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51334A - 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51334A
CN1351334A CN01135598A CN01135598A CN1351334A CN 1351334 A CN1351334 A CN 1351334A CN 01135598 A CN01135598 A CN 01135598A CN 01135598 A CN01135598 A CN 01135598A CN 1351334 A CN1351334 A CN 1351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recording
area
recording media
pit row
dep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35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7255C (zh
Inventor
山口淳
加藤正浩
村松英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Pione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51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1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725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725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45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3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ervo format, e.g. guide tracks, pilot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1Preparing a master, e.g. exposing photoresist, electroform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125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for discontinuous data, e.g. digital information signals, computer programme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85P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在由凹槽轨道11和形成在相邻凹槽轨道11之间的脊轨道12组成的光记录介质10中,该凹槽轨道包括用于记录记录信息的第一区域Ba和第二区域Ca,在第二区域Ca中预定数据形成为凸起凹坑行19并且被重写和记录在所述凸起凹坑行19上的其它数据的读出被防止,凸起凹坑行19的深度Ed和占空被设置使得在第一区域中的半径推挽信号和第二区域中的半径推挽信号变为基本上相同的电平。

Description

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光记录记录信息的光记录介质,一种用于形成这种光记录介质的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和一种用于形成这种光记录介质的光记录介质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众所周知其上预先记录着内容的只读DVD视盘和用作能够光记录记录信息之光记录介质的DVD-RW(可记录DVD)。图13显示了这种DVD-RW盘的放大的主视图,特别显示了在读入区域内的缓冲区域(在图中箭头Ba方向的区域)和位于其前部的控制数据区域(在图中箭头Ca方向的区域)之间的边界部分的放大视图。顺便提及,为了更容易地理解盘结构的目的,在图13中,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被颠倒描述。
如图13所示,根据该DVD-RW盘,在像这种缓冲区的第一区域中或者其中记录着记录信息的数据区域中,用于记录记录信息的具有深度Gd[nm]的凹槽轨道曲折地形成,并且用于形成例如地址信息的各种信息的脊预制坑3形成在位于相邻的凹槽轨道1之间的脊轨道2之上。同样,根据这种DVD-RW盘,为了防止一点一点地非法复制DVD视盘,将被记录在控制数据区域中的被记录在其上的控制信息被形成为具有与凹槽轨道1相同深度Gd[nm]的凸起的凹坑行4,并且凹槽轨道变为间断状态。
根据上述的DVD-RW盘,由于凸起的凹坑行4包含在控制数据区域中,在依靠一点一点非法复制DVD视盘的情况下,防止通过再现输出凸起的凹坑行4读出写在控制区域上的数据,来防止非法复制。然而,在这样构成的DVD-RW盘中,形成凸起的凹坑行4,使得在控制数据区域(第二区域)中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相对于其中被记录着记录信息的其它第一区域中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降低,并且提出了使得在记录和再现设备中的跟踪伺服电路或主轴伺服电路的操作的不稳定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记录介质,其能够在整个盘区域上获得恒定的半径推挽信号和稳定地保持记录和再现设备中的伺服电路的操作,提供一种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和一种用于形成这种光记录介质的光记录介质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该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能够光记录记录信息的光记录介质,其包括:
第一区域,在其上形成被记录记录信息的连续的凹槽轨道;和
第二区域,在其上形成相应于预定数据的不连续的凸起的凹坑行,
其中凸起的预制坑行防止再现写在第二区域上的数据;和
第二区域的半径推挽信号的电平不小于第一区域的半径推挽信号的电平约80%。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光记录介质,其中凹槽轨道和凸起的凹坑行实际上满足下列数学方程式:
占空(Duty)=0.04(Ed-λ/8n)2+(-0.07Gd2+6Gd-35.6)
其中占空[%]是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Ed[nm]是凸起凹坑行的深度,λ[nm]是光束的波长,和n是光记录介质的基底的折射率,和Gd[nm]是凹槽轨道的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光盘母盘的光盘母盘制造设备,该光盘母盘是用于制造能够光记录记录信息的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包括在其上被记录记录信息的连续的凹槽轨道形成的第一区域和在其上相应于预定数据的不连续的凸起的凹坑行形成的第二区域,其中凸起的预制坑行防止再现写在第二区域上的数据和第二区域的半径推挽信号的电平不小于第一区域的半径推挽信号的电平约80%,
该设备包括:
光束产生器,用来相应于光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在光盘母盘上形成多个区域;和
用来控制光束产生器的控制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光盘母盘制造设备,其中光记录介质的凹槽轨道和凸起的凹坑行实际上满足下列数学方程式:
占空=0.04(Ed-λ/8n)2+(-0.07Gd2+6Gd-35.6)
其中占空[%]是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Ed[nm]是凸起凹坑行的深度,λ[nm]是光束的波长,和n是光记录介质的基底的折射率,和Gd[nm]是凹槽轨道的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光盘母盘的光盘母盘制造方法,该光盘母盘是用于制造能够光记录记录信息的光记录介质,该光记录介质包括由其上被记录记录信息的连续的凹槽轨道形成的第一区域与由其上相应于预定数据的不连续的凸起的凹坑行形成的第二区域,其中凸起的预制坑行防止再现写在第二区域上的数据并且第二区域的半径推挽信号的电平不小于第一区域的半径推挽信号的电平约80%,
该方法包括步骤:相应于光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在光盘母盘上形成多个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光盘母盘制造方法,其中光记录介质的凹槽轨道和凸起的凹坑行实际上满足下列数学方程式:
占空=0.04(Ed-λ/8n)2+(-0.07Gd2+6Gd-35.6)
其中占空[%]是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Ed[nm]是凸起凹坑行的深度,λ[nm]是光束的波长,和n是光记录介质的基底的折射率,和Gd[nm]是凹槽轨道的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DVD-RW盘的信息记录表面结构的视图。
图2是表示DVD-RW盘的读入区域结构的视图。
图3是表示记录在DVD-RW盘上的先前的预制信息的记录格式的视图。
图4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DVD-RW的记录表面的结构的视图。
图5是记录和再生设备的主要方框图。
图6是表示半径推挽信号电平与凹槽轨道的深度Gd和凸起的凹坑行的深度Ed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在深度Ed和在凹槽轨道的深度Gd被设置成10nm的情况下用来获得相同半径推挽信号电平的凸起的凹坑行的平均占空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在深度Ed和在凹槽轨道的深度Gd被设置成20nm的情况下用来获得相同半径推挽信号电平的凸起的凹坑行的平均占空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在深度Ed和在凹槽轨道的深度Gd被设置成30nm的情况下用来获得相同半径推挽信号电平的凸起的凹坑行的平均占空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在凹槽轨道的深度Gd和在其中显示在图7到9中的凸起的凹坑行的平均占空率变为最小值时每一个最小值f(Gd)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的构成图的示意图。
图12是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的操作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根据相关技术的DVD-RW盘的记录表面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顺便提及,在应用本发明到DVD-RW盘(下文中简称为DVD-RW)的情况下的实施例将被描述,其中DVD-RW盘是一种能够光记录记录信息的光记录介质。
首先,将参考图1到3描述DVD-RW盘的记录格式。顺便提及,图1是表示在根据DVD-RW格式记录视频信息之后的在DVD-RW上物理记录区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DVD-RW的信息区域,在半径方向从信息区域的开始点(物理扇区的开始点)向外侧连续地记录着读入区域,数据区域和读出区域。在记录和再现DVD-RW的时候,读入区域是首先被存取的区域,并且关于DVD-RW的物理信息,例如盘尺寸,最小读出率或盘结构等被记录在其中。数据区域是其中主要记录记录信息内容的区域。例如,作为被记录的内容,有图象数据,声音数据,能够被计算机读取的数据,程序等等。读出区域是紧接着数据区域的一个区域,并且数据[00h]表示对于一预定周期记录末端被记录。
图2是表示读入区域结构的示意图。读入区域有其中记录着数据[00h]的初始区,其中记录着用来产生具体信道位图案(3T-6T-7T)的参考码区,其中记录着数据[00h]的缓中区1,其中记录着各种控制信息的控制数据区,和用来导向其中记录着数据[00h]的数据区域的缓中区2。
这种控制数据区位于与上述的DVD视盘中的控制数据区相同的地址,并且预先被记录在这个区中的控制信息被形成嵌入的凸起的凹坑行。因此,在这个区中,在其它数据被重写和记录的情况下,通过再现输出凸起凹坑行的数据读出被防止。
接着,将参考图3描述预先被记录在DVD-RW上的预制信息的记录格式。顺便提及,在图3中,上面表示记录信息的记录格式,和下面的波形表示指示着用于记录记录信息的凹槽轨道11的摆动状态(凹槽轨道的平面图)的摆动波形。同样,在图3中,在记录信息和摆动波形之间向上的箭头示意地表示其中预制坑形成的位置。同样,为了容易理解,显示在图3中的摆动波形是说明性的,其振幅大于实际的振幅。
记录在DVD-RW上的记录信息被分成作为先前的信息单元的各同步帧,如图3所示。一个同步帧构成具有是一个信道位长度(下面称为T)的1488倍(1488T)的长度,该信道位长度由在记录记录信息的情况下的记录格式所定义的,并且一个同步帧的具有32T长度的前面部分是充当用来同步每一个同步帧的同步信息SY。
每一个同步帧记录被记录在DVD-RW上的预制信息。当预制信息被记录在DVD-RW上时,担当预制信息中同步信号的指示器的一个预制坑B2总是形成在与其中被记录着同步帧的同步信息SY的区域相邻的脊轨道上,并且担当被记录的预制信息的内容的指示器的两个或一个预制坑(B1,B0)被形成在与同步帧中不同于同步信息SY的第一半部分相邻的脊轨道上。
通常,预制信息通过在偶数个同步帧(下文中称为“偶数帧”)中形成预制坑被记录。即是,在图3中,预制坑(由图3中的实线向上箭头表示的)形成在偶数帧中,并且预制坑没有形成在与偶数帧相邻的ODD帧中。更具体地说,当预制坑形成在偶数帧中时,在记录扇区的标题的同步帧中,所有的预制坑(预制坑B2,B1和B0)被形成,并且在不同于记录扇区的标题的同步帧中,当被记录在同步帧中的预制信息是“1”的时候,预制坑B2和B0被形成,而当被记录的信息是“0”的时候,仅仅预制坑B2被形成。
另一方面,当预制坑被形成在奇数同步帧(下文中称为“ODD帧”)中的时候,在记录扇区的标题的同步帧中,预制坑B2和B1被形成,并且在不同于记录扇区的标题的同步帧中,预制坑以与偶数帧的情况相似的方式被形成。
依靠先前形成在相邻脊轨道上的预制坑的位置,确定预制坑形成在偶数帧/奇数帧的同步帧中的哪一个中。即预制坑通常形成在偶数帧中,但在偶数帧中形成预制坑的情况下,当预制坑靠近在盘的半径方向先前形成的相邻脊轨道上的预制坑的时候,预制坑被形成在ODD帧中。通过这样形成预制坑,预制坑在相邻脊轨道的位置是不存在的,所以在检测预制坑的情况下干扰的影响能够被避免。
另一方面,凹槽轨道在所有同步帧上面以140kHz的恒定摆动频率f0(保持在一个同步帧中摆动信号的8个波的频率)摆动。通过提取这个恒定的摆动频率f0,记录和再现设备检测用于旋转控制主轴马达的信号或者产生用于记录的时钟信号。
接着,将参考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DVD-RW10的记录表面的结构。图4以与上述图13相似的方式表示了在读入区域中的缓冲区(Ba)和恰好位于该缓冲区前面控制数据区(Ca)之间的边界部分。
DVD-RW10包括担当数据记录层的由相变材料(例如GeSbTe)构成的记录层形成的复合层14,和夹住该记录层的由玻璃材料(ZnS-SiO2)形成的保护层,和构成一相变类型光记录介质。在数据再现时用来反射光束(B)的反射层15形成在复合层14的下面,并且在反射层的下面,透明基底(聚碳酸酯)17通过粘合剂层18被粘接。同样,用来保护复合层14的透明膜(聚碳酸酯)16被设置在光束(B)的入射面一边中。
如图4所示,在诸如不同于控制数据之缓冲区的区域(第一区域)中,以与根据显示在图13中的相关技术的DVD-RW盘相似的方式,DVD-RW10被形成作为信息记录轨道的具有大约30[nm]深度Gd的凹槽轨道11,在相邻凹槽轨道11之间形成脊轨道12,和具有与凹槽轨道11的深度相同的深度的脊预制坑13被形成在脊轨道12上。
同样,DVD-RW10以与根据现有技术的DVD-RW盘相似的方式形成具有平均80%占空的凸起的凹坑行19,脊轨道12和在控制数据区(第二区域)中的脊预制坑13。然而,根据该实施例的DVD-RW10,凸起的凹坑行19形成比凹槽轨道11的深度Gd(30nm)深的深度Ed(50nm)。
为了把在控制数据区即第二区域中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与用来记录其它记录信息的第一区域中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相匹配,这些被执行,并且用来匹配半径推挽信号电平的凸起凹坑行19的各种情形将参考图5和6在下面详细地描述。
图5是记录和再现设备80的主要方框图。记录和再现设备80的构成和操作将参考图5详细地描述。
记录和再现设备80包括束分离器61,用来反射激光束从而把激光束引导到物镜60上并且用来传输被DVD-RW10的记录信息表面反射的光束从而把光束引导到光检测器62上,物镜60,用来聚集被束分离器61反射的光束从而聚焦在DVD-RW10的记录信息表面上,具有4个光接收元件A到D的半径推挽类型光检测器62,用来检测DVD-RW10的记录信息表面反射的光束的光量,和计算处理部件76,用来计算和处理从光检测器62输出的光到电流转换信号。
在图5中的圆中的图示意性地表示了一种情况,其中施加在凹槽轨道11和预制坑13上的光束的反射光被光检测器62检测,并且光检测器62被放置在凹槽轨道11的中线上和通过4个光接收元件A到D检测在凹槽轨道11上的反射光。记录和再现设备80是这样构成的,使得通过计算处理部件76,通过计算和处理从该光检测器62的4个光接收元件A到D输出的光到电流转换信号,获得下面所述的跟踪误差信号,RF信号和预制坑信号。
计算处理部件76包括4个电流/电压转换器63到66,5个加法器67到70和72,一个减法器71,一个低通滤波器(LPF)73,一个高通滤波器(HPF)74,和一个比较器75。光检测器62的输出信号A到D的每一个被提供给4个电流/电压转换器63到66,并且通过每一个电流/电压转换器63到66被从电流值转换成电压值。电流/电压转换器63和电流/电压转换器66的输出信号通过加法器67被相加。同样,电流/电压转换器64和电流/电压转换器65的输出信号通过加法器69被相加。于是,加法器67和加法器69的输出信号通过减法器71相减,并且以(A+D)-(B+C)的形式作为半径推挽信号从减法器71中被输出。在这种半径推挽信号中,预制坑信号分量通过LPF73被移除并且一个输出作为跟踪误差信号产生。同样,在从减法器71输出的半径推挽信号中,跟踪误差信号分量通过HPF74被移除,并且通过比较器75执行与预定基准电平的比较,从而产生一个作为预制坑检测信号的输出。
另一方面,电流/电压转换器63和电流/电压转换器64的输出信号通过加法器68被相加。同样,电流/电压转换器65和电流/电压转换器66的输出信号通过加法器70被相加。于是,加法器68和加法器70的输出信号通过加法器72被相加,并且以(A+B)+(C+D)的形式作为RF信号从加法器72中被输出。
在记录和再现设备80中,当记录信息被记录在DVD-RW10上的时候,通过提取凹槽轨道11的摆动频率以预定的旋转速度执行DVD-RW10的旋转控制,同样通过检测预制坑13预先获得预制信息,并且基于这种信息,担当记录光的光束的最佳输出被设置。同样,在记录和再现设备80中,指示DVD-RW10上被记录的记录信息位置的地址信息通过检测预制坑13被获得,并且基于这种地址信息,记录信息被记录在希望的位置上。
记录和再现设备80相应于记录信息把光束施加到凹槽轨道11和在凹槽轨道11上形成信息凹坑。在此时,如图4所示,光点(SP)的尺寸被设置得使得该光点不仅被照射到凹槽轨道11上而且照射到形成在脊轨道12上的预制坑13上。因此,记录和再现设备80能够检测预制坑13从而获得基于通过检测光点(SP)的反射光产生的半径推挽信号的预制信息。
图6是其中半径推挽信号电平与形成在DVD-RW10中的凹槽的深度Gd和凸起的深度Ed的关系的曲线图,其是通过仿真获得的,并且横坐标轴表示凹槽的深度Gd和凸起的深度Ed,并且纵坐标轴表示半径推挽信号。在图6中由虚线表示的曲线表示半径推挽信号电平Vg和凹槽轨道11的深度Gd的关系,并且由实线表示的曲线表示半径推挽信号电平Ve和凸起凹坑行19的深度Ed的关系,凸起凹坑行19的平均占空率为80%。在图6中由点划线所示的曲线表示半径推挽信号电平Ve及具有50%占空率的凸起凹坑行19的深度Ed的关系。
如上所述,根据图13所示的DVD-RW,凹槽轨道1的深度Gd和凸起凹坑行4的深度Ed二者都形成为大约30nm,使得在凹槽轨道1中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大约是0.42并且在凸起凹坑行4中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大约是0.32,如图6所示。即是,在凸起凹坑行4中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相对于在凹槽轨道1中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降低大约76%。
当凹槽轨道1的深度和凸起凹坑行4的深度都为30nm,而且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率为50%时,凹槽轨道1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Vg约为0.42而凸起凹坑行4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Ve约为0.2。即凸起凹坑行4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Ve比凹槽轨道1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Ve低约48%。
另一方面,根据该实施例的DVD-RW10,凹槽轨道11的深度Gd形成大约30nm并且凸起凹坑行19的深度Ed形成大约50nm。因此,如图6所示,在凸起凹坑行19中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增加到0.42从而基本上等于在凹槽轨道11中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
如上所述,在形成大约30nm深度Gd的凹槽轨道11的情况下,当具有80%平均占空的凸起凹坑行19形成大约50nm的深度Ed的时候,在凹槽轨道中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Vg能够被设置得基本上等于凸起凹坑行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Ve。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凹槽轨道的深度Gd,平均占空,和凸起凹坑行的深度Ed的这些数值。为了使凸起凹坑行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Ve不小于凹槽轨道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Vg约80%,下面将参考图7到9描述凹槽轨道的深度Gd,平均占空,和凸起凹坑行的深度Ed之间的关系。
在图7到9中,当凹槽轨道的深度Gd被固定为一个预定的深度,通过仿真获得在深度Ed和用来获得等于凹槽轨道中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的凸起凹坑行中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的凸起的凹坑行的平均占空率之间的关系,并且形成曲线,并且横坐标轴表示凸起凹坑行的深度Ed[nm]和纵坐标轴表示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率[%]。
图7是例如凹槽轨道的深度Gd被设置为10nm的情况。在图7中,例如,在凸起凹坑行的深度设置为15nm的情况下,当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率是76%的时候,在凹槽轨道中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等于凸起凹坑行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同样,在设置凸起凹坑行的深度Ed为30nm的情况下,当平均占空率是36%时,二者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相等。图7是这样获得的曲线图,并且当凸起凹坑行的深度Ed大约是50nm时(准确地,为51.4nm),获得其中平均占空率的二次曲线变为最小值的情况。这里得到的二次曲线能够由下面的数学方程1近似给出。
占空=0.0461Ed2-4.720Ed+136.13              [式1]
图8是例如凹槽轨道的深度Gd被设置为20nm的情况。图8是一个曲线图,其中绘出了通过与图7中描述的相同的方法仿真的结果。在图8的曲线中,与图7中表示的例子相比,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率总体上要大,并且当凸起凹坑行的深度Ed大约是50nm时,获得其中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率的二次曲线为最小值的情况。这里得到的二次曲线能够由下面的数学方程2近似给出。
占空=0.0401Ed2-4.149Ed+164.9            [式2]
相似地,图9是例如凹槽轨道的深度Gd被设置为30nm的情况。与图8中表示的例子相比,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率更大,并且当凸起凹坑行的深度Ed大约是50nm时,获得其中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率的二次曲线为最小值的情况。这里得到的二次曲线能够由下面的数学方程3近似给出。
占空=0.0423Ed2-4.353Ed+192.7            [式3]
在图10中,在图7到9中表示的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率的最小值f(Gd)被绘出。横坐标轴表示凹槽轨道的深度Gd而纵坐标轴表示最小值f(Gd)。这里得到的二次曲线能够由下面的数学方程4近似给出。
F(Gd)=-0.07Gd2+6Gd-35.6                 [式4]
基于数学方程7到10,在选择凹槽轨道的深度Gd和凸起凹坑行的深度Ed的情况下,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能够由下面的数学方程5近似地给出。
占空=0.04(Ed-λ/8n)2+f(Gd)              [式5]
这里,λ表示光束的波长[nm],而n表示DVD-RW10的基底的折射率,并且f(Gd)是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率的最小值,例如,当光束的波长(λ)是650nm而基底的折射率(n)是1.58时,该最小值大约是51.4nm,而该最小值f(Gd)变为由凹槽轨道深度Gd确定的固有值。
例如,当凹槽轨道深度Gd是30nm,凸起凹坑行的深度Ed是50nm而λ/8n是51.4nm的时候,由数学方程4获得f(Gd)=81.4,而由数学方程5获得的平均占空=81.4784。如图6所描述的,这个结果相应于在凹槽轨道的深度Gd形成为30nm的情况下的结果,当具有大约80%的平均占空率的凸起凹坑行形成50nm深度的时候,凹槽轨道11上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基本上等于凸起凹坑行上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
根据该实施例的DVD-RW10,当在凹槽轨道的深度Gd,深度Ed和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率之间的关系中满足数学方程4和5的数值被设置的时候,凸起凹坑行19上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Ve能够被设置得不小于约80%的凹槽轨道11上的半径推挽信号电平Vg。
接着,将参考图11中表示的方框图描述用于刻槽对于制造本实施例的DVD-RW10必需的光盘母盘40的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50。
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50包括一个脊数据产生器20,一个并行/串行转换器(P/S)21,一个预定格式编码器22,一个时钟信号产生器23,一个光束产生装置24,一个物镜25,一个主轴马达26,一个旋转检测器27,一个旋转伺服电路28,一个供给单元29,一个位置检测器30,一个供给伺服电路31,一个控制器32,一个凹槽数据产生器33,一个摆动信号产生器34,和开关35。
安装在主轴马达26上的光盘母盘40是由玻璃基底41和涂覆在该玻璃基底41上的抗蚀层42形成。抗蚀层42是通过照射下面所述的光束B曝光的,并且形成具有相应于光束B的强度的变化之形状的凹坑。
在图11中,脊数据产生器20在控制器32的控制下相应于形成在脊轨道12上的预制坑13输出并行数据。输出的并行数据通过并行/串行转换器21被转换成串行数据。于是,该串行数据被输入到编码器22中,该编码器22用来基于从时钟信号产生器23提供的时钟信号以预定格式把预制坑信息信号SL输出到光束产生装置24中,该预制坑信息信号SL实际上用来在光盘母盘40上形成预制坑13。
另一方面,凹槽数据产生器33在控制器32的控制下产生包括记录数据的凹槽信息信号SG,该记录数据形成为凹槽轨道11和凸起凹坑行19,从而把该信号作为控制信号输出到开关35。即是,通过凹槽数据产生器33的输出信号,开关35被开或者关。
摆动信号产生器34产生用来给凹槽轨道11提供一个轻微摆动的摆动信号,从而把该信号输出到开关35。在开关35中,基于从凹槽数据产生器33输出的凹槽数据进行开关控制。当开关已经连接到a端子一侧时,从摆动信号产生器34输出的摆动信号被输入到光束产生装置24中。当开关已经连接到b端子一侧时,到光束产生装置24的输出被形成为地线电平。
光束产生装置24对着光盘母盘40分别发射用来形成凹槽轨道11和预制坑13的两束光束A(在图中用虚线表示)和B(在图中用实线表示)。光束产生装置24是一个用来发射光束A的装置,光束A用来基于上述开关35的输出形成凹槽轨道11,并且当开关35已经被转换到a端子一侧的时候,第一光束A相应于从摆动信号产生器34输出的摆动信号的电平变化在盘的径向被偏离,并且在抗蚀层42上弯曲的凹槽轨道部分被曝光。同样,当开关35被转换到b端子一侧的时候,使得来自开关35的信号为地线电平,光束产生装置24停止发射光束A并且停止抗蚀层42的曝光。于是,通过转换开关35在抗蚀层42上凸起凹坑部分能够被曝光。另外,在光束产生装置24中,激光功率基于控制器32的控制信号PC被控制,并且当凸起凹坑部分被曝光的时候,光束A的激光功率被增加并且抗蚀层42被曝光得比凹槽轨道部分深。
同样,基于从预定格式编码器22输出的预制坑信息信号SL,光束产生装置24开或关第二光束B从而曝光在相邻凹槽轨道部分之间的预制坑部分。
另一方面,主轴马达26旋转光盘母盘40并且旋转检测器27也检测光盘母盘40的旋转。结果,旋转伺服电路28控制光盘母盘40的旋转,与旋转同步的旋转脉冲也被输出。位置检测器30检测供给单元29的位置并且把检测到的信号输出到供给伺服电路31。供给伺服电路31基于来自位置检测器30的检测信号获得供给单元29的位置信息,从而执行供给单元29之移动的伺服控制。
接着,将参考图12中表示的流程图描述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光盘记录介质制造设备50中执行的光盘母盘40的刻槽过程。顺便提及,该过程主要根据被记录在存储器(未示出)中的控制程序通过控制器32被执行。同样,这种控制程序将通过一个例子被描述,其中对于光盘母盘40相应于凹槽轨道11的凹槽轨道部分被曝光成30nm的深度,而相应于凸起凹坑行19的凸起凹坑部分被曝光成50nm的深度。
如图12所示,当开始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50中的刻槽过程的时候,为了曝光连续的凹槽轨道部分,开关35被转换到a端子一侧,并且为了曝光相应于预制坑13的预制坑部分,脊数据产生器20被初始化。光束产生装置24的激光功率也被设置使得凹槽的深度Gd变为30nm(S1步)。
随后,开始相对于光盘母盘40的凹槽轨道部分和预制坑部分的曝光(S2步)。即,随着控制旋转伺服电路28和供给伺服电路31,光束产生装置24被驱动和控制从而通过第一光束A和第二光束B开始光盘母盘40的曝光。于是,被记录在预制坑部分的地址信息被参考和判定是否第一光束A到达控制数据区(S3步)。顺便提及,如图2所示,这种确定可以检测是否地址信息变为控制数据区的标题地址02F200h。于是,作为S3步的判定结果,假如第一光束A到达控制数据区(S3步:是),操作步骤转到S4步。
为了曝光凸起的凹坑部分,凹槽数据产生器33被控制从而输出平均占空80%的控制数据,同时为了设置50nm的曝光深度,光束产生装置24的激光功率被设置的高(S4步),并且开始相对光盘母盘40的凸起凹坑部分和预制坑部分的曝光(S5步)。随后,被记录在预制坑部分的地址信息被参考并且判定是否第一光束A到达缓冲区2(S6步)。顺便提及,如图2所示,这种判定可以检测是否地址信息变为缓冲区的标题地址02FE00h。于是,作为S6步的判定结果,假如第一光束A到达缓冲区(S6步:是),操作步骤转到S7步。
在缓冲区2后,连续的凹槽轨道部分和预制坑部分必须再次被曝光30nm的深度,使得凹槽数据产生器33被控制来转换开关35到a端子一侧,并且光束产生装置24的激光功率被返回到初始值,相对光盘母盘40的凹槽轨道部分和预制坑部分的曝光被执行(S7步)。于是,被记录在预制坑部分的地址信息被参考和判定是否第一光束A到达光盘母盘40的最外侧圆周部分(S8步)。作为这个判定结果,假如检测到第一光束A到达最外侧圆周部分(S8步:是),操作步骤转到S9步,并且执行停止控制从而结束一系列操作程序。
通过执行上述的操作控制,光盘母盘40上的凹槽轨道部分,凸起凹坑部分和相应于螺旋凹槽轨道11的预制坑部分,凸起凹坑行19和预制坑13被曝光。此后,该光盘母盘40被进行显影处理和曝光部分被去掉。于是,基于经过该显影处理的光盘母盘40,形成压模,此后使用该压模,根据众所周知的复制过程根据本实施例的DVD-RW10被大量制造。
顺便提及,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根据上述实施例,其中本发明应用到DVD-RW盘的例子被显示了,没有说但显示了本发明可以被应用到诸如DVD-R或DVD-RAM的其它类型的光记录介质中。同样,凹槽轨道11的深度Gd是50nm,而凸起凹坑行19的深度Ed是80nm和平均占空是80%,但它们的值能够基于上述的数学方程4和5取各种值。
根据本发明,在整个盘区域能获得恒定的半径推挽信号,并且记录和再现设备中的伺服电路的操作总能够保持稳定。

Claims (6)

1.一种能够光记录记录信息的光记录介质,其包括:
第一区域,由其上被记录记录信息的连续的凹槽轨道形成;和
第二区域,由其上相应于预定数据的不连续的凸起的凹坑行形成,
其中凸起的预制坑行防止再现写在第二区域上的数据;和
第二区域的半径推挽信号的电平不小于第一区域的半径推挽信号的电平的8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记录介质,其中凹槽轨道和凸起的凹坑行实际上满足下列数学方程式:
占空=0.04(Ed-λ/8n)2+(-0.07Gd2+6Gd-35.6)
其中占空[%]是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Ed[nm]是凸起凹坑行的深度,λ[nm]是光束的波长,和n是光记录介质的基底的折射率,和Gd[nm]是凹槽轨道的深度。
3.一种用于制造光盘母盘的光盘母盘制造设备,该光盘母盘是用于制造能够光记录记录信息的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包括由其上被记录记录信息的连续的凹槽轨道形成的第一区域和由其上相应于预定数据的不连续的凸起的凹坑行形成的第二区域,其中凸起的预制坑行防止再现写在第二区域上的数据和第二区域的半径推挽信号的电平不小于约80%的第一区域的半径推挽信号的电平,
该设备包括:
光束产生器,用来相应于光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在光盘母盘上形成多个区域;和
用来控制光束产生器的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光盘母盘制造设备,其中光记录介质的凹槽轨道和凸起的凹坑行实际上满足下列数学方程式:
占空=0.04(Ed-λ/8n)2+(-0.07Gd2+6Gd-35.6)
其中占空[%]是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Ed[nm]是凸起凹坑行的深度,λ[nm]是光束的波长,和n是光记录介质的基底的折射率,和Gd[nm]是凹槽轨道的深度。
5.一种用于制造光盘母盘的光盘母盘制造方法,该光盘母盘是用于制造能够光记录记录信息的光记录介质,该光记录介质包括由其上被记录记录信息的连续的凹槽轨道形成的第一区域与由其上相应于预定数据的不连续的凸起的凹坑行形成的第二区域,其中凸起的预制坑行防止再现写在第二区域上的数据和第二区域的半径推挽信号的电平不小于约80%的第一区域的半径推挽信号的电平,
该方法包括步骤:相应于光记录介质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在光盘母盘上形成多个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光盘母盘制造方法,其中光记录介质的凹槽轨道和凸起的凹坑行实际上满足下列数学方程式:
占空=0.04(Ed-λ/8n)2+(-0.07Gd2+6Gd-35.6)
其中占空[%]是凸起凹坑行的平均占空,Ed[nm]是凸起凹坑行的深度,λ[nm]是光束的波长,和n是光记录介质的基底的折射率,和Gd[nm]是凹槽轨道的深度。
CNB011355980A 2000-10-26 2001-10-25 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725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7497/00 2000-10-26
JP2000327497 2000-10-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1334A true CN1351334A (zh) 2002-05-29
CN1277255C CN1277255C (zh) 2006-09-27

Family

ID=18804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3559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7255C (zh) 2000-10-26 2001-10-25 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930969B2 (zh)
EP (1) EP1202256B1 (zh)
KR (1) KR100672877B1 (zh)
CN (1) CN1277255C (zh)
DE (1) DE60127634T2 (zh)
TW (1) TW5148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1390C (zh) * 2003-05-20 2008-07-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信息存储介质及在其上记录和/或从其再现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8855B2 (ja) * 2000-11-01 2009-06-1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書換え可能型光ディスク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システム
KR20030094730A (ko) * 2002-06-07 2003-1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록 방지 정보를 저장하는 기록 매체, 그 기록 방법 및기록 방지 방법
JP2004158068A (ja) * 2002-11-05 2004-06-03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記録媒体
JP4690306B2 (ja) * 2003-01-23 2011-06-0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間歇的または交番的なウォーブルピットを有する記録媒体と、その記録媒体にデータを形成、記録そして再生する装置と方法
EP1863030B1 (en) * 2003-01-23 2013-10-02 LG Electronics, Inc.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data therefrom
KR100952949B1 (ko) * 2003-01-24 2010-04-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밀도 광디스크의 복사 방지 정보 관리방법
EP1817774A1 (en) * 2003-12-03 2007-08-1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ide-channel for record carriers with spiral tracks
US7393078B2 (en) 2005-09-09 2008-07-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WO2008046777A1 (en) * 2006-10-16 2008-04-24 Thomson Licensing Optical storage medium comprising tracks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marks, and stampers and production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f the optical storage medium
JP4331241B2 (ja) * 2008-01-31 2009-09-16 株式会社東芝 トラッキングエラー信号生成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9440084B2 (en) * 2008-07-11 2016-09-13 Medtronic, Inc. Programming posture responsive therap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3411A (ja) * 1993-01-06 1994-07-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記録再生方法
JP3059026B2 (ja) * 1993-07-15 2000-07-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H09251668A (ja) * 1996-03-15 1997-09-22 Sony Corp 光学式記録媒体
JPH10275364A (ja) 1997-03-28 1998-10-13 Toshiba Corp 情報記憶媒体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TWI237256B (en) 1998-07-28 2005-08-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cal disk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optical disc
JP2000149331A (ja) * 1998-11-02 2000-05-30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光記録媒体製造用原盤及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JP2000242976A (ja) * 1999-02-19 2000-09-08 Taiyo Yuden Co Ltd 光情報媒体
JP3783909B2 (ja) 1999-05-20 2006-06-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カッティング装置、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並びに、カッティング方法
US6535477B1 (en) 1999-06-28 2003-03-18 Pioneer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groove and land track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962522B2 (ja) 2000-02-14 2007-08-2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
JP3922424B2 (ja) 2000-07-25 2007-05-3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式記録媒体、光学式記録媒体製造装置及び光学式記録媒体製造方法
US6771579B2 (en) * 2000-09-01 2004-08-03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1390C (zh) * 2003-05-20 2008-07-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信息存储介质及在其上记录和/或从其再现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202256A3 (en) 2004-07-21
US20020048246A1 (en) 2002-04-25
EP1202256B1 (en) 2007-04-04
KR20020032404A (ko) 2002-05-03
EP1202256A2 (en) 2002-05-02
DE60127634D1 (de) 2007-05-16
KR100672877B1 (ko) 2007-01-24
CN1277255C (zh) 2006-09-27
US6930969B2 (en) 2005-08-16
DE60127634T2 (de) 2008-01-10
TW514895B (en) 2002-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2956C (zh) 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和光盘记录再生方法
CN1096666C (zh) 光盘,光盘的录入/重放装置和光盘的制造方法
EP1526524A1 (en) Multi-laye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CN1277255C (zh) 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CN1297977C (zh) 光盘驱动器和记录/回放的方法
CN1294562C (zh) 光记录介质和用于制造该光记录介质的设备和方法
JPH10320773A (ja)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246954A (zh) 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957401A (zh) 光学数据载体的质量测试方法
CN1314016C (zh) 信息记录方法及设备、记录媒体制造设备和方法
CN1198275C (zh) 可重写的光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
CN1208921A (zh) 光盘和光盘的记录/再生方法
CN1860538B (zh) 光学式记录介质、其记录再生方法、及其记录再生装置
CN1691144A (zh) 光学记录介质以及在其上记录/再现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266677C (zh) 介质评估方法及设备
CN1637908A (zh) 光盘设备、控制光盘设备的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831997A (zh) 同步信号检测器和同步信号检测方法
CN101051484A (zh) 信息存储介质及在其上记录和/或从其再现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JP2003317263A (ja) 記録ディスク及び記録装置並びに記録方法
JP4211152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CN1301011A (zh) 盘形记录介质、制造该介质的方法、制造该介质的装置
JP4064087B2 (ja) 光学式記録媒体、光学式記録媒体製造装置及び光学式記録媒体製造方法
CN1764952A (zh) 具有预设凹槽调制的多层光盘
JP2003178464A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装置
EP1642269A1 (en) A phase change medium erasable at low speed and recordable at high speed and a driving device for such a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