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6853C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6853C
CN1316853C CNB028041283A CN02804128A CN1316853C CN 1316853 C CN1316853 C CN 1316853C CN B028041283 A CNB028041283 A CN B028041283A CN 02804128 A CN02804128 A CN 02804128A CN 1316853 C CN1316853 C CN 131685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earphone
arm shape
user
hou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041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9878A (zh
Inventor
室崎胜功
投野耕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89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9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68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685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Earpiece supports, e.g. ear hoo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04R1/1075Mountings of transducers in earphones or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04R1/1066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earpiece and earpiece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耳挂式耳机中,为了减轻重量且改善佩戴性,消除这样的结构,即臂状导向部的大致为U形的弯曲部的一个端部附近设置支持壳体部的支持部,另一个端部附近设置从收听者耳壳背面向壳体部弹性按压的按压部,使壳体部的音响输出面与臂状导向部的弯曲部构成的面大致垂直,而且设置在佩戴的收听者的脸部侧。利用此结构,使导向部沿耳根导向,同时将壳体部方便地纳入用户的耳孔,并从耳壳背面弹性按压按压部,从而能可靠地佩戴。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再现音频信号的耳机。
背景技术
历耒,已有的头箍型耳机利用支持体将壳体固定在马蹄形头箍的两端,并且在该壳体内装扬声器单元。这种头箍形耳机将头箍戴在用户的头部,使壳体朝向耳孔,从壳体内的扬声器单元的振动片进行放音,以再现音频信号。
图1所示的耳挂式耳机佩戴成例如将左单元141对着耳朵142挂着,并且壳体朝向耳孔,从壳体内扬声器单元的振动片进行放音,以此再现音频信号。此外,作为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的专利,有在日本国专利厅的特公平6-59120号公报记载的耳机。
然而,上述已有的头箍形耳机必须戴在用户的头部,因而使用户的头部负载重量,造成发型混乱等,佩戴不理想。
图1所示的耳挂式耳机在耳朵14上的耳根的上端部施加左单元14因自重而下滑的力,造成臂根143在耳壳上端造成的负载f加大,存在佩戴不理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耳挂式耳机中重量轻且能改善佩戴性的耳机。
第1发明的耳机,设置内部装有电声变换器的壳体单元和支持所述壳体单元的臂状导向单元,其特征在于,臂状导向单元具有大致为U形的弯曲单元,弯曲单元的一个端部附近设置支持壳体单元的支持单元,弯曲单元的另一个端部附近设置从收听者耳壳背面向壳体单元弹性地按压的按压单元,使壳体单元的音响输出面与臂状导向单元的弯曲单元构成的面大致垂直,而且把壳体单元的音响输出面设置在佩戴的收听者的脸部侧。
这样,用户能使导向单元沿耳根导向,同时方便地将壳体单元纳入用户的耳孔。这时,使按压单元从耳壳背面施加弹性按压,从而能可靠佩戴,并且利用音响输出面的垂直配置,将电声变换器发来的大部分声音直接传到鼓膜,受因人而异的外耳道和该外耳道入口周边的形状影响较少,能得到良好的音质,同时佩戴良好,不受耳壳大小影响。结果得到的效果是,能改善耳机佩戴感觉,并且能改善收听音质。
第2发明的耳机,是在第1发明的耳机中,壳体单元内的电声变换器具有的振动片也配置成与臂状导向单元的弯曲单元构成的面大致垂直,并且从音响输出面输出该振动片的振动产生的音响。
这样,利用振动片的垂直配置,直接从音响输出面输出来自振动片的大部分声音,并且使其直接传到鼓膜,因而具有能得到良好音质的效果。
第3发明的耳机,是在第1发明的耳机中,臂状导向单元的支持壳体单元的支持单元的前端设置凸起状把手。
这样,用户握持把手,一边使导向单元沿耳根导向,一边将壳体单元方便地纳入其耳孔,因而具有能使耳机佩戴方便的效果。
第4发明的耳机,是在第1发明的耳机中,臂状导向单元的支持壳体单元的支持单元的前端设置直线状凸起的把手,并将该直线状把手设置得与延长臂状导向单元的轴具有角度。
这样,佩戴到用户耳朵上时,大致直线状凸起的把手往外侧张开,因而具有配置在容易握持的位置的效果。
第5发明的耳机,是在第1发明的耳机中,在臂状导向单元的按压单元的一端设置弯曲状的导向单元。
这样,用户使弯曲状导向单元沿耳根导向,同时使弯曲状导向单元方便地在耳壳背面上移动,因而具有使耳机佩戴方便的效果。
第6发明的耳机,是在第1发明的耳机中,使壳体单元的中心从臂状导向单元的轴上偏离,成为非左右对称。
这样,容易将非对称中的较大的壳体单元方便地纳入用户的耳孔,因而具有能使耳机佩戴方便的效果。
第7发明的耳机,是在第1发明的耳机中,使壳体单元的中心位于臂状导向单元的轴上,形成左右对称。
这样,能做成左右相同的结构,因而具有能使结构简单的效果。
第8发明的耳机,是在第1发明的耳机中,臂状导向单元的支持壳体单元的支持单元的前端设置凸起状把手,并从把手的端部引出将电信号供给电声变换器的软线。
这样,就具有使软线布线方便的效果。
第9发明的耳机,是在第1发明的耳机中,仅在靠近佩戴的收听者耳孔的位置设置从壳体单元音响输出面放音的开口部,音响输出面的离开耳孔的一侧的位置不设置放音用的开口部。
这样,就具有能防止声音漏到外部而且能使声音收听方便的效果。
第10发明的耳机,是在第1发明的耳机中,将臂状导向单元和壳体单元一体成型。
这样一体成型,因而具有能使结构简单且成本降低的效果。
第11发明的耳机,是在第1发明的耳机中,臂状导向单元的支持所述壳体单元的所述支持单元的前端设置凸起状把手,从把手的端部引出将电信号供给电声变换器的软线,并且在把手上设置软线固定单元。
这样,将软线固定在把手内部,因而具有能防止软线切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表示已有的耳挂式耳机。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耳机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耳机构成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耳机壳体单元和导向单元的安装的正视图,其中图4A、图4B、图4C和图4D表示非对称、对称、非对称倾斜和对称倾斜。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耳机壳体单元和导向单元的安装的仰视图,其中图5A、图5B、图5C和图5D分别表示非对称、对称、非对称倾斜和对称倾斜。
图6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耳机把手的内部情况。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耳机的佩戴方法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耳机的佩戴开始状态例的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耳机的佩戴中途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耳机的佩戴完成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耳机的佩戴状态的侧视图,其中图11A、图11B、图11C和图11D分别为耳朵小的用户、耳朵大的用户、耳孔形状朝下的用户和耳孔形状朝上的用户的示例。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耳机在大型耳朵上的佩戴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耳机在标准耳朵上的佩戴状态的说明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耳机在小型耳朵上的佩戴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本发明其他实施形态的耳机的外观例图。
具体实施形态
下面对本发明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本实施形态的耳机利用导向单元和按压单元的形状,能方便且可靠地佩戴壳体单元,受因人而异的外耳道和该外耳道入口周边的形状影响较少,并能得到良好的音质。
图2示出用于本实施形态的耳机的外观。图2中,耳机1具有佩戴在用户左耳的左单元2a、佩戴在用户右耳的右单元2b、对装在左单元2a和右单元2b内的电动式电声变换器提供电信号的软线3和使软线3在外部电信号供应源上插卸的插塞4。
该耳机1的左单元2a和右单元2b分别设置内部设有电动式电声变换器的壳体单元和支持壳体单元的臂状导向单元。
该耳机1的左单元2a中,臂状导向单元23a具有大致为U字形弯曲单元25a,弯曲单元25a的一个端部附近设置支持壳体单元21a的支持单元24a,弯曲单元25a的另一个端部附近设置从用户耳壳背面对壳体单元21a弹性按压的按压单元26a,并且将壳体单元21a的振动片(未图示)配置成大致垂直于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所构成的面,而且在用户佩戴耳机1时配置于在脸部侧。壳体单元21a内部的振动片发出的音响从该壳体单元21a的音响输出面输出到外部。该音响输出面做成圆形且大致平面状(实际上略呈曲面形状),并且与振动片一样,配置在用户佩戴耳机1时的脸部侧。该音响输出面上以规定的状态设置后文说明的开口部32a。
该耳机1的右单元2b中,臂状导向单元23b具有大致为U字状的弯曲单元25b,弯曲单元25b的一个端部附近设置支持壳体单元21b的支持单元24b,弯曲单元24b的另一个端部附近设置从用户耳壳背面对壳体单元21b弹性按压的按压单元26b,并且将壳体单元21b的振动片(未图示)配置成大致垂直于臂状导向单元23b的弯曲单元25b所构成的面,而且在用户佩戴耳机1时偏置在脸部侧。壳体单元21b内部的振动片发出的音响从该部21b的音响输出面输出到外部。该音响输出面做成圆形且大致平面状(实际上略呈曲面),并且与振动片一样,配置在用户佩戴耳机1时的脸部侧。该音响输出面上以规定的状态设置后文说明的开口部32b。
该耳机1中,结构上做成在臂状导向单元23a、23b支持壳体单元21a、21b的支持单元24a、24b的前端设置凸起状把手22a、22b。
该耳机1中,结构上又做成在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按压单元26a、26b的前端设置弯曲状的导向单元23a、23b。
该耳机1中,结构上还做成使壳体单元21a、21b的中心从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轴上偏离,成为左右非对称。
该耳机1中,结构上又做成使壳体单元21a、21b的中心位于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轴上,成为左右对称。此外,该耳机1中,结构上还做成在臂状导向单元23a、23b支持壳体单元21a、21b的支持单元24a、24b的前端设置凸起状把手22a、22b,并且从该把手22a、22b引出对电声变换器供给电信号的软线3。
该耳机1中,结构上又做成在佩戴的用户的耳孔侧设置多个开口部32a、32b,作为壳体单元21a、21b的振动片的音响放音的小孔。该小孔开口部32a、32b也可均匀配置在音响输出面,但本例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仅配置在佩戴时靠近头部的一侧。
该耳机1中,结构上又做成使臂状导向单元23a、23b与壳体单元21a、21b一体成型。
该耳机1中,结构上又做成在臂状导向单元23a、23b支持壳体单元21a、21b的支持单元24a、24b的前端设置凸起状把手22a、22b,并且从该把手22a、22b引出对电声变换器供给电信号的软线3,在把手22a、22b设置软线固定单元。
图3示出耳机的结构。图3仅示出图2所示的左单元2a。右单元2b结构上做成与左单元2a对称,因而省略图示和详细说明。图3示出图2所示左单元2a的外侧,即与用户耳部相对的内侧的相反侧。
图3所示的左单元2a中,结构上做成臂状导向单元23a在上部具有大致U字状的弯曲单元25a,该弯曲单元存在覆盖用户上耳根大小的空间。臂状导向单元23a形成这样的结构,即在该弯曲单元25a的另一个端部附近设置将半圆锥形壳体单元21a作V状支持的支持单元24a于左前方。
臂状导向单元23a结构上做成在用户佩戴的状态下,设置在弯曲单元25a另一端部的从用户耳壳背面往壳体单元21a的V状支持单元24a弹性按压的按压单元26a。
用该按压单元26a和壳体单元21a的V状支持单元24a将耳壳轻轻地夹在中间,使壳体单元21a的位置能固定。
该弯曲单元25a在佩戴在大的耳朵上时,尺寸正好。佩戴到小的耳朵上时,有富余空间,因而长度不需要调整。由于结构上做成从弯曲单元25a到按压单元26a的弓形部紧嵌于耳壳背面,能防止弯曲单元25a浮起。
臂状导向单元23a结构上还做成将壳体单元21a内部的振动片27a配置得大致垂直于臂状导向单元23a中弯曲单元25a构成的图3的面,且在佩戴用户的脸部侧,即图3所示的左侧。
结构上又做成在臂状导向单元23a的支持壳体单元21a的支持单元24a的前端设置伸出到用户脸部侧的凸起状把手22a。该把手22a呈往用户脸部侧伸出的凸起状,因而能方便地用手指抓捏。
结构上还做成在臂状导向单元23a的按压单元26a的前端设置伸出到用户脸部的相反侧的弯曲状导向单元23a。
该把手22a和导向单元23a相互反方向伸出,因而便于导入到耳根背面佩戴。
图4是表示壳体单元与导向单元的安装的正视图。图4示出图2所示的左单元2a。右单元结构上做成与左单元对称,因而省略图示及其详细说明。图4示出图2所示左单元2a的正面侧,即用户的脸部侧一面。
图4A表示壳体单元与导向单元的安装为非对称。
图4A所示的该耳机1的左单元2a中,结构上做成使壳体单元21a中心O的中心线31从臂状导向单元23a的轴上偏离,成为左右非对称。把手22a结构上也做成使壳体单元21a中心O的中心线31沿臂状导引部23a从把手22a的轴上偏离,成为左右非对称。结构上还做成将壳体单元21a的振动片进行放音的开口部32a设置在佩戴用户的耳孔侧。
图4B表示壳体单元与导向单元的安装为对称。
图4B所示的该耳机1的左单元2a中,结构上做成使壳体单元21a中心O的中心线31位于臂状导向单元23a的轴上,成为左右对称。把手22a结构上也做成使壳体单元21a中心O的中心线31沿臂状导引部23a位于把手22a的轴上,成为左右对称。结构上还做成将壳体单元21a的振动片进行放音的开口部32a设置在佩戴用户的耳孔侧。从开口部32a对纳入而道的部分进行壳体单元21a的振动片的放音。
图4C表示壳体单元与导向单元的安装为非对称且倾斜。
图4C所示的该耳机1的左单元2a中,结构上做成使壳体单元21a中心O的中心线31从臂状导向单元23a的轴上偏离,成为左右非对称。把手22a结构上也做成使壳体单元21a中心O的中心线31沿臂状导引部23a从把手22a的轴上偏离,成为左右非对称,并且在用户耳孔的相反侧对壳体单元21a中心O的中心线31具有角度。结构上还做成将壳体单元21a的振动片进行放音的开口部32a设置在佩戴用户的耳孔侧。
图4D表示壳体单元与导向单元的安装为对称且倾斜。
图4D所示的该耳机1的左单元2a中,结构上做成使壳体单元21a中心O的中心线31位于臂状导向单元23a的轴上,成为左右对称。把手22a结构上也做成使壳体单元21a中心O的中心线31沿臂状导引部23a位于把手22a的轴上,成为左右对称,并且在用户耳孔的相反侧对壳体单元21a中心O的中心线31具有角度。结构上还做成将壳体单元21a的振动片进行放音的开口部32a设置在佩戴用户的耳孔侧。
图5是壳体单元与导向单元的安装仰视图。图5仅示出图2所示的左单元2a。右单元2b结构上做成与左单元2a对称,因而省略图示及其详细说明。图5示出图2所示左单元2a的底面侧,即用户耳部下端侧一面。图5的上侧是用户的耳孔侧。
图5A表示壳体单元与导向单元的安装为非对称。
图5A所示的该耳机1的左单元2a中,结构上做成使壳体单元21a的中心线31从臂状导向单元23a的轴上偏离,成为左右非对称。把手22a结构上也做成使壳体单元21a中心O的中心线31沿臂状导引部23a从把手22a的轴上偏离,成为左右非对称。结构上还做成使壳体单元21a的振动片进行放音的开口部相反端的用户耳孔侧成为倾斜面41a。
图5B表示壳体单元与导向单元的安装为对称。
图5B所示的该耳机1的左单元2a中,结构上做成使壳体单元21a的中心线31位于臂状导向单元23a的轴上,成为左右对称。把手22a结构上也做成使壳体单元21a的中心线31沿臂状导引部23a位于把手22a的轴上,成为左右对称。结构上还做成使壳体单元21a的振动片进行放音的开口部相反端的用户耳孔侧成为倾斜面41a。
图5C表示壳体单元与导向单元的安装为非对称且倾斜。
图5C所示的该耳机1的左单元2a中,结构上做成使壳体单元21a的中心线31从臂状导向单元23a的轴上偏离,成为左右非对称。把手22a结构上也做成使壳体单元21a的中心线31沿臂状导引部23a从把手22a的轴上偏离,成为左右非对称,并且用户耳孔的相反侧对壳体单元21a的中心线31具有倾斜角度。结构上还做成使壳体单元21a的振动片进行放音的开口部相反端的用户耳孔侧成为倾斜面41a。
图5D表示壳体单元与导向单元的安装为对称且倾斜。
图5D所示的该耳机1的左单元2a中,结构上做成使壳体单元21a的中心线31位于臂状导向单元23a的轴上,成为左右对称。把手22a结构上也做成使壳体单元21a的中心线31沿臂状导引部23a位于把手22a的轴上,成为左右对称,并且用户耳孔的相反侧对壳体单元21a的中心线31具有倾斜角度。结构上还做成使壳体单元21a的振动片进行放音的开口部相反端的用户耳孔侧成为倾斜面41a。
图6是示出把手内部的图。图6仅示出图2所示的左单元2a。右单元2b结构上做成与左单元2a对称,因而省略图示及其详细说明。
图6所示的耳机1的左单元2a中,结构上做成在臂状导向单元23a支持壳体单元21a的支持单元24a的前端设置凸起状的把手22a,从把手22a引出对电声变换器供给电信号的软线3,在把手22a的内部设置成为软线固定单元的扎线环51a,并且用盖52a覆盖。
图7是示出耳机佩戴方法的图。图7仅示出图2所示的左单元2a。右单元2b结构上做成与左单元2a对称,因而省略图示及其详细说明。图7示出图2所示左单元2a的外侧,即与用户耳朵对置的内侧的相反侧一面。
图7所示的左单元2a中,首先,在使臂状导向单元23a中按压单元26a的前端向用户脸部相反侧延伸设置的弯曲状导向单元23a接触用户71的耳朵64的上端的状态下,如箭头号61所示那样,往下方拉在臂状导向单元23a的支持壳体单元21a的支持单元24a前端设置向户脸部侧延伸的凸起状把手22a。
接着,如箭头号62所示,使臂状导向单元23a的按压单元26a前端上设置成往用户脸部相反侧伸出的弯曲状导向单元23a沿用户耳64的耳根移动。
于是,如箭头号63所示,将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中一个端部附近由支持单元24a作V状支持并设置在左前方的半圆锥形壳体单元21a纳入用户耳64的耳孔。
这时,设置在臂状导向单元23a在上部的大致为U形的弯曲单元25a具有覆盖用户耳64的上耳根程度的空间。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的另一端部附近设置的按压单元26a在用户佩戴的状态下,从用户耳壳背面往壳体单元21a的V状支持单元24a弹性按压。
用该按压单元26a和壳体单元21a的V状支持单元24a将耳壳轻轻地夹在中间,使壳体单元21a的位置能固定。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将壳体单元21a内部的振动片配置成大致垂直于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构成的图7的面,而且配置在佩戴的用户的脸部侧,即图7所示的左侧。
该弯曲单元25a在佩戴到较大的耳朵时,尺寸正好。佩戴到较小的耳朵时,有富余空间,因而长度不需要调整。由于结构上做成从弯曲单元25a到按压单元26a的弓形部紧嵌于耳壳背面,能防止弯曲单元25a浮起。
结构上又做成在臂状导向单元23a的支持壳体单元21a的支持单元24a的前端设置伸出到用户脸部侧的凸起状把手22a,使该把手22a呈往用户脸部侧伸出的凸起状,因而能方便地用手指抓捏。
结构上还做成在臂状导向单元23a的按压单元26a的前端设置伸出到用户脸部的相反侧的弯曲状导向单元23a,使该把手22a和导向单元23a相互反方向伸出,因而便于导入到耳根背面佩戴。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态的耳机的佩戴顺序。
图8表示佩戴开始状态。
在图8所示左单元2a和右单元2b佩戴开始的状态下,首先,在使臂状导向单元23a、23b中按压单元26a、26b的前端设置成伸出到用户脸部相反侧的弯曲状导向单元23a、23b接触用户71的耳72a、72b的上端的状态下,用手指73a、73b往下方拉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支持壳体单元21a、21b的支持单元24a、24b前端设置成伸向用户71的脸部侧的凸起状把手22a、22b。
图9表示佩戴中途的状态。
在图9所示左单元2a和右单元2b装配中途的状态下,用手指73a和73b转动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支持壳体单元21a、21b的支持单元24a、24b前端设置成伸出到用户71的脸部侧的凸起状把手22a、22b,使臂状导向单元23a、23b中按压单元26a、26b前端设置成伸出到用户81的脸部相反侧的弯曲状导向单元23a、23b沿用户81的耳82a、82b的耳根移动并滑入。
图10表示佩戴完成状态。
在图10所示左单元2a和右单元2b佩戴完成的状态下,将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弯曲单元25a、25b中一个端部附近由支持单元24a、24b按V状支持并设置在左前方的半圆锥形壳体单元21a、21b纳入用户91的耳92a、92b的耳孔。
这时,设置在臂状导向单元23a、23b在上部的大致U形弯曲单元25a、25b具有覆盖用户91的耳92a、92b的上耳根程度的空间。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弯曲单元25a、25b的另一端部附近设置的按压单元26a、26b在用户91佩戴的状态下,从用户91的耳壳背面往壳体单元21a、21b的V状支持单元24a、24b弹性按压。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23b将壳体单元21a、21b内部的振动片配置成大致垂直于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弯曲单元25a、25b构成的面,而且在佩戴的视听者的脸部侧。
用该按压单元26a、26b和壳体单元21a、21b的V状支持单元24a、24b将耳壳轻轻地夹在中间,使壳体单元21a、21b的位置能固定。
该弯曲单元25a、25b在佩戴到较大的耳朵时,尺寸正好。佩戴到较小的耳朵时,有富余空间,因而长度不需要调整。由于结构上做成从弯曲单元25a、25b到按压单元26a、26b的弓形部紧嵌于耳壳背面,能防止弯曲单元25a、25b浮起。
结构上又做成在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支持壳体单元21a、21b的支持单元24a、24b的前端设置伸出到用户脸部侧的凸起状把手22a、22b,使该把手22a、22b呈往用户脸部侧伸出的凸起状,因而能方便地用手指抓捏。
结构上还做成在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按压单元26a、26b的前端设置伸出到用户脸部的相反侧的弯曲状导向单元23a、23b,使该把手22a、22b和导向单元23a、23b相互反方向伸出,因而便于导入到耳根背面佩戴。
图11示出佩戴的状态。
图11A是耳朵较小的用户的情况。
在图11A所示的左单元2a的佩戴状态下,用户的小耳朵101的耳孔纳入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的一个端部附近由支持单元24a作V状支持并且设置在左前方的半圆锥形壳体单元21a。
这时,佩戴成臂状导向单元23a的上部设置的大致U形弯曲单元25a具有覆盖用户的较小耳朵101的耳廓上端的空间。这时,弯曲单元25a的前端佩戴成从用户的较小耳朵101的耳壳上端露出。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的另一端部附近设置的按压单元26a在用户佩戴状态下从用户的小耳朵101的耳壳背面往壳体单元21a的V状支持单元24a弹性按压。
这时,壳体单元21a的V状支持单元24a与把手22a之间的部分插在用户的较小耳朵101的耳孔出口的前方(“耳屏”部)。而且,使按压单元26a接触该耳朵101的耳壳下部背面。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与按压单元26a之间的部分也接触该耳朵101的耳壳背面。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还将壳体单元21a内部的振动片配置成大致垂直于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构成的面,而且在佩戴用户的脸部侧。
图11B是耳朵较大的用户的情况。
在图11B所示的左单元2a的佩戴状态下,用户的大耳朵102的耳孔纳入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的一个端部附近由支持单元24a作V状支持并且设置在左前方的半圆锥形壳体单元21a。
这时,佩戴成臂状导向单元23a的上部设置的大致U形弯曲单元25a具有覆盖用户的较大耳朵102的耳廓上端的空间。这时,弯曲单元25a的前端佩戴成纳入用户的大耳朵102的耳壳上端。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的另一端部附近设置的按压单元26a在用户佩戴状态下从用户的大耳朵102的耳壳背面往壳体单元21a的V状支持单元24a弹性按压。
这时,壳体单元21a的V状支持单元24a与把手22a之间的部分插在用户的较大耳朵102的耳孔出口的前方。而且,使按压单元26a接触该耳朵102的耳壳背面。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与按压单元26a之间的部分也接触该耳朵102的耳壳背面。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还将壳体单元21a内部的振动片配置成大致垂直于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构成的面,而且在佩戴用户的脸部侧。
图11C是耳孔形状朝下用户的情况。
在图11C所示的左单元2a的佩戴状态下,用户的耳孔形状朝下的耳朵103的耳孔纳入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的一个端部附近由支持单元24a作V状支持并且设置在左前方的半圆锥形壳体单元21a。
这时,佩戴成臂状导向单元23a的上部设置的大致U形弯曲单元25a具有覆盖用户的耳朵103的耳根上端的空间。这时,弯曲单元25a的前端佩戴成从用户的耳朵103的耳壳上端略为伸出到前方。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的另一端部附近设置的按压单元26a在用户佩戴状态下从用户的耳朵103的耳壳背面往壳体单元21a的V状支持单元24a弹性按压。
这时,壳体单元21a的V状支持单元24a与把手22a之间的部分插在用户的耳朵103的耳孔出口的前方。而且,使按压单元26a接触该耳朵103的耳壳背面。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与按压单元26a之间的部分也接触该耳朵103的耳壳背面。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还将壳体单元21a内部的振动片配置成大致垂直于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构成的面,而且在佩戴用户的脸部侧略为朝下。
图11D是耳孔形状朝上的用户的情况。
在图11D所示的左单元2a的佩戴状态下,用户的耳孔形状朝上的耳朵104的耳孔纳入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的一个端部附近由支持单元24a按V状支持并且设置在左前方的半圆锥形壳体单元21a。
这时,佩戴成臂状导向单元23a的上部设置的大致U形弯曲单元25a具有覆盖用户的耳朵104的耳廓上端的空间。这时,弯曲单元25a的前端佩戴成纳入用户的耳朵104的耳壳上端。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的另一端部附近设置的按压单元26a在用户佩戴状态下从用户的耳朵104的耳壳背面往壳体单元21a的V状支持单元24a弹性按压。这时,壳体单元21a的V状支持单元24a与把手22a之间的部分插入用户的耳朵104的耳屏边纹。而且,使按压单元26a接触该耳朵104的耳屏对置部的背面。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与按压单元26a之间的部分也接触该耳朵104的耳壳背面。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还将壳体单元21a内部的振动片配置成大致垂直于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构成的面,而且在佩戴用户的脸部侧略为朝上。
这样,用户就能能握住把手22a,使导向单元23a沿耳根导向,同时方便地将半圆锥形壳体单元21a纳入用户耳朵的耳孔。这时,使按压单元26从耳壳背面往壳体单元21a的V状支持单元24a弹性按压,从而能可靠地佩戴。
又,相对于用户耳朵的大小使用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的空间,即使任何大小的耳朵,不调整长度也能方便地佩戴。还相对于耳孔的位置和形状使用半圆锥形壳体单元21a,任何耳孔位置和形状,都能方便地插入耳孔。而且,采用按压单元26a将用户的耳朵往壳体单元21a的V状支持单元24a按压,因而即使对各种耳孔形状和耳朵大小的用户,也能可靠地使半圆锥状壳体单元21a定位。
再者,臂状导向单元23a将壳体单元21a内部的振动片配置成大致垂直于臂状导向单元23a的弯曲单元25a构成的面,而且在佩戴用户的脸部侧略为朝上,所以振动片发出的大部分声音直接传到鼓膜,受因人而异的外耳道和该外耳道入口周边的形状影响较少,能得到良好的音质,同时不受耳壳大小影响,能良好地佩戴。
结果,能改善耳机佩戴感,并且可使收听音质提高。
图12示出对大型耳朵的佩戴状态。
在图12所示左单元2a和右单元2b佩戴到大型耳朵的状态下,用户111的大耳朵112a、112b的耳孔纳入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弯曲单元25a、25b的一个端部附近由支持单元24a、24b按V状支持并且设置在左前方的半圆锥形壳体单元21a、21b的开口部32a、32b。
这时,佩戴成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上部设置的大致U形弯曲单元25a具有覆盖用户111的大耳朵112a、112b的耳根上端的空间。这时,弯曲单元25a、25b的前端佩戴成全部纳入用户的大耳朵112的耳壳上端。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弯曲单元25a、25b的另一端部附近设置的按压单元26a、26b在用户佩戴状态下从用户111的大耳朵112a、112b的耳壳背面往壳体单元21a、21b的V状支持单元24a、24b弹性按压。
这时,壳体单元21a、21b的V状支持单元24a、24b与把手22a、22b之间的部分插入用户的大耳朵112a、112b的耳屏边纹。而且,使按压单元26a接触该耳朵112a、112b的耳屏对置部背面。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弯曲单元25a、25b与按压单元26a、26b之间的部分也接触该耳朵112a、112b的耳壳背面。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23b还将壳体单元21a、21b内部的振动片配置成大致垂直于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弯曲单元25a、25b构成的面,而且在佩戴用户的脸部侧。
图13示出对标准耳的佩戴状态。
在图13所示左单元2a和右单元2b佩戴到标准耳的状态下,用户121的标准耳122a、122b的耳孔纳入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弯曲单元25a、25b的一个端部附近由支持单元24a、24b按V状支持并且设置在左前方的半圆锥形壳体单元21a、21b的开口部32a、32b。
这时,佩戴成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上部设置的大致U形弯曲单元25a具有覆盖用户121的标准耳122a、122b的耳根上端的空间。这时,弯曲单元25a、25b的前端佩戴成大致纳入用户121的标准耳122a、122b的耳壳上端。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弯曲单元25a、25b的另一端部附近设置的按压单元26a、26b在用户佩戴状态下从用户121的标准耳122a、122b的耳壳背面往壳体单元21a、21b的V状支持单元24a、24b弹性按压。
这时,壳体单元21a、21b的V状支持单元24a、24b与把手22a、22b之间的部分插在用户的标准耳122a、122b的耳孔出口前方。而且,使按压单元26a、26b接触该耳朵112a、112b的耳壳背面。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弯曲单元25a、25b与按压单元26a、26b之间的部分也接触该耳朵122a、122b的耳壳背面。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23b还将壳体单元21a、21b内部的振动片配置成大致垂直于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弯曲单元25a、25b构成的面,而且在佩戴用户的脸部侧。
图14是示出佩戴到小型耳的状态的图。
在图14所示左单元2a和右单元2b佩戴的小型耳朵的状态下,用户131的小耳朵132a、132b的耳孔纳入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弯曲单元25a、25b的一个端部附近由支持单元24a、24b按V状支持并且设置在左前方的半圆锥形壳体单元21a、21b的开口部32a、32b。
这时,佩戴成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上部设置的大致U形弯曲单元25a具有覆盖用户131的小耳朵132a、132b的耳壳上端的空间。这时,弯曲单元25a、25b的前端佩戴成从用户131的小耳朵132a、132b的耳壳上端露出。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弯曲单元25a、25b的另一端部附近设置的按压单元26a、26b在用户佩戴状态下从用户131的小耳朵132a、132b的耳壳背面往壳体单元21a、21b的V状支持单元24a、24b弹性按压。
这时,壳体单元21a、21b的V状支持单元24a、24b与把手22a、22b之间的部分插在用户的小耳朵132a、132b的耳孔出口前方。而且,使按压单元26a、26b接触该耳朵132a、132b的耳壳背面。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弯曲单元25a、25b与按压单元26a、26b之间的部分也接触该耳朵132a、132b的耳壳背面。
这时,臂状导向单元23a、23b还将壳体单元21a、21b内部的振动片配置成大致垂直于臂状导向单元23a、23b的弯曲单元25a、25b构成的面,而且在佩戴用户的脸部侧。
上述本实施形态不限于此,臂状导向单元中,可使把手和导向单元前端形成环状。
例如,也可做成用图15所示形状的左单元2a’和右单元2b’构成的耳机。此例中,结构上做成各单元2a’、2b’分别设置支持单元24a’、24b’,并且与上述例时相同,使各单元2a’、2b’的臂状导向单元形成大致U形弯曲单元后,在其前端设置按压单元26a’、26b’和导向单元23a’、23b’,进而使该导向单元弯曲后,设置连接在臂状导向单元中间的环状部29a、29b。把手22a’、22b’也做成比上述例结构鼓出的形状,便于握住。在该图15所示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得到与上述实施形态的耳机相同的效果。
工业应用性
采用本发明的耳机,用户使导向单元沿耳根导向,同时能方便地将壳体单元纳入用户耳朵的耳孔。这时,按压单元从耳壳背面作弹性按压,因而能可靠地佩戴。又利用垂直配置音响输出面,使振动片发出的大部分声音直接传到鼓膜,受因人而异的外耳道和该外耳道入口周边的形状影响较少,能得到较好的音质,同时不受耳壳大小影响,能方便地佩戴。结果,取得的效果能改善耳机佩戴感,并且可使收听音质提高。

Claims (11)

1.一种耳机,设置内部装有电声变换器的壳体单元和支持所述壳体单元的臂状导向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状导向单元具有大致为U形的弯曲单元,
所述弯曲单元的一个端部附近设置支持所述壳体单元的支持单元,
所述弯曲单元的另一个端部附近设置从收听者耳壳背面向所述壳体单元弹性按压的按压单元,
使所述壳体单元的音响输出面与所述臂状导向单元的弯曲单元构成的面大致垂直,而且把所述壳体单元的音响输出面设置在佩戴的收听者的脸部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单元内的电声变换器具备的振动片也配置成与所述臂状导向单元的弯曲单元构成的面大致垂直,并且从所述音响输出面输出该振动片的振动产生的音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臂状导向单元的支持所述壳体单元的所述支持单元的前端设置凸起状把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臂状导向单元的支持所述壳体单元的所述支持单元的前端设置直线状凸起的把手,并将该直线状的把手设置得与延长所述臂状导向单元的轴具有角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臂状导向单元的按压单元一端设置弯曲状的导向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壳体单元的中心从所述臂状导向单元的轴上偏离,成为非左右对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壳体单元的中心位于所述臂状导向单元的轴上,形成左右对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臂状导向单元的支持所述壳体单元的所述支持单元的前端设置凸起状把手,并从所述把手的端部引出将电信号提供给所述电声变换器的软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仅在靠近佩戴的收听者耳孔的位置设置从所述壳体单元的音响输出面放音的开口部,所述音响输出面的离开耳孔的一侧的位置上不设置放音用的开口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臂状导向单元和所述壳体单元一体成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臂状导向单元的支持所述壳体单元的所述支持单元的前端设置凸起状把手,从所述把手的端部引出将电信号供给所述电声变换器的软线,并且在所述把手上设置软线固定单元。
CNB028041283A 2001-10-31 2002-10-31 耳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68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5502/01 2001-10-31
JP335502/2001 2001-10-31
JP2001335502A JP3838072B2 (ja) 2001-10-31 2001-10-31 ヘッドホ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9878A CN1489878A (zh) 2004-04-14
CN1316853C true CN1316853C (zh) 2007-05-16

Family

ID=19150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412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6853C (zh) 2001-10-31 2002-10-31 耳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120268B2 (zh)
JP (1) JP3838072B2 (zh)
KR (1) KR100914910B1 (zh)
CN (1) CN1316853C (zh)
HK (1) HK1065217A1 (zh)
WO (1) WO20030391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98305B2 (en) 2004-07-06 2014-08-05 Kaddan Entertainmen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headphone transducers
JP4158117B2 (ja) 2005-03-28 2008-10-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装置
US20080298622A1 (en) * 2006-01-04 2008-12-04 Johann Lee Headphones with Detachable Headband
WO2007095572A2 (en) * 2006-02-14 2007-08-23 Dean Thomas M Audio earbud carrier
TWM317130U (en) * 2007-01-29 2007-08-1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ersonal audio listening device
JP5018130B2 (ja) * 2007-02-23 2012-09-05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耳掛け式ヘッドホン及び耳掛け式イヤホン
US7648005B2 (en) * 2007-04-30 2010-01-19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Clip-style hearing protector
US7841446B2 (en) 2007-04-30 2010-11-3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Bandless hearing protector and method
US7708110B2 (en) * 2007-04-30 2010-05-04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Bandless hearing protector and method
TWM325693U (en) * 2007-08-07 2008-01-1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Ear-loop earphone
JP4482833B2 (ja) 2007-08-23 2010-06-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ホン装置
CN101409854B (zh) * 2007-10-13 2014-12-17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耳机
JP2009171303A (ja) 2008-01-17 2009-07-30 Sony Corp ヘッドホン
US20090214073A1 (en) * 2008-02-25 2009-08-2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Adjustable Ear-Hook Earphone with Compressible Inner Por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JP4631939B2 (ja) 2008-06-27 2011-02-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ノイズ低減音声再生装置およびノイズ低減音声再生方法
US20100086165A1 (en) * 2008-10-07 2010-04-08 Dwayne Wilson Universal Earbud Adapter
JP4894849B2 (ja) * 2008-11-28 2012-03-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イヤピース及びイヤホン
JP2011019124A (ja) * 2009-07-09 2011-01-27 Sony Corp ヘッドホン装置
US9237395B2 (en) * 2009-11-25 2016-01-12 Skullcandy, Inc. Modular audio systems and related assemblies and methods
JP5418434B2 (ja) * 2010-07-22 2014-02-19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ヘッドホン
US20120314896A1 (en) * 2011-06-07 2012-12-13 Kevin Bryant Retractable Audio Cord Device
CN102868953A (zh) * 2012-10-10 2013-01-09 无锡莱吉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
USD739377S1 (en) * 2013-09-25 2015-09-22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headset
JP1516338S (zh) * 2014-03-31 2015-02-02
USD752542S1 (en) * 2014-05-30 2016-03-29 Roam, Inc. Earbud system
US9854345B2 (en) * 2014-06-03 2017-12-26 Bose Corporation In-ear headphone with cable exit positioned for improved stability
US9648407B2 (en) 2014-06-12 2017-05-09 Kaddan Entertainment,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headphone wires
USD766210S1 (en) * 2014-07-29 2016-09-13 Onvocal, Inc Wearable headset
US9807493B1 (en) 2016-04-21 2017-10-31 Human, Incorporated Attachment apparatus
USD826893S1 (en) * 2017-02-03 2018-08-28 Onvocal, Inc.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accessory
USD853993S1 (en) * 2017-02-17 2019-07-16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Hearing device
USD853992S1 (en) * 2017-02-17 2019-07-16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Hearing device
USD866508S1 (en) 2017-05-24 2019-11-12 Rtx A/S Headset
USD842836S1 (en) * 2017-07-17 2019-03-12 Shaowu MA Wireless headset
USD866509S1 (en) 2017-11-24 2019-11-12 Rtx A/S Headset
JP6389576B1 (ja) * 2018-01-16 2018-09-12 BoCo株式会社 聴音装置
US10674244B2 (en) * 2018-02-21 2020-06-02 Bose Corporation Audio device
US10924838B1 (en) * 2019-09-11 2021-02-16 Bose Corporation Audio device
WO2023074354A1 (ja) * 2021-10-29 2023-05-04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音響出力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93U (ja) * 1982-06-28 1984-01-06 株式会社プリモ 耳掛けヘツドフオン
JPH0216694U (zh) * 1988-07-19 1990-02-02
CN2344934Y (zh) * 1998-03-24 1999-10-20 达昌实业有限公司 耳挂式耳机麦克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93B2 (ja) * 1975-08-12 1984-01-11 保土谷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オキシテトラメチレングリコ−ルノ セイゾウホウホウ
JPS5795699A (en) 1980-12-04 1982-06-14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Unit cover
JPS59118442A (ja) * 1982-11-19 1984-07-09 Mitsuboshi Belting Ltd ダブルタイミング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S6395309A (ja) 1986-10-11 1988-04-26 Kanto Auto Works Ltd 塗面の平滑性測定方法
US4972468A (en) * 1987-10-14 1990-11-20 Sanshi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ransceiver for hanging on an ear
US5412736A (en) * 1992-03-23 1995-05-02 Keliiliki; Shawn P. Personal audio system and earphone for same
EP0564229B1 (en) * 1992-03-30 1998-05-13 Sony Corporation Headphone
US5625171A (en) * 1995-05-09 1997-04-29 Marshall; Christina M. Interchangeable earpiece for stereo listening
FI960358A (fi) * 1996-01-26 1997-07-27 Veijo Sakari Makkonen Kuulokeväline ja menetelmä kuulokevälineen asettamiseksi
US5761298A (en) * 1996-05-31 1998-06-02 Plan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s headset with universally adaptable receiver and voice transmitter
CA2194641C (en) * 1996-12-28 2005-05-03 Bill Yang In-ear type earphone having an ear hanger
CN1207643A (zh) * 1997-08-05 1999-02-10 程滋颐 耳戴式耳机的耳朵挂架
US6449374B1 (en) * 1999-03-22 2002-09-10 Plantronics, Inc. Conformable earhook for an over-the-ear headset
JP3745602B2 (ja) * 2000-07-27 2006-02-15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身体セット型スピーカ装置
US6363158B1 (en) * 2001-08-22 2002-03-26 Wanstonic Electronics Ltd. Adjustable hanging-type earphone
US6775390B1 (en) * 2001-12-24 2004-08-10 Hello Direct, Inc. Headset with movable earphones
US6920228B2 (en) * 2002-08-20 2005-07-19 Otto Engineering, Inc. Lightweight headset for high noise environments
US6771790B2 (en) * 2003-01-06 2004-08-03 Hung-Chang Liu Ear set for a cellular phon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93U (ja) * 1982-06-28 1984-01-06 株式会社プリモ 耳掛けヘツドフオン
JPH0216694U (zh) * 1988-07-19 1990-02-02
CN2344934Y (zh) * 1998-03-24 1999-10-20 达昌实业有限公司 耳挂式耳机麦克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143680A (ja) 2003-05-16
US20040170294A1 (en) 2004-09-02
KR100914910B1 (ko) 2009-08-31
WO2003039190A1 (fr) 2003-05-08
CN1489878A (zh) 2004-04-14
JP3838072B2 (ja) 2006-10-25
KR20040062420A (ko) 2004-07-07
US7120268B2 (en) 2006-10-10
HK1065217A1 (en) 2005-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6853C (zh) 耳机
JP7282043B2 (ja) 耳介用装置を備える眼鏡
JP4088841B2 (ja) インナーイヤホン
US8428289B2 (en) Headphone adaptation and positioning device
BR122022026446A2 (pt) Fone de ouvido
CN1893731B (zh) 耳机设备
US5953435A (en) Intra-concha stabilizer with length adjustable conchal wall hook
JP3745602B2 (ja) 身体セット型スピーカ装置
EP1843627B1 (en) A personal voice-transmitted device
JP2001320790A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を用いた受話装置
JPH0319599A (ja) ヘッドホン
JP2012525721A (ja) 骨伝導ヘッドホン
US11252493B2 (en) Hearing device and earphone
WO2024103725A1 (zh) 耳机
CN211831105U (zh) 一种新型不入耳式耳机
CN218941308U (zh) 一种夹耳式耳机
CN110463221A (zh) 耳机
JP4135042B2 (ja) ヘッドホン
CN211406247U (zh)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KR100689881B1 (ko) 리시버를 이용한 스테레오 무선 헤드셋
JP2003018693A (ja) 立体音像出力装置
KR101754032B1 (ko) 머리띠 타입 이어셋
KR101756648B1 (ko) 착용감이 부드러우며, 운동시에 이탈이 되지 않는 이어폰 및 보청기
CN201063826Y (zh) 带麦克风的悬挂式耳塞机
CN217563762U (zh) 耳机结构及夹耳式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521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16

Termination date: 202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