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9377A - 零件插入装置以及零件插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零件插入装置以及零件插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9377A
CN1349377A CN01136128A CN01136128A CN1349377A CN 1349377 A CN1349377 A CN 1349377A CN 01136128 A CN01136128 A CN 01136128A CN 01136128 A CN01136128 A CN 01136128A CN 1349377 A CN1349377 A CN 1349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d
insertion portion
sending
described wire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36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5862C (zh
Inventor
渡边英明
横山大
小山利幸
木下洋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49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9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586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586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6Wiring by mach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69Assembling electrical component directly to terminal or elongated condu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1Plural divers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including means for metal shaping or assembling
    • Y10T29/5187Wire wor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174Means to fasten electrical component to wiring board, base, or substrate
    • Y10T29/53183Multilead compon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2Conductor
    • Y10T29/53209Terminal or connector
    • Y10T29/53213Assembled to wire-type condu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零件插入装置以及零件插入方法,将线材送出部分3的引导喷嘴16大幅度摇动送出线材12,以使无论线材插入部分4在怎样的旋转位置进行线材插入,线材插入部分4和送出的线材12都不干涉。这时,在处于送出过程中的线材12的一部分上施加由弯曲而导致的变形,最好将该变形量控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但是如果上述避免干涉需要,也可将线材12弯曲到塑性变形区域。如果塑性变形量很微小则以该状态使用该线材12,如果为对于后面的工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较大的变形,则利用张紧器33消除上述变形。通过将线材插入部分4相对于送出基准线31配置在规定位置上,能够减轻线材12弯曲的程度。

Description

零件插入装置以及零件插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路印刷电路板等电路形成体上插入成型的线材零件的零件插入装置以及零件插入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于电子设备上的电路印刷电路板等电路形成体上,出于使安装的电子零件之间接通等目的,有时插入线材成型得到的线材零件。图12表示用于此目的的基于现有技术的零件插入装置。在图中,在零件插入装置1上,配置着将跳线等线材卷绕成线轴状向零件插入装置1供给的线材供给部分2,将所述线材按规定量间歇地送出的线材送出部分3,将所述被送出的规定量的线材切断、成型并且对位插入电路形成体的规定位置的线材插入部分4,将电路形成体搬入零件插入装置1中并且矫正保持在规定位置的电路形成体保持部分5,和控制全部动作的控制装置6。所述线材插入部分4将成型后的线材以图的Z轴为中心旋转,所述电路形成体保持部分5通过使电路形成体在图的X方向以及Y方向的平面状中移动,所述成型后的线材对位于所述电路形成体的规定插入位置处。
图13A和图13B表示了涉及上述构造的零件插入装置1的主要构成要素和电气连接。在图13A中,右侧为线材送出部分3,左侧为线材插入部分4,在线材插入部分4的正下方矫正保持着电路形成体11。线材供给部分3由配置有将卷成线轴状供给的线材12拉出、在箭头E的方向上间歇地按照规定量送出的由一对送出辊13、13构成的线材送出机构的本体部分8,和配置有为将所述顺序送出的线材12交接到线材插入部分4而确定送出线材12的方向的引导喷嘴16的引导部分9构成。引导部分9以支承轴15为中心在箭头C、D方向上可以摇动地安装在本体部分8上,通过该摇动,线材12的送出方向被确定。马达17经由驱动器连接在NC控制部分上,提供送出辊13、13的旋转驱动力,而且汽缸等执行元件18通过对应的电磁阀受控于顺序控制部分,使包括引导喷嘴16的引导部分9摇动。马达17的旋转量、执行元件18的动作量都可以通过控制装置6(参照图12)控制。
另一方面,线材插入部分4,包括接受从线材供给部分3供给的线材12并将其切断成规定长度的一对切断部分21、22,和使所述的切断的线材12能够插入的、成型为规定形状的成型部分23。所述一对切断部分21、22分别具有可动刀片21a、22a和固定刀片21b、22b,将线材12分别夹在所述可动刀片和固定刀片之间后,可动刀片21a、22a在与图的Z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下降,将线材12切断成规定长度。成型部分23包括折弯模24和一对插入引导器25、25,插入引导器25、25下降,在与位于其内侧的折弯模24之间将切断的线材的两端部折弯成钉书针状成型。折弯模24随后通过未图示的连杆机构的操作退避到图的后方。线材插入部分4通过经由驱动器连接在NC控制部分上的马达26,使以箭头F所示的图的Z轴为中心的旋转成为可能,通过该旋转将所述加工的线材12与设置在电路形成体11上的规定的插入孔19对准旋转位置。旋转位置对准完成后,所述弯曲加工完了的线材12以保持在所述插入引导器25内的状态一直下降到与电路形成体11接触的位置,并插入插入孔19内,完成插入。执行元件27、28、29为分别驱动可动刀片21a和22a、折弯模24、插入引导器25的动力源,通过对应的电磁阀连接在顺序控制部分上。
另外,图示的各动力源中,A表示执行元件,M表示马达,但是各动力源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线材送出机构也可以为不用由马达17驱动的送出辊13、13,而用执行元件驱动在前进时夹持线材12、后退时放开线材、间歇地送出线材的往复动作式的连杆的装置。
具备上述构成要素的线材插入装置1,通过图13B中包含的主控制器中央控制部分(CPU)、顺序控制部分、NC控制部分,进行驱动控制。下面参照图14至图26就具体的控制内容进一步详细说明。首先,图14至图17为图示线材零件插入时不进行线材插入位置4的旋转位置对准的情况下的各工序从上方(图13的Z方向)所看的状态的图,另外图18为其流程图。图14表示线材送出工序,通过一对送出辊13、13以规定量旋转,将线材12从引导喷嘴16仅送出规定的长度。这时,引导喷嘴16如图所示的那样以支承轴15为中心一直向水平方向摇动(圆弧动作)到送出的线材12和引导喷嘴16自身不与线材插入部分4干涉的位置为止,在处于送出过程中的线材12上,相对于图中的点划线所示的送出基准线31被施加了弯曲。这里所谓送出基准线31,为在一对送出辊13、13的旋转平面上延长在旋转方向上的直线,为与连接两送出辊13、13的各旋转轴的直线垂直相交的直线。在将线材12以自由状态通过送出辊13、13的旋转送出的情况下,线材12沿着该送出基准线31伸张。被在离开送出基准线31的位置处移动的引导喷嘴16引导的线材12弯曲送出的结果,使不影响线材插入部分4而送出线材12成为可能。
图14同时也表示线材插入工序,在图的左侧所示的线材插入部分4一侧,被切断成规定长度、规定的成型完成的线材零件12x,处于在电路形成体11的插入孔19(参照图13)中插入的状况。也就是说,在该零件插入装置中,线材送出工序和线材插入工序同时并行实施。
然后,图15表示线材交接工序。通过引导喷嘴16以支承轴15为中心在图的箭头D方向上进行圆弧动作,将在前面的线材送出工序中送出的线材12移动到线材插入部分4上能够交接的位置处。这时,线材12成为与所述送出基准线31重合的笔直的状态。在线材插入部分4中原来的线材零件12x的插入已经完成,后面的线材12的交接可以进行。向线材插入部分交接线材12后,在图16的线材切断工序中,上述交接过来的线材12通过一对切断部分21、22切断。通过这样,从线材送出部分3向线材插入部分4的线材12的交接完成。
在图17所示的引导喷嘴退避工序中,为使引导喷嘴16自身和随后送出的后面的线材12不与线材插入部分4干涉,引导喷嘴16以支承轴15中心在图的箭头C方向上圆弧动作,准备后面的线材12的送出。图17同时表示了线材成型工序,在线材插入部分4中,未图示的连杆机构动作、折弯模24伸出,插入引导器25通过在与图纸垂直的方向上下降在与折弯模24之间将上述切断的线材成型,形成线材零件12x。然后,回到图14,通过重复上述的工序,线材12顺序、连续地送出、切断以及成型,插入电路形成体11的插入孔19中。图18为表示上述的各动作的流程图。在图中,右侧表示线材送出部分3的动作,左侧表示线材插入部分4的动作,重复部分表示两者共同的动作。如图18所示的那样,不需要上述的线材插入部分4的旋转位置对准时的线材插入时,线材供给部分3中的线材送出工序和线材插入部分4中的插入工序同时并行进行。
下面,参照图19至图26说明线材插入部分4进行旋转位置对准的情况下的插入工序。在图19中所示的线材送出工序中,通过一对线材送出辊13、13按规定量旋转,将线材12仅送出规定的长度。这时,线材插入部分4如入所示的那样,处于将两切断部分21、22配置在送出基准线31上的位置(下面将此称为“原点位置”),引导喷嘴16一直旋转移动到引导喷嘴16自身和被送出的线材12不与线材插入部分4干涉的退避位置。因此,线材送出部分3能够不影响线材插入部分4而送出线材12。在此期间,处于送出过程中的线材12的一部分上,由于引导喷嘴16的上述退避移动而相对于送出基准线31施加了弯曲。
然后,在图20所示的线材交接工序中,为使前面的线材送出工序中预先送出的线材12能够向线材插入部分4交接,引导喷嘴16以支承轴15为中心在图的箭头D方向上摇动(圆弧动作)。通过这样,送出的线材12与送出基准线31一致、成为笔直的状态。在图21的线材切断工序中,交接到线材插入部分4的部分的线材12通过线材插入部分4的切断部分21、22切断为规定的长度,通过这样完成线材的交接工序。
然后,在图22所示的引导喷嘴退避工序中,在如图所示的那样线材插入部分4不旋转的状态下,引导喷嘴16以支撑轴15为中心在图的C方向上一直圆弧动作到引导喷嘴16和随后送出的线材12不与线材插入部分4干涉的位置为止。这时,在线材12上如图所示的那样相对于送出基准线31施加有弯曲。另一方面,在此期间,在线材插入部分4上,折弯模24通过未图示的连杆机构伸出,插入引导器25向与图纸垂直的方向下降、将交接过来的部分的线材12弯曲加工,将线材零件12x成型。折弯模24成型后马上利用上述连杆机构的动作向后方退避。然后,在图23的线材对位工序中,线材插入部分4以旋转轴P为中心旋转,以使成型后的线材零件12x在插入位置对准位置。这样,在图24的线材插入工序中,保持在插入引导器25上的线材零件12x插入电路形成体11的规定的插入孔19(参照图13)中。在此期间,如图示的那样,因为线材插入部分4位于引导喷嘴16的前方,所以在送出了线材12的情况下线材12和线材插入部分4干涉,线材12的送出无法进行。
然后,在图25的原点位置恢复工序中,完成了插入的线材插入部分4,为使能够收进后面的线材12,以旋转轴P为中心旋转恢复到上述的原点位置。通过这样,由于线材插入部分4处于不干涉的位置,所以线材送出部分3成为能够送出线材的状态,下面回到图19。通过重复上述的动作,线材12被顺序连续地送出、切断、以及成型,插入电路形成体11的插入孔19中。图26为表示上述的线材插入部分4进行旋转位置对准的情况下的零件插入时的流程图的图。在图中,右侧表示线材送出部分3,左侧表示线材插入部分4,重复部分表示两者的共同动作。
上述的涉及现有的技术的线材插入方法以及零件插入装置有下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如参照图24说明的那样,线材插入部分4在规定的插入位置将线材零件12x进行旋转位置对准并插入期间,引导喷嘴16和被送出的线材12与线材插入部分4干涉。因此,如图26的流程图中双层框内所示的那样,在零件送出部分3中,线材插入部分4需要有到原点恢复为止的等待时间A。于是,在线材插入部分4原点恢复之后,由于在线材送出部分3开始进行随后的线材的送出,在该送出完了为止在线材插入部分4一侧产生等待时间B。也就是说,线材插入部分4将线材零件12x插入用于对位的旋转所确定的位置时的节拍,比进行不需要线材插入部分4的旋转的的插入时的节拍需要额外的时间,有零件插入装置的运转率低下这样的问题。作为一例,没有上述线材插入部分4的旋转位置对准动作的情况下的节拍为0.15秒/零件,有旋转位置对准动作的情况下的节拍为0.18秒/零件,由于该原因的运转率的降低为约20%。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无论有没有线材插入部分的旋转位置对准,线材插入部分处的线材的对位以及插入、和线材送出部分处的线材的送出都能够同时进行的线材插入装置以及线材插入方法,提高零件插入的设备运转率以及生产效率。
本发明通过无论有无线材插入部分4的旋转位置对准,都将被送出的线材12最好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弯曲,根据需要一直弯曲到塑性变形区域,在线材插入部分4上向不干涉的方向送出线材来解决上述的问题,具体包括下面的内容。
即本发明的第1个发明涉及一种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为由将线材按规定量送出的线材送出部分,和将所述的送出的线材切断、折弯成型、对准旋转位置之后插入电路形成体的插入孔中的线材插入部分构成的零件插入装置,无论所述线材插入部分的旋转位置如何,所述线材送出部分都能够向不与所述线材插入部分干涉的方向送出线材。避免线材送出部分处的线材的送出与线材插入部分干涉,提高设备运转率和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第2个发明涉及一种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将线材按规定量间歇送出的线材送出部分,搬入电路形成体并在规定位置调整保持的电路形成体保持部分,接受所述的送出的线材并切断、成型后将所述的成型的线材对准旋转位置并插入所述电路形成体的规定的插入孔中的线材插入部分,和控制全部动作的控制装置构成的零件插入装置中,无论所述线材插入部分在进行所述的对准旋转位置以及插入时的旋转角度,所述线材送出部分都能够利用所述线材插入部分同时进行所述的位置对准以及所述插入,向不与所述线材插入部分干涉的方向送出线材。通过线材送出部分处的线材的送出和线材插入部分处的旋转位置对准,以及线材的插入同时并行进行,提高设备运转率和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第3个发明所涉及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为向不与所述线材插入部分干涉的方向送出线材,或者将向不与所述线材插入部分干涉的方向送出的线材向所述线材插入部分交接,所述线材在弹性限度内弯曲。通过弯曲线材,以不与线材插入部分干涉的形态将线材送出,上述的弯曲为弹性限度范围内,对于后面的加工和产品性能没有坏的影响,所以是理想的。
本发明的第4个发明所涉及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为向不与所述线材插入部分干涉的方向送出线材,或者将向不与所述线材插入部分干涉的方向送出的线材向所述线材插入部分交接,所述线材一直弯曲到塑性区域。通过弯曲线材,不与线材插入部分干涉地将线材送出,即使上述弯曲为塑性变形的弯曲,也可以残留该弯曲,或者通过矫正弯曲使用。
本发明的第5个发明所涉及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弯曲的程度根据利用所述线材插入部分进行的旋转位置对准以及插入的旋转角度而变化。通过线材插入部分的旋转角度仅依靠线材的微小弯曲就能够防止干涉,由于微小的弯曲动作即可完成,能够实现效率化。
本发明的第6个发明所涉及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无论所述线材插入部分以怎样的旋转角度进行旋转位置对准以及插入,所述线材插入部分都被配置在不与表示从所述线材送出部分送出的线材被送出的方向的送出基准线干涉的位置处。可以实现能够将线材笔直送出的令人满意的构成要素的配置。
本发明的第7个发明所涉及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线材插入部分进行旋转位置对准时的旋转轴为P,以到位于最远离与所述被送出的线材有干涉的可能性的所述旋转轴P的位置处的所述线材插入部分的部位的距离为r时,则从表示从所述线材送出部分送出的线材被送出的方向的送出基准线到所述旋转轴P的距离d满足0<d<r。线材送出和线材交接处的线材的弯曲的方向向相反方向分散,可以减少线材上的向一个方向的弯曲量。
本发明的第8个发明所涉及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送出基准线到所述P旋转轴的距离d为约r/2。线材送出和线材交接处的向相反方向的线材的弯曲量近似相等,可以实现向一个方向的弯曲量极其微小。
本发明的第9个发明所涉及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送出部分配置有夹持线材并以规定量间歇送出的送出机构,和以设置在所述送出机构与所述线材插入部分之间的规定位置的支承轴为中心可以摇动的引导喷嘴,通过所述引导喷嘴摇动、引导线材,确定送出线材的方向以及线材的弯曲程度。通过引导喷嘴的摇动(圆弧动作),可以控制线材的送出方向。
本发明的第10个发明所涉及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喷嘴上配置着由矫正线材弯曲的多个辊子构成的张紧器。使用张紧器将线材笔直地矫正,可以排除对随后的加工和产品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第11个发明所涉及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张紧器上设置着送出所述线材的驱动机构。使线材能够容易地通过张紧器,避免由于张紧器的阻力而导致的线材的纵弯曲。
本发明的第12个发明所涉及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喷嘴的送入线材的一侧,还设置着覆盖线材并且防止线材纵弯曲的引导管。避免线材的纵弯曲,使线材向引导喷嘴或者张紧器的塞入确实可靠。
本发明的第13个发明涉及一种零件插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将连续的线材按规定量间歇送出的步骤,将所述线材切断为规定长度的步骤,将所述的切断的线材成型的步骤,在所述一系列的步骤之间将搬入的电路形成体限制位置于规定位置的步骤,和将所述的成型的线材与所述电路形成体的规定的插入孔进行旋转位置对准并插入的步骤构成的零件插入方法中,无论在所述进行旋转位置对准并插入的步骤中的旋转位置如何,都与该步骤同时并行进行随后送出插入的线材的步骤。通过将插入线材的步骤和送出线材的步骤同时并行进行,可以提高设备运转率和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第14个发明所涉及的零件插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线材按规定量间歇送出的步骤中,或者在所述线材按规定量被送出后将所述线材切断为规定长度的步骤中,所述的连续的线材的一部分弯曲。通过弯曲线材,可以控制线材的送出方向,避免和线材插入部分的干涉。
本发明的第15个发明所涉及的零件插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材的弯曲为弹性变形内的弯曲。将弯曲量限制在令人满意的弹性变形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16个发明所涉及的零件插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材的弯曲为一直到达塑性变形区域的弯曲。即使施加塑性变形,也能以原封不动的状态,或者通过矫正使用。
本发明的第17个发明所涉及的零件插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一直弯曲变形到塑性变形区域的线材恢复成近似直线状使用。矫正塑性变形使成为直线形状,与施加弹性变形的情况相同,对随后的加工、功能没有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材送出部分、以及线材插入部分的俯视图,表示马上要进行线材插入部分的旋转位置对准之前的状态。
图2为与图1相同的俯视图,表示线材送出工序、线材插入工序。
图3为与图1相同的俯视图,表示线材插入部分的原点恢复工序。
图4为与图1相同的俯视图,表示线材交接工序。
图5为与图1相同的俯视图,表示线材切断工序。
图6为与图1相同的俯视图,表示引导喷嘴退避工序以及线材成型工序。
图7为图1至图7所示的零件插入工序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图1所示的线材送出部分、线材插入部分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9为涉及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线材送出部分、以及线材插入部分的俯视图,表示线材送出工序和线材交接工序。
图10为涉及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线材送出部分、以及线材插入部分的俯视图,表示线材送出工序和线材交接工序。
图11为涉及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线材送出部分、以及线材插入部分的俯视图,表示线材送出工序和线材交接工序。
图12为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零件插入装置的概要的斜视图。
图13为表示图12所示的零件插入装置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局部放大斜视图以及其框图。
图14为基于现有技术的线材送出部分以及线材插入部分的俯视图,表示线材送出工序和线材成型工序。
图15为与图14相同的俯视图,表示线材交接工序。
图16为与图14相同的俯视图,表示线材切断工序。
图17为与图14相同的俯视图,表示引导喷嘴退避工序、线材成型工序。
图18为图14至图17所示的零件插入工序的流程图。
图19为基于现有技术的其它的线材送出部分以及线材插入部分的俯视图,表示线材送出工序。
图20为与图19相同的俯视图,表示线材交接工序。
图21为与图19相同的俯视图,表示线材切断工序。
图22为与图19相同的俯视图,表示引导喷嘴退避工序、线材成型工序。
图23为与图19相同的俯视图,表示线材插入部分马上就要进行旋转位置对准前的状态。
图24为与图19相同的俯视图,表示旋转位置对准工序、线材插入工序。
图25为与图19相同的俯视图,表示线材插入部分的原点恢复工序。
图26为图19至图25所示的零件插入工序的流程图。图中,1.零件插入装置,2.线材供给部分,3.线材送出部分,4.线材插入部分,5.电路形成体保持部分,6.控制装置,8.本体部分,9.引导部分,11.电路形成体,12.线材,13.送出辊,15.支承轴,16.引导喷嘴,17.马达,18.执行元件,19.插入孔,21、22.切断部分,23.成型部分,24.折弯模,25.插入引导器,26.马达,27、28、29.执行元件,31.送出基准线,33.张紧器,34.引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至图8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零件插入方法以及零件插入装置的构成要素。其中,图1至图6表示从上方所看的本发明涉及的零件插入装置的线材送出部分3和线材插入部分4处的动作的状态。本实施例涉及的零件插入装置的概况以及主要构成要素与参照图12以及图13说明的基于现有技术的零件插入装置相同。
图1表示线材交接完成后,线材12被切断,线材送出部分3的引导喷嘴16移动到退避位置,通过这样处于送出过程中的线材12离开送出基准线31、被施加以弯曲,另一方面在线材插入部分4上,切断后的线材12的成型完成,目的在于以图的旋转轴P为中心的必要的对位的旋转动作开始的状况。然后,图2表示线材插入部分4的旋转位置对准完成,成型后的线材零件12x处于插入工序的状况。在此期间,在线材送出部分3中,一对送出辊13、13旋转,后面应交接的规定量的线材12的送出开始,线材12穿过引导喷嘴16被送出到前方。如图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涉及的线材送出部分3的引导喷嘴16,以支承轴15为中心摇动(圆弧动作),引导喷嘴16自身和被送出的线材12一直退避到线材插入部分4定位于怎样的旋转位置都不干涉的位置,也就是说,退避到最远离线材插入部分4的旋转轴P的有干涉的可能性的部位的移动轨迹的外侧的位置处。通过这样,如图所示的那样线材插入部分4处的对位工序以及/或者线材插入工序,和线材送出部分3处的线材送出工序,能够总是同时并行进行。
图3表示结束了插入工序的线材插入部分4旋转恢复到原点位置,成为能够进行后面的线材的交接的状态,另一方面,在线材送出部分3一侧,结束了送出的送出辊13停止旋转,规定量的线材12伸出到引导喷嘴16的前方的状态。然后,图4为线材交接工序,引导喷嘴16以支承轴15为中心在箭头D方向上圆弧动作,这时伸出到引导喷嘴16的前方的线材12被笔直地延伸在送出基准线31方向(参照图3)上的线材插入部分接受。图5为线材切断工序,在线材插入部分4的一对切断部分21、22中,可动刀片21a、22a向与图纸垂直的方向下降,在与固定刀片21b、22b之间将线材12切断成规定长度。然后在图6中,引导喷嘴16以支承轴15为中心在图的箭头C方向上圆弧动作,后面要送出的线材12退避到不与线材插入部分4干涉的位置。在此期间,线材插入部分4中,插入引导器25通过连杆机构相对于伸出的折弯模24向与图纸垂直的方向下降,将线材12折弯成型为线材零件12x。成型后折弯模25再次通过连杆机构的动作退避。下面,回到图1,重复到此为止的工序。
图7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上述的零件插入动作流程图。在图中,右侧表示线材送出部分3,左侧表示线材插入部分4,重复部分表示两者共同的动作。如图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中,线材插入部分4处的旋转位置对准工序以及线材插入工序,和线材送出部分3处的线材送出工序能够同时并行进行,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等待时间。因此,能够缩短全盘零件插入中的生产节拍,能够提高设备运转率。
图8表示随着引导喷嘴16的移动而使线材12弯曲的状态下的尺寸关系的一例。在表示线材12通过一对送出辊13、13伸出的方向的送出基准线31上,存在有构成引导喷嘴16的旋转中心的支承轴15和线材插入部分4的旋转轴P。以两送出辊13、13的切点到支承轴15的距离为a,支承轴15到引导喷嘴16的伸出一侧端部的距离为b,线材插入部分4的旋转轴P到处于最远离的位置的有干涉的可能性的线材插入部分4的部位的距离为r。以从该状态将引导喷嘴16移动到引导喷嘴16自身和送出的线材12不与线材插入部分4干涉的位置时的引导喷嘴16的圆弧动作的角度为θ,以连接引导喷嘴16的伸出一侧端部和两送出辊13的切点的直线和送出基准线31的夹角为α,以线材12的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为R。
为了简化,若使a=b,分别为70cm,另外r=55mm,则θ为约20°(因此α为约10°)就能够充分避免线材插入部分4和引导喷嘴16以及线材12的干涉。这时,线材12的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R为约250mm。虽然也取决于被送出的线材12的材质,但是例如为线径0.6mm是铜制的跳线,则由于该弯曲而导致的变形能够被限制在弹性限度内。在现有技术中,即使是象这样能够得到在弹性限度内的条件的情况下,也将引导喷嘴16的摇动角θ限制在例如约5°左右,与用于线材插入部分4的对位的旋转角度相对应,使线材的送出待机。在本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不同,如图所示的那样摇动角θ较大,引导喷嘴16以及线材12退避到一直不与线材插入部分4干涉的位置,因此线材送出工序能够一直与线材插入工序并行进行。通过这样能够通过减少节拍实现生产的效率化。
并且,图8所示的各构成要素的配置、各尺寸等,归根到底不过是表示一例,另外,使用的线材的规格(通常使用0.5mm到0.8mm直径的铜制的跳线,但并不限定于此)也不同,所以将使线材的变形限制在弹性限度内的引导喷嘴16的许可摇动角一概而定比较困难。为了将避免干涉的线材的弯曲限制在弹性限度内,将从两送出辊13、13的切点到引导喷嘴16的前端的距离(图中的a+b)延长为一个解决方案。
并且,在图1至图6中,虽然将引导喷嘴16摇动到一直最大限度地避免与线材插入部分4的干涉的位置处,但是根据线材零件12x的插入位置,有时不需要线材插入部分4的旋转位置对准,或者仅靠微小的角度的旋转就能够对位。在这时,引导喷嘴16移动到能够避免与线材插入部分4停止在原点位置的状态下的、或者为对位而些须旋转的状态下的线材插入部分4干涉的位置即可。因此,通过控制装置6(参照图12)的控制,通过根据插入的线材零件12x的插入位置控制引导喷嘴16的旋转角度,能够将引导喷嘴16的旋转移动量限制在最小限度,减少移动所需的时间。
实施例2
图9(a)和图9(b)为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零件插入装置以及零件插入方法的概要的图。各图与实施例1的图1至图6相同,从上方看线材送出部分3和线材插入部分4的关系。图9(a)表示涉及本实施例的线材送出工序,图9(b)表示涉及本实施例的线材交接工序。如图所示的那样,本实施例中,与前面的实施例1不同,相对于送出辊13、13的送出基准线31,线材插入部分4预先配置是不干涉的位置处。也就是说,从所述旋转轴P到最远离线材插入部分4的旋转轴P的有干涉的可能性的部位为止的距离为r,则该旋转轴P配置在从送出基准线31离开距离r以上的位置处。通过这样,在图9(a)所示的线材送出工序中,送出辊13能够沿着送出基准线31将线材12直线送出。因而,在图9(b)所示的线材交接工序中,保持送出的线材12的引导喷嘴16,仅向线材插入部分4的方向圆弧动作角度θ(例如约20°),向线材插入部分4进行线材12的交接。这时,线材插入部分4为使线材的交接容易进行,最好如图示的那样仅向箭头G的方向旋转角度θ。并且虽然图中省略,但是引导喷嘴的退避工序、线材插入工序等、伴随线材插入的其它一系列的工序,与前面的实施例1相同。
在实施例1中,由于引导喷嘴16通过送出辊13相对于送出基准线31处于退避位置时线材12以弯曲的状态被送出,所以引导喷嘴16和线材12容易摩擦,线材12的螺纹、或者线材12的表面处理(电镀等)有可能受到损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将线材12从送出辊13笔直地送出到送出基准线31上,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此外能够减轻送出辊13的负荷,使线材的送出顺利进行,较令人满意。
实施例3
图10(a)和图10(b)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零件插入装置以及零件安装方法的概要。图10(a)表示涉及本实施例的线材送出工序,图10(b)表示涉及本实施例的线材交接工序。如图示的那样,涉及本实施例的零件插入方法以及零件插入装置中,线材插入部分4配置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近似中间的位置处。也就是说,从所述旋转轴P到最远离线材插入部分4的旋转轴P的有干涉的可能性的线材插入部分4的部位为止的距离为r,则该旋转轴P处于送出基准线31和从送出基准线31仅离开r以下的距离之间的任意位置。最好旋转轴P处于从送出基准线31仅离开r/2的位置处。通过这样,在图10(a)所示的线材送出工序中,为了避免线材12送出时与线材插入部分4的干涉,引导喷嘴16在从线材插入部分4离开的方向上仅圆弧动作约θ1,在该位置进行线材12的送出。而且,在图10(b)所示的线材交接工序中,保持送出的线材12的引导喷嘴16,相对于送出基准线31向线材插入部分4的方向仅圆弧动作θ2进行线材12的交接。这时,线材插入部分4,为了使线材的交接容易进行,如图示的那样向箭头G的方向仅旋转约θ2为好。并且,虽然图10中省略,但是引导喷嘴的退避工序、线材插入工序等、伴随线材零件插入的其它的工序,与前面的实施例1相同。
通过进行上述的线材送出部分以及线材插入部分的配置,虽然为避免线材插入部分4和引导喷嘴16以及送出的线材12的干涉而进行的引导喷嘴16的圆弧动作的合计角度(θ1+θ2),与实施例1以及2中的θ近似相等,但是能够减轻由于线材12的弯曲而导致的变形量。例如,线材插入部分4的旋转轴P和送出基准线31之间的距离为上述的令人满意的条件约r/2时,能够使本实施例中的线材12的弯曲量为近似θ1=θ2=θ/2。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线材的变形量与实施例1、2相比,在为令人满意的条件的情况下能够约减少一半。因此,与实施例1相比较,通过送出辊13进行的线材的送出能够更加顺利,并且能够缓和确定弹性变形的限度时的条件,而且,与实施例2相比较,能够缓和确定弹性变形的限度时的条件。特别是在有配置空间上的问题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线材弯曲角度减小一半,就能够使引导喷嘴16和送出辊13、13之间设置得更近、使设备紧凑,或者如果上述的两者的间隙保持不变,则即使为线径更大的线材也能够在弹性限度内送出,无论怎样都使条件变得有利。
并且,虽然在图10(a)的线材送出工序中,将引导喷嘴16从送出辊13的送出基准线31仅圆弧动作θ1,但是在线材插入部分4不需要进行旋转位置对准即可插入的情况下,或者仅进行微小的旋转位置对准就能够插入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上述的通过摇动而进行的退避移动,保持位于送出基准线31上的状态进行线材的送出。通过这样,能够使利用送出辊13的线材12的送出更加顺利地进行,减少由于引导喷嘴16的旋转移动而花费的时间。
实施例4
下面再次参照图9说明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零件插入装置以及零件插入方法。在到现在为止说明过的各实施例中,都以将线材的变形控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为前提。也就是说,由于弯曲后的线材12在后面要加工、插入,故最好线材12的变形控制在弹性限度内,去掉弯曲载荷后线材12恢复成直线状。但是,根据情况即使在线材12上残留有塑性变形,有时这也是可以允许的情况。在包括本实施例的下述的实施例中,以线材的变形为塑性变形的情况为对象。图9(a)所示的状态下的线材12送出后,转到图9(b)所示的线材交接工序时,引导喷嘴16的圆弧动作在例如实施例1所示的尺寸规格的例中的摇动角θ为约25°以上,通过这样,线材的曲率半径R为约200mm以下,在线材12上施加塑性变形。线材交接后引导喷嘴16恢复到送出基准线31上,通过送出辊13将线材12送出,则该场合下的线材12如图9(c)所示的那样,不沿着送出基准线31笔直地伸展,而通过上述的塑性变形如图示的那样以在线材插入部分4一侧弯曲的状态伸出。
这里,虽然在图9(c)中为了容易理解而夸张地绘出,但是在线材插入部分切断、弯曲成型后的线材零件12x的直线部分的长度,为例如从5mm到25mm左右。对于直线部分的长度为25mm的的零件,要施加曲率半径约200mm的变形。关于该线材零件12x的插入工序,或者该线材零件12x的功能,如果为这种程度的变形,可以认为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没有什么实际损害。而且上述的曲率半径约200mm的变形,为通过引导喷嘴16的旋转移动而施加在线材12上的变形量,在引导喷嘴16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解除线材12的弯曲载荷的情况下,通过线材12自身的弹性变形回复,线材12上实际残留的塑性变形量(上述弯曲的曲率半径)极其微小。在本实施例中,即使是这样塑性变形的线材,也可以以原封不动的状态成型,作为线材零件使用。
将图9(c)中实线所示的状态的弯曲的线材12移动到图9(b)所示的线材交接位置的情况下,如本实施例所示的那样,在线材12上施加与线材插入部分4靠近的方向的弯曲,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也就是说,在图9(b)中,伴随引导喷嘴16向箭头D方向的旋转,首先,处于远离引导喷嘴16的一侧的线材12的前端部分由于上述的弯曲导致的变形而先与线材插入部分4接触,然后由于引导喷嘴16的进一步旋转,处于这一侧的线材12的部分被塞入,与同样处于这一侧的线材插入部分4确实可靠地接触。通过这样,线材12就被位于线材插入部分4的两端的一对切断部分21、22确实可靠地捕捉到,切断成规定长度成型。在使用例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1那样的配置的零件插入装置的情况下,因为线材12在从线材插入部分4远离的方向上施加有塑性变形,所以在线材交接工序中线材12的前端一侧有从线材插入部分4离开的倾向,线材12的捕捉、切断有时可能会变得困难。但是,如上所述的那样,相对于切断的线材12的长度,弯曲变形特别微小,因而即使施加有反方向的变形,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通常的加工。如上所述的那样,在本实施例中,表示了即使在线材上施加有例如塑性变形,如果该变形特别微小,那么以保持有该变形的状态,也可以与施加了弹性变形的线材完全相同地加工、插入的情形。
实施例5
图11表示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零件插入装置以及零件插入方法。在前面的实施例4中,表示了在线材12上施加没有实际损害的程度的塑性变形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以施加对线材12产生实际损害的塑性变形的情况为对象。图11(a)表示涉及本实施例的线材送出工序,图11(b)表示涉及本实施例的线材交接工序。如图示的那样,在涉及本实施例的零件插入装置中,在引导喷嘴16上设置着由在线材12的两侧交互配置的多个辊构成的张紧器33。在线材送出工序中,通过送出辊13送出的线材12被塞入引导喷嘴16的张紧器33中。线材12通过如图所示的引导喷嘴16和送出辊13的位置关系而被弯曲,在处于在该两者之间的送出过程的线材12的一部分上施加塑性变形。然后,上述施加了变形的部分的线材12利用送出辊13的塞进作用通过张紧器33的辊之间的过程中,在线材12上再次施加消除上述塑性变形的方向的塑性变形,通过引导喷嘴16之后的线材12,成为原来的直线状伸出。因此,在此之后的线材交接、成型、向电路形成体的插入,能够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
通过在引导喷嘴16上设置这样的张紧器33,就不需要介意引导喷嘴16摇动的角度范围,就能够将线材送出时引导喷嘴16自身和送出的线材12任意移动到不与线材插入部分4干涉的位置。并且,由于线材12通过送出辊13的驱动力克服张紧器33的阻力而塞入,所以最好在在引导喷嘴16的输入一侧设置防止该塞入时线材12的纵弯曲的如图所示的那样的引导管34。作为这样的引导管34,可以使用例如一般作为钢丝绳的护套使用的那样的、对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弯曲随之而动、在扩大管的内径的方向上施以阻力防止线材的纵弯曲的软管等。并且,特别是在直径细的场合等使用用力塞入比较困难的线材12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张紧器33的辊上通过马达等给予驱动力,与线材送出辊13同步将线材12拉到张紧器33内。这种引导管34、张紧器33,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使用,例如即使施加在线材12上的弯曲在弹性限度范围内,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到现在为止说明过的其它实施例中安装使用。
根据涉及本发明的零件插入装置以及零件插入方法,能够将线材插入部分处的旋转位置对准以及线材零件的插入和线材送出部分处的线材送出,无论上述线材零件的插入位置而同时并行实施,能够缩短零件安装的节拍,提高设备运转率和生产效率。
由于上述线材零件的插入和线材送出同时并行实施,所以虽然在处于送出过程中的线材上施加弯曲,该弯曲以控制在弹性变形范围内为好,即使施加到达塑性变形区域的弯曲,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对于随后的插入工序以及作为线材零件的功能没有影响。另外,在万一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张紧器可以消除上述的塑性变形,所以上述同时并行实施,在无论怎样的零件插入工序的条件下都能够实施。

Claims (20)

1.一种零件插入装置,为由将线材按规定量送出的线材送出部分,和将所述的送出的线材切断、折弯成型、对准旋转位置之后插入电路形成体的插入孔中的线材插入部分构成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无论所述线材插入部分的旋转位置如何,所述线材送出部分都能够向不与所述线材插入部分干涉的方向送出线材。
2.一种零件插入装置,由将线材按规定量间歇送出的线材送出部分,搬入电路形成体并在规定位置调整保持的电路形成体保持部分,接受所述的送出的线材并切断、成型后将所述的成型的线材对准旋转位置并插入所述电路形成体的规定的插入孔中的线材插入部分,和控制全部动作的控制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无论所述线材插入部分在进行所述的对准旋转位置以及插入时的旋转角度,所述线材送出部分都能够利用所述线材插入部分同时进行所述的位置对准以及所述插入,并且能向不与所述线材插入部分干涉的方向送出线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为向不与所述线材插入部分干涉的方向送出线材,或者将向不与所述线材插入部分干涉的方向送出的线材向所述线材插入部分交接,所述线材在弹性限度内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为向不与所述线材插入部分干涉的方向送出线材,或者将向不与所述线材插入部分干涉的方向送出的线材向所述线材插入部分交接,所述线材一直弯曲到塑性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弯曲的程度根据利用所述线材插入部分进行的旋转位置对准以及插入的旋转角度而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无论所述线材插入部分以怎样的旋转角度进行旋转位置对准以及插入,所述线材插入部分都配置在不与表示从所述线材送出部分送出的线材被送出的方向的送出基准线干涉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线材插入部分进行旋转位置对准时的旋转轴为P,以到位于最远离与所述被送出的线材有干涉的可能性的所述旋转轴P的位置处的所述线材插入部分的部位的距离为r时,则从表示从所述线材送出部分送出的线材被送出的方向的送出基准线到所述旋转轴P的距离d满足0<d<r。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送出基准线到所述旋转轴P的距离d为约r/2。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送出部分配置有夹持线材并以规定量间歇送出的送出机构,和以设置在所述送出机构与所述线材插入部分之间的规定位置的支承轴为中心可以摇动的引导喷嘴,通过所述引导喷嘴摇动并引导线材,确定送出线材的方向以及线材的弯曲程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喷嘴上配置着由矫正线材弯曲的多个辊子构成的张紧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张紧器上设置着送出所述线材的驱动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零件插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喷嘴的送入线材的一侧,还设置着覆盖线材的引导管。
13.一种零件插入方法,具有将连续的线材按规定量间歇送出的步骤,将所述线材切断为规定长度的步骤,将所述的切断的线材成型的步骤,在所述一系列的步骤之间将搬入的电路形成体限制位置于规定位置的步骤,和将所述的成型的线材与所述电路形成体的规定的插入孔进行旋转位置对准并插入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无论在所述进行旋转位置对准并插入的步骤中的旋转位置如何,都与该步骤同时并行进行随后送出插入的线材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零件插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线材按规定量间歇送出的步骤中,或者在所述线材按规定量被送出后将所述线材切断为规定长度的步骤中,所述的连续的线材的一部分弯曲。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零件插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材的弯曲为弹性变形内的弯曲。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零件插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材的弯曲为一直到达塑性变形区域的弯曲。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零件插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一直弯曲变形到塑性变形区域的线材恢复成近似直线状使用。
18.一种零件插入装置,配置有将线材按规定量送出的线材送出部分,将所述的送出的线材切断、折弯、旋转,并将所述线材的前端对位插入电路形成体的插入孔中的线材插入部分,和在所述线材插入部分的旋转区域外变更所述线材的送出方向的送出方向变更部分。
19.一种零件插入装置,配置有将线材按规定量送出的线材送出部分,变更所述线材的送出方向的送出方向变更部分,将所述的送出的线材切断、折弯、旋转,并将所述线材的前端对位插入电路形成体的插入孔中的线材插入部分,和控制所述方向变更部分以使在所述线材插入部分的旋转区域外变更所述线材的送出方向的控制部分。
20.一种零件插入方法,具有将线材按规定量送出的步骤,和将所述被送出的线材用零件插入部分接受·切断·折弯、旋转所述零件插入部分、并将所述线材的前端对位插入电路形成体的插入孔中的步骤,同时进行所述线材插入部分的旋转动作和将所述线材按规定量送出的动作。
CNB01136128XA 2000-10-16 2001-10-16 零件插入装置以及零件插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586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315241A JP4413411B2 (ja) 2000-10-16 2000-10-16 部品挿入装置及び部品挿入方法
JP315241/2000 2000-10-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9377A true CN1349377A (zh) 2002-05-15
CN1245862C CN1245862C (zh) 2006-03-15

Family

ID=18794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3612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5862C (zh) 2000-10-16 2001-10-16 零件插入装置以及零件插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715205B2 (zh)
JP (1) JP4413411B2 (zh)
CN (1) CN1245862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2713A (zh) * 2017-11-14 2020-08-07 株式会社富士 作业机、安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85672B2 (en) * 2007-02-28 2013-11-1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deployable belt ears
CN101888008A (zh) * 2009-05-13 2010-11-17 奥雷通光通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器或滤波器射频接头内芯的剪切装置
WO2014025405A1 (en) * 2012-08-09 2014-02-13 Dwfritz Automation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ecision inser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5805A (en) * 1981-04-30 1983-08-02 Univers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 Jumper bridge machine
EP0144814B1 (en) * 1983-11-14 1991-09-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Jumper wire inserting apparatus
JPS6273695A (ja) * 1985-09-26 1987-04-04 日本ダイナパ−ト株式会社 ジヤンパワイヤ自動供給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2713A (zh) * 2017-11-14 2020-08-07 株式会社富士 作业机、安装方法
CN111512713B (zh) * 2017-11-14 2021-06-04 株式会社富士 作业机、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5862C (zh) 2006-03-15
JP2002124798A (ja) 2002-04-26
JP4413411B2 (ja) 2010-02-10
US20020046463A1 (en) 2002-04-25
US6715205B2 (en) 2004-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1936C (zh) 弯曲加工装置
CN103786024B (zh) 全自动广告标识折弯机
CN1064481C (zh) 压接装置及导线束的制造方法
CN1835863A (zh) 车辆传送设备
CN1042205C (zh) 用于从卷绕的细长制品切割出相等长度段的连续切割装置
CN106739039B (zh) 一种塑料管的自动弯管机
CN1245862C (zh) 零件插入装置以及零件插入方法
CN1058427C (zh) 弯曲加工装置和弯曲加工方法以及换热器
CN101903119A (zh) 金属折弯设备
CN1325772A (zh) 用于弯曲切削刀的装置
CN1365897A (zh) 用于制造金属丝装订件的装置
CN1657386A (zh) 电线测长进给装置
CN110666011B (zh) 折弯装置和u型管加工设备
CN203092126U (zh) 贴片折弯剪切装置
CN1094688A (zh) 将剩余纸垛和主纸垛结合的装置
CN1572487A (zh) 纸的导向装置
CN1289221C (zh) 拉拔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152757C (zh) 控制大型工件阶段压力机驱动装置的方法及实施它的设备
CN1938207A (zh) 面板输送装置
CN205200405U (zh) 一种连续整形设备
CN104891222A (zh) 一种应用于贴片机的基板自动输送装置
CN1891449A (zh) 金属带状体的进给装置
CN207205594U (zh) 一种焊线机
CN1599155A (zh) 电线处理机
CN1458295A (zh) 吹管式内吹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15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