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3762U - 耳机结构及夹耳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结构及夹耳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3762U
CN217563762U CN202221075632.0U CN202221075632U CN217563762U CN 217563762 U CN217563762 U CN 217563762U CN 202221075632 U CN202221075632 U CN 202221075632U CN 217563762 U CN217563762 U CN 217563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ear
clamping
flexible sleev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756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公玺
黄智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756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3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3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3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耳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耳机结构及夹耳式耳机,夹耳式耳机包括耳机结构,耳机结构包括耳机壳和柔性套;耳机壳具有使耳机壳形成“C”形结构的夹耳空间,耳机壳位于夹耳空间的相对两侧的两端可弹性开合,以夹持于人耳的耳廓;柔性套具有可形变的装配口,装配口用于供柔性套可拆卸地套设于耳机壳,且在柔性套套设于耳机壳后,装配口暴露于夹耳空间内。如此设置,一方面减缓了耳机容易脱落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佩戴舒适度,以减缓佩戴时间过长导致耳朵疼痛的问题。

Description

耳机结构及夹耳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耳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耳机结构及夹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大多为入耳式耳机,一方面,该耳机在佩戴时间过长时容易引起耳朵疼痛,另一方面,当耳机的形状和用户的耳道匹配不好,或者用户在运动过程时,耳机容易从耳道脱落,进而导致耳机丢失,如此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耳机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耳机容易脱落和耳机在佩戴时间过长时容易引起耳朵疼痛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耳机结构,包括:
耳机壳,耳机壳具有使耳机壳形成“C”形结构的夹耳空间,耳机壳位于夹耳空间的相对两侧的两端可弹性开合,以夹持于人耳的耳廓;
柔性套,柔性套具有装配口,装配口用于供柔性套可拆卸地套设于耳机壳,且在柔性套套设于耳机壳后,装配口暴露于夹耳空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耳空间的内壁的中间位置设有凸台,凸台避位于装配口内,且抵接于装配口的内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台为软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位于夹耳空间的内壁的柔性套的表面和凸台的表面平滑过渡。
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套为硅胶套或橡胶套。
在一个实施例中,耳机壳包括:
夹持件,夹持件呈“C”形,并具有夹耳空间;夹持件位于夹耳空间的相对两侧的两端可弹性开合,以夹持耳廓;
第一封盖,第一封盖设于夹持件的一端,并与夹持件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收发声组件的第一容置腔;
第二封盖,第二封盖设于夹持件相对于第一封盖的另一端,并与夹持件围合形成用于容置电源组件的第二容置腔;
其中,柔性套套设于夹持件、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件包括弹性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设于弹性部的相对两端,且与弹性部共同围合形成夹耳空间;第一封盖设于第一夹持部上,并与第一夹持部围合形成第一容置腔;第二封盖设于第二夹持部上,并与第二夹持部围合形成第二容置腔;弹性部为软胶结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为硬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件远离夹耳空间的一侧设有装配件,装配件形成过线槽,过线槽供连接于收发声组件和电源组件的柔性电路板穿过;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分别设于装配件的相对两端,以分别隐藏伸出于过线槽外的柔性电路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夹耳式耳机,包括收发声组件、电连接于收发声组件的电源组件和耳机结构,收发声组件和电源组件均设置于耳机壳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耳机壳内还设置有电连接电源组件的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用于感应耳机结构是否夹持于耳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结构及夹耳式耳机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结构,使用时,耳机壳位于夹耳空间的相对两侧的两端可弹性开合,以夹持于人耳的耳廓上,如此,耳机壳通过夹持于耳廓上进行使用,而不需要伸入人耳的耳道内,一方面减缓了耳机结构容易脱落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减缓佩戴时间过长导致耳朵疼痛的问题,并且,当耳机壳夹持于耳廓时,耳机壳通过柔性套接触于人耳,如此有助于提高耳机结构的佩戴舒适度,从而进一步减缓耳朵疼痛的问题。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耳式耳机,也具有不易脱落和佩戴舒适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耳式耳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夹耳式耳机的耳机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的夹耳式耳机的柔性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剖视图;
图5为图1的分解图;
图6为图1提供的夹耳式耳机的夹持件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耳机壳;101-夹耳空间;102-缺口槽;103-第一容置腔;104-第二容置腔;105-过线槽;106-出音孔;1061-第一孔段;1062-第二孔段;107-收音孔;108-第二避位孔;11-夹持件;111-凸台;112-弹性部;113-第一夹持部;114-第二夹持部;115-装配件;12-第一封盖;13-第二封盖;20-柔性套;201-装配口;202-第一避位孔;30-收发声组件;40-电源组件;50-柔性电路板;60-光电传感器;70-光感镜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6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其中,两个以上包含两个。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目前市面上的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大多为入耳式耳机,一方面,该耳机在佩戴时间过长时容易引起耳朵疼痛,另一方面,当耳机的形状和用户的耳道匹配不好,或者用户在运动过程时,耳机容易从耳道脱落,进而导致耳机丢失,如此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结构及夹耳式耳机,一方面减缓了耳机容易脱落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佩戴舒适度,以减缓佩戴时间过长导致耳朵疼痛的问题。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耳式耳机包括收发声组件30、电源组件40和耳机结构,收发声组件30和电源组件40均设置于耳机结构内,且收发声组件30和电源组件40电连接;其中,耳机结构用于夹持人耳的耳廓,收发声组件30用于录入声音和播放声音,电源组件40用于给收发声组件30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结构包括耳机壳10和柔性套20,收发声组件30和电源组件40均设置于耳机壳10内。
具体地,耳机壳10具有夹耳空间101,夹耳空间101使耳机壳10形成“C”形结构,且夹耳空间101分别和收发声组件30、电源组件40隔绝。耳机壳10位于夹耳空间101的相对两侧的两端可弹性开合,以弹性夹持于人耳的耳廓;可以理解地,当耳机壳10弹性夹持人耳的耳廓时,被夹持的耳廓部分位于夹耳空间101内。其中,耳机壳10形成“C”形结构,指的是耳机壳10大致为“C”形结构,具体为耳机壳10呈“C”,或者耳机壳10呈仿“C”形。
具体地,柔性套20具有可形变的装配口201,装配口201用于供柔性套20可拆卸地套设于耳机壳10,且在柔性套20套设于耳机壳10后,装配口201暴露于夹耳空间101内。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柔性套20的装配口201和柔性套20的内部连通,则装配时,耳机壳10通过装配口201布置于柔性套20内。并且,装配口201可发生形变的设计,使得装配口201在柔性套20套设耳机壳10的过程中发生扩张,以便于耳机壳10顺利地进入柔性套20内,且在柔性套20套设耳机壳10后发生复位收缩,以便于柔性套20包覆且贴合于耳机壳10的外周侧,从而实现耳机壳10和柔性套20之间的稳定装配,防止耳机壳10脱出柔性套20外;相应地,装配口201还在耳机壳10拆卸的过程中在外力下发生扩张,以便于耳机壳10脱离柔性套20,且在耳机壳10拆卸后发生复位收缩;如此设置,使得耳机结构的柔性套20可进行拆卸更换,则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更换不同的配色、材质等。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当柔性套20套设于耳机壳10后,装配口201暴露于夹耳空间101内,可以理解地,部分柔性套20位于夹耳空间101内。如此设置,一方面,当耳机结构夹持于耳廓时,耳廓被耳机结构夹持的位置接触于柔性套20,如此使得耳机结构具有较佳的佩戴舒适性,当然,本实施例中,耳机壳10布置在柔性套20内,也即是柔性套20包覆于耳机壳10,使得柔性套20大致布置在耳机壳10的外周侧,则位于夹耳空间101外的柔性套20也能够在使用时接触人耳,以使得耳机结构整体具有较佳的佩戴舒适性;另一方面,装配口201暴露于夹耳空间101内,有助于减缓因装配口201暴露于外部导致装配口201处的柔性套20容易被损坏的问题,如此使得柔性套20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并且,柔性套20需在进行弯折后才能延伸至夹耳空间101内,如此有助于提高柔性套20对耳机壳10的包覆性能,以提高柔性套20和耳机壳10之间的装配强度,从而有助于防止耳机壳10从柔性套20脱出。
其中,柔性套20大致呈“C”形结构,使得柔性套20能够适配地套设于耳机壳1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结构,使用时,耳机壳10位于夹耳空间101的相对两侧的两端可弹性开合,以夹持于人耳的耳廓上,如此,耳机壳10通过夹持于耳廓上进行使用,而不需要伸入人耳的耳道内,一方面减缓了耳机结构容易脱落的问题,以减缓了耳机结构丢失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减缓佩戴时间过长导致耳朵疼痛的问题;并且,当耳机壳10夹持于耳廓时,耳机壳10通过柔性套20接触于人耳,如此有助于提高耳机结构的佩戴舒适度,从而进一步减缓耳朵疼痛的问题。此外,柔性套20可拆卸地套设于耳机壳10,则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更换不同材质、不同花色的柔性套20,从而有助于提高耳机结构的使用体验。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耳式耳机,也具有不易脱落和佩戴舒适度高的优点。
具体地,耳机壳10开设有出音孔106和收音孔107,出音孔106和收音孔107均连通于耳机壳10内部,收发声组件30通过出音孔106播放声音,且通过收音孔107录入声音;柔性套20开设有和出音孔106位置对应的第一避位孔202,当柔性套20套设于耳机壳10,第一避位孔202和出音孔106对应连通,则收发声组件30播放的声音依次通过出音孔106和第一避位孔202进行传播。
具体地,收发声组件30可由主电路板、扬声器和麦克风等组成,扬声器和麦克风均电连接于主电路板,扬声器用于播放声音,麦克风用于录入声音;电源组件40可由副电路板、电池和电连接器组成,电池和电连接器均电连接于副电路板,主电路板和副电路板电性连接,电池用于给收发声组件30供电,且电连接器用于连接外部的电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夹耳空间101的内壁的中间位置凸出设有凸台111,当柔性套20套设于耳机壳10,凸台111避位于装配口201内,且抵接于装配口201的内壁。
可以理解的是,夹耳空间101的内壁的边缘位置和凸台111形成缺口槽102,当柔性套20套设于耳机壳10时,柔性套20位于夹耳空间101内的部分插接于缺口槽102内,且柔性套20位于装配口201的内壁抵接于凸台111,以实现柔性套20的限位,如此使得柔性套20并没有完全封闭耳机壳10;如此设置,一方面,使得当柔性套20套设于耳机壳10后,装配口201在凸台111的限位作用下具有稳定的形状和大小,这样便于用户通过装配口201将柔性套20拆开,也即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柔性套20的拆卸便利性;另一方面,柔性套20套设耳机壳10的过程中,通过装配口201和凸台111的相对限位,使得柔性套20能够快速实现定位,这样有助于快速实现柔性套20和耳机壳10之间的装配,如此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柔性套20的装配便利性。
其中,夹耳空间101的内壁的中间位置远离边缘位置,可以理解地,该边缘位置围设于该中间位置。
可选地,如图2所示,凸台111大致呈“C”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台111为软胶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凸台111位于夹耳空间101的内壁的中间位置,当耳机结构夹持于耳廓时,耳廓接触于凸台111;本实施例中,将凸台111设置为软胶结构,能够减缓耳机佩戴时对人耳的挤压问题,以进一步提高耳机结构的佩戴舒适性,从而进一步减缓人耳因长期佩戴耳机导致的疼痛问题。
此外,软胶结构是由成型后能够弹性变形的塑胶材料制成,受外力作用可以发生变形,当外力撤除后可以恢复到原来形状,如此使得凸台111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性能,则耳机结构通过凸台111夹持耳廓时具有较佳的夹持牢靠性,从而进一步减缓耳机脱落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位于夹耳空间101的内壁的柔性套20的表面和凸台111的表面平滑过渡。
可以理解的是,当耳机结构夹持于耳廓时,位于夹耳空间101的内壁的柔性套20表面、凸台111的表面以及两者的过渡位置均接触人耳,将位于夹耳空间101的内壁的柔性套20的表面和凸台111的表面之间的过渡位置设置为具有一定的平滑性能,能够解决该过渡位置刺伤人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耳机结构的佩戴舒适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套20为硅胶套、橡胶套或者其他柔性结构。
基于此,柔性套20在具有柔性性能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性能,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使得柔性套20对耳机壳10具有较佳的包裹性和装配牢靠性,且便于实现柔性套20的拆装操作,另一方面,柔性套20的弹性缓冲性能,能够减缓耳机结构在夹持耳廓时过渡挤压人耳的问题,如此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耳机结构的佩戴舒适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耳机壳10包括夹持件11、第一封盖12和第二封盖13。具体地,夹持件11大致呈“C”形,并具有上述夹耳空间101,可以理解地,夹耳空间101使夹持件11形成大致“C”形的结构;夹持件11位于夹耳空间101的相对两侧的两端可弹性开合,以夹持耳廓,则耳机结构通过夹持件11夹持耳廓。第一封盖12设于夹持件11的一端,并与夹持件11围合形成第一容置腔103,第一容置腔103用于容置收发声组件30。第二封盖13设于夹持件11相对于第一封盖12的另一端,并与夹持件11围合形成第二容置腔104,第二容置腔104用于容置电源组件40。其中,柔性套20套设于夹持件11、第一封盖12和第二封盖13。
具体地,凸台111设置于夹持件11,且缺口槽102形成于夹持件11。
基于此,装配夹耳式耳机时,可将收发声组件30布置在第一封盖12内,将电源组件40布置在第二封盖13内,将收发声组件30和电源组件40实现电连接,且将第一封盖12和第二封盖13设置在夹持件11的相对两端,最后将柔性套20套设于耳机壳10,如此即可实现夹耳式耳机的装配;耳机壳10由夹持件11、第一封盖12和第二封盖13组成,省去了设置在夹持件11侧部的侧盖的设置,使得耳机壳10的零件得以减少,且整体结构十分简单,此外还简化了夹耳式耳机的拆装操作,有助于实现夹耳式耳机的快速拆装。
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将柔性套20套设在耳机壳10,也即是将柔性套20套设于夹持件11、第一封盖12和第二封盖13,柔性套20可使得夹持件11、第一封盖12和第二封盖13三者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装配关系,从而使得夹耳式耳机具有较佳的结构整体性和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夹持件11包括弹性部112、第一夹持部113和第二夹持部114;第一夹持部113和第二夹持部114分别设于弹性部112的相对两端,且与弹性部112共同围合形成夹耳空间101,则第一夹持部113和第二夹持部114可在弹性部112的弹性作用下弹性开合,以共同夹持人耳的耳廓;第一封盖12设于第一夹持部113上,并和第一夹持部113围合形成上述的第一容置腔103;第二封盖13设于第二夹持部114上,并和第二夹持部114围合形成上述的第二容置腔104;弹性部112为软胶结构,第一夹持部113和第二夹持部114均为硬胶结构。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软胶结构是由成型后能够弹性变形的塑胶材料制成,其受外力作用可以发生变形,当外力撤除后可以恢复到原来形状,从而便于第一夹持部113和第二夹持部114能够进很好地行弹性开合,以夹持耳廓;并且,基于软胶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一夹持部113和第二夹持部114具有较强的夹持力度,从而能够使得耳机结构更加牢靠地夹持于耳廓,以防止耳机结构脱落。
硬胶结构是由成型后能够塑性变形的塑胶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硬度和刚度,在一定外力范围内可以发生轻微变形,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基于此,使得耳机结构整体具有较强的刚度和硬度,第一夹持部113和第一封盖12形成的第一容置腔103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第二夹持部114和第二封盖13形成的第二容置腔104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从而便于收发声组件30和电源组件40的容置。
具体地,夹持件11开设有第一孔段1061,第一封盖12开设有第二孔段1062,当第一封盖12设置于加持件的一端时,第一孔段1061和第二孔段1062依次连通,以形成上述的出音孔106,并和第一避位孔202对应连通。更具体地,第一孔段1061开设于第一夹持部113。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夹耳式耳机还包括柔性电路板50,柔性电路板50连接于收发声组件30和电源组件40。夹持件11远离夹耳空间101的一侧设有装配件115,装配件115形成过线槽105,过线槽105用于供柔性电路板50穿过;第一封盖12和第二封盖13分别设于装配件115的相对两端,以分别隐藏伸出于过线槽105外的柔性电路板50。
具体地,装配件115设置于弹性部112远离夹耳空间101的一侧,且和弹性部112围合形成上述的过线槽105,且过线槽105为通槽,可以理解地,过线槽105沿第一封盖12和第二封盖13的分布方向贯通夹持件11;柔性电路板50穿设于过线槽105,柔性电路板50的相对两端部分别伸出于过线槽105的相对两端外。
柔性电路板50的一端部从过线槽105的一端伸出,并延伸至第一容置腔103内,以与收发声组件30连接;第一封盖12设于第一夹持部113,且设置于装配件115的一端,使得柔性电路板50的该端部隐藏于第一封盖12、第一夹持部113和弹性部112围合形成的空间内。柔性电路板50的另一端部从过线槽105的另一端伸出,并延伸至第二容置腔104内,以与电源组件40连接;第二封盖13设于第二夹持部114,且设置于装配件115相对于第一封盖12的另一端,使得柔性电路板50的该端部隐藏于第二封盖13、第二夹持部114和弹性部112围合形成的空间内。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封盖12、第二封盖13和夹持件11的配合设置,在简化了耳机结构的结构、装配难度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对柔性电路板50的隐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夹耳式耳机还包括光电传感器60。光电传感器60设置于耳机壳10内,光电传感器60电连接电源组件40,并用于感应耳机结构是否夹持于耳廓。基于此,当光电传感器60感应到耳机结构佩戴于耳廓时,收发声组件30和电源组件40自动开启,并进行工作,如此使得夹耳式耳机具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有助于提高该夹耳式耳机的使用便利性。
具体地,耳机壳10开设有和第二容置腔104连通的第二避位孔108,第二避位孔108开设于夹耳空间101的内壁;第二避位孔108装配有光感镜片70,光感镜片70正对光电传感器60,使得光电传感器60通过光感镜片70来检测夹耳空间101内是否夹持有耳廓。更具体地,第二避位孔108依次贯通夹持件11的第二夹持部114和凸台111。其中,光电传感器60电连接于电源组件40的副电路板。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机壳,所述耳机壳具有使所述耳机壳形成“C”形结构的夹耳空间,所述耳机壳位于所述夹耳空间的相对两侧的两端可弹性开合,以夹持于人耳的耳廓;
柔性套,所述柔性套具有可形变的装配口,所述装配口用于供所述柔性套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耳机壳,且在所述柔性套套设于所述耳机壳后,所述装配口暴露于所述夹耳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耳空间的内壁的中间位置设有凸台,所述凸台避位于所述装配口内,且抵接于所述装配口的内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为软胶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夹耳空间的内壁的所述柔性套的表面和所述凸台的表面平滑过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套为硅胶套或橡胶套。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包括:
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呈“C”形,并具有所述夹耳空间;所述夹持件位于所述夹耳空间的相对两侧的两端可弹性开合,以夹持耳廓;
第一封盖,所述第一封盖设于所述夹持件的一端,并与所述夹持件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收发声组件的第一容置腔;
第二封盖,所述第二封盖设于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封盖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夹持件围合形成用于容置电源组件的第二容置腔;
其中,所述柔性套套设于所述夹持件、所述第一封盖和所述第二封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弹性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设于所述弹性部的相对两端,且与所述弹性部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夹耳空间;所述第一封盖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上,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封盖设于所述第二夹持部上,并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弹性部为软胶结构,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均为硬胶结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远离所述夹耳空间的一侧设有装配件,所述装配件形成过线槽,所述过线槽供连接于所述收发声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的柔性电路板穿过;所述第一封盖和所述第二封盖分别设于所述装配件的相对两端,以分别隐藏伸出于所述过线槽外的所述柔性电路板。
9.一种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声组件、电连接于所述收发声组件的电源组件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结构,所述收发声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均设置于所述耳机壳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内还设置有电连接所述电源组件的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耳机结构是否夹持于耳廓。
CN202221075632.0U 2022-05-06 2022-05-06 耳机结构及夹耳式耳机 Active CN217563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75632.0U CN217563762U (zh) 2022-05-06 2022-05-06 耳机结构及夹耳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75632.0U CN217563762U (zh) 2022-05-06 2022-05-06 耳机结构及夹耳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3762U true CN217563762U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74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75632.0U Active CN217563762U (zh) 2022-05-06 2022-05-06 耳机结构及夹耳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37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88841B2 (ja) インナーイヤホン
CN1316853C (zh) 耳机
US7869615B2 (en) Sound-box type earphone housing, headset with sound-box type earphone housings
US20020131585A1 (en) In-the-ear headset
CN218941308U (zh) 一种夹耳式耳机
CN210431786U (zh) 耳撑及耳机
CN217563762U (zh) 耳机结构及夹耳式耳机
CN218941303U (zh) 夹耳式耳机及耳机组件
CN217607948U (zh) 一种固定耳塞及开放式蓝牙耳机
CN113271517B (zh) 护耳耳机
CN214756864U (zh) 护耳耳机
WO2023082683A1 (zh) 挂耳式耳机
CN216649937U (zh) 一种可调式耳挂耳机
CN211406247U (zh)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CN112346249A (zh) 头戴设备
CN220776045U (zh) 一种可拆卸挂绳的耳机及耳机挂绳
CN210183492U (zh) 一种带led显示屏幕的防护耳膜耳机
CN113453107A (zh) 耳机及头戴式耳机
CN214041874U (zh) 头戴设备
CN214177538U (zh) 耳机
CN221381142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21043189U (zh) 一种夹耳式耳机
CN221615117U (zh) 一种头戴耳机
CN218941309U (zh) 一种夹耳式无线耳机
CN220511228U (zh) 一种夹耳式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