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0830A - 一种枯草杆菌及采用该菌种发酵生产d-核糖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枯草杆菌及采用该菌种发酵生产d-核糖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70830A CN1370830A CN 02111183 CN02111183A CN1370830A CN 1370830 A CN1370830 A CN 1370830A CN 02111183 CN02111183 CN 02111183 CN 02111183 A CN02111183 A CN 02111183A CN 1370830 A CN1370830 A CN 13708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bose
- bacillus
- fermentation
- substratum
- hay bacill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CGNCC No.0695及采用该菌种发酵生产D-核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先培养枯草芽孢杆菌CGNCC0695,然后再将该培养物在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从发酵产物中采用常规的方法收集D-核糖晶体。本发明菌种葡萄糖酸激酶的活力为0.233U/mg蛋白,远高于母株0.051U/mg蛋白,采用该菌种发酵生产D-核糖,发酵周期短,D-核糖的产量可达75g/L以上,残糖可降至0.5%以下,为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发酵生产D-核糖的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化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及应用该菌种发酵生产D-核糖的方法。
背景技术
D-核糖及其衍生物作为RNA及其构件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自然界。D-核糖还是核苷酸及某些辅酶、维生素的组成部分,同时还以脂多糖成份存在。
D-核糖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在食品工业,D-核糖可作为调味品、调味香精等风味物质的合成原料,如5’-IMP、5’-GMP等;在医药工业,是合成核黄素VB2的重要原料,同时随着核酸药物的发展,D-核糖作为合成抗病毒、抗肿瘤的核酸药物的原料,其作用将日益突出。D-核糖本身可用于辅助治疗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腺苷酸脱氨酶缺陷造成的肌肉僵硬以及细胞内缺乏磷酸化酶造成的MC Ardle’s病等。另外,还发现D-核糖可提高体内ATP水平,对心肌局部缺血、抗疲劳、耐缺氧具有保健作用。
D-核糖的制备方法可分为三类:
一种是从天然物质中分离,即先提取核糖核酸,然后降解为核苷或核苷酸,再进一步分解生成D-核糖。此方法由于收率低,成本高,不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二是利用呋喃、葡萄糖等化学合成,其中包括使用水银电极的工艺过程,由于存在水银污染的公害,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三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这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该法以葡萄糖等为原料,采用转酮醇酶缺陷型枯草杆菌突变株,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为核糖。该法效率高,成本低,具有工业化生产的潜力。
许多文献和专利均公开了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核糖的工艺。
Simonart与Godin首次报道了用微生物来生产D-核糖。随后经过多年努力,研究者们才发现转酮醇酶缺陷型突变株的枯草杆菌能大量积累D-核糖。其中显野等人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RX13为生产菌株,D-葡萄糖(200g/L)为碳源,玉米浆(3g/L)为主要氮源,并添加其他必要成分,36.5℃恒温振荡培养四天,最终产量达118.8g/L。De Wulf等人采用加大通风量(3vvm),提高转速(1000rpm),使溶氧提高到70%,D-核糖产量可达40g/L。
上述的报道均采用高浓度葡萄糖为碳源,其缺陷是残糖高,给后提取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D-核糖结晶要求极高,杂质含量要极低才能顺利结晶析出。另外,发酵周期较长,一般需要96小时甚至120小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公开一种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菌种发酵生产D-核糖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残糖高、给后提取带来困难、发酵周期较长的缺陷。
本发明使用的微生物:
用于生产本发明所说的D-核糖的是一种属于一种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菌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QG2107即为具有这种生产能力的菌种,以下简称QG2107。该菌种原始菌种为ATCC31951。经对ATCC31951长期深冻,紫外线照射,γ射线辐射,化学试剂处理(如硫酸二乙醋、亚硝酸、N-甲基-硝基-N-亚硝基胍等),超声波等诱变处理,即可获得所说的QG2107。该菌种已于2002年1月23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保藏,保藏号为:CGNCC No.0695
QG2107菌种具有如下特征:
1.菌体形态:
(1)细胞尺寸:0.7~0.8×2~3μm,呈短杆状,单生,成对;
(2)无荚膜;
(3)周生鞭毛,运动;
(4)不产生芽孢;
(5)肉汤琼脂培养:菌落圆或不规则;表面色暗;不透明,不闪光,扩张,污白色或微带黄色;
(6)DHL琼脂培养:不生长;
(7)MacConkey’s琼脂培养:不生长;
(8)甘露酵琼脂培养:良好,白色菌落,表面不皱;
2.生理特性
(1)革兰氏染色阳性;
(2)VP试验:阳性
(3)明胶试验:液化;
(4)牛奶试验:石蕊酸性,胨化牛奶;
(5)还原硝酸盐:阳性;
(6)脱氮反应:阴性;
(7)MR试验:阴性;
(8)不产生吲哚;
(9)不产生硫化氢;
(10)可利用柠檬酸;
(11)生长范围:pH4-9,最适6.5-7.2;
温度:25-45℃,最适34-36℃
(12)可同化糖类: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山梨醇、D-甘露醇、蔗糖、麦芽糖、糊精、可溶性淀粉、废糖蜜等;
(13)可利用氮源:硫酸铵,硝酸铵、尿素、干酵母、牛肉膏、蛋白胨、酷蛋白水解物等。
3.遗传标志
(1)转酮醇酶缺陷型:需莽草酸才能生长;
(2)氨基酸缺陷: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
(3)糖代谢特征:葡萄糖酸激酶的活力比原始菌种高出近5倍。
根据文献“伯杰系统菌学手册”(Br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提供的鉴定方法和试验结果表明,QG2107菌种属于芽孢杆菌类群,但与原芽孢杆菌及文献报道的菌种有明显不同。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该菌种葡萄糖酸激酶的活力为0.233U/mg蛋白,远高于母株(0.051U/mg蛋白)。
通过常规的发酵,可以培养上述的QG2107菌种,并利用其生产D-核糖,简述如下:
所说的枯草芽孢杆菌QG2107是以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必要的维生素等有机营养素加以培养。所说的碳源可以采用葡萄糖、淀粉水解糖、淀粉、糖蜜、蔗糖、山梨醇等;所说的氮源可以采用尿素、氨水、硫酸氨、酵母膏、牛肉膏、玉米浆、玉米粉、蛋白胨、大豆水解液等;所说的无机盐可以采用磷酸盐、锰盐和钾盐,所说的维生素为VB、VB6。其培养方法在许多文献上都有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无菌室中,从试管斜面上刮一环QG2107菌苔,接入种子培养基,于28~34℃振荡培养16~24小时,然后移入发酵培养基,于28~36℃振荡培养或发酵罐培养48~72小时,接种量为1-10%V/V,即每升发酵培养基接种子液10~100ml,一般采用5%。发酵完成后,采用常规的方法从发酵产物中收集D-核糖,如可以采用如下的步骤:经灭活,去葡萄糖,脱色,去杂质离子,可以得到纯净无色的糖浆(电导率小于100μs),经直接结晶可得到白色固体D-核糖晶体。
所采用的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为100g/l,葡萄糖酸钙含量为100g/l,D-核糖的产量可达75g/L以上,残糖可降至0.5%以下,发酵周期也缩短为60小时。
由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菌种葡萄糖酸激酶的活力为0.233U/mg蛋白,远高于母株0.051U/mg蛋白,采用该菌种发酵生产D-核糖,发酵周期短,D-核糖的产量可达75g/L以上,残糖可降至0.5%以下,为一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发酵生产D-核糖的方法。
分析方法:
本发明D-核糖的分析法采用HPLC法,具体条件如下:
泵:Shimadzu Model LC-10ATVP
柱:Spherisorb NH2(4.6×200mm)
流动相∶乙腈∶水=75∶25(V∶V)
流速:1ml/min
柱温:25℃
检测器:示差检测器
葡萄糖酸激酶的活力测定参见文献(Vivas EI.J.Basic Microbiol.,1994,16(2):117-12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枯草芽孢杆菌ATCC31951从斜面上刮下一环,接种于种子培养基(培养基1的组分和含量:10g/L蛋白胨,10g/L牛肉膏,5g/L酵母膏,5g/LNaCl,121℃灭菌20min),于34℃振荡培养24小时,离心收集细胞,并用生理盐水洗涤2次,再悬浮于生理盐水中,并调整细胞浓度为108个/ml左右,紫外照射若干时间,涂布于平板上(培养基1),32℃培养2天。取单菌落分别点于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基2:葡萄糖5.0g/L,硫酸铵2.0g/L,柠檬酸钠1.0g/L,磷酸氢二钾6.0g/L,磷酸二氢钾4.0g/L,硫酸镁0.2g/L)与补充培养基(培养基3:培养基2加入50μg/L的莽草酸)。筛选在补充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而在基本培养基上不生长的菌落。经进一步鉴定,最后得到一株突变株QG2107。对QG2107和原亲株ATCC31951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葡萄糖酸激酶(U/mg蛋白) | |
ATCC31951 | 0.051 |
QG2107 | 0.233 |
实施例2
将QG2107和ATCC31951分别接种于培养基1和培养基4(培养基1添加10g/L的葡萄酸钠)。于34℃培养20小时。取出离心,洗涤,破壁,取上清液测定基中葡萄糖酸激酶的活力。结果见表2。
葡萄糖酸激酶(U/mg蛋白) | ||
ATCC31951 | 培养基1 | 0.051 |
培养基4 | 0.062 | |
QG2107 | 培养基1 | 0.233 |
培养基4 | 0.396 |
实施例3
将QG2107和ATCC31951分别接种于培养基1中(每250ml三角瓶装液30ml)。然后吸取1.5ml分别移到发酵培养基5(D-葡萄糖200g/L,玉米浆22.0g/L,硫酸锰0.5g/L,硫酸铵5.0g/L,碳酸钙20.0g/L)和培养基6(D-葡萄糖100g/L,葡萄糖酸钙100g/L,玉米浆22.0g/L,硫酸锰0.5g/L,硫酸铵5.0g/L),于36℃振荡培养60小时,测定D-核糖的量,结果见表3。
表3
实施例4
ATCC31951 | QG9704 | |||
时间 | 培养基5 | 培养基6 | 培养基5 | 培养基6 |
24h | 7g/L | 8.1g/L | 9.8g/L | 19g/L |
48h | 12g/L | 16.5g/L | 14g/L | 49.7g/L |
60h | 16g/L | 21.1g/L | 19g/L | 65g/L |
将QG9704接种于培养基1中,34,34℃振荡培养20小时,将其移7L小型玻璃发酵罐中,装液量5L(培养基6),加入0.03%(v/v)泡敌,接种量5%,通气量1vvm,转速500r/min,37℃培养60小时,并测定D-核糖。结果见表4。
表4
时间(h) | D-核糖 |
24 | 25.66 |
48 | 57.3 |
60 | 75 |
Claims (5)
1.一种枯草芽孢杆菌CGNCC0695。
2.一种以枯草芽孢杆菌CGNCC0695为菌种生产D-核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先培养枯草芽孢杆菌CGNCC0695,然后再将该培养物在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从发酵产物中采用常规的方法收集D-核糖晶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培养的温度为28~36℃,振荡培养或发酵罐培养48~72小时,接种量为1-10%V/V。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量为5%V/V。
5.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为100g/l,葡萄糖酸钙含量为100g/l。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2111183 CN1370830A (zh) | 2002-03-28 | 2002-03-28 | 一种枯草杆菌及采用该菌种发酵生产d-核糖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2111183 CN1370830A (zh) | 2002-03-28 | 2002-03-28 | 一种枯草杆菌及采用该菌种发酵生产d-核糖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70830A true CN1370830A (zh) | 2002-09-25 |
Family
ID=4741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2111183 Pending CN1370830A (zh) | 2002-03-28 | 2002-03-28 | 一种枯草杆菌及采用该菌种发酵生产d-核糖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37083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2026B (zh) * | 2005-09-09 | 2013-04-24 |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新颖的基因gms 08 |
-
2002
- 2002-03-28 CN CN 02111183 patent/CN137083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2026B (zh) * | 2005-09-09 | 2013-04-24 |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新颖的基因gms 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84484A (zh) | 一种产丁二酸的菌株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 |
CN1995326A (zh) | 一种鞘氨醇单胞菌以及采用该菌种生产微生物多糖—三赞胶的方法 | |
CN103451137B (zh) | 一种新的盐单胞菌及其生产四氢嘧啶的方法 | |
CN1181191C (zh) | 生产5’-肌苷酸的微生物和使用其生产5’-肌苷酸的生产工艺 | |
CN1269951C (zh) | 枯草芽孢杆菌及其用于制备γ-聚谷氨酸的方法 | |
CN1300305C (zh) | 腺苷产生菌以及发酵生产腺苷的方法 | |
CN1284564A (zh) | 用于生产d-阿拉伯糖醇、d-木酮糖和木糖醇的方法 | |
CN1269421A (zh) | 生产木糖醇或d-木酮糖的方法 | |
CN1117855C (zh) | 生产β-1,3-葡聚糖的方法 | |
CN1724646A (zh) | 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选育方法和该菌在发酵法生产腺苷中的应用 | |
CN101113420A (zh) | 一种高产核苷磷酸化酶的菌种及阿糖核苷的合成方法 | |
CN1273606C (zh) | 有效霉烯胺和有效霉胺的微生物制备方法 | |
CN1225552C (zh) | 生产核黄素的微生物和利用其生产核黄素的方法 | |
CN85108240A (zh) | 胞苷和/或脱氧胞苷的生产方法 | |
CN103146595A (zh) |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用于发酵生产d-核糖的方法 | |
CN1370830A (zh) | 一种枯草杆菌及采用该菌种发酵生产d-核糖的方法 | |
ES2845632T3 (es) | Una producción microbiana selectiva de xilitol a partir de una corriente de azúcar basada en biomasa con un componente de pentosa enriquecido | |
CN1282376A (zh) | 制备木糖醇的方法 | |
CN1827771A (zh) | 一种微生物多糖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 | |
CN1223674C (zh) | 生产核黄素的微生物和利用其生产核黄素的方法 | |
CN1027084C (zh) | 生产l-山梨糖的方法 | |
CN1098355C (zh) | 一种乙酰短杆菌及以该菌种为酶源制备5-氟尿苷的方法 | |
CN1139546C (zh) | 从诺卡氏菌制备的一种生物絮凝剂 | |
CN1300301C (zh) | 3’-磷酸二酯酶的粘红酵母菌种及其制备3’-核苷酸的方法 | |
CN1216145C (zh) | 一种嗜热乳酸杆菌以及采用该菌种生产l-乳酸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