用于该目的,照相机必须具有足够大的表面区域,以便在其上安装LCD。这样,LCD便成为在缩小照相机尺寸能力方面的限制因素。
除了尺寸限制问题以外,在数字照相机内使用LCD还会产生若干其他问题。尤其是,LCD用电量较高,使得电池放电较快。这样,用户可能需要携带备用电池,以便可连续使用照相机。并且,用LCD框定目标,尤其是非静止的物体,多少有点不方便,因为照相机必须与用户身体之间保持一段距离,以使用户能观看LCD。采用的方式框定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在非数字照相机中使用的传统方式,也就是说,使用户的眼睛贴近取景器或目镜。并且,LCD当用在明亮环境条件下时经常会遇到模糊或眩光的问题。
上述问题还通过下列方式影响照相机的设计和成本,即:需要较大外壳;用于使照相机离开用户身体的恰当握取装置;抗眩光装置;以及用于向LCD提供所需电源的电路。此外,实现富有创新和赏心悦目的外观设计的能力受到以下需求的限制,即:提供足够大的平表面区域,以便容纳LCD。没有创新设计的能力,就无法获得某些市场份额。
许多现有数字照相机还使用可更换的存储磁盘或卡,以存储所摄取的图像。该磁盘还影响照相机的尺寸和构形。并且,这些外部磁盘比较昂贵,取决于待摄取图像的数量,可能要求用户携带与照相机分开的一张或多张附加磁盘,因而使得可运输性变得更困难,并且还会造成使磁盘丢失并随之使记录在该磁盘上的任何图像丢失的可能。
因此,目前在该技术领域中需要一种经过改进的新型数字照相机,该照相机不使用LCD进行图像框定和图像摄取,而且也不需要外部存储器,从而使整个照相机尺寸降至最小,同时增强了照相机的包装创意,并改善可运输性。任何此类照相机都应具有较低的耗电需求,从而与现有数字照相机相比延长了电池寿命。此外,任何此类照相机都应结构紧凑、重量轻且价格低廉。本发明特别适合采用前所未知的方式解决在该技术领域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一种经过改进的新型的通过镜头的紧凑型数字照相机而提出的,该照相机包括:物镜单元,图像传感装置,内部显示装置,目镜单元,光学系统,控制和处理电路,功能选择控件,以及外部接口。该光学系统可在图像框定模式光程、图像捕获模式光程和图像审阅模式光程之间切换,在图像框定模式中,把光从物镜单元引导到目镜单元;在图像摄取模式光程中,把光从物镜单元引导到图像传感装置;而在图像审阅模式光程中,把光从显示装置引导到目镜单元。控制和处理电路在图像框定模式光程、图像摄取模式光程和图像审阅模式光程这三者之间切换光学系统,并控制图像摄取、处理、存储以及在显示装置上的显示,还控制变焦距和自动聚焦功能的操作,功能选择控件以及通过外部接口进行的外部通信。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新型数字照相机,该照相机具有现有设备的所有优点,而没有现有设备的任何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重量轻的照相机。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增强照相机包装创意性的照相机。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耗电需求量较低,从而与现有数字照相机相比延长电池寿命的照相机。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使用LCD进行图像框定和图像摄取的照相机。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外部存储器,从而与现有数字照相机相比改善可运输性的照相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变焦距和自动聚焦机构中不使用螺旋筒或步进电动机的照相机。
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目的以及优点将在下列说明中变得更容易明白。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将对上述本发明的内容以及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述有更好地了解。为了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示出了目前优选的示范性实施例,然而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处揭示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从本发明的示范性的通过镜头的紧凑型数字照相机的右前侧看到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从图1的数字照相机的左侧看到的透视图,在该图中,电池盒门和外部接口腔门都打开;
图3示出了从图1的数字照相机的左后侧看到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图像框定模式光程的示范性光学布置;
图5示出了图像审阅模式光程的示范性光学布置;
图6示出了图像摄取模式光程的示范性光学布置;
图7示出了在图像框定模式中的本发明的数字照相机的反射镜驱动器子组件的透视图;
图8示出了在图像审阅模式中的数字照相机的反射镜驱动器子组件的透视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数字照相机的变焦距和自动聚焦机构的透视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数字照相机的变焦距和自动聚焦机构的透视图,在该图中,第一和第二镜头组被取下,以便图示清晰;
图11示出了图10的数字照相机的变焦距和自动聚焦机构的反向透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0的数字照相机的变焦距和自动聚焦机构的反向透视图,在该图中,托架的前部分被取下,以便图示清晰。
图13示出了图1的数字照相机的透视图,在该图中,上半部分被取下;
图14示出了示范性PCB的透视图,该图还示出了显示装置以及控制和处理电路;
图15示出了变通的反射镜驱动机构实施例的俯视平面图。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在对所揭示的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其应用于所示具体布置的细节,因为本发明能够采用其他实施例实施。而且,本文中所用的术语用于说明目的,并不是限制性的。
如图1~15所示,本发明是针对一种经过改进的新型的通过镜头的紧凑型数字照相机1而提出的,该照相机1包括:物镜单元10,图像传感装置20,显示装置30,目镜单元40,光学系统,控制和处理电路60,功能选择控件70,以及外部接口90。光学系统可在图像框定模式光程52、图像捕获模式光程54和图像审阅模式光程56之间切换,在图像框定模式光程52中,把光从物镜单元10引导到目镜单元40;在图像摄取模式光程54中,把光从物镜单元10引导到图像传感装置20;而在图像审阅模式光程56中,把光从显示装置30引导到目镜单元40。控制和处理电路60在图像框定模式光程52、图像摄取模式光程54以及图像审阅模式光程56这三者之间切换光学系统,并控制图像摄取、处理、存储以及在显示装置30上的显示,还控制变焦距和自动聚焦功能的操作。外壳
照相机1包括总体上长方形的外壳2,该外壳2具有封套,其长度X由右侧壁15与左侧壁16之间的距离来定义,其宽度Y由前表面13与后表面14之间的距离来定义,以及其高度由上表面11c与下表面12c之间的距离来定义。在优选实施例中,长度X大于宽度Y,并且宽度Y大于高度Z,这样当与现有数字照相机相比时,外形尺寸较小。正如以下进一步论述的那样,在正常工作中,照相机1被设置成使图像框定模式光程52和图像审阅模式光程56都位于由长度X和宽度Y确定的单个水平平面内。采用由本发明揭示的方式布置光学系统,可使照相机1能够提供较长焦距,同时仍保持较紧凑的封套。
外壳2包括上半部11和下半部12。上半部11和下半部12被制成两个单独部件,以便于制造外壳2,而且还便于提供多色外壳2。然而,应意识到的是,外壳2还可由任何数量的部件构成。
如果期望的话,上半部11和下半部12的外表面可加以造型,以便提高握持性能,并提供人机工程水平更高、更令人赏心悦目的美观设计。例如,在优选实施例中,上半部11包括凸起的圆柱形部分36,其高度大于外壳2的剩余部分的高度Z,这部分是沿外壳2的右侧15形成的。该凸起部分36被构造成用于封闭物镜单元10,从而使外壳2的所需封套尺寸降至最小。此外,该凸起部分36形成握持结构,以便于持取照相机1。
上半部11适合于使用常规紧固装置与相应的下半部12进行连接啮合。从上半部11向下延伸的部分与从下半部12向上延伸的相应部分被构造成用于相互对准,以便当组装在一起时形成基本上轻的紧密接合。在优选实施例中,外壳2采用重量轻、但却坚固的塑料材料制成,但是也可采用合金材料、金属材料或任何其他合适材料制成。
上半部11和下半部12都包括多个开孔,这些开孔在内部形成整体。这些开孔被构造成和布置成能够接触到物镜单元10、目镜单元40、功能选择控件70以及外部连接器90。还可提供一个或多个凹槽50,以便容纳系带。
这些开孔包括物镜孔洞28,其形成在外壳2的前表面13内,靠近外壳2的右侧15。物镜孔洞28被设置在物镜单元10的光轴内,并且适合于容纳和固定物镜罩31。该物镜罩31可采用诸如玻璃或塑料之类的透明材料形成,并且可包括一不透明部分,该不透明部分被设置成围绕其外周边,以便提供对不期望的光进行屏蔽的能力。物镜孔洞28优选地具有圆形形状,其直径小于外壳2的厚度或高度Z。
外壳2的前表面13还包括闪光灯窗开孔29,其形成在内部,靠近外壳2的左侧16。该闪光灯窗开孔29适合于接收和容纳电子闪光灯装置。该闪光灯窗开孔29优选地形成为具有长方形形状,但是也可变通地采用任何其他所希望的形状形成。
前表面13还包括自动定时指示器窗开口30,其形成在内部,用于容纳自动定时器指示装置。该指示装置可以是LED,或者可以是该技术领域内公知的任何其他合适装置。
目镜孔33整体形成在外壳2的后表面14内,靠近外壳一侧,并与物镜光圈28对置。目镜孔33被设置在目镜40的光轴内,并适用于容纳和固定目镜罩34。目镜罩34采用例如玻璃或塑料等的透明材料形成。目镜孔33优选地具有大体圆形形状,其直径小于照相机外壳2的厚度或高度Z。
折光度调整环35围绕目镜孔33的外圆周形成,以使目镜40的位置可沿着目镜光轴予以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视觉功能。该调整环35还可用作遮光罩,以减少眩光影响。
电池室37整体地形成在照相机外壳2的左侧壁内。电池室37包括一个或多个接触端子40,其被设置在内部,用于形成电池与照相机内部电路之间的电气连接。电池室门38的形状与照相机外壳2的外部形状相符合,该门38以铰接方式安装到外壳2上,并构造成用于从可触摸到电池室37的打开位置摆动运动到内部设有任何电池的电池室37被封闭的闭合位置。
外部接口空腔41也整体地形成在照相机外壳2的左侧壁16内,靠近电池室37。外部接口90安置在外部接口空腔41内,用于与外部装置例如计算机、打印机、电视机或视频监视器、成像装置等互联。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各种模式的光程包括多个相关部分。图像框定模式光程52包括:第一部分97,其由目镜10的光轴来定义;第二部分98,其与第一部分97成大体垂直关系;以及第三部分99,其由目镜40的光轴来定义,与第一部分97平行并在与第一部分97相同的方向上。在优选实施例中,图像框定模式光程52的第一部分97、第二部分98和第三部分99都被设置在由外壳2的长度X和宽度Y确定的单个水平平面内。
多个固定反射镜和活动反射镜用于将光从一个部分转向到另一部分。第一反射镜51安置在第一部分97和第二部分98之间,并且构造成用于在第一转向位置与第二非转向位置之间进行摆动运动;在第一转向位置,第一反射镜51将光从第一部分97转向到第二部分98,而在第二非转向位置,第一反射镜51不将光从第一部分97转向。第二反射镜53被设置在第二部分98和第三部分99之间,并被构造成将光从第二部分98转向到第三部分99。通过采用水平的潜望镜式方式将第一反射镜51、第二反射镜53和第四反射镜57在照相机外壳10内取向,由用户观察的图像不被颠倒。第一反射镜51优选地被构造成使来自物镜单元10的一部分光能够从中或者从旁边穿过,以便在图像框定模式中,一部分光由图像传感装置20接收用于聚焦。
图像摄取模式光程54包括第一部分97以及第四部分96,第四部分96与第一部分97成大体垂直关系。第四部分96被设置在由高度Z确定的垂直平面内。第三反射镜55沿第一部分97安置在第一反射镜51的后面,并且构造成将光从第一部分97转向到第四部分96。通过采用该方式布置图像摄取模式光程54,使图像传感装置20不设置在由高度Z定义的平面内,从而使照相机的高度Z被降至最小。也就是说,照相机1的高度Z不是由图像传感装置20的尺寸来带动的。
图像审阅模式光程56包括:第二部分98和第三部分99,如上所述,第二部分98和第三部分99都被设置在由外壳2的长度X和宽度Y确定的单个水平平面内。第四反射镜57被构造成用于在第一转向位置与第二非转向位置之间作摆动运动。在第一转向位置,第四反射镜57被设置在第二部分98内,并且将光从显示装置30转向到第二部分98;在第二非转向位置中,第四反射镜57位于第二部分98的外面,并且不将光从显示装置30转向到第二部分98。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镜51和第四反射镜57相互协调运动,这样:
1.在图像框定模式中,当第一反射镜51位于其第一转向位置时,第四反射镜57位于其第二非转向位置,从而将进入物镜单元10的光引导到目镜单元40;以及
2.在图像审阅模式中,当第一反射镜51位于其第二非转向位置时,第四反射镜57位于其第一转向位置,从而将光从显示装置30引导到目镜单元40。
应意识到的是,第一反射镜51和第四反射镜57不必一起运动。并且,活动反射镜在光学系统中的运动可采用在该技术领域内公知的旋转方式、滑动方式或者任何其他方式来实现。而且,第一反射镜51也可以是静止的,并可被构造成仅将一部分光从物镜单元10转向,同时可使剩余部分的光穿过物镜单元10前往图像传感装置20。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1中,光学系统可仅包括图像摄取模式光程以及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在该替代实施例中,没有第一反射镜51,并且进入物镜单元10的图像被引导到图像传感装置20。然后,第四反射镜57被固定在第二部分98内的其第一转向位置,以使用户可通过显示装置30对图像进行框定和审阅。在该实施例中,不使用活动反射镜。
在优选实施例中,活动反射镜51和57通过单个电动机M1和驱动机构以协调方式一起运动。电动机M1的输出通过驱动机构106传动,使两个反射镜51和57一起运动。该驱动机构106包括一系列齿轮106a和机械联动装置106b。来自电动机M1输出轴107的最后齿轮是凸轮108,该凸轮108与一般T形的行走装置或摇杆109相连。
凸轮从动件100形成在摇杆109的中心腿上,并且以可滑动方式与凸轮108的凸轮表面111啮合。摇杆109的第一臂109a与第一反射镜支架57a机械相连,并且第二对置臂109b被机械安装到第四反射镜支架57a上。凸轮108和摇杆109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使电动机M1的旋转运动被转换成第一臂109a和第二臂109b从第一图像框定模式位置到第二图像审阅模式位置的横向运动;在第一图像框定模式位置,第一反射镜51位于其第一转向位置,而第四反射镜57位于其第二非转向位置;在第二图像审阅模式位置,第一反射镜51位于其第二非转向位置,而第二反射镜57位于其第一转向位置。整个反射镜运动机构106与罩托架组件110相连,并由该组件110来支撑。
凸轮108包括大体圆柱形本体108a,该本体108a具有一般对角线设置的槽108b,该槽跨凸轮108的外表面延伸。该槽108b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以滑动方式与凸轮从动件100啮合。
机械联动装置106包括:第一部分126,其从与之成平行关系的第一臂109a和第二臂109b伸出;以及第二部分127,其具有:第一端127a,以围绕枢轴旋转方式被安装到第一部分126的远端上;对置的第二端127b,被构造成用于容纳反射镜51和57;以及固定枢轴点,其靠近第一端127a。
可提供偏置机构(未示出),例如弹簧,用于引起摇杆109的略微超程,而不损坏设置在止动器112上的反射镜51和57,所述止动器112被设置在反射镜驱动托架51b和57b上,靠近各反射镜支架51a和57a。可提供若干安全装置用于防止反射镜51和57受损,包括:反射镜驱动罩托架上的指状物,用于限制凸轮108的旋转;以及断路开关,用于在凸轮108过度旋转时停止电动机M1。
应意识到的是,也可使用其他反射镜移动装置。例如,在图15所示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使用了电磁线圈驱动机构300。该电磁线圈驱动机构300包括:电磁线圈302,其与杆304相连,该杆304驱动棘轮式结构305。随着电磁线圈302芯303从电磁线圈302本体中移出,杆304旋转,这使棘轮式结构305旋转。而棘轮式结构305又起到链轮的作用,在往复方向上推动棒306。一对半中心上的弹簧307进行组合,以便模拟一个全中心上的弹簧,其被构造成进一步推动棘轮式结构305和棒306。一弹簧(未示出)使电磁线圈杆回到其开始位置。随着电磁线圈杆的重新装载,棘轮式结构305顺时针旋转。随后的电磁线圈302脉冲转换反射镜位置。该结构可使单向电磁线圈产生多向输出。
本发明的通过镜头的取景器结构可易于图像框定,并可防止误框定的问题。随着用户观看取景并框定待摄取的图像框定,用户可确切查看照相机所看到的物体,从而避免产生通常与非通过镜头的系统相关的主要问题。通过镜头的实时观看还可消除与外部LCD有关的问题,例如,在明亮环境条件下的模糊问题,以及试图以臂=s的长度框定图像的困难。并且,通过镜头的取景器可减少与现有LCD有关的耗用功率。应意识到的是,活动反射镜51和57也可具有其自己的独立驱动机构(未显示),并可相互单独移动。变焦距机构
在优选实施例中,物镜单元10是一变焦距机构,该变焦距机构包括:第一镜头组201和第二镜头组202。第一镜头组201和第二镜头组202均被安置在单独的大体圆形的单元或小室内,并且位于一圆柱形变焦距筒203内。第一镜头组201被设置在变焦距筒203内,靠近物镜光圈28,而第二镜头组202被设置在变焦距筒203内,位于第一镜头组201的后面。
第一镜头组201和第二镜头组202均包括下部导向销204和上部凸起206,该上述凸起206具有从其处延伸的纵向设置的镗孔207,该孔从该上部凸起206的对置外表面凸出。导向销204被构造成在变焦距筒203内的纵向设置的槽(未示出)内滑动。孔207被构造成围绕纵向设置在变焦距筒203上部的导杆(未示出)滑动地啮合。导向销204、槽、孔207和导向器都可防止第一镜头组201和第二镜头组202在变焦距桶203内旋转。应意识到的是,也可采用其他装置来实现该目的。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镜头组201和第二镜头组202在变焦距中,通过单个电动机M2在变焦距筒203内以协调方式进行运动。然而,应意识到的是,第一镜头组201和第二镜头组202的运动也可使用驱动各镜头组的单独电动机来实现。电动机M2的输出通过第一齿轮系229传递到一般三角形的凸轮210。凸轮210包括一般中心设置的齿轮槽211,该齿轮槽211被构造成与来自第一齿轮系229的齿轮啮合。连接销212从凸轮210的上远端213凸出,并且被构造成与第二镜头组202的上部凸起206内的槽214啮合。在运行中,电动机M2驱动第一齿轮系229内的齿轮进行旋转。通过连接销212,凸轮210的齿轮槽211内的齿轮旋转使第二镜头组202在变焦距筒203内作轴向运动。
凸轮210还包括前向设置的向下倾斜的外凸轮表面220。第一一般L形杆臂221具有:下端,其以围绕枢轴旋转方式安装在外壳2内;以及对置的自由端222,其用于确定凸轮从动件。该第一杆臂221被构造成随着自由端222以滑动方式与凸轮表面220啮合而围绕其下部枢轴点旋转。
第二杆臂224以围绕枢轴旋转方式在一般中心设置的部分安装到第一杆臂221上。连接销225从第二杆臂224的上端凸出,并且被构造成与第一镜头组201的上部凸起206内的槽226啮合。在变焦距操作中,随着凸轮210作横向运动(这使第二镜头组202在变焦距筒203内作轴向运动),第一杆臂221的自由端222沿凸轮表面220上下滑动,使第二杆臂224的上端作大体横向运动,并通过连接销225使第一镜头组201在变焦距筒203内作轴向运动。
第一镜头组201在大体正弦曲线状运动中(例如,朝照相机1的后部14移动,然后朝前部13移回),从宽的位置经过正常位置移到可伸缩位置,同时,第二镜头组202在大体线性状运动中(从照相机1的后部14朝向前部13),从宽的位置经过正常位置移到可伸缩位置。自动聚焦机构
自动聚焦系统包括电动机M3以及与电动机M3相连的第二齿轮系230。电动机M3的输出通过该第二齿轮系230传递到凸轮231。用于确定凸轮从动件的第二杆臂224的下端232以滑动方式与凸轮231上的凸轮表面233啮合。如上所述,第二杆臂224的上端229上的连接销225安装到第一镜头组201的上部凸起206上。通过该结构,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被转换成第一镜头组201在变焦距筒203内的轴向运动。
自动聚焦系统的工作方式为:通过凸轮231旋转一圈,每隔一预定时间间隔对入射光进行取样。控制和处理电路60处理该信息,并确定优选设置。然后,自动聚焦系统运行片刻,直到其达到优选设定。
当照相机1通电时启动自动聚焦系统,或者为了节电,当接触触发按钮17或者罩住目镜40时,启动自动聚焦系统。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镜51是部分反射镜,其可使一部分光从其自身通过,而当第一反射镜51处于其第一转向位置时,剩余部分的光朝第二反射镜53反射。通过第一反射镜51的这部分光由第三反射镜55引导到图像传感装置20,在该图像传感装置20,该部分光按如上所述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变焦距和自动聚焦机构与现有结构相比,具有多处改进。尤其是,使用了价格低廉的螺旋筒或步进电动机。而且,变焦距和自动聚焦功能被布置在单平面的凸轮杠杆机构内,该机构带有差速杠杆,用于提供自动聚焦运动。此外,变焦镜头M2和自动聚焦M3电动机的轴,以及第一和第二齿轮系内的齿轮都是平行的,便于加工及组装。而且,变焦距和自动聚焦驱动机构,即:电动机M2、M3、第一齿轮系229和第二齿轮系230,以及凸轮210、231,以及第一杆臂221和第二杆臂224都布置在安装托架250上,便于这些机构的制造、组装和修理。图像传感装置
图像传感装置20可以是电荷耦合装置(CCD)、CMOS装置、或者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任何其他合适装置。同样,可对图像传感装置20的分辨率进行选择,以适应用户需求。该图像传感装置20也可构造成用于按各种不同的图像质量模式中操作,从而使用户可在存储器中存储少量的高分辨率图像或大量的低分辨率图像,或者可存储这两者的组合。显示装置
在优选实施例中,显示装置30是安装在外壳2内的彩色微型显示器。或者,也可使用黑白显示器。与使用LCD进行图像框定和审阅的照相机相比,通过按照本发明所设想的方式使用内部微型显示器,可减少照相机尺寸。微型显示图像的放大是由光学系统内的光学部件来实现的。并且,内部显示装置30在亮日光中将图像模糊降至最少,并且与外部LCD相比,用电量较少,从而延长了电池寿命。
应注意的是,外壳内的显示装置30的位置可以改变。例如,显示装置30可以直接位于第二反射镜53之后,在目镜40光轴内,这样,如果反射镜53可从显示装置30和目镜40之间的路径移出,则来自显示装置30的图像可从目镜40观看,而无需第四反射镜57。闪光灯装置
该数字照相机1还包括闪光灯装置,从而使用户能够在可用光暗淡或不存在时摄取图像。该闪光灯装置被设置在照相机1的前面板13上,并且内装在闪光灯窗开孔29内。闪光灯PCB和闪光灯电容器51通过接口与控制和处理电路60相连,以便控制闪光灯装置。该闪光灯装置可以是根据需要自动打开和关闭的自动电子传感器闪光灯,或者可以手动启动,以便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填补暗影。控制和处理电路
控制和处理电路60包括:微处理器、成像ASIC以及静态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这些电子部件被支撑在一块或多块印刷电路板上,并且与照相机1中的其他功能部件电气互联,例如,电动机M1、M2和M3,图像传感装置20,显示装置30,功能选择控件70,以及外部接口90。
ASIC被构造成用于执行期望的图像处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1.去嵌镶光(Demosaic);
2.彩色校正、补偿和其他图像质量改进;
3.低通滤波和数字自动增益控制;
4.信号拐点操作,用于处理最大和最小信号阈;
5.锐化,用于补偿光学低通滤波、自动曝光、自动聚焦、以及自动白平衡测量算法;
6.伽玛校正;以及
7.图像压缩。
照相机1的操作由固件来控制。在优选实施例中,固件控制下列内容:图像摄取,图像处理,静态RAM内的图像存储,显示装置30的图像显示,USB通信,反射镜M1,变焦镜头M2和自动聚焦M3电动机,功能选择控件,状态显示,闪光灯,稳压,以及任何其他期望的功能。固件还可包括某些“Underware”命令,用于执行主计算机指定的专门功能。这些专门功能可包括对某些照相机功能、特定测试模式以及操作登录能力进行直接控制。功能选择控件
功能选择控件70包括多个用户选择按钮72以及状态LCD73,其安装在外壳2的上表面11c。用户选择按钮72的数量和方位可以变化,以适应具体照相机1的布局。同样,提供的功能也可变化。典型功能选择包括:开/关,图像摄取,图像审阅,图像放大,图像缩小,闪光灯启动,定时器开/关,图像质量。此外,状态LCD73可提供各种期望的信息,包括闪光灯状态,图像质量,定时器指示,电池状态,日期,剩余图像的数量,模式指示器等。使用用户选择按钮72,用户可在各种选项之间滚动,并可控制照相机1的操作。外部接口
外部接口90可实现与其他电子装置的互联,用于图像下载、打印或其他数据传输。这可使用任何现有连接装置来实现,包括:串行端口,并行端口,通用串行总线(USB),红外无线连接,蓝牙(Bluetooth)等。
在优选实施例中,USB标准可用于将数字照相机1与任何装有USB的计算机、打印机或成像装置(未示出)链接。USB线应能传输来自照相机1的信号和数据,而且能向数字照相机1供电,并可对该数字照相机1进行控制。可对计算机、成像装置、扫描器装置下载,或者也可直接对到打印机装置下载。
可选视频输出连接件(未示出)还可设置在数字照相机外壳10内。该模拟视频输出终端,例如,NTSC或PAL,可使数字照相机1与装有标准输入或视频输入终端的电视机相连。这可使图像被预览或者可与其他设施共享。
设想的是,本发明的某些方面也可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数字成像系统,包括:图像扫描装置,图像存储装置,以及图像打印装置,并且不限于所示的数字照相机的具体实施例。此外,本发明设想的是:将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用在其他类型照相机方面,使用其他照相机结构、用于包装照相机硬件的各种封套、将照相机的各种部件组装在一起的不同方法,以及使用构造数字照相机及其部件用的各种材料。
随本发明同时提交的是共同转让的美国第09/494,320号专利申请,标题名为“数字照相机用的光学系统”(委托书第CON-101号),该专利申请对与本发明的照相机结构可能加以使用的光学系统作了说明。特别是,图4-6的光程是为包含该共同转让的申请的特点而设计的,该申请的整个内容被包含在本发明中,以供参考。
尽管参照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说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的组成部分进行各种更改,并且可用等同部分替代本发明的相应部分。此外,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要范围的情况下,按照本发明的思想进行多种修改,以适应具体情况或材料。因此,意图在于,本发明不限于为实施本发明而设想的作为最佳方式而揭示的具体实施例,而是本发明将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Claims (64)

1.一种照相机,其包括:
物镜,其被构造成用于接收来自该照相机外部的光;
图像传感装置;
显示装置;
目镜;
光学系统,其可在TTL模式光程、图像摄取模式光程和图像审阅模式光程之间切换,其中,在TTL模式光程中,光从所述物镜被引导到所述目镜,在图像摄取模式光程中,光从所述物镜被引导到所述图像传感装置;而在图像审阅模式光程中,光从所述显示装置被引导到所述目镜;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TTL模式光程、所述图像摄取模式光程以及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之间切换所述光学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TTL模式光程包括第一和第二图像转向装置,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物镜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并且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引导到所述目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可从第一转向位置移到第二非转向位置;在第一转向位置,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TTL模式光程内,并且将光从所述物镜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在第二非转向位置,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TTL模式光程外,并且不将光从所述物镜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并且,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的运动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和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摄取模式光程包括图像转向装置,该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物镜引导到所述图像传感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包括第一和第二图像转向装置,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并且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引导到所述目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可从第一转向位置移到第二非转向位置;在第一转向位置,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内,并且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在第二非转向位置,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外,并且不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并且,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的运动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和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户输入按钮,该按钮被构造成用于控制所述控制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是可变焦距镜头单元,该单元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和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摄取模式光程包括第三图像转向装置,该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物镜引导到所述图像传感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被构造成可使一部分光从其旁通过,并且所述第三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的后面,以使其在当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和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时,接收来自所述物镜的光。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包含第四图像转向装置,该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可从第一转向位置移到第二非转向位置;在第一转向位置,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内,并且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在第二非转向位置,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外,并且不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并且,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的运动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和驱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四图像转向装置相互协调运动,以便当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时,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并且当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时,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包括第四图像转向装置,该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可从第一转向位置移到第二非转向位置;在第一转向位置,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内,并且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在第二非转向位置,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外,并且不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并且,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的运动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和驱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四图像转向装置相互协调运动,以便当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时,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并且当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时,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
17.一种照相机,其包括:
外壳,其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该外壳具有长度X、宽度Y和高度Z,该长度X大于该宽度Y和该高度Z,并且该宽度Y大于该高度Z;
物镜,构造成用于通过所述前表面接收光;
图像传感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目镜,设置在所述后表面上;
光学系统,可在TTL模式光程、图像摄取模式光程和图像审阅模式光程之间切换,在TTL模式光程中,光从所述物镜被引导到所述目镜;在图像摄取模式光程中,光从所述物镜被引导到所述图像传感装置;而在图像审阅模式光程中,光从所述显示装置被引导到所述目镜;
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TTL模式光程、所述图像摄取模式光程以及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之间切换所述光学系统,
其中,所述TTL模式光程被设置在由所述长度X和所述宽度Y确定的单个平面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TTL模式光程包括第一和第二图像转向装置,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物镜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而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引导到所述目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可从第一转向位置移到第二非转向位置;在第一转向位置,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TTL模式光程内,并且将光从所述物镜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在第二非转向位置,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TTL模式光程外,并且不将光从所述物镜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并且,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的运动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和驱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摄取模式光程包括图像转向装置,该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物镜引导到所述图像传感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包括第一和第二图像转向装置,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并且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引导到所述目镜。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可从第一转向位置移到第二非转向位置;在第一转向位置,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内,并且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在第二非转向位置,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外,并且不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并且,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的运动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和驱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摄取模式光程包括第三图像转向装置,该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物镜引导到所述图像传感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被构造成可使一部分光从其旁通过,并且所述第三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的后面,以使其在当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和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时,接收来自所述物镜的光。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包括第四图像转向装置,该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可从第一转向位置移到第二非转向位置;在第一转向位置,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内,并且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在第二非转向位置,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外,并且不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并且,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的运动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和驱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四图像转向装置相互协调运动,以便当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时,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并且当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时,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包括第四图像转向装置,该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可从第一转向位置移到第二非转向位置;在第一转向位置,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内,并且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在第二非转向位置,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外,并且不将光从所述显示装置引导到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并且,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的运动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和驱动。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四图像转向装置相互协调运动,以便当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时,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并且当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时,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
3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是可变焦距镜头单元,该单元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和驱动。
3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焦距镜头单元包括:
第一镜头组,其沿所述物镜的光轴布置;
第二镜头组,其沿所述光轴布置;
第一驱动电动机;
凸轮,其与所述第二镜头组相连,并具有向下倾斜的外凸轮表面;
第一齿轮系,其用于使所述第一驱动电动机与所述凸轮相连;
所述凸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使所述第一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被转换成所述第二镜头组沿所述光轴的轴向运动;以及
第一杆臂,其与所述第一镜头组相连并具有第一固定端和对置的第二自由端,该第二自由端用于限定一个凸轮从动件,该凸轮从动件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以滑动方式与所述凸轮表面啮合,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运动使所述凸轮从动件沿所述凸轮表面上下滑动,并使所述第一镜头组沿所述光轴移动。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大致为三角形形状并包括:上远端,与所述第二镜头组相连;以及一个大致中心设置的齿轮槽,构造成与所述第一齿轮系的齿轮啮合。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照相机还包括第二杆臂,其用于使所述第一杆臂与所述第一镜头组相连。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杆臂在其大致中心部位相互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杆臂包括外远端,其与第一镜头组相连。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照相机还包括聚焦系统,该系统具有第二驱动电动机以及使所述第二驱动电动机与所述第二杆臂相连的第二齿轮系,所述第二齿轮系与所述第二杆臂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使所述第二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被转换成所述第一镜头组沿所述光轴的轴向运动,所述聚焦系统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和驱动。
37.一种照相机用的可变焦距镜头单元,包括:
光轴;
第一镜头组和第二镜头组,其沿所述光轴布置;
第一驱动电动机;
凸轮,其与所述第二镜头组相连,并具有向下倾斜的外凸轮表面;
第一齿轮系,其用于使所述第一驱动电动机与所述凸轮相连;
所述凸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使所述第一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被转换成所述第二镜头组沿所述光轴的轴向运动;
第一杆臂,其与所述第一镜头组相连,并具有第一固定端和对置的第二自由端,该第二自由端用于限定一个凸轮从动件,该凸轮从动件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以滑动方式与所述凸轮表面啮合,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运动使所述凸轮从动件沿所述凸轮表面上下滑动,并使所述第一镜头组沿所述光轴移动。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大致为三角形形状,并包括:上远端,与所述第二镜头组相连;以及一个大致中心设置的齿轮槽,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齿轮系的齿轮啮合。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照相机还包括第二杆臂,其用于使所述第一杆臂与所述第一镜头组相连。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杆臂在其大致中心部位相互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杆臂包括外远端,其与第一镜头组相连。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照相机还包括聚焦系统,该系统具有第二驱动电动机以及使所述第二驱动电动机与所述第二杆臂相连的第二齿轮系,所述第二齿轮系与所述第二杆臂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使所述第二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被转换成所述第一镜头组沿所述光轴的轴向运动。
4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焦距镜头单元包括:
第一镜头组,其沿所述物镜的光轴布置;
第二镜头组,其沿所述光轴布置;
第一驱动电动机;
凸轮,与所述第二镜头组相连,并具有向下倾斜的外凸轮表面;
第一齿轮系,用于使所述第一驱动电动机与所述凸轮相连;
所述凸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使所述第一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被转换成所述第二镜头组沿所述光轴的轴向运动;以及
第一杆臂,与所述第一镜头组相连,并具有第一固定端和对置的第二自由端,该第二自由端用于限定一个凸轮从动件,该凸轮从动件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以滑动方式与所述凸轮表面啮合,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运动使所述凸轮从动件沿所述凸轮表面上下滑动,并使所述第一镜头组沿所述光轴运动。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大致为三角形形状,并包括:上远端,其与所述第二镜头组相连;以及大致中心设置的齿轮槽,其构造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齿轮系的齿轮啮合。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照相机还包括第二杆臂,用于使所述第一杆臂与所述第一镜头组相连。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在其大致中心部位相互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杆臂包括外远端,与所述第一镜头组相连。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照相机还包括聚焦系统,该系统具有第二驱动电动机以及使所述第二驱动电动机与所述第二杆臂相连的第二齿轮系,所述第二齿轮系与所述第二杆臂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使所述第二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被转换成所述第一镜头组沿所述光轴的轴向运动,所述聚焦系统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和驱动。
4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户输入按钮,该按钮被构造成用于控制所述控制装置。
4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具有第一镜头组和第二镜头组,所述照相机还包括聚焦系统,该聚焦系统包括:
驱动电动机;
第一杆臂,具有外远端,该外远端固定到所述第一镜头组和第二镜头组中的至少一组;以及
齿轮系,其用于使所述驱动电动机与所述第一杆臂相连,所述齿轮系与所述第一杆臂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使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被转换成所述第一镜头组和第二镜头组中的至少一组沿所述光轴的轴向移动。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聚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聚焦系统还包括第二杆臂,所述第一和第二杆臂在其大致中心部位以枢轴方式相互连接,以使第一杆臂可围绕所述中心部位枢轴旋转。
5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具有第一镜头组和第二镜头组,所述照相机还包括聚焦系统,该聚焦系统包括:
驱动电动机;
第一杆臂,具有外远端,该外远端固定到所述第一镜头组和第二镜头组中的至少一组;
齿轮系,其用于使所述驱动电动机与所述第一杆臂相连,所述齿轮系与所述第一杆臂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使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被转换成所述第一镜头组和第二镜头组中的至少一组沿所述光轴的轴向运动。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聚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聚焦系统还包括第二杆臂,所述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在其大致中心部位以枢轴方式相互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杆臂可围绕所述中心部位枢轴旋转。
52.一种照相机用的聚焦系统,该聚焦系统包括:
物镜,具有光轴以及至少一个沿所述光轴布置的镜头组;
驱动电动机;
第一杆臂,具有外远端,该外远端固定到所述至少一个镜头组;
齿轮系,其用于使所述驱动电动机与所述第一杆臂相连,所述齿轮系与所述第一杆臂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使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被转换成所述至少一个镜头组沿所述光轴的轴向运动。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聚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聚焦系统还包括第二杆臂,所述第一杆臂和第二杆臂在其大致中心部位以枢轴方式相互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杆臂可围绕所述中心部位枢轴旋转。
5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该照相机还包括:
凸轮;
大致T形杆,其具有大致中心设置的腿以及一对臂,每个所述臂均按照与所述腿成一般垂直关系从所述腿的对置侧延伸出来,所述腿与所述凸轮相连,并限定一个凸轮从动件;
驱动电动机;
齿轮系,其用于使所述驱动电动机与所述凸轮相连;
第一联动装置,与所述臂中的第一臂相连,该第一联动装置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移到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
第二联动装置,与所述臂中的第二臂相连,该第二联动装置构造成将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移到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
其中,所述凸轮和杆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使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臂从第一TTL模式位置到第二审阅模式位置的横向运动;在第一TTL模式位置,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处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而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处于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在第二审阅模式位置,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处于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而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处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包括大体圆柱形本体,该本体具有大致对角线设置的槽,该槽在该本体的外表面两端延伸,所述槽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以滑动方式与所述凸轮从动件啮合。
56.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装置包括:第一部分,其按照与所述臂成大致平行关系从所述臂延伸出来;以及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端,以枢轴方式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端相连;对置的第二端,构造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以及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固定枢轴点。
57.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装置包括:第一部分,按照与所述臂成大致垂直关系从所述臂延伸出来;以及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端,以枢轴方式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端相连;对置的第二端,构造成用于容纳所述第四图像转向装置;以及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固定枢轴点。
58.一种光学系统用的反射镜驱动组件,该光学系统可在TTL模式光程、图像摄取模式光程和图像审阅模式光程之间转换,在TTL模式光程中,光从物镜被引导到目镜;在图像摄取模式光程中,光从物镜被引导到图像传感装置;而在图像审阅模式光程中,光从显示装置引导到目镜;该反射镜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图像转向装置,构造成用于从第一转向位置到第二非转向位置进行摆动运动;在第一转向位置,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TTL模式光程内,而在第二非转向位置,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位于TTL模式光程外;
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其被构造成用于从第一转向位置到第二非转向位置进行摆动运动;在第一转向位置,第二图像转向装置位于审阅模式光程内,而在第二非转向位置,第二图像转向装置位于审阅模式光程外;
凸轮;
大致T形杆,具有大致中心设置的腿以及一对臂,所述各臂均按照与所述腿成大致垂直关系从所述腿的对置侧延伸出来,所述腿与所述凸轮相连,并限定一个凸轮从动件;
驱动电动机;
齿轮系,其用于使所述驱动电动机与所述凸轮相连;
第一联动装置,与所述臂中的第一臂相连,该第一联动装置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移到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
第二联动装置,与所述臂中的第二臂相连,该第二联动装置构造成将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移到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
其中,所述凸轮和杆构造成和布置成使所述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被转换成所述臂从第一TTL模式位置到第二审阅模式位置的横向运动;在第一TTL模式位置,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处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而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处于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在第二审阅模式位置,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处于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而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处于所述第一转向位置。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反射镜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包括大体圆柱形本体,该本体具有大致对角线设置的槽,该槽在该本体的外表面两端延伸,该槽被构造成和布置成以滑动方式与所述凸轮从动件啮合。
60.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装置包括:第一部分,其按照与所述臂成大致平行关系从所述臂延伸出来;以及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端,以枢轴方式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端相连;对置的第二端,构造成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以及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固定枢轴点。
61.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装置包括:第一部分,按照与所述臂成大致垂直关系从所述臂延伸出来;以及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端,以枢轴方式与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端相连;对置的第二端,构造成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以及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固定枢轴点。
62.一种照相机,其包括:
物镜,构造成用于接收来自该照相机外部的光;
图像传感装置;
显示装置;
目镜;
光学系统,其可在图像摄取模式光程和图像审阅模式光程之间转换;在图像摄取模式光程中,光从所述物镜被引导到所述图像传感装置,在图像审阅模式光程中,光从所述显示装置被引导到所述目镜;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图像摄取模式光程和所述图像审阅模式光程之间切换所述光学系统。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摄取模式光程包括图像转向装置,该装置被构造成和布置成将光从所述物镜引导到所述图像传感装置。
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可从第一转向位置移到第二非转向位置;在第一转向位置,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TTL模式光程内,并且将光从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引导到所述目镜;在第二非转向位置,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TTL模式光程外,并且不将光从所述第一图像转向装置引导到所述目镜;其中,当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位于所述第二非转向位置时,光从所述显示装置被引导到所述目镜;所述第二图像转向装置的运动由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和驱动。
CN01806461A 2000-01-28 2001-01-26 通过镜头的紧凑型数字照相机 Pending CN14183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493,355 US6330400B1 (en) 2000-01-28 2000-01-28 Compact through-the-lens digital camera
US09/493,355 2000-0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8328A true CN1418328A (zh) 2003-05-14

Family

ID=23959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806461A Pending CN1418328A (zh) 2000-01-28 2001-01-26 通过镜头的紧凑型数字照相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330400B1 (zh)
EP (1) EP1250628A4 (zh)
JP (1) JP2003521200A (zh)
CN (1) CN1418328A (zh)
AU (1) AU2001236574A1 (zh)
HK (1) HK1051070A1 (zh)
WO (1) WO200105578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5313A (zh) * 2013-11-06 2015-05-20 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调焦镜头及设有该调焦镜头的工业相机
CN108540696A (zh) * 2012-07-30 2018-09-1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相机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9759B1 (en) * 2000-06-19 2004-10-26 Benq Corporation Remote control unit with previewing device for an image-capturing device
JP2002287224A (ja) * 2001-03-26 2002-10-03 Minolta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US20030107272A1 (en) * 2001-12-10 2003-06-12 Lothar Westerweck Cam driven switch and overdrive protection method
US6628902B2 (en) * 2002-01-31 2003-09-30 Concord Camera Corp. Mirror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992707B2 (en) * 2002-03-06 2006-01-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layed encoding based joint video and still image pipeline with still burst mode
US20030169818A1 (en) * 2002-03-06 2003-09-11 Pere Obrador Video transcoder based joint video and still image pipeline with still burst mode
JP4090254B2 (ja) * 2002-03-12 2008-05-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装置
US20030193567A1 (en) * 2002-04-12 2003-10-16 Hubel Paul M. Digital camera media scanning methods,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s, digital camera media scanning systems, and digital imaging systems
GB0226014D0 (en) * 2002-11-08 2002-12-18 Nokia Corp Camera-LSI and information device
US6795650B2 (en) * 2002-12-12 2004-09-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mera having shared optics for optical viewfinding and for electronic capture and display
JP4035488B2 (ja) * 2003-08-07 2008-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20050110878A1 (en) * 2003-11-20 2005-05-26 Dalton Dan L. Managing images captured by a digital camera
US7508606B2 (en) * 2005-07-29 2009-03-24 Flextronics Ap Llc Method of aligning the upper and lower centering bells of a lens doublet assembly machine
US7590505B2 (en) * 2005-09-08 2009-09-15 Flextronics Ap, Llc Manufacturable micropositioning system employing sensor target
US7573011B2 (en) * 2005-09-08 2009-08-11 Flextronics Ap, Llc Zoom module using actuator and lead screw with translating operation
US7531773B2 (en) 2005-09-08 2009-05-12 Flextronics Ap, Llc Auto-focus and zoom module having a lead screw with its rotation results in translation of an optics group
JP4682044B2 (ja) * 2006-01-12 2011-05-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01529301B (zh) * 2006-08-08 2011-12-28 弗莱克斯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具有防锁特征的旋转致动器的缩放模块、均匀力分布以及震动损害预防方法
US8112128B2 (en) * 2006-08-31 2012-02-07 Flextronics Ap, Llc Discreetly positionable camera housing
US7580209B2 (en) * 2006-09-15 2009-08-25 Flextronics Ap, Llc Auto-focus and zoom module with vibrational actuator and position sensing method
US8605208B2 (en) 2007-04-24 2013-12-10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Small form factor modules using wafer level optics with bottom cavity and flip-chip assembly
US7798730B2 (en) * 2007-05-07 2010-09-21 Flextronics Ap, Llc Camera blade shutter module
US8083421B2 (en) * 2007-05-07 2011-12-27 Flextronics Ap, Llc AF/zoom shutter with two blades function
US7825985B2 (en) * 2007-07-19 2010-11-02 Flextronics Ap, Llc Camera module back-focal length adjustment method and ultra compact components packaging
US8488046B2 (en) 2007-12-27 2013-07-16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Configurable tele wide module
US9118825B2 (en) * 2008-02-22 2015-08-25 Nan 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Ltd. Attachment of wafer level optics
US9419032B2 (en) 2009-08-14 2016-08-16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Ltd Wafer level camera module with molded hous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US8545114B2 (en) 2011-03-11 2013-10-01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Auto focus-zoom actuator or camera module contamination reduction feature with integrated protective membrane
US8982267B2 (en) 2011-07-27 2015-03-17 Flextronics Ap, Llc Camera module with particle trap
KR102010628B1 (ko) 2013-04-05 2019-08-13 레드.컴, 엘엘씨 카메라용 광학 필터링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33758A (en) * 1972-07-07 1974-09-03 Bell & Howell Co Video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display
US4949117A (en) * 1988-12-23 1990-08-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mera
KR930004317Y1 (ko) * 1989-04-29 1993-07-10 주식회사 금성사 광학식 · 전자식 겸용 뷰파인더
US5339126A (en) * 1992-06-17 1994-08-16 Konica Corporation Zoom lens barrel
US5815205A (en) * 1995-02-21 1998-09-29 Ricoh Company, Ltd. Extern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for a digital camera
US6041195A (en) * 1996-07-24 2000-03-21 Minolta Co., Ltd. Camera capable of video and film shooting having optical viewfinder
JPH1039408A (ja) * 1996-07-24 1998-02-13 Minolta Co Ltd カメラ
US6020994A (en) * 1998-09-23 2000-02-01 Raytheon Company Integrated multifunctional multispectral sight assembly and metho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0696A (zh) * 2012-07-30 2018-09-14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相机模块
CN104635313A (zh) * 2013-11-06 2015-05-20 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调焦镜头及设有该调焦镜头的工业相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1236574A1 (en) 2001-08-07
JP2003521200A (ja) 2003-07-08
HK1051070A1 (zh) 2003-07-18
EP1250628A4 (en) 2006-08-23
US6330400B1 (en) 2001-12-11
WO2001055785A1 (en) 2001-08-02
EP1250628A1 (en) 2002-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18328A (zh) 通过镜头的紧凑型数字照相机
US6573939B1 (en) Digital camera having synchronized movement of lens and flash
CN100458553C (zh) 摄像装置和透镜装置
CN100510942C (zh) 可实时取景的单反照相机
CN101382637B (zh) 透镜镜筒和成像设备
WO2010122841A1 (ja) レンズ鏡胴、撮像装置及びレンズ鏡胴の製造方法
CN101324709B (zh) 成像设备
CN100514172C (zh) 可实时浏览的照相机
CN102799047B (zh) 更换接头
CN1538715A (zh) 具有旋转式照相机镜头壳体的移动式电话
CN101324708B (zh) 成像设备
US20060114341A1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N101750853B (zh) 电子装置及取像模组
CN101533143B (zh) 镜头镜筒和摄像设备
CN201298140Y (zh) 单镜头立体图像光信号获取装置
CN1866980B (zh) 具数码相机的手机
CN101995635A (zh) 镜头镜筒及摄影装置
CN112113093A (zh) 一种摄影光学设备及其光圈控制方法
JP4396813B2 (ja) 撮像ユニット
JPH09133946A (ja) 撮影補助装置
CN101226265B (zh) 镜筒与摄像装置
CN201057547Y (zh) 数码取像装置
JP2010210691A (ja) 立体撮像装置
CN101111792A (zh) 摄像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2006276244A (ja) レン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