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27321U - 耳塞组件和头戴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塞组件和头戴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27321U
CN214627321U CN202120793947.8U CN202120793947U CN214627321U CN 214627321 U CN214627321 U CN 214627321U CN 202120793947 U CN202120793947 U CN 202120793947U CN 214627321 U CN214627321 U CN 214627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upport frame
cavity
assembly
ear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9394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明
翟聚鑫
郭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9394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27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27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273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耳塞组件和头戴式耳机,其中,耳塞组件包括耳机壳、支撑架、扬声器以及音腔盖,所述耳机壳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耳机壳连接,并盖合于所述开口,所述支撑架设有出音孔;所述扬声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音腔盖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支撑架围合形成音腔,所述出音孔连通于所述音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得到一种可应用于头戴式耳机,且能提高音质和增强体感震动效果的耳塞组件。

Description

耳塞组件和头戴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式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塞组件和应用该耳塞组件的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头戴式耳机利用包耳型的耳机佩戴于使用者的头部,以便于使用者从播放设备等音源收听到音乐,实现音频信号的交互处理。一般头戴式耳机为具有一对放音单元和将两个放音单元连接起来的连接部件。然而现有的头戴式耳机的扬声器的出音方向较为发散,导致音感较差,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耳塞组件,旨在得到一种可应用于头戴式耳机,且能提高音质和增强体感震动效果的耳塞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塞组件,包括:
耳机壳,所述耳机壳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耳机壳连接,并盖合于所述开口,所述支撑架设有出音孔;
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音腔盖,所述音腔盖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支撑架围合形成音腔,所述出音孔连通于所述音腔。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朝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凹设形成安装槽,所述扬声器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音腔盖罩盖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以形成所述音腔。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音腔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架。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耳塞组件还包括振动马达和主控板,所述主控板分别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振动马达电性连接,所述振动马达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主控板连接于所述音腔盖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音腔盖朝向所述振动马达的表面凹设形成有避让槽,所述振动马达的部分容置于所述避让槽内。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音腔盖于所述避让槽的槽壁面呈弧面设置;
和/或,所述主控板连接于所述音腔盖背离所述支撑架的表面,所述音腔盖背离所述支撑架的表面呈平面设置;
和/或,所述音腔盖的周向外壁凸设有防滑凸起。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朝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凸设有两限位凸起,每一所述限位凸起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振动马达设有两限位块,一所述限位块嵌设于一所述限位凸起的限位槽内,以使所述振动马达固定于所述支撑架。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马达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振动马达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朝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并沿所述扬声器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壳还包括耳塞垫,所述耳塞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架背离所述耳机壳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头戴式耳机,所述头戴式耳机包括连接组件和两耳塞组件,两所述耳塞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所述耳塞组件包括:
耳机壳,所述耳机壳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耳机壳连接,并盖合于所述开口,所述支撑架设有出音孔;
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音腔盖,所述音腔盖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支撑架围合形成音腔,所述出音孔连通于所述音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耳塞组件应用于头戴式耳机,该耳塞组件包括耳机壳和支撑架,耳机壳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该支撑架与耳机壳连接,并盖合于开口。同时该耳塞组件还包括扬声器和音腔盖,该扬声器连接于支撑架并位于容纳腔内,而该音腔盖位于容纳腔内,并与支撑架围合形成音腔,支撑架的出音孔连通于音腔。如此通过音腔盖与支撑架围合形成音腔,当扬声器工作时,扬声器朝向音腔的方向所发出的声音会被音腔盖所阻挡,并经过音腔盖反射后会使其沿朝向出音孔的方向进行传导,进而使扬声器工作发出的声音均定向朝向出音孔的方向扩散,以增大耳塞组件的出音孔的音感效果,并能提高耳塞组件的音质和增强体感震动效果,提升耳塞组件的使用性,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耳塞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耳塞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耳塞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另一视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耳塞组件另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音腔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的振动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0 头戴式耳机 30 扬声器
100 耳塞组件 40 音腔盖
10 耳机壳 41 避让槽
11 开口 40a 音腔
12 容纳腔 50 振动马达
20 支撑架 51 限位块
21 出音孔 511 第一螺纹孔
22 安装槽 60 主控板
23 限位凸起 70 耳塞垫
231 限位槽 80 麦克风
232 第二螺纹孔 200 连接组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塞组件100,应用于头戴式耳机1000。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耳塞组件100包括耳机壳10、支撑架20、扬声器30以及音腔盖40,所述耳机壳10设有具有开口11的容纳腔12;所述支撑架20与所述耳机壳10连接,并盖合于所述开口11,所述支撑架20设有出音孔21;所述扬声器30连接于所述支撑架20,并位于所述容纳腔12内;所述音腔盖40位于所述容纳腔12内,并与所述支撑架20围合形成音腔40a,所述出音孔21连通于所述音腔40a。
其中,耳机壳10和支撑架20的材质可选为塑料,通过注塑成型,结构强度高且方便加工,耳机壳10形成有容纳腔12,扬声器30可以穿过开口11安装于容纳腔12内,以提高耳塞组件100整体美观性,而支撑架20具体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与耳机壳10进行卡接以盖合于开口11,如此不仅可以提高便于前期的安装和后期的维修拆卸的效率,同时通过支撑架20以对开口11进行封堵,进而对容纳腔12内的电器元件进行防护,保证耳塞组件100正常的使用寿命。支撑架20上的出音孔21可以开设多个,多个出音孔21间隔设置,从而可以提高扬声器30的出音量,以增大耳塞组件100的音感效果。
此外,为了增加功能性,该耳塞组件100还可以包括麦克风80,麦克风80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用于拾取声音,可以实现音频接收功能,从而实现音频信号的交互处理。该麦克风80设于其中一耳机壳10的外侧,并且通过一连杆伸出耳机壳10外侧面一段距离,连杆的端部对应麦克风80的位置开设有声孔,使得该麦克风80正对使用者的嘴部,提高拾取效率。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耳塞组件100应用于头戴式耳机1000,该耳塞组件100包括耳机壳10和支撑架20,耳机壳10设有具有开口11的容纳腔12,该支撑架20与耳机壳10连接,并盖合于开口11。同时该耳塞组件100还包括扬声器30和音腔盖40,该扬声器30连接于支撑架20并位于容纳腔12内,而该音腔盖40位于容纳腔12内,并与支撑架20围合形成音腔40a,支撑架20的出音孔21连通于音腔40a。如此通过音腔盖40与支撑架20围合形成音腔40a,当扬声器30工作时,扬声器30朝向音腔40a的方向所发出的声音会被音腔盖40所阻挡,并经过音腔盖40反射后会使其沿朝向出音孔21的方向进行传导,进而使扬声器30工作发出的声音均定向朝向出音孔21的方向扩散,以增大耳塞组件100的出音孔21的音感效果,并能提高耳塞组件100的音质和增强体感震动效果,提升耳塞组件100的使用性,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参照图3、图7以及图9,所述支撑架20朝向所述容纳腔12的表面凹设形成安装槽22,所述扬声器30嵌设于所述安装槽22内,所述音腔盖40罩盖于所述安装槽22的槽口以形成所述音腔40a。其中,通过在支撑架20形成安装槽22,以便于扬声器30进行定位安装,提高安装的准确性和效率。而同时该扬声器30嵌设于安装槽22内后,该扬声器30的周向侧壁与安装槽22的内壁面进行抵接限位,如此以保证扬声器30安装后的稳定性,从而避免扬声器30工作时晃动而影响音感质量的情况发生,该出音孔21连通该安装槽22的槽底面。而该音腔盖40罩盖于安装槽22的槽口以围合形成音腔40a,以使扬声器30完全容置于音腔40a内,如此保证扬声器30工作发出的声音均定向朝向出音孔21的方向扩散,以增大耳塞组件100的出音孔21的音感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7,所述音腔盖4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架20。可以理解,该音腔盖40可以通过卡扣或者螺纹连接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支撑架20,以便于操作人员安装或者拆卸音腔盖40,提高操作效率。具体地,可以通过在音腔盖40的外壁周缘形成外螺纹,而在支撑架20的安装槽22的内壁面形成内螺纹,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连接配合,不仅可以保证音腔盖40与支撑架20连接固定,同时也提高音腔盖40和支撑架20的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扬声器30工作发出的声音从音腔盖40和支撑架20的连接处漏出。此外,该耳塞组件100还可以设有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被音腔盖40和支撑架20所夹持以进一步对音腔40a进行密封,进而进一步避免扬声器30工作发出的声音从音腔盖40和支撑架20的连接处漏出。可以理解的是,该密封构件的材质可以是塑料、硅胶、或者橡胶等弹性材质,因此音腔盖40可以压制密封构件的侧壁,以使其形成适当的弯曲、变形,以此可以确保阻隔达到较佳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7,所述耳塞组件100还包括振动马达50和主控板60,所述主控板60分别与所述扬声器30和所述振动马达50电性连接,所述振动马达50连接于所述支撑架20,并位于所述容纳腔12内,所述主控板60连接于所述音腔盖40并位于所述容纳腔12内。其中,该主控板60分别与扬声器30和振动马达50电性连接,如此可以该主控板60可以通过根据所接收到控制信号,来选择输出相应的重低音信号至扬声器30和振动马达50中进行控制,以提高用户的重低音的感受,满足用户的需求。此外该振动马达50连接于支撑架20,并可以与音腔盖40位于支撑架20的同一表面,从而不仅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安装,提高安装效率,同时使得振动马达50更靠近于人耳处,从而以使得用户更容易获得震感,提高使用感受。该主控板60连接于音腔盖40并远离振动马达50进行设置,如此可以防止振动马达50振动时会影响到主控板60的正常工作。而振动马达50和主控板60均位于容纳腔12内,如此以便于振动马达50和主控板60进行电性连接,且可以对振动马达50和主控板60进行有效防护。
进一步地,结合参照图8,所述音腔盖40朝向所述振动马达50的表面凹设形成有避让槽41,所述振动马达50的部分容置于所述避让槽41内。其中,通过使得振动马达50的部分可以容置在音腔盖40的避让槽41槽内,如此可以使得音腔盖40和振动马达50两者安装配合的更加紧凑,进而避免耳塞组件100的整体结构体积过大,而需要说明的是,该振动马达50与音腔盖40的避让槽41的槽壁存在一定间隙,从而避免振动马达50振动时会撞击到音腔盖40,以保证振动马达50与音腔盖40正常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所述音腔盖40于所述避让槽41的槽壁面呈弧面设置;可以理解的是,该音腔盖40的槽壁面呈弧面设置,如此不仅可以避免操作人员安装时容易被锋利的端面割伤,从而提高安装时的安全性,同时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握持安装,且使得音腔盖40整体较为美观。
可选地,所述主控板60连接于所述音腔盖40背离所述支撑架20的表面,所述音腔盖40背离所述支撑架20的表面呈平面设置;其中,为了使得主控板60避免被振动马达50的振动所影响,从而该主控板60可以连接固定于腔盖背离支撑架20的表面,而通过使得腔盖背离支撑架20的表面呈平面设置,如此使得主控板60可以更加平稳地放置在音腔盖40上,进一步提高主控板60安装后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主控板60的正常工作。
可选地,所述音腔盖40的周向外壁凸设有防滑凸起(未图示)。具体地,为了防止操作人员在安装音腔盖40时脱手,从而在音腔盖40的周向外壁凸设有防滑凸起,提高了操作人员与音腔盖40的摩擦力,而该防滑凸起可以呈长条状设置或者为圆点等形状,从而使得操作人员操作时不易脱手且较为省力。而具体而言该防滑凸起的数量和尺寸也可根据音腔盖40的具体尺寸而设定,在此不再阐述。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所述支撑架20朝向所述容纳腔12的表面凸设有两限位凸起23,每一所述限位凸起23均开设有限位槽231,所述振动马达50设有两限位块51,一所述限位块51嵌设于一所述限位凸起23的限位槽231内,以使所述振动马达50固定于所述支撑架20。其中,该两限位块51设置于振动马达50相对的两端部,从而使得振动马达50安装固定后整体受力平衡,而通过在两限位凸起23上开设有限位槽231,从而以便于两限位块51进行安装定位,提高安装效率,限位槽231可以有效对限位块51进行限位抵接,以避免振动马达50振动过程后会脱离限位凸起23,以保证振动马达50的正常工作。此外,该限位块51开设有第一螺纹孔511,而限位凸起23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32,该耳塞组件100还设有连接螺钉,该连接螺钉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511和第二螺纹孔232,以进一步使限位块51固定于限位凸起23。需要说明的是,该限位块51和限位凸起23的数量可以设置多个,亦可以进一步提高振动马达50安装后的稳定性,具体数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选择,在此不再阐述。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参照图6,所述振动马达5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振动马达50连接于所述支撑架20朝向所述容纳腔12的表面,并沿所述扬声器30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该振动马达50的数量设置多个,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耳塞组件100的音感效果,而多个振动马达50连接于支撑架20朝向容纳腔12的表面,并沿扬声器30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以使得耳塞组件100整体受力平衡,同时也使得用户从多个方向获得的震感相同,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可以理解的是,当该振动马达50设有多个时,该音腔盖40对应每一振动马达50均形成有对应的避让槽41,以使耳塞组件100的内部器件装配的更加紧凑,以有效利用耳塞组件100的内部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参照图1和图4,所述耳机壳10还包括耳塞垫70,所述耳塞垫7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架20背离所述耳机壳10的一侧。为了舒适性,每一个耳塞部件还可以包括有耳塞垫70,该耳塞垫70安装于耳机壳10的内侧表面,耳机壳10的内侧表面是指朝向另一耳机壳10的表面,其材质可以是海绵、硅胶或橡胶等,具有柔软性。通过耳塞垫70与使用者的耳部直接接触,避免硬质的耳机壳10接触人体,从而减少对人耳的压迫,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减音频的振动能量,增加防护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头戴式耳机1000,该头戴式耳机1000包括连接组件200和耳塞组件100,其中,两所述耳塞组件100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200,而该耳塞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头戴式耳机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连接组件200连接两耳机壳10,连接组件200与两耳机壳1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插接或卡扣连接等,在此不作限定。连接组件200的形状一般为弧形线体,符合人头部的形状,方便佩带。当然,为了增加舒适性,该连接组件200的材质为弹性材料,能够根据不同需求增大两耳塞部件之间的距离。且连接组件200可呈弧形板状,从而可以增大与人体头部的接触面积,减少对头部的压力。除此之外,连接组件200还可以设置成长度可调节结构,例如连接组件200包括头箍和与头箍滑动连接的两滑动杆,两滑动杆与耳机壳10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不同的佩带长度和宽度,以使得适应不同头型的使用者,提高适用性。此处,连接组件200的描述是方便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塞组件,应用于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组件包括:
耳机壳,所述耳机壳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耳机壳连接,并盖合于所述开口,所述支撑架设有出音孔;
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音腔盖,所述音腔盖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支撑架围合形成音腔,所述出音孔连通于所述音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朝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凹设形成安装槽,所述扬声器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音腔盖罩盖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以形成所述音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音腔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组件还包括振动马达和主控板,所述主控板分别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振动马达电性连接,所述振动马达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主控板连接于所述音腔盖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音腔盖朝向所述振动马达的表面凹设形成有避让槽,所述振动马达的部分容置于所述避让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音腔盖于所述避让槽的槽壁面呈弧面设置;
和/或,所述主控板连接于所述音腔盖背离所述支撑架的表面,所述音腔盖背离所述支撑架的表面呈平面设置;
和/或,所述音腔盖的周向外壁凸设有防滑凸起。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朝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凸设有两限位凸起,每一所述限位凸起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振动马达设有两限位块,一所述限位块嵌设于一所述限位凸起的限位槽内,以使所述振动马达固定于所述支撑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马达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振动马达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朝向所述容纳腔的表面,并沿所述扬声器的周向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耳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还包括耳塞垫,所述耳塞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架背离所述耳机壳的一侧。
10.一种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组件和两耳塞组件,两所述耳塞组件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组件,所述耳塞组件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的耳塞组件。
CN202120793947.8U 2021-04-16 2021-04-16 耳塞组件和头戴式耳机 Active CN214627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3947.8U CN214627321U (zh) 2021-04-16 2021-04-16 耳塞组件和头戴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3947.8U CN214627321U (zh) 2021-04-16 2021-04-16 耳塞组件和头戴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27321U true CN214627321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03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93947.8U Active CN214627321U (zh) 2021-04-16 2021-04-16 耳塞组件和头戴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273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22618A1 (zh) 一种耳机
US4403120A (en) Earphone
US811185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ound production
KR100757462B1 (ko) 이어폰
US11659313B2 (en) Open-ear headphone
JPWO2007089033A1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及びイヤースピーカ装置
US11356761B2 (en) Microphone multi-channel integrated device
CN212850986U (zh) 发声单体和发声器件
CN212850988U (zh) 发声单体和发声器件
CN112022668B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CN214627321U (zh) 耳塞组件和头戴式耳机
CN218888677U (zh) 一种耳机
CN113163288A (zh) 耳塞组件和头戴式耳机
CN111954130B (zh) 发声单体和发声器件
CN212727411U (zh) 发声单体和发声器件
CN212850987U (zh) 发声单体和发声器件
JP2000201390A (ja) ヘッドホン
CN212086470U (zh) 出声装置以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CN110891218B (zh) 一种耳塞式耳机及无线耳机系统
CN216625985U (zh) 一种多声道麦克风
CN211214981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2727412U (zh) 发声单体和发声器件
CN214208861U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CN212811970U (zh) 无线耳机
CN215734765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