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05011A - 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5011A
CN1405011A CN 01140698 CN01140698A CN1405011A CN 1405011 A CN1405011 A CN 1405011A CN 01140698 CN01140698 CN 01140698 CN 01140698 A CN01140698 A CN 01140698A CN 1405011 A CN1405011 A CN 1405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container
printing ink
metal forming
marking method
thermal ma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14069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23464C (zh
Inventor
神谷义明
井手利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AI SHEET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AI SHEET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AI SHEET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AI SHEET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 0114069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23464C/zh
Publication of CN1405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5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34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346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一种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它包括下述的(1)~(4)工序:(1)涂抹完成或者未涂抹的玻璃容器的准备工序。(2)在玻璃容器上涂抹印刷油墨。使之半硬化的工序。(3)使用由硬度为40~90的硅酮橡胶而成的加热弹性体,由热压印箔誊写金属箔的工序。(4)通过加热或光照使印刷用油墨硬化的工序。其优点在于提供了即使对含有线幅很细的图案的金属箔,也能够进行精度良好的誊写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

Description

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
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为有关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特别是对含有线幅在1mm以下的图案的金属箔,也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誊写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
近年来,常通过热压印的方法,将文字或图案呈凸起状的华丽金属装饰印在化妆品容器等的玻璃容器的表面。这种热压印方法,在特公昭55-23222号公报、特公昭60-18313公报、特公昭60-18312号公报等中均有刊登。现将这些热压印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在特公昭55-23222号公报上刊载的热压印方法
图8为在特公昭55-23222号公报上刊载的热压印方法的说明图。
这种热压印方法,首先如图8(A)所示,在玻璃容器2的表面,将以环氧树脂等热硬化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印刷油墨,通过粗绢印刷等印刷方法进行印刷;如图8(B)所示,将对应于所希望的文字或图案的隆起表示部4,隆起形成于玻璃容器2的表面上;然后,将此隆起部4通过常温放置、或者在所定温度下强制加温干燥的方法,使之处于实质上无粘性的半硬化的状态(4(A))。
接着,如图8(C)所示,在实施了铝镀膜的热压印箔与隆起表示部4相对应接触的状态下,通过加热弹性体的挤压,只在隆起表示部4上誊写铝金属,形成金属表示部6。然后,通过对此金属表示部6进行一定温度的烧灼,使隆起表示部4完全硬化(4(B))。
此热压印的方法与现有的重复印刷相比较,具有①装饰时间短,②无因重复印刷时发生的错位,③立体感强色泽好,④在隆起以外的部分无金属箔的附着等优点。
(2)在特公昭60-18313公报刊载的热压印方法
图9为在特公昭60-18313号公报上刊载的热压印方法的说明图。
此热压印方法如图9(A)所示,首先在玻璃12等表面上形成由热硬化性树脂而成的涂膜13,在加热此涂膜13使之完全硬化。然后,用以热硬化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印刷油墨,通过粗绢印刷等印刷方法进行印刷,在涂膜13的表面隆起形成与所希望的文字或图案相对应的隆起表示部14(如图9(B)所示)。
通过干燥此隆起表示部14,使之成为半硬化的状态(14(A))。随后,通过加热辊子等加热弹性体,对与隆起表示部14相对应接触的、已实施了铝镀膜的热压印箔的进行紧压,这样在隆起表示部14上誊写铝金属,从而形成金属表示部16(如图9(C)所示)。然后,通过对此金属表示部16在所定温度的烧灼,使隆起表示部14完全硬化(14(B))。
此热压印方法,不仅具有上述特公昭55-23222号公报的热压印方法的所有优点,而且由于此热压印的方法是在完全硬化了的涂膜13上进行热压印的,故可以避免在隆起表示部以外的部分附着上金属箔,效果更佳于特公昭55-23222号公报的热压印方法的优点④。
在特公昭60-18313号上,也公开了使用以热可塑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印刷油墨替代以热硬化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印刷油墨来形成隆起表示部的热压印方法。
使用热可塑性树脂的热压印方法,由于热压箔的附着性良好,可以省略誊写工序后的烧灼处理,可以防止因烧灼时的热度而引起在金属表示部的金属箔上模糊、黯淡、变色。
(3)在特公昭60-18312号公报上刊载的热压印方法
图10为在特公昭60-18312号公报上刊载的热压印方法的说明图。
此热压印方法,如图10(A)所示,首先在玻璃22等表面形成由热可塑性树脂而成的涂膜23。
然后,如图10(B)所示,通过粗绢印刷等印刷方法,将热硬化性树脂等的印刷油墨,在涂膜23的表面,对应所希望的文字或图案,形成隆起部24。然后,继续加热,使此隆起表示部24完全硬化。
随后,通过加热辊子等加热弹性体对与隆起表示部24相对应接触的、实施了铝镀膜的热压印箔的紧压,在隆起表示部24以外的涂膜23上誊写铝金属,形成金属表示部26(如图10(C)所示)。
此热压印方法拥有以下的优点:①由于热压印箔附着在涂膜23上而没有附着在隆起表示部24上,使得隆起表示部24通过周围的金属装饰部更能被突出表现出来。②由于金属箔在紧压了热压印箔后不须再加热,则不会使金属黯淡,可以得到具有充分金属光泽的金属装饰部。
以上分别简单说明了在特公昭55-23222号、特公昭60-18313号、特公昭60-18312号公报上刊登的热压印方法,这些热压印方法均为将热压印箔,通过加热弹性体对涂有印刷油墨的玻璃容器加压,誊写金属箔的。由于没有限定加热弹性体的种类、硬度,因此对于线幅细金属箔——例如含线幅1mm以下的文字或图案等的金属箔的话,则有着难以精度良好地誊写的问题。而且,因为现有技术的加热弹性体一般是由天然橡胶等构成的,不仅耐久性差,还存在着加热加压后,放松加热弹性体时,有可能使已经誊写的金属箔剥落。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锐意地研究,通过使用特定的加热弹性体等,寻找到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玻璃容器来说,即使是线幅在1mm以下的细小图案的金属箔,也能够精度良好地誊写的热压印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它包括下述的(1)至(4)工序:
(1)玻璃容器的准备工序。
(2)在玻璃容器上涂抹印刷油墨,使之半硬化的工序。
(3)使用由硬度为40~90的硅酮橡胶而成的加热弹性体,由热压印箔誊写金属箔的工序。
(4)通过加热或光照使印刷用油墨硬化的工序。
像这种加热弹性体,由于使用了一定范围硬度的橡胶,所以能够只对与所希望的图案相对应的热压印箔进行适当加热加压。
作为加热弹性体,由于使用了硅酮橡胶,不但具有优良的耐久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脱模性,因此加热加压后,即使移动硅酮橡胶,也会减少誊写后的金属箔的剥落。
因此,通过使用像这样特定的加热弹性体来誊写金属箔的话,即使是线幅在1mm以下图案的金属箔也能够良好地誊写。
实施本发明的对玻璃容器热压印方法时,宜在加热弹性体的表面设凹凸部,并利用凸部由热压印箔誊写金属箔。
这样,可以将希望誊写金属箔的位置和不希望誊写金属箔的位置区分开,只对希望誊写金属箔的位置有选择地誊写金属箔;对不希望誊写的位置,可以露出玻璃容器的底、或印刷用油墨。
本发明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中,由于玻璃容器的表面为曲面,因此在对其涂抹印刷用油墨时,应能够使玻璃容器转动或半转动为宜。
这样,即使是圆筒状玻璃容器或椭圆状玻璃容器,也可以对该玻璃的曲面部用印刷用油墨进行精度良好的印刷,其结果是可以得到在玻璃容器上精度良好地誊写金属箔的效果。
本发明在通过粗绢印刷涂抹印刷用油墨的同时,通过在该粗绢印刷所使用的粗绢对玻璃进行在挤压接触状态下的移动,并通过摩擦力使玻璃容器能够旋转或半旋转。
这样,即使是圆筒状的玻璃容器或椭圆状的玻璃容器,对该玻璃容器的曲面部,也可以通过粗绢印刷,将印刷用油墨进行精度良好的印刷,从而达到精度良好地誊写金属箔的效果。
而且,通过粗绢的移动,可以间接地使玻璃容器转动或半转动,则会进一步减少印刷用油墨的错位。
本发明的对玻璃容器热压印方法中,所使用的印刷用的油墨为含有硅烷偶联剂和环氧类树脂的树脂油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印刷用油墨与玻璃容器间的密着力,还可以在加热弹性体加压时,提高印刷用油墨与金属箔间的密着力,使得金属箔可以更加精度良好地誊写。
本发明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中,在准备玻璃容器的工序中,对玻璃容器实施火焰放射处理。
这样可以提高印刷用油墨和玻璃容器间的密着力,减少由加热弹性体加热后誊写的金属箔的错位,使得金属箔可以更加精度良好地誊写。
本发明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在准备玻璃容器的工序中,玻璃容器的温度分布差设定在±5℃的范围内。
这样可以使得印刷油墨的硬化状态均一,并且由于这样可以提高印刷用油墨和金属箔间的密着力,就能够使金属箔更加精度良好地进行誊写。
本发明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其中能够用复数的热压印箔进行复数的金属箔誊写。
当在玻璃容器的同一位置进行重复热压印时,可以得到由更加隆起的文字或图案形成的华丽的金属装饰。当在玻璃容器的不同位置进行重复热压印时,也可以得到外观更加美丽的效果优秀的金属装饰。
[图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所使用的粗绢印刷装置(种类1)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所使用的粗绢印刷装置(种类2)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所使用的金属箔誊写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所使用的热压印箔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由本发明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而得到的金属表示部的扩大外观图(照片)。
图8是现有热加印方法的示意图(1)。
图9是现有热加印方法的示意图(2)。
图10是现有热加印方法的示意图(3)。
如图所示,本发明所说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以具有下述的(1)~(4)的工序为特征。
(1)准备涂饰完了或非涂饰的玻璃容器的工序(以下称之为玻璃容器的准备工序)。
(2)向玻璃容器涂抹印刷油墨,并使之半硬化的工序(以下称之为印刷油墨的涂抹工序)。
(3)使用由硬度为40~90的硅酮橡胶而成的加热弹性体,由热压箔誊写金属箔的工序(以下成之为金属箔誊写过程)。
(4)进行加热或者光照射,使印刷用油墨硬化的工序(以下称之为硬化工序)。
以下,就本发明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以下称热压印方法)的实施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各工序。1.玻璃容器的准备工序(1)作用
玻璃容器准备工序是为下一工序——印刷用油墨的涂抹工序提供涂抹完成或未涂抹的玻璃容器42的工序(参照图2(A))。图2(A)所示的是玻璃容器42的部分截面。
由于此工序包含使玻璃容器的表面温度或湿度保持均匀、以及去除附着在玻璃容器表面的杂质的工序,因此对于下一个工序——印刷用油墨的涂抹工序来说,是形成与玻璃容器有着优良紧密性的由印刷用油墨而成的隆起表示部的重要工序。(2)玻璃容器的形态
在玻璃容器准备工序中所准备的玻璃容器,可以是化妆品容器或用于装药的玻璃容器等,亦或是适应于商品的用途、等级等的玻璃容器。
在下面的印刷用油墨的涂抹工序中,为了形成与玻璃容器有良好紧密性的、由印刷用油墨而成的隆起表示部,最好是通过喷砂加工或氟酸处理,预先准备好表面粗糙的毛玻璃容器。
作为所要准备的玻璃容器,可以是全体或部分涂有涂料的美观的玻璃容器,也可以根据用途的需求准备未涂有涂料的无色透明的玻璃容器。(3)表面处理
在下面的印刷用油墨的涂抹工序中,为了形成与玻璃容器的紧密性更加优良的隆起表示部,需对玻璃容器进行表面处理,其处理时的平均温度设定在20~60℃的范围内。
其理由是,若玻璃容器的平均温度低于20℃的话,在涂抹印刷用油墨时,则会使得油墨长时间处于流动状态而无法达到半硬化状态。而玻璃容器的平均温度高于60℃的话,则会无法控制油墨的硬化状况。
因此,为了更加便于控制印刷用油墨的良好的硬化状态,玻璃容器的平均温度适宜于在25~50℃的范围内,其最佳值为30~45℃的范围内。
另外,玻璃容器表面的温度差分布应在±10℃的范围内为宜。其理由是,温度差的分布若超过±10℃的话,也会无法控制油墨的硬化状况,且难以形成与玻璃容器有着良好紧密性的、由印刷用油墨而成的隆起表示部。
同时,与平均温度和温度差分布的理由相同,应对玻璃容器的表面进行干燥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玻璃容器的平均温度和温度差分布以及湿度状态的控制,是通过在制造工序中所设的火焰照射部,使火焰喷射在玻璃容器的侧面等处,或者是在制造工序中设干燥室让干燥空气等吹动来实现的。
这样,把玻璃容器的平均温度和温度差分布以及湿度状态进行实时处理,边监视边控制。
另外,对玻璃容器的表面处理,以实施光处理或者研磨处理等为佳。2.印刷用油墨的涂抹工序(1)作用
印刷用油墨的涂抹工序是将印刷用油墨进行涂抹,然后再使之部分硬化,形成由半硬化状态的印刷用油墨构成的隆起表示部44(A)的工序(参照图2(B))。
此印刷用涂抹工序,对形成与玻璃容器有良好的紧密性的、即使线幅很细也能具有均匀线幅和高度的隆起表示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序。另外,对下一工序——金属箔誊写工序来说,也是为在玻璃容器上将金属箔进行精度良好的誊写的重要工序。(2)印刷用油墨的种类1
作为印刷用油墨,以使用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醇酸树脂、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或者聚酯树脂等热硬化树脂为主要成份的树脂油墨为佳。
使用这些树脂油墨的话,一方面可以比较容易地涂抹在玻璃容器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简单的干燥处理成为半硬化状态,而且此油墨对玻璃容器来说具有良好的紧密性。
此树脂油墨,对于与玻璃容器的紧密性、与金属箔的紧密性、对线幅很细的图案的对应性、硬化后的机械强度、半硬化状态的控制性以及操作等方面来说均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在进行热压印时,可以使金属箔进行精度良好的誊写。
在使用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份的树脂油墨时,对于玻璃容器和金属箔来说,显示了特殊优良的紧密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因此,在进行热压印时,可以使金属箔进行精度良好的誊写。
同时,在使用环氧树脂的时候,最好添加一定量的作为硬化剂的聚酰胺化合物、咪唑化合物、巯基化合物、炭素酸化合物等。
上述的印刷用油墨,也可以在树脂油墨中对一定量的含铅的陶瓷油墨,这样的话,可以发挥陶瓷油墨的优势,减少热劣化,并且能够进行高温加热硬化,因此对于玻璃容器来说,具有极好的紧密性。(3)印刷用油墨的种类2
作为印刷用油墨,不使用上述的以热硬化树脂为主要成份的树脂油墨的话,宜改为使用由树脂油墨与紫外线硬化树脂混合的油墨,例如,使用以多官能丙烯酸酯或者硅酮树脂为主要成份的无溶剂类树脂油墨为佳。
像这样使用紫外线硬化性树脂时,只要照射一定量的紫外线,就可以达到半硬化状态。因此,在后述的金属箔誊写工序中,可以使金属箔进行精度良好的誊写。
另外,像这样使用了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的情况,在后述的印刷用硬化工序中,不须进行加热,只要再照射一定量的紫外线,就可以使印刷用油墨完全硬化。因此,使用以紫外线硬化性树脂为主要成份的树脂油墨时,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发生金属箔的阴影、异常以及变色等。(4)添加剂1
在印刷用油墨中最好含有一定量的硅烷偶联剂,这样印刷用油墨对玻璃容器的紧密性则会有飞跃性的提高。另外,由于硅烷偶联剂可以提高对金属箔的印刷用油墨的紧密性,因而可以使金属箔进行精度良好的誊写。
另外,在印刷用油墨中由于含有硅烷偶联剂,则能够有效地防止油墨起泡,使得印刷用油墨的涂抹精度更佳,并形成良好的隆起表示部。
在此,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以重量单位来计算,即每100重量单位的印刷用油墨中,至少应加入0.1~20重量单位的硅烷偶联剂。其原因是,当在每100重量单位的印刷用油墨中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不足0.1重量单位时,则不能发挥添加剂的效果,对形成良好的隆起表示部造成困难;而当在每100重量单位的印刷用油墨中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超过20重量单位时,可以使得印刷用油墨的稳定性降低,也会对形成良好的隆起表示部造成困难。
因此,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以每100重量单位的印刷用油墨中添加0.5~10重量单位为宜,其最佳值为1~7重量单位。
对于硅烷偶联剂的种类来说,没有特定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从由胺类硅烷偶联剂、环氧类硅烷偶联剂、酰脲类硅烷偶联剂组成的群中选择。
像这样使用硅烷偶联剂,在不降低印刷用油墨的硬度的同时,还具有优良的紧密性和耐湿性,同时也可以防止油墨的起泡。(5)添加剂2
印刷用油墨中,除了添加上述的硅烷偶联剂外,还可以添加其他各种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流动性调整剂、粘度调整剂、稀释剂、溶剂、无机填充剂、金属粒子、热膨胀性粒子等。
特别是含有抗氧化剂或者紫外线吸收剂的话,可以防止印刷用油墨的氧化劣化等,所以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对玻璃容器紧密性的经时性的低下。
当油墨中含有流动性调整剂、粘度调整剂、稀释剂、或者溶剂的话,可以提高印刷用油墨的均匀涂抹性能,同时也可以提高对玻璃容器的紧密性。
当油墨中含有无机填充剂、金属粒子、或者热膨胀性粒子的话,则可以比较容易地调整由印刷用油墨形成地隆起表示部的形态。(6)粘度
印刷用油墨的粘度至少应在100~100,000cps(mPa·s、25℃)的范围内。
其理由是,当印刷用油墨的粘度低于100cps时,则难以形成由拥有一定线幅或高度的印刷用油墨而构成的隆起表示部。
另外,当印刷用油墨的粘度高于100,000cps的话,则容易卷入气泡,难以形成均匀厚度的隆起表示部。
因此,为了更好地形成良好的隆起表示部,印刷用油墨的粘度宜在300~10,000cps(25℃)的范围内,最佳值应在500~5,000cps(25℃)的范围内。(7)隆起表示部
由印刷用油墨形成的隆起表示部的厚度至少应在0.1~100μm的范围内。
其理由是,隆起表示部的厚度低于0.1μm的话,可以使得凸出效果降低,同时也难以实施精度良好的金属箔誊写。另一方面,隆起表示部的厚度高于100μm的话,则很难实施精度良好的印刷。
因此,隆起表示部的厚度在0.5~50μm的范围内为宜,其最佳值在1~25μm的范围内。
另外,由印刷用油墨形成的隆起表示部的宽度是根据文字、图形等的大小和形状而变化的,其范围值至少应在1μm~5mm的范围内。
其理由是,隆起表示部的宽度不足1μm的话,则难以再现线幅很细的图案;而隆起表示部的宽度超过5mm的话,则会难以实施精度良好的金属箔誊写。
因此,隆起表示部的宽度最好在5~1,000μm的范围内,其最佳值在10~500μm的范围内(注:此范围是线幅在1mm以下的金属箔进行誊写的值,对于线幅为数毫米的誊写,其上限值可以增大)。(8)涂抹方法以及涂抹装置
作为印刷用油墨的涂抹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现有的粗绢印刷法、照相凹板印刷法、用胶版印刷法等。但是从形成品质良好的隆起表示部的观点来讲,还是用粗绢印刷为最佳。
图3和图4所示的是对印刷用涂抹工序适用的粗绢印刷装置的例子。
一般情况下,对于呈曲面的玻璃容器的表面来说,为了进行精度良好且大面积的粗绢印刷,粗绢的平滑移动和与此粗绢同步移动的玻璃容器表面的平滑移动是很重要的。因此,考虑到这种移动而制成的粗绢印刷装置51(如图3所示),是适合于在截面为圆的玻璃容器52的表面进行粗绢印刷的装置(型号一),而图4所示的粗绢印刷装置61是适合于在截面为椭圆的玻璃容器62的表面进行粗绢印刷的装置(型号二)。①型号一
如图3所示,粗绢印刷装置51适用于拥有圆形截面、同时截面面积较小的玻璃容器52,因此,此装置51的构成是4个滚动辊子56和57分别沿2个轴心双列平行排列,此辊子56、57的设置以能承载玻璃容器52为宜。
这样的构成,可以使得第1列的2个辊子57支持玻璃容器52的瓶颈部,同时通过第2列的2个辊子56支持玻璃容器52的瓶体部。
当然,第1列的2个辊子57之间的距离、和第2列的2个辊子56之间的距离、以及第1列辊子57与第2列辊子56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各个辊子的位置移动而改变。这样,即使玻璃容器52的形状或大小有变化,在滚动辊子56、57上也可以找到最适合的承载位置。
用于将印刷用油墨在所定处进行涂抹的粗绢58,是通过送出辊子和取回辊子(图中未示)的滚动,可以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或按所定的距离、水平方向往复运动的构造。
此时,滑刷60在水平方向的位置被固定的状态下,对应于粗绢58的左右往复运动,假设仅在粗绢58从左向右运动时,滑刷60沿垂直方向稍稍下降,给滑刷60的表面适当加压。
这样的结构,可以只把涂在粗绢58上的定量的印刷用油墨压至粗绢58的反面,同时用此反面印刷玻璃容器52,这样就可以精度良好地形成对应于所定文字或图形等的隆起表示部54。
另外为了能够在玻璃容器52的表面精度良好地、大面积地进行印刷,玻璃容器52应能够随着粗绢58的移动而被动地自由滚动。图3所示的是玻璃容器52沿箭头方向a1滚动的例子。
对于支持玻璃容器52的滚动辊子56、57来说,以能够随着玻璃容器52的滚动而被动地自由滚动(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a2)的构造为宜。
这样的构造不必特意让粗绢58的移动和玻璃容器52的滚动规定同期,因为可以使得各自分别的动作时机恰当,所以就可以将印刷用油墨精度良好地、大面积地印刷在玻璃容器52上。
图3中粗绢58与玻璃容器52虽然简单地以箭头A来分离表示,但实际上在涂抹印刷用油墨时,应以粗绢58与玻璃容器52间能够有一定压力的接触位置设置为宜。②型号二
图4的粗绢印刷装置61适用于拥有椭圆形截面、同时截面面积较大的玻璃容器84,因此,在此装置61的上面设有与玻璃容器84的截面形状相对应的圆弧形托盘80,并且以能够容纳玻璃容器84的结构为宜。
这样,即使截面为椭圆形状的玻璃容器84的形状或大小有变化,在托盘80上,也可以很适合地容纳玻璃容器84。
另外,与图3所示相同,粗绢68可以通过送出辊子和取回辊子(图中未示)的滚动,在水平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滑刷70以在水平方向的位置被固定的状态下,对应于粗绢68的左右往复运动,假设仅对应于粗绢68从左向右运动,使滑刷70的位置沿垂直方向稍稍下降,给粗绢68在向下的方向上适当加压。
由此,把涂在粗绢68上的定量的印刷用油墨挤至粗绢68的反面,同时用此反面印刷玻璃容器84,这样就可以精度良好地形成对应于所定文字或图形等的由印刷用油墨而成的隆起表示部64。
另外为了在玻璃容器84上能够精度良好地、大面积地进行印刷,最好设定托盘80和玻璃容器84能够左右摇摆,以使得被涂抹的位置能够追随粗绢的移动而移动。
图4中,与图3相同,粗绢68与玻璃容器84虽然用箭头A来分离表示,但在实际的涂抹印刷用油墨过程中,应以粗绢68与玻璃容器84间能够有一定压力的接触的位置设置为宜。(9)干燥工序
将涂抹后的印刷用油墨(由印刷用油墨而形成的隆起表示部)按要求进行干燥,使之呈半硬化状态。
当油墨的半硬化程度不佳,含有大量溶剂等的情况下,对于下一个工序——即金属箔誊写工序来说,则会很难确保被热压印的金属箔和隆起表示部之间的紧密性。但是过度干燥的话,涂抹的印刷用油墨则会硬化,也一样难以保证金属箔和隆起表示部之间的紧密性。
因此,在干燥涂抹的印刷用油墨时,为了保证构成隆起表示部的印刷用油墨不会被硬化而保持在半硬化状态,最好在1秒~10分钟的时间内以50~100℃的温度予以加热。
当使用由光硬化树脂构成的印刷用油墨时,为了使其干燥、半硬化,最好规定紫外线的露光量为10~200mJ/cm2的范围内。
印刷用油墨的半硬化意味着不完全硬化的状态(包括未硬化状态),其程度以热压印时通过加热能够活化的硬化状态即可。3.金属箔的誊写工序(1)作用
金属箔的誊写工序是使用由硬度为40~90的硅酮橡胶构成的加热弹性体,由热压印箔进行金属箔誊写的工序(如图2(C)所示)。
此金属箔的誊写工序,即使将由线幅很细的图案而组成的金属箔进行誊写,其精度的良好性亦可以保证。并且为提高金属箔和隆起表示部间的紧密性,此工序十分重要。(2)金属箔誊写装置
图5所示的是本发明热压印方法中所使用的金属箔誊写装置的一例。
图5(A)所示的是金属箔誊写装置80的由硅酮橡胶构成的滚动辊子94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B)所示的是金属箔誊写装置80的热压印箔90的沿其移动方向的正视图。
如图5(A)所示,此金属箔誊写装置80设有由硅酮橡胶构成的滚动辊子94加热弹性体。此滚动辊子94的表面设有凹凸部,其中通过凸部96对覆有热压印箔90的玻璃容器82进行挤压,使得金属箔破断进行誊写。
对于滚动辊子94与热压印箔90以及玻璃容器82间所定的距离,以使三者能够成为一体结构进行移动为佳。这样的结构一方面可以使得滚动辊子94对玻璃容器82的挤压力均匀;另一方面,即使是对较大的面积也可以进行精度良好的誊写作业。
在此,对于金属箔誊写工序来说,重要的是使用了由硬度至少为40~90的硅酮橡胶构成的加热弹性体,例如使用由硅酮橡胶制成的滚动辊子94。
作为加热弹性体,通过使用规定范围内硬度的橡胶,可以只将对应于所印图案的热压印箔90的誊写处进行适当的加热挤压。反而言之,如使用由硬度不满40的硅酮橡胶构成的加热弹性体的话,由于过于柔软,则难以使金属箔破断,给进行精度良好的誊写带来困难。
另外,若使用由硬度超过90的硅酮橡胶构成的加热弹性体的话,由于硬度过高,不可能对所定的誊写处进行均匀的挤压,同样也难以对金属箔进行精度良好的誊写。并且,当使用由硬度超过90的硅酮橡胶构成的加热弹性体来挤压玻璃容器82时,也容易造成玻璃容器82的破损。
因而,为了使得更加精度良好的金属箔誊写成为可能,所使用的构成加热弹性体的硅酮橡胶的硬度以45~85为佳,若使用硬度为50~80的硅酮橡胶材料的话,其效果则会更佳。
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用了硅酮橡胶,提高了加热弹性体的耐久性,同时,由于硅酮橡胶具有良好的离型性,所以即使在加热挤压后移动硅酮橡胶,也不会剥下誊写后的金属箔。
由于热压印的剥离作业可以顺利进行,所以由线幅很细的图案构成的金属箔(即使由线幅在1mm以下)也可以精度良好地进行誊写。
硅酮橡胶的硬度可以通过硅酮橡胶中添加的架桥剂的添加量、架桥剂的种类、或者架桥的方法进行适当改变,也可以通过紫外线对硅酮橡胶表面的照射来改变。其硬度可以通过硬度测量计来测定。
如图5所示的金属箔誊写装置中,作为加热弹性体的一例,虽然使用了由硅酮橡胶作成的滚动辊子94,但加热弹性体的形态可以作适当变更,并不限于此例。
但还是如图5(B)所示,加热弹性体设为滚动辊子94,其表面设凹凸部,其中使用凸部96由热压印箔90进行金属箔誊写为佳。
像这样通过使用加热弹性体,可以对金属箔想要誊写的部分进行有选择的誊写。
另外,作为加热弹性体,其形态不仅局限于滚动辊子94,由薄板状的硅酮橡胶作成的戳子亦可。这样的话,可以将劣化了的硅酮橡胶迅速更换,还可以将进行热压印作业机器内的金属箔誊写装置等按照其用途或喜好来使用。(3)热压印箔
本发明所使用的热压印箔90的构造如图5和图6所示。图5所示的热压印箔90是由基材91、包含金属镀膜层的金属箔层92构成。这样构成的热压印箔90因构造简单,价格便宜,使用起来极为便利。图6所示的热压印箔102是由基材104、此基材104外侧的背面层103、设于基材104内侧的剥离层105、镀膜螺栓层106、金属镀膜层107、以及连接层108构成。这样构成的热压印箔102可以精度良好地誊写金属箔。
在使用图5所示的热压印箔90时,将热压印箔90与玻璃容器82表面的隆起表示部84对应接触,并在此状态下用正处于加热状态的滚动辊子94进行挤压,这样仅仅这部分的金属箔层92的连接层108(图中未表示出)中所含的蜡被融解。由此,作为金属镀膜层107的金属箔破断剥离,在处于半硬化状态的隆起表示部84被活性化的同时,对隆起表示部84进行坚固附着,完成誊写作业。
而对于滚动辊子94未予加压的部分热压印箔90来说,连接层108所含的蜡没有被融解,因此作为金属镀膜层107的金属箔则不会从热压印箔90上剥离,也不会附着在玻璃容器82的隆起表示部84以外的领域。
也就是说,仅仅在滚动辊子加压的部分,作为金属镀膜层107的金属箔破断剥离后,即使对处于半硬化状态的由印刷油墨形成的隆起表示部84,亦可以加热活化。同时,金属箔通过对隆起表示部84的附着,即使是线幅1mm以下的图案的金属箔,也可以精度良好地进行誊写,从而形成外观优美的金属表示部86。(4)热压印条件1
为了更好地进行热压印,不仅取决于压力,也取决于加热弹性体的表面温度,应将加热弹性体的表面温度至少设定在130~200℃地范围内。
理由是当加热弹性体地表面温度不足130℃的话,处于半硬化状态的印刷油墨则不会被充分活性化,金属箔破断剥离后,对仍处于半硬化状态的由印刷用油墨形成的隆起表示部的附着则会产生困难。另外,加热弹性体地表面温度不足130℃的话,对于热压印箔来说,连接层的蜡不能充分融解,往往造成由微细形状的金属箔形成的热压印实施困难。
另一方面,当加热弹性体地表面温度超过200℃的话,对于半硬化状态的印刷油墨来说则会过度活性化,使得金属箔在破断剥离后,对隆起表示部的附着产生困难,或者会产生金属箔位置的偏差。另外,加热弹性体地表面温度超过200℃的话,热压印箔自身也会发生热变形,其结果往往也会造成由微细形状的金属箔形成的热压印实施困难。
因此,加热弹性体的表面温度在140~180℃的范围内为佳,其最佳值在150~170℃的范围内。
另外,热压印时加热弹性体的加压时间至少应在0.1~30秒的范围内。
理由是,当加压时间不足0.1秒的话,处于半硬化状态的印刷油墨则不会被充分活性化,金属箔破断剥离后,对仍处于半硬化状态的由印刷用油墨形成的隆起表示部的附着则会产生困难。另外,加压时间不足0.1秒的话,对于热压印箔来说,蜡不能充分融解,其结果往往会造成由微细形状的金属箔形成的热压印实施困难。
另一方面,当加压时间超过30秒的话,处于半硬化状态的印刷油墨则会被过度活性化,金属箔破断剥离后,反而对隆起表示部的附着产生困难,或者会产生金属箔位置的偏差。另外,加压时间超过30秒的话,热压印箔自身会发生热变形,其结果是使得生产效率过分降低。
因此,热压印时加热弹性体的加压时间在0.5~20秒的范围内为佳,其最佳值在1~10秒的范围内。
还有,热压印时加热弹性体的加压的压力至少在0.098~9.8MPa(1~100Kgf/cm2)的范围内。
理由是,当加压的压力不足0.098MPa的话,热压印箔中的金属箔的破断剥离则会十分困难。而加压的压力超过9.8MPa的话,则会产生金属箔位置的偏差,也容易使玻璃容器破损。
因此,热压印时加热弹性体的加压压力应在0.49~7.35MPa的范围内为佳,其最佳值在0.98~4.9MPa的范围内。(5)热压印条件2
使用复数的热压印箔,例如使用2~10种类的热压印箔来进行复数金属箔的誊写作业为宜。
通过这样的实施,在玻璃容器的同一处重叠进行热压印时,可以实施文字或图案隆起的美丽的金属装饰。在对玻璃容器的不同之处进行热压印之后,亦可以实施外观更加华丽的金属装饰。
对于一部分的文字或记号标示等,也可以使用复数的热压印箔,进行复数的金属箔的誊写。4.硬化工序(1)作用
印刷用油墨的硬化工序是对将金属箔进行誊写后的处于半硬化状态的印刷用油墨,通过充分的加热或者光照,使之完全硬化,并提高玻璃容器与印刷用油墨间的紧密性以及金属箔与印刷用油墨间的紧密性的工序。
也就是说通过此印刷用油墨的硬化工序,完成了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提供具有更加微细并隆起的文字或图案、并施以华丽的金属装饰的玻璃容器。
但是根据玻璃容器的用途不同,会有未进行金属箔誊写的、单由印刷用油墨而形成的文字或图案混在一起,此时,将印刷用油墨的完全硬化即可。(2)加热条件
在印刷用油墨的硬化工序中,当使用由热硬化树脂为主要成份的印刷用油墨时,加热温度通常应在140~200℃的范围内。
理由是当加热温度不足140℃时,印刷用油墨则不能充分硬化,从而降低玻璃容器与印刷用油墨间的紧密性以及金属箔与印刷用油墨间的紧密性。另一方面,当加热温度超过200℃时,使处于半硬化状态的印刷用油墨骤然硬化,其内部则会产生裂痕,或者使金属箔热变形,从而使金属箔的光泽度降低。
因此,加热温度以在150~180℃的范围内为佳,其最佳值在160~170℃的范围内。
加热时间应参照加热温度而定,但最好在30秒~30分钟的范围内为佳。(3)光硬化条件
在使用由光硬化性树脂构成的印刷用油墨时,为了充分使之硬化,紫外线的露光量应在250~800mJ/cm2的范围内为宜。(4)金属表示部
图7是本发明对玻璃容器通过热压印方法而得的金属表示部的扩大图(照片)。
此照片的扩大倍率为50倍,可以确认线幅在1mm以下的文字图案的精度和光泽度均为良好。
通过本发明,可以较容易地制作由包含线幅在1mm以下的图案的文字、图形、记号标示等形成的金属表示部。
实施例[实施例1]1.热压印方法
(1)玻璃容器的准备工序
将传送带上载有的截面为圆形的玻璃容器边移动边用清洗剂洗净后,予以干燥。
接着,使在传送带上的玻璃容器在移动的情况下,在其两侧用煤气燃烧器的火焰喷射,使得在提高玻璃容器温度的同时,也干燥玻璃的表面。
然后,再将玻璃容器载于传送带上,在循环流通的干燥空气环境中移动,使得玻璃容器的周围湿度为50%RH,平均温度为27℃,同时使得玻璃容器的温度分布均一化(温度差在±5℃以内)。
(2)印刷用油墨的涂抹工序
将含有以下成份(A)~(C)的粗绢印刷用黑色油墨通过搅拌机进行混合调制,并添加稀释剂(D)调整其有效期使之延长(最长为3.5小时),使涂抹作业得以顺利进行。
(A)No.1900黑色油墨(DMC SQUARE株式会社制)30g
此No.1900黑色油墨是由有机颜料、消泡剂(硅烷偶联剂)、环氧树脂、酯系树脂、印刷性能提高剂、乙醚系溶剂、和二甲苯构成。
(B)中沸点溶剂(T&D CREATED Co.,LTD.制造)30g
此中沸点溶剂是由消泡剂(硅烷偶联剂)、环氧树脂和溶剂构成。
(C)硬化剂No.10(T&D CREATED Co.,LTD.制造)15g
硬化剂No.10是由聚酰胺树脂、二甲苯和n-丁醇构成。
(D)No.100稀释剂(DMC SQUARE株式会社制)
接着,作为粗绢印刷装置所使用的是曲面·平面两用的SK-250-V型粗绢印刷机(日本新荣工业株式会社制),对于玻璃容器来说,以能够形成线幅在1mm以下的图案为准来涂抹印刷油墨。然后,让玻璃容器在50℃的环境下进行1分钟的加热,使印刷油墨半硬化,这样就会形成线幅在1mm以下图案的隆起表示部。
(3)誊写工序
使用热压印装置(NABITASU公司制),对已处于半硬化状态的隆起表示部,通过表面温度为150℃的调整而成的加热弹性体,在2秒内施以30kgf/cm2的力,压上热压印箔。这样,就会在隆起表示部上附着有金属箔,使金属箔进行誊写而形成金属表示部。
作为加热弹性体,如图5(B)所示,所使用的是由硬度计测得的硬度为65的硅酮橡胶制成的转动辊子94。
所使用的热压印箔的基本构造与图6所示的基本相同。即,实施例1中的热压印箔102是由基材104(9μm的聚乙烯对苯二酸酯)、位于基材的外侧的背面层103(硅酮变性聚酯)、位于基材内侧的剥离层105(加洛巴腊)、镀膜螺栓层106(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金属镀膜层107(通过真空镀气法而形成的500的铝膜)、和连接层108(腊和热可塑性树脂的混合物)构成。
(4)印刷用油墨的硬化工序
将实施了热压印的玻璃容器放于烤炉中,在150℃的条件下加热10分钟,使得已成为半硬化状态的由印刷油墨所形成的隆起表示部完全硬化。2.热压印的评价
作为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的评价,分别从有关玻璃容器与印刷用油墨的紧密性的紧密性评价1、有关印刷用油墨与金属箔的紧密性的紧密性评价2、以及金属表示部的线幅评价三方面予以进行。
(1)紧密性评价1
玻璃容器与印刷用油墨间的紧密性,是遵循以下所示的基准,通过所谓的指压进行研磨试验(◎为最佳,○为良好,△为一般,×为差。以下相同)。
◎:重复10次的研磨也不剥落。
○:重复5次的研磨也不剥落。
△:重复2~5次的研磨之时,剥落。
×:1次的研磨后剥落。
(2)紧密性评价2
印刷用油墨与金属箔的紧密性,是遵循JISK-5400的基目试验来进行,对于印刷用油墨来说根据每100基目所剥落的数量来评价。
◎:剥落的数量是0个/100基目。
○:剥落的数量是1~10个/100基目。
△:剥落的数量是11~20个/100基目。
×:剥落的数量是21个以上/100基目。
(3)线幅评价
金属表示部的线幅评价是通过显微镜观察,遵循以下基准来评价的。
◎:能够精度良好地再现线幅在0.5mm以下的图案。
○:能够精度良好地再现线幅在1mm以下的图案。
△:能够精度良好地再现线幅在2mm以下的图案。
×:即使线幅在2mm以上也不能精度良好地再现图案。
以上所进行的紧密性评价1、紧密性评价2和线幅评价的结果分别列于表一中。
表一中“硅烷偶联剂”栏的“添加”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印刷用油墨中,添加有作为消泡剂成份的硅烷偶联剂。
另外,表一中的“火焰温度”栏的“适当”表示,作为玻璃容器的火焰处理温度,是在经验上认为适当的条件下进行的火焰处理温度。
表一中的“环境温度”栏的“适当”则表示静置玻璃容器的环境湿度是在经验上湿度值很低的条件下进行的。
表一中的“金属箔的厚度”栏的“适当”表示在金属箔誊写工序中所附着的金属箔的厚度为“10nm~1μm”范围内的值。
表一中的“玻璃容器的温度分布”栏的“均匀”则表示玻璃容器全体的温度分布差在“±5℃以内”。[实施例2~3]
金属箔誊写工序中所使用的硅酮橡胶,对于其硬度除低于40和高于90外,均与实施例1同样实施热压印方法并进行评价。所得结果分别如上述的表一所示。
也就是说,硅酮橡胶的硬度在40~90的范围内,就可以将微细的金属箔精度良好地进行誊写。[实施例4]
在使用的印刷用油墨中,若不去除硅烷偶联剂的话,则可以同实施例1一样实施热压印方法并进行评价。所得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也就是说,若在印刷用油墨中没有含有一定量的硅烷偶联剂的话,就可以使得印刷用油墨的紧密性降低,从而影响微细的金属箔进行精度良好的誊写。[实施例5]
在玻璃容器的准备工序中,若使向玻璃容器喷射火焰的喷射时间延长的话,只要玻璃容器的平均温度在27℃~40℃以外,也可以同实施例1一样实施热压印方法并进行评价。
但如果玻璃容器的平均温度在20~60℃的范围内,则能够将微细的金属箔精度更加良好地进行誊写。[实施例6]
在玻璃容器的准备工序中,玻璃容器周围的湿度除了50%RH~95%RH以外,也可以同实施例1一样实施热压印方法并进行评价,所得结果如表一所示。但玻璃容器的周围湿度太高的话,就可以影响金属箔誊写的精度。[实施例7~8]
实施例7中所使用的热压印箔中,其金属箔的厚度除100nm~50nm以外,均可以同实施例1一样实施热压印方法并进行评价。
实施例8中所使用的热压印箔中,金属箔的厚度除100nm~500nm以外,也可以同实施例1一样实施热压印方法并进行评价。所得结果如表一所示。
由此可以理解为,只要金属箔的厚度在10nm~1μm的范围值内,就可以将微细的金属箔进行精度良好的誊写。[实施例9]
在玻璃容器的准备工序中,除玻璃容器的温度差分布由±5℃至±10℃外,均可以同实施例1一样实施热压印方法并进行评价。所得结果如表一所示。
但是,玻璃容器的温度差分布大于±10℃的话,与±5℃时相比较,可以使得把微细的金属箔进行精度良好的誊写变得困难。[比较例1]
在金属薄的誊写工序中,作为加热弹性体,除使用不锈钢制的金属辊子来替代硅酮橡胶辊子的情况外,均可以同实施例1一样实施热压印方法并进行评价。所得结果如表一所示。
也就是说,使用不锈钢制的金属辊子来替代硅酮橡胶辊子的话,可以使得把微细的金属箔进行精度良好的誊写变得困难。另外,使用金属辊子的话,会发生割坏玻璃容器的事故,亦可以造成加热弹性体的弹性不足。[比较例2~3]
比较例2中,作为加热弹性体来使用的硅酮橡胶的硬度,除20以外,均可以同实施例1一样实施热压印方法并进行评价。
比较例3中,作为加热弹性体来使用的硅酮橡胶的硬度,除110以外,均可以同实施例1一样实施热压印方法并进行评价。所得结果分别如表一所示。
但是,硅酮橡胶的硬度在40~90的范围值外的话,则可以使得把微细的金属箔进行精度良好的誊写变得困难。另外,若使用比较例3的硬度的辊子的话,会发生割坏玻璃容器的事故,亦可以造成加热弹性体的弹性不足。
表一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硅酮橡胶的硬度   65   40   90   65   65   65   65   65   65   不使用   20   110
硅烷偶联剂   添加   添加   添加   未添加   添加   添加   添加   添加   添加   添加   添加   添加
火焰温度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高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环境湿度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金属箔的厚度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薄   厚   适当   适当   适当   适当
玻璃容器的温度分布   均匀   均匀   均匀   均匀   均匀   均匀   均匀   均匀   不均匀   均匀   均匀   均匀
紧密性评价1(玻璃·印刷用油墨)   ◎   ◎   ◎   ○   ○   ○   ◎   ◎   ◎   ◎   ◎   ◎
紧密性评价2(隆起表示部·金属箔)   ◎   ◎   ◎   ○   ◎   ◎   ○   ◎   ◎   △   ×   ○
线幅评价   ◎   ○   ○   ◎   ◎   ◎   ◎   ○   ○   ×   ×   △
其他   玻璃容器破损   玻璃容器破损
[产业上的利用]
如上说明,对于本发明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在由热压印箔进行金属箔誊写的工序中,由于使用硬度适宜的硅酮橡胶来作为加热弹性体,因此,即使是线幅很细的金属箔,也可以精度良好地誊写。
其结果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在化妆品容器等玻璃容器的表面,会有更加微细的文字或者图案隆起,并且可以通过实施华丽的金属装饰来提高玻璃容器的商品价值。

Claims (8)

1.一种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此方法包括下述的①~④工序:
①玻璃容器(42)、(52)、(82)、(84)的准备工序;
②在玻璃容器(42)、(52)、(82)、(84)上涂抹印刷油墨,使之半硬化的工序;
③使用加热弹性体,由热压印箔(90)、(102)誊写金属箔的工序;
④印刷用油墨硬化工序;
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工序③中所使用的加热弹性体的材料是硅酮橡胶,其硬度为40~90的范围内;所说的工序④中的印刷用油墨的硬化是通过加热或者光照来实现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加热弹性体的表面设凹凸部,并利用凸部(96)由热压印箔(90)、(102)誊写金属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说的表面为曲面的玻璃容器(42)、(52)、(82)、(84)上涂抹印刷用油墨时,设定涂抹装置的(51)、(61)中的结构为能使玻璃容器(42)、(52)、(82)、(84)自由转动或应实际需求的小范围摆动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玻璃容器(42)、(52)、(82)、(84)自由转动或摆动状态是指,在粗绢印刷的过程中涂抹印刷用油墨时,通过在该粗绢印刷所使用的粗绢(58)、(68)对玻璃进行挤压接触,并移动粗绢(58)、(68)的同时,使玻璃容器(42)、(52)、(82)、(84)能够通过摩擦力或动力进行的自由正反旋转或应实际需求的小于360度的小角度往复摆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印刷用的油墨为含有硅烷偶联剂和环氧类树脂的树脂油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在准备玻璃容器(42)、(52)、(82)、(84)的工序中,对玻璃容器(42)、(52)、(82)、(84)实施火焰喷射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在准备玻璃容器(42)、(52)、(82)、(84)的工序中,玻璃容器(42)、(52)、(82)、(84)的温度分布差设定在±5℃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由热压印箔(90)、(102)进行金属箔誊写工序中,能够使用复数的热压印箔(90)、(102)进行重叠的金属箔誊写。
CN 01140698 2001-09-19 2001-09-19 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22346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40698 CN1223464C (zh) 2001-09-19 2001-09-19 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140698 CN1223464C (zh) 2001-09-19 2001-09-19 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5011A true CN1405011A (zh) 2003-03-26
CN1223464C CN1223464C (zh) 2005-10-19

Family

ID=4676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140698 Expired - Lifetime CN1223464C (zh) 2001-09-19 2001-09-19 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23464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1825C (zh) * 2003-06-09 2008-01-16 上海高雅玻璃有限公司 用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的金属箔烫印方法
CN102303462A (zh) * 2011-08-08 2012-01-04 宁德市聚鑫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装饰玻璃的图像印刷方法
CN112897896A (zh) * 2021-03-15 2021-06-04 龙口科诺尔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tmi的彩晶玻璃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1825C (zh) * 2003-06-09 2008-01-16 上海高雅玻璃有限公司 用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的金属箔烫印方法
CN102303462A (zh) * 2011-08-08 2012-01-04 宁德市聚鑫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装饰玻璃的图像印刷方法
CN112897896A (zh) * 2021-03-15 2021-06-04 龙口科诺尔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tmi的彩晶玻璃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23464C (zh) 2005-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3473A (zh) 在载体上形成图像或装饰的方法
CN1102504C (zh) 转移材料以及表面保护材料
CN1035515C (zh) 防腐防粘耐磨润滑涂料及其涂敷方法
CN1370115A (zh) 表面层中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层的装饰板覆盖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800274A (zh) 紫外线固化油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638963A (zh) 装饰片材及其生产方法
CN1095167A (zh) 用于全息复制和直接压印的方法、材料及装置
CN1754692A (zh) 耐冲击性和耐划痕性优异的地板材料用装饰板
CN1729108A (zh) 固化
CN1182204C (zh) 粉末涂料、粉末涂覆方法和粉末涂覆的物品
CN1367879A (zh) 树脂接合型光学元件、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学物品
CN1192068C (zh) 涂料组合物
CN1274931C (zh) 墙面装饰材料
CN1602228A (zh) 涂层的隐形眼镜和其制造方法
CN1812890A (zh) 水压转印方法和水压转印制品
CN1771095A (zh) 固体物质的表面改性方法及经表面改性的固体物质
CN1223464C (zh) 对玻璃容器的热压印方法
CN1531476A (zh) 表面处理装置及表面处理方法
CN1636721A (zh) 在物体上打印图像图案的系统和方法
CN1183274C (zh) 多色钢板制造方法及多色钢板制造系统
CN1062884C (zh) 转印纸用印刷油墨组合物
CN1826649A (zh) 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及信息记录介质
CN1860258A (zh) 印刷或涂敷图像的制作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的印刷或涂敷图像体
CN1212237C (zh) 成形体的装饰方法
CN101045350A (zh) 地板材料用装饰片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