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9344C - 陶瓷/金属-核/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陶瓷/金属-核/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9344C
CN1329344C CNB2005100944593A CN200510094459A CN1329344C CN 1329344 C CN1329344 C CN 1329344C CN B2005100944593 A CNB2005100944593 A CN B2005100944593A CN 200510094459 A CN200510094459 A CN 200510094459A CN 1329344 C CN1329344 C CN 132934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ramic
metal
solution
layer
microsphe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944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72707A (zh
Inventor
沈湘黔
景茂祥
李东红
周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5100944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29344C/zh
Publication of CN1772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2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93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934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陶瓷/金属-核/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是以球形陶瓷粉体为包裹核心,在其表面沉积包裹至少一层纳米铁磁性金属Fe或Co或Ni或其合金颗粒膜形成的球体材料,或在金属层表面或每两层金属颗粒膜之间继续包裹一层陶瓷颗粒膜作绝缘层,即,一种球形陶瓷基/金属/陶瓷/金属/陶瓷……层状复合结构微球。本专利采用非均相沉淀-热还原法制备陶瓷基-纳米Fe、Co、Ni及其合金等颗粒膜层状复合结构微球,用作吸波材料的吸收剂将会解决传统磁性金属电磁波吸收剂的缺点和不足,又可以充分利用单位质量磁性金属的吸波性能,满足新型吸波材料“薄、轻、宽、强”的更高要求。

Description

陶瓷/金属-核/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特指一种陶瓷基/铁磁性金属-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探测预警系统性能的不断提高,武器装备面临的战场威胁环境将更加恶劣,隐身技术在军事斗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尤其是当今的军事强国在技术上有着较强的优势,已经成功地将隐身技术广泛应用于航天和现代兵器领域的众多方面。同时,电子信息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吸波材料已突破了军事隐形范畴,深入到通讯抗干扰、电子信息保密、环保及人体防护等诸多领域。因此,加大对新型吸波材料的研究在我国的军事和民用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市场前景。
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取决于吸收剂的电磁波损耗吸收能力,因此对吸收剂的研究一直是吸波材料的研究重点。纳米磁性金属粉兼容了磁性金属和纳米材料的双重优点,具有复数磁导率和复数介电常数,微波磁导率较高,具备大量吸收电磁波能量的条件,对高频电磁波具有优良的吸收性能,温度稳定性好等突出优点,特别是微粒尺寸为纳米级时,具有异于常规粒子的纳米效应,因此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但研究同时表明,单靠一种磁性金属吸收剂,即用一种磁性金属制备的一层结构吸收体并不能达到现代吸波材料所要求的多波段、宽频带的吸波效果。许多研究人员采用平板型多层介质复合吸波结构,使吸波效果有了一定提高,但通常采用的平板型多层复合结构吸波材料,只有当电磁波垂直入射到吸收体上时,其吸波能力才能达到最佳。随着电磁波入射角度的变化,吸波能力将会减弱,且多层介质结构又涉及到层间结合强度、阻抗匹配性等因素难以控制、工艺过程复杂等问题。同时,纳米磁性金属粉存在抗氧化、耐酸碱能力差,以及粉体难以均匀分散等缺点。
陶瓷基纳米磁性金属-核/壳复合微球,即在绝缘介质陶瓷微球颗粒表面包裹一层或多层磁性金属颗粒膜而形成的球体材料,由于球体的对称性,无论电磁波从哪个方向入射,都相当于垂直入射在吸收体的表面,从而使其能最大限度的被吸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平板结构的缺点。欧洲专利0479438A2以3μm左右玻璃球为载体,采用溅射法分别镀上以Ni、Al、W等为损耗层的薄膜(10nm左右),体积充填率为50%时,其中金属损耗层的质量分数为0.01%。当采用这种球形多层颗粒膜的涂层厚度为2mm时,在8GHz~18GHz频率范围,吸收率可达到10dB,厚度为2.5mm时,在8GHz~18GHz频率范围,吸收率为20dB。中国专利1644546A和1657585A也分别公开了一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钡铁氧体包覆玻璃微粉和氧化硅粉体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频率较纯钡铁氧体宽化,电磁损耗角正切数值较大,对相应频率的电磁波产生有效地吸收。另外,化学镀和气相沉积法也是制备核/壳复合结构微球的有效手段。这些方法对实现单层金属包裹结构效果较好,但不易实现多层连续包裹结构,特别是金属层与陶瓷绝缘层相互间隔的结构,且工艺较复杂。非均相沉淀法初步证明是较理想的包裹手段,部分研究人员已作过一些工作,但由于他们均采用形貌不规则的基底材料作为包裹核心,同时未能对工艺条件及反应器内流体运动状态进行合理控制而不能对包裹颗粒形貌和包裹厚度进行控制,从而也无法实现均匀完整的多层包裹。
发明目的
针对已存在材料和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陶瓷基纳米铁磁性金属-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材料;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陶瓷基纳米铁磁性金属-核/壳复合结构微球的方法。
以球形陶瓷粉体为包裹基底,利用非均相沉淀-热还原法制备陶瓷/纳米铁磁性金属-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材料,并通过在每层金属颗粒膜表面继续包裹一层陶瓷绝缘层,将会对金属层起到良好的绝缘和保护作用。这种复合结构微球(特别是多层结构复合微球)应用于吸波材料中对提高单位质量磁性金属的电磁波的吸收率和宽化吸收频带,避免纳米磁性金属易氧化、易腐蚀,难分散的缺点,以及利用陶瓷相对密度小的特点减轻吸波材料的质量和厚度等方面将会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陶瓷基/金属-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材料,其特征在于:球形陶瓷基底表面包裹了至少一层Fe、Co、Ni或其合金颗粒膜;或在金属颗粒膜层表面或每两层金属颗粒膜之间继续包裹一层陶瓷颗粒膜作绝缘层,所用的球形陶瓷基底为纯氧化铝或氧化锆或玻璃微珠,粒径分布在0.5~40μm,绝缘层陶瓷颗粒膜为γ型氧化铝或氧化锆中的一种,陶瓷基体与包裹金属壳层的质量比为1∶0.01~1∶1。
一种陶瓷基/金属-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用去离子水配制浓度为0.2~0.6M的镍金属盐、亚铁盐、钴金属盐或等摩尔比的混合金属盐溶液和0.4~1.2M的碳酸氢铵或尿素沉淀剂溶液,向pH7.5~9.0的水溶液中加入10~30g/L的球形陶瓷粉体,水溶液的PH值用碳酸氢铵或氢氧化钠调节,并在其中加入2~10mL/L的聚合醇,边搅拌边将金属盐溶液和沉淀剂溶液以3~8mL/min的加料速度连续缓慢地滴加到水溶液中,在悬浮颗粒上形成包裹层。
2、溶液加料完成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半小时以上,将沉淀物过滤、洗涤,在空气中于60~80℃干燥10~12h,即得到包裹微球前驱体。
3、将包裹微球前驱体在N2/H2混合气体中于500~900℃还原1~5小时,N2∶H2的体积比为2∶1~8∶1,H2的流速为20~80mL/min,即得到金属包裹陶瓷粉体核/壳复合微球。
4、多层包裹结构微球是在过程1完成后,继续搅拌半小时以上,并配制第二层盐-硫酸铝铵或氧氯化锆的水溶液,其浓度为0.2~0.4M,碳酸氢铵或尿素中的一种沉淀剂溶液,其浓度为0.2~1.6M。重复过程1继续滴加第二层包裹物质的盐溶液和沉淀剂,形成第二包裹层,第三层、第四层……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多层包裹结构微球包裹层的偶数层为绝缘层,奇数层为金属层。
5、过程4完成后,重复过程2,3完成实验。
本专利采用非均相沉淀-热还原法首先在球形陶瓷粉体表面包裹一层或多层金属盐沉淀前驱体,经热处理后即得到陶瓷/金属-核/壳复合结构微球,原料来源广泛,工艺设备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包裹壳层成分可以是Fe、Co、Ni或其合金等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包裹核为球形氧化铝、氧化锆或玻璃微珠中一种,包裹层数至少一层,金属颗粒膜包裹层表面或金属颗粒膜层之间可以存在γ型氧化铝或氧化锆中一种作绝缘层。通过控制包裹核粒子浓度、反应物加料速度,表面活性剂加入量、pH值大小,热处理温度、时间、气氛等工艺因素,即可得到包裹层粒子分布均匀,粒径为纳米级的复合结构微球。新生成的纳米金属粒子颗粒膜或多层颗粒膜,紧密包覆在球形陶瓷微球表面,使金属相沿球体弧度均匀分布,形成曲折的弧形球面,应用于吸波材料中将可以充分吸收电磁波能量,加大对电磁波的衰减,比纯磁性金属粉体将会有更好地吸波效果。多层颗粒膜连续包裹结构可以使不同金属相以层状结构均匀分布,在吸波材料中可以利用不同金属的不同吸波频带来拓宽吸收频带范围。而层间和表面包裹的陶瓷颗粒膜层既可以起到绝缘层作用,又可以保护金属相被氧化、腐蚀等。这种复合结构微球用作吸波材料的吸收剂将会解决传统磁性金属电磁波吸收剂的缺点和不足,又可以充分利用单位质量磁性金属的吸波性能,满足新型吸波材料“薄、轻、宽、强”的更高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Al2O3/Co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扫描电镜照片;
图2为Al2O3/Ni/Al2O3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扫描电镜照片;
图3为Al2O3/Ni/Al2O3核/壳复合结构微球剖面扫描电镜照片;
图4为Al2O3/Ni/Al2O3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核心能谱图;
图5为Al2O3/Ni/Al2O3核/壳复合结构微球中间层能谱图;
图6为Al2O3/Ni/Al2O3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最外层能谱图;
图7为Al2O3/FeNi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扫描电镜照片;
图8 Al2O3/FeCo/ZrO2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扫描电镜照片;
图9为Al2O3/FeCoNi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扫描电镜照片;
图10为Al2O3/FeCoNi核/壳复合结构微球表面结构扫描电镜照片;
图11为玻璃微珠/FeNi/Al2O3/Ni/Al2O3/Fe/Al2O3多层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扫描电镜照片;
实施例一:核/壳质量比1∶0.01的球形氧化铝基底/金属钴复合微球
首先以去离子水分别配制45mL 0.2M的硫酸钴溶液A和0.2M的尿素溶液B。向PH值为7.5的5L水溶液C中加入10g/L粒径分布在1~10μm的α-Al2O3粉体50g和3mL/L的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15mL,在机械搅拌下以3mL/min的加料速度将A和B连续缓慢的滴加到母液C中,在悬浮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CoSO4+CO(NH2)2+3H2O=Co(OH)2↓+(NH4)2SO4+CO2↑(1)
为了尽量减少钴盐的流失,控制溶液PH值为7.5,加料完毕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半小时,过滤、洗涤三次以上,在空气中80℃下干燥10小时,即得到氢氧化钴包裹α-Al2O3复合微粉。将复合粉体在N2/H2混合气体中于500℃还原1小时即得到α-Al2O3/Co核/壳复合结构微球,N2/H2体积比为8∶1,H2的流速为50mL/min,所制备的复合微球的形貌如附图1所示。
实施例二:核/壳质量比为1∶0.1的球形氧化铝基底/镍复合微球
首先以去离子水分别配制170mL 0.5M的硫酸镍溶液A和1.0M的碳酸氢铵溶液B。同样用去离子水配制浓度为0.3M的硫酸铝铵溶液500mL,记为C和1.2M的碳酸氢铵溶液500mL,记为D。向PH值为8的5L水溶液E中加入20g/L粒径分布在10~40μm的α-Al2O3粉体100g和5mL/L分子量为300的聚乙二醇25mL,在机械搅拌下以5mL/min的加料速度将A和B连续缓慢的滴加到母液E中,在悬浮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3NiSO4+6NH4HCO3+H2O=NiCO3·2Ni(OH)2·2H2O↓+5CO2↑+3(NH4)2SO4  (1)
为了尽量减少镍盐的流失,控制溶液PH值为8,加料完毕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半小时,将沉淀物静止,除去上层部分清液至母液体积为5L,继续在机械搅拌下以5mL/min的加料速度将C和D连续缓慢的滴加到母液中,并发生反应
NH4Al(SO4)2+4NH4HCO3=NH4Al(OH)2CO3↓+2(NH4)2SO4+3CO2↑+H2O  (2)
反应完毕后,继续搅拌半小时,过滤、洗涤三次以上,在空气中60℃下干燥12小时,即得到碱式碳酸铝铵/碱式碳酸镍包裹α-Al2O3复合微粉。将复合粉体在N2/H2混合气体中于500℃还原2小时即得到α-Al2O3/Ni/r-Al2O3复合微粉,N2/H2为体积比4∶1,H2的流速为20mL/min,所制备的复合微球形貌如图2所示,剖面及不同部位成分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
实施例三:核/壳质量比1∶0.5的氧化锆基底/铁镍合金复合微球
首先用去离子水配制金属离子浓度为0.5M的氯化镍、氯化亚铁摩尔比1∶1的混合溶液A 2.6L和1.0M的碳酸氢铵溶液B2.6L。向pH8.5的10L水溶液C中加入15g/L粒径分布在1~20μm的球形氧化锆粉体150g和5mL/L的聚乙烯醇50mL,在机械搅拌下以8mL/min的加料速度将溶液A和B连续缓慢地滴加到母液C中,在悬浮液中发生式(1)和式(2)其中,式(2)生成的碳酸亚铁在空气中很快又发生式(3)的转化形成水合氧化铁。
3NiCl2+6NH4HCO3+H2O=NiCO3·2Ni(OH)2·2H2O↓+6NH4Cl+5CO2↑(1)
FeCl2+2NH4HCO3=FeCO3↓+2NH4Cl+CO2↑+H2O (2)
2FeCO3+1/2O2+nH2O=Fe2O3·nH2O+2CO2↑(3)
为了尽量减少金属盐的流失,控制溶液pH值为8.5左右。溶液加料完成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半小时,将沉淀物过滤、洗涤,在真空中80℃干燥12h,即得到包裹微球前驱体。将包裹微球前驱体在N2/H2混合气体中于720℃还原2h即得到ZrO2/FeNi复合结构微球,N2/H2体积比2∶1,H2的流速为80mL/min,所制备的复合微球形貌如附图7所示
实施例四:核/壳质量比1∶1氧化铝基底/铁钴合金复合微球
首先用去离子水配制金属离子浓度为0.6M的硫酸亚铁和硝酸钴摩尔比1∶1的混合溶液A2.16L和1.2M的碳酸氢铵溶液B2.16L。同样用去离子水配制浓度为0.2M的氧氯化锆液500mL,记为C和0.2M的尿素溶液500mL,记为D。向PH9的水溶液E中加入15g/L粒径分布在10~40μm的球形α-Al2O3粉体75g和2mL/L的分子量为600的聚乙二醇10mL,水溶液用氢氧化钠调节,体积5L,在机械搅拌下以5mL/min的加料速度将溶液A和B连续缓慢地滴加到母液E中,在悬浮液中发生式(1)和式(3)反应,其中,式(1)生成的碳酸亚铁在空气中很快又发生式(2)的转化形成水合氧化铁。
FeSO4+2NH4HCO3=FeCO3↓+(NH4)2SO4+CO2↑+H2O  (1)
2FeCO3+1/2O2+nH2O=Fe2O3·nH2O+2CO2↑  (2)
2Co(NO3)2+4NH4HCO3=Co2(OH)2CO3↓+4NH4NO3+H2O+3CO2↑  (3)
为了尽量减少金属盐的流失,控制溶液pH值为9左右。溶液加料完成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半小时,将沉淀物静止,除去上层部分清液至母液体积为5L,继续在机械搅拌下以5mL/min的加料速度将C和D连续缓慢的滴加到母液中,并发生反应:
ZrOCl2+CO(NH2)2+3H2O=Zr(OH)2↓+2NH4Cl+CO2↑(4)
将沉淀物过滤、洗涤,在空气中于60℃干燥12h,即得到包裹微球前驱体。将包裹微球前驱体在N2/H2(体积比4∶1,H2的流速为80mL/min)混合气体中于600℃还原4h即得到α-Al2O3/FeCo/ZrO2复合结构微球。所制备的复合结构微球形貌如附图8所示。
实施例五:核/壳质量比1∶0.3氧化铝基底/铁钴镍合金复合微球
首先用去离子水配制金属离子浓度为0.5M的硝酸镍、硫酸亚铁和硝酸钴摩尔比1∶1∶1的混合溶液A778mL和1.0M的碳酸氢铵溶液B778mL。向pH7.5~8的水溶液C中加入15g/L粒径分布在10~40μm的球形α-Al2O3粉体75g和5mL/L分子量为400的聚7二醇25mL,水溶液用碳酸氢铵调节PH值,体积5L,在电磁搅拌下以5mL/min的加料速度将溶液A和B连续缓慢地滴加到母液C中,在悬浮液中发生式(1)、式(2)和式(4)反应,其中,式(2)生成的碳酸亚铁在空气中很快又发生式(3)的转化形成水合氧化铁。
3Ni(NO3)2+6NH4HCO3+H2O=NiCO3·2Ni(OH)2·2H2O↓+6NH4NO3+5CO2↑(1)
FeSO4+2NH4HCO3=FeCO3↓+(NH4)2SO4+CO2↑+H2O(2)
2FeCO3+1/2O2+nH2O=Fe2O3·nH2O+2CO2↑(3)
2Co(NO3)2+4NH4HCO3=Co2(OH)2CO3↓+4NH4NO3+H2O+3CO2↑(4)
为了尽量减少金属盐的流失,控制溶液pH值为8左右。溶液加料完成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半小时,将沉淀物过滤、多次洗涤,在空气中于80℃干燥10h,即得到包裹微球前驱体。将包裹微球前驱体在N2/H2混合气体中于720℃还原2h即得到α-Al2O3/FeCoNi复合结构微球,N2/H2体积比为4∶1,H2的流速为80mL/min,复合微球形貌和表面结构如附图9和图10所示。
实施例六:核/单层金属壳质量比为1∶0.05的玻璃微珠/FeNi/r-Al2O3/Ni/γ-Al2O3/Fe/γ-Al2O3多层复合结构微球
(1)用去离子水分别配制浓度均为0.3M的硫酸镍、硫酸亚铁和摩尔比1∶1的硫酸镍和硫酸亚铁混合溶液各500mL,标记为A、B、C,以及0.6M的碳酸氢铵溶液1500mL,记为D。同样用去离子水配制浓度为0.4M的硫酸铝铵溶液1500mL,记为E和1.6M的碳酸氢铵溶液1500mL,记为F。
(2)向pH8的水溶液G中加入30g/L粒径分布在0.5~10μm的球形玻璃微珠粉体240g和10mL/L的分子量300的聚丙醇80mL作为母液,用碳酸氢铵调节pH值保持在8左右,反应器中母液体积为8L。
(3)在机械搅拌下以5mL/min的加料速度将溶液C和D连续缓慢地滴加到母液G中,在悬浮液中同时发生式(1)和式(2)反应形成碱式碳酸镍和碳酸亚铁混合物沉淀,其中,式(2)生成的碳酸亚铁在空气中很快又发生式(3)的转化形成水合氧化铁沉淀。
3NiSO4+6NH4HCO3+H2O=NiCO3·2Ni(OH)2·2H2O↓+3(NH4)2SO4+5CO2↑(1)
FeSO4+2NH4HCO3=FeCO3↓+(NH4)2SO4+CO2↑+H2O(2)
2FeCO3+1/2O2+nH2O=Fe2O3·nH2O+2CO2↑(3)
(4)加料完成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半小时,将悬浮液静止半小时,抽掉上层部分清液至8L,得到母液2,记为H。
(5)在机械搅拌下以5mL/min的加料速度将各500mL溶液E和F同时连续缓慢地滴加到母液H中,在悬浮液中发生式(4)生成碱式碳酸铝铵沉淀。
NH4Al(SO4)2+4NH4HCO3=NH4Al(OH)2CO3↓+2(NH4)2SO4+3CO2↑+H2O(4)
(6)过程(5)完成后,重复(4)得到母液3,记为I。
(7)在机械搅拌下以5mL/min的加料速度将溶液A和D同时通过计量泵连续缓慢地滴加到母液I中,并发生反应(1)生成碱式碳酸镍沉淀。
(8)重复过程(5)和(4),得到母液4,记为J。
(9)在机械搅拌下以5mL/min的加料速度将溶液B和D同时通过计量泵连续缓慢地滴加到母液J中,在悬浮液中发生式(2)(3)生成水合氧化铁沉淀。
(10)重复过程(5),反应完毕后继续搅拌半小时,将沉淀物过滤洗涤三次以上,在空气中于80℃干燥12h,即得到多层包裹结构微球前驱体。
(11)将包裹微球前驱体在N2/H2混合气体中于900℃还原5小时即得到玻璃微珠/FeNI/r-Al2O3/Ni/γ-Al2O3/Fe/γ-Al2O3多层复合结构微球,N2/H2体积比为2∶1,H2的流速为60mL/min,复合结构微球形貌如附图11所示。
图1,图2,图7,图8,图9,图11分别是Al2O3/Co,Al2O3/Ni/Al2O3,Al2O3/FeNi,Al2O3/FeCo/ZrO2,Al2O3/FeCoNi和玻璃微珠/FeNi/Al2O3/Ni/Al2O3/Fe/Al2O3多层复合结构微球的扫描电镜照片,由照片可以看出:复合粒子基本保持了基底材料的球形形貌,包裹层较均匀致密,未出现开裂、脱落及不规则团聚等缺陷。图3是Al2O3/Ni/Al2O3复合结构微球的剖面图,图4,5,6分别是图3不同部位的能谱图,可见:复合粒子分为氧化铝球形基底、中间金属镍层和外部氧化铝绝缘层,呈现出明显的核/壳结构。图10是Al2O3/FeCoNi复合结构微球表面结构扫描点镜照片,可见,表面包裹层的金属颗粒膜粒子在50~80nm之间,分布均匀,属于一种纳米金属颗粒膜。

Claims (4)

1、一种陶瓷基/金属-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材料,其特征在于:球形陶瓷基底表面包裹了至少一层Fe、Co、Ni或其合金颗粒膜;或在金属颗粒膜层表面或每两层金属颗粒膜之间继续包裹一层陶瓷颗粒膜作绝缘层,所用的球形陶瓷基底为纯氧化铝或氧化锆或玻璃微珠,粒径分布在0.5~40μm,绝缘层陶瓷颗粒膜为γ型氧化铝或氧化锆中的一种,陶瓷基底与包裹金属壳层的质量比为1∶0.01~1∶1。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基/金属-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用去离子水配制浓度为0.2~0.6M的镍金属盐、亚铁盐、钴金属盐或等摩尔比的混合金属盐溶液和0.4~1.2M的碳酸氢铵或尿素沉淀剂溶液,向pH7.5~9.0的水溶液中加入10~30g/L的球形陶瓷粉体,并在其中加入2~10mL/L的聚合醇,边搅拌边将金属盐溶液和沉淀剂溶液以3~8mL/min的加料速度滴加到水溶液中,在悬浮颗粒上形成包裹层;
(2)溶液加料完成后,在室温下继续反应半小时以上,将沉淀物过滤、洗涤,在空气中于60~80℃干燥10~12h,即得到包裹微球前驱体;
(3)将包裹微球前驱体在N2/H2混合气体中于500~900℃还原1~5小时,N2∶H2的体积比为2∶1~8∶1,H2的流速为20~80mL/min,即得到金属包裹陶瓷粉体复合微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陶瓷基/金属-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多层包裹结构微球包裹层的偶数层为绝缘层,奇数层为金属层,具体为:在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步骤(1)完成后,继续搅拌半小时以上,并配制第二层盐-硫酸铝铵或氧氯化锆的水溶液,其浓度为0.2~0.4M,碳酸氢铵或尿素中的一种沉淀剂溶液,其浓度为0.2~1.6M,重复过程1继续滴加第二层包裹物质的盐溶液和沉淀剂,形成第二包裹层;第三层以上的包裹层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再重复权利要求2所述的步骤(2),(3),完成制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陶瓷基/金属-核/壳复合结构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溶液的pH值用碳酸氢铵或氢氧化钠调节。
CNB2005100944593A 2005-09-20 2005-09-20 陶瓷/金属-核/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934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944593A CN1329344C (zh) 2005-09-20 2005-09-20 陶瓷/金属-核/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944593A CN1329344C (zh) 2005-09-20 2005-09-20 陶瓷/金属-核/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2707A CN1772707A (zh) 2006-05-17
CN1329344C true CN1329344C (zh) 2007-08-01

Family

ID=36759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445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9344C (zh) 2005-09-20 2005-09-20 陶瓷/金属-核/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2934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4426B (zh) * 2008-02-22 2010-06-09 中南大学 纳米Fe、Mo包覆Si3N4颗粒的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1323020B (zh) * 2008-07-17 2011-04-20 厦门大学 一种核/壳型锡铋铜合金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KR101070778B1 (ko) * 2009-01-22 2011-10-06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자성 복합 분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파 노이즈 억제 필름
CN102627006A (zh) * 2011-12-02 2012-08-08 兰州理工大学 中高温太阳能纳米核壳结构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
TWI480254B (zh) * 2012-10-25 2015-04-11 Univ Nat Central 陶瓷金屬膜、其製造方法及其應用
CN103801707B (zh) * 2012-11-14 2016-04-13 广东信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核壳型微波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807951A (zh) * 2015-11-27 2017-06-09 衡阳凯新特种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非均相沉淀-热还原法制备铁包覆氮化硅复合粉末的方法
CN106987189A (zh) * 2017-05-11 2017-07-28 张维秀 一种隔热建筑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38403B (zh) * 2018-03-09 2021-05-14 河南理工大学 轻量化夹心结构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04347B (zh) * 2019-05-09 2021-04-2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仿生贝壳结构陶瓷与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004555B (zh) * 2019-12-26 2023-04-18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一种放射性污染控制与清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04057A (zh) * 2021-02-09 2021-06-22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一种可调比重的核壳结构导电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23255B (zh) * 2021-06-09 2022-09-27 西北工业大学 核壳结构Ti4O7/磁性金属复合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68166A (zh) * 2022-07-29 2022-11-22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陶瓷微球包覆镍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0670A (zh) * 2000-10-27 2001-04-1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网眼型陶瓷微波吸收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355332A (zh) * 2000-11-29 2002-06-26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抗擦耐磨耐腐蚀抗氧化阻燃吸波多功能纳米复合薄膜材料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0670A (zh) * 2000-10-27 2001-04-1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一种网眼型陶瓷微波吸收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355332A (zh) * 2000-11-29 2002-06-26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抗擦耐磨耐腐蚀抗氧化阻燃吸波多功能纳米复合薄膜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2707A (zh) 2006-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9344C (zh) 陶瓷/金属-核/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01114A (zh) 一种双壳层结构的纳米铁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32515B (zh) 一种纤维状铁镍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2430411B (zh) 一种类水滑石-尖晶石型铁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55939C (zh) 镍或镍合金粉末表面包覆蜂窝状金属钴或钴合金的方法
CN107088660A (zh) 一种超细镍钴合金粉的制备方法
CN100406117C (zh) 一种磁性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03024A (zh) 一种多层复合纳米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008675B (zh) 一种镍包覆铜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
CN101650977B (zh) 纳米铁氧化物/石墨复合电磁波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79439A (zh) 一种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Liu et al. Hierarchical magnetic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for microwave absorption: Synthesis,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y studies
Mahajan et al. Synthesis of TiO 2@ α-Fe 2 O 3 core–shell heteronanostructures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approach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wards sunlight-driven photo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CN100491260C (zh) 一种块状α-氧化铁纳米结构的合成方法
CN101899234A (zh) 用于电磁波吸收涂料的葡萄糖基介孔碳包覆ZnFeO的制备方法
Kou et al. Highly efficient and recyclable catalyst: porous Fe3O4–Au magnetic nanocomposites with tailored synthesis
Pei et al. Progress o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Cr2O3 nanoparticles
Saha et al. Structural, optical, dielectr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pinel MFe2O4 (M= Co and Zn) nanoparticles synthesized by CTAB-assisted hydrothermal method
Ida et al. Drastic changes in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multilayer films composed of europium hydroxide and titanium oxide nanosheets
Wang et al. Magnetic NiFe2O4 3D nanosphere photocatalyst: Glycerol-assisted microwave solvothermal synthesis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under microwave electrodeless discharge lamp
Zhou et al. Core-shell catalysts for the elimin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aqueous solution: A review
Dey et al. Supported and un-supported zinc and chromium oxide catalysts for lower temperature CO oxidation: A review
W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high-efficient tri-layer microwave absorbers based on fabricated SrFe12O19 with polygonal, rod, and porous ball-like morphologies
CN104209513B (zh) 一种超顺磁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986650A (zh) 石墨/金属-核/壳结构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1

Termination date: 201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