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0878C - 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0878C
CN1330878C CNB028048296A CN02804829A CN1330878C CN 1330878 C CN1330878 C CN 1330878C CN B028048296 A CNB028048296 A CN B028048296A CN 02804829 A CN02804829 A CN 02804829A CN 1330878 C CN1330878 C CN 133087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oil
temperature
oil pipe
capsu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048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1321A (zh
Inventor
服部仁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913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13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08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087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25B31/004Lubrication oil recircula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2Lubrication
    • F04B39/0207Lubrication with lubr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6Several compression cycles arranged in parall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5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with parallel compres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9Calculation of parame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05Oil tempera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如果已经形成一制冷循环,则打开流量调整阀(11)、(21)和(31)进行控制。当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Td)上升到高于预定值(Tds)时,对于流量调整阀(11)、(21)和(31)的最小打开量(Qmin)变化到大于正常值的值。一油管(31)连接在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和制冷剂抽吸管(18)之间,抽吸到压缩机(1)内的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抽吸管(18)。一毛细管(33)设置在油管(31)上。两个温度传感器(34、35)分别探测油管(31)位于毛细管(33)上游和下游的部分的温度。根据探测到的温度,探测在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量(L)。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包括高压型压缩机的制冷装置,该压缩机容纳在一充满润滑油的密封壳体内,并抽入和排出制冷剂。
背景技术
包含在诸如空调机之类的制冷装置中的高压型压缩机,各容纳在一密封的机壳中。机壳内充以润滑油。部分油随同制冷剂一起排出,在各制冷循环中,压缩机抽吸和泵出制冷剂。因此,润滑油会变得不足。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压缩机的滑动零件将得不到油的润滑,最终缩短压缩机的寿命。
为了解决这种不理想的状态,可使用一种浮动开关的的油面调整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第7-103584号公开了一种浮动开关型的油面调整器。该油面调整器具有一浮在油表面的浮子,所述油通过一油管从密封壳供应到压缩机壳内。它构造成通过浮子的上下运动来探测油面(即,在压缩机壳内的油量)。该出版物公开:设置在若干个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管上的油分离器,分离出随同制冷剂一起泵出的润滑油。分离出的润滑油从分离器输送回到缺乏润滑油的压缩机中。浮动开关型的油面调整器不仅昂贵而且易于出故障。如果使用若干个压缩机,则每一个需要一个油面调整器。这最终引起成本的上升。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装置设计成:可以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检测在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而不需使用任何的机械开关。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制冷装置包括:一被充以润滑油的密封壳包封的压缩机,它抽吸和泵送制冷剂;
一油管,润滑油从压缩机的密封壳流入该油管,油管连接在压缩机的密封壳和制冷剂通过其间的制冷剂抽吸管之间;
一设置在油管上的减压单元;
一第一温度传感器,其检测位于减压单元上游的油管的部分的温度;
一第二温度传感器,其检测位于减压单元下游的油管的部分的温度;以及,
一检测部分,其根据由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和由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检测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油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制冷装置包括:多个压缩机,各个压缩机由充以润滑油的密封壳包复,并抽吸和泵出制冷剂,其由制冷剂管进行平行地连接;
诸油管,润滑油分别从诸压缩机的密封壳流入到油管内,并连接在压缩机的密封壳和至少一个制冷剂抽吸管之间;
多个减压部分,它们分别设置在油管上;
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它们分别设置在油管上,各构造成探测在减压单元的上游的温度;
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它们分别设置在油管上,各构造成探测在减压单元的下游的温度;以及
一探测单元,其根据由与各压缩机相关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制冷装置包括:多个压缩机,各个压缩机由充以润滑油的密封壳包复,并抽吸和泵出制冷剂,其由制冷剂管进行平行地连接;
第一油管,润滑油分别从诸压缩机的密封壳流入到油管内,并分别连接在压缩机的密封壳;
第二油管,其将润滑油从各第一油管供应到一制冷剂抽吸管内,被抽吸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抽吸管;
一设置在第二油管上的减压单元;
一第一温度传感器,它设置在第二油管上,并构造成探测在减压单元的上游的温度;
一第二温度传感器,它设置在第二油管上,并构造成探测在减压单元的下游的温度;以及
一探测部分,其根据由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制冷装置包括:多个压缩机,各个压缩机由充以润滑油的密封壳包复,并抽吸和泵出制冷剂,其由制冷剂管进行平行地连接;
多个油管,润滑油分别从诸压缩机的密封壳流入到润滑油管内,并连接在压缩机的密封壳和至少一个制冷剂抽吸管之间;
分别设置在诸油管上的减压单元;
第一温度传感器,它们探测油管在减压单元上游的部分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它们探测油管在减压单元下游的部分的温度;
分别设置在油管上的第一二通阀,各位于减压单元的上游;
分别设置在油管上的第二二通阀,各位于减压单元的下游;
至少一个油流管,它从一台压缩机的减压单元与第二二通阀之间的油管处连接至另一台压缩机的减压单元与第二二通阀之间的油管处;
一设置在油流管上的第三二通阀;
一探测部分,其打开第一和第二二通阀,并根据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而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二通阀仍保持打开;以及
一控制部分,当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不足时,其控制二通阀以将任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连接到另一压缩机上的油管、所述至少一个油流管、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剂抽吸管供应到另一压缩机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制冷装置包括:由制冷剂管平行地连接的多个室外单元;
多个压缩机,各个压缩机由充以润滑油的密封壳包复,并抽吸和泵出制冷剂,它们被分成若干组,每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内,并包括一预定数量的压缩机,它们由制冷剂管进行平行地连接;
第一油管,润滑油分别从诸压缩机的密封壳流入到该油管内,并分别连接在压缩机的密封壳;
第二油管,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中,并构造成将润滑油从一第一油管供应到一制冷剂抽吸管内,被抽吸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抽吸管;
分别设置在第一油管上的诸减压单元;
第一温度传感器,它探测第一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上游的部分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它探测第一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下游的部分的温度;
分别设置在第一油管上的第一二通阀;
分别设置在第二油管上的第二二通阀;
至少一个连接诸第二油管位于第二二通阀上游的部分的油流管;
一打开第一和第二二通阀的探测部分,其根据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而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二通阀仍保持打开;以及
一控制部分,当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不足时,其控制二通阀以将任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连接到另一压缩机上的第一和第二油管、所述至少一个油流管及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剂抽吸管供应到另一压缩机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制冷装置包括:由制冷剂管平行地连接的多个室外单元;
多个压缩机,各个压缩机由充以润滑油的密封壳包复,并抽吸和泵出制冷剂,它们被分成若干组,每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内,并包括一预定数量的压缩机,它们由制冷剂管进行平行地连接;
第一油管,润滑油分别从诸压缩机的密封壳流入到该油管内,并分别连接在压缩机的密封壳;
第二油管,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中,并构造成将润滑油从一第一油管供应到一制冷剂抽吸管内,被抽吸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抽吸管;
分别设置在第二油管上减压单元;
第一温度传感器,它探测第二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上游的部分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它探测第二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下游的部分的温度;
分别设置在第一油管上的第一二通阀;
分别设置在第二油管上的第二二通阀;
至少一个连接诸第二油管位于第二二通阀上游的部分的油流管;
一打开第一和第二二通阀的探测部分,其根据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而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二通阀仍保持打开;以及
一控制部分,当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不足时,其控制二通阀以将任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连接到另一压缩机上的第一和第二油管、所述至少一个油流管及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剂抽吸管供应到另一压缩机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制冷装置包括:由制冷剂管平行地连接的多个室外单元;
多个压缩机,各个压缩机由充以润滑油的密封壳包复,并抽吸和泵出制冷剂,它们被分成若干组,每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内,并包括一预定数量的压缩机,它们由制冷剂管进行平行地连接;
第一油管,润滑油分别从诸压缩机的密封壳流入到该油管内,并分别连接在压缩机的密封壳;
第二油管,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中,并连接到一个第一油管;
第三油管,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中,并构造成将润滑油从一第二油管供应到一制冷剂抽吸管内,被抽吸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抽吸管;
分别设置在第二油管上减压单元;
第一温度传感器,它们探测第二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上游的部分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它们探测第二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下游的部分的温度;
分别设置在第一油管上的第一二通阀;
分别设置在第三油管上的第二二通阀;
至少一个连接诸第二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下游的部分的油流管;
一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油流管上的第三二通阀;
一打开第一和第二二通阀的探测部分,其根据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而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二通阀仍保持打开;以及
一控制部分,当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不足时,其控制二通阀以将任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连接到另一压缩机上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油管、所述至少一个油流管及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剂抽吸管供应到另一压缩机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制冷装置包括:由制冷剂管平行地连接的多个室外单元;
多个压缩机,各个压缩机由充以润滑油的密封壳包复,并抽吸和泵出制冷剂,它们被分成若干组,每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内,并包括一预定数量的压缩机,它们由制冷剂管进行平行地连接;
第一油管,润滑油分别从诸压缩机的密封壳流入到该油管内,并分别连接在压缩机的密封壳;
第二油管,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中,并构造成将润滑油从一第一油管供应到一制冷剂抽吸管内,被抽吸到一个压缩机中的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抽吸管;
第三油管,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中,并构造成将润滑油从一第一油管供应到多个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内,被抽吸到一压缩机中的制冷剂通过该些制冷剂抽吸管;
分别设置在第三油管上的减压单元;
第一温度传感器,它探测第三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上游的部分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它探测第三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下游的部分的温度;
分别设置在第一油管上的第一二通阀;
分别设置在第二油管上的第二二通阀;
至少一个连接第二油管位于第二二通阀上游的部分的油流管;
一探测部分,其根据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以及
一控制部分,当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不足时,其控制二通阀以将任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连接到另一压缩机上的第一和第二油管、所述至少一个油流管、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剂抽吸管、以及各别的制冷剂抽吸管供应到另一压缩机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2是一流程图,说明在第一实施例中如何检测油量;
图3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检测到的各温度如何变化的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一视图,表示在加热模式中检测到的温度和在冷却模式中检测到的温度之间的差;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一视图;
图6是示出第三实施例中的主要部件的视图;
图7是示出第四实施例中的主要部件的视图;
图8是显示第五实施例中的主要部件的视图;
图9是显示第六实施例中的主要部件的视图;
图10是显示整个第六实施例的视图;
图11是示出第七实施例中的主要部件的视图;
图12是示出第八实施例中的主要部件的视图;以及
图13是示出第九实施例中的主要部件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空调机具有一室外单元。室外单元A包括一高压型的压缩机1,它包容在一密封壳1c内。密封壳1c容纳一电机,电机包括一定子2s和一转子2r。它还包含一压缩部分3。一吸入管4和一储罐5将压缩部分3连接到制冷剂抽吸管18(将在下文中描述)。制冷剂从制冷剂抽吸管18抽出进入到部分3。部分3压缩制冷剂,制冷剂被泵送到密封壳1c内。被泵送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泵出管11流入到制冷循环中。密封壳1c还包含润滑包括压缩部分3的滑动部分的润滑油L。
制冷剂泵出管11连接到油分离器12,一四通阀13连接到该油分离器上。四通阀13由室内单元B的一膨胀阀15连接到室外热交换器14。热交换器14由四通阀13和储罐17连接到制冷剂抽吸管18。制冷剂抽吸管18连接到上述的储罐5内。
只要四通阀13仍保持关闭(如图1所示),从压缩机1泵出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制冷剂泵出管11、油分离器12和四通阀13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在室外热交换器14内,制冷剂将热释放到室外空间并被液化。制冷剂(液体)从室内热交换器16通过膨胀阀15而流动。在室内热交换器16内,制冷剂蒸发,从室内吸收热量。由此,冷却房间内的空气。制冷剂(气体)从室内热交换器16抽出通过四通阀13、储罐17和制冷剂抽吸管18进入到压缩机1。
如果四通阀13被打开,从压缩机1泵出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制冷剂泵出管11和四通阀13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6。在室内热交换器16内,制冷剂将热释放到室内空气中并被液化。由此,加热房间内的空气。制冷剂(液体)从室内热交换器16通过膨胀阀15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14。在室外热交换器14内,液体从室外空气吸收热量而蒸发。制冷剂(气体)从室外热交换器14抽出通过四通阀13、储罐17和制冷剂抽吸管18进入到压缩机1。
在如上所述的具有热泵制冷循环的制冷装置中,一油返回管21连接油分离器12和制冷剂抽吸管18,一毛细管22和二通阀23设置在油返回管21上。当二通阀23打开时,润滑油L从油分离器12通过油返回管21、毛细管22和二通阀23流入到制冷剂抽吸管18。
一室外风扇25和一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26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14的附近。一室内风扇27和一室内空气温度传感器28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16的附近。
油管31的一端连接到压缩机1的密封壳1c的一侧。油管31的另一端连接到制冷剂抽吸管18。油管31连接到密封壳1c的位置,是对于在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L较为合适的高度。一二通阀32和诸如毛细管33的减压单元设置在油管31上。第一温度传感器3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5也设置在油管31上,位于毛细管33的上游和下游。
如果在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L的表面达到合适的高度,则当二通阀32打开时,润滑油L从密封壳1c流入到油管31。如果在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L的表面未达到合适的高度,则当二通阀32打开时,气体制冷剂从密封壳1c流入到油管31。在密封壳1c内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到油管31,并从此通过二通阀32和毛细管33流入到制冷剂抽吸管18。
室外单元A包括一室外控制部分40。室内单元B包括一室内控制部分44。
连接到室外控制部分40的有:四通阀13、二通阀23、室外风扇25、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26、二通阀32、温度传感器34和35。一变换器41也连接到室外控制部分40。变换器41对供应市电的电源42的电压进行整流。然后,将电压(现已整流)转换到与由室外控制部分40提供的指令相符的频率的电压。一连接变换器41的输出接线端的电缆连接到设置在压缩机1上的电源接线端7上。
连接到室内控制部分44的有:室内风扇27、室内空气温度传感器28。一光接收部分45也连接到室内控制部分44。光接收部分45接收从遥控器46发出的红外线光束。它将由光束代表的数据输入到室内控制部分44。当用户操作时,遥控器46发出红外线光束以打开或关闭制冷装置,以及设置各种操作状态,例如,冷房、去湿、暖房、通风或诸如此类的装置的操作模式,以及设置理想的室内空气温度等。
一信号线连接室外控制部分40和室内控制部分44。两个控制部分40和44具有用来执行主要功能的下列的装置(1):
(1)控制装置用来获得一空调载荷,或介于由室内空气温度传感器28探测的温度和由操作遥控器46而设定的室内空气温度之间差,以及用来控制压缩机的操作频率(即,变换器41的输出频率)。
室外控制部分40包括用来探测存在于压缩机1内的油量的下列的装置(11)和(12):
(11)探测装置用来按照由内部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打开二通阀32,每次对一预定的时间段,并比较由温度传感器34或35分别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而阀32仍保持打开,由此,探测存在于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油量。
(12)控制装置在探测装置探测到油量不够时,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二通阀23。
在段落(11)内所述的装置,及上述的油管31、二通阀32、毛细管33,以及温度传感器34或35构造成用来探测油量的装置。
现将参照图2的流程图和图3的定时图,描述装置的操作。
根据内部计时器的计数(步骤101),确定探测润滑油L的定时是否已经到达。如果是的话,则打开二通阀32(步骤102)。
如果润滑油L的表面已达到密封壳1c内的合适的高度,则当二通阀32打开时,润滑油流入到油管31内。液体的制冷剂可流入到油管31内,并与润滑油L混合。这样流入油管31的液体通过二通阀32和毛细管33,并流入到制冷剂抽吸管18。
如果润滑油L的表面还未达到密封壳1c内的合适的高度,则当二通阀32打开时,气体制冷剂从密封壳1c流入到油管31。气体通过二通阀32和毛细管33从油管31流入到制冷剂抽吸管18。
温度传感器34探测已流入油管31内的液体或气体的温度T1,而温度传感器35探测已流过毛细管33的液体或气体的温度T2(步骤103)。由此获得检测到的温度T1和T2之间的差ΔT(步骤104)。
设置在室外控制部分40的内部储存器对温度差ΔT存储一预设值ΔTs。(例如,在暖房过程中,如果室内温度为30℃,而室外空气温度为7℃,则ΔTs=33℃)从储存器读出预设的值ΔTs(步骤105)。预设值ΔTs与温差ΔT进行比较(步骤106)。
如果润滑油L的表面已达到密封壳1c内的合适的高度,且液体已流入到油管31,则对于毛细管33处辐射的热,温度T2相对于温度T1仅有极小的变化。因此,温差ΔT小于预设值ΔTs(在步骤106中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从刚在前个探测定时中探测得到的值中,确定温差ΔT已经变化了多少(步骤107)。从这样确定的变化和存储在室外控制部分40的内部储存器中的实验数据中,可推断润滑油在这段时间过程中将会变得不足(即,润滑油L的表面下落到密封壳1c内的合适的高度之下)的剩余的时间t(步骤108)。
如果剩余的时间t推断为大于预设的时间t1(如在步骤109中的“否”),则确定在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是足够的(步骤110)。然后关闭二通阀32(步骤111)。这样就探测到油的存量。
如果剩余的时间t推断为等于或小于预设的时间t1(如在步骤109中的“是”),则确定润滑油将很快变得不够(步骤112)。在这种情况下,二通阀32关闭,二通阀23打开一规定的时间(步骤113)。当二通阀23保持打开时,积累在油分离器12内的润滑油L,通过毛细管22和二通阀23流入到制冷剂抽吸管18。润滑油L接收到压缩机1施加的抽吸压力时,它被收集在制冷剂抽吸管18内并被抽吸到压缩机1内。这就是说,在润滑油L尚未变得不够之前,润滑油L被得到重新补充。
在液体流入到油管31时,温差ΔT示为图3中的ΔTliq。
如果润滑油L的表面还未达到密封壳1c内的合适的高度,且气体已流入到油管31内,则探测得到的温度T2远低于探测得到的温度T1。因此,温差ΔT等于或大于预设值ΔTs(步骤106中的“否”)。在这种情况下,确定在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L是不够的(步骤114)。
当确定润滑油不够时,二通阀32关闭,而二通阀23打开一规定的时间(步骤113)。当二通阀23保持打开时,积累在油分离器12内的润滑油L,通过毛细管22和二通阀23流入到制冷剂抽吸管18。润滑油L接收到压缩机1施加的抽吸压力时,它从制冷剂抽吸管18内被抽吸,并被收集在压缩机1内。这就是说,在润滑油L尚未变得不够之前,润滑油L被得到重新补充。这立即消除润滑油的缺乏。
在气体流入到油管31时,温差ΔT示为图3中的ΔTgas。
如上所述,设置油管31、二通阀32、毛细管33和温度传感器34和35,并且比较由温度传感器34和35分别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这种简单的方法可准确和可靠地探测存在于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量,而不需使用诸如传统的浮动开关型的油面调整器的机械的浮子开关。
二通阀32在探测的定时中保持打开,只维持大约30至90秒的短时间。因此,可快速探测油量,避免压缩机1的特性的不理想的下降。此外,不管其重复多少次,探测油量不会导致油量的不足。这是因为在探测过程中,润滑油L从密封壳1c流入到油管31,但又通过制冷剂抽吸管18返回到压缩机1内。
根据温差ΔT如何的变化,可推断润滑油在这段时间过程中将会变得不足的剩余的时间t。当剩余时间t变得太短时,重新补充润滑油L。这可尽可能地防止油量的不足。
如图4所示,温差ΔT(ΔTliq,ΔTgas)假定在暖房模式中的一个值,以及在冷房模式中的另一个值。有鉴于此,可分别为暖房模式和冷房模式预设两个值ΔTs,并可存储在室外控制部分40的内部储存器中。然后,根据预选的操作模式(暖房模式或冷房模式),可读出这些预设值中的一个,并可将读出的预设值ΔTs与温差ΔT相比较。这样,可以可靠地探测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量。
如上所述,液体制冷剂可流入到油管31内,并与少量的润滑油L混合。如果液体制冷剂量相对于润滑油L是已知的,可根据制冷剂量纠正预设值ΔTs。这可更精确地探测油量,而不受液体制冷剂和润滑油L混合的影响。
现将描述第二实施例。
如图5所示,两个压缩机1和51通过一制冷剂管平行地连接。从压缩机1泵出的制冷剂,通过单独的制冷剂排出管11a流入公共的制冷剂排出管11。从压缩机51泵出的制冷剂,通过单独的制冷剂排出管11b流入公共的制冷剂排出管11。止回阀19a和19b分别设置在单独的制冷剂排出管11a和11b上。制冷剂从一公共的制冷剂抽吸管18通过一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a流入到压缩机1的储罐5内,并通过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b流入到压缩机51的储罐55内。包括分离器12和储罐17的所有其它部件,均与图1所示的部件相同。图1所示的制冷循环是这样的一种类型:它包括一室外单元A和一连接到室外单元A的室内单元B。相反,可使用多类型的制冷循环,它包括一室外单元A和连接到室外单元A的多个室内单元B。
类似于压缩机1,压缩机51具有一容纳一电机和一压缩部分3的密封壳51c,并含有润滑油L。它从制冷剂抽吸管18b通过吸入管54和储罐55抽吸制冷剂,压缩制冷剂并排出制冷剂到密封壳51c内。制冷剂通过连接到密封壳51c的顶部的单独的制冷剂排出管11b流入到制冷循环。
变换器43与变换器41相同,并设置来驱动与室外控制部分40连接的压缩机51。变换器43对供应市电的电源42的电压进行整流。然后,将电压(现已整流)转换到与由室外控制部分40提供的指令相符的频率的电压。一连接变换器43的输出接线端的电缆连接到设置在压缩机1上的电源接线端57上。
油管31和61的一端分别连接到密封壳1c和51c,另一端连接到公共制冷抽吸管18。连接到密封壳1c的油管31连接到对于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L合适的高度上。连接到密封壳51c的油管61连接到对于密封壳51c内的润滑油L合适的高度上。
一二通阀32和一诸如毛细管33的减压单元设置在油管31上。一二通阀62和一诸如毛细管63的减压单元设置在油管61上。一第一温度传感器34和一第二温度传感器35分别设置在油管31上,分别在毛细管33的上游和下游。同样地,一第一温度传感器64和一第二温度传感器65分别设置在油管61上,分别在毛细管63的上游和下游。二通阀32和62、第一温度传感器34和64及第二温度传感器35和65连接到室外控制部分40。
如果在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L的表面已达到合适的高度,则当二通阀32打开时,润滑油L从密封壳1c流入到油管31内。然后,润滑油L通过二通阀32和毛细管33流入到制冷剂抽吸管18内。如果在密封壳1c的润滑油L的表面还未达到合适的高度,则当二通阀32打开时,气体制冷剂从密封壳1c流入到油管31。这样,气体制冷剂通过二通阀32和毛细管33流入到制冷剂抽吸管18。
如果在密封壳51c的润滑油L的表面已达到合适的高度,则当二通阀62打开时,润滑油L从密封壳51c流入到油管61。然后,润滑油L通过二通阀62和毛细管63流入到制冷剂抽吸管18。如果在密封壳51c的润滑油L的表面还未达到合适的高度,则当二通阀62打开时,气体制冷剂从密封壳1c流入到油管31。这样,气体制冷剂通过二通阀62和毛细管63流入到制冷剂抽吸管18。
一信号线连接室外控制部分40和室内控制部分44。两个控制部分40和44具有用来执行主要功能的下列的装置(1):
(1)控制装置用来获得一空调载荷,或介于由室内空气温度传感器28探测的温度和由操作遥控器46而设定的室内空气温度之间差,用来驱动压缩机1或压缩机51,或两者,以及用来控制压缩机1和51的操作频率(即,变换器41和43的输出频率)。
室外控制部分40包括用来探测存在于压缩机1内的油量以及压缩机51内的油量的下列的装置(11)至(15):
(11)第一探测装置用来按照由内部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打开二通阀32,每次对一预定的时间段,并比较由温度传感器34或35分别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而阀32仍保持打开,由此,探测存在于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油量。
(12)第二探测装置用来按照由内部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打开二通阀62,每次对一预定的时间段,并比较由温度传感器64或65分别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而阀62仍保持打开,由此,探测存在于压缩机51的密封壳51c内的油量。
(13)控制装置用来在一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二通阀23,每次持续一预定的时间。
(14)当第一探测装置探测到油量不足(在密封壳1c)时,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连接到压缩机51的二通阀62。
(15)当第二探测装置探测到油量不足(在密封壳51c)时,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连接到压缩机1的二通阀32。
在段落(11)和(12)内所述的装置,及所有上述的油管31和61、二通阀32和62、毛细管33和63,以及温度传感器34、35、64和65构造成用来探测油量的装置。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根据传感器34、35、64和65已探测的温度来探测油量。
如果发现润滑油L在压缩机1内不足,则连接到压缩机51上的二通阀62打开一预定的时间段。因此,在压缩机51的密封壳51c内的润滑油L的多余部分通过油管61和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a流入到压缩机1内。如果发现润滑油L在压缩机51内不足,则连接到压缩机1上的二通阀32打开一预定的时间段。在这种情形中,在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L的多余部分通过油管31和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b流入到压缩机51内。
这样,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量和密封壳51c内的润滑油量可以高的可靠性来检测,而不需使用诸如传统的浮动开关型的油面调整器的机械的浮子开关,且没有故障的可能或成本的上升。
在探测油量的定时中,二通阀32和62仍保持打开,仅维持一大约为30至90秒的短的时间。因此,可快速探测油量,避免压缩机1和51的特性的不必要的下降。此外,不管其重复多少次,探测油量不会导致油量的不足。这是因为在探测过程中,润滑油L从密封壳1c或51c流入到油管31或61,但又通过制冷剂抽吸管18返回到压缩机1或51内。
如果润滑油恰好在一压缩机内不足,则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立即通过油管31或61供应到上述的压缩机。因此,可实现一种所谓的“平衡的一前一后操作”。此外,可减少所要求的部件的数量,因为不管是油管31还是油管61均在平衡的一前一后操作中用作一油平衡管,以平衡一个压缩机内的油量和另一压缩机内的油量。零件数量的减少达到装置制造成本的降低。
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根据温差ΔT如何的变化,可推断润滑油在这段时间过程中将会变得不足的剩余的时间t。当在一个压缩机内,剩余时间t变得太短时,可实行平衡的一前一后的操作,将从另一个压缩机通过油管31或油管61供应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快速地补充给该压缩机。这可靠地防止任一压缩机中的油量的不足。
现将描述第三实施例。
如图6所示,采用一单一管70来代替油管31和61。管70连接到一公共的制冷剂抽吸管18上。在任何其它的结构方面,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此外,它以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进行操作。
现将描述第四实施例。
如图7所示,油管31和61(即,第一油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到密封壳1c和51c的某一高度处,该高度适合于密封壳1c和51c的润滑油L。油管31和61在另一端互相连接在一起。二通阀32和62分别设置在油管31和61上。一油管80(即,第二油管)在油管31及61间的连接管和公共制冷剂抽吸管18之间延伸。
一诸如毛细管81的减压单元设置在油管80上。一第一温度传感器82和一第二温度传感器83设置在油管80上,分别位于毛细管81的上游和下游。
如果在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L的表面已达到合适的高度,则当二通阀32打开时,润滑油L从密封壳1c流入到油管31内。然后,润滑油L通过二通阀32、油管80和毛细管81流入到制冷剂抽吸管18内。如果在密封壳1c的润滑油L的表面还未达到合适的高度,则当二通阀32打开时,气体制冷剂从密封壳1c流入到油管31。这样,气体制冷剂通过二通阀32、油管80和毛细管81流入到公共的制冷剂抽吸管18。
如果在密封壳51c内的润滑油L的表面已达到合适的高度,则当二通阀62打开时,润滑油L从密封壳51c流入到油管61。然后,润滑油L通过二通阀62、油管80和毛细管81流入到制冷剂抽吸管18。如果在密封壳51c内的润滑油L的表面还未达到合适的高度,则当二通阀62打开时,气体制冷剂从密封壳51c流入到油管61。这样,气体制冷剂通过二通阀62、油管80和毛细管81流入到公共的制冷剂抽吸管18。
室外控制部分40包括用来探测存在于压缩机1内的油量以及压缩机51内的油量的下列的装置(11)至(15):
(11)第一探测装置用来按照由内部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打开二通阀32,每次对一预定的时间段,并比较由温度传感器82或83分别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而阀32仍保持打开,由此,探测存在于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油量。
(12)第二探测装置用来按照由内部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打开二通阀62,每次对一预定的时间段,并比较由温度传感器82或83分别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而阀62仍保持打开,由此,探测存在于压缩机51的密封壳51c内的油量。
(13)控制装置用来在一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二通阀23,每次持续一预定的时间。
(14)当第一探测装置探测到油量不足(在密封壳1c)时,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连接到压缩机51的二通阀62。
(15)当第二探测装置探测到油量不足(在密封壳51c)时,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连接到压缩机1的二通阀32。
在段落(11)和(12)内所述的装置,及所有上述的油管31、61和80,二通阀32和62、毛细管81,以及温度传感器82和83构造成用来探测油量的装置。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根据传感器82和83已探测的温度来探测油量。
如果发现润滑油L在压缩机1内不足,则连接到压缩机51上的二通阀62打开一预定的时间段。因此,在压缩机1的密封壳51c内的润滑油L的多余部分通过油管61和80和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a流入到压缩机1内。如果发现润滑油L在压缩机51内不足,则连接到压缩机1上的二通阀32打开一预定的时间段。在这种情形中,在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L的多余部分通过油管31和80和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b流入到压缩机51内。
这样,存在于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量和存在于压缩机51的密封壳51c内的润滑油量能可靠和准确地进行检测,而不需使用诸如传统的浮动开关型的油面调整器的机械的浮子开关,且没有故障的可能或成本的上升。
在探测油量的定时中,二通阀32和62仍保持打开,仅维持一大约为30至90秒的短的时间。因此,可快速探测油量,避免压缩机1和51的特性的不必要的下降。此外,不管其重复多少次,探测油量不会导致油量的不足。这是因为在探测过程中,润滑油L从密封壳1c或51c流入到油管31或61,但又通过制冷剂抽吸管18返回到压缩机1或51内。
如果润滑油恰好在一压缩机内不足,则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立即通过油管31或61供应到上述的压缩机。因此,可实现一种所谓的“平衡的一前一后操作”以便快速地补充润滑油。此外,可减少所要求的部件的数量,因为不管是油管31还是油管61均在平衡的一前一后操作中使用,以平衡一个压缩机内的油量和另一压缩机内的油量。零件数量的减少达到装置制造成本的降低。
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根据温差ΔT如何的变化,可推断润滑油在这段时间过程中将会变得不足的剩余的时间t。当在一个压缩机内,剩余时间t变得太短时,可实行平衡的一前一后的操作,将从另一个压缩机通过油管31或油管61和油管80供应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快速地补充给该压缩机。这可靠地防止任一压缩机中的油量的不足。
在任何其它的结构方面,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此外,它以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进行操作。
现将描述第五实施例。
如图8所示,油管31连接到密封壳1c和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a,以及油管61连接到密封壳51c和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b。油管31和61分别连接到密封壳1c和51c的某一高度处,该高度适合于密封壳1c和51c的润滑油L。
诸如毛细管33的减压单元设置在油管31上。诸如毛细管63的减压单元设置在油管61上。二通阀32和62(第一二通阀)分别设置在毛细管33和63的上游。此外,二通阀36和66(第二二通阀)分别设置在毛细管33和63的下游。一油流管90连接在毛细管33和二通阀36之间的连接管上,两者均设置在油管31上,油流管90还连接在毛细管63和二通阀66之间的连接管上,两者均设置在油管61上。一二通阀91(第三二通阀)设置在油流管90上。
第一温度传感器34和64固定在油管31和61上,一个在开关32和毛细管33之间的连接管,而另一个在开关62和毛细管63之间的连接管。第二温度传感器35和65固定在油管31和61上,一个在毛细管33和二通阀36之间的连接管,而另一个在毛细管63和二通阀66之间的连接管。
如果在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L的表面已达到合适的高度,则当二通阀32和36打开时,润滑油L从密封壳1c流入到油管31内。然后,润滑油L通过二通阀32和36和毛细管33流入到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a内。如果在密封壳1 c的润滑油L的表面还未达到合适的高度,则当二通阀32和36打开时,气体制冷剂从密封壳1c流入到油管31。这样,气体制冷剂通过二通阀32和36和毛细管33流入到制冷剂抽吸管18a。
如果在密封壳51c的润滑油L的表面已达到合适的高度,则当二通阀62和66打开时,润滑油L从密封壳51c流入到油管61。然后,润滑油L通过二通阀62和66和毛细管63流入到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b。如果在密封壳51c的润滑油L的表面还未达到合适的高度,则当二通阀62和66打开时,气体制冷剂从密封壳51c流入到油管61。这样,气体制冷剂通过二通阀62和66和毛细管63流入到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a。
室外控制部分40包括用来探测存在于压缩机1内的油量以及压缩机51内的油量的下列的装置(11)至(15):
(11)第一探测装置用来按照由内部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打开二通阀32和36,每次对一预定的时间段,并比较由温度传感器34和35分别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而阀32和36仍保持打开,由此,探测存在于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油量。
(12)第二探测装置用来按照由内部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打开二通阀62和66,每次对一预定的时间段,并比较由温度传感器64和65分别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而阀62仍保持打开,由此,探测存在于压缩机51的密封壳51c内的油量。
(13)控制装置用来在一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二通阀23,每次持续一预定的时间。
(14)当第一探测装置探测到油量不足(在密封壳1c内)时,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连接到压缩机51的二通阀62,设置在油流管90上的二通阀91,以及连接在压缩机1上的二通阀36。
(15)当第二探测装置探测到油量不足(在密封壳51c内)时,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连接到压缩机1的二通阀32,设置在油流管90上的二通阀91,以及连接在压缩机1上的二通阀36。
在段落(11)和(12)内所述的装置,及油管31和61,二通阀32、36、62和66,毛细管33和63,以及温度传感器34、35、64和65构造成用来探测油量的装置。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根据传感器34、35、64和65已探测的温度来探测油量。
如果发现润滑油L在压缩机1内不足,则连接到压缩机51上的二通阀62,设置在油流管90上的二通阀91,以及连接在压缩机1上的二通阀36打开一预定的时间段。因此,在压缩机1的密封壳51c内的润滑油L的多余部分通过油管61,油流管90和油管31,以及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a流入到压缩机1内。如果发现润滑油L在压缩机51内不足,则连接到压缩机1上的二通阀32,设置在油流管90上的二通阀91,以及连接在压缩机51上的二通阀66打开一预定的时间段。在这种情形中,在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L的多余部分通过油管31,油流管90,油管61和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b流入到压缩机51内。
这样,存在于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量和存在于压缩机51的密封壳51c内的润滑油量能可靠和准确地进行检测,而不需使用诸如传统的浮动开关型的油面调整器的机械的浮子开关,且没有故障的可能或成本的上升。
在探测油量的定时中,二通阀32、36、62和66仍保持打开,仅维持一大约为30至90秒的短的时间。因此,可快速探测油量,避免压缩机的特性的不必要的下降。此外,不管其重复多少次,探测油量不会导致油量的不足。这是因为在探测过程中,润滑油L从密封壳1c和51c流入到油管31或61,但又分别通过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a和18b返回到压缩机1或51内。
如果润滑油恰好在一压缩机内不足,则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立即通过油管31或61,以及油流管90供应到上述的压缩机。因此,可实现一种所谓的“平衡的一前一后操作”以便快速地补充润滑油。此外,可减少所要求的部件的数量,因为不管是油管31还是油管61均在平衡的一前一后操作中用作油流管。零件数量的减少达到装置制造成本的降低。
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根据温差ΔT如何的变化,可推断润滑油在这段时间过程中将会变得不足的剩余的时间t。当在一个压缩机内,剩余时间t变得太短时,可实行平衡的一前一后的操作,将从另一个压缩机通过油管31和61,以及油流管90供应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快速地补充给该压缩机。这可靠地防止任一压缩机中的油量的不足。
在任何其它的结构方面,第五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此外,它以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进行操作。
下面将描述第六实施例。
如图9和10所示,室外单元A1、A2...通过制冷剂管连接,而室内单元B1、B2...通过制冷剂管连接。这样,构成一多型的制冷循环。
室外单元A1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连接的压缩机1和51。同样地,室外单元A2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连接的压缩机1和51。
室外单元A1和A2各具有一油量探测装置。诸装置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图6所示的类型。它们不再作详细的介绍。
一二通阀71设置在室外单元A1的油管70上。同样地,一二通阀71设置在室外单元A2的油管70上。诸油管70通过油流管72连接,连接处于油管70的上游处的诸部分。
室外单元A1和A2各具有一室外控制部分40。室外控制部分可进行数据交换。
各室外控制部分40包括用来探测存在于压缩机1内的油量以及压缩机51内的油量的下列的装置(11)至(15):
(11)第一探测装置用来按照由内部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打开二通阀32和71,每次对一预定的时间段,并比较由温度传感器34或35分别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而阀32和71仍保持打开,由此,探测存在于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油量。
(12)第二探测装置用来按照由内部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打开二通阀62和71,每次对一预定的时间段,并比较由温度传感器64或65分别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而阀62和71仍保持打开,由此,探测存在于压缩机51的密封壳51c内的油量。
(13)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二通阀23,每次持续一预定的时间。
(14)当发现设置在在室外单元A1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油量不足时,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71,而使单元A1的二通阀32和62关闭,打开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32和62,而使单元A2的二通阀71关闭。
(15)当发现设置在在室外单元A2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油量不足时,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71,而使单元A2的二通阀32和62关闭,打开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32和62,而使单元A1的二通阀71关闭。
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根据温度传感器34、35、64和65探测得到的温度来检测润滑油量。
如果发现室外单元A1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润滑油L不足,则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71打开,而使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32和62关闭,并且打开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32和62,而使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71关闭。因此,在室外单元A2的压缩机1和51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油管31、61和70,以及室外单元A2的油流管72流入到室外单元A1。在室外单元A1中,润滑油L通过二通阀71、油管70,以及仍保持打开的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a和18b,被抽吸到压缩机1和51内。
如果发现室外单元A2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润滑油L不足,则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71打开,而使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32和62关闭,并且打开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32和62,而使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71关闭。因此,在室外单元A1的压缩机1和51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油管31、61和70,以及室外单元A2的油流管72流入到室外单元A2。在室外单元A2中,润滑油L通过二通阀71、油管70,以及仍保持打开的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a和18b,被抽吸到压缩机1和51内。
因此,存在于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量和存在于压缩机51的密封壳51c内的润滑油量能可靠地和准确地进行探测,而不需使用诸如传统的浮动开关型的油面调节器的机械的浮子开关,并且没有故障的可能性或成本的上升。
在探测油量的定时中,二通阀32和62保持打开,仅维持大约为30至90秒的短的时间。因此,可快速地探测油量,避免压缩机性能的不必要的降低。此外,不管其重复多少次,油量的探测不会导致油量的不足。这是因为在探测过程中,润滑油L从在密封壳1c和51c流入到油管31和61,但又通过制冷剂抽吸管18返回到压缩机1和51内。
如果在室外单元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润滑油恰好不足,则另一室外单元的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立即通过油管31、61和70,以及油流管72供应到该室外单元。因此,可实现所谓的“平衡的一前一后操作”,以便快速地补充润滑油。此外,可减少所要求的部件的数量,因为在平衡的一前一后操作中,油管31、61和70用作为油流管。零件数量的减少可实现装置制造成本的下降。
在任何其它的结构方面,第六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此外,它以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操作。
下面将描述第七实施例。
如图11所示,室外单元A1、A2...通过制冷剂管连接,而室内单元B1、B2...通过制冷剂管连接到室外单元A1、A2...。因此,构造成一多型的制冷循环。
室外单元A1包括压缩机1和51,它们由制冷剂管连接。同样地,室外单元A2包括压缩机1和51,它们由制冷剂管连接。
室外单元A1和A2各具有一油量探测装置。这些装置是示出第四实施例的图7所示的型式。它们将不作详细的介绍。
一二通阀71设置在室外单元A1的油管80上。同样地,一二通阀71设置在室外单元A2的油管80上。它们位于二通阀71的上游部分。
室外单元A1和A2各具有一如图10所示的第六实施例中的室外控制部分40。室外控制部分40可进行数据交换。
各室外控制部分40包括用来探测存在于压缩机1内的油量以及压缩机51内的油量的下列的装置(11)至(15):
(11)第一探测装置用来按照由内部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打开二通阀32和71,每次对一预定的时间段,并比较由温度传感器82或83分别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而阀32和71仍保持打开,由此,探测存在于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油量。
(12)第二探测装置用来按照由内部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打开二通阀62和71,每次对一预定的时间段,并比较由温度传感器82或83分别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而阀62和71仍保持打开,由此,探测存在于压缩机51的密封壳51c内的油量。
(13)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二通阀23,每次持续一预定的时间。
(14)当发现设置在在室外单元A1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油量不足时,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71,而使单元A1的二通阀32和62关闭,打开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32和62,而使单元A2的二通阀71关闭。
(15)当发现设置在在室外单元A2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油量不足时,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71,而使单元A2的二通阀32和62关闭,打开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32和62,而使单元A1的二通阀71关闭。
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根据温度传感器82和83探测得到的温度来检测润滑油量。
如果发现室外单元A1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润滑油L不足,则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71打开,而使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32和62关闭,并且打开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32和62,而使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71关闭。因此,在室外单元A2的压缩机1和51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油管31、61和70,以及室外单元A2的油流管72流入到室外单元A1。在室外单元A1中,润滑油L通过二通阀71、油管70,以及仍保持打开的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a和18b,被抽吸到压缩机1和51内。
如果发现室外单元A2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润滑油L不足,则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71打开,而使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32和62关闭,并且打开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32和62,而使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71关闭。因此,在室外单元A1的压缩机1和51内的润滑油L的多余部分,通过油管31、61和室外单元A2的油流管72,以及油流管72流入到室外单元A2。在室外单元A2中,润滑油L通过二通阀71、油管70,以及仍保持打开的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a和18b,被抽吸到压缩机1和51内。
因此,存在于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量和存在于压缩机51的密封壳51c内的润滑油量能可靠地和准确地进行探测,而不需使用诸如传统的浮动开关型的油面调节器的机械的浮子开关,并且没有故障的可能性或成本的上升。
在探测油量的定时中,二通阀32和62保持打开,仅维持大约为30至90秒的短的时间。因此,可快速地探测油量,避免压缩机性能的不必要的降低。此外,不管其重复多少次,油量的探测不会导致油量的不足。这是因为在探测过程中,润滑油L从在密封壳1c和51c流入到油管31和61,但又通过制冷剂抽吸管18返回到压缩机1和51内。
如果在室外单元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润滑油恰好不足,则另一室外单元的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立即通过油管31、61和80,以及油流管72供应到该室外单元。因此,可实现所谓的“平衡的一前一后操作”,以便快速地补充润滑油。此外,可减少所要求的部件的数量,因为在平衡的一前一后操作中,油管31、61和80用作为油流管。零件数量的减少可实现装置制造成本的下降。
在任何其它的结构方面,第七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此外,它以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操作。
下面将描述第八实施例。
如图12所示,室外单元A1、A2...通过制冷剂管连接,而室内单元B1、B2...如图10所示通过制冷剂管连接到室外单元A1、A2...。因此,构造成一多型的制冷循环。
室外单元A1包括压缩机1和51,它们由制冷剂管连接。同样地,室外单元A2包括压缩机1和51,它们由制冷剂管连接。
油管31和61(第一油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密封壳1c和51c上,位于对于密封壳1c和51c内的润滑油L合适的高度上。油管31和61的另一端互相连接在一起。油管80(第二油管)的一端连接在油管31和61之间的连接管上。油管37和67(第三油管)的一端连接在油管80的另一端上,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制冷剂抽吸管18a和18b上。二通阀38和68分别设置在油管37和67上。
一诸如毛细管81的减压单元设置在油管80上。一第一温度传感器82和一第二温度传感器83设置在油管80上,分别位于毛细管81的上游和下游。
位于毛细管81的下游的室外单元A1的油管80和室外单元A2的油管80通过一油流管85互相连接在一起。一二通阀86(第三二通阀)设置在容纳在室外单元A1内的油流管85上。同样地,一二通阀86(第三二通阀)设置在容纳在室外单元A2内的油流管85上。
室外单元A1和A2各具有一如图10所示的第六实施例中的室外控制部分。室外控制部分40可进行数据交换。
各室外控制部分40包括用来探测存在于压缩机1内的油量以及压缩机51内的油量的下列的装置(11)至(15):
(11)第一探测装置用来按照由内部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打开二通阀32和38,每次对一预定的时间段,并比较由温度传感器82或83分别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而阀32和38仍保持打开,由此,探测存在于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油量。
(12)第二探测装置用来按照由内部定时器设定的规定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打开二通阀62和68,每次对一预定的时间段,并比较由温度传感器82或83分别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而阀62和68仍保持打开,由此,探测存在于压缩机51的密封壳51c内的油量。
(13)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二通阀23,每次持续一预定的时间。
(14)当发现设置在在室外单元A1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油量不足时,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38、68和86,而使单元A1的二通阀32和62关闭,打开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32、62和86,而使单元A2的二通阀38和68关闭。
(15)当发现设置在在室外单元A2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油量不足时,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38、68和86,而使单元A2的二通阀32和62关闭,打开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32、62和86,而使单元A1的二通阀38和68关闭。
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根据温度传感器82和83探测得到的温度来检测润滑油量。
如果发现室外单元A1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润滑油L不足,则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38、68和86打开,而使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32和62关闭,并且打开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32、62和86,而使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38和68关闭。因此,在室外单元A2的压缩机1和51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室外单元A2的油管31、61和80,以及油流管85流入到室外单元A1。在室外单元A1中,润滑油L通过二通阀86、油管37,以及仍保持打开的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a和18b,被抽吸到压缩机1和51内。
如果发现室外单元A2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润滑油L不足,则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38、68和86打开,而使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32和62关闭,并且打开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32、62和86,而使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38和68关闭。因此,在室外单元A1的压缩机1和51内的润滑油L的多余部分,通过油管31、61和室外单元A1的油流管80,以及油流管85流入到室外单元A2。在室外单元A2中,润滑油L通过二通阀86、油管37和67,以及仍保持打开的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a和18b,被抽吸到压缩机1和51内。
因此,存在于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量和存在于压缩机51的密封壳51c内的润滑油量能可靠地和准确地进行探测,而不需使用诸如传统的浮动开关型的油面调节器的机械的浮子开关,并且没有故障的可能性或成本的上升。
在探测油量的定时中,二通阀32、62和38保持打开,仅维持大约为30至90秒的短的时间。因此,可快速地探测油量,避免压缩机性能的不必要的降低。此外,不管其重复多少次,油量的探测不会导致油量的不足。这是因为在探测过程中,润滑油L分别从密封壳1c和51c流入到油管31和61,但又分别通过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a和18b返回到压缩机1和51内。
如果在一个室外单元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润滑油恰好不足,则另一室外单元的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立即通过油管31、61和80,以及油流管85供应到该室外单元。因此,可实现所谓的“平衡的一前一后操作”,以便快速地补充润滑油。此外,可减少所要求的部件的数量,因为在平衡的一前一后操作中,油管31、61和80用作为油流管。零件数量的减少可实现装置制造成本的下降。
在任何其它的结构方面,第八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此外,它以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操作。
现描述第九实施例。
如图13所示,室外单元A1、A2...通过制冷剂管连接,而室内单元B1、B2...如图10所示通过制冷剂管连接到室外单元A1、A2...。因此,构造成一多型的制冷循环。
室外单元A1包括压缩机1和51,它们由制冷剂管连接。同样地,室外单元A2包括压缩机1和51,它们由制冷剂管连接。
油管31和61(第一油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密封壳1c和51c上,位于对于密封壳1c和51c内的润滑油L合适的高度上。二通阀32和62(第一二通阀)分别设置在油管31和61上。油管31和61的另一端互相连接在一起。一油管80(第二油管)的一端连接在油管31和61之间的连接管上。油管80的另一端连接在一公共的制冷剂抽吸管18上。
油管31a和61a的一端连接在油管31和61上,分别位于二通阀32和62的上游。油管31a和61a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18a和18b。减压单元33和63分别设置在油管31a和61a上。
第一温度传感器34和64分别附连在油管31a和61a,位于减压单元33和63的上游。第二温度传感器35和65分别附连在油管31a和61a,位于减压单元33和63的下游。
一毛细管81和二通阀71(第二二通阀)设置在油管80上。室外单元A1和A2的油管80由一油流管72连接,各位于二通阀71的上游的部分。
室外单元A1和A2各具有一如图10所示的第六实施例中的室外控制部分。室外控制部分40可进行数据交换。
各室外控制部分40包括用来探测存在于压缩机1内的油量以及压缩机51内的油量的下列的装置(11)至(15):
(11)第一探测装置用来比较由温度传感器34或35分别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以探测存在于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油量。
(12)第二探测装置用来比较由温度传感器64或65分别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以探测存在于压缩机51的密封壳51c内的油量。
(13)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二通阀23,每次持续一预定的时间。
(14)当发现设置在在室外单元A1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油量不足时,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71,而使其二通阀32和62关闭,打开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32和62,而使其二通阀71关闭。
(15)当发现设置在在室外单元A2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油量不足时,控制装置用来在一预定的时间段内打开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71,而使其二通阀32和62关闭,打开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32和62,而使其二通阀71关闭。
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根据温度传感器34、35、64和65探测得到的温度来检测润滑油量。
如果发现室外单元A1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润滑油L不足,则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71打开,而使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32和62关闭,并且打开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32和62,而使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71关闭。因此,在室外单元A2的压缩机1和51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室外单元A2的油管31和61和油管80,以及油流管72流入到室外单元A1。在室外单元A1中,润滑油L通过二通阀71、油管80,以及仍保持打开的公共的制冷剂抽吸管18,被抽吸到压缩机1和51内。
如果发现室外单元A2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润滑油L不足,则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71打开,而使室外单元A2的二通阀32和62关闭,并且打开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32和62,而使室外单元A1的二通阀71关闭。因此,在室外单元A1的压缩机1和51内的润滑油L的多余部分,通过油管31、61和室外单元A1的油管80,以及油流管72流入到室外单元A2。在室外单元A2中,润滑油L通过二通阀71、油管80,以及仍保持打开的公共的制冷剂抽吸管18,被抽吸到压缩机1和51内。
因此,存在于压缩机1的密封壳1c内的润滑油量和存在于压缩机51的密封壳51c内的润滑油量能可靠地和准确地进行探测,而不需使用诸如传统的浮动开关型的油面调节器的机械的浮子开关,并且没有故障的可能性或成本的上升。
尽管润滑油L总是从密封壳1c和51c分别流入到油管31和61,但它在压缩机1和51内是足够的。然而,润滑油L分别通过油管31a和61a立即流回到压缩机1和51内。因此,油量的探测不会导致油量的不足。
如果在一个室外单元的压缩机1或51内的润滑油恰好不足,则另一室外单元的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立即通过油管31、61和80,以及油流管72供应到该室外单元。因此,可实现所谓的“平衡的一前一后操作”,以便快速地补充润滑油。此外,可减少所要求的部件的数量,因为在平衡的一前一后操作中,油管31、61和80用作为油流管。零件数量的减少可实现装置制造成本的下降。
在任何其它的结构方面,第九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此外,它以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操作。
上述的各个实施例是一空调机。然而,本发明可应用于制冷装置的其它任何的类型中。
在各实施例中,各室外单元的压缩机1和51可由各种驱动装置来驱动,例如,一变换器驱动器(变化的转速驱动),诸变换器的一种组合,一变换器和一供应市电的电源的组合的驱动器(恒定的转速驱动),或一供应市电的电源的组合的驱动器。
在第一至第八实施例中,设置在油管上的二通阀被打开来探测油量。相反,如同在第九实施例中探测油量那样,油管可始终保持打开。这是因为流过油管的润滑油和制冷剂流回到压缩机的制冷剂抽吸侧。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相反,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作出各种变化和改型。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例如,可应用于包括一制冷循环的空调机。

Claims (37)

1.一制冷装置,包括:
一包复在一充满润滑油的密封壳内的压缩机,它抽吸和泵出制冷剂;
一油管,润滑油从压缩机的密封壳流入到该油管,油管连接在压缩机的密封壳和制冷剂通过其流入到压缩机的制冷剂抽吸管之间;
一设置在油管上的减压单元;
一第一温度传感器,其探测位于减压单元的上游的油管部分处的温度;
一第二温度传感器,其探测位于减压单元的下游的油管部分处的温度;以及
一探测部分,其根据由第一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和由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油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获得由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并将温差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以探测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油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获得由第一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由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T2之间的差ΔT,并当温差ΔT至少是一预设值ΔTs时,确定润滑油在压缩机的密封壳内是不足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具有这样的功能:获得分别由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之间的差ΔT,并当温差ΔT至少是一预设值ΔTs时,确定润滑油在压缩机内是不足的,还具有功能:当温差ΔT小于预设值ΔTs时,根据温差ΔT所经历的变化,推断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在这段时间内将变得不足的剩余时间t。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具有这样的功能:获得分别由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之间的差ΔT,并当温差ΔT至少是一预设值ΔTs时,确定润滑油在压缩机内是不足的,还具有功能:当温差ΔT小于预设值ΔTs时,根据温差ΔT所经历的变化,推断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在这段时间内将变得不足的剩余时间t,还具有功能:当剩余时间t大于一预设的时间t1时,确定润滑油在压缩机内是足够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油管上的一二通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打开二通阀,并在二通阀仍保持打开的时间段的过程中,根据由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设置在制冷剂排出管上的油分离器,制冷剂从压缩机通过其流出,并将润滑油与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分离,且积蓄分离的润滑油;
一油返回管,其将润滑油从油分离器返回供应到制冷剂抽吸管;
一设置在油返回管上的二通阀;以及
一控制部分,当探测部分探测到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不足时,控制部分打开二通阀。
9.一制冷装置,包括:
多个压缩机,各个压缩机由充以润滑油的密封壳包复,并抽吸和泵出制冷剂,其由制冷剂管进行平行地连接;
诸油管,润滑油分别从诸压缩机的密封壳流入到油管内,并连接在压缩机的密封壳和至少一个制冷剂抽吸管之间;
多个减压部分,它们分别设置在油管上;
多个第一温度传感器,它们分别设置在油管上,各构造成探测在减压单元的上游的温度;
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它们分别设置在油管上,各构造成探测在减压单元的下游的温度;以及
一探测单元,其根据由与各压缩机相关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获得由与各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并将温差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以探测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油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获得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ΔT,并将温差ΔT与预设值ΔTs进行比较,当对于连接到压缩机的油管,温差ΔT至少是一预设值ΔTs时,确定润滑油在压缩机的密封壳内是不足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分别设置在油管上的二通阀。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打开二通阀,并在与压缩机相关的二通阀仍保持打开的时间段的过程中,根据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部分,当探测部分探测到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不足时,其控制二通阀以将任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连接到另一压缩机上的油管,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剂抽吸管供应到另一压缩机中。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打开二通阀,每次在不同的时间,并在与压缩机相关的二通阀仍保持打开的时间段的过程中,根据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部分,当探测部分探测到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不足时,其控制二通阀以将任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连接到另一压缩机上的油管,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剂抽吸管供应到另一压缩机中。
17.一制冷装置,包括:
多个压缩机,各个压缩机由充以润滑油的密封壳包复,并抽吸和泵出制冷剂,其由制冷剂管进行平行地连接;
第一油管,润滑油分别从诸压缩机的密封壳流入到油管内,并分别连接在压缩机的密封壳;
第二油管,其将润滑油从各第一油管供应到一制冷剂抽吸管内,被抽吸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抽吸管;
一设置在第二油管上的减压单元;
一第一温度传感器,它设置在第二油管上,并构造成探测在减压单元的上游的温度;
一第二温度传感器,它设置在第二油管上,并构造成探测在减压单元的下游的温度;以及
一探测部分,其根据由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获得由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并将温差与预设值进行比较,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油量。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二通阀,它们分别设置在第一油管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打开二通阀,并在与压缩机相关的二通阀仍保持打开的时间段的过程中,根据由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部分,当探测部分探测到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不足时,其控制二通阀以将任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连接到另一压缩机上的第一油管,第二油管,以及制冷剂抽吸管供应到另一压缩机中。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打开二通阀,每次在不同的时间,并在与压缩机相关的二通阀仍保持打开的时间段的过程中,根据由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部分,当探测部分探测到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不足时,其控制二通阀以将任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连接到另一压缩机上的第一油管,第二油管,以及制冷剂抽吸管供应到另一压缩机中。
24.一制冷装置,包括:
多个压缩机,各个压缩机由充以润滑油的密封壳包复,并抽吸和泵出制冷剂,其由制冷剂管进行平行地连接;
多个油管,润滑油分别从诸压缩机的密封壳流入到润滑油管内,并连接在压缩机的密封壳和至少一个制冷剂抽吸管之间;
分别设置在诸油管上的减压单元;
第一温度传感器,它们探测油管在减压单元上游的部分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它们探测油管在减压单元下游的部分的温度;
分别设置在油管上的第一二通阀,各位于减压单元的上游;
分别设置在油管上的第二二通阀,各位于减压单元的下游;
至少一个油流管,它从一台压缩机的减压单元与第二二通阀之间的油管处连接至另一台压缩机的减压单元与第二二通阀之间的油管处;
一设置在油流管上的第三二通阀;
一探测部分,其打开第一和第二二通阀,并根据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而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二通阀仍保持打开;以及
一控制部分,当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不足时,其控制二通阀以将任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连接到另一压缩机上的油管、所述至少一个油流管、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剂抽吸管供应到另一压缩机中。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获得由与各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并将该温差与一预设值进行比较,来探测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打开第一和第二二通阀,并在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二通阀仍保持打开的时间段的过程中,根据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在规定的时间间隔打开第一和第二二通阀,每次在不同的时间,并在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二通阀仍保持打开的时间段的过程中,根据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
28.一制冷装置,包括:
由制冷剂管平行地连接的多个室外单元;
多个压缩机,各个压缩机由充以润滑油的密封壳包复,并抽吸和泵出制冷剂,它们被分成若干组,每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内,并包括一预定数量的压缩机,它们由制冷剂管进行平行地连接;
第一油管,润滑油分别从诸压缩机的密封壳流入到该油管内,并分别连接在压缩机的密封壳;
第二油管,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中,并构造成将润滑油从一第一油管供应到一制冷剂抽吸管内,被抽吸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抽吸管;
分别设置在第一油管上的诸减压单元;
第一温度传感器,它探测第一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上游的部分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它探测第一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下游的部分的温度;
分别设置在第一油管上的第一二通阀;
分别设置在第二油管上的第二二通阀;
至少一个连接诸第二油管位于第二二通阀上游的部分的油流管;
一打开第一和第二二通阀的探测部分,其根据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而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二通阀仍保持打开;以及
一控制部分,当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不足时,其控制二通阀以将任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连接到另一压缩机上的第一和第二油管、所述至少一个油流管及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剂抽吸管供应到另一压缩机中。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打开与各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二通阀,获得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之间的差ΔT,当温差ΔT对于连接到压缩机的油管是至少一预设值ΔTs时,来确定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是不足的。
30.一制冷装置,包括:
由制冷剂管平行地连接的多个室外单元;
多个压缩机,各个压缩机由充以润滑油的密封壳包复,并抽吸和泵出制冷剂,它们被分成若干组,每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内,并包括一预定数量的压缩机,它们由制冷剂管进行平行地连接;
第一油管,润滑油分别从诸压缩机的密封壳流入到该油管内,并分别连接在压缩机的密封壳;
第二油管,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中,并构造成将润滑油从一第一油管供应到一制冷剂抽吸管内,被抽吸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抽吸管;
分别设置在第二油管上减压单元;
第一温度传感器,它探测第二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上游的部分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它探测第二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下游的部分的温度;
分别设置在第一油管上的第一二通阀;
分别设置在第二油管上的第二二通阀;
至少一个连接诸第二油管位于第二二通阀上游的部分的油流管;
一打开第一和第二二通阀的探测部分,其根据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而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二通阀仍保持打开;以及
一控制部分,当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不足时,其控制二通阀以将任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连接到另一压缩机上的第一和第二油管、所述至少一个油流管及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剂抽吸管供应到另一压缩机中。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打开与各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二通阀,获得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之间的差ΔT,当温差ΔT对于连接到压缩机的油管是至少一预设值ΔTs时,来确定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是不足的。
32.一制冷装置,包括:
由制冷剂管平行地连接的多个室外单元;
多个压缩机,各个压缩机由充以润滑油的密封壳包复,并抽吸和泵出制冷剂,它们被分成若干组,每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内,并包括一预定数量的压缩机,它们由制冷剂管进行平行地连接;
第一油管,润滑油分别从诸压缩机的密封壳流入到该油管内,并分别连接在压缩机的密封壳;
第二油管,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中,并连接到一个第一油管;
第三油管,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中,并构造成将润滑油从一第二油管供应到一制冷剂抽吸管内,被抽吸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抽吸管;
分别设置在第二油管上减压单元;
第一温度传感器,它们探测第二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上游的部分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它们探测第二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下游的部分的温度;
分别设置在第一油管上的第一二通阀;
分别设置在第三油管上的第二二通阀;
至少一个连接诸第二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下游的部分的油流管;
一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油流管上的第三二通阀;
一打开第一和第二二通阀的探测部分,其根据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来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而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二通阀仍保持打开;以及
一控制部分,当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不足时,其控制二通阀以将任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连接到另一压缩机上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油管、所述至少一个油流管及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剂抽吸管供应到另一压缩机中。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打开与各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二通阀,获得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并将该温差与预设值进行比较,来确定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打开与各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二通阀,获得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之间的差ΔT,而第一和第二二通阀仍保持打开,当温差ΔT对于连接到压缩机的油管是至少一预设值ΔTs时,来确定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是不足的。
35.一制冷装置,包括:
由制冷剂管平行地连接的多个室外单元;
多个压缩机,各个压缩机由充以润滑油的密封壳包复,并抽吸和泵出制冷剂,它们被分成若干组,每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内,并包括一预定数量的压缩机,它们由制冷剂管进行平行地连接;
第一油管,润滑油分别从诸压缩机的密封壳流入到该油管内,并分别连接在压缩机的密封壳;
第二油管,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中,并构造成将润滑油从一第一油管供应到一制冷剂抽吸管内,被抽吸到一个压缩机中的制冷剂通过该制冷剂抽吸管;
第三油管,各设置在一室外单元中,并构造成将润滑油从一第一油管供应到多个单独的制冷剂抽吸管内,被抽吸到一压缩机中的制冷剂通过该些制冷剂抽吸管;
分别设置在第三油管上的减压单元;
第一温度传感器,它探测第三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上游的部分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它探测第三油管位于减压单元下游的部分的温度;
分别设置在第一油管上的第一二通阀;
分别设置在第二油管上的第二二通阀;
至少一个连接第二油管位于第二二通阀上游的部分的油流管;
一探测部分,其根据由与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探测各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以及
一控制部分,当在另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不足时,其控制二通阀以将任一压缩机内的润滑油的多余部分通过连接到另一压缩机上的第一和第二油管、所述至少一个油流管、所述至少一个制冷剂抽吸管、以及各别的制冷剂抽吸管供应到另一压缩机中。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获得由与各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之间的差,并将该温差与预设值进行比较,来确定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部分获得由与各压缩机相关的第一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探测得到的温度T1和T2之间的差ΔT,当温差ΔT对于连接到压缩机的油管是至少一预设值ΔTs时,来确定压缩机的密封壳内的润滑油量是不足的。
CNB028048296A 2001-02-15 2002-02-15 制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08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8616/2001 2001-02-15
JP38616/01 2001-02-15
JP2001038616A JP2002242833A (ja) 2001-02-15 2001-02-15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1321A CN1491321A (zh) 2004-04-21
CN1330878C true CN1330878C (zh) 2007-08-08

Family

ID=18901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482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0878C (zh) 2001-02-15 2002-02-15 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367259A4 (zh)
JP (1) JP2002242833A (zh)
KR (1) KR100516381B1 (zh)
CN (1) CN1330878C (zh)
WO (1) WO20020649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407651T3 (es) * 2003-02-27 2013-06-13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Aparato de ciclo de refrigeración
KR100556773B1 (ko) * 2003-11-05 2006-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어큐뮬레이터의 오일회수장치 및 그오일회수방법
JP3946191B2 (ja) * 2003-12-24 2007-07-18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及び冷凍装置の制御方法
KR100775821B1 (ko) * 2004-12-15 2007-1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08249231A (ja) * 2007-03-30 2008-10-16 Yanmar Co Ltd 空調装置
KR20090041846A (ko) * 2007-10-25 2009-04-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JP5329078B2 (ja) * 2007-12-22 2013-10-30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に用いられる高圧シェル圧縮機の均油システム
ITFI20080045A1 (it) * 2008-03-10 2009-09-11 Dorin Mario Spa "impianto di compressione per un fluido refrigerante di una centrale frigorifera o simili"
KR101588204B1 (ko) * 2009-02-16 2016-0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공기 조화기 제어방법
JP2011012895A (ja) * 2009-07-02 2011-01-20 Panasonic Corp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KR101166621B1 (ko) * 2009-12-24 2012-07-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JP5538061B2 (ja) * 2010-05-11 2014-07-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KR200452318Y1 (ko) * 2010-06-19 2011-02-22 조광희 동파방지용 상수도 계량기함
CN103574958A (zh) * 2012-08-02 2014-02-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模块化系统
CN103673398B (zh) * 2012-09-07 2015-12-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回油系统及压缩机的回油状态检测方法
JP2014089021A (ja) * 2012-10-31 2014-05-15 Panasonic Corp 冷凍装置
CN102980327B (zh) * 2012-12-14 2015-09-23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中润滑油油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3512280B (zh) * 2013-04-17 2016-04-0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油平衡方法
WO2015045129A1 (ja) * 2013-09-27 2015-04-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油面検知装置及びこの油面検知装置を搭載した冷凍空調装置
KR102198326B1 (ko) * 2013-12-26 2021-0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JP6273573B2 (ja) * 2014-02-06 2018-02-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凍回路
CN104764253A (zh) * 2015-03-31 2015-07-0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
US10641268B2 (en) 2015-08-11 2020-05-05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Multiple compressor configuration with oil-balancing system
CN107178943A (zh) * 2017-06-21 2017-09-1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的回油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1796227B2 (en) 2018-05-24 2023-10-24 Hill Phoenix, Inc.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oil control system
EP3891396B1 (en) * 2018-12-04 2023-06-07 Carel Industries S.p.A.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a compressor assembly lubrication status and refrigerating machine comprising said apparatus
EP3967950A4 (en) * 2019-05-31 2022-06-22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3584A (ja) * 1993-10-01 1995-04-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US5634345A (en) * 1995-06-06 1997-06-03 Alsenz; Richard H. Oil monitoring system
CN1269871A (zh) * 1997-09-05 2000-10-11 美国标准公司 润滑油流动保护设计
JP2001012351A (ja) * 1999-06-24 2001-01-16 Daikin Ind Ltd 密閉型圧縮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冷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03039B2 (ja) * 1986-10-23 1994-12-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クロ−ル気体圧縮機
JPH09229499A (ja) * 1996-02-19 1997-09-05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却装置
JPH11107966A (ja) * 1997-10-06 1999-04-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3584A (ja) * 1993-10-01 1995-04-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US5634345A (en) * 1995-06-06 1997-06-03 Alsenz; Richard H. Oil monitoring system
CN1269871A (zh) * 1997-09-05 2000-10-11 美国标准公司 润滑油流动保护设计
JP2001012351A (ja) * 1999-06-24 2001-01-16 Daikin Ind Ltd 密閉型圧縮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冷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1321A (zh) 2004-04-21
WO2002064979A1 (fr) 2002-08-22
JP2002242833A (ja) 2002-08-28
KR100516381B1 (ko) 2005-09-27
EP1367259A1 (en) 2003-12-03
KR20030075194A (ko) 2003-09-22
EP1367259A4 (en) 2009-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30878C (zh) 制冷装置
CN101506600B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保护及诊断模块
US8122735B2 (en)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CN104011483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1762133B (zh) 面向冷冻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填充方法
US8555703B2 (en) Leakage diagnosis apparatus, leakage diagnosis method,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01424469B (zh) 面向冷冻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填充装置以及制冷剂填充方法
US20090314017A1 (en) Air conditioner
US8312732B2 (en)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EP1942307A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refrigerant quantity
CN110895020B (zh) 一种制冷剂泄漏检测方法及空调器
US7918096B2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WO2011161720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02103265A1 (fr) Refrigerateur
CN102224383A (zh) 冷冻循环装置
EP3312528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2840164B (zh) 空调装置和管理装置
KR20090039791A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EP2525170A1 (en) Air conditioner
US20050254977A1 (en) Hermetic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unit
JP202108118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3531440B2 (ja) 冷媒封入量判定装置付き空気調和機及び冷媒封入量判定方法
JP2000130897A (ja) 冷媒封入量判定装置及び方法
JP2000337740A (ja) 冷媒量調整方法及び冷媒量判定装置
CN114585868A (zh) 冷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8

Termination date: 201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