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10257A - 具有交替的固定部段和可膨胀部段及侧壁插入件的轮廓的可膨胀的轮胎成型鼓 - Google Patents

具有交替的固定部段和可膨胀部段及侧壁插入件的轮廓的可膨胀的轮胎成型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10257A
CN1410257A CN02142513A CN02142513A CN1410257A CN 1410257 A CN1410257 A CN 1410257A CN 02142513 A CN02142513 A CN 02142513A CN 02142513 A CN02142513 A CN 02142513A CN 1410257 A CN1410257 A CN 14102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assembly
flange
assembly drum
tire
expanding seg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42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8747C (zh
Inventor
W·D·库里
E·雷丁
J·K·雷德塞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year Tire and Rubber Co
Original Assignee
Goodyear Tire and Rubbe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year Tire and Rubber Co filed Critical Goodyear Tire and Rubber Co
Publication of CN1410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0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87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874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4Dr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4Drums
    • B29D30/244Drums for manufacturing substantially cylindrical tyre components with cores or beads, e.g. carcasses
    • B29D30/246Drums for the multiple stage building process, i.e. the building-up of the cylindrical carcass is realised on one drum and the toroidal expansion is realised after transferring on another dr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2030/201Manufacturing run-flat ty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可膨胀轮胎成型鼓,在鼓的中心部分上有交替的固定部段和膨胀部段(如每个中心部分有24个部段)。膨胀部段轴向延伸并在圆周上彼此间隔地分布,被成形(具有凹口,或槽)以接纳诸如胎壁插入件的轮胎部件。描述使中心部分膨胀的两个不同机构。第一机构包含两个楔形元件(358),楔形元件(358)可轴向地彼此移离以使中心部分膨胀。斜面元件(348)与膨胀部段(328)相联,可径向地向外移动。橡胶带(358)提供了收缩中心部分的回复力。第二机构包含两个引导环(458),轴向上可彼此相向移动,使中心部分膨胀,可彼此移离以使中心部分被收缩。重叠连杆(462,464)设置在引导环与支承元件(448)之间,支承元件(448)支承膨胀部段(428)。

Description

具有交替的固定部段和可膨胀部段及 侧壁插入件的轮廓的可膨胀的轮胎成型鼓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涉及与本文相同日期提出的题目为“METHOD FORMANUFACTURING TIRES ON A FLEXIBLE MANUFACURING SYSTEM”的美国专利申请,律师案卷号为No.DN2001166 USA。
本申请涉及与本文相同日期提出的题为TIREBUILDINGDRUMHAVING EXPANDABLE CENTER SECTION AND INDEPENDENTLY EXPANDABLEBEAD LOCK ASSEMBLIES IN THE END SECTIONS的美国专利申请,其律师案卷号为No.DN2001175 US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敷设轮胎胎体的轮胎成型鼓,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可在收缩位置与膨胀位置之间膨胀的鼓。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制作例如汽车的车辆轮胎时,首先通过相继装配若干不同部件来制作所谓的胎体。换句话说,包括在生产范围内的不同胎体类型可根据其上是否有各种附属部件和/或附属部件本身的类型来互相区别。
举例说,在生产无内胎轮胎的胎体时,主要部件可看成包括用不透气弹性材料制成的所谓的气密层;一胎体帘布层;一对通常称为胎圈芯的胎体帘布层的相对两端围绕其反包的环形金属件以及一对由弹性材料制成并在横向相对位置上延伸在胎体帘布层上的侧壁。附属部件可依次包括一层或多层附加胎体帘布层和围绕胎圈芯向上反包区覆盖在胎体帘布层上的一根或多根补强带(沿口保护层)及其其他部件。
众所周知,大多数充气轮胎结构必须成型成提高轮胎均匀性以获得良好的轮胎性能。例如,在轮胎圆周面上呈“蜿蜒”状的胎面会造成轮胎运行时摆动。例如,胎体帘布层的不对称(轮胎一边上的帘线比另一边上的帘线长)会造成许多轮胎不均匀问题,包括静态失衡和径向力偏差。例如,子午线不对称的轮胎(例如胎面不在胎圈之间正中位置上)会造成许多轮胎不均匀问题,包括力偶失衡、横向力偏差和锥形。因此,为了满足一般的轮胎性能要求,轮胎工业一般花费大努力生产均匀性良好的轮胎。轮胎均匀性一般指轮胎各尺寸和质量分布均匀并在径向上、横向上、圆周向上和子午方向上对称,从而获得轮胎均匀性测量的可接受结果,包括静态和动态平衡,还包括在轮胎均匀性测试机上测得的径向力偏差、横向力偏差和切向力偏差,该轮胎均匀性测试机在一车轮上并在负载下运行该轮胎。
尽管轮胎非均匀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在装配后的制作中矫正(例如磨削)和/或在使用中矫正(把平衡块加到轮胎/车轮组件的轮缘上),但最好(一般更高效)尽可能在装配过程中实现轮胎均匀性。一般的轮胎成型机包括一轮胎成型鼓,轮胎各部件一层一层地包在其上,包括比方一气密层、一层或多层胎体帘布层、任选侧壁加强件和胎圈区插入件(例如填充胶条)、侧壁和胎圈钢丝圈(“胎圈”)。逐层装配好后,胎体帘布层的两端包住胎圈,把该轮胎充气成圆环形,然后施加胎面/带束层组件。
本申请人的美国专利No.5,591,288(下面称为“Becker”)公开了用来成型高机动性的充气轮胎的机械轮胎成型鼓、特别是其表面呈凹凸形以便成型某些结构的轮胎的轮胎成型鼓。还可参见对应的欧洲专利申请No.0 634 266 A2。
如Becker所述,在轮胎成型过程中在轮胎上添加部件或调节轮胎部件的位置可影响到轮胎性能。在轮胎成型过程中,重要的是各部件之间配合良好,尽可能防止轮胎部件起皱或部件之间残留有空气。如未硫化轮胎部件之间残留有空气,轮胎会有缺陷,必须废弃。在轮胎成型过程中,如轮胎部件之间残留有空气,轮胎成型工必须压合未硫化弹性部件之间的交界面除去部件之间的气泡或残留空气。该压合涉及到沿该部件滚动一滚轮,迫使空气从部件的边缘排出。该压合过程极费时间,对轮胎成型工的技术要求高。
如Becker所述,当轮胎中某些部件比其他部件厚时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例如,当一具有相对方形横截面的如轮胎胎圈的部件定位在一更平的如帘布层的部件旁时,空气会残留在形状不同的这两个部件的交界面处。在需要相邻设置形状不同的部件的轮胎设计中,空气残留问题更难解决。
如Becker所述,在高机动性的轮胎中,侧壁中在胎体帘布层之间设置插入件,使得轮胎即使在失去膨胀压力时也能支承车辆的重量。这些插入件一般比它旁边的帘布层厚,重要的是,该轮胎成型时没有空气残留在帘布层与插入件之间。按照本发明,设计出一种创新的轮胎成型方法和鼓,其特征可满足这类轮胎的特殊生产要求。这些特殊特征在下文说明,并有助于成型高质量的轮胎而不残留空气。
Becker因此提供一种轮胎成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把一气密层卷成一圆筒;沿该圆筒轴线在轴向相间距的插入件位置上定位第一插入件以使该圆筒形气密层表面的凹入;把第一加固材料帘布层围绕该气密层和第一插入件的圆柱形表面铺装;在相间距插入件位置在第一帘布层上定位第二插入件;在第一帘布层和第二插入件上铺装第二加固材料帘布层;在该圆筒的每端定位圆形胎圈;扩张第一帘布层和第二帘布层增加该圆筒在两圆形胎圈之间的直径,在圆筒的两端形成肩部;把围绕第二帘布层的第一帘布层的边缘反包到两胎圈上;以及把带束层和胎面组件定位在第二帘布层上,形成一预硫化轮胎。
Becker还提供一种在一具有一圆柱形表面的轮胎成型鼓上装配轮胎部件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该鼓的表面上铺装一气密层;在该圆柱形表面下方并在与该鼓每端间距的插入件位置上围绕该鼓定位第一插入件;把第一加固材料帘布层围绕该鼓铺装在该气密层和第一插入件的圆柱形表面上;在与该鼓每端间距的插入件位置上在第一帘布层上定位第二插入件;在第一帘布层和第二插入件上铺装第二加固材料帘布层;在该鼓的每端定位圆形胎圈;膨胀该鼓以便增加圆柱形表面的直径,在该鼓的两端形成肩部;把第一和第二帘布层的两边反包到两胎圈上;把带束层和胎面组件围绕第二帘布层定位;以及收缩该鼓以便从该鼓上取下装配好的轮胎部件。
Becker还提供一种轮胎成型鼓,其包括一圆柱形表面;该表面中在与该鼓每端相间距的插入件位置上用来把第一插入件定位在该表面下方的圆形凹槽;把第一帘布层铺装在该圆柱形表面上的装置;把第二插入件铺装在第一帘布层和第一插入件上的装置;把第二帘布层铺装在第一帘布层和第二插入件上的装置;扩张该鼓并在鼓的两端形成用来施加胎圈的肩部的装置;把第一帘布层的两端反包到胎圈上的装置;把带束层和胎面组件施加在第二帘布层上的装置;以及收缩该鼓以便从该鼓上取下装配好的轮胎的装置。
本申请人的美国专利No.4,855,008公开了一种可膨胀轮胎成型鼓,特别是一种用来成型子午轮胎胎体的第一阶部段实心帘布筒贴合鼓,包括一折叠式成型鼓(10),该鼓有许多在圆周方向上相间距并轴向延伸的部段(36),每一部段的两端与肩部活塞(36)柔性连接(56)。楔形条(62)定位在部段(36)与部段之间并与中心活塞(64)连接,把条倾斜侧面(80)推入与鼓部段(36)的倾斜侧面(78)啮合。肩部活塞(32)和中心活塞(64)径向向外移动而扩张该鼓。在第一阶部段操作中,在第一阶部段鼓上装配轮胎加固帘布层、胎圈和其他部件,然后把胎体送到另一地点成形后施加带束层和胎面。在轮胎胎体的第一阶部段装配中重要的是把各部件施加到沿鼓的长度同心和直径不变的收缩和扩张鼓面上。迄今为止使用各种结构不同的可膨胀鼓,但很难在鼓的扩张和收缩时沿鼓的长度保持鼓面同心和直径不变。例如,鼓面在收缩状态下同心和均匀,但在扩张成更大直径时变形。因此,加到扩张鼓上胎体上的部件装配得不精确,从而影响轮胎的均匀性。
美国专利No.5,264,068公开了一种可膨胀鼓,包括设定鼓圆周面的可调止档。使用可轴向滑动的各锥形构件,随着锥形构件的滑动各鼓部段在径向上扩张或收缩。如该专利所述,锥形构件(12)呈内部有凹座的截头锥体,用一键(16)可在纵向或轴向上滑动地装在鼓轴(10)上并位于鼓(14)中。鼓(14)在圆周方向上分成许多鼓部段(17),每个鼓部段如一部分,每一鼓部段(17)受内部一鼓部段支承件(18)的支承。
本申请人的美国专利No.4,976,804公开了一种可膨胀,分部段轮胎成型鼓(1),其具有许多在圆周方向上相间距的鼓部段(28),这些鼓部段可通过一组与一对可滑动地装在一鼓轴(12)上的可轴向移动的轴套组件(34)铰接的连杆(36)在径向上移动。每一部段(28)包括一圆柱形中央部(30)和端部(32),端部上有凹座为轮胎胎圈部提供的(68)的凹座。连杆(36)位于两端部(32)之间,为该贴袋(68)中的大胎圈部留出空间,同时,这些部段(28)可收缩到一小直径,以便把一帘布筒(64)套到鼓(10)上。
本申请人的美国专利No.4,929,298公开了一种轮胎成型鼓,包括一可膨胀、分部段圆筒组件和一真空室。该鼓(10)有许多轴向延伸、圆周方向上相间距的部段(18)。鼓的两端密封以便在鼓的内部形成一真空室(76)。该真空室与一筒盖(48)中的真空孔(78)连通以便在轮胎部件装配过程中把轮胎部件保持在鼓面(58)上。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膨胀的轮胎成型鼓在鼓的中心部分具有交替的固定部段及膨胀部段(例如每个鼓有24个部段)。膨胀部段轴向地延伸并在周边上彼此间隔分布,而它们的端部被成形(具有凹口或槽)以接纳例如侧壁插入件的轮胎部件。描述了用于使中心部分膨胀的两种不同机构。
第一机构包含两个楔形元件,楔形元件可彼此远离地轴向移动以使中心部分膨胀。与膨胀部段相联的斜面元件因此可径向地向外移动。偏置元件提供了收缩中心部分的回复力。
第二机构包含两个引导环,引导环可彼此相向地轴向移动以使中心部分膨胀,并彼此远离以使中心部分收缩。重叠连杆设置在引导环与支承膨胀部段的基础部件之间。
可从下述说明中清楚看出本发明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各优选实施例。各附图例示出本发明。这些附图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尽管以下结合这些优选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应指出,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不受这些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为说明清楚起见,某些附图中的某些部件不成比例。为说明清楚起见,剖面图可呈“切片”或“近视”剖面图,在真正剖面图中可看到的某些背景线予以省略。
附图中各部件一般如下编号。标号中最主要的数字(百位数)与图号对应。图1中的各部件的标号一般为100-199。图2中的各部件的标号一般为200-299。各附图中相同部件用同一标号表示。例如一图中的部件199可与另一图中的部件299类似或相同。同一图中的类似(包括相同)部件用类似标号表示。例如总的用标号199表示的多个部件中的各部件分别用标号199a、199b、199c等等表示。或者,相关但经改动的部件的标号相同,但用撇号相区别。例如,109、109′和109″为三个在一定程度上类似或相关,但有重大改动的不同部件,例如具有静态不平衡的轮胎109对应于同样设计的不同轮胎109′,但是具有力偶不平衡。从包括权利要求和摘要的整个说明书中可清楚看出同一或不同附图中类似部件之间的这种关系。有时,类似部件用后缀-L和-R(例如133L,133R)表示,这些后缀一般在附图中表明左右。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中可清楚看出本发明当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工作情况和优点,附图中:
图1A为其上铺装有轮胎胎体的一现有轮胎成型鼓的示意剖面图;
图1B为其上铺装有轮胎胎体的一现有轮胎成型鼓的示意剖面图;
图2A为本发明一轮胎成型鼓的立体图;
图2B为本发明图2A轮胎成型鼓中央部处于收缩位置(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2C为本发明图2B所示中央部的剖面图;
图2D为本发明图2A轮胎成型鼓中央部处于膨胀位置(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2E为本发明图2D所示中央部的剖面图;
图2F为本发明图2A所示轮胎成型鼓中央部的一典型膨胀部段的立体图;
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轮胎成型鼓中央部的立体图;
图3B为图3A中央部处于完全收缩状态时的剖面图;
图3C为图3A中央部处于半膨胀(或半收缩)状态时的剖面图;
图3D为图3A中央部处于完全膨胀状态时的剖面图;
图4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轮胎成型鼓中央部的立体图,示出该中央部处于完全收缩状态;
图4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轮胎成型鼓中央部的立体图,示出该中央部处于完全膨胀状态;
图4C简示出本发明图4A和4B实施例的连杆机构的工作情况;
图4D为本发明连杆机构一部件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以及
图5为按照本发明成型鼓铺装在一轮胎上的轮胎胎体的局部剖面图。
定义
以下术语在下述说明中通用,除非另加说明一般应有如下含义。
“填充胶条”指位于胎圈芯径向上方并在各帘布层与反包帘布层之间的弹性填料。
“轴向”或“轴向上”指在轮胎转动轴线方向上或与轮胎转动轴线平行的方向。
“轴向”指与轮胎的转动轴线平行的方向。
“胎圈”指轮胎的包括一环形、不可膨胀抗拉件的部分,一般包括包在橡胶材料中的钢丝绳。
“带束层结构”或“加固带束层”或“带束层组件”指胎面底下、不固定在胎圈上的至少两层环形层或由织造或非织造的平行帘线构成的帘布层,其左右帘线与轮胎赤道平面之间的角度为18-30°。
“缓冲层”或“轮胎缓冲层”指带束层或带束层结构或加固带束层。
“胎体”指带束层结构、胎面、帘布层上的底胎面和侧壁之外的轮胎结构,但包括胎圈、帘布层,在EMT(高机动性载货汽车)或跑气保用轮胎的情况下,还包括楔形插入件侧壁加固件。
“胎身”指胎体、带束层结构、胎圈、侧壁和胎面和底胎面之外的轮胎所有其他部件。
“中心平面”指一与一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中点正交的平面。该直线可为一圆筒件如轮胎成型鼓的轴线。一轮胎成品的中心平面为该轮胎的“赤道平面”。
“胎圈包布”指轮辋凸缘区中围绕胎圈、防止轮胎受轮辋部的磨损的加固材料(可只使用橡胶,也可使用织物和橡胶)。
“加强层”指胎圈区中用来加固胎圈区和稳固侧壁径向最里部的织物或钢索窄带。
“圆周方向”指沿与轴线方向垂直的环形胎面表面的周边延伸的圆线或方向,在横截面中也指其半径限定胎面的轴向曲率半径的相邻圆弧组的方向。
“帘线”指加固股线之一,包括纤维或金属或织物,用来加固帘布层和带束层。
“胎冠(crown)”指胎面、胎面肩部和紧邻侧壁的部分。
“EMT轮胎”指即高机动性技术,EMT轮胎指“跑气保用”轮胎,即轮胎设计成,即使轮胎中的气压为0或很小也提供运行操作。
“赤道平面”指与转动轴线垂直并穿过胎面中心或轮胎两胎圈中的平面。
“量规”一般指测量,常常指厚度尺寸。
“气密层”指形成无内胎轮胎的内表面以及在该轮胎内含有充气气体或流体的弹性材料或其他材料层。Halobutyl极其不透空气。
“插入件”指一般用来加固跑气保用型轮胎的侧壁的新月形或楔形加固件;也指胎面底下的非新月形弹性插入件;也称为“楔形插入件”。
“横向”指与轴向平行的方向。
“子午剖面”指沿一包括轮胎轴线的平面剖取的轮胎剖面。
“帘布层”指由橡胶涂覆的径向展开帘线或平行帘线构成的帘线加固胎体加固件(层)。
“充气轮胎”指一般呈环形(通常为开口环形)包括两胎圈、两侧壁和一胎面、由橡胶、化合物、织物和钢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层压机械装置。
“胎肩”指侧壁在胎面边缘紧下方的上部。
“侧壁”指轮胎的胎面与胎圈之间部分。
“轮胎轴线”指轮胎装到一车轮轮缘上转动时的转动轴线。
“胎冠(tread cap)”指胎面和在其中模制胎面花纹的底下材料。
“反包端”指胎体帘布层从胎圈向上(即径向向外)反包、包住胎圈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来说,子午线汽车轮胎的现有制作过程包括一中间步骤,该步骤在一轮胎成型鼓上在一生(“生”指尚未硫化仍发粘的)轮胎胎体的其他部件上设置两环形不可扩张的胎圈,每一胎圈包括包住在生橡胶中的钢丝绳。可添加称为“填充胶条”、横截面呈三角形的环形橡胶填料。然后把帘布层部件延伸超过胎圈的部分围绕胎圈反包,形成“反包端”。然后,一般从该轮胎成型鼓上取下生胎体后装在“第二阶部段机器”上充气(再成形)成环形,其径向外表面压靠一胎面和带束层组件。在其后各步骤中,压合该生胎体(用一滚轮滚动),除去气泡并把各内表面粘在一起。所得组件插入一模具(加压硫化机)中加热(一般为350°F)、加压、从而硫化成轮胎成品。
图1A与Becker的图9对应,示出(大大简化地示意出)现有技术轮胎成型鼓的一例102。该鼓102呈圆柱形,包括两端102a和102b、延伸在两端之间的一转动轴线104和一圆柱形外表面106。该图中示出一中心平面(CP),一般为平分铺装在该轮胎成型鼓上的胎体的一平面。
在轮胎的一般(仍为说明清楚起见大大简化)成型过程中,一气密层108施加在鼓102的表面上,然后如图所示两轮胎侧壁插入件(“插入件”)110a和110b(统称110)设置在气密层108上纵向(轴向)相间距两部位上。然后第一帘布层112设置在气密层108和插入件110上。从而得到通常呈圆柱形的一生轮胎胎体。但是,从图1A可清楚看出,在气密层108与帘布层112之间添加侧壁插入件110在该部位造成两鼓起(突起),使得胎体外表面该部位的外径(“OD”)增大。可以看出,这些鼓起从轮胎成型鼓的外表面向上大大膨胀,在这些部位造成很大突起18。其后轮胎部件如第二胎体帘布层很难压入这类不平轮廓。在突起部位,空气会残留在轮胎中,造成上述问题。
然后把两胎圈114a和114b(统称“114”)加到该轮胎胎体上。每一胎圈114为一不可膨胀圆环,其内径(“ID”)等于或最好稍大于帘布层112(在鼓起之外部位)的OD。所示胎圈114在轴向上位于插入件110外侧不远处,为说明清楚起见其横截面呈圆形(与六边形对照)。可在该胎体上添加第二帘布层(未示出),胎体的外端部可向上反包。最后,可把该胎体传送到另一(第二阶部段)机器上添加胎面组件等。
图1B通常与Becker的图2-7对应,例示出现有技术轮胎成型鼓的另一实施例122。鼓122呈圆柱形,包括两端122a和122b、一转动轴线124和圆柱形外表面126。鼓122与图1A的鼓102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其外表面上与插入件130a和130b(统称“130”)对应纵向(轴向)位置上、围绕鼓122的圆周延伸有与插入件130a和130b的尺寸有关的环形凹座(凹槽)136a和136b(统称“136”)。在该例中,气密层128施加在鼓122的表面126上。然后把插入件130施加并嵌入(配合在)凹座136中。然后施加帘布层132。从而得到一呈圆柱形的生轮胎胎体。与图1A中轮胎胎体比较,在气密层128和帘布层132之间添加插入件130不在胎体外表面上造成两“鼓起”。由于没有鼓起,铺装的轮胎胎体的外表面呈外径不变的圆柱形,因此在把两胎圈134a和134b(统称“134”)装到该胎体上时可把两胎圈从鼓122的一端(例如122a)滑动到胎体上。
图2A-2D示出本发明轮胎成型鼓202。该鼓202呈圆柱形,包括两端202a和202b、延伸在两端之间的一转动轴线204和一圆柱形外表面206。鼓202在两端之间的轴向总长“L”。一心轴(或鼓支承轴)在轴线204上延伸,包括从鼓202的端202a延伸的一端208a和从鼓202的端202b延伸的一端208b。
鼓202有一呈圆柱形并以轴线204为中心轴线的中心部220。中心部220的宽度(确切说为轴向长度)为Lc。鼓202有一与中心部220同轴并位于中心部220轴向一端上的第一端部222。鼓202有一与中心部220同轴并位于中心部220轴向另一端上的第二端部224。两端部222和224在本发明中大致相同(即互为镜像),每一端部的轴向长度为(L-Lc)/2。两端部222和224位于中心部220的轴向外部。该鼓、更重要的是该鼓的中心部220有一中心平面(比较图1A中CP),该中心平面为一在中心部两端中间(一般也为整个鼓两端202a、202b中间)与轴线204相交的平面。轴线204根据定义与该中心平面垂直。
中心部220在圆周方向上分部段,包括许多与同样多的细长形膨胀部段228交替的细长形固定部段226。从图2B-2D中任一图中可清楚看出,有24个固定部段226与24个膨胀部段228交替。膨胀部段228轴向延伸并在圆周方向上相间距,每一膨胀部段两端外表面在与侧壁插入件(未示出,比较130)的位置对应纵向(轴向)位置上有与侧壁插入件的尺寸有关的环形凹座(凹槽)236a和236b(统称“236”;比较136),侧壁插入件在胎体铺装过程中施加,这在下文说明。凹座236从图2F可看得最清楚,还可看到膨胀部段外表面中的两反包胶囊(未示出)固定点238a和238b。从图2F和5中可看到膨胀部段238、538的两端上有接受铺装在该鼓上的轮胎胎体的部件(例如侧壁插入件)的凹座236、536。
固定部段226呈细长形、其横截面呈长方形、长度约等于Lc。固定部段226的宽度一般固定或与总部段数成比例。膨胀部段228同样呈细长形、其横截面呈长方形、长度约等于Lc。
在本发明范围内可有任何合适数量的固定部段和膨胀部段,例如不是24个,而是18-30中的任何数。在本发明范围内固定部段的数量可与膨胀部段不等。在本发明范围内各膨胀部段的宽度不必严格相同。这同样适用于固定部段。某些选定固定部段和/或膨胀部段可为“专用”部段,例如将真空与铺装在该鼓上的气密层连通。
中心部220可在图2B和2C所示收缩(或退回或缩回)状态与图2D和2F所示膨胀状态(或“完全”膨胀位置)之间膨胀。膨胀和收缩中心部220的机构下文说明,并将部分膨胀的中心部容纳在一个(或多个)“半膨胀”位置。一般来说,每一所述膨胀部段228可从该鼓的收缩状态下的第一半径膨胀到该鼓的膨胀状态下的第二较大半径。
膨胀/收缩中心部的“双锥体”机构
图3A-3D示出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轮胎成型鼓的可膨胀中心部320的主要部件。图3A示出许多(例如24个)膨胀部段328(比较228)之一和许多(例如24个)固定部段326(比较226)中与该膨胀部段对应的一个固定部段。为说明清楚起见,图3B-3D示出膨胀部段328,但未示出固定部段326。图3B-3D简示出一心轴308,为简明起见,图3A未示出该心轴。为简明起见,只在图3A中示出固定部段326的支承件346。膨胀部段328的支承(斜面)件348从图3B-3D中可看得最清楚。
沿轴线304延伸的心轴308(比较208)上轴向相间距两位置上有两引导件(凸缘)340a和340b(统称340)。凸缘340可呈以轴线304为中心的平盘状且互相平行。每一凸缘340有一与另一凸缘340的内表面正对、平行的内表面。凸缘340基本上固定在心轴308上,这就是说,它们与心轴一起转动,它们之间的轴向距离固定。凸缘340最好围绕中心平面对中。如图所示,凸缘340之间的距离小于部段326、328的长度Lc。
凸缘340a和340b的内表面上分别有许多径向延伸凹槽342a和342b。引导板340a上给定的凹槽342a与引导板340b上的给定凹槽342b对应且位于心轴308圆周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上。这两个给定的凹槽342a,342b形成一对给定凹槽,例如,有24对凹槽等距分布在两凸缘340的内表面上。每一对给定凹槽用作径向向里和向外引导一与一膨胀部段328相关联的膨胀部段支承件(斜面件)348的导轨,这在下文说明。
每一膨胀部段328具有一与其中相关联的斜面件348(对于24个膨胀部段328有24个斜面件348)。斜面件348为一大致平状件,包括4边(侧)  -一支承该膨胀部段328的顶边;一用作由两活动楔形件358(下文详述)作用的斜面的“斜形”底边;一可在一对给定凹槽对的凹槽342a中滑动的第一侧边以及一可在该对给定凹槽的凹槽342b中滑动的第二侧边。斜面件348最好与膨胀部段328分开,但在本发明范围内也可整体形成在膨胀部段中间。如斜面件348不与膨胀部段328制成一体,膨胀部段328可用任何合适方式连接在斜面件348上。
凸缘340a和340b的内表面上还分别有许多径向延伸凹槽343a和343b。径向延伸凹槽343a和343b与径向延伸凹槽342a和342b交替。径向延伸凹槽343a和343b比径向延伸凹槽342a和342b短。引导板340a上给定的凹槽343a与引导板340b上的给定凹槽343b对应且位于心轴圆周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上。这两个给定的凹槽343a,343b形成一对给定凹槽,例如,有24对凹槽等距分布在凸缘340的内表面上。每一对给定凹槽343a,343b用于容纳和固定一与一固定部段326相关联的固定部段支承件346的导轨,这在下文说明。支承件346大致为一延伸在两凸缘的凹槽之间的长方体,包括4边(侧)  -一支承固定部段326的顶边;配合在一凹槽343a中的第一侧边;配合在一凹槽343b中的第二侧边以及一平直底边。如有24个固定部段326,则有24个支承件346延伸在24对凹槽343a,343b之间(这些支承件的侧边容纳在这些凹槽中)。因此每一凸缘中的凹槽总数(两凸缘的凹槽对总数)为48-24对凹槽用来引导膨胀部段328作径向向里和向外运动,即使没有考虑或需要径向运动(相反,支承固定部段以便保持在预定径向位置上)。24对凹槽用作膨胀部段328之间的固定部段326的定位,支承件346最好与固定部段326分开,但在本发明范围内也可整体形成在固定部段中间。如支承件346不与固定部段326制成一体,固定部段326可用任何合适方式连接在支承件346上。
从图3A可看出,固定部段326的轴向长度与膨胀部段328的轴向长度大致相同,它们的轴向长度Lc都大于两凸缘340之间的距离,它们相对两凸缘340(和中心平面)“对中”。
有两偏置件338a和338b(统称338)。偏置件之一338b在图3A中用虚线表示。为简明起见,另一偏置件338a在图3B-3D中用虚线表示。两偏置件338围绕心轴308位于轴向相间距位置上,并适合以延伸穿过两斜面件348中对应孔342a和342b的橡胶带。这些橡胶带338在轴线304方向上在斜面件348上作用“收缩”径向力。如图3A所示,固定部段326的支承件346上也可有供橡胶带338穿过的孔344a和344b。
在心轴308上轴向相间距位置上(中心平面的两边上)有两锥形(楔形)件358a和358b(统称“358”)。两楔形件358可呈以轴线304为中心的圆盘形且互相平行。楔形件358的外表面呈锥形。因此,楔形件358为截头圆锥形,可称为“圆锥”或“圆锥形件”或“圆锥件”。楔形件358不固定在心轴308上。而是,虽然它们可与心轴键槽(或花键)连接而与心轴一起转动,但它们可在心轴上在一相互最小距离(几乎互相接触)和一相互最大距离之间来回作轴向(横向)移动,不管相互之间的距离如何它们始终保持平行。
图3B示出中心部320处于其收缩(或“完全收缩”)位置。在该位置上,两楔形件358靠在一起(例如,彼此之间的距离大致为0,其底面接触或几乎接触),斜面件348从而膨胀部段328离轴线304的径向距离最小。换句话说,中心部320的直径在该收缩(退回)位置上最小。在该收缩位置上,中心部320外表面的直径与相邻两端部322和324(比较222,224)外表面306(比较206)的直径大致相同。在该收缩位置上,可施加轮胎部件如轮胎胎体的气密层(例如504,见下文)。
图3C示出中心部320处于其半膨胀位置。在该位置上,两楔形件358互相分开(但未分开到最大距离),斜面件348从而膨胀部段328离轴线304的径向距离加大。换句话说,中心部320的直径加大或扩张。在该半膨胀位置上,中心部320外表面的直径稍大于相邻两端部322和324(比较222,224)的外表面306(比较206)的直径。在该半膨胀位置上,可施加轮胎部件如轮胎胎体的帘布层。
图3D示出中心部320处于其完全膨胀位置。在该位置上,两楔形件358分开(已经移动)到彼此最大距离(分开到它们所能分开的程度,其底面之间距离最大),斜面件348从而膨胀部段328离轴线304的径向距离更大。换句话说,中心部320的直径更大或更扩张。在该完全膨胀位置上,中心部320外表面的直径比相邻两端部322和324(比较222,224)的外表面306(比较206)的直径大得多。同时该鼓处于该完全膨胀位置上,单独致动的胎圈锁(未示出)使得两胎圈牢牢套在胎体上,然后在胎体构制的最后步骤中胎体的端部可反包。然后,可局部收缩该鼓的中心部320(例如回到半膨胀位置),然后胎圈锁收缩,可取下胎体作进一步处理,例如在第二阶部段轮胎成型机上施加胎面组件。
两楔形件358呈圆锥形(确切说呈截头圆锥形),同轴布置(具有同一轴线),其底面相对(面对),其顶点(尽管截头)相互远离。最好是,两楔形件358在其整个轴向运动范围内始终与该鼓中心部320的中心平面保持等距。斜面件348的底边(内表面)呈V形,其相交两斜面各与一楔形件358对应。这样,由楔形件358施加的力均匀分布在斜面件348上从而均匀分布在膨胀部段328的长度上。两楔形件358外表面和斜面件348内表面与轴线或平行于该轴线而不是垂直于该轴线的方向之间的对应角度可为20-45°,例如为约30°,特别为33°。当然,不管楔形件358的轴向位置如何,该角度保持不变。随着两楔形件358互相分开,膨胀部段328被径向向外推离轴线304。
膨胀部段328的长度为Lc。固定部段326的长度大致等于Lc。凸缘340之间的距离小于长度Lc。如图3A-3D所示,每一凸缘340中的凹槽342总数为48。如上所述,每一凸缘中的24个凹槽形成给定凹槽对,用来在斜面件348径向向外和向里移动时引导斜面件。从图3A可看得最清楚,支承件346延伸在凸缘340中的中间凹槽342对之间。此外,支承件346必须在楔形件358上通过。因此,楔形件358围绕其底面外表面在等距圆周位置上分布有24个凹口356以便容纳通过的支承件346的底边。从而在圆周方向上相对凸缘340“锁定”楔形件358,同时容许楔形件358在两凸缘件340之间空间中来回作轴向运动。
因此可看到,可使用在对称于鼓(即中心部320)的中心平面的两膨胀部段328上施加径向力的横向来回运动双锥机构实现轮胎成型鼓的中心部320的膨胀。使用例如美国专利5,264,068中的单锥形结构,无法实现该对称性。对称于中心平面施加膨胀力对实现轮胎胎体铺装的均匀性至关重要。
尽管未示出,但也可使用任何合适机构轴向向外移动楔形件358以便实现中心部320的膨胀,并且轴向向里移动以便中心部320收缩。
中心部320的合适尺寸为:
收缩直径=400mm
半膨胀直径=420mm
完全膨胀直径=476mm(膨胀76mm)
中心部最小宽度(Lc)为250mm。
中心部320收缩时,鼓面大致连续、光滑、平坦,有利于施加气密层。在本发明范围内,用任何合适方式提供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通过选定的一些部段(不管是固定部段还是膨胀部段)向鼓面提供真空,把气密层牢牢吸持在鼓面上。中心部320半膨胀时,鼓面大致平坦,例如有利于施加帘布层。
膨胀/收缩中心部的“重叠连杆”机构
图4A-4C示出一轮胎成型鼓的中心部膨胀机构的另一实施例。图3A-3D实施例使用双锥和斜面机构膨胀中心部,并使用橡胶带收缩中心部,在该实施例中,该连杆机构既能膨胀又能收缩中心部的膨胀部段。
图4A-4C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轮胎成型鼓的可膨胀中心部420(比较320)的主要部件。图4C示出许多(例如24个)膨胀部段428(比较328)之一。在图4A和4B中,为简明起见,膨胀部段省略。应该指出,固定部段与膨胀部段的交替布置在该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在说明该实施例时,图4A示出中心部420的完全收缩位置,图4B示出中心部420的完全膨胀位置。应该指出,该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一样,鼓可膨胀(或收缩)到完全膨胀与完全收缩之间的任何位置(直径)。一心轴(比较308)延伸在鼓的轴线404上,但为简明起见省略。尽管未示出,但与前述实施例一样,中心部上有固定部段(例如326)。
心轴上轴向相间距两位置上有两凸缘440a和440b(统称440,比较340)。与前述实施例的凸缘340相同,两凸缘440可呈以轴线(304)为中心的平盘状且互相平行。每一凸缘件440有一与另一凸缘件440的内表面正对、平行的内表面。凸缘440基本上固定在心轴(308)上,这就是说,它们与心轴(308)一起转动,它们之间的轴向距离固定。
凸缘440a和440b的内表面上分别有许多径向延伸凹槽442a和442b以及443a和443b。这也可与前述实施例的凹槽342a和342b以及343a和343b对照。引导板440a上给定的凹槽442a与引导板440b上的给定凹槽442b对应且位于心轴圆周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上。这两个给定的凹槽442a,442b形成一对给定凹槽,例如,有24对凹槽等距分布在两凸缘的内表面上。每一对给定凹槽在一膨胀部段支承件448(比较348)从轴线径向向外和向里移动时用作引导该膨胀部段支承件的导轨,这在下文说明。另外,引导板440a上的给定凹槽443a对应在心轴上的相同周边位置上并对应于引导板440b上的给定凹槽443b。这两个给定凹槽443a、443b构成一对凹槽,例如有24对凹槽,并绕凸缘的内表面等间隔分布。每对凹槽的功能是用作固定基础(支承)元件446(比较346)的轨道,如同本文下面所讨论的,基础(支承)元件446固定在固定部段上。
每一膨胀部段428具有一与其中相关联的支承件448(对于24个膨胀部段有24个支承件)。支承件448为一大致平状件,包括4边(侧)-一支承该膨胀部段428的顶边;一可在一对给定凹槽对的凹槽442a中滑动的第一侧边以及一可在该对给定凹槽的凹槽442b中滑动的第二侧边。支承件448还有一底边,但该底边的形状无关紧要(与斜面件348的底边斜面比较)。支承件448最好与膨胀部段428分开,但在本发明范围内也可整体形成在膨胀部段中间。如支承件448不与膨胀,部段428制成一体,膨胀部段428可用任何合适方式连接在支承件448上。
在心轴上轴向相间距位置上(中心平面的两边上)有两引导环458a和458b(统称“458”)。两引导环可呈以轴线404为中心的圆盘(圆环,因为它们的中央有孔)且互相平行。引导环458不固定在心轴上。而是,虽然它们可与心轴键槽(或花键)连接而与心轴一起转动,但它们可在心轴上在一相互最小距离(几乎互相接触)和一相互最大距离之间来回作轴向(横向)移动,不管相互之间的距离如何它们始终保持平行。
引导环458与支承件448之间有一重叠连杆机构460。该连杆机构包括:
第一细长形连杆462,其一端与引导环458之一(图中左边引导环458a)铰接,另一端与支承件448的相邻(相近)一端(图中右端)铰接;以及
第二细长形连杆464,其一端与另一引导环458(图中右边引导环458b)铰接,另一端与支承件448的相邻(相近)另一端(图中左端)铰接。
连杆462和464互相重叠(互相交叉),但不象“剪刀”型连杆机构那样互相铰接,也不象两连杆“肘节”型连杆机构那样互相平行。
图4A(比较图3B)示出中心部420处于其收缩(或“完全收缩”)位置。在该位置上,两引导环互相远离(基本上远离到最大远离程度),支承件448从而膨胀部段428离轴线404的径向距离最小。换句话说,中心部420的直径在该收缩位置上最小。在该收缩位置上,中心部420外表面的直径与相邻两端部(322、324)的外表面(306)的直径大致相同。在该收缩位置上,可施加轮胎胎体的气密层。
图4B(比较图3D)示出中心部420处于其完全膨胀位置。在该位置上,两引导环458靠在一起(之间的距离为0),支承件448从而膨胀部段428位于离轴线404其最大半径距离处。换句话说,中心部420完全膨胀。在该完全膨胀位置上,中心部420外表面的直径比相邻两端部(例如222,224)的外表面(306)的直径大得多。当鼓处于完全膨胀位置时,分开驱动的胎圈锁(未示出)使得两胎圈牢牢套在胎体上。然后,在胎体构作的最后步骤中胎体的反包部端可反包。然后,可局部收缩该鼓的中心部420(例如回到半膨胀位置),胎圈锁收缩,可取下胎体作进一步处理,例如在第二阶部段轮胎成型机上施加胎面组件。
在收缩状态(图4A)下,连杆462和464几乎都与轴线404平行,例如与轴线成19.6°角。在膨胀状态(图4B)下,连杆462和464与轴线404的角度在平行和垂直之间如46.2°,从而使得该机构既有令人满意的膨胀范围,又显得紧凑。
尽管未示出,但中心部可膨胀到收缩和完全膨胀之间的任何直径,这决定于引导件458之间的间距。例如,在半膨胀位置上,可施加轮胎胎体的帘布层。最好是,两引导环458在其位置范围内移动时与鼓的中心部420的中心平面保持等距。这样,力均匀(对称)分布在支承件448和膨胀部段428的长度(Lc)上。
在该例中,使用重叠连杆机构,引导环间距与中心部直径之间为反比关系-两引导环越接近,中心部的直径越大。在前述实施例(楔形/斜面)中,引导环间距与中心部直径之间为正比关系-两引导环越接近,中心部的直径越小。但是,无论何种情况,中心部320和420的直径与楔形件358或引导环458的间距成比例(分别成正比或反比)。
由于在鼓的整个膨胀范围内在膨胀部段上的作用力对称于中心平面,因此图4A-4C的重叠连杆机构优于例如上述美国专利4,929,298所示肘节连杆机构。其中两连杆平行联动的肘节连杆机构本身无法对称于中心平面。与前述(楔形)实施例一样,该对称性对实现轮胎胎体铺装的均匀性来说至关重要。
图4A-4C重叠连杆机构实施例在如下方面与图3A-3D楔形/斜面
实施例相同:
都用于膨胀轮胎成型鼓的中心部(220、320、420);
都作用在中心部的膨胀部段(228、328、428)上;
都不作用在中心部的固定部段(226、326、426)上;
都使用其上有引导支承膨胀部段(328、428)的斜面件(348)或支承件(448)的凹槽的凸缘(340,440);
都有轴向移动以便实现中心部的膨胀/收缩的部件(358,458);
都对称于中心平面地在膨胀部段上施加膨胀力。
作用在膨胀部段上的力对称于中心平面这一点并非无关紧要。如上所述,胎体帘布层的不对称(轮胎一边上的帘线比另一边上的帘线长)会造成许多轮胎不均匀问题,包括静态失衡和径向力偏差。本发明消除了这种不均匀性即鼓膨胀不精确(例如非圆柱形)的一种潜在根源。
在这两个实施例中,中心部(320、420)收缩时,鼓面连续、光滑、平坦,有利于施加气密层。在本发明范围内,用任何合适方式提供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通过选定的一些部段(不管是固定部段还是膨胀部段)向鼓面提供真空,把气密层牢牢吸持在鼓面上。中心部半膨胀时,鼓面大致平坦,例如有利于施加帘布层。两实施例都能使用滑轮丝杠系统膨胀中心部。楔形件358或引导环458的移动机构取决于鼓的整体结构中的其他因素,可根据不同的鼓结构采用不同的移动机构。
图4A-4C重叠连杆机构实施例在如下方面与图3A-3D楔形/斜面
实施例不同:
在楔形/斜面实施例中,使用橡胶带338收缩中心部320;
在重叠连杆机构中,连杆462、464本身实现中心部的收缩;
在楔形/斜面实施例中,楔形件358轴向互相移离时中心部320膨胀;当楔形件358互相移近时收缩;
在重叠连杆机构中,引导环458轴向互相移离时中心部420收缩;当引导环458互相移近时膨胀。
重叠连杆机构可在宽度(Lc)减小的情况下加大膨胀范围,从而鼓的最小宽度可从例如250mm(楔形件实施例)减小到200mm(连杆机构实施例)。
下表给出连杆机构实施例中心部420的例示性尺寸。
    轮胎大小(英寸)   14   15   16   17    18    19     20
    轮缘直径(英寸)   14   15   16   17.2    18.2     19.2     20.2
    膨胀时尺寸(mm)   391   416   441   472    497     523     548
    中间尺寸(mm)   338   364   390   420    444     468     493
    收缩时尺寸(mm)   308   334   350   380    404     428     453
    膨胀量(mm)   83   82   91   92    93     95     95
图4D示出支承件另一实施例448′,它有两个孔442a和442b(比较342a和342b),其用于容纳图3A-3D所示偏置件338那样的偏置件。偏置件可为橡胶带,在支承件448′上施加“收缩”径向力。
高机动性轮胎
图5为按照本发明铺装在轮胎成型鼓上的轮胎胎体一例的局部剖面图。示出膨胀部段528的一端。首先,一中心套筒502装在鼓面上且延伸在膨胀部段528上。一上部反包胶囊503和一下部反包胶囊505膨胀到鼓外。该轮胎胎体以如下次序包括如下主要部件:
气密层504;
第一侧壁插入件(立柱形)506;
第一帘布层508
第二侧壁插入件(柱形)510;
第二帘布层512;
胎圈514;
填充胶条516;
胎圈包布518;以及
侧壁520。
需要时可在胎体上添加其他部件如补强层、橡胶轮胎缘距护件和织物轮胎缘距护件,但这些部件不是本发明的主要对象。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详细示出、说明了本发明,但该说明应看成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应该指出,以上只示出和说明了优选实施例,在本发明精神内的所有改动和修正都应得到保护。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然可对上述“主题”作出其他许多“改动”,这些改动应看成落入本文公开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轮胎成型鼓,其具有轴线(204,304)及与该轴线相交的中心平面(CP),其特征在于:
多个轴向延伸的在周边上间隔开的膨胀部段(228,328),每个所述膨胀部段可从所述鼓的收缩状态的第一半径膨胀至所述鼓的膨胀状态的第二半径;
在彼此相距固定距离处绕轴线定心的一对凸缘(340);
多个斜面元件(348),每个斜面元件(348)支承着膨胀部段,该斜面元件(348)设置在凸缘之间并可在凸缘之间径向地移动;
至少一个圆锥形元件,该圆锥形元件同轴地设置在这对凸缘之间,可在这对凸缘之间轴向地移动,并具有锥形面;
其中至少一个圆锥形元件的锥形面与斜面元件的内表面接合,以从轴线径向地朝外推动膨胀部段;
其中:
有两个各自为截头圆锥形的圆锥形元件,设置成与彼此面向的这些元件的基部同轴;和
斜面元件的内表面是V形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在于:当圆锥形元件彼此进一步移动离开时,这些元件迫使斜面元件从轴线径向地向外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还在于:
在每个凸缘(340)中,第一多个槽(342)设置在凸缘(340)的内表面上,并从轴线径向地延伸,以在径向上引导多个斜面元件(34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还在于:
多个基础部件(346)支承着多个固定部段(326);
在每个凸缘(340)中,第二多个槽(342)用于接纳多个基础部件的相对侧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在于:
圆锥形元件在围绕其各自基部的外表面的周边位置具有凹口(356),用于接纳基础部件(346)的底部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在于:
膨胀部段、斜面元件、凸缘及圆锥形元件都位于该鼓的中心部段(320)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在于:
两个圆锥形元件都在每个斜面元件上施加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在于:
由两个圆锥形元件中的每一个元件施加的力关于中心平面是对称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还在于:
多个固定部段(326)设置在多个膨胀部段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在于:
膨胀部段的端部被成形为具有凹座(236),该凹座(236)用于接纳轮胎胎体的部件,该轮胎胎体放置在该鼓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还在于:
偏置部件(338)在斜面元件上施加收缩径向力。
12.一种轮胎成型鼓,其具有轴线(204,404)和与该轴线相交的中心平面(CP),其特征在于:
多个轴向地延伸的在周边上间隔开的膨胀部段(228,428),每个所述膨胀部段可从所述鼓的收缩状态的第一半径膨胀至所述鼓的膨胀状态的第二半径;
在彼此相距固定距离处绕轴线定心的一对凸缘(440);
多个支承元件(448),每个支承元件(448)支承着膨胀部段,该多个支承元件(448)设置在凸缘之间并可径向地在凸缘之间移动;
其中:
一对引导环(458)同轴地设置在这对凸缘之间并可在这对凸缘之间轴向移动;
重叠连杆机构(460)设置在引导环与支承元件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在于:重叠连杆机构包括:
第一细长连杆(462),连杆(462)具有可转动地附接于一个引导环(458a)的一个端部和可转动地附接在支承元件的一个端部附近的相对端部;和
第二细长连杆(464),连杆(464)具有可转动地附接于另一个引导环(458b)的一个端部和可转动地附接在支承元件的相对端部附近的相对端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杆可在大致轴向位置与大致径向位置之间移动,以在膨胀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有选择地使所述可膨胀部段膨胀与缩回。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在于:当引导环移动得彼此更接近时,这些引导环迫使支承元件从轴线径向地向外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还在于:
在每个凸缘(440)中,第一多个槽(442)设置在凸缘(440)的内表面上并从轴线径向地延伸,以在径向上引导多个支承元件(448)。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在于:
膨胀部段、支承元件、凸缘及引导环都位于该鼓的中心部段(420)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在于:
两个引导环都在每个支承元件上施加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其特征在于:
由两个引导环中的每个环施加的力关于中心平面是对称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胎成型鼓,基特征在于:
膨胀部段的端部被成形为具有凹座(236),该凹座用于接纳轮胎胎体的部件,该轮胎胎体放置在该鼓上。
CNB021425132A 2001-09-21 2002-09-23 具有交替的固定部段和可膨胀部段及侧壁插入件的轮廓的可膨胀的轮胎成型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87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960,215 US6863106B2 (en) 2001-09-21 2001-09-21 Expandable tire building drum with alternating fixed and expandable segments, and contours for sidewall inserts
US09/960215 2001-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0257A true CN1410257A (zh) 2003-04-16
CN100418747C CN100418747C (zh) 2008-09-17

Family

ID=25502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251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8747C (zh) 2001-09-21 2002-09-23 具有交替的固定部段和可膨胀部段及侧壁插入件的轮廓的可膨胀的轮胎成型鼓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6863106B2 (zh)
EP (1) EP1295703B1 (zh)
JP (1) JP4303456B2 (zh)
KR (1) KR100894782B1 (zh)
CN (1) CN100418747C (zh)
AU (1) AU2002301012B2 (zh)
BR (1) BR0203741A (zh)
CA (1) CA2400282A1 (zh)
DE (1) DE60221763T2 (zh)
MX (1) MXPA02008781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8234B (zh) * 2006-04-21 2012-07-04 米其林技术公司 用于制造自支撑轮胎的成形鼓的改进
CN107405847A (zh) * 2014-12-17 2017-11-28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用于模制非充气式车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7428100A (zh) * 2014-12-17 2017-12-01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用于模制非充气式车轮的方法和设备
CN110539511A (zh) * 2014-10-13 2019-12-06 Vmi荷兰公司 围绕制造轮胎用的鼓放置的密封构件和包括密封构件的鼓
JP2021502910A (ja) * 2018-10-19 2021-02-04 ブイエムアイ・ホラント・ビー.ブイ.VMI Holland B.V. タイヤ組み立てドラム及びタイヤ組み立て方法
CN113195204A (zh) * 2018-12-19 2021-07-30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用于具有连接的第一和第二细缝元件的轮胎的模具段
CN113518705A (zh) * 2019-01-28 2021-10-19 达维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带反向偏离指状件的可扩展带束层和胎面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9468B2 (en) * 2001-09-21 2004-08-03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building drum having expandable center section and independently expandable bead lock assemblies in the end sections
WO2005007392A1 (ja) * 2003-07-16 2005-01-27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タイヤ成形ドラム装置
WO2005049305A1 (ja) * 2003-11-20 2005-06-0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シート部材の転写装置
CA2567272A1 (en) * 2004-05-19 2005-12-01 Agrivida, Inc. Transgenic plants expressing intein modified proteins and associated processes for bio-pharmaceutical production
JP4626420B2 (ja) * 2005-06-29 2011-02-0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成形ドラム及び筒状部材の成形方法
KR101364664B1 (ko) 2007-02-15 2014-02-19 피렐리 타이어 소시에떼 퍼 아찌오니 타이어 제조를 위한 공정 및 장치
US20140166176A1 (en) 2011-02-01 2014-06-19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Contoured Tire Innerlin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reof
FR2983118B1 (fr) 2011-11-30 2014-01-17 Michelin Soc Tech Tambour d'assemblage mixte a diametre variable destine a la fabrication d'un pneumatique comportant des gorges occultables
KR101331081B1 (ko) 2012-09-07 2013-11-20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타이어의 벨트 제조용 가변벨트 성형드럼
JP6153845B2 (ja) * 2013-10-25 2017-06-28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成型ドラム用スリーブ、タイヤ成型装置、及びタイヤ成型方法
JP6363886B2 (ja) * 2014-06-25 2018-07-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成形ドラ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05539009B (zh) * 2015-12-28 2018-03-27 河北唐兴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双轮胎的轮毂装置
WO2019238415A1 (en) * 2018-06-12 2019-12-19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S.A. Mold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injection mold an opening device on a sheet of packaging materi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79005A (en) 1924-01-01 Holding means for tire casings
US1669532A (en) 1923-04-19 1928-05-15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 Collapsible core
US2628652A (en) 1949-08-26 1953-02-17 Gen Tire & Rubber Co Pneumatic tir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DE1068457B (de) * 1957-02-20 1959-11-05 Dunlop Rubber Company Limited, London Reifen-Aufbautrommel
DE1240267B (de) 1962-01-13 1967-05-11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Segmenttrommel zum Aufbauen von Luftreifen
US3207648A (en) 1962-02-01 1965-09-21 Akron Standard Mold Co Tire building apparatus
NL290219A (zh) 1962-03-21
DE1263287B (de) 1962-04-13 1968-03-14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Reifenaufbautrommel
NL284115A (zh) 1962-06-05
DE1262582B (de) * 1964-04-27 1968-03-07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Segmenttrommel zum Aufbauen von Reifenkarkassen
US3375154A (en) 1965-04-09 1968-03-26 Akron Standard Mold Co Tire building drum
US3971694A (en) * 1966-02-25 1976-07-27 Nrm Corporation Manufacture of radial-carcass tires
FR1531460A (fr) * 1967-04-26 1968-07-05 Uniroyal Englebert France Poulie collapsible et rétractable axialement
NL7000936A (zh) 1969-02-07 1970-08-11
DE1942579A1 (de) 1969-08-21 1971-05-13 Leonhard Herbert Maschinenfabrik, 6000 Bergen Enkheim Reifenbaumaschine
US3676260A (en) 1970-07-06 1972-07-11 Goodyear Tire & Rubber Tire building apparatus
US3779835A (en) 1971-06-03 1973-12-18 Akron Standard Division Of Eag Building drum
US3837968A (en) 1972-11-20 1974-09-24 Goodyear Tire & Rubber Tire building drum
JPS5121669B2 (zh) 1972-12-07 1976-07-03
JPS5247957B2 (zh) 1974-10-11 1977-12-06
DE2706586C3 (de) 1977-02-16 1981-06-25 Naučno-issledovatel'skij konstruktorsko-technologičeskij institut šinnoj promyšlennosti, Omsk Vorrichtung zum Aufbau von Rohlingen für Luftreifen oder Gummicordhüllen
GB1568858A (en) 1977-03-10 1980-06-04 Vni I Konstrukt I Oborud Dlya Tyre-building drum
JPS5463184A (en) 1977-10-28 1979-05-21 Bridgestone Tire Co Ltd Tire forming drum
US4243451A (en) 1979-02-21 1981-01-0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Building and shaping a tire
US4427473A (en) 1979-02-22 1984-01-24 Nrm Corporation Belt folding machine and method
US4381331B2 (en) 1980-06-09 1988-05-03 Non-sticking ply end turn-over bladd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IT1133894B (it) 1980-10-15 1986-07-24 Pirelli Miglioramenti nei procedimenti e nelle apparecchiature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pneumatici
IT8168253A0 (it) 1981-09-29 1981-09-29 Firestone Int Dev Spa Tamburo di formatura per pneumatici
US4436574A (en) 1982-12-13 1984-03-13 Eagle-Picher Industries, Inc. Radial mandrel
US4854612A (en) 1988-04-11 1989-08-0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building drum shaft connection
US4855008A (en) 1988-05-09 1989-08-0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Expandable tire building drum
US4929298A (en) 1988-05-13 1990-05-2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building drum including an expandable segmental cylinder assembly and a vacuum chamber
US4976804A (en) 1989-05-05 1990-12-11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Expandable tire building drum
US5232542A (en) * 1989-12-04 1993-08-03 Sum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Drum for assembling tire components
US5047108A (en) 1990-03-09 1991-09-10 Wyko, Inc. Tire building drum for fabricating high profile type tire carcasses
US5066354A (en) 1990-05-25 1991-11-19 Cooper Tire And Rubber Company Building drum for a tire belt-tread stock package
US5322587A (en) 1990-11-13 1994-06-21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Green tir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ransfer mechanism
JPH07102628B2 (ja) 1991-04-30 1995-11-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環状部材成形装置
JP3193417B2 (ja) 1991-10-07 2001-07-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成形用ドラム
US5320701A (en) 1992-11-04 1994-06-14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Tire building drum
CA2121159C (en) 1993-07-16 2005-03-29 Kenneth Dean Conger Contoured tire building drum and method of building an extended mobility tire
IT1261152B (it) 1993-12-30 1996-05-09 Bridgestone Firestone Tech Tamburo di formatura con modulo di formatura metallico
EP0890428B1 (en) 1997-07-08 2002-12-1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toroidal carcass for a road vehicle tire
DE19742035C1 (de) 1997-09-24 1999-04-08 Continental Ag Verfahren und Trommel als Vorrichtung zum Aufbau eines Reifenrohlinges
US6058999A (en) 1998-05-04 2000-05-09 Wyko, Inc. Tire manufacturing drum having simultaneous axial and radial adjustability
JP2003089158A (ja) * 2001-09-19 2003-03-25 Bridgestone Corp バンド成型ドラ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ンド成型装置
US20060058999A1 (en) * 2004-09-10 2006-03-16 Simon Barker Voice model adaptation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8234B (zh) * 2006-04-21 2012-07-04 米其林技术公司 用于制造自支撑轮胎的成形鼓的改进
CN110539511A (zh) * 2014-10-13 2019-12-06 Vmi荷兰公司 围绕制造轮胎用的鼓放置的密封构件和包括密封构件的鼓
CN110539511B (zh) * 2014-10-13 2021-09-17 Vmi荷兰公司 围绕制造轮胎用的鼓放置的密封构件和包括密封构件的鼓
US11040508B2 (en) 2014-10-13 2021-06-22 Vmi Holland B.V. Method and drum for manufacturing a tyre, in particular a run-flat tyre
CN107405847B (zh) * 2014-12-17 2019-11-26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用于模制非充气式车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7428100A (zh) * 2014-12-17 2017-12-01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用于模制非充气式车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7405847A (zh) * 2014-12-17 2017-11-28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用于模制非充气式车轮的方法和设备
JP2021502910A (ja) * 2018-10-19 2021-02-04 ブイエムアイ・ホラント・ビー.ブイ.VMI Holland B.V. タイヤ組み立てドラム及びタイヤ組み立て方法
US11312096B2 (en) 2018-10-19 2022-04-26 Vmi Holland B.V. Tire building drum and method for tire building
CN113195204A (zh) * 2018-12-19 2021-07-30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用于具有连接的第一和第二细缝元件的轮胎的模具段
CN113195204B (zh) * 2018-12-19 2023-02-17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用于具有连接的第一和第二细缝元件的轮胎的模具段
CN113518705A (zh) * 2019-01-28 2021-10-19 达维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带反向偏离指状件的可扩展带束层和胎面鼓
CN113518705B (zh) * 2019-01-28 2023-10-20 达维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带反向偏离指状件的可扩展带束层和胎面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21763T2 (de) 2008-06-05
MXPA02008781A (es) 2004-08-19
DE60221763D1 (de) 2007-09-27
CN100418747C (zh) 2008-09-17
US20030056904A1 (en) 2003-03-27
KR20030025845A (ko) 2003-03-29
KR100894782B1 (ko) 2009-04-24
JP4303456B2 (ja) 2009-07-29
EP1295703B1 (en) 2007-08-15
JP2003118013A (ja) 2003-04-23
EP1295703A3 (en) 2003-10-08
AU2002301012B2 (en) 2007-03-15
US6863106B2 (en) 2005-03-08
BR0203741A (pt) 2003-06-03
US7128117B2 (en) 2006-10-31
US20040194892A1 (en) 2004-10-07
EP1295703A2 (en) 2003-03-26
CA2400282A1 (en) 2003-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10257A (zh) 具有交替的固定部段和可膨胀部段及侧壁插入件的轮廓的可膨胀的轮胎成型鼓
CN100421917C (zh) 具有可膨胀中央部和端部内有独立可膨胀胎圈锁定组件的轮胎成型鼓
JP4943702B2 (ja) 高クラウン単一ステージタイヤ組立てドラム
US6475319B1 (en) Manufacturing system for pneumatic tires
US20060096690A1 (en) Pneumatic tire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CN1792622A (zh) 使用高胎冠单段式轮胎成型鼓制造轮胎的方法
CN1443644A (zh) 可径向膨胀的轮胎成型鼓及用于形成轮胎的方法
EP2698244B1 (en) Sleeveless tire building drum with interchangeable width elements
CN110740857A (zh) 用于制造轮胎的方法及设备
EP0468738A2 (en) Process and belt forming drum for assembling a green tyre
JP201905904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93871C (zh) 生产轮胎的装置和方法
CN1747830A (zh) 轮胎制造装置以及组装过程
US6964719B1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ires
EP0302935B1 (en) Radial tire for aircraf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833374B2 (en) Radially expansible tire assembly dru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ires
EP1226043B1 (en) Improvements in bead construction
US6827115B1 (en) Bead construction
JP4960592B2 (ja) トレッドリングの形成方法
EP1226023B1 (en) An improve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i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

Termination date: 200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