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8400A - 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8400A
CN1348400A CN00806750A CN00806750A CN1348400A CN 1348400 A CN1348400 A CN 1348400A CN 00806750 A CN00806750 A CN 00806750A CN 00806750 A CN00806750 A CN 00806750A CN 1348400 A CN1348400 A CN 1348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shell
bar
supporting member
hole
out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06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450C (zh
Inventor
稲叶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348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8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4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45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13/00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veying or chucking or guiding stock
    • B23B13/12Accessories, e.g. stops, grippers
    • B23B13/123Grippers, pushers or guiding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13/00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veying or chucking or guiding stock
    • B23B13/02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veying or chucking or guiding stock for turning-machines with a single working-spindle
    • B23B13/027Feeding by pistons under fluid-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13/00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conveying or chucking or guiding stock
    • B23B13/08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vibrations in feeding-passages or for damping noi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2/00Turning
    • Y10T82/25Lathe
    • Y10T82/2514Lathe with work feeder or remover
    • Y10T82/2516Magazine type
    • Y10T82/2518Bar feed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2/00Turning
    • Y10T82/25Lathe
    • Y10T82/2514Lathe with work feeder or remover
    • Y10T82/2521Bar feed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2/00Turning
    • Y10T82/25Lathe
    • Y10T82/2593Work r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urning (AREA)
  • Feeding Of Workpieces (AREA)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该棒材支承装置(10)具有筒体(11)、固定在该筒体外面上的固定构件(15)及安装在固定构件(15)上、并在筒体内支承棒材(17)的支承构件(13)。在筒体(11)侧面形成可插入支承构件(13)的通孔(12)。在将支承构件(13)从通孔(12)插入筒体(11)内的状态下,将由于固定支承构件(13)的固定构件(15)固定在筒体(11)的外面。由此,可抑止与自动车床主轴(50)连接、设置其后方、被自动车床主轴(50)的夹具(51)夹持回转的棒材(17)发生的振摆,进行圆滑回转地支承。

Description

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自动车床的主轴延长线上支承车床加工的棒材和管材等的长尺寸圆形被加工物(在本发明书中总称为“棒材”)的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以下简称为“棒材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棒材支承装置设置在自动车床的附近,可回转地支承长尺寸棒材从主轴台伸出的部分,不使棒材产生回转振动。作为传统的棒材支承装置100,例如图28所示,具有所定长度的筒体111、直径稍大于支承在该筒体111内的棒材117的外径的导管113、以及向导管113内供给用于支承棒材117的大量油的油压组件114。随着棒材117的回转,利用油的动压使棒材117上浮在导管113内进行可回转的支承。另外,棒材117被夹持在自动车床的主轴124的夹具125中进行加工。在该棒材支承装置100中,为了使筒体111的后端密封不泄漏出油,棒材117的装入是将后侧的承受台115作为支点、使筒体111的前端侧(自动车床侧)横向移动后进行的。并且,在将棒材117插入筒体111后,使筒体111退回至原来的位置,向主轴124侧供给(见图29和图30)。
在此,棒材117的外径与导管113之间的间隔越小,就越能抑止回转的棒材117的振摆,但随着加工时的回转,因棒材117振摆,故间隔小则有时会发生棒材117与导管113接触而发热等的不良现象。为此,作为导管113内径与棒材117外径的最佳间隔,对外径30mm在以下的棒材来说约为1mm、对外径31mm~65mm的棒材约为2mm、外径66mm~69mm的棒材约为3mm。由于这种间隔量在设计上也有问题,因此上述间隔只是大致的数值。为此,根椐棒材117的不同外径,或更换导管113、或在导管113的内侧设置更小直径的导管,以此来对应于外径不同的棒材117。
在此场合,为了在导管113与棒材117之间设定最佳的间隔,必须将长的导管113的内周面加工成高精度的笔直的轴心,但按照镗削等的加工技术现状,要想高精度地加工长的导管113内侧是极为困难的。又,加工对象的棒材117必须在低速回转状态下进行加工,但在此场合,即使在棒材117与导管113之间设定了合适的间隔,发生动压也会降低,棒材117不能在油的作用下上浮,而导致与导管113的接触,产生振动和噪音。
并且,棒材117无论是黑皮材料还是研磨材料,都要在制造工序的最后工序中用矫正机进行弯曲修正,虽然这种弯曲有了一定程度的修正,但实际上因尺寸长,仍会因自重等产生略微的翘曲。因此,要想对棒材117的弯曲进行检查是非常困难的,实际上,有时即使棒材117弯曲,在检查中也发现不了,不得不用棒材支承装置100支承略微弯曲的棒材117。因此,由于检查中未能发现的棒材117弯曲,会使棒材117振动过大,导致与导管113接触。或者,即使棒材117没有弯曲,在高速回转时,也往往有可能因离心力的作用而使棒材117翘曲,导致其与导管113接触,产生振动和噪音。
为此,人们开发了一种不采用导管的棒材支承装置100A。这种棒材支承装置100A如图31及图32所示,在架台118上,以所定的间隔放置有多个由具有供油装置的轴承构成的支承构件119。并且,支承构件119是通过将轴承123对开后分别安装在上支承构件119A和下支承构件119B上,并使上支承构件119A以上侧构架旋转轴120为中心摆动来进行装取棒材的。上支承构件119A由气缸122进行开闭动作。轴承123的直径稍大于棒材117,向轴承面供给大量的油,使其在与棒材117之间产生动压,以此支承棒材117。这样,由于从油压组件向支承构件119的轴承123供给的油飞散或漏出,因此,需要用大型的壳体将整体盖住,这又会使装置大型化。另外,多个支承构件119以所定的间隔配置在架台118上。并且,在组装时,必须使分别安装在以所定的间隔设置多个的上下支承构件119A、119B上的所有轴承123都要高精度地保持上下轴承123相互间轴心的一致。
然而,由于采用了将轴承对开并由上下支承构件119A、119B等支承的结构,会使构件形状复杂,难于加工,又会因各支承构件的安装误差等,在对所有安装在上下支承构件119A、119B上的轴承进行高精度的定中心是极其困难的。
又,若将棒材117与对开的轴承123的间隔减小至约1mm甚至以下,虽然可使棒材117更加无噪音地回转,但由于上下支承构件119A、119B是分别安装的,因此,无论如何也无法安装成高精度的笔直的同一轴心,导致安装后的各轴心会稍有偏差。为此,考虑到各上下支承构件119A、119B的轴心偏差,要想进一步缩小棒材117与各上下支承构件119A、119B的间隔是极为困难的。并且,有时也无法实现无噪音化。
又,在供给大量的油、由供给的油使棒材上浮的棒材支承装置中,即使在回转的棒材发生了振摆的场合,因大量的油虽能以无噪音状态进行回转,但在从大的油压组件上设置的油供给装置向各支承构件供给大量的油时,会发生油飞散的不良现象。为此,必须制成一种用盖子将整体盖住、对飞散的油进行回收,使其返回油压组件进行循环的装置,从而使棒材支承装置的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材支承装置,所述棒材支承装置可使在自动车床的主轴后方、对回转的棒材进行支承的多个支承构件的轴心在同一轴心上高精度地一致、并可低成本制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系一种棒材支承装置,所述棒材支承装置可防止被自动车床主轴的夹具夹持的、在该主轴后方回转的棒材振摆,其特征在于,所述棒材支承装置具有横跨长度方向插入棒材的筒体以及支承棒材的支承构件,在筒体侧面设有插入支承构件的通孔,将支承构件从该通孔插入筒体内,将筒体的外侧面作为基面,将支承构件固定在筒体上。
由此结构,若将多个通孔以所定的间隔设置在筒体的长度方向上,则只要按照通孔的个数来安装支承构件。因此,可从插入筒体的棒材一端至另一端以所定的间隔进行支承。并且,在进行筒体上固定着多个支承构件的所有筒体的基准面定位,以及从支承构件的棒材支承用的支承部轴心至固定在筒体上的支承构件基准面的定位时,可使筒体长度方向上装有多个支承构件中的、支承棒材的支承构件轴心都在同一轴心保持一致,实用效果特别大。
又,当棒材的外径变化时,由于支承构件是从设在筒体侧面的通孔插入筒体内进行固定的,因此,只要更换符合棒材外径的支承构件即可,其操作极简单。因此,虽然筒体的更换与以往一样非常麻烦,但若将筒体设计成可达到自动车床的棒材加工最大直径,则即使棒材的外径变化,也只要更换支承构件即可,大大提高了便利性。
又,支承构件可将从筒体侧面的通孔插入筒体内的支承构件的外侧固定在筒体上。虽然有时将支承构件外侧的所有外周都不固定在筒体上,但支承构件在筒体内形成如竹节那样的形状,棒材在筒体的大致中心受到支承。因此,棒材的支承部具有如同在圆周方向外侧受到特别厚的筒体的支承一样的效果,利用高刚性来支承棒材。这样,即使棒材发生了回转振摆那样的力,也可通过支承构件传递至筒体,将力抑止至可使整体筒体均衡。因此,即使产生了振动筒体的力,该力也可受到最有效的抑止。这样,在即将形成棒材翘曲回转状态等时,也能在筒体不发生振动和翘曲的情况下进行无振动、无噪音的回转。
在筒体的长度方向上装有多个的支承构件中,支承棒材的支承构件的轴心都可高精度地在同一轴心上保持一致,因此,可缩小棒材与支承棒材的支承部的间隔。通过缩小间隔,不需要向棒材与支承部之间供给发生动压用的大量油,只要供给润滑油程度的少量的油即可,由此,不必特意设置油压组件等。又,即使间隔小,也可高精度地将多个支承部配置在同一轴心上,可使棒材轻松、圆滑地进行回转。因此,发热也非常少,棒材即使高速回转,也不会引起烧坏,并且,可大幅度减小棒材从低速回转至高速回转进行回转时的棒材的振动和振摆。
又,因回转的棒材被支承在筒体内,故表面不会露出棒材。由此,可预防如衣服被绕在回转的棒材上等的危险,同时,即使不特意使用盖子等,也可防止附在棒材表面的油以及供给支承部的润滑油等向筒体外飞散,从而可极其安全地使用棒材支承装置。
在此,棒材支承装置最好具有固定支承构件的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采用在将支承构件从通孔插入筒体内的状态下、将固定构件安装在筒体外面的结构。
在此场合,采用切削等方法可容易地对筒体外面进行高精度加工。并且,通过将该筒体的外面作为基面(证)、基准面,而进一步作出支承构件轴承面的定位,就可将所有的支承构件的轴承面配置在同一轴心上,并可使筒体的轴心一致。由此,即使在更换支承构件的场合,也可容易地进行从筒体外面至支承构件轴承面的定位。因此,可减小从筒体外面至支承构件轴承面的尺寸偏差,减少回转棒材的振摆。这样,可进行棒材的高速回转,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特别好的是,在固定构件与筒体之间形成定位用凹凸部。作为这种定位用的凹凸部,最好是定位销和定位孔或者卡合凸部和卡合槽等。在此场合,通过将定位用的销插入孔内,或者将固定构件定位在筒体的所定位置上,就可使各支承构件的轴心更加高精度,并可容易地使轴心一致。又,采用凸部和槽的场合,在将固定构件内侧面的卡合凸部卡合于支承构件外面的槽后,只要使卡合凸部与筒体外面的槽卡合,就可沿着筒体的卡合凸部安装固定构件和支承构件。由此,可迅速而又极其容易地进行棒材支承装置的组装。又,反之,在筒体的外面和支承构件的外面形成卡合凸部,而在固定构件的内侧面形成卡合槽,也可取得同样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将固定构件的内侧面和筒体的外面以及支承构件的外面加工成平滑面。在此场合,因不需要形成卡合凸部和槽,故与形成这些构件的场合相比,可减少棒材支承装置的加工工序。
又,较好的是,筒体呈圆筒形,同时,支承构件的外面以与该筒体外面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此时,固定构件的内侧面以与筒体外面大致吻合的曲率形成凹陷的弯曲面。在此场合,由于圆筒形的筒体外面与支承构件外面在同一曲率的圆筒的圆周上保持一致状态下进行固定,因此,可使筒体外面的轴心与支承棒材的支承构件外面的轴心一致。这样,就可进行支承构件轴承面的定位,以使支承棒材的支承构件轴承面的轴心与筒体外面的轴心保持一致。由此,例如,若将筒体的外面加工成正圆笔直状,则具有可使沿筒体长度方向安装的多个支承构件的轴心和筒体的轴心在笔直的同一轴心上保持一致的效果。因此,可缩小棒材与支承构件轴承面的间隔,大幅度减小回转的棒材的振摆。
另一方面,筒体也可呈方筒形,同时,将支承构件的外面和固定构件的内侧面形成与该筒体的外面大致相同的形状。在此场合,可容易地对从筒体的外面至支承构件轴承面进行定位。由此,例如,若通过对筒体的外面加工成高精度的平面,则可使筒体的轴心和在筒体长度方向上以所定的间隔对向设置的支承构件的中心高精度地在同一轴心保持一致。因此,可缩小对向的支承构件的轴承面与棒材的间隔,可大幅度减小回转的棒材的振摆。
又,筒体也可在呈方筒形的同时,在该筒体的角部形成通孔,支承构件的外面和该筒体的角部外面以大致同一形状凸出,固定构件的内侧面形成与筒体角部外面大致相同的形状,即,凹陷的形状。在此场合,将形成筒体角部的外面作为基准,可进行支承构件轴承面的定位。由此,例如,可使对向的支承构件轴承面的中心与从筒体角部的轴心大体一致。通过对筒体的外面进行高精度加工,可使筒体的轴心和在筒体长度方向上以所定的间隔对向设置的支承构件的中心高精度地配置在同一轴心上。因此,可缩小棒材与支承构件的间隔,可大幅度减小回转的棒材的振摆。
在此,较好的是,棒材支承装置在与筒体对向的侧面形成通孔,通过分别将支承构件从这些通孔插入筒体内,从两侧对棒材进行支承。在此场合,例如,将高精度加工后的筒体外面作为基准,可高精度地对由与筒体内侧面对向的支承构件回转的棒材进行支承。由此,即使在更换支承构件的场合,也可使筒体外面的轴心与支承部的轴心保持一致,形成支承部。因此,通过采用例如气缸等的动力使支承构件动作,就可自动地开闭支承部。又,即使在支承不同外径的棒材的振摆时,也可迅速地更换为与其棒材相对应的支承构件,可大大提高便利性。
特别是,由于具有沿着筒体长度方向形成的、可出入棒材的切开的开口、在用支承构件支承棒材的位置稍许下方设置的棒材承受台、及可向棒材承受台放置棒材的供给装置,因此,可从开口自动供给棒材。这样,可大幅度提高棒材支承装置的便利性。并且,棒材承受台在将棒材夹持在支承构件上后,因棒材的下方存有少量间隔,故即使回转的棒材多少有点振摆,也可防止与棒材承受台接触。
又,也可在与筒体对向的侧面形成通孔,从一方的通孔穿过另一方的通孔地将支承构件插入筒体内,同时在该支承构件上形成插入棒材的支承部。此时,可以特别简便地制作支承构件。由此,只要将支承构件从一方的通孔插入后进行固定,就可使筒体外面的轴心与支承部的轴心保持一致。从而,可大幅度减少棒材支承装置的加工工序,进行低成本制作。
再有,也可在筒体的一侧面形成所述通孔,将支承构件从通孔插入筒体内,同时在该支承构件上形成插入棒材的支承部。此时,可以更加简便地制作支承构件。由此,只要将支承构件从通孔插入后进行固定,就可使筒体外面的轴心与支承部的轴心保持一致。同时,可大幅度减少棒材支承装置的加工工序进行低成本制作。
又,在此场合,也可包括由凹陷构成的固定部,所述凹陷用于将装入筒体内的支承构件的前端部分嵌入与通孔对向位置的筒体的内侧面。由此,可使固定部与筒体的外面以相同的精度形成,用固定部进行支承构件的定位。
又,通孔也可在筒体的长度方向上平行地形成多个。在此场合,可容易地进行筒体的加工。
再有,也可在筒体的侧面形成横跨其长度方向的多个通孔,从筒体的中心看,各通孔的角度相互错开,同时分别将支承构件从这些通孔插入筒体内,以此对棒材进行支承。在此场合,可在圆周方向错开的位置上,用支承构件对插入筒体内的棒材进行支承。由此,可预防因回转的棒材振摆造成的应力使支承构件前端强度弱的部分变形的不良现象。因此,可防止支承构件的损伤,大大延长使用寿命。
并且,也可在固定构件的内侧面、筒体的外面以及支承构件外面中的一方形成卡合凸部,同时在另一方形成与卡合凸部卡合的槽。例如,在固定构件的内侧面形成卡合凸部,在筒体的外面形成与卡合凸部卡合的槽,同时在支承构件的外面也形成与卡合凸部卡合的槽。
又,较好的是,在固定构件与支承构件之间中介有弹性构件。在此场合,可对插入支承部的棒材施加筒体轴心方向的力。由此,例如,即使因较大的直径并具有弯曲等的棒材在翘曲回转而产生大振摆的情况下,也可利用赋能构件的力来抑止棒材的大振摆。由此,可预防回转的棒材的振动和噪音的发生。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棒材支承装置的中央纵剖面俯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棒材支承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棒材支承装置的分解主视图。图4为本发明的棒材支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本发明的棒材支承装置的分解俯视图。图6为所述棒材的自动供给例子的棒材支承装置的主视图。图7为图6的棒材支承装置的侧视图。图8为另一种棒材支承装置的主视图。图9为图8的棒材支承装置的分解主视图。图10为又一种棒材支承装置的立体图。图11为另一种棒材支承装置的主视图。图12为图11的棒材支承装置的分解主视图。图13为图11的棒材支承装置的分解俯视图。图14为又一种棒材支承装置的主视图。图15为图14的棒材支承装置的分解主视图。图16为另一种棒材支承装置的主视图。图17为图16的棒材支承装置的分解主视图。图18为图16的棒材支承装置的分解俯视图。图19为又一种棒材支承装置的主视图。图20为图19的棒材支承装置的分解主视图。图21为图19的棒材支承装置的分解俯视图。图22为另一种棒材支承装置的主视图。图23为图22的棒材支承装置的分解主视图。图24为图22的棒材支承装置的分解俯视图。图25为又一种棒材支承装置的主视图。图26为图25的棒材支承装置的分解主视图。图27为图25的棒材支承装置的分解俯视图。图28为传统的棒材支承装置的中央纵剖面侧视图。图29为图28的棒材支承装置的侧视图。图30为图28的表示棒材支承装置的筒体移动状态的俯视图。图31为传统的另一种棒材支承装置的主视图。图32为图31的表示棒材支承装置局部的俯视图。
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图1至图5表示本发明的棒材支承装置的一实施形态。该棒材支承装置10与自动车床的主轴50连接,设置在后方,可抑止被自动车床主轴夹具51夹持回转的棒材17发生的振摆,并可进行回转自如地支承。由筒体11、固定在该筒体11的外面11o上的固定构件15以及安装在固定构件15上、并在筒体11内支承后述的棒材17的支承构件13所构成。
筒体11由所定厚度的长尺寸圆筒形金属构成,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其长度为从棒材17减去自动车床的主轴50长度后的尺寸。筒体11的长度在设计时适当决定,其外面(外周面)用车床等可容易地加工成高精度的正圆笔直的圆筒形。在该筒体11的一面侧,形成径向穿通筒体11的大致矩状的通孔12,在其对向的另一面侧,也形成有相同形状及大小的通孔12。在此场合,两通孔12、12与筒体11的轴心对向设置,同时以所定的间隔设置在筒体11的长度方向上。该通孔12的个数无特别的限定,但应按照筒体11的长度,以适当的间隔进行等间距设置。这些通孔12的个数从筒体11的长度等算出而决定,属设计上的问题。例如,容易翘曲的棒材17等应缩短通孔12的间隔。
又,在筒体11的外面,设有所定宽度、所定深度的槽11A,该槽11A以筒体11的轴心为中心形成于圆周方向,同时又设置在通孔12的大致中心部位。该槽11A可容易地与设置在后述的固定构件15的内侧面15i上的卡合凸部15A卡合。另外,标记11B是用螺纹方式将后述的固定构件15固定在筒体11上用的螺孔。
又,固定构件15由所定厚度的金属构成,其内侧面形成以与筒体11的外面一致的曲率弯曲的凹面。该固定构件15的形状稍大于在筒体上形成的通孔12。在该固定构件15的内侧面形成有卡合凸部15A。该卡合凸部15A在向固定构件15的内侧面凸出的同时,以与筒体11外面一致的曲率并以固定构件15的轴心为中心,沿着圆周方向形成。即,固定构件15的内侧面采用了可与筒体11的外面一致的结构,在固定构件15的内侧面与筒体的外面一致的状态下,设在固定构件15上的卡合凸部15A与设在筒体11上的槽11A卡合。另外,标记15B是可用螺纹方式将固定构件15固定在筒体11上的螺栓穿通用的经锪孔的安装孔,标记15C是用螺纹方式将固定构件15和支承构件13固定的螺栓穿通用的经锪孔的安装孔。
另一方面,支承构件13用于支承回转的棒材17,使其不产生大的振摆,轴承面呈大致半圆状,其曲率半径稍大于棒材17,同时将外面形成与筒体11的外面大致相同曲率的弯曲形状。此时,支承构件13的外面13o和轴承面13i形成相同的曲率中心。并且,在支承构件13的外面13o形成具有所定宽度、所定深度的槽13A。该槽13A以弯曲形状的支承构件13的轴心为中心,沿着圆周方向形成,同时可与设在固定构件15上的卡合凸部15A卡合。该支承构件13由轴承金属和烧结材料构成,但也可根椐不同场合用其它轴承材料构成。另外,标记13B为用螺纹方式将固定构件15固定在支承构件13上用的螺孔。
设在支承构件13上的槽13A与固定构件15的卡合凸部15A卡合,将未图示的螺栓从设在固定构件15上的安装孔15C插入设在支承构件13上的螺孔13B,将支承构件13与固定构件15固定。由此,固定构件15的内侧面与支承构件13的轴承面的轴心一致,可进行高精度尺寸的安装。
其次,在将支承构件13插入设在筒体11上的各通孔12的同时,使设在固定构件15上的卡合凸部与设在筒体11上形成的槽11A卡合。并且,将未图示的螺栓从设在固定构件15上的安装孔15B插入设在筒体11上的螺孔11B,将固定构件15与筒体11固定。由此,在对向位置的两支承构件13的轴承面间,形成稍大于棒材17的大直径的支承部14。
在筒体11的外面,装有以大致吻合的曲率使内侧面形成凹陷的固定构件15,同时在固定构件15的内侧,设有以与筒体11的外面大致吻合的曲率使外面弯曲的支承构件13,因此,可使支承构件13的外面和筒体11的外面成为相同面。由此,由对向安装在筒体11上的支承构件13形成的多个支承部14的轴心可高精度地配置在同一轴心上。
这样,由于是将由切削加工等方法加工成高精度的正圆笔直的圆筒形筒体的外面作为基准面、基面来安装支承构件13的,因此,可从圆筒形的筒体11的外面,使由对向的支承构件13形成的各支承部14的轴心与高精度的笔直的同一轴心保持一致。并且,若将筒体11的外面用车床等加工成高精度的正圆笔直的形状,就可使在筒体的长度方向上以所定的间隔设置的各支承部14轴心的同心性的精度大幅度提高。由此,可缩小棒材17与支承部14的间隔,这样,就可在进一步减小回转的棒材17的振摆情况下支承棒材17。
在此,用图6和图7说明自动供给棒材17的装置例。在此场合,预先用螺钉固定固定构件15和支承构件13,将气缸27安装在固定构件15上。又,在筒体11的内部,将棒材承受台29设置在各支承构件13间,同时在棒材17被支承构件13支承的状态下,棒材承受台29以稍许留有间隔的形态设置在棒材17的下方。由此,即使回转的棒材17多少有点振摆,棒材17也不会与棒材承受台29接触。
再说明以上结构供给棒材17的动作。在筒体11的上面形成有可插入棒材17的切开的开口28,棒材17由未图示的自动供给装置从开口28插入筒体11内。并且,由气缸27将对向的各支承构件13分离,用自动供给装置将棒材17从开口28插入筒体11内部。用自动供给装置将棒材17放置在筒体11内部的棒材承受台29上后,由气缸将各固定构件15推向筒体11。
固定构件15形成于以与筒体11形成正圆笔直的外面相吻合的曲率弯曲的面上,其内侧面15i在被气缸推向筒体11的外面11o后与其保持吻合。又,与筒体11外面同一曲率的支承构件13的外面被固定在固定构件15的内侧面。以与支承构件13外面的同一轴心形成支承构件13的轴承面,可使支承部14的轴心高精度地与筒体11的轴心保持同一轴心。这样,棒材支承装置10由于筒体11的轴心与各支承部14的轴心一致,因此,例如即使在自动供给棒材17的场合,也可将筒体11的外面作为基准,使各支承部14的轴心与筒体11的轴心保持高精度的一致,可将棒材17的振摆降低至最小程度地进行支承。
其次,图8和图9说明另一种棒材支承装置10A。在此场合,在图1~图5所示的棒材支承装置10的基础上,将筒体11外面形成的槽11A和支承构件13外面形成的槽13A以及在固定构件15内侧面形成的卡合凸部15A取掉,其它结构均与前述一样。在此场合,支承构件13也可将筒体11的外面作为基准容易安装,由与筒体11的轴心对向的支承构件13形成的各支承部14的轴心可与高精度的筒体11的轴心保持一致。
在该棒材支承装置10A中,未设置有图1~图5所示的,形成于棒材支承装置10的筒体11外面的槽11A、形成于支承构件13外面的槽13A以及形成于固定构件15内侧面的卡合凸部15A,将加工成高精度正圆笔直的圆筒形筒体11的外面作为基准,进行固定构件15和支承构件13的安装。由此,可减少棒材支承装置10A的加工工序,同时,可使如同前述的筒体11的轴心和由对向的支承构件13形成的支承部14的轴心高精度地一致,可将棒材17的振摆降低至最小程度地进行支承。
下面参照图10说明又一种棒材支承装置10B。在此场合,在图1~图5所示的棒材支承装置10的基础上,将以所定的间隔沿筒体11长度方向设置的通孔12和固定孔11B从筒体11的中心看沿圆周方向错开所定的角度。其它结构均与图1~图5所示的棒材支承装置10相同。并且,支承构件13被安装在装于筒体11外面的固定构件15上。由此,可将设在筒体11长度方向上的对向的支承构件13邻近的间隔分别沿圆周方向错开的状态下进行安装,并在将对向的支承构件13邻近的间隔分别沿圆周方向错开的状态下支承棒材17。
这样,从筒体11的中心看,由于沿圆周方向将支承棒材17的支承构件13错开所定角度,同时在筒体1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所定的间隔,各支承构件13轴承面的轴心与筒体11外面的轴心保持同一轴心,因此,从筒体11的中心看对向的支承构件13的邻近部分,可将支承部14沿圆周方向错开。藉此,可使由筒体11的外面作为基准、对向而置的支承构件13形成的各支承部14的轴心与高精度的筒体11的轴心保持一致。因此,可防止各支承部14强度弱的部分的磨损,可预防因棒材17振摆引起的磨擦造成支承构件13强度弱的部分的变形。
下面参照图11~图13说明又一种棒材支承装置10C。在此场合,在固定构件15的内侧,设置中介有弹性构件,即,设有夹有线圈弹簧16的支承构件19,支承构件19由线圈弹簧16始终向筒体11的内侧施加力。在该支承构件19上设有凸边19A,支承构件19的外面与凸边19A的内侧面以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形成,用未图示的螺钉固定。又,支承构件19的轴承面呈弯曲面,其曲率半径稍大于棒材17的外面。
在该支承构件19的周围设有筒状的导向构件18,支承构件19向着筒体11的轴心,可沿半径方向在导向构件18内移动自如。导向构件18与前述的支承构件13一样,其外面以与筒体11的外面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形成,同时用未图示的螺钉以与前述的固定构件15同样方法进行固定,使其与筒体11的外面成为同一面。又,导向构件18的内侧面18i的弯曲程度大于支承构件13的轴承面19i。在导向构件18的外面18o与内侧面中间的所定距离的位置上,设有与导向构件18外面形成同一轴心的止动件18A。止动件18A的外面与凸边19A的内侧面形成大致相同的曲率的弯曲形状,由于凸边19A与导向构件18的止动件18A抵接,因此,可防止支承构件19向筒体11的轴心移动过头。
即,设在固定于固定构件15上的导向构件18内部的支承构件19在此状态下,被线圈弹簧16施加弹性力,将导向构件18从通孔12插入,使导向构件18的外面与筒体11的外面一致,固定在固定构件15的内侧面。并且,在与筒体11对向设置的两支承构件19的轴承面上,形成与棒材17对应的支承部14。其它结构均与前述的图1~图5所示的棒材支承装置10相同。
如此,由于将线圈弹簧16中介设置在固定构件15与支承构件19间,可使支承构件19向筒体11的轴心向半径方向内侧移动自如。由此,当回转的棒材17产生振摆与支承构件13抵接时,可用所定的压力对棒材17施加力。由此,使用弯曲的棒材17,即使因支承部的形状引起了大振摆的场合,也可利用支承构件19的弹性力支承和抑止棒材17的振摆。
下面参照图14~图15说明又一种棒材支承装置10D。图中,标记20是支承构件,标记20A是支承部,标记15是固定构件。支承构件20的两外面20o形成与外面11o的外面11o大致相同曲率的弯曲形状,同时在支承构件20的中心形成支承部20A。即,在支承构件20的中心,形成有与前述支承部14相同的由轴承面20i构成的支承部20A,以两外面的轴心与支承部20A的轴心为同一轴心的形态形成支承构件20。并且,从筒体11某一方的通孔12横穿另一方的通孔12,将支承构件20插入,用未图示的螺钉从筒体11的两侧面将固定构件15固定。
这样,在设置有与筒体11的外面大致相同的外面的支承构件20的同时,使支承构件20的外面与支承部20A的轴心保持一致。并且,将该支承构件20插入形成于筒体11两侧的通孔12,用固定构件15进行固定,可使各支承部20A的轴心与筒体11的轴心保持一致。由此,可用高精度轴心一致的各支承部20A对棒材17进行支承。另外,在支承不同外径的棒材17时,只要更换形成有与棒材17外径对应的支承部20A的支承构件20即可。
下面,参照图16~图18说明又一种棒材支承装置10E。在此场合,与图14和图15所示的棒材支承装置10相比较,棒材支承装置10E是将设在筒体11一侧面上的通孔12取掉,只在筒体11另一侧面以所定的间隔形成通孔12。又,支承构件20的长度小于一侧设置在筒体11上的通孔12,不与筒体11抵接。其它结构均与图14和图15所示的棒材支承装置10D一样。即,用未图示的螺钉,将支承构件20的外面固定住的固定构件15固定在筒体11的通孔12侧的侧面。在此场合,筒体11外面的轴心、固定构件15内侧面的轴心、支承构件13外面的轴心、支承部20A的轴心也都一致,形成于各支承构件20上的支承部20A的轴心以高精度的同一轴心保持一致,进行安装。由此,可由支承部20A将棒材17的振摆降低至最小程度地进行支承。因此,可进一步减少棒材支承装置10E的制作工序。
下面参照图19~图21说明又一种棒材支承装置10F。图中,标记21是筒体,标记23是支承构件,标记25是固定构件。筒体21的各面呈平面的所定的角筒形,其材质和长度等与图1~图5所示的筒体一样。又,在筒体21的沿长度方向的一面侧,以所定的间隔形成有可插入支承构件23的通孔22,在筒体21在另一面侧,也对向形成有与一面侧形成的通孔22相同形状和大小的通孔22。
又,支承构件23的外面呈平面,与筒体21的外面形状大致相同,轴承面是一种稍大于棒材17外面的弯曲形状。又,固定构件25的内侧面形成与筒体21的外面形状大致相同的平面,同时其形状略微大于通孔22。用未图示的螺钉,将支承构件23的外面固定在该固定构件25的内侧面25i,并在将支承构件23插入通孔22内的状态下,用未图示的螺钉将固定构件25固定在筒体21上。
在筒体21的各通孔22上,在将设有支承构件23的固定构件25固定后的状态下,形成有处在对向而置的支承构件23的轴承面23i上的稍大于所定棒材17形状的支承部14。又,在筒体21的两外面的所定位置上设有定位销26,同时,在固定构件25上设有与定位销26对应位置上的定位孔25A。通过将该定位销26插入定位孔25A,将固定构件25固定在筒体21的所定位置上。由此,可从筒体21对向的两面,使由支承构件23形成的各支承部14的轴心高精度地以同一轴心保持一致。
这样,使支承构件23的外面和固定构件25的内侧面形成与筒体21的外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以筒体21的外面作为基准进行支承构件23轴承面的定位。由此,例如,通过将筒体21的外面加工成高精度的平面,可将对向的支承构件23上形成的、以所定的间隔沿筒体21长度方向形成的各支承部14的轴心高精度地保持同一轴心。因此,可缩小支承部14与棒材17的间隔,可大幅度减小回转的棒材的振摆。
下面参照图22~图24说明又一种棒材支承装置10G。图中,标记31是筒体,标记33是支承构件,标记35是固定构件。筒体31呈方筒形,其材质和长度等与图1~图5所示筒体一样。又,在筒体31对向的角部分别形成有通孔32,该通孔32的大小可插入支承构件33。
又,支承构件33的外面以与筒体31的角部外面31o大致相同的形状凸出,并将支承构件33的轴承面形成稍大于棒材17外面的弯曲形状。又,将固定构件35的内侧面35i以与筒体31的角部外面大体一致的形状凹陷,同时,使固定构件35的形状稍大于通孔32。在将支承构件33的外面固定在该固定构件35内侧面上的同时,在将支承构件33插入通孔32内的状态下,用未图示的螺钉将固定构件35固定在筒体31上。
在将支承构件33插入各通孔32,并将固定构件35固定在筒体31上的状态下,在对向而置的支承构件33的轴承面33i上形成支承部14。即,将形成筒体31角部的外面作为基准,进行各支承部14轴心的定位。由此,可使以形成角部的外面作为基准的筒体31的轴心对向而置、由支承构件33形成的各支承部14的轴心高精度地保持于同一轴心。
这样,由于在形成为方筒形的筒体31的角部形成有通孔32,使支承构件33的外面以与筒体31的角部外面大致相同的形状凸出,并将固定构件35的内侧面以与筒体31的角部外面大体一致的形状凹陷,因此,可将筒体31的角部外面作为基准,使各支承部14的轴心高精度地保持一致。由此,可将由对向而置的支承构件33的轴承面所形成的各支承部14的轴心和棒材17的振摆降低至最小程度地对棒材17进行支承。因此,例如,为使筒体31的轴心特别是形成角部的外面达到高精度,通过对筒体31的外面进行加工,可大幅度提高轴心精度,使以所定的间隔沿筒体31长度方向对向设置的、由支承构件33形成的支承部14的轴心形成笔直的同一轴心。
下面,参照图25~图27说明又一种棒材支承装置10H。图中,标记41是筒体,标记43是支承构件,标记45是固定构件。筒体41呈所定的方筒形,其材质和长度等与图1~图5所示的筒体和图19~图21所示的筒体21一样。又,在筒体41一方的侧面以所定的间隔形成有通孔42,该通孔42的大小可插入支承构件43。
又,在与筒体41一侧侧面形成的通孔42对向位置的筒体41的内侧面上,形成有固定支承构件43的侧面和前端用的、比内侧面低的凹陷形状的固定部,即,形成固定面45。如同该固定面45系将筒体41侧面的外面形成平面或基准面的情况,由于固定面45是从筒体41侧面外侧,即、穿通加工通孔42的,因此,可使固定面45和通孔42的侧面以与外面精度大致相同的精度形成平面或基准面。采用这种方法形成的固定面45的大小与通孔42大致相同。
又,在支承构件43上形成有支承部20A,该支承部20A与图1~图5所示的前述的支承构件13一样,尺寸稍大于棒材17的外面。并且,支承构件43的前端被固定在筒体41的各固定面45上,在将支承构件43的侧面固定在各固定面45一侧的侧面的状态下,可使在支承构件43上形成的各支承部20A的轴心高精度地保持同一轴心。在此场合,即使支承构件43的某一侧与通孔42和固定面45抵接,对提高各支承部20A的轴心精度并保持笔直的同一轴心状态也不会产生影响。由此,可用各支承部20A将棒材17的振摆降低至最小程度地进行支承。
这样,由于在与通孔42对向位置的筒体41的内侧面,形成有固定支承构件43前端的固定面45,因此,与将筒体41的外面作为基准完全一样,可使各支承部20A的轴心高精度地保持同一轴心。由此,可将各支承部20A的轴心和棒材17的振摆降低至最小限度地对棒材17进行支承。
又,实施例中记载的尺寸不局限于此,只要能从筒体11、21、31、41的外面或基准面,使各支承部14、20A的轴心高精度地保持于同一轴心,无论是比其大的尺寸或者小的尺寸均无关系。
上述的实施形态虽然是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一例,但并不局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作种种变形实施。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补正)一种自动旋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它是一种可防止被自动旋床主轴的夹具夹持的、在该主轴后方回转的棒材发生振摆的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具有横跨长度方向插入所述棒材的筒体、支承所述棒材的支承构件及固定所述支承构件的固定构件,在所述筒体侧面设有插入所述支承构件的通孔,将所述支承构件从该通孔插入所述筒体内时,将固定构件固定于所述筒体外面,藉此,将所述支承构件固定在所述筒体上。
2、(删除)
3、(补正)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旋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筒体之间形成有定位装置。
4、(补正)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旋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在呈圆筒形的同时,所述支承构件的外面以与该筒体外面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所述固定构件的内侧面以与所述筒体外面大致吻合的曲率形成凹陷。
5、(补正)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旋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在呈方筒形的同时,将所述支承构件的外面和所述固定构件的内侧面形成与该筒体的外面大致相同的形状。
6、(补正)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旋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在呈方筒形的同时,在该筒体的角部形成所述通孔,所述支承构件的外面以与该筒体的角部外面大致相同的形状凸出,所述固定构件的内侧面形成与所述筒体角部外面大体吻合的形状凹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旋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筒体对向的侧面形成所述通孔,通过分别将所述支承构件从这些通孔插入所述筒体内,从两侧对所述棒材进行支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旋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具有沿着所述筒体长度方向形成的可出入所述棒材的切开的开口、在用所述支承构件支承所述棒材的位置稍许下方设置的棒材承受台以及可向所述棒材承受台放置所述棒材的供给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旋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筒体对向的侧面形成所述通孔,从一方的所述通孔穿过另一方的所述通孔,将所述支承构件插入所述筒体内,同时在该支承构件上形成插入所述棒材的支承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旋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的一侧面形成所述通孔,将所述支承构件从所述通孔插入所述筒体内,同时在该支承构件上形成插入所述棒材的支承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旋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使所述支承构件的侧面和前端固定在与所述通孔对向位置的所述筒体的内侧面,所述支承构件的侧面和前端具有凹陷形状的固定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旋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在与筒体的长度方向上平行地形成多个。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旋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的侧面形成横跨其长度方向的多个所述通孔,从所述筒体的中心看,各通孔的角度相互错开,同时分别将所述支承构件从这些通孔插入所述筒体内,以此对所述棒材进行支承。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旋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支承构件之间中介有弹性构件。

Claims (14)

1、一种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它是一种可防止被自动车床主轴的夹具夹持的、在该主轴后方回转的棒材发生振摆的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具有横跨长度方向插入所述棒材的筒体及支承所述棒材的支承构件,在所述筒体侧面设有插入所述支承构件的通孔,将所述支承构件从该通孔插入所述筒体内,将其固定在筒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具有固定所述支承构件的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在将所述支承构件从通孔插入所述筒体内的状态下、将所述固定构件安装在所述筒体外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筒体之间形成有定位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在呈圆筒形的同时,所述支承构件的外面以与该筒体外面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所述固定构件的内侧面以与所述筒体外面大致吻合的曲率形成凹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在呈角方筒形的同时,将所述支承构件的外面和所述固定构件的内侧面形成与该筒体的外面大致相同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在呈方筒形的同时,在该筒体的角部形成所述通孔,所述支承构件的外面以与该筒体的角部外面大致相同的形状凸出,所述固定构件的内侧面形成与所述筒体角部外面大体吻合的形状凹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筒体对向的侧面形成所述通孔,通过分别将所述支承构件从这些通孔插入所述筒体内,从两侧对所述棒材进行支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具有沿着所述筒体长度方向形成的可出入所述棒材的切开的开口、在用所述支承构件支承所述棒材的位置稍许下方设置的棒材承受台以及可向所述棒材承受台放置所述棒材的供给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筒体对向的侧面形成所述通孔,从一方的所述通孔穿过另一方的所述通孔,将所述支承构件插入所述筒体内,同时在该支承构件上形成插入所述棒材的支承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的一侧面形成所述通孔,将所述支承构件从所述通孔插入所述筒体内,同时在该支承构件上形成插入所述棒材的支承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使所述支承构件的侧面和前端固定在与所述通孔对向位置的所述筒体的内侧面,所述支承构件的侧面和前端具有凹陷形状的固定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在与筒体的长度方向上平行地形成多个。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的侧面形成横跨其长度方向的多个所述通孔,从所述筒体的中心看,各通孔的角度相互错开,同时分别将所述支承构件从这些通孔插入所述筒体内,以此对所述棒材进行支承。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支承构件之间中介有弹性构件。
CNB008067503A 1999-04-28 2000-04-28 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94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1667/1999 1999-04-28
JP12166799A JP3405936B2 (ja) 1999-04-28 1999-04-28 自動旋盤用棒材支持装置
JP121667/99 1999-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8400A true CN1348400A (zh) 2002-05-08
CN1139450C CN1139450C (zh) 2004-02-25

Family

ID=14816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0675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9450C (zh) 1999-04-28 2000-04-28 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6575063B1 (zh)
EP (1) EP1197280B1 (zh)
JP (1) JP3405936B2 (zh)
KR (1) KR100589534B1 (zh)
CN (1) CN1139450C (zh)
AT (1) ATE372847T1 (zh)
CA (1) CA2370774C (zh)
DE (1) DE60036384T2 (zh)
TW (1) TW494805U (zh)
WO (1) WO200006630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8235C (zh) * 2005-01-24 2008-07-02 株式会社育良精机制作所 棒材加工机
TWI509372B (zh) * 2012-12-28 2015-11-21 Nidec Read Corp 夾具及處理裝置
CN113784812A (zh) * 2019-04-25 2021-12-10 育良精机株式会社 棒材供送装置
CN117564144A (zh) * 2024-01-16 2024-02-20 山东朝日不锈钢有限公司 一种弯管机用芯棒拉杆支撑装置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09175A1 (en) * 2003-11-26 2005-05-26 Tymen Clay Spindle liner for lathes and turning machines
ITBO20040732A1 (it) * 2004-11-25 2005-02-25 Iemca Giuliani Italia S P A Organo di centraggio per il trasferimento guidato di barre da un caricatore ad un tornio
US8051755B2 (en) 2006-10-24 2011-11-08 Alps Tool Co., Ltd. Bar feeder, feed rod vibration prevention support of material feeder and vibration stopper of material feeder
JP5606685B2 (ja) * 2009-04-03 2014-10-15 Dmg森精機株式会社 被加工物の把持方法及び被加工物の心出し装置
DE102011015578A1 (de) * 2011-03-30 2012-10-04 Fmb Maschinenbaugesellschaft Mbh & Co. Kg Buchsenausrichtvorrichtung für Stangenlademagazine und Verfahren
CN102430776B (zh) * 2011-09-15 2015-06-10 西安航天动力机械厂 一种利用车床加工管件的装置
CN106061656B (zh) * 2013-12-11 2019-11-29 Lns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棒材进给装置
DE102013020597B3 (de) * 2013-12-13 2014-10-30 FMB Maschinenbaugesellschaft Auswuchtvorrichtung für ein Stangenlademagazin
CN104308615B (zh) * 2014-10-20 2017-05-10 宁波日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麦克风接头锌壳的加工工装
JP7317598B2 (ja) 2019-07-03 2023-07-31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複合加工機の主軸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761Y2 (zh) * 1974-07-03 1980-01-18
JPS517780A (ja) 1974-07-10 1976-01-22 Hitachi Ltd Sokujitentoyokeikoranpu
US3927585A (en) * 1975-02-21 1975-12-23 Richard Arnold Austin Adjustable liner
US4058036A (en) * 1976-07-09 1977-11-15 Richard Arnold Austin Adjustable spindle liner tube or filler tube
US4100827A (en) * 1977-04-06 1978-07-18 The Polymer Corporation Bar stock feed tube assembly
US4130035A (en) 1977-10-26 1978-12-19 Langley Allie B Spring mounted support for barstock
JPS5531566A (en) 1978-08-28 1980-03-05 Yamazaki Mazak Corp Holding mechanism of work feeder for lathe
GB2033264B (en) * 1978-10-05 1982-11-17 Cucchi Pietro Sdf Feeder apparatus in association with a multi-mandrel lathe and an automatic magazine for the feeder
US4566358A (en) 1984-03-16 1986-01-28 Paul Ducanis Bar stock guide arrangement for screw machines
CH657794A5 (fr) * 1984-03-27 1986-09-30 Lns Vente Fab Decolletage Bloc-palier, ravitailleur, notamment pour tour automatique, comprenant de tels blocs-paliers, utilisation de ce bloc-palier.
JPH03270808A (ja) 1990-03-16 1991-12-03 Hitoshi Baba 旋盤用の素材供給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5456146A (en) * 1993-10-29 1995-10-10 Mkm Machine Tool Co., Inc. Bar stock prealignment collar
US5927169A (en) * 1996-10-09 1999-07-27 Hinson; Ronald L. Lathe draw tube adaptor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8235C (zh) * 2005-01-24 2008-07-02 株式会社育良精机制作所 棒材加工机
TWI509372B (zh) * 2012-12-28 2015-11-21 Nidec Read Corp 夾具及處理裝置
CN113784812A (zh) * 2019-04-25 2021-12-10 育良精机株式会社 棒材供送装置
CN117564144A (zh) * 2024-01-16 2024-02-20 山东朝日不锈钢有限公司 一种弯管机用芯棒拉杆支撑装置及其方法
CN117564144B (zh) * 2024-01-16 2024-04-05 山东朝日不锈钢有限公司 一种弯管机用芯棒拉杆支撑装置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89534B1 (ko) 2006-06-13
CA2370774A1 (en) 2000-11-09
TW494805U (en) 2002-07-11
EP1197280B1 (en) 2007-09-12
EP1197280A4 (en) 2004-12-15
CN1139450C (zh) 2004-02-25
ATE372847T1 (de) 2007-09-15
JP3405936B2 (ja) 2003-05-12
DE60036384T2 (de) 2008-06-05
KR20020020689A (ko) 2002-03-15
DE60036384D1 (de) 2007-10-25
CA2370774C (en) 2007-11-27
EP1197280A1 (en) 2002-04-17
US6575063B1 (en) 2003-06-10
WO2000066301A1 (fr) 2000-11-09
JP2000308902A (ja) 2000-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450C (zh) 自动车床用棒材支承装置
CN107486745B (zh) 刀库组件及加工中心
CN201979328U (zh) 一种偏心套的夹具
CN201439131U (zh) 用于对电力机车转换开关触片进行钻孔的钻模装置
CN102000854B (zh) 钻模装置及利用钻模装置在转换开关触片上钻孔的方法
CN114888601B (zh) 一种壳体件中心定位工装及包括该工装的零点定位装置
CN1239832C (zh) 具有实心的圆柱形销的定位装置
CN109262297B (zh) 一种长条零件内圆弧面的加工工装
CN110539170A (zh) 一种高精度空心套筒的加工方法
CN101804471B (zh) 纺纱锭子弹性管结合件双支撑孔的镗削专用机床及方法
CN105033794A (zh) 双头内孔磨床
CN110039436B (zh) 一种平面浮动式珩磨夹具
CN219337094U (zh) 一种卧轴圆台平面磨床
CN105710834A (zh) 一种用于装配或分离轴承的工具
CN101920467B (zh) 弹性管组件两支承孔精密加工专用安装系统及方法
CN217433745U (zh) 一种多级叶轮加工用夹具
CN110340706A (zh) 一种偏心轴车削夹具装置及加工方法
CN206047659U (zh) 曲轴端面连接螺孔钻孔辅具
CN109015141B (zh) 一种内孔超精加工装置及系统
CN216096434U (zh) 一种托辊加工用托料装置
CN214264799U (zh) 一种主轴孔内防晃夹具
CN114472940B (zh) 用于数控立式车削中心主轴单元安装支撑的机构
CN216227069U (zh) 一种钻曲轴油孔旋转夹具
CN218252951U (zh) 补偿型指型卡盘
CN219987138U (zh) 杆端轴承外圈滚道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225

Termination date: 201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