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8839A - 盘盒 - Google Patents

盘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8839A
CN1318839A CN01112085A CN01112085A CN1318839A CN 1318839 A CN1318839 A CN 1318839A CN 01112085 A CN01112085 A CN 01112085A CN 01112085 A CN01112085 A CN 01112085A CN 1318839 A CN1318839 A CN 13188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er member
tray salver
valve mechanism
peristome
box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12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9146C (zh
Inventor
小畑学
松村光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18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8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1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14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41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43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436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opening mechanism of the cartridge shutt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08Shutt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2Containers; Storing means both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eans
    • G11B23/03Containers for flat record carriers
    • G11B23/0301Details
    • G11B23/0313Container cases
    • G11B23/03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shape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Packaging For Recording Disks (AREA)

Abstract

在一种包括盒壳(22)、光盘(21)和活门机构(28)的盘盒中,一对活门件(50,51)中的至少一个活门件的抵接部(71a)包括一个另一抵接部(72a)插入其中的凹口部(75)。可以尽可能地缩小在活门机构(28)的活门件(50,51)之间产生的间隙。活门机构(28)包括第一活门件(50)和第二活门件(51)。通过抑制灰尘等进入其中容放有盘片状记录载体的盘片间而使盘盒防尘。

Description

盘盒
概括地讲,本发明涉及其中盘片状记录载体如光盘、磁光盘、磁盘可自由转动地容放在盒壳内的盘盒。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其能够打开盒壳的开口部以便露出盘片状记录载体的一部分的活门机构包括第一活门件和第二活门件的盘盒。
作为其中能够记录和/或重现信息如音频信息、视频信息或计算机信息的盘片状记录载体可自由转动地容放在盒壳内的盘盒,迄今为止已知道了例如具有图1所示布置结构的盘盒。在图1中用参考数字1整体表示的盘盒是一种其中装有一次写入多次读出的磁光盘的盘盒,使用者后来在该磁光盘上记录写入信息如计算机信息。图1是表示盘盒1外观的透视示意图。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盘盒1包括一个由一对上壳2a、下壳2b构成的盒壳2和一个转动容放在盘壳2的盘片间内的磁光盘4等。一个从中心通向一侧的开口部5成型于盒壳2的上、下表面上。该开口部5可以通过一个可沿盒壳2一侧滑动的活门件6启闭。一个压力件6a被用于保护活门件6的前端部不会离开盒壳2的上、下表面。
一个金属的盘片状中心毂7设置在磁光盘4的中心部上。中心毂7与开口部5的内端部相对。尽管没有画出来,但是一个设置在信息记录重现装置体上的转台被安装在中心毂7上。当磁光盘4被装卡到转台上时,可以使磁光盘4以预定速度(例如,不变的线速度)转动。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信号通过一个磁光拾取器被记录在磁光盘4上或从磁光盘4中重现而生,所述磁光拾取器的头部被插入开口部5中。
但是,在具有上述布置结构的传统盘盒中,启闭开口部5的活门件6的横截面大致成U形。该活门件6被装入盒壳2的一侧中并且沿上述的盒壳那侧移动以便启闭开口5。结果,在盒壳2与活门件6之间产生了大间隙,因而不可能阻挡很小的灰尘等经过上述大间隙进入盘盒2。
在光盘的存储容量及其记录密度近年来正在不断增大的当今社会中,记录图案的间距变得更窄并且线密度在增大。当读取或写入光束在被灰尘等弄脏的记录面上被打断时,或者当信息记录面被划伤时,不可能正常地从光盘或磁光盘上读取信息或在光盘或磁光盘上记录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现有技术的盘盒中,如图1所示地,具有实质上成U形的横截面的活门件6被可滑动地安装在盒壳2的一侧上。当活门件6沿上述盒壳2的那一侧滑动时,开口部5被打开或关闭以便保护光盘等的信息记录面不被灰尘等弄脏或划伤。
由于光盘或磁光盘的存储容量极其记录密度正在不断增大,所以当在对光盘或磁光盘4进行写入或读取时,过去可忽视的很小的灰尘变得对光盘或磁光盘4越来越有影响了。其横截面基本上成U形的上述活门件6不可能令人满意地防止很小的灰尘等进入盒壳2。在这种情况下,当磁光盘4的信息记录面被进入盘盒2的很小灰尘等弄脏时,造成信息记录面变成与信息记录面被灰尘等弄脏、划伤相似的状态,结果,不能对磁光盘4的信息记录面正常地进行写入和读取。
鉴于以上方面,本申请的受让人早先提出了一份与图2所示盘盒有关的专利申请(见日本专利申请号11-195044)。如图2所示,整体用参考数字8表示的盘盒包括一个由上壳9a和下壳9b构成的盒壳9、一张容放在该盒壳9的盘片间10内的光盘11、一个启闭一个穿过盒壳9而形成的开口部12以便露出光盘11局部的活门机构13,一个固定在盒壳9上以保护活门机构13的盖子14等。
盒壳9是通过连接固定上壳9a和下壳9b而形成的。光盘11可自由转动地容放在盒壳9的盘片间10内。盖子14与盒壳9的下壳9b相连以便盖住活门机构13。盖子14可以保护活门机构13并防止盒壳9被灰尘等弄脏。
盘盒8的活门机构13由第一活门件15、第二活门件16构成。第一活门件15被用于在其记录和/或重现开口部打开和关闭成型于盒壳9上的开口部12,一个盘片记录重现装置的光学拾取器被插入所述开口部中或从所述开口部中弹出来。第一活门件15由一个活门片15a和带状部15b构成。活门片15a的形状大致成梯形,其中倾斜侧面的形状成圆弧形。带状部15b从该圆弧形倾斜侧起伸出。带状部15b包括一个与圆弧形倾斜侧相连的且具有约等于圆弧形倾斜侧的曲率半径的圆弧形导向部15b1以及一个与该圆弧形倾斜侧相连的且笔直地突离另一侧的直线导向部15b2。
带状部15b活动容放在一个成型于上壳9a内9a1壁与下壳9b周壁9b1之间的导向部17内。导向部17的形状就象是一段圆弧,从而它围绕着盘片间10。导向部17的一端被下壳9b的一道侧壁9a2封闭住。另一方面,导向部17的另一端是向上壳9a的侧壁9a3敞开的,而设置在直线导向部15b2前端上的操作部13a通过开口部外露。当操作部13a被压下并在成型于盒壳9侧面上的导槽17b内移动并由此在背面移动时,第一活门件15从图3所示的状态转如图4所示的状态。结果,使活门片15a转动并转变成打开开口部12的记录和/或重现开口部。
当使第一活门件15转动时,使第二活门件16在第一活门件15的相反侧上转动。确切地说,第二活门件16通过在盒壳9背面一角上的一个支承销16a转动支承在盒壳9上。第二活门件16的另一端延伸到盒壳9的中心部并且在卷簧18弹力作用下被弹性偏压向活门件15侧,由此一来,使一个成型于第二活门件16前端边缘上的配合部16b接触成型于第一活门件15后端边缘上的突起部15c。
第一活门件15的突起部15c在这样的条件下大致如图3所示地位于盒壳9前后方向上的中心部上,即第一活门件15关闭了开口部12。在这种状态下,如图4所示地,当第一活门件15转动而打开开口部12时,使突起部15c移向盒壳9的背面。结果,突起部15c的移动力作用在配合部16b上,第二活门件16克服卷簧18弹力地被拉回背面。当使第二活门件16转动时,在开口部12上打开和关闭了一个驱动开口部,转动驱动机构的转台可以被插入该驱动开口部中或从中被弹出来。
在以上根据现有技术的盘盒8中,由于活门机构13由两个活门件15、16的组合构成并且通过盖子14保护了活门机构13,所以可以获得有效防止灰尘等进入盘盒的效果。
但是,在第一活门件15和第二活门件16中,配合部16b承受弹性偏压力并且在卷簧18的弹力作用下与突起部15c配合,这对活门件15、16的各自端面在卷簧18弹力作用下相互抵接而由此关闭了开口部。结果,在第一活门件和第二活门件15、16抵接部端面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间隙,由此一来,灰尘等就从上述间隙进入了盒壳9内。
鉴于上述方面,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其中一对活门件的抵接部在活门机构被关闭时相互重叠并因而这对活门件的连部具有迷宫密封功能以便有效抑制或防止灰尘等进入其中的盘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盘盒,它包括:一个由一对壳体构成并由此在其中形成一个盘片间的盒壳;一张可自由转动地容放在该盘片间内的盘片状记录载体;一个具有一对被固定在该盒壳上的活门件的活门机构,这对活门件可转动地彼此相连并且各活门片相互抵接以便在所述活门件正被关闭时关闭该盒壳的一个开口部,其中这对活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一个抵接部具有一个凹面部,而另一个活门件的一个抵接部与该凹面部配合。
通过上述布置结构,在本发明的盘盒中,当活门机构关闭时,一个活门件的抵接部与另一个活门的抵接部重叠,结果,可以在这对活门件之间表现出迷宫密封功能,由此一来,可以使流体很难穿过抵接部并可以使灰尘等很难进入盒壳中。
在本发明的盘盒中,所述的前一个活门件的抵接部具有一个在与该活门件厚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起,所述的另一个活门件的抵接部具有一个与所述突起配合的长方形孔。
通过上述结构,使一个活门件的突起进入另一个活门件的长方形孔中并且通过突起与长方形孔的组合而表现出了迷宫密封功能。因此,由于可以通过这对活门件更可靠地封闭开口部,所以,可以有效地防止灰尘等进入盘盒。
在本发明的盘盒中,所述突起具有一个至少在其与纵向相交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的斜面,所述长方形孔具有一个在其与该斜面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大致相似的倾斜度的斜面。
通过上述结构,由于设置在长方形孔上的斜面与至少设置在突起一个表面上的斜面先队,所以可以使这对活门件之间的间隙始终不变并且可以保持更强的防尘性能。
在本发明的盘盒中,所述长方形孔的纵向长度大于该突起的纵向长度,一对活门件可以在纵向上相对移动。
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使突起长度大于长方形孔的长度,所以这对活门件的尺寸误差和装配误差可以通过突起和长方形孔消除,从而可以提高防尘性能并且有效地防止灰尘等进入盘盒。
在本发明的盘盒中,这对活门件的抵接部包括在与厚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起以及一个长方形孔,一个成型于另一个活门件的抵接部上的突起与该孔配合。
通过上述结构,由于突起和长方形孔分别形成于这对活门件的抵接部上并且长方形孔与突起分别与在另一个活门件的突起与长方形孔配合,所以可以始终保持这对活门件之间的间隙并且可以提供强力防尘盘盒子。
在本发明的盘盒中,这对活门件的各自的活门片的形状基本上成三角形并且三角形的长侧面相互抵靠而使整个活门片大致成矩形。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可靠地通过形状基本上成三角形的这两个活门片的组合来打开和关闭由既长且宽的凹槽形成的较大开口部。
在本发明的盘盒中,这对活门件中的一个活门件可转动地支承的盘盒上,另一个活门件可转动地支承在上述那个活门件上并且它包括一个带状部,其中带状部的前端部突到该盒壳的外面,可以通过对该带状部施加外力来打开和关闭这对活门件。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对带状部的前端施加外力地使这对活门件转动,从而它们可以相互靠近或分开。因而,可以通过使这对活门件相互靠近或分开来可靠并顺利地打开和关闭开口部。
图面简介
图1是表示根据相关技术的盘盒第一例子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根据相关技术的盘盒第二例子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表示属于相关技术的图2所示盘盒的打开和关闭的方式的视图,参见这张图来解释活门关闭状态。
图4是是表示属于相关技术的图2所示盘盒的打开和关闭方式的视图,参见这张图来解释活门打开状态。
图5是从上表面侧看过去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盘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从其下表面侧看过去地表示图5所示盘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图5所示盘盒的上壳的仰视图。
图8是图5所示盘盒的下壳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图5所示盘盒的中间壳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中间壳的中心部的纵向横截面图。
图11是说明图9所示中间壳的突起之间关系的参照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5所示盘盒的活门机构的第一活门件的透视图。
图1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5所示盘盒的活门机构的第二活门件的透视图。
图14是表示在正关闭活门机构时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5所示盘盒的活门机构的仰视图。
图15A是沿图14所示活门机构的W-W线截取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15B是沿图14所示的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活门机构的W-W线截取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在正打开活门机构时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5所示盘盒的活门机构的仰视图。
图17是表示光盘被装入图4所示上壳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8是表示中间壳被装入图17所示盘盒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9是表示其中第一活门件被装入图18所示盘盒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0是表示其中第二活门件在正关闭活门机构时被装入图19所示盘盒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1是表示其中下壳被装入图20所示盘盒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2是表示其中第一活门件和第二活门件被装入图8所示下壳中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3是表示其中打开图20所示活门机构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4A、24B是说明在已经通过图20所示活门机构关闭活门后所获得的状态的参照说明图,其中图24A表示活门置于超行程状态时的状态,图24B表示活门置于自由状态时的状态。
图25是表示已装配好图5所示盘盒后所获状态的透视图。
图26是表示沿图25所示盘盒的X-X线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27是中心部的纵向横截面图,参见该图来描述图25所示的盘盒布局。
图28A、28B是局部横截面图,参见这些图来说明本发明活门机构与现有技术的活门机构之间的差别,其中图28A是借以说明本发明活门机构的防尘功能的局部横截面图,图28B是借以说明现有技术的活门机构的防尘功能的局部横截面图。
图29是表示采用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盘盒的盘片记录重现装置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30是表示在图5所示盘盒被插入采用了本发明盘盒的盘片记录重现装置以前所获状态的透视图。
图31是表示在图5所示盘盒正在被插入采用了本发明盘盒的盘片记录重现装置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2是表示在图5所示盘盒已被插入采用了本发明盘盒的盘片记录重现装置以后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盘盒的活门机构透视图,借助该图来描述其中正在的开被装入上壳内的活门机构的状态。
图34是表示其中正在这样的条件下打开活门的状态的平面图,即从盒壳中取出图33所示的活门机构。
图35是表示其中图33所示活门机构正被关闭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6是表示其中正在这样的条件下关闭活门的状态的平面图,即从盒壳中取出图35所示的活门机构。
图37A、37B放大地表示图36所示活门机构的主体部,其中图37A是平面图,图37B是仰视图。
图38A、38B是借以表示在安装图37所示活门机构的主体部时获得的位置关系的视图,其中图38A是表示一个L形杆的纵向部和一个配合孔相互配合的状态的平面图,图38B是沿图38A的Y-Y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39A、39B是沿图36所示活门机构的Z-Z线截取的横截面图,其中图39A是借以说明在活门件相互抵接前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图39B是借以说明在活门件已经相互抵接后的状态的横截面图。
优选实施例的说明
以下,参见附图来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盒。
图5-图39A、39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盒的视图。图5是从上表面侧看过去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盘盒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从其下表面侧看过去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盘盒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上壳的仰视图。图8是下壳的平面图。图9是中间壳的平面图。图10是中间壳中心部的纵向横截面图。图11是沿图9的V-V线截取的放大横截面图。图12是第一活门件的透视图。图13是第二活门件的透视图。图14是表示在这样的条件下正在关闭活门机构的状态的平面图,即第一活门件和第二活门件被部分装配起来。图15A、图15B分别是沿图14的W-W线截取的放大横截面图。图16是相似地表示正在打开活门机构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7是表示光盘被装入上壳中的状态的仰视图。图18是表示中间壳在图17所示状态下进行安装的状态的仰视图。图19是表示在图18所示状态下安装第一活门件的仰视图。图20是表示在图19所示状态下安装第二活门件的仰视图。图21是表示在图20所示状态下安装下壳的仰视图。图22是表示其中第一活门件和第二活门件被装在下壳上的状态的平面图。图23是表示正打开图20所示活门机构的状态的仰视图。图24A、24B分别是借以说明第一活门件与第二活门件之间关系的视图。图2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盘盒外观结构的透视图。
图26是表示沿图25的X-X线截取的的放大横截面图。图27是中心部的纵向横截面图,参见该图来描述图25所示的盘盒布局。图28A、28B是局部横截面图,参见这些图来说明当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盒与现有技术的盘盒相互比较时之间所获比较结果。图29是表示采用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盒的信息记录重现装置的电路结构的框图。图30是表示在本发明盘盒被插入图29所示信息记录重现装置之前所获状态的透视图。图3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盘盒正在被插入图29所示的信息记录重现装置时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2是表示在本发明盘盒已被插入图29所示信息记录重现装置以后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33-图39A、39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盘盒子的活门机构的视图。确切地说,图3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盘盒的活门机构被装在上可上并且被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活门机构在上壳上被打开的状态的仰视图。图3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活门机构被安装在上壳上并被关闭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活门机构在上壳上被关闭的状态的仰视图。图37A、37B分别是放大活门机构主体部的平面图和仰视图。图38A是局部放大仰视图,参见该图来说明第一活门件和第二活门件的安装过程,图38B是沿图38A的Y-Y线截取的横截面图。图39A、39B分别是是沿图36的Z-Z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盘盒20作为盘片状记录载体地容放有一张带孔光盘,其中各种信息信号如起音频信息作用的音乐信号、视频信号和其视频信息作用的音乐信号已被记录下来,或者容放有一张可录光盘,其中信息信号如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可以被一次记录下来(一次写入多次读出光盘)或者信息信号可以重复记录(重写光盘)。但是盘片状记录载体不局限于上述记录载体,本发明可被用于其中薄磁层被涂在薄盘表面上并且根据具体位置的磁化状态来存储信息的磁盘、其中通过采用光头和磁头而对一个相似的薄磁层进行信息写入和读取的磁光盘以及其它记录载体。
如图5、6所示,盘盒20由一个盒壳22构成、一张转动安放在成型于该盒壳22中的盘片间26中的光盘21、一个用于启闭成型于中间壳25和下壳24上的开口部27a、27b的活门机构28等构成,其中所述盒壳由一对被固定在一起的上壳23、下壳24和中间壳25构成。
如图5-图7所示,上壳23由一个基本上成正方形的薄盘件构成,所述薄盘件的前面成圆弧形。上壳23是如此安置的,即其成凹部的内表面向下。上壳23具有如此环绕其周边形成的前侧壁23a、左右侧壁23b和23c以及后侧壁23d,即它们向下突起。在这些侧壁23a-23d的内侧,设置了一道圆形内壁23e,它沿内周方向连续连续延伸,从而在四侧与各侧壁23a-23d内接。中间壳25被安装到内壁23e的内侧中,中间壳25和上壳23构成了盘片间26。
在上壳23前侧壁23a的中心部和与前侧壁23a中心部先队的内壁23e中心部内,形成了凹槽29a、29b,它们被用于允许光学拾取器的光头在盘盒被加装到盘片记录重现装置上时通过。另外,在前侧壁23a和内壁23e之间设置了一个带状导向部30,它是由一条沿内壁23e外周面延伸的圆弧形通道构成的。带状导向部30从一个侧壁23b的内侧伸向另一个侧壁23c的内侧。另外,这个带状导向部30通过一个穿过侧壁23c的通孔29c与外界连通。
侧壁槽31a、32a从上壳23侧壁23b、23c的左右侧开始前后延伸。侧壁槽31a、32a被用于正确定位盘盒并防止在盘盒被加装到盘片记录重现装置上时将不适用的盘盒误插入盘片记录重现装置中。当只接近上壳前侧部地形成一个侧壁槽31a时,另一个侧壁槽32a延伸到上壳背面。通孔29c开设在侧壁槽32a上。另外,在上壳23的内侧四角上形成了被分别用于通过螺栓把下壳24固定到上壳23上突起部33。另外,在右侧壁23c的前角上,形成了一个被用于转动支承一个锁件35的杆突起部34a。
如图5、24A、24B所示,锁件35包括一个转动装在杆突起部34a内的圆柱杆部35a、一个侧突出于柱杆部35a外周面上的锁芯35b、一个操作件35c和一个弹簧件35d。锁芯35b和弹簧件35d在相同方向上突出并且操作件35c在与锁芯35b和弹簧件35d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突出。弹簧件35d被上壳23前侧壁23a的内表面顶住,锁芯35b在弹簧件35d的弹簧力作用下被弹性压向带状导向部30侧。此时,操作件35c穿过开设于上壳23右侧壁23c的通孔29d,操作件35c的前端部突入侧壁槽32a中。
在上壳23右侧壁23c的后角部上,设置了一个被用于转动支承活门机构28的杆突起部34b。另外,在左侧壁23b的后角部上,设置了一个其中容放一个用于防止记录在光盘21上的信息被错误删除的防误删除件36的防误删除件容壳37。防误删除件容壳37包括一个向盒壳22背面敞开的操作窗37a。防误删除件36被如此固定在防误删除件容壳37中,即它可以滑动地打开和关闭操作窗37。防误删除件36包括一个用于打开关闭操作窗37a的启闭部36a和一个用于在操作启闭部36a时产生喀嗒感的阻挡部36b。
具有上述结构的上壳23应该适当地由合成树脂如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HIPS(高密聚苯乙烯)。但是不用说,其它合成树脂也可以被用于上壳23的制作材料,其它金属材料如铝合金也可以被用作上壳23的制作材料。在这个实施例中,上壳23是通过使用双色ABS树脂并根据双色模塑方法制成的。确切地说,如图7所示,成C形的透明窗23A由无色透明的ABC树脂制成,而其它部分由颜色适当的ABC树脂制成。使用者可以通过透明窗23A目测确认盘片间26。
被装入上壳23内壁23e中的中间壳25具有如图5、6和图9-图11所示的结构。如图所示,中间壳25由一个薄盘形片材制成并且它具有一个环绕其形成了一道突向一表面侧的且与一直通向外周的侧壁25a的外周边。另外,中间壳25具有一个向外周边局部敞开的且伸向径向内侧地到达中心部的开口部27。该开口部27位于下壳24的开口部38的对面并且这两个开口部27、38的形状和大小相似。
这些开口部27、38被用于容放和弹出盘片记录重现装置的转台以及光学拾取器的光头。开口部27、38具有合适的形状和尺寸,因而,上述转台和光头可以进入开口部27、38中并被从中弹出。确切地说,开口部27、38的中心部是转台区,转台可以进入和弹离该区域。光头进入和弹出的光头区连续地成型于转台区上。光头区直线延伸向径向外侧并且向着外周边敞开。另外,在沿开口部27、38径向延伸的一个侧边部上,设置了阶梯部27a、38a,由此可使光头区比转台区略微宽一些。
中间壳25具有一个成圆弧形式延伸的侧壁25a和沿外周方向循环延伸的肋部39。肋部29包括一个成圆弧状地沿开口27的中心内周边延伸的内肋部39a、一个沿侧壁25a外周方向延伸的外肋部39b和沿开口部27b侧边径向延伸的、与径向内侧的内肋部39a连续的并且与在径向外侧的外肋部39b连续的径向突肋部39c、39c。
这些肋部39扮演了提高强度并改善中间壳25的平坦度的角色,从而可以消除或抑制光盘21晃动。另外,在肋部39中,内肋部39a扮演了支承容放在中间壳25内的光盘21的角色。为此,内肋部39a成型于与成型于光盘21中心孔21a附近的非记录区相反的位置上。当该内肋部39a支承光盘21的内非记录区时,可以防止形成于光盘21径向外的信息记录面接触中间壳25表面。
确切地说,内肋部39a的高度H1被设定成最大,外肋部39b的高度H2被设定为第二高度,径向肋部39c的高度H3被设定得最低(H1>H2>H3)。在这种情况下,内肋部39a的高度H1和外肋部39b的高度H2可以彼此相等。但是,径向肋部39c的高度总是被设定得小于内肋部39a和外肋部39b的高度。当在各肋部39a、39b、39c之间成立上述高度关系时,可以可靠地防止径向肋部39c接触到光盘21的信息记录面。
肋部39的外肋部39b成型于与形成于光盘21外周边的外非记录区相反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光盘21外周边接触到中间壳25的表面,也避免了光盘21的信息记录面被外肋部39b损坏。
中间壳25的形状成具有一个球面部的圆顶壳状,如图10所示,中心部在所述球面部中被设计成高度高,而外周边侧被设计成在高度低。现在假设Ha是中间壳25中心部的高度,Hb是中间壳25外周边的高度,因此,中间部和外周边之间的高度差(=Ha-Hb)应最好被选定为0.03毫米-0.3毫米并且最优选的值被选定为约0.1毫米。中间壳25例如应该由不锈钢(SUS340)制成。当中间壳25由厚度为0.2毫米的不锈钢构成时,可以获得出色的结果。但是不用说,也可以使用除不锈钢外的其它金属,合成树脂如ABC树脂、HIPS树脂也可以被用作中间壳25的制作材料。
另外,一对定位凹槽部27b、27b成型于中间壳25开口部27的左、右开口端边上。尽管没有画出来,上壳23具有与这对定位凹槽部27b、27b相反的定位突起。因此,当使凹槽部27b、27b接触定位突起并且将中间壳25装入上壳23的内壁23e中时,中间壳25可以自动地被正确定位到上壳23上。因此,开口部27在这样的条件下打开,即它在预定方向方向上开启。
容放在由中间壳25和上壳23构成的盘片间26内的光盘21是由薄盘片状记录件构成的,它具有开设于其中心部上的中心孔21a。中心毂40通过适当固定方式如使用粘接剂地被固定在光盘21中心部的一个表面上,从而它覆盖住中心孔21a。中心毂40由可以被磁铁吸住的磁性材料如铁片制成。光盘转动驱动机构的转台被装入中心毂40中。当该转台和中心毂40在磁铁的磁吸力作用下被夹紧在一起时,光盘21与转台转向成为一体并由此被转台带着转动。
在光盘21的一个侧面上,形成了信息记录区41和信息非记录区,其中信息可以通过容放在盘片记录重现装置中的光学拾取器的对置光头在该记录区内记录下信息,而在该非记录区内不能记录信息。非记录区由一个具有预定宽度地成型于中心毂40外侧(是光盘内侧)的内非记录区42a和一个具有预定宽度地成型于光盘21外周边上的外非记录区42b构成。信息记录区41设置在内非记录区与外非记录区42a、42b之间。当光盘21的基板适当地由合成树脂如聚碳酸酯(PC)和聚烯烃构成时,不用说,光盘21基板可以由其它合成树脂构成并且光盘21的基板材料不局限于合成树脂,可以用各种材料如玻璃材料、可被用作信息记录载体的铝合金材料来制作光盘21基板。
如图5、6、8等所示,下壳24外观与上壳23一样。下壳24由大致成正方形的薄盘件构成并且其前面成圆弧形。下壳24是如此设置的,即其是凹部侧的内表面向上。在下壳24的外周边上,前侧壁24a、左右侧壁24b、24c和后侧壁24d向上突起。在与前侧壁24a和左右侧壁24b、24c相连的前、左、右角部上,设置了圆弧形内壁24e、24e。在内壁24e的外侧,与前侧壁24a、左右侧壁24b、24c有预定间隔地形成了外壁24f、24f。
另外,下壳24具有开设于前部中心的且直线向后延伸的开口部38。开口部38与中心壳25的开口部27形成一对。在装配时,如此开设这两个开口部27、38,即它们彼此相同。
因此,当上壳23被安装在下壳24上并被固定在一起时,上壳23的前侧壁23a、左右侧壁23b、23c和后侧壁23d被安装到下壳24的前侧壁24a、左右侧壁24b、24c和后侧壁24d的内侧中。随后,下壳24内壁24e被定位成以预定间隔与上壳23内壁23e的外侧相反。通过成型于该上壳23内壁23e与该下壳24内壁24e之间的圆弧形间隙,形成了可以引导设置在活门机构28的第一活门件上的带状导向部的带状导向部30。
在下壳24的内壁24e和外壁24f所围的区域内,分别形成了突起部44,固定螺栓被插入所述突起部中以便将上壳23和下壳24固定住。这些突起部44也成型于下壳24后侧的两个角部45、45上。另外,一对突起部45、45设置在下壳24后侧的两个角部的附近。接着,突起部45在其上开设了一对定位孔45a、45b,它们被用于把盘盒20正确定位在盘片记录重现装置的预定位置上。
在图4、21中的参考数字46表示一个被用于露出上述防误删除件36的下表面的显示孔。因此,根据这个实施例,使用者可以目测确认防误删除件36的状态,或者通过一个仪器从盘盒20下表面和背面这两个方向上自动检测上述状态。如果上述显示孔46开设于上壳23上,则使用者可以从背面、底面和顶面这三个方向上目测确认防误删除件36的状态。
在下壳24的左右侧壁24b、24c上,设置了侧壁槽31b、32b,它们相似地前后延伸,从而分别与设置在上壳23左右侧壁23b、23c上的侧壁槽31a、32a成一体。当侧壁槽31b、32b与侧壁槽31a、32a成一体时,可以分别形成导向槽31、32。确切地说,当只早下壳24的前侧部上形成一个侧壁槽31b时,另一个侧壁槽32b穿过下壳24的背面。该侧壁槽32b在其上开设了与内壁24e内侧连通的通孔29c。在开设通孔29c那一侧的内壁24e上,形成了一个凹槽47,锁件35的锁芯35b通过该凹槽进入下壳25并被弹出。
具有上述结构的下壳24例如适当地由合成树脂如ABS和HIPS构成。但是不用说,可以把其它合成树脂用于下壳24,下壳24可以由铝合金和其它金属材料制成。另外,下壳24显然可以由双色或至少四色的合成树脂通过双色模塑法或多色模塑法形成。
如图5、6和图12-图16所示,活门机构28由一对通过组合第一活门件50和第二活门件51而成的活门件构成。第一活门件50包括一个大致成扇形的且用于启闭开口部27、38的先头区的活门部50a以及一个与活门部50a的前端部相连的带状部50b构成。带状部50b成圆弧形弯曲并由此与活门部50a成一体。在活门部50的中心上,突设了一个侧弯臂部52。臂部52在其前端部上具有一个成环形地凸向一表面侧的柱杆部52a。当例如通过除毛刺而形成柱杆部52a时,可以用一个通过填缝或利用压力而被插入臂部52前端部内的杆销来代替柱杆部52a。
第一活门件50的带状部50b从活门部50a的前端边起突向一表面侧。整个带状部50b的形状就象是一条其曲率半径基本上等于带状导向部30曲率半径的圆弧。该带状部50b包括一个其厚度从活门部50a的前边缘起向着突起侧增大的厚壁部53a和一个其厚度从厚壁部53a起向着另一突起侧减小的薄壁部53b。使带状部50b的厚壁部53a具有可以保持其弯曲表面形状的适当刚性。因此,可以通过带状部30引导带状部50b的厚壁部53a,从而可以轻松地使它弧形移动。这个厚壁部53a在其前端部上具有一个沿宽度方向在一段适当长度范围内减薄厚壁部53a的凹槽53c。这个凹槽53c被用于允许光学头在第一活门件50正被打开时对中开口部27、38。
使带状导向部30的薄壁部53b比厚壁部53a薄一些并且使其具有适当弹性,从而薄壁部53b可以轻松地在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如图16、23所示,当第一活门件50在打开方向上移动时,盒壳22导向槽32引导薄壁部53b并且薄壁部53b可以简单地从弧形运动转为直线运动。另外,薄壁部53b在其前端部上具有一个突起状操作部53d,当启闭活门件28时,外力作用在该操作部上。操作部53d在这样的状态下突入导向槽32中,即第一活门件55被安装在盒壳22上。
另外,薄壁部53b在其中间部上具有一个锁眼54,锁件35的锁芯35b插入该锁眼中。锁眼54设置在当正打开第一活门件50时面对锁具的位置上。当锁芯35b与锁眼54配合时,第一活门件50被锁住并由此将活门机构28保持在打开状态下。
第二活门件51包括一个内活门件51a和一个外活门件51b,它们的形状都大致成三角形,从而象活门部一样彼此搭叠。外活门件51b设有一个用于连接它以及内活门件51a的连接部51c以及一个突向相反侧的臂部55。在壁部55的前端部上,设置了一个柱杆部55a,它成为第二活门件51的转动中心。该柱杆部55a是通过对开设于臂部55前端上的孔进行去毛刺处理而形成的。柱杆部分55a向内活门件51a突起柱杆部55a被插入上壳23的杆突起部34b中,由此可转动地将第二活门件支承在盒壳22上。
在外活门件51b与臂部55相连的连接部上,形成了一个被用于可转动地使第一活门件50与盒壳22相连的连接孔56。这个连接孔56延伸于一个搭接第一活门件50的活门部50a的搭叠区57a的搭接边57b的延伸方向上。与其它部分相比,连接孔56一端的直径在臂部55那一侧增大。这个大直径部56a允许柱杆部52a被轻松地插入连接孔56中。连接部51c在其前端部上具有一个被使活门部50a通过的凹槽51d。
因此,如图14、16所示,当第一活门件50的柱杆部52a与第二活门件51的连接孔56配合时,由这对活门件50、51构成的活门机构28可以被不完全地装配起来。
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第二活门件50、51是通过使用不锈钢和其它金属和合成树脂如ABS和HIPS而由一种金属材料或合成树脂构成的。另外,这两个活门件50、51可以由金属与合成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构成。例如,第一活门件50和第二活门件51重叠的部分涂覆上具有小摩擦系数的合成树脂。因此,当活门机构28的厚度因金属刚性而减小时,在接触部上的摩擦力可以得到减轻并由此可以提高活门机构28的耐用性。
根据这个实施例的盘盒20例如可以这样被装配起来。该盘盒20的装配过程是在上壳23如图6所示地向下状态下进行的。首先,光盘21如图7所示地被装入上壳23内壁23e中。与此同时,光盘21在这样的状态下容放在内壁23e中,即中心毂40的表面朝下。图17是表示其中光盘21被放入上壳23内壁23e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接着,如图18所示,中间壳25在这样的状态下被装入内壁23e,即其平面部向上。与此同时,在中间壳25中,其开口部27被装入其中在上壳23上形成了凹槽29a、29b的并且凹槽部27b在上壳23定位突起的对面的侧面中,由此一来,自动且正确地将中间壳25定位到上壳23上并且光盘21可自由转动地被装入由中间壳25和上壳23构成的盘片间26中。
随后,如图19所示,第一活门件50被安装到预定位置上。确切地说,带状部50b被如此插入带状导向部50a中,即第一活门件50的活门部50a可以盖住中间壳25开口部27的光头区。与此同时,带状部50b成其曲率半径基本上等于带状导向部30的曲率半径的圆弧形,并且带状部50b沿带状导向部30延伸。因此,由于带状部50b且尤其是厚壁部53b不需要弯曲成其曲率半径基本上等于带状导向部30的曲率半径的圆弧形,所以可以快速简单地进行第一活门件50的装配操作。尤其是,尽管与成型于盒壳22一侧面上的导向槽43连通的通孔29c具有比其它部分小的空间,但由于薄壁部53b沿通孔29c弯曲,所以薄壁部53b可以轻松地经过通孔29c。
随后,第二活门件51被安装到第一活门件50上。与此同时,如图16所示,当正打开活门时,第二活门件51被安装到第一活门件50上并且柱杆部52a被插入连接孔56的大直径部56a中。随后,使第二活门件51略微滑动并且使柱杆部52a从大直径部56a中移向连接孔56。与此同时,使第二活门件51的搭叠边缘57b移到第一活门件50的搭叠边缘57a的附近,由此一来,搭叠边缘57a、57b彼此搭接。随后,第二活门件51的柱杆部52a被插入上壳23的后杆突起部34b中。
接着,防误删除件36被安放在上壳23的防误删除件容壳37中。锁件35被固定在上壳23的预定部位上。确切地说,锁件35的柱杆部35a被插入前杆突起部34b中并且操作件35c从内侧插入侧壁23c通孔29d中。接着,使弹簧件35d接触前侧壁23a的内表面。结果,锁件35在弹簧件35d的弹力作用下在顺时针方向上受到弹性偏压,由此一来,锁杆35b前端部从外侧被顶在第一活门件50带状部50b的薄壁部53b上。与此同时,操作件35c的前端部穿过通孔29d地突入导向槽32中。图20画出了这种状态。
随后,下壳24被固定在上壳23上。接着,下壳24通过使用四个固定螺栓而被固定在上壳23上。图21表示这种状态。图22表示下壳24与活门机构28之间的关系。在图22中用实线表示的活门机构28表示下壳24开口部38关闭时的状态。开口部38完全被这对活门件50、51封闭住。实线所示活门机构28的封闭状态对应于图20所示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在这对活门件50、51和开口部38之间,在开口部38的整个外周上设置了一个适当的搭叠部。另外,这对活门件50、51在通过其搭叠边57a、57b跨过开口部38的整个部分上彼此重叠。因此,如图28A所示,通过这些搭叠部分产生了迷宫密封效果,从而可以防止灰尘等进入开口部38的整个外周。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或防止灰尘等进入盘盒20。另一方面,如图28所示,由于属于现有技术的盘盒(图1)具有这样的结构,即活门件6定位于上壳2a的外侧,活门件6和上壳2a没有产生迷宫密封效果,结果,灰尘等可以轻易地进入传统的盘盒中。
在图22中由点划线表示的活门机构28表示其中下壳24开口部38正在打开时的状态。开口部38被这对活门件50、51完全打开。其中如图22的点划线所示地正在打开活门机构28的状态对应于图23所示的状态。
图25所示的盘盒是通过进行上述装配而制成的。根据这种盘盒20,盒壳22由上壳23、中间壳25和下壳24构成。随后,将光盘21可转动地容放在由上壳23和中间壳25构成的盘片间26中。图26、27表示盘盒20的横截面图。图26是沿图25的线X-X截取的横截面图。另一方面,图27是示意地表示盘盒20的结构,其中每个部的分尺寸如厚度不是实际尺寸。
在具有上述结构盘盒20被加装在盘片记录重现装置中之前,活门机构28被调整到图20和图25-图27所示的状态。确切地说,活门机构28正处于它已经因这对活门件50、51的阻隔作用以及在上壳23和下壳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等而完全封闭了中间壳25开口部27和下壳24开口部38的状态。另外,如图24A所示,锁件35的锁杆35b与开设于第一活门件50带状部50b上的锁眼54配合。因此,活门机构28被锁具锁定住并由此保持在它已经完全封闭开口部38的状态下。
当处于上述状态的盘盒20如图30-图32所示地被插入盘片记录重现装置60中时,锁件35的锁定状态被一个设置在盘片记录重现装置60上的活门启闭机构解除。随后,活门机构28被该活门启闭机构解除并切打开了开口部38、27。随后将具体描述活门机构28的启闭方式。
接着,描述盘片记录重现装置60。如图30-图32所示,盘片记录重现装置60由一个由空心壳构成的外壳61、一个容到外壳61中的记录重现装置主体62等构成。如图30所示,外壳61由一个其上表面和前表面敞开的壳体63、一个活动连接到外壳61上部上以便封闭壳体63上表面的壳盖64、一个活动连到外壳61前部上以便封闭壳体63的前表面的前面板65等构成。
在壳体63的四个部位上设置了下突支腿63a。这些支腿63a支承着盘盘片记录重现装置60并且盘片记录重现装置60可以被固定在正确位置上。前面板65由一个长方形板状件构成,一个盒槽66开设于前面板65的上部上。盒槽66的尺寸约等于盘盒20前侧面的尺寸。盒槽66始终被一个位于盒槽66内侧的启闭盖67封闭着。
当使用者通过盘盒20的前部按压启闭盖67并且把盘盒20插入图31所示的预定位置中时,一个未示出的加载机构自动加装盘盒20。接着,已经过加载机构输送的盘盒20被适当地定位和固定在图32所示的位置上。与此同时或者在盘盒20被适当定位和固定在预定位置上之前或之后,开口部27、38通过启动活门机构28而被打开。
随后,使盘片转动驱动机构68的转台68a和光学拾取器69的光头69a进入如此打开的开口部27、38中。随后,转台68a与光头21的中心孔21a配合并且中心毂50被装在转台68a中的磁铁的磁力所吸引,由此一来,光盘21被支承在转台68a上。与此同时或者在光盘21被支承到转台68a上之前或之后,光头69a在其预定位置上接近光盘21的信息记录区。结果,盘片记录重现装置60变得可以在光盘21上记录信息信号和从光盘21中重现信息信号。
这种盘片记录重现装置60由例如如图29所示的部件构成。确切地说,如图29所示,记录重现装置主体62包括三个控制器即系统控制器S1、存储器控制器S5和驱动控制器D1。系统控制器S1和存储器控制器S5直接相连。只读存储器(ROM)S2和随机存储器(RAM)S3与一条连线相连,系统控制器S1和存储器控制器S5直接通过所述连线相连。另外,一个存储器S4和MPEG2(活动图象专家组2)(施加在现有的3M-4Mbps电视广播、HDTV(高清晰度电视)宽频ISDN等上的活动图象压缩系统)编码器S6和解码器S7与存储器控制器S5相连。另外,控制面板S8和遥控信号接收部分S9与系统控制器S1相连。
ECC(错误修正编码器)D4与驱动控制器D1相连,存储器(ROM)D2、存储器(RAM)D3、伺服电路D6和地址解码器D7与一条连线相连,ECCD4通过该连线与驱动控制器D1相连。另外,用于判断在记录时是否出错的记录错误判断电路D8与驱动控制器D1相连。驱动控制器D1通过指令接口(未示出)与系统控制器S1相连。驱动控制器D1与ECCD4相连并且也通过数据接口(未示出)与存储器控制器S5相连。驱动控制器D1也与一个调制解调器电路D5相连。调制解调器电路D5与光学拾取器69的光头69相连。
伺服电路D6与起盘片转动驱动机构作用的主轴电动机68、光学拾取器69以及记录错误判断电路D8相连。另外,光学拾取器69与地址解码器D7相连,地址解码器D7也与记录错误判断电路D8相连。
当盘盒20从具有上述结构的盘片记录重现装置60的盒槽66中被插入盘片记录重现装置60中时,使装在盘片记录重现装置60中的活门启闭机构的一个夹卡部(未示出)进入成型于盘盒20一侧表面上的导向槽32中。结果,上述夹卡部夹住突入导向槽32中的活门机构28操作部53d。由于该夹卡部没有在盘盒20插入方向上移动,所以操作部53d对应于盘盒20插入盘片记录重现装置主体62中的程度地被相对抽出。
此时,第一活门件50的带状部50d被施加在操作部53d上的拉力拉动,从而通过上壳23上的带状导向部30来引导带状部50b并由此使其在图20中逆时针转动移动。由于沿上壳23内壁23e的外周面地使带状部50b转动移动,所以带状部50b可以顺利地转动移动,尽管它是按照圆弧方式运动的。当带状部50b移动时,覆盖开口部38、27的活门部50a相似地逆时针转动。结果,如图23所示,打开了已被活门部50a挡住的开口部27、38的光头区。
在那种情况下,使第一活门件50绕盘片间26中心部转动并由此移动。因而,设置在与活门部50a内侧连续的臂部52的前端部上的柱杆部52a相似地转动并移向盒壳22的背面。由于第二活门件51的连接孔与柱杆部52a配合,所以使柱杆部52a移向盒壳22的背面,由此一来,通过压力把第二活门件51推向盒壳22的背面。此时,由于第二活门件51的柱杆部55a与上壳23的背面杆突起部34b连接,所以使第二活门件51绕该背面杆突起部34b转动并在图20中绕顺时针移动。
因此,如图23所示,使第二活门件51移向盒壳22的背面,由此一来,已被第二活门件51挡住的开口部27、38转台区被打开了。因此,由于已经挡住开口部27、38的第一、第二活门件50、51都移向打开侧,所以整个开口部27、38被打开地露出了光盘21的一部分,从而转台68a和光头69a可以被插入开口部27、38中。
就在此时,当第一活门件50的带状部50b被抽出到预定位置上时,使盘盒20和活门启闭机构停止先队移动并且继续保持操作部53d被夹卡部夹住的状态。结果,第一活门件50通过活门启闭机构而在这样的条件下被锁定住,即第一活门件正在打开。当第一活门件50被锁定时,第二活门件51也被锁定住,从而如图23所示,第一、第二活门件50、51都保持在打开状态下。
因此,使转台68a等移向盘盒20或使盘盒20移向转台68a,由此一来,光盘21被加装在转台68a上并且使光盘69以预定间距位于光盘21信息记录面的对面。因此,盘片记录重现装置60变得能够在光盘21的信息记录面上记录信息信号或者从中重现信息信号。
因此,当记录重现装置主体62通电时,光盘21通过驱动主轴电动机68而由转台68a带动转动,光头69a通过驱动光学拾取器69而得到能量,从而发出激光以便读取原先记录在信息记录面上的信息信号或者将新的信息信号记录在信息记录面上。因而,记录重现装置主体62可以从光盘21的信息记录面中重现记录信息信号或者将新的信息信号记录在光盘21的信息记录面上。
在如上所述地从光盘21的信息记录面上重现录下的信息信号或者把新的信息信号记录在光盘21的信息记录面上以后,当设置在盘片记录重现装置60上的盘盒弹出按钮(未示出)被按动时,加载机构得到了能量并由此把盘盒20弹出盘片记录重现装置60外。确切地说,当通过加载机构的弹出操作使盘盒20移向盒槽66时,推压被活门启闭机构的夹卡部卡住的活门机构28操作部53d。
结果,当盘盒20移动预定距离而使操作部53d返回到通孔29c附近时,通过带状导向部30引导带状部50b并使其移到原始封闭状态的位置。因此,如图20所示,开口部27、38的光头区被第一活门件50的活门部50a挡住。
就在此时,由于带状导向部30的端面因成型于下壳24上的开口部38而位于带状部50b的移动位置上,所以当厚壁部53a的前端部又从开口部38进入带状导向部30中时,存在着厚壁部53a前端部要接触到是带状导向部30的周边部的危险。但是,如果上述周边部经过倒角处理,则厚壁部53a可以轻松地经过带状导向部30,因此,消除了将干扰厚壁部53a插入的危险。
当正关闭第一活门件50时,第二活门件51在图23中逆时针转动并由此移动。因而,如图20所示,开口部27、38的转台区被第二活门件51封闭住,从而整个开口部27、38完全被这对活门件50、51封闭起来。
就在这时,当第一活门件50的带状部50b被回推向预定位置时,开设于薄壁部53b上的锁眼54进入锁件35的锁杆35b的位置。由于锁杆35b始终在弹簧件35d的弹力下被弹性偏压向薄壁部53b,所以使锁杆35b进入了锁眼54中。结果,第一活门件50被由锁件35构成的锁具锁住。与此同时,第一活门件50被锁住,第二活门件51也被锁住,从而如图20所示地,第一、第二活门件50、51都保持在封闭状态下。
在这种情况下,由锁件35构成的且用于锁定带状部50b的锁具具有只允许第一活门件50在打开方向上移动而禁止其在相反方向上移动的所谓单向结构。结果,当第一活门件50正被锁定时,如果用拉动带状部50b的力或者打开活门部50a的力作用在操作部53d上,则锁杆35b将插入锁眼54中。因而,即使在带状部50b正被锁定时对锁具施加了松开活门的力,也可以防止由锁具35产生的锁定状态被解除并且由此将第一、第二活门件50、51保持在封闭状态下。
在那时,第一活门件50的带状部50b的薄壁部53b在纵向上弯曲并且位于图24A所示的弯过头状态。结果,即使当第一活门件50完全封闭时,也可以防止斥力象脉冲力那样施加在卡住操作部53的夹卡部上。因此,可以避免出现不利现象,如活门启闭机构受损,或者第一活门件50本身被关闭第一活门件50时产生的斥力损坏。当夹卡部如图24B所示地脱离操作部53d时,那时已弯曲变形的薄壁部53b通过薄壁部53b本身的弹性返回原始自由状态。
当正在关闭活门机构28时,使第一活门件50的活门部50a进入成U形的第二活门件51的内活门件51a和外活门件51b之间。因此,如图15A所示地,当两个活门件50、51相互配合时,可以在搭叠边缘57a、57b之间产生迷宫密封功能。由于这种迷宫密封功能,可以抑制气体从这两个活门件50、51之间的空间内漏出来。因而,可以有效地抑制盘盒20被因气体流动而带入的灰尘等弄脏。如果这两个活门件都成U形并因而它们的搭叠边缘彼此重叠,则可以进一步增强上述迷宫密封功能。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显示出保护盘盒20不受灰尘等侵蚀的防尘效果。
图33-图39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盘盒的活门机构。当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活门机构70与第一实施例的活门机构28在这些方面相同时,即活门机构70由第一活门件71和第二活门件72构成,这两种活门机构28、70在连接这两个活门件71、72的连接结构方面是明显不同的。确切地说,第二实施例的活门机构70的一个新颖特征就在于,可以通过不完全地组装这两个活门件70、71来提高装配效率。
由于第一、第二活门件71、72的形状和结构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第二活门件50、51的相似,所以,大致相似的部件和部分用相同参考数字表示并因此不需要对其进行具体描述。但是,用新的参考数字表示不同的部件和部分并且对其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描述第一、第二活门件71、72和第一、第二活门件50、51所共有的部件和部分。如图33-图36所示,第一活门件71包括具有相似形状的活门部50a和带状部50b。带状部50b实质上具有相似形状和结构并具有厚壁部53a和薄壁部53b。厚壁部53a具有成型于其上的凹槽53c,薄壁部53b具有操作部53d和成型于其上的锁眼54。接着,活门部50a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活门机构28同样的臂部52。另外,第二活门件72包括一个也与第一实施例的活门机构28同样的柱杆部55a。
接着,说明第一、第二活门件71、72与第一、第二活门件50、51不同的地方。在第一活门件71臂部52的前端部上,设置了一个L形杆部73。如图37A、37B、38A、38B所示地,L形杆部73包括一个凸向一个表面的杆部73a和一个与杆部73a的前端部相连并且凸向两个完全相反方向的突起部73b。当突起部73b向一侧突起大时,第一活门件71具有一个由一个其尺寸足以插入突起部73b的长方形孔构成的连接孔74。连接孔74和突起部73b的方向被设定成可以在活门机构70正被置于封闭状态或打开状态时防止其纵向相互重合。
第一活门件71和第二活门件72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它们通过其端面相互抵靠。第一、第二活门件71、72适于通过使其抵接部71a、72a相互接触来封闭开口部27、38。确切地说,当第一活门件71的抵接部71a具有一个凹面部75时,第二活门件72的抵接部72a具有一个与所述凹面部75配合的突起部76。凹面部75和突起部76的横截面形状如图39A所示。
第一活门件71的凹面部75成型有一个带有形成于一表面侧的斜面75a的楔形(V形)凹面部。由长方形槽构成的凹面部75是通过使其凹度分布在大致整个抵接部71a长度范围内而形成的。另一方面,突起部76具有对应于凹面部75的横截面形状并且它是由一个其在一个表面侧具有斜面76a的楔形(V形)突起部构成的。由突起构成的突起部76是通过使所述突起分布在大致整个抵接部72a的长度范围内而形成的。这样一来,通过其中突起部76与凹面部75成型于抵接部71a、72a上并且开口部27、38在突起部76与凹面部75相互配合的情况下被封闭的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灰尘等经抵接部71a、72a的抵接面进入盒壳22。
在凹面部75水平表面的一个开口部上,设置了一个斜面75b,它在与斜面75a相反的那一侧倾斜。这个斜面75b被用于引导突起部76,从而突起部76可以轻松地与凹面部75配合。
如图33-图36所示,第一活门件71和第二活门件72包括一个用于在它们相互配合时锁定配合活门件的锁具77。锁具77由一个设置在第一活门件71上的锁壳部75和一个设置在第二活门件72上的锁部79构成。锁壳部78由一个向着抵接部71a的端面侧开口的圆形槽构成。当其出口略微缩窄时,锁壳部78产生了喀嗒感。
另一方面,锁部79由一对弹性锁件构成。每个锁件的前端部成圆弧形以便使整个锁部79成圆形,从而锁部79是可以从锁壳部78上拆下来的。这两个活门件71、72可以不完全地被组装起来并通过使用锁具77保持预定形状。因而,可以部分地组装起锁具77并可以提高装配效果。
可以如此不完全地组装第二实施例的活门机构70。
首先,如图38A所示,使第一活门件71的L形杆部73面对第二活门件72的连接孔74并且突起部73b的纵向与连接孔74的纵向重合。在这个状态下,如图38A所示地,使突起部73b穿过连接孔74。随后,使这两个活门件71、72相对转动和移动,由此一来,完成了这对活门件71、72的不完全组装。
就在此时,如图37A、37B所示地,由于突起部73b的纵向两端分别与连接孔74的边缘配合,所以不存在L形杆部73与连接孔74之间的配合状态将被松开的危险。在从如图33、34所示的正打开活门机构70的状态到如图35、36所示的正关闭活门机构70的状态的所有状态中,都可以保持L形杆部73与连接孔74之间的配合状态。因此,当活门机构70正被打开或正被关闭时,可以防止象脱离这样的问题出现在这对活门件71、72上。另外,第二实施例的活门机构70可以与第一实施例1的活门机构28相似地顺利启闭。
尽管目前已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例如,虽然光盘如上所述地被用作信息记录载体的例子,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并且它可以被用到象磁光盘、软磁盘这样的磁盘和各种盘片状记录载体上。另外,尽管信息记录重现装置如上所述地被用于可以记录重现信息信号的盘片记录重现装置,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不用说,本发明也可以被用于只能记录信息信号的盘片记录装置上或者被用于只能重现信息信号的盘片重现装置。
尽管开口部27、38如上所述地成型于盘盒20的下壳24和中间壳25上,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相反地,开口部可以成型于上壳23上或者开口部成型于下壳24、中间壳25和上壳23上,从而可以同时从盒壳的上面和下面接近盘片状记录载体。如上所述,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各种形式来修改本发明。
如上所述地,根据本发明,在包括盒壳、记录载体和活门机构的盘盒中,由于凹面部成型于至少一个活门件的抵接部上并且使启闭盖沿盒壳面部的平面转动,所以当关闭活门机构时,一个活门件的抵接部与另一个活门件的抵接部搭叠。结果,可以在这对活门件之间显示出迷宫密封功能,由此一来,可以使流体很难经过抵接部并且可以使灰尘等很难进入盒壳。可以提供一种防尘性出色的盘盒。
根据本发明的盘盒,由于突起成型于一个活门件上并且长方形孔开设在另一个活门件的抵接部上,所以当活门机构的活门正在关闭时,使这个活门件的突起进入另一个活门件的长方形孔中并且通过突起与长方形孔的配合而显示出了迷宫密封功能。因此,由于可以更可靠地通过这对活门件封闭开口部,所以可以提供可以有效地防止灰尘等进入盘盒的极其防尘的盘盒。
根据本发明的盘盒,由于在突起的一个表面上形成斜面并且在与突起先队的长方形孔的一个表面上形成了具有大致相同斜率的斜面,所以可以使这对活门件之间的很小间隙成为固定不变的间隙并且可以保持更强的防尘性能。因而,可以提供一种防尘性能出色的盘盒。
根据本发明的盘盒,由于使突起长度比长方形孔的长度大,所以可以通过长方形孔和突起来抵消掉这对活门件的装配误差和尺寸误差,从而可以改善防尘性能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灰尘等进入盘盒。因而,可以提供一种防尘性能出色的盘盒。
根据本发明的盘盒,由于突起和长方形孔分别成型于这对活门件的抵接部上,所以当正在关闭活门机构的活门时,长方形孔和突起分别与另一个活门件的突起和长方形孔相互配合。因此,可以更可靠地通过这对活门件来封闭开口部并且可以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防止灰尘等进入盘盒的极其防尘的盘盒。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盘盒,由于这对活门件的活门部被制成大致成三角形形状并且被如此组装起来,即其长侧面相互重叠,所以可以通过组合这两个大致成三角形的活门部而形成大致成三角形的活门部。因此,可以获得可以可靠地开启和关闭由既长且宽的凹槽构成的较大开口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盘盒,由于一个活门件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承在盘盒上并且其它活门件可以自由转动地支承在该活门件上,而且具有突起前端部的带状部设置在盒壳外侧面上,所以在不使用附加器件如复位弹簧的情况下,可以对带状部的前端部施加外力地使这对活门件转动,从而它们可以相互接近或者彼此分开。因而,可以获得可靠且顺利地封闭由设置在盒壳上的长且宽的凹槽构成的较大开口部的效果。
虽然已经参见附图地描述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但显然本发明不局限于那些具体实施例,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超出后续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本发明范围或精神的前提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动。

Claims (7)

1.一种盘盒,它包括:一个由一对壳体构成并由此在其中形成一个盘片间的盒壳;一张可自由转动地容放在该盘片间内的盘片状记录载体;一个具有一对被固定在该盒壳上的活门件的活门机构,这对活门件可转动地彼此相连并且各活门片相互抵接以便在所述活门件正被关闭时关闭该盒壳的一个开口部,其中这对活门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一个抵接部具有一个凹面部,而另一个活门件的一个抵接部与该凹面部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个活门件的抵接部具有一个在与该活门件厚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起,所述的另一个活门件的抵接部具有一个与所述突起配合的长方形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盒,其特征在于,该突起具有一个至少在其与纵向相交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的斜面,所述长方形孔具有一个在其与该斜面相对的表面上具有大致相似的倾斜度的斜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盒,其特征在于,该长方形孔的纵向长度大于该突起的纵向长度,一对活门件可以在所述纵向上相对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盒,其特征在于,这对活门件的抵接部包括在与厚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突起以及一个长方形孔,一个成型于另一个活门件的抵接部上的突起与该长方形孔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盒,其特征在于,这对活门件的各自的活门片的形状基本上成三角形并且三角形的长侧面相互抵靠而使整个活门片大致成矩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盒,其特征在于,这对活门件中的一个活门件可转动地支承的盘盒上,另一个活门件可转动地支承在上述一个活门件上并且它包括一个带状部,其中带状部的前端部突到该盒壳的外面,可以通过对该带状部施加外力来打开和关闭这对活门件。
CNB011120851A 2000-03-31 2001-03-30 盘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91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99060A JP2001283556A (ja) 2000-03-31 2000-03-31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099060/2000 2000-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8839A true CN1318839A (zh) 2001-10-24
CN1169146C CN1169146C (zh) 2004-09-29

Family

ID=18613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208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9146C (zh) 2000-03-31 2001-03-30 盘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728199B2 (zh)
JP (1) JP2001283556A (zh)
KR (1) KR100746734B1 (zh)
CN (1) CN1169146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89574B2 (en) 2002-02-01 2006-08-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k cartridge
CN1305070C (zh) * 2002-02-19 2007-03-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盘盒
CN1316498C (zh) * 2002-12-25 2007-05-16 索尼株式会社 盘盒
US7263706B2 (en) 2002-02-19 2007-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k cartridge and disk player using the same
CN100377251C (zh) * 2003-05-12 2008-03-2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装载机构的碟片驱动单元
CN100466092C (zh) * 2001-11-09 2009-03-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盘盒及用于该盘盒的盘驱动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51171A (ja) * 2001-05-21 2003-02-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00456382C (zh) 2001-06-29 2009-01-28 索尼公司 盒式盘
JP2003022639A (ja) * 2001-07-04 2003-01-24 Tdk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809786B2 (ja) * 2001-10-01 2006-08-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KR20030063888A (ko) * 2002-01-24 2003-07-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크 카트리지
JP2003242740A (ja) * 2002-02-15 2003-08-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891906B2 (ja) 2002-03-08 2007-03-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TWI244072B (en) * 2002-03-20 2005-1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c cartridge
US7278151B2 (en) * 2002-12-25 2007-10-02 Sony Corporation Disc cartridge
JP2004253014A (ja) * 2003-02-18 2004-09-09 Tdk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310829A (ja) * 2003-04-03 2004-11-04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DE602004021801D1 (de) * 2003-04-09 2009-08-13 Panasonic Corp Datenträgerkassette
JP2004362731A (ja) * 2003-05-12 2004-12-24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を装着する装置
US7251104B2 (en) * 2003-06-23 2007-07-31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cartridge
DE602004027735D1 (de) * 2003-07-28 2010-07-29 Sony Corp Ägerkassette und datenträgeraufzeichnungs- und/oder wiedergabeeinrichtung
KR101054986B1 (ko) * 2003-08-28 2011-08-05 소니 주식회사 디스크 카트리지
JP4089559B2 (ja) * 2003-08-28 2008-05-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116043A (ja) * 2003-10-07 2005-04-28 Tdk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267826A (ja) * 2004-02-18 2005-09-29 Sony Corp 記録媒体ドライブ装置、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及び記録媒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322386A (ja) * 2004-04-05 2005-11-17 Sony Corp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202965B2 (ja) * 2004-05-07 2008-12-24 Tdk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01133456A (zh) 2005-03-02 2008-02-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盘盒以及光子模式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JP2006244623A (ja) * 2005-03-04 2006-09-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記録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6338774A (ja) * 2005-06-01 2006-12-14 Hitachi Maxell Ltd ホログラムメディア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102872A (ja) * 2005-09-30 2007-04-19 Fujifilm Corp 感光性記録媒体用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5911A (en) * 1985-05-03 1987-09-22 Ron Loosen Floppy diskette protection device
US6473392B2 (en) * 1998-07-13 2002-10-29 Sony Corporation Disc cartridge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6092C (zh) * 2001-11-09 2009-03-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盘盒及用于该盘盒的盘驱动器
US7089574B2 (en) 2002-02-01 2006-08-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k cartridge
CN1305070C (zh) * 2002-02-19 2007-03-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盘盒
US7263706B2 (en) 2002-02-19 2007-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k cartridge and disk player using the same
CN1316498C (zh) * 2002-12-25 2007-05-16 索尼株式会社 盘盒
CN100377251C (zh) * 2003-05-12 2008-03-2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装载机构的碟片驱动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1283556A (ja) 2001-10-12
US6728199B2 (en) 2004-04-27
CN1169146C (zh) 2004-09-29
US20010055270A1 (en) 2001-12-27
KR100746734B1 (ko) 2007-08-06
KR20010095005A (ko) 2001-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9146C (zh) 盘盒
CN1172311C (zh) 盒式盘
CN1335615A (zh) 盒式盘
CN1174421C (zh) 磁带盒
CN1292437C (zh) 盒式盘、盒式盘的模制件和盒式盘内壳的制作方法
CN1169145C (zh) 盒式盘
CN1249676C (zh) 盒式盘、其制造方法及记录/再现系统
CN1245336A (zh) 盒式盘
CN1217341C (zh) 磁带盒
CN1253889C (zh) 用于封装记录介质的盘盒
CN1088236C (zh) 光盘和盘盒
US5708547A (en) Magnetic disk cartridge
CN1122992C (zh) 光盘驱动设备
CN1296935C (zh) 盒式记录介质
JP2008052851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701379A (zh) 盒式盘
CN1701378A (zh) 盘储存盒及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N1901079A (zh) 盒式记录介质
CN1842863A (zh) 盘盒及盘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EP0918328A1 (en) Magnetic disk cartridge
CN1788317A (zh) 盒式盘
CN1717738A (zh) 盘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929

Termination date: 20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