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7507A - 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97507A
CN1397507A CN02126175.XA CN02126175A CN1397507A CN 1397507 A CN1397507 A CN 1397507A CN 02126175 A CN02126175 A CN 02126175A CN 1397507 A CN1397507 A CN 13975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particle
reactive tank
mentioned
particle deposition
mark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261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8284C (zh
Inventor
中村元宣
山崎卓
大石敏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7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7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828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828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7/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flakes, fibres, or filaments from softened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 C03B37/01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12Manufacture of preforms for drawing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14Manufacture of preforms for drawing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entirely or partially by chemical means, e.g. vapour phase deposition of bulk porous glass either by outside vapour deposition [OVD], or by outside vapour phase oxidation [OVPO] or by vapour axial deposition [VAD]
    • C03B37/01406Deposition reactor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7/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flakes, fibres, or filaments from softened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 C03B37/01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12Manufacture of preforms for drawing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14Manufacture of preforms for drawing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entirely or partially by chemical means, e.g. vapour phase deposition of bulk porous glass either by outside vapour deposition [OVD], or by outside vapour phase oxidation [OVPO] or by vapour axial deposition [VAD]
    • C03B37/0144Means for after-treatment or catching of worked reactant ga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Treatment Of Glass Fibers (AREA)
  • Glass Melting And Manufacturing (AREA)

Abstract

在符合本发明的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中,在反应槽的前侧表面上放置了多个玻璃颗粒合成燃烧器,且在反应槽的后侧表面上配置了至少一个排放口。从该排放口的两侧延伸并与反应槽的两个侧部表面相接触的两个壁表面,被配置得使其容纳角度为90度或更小。设从标杆的转动轴线到反应槽的侧部表面的那段最短距离与从该标杆的转动轴线到壁表面的那段最短距离二者之间较短的那段距离为L,且附着在该标杆上的玻璃颗粒附着物的外径为d,则L大于d。

Description

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它用于把玻璃颗粒附着在标杆的外周边表面上,同时在反应槽中使标杆相对于玻璃颗粒合成燃烧器而移动。本发明尤其涉及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在该设备中,尚未附着在标杆的外周边表面上而是浮动在反应槽之内的玻璃颗粒,能够被有效率地排放到反应槽之外。
背景技术
图8A与8B显示了一个实施例的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现有技术的设备,它被用来生产玻璃颗粒比如光导纤维。
对于采用此种设备,把玻璃颗粒附着在标杆1的外周边表面上而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5的方法,下面就加以说明。
在反应槽4之内,玻璃颗粒(被称为“烟灰”)被燃烧器2吹到标杆1的外周边表面上(此过程被称为“烟灰附着”)。标杆1是与支承杆3一起,被转动机构7围着标杆的中央轴线而转动的,从而就使玻璃颗粒附着在标杆1的整个周边上。当标杆1可以借助于提升器8而上下移动时,玻璃颗粒就可以附着在标杆1的整个长度上。由于提升器8和转动机构7是持续运行的,标杆1就能在转动的同时顺着朝上或朝下的方向移动,从而,玻璃颗粒就能附着在标杆1的外周边表面上。因此,玻璃颗粒附着物5(被称为“烟灰体”)就生产出来了。在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5期间,气体例如清洁的空气,被从气口18吹出来。被吹出的气体围着所生产的玻璃颗粒附着物游动,然后顺着排放口1 7的方向流动。
在使用这种生产设备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时,尚未附着在标杆的外周边表面上的玻璃颗粒,或者玻璃颗粒附着物,被粘附在反应槽之内。由于反应槽处在高温下,就产生朝上的气流。在此种朝上的气流中,玻璃颗粒被朝上吹,向反应槽的上部部分流动,且被粘附在反应槽的上部部分上。在长时间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时,许多玻璃颗粒被粘附在反应槽上,并从反应槽上成团块地剥落下来。部分是由于反应槽内流体流动的缘故,会产生旋涡,从而,一度流向了排放口那一侧的玻璃颗粒,就不能顺畅地排放,且余留在反应槽内。这些剥落下来的玻璃颗粒团块,或者余留在反应槽内的玻璃颗粒,就附着在玻璃颗粒附着物上。所以,团块或过度附着了玻璃颗粒的那个部分,其直径就比其他部分的更大,这样所生产出来的玻璃颗粒附着物的外形,是不规则的。当这种玻璃颗粒附着物被制造成玻璃物体以获得粗加工成品时,该粗加工成品是不规则的,或者具有与玻璃颗粒附着物的不规则性对应的气泡。
美国专利第5 116 400号公开件中提到,在具有多个燃烧器被与标杆平行地安置的燃烧器排列相对于标杆移动时,被吹出了燃烧器的玻璃颗粒就附着在标杆上,以便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为了形成均匀的玻璃颗粒附着物,在燃烧器排列与玻璃颗粒附着物之间那个区域中的气流,被控制得在玻璃颗粒附着物的整个长度上比较均匀,且基本上与玻璃颗粒附着物的中央轴线相垂直。
在上述专利的发明中,产生气流的气口,被安置在燃烧器两面的外面上。来自气口的空气流,被吹向玻璃颗粒附着物。然而,对着玻璃颗粒附着物吹的空气,却扩散到许多方向上,且不是顺畅地流向排放口。扩散了的空气可以形成旋涡。由于气流的这种旋涡的缘故,未附着在玻璃颗粒附着物上的玻璃颗粒,就不会迅速排放掉。然而,在上述专利中,没有考虑到此种生产设备的玻璃颗粒是怎样粘附在反应槽的内表面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它用于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该设备能控制反应槽内流体的流动,且能迅速排放浮动的尘埃例如尚未附着的玻璃颗粒。
在符合本发明的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中,标杆由支撑装置支撑在反应槽内。多个玻璃颗粒合成燃烧器,被安置在反应槽的前侧表面上,且指向标杆的外周边表面。标杆或燃烧器能平行于标杆的转动轴线而相对移动,由燃烧器合成的玻璃颗粒,被一层又一层地附着在转动着的标杆的外周边表面上。在反应槽的后侧表面上,至少配置一个排放口。配置一个流体调节器,它的两个壁表面沿着排放口的两侧延伸,并与反应槽的两个侧表面而不只是前侧表面或后侧表面相接触,其 容纳角度(contained angle)为90度或更小。设从标杆的转动轴线到反应槽侧表面的第一最短距离与从标杆的转动轴线到侧壁的第二最短距离二者之间较短的那段距离为L,而且附着在标杆上的玻璃颗粒的外径为d,那么,L就大于d。在更靠近反应槽的前侧表面那一侧的位置上,而不是更靠近与侧壁相接触的反应槽的侧表面的那些位置上,与燃烧器的平面容纳中央轴和标杆的转动轴线对称的位置上,配置多个第一气口。该第一气口指向壁表面,该壁表面处于同一侧上。
在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中,最好配置多个排放口,并配置一个位移调节器用以调节穿过每个排放口的位移。
另外,在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中,最好配置第二排放口用以吹动气流,该排放口位于反应槽内的标杆支撑装置上方,且平行于反应槽的上部表面。
另外,在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中,最好把至少一个排放口,安装在布置了玻璃颗粒合成燃烧器的那些位置的上方。
另外,在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中,最好使反应槽的上部表面,形成为倾斜面,该倾斜面从反应槽的前侧表面到反应槽的后侧表面以恒定的比率增加高度,且在反应槽的后侧表面的上部末端部分上配置至少一个排放口。
另外,在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中,最好配置一个气体加热器,用以加热向气口供应的气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玻璃颗粒附着物生产设备的简略剖视图,是从侧面看去的;
图2是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玻璃颗粒附着物生产设备的简略剖视图,是从上面看去的;
图3是符合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玻璃颗粒附着物生产设备的简略剖视图,是从上面看去的;
图4的简略剖视图,显示符合本发明的流体调节装置的安装位置;
图5的解释性视图,显示在反应槽内由燃烧器合成的玻璃颗粒的流动;
图6是符合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玻璃颗粒附着物生产设备的简略剖视图,是从侧面看去的;
图7A至7D的解释性视图,显示反应槽内的流体调节装置的安装位置以及流体流动的条件,是从上面看去的反应槽4;
图8A的简略剖视图,显示现有技术玻璃颗粒附着物生产设备的一个例子,是从侧面看去的;以及
图8B的简略剖视图,显示现有技术玻璃颗粒附着物生产设备的一个例子,是从上面看去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在图8A和8B中出现的与图1至图3中出现的同样的部分,以同样的标号表示,且对这些同样部分的说明就省略了。图1至图3中的箭头,表示气体喷出的方向。
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包括玻璃颗粒合成燃烧器2、支承杆3、反应槽4、支撑装置6、转动机构7、提升器8,以及排放口10和11,该设备被用来把玻璃颗粒附着在标杆的外周边表面上。反应槽4具有矩形剖面。在反应槽4之内,标杆1被连接着支承杆3的一个末端部分的支撑装置6所支撑。支承杆3延伸到反应槽4外面。支承杆3的另一个末端部分连接着转动机构7。转动机构7也连接着用于提升标杆1的提升器8。多个玻璃颗粒合成燃烧器2,被以规则的间歇而朝着反应槽4的一个侧部表面18(以下称为“前侧表面”)上的标杆1而排列。在与反应槽4的前侧表面18相反,且与燃烧器2相反的另外那个侧部表面15(以下称为“后侧表面”)上,配置了多个排放口10和11,标杆1就放置于这些排放口之间。标杆1被转动机构7连同支承杆3一起而围着标杆的中央轴线转动。连续操作提升器8和转动机构7,就会使标杆1在转动的同时上下移动,从而,玻璃颗粒就被附着在标杆1的外周边表面上。
本发明的设备,具有用于在反应槽4之内调节流体流动的流体调节装置16。流体调节装置16被配置得几乎垂直于反应槽4的下部表面14。该流体调节装置16具有一对壁表面16a和16b,用于隔开两个侧部表面19、19以及持续到反应槽4的两个侧部表面19、19的后侧表面。这对壁表面16a和16b由一对板状构件组成,该板状构件在反应槽4内从下部表面14延伸到上部表面17。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流体调节装置16的壁表面16a和16b,从反应槽4的两个侧部表面19、19,延伸到排放口10和11的末端部分。两个壁表面16a和16b与侧部表面19、19相接触处的位置A、A,是流体调节装置16的侧部表面19、19上的安装位置。如果把这两个安装位置与排放口10和11的两个末端部分相连接着的线段α′和β′,是顺着排放口的外面的方向延伸的,那么,这两条线段α′和β′就会彼此相交。由这两条线段α′和β′的相交而形成的角度,被限定为两个壁表面之间的容纳角度θ。改变安装位置A、A,就能把流体调节装置16设定在任意的容纳角度θ上。流体调节装置16两个壁表面16a和16b之间的容纳角度θ,设定为90°或更小,最好为30°至90°。在图1中,显示了一个排放口11和三个排放口10。然而,排放口11可以依据生产条件和反应槽4的结构而不配置。排放口10的构造,也可以随意采用,例如采用使多个排放口顺着标杆1的长度方向而排列的方式,或顺着标杆1的长度方向安排持续的切口。最好是把多个排放口的数量,配置得等于或大于燃烧器的数量。
流体调节装置16的安装位置A、A,被以下述方式设定。从标杆1的中央(转动轴线)至反应槽的侧部表面19之间的最短距离,与从标杆的中央(转动轴线)至流体调节装置16的壁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这二者中的较短者,设为L。而且,玻璃颗粒附着物5的外径设为d。流体调节装置16被设立得使L大于d(L>d)。图4A显示了当L为从标杆1的转动轴线至流体调节装置1 6的壁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情况。图4B显示了当L为从标杆1的转动轴线至反应槽4的侧部表面19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情况。有了这个流体调节装置16,反应槽4之内的空间,就被构造得使流体调节装置16的壁表面之间的距离,从侧部表面19的安装位置到排放口变得更短了。
在图1和图2所示例子中,流体调节装置16由一对板状构件构成,该构件用于使反应槽4从上部表面到下部表面分隔开。然而,没有必要让这个流体调节装置16把反应槽4完全地从上部表面到下部表面分隔开。尤其是在流体流动得平静的反应槽4的底部部分中,就可以让流体调节装置16不存在。另外,不是分离性地把流体调节装置16放置在反应槽4之内,而是可以让反应槽4所具有的形状,为两个侧部表面19、19,以及两个侧部表面19、19和与侧表面之间的后部侧表面20、20所构成的,如图3所示那样。在此情况下,后部侧表面20就被用作流体调节装置16的壁表面。
而且,符合本发明的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具有气口13,其所处位置更靠近那个安置了燃烧器的表面,而不是更靠近侧部表面19上与流体调节装置16相接触的安装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气口13被对称地相对于燃烧器2的平面容纳中央轴以及标杆1的转动轴线而安置。气口13指向同一侧上的流体调节装置16,从而朝着流体调节装置吹出清洁的空气或惰性气体例如N2。由于流体这样流动,未附着在玻璃颗粒附着物上的玻璃颗粒,就通过排放口10和11而被顺畅地排放掉。从实验结果来看,证明气口13必须布置得尽可能靠近流体调节装置16,以便增加排放效率。
在反应槽4之内,要求顺着从燃烧器2到排放口10的方向,在标杆1的整个长度上,形成均匀的流体流动。相应地,最好使气口13在至少是标杆1的整个长度上,能均匀地吹出气体。气口13可以采取任意的形式,在此形式中,多个气体吹出孔或长切口被顺着标杆1的轴线方向平行排列。最好使得具有许多气体吹出孔的气体吹出喷嘴,平行于标杆1的转动轴线而放置,该喷嘴是用于顺着同一个方向吹出气体的,从而,使气体吹出孔朝着同一侧上的流体调节装置16。不管用任何形式,每个气口13所吹出的气体的流动速度,最好为30米/分钟,或者更大。
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反应槽4内的温度,会由于合成玻璃颗粒所产生的热而升高。反应槽4内的气体会被加热,并朝上流动。玻璃颗粒在此朝上的流体流动中会被吹动,且往往在反应槽4之内朝上移动,如图5中的阴影线所表示那样。所以,最好使至少一个气口放置在燃烧器的安置位置上方。
除了把气口13放置得靠近反应槽4的侧部表面19之外,最好使气口9配置在反应槽4的上部部分上。气口9被放置在标杆1的支撑装置6上方,并与反应槽4的上部表面相平行,如图1与图2所示。气口9的构造和气体吹出量,可与气口13的相同。
图1和图2所示气口9,被安置得与反应槽4的上部表面17平行,且与前侧表面18平行。气口9是一个带有多个气体吹出孔的气体吹出喷嘴,该气体吹出孔被顺着与侧部表面19相平行的方向而指引。从反应槽4上方看去为平坦的气体流,是从气口9吹出的。
反应槽的上部结构,最好使反应槽4的上部表面,形成为倾斜面,该斜面以恒定的比率朝着反应槽4的后侧表面15而增加高度,如图6所示。而且,最好在后侧表面15的上部末端部分上,配置至少一个排放口,如图6所示排放口11那样。由于反应槽4的上部表面21朝着排放口11而逐渐升高,玻璃颗粒就不会残留在反应槽4的上部部分上,且会被排放口11排放掉。相应地,反应槽4可以更为理想地保持清洁状态。反应槽4的上部表面21的倾角α,该倾角与垂直于标杆1的转动轴线的那个表面有关,最好为10°至30°,且更好为15°至25°。
图1和图2所示生产设备,具有处在气体排放口10和11中每一个排放口中用于压力调节的气口12。用于压力调节的气口12,能够调节每个排放口的位移。有了气口12,气体的流动就在标杆1的整个长度上变得均匀,从而提供均匀成形的玻璃颗粒附着物。
另外,最好配置气体加热器例如盘卷加热器(未描述),它用于为供应给气口9和13的气体加热,且加热了的气体被引入反应槽中。因此,就可以防止因为低温气体被引入反应槽而改变玻璃颗粒附着物的温度分布使得玻璃颗粒附着层中所出现的破裂或剥落。
在图1所示生产设备中,吹出了气口9的气体,最好由横向的气流和向下的气流组成。由燃烧器合成的玻璃颗粒,随着流体的流动而在反应槽内朝上移动。气口9的向下气流,减少升高的玻璃颗粒。气口9的横向气流,则把升高的玻璃颗粒吹走。以此方式,由于来自气口9的气流的缘故,粘附在反应槽上部部分上的玻璃颗粒就减少了。相应地,就可以防止玻璃颗粒粘附在反应槽的上部部分上,且防止形成团块,该团块是可以剥落下来并可以滴落在正在生产的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表面上的。以此方式,就保持了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质量而不会降级。
参见图7A至7D,下面,要说明关于流体调节装置16的安装位置及本发明的生产设备中流体的流动状态方面的试验结果。在图7A至7D中,反应槽4具有矩形的剖面,排放口10被配置在反应槽4的后侧表面15上。流体调节装置16的壁表面16a和16b,由一对用于分隔反应槽4的板状构件组成,且从排放口10的两侧延伸得与反应槽4的侧表面19相接触。在与包括燃烧器2的中央轴和标杆1的转动轴线在内的平面P相对称的位置上,布置了一对靠近侧表面19的气口13。该气口13顺着标杆1的长度方向而布置。
在图7A的例子中,L大于d,但流体调节装置16的容纳角度θ超出了90°。在上述构造的此例子中,如果从气口13吹出的气体被吹向同一侧上的壁表面(即从气口13吹向壁表面16a),那么,气体的一部分就会形成旋涡。由于这种气体旋涡的缘故,就会发生浮动的玻璃颗粒返回到玻璃颗粒附着物5去的现象,从而难以顺畅地排放。
在图7D的例子中,流体调节装置16的容纳角度θ为90°或更小,且L大于d。在这种构造的例子中,如果从气口13吹到同一侧上的壁表面上的气体,均匀地顺着朝着排放口10的方向流动,那么,就不会形成旋涡。相应地,浮动着的玻璃颗粒就被顺畅地排放。
在图7B的例子中,气口13那一侧上的流体调节装置16的壁表面16a′和16b′是朝外弯曲的,气口10那一侧上的流体调节装置16的壁表面16a和16b的容纳角度θ为90°或更小,且L大于d。在这种构造的例子中,流体调节装置16具有4个壁表面。在靠近壁表面16a′和16b′的侧部表面19上发生了旋涡流,阻止着气体的顺畅排放。另外,在图7C的例子中,流体调节装置16的容纳角度θ为90°或更小,L大于d,且来自气口13的气体,是朝着布置了另一个气口13的那一侧上的壁表面(即从气口13a到壁表面16b)。在这种构造的例子中,在靠近反应槽4中央部分处发生了旋涡流,从而,使浮动着的微粒难以顺畅地排放。
上面,主要以纵向类型的生产设备为例说明了本发明,在该类型中,合成燃烧器和标杆是相对地竖直移动的,但也可以应用横向类型的生产设备。[例1]
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矩形反应槽来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反应槽4横截剖面的长度为1000毫米,宽度为700毫米。3个燃烧器2以200毫米为间隔而安装。3个气口10以相同于燃烧器的间隔而安装。最下面那个气口安装得就像中间的燃烧器那么高,气口11配置在反应槽的上部末端处。对于流体调节装置16,一对板状构件顺着反应槽的纵向方向而放置。流体调节装置16的容纳角度θ为80°。作为标杆1与反应槽的侧部表面19之间最短距离的L,在此情况下为350毫米。
两个气体吹出喷嘴,直接安装在侧部表面19的安装位置附近,在该位置处,流体调节装置与侧部表面19相接触。气体吹出喷嘴具有300个气体吹出孔,这些吹出孔以5毫米为间距,直径为1毫米。气体吹出喷嘴被安装得使气体吹出孔指向同一侧上的壁表面的中间。使所生产的玻璃颗粒附着物5能够互换位置的范围,容纳在气体吹出孔所存在的范围中。作为气体吹出喷嘴的气口9,配置在反应槽4所用的标杆1的支撑装置6上方,并与反应槽4的上部表面相平行。气体吹出喷嘴具有140个气体吹出孔,这些吹出孔以5毫米为间距,直径为1毫米。气体吹出孔被指引得吹出平坦的气流,该气流平行于反应槽的上部表面。
作为玻璃颗粒的合成条件,从燃烧器总共以12升/分钟的比率供应玻璃原料气体、氢气、氧气和氩气,且把室温下的清洁空气以1升/分钟的流率引入气口9和13中以供每个气体吹出孔使用。反应槽4的容积为3000升,且总的气体排放量为3000升/分钟。
在这些条件下,就生产出长度为600毫米、直径为200毫米的玻璃颗粒附着物。没有玻璃颗粒团块滴落而粘附在反应槽里面。虽然在1/10的已生产出的玻璃颗粒附着物中观察到据认为是由于在室温下引入空气而造成的裂缝,但却获得了形状优良和表面滑顺的玻璃颗粒附着物。没有裂缝的玻璃颗粒附着物,是由保持在高温例如1500℃下的熔炉内变成玻璃状而得到的,从而就能获得没有不规则物体和气泡的优良的粗加工成品。[对比例1]
除了采用图7A、7B及7C所示那种剖面的反应槽不同之外,就用如同例1那样的方式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所观察到的情况是,在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同时,有玻璃颗粒粘附在反应槽内,并有玻璃颗粒团块滴落。所获得的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表面上,外表形状不规则。这种玻璃颗粒附着物,是保持在高温下的熔炉内变成玻璃状而形成的。还观察到,所生产出了的粗加工成品,具有不规则物体或气泡,它们对应于玻璃颗粒附着物的不规则物体,且检测了所有10件生产出了的粗加工成品。[例2]
除了反应槽的上部部分具有如图6所示结构(反应槽上部部分的倾角α=20°)不同之外,就用如同例1那样的方式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在此情况下,没有玻璃颗粒团块滴落而粘附在反应槽内,就获得了形状和外观优良的玻璃颗粒附着物。这种玻璃颗粒附着物,是由保持在高温下的熔炉内变成玻璃状而得到的,从而就能获得没有不规则物体和气泡的优良的粗加工成品。[例3]
除了引入反应槽中的清洁空气被加热到200℃不同之外,就用如同例1那样的方式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在生产出了的10件玻璃颗粒附着物的任何一件中,未观察到裂缝。这种玻璃颗粒附着物,是由保持在高温下的熔炉内变成玻璃状而得到的,从而就能获得没有不规则物体的优良的粗加工成品。[例4]
使图2中的容纳角度θ改变而采用具有不同内表面的反应槽,来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容纳角度θ的变化为20°至110°,且其他条件与例1相同。由于玻璃颗粒附着物与壁表面之间的距离在θ<30°的范围内难以加大,就仅仅能够获得小直径的玻璃颗粒附着物,而这是低效率的。在θ>90°的范围内,排放效率低,且在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表面上观察到了不规则物体。在30°≤θ≤90°的范围内,生产出了的玻璃颗粒附着物以及靠把玻璃颗粒附着物形成玻璃状而获得的粗加工成品,就没有不规则物体,而且是优良的。
使用符合本发明的设备来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在反应槽内流体的流动就更为顺畅,且包括尚未附着在玻璃颗粒附着物上的过量的玻璃颗粒在内的浮动着的尘埃,就被有效而迅速地排放了,从而,就能获得没有不规则物体的优良的玻璃颗粒附着物。如果吹出了加热了的气体,就可以防止由于以低温引入气体而在玻璃颗粒中产生裂缝。

Claims (9)

1.一种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包括:
一个反应槽;
一个支撑装置,它用于在上述反应槽内支撑标杆;
多个玻璃颗粒合成燃烧器,它们被放置在上述反应槽的前侧表面上,并被指向上述标杆的外周边表面,该燃烧器或该标杆能被相对地平行于该标杆的转动轴线而移动,该燃烧器合成玻璃颗粒,并把它们吹到该标杆的外周边表面上去;
至少一个排放口,它配置在上述反应槽的后侧表面上;
一个流体调节装置,它具有从上述排放口的两侧延伸并与上述反应槽的两个侧部表面相接触的两个壁表面,而该两个壁表面的容纳角度为90度或更小;以及
多个第一气口,它们配置在与上述燃烧器的平面容纳中央轴以及上述标杆的转动轴线相对称的位置上,该位置更为靠近该反应槽的前侧表面一侧,而不是靠近该反应槽的侧部表面与上述壁表面相接触的位置处,该气口被指向同一侧上的上述壁表面;
其中,设从该标杆的转动轴线到该反应槽的侧部表面的第一最短距离与从该标杆的转动轴线到壁表面的第二最短距离二者之间较短的那段距离为L,且附着在该标杆上的玻璃颗粒附着物的外径为d,则下列公式:
L>d
被满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还包括:
一个位移调节器,它用于调节上述排放口的位移,其中,如果配置多个排放口,该位移调节器就调节每个排放口的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还包括:
第二气口,它配置在反应槽前侧表面上的上述支撑装置上方的位置上,并与该反应槽的上部表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上述排放口,被安置在配置了上述燃烧器的位置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应槽具有上部表面,它是以恒定比率从该反应槽的前侧表面到后侧表面高度增加的倾斜面,且至少一个上述排放口被配置在该反应槽的后侧表面上的上部末端部分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还包括:
一个气体加热器,它用于加热向上述第一或第二气口供应的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壁表面的容纳角度为30度或更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壁表面包括一对板状构件,该构件顺着上述反应槽的纵向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倾斜面与垂直于上述标杆的转动轴线的一个表面之间的角度,不小于10度,但不大于30度。
CN02126175.XA 2001-07-18 2002-07-18 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828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18173A JP2003034540A (ja) 2001-07-18 2001-07-18 ガラス微粒子堆積体製造装置
JP218173/2001 2001-07-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7507A true CN1397507A (zh) 2003-02-19
CN1238284C CN1238284C (zh) 2006-01-25

Family

ID=19052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2617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8284C (zh) 2001-07-18 2002-07-18 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015004A1 (zh)
JP (1) JP2003034540A (zh)
CN (1) CN1238284C (zh)
DE (1) DE10232714B4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8234B (zh) * 2004-03-29 2010-09-08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多孔质玻璃母材的制造装置
CN102674681A (zh) * 2011-03-15 2012-09-19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玻璃微粒堆叠体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23068B2 (ja) * 2004-03-03 2010-03-03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用多孔質母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母材
JP4748758B2 (ja) * 2004-03-18 2011-08-1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多孔質ガラス母材の製造装置
EP3218317B1 (en) 2014-11-13 2018-10-17 Gerresheimer Glas GmbH Glass forming machine particle filter, a plunger unit, a blow head, a blow head support and a glass forming machine adapted to or comprising said filter
CN108395092B (zh) * 2018-05-24 2021-05-11 成都富通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光纤预制棒的多喷灯沉积方法
CN116062985B (zh) * 2023-02-17 2024-08-20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外部气相沉积法的活动喷灯
CN116062983B (zh) * 2023-02-17 2024-08-20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稳定气流场的沉积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00934A (en) * 1980-12-12 1982-06-23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Manufacturing of optical fiber preform
FR2572389B1 (fr) * 1984-10-31 1986-12-26 Lyonnaise Transmiss Optiques Dispositif de depoussierage d'atmosphere autour d'un tube
JPS62171939A (ja) * 1986-01-27 1987-07-2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多孔質光フアイバ母材の製造装置
US4684384A (en) * 1986-02-27 1987-08-04 Corning Glass Works Conveyor depos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optical fiber preforms
US5238479A (en) * 1989-08-28 1993-08-24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Method for producing porous glass preform for optical fiber
US5116400A (en) * 1990-09-20 1992-05-26 Corning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forming a porous glass preform
JP3386354B2 (ja) * 1997-12-03 2003-03-1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用ガラス母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US6301936B1 (en) * 1998-06-17 2001-10-16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porous glass preform
JP4438226B2 (ja) * 1998-10-21 2010-03-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多孔質ガラス母材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EP1065175B1 (en) * 1999-07-02 2005-03-30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glass optical fibre preform by the outside vapour deposition process
FR2812288B1 (fr) * 2000-07-31 2003-01-31 Cit Alcatel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fabrication d'une preforme de fibre optiqu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8234B (zh) * 2004-03-29 2010-09-08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多孔质玻璃母材的制造装置
US7987686B2 (en) 2004-03-29 2011-08-02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f porous glass base material
CN102674681A (zh) * 2011-03-15 2012-09-19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玻璃微粒堆叠体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034540A (ja) 2003-02-07
DE10232714B4 (de) 2005-09-01
CN1238284C (zh) 2006-01-25
US20030015004A1 (en) 2003-01-23
DE10232714A1 (de) 200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8284C (zh) 生产玻璃颗粒附着物的设备
KR100691668B1 (ko) 유리 모재를 제조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7475569B2 (en) Exhaust positioned at the downstream end of a glass melting furnace
CN1024271C (zh) 玻璃涂层工艺
CN1025846C (zh) 在运动的热玻璃带表面沉积-涂层的设备和方法
CN103058510A (zh) 多孔质玻璃母材制造用燃烧器及多孔质玻璃母材的制造方法
AU1501501A (en) Electrostatic batch preheater
CN1792926A (zh) 浮法玻璃在线镀膜装置
CN1261232C (zh) 熔喷装置
CN1264765C (zh) 生产多孔玻璃灰体的方法和设备
US20050199014A1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glass particles deposit
US3836346A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fibrous material
WO2000023385A1 (fr)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matiere de base de verre poreuse
JP5150365B2 (ja) 光ファイバ用ガラス母材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KR101157662B1 (ko) 다공질 유리 모재의 제조 장치 및 광섬유용 유리 모재
CN1457325A (zh) 生产玻璃颗粒沉积体的方法和设备
CN108751674B (zh) 一种玻璃熔窑以及熔制玻璃的方法
EP1046617B1 (en) Synthetic quartz glass manufacturing process
JP4096684B2 (ja) 排気フード装置及び排気方法並びにガラス母材の製造方法
CN1576743A (zh) 低温空调用排气口
CN211147338U (zh) 窑炉用导气管及含其窑炉
CN205329151U (zh) 气动悬浮式微球涂层装置
WO2020041058A1 (en) Batch pile distributor for improved melt uniformity
WO2018054210A1 (zh) 一种窑炉鼓泡装置排布结构
CN1458097A (zh) 立式四氯化硅汽相沉积合成石英玻璃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1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