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03693A - 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3693A
CN1403693A CN02125108A CN02125108A CN1403693A CN 1403693 A CN1403693 A CN 1403693A CN 02125108 A CN02125108 A CN 02125108A CN 02125108 A CN02125108 A CN 02125108A CN 1403693 A CN1403693 A CN 1403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illusory
lid
aforementioned
radiating 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25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野繁太郎
稻山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03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36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02B75/18Multi-cylinder engines
    • F02B75/22Multi-cylinder engines with cylinders in V, fan, or star arran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02B75/18Multi-cylinder engines
    • F02B2075/1804Number of cylinders
    • F02B2075/1808Number of cylinders two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2001/244Arrangement of valve stems in cylinder heads
    • F02F2001/245Arrangement of valve stems in cylinder heads the valve stems being orientated at an angle with the cylinder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对于在正交于曲柄轴轴线的平面内V字形配置、两单元高度不同的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使两单元高度看着大致相同并提高发动机功能美与商品性。在气缸(33A、33B)侧面、和从侧方覆盖气缸头(34A、34B)至少一部分的虚设盖(42A、42B)侧面,沿气缸轴线(CA、CB)方向分别并列设置多个散热片(40A、44A、40B、44B),这些散热片总数与各散热片中心线相互间间隔在两单元(BA、BB)中大致相等;各散热片(40A、44A、40B、44B)中最靠近曲柄轴30的散热片之中心线、和气缸轴线(CA、CB)的交点(CP)之间的距离LA2、LB2在两单元(BA、BB)中设定得大致相等。

Description

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第一气缸头结合于第一气缸而成的第一单元和第二气缸头结合于第二气缸而成的第二单元在与曲柄轴轴线正交的平面内成V字型配置、第一与第二气缸轴线在前述平面内交叉的交点与第一气缸头顶面间的距离、和前述交点与第二气缸头顶面间距离设定得相互不同的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
背景技术
这样的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比如在日本特开昭60-53625号公报等中已为公知。在这样的发动机中,为将两单元的夹角尽量设小,在偏离曲柄轴轴线位置配设两单元气缸轴线的交点;前述交点与两单元气缸顶面间距离设定得相互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前述交点与两单元气缸头顶面间距离也必然相互不同。
但是这种机动两轮车,特别是在常规型系列机动两轮车中,所搭载的发动机之功能美(功能性外观美)占有商品重要位置。如上所述,由于两单元的气缸头顶面与两单元气缸轴线交点间距离在两单元中不同,两单元在高度上产生显著视觉差,往往出现产生不平衡感与有损前述功能美的情况。特别是在搭载于常规型系列机动两轮车多为90°以下夹角的V型发动机中,由于在视觉上容易看出两单元高度差,上述不平衡感更强烈。
本发明即是有鉴于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提供两单元高度看着大致相同、能以提高发动机的功能美,和商品性的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第一项技术方案的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为,第一气缸头结合于第一气缸而成的第一单元、与第二气缸头结合于第二气缸而成的第二单元成V字形配置于与曲柄轴轴线正交的平面内,第一与第二气缸的气缸轴线在前述平面内交叉的交点和第一气缸头的顶面间的距离、与前述交点和第二气缸头的顶面间的距离设定得相互不同,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与第二气缸侧面或从侧方覆盖第一与第二气缸至少一部分的虚设盖的侧面、和第一与第二气缸头的侧面或从侧方覆盖于第一与第二气缸头的至少一部分的虚设盖的侧面上,沿第一与第二气缸的气缸轴线方向分别并列设置多个散热片,使这些散热片的总数和各散热片的中心线相互间隔在第一与第二单元中大致相等;将前述各散热片中最靠近曲柄轴的散热片中心线与前述交点间的在前述平面内的距离设定得在第一与第二单元中大致相等。
如依第一项技术方案之构成,由于两单元高度看着大致相同,可提高发动机的功能美。即,气缸与气缸头侧面以冷却为目的设置的多个散热片、或从侧方覆盖气缸与气缸头至少一部分的虚设盖侧面上,为提高外观性能而设置的多个散热片,有着决定两单元外观形状的作用。而沿第一与第二气缸的气缸轴线方向并列设置的多个散热片总数和各散热片中心线相互间的间隔在第一与第二单元中大致相等;各散热片中最靠近曲柄轴的散热片中心线与两气缸轴线交点间距离在第一与第二单元中设定得大致相等,这样,两单元的各散热片沿各单元气缸轴线对应大致同一位置配置,可取得两单元无高度差的视觉印象,可提高V型发动机的功能美,由此可提高V型发动机商品性。
第二项技术方案在上述第一发明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将包含第一与第二气缸或从侧方覆盖第一与第二气缸至少一部分的虚设盖、和第一与第二气缸头或从侧方覆盖第一与第二气缸头至少一部分的虚设盖的前述散热片的轮廓形状,形成为在从沿前述曲柄轴的轴线方向的侧面看,关于包含了穿过前述交点的两单元间的二等分线的平面大致对称。如依这种构成,由于将第一与第二单元轮廓形状设计成大致为对称形,可更加提高V型发动机功能美,可进一步提高其商品性。
第三项技术方案在上述第一与第二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分别结合于第一与第二气缸头的第一与第二气缸头盖或从上方与侧方覆盖了第一与第二气缸头盖至少一部分的第一与第二顶罩在前述平面内第一及第二气缸的气缸轴线交叉的交点、和第一与第二气缸的气缸轴线在前述平面内交叉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在第一与第二单元中设定得大致相等。如依该构成,更少看出两单元高度差与外观形状差,可更加提高V型发动机功能美,更进一步提高其商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机动两轮车右侧视图。
图2是从机动两轮车右侧看动力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从机动两轮车左侧看动力装置局部剖切的纵剖侧视图。
图4是图3的4-4线放大剖视图。
图5是右侧虚设盖的左侧视图。
图6是图5的6-6线剖视图。
图7是图5的7-7线剖视图。
图8是左侧虚设盖的右侧视图。
图9是图8的9-9线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10-10剖视图。
图11是右侧顶罩的右侧视图。
图12是图11的12向视图。
图13是图11的13向视图。
图14是左侧顶罩的左侧视图。
图15是图14的15向视图。
图16是图14的16向视图。
图17是从机动两轮车左侧看第一与第二气缸的曲柄箱侧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边借附图上示出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17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图1是机动两轮车右侧视图;图2是从机动两轮车右侧看动力部件的侧视图;图3是从机动两轮车左侧看动力部件局部纵剖侧视图;图4是图3的4-4放大剖视图;图5是右侧虚设盖左侧视图;图6是图5的6-6线剖视图;图7是图5的7-7线剖视图;图8是左侧虚设盖的右侧视图;图9是图8的9-9线剖视图;图10是图8的10-10线剖视图;图11是右侧顶罩右侧视图;图12是图11的12向视图;图13是图11的13向视图;图14是左侧顶罩的左侧视图;图15是图14的15向视图;图16是图14的16向视图;图17是从机动两轮车左侧看第一与第二气缸的曲柄箱侧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而且,以下说明中的“左”、“右”、“前”、“后”、“上”与“下”,均以机动两轮车车身为基准而言。
首先,在图1上,在作为常规型机动两轮车车身构架21前端所具有的头管22上,可操向地支承着前叉23,前叉23支承着前轮WF,在前叉23上端连结着操向手柄24。而在车身构架21后部,可上下摇动地连结着后叉25,后叉25支承着后轮WR。在后叉25与车身构架21间夹装着后缓冲器26。
在头管22后方侧的车身构架21上搭载着燃料箱27;在该燃料箱27后方侧的车身构架21上设置着纵列乘车车座28。
在前述燃料箱27下方,配置着搭载于车身构架21上的动力部件P;该动力部件P比如由2气缸的发动机E、和用于对该发动机E的转动力变速并传递到后轮WR的变速机M构成。
一并参照图2与图3,前述发动机E是将第一单元BA和配置于第一单元BA后方侧的第二单元BB在与曲柄轴30(它具有沿车身构架21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轴线)的轴线相正交的平面内成V字型配置而成的V型发动机。前述曲柄轴30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兼用作变速机M的变速箱的曲柄箱31上。
该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32具有:前述曲柄箱31,结合于曲柄箱31的第一气缸33A,在第一气缸33A后方侧结合于曲柄箱31的第二气缸33B,结合于第一气缸33A的第一气缸头34A,结合于第二气缸33B的第二气缸头34B,结合于第一气缸头34A的第一气缸头盖35A,以及结合于第二气缸头34B的第二气缸头盖35B。
第一单元BA由相互结合的第一气缸33A与第一气缸头34A构成;第二单元BB由相互结合的第二气缸33B与第二气缸头34B构成,并配置于第一单元BA的后方。
可自由滑动地配合于第一与第二气缸33A、33B分别所具有的气缸内径36A、36B中的活塞37A、37B,通过连杆38A、38B连接于前述曲柄轴30。
本发动机E是水冷式发动机,在第一单元BA的第一气缸33A与第一气缸头34A上形成第一冷却水套31A;同时在第二单元BB的第二气缸33B与第二气缸头34B上形成第二冷却水套31B。从而,将空冷用发动机中需要的冷却叶片设于第一与第二气缸33A、33B侧面本来就不需要了,但为提高发动机E的功能美(功能外观性),在第一气缸33A的侧面,沿第一气缸33A的气缸轴线CA方向并列设置多个散热片40A…;而在第二气缸33B的侧面,沿第二气缸33B的气缸轴线CB方向并列设置和第一气缸33A的散热片40A…同样数目的多个散热片40B…。
一并参照图4,第一气缸头34A与第一气缸头盖35A右侧以右侧第一虚设盖42A覆盖;而第一气缸头34A与第一气缸头盖35A左侧以左侧第一虚设盖43A覆盖。这些虚设盖42A、43A是用来提高发动机E的功能美的,为采取抗热措施或提高功能美它由金属制成,而且在各虚设盖42A、43A侧面分别设置作为虚拟冷却叶片的同样多个散热片44A…、45A…。
在图5~7中,在右侧第一虚设盖42A上部,至少安装着一个(在本实施例中是一对)圆筒状弹性构件46、46。另一方面,在作为发动机主体32一部分的第一气缸头盖35A右侧面,突设着对应于上述弹性构件46、46的突起47…,贯穿了金属制套筒48…(该套筒48插入上述弹性构件46、46)的螺栓41…螺合于突起47…。即,右侧第一虚设盖42A的至少一处(在本实施例中为2处)被以螺栓41…连结于作为发动机主体32一部分的第一气缸头盖35A。
在第一气缸头34A上,安装着面临燃烧室50的一对火花塞51、52;用于配置一方火花塞51的缺口部53设于右侧第一虚设盖42A上;散热片44A…避开该缺口部53设于右侧第一虚设盖42A的侧面。
另外,在右侧第一虚设盖42A下部,突设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中是一对)突部54、54。另一方面,在与第一气缸33A的各散热片40A…中最靠近第一气缸头34A的散热片40A、即最上部的散热片40A相对应的部分、于第一气缸33A上,对应于前述突部54…埋设着金属制圆筒构件56…;为使这些圆筒构件56…与第一气缸33A构成一体,在第一气缸33A设凹部55…,在该凹部55…中配合前述各突部54…。
在图8~图10中,在左侧第一虚设盖43A的上部,安装着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中是一对)圆筒状弹性构件57、57。另一方面,在作为发动机主体32的一部分之第一气缸头盖35A的左侧面上,突设着对应于上述弹性构件57、57的突起58…,贯穿金属制套筒59…(该金属制套筒59…插入弹性构件57、57)的螺栓60…螺合于突起58…上。即,左侧第一虚设盖43A的至少一处(在本实施例中为二处)以螺栓60…连结于作为发动机主体32一部分的第一气缸头盖35A。
而且,用于配置面对燃烧室50的一对火花塞51、52中另一方火花塞52的缺口部83,设于左侧第一虚设盖43A,散热片44B…则避开该缺口部83而设于左侧第一虚设盖43A侧面。
另外,在左侧第一虚设盖43A下部突设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对)突部61、61。另一方面,在对应于第一气缸33A的各散热片40A…中最靠近第一气缸头34A的散热片40A即最上部散热片40A的部分、于第一气缸33A上,对应于前述突部61…埋设着金属制圆筒构件63…,为使这些圆筒构件63…与第一气缸33A构成一体,在第一气缸33A上设凹部62…,并将前述各突部61…配合于设在第一气缸33A上的该凹部62…。
结合于第一气缸头34A的第一气缸头盖35A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一气缸头盖35A的右侧与左侧),由右侧第一顶罩64A与左侧第一顶罩65A所覆盖。
在图11~图13中,右侧第一顶罩64A,从其上方与侧方覆盖第一气缸头盖35A右侧,它由合成树脂形成,并可装拆地安装于右侧第一虚设盖42A上。
右侧第一顶罩64A如从侧面看大致形成为T字形,在其向右侧第一虚设盖42A安装时将螺栓49…和缺口部53覆盖。其中,螺栓49…用于将右侧第一虚设盖42A安装于第一气缸头盖35A、缺口部53设在右侧第一虚设盖42A上用于配置火花塞51。
在右侧第一顶罩64A上部,突设着一对向右侧第一虚设盖42A侧突出的结合突部66、66;在这些结合突部66、66间的中间位置在第一顶罩64A下部,突设着向右侧第一虚设盖42A侧突出的结合突部67。
另一方面,在右侧第一虚设盖42A,对应前述两结合突起66、66安装着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筒状结合构件68、68;同时对应前述结合突部67安装着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筒状结合构件69。由插通各结合构件68、68、69的各结合突部66、66、67弹性结合于各结合构件68、68、61,右侧第一顶罩64A由可装拆的弹性结合而被支承于右侧第一虚设盖42A。
而且,相对于结合构件69形成圆筒状,结合构件68、68形成具有上下方向成椭圆形断面形状的筒状。借将结合突部67弹性结合于结合构件69状态的右侧第一顶罩64A上部推压到右侧第一虚设盖42A,可以很容易地使结合突部66、66弹性结合于结合构件68、68,从而使得右侧第一顶罩64A安装于右侧第一虚设盖42A变得容易。
在图14~图16中,左侧第一顶罩65A由合成树脂形成,从其上方与侧方覆盖第一气缸头盖35A左侧,可装拆地安装于左侧第一虚设盖43A。
左侧第一顶罩65A,在向左侧第一虚设盖43A安装时覆盖螺栓60与缺口部83。其中螺栓60…用于将左侧第一虚设盖43A安装于第一气缸头盖35A上,缺口部83设于左侧第一虚设盖43A上,用来配置火花塞52。和右侧第一顶罩64A一样,左侧顶罩65A也形成侧面看大致为T字形的形状。
在左侧第一顶罩65A上部,突设着向左侧第一虚设盖43A侧突出的一对结合突部70、70;在这些结合突部70、70间的中间位置、在左侧第一顶罩65A下部,突设着向左侧第一虚设盖43A侧突出的结合突部71。
另一方面,在左侧第一虚设盖43A上,对应前述两结合突部70、70安装着合成树脂构成的筒状结合构件72、72,同时对应前述结合突部71安装着合成树脂构成的筒状结合构件73。借将插通各结合构件72、72、73的结合突部70、70、71弹性结合于各结合构件72、72、73,左侧第一顶罩65A由可装拆地弹性结合被支承于左侧第一虚设盖43A上。
而且,相对于结合构件73形成圆筒状,结合构件72、72形成具有上下长椭圆形断面形状的筒状。借将左侧第一顶罩65A(它处于使结合突部71弹性结合于结合构件73的状态)上部推压到左侧第一虚设盖43A侧,可很容易地使结合突部70、70弹性结合于结合构件72、72,使得左侧第一顶罩65A向左侧第一虚设盖安装变得容易。
再者,在图2与图3中,由右侧第二虚设盖42B覆盖第二单元BB的第二气缸头34B右侧;由左侧第二虚设盖43B覆盖第二气缸头34B左侧。这些虚设盖42B、43B是用于提高发动机E的功能美的,为抗热与提高功能美而由金属构成。而且,作为虚拟冷却叶片,在各虚设盖42B、43B侧面分别设置了同样多个的散热片44B…、45B…。
各虚设盖42B、43B,与第一单元BA的虚设盖42A、43A一样,至少在一处(在本实施例中为二处)连结于作为发动机主体32一部分的第二气缸头盖35B上。同时,各虚设盖42B、43B的下部,也和第一单元BA的虚设盖42A、43A一样,被配合支承于第二气缸33B上部。而且,在右侧与左侧第二虚设盖42B、43B上,也和右侧与左侧第一虚设盖42A、43A一样设有缺口部,用于配置安装于第二气缸头34B的火花塞。
结合于第二气缸头34B的第二气缸头盖35B至少一部分为右侧第二顶罩64B与左侧第二顶罩65B所覆盖。
右侧第二顶罩64B由合成树脂形成,从其上方与侧方覆盖了第二气缸头盖35B右侧;与第一单元BA侧的右侧第一顶罩64A一样,它可自由装拆地安装于右侧第二虚设盖42B上。左侧第二顶罩65B也由合成树脂形成,从其上方与侧方覆盖第二气缸头盖35B左侧;和第一单元BA侧的第二顶罩64B一样,它可自由装拆地安装于左侧第二虚设盖43B。
而且,右侧与左侧第二顶罩64B、65B,从侧面看大致形成T字形,覆盖右侧与左侧第二虚设盖42B、43B连结于第二气缸头盖35B的连结部;右侧与左侧第二顶罩64B、65B也覆盖右侧与左侧第二虚设盖42B、43B的缺口部。
为减小第一与第二单元BA、BB的夹角,在与曲柄轴30轴线正交的平面内,将两单元BA、BB的气缸轴线CA、CB的交点CP从曲柄轴30的轴线比如向前方偏移配置,使得前述平面内第一单元BA的第一气缸头34A之顶面75A与前述交点CP间的距离LA1、和第二单元BB的第二气缸头34B之顶面75B与前述交点CP间的距离LB1,比如可为LA1<LB1,而相互不同。
这样,由于上述距离LA1、LB1不同,如两单元BA、BB的高度视觉上产生显著差别,产生不平衡感,使发动机E的功能美受到损失。
分别设于各虚设盖42A、43A,42B、43B(这些虚设盖从左右两侧覆盖了第一与第二单元BA、BB的各气缸33A、33B侧面以及分别结合于各气缸33A、33B的气缸头34A、34B)的侧面、并沿两单元BA、BB的气缸轴线CA、CB的方向并列的多个散热片40A…、44A…、45A…,40B…、44B…、45B…的总数,在第一与第二单元中是设定为相等的;同时,第一单元BA侧各散热片40A…、44A…、45A…的中心线相互间隔dA、和第二单元BB侧的各散热片40B…、44B…45B…的中心线相互间隔dB,如图17所示,也是设定得大致相等的。
另外,在各散热片40A…、44A…、45A…,40B…、44B…、45B…中最靠近曲柄轴30的散热片40A、40B的中心线与正交于曲柄轴30的轴线平面内的前述交点CP之间的距离LA2、LB2,在第一与第二单元BA、BB中设定为大致相等。
在从沿着曲柄轴30轴线的方向侧面看,包含散热片40A…、40B…的第一与第二气缸33A、33B,以及包含散热片44A、45A、44B、45B的各虚设盖42A、43A、42B、43B的轮廓形状,在正交于曲柄轴30轴线平面内,相对于包含通过前述交点CP的两单元BA、BB间的二等分线76的平面,大致对称。
另外,右侧与左侧第一顶罩64A、65A在与曲柄轴30的轴线正交的平面内与第一气缸33A的气缸轴线CA交叉的交点、和气缸轴线CA、CB在前述平面内交叉的交点CP间的距离LA3,与右侧和左侧第二顶罩64B、65B在同曲柄轴30轴线正交平面内和第二气缸33B的气缸轴线CB之交叉的交点、和气缸轴线CA、CB在前述平面内交叉的交点CP间的距离LB3设定为大致相等。
在第一单元BA的第一气缸头34A前部,连接着在车身构架21右侧向后方延设的排气管77A上游端;而在第二单元BB的第二气缸头34B后部,连接着在车身构架21右侧弯曲形成的排气管77B上游端。在后轮WR右侧配置的排气消音器78A、78B上连接着排气管77A、77B的下游端。另外,连接火花塞51、52…(该火花塞51、52成对安装于两单元BA、BB的各气缸头34A、34B上)的高压点火线79、80…,从右侧与左侧第一顶罩64A、65A间,以及从右侧与左侧第二顶罩64B、65B间向上方导出。
下边来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在第一与第二单元BA、BB的各气缸33A、33B侧面,和从左右两侧覆盖气缸头34A、34B的各虚设盖42A、43A、42B、43B的侧面,在沿第一与第二气缸33A、33B的气缸轴线CA、CB方向并置着的多个散热片40A…、44A…、45A…,40B…、44B…、45B…,这些散热片40A…、44A…、45A…,40B…、44B…、45B…的总数以及各散热片40A…、44A…、45A…,40B…、44B…、45B…的中心线相互间隔dA、dB,在第一与第二单元BA、BB中分别设计得大致相等。而且,各散热片40A…、44A…、45A…,40B…、44B…、45B…中最靠近曲柄轴30的散热片40A、40B的中心线和在与曲柄轴30轴线正交的平面内和前述交点CP间的距离LA2、LB2在第一与第二单元BA、BB中设定得大致相等。
为提高外观性能,各散热片40A…、44A…、45A…、40B…、44B…、45B…对两单元BA、BB外观形状有决定性作用,由上述之构成,由于在两单元中的各散热片40A…、44A…、45A…、40B…、44B…、45B…,沿着各单元BA、BB的气缸轴线CA、CB对应配置于大致同一位置,可以得到两单元BA、BB没有高度差这样的视觉印象,可提高作为V型发动机E的功能美,由此可提高发动机的商品性。
另外,从沿着曲柄轴30轴线方向侧面看,包含散热片40A…、40B…的第一与第二气缸33A、33B,以及包含散热片44A、45A、44B、45B的各虚设盖42A、43A、42B、43B的轮廓形状,相对于包含通过两单元BA、BB的气缸轴线CA、CB的交点CP的两单元BA、BB间二等分线76的平面,大致成对称形成,将第一与第二单元BA、BB轮廓做成大致对称的形状,可更加提高作为V型发动机E的功能美,可进一步提高其商品性。
从上方与侧方覆盖了第一与第二气缸头盖35A、35B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一与第二气缸头盖35A、35B的右侧与左侧)的右侧与左侧第一顶罩64A、65A和右侧与左侧第二顶罩64B、65B,在与曲柄轴30的轴线正交平面与第一、第二气缸33A、33B之气缸轴线CA、CB交叉的交点,和前述两气缸轴线CA、CB在前述平面内交叉的交点CP之间的距离LA3、LB3,在两单元BA、BB中设定得大致相等,更少看到两单元BA、BB的高度差与外观形状差,可更加提高作为V型发动机E的功能美,可更进一步提高其商品性。
在各单元BA、BB中,从右侧与左侧覆盖气缸头34A、34B的右侧与左侧第一虚设盖42A、43A以及右侧与左侧第二虚设盖42B、43B,在其至少一处(在本实施例中为二处)连结于作为发动机主体32一部分的气缸头盖35A、35B上。
即前述各虚设盖42A、43A、42B、43B,为提高功能美,设置了散热片44A、45A、44B、45B,而且为了抗热性与提高功能美由金属形成,因此需要强固的支承。像上述这样,由于各虚设盖42A、43A、42B、43B的至少1处连结于发动机主体32,故可将虚设盖42A、43A、42B、43B强固支承于发动机主体32上。
另一方面,各顶罩64A、65A、64B、65B,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散热片的,由于抗热性与提高功能美的要求比较少,而由作为轻型材料的合成树脂形成,故不需要对顶罩64A、65A、64B、65B有特别强固的支承。
由于设在各顶罩64A、65A、64B、65B的多个结合突部66…、67…、70…、71可自由装拆地弹性结合于虚设盖42A、43A、42B、43B,故可以适合于它们的构造将虚设盖42A、43A、42B、43B与顶罩64A、65A、64B、65B支承于发动机主体32上。
而且由于由顶罩64A、65A、64B、65B覆盖了用于将虚设盖42A、43A、42B、43B至少1处连结于发动机主体32的螺栓49、60…,从而不再需要因螺栓49、60…外露引起的对特殊形状零件与表面处理的需求,可降低成本并可提高发动机E的功能美。
在右侧第一与第二虚设盖42A、42B,以及左侧第一与第二虚设盖43A、43B设置着用于配置安装到气缸头34A、34B上的火花塞51…、52…的缺口部53…、83…,由于右侧第一与第二顶罩64A、65A,以及左侧第一与第二顶罩64B、65B形成了从上方覆盖缺口部53…、83…的形状,这就借着以顶罩64A、65A、64B、65B从上方覆盖配置着火花塞51…、52…的缺口部53…、83…可进一步提高其功能美。
而且,由于顶罩64A、64B、65A、65B所具有的多个结合突部66、66、67…、70、70、71…可自由装拆地弹性配合于虚设盖42A、42B、43A、43B,使得顶罩64A、64B、65A、65B的装拆操作变得容易,并可提高火花塞51…、52…的维护操作性能。
在对应于多个散热片(这些散热片沿气缸轴线CA、CB方向并列设置于各气缸33A、33B侧面)40A…、40B…中最靠近气缸头34A、34B的散热片40A、40B的部分,有至少一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二个)凹部55…、62…设于各气缸33A、33B,设于虚设盖42A、43A、42B、43B的突部54…、61…配合于凹部55…、62…。
从而,虚设盖42A、43A、42B、43B,其至少一处由螺栓49、60连结结合于发动机主体32、支承于发动机主体32的气缸33A、33B,可将变得较大重量的虚设盖42A、43A、42B、43B确实固定于发动机主体32上。而且由于前述虚设盖42A、43A、42B、43B与气缸33A、33B的相互配合部可由设于气缸33A、33B的散热片40A、40B所隐蔽,故不会由于虚设盖42A、43A、42B、43B与气缸33A、33B的相互配合而损害发动机E的功能美。
上边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记述内容之前提下,可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比如对第一与第二气缸33A、33B至少一部分以侧面具有多个散热片的虚设盖从侧方覆盖的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或在第一与第二气缸头34A、34B侧面设置多个散热片的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或并不装备从上方与侧方覆盖气缸头盖至少一部分的顶罩和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都可适用本发明。
如上所述,如依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所记述的发明,可以看到两单元高度大致相同,可提高发动机功能美,并可提高商品性。
如依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所记述之发明,第一与第二气缸大致成对称形状,可更加提高V型发动机功能美,可进一步提高其商品性。
如依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所记述之发明,由于更少看出两单元的高度差与外观形状差,故可更加提高V型发动机功能美,可更进一步提高其商品性。

Claims (3)

1.一种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这种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第一气缸头(34A)结合于第一气缸(33A)而成的第一单元(BA)、与第二气缸头(34B)结合于第二气缸(33B)而成的第二单元(BB)成V字形配置于与曲柄轴(30)轴线正交的平面内,第一与第二气缸(33A、33B)的气缸轴线(CA、CB)在前述平面内交叉的交点(CP)和第一气缸头(34A)的顶面(75A)间的距离(LA1)、与前述交点(CP)和第二气缸头(34B)的顶面(75B)间的距离(LB1)设定得相互不同,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与第二气缸(33A、33B)侧面或从侧方覆盖第一与第二气缸(33A、33B)至少一部分的虚设盖的侧面、和第一与第二气缸头(34A、34B)的侧面或从侧方覆盖于第一与第二气缸头(34A、34B)的至少一部分的虚设盖(42A、43A;42B、43B)的侧面上,沿第一与第二气缸(33A、33B)的气缸轴线(CA、CB)方向分别并列设置多个散热片(40A、44A、45A;40B、44B、45B),使这些散热片(40A、44A、45A;40B、44B、45B)的总数和各散热片(40A、44A、45A;40B、44B、45B)的中心线相互间隔(dA、dB)在第一与第二单元(BA、BB)中大致相等;将前述各散热片(40A、44A、45A;40B、44B、45B)中最靠近曲柄轴(30)的散热片中心线与前述交点(CP)间的在前述平面内的距离(LA2、LB2)设定得在第一与第二单元(BA、BB)中大致相等。
2.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将包含第一与第二气缸(33A、33B)或从侧方覆盖第一与第二气缸(33A、33B)至少一部分的虚设盖、和第一与第二气缸头(34A、34B)或从侧方覆盖第一与第二气缸头(34A、34B)至少一部分的虚设盖(42A、43A;42B、43B)的前述散热片(40A、44A、45A;40B、44B、45B)的轮廓形状,形成为在从沿前述曲柄轴(30)的轴线方向的侧面看,关于包含了穿过前述交点(CP)的两单元(BA、BB)间的二等分线(76)的平面大致对称。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记述的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分别结合于第一与第二气缸头(34A、34B)的第一与第二气缸头盖(35A、35B)或从上方与侧方覆盖了第一与第二气缸头盖(35A、35B)至少一部分的第一与第二顶罩(64A、65A;64B、65B)在前述平面内第一及第二气缸(33A、33B)的气缸轴线(CA、CB)交叉的交点、和第一与第二气缸(33A、33B)的气缸轴线(CA、CB)在前述平面内交叉的交点(CP)之间的距离(LA3,LB3),在第一与第二单元(BA、BB)中设定得大致相等。
CN02125108A 2001-09-10 2002-06-28 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 Pending CN14036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73597A JP2003083161A (ja) 2001-09-10 2001-09-10 自動二輪車用v型エンジン
JP273597/2001 2001-09-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3693A true CN1403693A (zh) 2003-03-19

Family

ID=19098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25108A Pending CN1403693A (zh) 2001-09-10 2002-06-28 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729294B2 (zh)
JP (1) JP2003083161A (zh)
KR (1) KR20030022678A (zh)
CN (1) CN140369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83161A (ja) * 2001-09-10 2003-03-19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v型エンジン
JP2008143511A (ja) * 2006-11-15 2008-06-26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体フレームおよび車両
JP4430658B2 (ja) * 2006-12-22 2010-03-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V型エンジン
JP4680971B2 (ja) * 2007-09-28 2011-05-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排気制御装置
US8256386B2 (en) * 2009-01-08 2012-09-04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ride vehicle
KR101039393B1 (ko) * 2010-12-27 2011-06-07 주식회사 명 이에프씨 안정적인 전기배전을 가능하게 하는 공동주택의 분전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3625A (ja) * 1983-08-31 1985-03-27 Kawasaki Heavy Ind Ltd V型エンジン
JPH01233189A (ja) * 1988-07-27 1989-09-1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JP3521164B2 (ja) * 1995-10-02 2004-04-1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JP3954732B2 (ja) * 1998-09-14 2007-08-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v型内燃機関
JP2003083161A (ja) * 2001-09-10 2003-03-19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v型エンジ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062018A1 (en) 2003-04-03
KR20030022678A (ko) 2003-03-17
JP2003083161A (ja) 2003-03-19
US6729294B2 (en) 2004-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211266Y2 (zh)
CN1511730A (zh) 前照灯装置
CN1228540C (zh) 机动二轮车用发动机
CN107035499A (zh) 内燃机和具有该内燃机的骑乘式车辆
CN1403693A (zh) 机动两轮车用v型发动机
US9849770B2 (en) Placement of an opposed-piston engine in a heavy-duty truck
CN1194164C (zh) 机动两轮车的发动机冷却装置
CN1305728C (zh) 踏板型摩托车
CN1051288C (zh) 摩托车的贮藏箱
CN1138668C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CN2828343Y (zh) 一种发动机机体
CN1152795C (zh) 小型摩托车
CN1167571C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罩构造
CN1535886A (zh) 机动二轮车的排风结构
CN103711560B (zh) 空冷式内燃机及具备该空冷式内燃机的跨骑型车辆
CN1534181A (zh) 内燃机的汽缸头
CN103867326A (zh) 强制空冷式内燃机以及具备其的骑乘型车辆
CA2024877C (en) Intake manifold
JP2560408B2 (ja) 小型車両用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構造
CN1291883C (zh) 自动二轮车的腿罩构造
CN100333963C (zh) 摩托车
CN1275674A (zh) 外罩的放热孔和外罩成形用金属模装置
CN204921185U (zh) 一种风冷式发动机气缸头
US20220250604A1 (en) Axle structure with asymmetrically arranged brake cylinders
CN202690238U (zh) 多缸v型水冷柴油发动机的机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