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60363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60363A CN1360363A CN01143911A CN01143911A CN1360363A CN 1360363 A CN1360363 A CN 1360363A CN 01143911 A CN01143911 A CN 01143911A CN 01143911 A CN01143911 A CN 01143911A CN 1360363 A CN1360363 A CN 13603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ticle
- shell
- electric connector
- contact
- limi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4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with a single cantilevered bea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100,具备:至少卡止于任何一方之物品210,220,而且具有连接时从面临于第二物品220的导电部221之正面111凹陷且其中一方之端部113a至侧面全面被开放的收容槽113的外壳110,及插入于该收容槽113并被卡止,而且具有藉压合或压接连接于第一物品210之电线211的连接部121,在收容槽113中设置于比连接部121接近于收容槽113之封闭侧而具有接触于第二物品220之导电部221的接触部122的接触件120,及至少覆盖收容槽113之开放侧之端部113a而卡止于外壳110的护圈130。将连接于第一物品之电线的电连接器卡止于第一物品及/或第二物品,在将其接触件直接接触于第二物品之导电部时,能防止电线或具电线之接触件从外壳脱落。
Description
发明所属之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气连接印刷配线板、电气零件等所例示的两个物品所用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于电气连接两个物品所用的电连接器,例如广泛地使用公母嵌合之一对压合连接器。该连接形态是例如从第一物品所拉出之电线压合连接于公型压合连接器,而从第二物品所拉出之电线压合连接于母型压合连接器,并嵌合连接此等公型压合连接器与母型压合连接器者。
使用此种电连接器之连接构造,期盼得到减低成本,或是进行连接器周围之小型精致化。
发明概述
发明人是创作出从第一物品拉出电线时,将藉压合或压接连接于该电线之电连接器卡止于第一物品及/或第二物品,并将该电连接器之接触件直接接触于第二物品之导电部而将使用于连接构造的电连接器之数作为一个,由此可得到减低连接构造之成本及小巧精致化。此时,在电连接器之外壳设置一端开放之槽,在该槽插入并卡止接触件,同时从槽之开放端朝外壳外面拉出连接于接触件之电线,则可改善电连接器之制造性,对于电连接器之电线之连接作业性等。构成如此,在电线受到围上力而从槽浮起时,并不会有电线或具电线之接触件从外壳脱落之虞。本发明之目的是在于在此等电连接器之外壳组装护圈,即可有效地防止电线或具电线之接触件从外壳脱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使用于将第一物品之电线电气式地连接于第二物品之导电部所用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是具备:至少卡止于任何一方之物品,而且具有连接时从面临于第二物品的导电部之正面凹陷且其中一方之端部至侧面全面被开放的收容槽的外壳,及插入于该收容槽并被卡止,而且具有藉压合或压接连接于第一物品之电线的连接部,在收容槽中设置于比连接部接近于收容槽之封闭侧而具有接触于第二物品之导电部的接触部的接触部,及至少覆盖收容槽之开放侧之端部而卡止于外壳的护圈。
将该电连接器之接触件之连接部藉压合连接于第一物品之电线,又将接触件插入而卡止于外壳之收容槽,并将护圈卡止于外壳。或是,将接触件插入而卡止于外壳之收容槽之后再将接触件之连接部藉压合连接于第一物品之电线,并将护圈卡止于外壳。
之后,将外壳卡止于第一物品,并将两个物品配置于所定之位置关系而加以连结,则接触件之接触部以推压力接触于第二物品之导电部,经由接触件电气式地连接电线与导电部。又,将外壳卡止于第二物品,则使接触件之接触部以推压力接触于第二物品之导电部,经由接触件电气式地连接电线与导电部。又,将外壳卡止于第一物品及第二物品,则使接触件之接触部以推压力接触于第二物品之导电部,经由接触件电气式地连接电线与导电部。
在任何连接形态中,接触件之接触部以推压力接触于第二物品之导电部之故,因而确保接点之接触压力而确实地进行物品间之电气式连接。在该连接构造是与使用公母一对压合连接器的习知连接构造相比较,所使用的电连接器之数为一个之故,因而电连接器之使用数可删减而可减低成本。用以将电线连接于电连接器之压合作业或压接作业只需一次之故,因而改善作业性而可减低成本。将外壳卡止于第一物品及第二物品时,经由电连接器连结有两个物品之故,因而不必以其它如螺丝之连结手段来连结两个物品,而藉废止连结手段可减低成本。连接构造所用之电连接器为一个之故,因而与使用公母一对之压合连接器的习知连接构造相比较,电连接器所占有之空间变小,连接构造变成小巧精致者。
电线受到围上力而朝从收容槽浮起之方向弯曲,也使电线被挡住在护圈之故,因而防止电线或具电线之接触件从外壳脱落。
因此,本发明之电连接器是确保接点之接触压力能将物品间之电气式地连接成为确实者,又藉删减电连接器之使用数及改善作业性,可得到大幅度地减低连接构造之成本及小巧精致化。电线受到围上力而朝收容槽侧弯曲,也使电线被挡住在护圈之故,因而可确实地防止电线或具电线之接触件从外壳脱落。在将外壳卡止于第一物品及第二物品时,可藉连结手段之废止而得到减低成本。
附图之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将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卡止于第一物品所使用时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将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卡止于第一物品所使用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卡止于第一物品时的立体图。
图4A,图4B及图4C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之外壳的图式;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前视图;图4C是仰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之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6A图,图6B及图6C是表示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之护圈的图式;图6A是俯视图;图6B是前视图;图6C是仰视图。
图7是表示说明对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之外壳之护圈之卡止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卡止于第二物品所使用时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将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卡止于第二物品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将第一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卡止于第一物品及第二物品所使用时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说明对于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之外壳之护圈之卡止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第三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卡止于第一物品时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将第三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卡止于第一物品所使用时的前视图。
图14是表示将第三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卡止于第一物品时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例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将第四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卡止于第二物品所使用时的前视图。
图17是表示将第四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卡止于第一物品所使用时的前视图。
图18是表示将第四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卡止于第一物品及第二物品所使用时的前视图。
图19是表示分解第五实施例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主要组件对照表
100 电连接器
110 外壳
111 正面
112a~112d 侧面
113 收容槽
120 接触件
121 连接部
122 接触部
130 护圈
131 盖体
132 臂部
136 窗部
210 第一物品
211 电线
212 凹陷部
212a 纵壁
220 第二物品
221 导电部
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之说明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之实施例。图1至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该电连接器100是使用于将第一物品之电线电气式地连接于第二物品之导电部所用者。在此,作为第一物品210例示电气产品之框体;该第一物品210具有电线211。又,作为第二物品220例示印刷配线板;作为该第二物品220所具有之导电部221例示导电垫。本发明之物品之概念及导电部之概念,是并不被限定于此等者,物品是有体物就可以,而导电部是具有导电性之构件就可以。
上述电连接器100是具备:卡止于第一物品210之外壳110,及插入于该外壳110之收容槽113而被卡止的接触件120,及卡止于外壳110的护圈130。如图4A,图4B及图4C所示,外壳110是形成大约长方体。为了方便,将沿着外壳110之一边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而将与此呈大约垂直方向作为宽度方向;将与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呈大约垂直方向作为高度方向。外壳110是具备:在连接时,亦即在将第一物品210之电线211经由电连接器100电气式地连接于第二物品220之导电部221时,面临于第二物品220之导电部221的正面111,及从该正面111之周缘朝高度方向的侧面。在该实施例中,外壳110为大约长方体之故,因而具有前后方向两端之侧面112a,112b及宽度方向两端之侧面112c,112d。在外壳110,设有从正面111凹陷且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收容槽113。该收容槽113是其中一方之端部113a被开放直到一个侧面112a。由此,收容槽113是成为具有开放侧端部113a及封闭侧端部113b,可成为开放侧及封闭侧之具方向者。收容槽113是仅接触件120之数量排列形成于宽度方向。在外壳110之宽度方向之两端侧面112c,11d,嵌入有下述之第一物品210之引导突起的卡止槽114形成于高度方向。本发明之外壳是并不被限定此等大约长方体之形状者,而是能卡止于物品并可组装于接触件的形状就可以。
如图5所示,上述接触件120是以具有导电性之构件所形成。该接触件120是具备:连接于第一物品210之电线的连接部121,及连接于第二物品220之导电部221的连接部122。接触部122是在收容槽113中设于比连接部121更接近收容槽113之封闭侧。接触件120是从被开放之一边插入在收容槽113。在该实施例中例示压合型接触件120。因此,连接部121是形成于接触件120之桶;该桶是由压合于电线211之芯线的线桶121a,及每一被覆压合该电线的绝缘桶121b所构成。接触部122是由薄长方体之原材弯曲成从宽度方向观看描绘U形曲线所形成,作为朝高度方向挠曲之板簧之功能。该接触部122之前端是视需要,从宽度方向观看被折弯成山形以形成接点,该接点是从上述外壳110之收容槽113朝外壳110之正面111之外面突出者。接触件之形状并不被限定于该实施例者。接触件是没有弯曲而例如弯曲成?形也可以。视需要,在该接触部122以挤出加工形成有凹陷部122a,而接点容易确定在第二物品220之导电部221。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依所谓接触切口的卡止构造。亦即,在接触件120设置突片124,将该突片124作为切口而卡止于开设在外壳110之收容槽113的卡止窗115。与此相反地,采用依所谓外壳切口之卡止构造也可以,在此时,在外壳设置突片,并将该突片卡止于接触件之卡止窗。又,不使用切口而将接触件嵌合于外壳也可以。
如图6A,图6B及图6C所示,护圈130是至少覆盖收容槽113之开放侧的端部113a而卡止于外壳110。护圈130是具备嵌合于收容槽113之盖体131,及卡止于外壳110之臂部132。在该实施例中,盖体131是梳形地形成而可嵌合于各收容槽112。臂部132是L形地形成而一端连结于盖体131,并沿着外壳110之侧面延伸。在该臂部132及外壳侧面中之任一方设有卡止爪,而在另一方设有卡合于卡止爪的卡止凹部。在该实施例中,臂部132是设置两支于盖体131之宽度方向的两端,沿着外壳110之宽度方向的侧面112c,112d分别朝后方延伸。在外壳110之侧面112c,112d设有卡止爪116,而在臂部132设有卡合于卡止爪116的卡止凹部132a。构成如此,如第7图所示,接触件120之连接部121藉压合连接于第一物品210之电线211,在该具电线之接触件120卡止于外壳110之收容槽113之状态下,从收容槽113之开放侧朝封闭侧推入护圈130时,则盖体131嵌合于收容槽113,使得臂部132沿着外壳110之侧面112c,112d进行,藉由卡止爪与卡止凹部之卡合使得护圈130卡止于外壳110。
上述外壳110是藉嵌合于形成在物品的凹陷部卡止于物品。如第1图至第3图的连接形态时,外壳110是卡止于第一物品210。因此在第一物品210,形成有槽形之凹陷部212,外壳110之宽度是形成于可嵌合在凹陷部212之尺寸。电连接器100是嵌合于该凹陷部212,成为电连接器100之高度方向以一致于凹陷部212之深度方向之方向且从接触部122,凹陷部212露出之状态。在该凹陷部212之互相对向之两个纵壁212a,分别形成有朝深度方向延伸的引导突起213。在外壳110之宽度方向之双方侧面112c,112d,上述引导突起213所嵌合之卡止槽114形成于高度方向,该卡止槽114与引导突起213是以所定压力相嵌合,而藉该嵌合使得外壳110卡止于第一物品210(第1图及第2图之状态)。在此,在电连接器100形成卡止槽114而且在凹陷部212形成引导突起213,惟相反地在电连接器形成引导突起而且在凹陷部形成卡止槽也可以。这里凹陷部212是作成槽形,惟凹陷部是可收纳电连接器就可以,形成其它任意之形状也可以。又,未设置卡止槽及引导突起,而将外壳之侧面面接触于凹陷部之纵壁,藉该嵌合而将外壳卡止于第一物品也可以。此种情形,对于在以下之连接形态所说明之凹陷部212,225也可说同样。
说明第一实施例之作用。将该电连接器100之接触件120之连接部121藉压合连接于第一物品210之电线211,并将接触件120插入外壳110之收容槽113而予以卡止,又将护圈130卡止于外壳110。
表示于图1至图3之连接形态时,将外壳110卡止于第一物品210,并将两个物品210,220配置于所定位置关系而以固定螺钉等互相连结,使得接触件120之接触部122藉推压力接触于第二物品220之导电部221,而经由接触件120电气式地连接有电线211与导电部221。
图8及图9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之其它连接形态。此时,外壳110是卡止于第二物品。因此,在第二物品220形成有槽形之凹陷部225,外壳110之宽度是形成可嵌合于该凹陷部225之尺寸。第二物品220之导电部221是设于凹陷部225之底面。电连接器100是嵌合于该凹陷部225成为电连接器100之高度方向一致于凹陷部225之深度方向之方向且接触部122相对向于凹陷部225之底面之状态。在该凹陷部225之互相对向之两个纵壁225a,嵌合于外壳110之卡止槽114的引导突起226分别朝深度方向延伸所形成。该卡止槽114与引导突起226是以所定压力相嵌合,藉该嵌合,外壳110被卡止于第二物品220。
该连接形态时,将该电连接器100的接触件120之连接部121连接于第一物品210之电线211,并将外壳110卡止于第二物品220,则接触件120之接触部122以推压力接触于第二物品220之导电部221,经由接触件120电气式地连接电线211与导电部221。
图10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之另一接触形态。此时,外壳110是卡止于第一物品210及第二物品220。因此,在第一物品210形成有槽形之凹陷部212,而在第二物品220形成有槽形之凹陷部,外壳110之宽度是形成于可嵌合在该凹陷部212,225之尺寸。第二物品220之导电部221是设于凹陷部220之导电部221是设于凹陷部225之底面。电连接器100是嵌合于凹陷部212成为电连接器100之高度方向一致于凹陷部212之深度方向之方向且接触部122从凹陷部212露出之状态,而且嵌合于凹陷部225成为电连接器100之高度方向一致于凹陷部225之深度方向之方向且接触部122相对向于凹陷部225之底面之状态。在该凹陷部212,225分别形成有引导突起213,226,卡止槽114与引导突起213,226是以所定压力相嵌合,藉该嵌合,外壳110被卡止于第一物品210及第二物品220。
该连接形态时,将该电连接器100的接触件120之连接部121连接于第一物品210之电线211,并将外壳110卡止于第一物品210及第二物品220,则接触件120之接触部122以推压力接触于第二物品220之导电部221,经由接触件120电气式地连接电线211与导电部221。
在任何连接形态中,接触件120之接触部122以推压力接触于第二物品220之导电部221之故,因而能确保接点之接触压力而确实地进行物品间210,220之电气式连接。在该连接构造中,与使用公母一对压合连接器之习知连接构造相比较,所使用之电连接器之数为一个之故,因而藉删减电连接器之使用数而可减低成本。将电线211连接电连接器100所用的压合作业或压接作业以一次作业就可以之故,因而藉作业性改善来减低成本。将外壳110卡止于第一物品210及第二物品220时,经由电连接器100来连接两个物品210,220之故,因而不需要以另外方法之螺钉等之连结手段来连结两个物品210,220,藉废止连结手段可减低成本。在连接构造所使用之电连接器100为一个之故,因而与使用公母一对压合连接构造相比较,电连接器所占有之空间较小,连接构造成为小巧精致化。
此时,在将电连接器100卡止于物品210,220之阶段中,或是在卡止之后,以虚线表示于图1及图2,图8及图10,电线211例如朝箭号方向受到围上力而从收容槽113朝浮起方向弯曲,电线211也被挡止于护圈130之故,因而防止电线211或具电线之接触件120从外壳110脱落。
本发明之护圈130至少覆盖收容槽113之开放侧端部113a而卡止于外壳者就可以,如此使得电线被挡住于护圈之故,因而防止从电线等之外壳脱落。但是,如上述实施例地,护圈130,具备嵌合于收容槽113之盖体131,及卡止于外壳110之臂部132时,则以一次接触即可将护圈130简单地装设在外壳110。
本发明是作为将电连接器之外壳卡止于物品之构造包含所有形态。但是,如上述实施例,将外壳110嵌合于形成在物品210及/或220之凹陷部212及/或225所形成,藉该嵌合,可将外壳110卡止于物品210及/或220,则将电连接器100嵌合于物品210及/或220之凹陷部212及/或225,即可电连接器100卡止于物品210及/或220之故,因而卡止时之作业性更优异。
以下,说明其它之实施例。作为此等其它之实施例之说明,基本上与记号一起仍引用第一实施例之说明。以下追加说明与第一实施例不相同之构成。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之电连接器100是护圈之构与第一实施例不相同。护圈130是具备:板状盖体131,及将盖体131卡止于外壳110之臂部132。盖体131是覆盖于外壳110之正面111,在端边连结于外壳110成为可转动之状态。在盖体131,形成有朝外部突出接触件120之接触部122的窗部136。在该实施例中,护圈130经由薄壁部135连结于外壳110之正面111的后端边,惟其它作为例如铰链接合也可以。臂部132是从盖体131沿着外壳110之侧面112c,112d延伸。在该臂部132及外壳侧面112c,112d中之任何一方设有卡止爪,而在另一方设有扣合于卡止爪的卡止凹部。在该实施例中,臂部132是在盖体131之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两条,沿着外壳110之宽度方向之侧面112c,112d分别朝后方延伸。在外壳110之侧面112c,112d设有卡止爪116,而在臂部132设有卡合于卡止爪116的卡止凹部132a。
依照如第二实施例,表示于图11之上段之图式,在从外壳110之正面111朝离开盖体131之方向转动中,将压合连接于第一物品210之电线211的接触件120插入外壳110之收容槽113之后,转动盖体131并覆盖于外壳110之正面111,则藉由卡止爪116与卡止凹部132a之卡合使得护圈130卡止于外壳110。构成如此,则可将护圈130可以用一次接触简单地装设于外壳110,又护圈130连结于外壳110之故,因而减少零件数,管理上有利。
图12及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之电连接器100。该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之外壳110是可插入于形成在物品的凹陷部所形成,而且具有插入于外壳110之凹陷部时经弹性变形而推压凹陷部之纵壁的翼片117,藉由该翼片117之推压使外壳110卡止于物品。在该实施例中,在外壳110之宽度方向之两端的两个侧面112c,112d分别设置翼片117。护圈130及卡止于该外壳110之卡止形态是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之任何卡止形态也可以。表示于第12图及第13图的连接形态时,外壳110是卡止于第一物品210。因此,在第一物品210形成有凹陷部212,外壳110是形成可插入在凹陷部212,而且具有插入于外壳110之凹陷部212时经弹性变形而推压凹陷部212之纵壁212a的翼片117。电连接器100是嵌合于该凹陷部212,成为电连接器100之高度方向一致于凹陷部212之深度方向之方向且接触部122从凹陷部212露出之状态。依该连接形态的电连接器100之物品210,220的电气式连接方法,是与第图1至图3之连接形态时同样。
图14是表示上述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之其它连接形态。该连接形态时,外壳110是卡止于第二物品220。所以在第二物品220形成有凹陷部225,外壳110是形成可插入在凹陷部225,而且具有插入于外壳110之凹陷部225时经弹性变形而推压凹陷部225之纵壁225a的翼片117。电连接器100是嵌合于该凹陷部225,成为电连接器100之高度方向一致于凹陷部225之深度方向之方向且使接触部122相对向于凹陷部225之底面之状态。依该连接形态的电连接器100之物品210,220的电气式连接方法,是与图8及图9之连接形态时同样。
构成如第三实施例,在任何连接形态,除了也可得到与第一实施例时同样之作用与效果之外,还可以用简单构造即可得到高卡止力。而且产生在凹陷部212,225之内部尺寸的尺寸误差以翼片117之挠曲而被吸收之故,因而可提高物品210,220及电连接器100之良品率。在外壳110之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翼片117时,翼片117之弹性复原力作用于外壳110之宽度方向之两端之故,在卡止后使得电连接器100安定地保持于物品210,220较理想。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例之电连接器100。在该第四实施例之电连接器100,锁定爪118设于外壳110,将锁定爪118卡止于物品则外壳110卡止于物品。该实施例时,锁定爪118是在外壳110之宽度方向的两端朝高度方向延伸。在锁定爪118之前端设有朝宽度方向的体118a,该体118a形成于物品的锁定孔而在其周缘。对于护圈130及其外壳110之卡止形态,是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之任何卡止形态也可以。表示于图16之连接形态时,外壳110是卡止于第二物品220。因此,在第二物品220形成锁定孔222,锁定爪118是在外壳110延伸成从接触部122所露出的面突出之状态。电连接器100是接触部122支持在相对向于第二物品220之导电部221之方向,而锁定爪118卡止于第二物品220。依该连接形态的电连接器100之物品210,220的电气式连接方法,是与图8及图9之连接形态时同样。
图17是表示上述第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之其它连接形态。该连接形态时,外壳110是卡止于第一物品210。因此,在第一物品210形成锁定孔215,而锁定爪118是在外壳110延伸成从与接触部122之露出之面在高度方向相反侧之面突出之状态。电连接器100是与接触部122在高度方向相反侧之面被支持在相对向于第一物品210之方向,而使锁定爪118卡止于第一物品210。依该连接形态的电连接器100之物品210,220的电气式连接方法,是与第1图至第3图之连接形态时同样。
构成如第四实施例,在任何连接形态,除了也可得到与第一实施例时同样之作用及效果之外,还可以用简单构造即可得到高卡止力。在外壳110之宽度方向之两端设置锁定爪118时,锁定爪118之卡止力作用于外壳110之宽度方向之两端之故,因而卡止后使得电连接器100安定地保持在物品210,220较理想。
本发明是包含所有组装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之特征的所有实施例。将一外壳110卡止于第一物品210及第二物品200之形态,可组合第一实施例之卡止状态,第三实施例之卡止形态,第四实施例之卡止状态,本发明是完全包含所有实施例者。作为一例表示于图18所示,将一外壳110之第一物品210,以第一实施例之卡止形态下卡止,同时在第二物品220以第四实施例之卡止形态下卡止的实施例。该实施例时,如图15所示,视需要,在锁定爪118之外面设置卡止槽114,而在第一物品210设置引导突起213。构成如此,可得到提高外壳110与凹陷部212之间的嵌合力。如此地作成将一个外壳110卡止于第一物品210及第二物品220之形态时,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地,除了也可得将一个外壳卡止于第一物品210或第二物品220的形态之作用及效果之外,还经由电连接器100而使得两个物品210,220被连结之故,因而不必用其它之螺钉等之连结手段连结两个物品210,220,藉废止连结手段而可减低成本。
图19是表示第五实施例。第五实施例是也可适用于以上之所有实施例。该第五实施例之电连接器100是与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相比较,接触件120为压接型之处不相同,其它之构成是相同。因此,连接部121是形成于接触件120之前后方向之其中一方的端部的槽,将第一物品210之电线211之芯线压接于该槽。
构成第五实施例,将该电连接器100之接触件120连接于第一物品210之电线211时,则在接触件120之连接部121的槽中压接连接于电线211。亦即,在将第一实施例之接触件120作为压接型时,将该电连接器101之接触件120插入外壳110之收容槽113并予以卡止之后再将接触件120之槽(连接部)121藉压接连接于第一物品210之电线211,而将护圈130卡止于外壳110。又,该具电线之电连接器100卡止于第一物品210及/或第二物品220,使接触件120之接触部122以推压力接触于第二物品220之导电部221,则第一物品210之电线211经由接触件120电气式地连接于第二物品220之导电部221。又,在将第二实施例之接触件120作为压接型时,朝从外壳110之正面111远离之方向转动盖体131,则将第一物品210之电线211压接在收容于收容槽113之接触件120之槽(连接部)121之后转动盖体131俾覆盖于外壳110之正面111,护圈130藉由卡止爪与卡止凹部之卡合被卡止于外壳110。
本发明是在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以外也包含各种实施例。例如包含使用粘接剂而将外壳卡止于外壳的实施例;例示使用以摩擦力卡止之带等而将外壳卡止于物品的实施例。
由此等实施例之记载,可充分地揭示在先前之发明之概要所说明的第一电连接器。又,由此等实施例之记载,也充分地说明了以下所说明之第二及第三电连接器。
第二电连接器是在上述第一电连接器中,护圈具备嵌合于收容槽之盖体,及卡止于外壳之臂部。构成如此,则将接触件之连接部藉压合或压接连接于第一物品之电线,才将护圈嵌合于收容槽而将臂部卡止于外壳,护圈是被装设于外壳。因此可将护圈以一次接触简单地装设于外壳。
第三电连接器是在上述第一电连接器中,护圈是具备:覆盖于外壳之正面,在端边可转动地连结于外壳,形成有朝外部突出接触件之接触部之窗部的板状盖体,及将该盖体卡止于外壳的臂部。构成如此,将盖体朝外壳之正面远离之方向转动,将接触件之连接部藉压合或压接连接于第一物品之电线之后,转动盖体而覆盖于外壳之正面,将臂部卡止于外壳,护圈是被装设于外壳。因此可将护圈以一次接触简单地装设于外壳,又护圈连结于外壳之故,因而可减少零件数,在管理上有利。
Claims (3)
1.一种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它具备:
至少卡止于任何一方之物品(210),(220),而且具有连接时从面临于第二物品(220)的导电部(221)之正面(111)凹陷且其中一方之端部(113a)至侧面全面被开放的收容槽(113)的外壳(110),及
插入于该收容槽(113)并被卡止,而且具有藉压合或压接连接于第一物品(210)之电线(211)的连接部(121),在收容槽(113)中设置于比连接部(121)接近于收容槽(113)之封闭侧而具有接触于第二物品(220)之导电部(221)的接触部(122)的接触部(120),及
至少覆盖收容槽(113)之开放侧之端部(113a)而卡止于外壳(110)的护圈(1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护圈(130)具备:嵌合于收容槽(113)的盖体(131),及卡止于外壳(110)的臂部(13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护圈(130)具备:覆盖于外壳(110)之正面(111),在端边可转动地连结于外壳(110),形成有朝外部突出接触件(120)之接触部(122)之窗部(136)的板状盖体(131),及将该盖体(131)卡止于外壳(110)的臂部(13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0384529A JP2002184507A (ja) | 2000-12-18 | 2000-12-18 | 電気コネクタ |
JP384529/00 | 2000-12-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60363A true CN1360363A (zh) | 2002-07-24 |
CN1255903C CN1255903C (zh) | 2006-05-10 |
Family
ID=18851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14391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5903C (zh) | 2000-12-18 | 2001-12-18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589082B2 (zh) |
EP (1) | EP1215768B1 (zh) |
JP (1) | JP2002184507A (zh) |
KR (1) | KR20020048872A (zh) |
CN (1) | CN1255903C (zh) |
DE (1) | DE60121709D1 (zh) |
HK (1) | HK1046781B (zh) |
TW (1) | TW53685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48139A (zh) * | 2014-04-17 | 2015-11-11 | Smk株式会社 | 电线用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14501B2 (ja) * | 2000-12-18 | 2009-01-28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2002184502A (ja) | 2000-12-18 | 2002-06-28 | Jst Mfg Co Ltd | 電気コネクタ |
KR101065232B1 (ko) * | 2002-11-28 | 2011-09-16 | 아사히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유리면에 형성된 도체를 위한 전기 접속 구조 |
US7004791B2 (en) * | 2003-10-16 | 2006-02-28 |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 Contact housing and process for making a contact housing |
CN2706895Y (zh) * | 2004-05-21 | 2005-06-29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US7527509B1 (en) | 2005-06-21 | 2009-05-05 | Ideal Industries, Inc. | Electrical disconnect with push-in connectors |
EP1737070A3 (en) * | 2005-06-21 | 2007-02-07 | Ideal Industries Inc. | Eledtrical disconnect with push-in connectors |
US7727002B2 (en) * | 2006-06-21 | 2010-06-01 | Ideal Industries, Inc. | Electrical disconnect with adjacent wire receptacle boxes |
JP4793471B2 (ja) * | 2009-05-19 | 2011-10-12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分離可能なコネクタ |
DE102011005542A1 (de) * | 2011-03-15 | 2012-09-20 | Robert Bosch Gmbh | Elektrische Anordnung |
CN102801030B (zh) * | 2011-05-23 | 2015-04-0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 |
DE102011076962A1 (de) * | 2011-06-06 | 2012-12-06 | Robert Bosch Gmbh | Direktsteckelement, insbesondere für ein Fahrzeugsteuergerät |
DE102012100815B3 (de) * | 2012-02-01 | 2013-01-24 |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 Elektrisches Kupplungselement |
JP5952626B2 (ja) * | 2012-04-19 | 2016-07-1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基板コネクタ |
JP5947640B2 (ja) * | 2012-07-03 | 2016-07-0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金具と基板の接続構造 |
JP6016126B2 (ja) * | 2013-08-07 | 2016-10-2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熱線端子への給電線配索構造 |
JP5896009B1 (ja) * | 2014-12-12 | 2016-03-30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端子 |
JP6350876B2 (ja) * | 2015-06-18 | 2018-07-04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JP7195610B2 (ja) * | 2019-04-25 | 2022-12-26 |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 接触部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80035A (en) * | 1970-02-25 | 1972-07-25 | Amp Inc | Pcb hinged pod connector |
FR2497007A1 (fr) * | 1980-12-23 | 1982-06-25 | Labinal | Perfectionnements aux boitiers de connexions electriques et aux organes de connexion destines a equiper de tels boitiers |
JPH0665092B2 (ja) * | 1989-06-27 | 1994-08-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535607Y2 (ja) * | 1991-10-18 | 1997-05-1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H0575981U (ja) * | 1992-03-18 | 1993-10-1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ガラス板用コネクタ |
JP2611081B2 (ja) * | 1992-03-30 | 1997-05-2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端子係止構造 |
JP3106282B2 (ja) * | 1995-04-13 | 2000-11-0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FR2737352B1 (fr) * | 1995-07-28 | 1997-08-29 | Itt Composants Instr | Connecteur electrique pour le raccordement d'une carte a circuit(s) integre(s) a contact |
JPH09306576A (ja) | 1996-05-08 | 1997-11-28 | Thomas & Betts Corp <T&B> | バッテリィ用端子 |
JPH09320672A (ja) * | 1996-05-29 | 1997-12-12 | Yazaki Corp | コネクタ |
BR9802812A (pt) | 1997-08-29 | 1999-11-03 | Whitaker Corp | terminal para curto-circuito e conector. |
JP3463856B2 (ja) * | 1998-03-05 | 2003-11-0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
JP3598811B2 (ja) | 1998-05-14 | 2004-12-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短絡端子とこれを組み込んだ嵌合検知用コネクタ |
US5980322A (en) | 1998-09-01 | 1999-11-09 | 3Com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fusible link for use between media connectors a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cards |
JP2000231961A (ja) * | 1998-12-08 | 2000-08-22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US6102722A (en) | 1998-12-28 | 2000-08-15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Upgradeable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
US6217396B1 (en) | 1999-07-06 | 2001-04-17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U-shaped spring contacts |
US6099356A (en) * | 1999-07-19 | 2000-08-08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Compression connector |
JP3534393B2 (ja) | 2000-04-14 | 2004-06-07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の電気的接続構造、コンピュータ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JP2002033154A (ja) * | 2000-07-17 | 2002-01-31 | Yazaki Corp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
2000
- 2000-12-18 JP JP2000384529A patent/JP2002184507A/ja active Pending
-
2001
- 2001-12-03 TW TW090129859A patent/TW53685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12-11 DE DE60121709T patent/DE60121709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2-11 EP EP01129562A patent/EP121576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2-13 US US10/017,977 patent/US658908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12-14 KR KR1020010079330A patent/KR20020048872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1-12-18 CN CNB011439114A patent/CN125590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11-18 HK HK02108339.1A patent/HK104678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48139A (zh) * | 2014-04-17 | 2015-11-11 | Smk株式会社 | 电线用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HK1046781A1 (en) | 2003-01-24 |
TW536857B (en) | 2003-06-11 |
HK1046781B (zh) | 2006-11-17 |
EP1215768A3 (en) | 2005-04-20 |
JP2002184507A (ja) | 2002-06-28 |
EP1215768B1 (en) | 2006-07-26 |
CN1255903C (zh) | 2006-05-10 |
US6589082B2 (en) | 2003-07-08 |
KR20020048872A (ko) | 2002-06-24 |
EP1215768A2 (en) | 2002-06-19 |
US20020076993A1 (en) | 2002-06-20 |
DE60121709D1 (de) | 2006-09-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55903C (zh) | 电连接器 | |
CN1230942C (zh) | 电气连接器 | |
CN1210845C (zh) | 一种扁平导线接线座及其装配方法 | |
CN2909588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276547C (zh) | 提高磁屏蔽以及地线连接两功能的电连接器 | |
CN1574504A (zh) | 连接器 | |
CN2433747Y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1266809C (zh) | 压焊式接头 | |
JP4499114B2 (ja) | 端子圧着方法、端子圧着装置、端子圧着構造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 |
CN1207818C (zh) | 电线连接器 | |
CN1691428A (zh) | 防水连接器密封件和防水连接器 | |
CN1697263A (zh) | 连接器 | |
CN1252868C (zh) | 电气连接器 | |
CN1457119A (zh) | 电插座 | |
CN101051713A (zh) | 电连接器 | |
CN1848545A (zh) | 连接器 | |
CN1697267A (zh) | 杠杆式连接器 | |
CN1391316A (zh) | 触点及装有该触点的电连接器 | |
CN101032058A (zh) | 用于连接器元件的锁定装置以及设有所述装置的连接器 | |
CN1773782A (zh) | 连接器 | |
CN1734847A (zh) | 扁平型电缆用电连接器 | |
CN1610191A (zh) | 电连接器 | |
CN1237016A (zh) | 杠杆式插接件 | |
CN1574494A (zh) | 电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 | |
CN101065885A (zh) | 卡用连接器机构及具有卡用连接器机构的卡适配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510 Termination date: 2011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