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46249A - 头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头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46249A
CN112346249A CN202011159877.7A CN202011159877A CN112346249A CN 112346249 A CN112346249 A CN 112346249A CN 202011159877 A CN202011159877 A CN 202011159877A CN 112346249 A CN112346249 A CN 112346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opening
assembly
housing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598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喜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Longj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Longj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Longj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Longj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598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462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46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4624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5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in visual displaying devices, e.g. televisions, computer displays, lapto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头戴设备,该头戴设备包括安装座、眼镜组件、佩戴组件和耳机组件,所述安装座设有电路组件,所述眼镜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佩戴组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佩戴组件具有插孔,耳机组件包括插接接头,所述插接接头插设于所述插孔,并与所述电路组件电连接。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提升头戴设备使用便携性。

Description

头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可穿戴智能终端(如头戴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VR眼镜(虚拟现实眼镜)和AR眼镜(增强现实眼镜)等。在头戴设备中,通常设置有用于播放声音的耳机,然而目前的耳机通常为外耳扣耳式,这种外耳扣耳式耳机体积大,不便于携带,便携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头戴设备,旨在提升头戴设备使用便携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头戴设备,包括:
安装座,设有电路组件;
眼镜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
佩戴组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佩戴组件具有插孔;以及,
耳机组件,包括插接接头,所述插接接头插设于所述插孔,并与所述电路组件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耳机组件还包括壳体、第一电路板、扬声器和固定座,所述壳体具有安装腔以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一开口,所述固定座自所述第一开口插设于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壳体卡接,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扬声器和所述插接接头均安装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插接接头,所述插接接头自所述壳体穿出。
可选地,所述安装腔的腔壁设有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沿所述固定座插入所述安装腔的插入方向延伸,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设有限位部,另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限位凸筋沿其延伸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抵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安装壳和端盖,所述安装壳形成有所述安装腔和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安装壳还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端盖盖合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插接接头穿设于所述端盖。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至少包括一组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分设于所述固定座两相对侧的两个第一卡扣,所述安装腔的腔壁对应每一所述第一卡扣均设有一个所述限位凸筋;
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端盖设有朝所述安装腔内延伸的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三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所述第三卡接部抵接于所述卡接结构的两个所述第一卡扣之间。
可选地,所述耳机组件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穿出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其中,所述按键包括音量键,和/或,启动键,和/或,暂停键。
可选地,所述插接接头为Micro USB插接头、Type-C插接头、Mini USB插接头或Lightning插接头。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音口,所述耳机组件还包括耳机罩,所述耳机罩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出音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出音部罩设于所述出音口,并朝远离所述出音口的方向延伸,所述出音部的侧向设有佩戴口,所述佩戴口与所述出音口连通;
其中,所述出音部包括伸缩部和挡音部,所述伸缩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挡音部和所述连接部,所述伸缩部沿所述出音口的开口方向可伸缩,所述佩戴口穿设于所述伸缩部和所述挡音部的侧面。
可选地,所述头戴设备还包括第二电路板,所述佩戴组件具有容置腔,所述第二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电路板与电路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位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插接接头与所述插接口插接,以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佩戴组件包括中框、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中框、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中至少一者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中框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中框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
可选地,所述头戴设备为AR眼镜或VR眼镜。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佩戴组件上设置插孔,在耳机组件上设置插接接头,使得耳机组件通过插接接头插入插孔内后,能与头戴设备上的电路组件电连接,从而可以使用耳机。如此用户在收纳时,可以将耳机组件从佩戴组件上拆下,以便于将耳机组件和佩戴组件进行收纳,有利于减小头戴设备的整体占用空间,以便于用户携带,提升了头戴设备使用便携性。此外,由于耳机组件与佩戴组件可拆,故当耳机组件意外损坏时(如进水或碰损),只需要更换耳机组件即可,而不需要对佩戴组件或安装座进行维修或更换,从而能够减少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头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耳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壳体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耳机组件拆下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耳机组件的固定座与端盖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佩戴组件的剖切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中框的剖切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处的放大图;
图10为图6中第一盖板从另一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中第二盖板从另一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安装座 332 连接环
11 连接结构 333 连接套
20 眼镜组件 334 出音部
21 眼镜部 335 佩戴口
30 耳机组件 336 伸缩部
31 壳体 337 挡音部
311 安装壳 34 插接接头
312 安装腔 35 扬声器
313 第一开口 40 佩戴组件
314 第二开口 41 中框
315 限位凸筋 412 第一让位孔
316 端盖 413 第二让位孔
317 第二卡扣 42 第一盖板
318 出音口 421 第三卡扣
32 固定座 422 第一连接段
321 限位部 423 第一钩接段
322 第一卡接部 43 第二盖板
323 第一卡扣 431 第四卡扣
324 避让凹槽 432 第二连接段
325 槽侧壁 433 第二钩接段
326 卡接凸起 434 卡接板
327 按键 435 扣接孔
33 耳机罩 44 限位件
331 连接部 441 第五卡扣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头戴设备,该头戴设备可以为AR眼镜(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VR眼镜(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MR眼镜(MR:Mix Reality,混合现实)或智能眼镜等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和所示,该头戴设备包括安装座10、眼镜组件20、佩戴组件40和耳机组件30,安装座10设有电路组件,眼镜组件20设于安装座10,佩戴组件40与安装座10连接,佩戴组件40具有插孔(图为示出),耳机组件30包括插接接头34,插接接头34插设于插孔,并与电路组件电连接。
具体而言,眼镜组件20包括两个眼镜部21,两个眼镜部21间隔安装在安装座10上,安装座10包括两个连接结构11,两个眼镜部21位于两个连接结构11之间,两个连接结构11均与佩戴组件40连接。插接接头34插设于插孔时,即插接接头34可拆卸地插接于插孔内。其中,佩戴组件40可以包括两个长条状的镜腿,两个镜腿分别与两个连接结构11连接。或者,佩戴组件40也可以绑带或头带结构,用以套在用户头部。佩戴组件40具有邻近用户耳朵的安装部,即当通过佩戴组件40将头戴设备佩戴于用户头部时,安装部邻近用户耳朵,插口设于安装部,以在将耳机插接在插孔内时,使得耳机能够朝向用户耳朵,以便与用户收听声音。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佩戴组件40上设置插孔,在耳机组件30上设置插接接头34,使得耳机组件30通过插接接头34插入插孔内后,能与头戴设备上的电路组件电连接,从而可以使用耳机。如此用户在收纳时,可以将耳机组件30从佩戴组件40上拆下,以便于将耳机组件30和佩戴组件40进行收纳,有利于减小头戴设备的整体占用空间,以便于用户携带,提升了头戴设备使用便携性。此外,由于耳机组件30与佩戴组件40可拆,故当耳机组件30意外损坏时(如进水或碰损),只需要更换耳机组件30即可,而不需要对佩戴组件40或安装座10进行维修或更换,从而能够减少维修成本。
其中,插接接头34可以为Micro USB插接头、Type-C插接头、Mini USB插接头或Lightning插接头等。
请参照图2至图5,一实施例中,耳机组件30还包括壳体31、第一电路板、扬声器35和固定座32,壳体31具有安装腔312以及连通安装腔312的第一开口313,固定座32自第一开口313插设于安装腔312,并与壳体31卡接,第一电路板、扬声器35和插接接头34均安装于固定座32,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扬声器35与插接接头34,插接接头34自壳体31穿出。
具体而言,壳体31呈长条状,第一开口313设于壳体31其中一端的端面,固定座32的一端自第一开口313插入安装腔312,另一端盖316合第一开口313。第一电路板、扬声器35和插接接头34均安装于固定座32伸入安装腔312内的部分,而插接接头34能够自壳体31穿出。壳体31上设有出音口318,出音口318与安装腔312连通,扬声器35对应出音口318设置。安装时,可以先将第一电路板、扬声器35和插接接头34均安装于固定座32,再将固定座32插入壳体31,并与壳体31卡接,即可实现第一电路板、扬声器35、插接接头34、固定座32和壳体31的装配。如此减少了打螺钉的过程,简化了装配工序,还减少了第一电路板、扬声器35和插接接头34等结构与壳体31的装配工序,极大方便了耳机的组装,能够提升装配效率。其中,固定座32盖合第一开口313的部分可以位于第一开口313内,也可以盖合于壳体31的端面,以盖合第一开口313。此外,出音口318也可以设置在固定座32盖合第一开口313的部分。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壳体31可以也可以呈方块状。
一实施例中,安装腔312的腔壁设有限位凸筋315,限位凸筋315沿固定座32插入安装腔312的插入方向延伸,固定座32的一端设有限位部321,另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322,限位凸筋315沿其延伸方向的一端与第一卡接部322卡接,另一端与限位部321抵接。
具体而言,限位凸筋315朝朝远离第一开口313的方向延伸,第一卡接部322与限位凸筋315远离第一开口313的一端卡接,即第一卡接部322卡接于限位凸筋315背离第一开口313的端面,从而可以限制固定座32朝第一开口313外运动。而在第一卡接部322与限位凸筋315远离第一开口313的一端卡接时,限位部321与限位凸筋315远离第一卡接部322的一端抵接,从而限制固定座32朝安装腔312内运动。能够设置,能够提高固定座32在壳体31内的稳定性,降低固定座32松动的可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开口313的边缘设置限位凸起,以在固定座32插入安装腔312内后,限位凸起与固定座32的端面抵接,以限制固定座32自第一开口313脱出。另外,也可以将固定座32与安装腔312过盈配合设置等等。
一实施例中,固定座32设有避让凹槽324,避让凹槽324沿固定座32插入安装腔312的插入方向延伸,限位凸筋315位于避让凹槽324内,避让凹槽324具有面向第一卡接部322的槽侧壁325,槽侧壁325形成限位部321。具体而言,避让凹槽324设于固定座32朝向安装腔312的外周面,并沿固定座32的插入方向延伸,槽侧壁325与固定座32自第一开口313显露的端面间隔,以形成限位部321。在将固定座32插入安装腔312的过程中,限位凸筋315对应伸入避让凹槽324内,随着固定座32逐渐插入,限位凸筋315靠近第一开口313的一端与槽侧壁325相互靠近。当第一卡接部322与限位凸筋315远离第一开口313的一端卡接时,限位凸筋315与槽侧壁325抵接,从而能够限制固定座32继续朝安装腔312内运动。如此通过在固定座32朝向安装腔312的外周面设置避让凹槽324,能够减小固定座32的外周面与安装腔312腔壁之间的间隙,有利于提升耳机的结构紧凑性,也能降低固定座32与壳体31之间的配合间隙,从而能够降低固定座32与壳体31相互松动的可能,提升耳机的结构稳定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部321也可以凸设于固定座32的外周面。
一实施例中,壳体31包括安装壳311和端盖316,安装壳311形成有安装腔312和第一开口313,安装壳311还设有第二开口314,第二开口314与第一开口313相对设置,端盖316盖合第二开口314,插接接头34穿设于端盖316。
具体而言,第一开口313和第二开口314均呈敞口设置,即安装壳311呈两端敞口的筒状,如此使得安装壳311的结构较为简单,便于成型,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而通过设置端盖316盖合第二开口314,能够降低灰尘等杂质进入安装腔312内。将插接接头34自端盖316穿出,能够在将固定座32插入安装腔312时,即可使得插接部自第二开口314伸出,能够便于插接接头34的安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插接部穿设于安装壳311,或者穿设于固定座32位于第一开口313的端部。另外,安装壳311远离第一开口313的一端也可以呈封堵结构,相当于端盖316与安装壳311为一体成型。
端盖316固定在第一开口313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固定座32上还设有第二卡接部,端盖316与第二卡接部卡接。即在将端盖316盖合第二开口314时,通过端盖316与第二卡接部卡接,以限制端盖316自第二开口314脱出。如此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提升耳机的装配效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端盖316与固定座32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粘接。另外,还可以将端盖316与安装壳311卡接、粘接或通过螺钉连接,或者将端盖316螺接于第二开口314内。
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322至少包括一组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包括分设于固定座32两相对侧的两个第一卡扣323,安装腔312的腔壁对应每一第一卡扣323均设有一个限位凸筋315。固定座32上还设有第二卡接部,端盖316设有朝安装腔312内延伸的第三卡接部,第三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第三卡接部抵接于卡接结构的两个第一卡扣323之间。
具体而言,安装腔312相对的两个腔壁均设有限位凸筋315,每一组卡接结构均包括两个第一卡扣323,每一个第一卡扣323均对应与一个限位凸筋315卡接,固定座32上至少对应其中一个限位凸筋315设有一个限位部321,可选地,固定座32对应每一个限位凸筋315均设有一个限位部321。装配时,先将固定座32安装于与安装腔312内,并使第一卡扣323与限位凸筋315的一端卡接,限位部321与限位凸筋315的另一端抵接。再将端盖316盖合第二开口314,此时第三卡接部能够伸入安装腔312而与第二卡接部卡接,此时,第三卡接部还位于卡接结构的两个第一卡扣323之间。如此能够通过第三卡接部限制第一卡扣323朝远离限位凸筋315的方向运动,从而可以防止第一卡扣323与限位凸筋315相互脱离,提高了固定座32与壳体31的连接可靠性,使得耳机的结构稳定性更高。其中,第一卡接部322可以包括两组、三组或四组卡接结构等等。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卡接部也可以不设置在两个第一卡扣323之间。
一实施例中,第二卡接部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卡接凸起326,第一方向垂直于同一组卡接结构中两个第一卡扣323的排布方向。第三卡接部包括两个第二卡扣317,两个第二卡扣317与两个卡接凸起326一一对应卡接,一个第二卡扣317抵接于一组卡接结构的两个第一卡扣323之间。具体而言,第一方向还垂直于固定座32的插入方向,第一卡接部322包括两组卡接结构,两组卡接结构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且在第一方向上,两组卡接结构位于两个卡接凸起326之间。每一个第二卡扣317均对应抵接于一组卡接结构的两个第一卡扣323之间。如此设置,能够提升端盖316的连接稳定性,能够降低端盖316松动或者掉落的可能,还能防止所有的第一卡扣323变形,能够提高固定座32与壳体31的连接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也可以将两个卡接凸起326设于两组卡接结构之间。另外,也可以仅将一个或部分第二卡扣317抵接于一组卡接结构的两个第一卡扣323之间。
一实施例中,耳机组件30还包括按键327,按键327穿出壳体31(安装壳311),并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其中,按键327包括音量键,和/或,启动键,和/或,暂停键。即按键327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按键327为一个时,按键327可以为音量键、启动键和暂停件中的一种。按键327为多个时,多个按键327可以分别为音量键、启动键和暂停件,或者为音量键、启动键和暂停件其中任意两者,或者同时设有量键、启动键和暂停件。通过在连接套333上设置让位孔供按键327伸出,能够便于用户操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连接套333覆盖按键327设置。
一实施例中,耳机组件30还包括传声器,传声器设于壳体31内,并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壳体31上对应传声器设有录音孔。如此能够通过传声器录音或者通话,能够便于用户使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传声器。
请参照图2和图3,一实施例中,壳体31(安装壳311)上设有出音口318,耳机组件30还包括耳机罩33,耳机罩33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331和出音部334,连接部331与壳体31连接,出音部334罩设于出音口318,并朝远离出音口318的方向延伸,出音部334的侧向设有佩戴口335,佩戴口335与出音口318连通。
具体而言,扬声器35对应出音口318设置。出音部334具有出音腔,将连接部331安装于壳体31上时,出音部334罩设于出音口318的外周,以使出音口318与出音腔连通。出音部334沿出音口318的开口方向延伸,佩戴口335设于出音的侧面,并与出音腔连通,即佩戴口335的开口方向与出音口318的开口方向呈夹角或者大致垂直设置。如此壳体31内扬声器35的声音能够依次从出音口318、出音腔和佩戴口335传递。当耳机安装于头戴设备,且用户佩戴头戴设备时,使佩戴口335朝向用户耳朵设置,如此可使得扬声器35的声音能较好地传递至用户耳朵。其中,壳体31可以呈圆柱状、椭圆柱状、圆盘状、半圆盘状或棱柱状等等。
通过在壳体31外套设有耳机罩33,在用户佩戴头戴设备进行使用时,可以将佩戴口335朝向用户耳朵,使得壳体31内扬声器35的声音能够依次从出音口318、出音腔和佩戴口335传递,并最终传递至用户耳朵。如此设置耳机罩33,能保证自出音口318发出的声音较好地专递至用户耳朵,减少了声音自出音口318发出后朝四周扩散的情况,能够提升用户收听效果。而且通过将佩戴口335设置在出音部334的侧向,能够减小耳机沿佩戴口335的开口方向的厚度,即在用户佩戴头戴设备且使用耳机时,能够减小耳机朝用户侧向凸出的尺寸,你能够降低耳机被用户手部或者外物触碰的可能,能够便于用户佩戴使用。
此外,本方案中是通过佩戴口225扣在用户耳朵处,相较于入耳式耳机,能够避免长时间使用对耳孔产生压力疲劳的情况。而相较于外耳扣耳式耳机,不需要将耳朵整体罩在内,能够避免对耳部产生压力疲劳和耳部散热不好的情况。而相对于骨传导耳机,成本低,能够有效隔离外界噪音,提升收听音质效果。
一实施例中,其中,出音部334包括伸缩部336和挡音部337,伸缩部336的两端分别连接挡音部337和连接部331,伸缩部336沿出音口318的开口方向可伸缩,佩戴口335穿设于伸缩部336和挡音部337的侧面。
具体而言,伸缩部336设置在连接部331和挡音部337之间,挡音部337面向出音口318设置,通过设置伸缩部336,能够调节佩戴口335与出音口318之间的间距,即可以调节佩戴口335的位置,以便于适应不同用户的耳朵,提升了耳机对不同用户的适应能力,能够保证佩戴口335能够较好地佩戴在用户耳朵,以保证用户收听效果。可选地,伸缩部336为风琴式伸缩结构,以便于伸缩部336的伸缩。其中,伸缩套可以采用硅胶或者橡胶等弹性材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伸缩部336也可以呈内外套筒的伸缩结构等等。
为便于用户使用,一实施例中,耳机罩33为柔性件。即连接部331和出音部334均为柔性材质制成,连接部331和出音部334为一体成型。如此设置,使得耳机罩33较为柔软,能够减少耳机罩33对用户皮肤的挤压,降低了用户长时间佩戴耳机罩33时疲劳的情况,提升了用户佩戴耳机罩33时的舒适性。其中,耳机罩33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柔性塑料或者橡胶等等。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将出音部334设置为柔性件,另外,还可以将耳机罩33整体设置为硬质件。
一实施例中,连接部331包括连接环332和连接套333,连接环332连接于连接套333和伸缩部336之间,并环设于出音口318的外周,连接套333套设于壳体31的外表面。如此通过将连接套333套设于壳体31的外表面,增大了连接部331与壳体31的接触面积,能够提升连接部331与壳体31的连接稳定性,降低耳机罩33自壳体31上脱落的可能。可选地,连接套333为弹性件,即连接套333具有弹性,在将连接套333套设于壳体31时,连接套333具有收缩的趋势。如此使得连接套333能够紧紧贴合在壳体31的外表面,能够进一步提升连接部331与壳体31的连接稳定性。而且如此将连接套333套设于壳体31上即可,能减少连接弹与壳体31上额外设置连接件的工序,便于装配,能提升生产效率。一实施例中,连接套333套设于端盖316和安装座10位于第一开口313的部分。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连接部331与壳体31一体注塑成型,还可以将连接部331与壳体31卡接、粘接或通过螺钉连接等等。
请参照图1,一实施例中,头戴设备还包括第二电路板,佩戴组件40具有容置腔,第二电路板安装于容置腔,第二电路板与电路组件电连接,第二电路板上设有插接口,插接口位于插孔内,插接接头34与插接口插接,以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具体而言,音频电路设于第二电路板,如此通过在佩戴组件40上成型有容置腔,并将第二电路板设置在容置腔内,相当于将电路组件的部分结构移动到佩戴组件40,能减轻安装座10的重量,从而在用户佩戴头戴设备时,能减小头戴设备对用户脸部的挤压,从而可以减轻用户长期带头戴设备的疲劳和不适。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电路板设于安装座10,将第二电路和插接口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
请参照图6至图9,一实施例中,佩戴组件40包括中框41、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中框41、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中至少一者与安装座10连接,中框4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盖板42盖设于第一侧,第二盖板43盖设于第二侧,第一盖板42、第二盖板43与中框41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
具体而言,在中框4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均设有容置凹槽,还设有贯穿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安装孔(图未示出),以在将第一盖板42盖合第一侧,第二盖板43盖合第二侧时,第一盖板42、第二盖板43与中框41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如此通过第一盖板42、第二盖板43与中框41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的方式,便于成型,可制造性高。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中框41的第一侧或第二侧设置容置凹槽。或者也可以不设置容置凹槽,仅设置贯穿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安装孔。一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上还设有电源电路以及连接电源电路的电源接口,电源接口自中框41穿出。
中框41、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塑料或者复合材料等等,例如,一实施例中,中框41的材质为塑料,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的材质为金属,如不锈钢或铝合金等等。一实施例中,中框41、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的材质均为金属、塑料或者复合材料等等。一实施例中,中框41的材质为金属,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的材质为塑料等等。
本实施例中,中框41的材质为塑料,如此可以使得中框41的重量较轻,有利于减小佩戴组件40的整体重量。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的材质为金属,如此可将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设置的较薄,从而能够减小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的体积,能够减小佩戴组件40的尺寸。
另外,佩戴组件40的形状具有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佩戴组件40的横截面(即第一盖板42、第二盖板43和中框41组装在一起时的横截面)大致呈方形(正方形或矩形),此时,中框41的横截面(横截面垂直于中框41的长度方向)大致呈方形,第一盖板42可以呈平板状或者弧形板状,第二盖板43也可以呈平板状或者弧形板状。一实施例中,佩戴组件40的横截面大致呈圆形(椭圆形),此时,中框41的横截面大致呈圆形(椭圆形)或腰圆形,第一盖板42可以呈平板状或者弧形板状,第二盖板43也可以呈平板状或者弧形板状。
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固定在中框41上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第一盖板42与第二盖板43可拆卸连接。即第一盖板42与第二盖板43相互连接,如此设置,能够方便维修中框41中的电路。此外,相较于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分别固定在中框41的方式,需要分别固定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如此使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相互连接时,只需要将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连接接口,减少了装配工序,能提升装配效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分别与中框41连接。
一实施例中,中框41还具有穿设于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让位孔412,第一盖板42具有第三卡扣421,第三卡扣421伸入第一让位孔412,第二卡件具有第四卡扣431,第四卡扣431伸入第一让位孔412,并与第三卡扣421卡接。在装配时,可以先将第一盖板42安装于第一侧,并使第三卡扣421伸入第一让位孔412,再将第二盖板43安装于第二侧,并使第四卡扣431伸入安装孔与第三卡扣421卡接。如此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利于提升装配效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盖板42与第二盖板43也可以通过螺钉连接。
请参照图9至图11,为增大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的连接稳定性,一实施例中,中框41设有两组第一让位孔412,两组第一让位孔412分设于中框41沿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每一组第一让位孔412均包括多个子让位孔,多个子让位孔沿中框4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第一盖板42对应每一子让位孔均设有一个第三卡扣421,第二盖板43也对应每一子让位孔均设有一个第四卡扣431。即第一盖板42上的多个第三卡扣421沿中框4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在宽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第二盖板43上的多个第四卡扣431也沿中框4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在宽度方向呈两排设置,每一个第三卡扣421对应与一个第四卡扣431卡接。如此增大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的连接位置,使得第一盖板42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多个位置均能相互连接,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的连接受力较为均匀,连接稳定性更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一组第一让位孔412。
请参照图6至图9,一实施例中,第三卡扣421包括第一连接段422和第一钩接段423,第一连接段422连接第一盖板42,第一钩接段423连接第一连接段422的自由端,并沿中框4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四卡扣431包括第二连接段432和第二钩接段433,第二连接段432连接第二盖板43,第二钩接段433连接第二连接段432的自由端,并朝第三卡扣421延伸,第二钩接段433与第一钩接段423相互钩接。即第二钩接段433与第一钩接段423相互朝向延伸,第一钩接段423与第二钩接段433相互钩接时,第一钩接段423位于第二钩接段433与第二盖板43之间,第二钩接段433位于第一钩接段423和第一盖板42之间。通过将第一钩接段423与第二钩接段433均沿中框41的长度方向延伸,能够充分利用中框41长度方向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小中框41宽度方向的占用空间,从而有利于减小佩戴组件40的宽度。而且还能使得第一钩接段423与第二钩接段433的尺寸较长,能够增加第一钩接段423与第二钩接段433的钩接面积,提升钩接稳定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钩接段423和第二钩接段433也可以沿中框41的宽度方向延伸。
一实施例中,第三卡扣421和第四卡扣431均为刚性件,第一让位孔412沿中框41的长度方向延伸呈长条状,且第一让位孔412的长度不小于第一钩接段423和第二钩接段433的长度之和,以在第三卡扣421和第四卡扣431伸入第一让位孔412后,通过滑动第二盖板43,将第二钩接段433滑入第一钩接段423和第一盖板42之间。即在安装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时,先将第一盖板42安装于第一侧,并在第三卡扣421伸入第一让位孔412后,使第一连接段422靠近(抵接)第一让位孔412的一端孔壁。再将第二盖板43安装于第二侧,在第四卡扣431伸入第一让位孔412的过程中,使第二连接段432靠近第一让位孔412的另一端孔壁,而在第四卡扣431完全伸入第一让位孔412后,通过推动第二盖板43,使第二钩接段433朝第一连接段422运动,直至滑入第一钩接段423和第一盖板42之间,从而使得第一钩接段423和第二钩接段433相互钩接。
在如此安装方式中,将第三卡扣421和第四卡扣431均为刚性件,也可以保证第三卡扣421和第四卡扣431顺利安装,而且第三卡扣421和第四卡扣431均为刚性件,能够使得第三卡扣421的第四卡扣431的刚性均较高,能够有效避免第三卡扣421和第四卡扣431在装配后发生变形而相互脱落的可能,使得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的连接可靠性更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卡扣421和第四卡扣431也可以均为弹性卡扣。
请参照图9和图12,一实施例中,中框41还设有穿设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二让位孔413,佩戴组件40还包括限位件44,限位件44设于第一侧,限位件44部分伸入第二让位孔413,并与第二盖板43扣接,以限制第二盖板43沿中框41的长度方向运动。在第二盖板43安装于第二侧,并使第一钩接段423与第二钩接段433相互钩接时,再将限位件44自第一侧安装于第二让位孔413,并与第二盖板43扣接,如此能够限制第二盖板43沿中框41的长度方向运动,从而可以防止第一钩接段423与第二钩接段433相脱离,提升了第一盖板42和第二盖板43的连接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限位件44。
一实施例中,限位件44设有第五卡扣441,第二盖板43设有伸入第二让位孔413的卡接板434,卡接板434上设有扣接孔435,第五卡扣441扣接于扣接孔435。具体而言,第五卡扣441为弹性卡扣,在将限位件44安装于第二让位孔413时,第五卡扣441能够卡入扣接孔435,从而能够限制第二盖板43沿中框41的长度方向运动。如此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限位件44与第二盖板43通过螺钉连接。或者限位件44为螺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设有电路组件;
眼镜组件,设于所述安装座;
佩戴组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佩戴组件具有插孔;以及,
耳机组件,包括插接接头,所述插接接头插设于所述插孔,并与所述电路组件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组件还包括壳体、第一电路板、扬声器和固定座,所述壳体具有安装腔以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一开口,所述固定座自所述第一开口插设于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壳体卡接,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扬声器和所述插接接头均安装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扬声器与所述插接接头,所述插接接头自所述壳体穿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设有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沿所述固定座插入所述安装腔的插入方向延伸,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设有限位部,另一端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限位凸筋沿其延伸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安装壳和端盖,所述安装壳形成有所述安装腔和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安装壳还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端盖盖合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插接接头穿设于所述端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至少包括一组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分设于所述固定座两相对侧的两个第一卡扣,所述安装腔的腔壁对应每一所述第一卡扣均设有一个所述限位凸筋;
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端盖设有朝所述安装腔内延伸的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三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所述第三卡接部抵接于所述卡接结构的两个所述第一卡扣之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组件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穿出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其中,所述按键包括音量键,和/或,启动键,和/或,暂停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接头为Micro USB插接头、Type-C插接头、Mini USB插接头或Lightning插接头。
8.如权利要求2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音口,所述耳机组件还包括耳机罩,所述耳机罩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出音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出音部罩设于所述出音口,并朝远离所述出音口的方向延伸,所述出音部的侧向设有佩戴口,所述佩戴口与所述出音口连通;
其中,所述出音部包括伸缩部和挡音部,所述伸缩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挡音部和所述连接部,所述伸缩部沿所述出音口的开口方向可伸缩,所述佩戴口穿设于所述伸缩部和所述挡音部的侧面。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设备还包括第二电路板,所述佩戴组件具有容置腔,所述第二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电路板与电路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位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插接接头与所述插接口插接,以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组件包括中框、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中框、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中至少一者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中框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中框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
11.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设备为AR眼镜或VR眼镜。
CN202011159877.7A 2020-10-23 2020-10-23 头戴设备 Withdrawn CN1123462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59877.7A CN112346249A (zh) 2020-10-23 2020-10-23 头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59877.7A CN112346249A (zh) 2020-10-23 2020-10-23 头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46249A true CN112346249A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59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59877.7A Withdrawn CN112346249A (zh) 2020-10-23 2020-10-23 头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462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5765A1 (zh) * 2021-09-23 2023-03-30 所乐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声音增强功能的智能眼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5765A1 (zh) * 2021-09-23 2023-03-30 所乐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声音增强功能的智能眼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82347B1 (en) In-ear headphones with retention members
CN107484054B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CN117479071A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EP2456228A1 (en) Earphon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346249A (zh) 头戴设备
CN214041874U (zh) 头戴设备
CN213280046U (zh) 一种扁平式耳机
CN112022668B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CN218941308U (zh) 一种夹耳式耳机
CN218570410U (zh) 一种耳机配件及开放式耳机
CN214675622U (zh) 耳机和电子产品
CN215581640U (zh) 一种耳挂结构及耳挂式耳机
CN212231716U (zh) 一种耳机
CN214205798U (zh) 一种耳机
CN210120646U (zh) 耳机
CN216795250U (zh) 一种头带护套结构及头戴式耳机
CN214045944U (zh) 耳机和头戴设备
CN215956607U (zh) 耳帽及耳机
CN219761285U (zh) 一种耳挂开放式蓝牙耳机
CN217563762U (zh) 耳机结构及夹耳式耳机
CN213547788U (zh) 耳机头以及头戴式耳机
CN210986375U (zh) 头戴式耳机
CN215453255U (zh) 耳机和tws耳机
CN219876014U (zh) 一种便于安装在头盔上的tws耳机组件
CN214627321U (zh) 耳塞组件和头戴式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