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10790A - 光学传输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学传输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10790A
CN1410790A CN02107764A CN02107764A CN1410790A CN 1410790 A CN1410790 A CN 1410790A CN 02107764 A CN02107764 A CN 02107764A CN 02107764 A CN02107764 A CN 02107764A CN 1410790 A CN1410790 A CN 1410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transmission module
optical transmission
focal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07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2852C (zh
Inventor
松嶋直树
川本和民
刀祢平高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g Mei Tong Co Ltd Of Japan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Kosh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Kosh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Kosh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10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0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28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285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19Mechanical fixture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the element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in the couplings; Alignment methods for the elements, e.g. measuring or observing methods especially used therefor
    • G02B6/422Active alignment, i.e. moving the elements in response to the detected degree of coupling or position of the elements
    • G02B6/4225Active alignment, i.e. moving the elements in response to the detected degree of coupling or position of the elements by a direct measurement of the degree of coupling, e.g. the amount of light power coupled to the fibre or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04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the coupling comprising intermediate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holograms
    • G02B6/4206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19Mechanical fixture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the element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in the couplings; Alignment methods for the elements, e.g. measuring or observing methods especially used therefor
    • G02B6/4236Fixing or mounting methods of the aligned elements
    • G02B6/4237Wel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一个半导体激光器和一根光纤通过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进行光学耦合,第二透镜被预先固定到一个模块盒上,且上述的元件都安装在该模块盒上。当分别用f1和f2来表示第一透镜的焦距和第二透镜的焦距时,应使第一透镜在它的第二透镜侧的主平面与第二透镜在它的第一透镜侧的主平面之间的光学距离基本等于f1+f2。从而,提供一种能获得高耦合效率且价格低廉、产量高的光学传输模块。

Description

光学传输模块
发明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光学传输系统或光学交换系统(这两者都被称作光学传输系统)中的光学传输模块。
相关技术的描述
一种光学传输模块的光耦合结构就像日本特许公报No.178986/1997等中所示的公知方式,其中采用的光耦合系统利用两片透镜,有效地把来自半导体激光器的大发射角光束传送给小NA(数值孔径)光纤中,即:具有大NA的第一透镜用于准直来自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束,具有小NA的第二透镜用于把所准直的光束聚焦到所述光纤的一端。一种与光耦合系统有关的传统配置系统,采用所谓的有源准直系统,用于使半导体激光器等的光发射元件发光,然后调节透镜和光纤的位置以获取最大的光耦合效率,并利用YAG焊接等方式固定这些部件。
由于可以把各光学部件进行高精度定位安装,所以这种有源准直系统能够获得很高的光耦合效率。相反,定位和安装各光学部件需要花费时间,而且需要一种设备来使该半导体激光器真正发光,从而装配成本增加,这是构成阻碍这种模块低成本和高产量的因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方法,其中使用的无源准直系统用准直标记等作为光发射元件和透镜的测量仪来进行目视位置调节,而仅对光纤使用有源准直。在该系统中,光发射元件和第一透镜2之间的位置偏移量和安装在其上的子配件与第二透镜之间的位置偏移量可以通过仅对末光纤排列进行有源准直而抵销,从而获得高耦合效率。并且,利用有源准直来减少准直量,上述系统的组成和安装程序可望简化。
但是,如果把这种方法用在传统的结构中,由于光学部件的位置偏移,就可能不能保证得到满意的耦合效率。以下将结合附图5A和5B所示的示意图描述其原理。
图5A是传统光学传输模块的光耦合系统中各部件之间没有位置偏移时的示意图。图5B是当半导体激光器与第一透镜之间产生纵向位置偏移时的示意图。在图5A和5B中,采用了两片透镜,即: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首先,图5A所示例中,各部件之间没有产生位置偏移,通过第二透镜3的会聚光平行入射到光纤4的纤芯中。此时,如图5B所示,如果在半导体激光器1中产生了位置偏移12,则相对于透过第一透镜2的准直光11中的原光轴产生偏移13。而且,在透过第二透镜3的会聚光中也产生偏移14,同时图像转换后的聚焦位置也发生了位置偏移。在此情形下,通过移动光纤4一个位置偏移量15而使一光纤端部处于聚焦位置,就可以获得耦合效率的最大值。但是,仅仅通过调节光纤,当位置偏移不是如图5A所示的那样引起时,还不能获得最大的耦合效率。
假定光束为0级高斯束,当光束腰间不发生位置偏移时,由以下等式(1)和等式(2)表示图象转换后的光束耦合到光纤中的效率η。 η = κexp { - κ π 2 θ 2 2 λ 2 ( w 1 2 + w 2 2 ) } - - - ( 1 )
其中, κ = 4 ( w 1 w 2 + w 2 w 1 ) 2 - - - ( 2 )
其中,标记w1表示图象转换后的光束的光斑大小,标记w2表示光纤光斑大小,标记λ表示波长,标记θ表示光束与光纤间的角偏移。即:公知的是,即使通过有源准直的方式进行准直而把光束腰间的位置偏移调为零,在光束产生倾斜的情形中,耦合效率也会因此降低。
图6表示当把导体激光器1和与光轴相垂直的第一透镜2之间在相对于光轴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作为参数时,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之间在光轴的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与耦合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图形。
图6是相对与光学传输模块中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间的位置偏移的耦合效率的特性曲线。图中,横坐标表示第一和第二透镜之间的位置偏移(μm),纵坐标表示耦合效率(dB)。标记61表示当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的位置偏移为零时的特性曲线,标记62表示当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的位置偏移为5μm时的特性曲线,标记63表示当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的位置偏移为10μm时的特性曲线。
另外,是在下述条件下测量这些特性曲线的,第一透镜2的焦距为f1=0.5mm,第二透镜3的焦距为f2=1.4mm,第一透镜2邻近第二透镜3侧的主平面与第二透镜3邻近第一透镜侧的主平面之间的光学距离d为d=5.7mm=(f1+f2)+7.6×f1。
图中,根据曲线61所示,当第一和第二透镜间的位置偏移为零时耦合效率基本上最大。根据曲线62所示,在第一和第二透镜间的位置偏移变为零值负侧的某点处,其耦合效率为最大。根据曲线63所示,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间的位置偏移继续向负向变化的某点处,其耦合效率最大。
由此可见,仅通过使第一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间的位置偏移约为5μm或10μm,就可以使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间的位置偏移量与耦合效率之间的相关曲线(耦合效率与透镜间的横向位置偏移的曲线)发生偏移,使得耦合效率为最大值处的位置偏移量不为零。曲线63的耦合效率在从0负向移动-70(μm)处,基本上达到最大值。
在通过有源准直进行透镜安装时,第二透镜3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光轴的倾斜而将其固定到适当位置,此光轴的倾斜是由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的位置偏移量引起的。但是,在根据无源准直方法安装第二透镜3时,安装位置与半导体激光器1和第一透镜2间的位置偏移量无关,而有一个分布,其中心在准直标记所规定的某个值上(图6的横坐标上的位置,此处所引起的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之间的位置偏移为零)。所以,安装第二透镜的精确度或安装第二透镜的偏差是一个分布函数,其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位置偏移量为零处其耦合效率为最大值,而与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的位置偏移量无关。这就是说,如果第一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的位置偏移量约为几个μm,即使使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的安装精度尽可能地高,耦合效率也不能得到保证。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高光学传输模块的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在无源准直系统中也能保持高传输效率的光学传输模块。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学传输模块,它包括:一个发光元件,一条光纤,一个用于准直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第一透镜,和一个用于把准直后的光聚焦到所述光纤中的第二透镜,其中:当第一透镜的焦距用f1表示,第二透镜的焦距用f2表示时,设置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使得第一透镜邻近第二透镜侧的主平面与第二透镜邻近第一透镜侧的主平面之间的光学距离d满足|d-(f1+f2)|≤5×f1。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光学传输模块,它包括:一个发光元件,一条光纤,一个用于准直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的第一透镜,和一个用于把准直后的光聚焦到所述光纤中的第二透镜,其中:当第一透镜的焦距用f1表示,第二透镜的焦距用f2表示时,设置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使得第一透镜邻近第二透镜侧的主平面与第二透镜邻近第一透镜侧的主平面之间的光学距离d基本上等于f1+f2。
当采用这种相关条件下的透镜时,即使在第一透镜或发光元件中产生位置偏移,也可以抑制其耦合效率的降低。因此,即使用无源系统安装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其耦合效率也不会降低太多。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如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设置使得光学距离d满足|d-(f1+f2)|≤5×f1,优选满足|d-(f1+f2)|≤2×f1,则可以进一步限制耦合效率的降低。
进一步说,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如果把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设置为使得第一透镜的焦距f1与第二透镜的焦距f2间的关系变为f2/f1≥5,则也可以抑制耦合效率的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甚至是把第一透镜安装在硅板上形成的槽中,同样可以限制耦合效率的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甚至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光轴间或在第二透镜与光纤的光轴间设置一个隔离器,用于限制被反射的回光入射到发光元件中,同样可以限制耦合效率的降低。
在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中,如果所设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使得第一透镜的焦距f1与第二透镜的焦距f2间的关系变为f2/f1≥5且在发光元件中采用输出功率等于或小于10mw(dBm)的激光器,则可以大大限制耦合效率的降低。尤其是,当本发明用于一种具有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光学传输模块,使得其传输容量为2.5Gbit/s,传输距离等于或大于15km时,或者其传输率等于或大于10Gbit/s,传输距离等于或大于2km时;或者当本发明用于一种具有短距离和大容量的光学传输模块,使得其传输容量等于或大于10Gbit/s,传输距离等于或小于2km时,即使是用无源系统进行准直,其耦合损失也得以限制,前一种情况中的实际耦合损失约为2dB,后一种情况中的实际耦合损失约为3dB。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以下关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具体描述越来越清晰,这些优选实施例如附图所示。
附图简介
图1是本发明光学传输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局剖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光学传输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局剖侧视图;
图3A是本发明光学传输模块的光耦合系统中各部件间没有位置偏移时的耦合原理示意图;图3B是半导体激光器与第一透镜间引起纵向位置偏移时的耦合原理示意图;
图4是光学传输模块中耦合效率相对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间的位置偏移的特性曲线;
图5A是传统光学传输模块中各部件间没有位置偏移时的耦合原理示意图;图5B是半导体激光器与第一透镜间引起纵向位置偏移时的耦合原理示意图;
图6光学传输模块中耦合效率相对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间的位置偏移的特性曲线;
图7是耦合效率相对于透镜间横向偏移的曲线的偏移量与透镜间距和透镜焦距之间关系的特性图;
图8是第二透镜相对于该透镜的焦距低2dB时的公差的特性图;
图9是第二透镜相对于该透镜的焦距低3dB时的公差的特性图。
优选实施例
以下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光学传输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局剖侧视图。该实施例的光学系统构成包括:半导体激光器1,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和光纤4。利用一种例如焊料或低熔点玻璃的连接材料把第二透镜3预先固定到模块盒5上。在此情形中,第二透镜3和模块盒5的连接,使得其间的连接面保持气密性。该模块盒5内的气密性以这种方式来保证,从而可以提高该模块的可靠性。关于固定第二透镜3的方法,可以制造一个模子,其中采用一个与金属圆柱体9一起形成的透镜,用焊料等预先固定该金属圆柱体9和模块盒。
另外,如后面将要描述的那样,第一透镜2邻近第二透镜侧的主平面32与第二透镜3邻近第一透镜2侧的主平面33之间的光学距离可以d满足|d-(f1+f2)|≤5×f1,最好满足|d-(f1+f2)|≤2×f1。根据本实施例,以下将以这样的例子加以描述,其中的光学距离等于第一透镜2的焦距f1与第二透镜3的焦距f2之和f1+f2。
利用公知的粘结剂例如焊料把半导体激光器1固定到组件21上,用一个定位标记作参照。类似地,用一种公知的粘结剂把用于监测半导体激光器1的输出的发光二极管6固定到半导体激光器1的后侧。
把第一透镜2安装在组件21所提供的槽22上(当从第二透镜3的一侧观看时,该槽呈V形)。在此情形中,组件21的一个部件由硅板制成,V形槽22是通过非均质刻蚀硅基板而形成的。由此,V形槽22由非均质刻蚀而成,并且因此可以非常准确地形成该V形槽22。尽管安装第一透镜2的方法可以不是上述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中包括能够在短时间内精确定位第一透镜2的步骤是一个必要条件。
用预先固定在模块盒5上的第二透镜3的位置作为参照,安装有其它这些部件的组件21通过一种公知的粘结剂例如焊料将其固定到模块盒5底面的适当位置。
光纤4被连接在第二透镜3的前侧。使半导体激光器1发射光,在XYZ轴上调节光纤4,使其所处位置令该光纤的耦合效率最高,然后用公知的连接技术例如YAG焊接将其固定在模块盒5上。
图3A是本发明光学传输模块的光耦合系统中各部件间没有位置偏移时的示意图;图3B是半导体激光器与第一透镜2间引起纵向位置偏移时的示意图。
如图3A所示,如果各部件之间没有位置偏移,则可以获得最大耦合效率。如图3B所示,如果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则光束相对于初始光轴发生倾斜,这与图5B所示的类似。发生倾斜的准直光束入射到第二透镜3,在此情形中,例如通过像以上所描述的那样排布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而使得d成为f1+f2,则透过第二透镜3的会聚光将与初始光轴平行。如果通过有源准直把光纤定位在光腰,则基本上可以消除由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间的位置偏移所引起的光轴偏移。
图4是光学传输模块中耦合效率相对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间的位置偏移的特性曲线。图中,横坐标表示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间的位置偏移(μm),纵坐标表示耦合效率(dB),同时用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偏移量作为参数绘出第一透镜2与第二透镜3的光轴间的纵向位置偏移量与耦合效率之间的关系。
图中,标记46表示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间的位置偏移为零时的特性曲线,标记47表示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间的位置偏移为5μm时的特性曲线,标记48表示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间的位置偏移为10μm时的特性曲线,这些曲线几乎相互重叠而难以相互区分。
图中,若第一透镜2的焦距设为f1=0.5mm,第二透镜3的焦距设为f2=4mm,第一透镜2邻近第二透镜侧的主平面与第二透镜3邻近第一透镜的主平面之间的光学距离d设为d=4.7mm=(f1+f2)+0.4×f1。从特性曲线46至48可知,即使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发生了位置偏移,也很难产生耦合效率相对于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间的位置偏移的曲线发生偏移的现象。
根据图6的特性曲线和图5A与图5B所示的光学耦合系统,耦合效率与透镜间的横向偏移之间的关系曲线会发生偏离,并且在此情形中的光学距离d=5.7mm=(f1+f2)+7.6×f1(f1=0.5mm,f2=1.4mm)。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耦合效率与由半导体激光器1同第一透镜2间的位置偏移所引起的透镜间的横向偏移之间的关系曲线不会发生偏移,所以,在用无源准直方式安装透镜时,该实施例特别有利。这就是说,如果把第二透镜3安装到由准直标记所表示的位置上,则可以获得非常好的耦合效率。
进一步说,尽管本实施例中光学距离设为d=f1+f2(而图4中d=(f1+f2)+0.4f1),但除了以上所述以外,只要满足不等式|d-(f1+f2)|≤2×f1的长度d都可以采用。
图7是耦合效率相对于透镜间横向偏移的曲线的偏移量与透镜间距和透镜焦距之间关系的特性图,它表明了在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产生20μm的位置偏移时,透镜间的光学距离d同耦合效率相对于透镜间横向偏移的曲线的偏移量之间的关系,所述的透镜间横向偏移是由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间的位置偏移所引起的。横坐标表示(d-(f1+f2))/f1,纵坐标表示公差(μm)。
通常,由半导体激光器片的高度偏差和例如焊料的粘结剂的高度偏差所引起的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的最大安装误差约为20μm。如果用一个系数来表示(d-(f1+f2))/f1,则可以进行归一化处理,而与f1和f2的绝对值无关。图中,如果-2≤(d-(f1+f2))/f1≤2,即|d-(f1+f2)|≤2×f1,则在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的位置偏移为20μm的情况下,耦合效率相对于透镜间横向偏移的曲线的偏移量可被限制为等于或小于50μm。
此处考虑一种情况:实施例用于大容量传输和长距离传输的光通讯中所采用的光学传输模块,使得其传输容量为2.5Gbit/s,传输距离等于或大于15km;或者其传输容量等于或大于10Gbit/s,传输距离等于或大于2km。如果如上所述进行光通讯,为清除预定的错码率,需要采用DFBLD(分布式反馈激光二极管)激光器,构成该光学传输模块的半导体激光器中的单纵模激光器。另外,该光学传输模块的光输出量最好等于或大于1mW(0dBm)。DFB激光器的输出量上限约为10mW(10dBm),如果还考虑该光学传输模块的老化损耗,则从激光束到光纤的耦合损耗应当限定在约5dB。如果从该耦合损耗中减去最大耦合效率和隔离器传输损耗,则安装一个光学部件的位置偏移许可量估计约为2dB。如果把第二透镜3固定到该模块盒上,根据传统的安装方法,第二透镜3的光轴相对于该模块盒的位置精度约为±100μm。在该光学耦合系统中,第二透镜3的位置偏移相当于安装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之间的位置偏移。所以,在预先把第二透镜3固定到模块盒上的光学传输模块中,应当容许第二透镜3的位置偏移量为±100μm。
假定,此处的光学传输模块的光耦合结构满足上述的位置偏移。
图8是第二透镜相对于该透镜的焦距低2dB时的公差的特性图,横坐标表示第二透镜的焦距与第一透镜的焦距之比f2/f1,纵坐标表示第二透镜的位置偏移量的2dB公差。该特性图表示第二透镜3相对于第一透镜2偏移多少。第二透镜3的输出降低20dB,其前提是第二透镜3相对于第一透镜2偏移约100μm。图中,曲线41表示当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间没有位置偏移时的值。从该曲线可看出,两焦距之比f2/f1越大,公差越大,并且,为满足2dB公差的±100μm,通常需要f2/f1≥4.5。同时,曲线43表示当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的位置偏移为20μm时的值,当f2/f1等于或大于5时满足±100μm的2dB公差。此外,曲线42表明了构成本发明范围之外的一种光学耦合系统的情形|d-(f1+f2)|=7×f1。由图可明显得知,曲线42所示的情形中,位置偏移的公差很窄,且当两焦距之比等于或小于10时,不可能满足2dB或更小。
如果第一透镜2与第二透镜3之间的光学距离满足d=f1+f2,即:本发明的光学耦合系统中,即使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存在位置偏移,其公差也不会偏离曲线41太多。曲线43表示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的位置偏移为20μm且d满足|d-(f1+f2)|=0.5×f1的情形。第二透镜3的公差为100μm时,f2/f1值为0.5。所以,当满足f2/f1≥0.45,优选f2/f1≥0.5时,即使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的位置偏移为20μm,也满足±100μm的2dB。
下面,考虑用于大容量传输和短距离传输中的光学传输模块,其中传输容量等于或大于10Gbit/s,传输距离约为500m。如果传输距离较短,则由偏移、线性调频等所引起的波形畸变与长距离传输模块中的相比已无足轻重,所以,耦合损失公差值可以比前述的或多或少地减少,且耦合位置偏移容许的分布变为约3dB。
图9是第二透镜相对于该透镜的焦距低3dB时的公差的特性图,其横坐标表示第二透镜的焦距与第一透镜的焦距之比f2/f1,纵坐标表示第二透镜位置偏移量的2dB公差。尽管图9表示的焦距比值与第二透镜3的公差的关系曲线与图8类似,但区别在于图9的纵坐标表示3dB的公差。曲线91表示当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间没有位置偏移时的值。曲线92表示当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的位置偏移为20μm,且d满足|d-(f1+f2)|=7×f1时的值,曲线94表示当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的位置偏移为20μm,且d满足|d-(f1+f2)|=2×f1时的值,曲线95表示当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的位置偏移为20μm,且d满足|d-(f1+f2)|=5×f1时的值。由图所示,在曲线94的情形中,当基本满足f2/f1≥5时,即使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透镜2之间的位置偏移为20μm,也满足±100μm的3dB公差。另外,在曲线95所示的情形中,当基本满足f2/f1≥8时,即使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透镜2之间的位置偏移为20μm,也满足±100μm的3dB公差。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光学传输模块可知,如图4所示,即使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存在位置偏移,也可以限制由此产生的公差曲线的偏移,并可以提供具有极好光耦合效率且收益率高、价位低的光学传输模块。
下面,将结合图2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
图2是本发明光学传输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局剖侧视图。同样,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透镜3被预先固定在模块盒5上,而且,第一透镜2邻近第二透镜3侧的主平面32与第二透镜3邻近第一透镜2的主平面33之间的光学距离d设为d=f1+f2。
图2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一透镜2与第二透镜3之间设置了一个光隔离器7,用于限制反射的回光入射到半导体激光器1中。尽管在图1中,由于在第一透镜2与第二透镜3之间不存在别的物件,可以认为光学距离d与物理距离d相等,但是,在图2所示的情形中,在确定物理排布时需要考虑构成光隔离器7的物件的折射率。通常,光隔离器7由起偏器、法拉第旋光器、检偏器构成,并且,如果用标记n1表示其中的一个元件的折射率,用标记d1表示它的厚度,则它的光学厚度d1o变为d1o=d1×n0/n1(n0:空气折射率,通常空气的折射率n0=1)。对于其它的元件也一样,以类似的方法确定其光学距离,使得光学距离满足d=f1+f2。
本实施例中固定第二透镜3的系统可以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系统。另外,光学距离d的范围也与图1所述实施例中的相似,优选的是,该范围满足|d-(f1+f2)|=2×f1。
根据具有这种模式的光学传输模块,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似,即使半导体激光器1与第一透镜2之间存在位置偏移,如图4所示,也可以限制由此产生的公差曲线的偏移,并提供具有极好光耦合效率且收益率高、价位低的光学传输模块。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限制耦合效率的损失,从而可以高产量地提供价廉且耦合效率高的光学传输模块。
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本发明可以以其它的特殊形式加以实施。所以,可以从所示的各个方面来考虑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不仅限于该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表示,而不限于前面的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含义和等效范围之内的所有变换都被包含在内。

Claims (17)

1.一种光学传输模块,包括:
发光元件;
光纤;
第一透镜,用于准直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光;和
第二透镜,用于把准直后的光聚焦到所述的光纤中;
其中,当所述的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时,设置所述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使得所述第一透镜邻近所述第二透镜侧的主平面与所述第二透镜邻近所述第一透镜侧的主平面之间的光学距离d满足|d-(f1+f2)|≤5×f1。
2.一种光学传输模块,包括:
发光元件;
光纤;
第一透镜,用于准直来自所述发光元件的光;和
第二透镜,用于把准直后的光聚焦到所述的光纤中;
其中,当所述的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时,设置所述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使得所述第一透镜邻近所述第二透镜侧的主平面与所述第二透镜邻近所述第一透镜侧的主平面之间的光学距离基本上等于f1+f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传输模块,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和所述的第二透镜的设置使得所述的光学距离d满足:
|d-(f1+f2)|≤2×f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传输模块,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和所述的第二透镜的设置使得所述的第一透镜的所述的焦距f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的焦距f2之间的关系变为f2/f1≥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传输模块,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和所述的第二透镜的设置使得所述的第一透镜的所述的焦距f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的焦距f2之间的关系变为f2/f1≥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传输模块,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所具有由无源准直系统进行调节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传输模块,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所具有由无源准直系统进行调节的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传输模块,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被安装到一硅板上形成的槽中。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传输模块,其中所述的第一透镜被安装到一硅板上形成的槽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传输模块,其中:在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两光轴之间或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光纤的两光轴之间设置一个隔离器,用于限制反射的回光入射到所述的发光元件中。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传输模块,其中:在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两光轴之间或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光纤的两光轴之间的任一侧设置一个隔离器,用于限制反射的回光入射到所述的发光元件中。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传输模块,其中所述的发光元件是一个输出等于或小于10mW(10dBm)的激光器。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传输模块,其中所述的发光元件是一个输出等于或小于10mW(10dBm)的激光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传输模块,其中所述的光学模块与一个光纤网络相连,所述的光纤网络的传输容量为2.5Gbit/s,传输距离等于或大于15km;或者其传输容量等于或大于10Gbit/s,传输距离等于或大于2km。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传输模块,其中所述的光学模块与一个光纤网络相连,所述的光纤网络的传输容量为2.5Gbit/s,传输距离等于或大于15km;或者其传输容量等于或大于10Gbit/s,传输距离等于或大于2km。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传输模块,其中所述的光学模块与一个光纤网络相连,所述的光纤网络的传输容量等于或大于10Gbit/s,传输距离等于或小于2km。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传输模块,其中所述的光学模块与一个光纤网络相连,所述的光纤网络的传输容量等于或大于10Gbit/s,传输距离等于或小于2km。
CNB021077649A 2001-09-28 2002-01-20 光学传输模块 Expired - Lifetime CN123285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99942A JP2003107295A (ja) 2001-09-28 2001-09-28 光伝送モジュール
JP299942/01 2001-09-28
JP299942/2001 2001-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0790A true CN1410790A (zh) 2003-04-16
CN1232852C CN1232852C (zh) 2005-12-21

Family

ID=19120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77649A Expired - Lifetime CN1232852C (zh) 2001-09-28 2002-01-20 光学传输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044652B2 (zh)
EP (1) EP1298476A3 (zh)
JP (1) JP2003107295A (zh)
CN (1) CN1232852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9446A (zh) * 2010-06-11 2011-12-14 北京中视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模块
CN102360105A (zh) * 2011-10-28 2012-02-22 江苏奥雷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光有源器件耦合稳定性的方法
CN108828728A (zh) * 2018-06-07 2018-11-16 深圳市极致兴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的光学透镜的固定方法及光发射组件
CN109104796A (zh) * 2018-10-09 2018-12-28 西安中科华芯测控有限公司 一种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芯片组装定位夹具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25175B2 (en) 2003-05-01 2006-10-24 Selex Sensors And Airborne Systems Limited Optical coupling devices
JP2007115933A (ja) * 2005-10-21 2007-05-10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半導体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JP4897526B2 (ja) * 2007-03-23 2012-03-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レーザモジュールの光軸調整方法
JP2008270506A (ja) * 2007-04-20 2008-11-0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半導体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4755977B (zh) * 2012-10-10 2016-08-24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光耦合元件和具备该光耦合元件的光模块
US10033464B2 (en) * 2013-05-28 2018-07-24 Stmicroelectronics S.R.L. Opto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improved optical coupling
JP6244721B2 (ja) * 2013-08-01 2017-1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波長多重伝送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483494B2 (ja) * 2015-03-25 2019-03-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光学式センサ
US10180545B2 (en) * 2016-03-17 2019-01-15 Applied Optoelectronics, Inc. Alignment correction for optical isolator in a coaxial 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 (TOSA)
JP7117138B2 (ja) * 2018-04-23 2022-08-12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レーザモジュ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71504B1 (fr) * 1984-10-05 1987-01-23 Labo Electronique Physique Dispositif de couplage d'une source lumineuse et d'un guide d'onde lumineuse
JP2645862B2 (ja) * 1988-08-11 1997-08-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半導体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応用製品
US4919506A (en) 1989-02-24 1990-04-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ingle mode optical fiber coupler
US5113404A (en) 1990-07-05 1992-05-12 At&T Bell Laboratories Silicon-based optical subassembly
DE4232327A1 (de) 1992-09-26 1994-03-31 Sel Alcatel Ag Halbleiter-Lasermodul
DE4422322C1 (de) 1994-06-27 1995-09-14 Ant Nachrichtentech Lasermodul
JPH0980273A (ja) * 1995-09-14 1997-03-28 Fujitsu Ltd 光学装置
US6155724A (en) * 1997-03-04 2000-12-05 Hamamatsu Photonics Kk Light transmitting module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and light transmitting unit thereof
US5857042A (en) * 1997-04-29 1999-01-05 Mcgill University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US6371665B1 (en) * 1999-06-25 2002-04-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lastic packaged optoelectronic device
CN2425368Y (zh) 2000-05-30 2001-03-28 江苏东方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可更换眼镜腿弹簧的眼镜架
JP4008649B2 (ja) * 2000-09-27 2007-11-1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9446A (zh) * 2010-06-11 2011-12-14 北京中视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模块
CN102360105A (zh) * 2011-10-28 2012-02-22 江苏奥雷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光有源器件耦合稳定性的方法
CN108828728A (zh) * 2018-06-07 2018-11-16 深圳市极致兴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源的光学透镜的固定方法及光发射组件
CN109104796A (zh) * 2018-10-09 2018-12-28 西安中科华芯测控有限公司 一种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芯片组装定位夹具及方法
CN109104796B (zh) * 2018-10-09 2023-09-22 西安中科华芯测控有限公司 一种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的芯片组装定位夹具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2852C (zh) 2005-12-21
US7044652B2 (en) 2006-05-16
EP1298476A3 (en) 2004-07-21
JP2003107295A (ja) 2003-04-09
US20030063873A1 (en) 2003-04-03
EP1298476A2 (en) 2003-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2852C (zh) 光学传输模块
KR100276968B1 (ko) 정렬 허용공차를 확대시킬 수 있는 광 연결구조
EP0872747B1 (en) Optical module
US7439533B2 (en) Optical module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60291777A1 (en) Optical waveguide structure, optical module and lens array
US8437589B2 (en) Optical module
WO2007047086A2 (en) Diode laser array coupling optic and system
JP2016091024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多チャネル発光モジュール
US11733467B2 (en) Optical modu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US7050680B2 (en) Optical coupling device having silicon optical bench and optical fiber with angled end face
US10948665B2 (en) Optical coupling assembly
CN112904499A (zh) 半导体激光器和平面光波导耦合结构、光路系统及制造方法
US8090266B2 (en) Optically coupling components of a transceiver
US6813404B2 (en) Integrated optical module
JP2017203966A (ja) 光回路
US7422377B2 (en) Micro-module with micro-lens
US6979136B2 (en) Fiber type optical module
JP2019174653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光通信モジュール
EP1353421B1 (en) Optical module with a monitor photo diode
CN2716853Y (zh) 单纤双向收发合一器件
US20050276304A1 (en) Optical semiconductor device module and bidirectional module
Hwang et al. Parallel optical transmitter module using angled fibers and a V-grooved silicon optical bench for VCSEL array
US20050105870A1 (en) Optical coupling devices
KR101824668B1 (ko) 광도파로칩을 이용한 광수신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981888B2 (ja) ビームスプリッタおよびこれを使用した光信号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OCLARO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JAPAN KOSHIN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Oclaro Japan Inc.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Japan Koshin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County, Japan

Patentee after: Lang Mei Tong Co., Ltd. of Japan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County, Japan

Patentee before: Oclaro Japan Inc.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