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6693C - 配线器件 - Google Patents

配线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6693C
CN1316693C CNB2004100592693A CN200410059269A CN1316693C CN 1316693 C CN1316693 C CN 1316693C CN B2004100592693 A CNB2004100592693 A CN B2004100592693A CN 200410059269 A CN200410059269 A CN 200410059269A CN 1316693 C CN1316693 C CN 131669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device main
lid
fitting portion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592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74506A (zh
Inventor
川本隆司
矢野学
野村秀和
草间公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4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4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66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669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配线器件,在沿底座(10)及盖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面的中央部及两端部分别设置嵌合部(2a、3a、2b、3b)。合成树脂制的组装部件(50)在长度方向的两侧面的中央部及两端部分别设置嵌合孔(51a、51b)。在开口面侧对接底座(10)及盖体(20)的状态下,通过在嵌合孔(51a、51b)中嵌合嵌合部(2a…)来组装器件主体(1)。以两端部的嵌合孔(51b)和嵌合部(2b、3b)之间产生的间隙(G2)的尺寸大于中央部的嵌合孔(51a)和嵌合部(2a、3a)之间产生的间隙(G2)的方式形成两端部的嵌合孔(51b)。因此,不管组装部件(50)的尺寸偏差如何,都能提高器件主体(1)的组装性。

Description

配线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在墙壁等施工面嵌入一部分的方式施工的开关或插座等的配线器件。
背景技术
以往,提供了一种通过相同地采用合成树脂制的组装部件,结合合成树脂成形的底座及盖体构成器件主体的配线器件(参照专利文献1)。
图4及图5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配线器件(插座)。该插座,在后述的3个单位尺寸的器件主体1上,具有2组可连接具有平行扁型插头的所谓A式插销和具有平行销型插头的所谓BS式的插销二者的形式(所谓通用型式)的插入部24。在底座10的内部由间隔壁16形成3个收纳室17a~17c,收纳接地极的刀承90的收纳室17c为沿器件长度方向的细长形状,在中间部形成蜂腰部(细部)17d。此外,另2个收纳室17a、17b分别收纳刀承部件80,以3分收纳室的方式分别在中间部的2处形成具有狭缝16a的间隔壁16b。
刀承部件80,具有2组由相互对置的一对弹簧片81、与两弹簧片81的一方的侧面对置的弹簧片82、一体连续地结合弹簧片81及弹簧片82的コ字状的连结片83构成的刀承88,借助桥接片84结合两连接片83之间,利用耐热铜板制的钣金一体连续地形成在桥接片84的中间部具有与桥接片84并且形成向后侧开放的“コ”字状的端子片85的形状。在桥接片84的后缘突出设有突脚84a。
另外,刀承部件90是接地极用的,具有2组由具有相互对置的各一对弹簧片91的刀承98,在一方刀承98的弹簧片91的侧方一体连续地形成后侧开放的“コ”字状的连结片93,在连结片93的各脚片的后部一体连续地形成切开连结片93的各脚片形成的各一对端子片95。此外,通过连接后缘间的片来一体连续地连结另一方的刀承98的一对端子片91彼此间。另外,借助桥接片94,一体连续地结合连接片93的一方的脚片和上述另一方的刀承98的弹簧片91之间。
在盖体20的前面,沿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插入部24,该插入部24由插入电压极(例如,火线、零线)插头的一对插入孔25和插入接地极(例如,地线)插头的插入孔26构成,由刀承88接受插入各插入孔25的电压极插头,由刀承98接受插入插入孔26的接地极插头。
在沿底座10及盖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两外侧面,分别在长度方向两端部突出设置每组排列各一对的嵌合部2、3。此外,利用具有分别嵌合在各一对嵌合部2、3内的一对嵌合孔51’的合成树脂制的组装部件50’,结合底座10及盖体20,组装成器件主体1。
上述器件主体1安装在安装部件即安装板100上,在组装部件50’的前面侧两端部,为了与安装板100相结合而突出设有各一对安装爪54’。
要安装上述构成的插座,采用图6及图7所示的安装板100。安装板100由保持器件主体1的板框110、覆盖板框110和美化外观的装饰板120构成。合成树脂制的板框110具有绝缘性,通过用横片112分别一体连续地结合一对框片113a、113b的左端部相互间及右端部相互间,而形成纵长的矩形框状,在中央部具有使器件主体1的前面露出的长方形状的开口窗111。在沿开口窗1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的后面侧,以相互对置的形式,分别设置板带状的固定梁部114和可动梁部115。
可动梁部115,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通过沿可动梁部115的长度方向延长的连结部116一体连续地连结在框片113b上,中间部的2处借助与可动梁部115直交的方向的桥接部117一体连续地连结在框片113b上。此外,各连结部116和各桥接部117的之间及两桥接部117的之间的部位,形成里外贯通的狭缝118a~118c。形成板框110的合成树脂具有可弯性,可动梁部115及连结部116能够弯曲,两侧的狭缝118a、118c形成L字形,中间的狭缝118b形成在一直线上。在框片113b上,在各桥接部117的附近,以即使在与桥接部117对应的部位,可动梁部115也可弯曲的方式,分别设置里外贯通的长孔状的槽119。
另一方面,在固定梁部114和可动梁部115,在与开口窗111对置的一面,按等间距设置作为与分别一对突设在组装部件50’上的安装爪54凹凸卡扣的保持部的6个保持槽114a、115a(参照图8)。因此,如果使设在器件主体1的安装爪54凹凸卡扣在各保持槽114a、115a内,则能够以从开口窗111使器件主体1的前面露出的方式,在板框110上安装器件主体1。此外,以在前方器件主体1不从板框110脱落的方式,在固定梁部114和可动梁部115的基部形成搭接在设于组装部件50’上的突部53的前面的搭接部114d、115d。即,突部53的前面搭接在搭接部114d、115d(参照图8)上,通过将安装爪54的后面卡扣在保持槽114a、115a内,能够将器件主体1安装在板框110上。
此处,在固定梁部114和可动梁部115的与开口窗111对置的一面上的各前端部分,在将器件主体1的安装爪54从板框110的后面侧导入保持槽114a、115a内时,为了将各安装爪54引导到保持槽114a、115a内,而设置有引导部114b、115b,该引导部114b、115b以比前端侧扩大相互距离的方式形成倾斜的倾斜面。即,如图8(a)~(c)所示,要在板框110上安装器件主体1,如果使在器件主体1的一侧面嵌合的组装部件50’的安装爪54卡扣在固定梁部114的保持槽114a内,使器件主体1的前端部与开口窗111大致一致地相对于板框110向前方推压器件主体1,则在器件主体1的另一侧面嵌合的组装部件50’的安装爪54,可使可动梁部115弯曲,同时通过倾斜面54a和引导部115b,向保持槽115a推入,能够容易将安装爪54卡扣在保持槽115a内。
另外,在固定梁部114的基部,在相邻的一对保持槽114a的之间,设有贯通板框110的里外的器件拆卸孔114c,在将器件主体1安装在板框110上的状态下,将改锥或装卸专用工具等的前端部分插入器件拆卸孔114c,如果用工具的前端部分向可动梁部115侧按压器件主体1,根据杠杆的原理,能够用微小的力弯曲可动梁部115,解除固定梁部114侧的保持槽114a和器件主体1的安装爪54的卡扣状态,能够从板框110上拆下器件主体1。
此处,如上所述,板框110,在固定梁部114和可动梁部115上分别具有3对保持槽114a、115a,由于能够使组装部件50’的一对安装爪54卡扣在各一对保持槽114a、115a内,所以,能够最大安装3个在长度方向3等分上述器件主体1尺寸的器件主体。即,板框110可供3个器件主体用,如果把能够在供3个器件主体用的板框110上最多安装3个器件主体时这样的器件主体作为1个单位尺寸,那么上述器件主体1可称为3个单位尺寸。
专利文献1:特开2002-8766号公报(段落0102~0108,图50)
在上述以往例中,由于按3个单位尺寸形成器件主体1,所以在底座10及盖体2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突设嵌合部2、3,嵌合在各自的嵌合部2、3上来结合底座10及盖体20的组装部件50’合计使用4个。
对此,提出了如图9所示的提案的插座,分别在底座10及盖体20的两外侧面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别突设嵌合部2、3,构成通过单侧各1个而合计2个的组装部件50’来结合底座10及盖体20的结构,通过减少组装部件50’的使用个数,提高组装性。但是,在如此只在长度方向中央部利用组装部件50’结合底座10及盖体20的结构中,存在不能充分得到底座10及盖体20的结合强度的问题,或在板框110上的安装部位只为器件主体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而相对于板框110器件主体1容易不稳的问题。对于后者的问题,如图10所示,通过在盖体20上设置安装爪22,能够对应,但是,即使在此结构中,也不能够与前者的问题对应,即不能得到底座10及盖体20的足够的结合强度。
另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的方案,采用由连结部连结长度方向两侧的2个组装部件50’形成一体的组装部件。但是,因连结部的尺寸偏差,有时不能嵌合组装部件的嵌合孔和底座10及盖体20的嵌合部2、3,在组装性上稍有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线器件,不管组装部件的尺寸偏差如何,都能够提高器件主体的组装性。
第1项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配线器件,具有在从与施工面相垂直的角度观察呈矩形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器件主体、合成树脂制的组装部件和安装部,所述器件主体由位于后端侧的底座和位于前端侧的盖体构成,所述组装部件,通过与设在所述底座及所述盖体双方上的嵌合部凹凸嵌合来结合所述底座及所述盖体,所述器件主体,经由固定于施工面上的安装部件而相对于施工面进行固定,所述安装部件上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窗,所述器件主体,以所述前端侧的盖体贯穿插入矩形状的开口窗、且所述后端侧的底座埋入施工面内的形式保持在所述安装部件上,而且,所述盖体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上述开口窗向前方露出,所述安装部,与以等间距形成在安装部件上的保持部相结合,其特征在于:
上述器件主体,按2个或3个单位尺寸形成,且1个单位尺寸是在具有3组保持部的安装部件上最多能够安装3个器件主体的单个器件主体的尺寸,同时,在沿矩形状的长度方向的两外侧面的大致中央部及两端部分别突出设有嵌合部;上述组装部件,在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与器件主体的大致中央部的嵌合部凹凸嵌合的嵌合孔,在长度方向两端部设置有与器件主体的两端部的嵌合部凹凸嵌合的嵌合孔,并且,以该两端部的嵌合孔和嵌合部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尺寸大于大致中央部的嵌合孔和嵌合部之间产生的间隙的方式,形成两端部的嵌合孔。
如果采用本发明,由于通过将分别突设在底座及盖体双方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及两端部的嵌合部、凹凸嵌合在组装部件的嵌合孔,来结合底座及盖体,因此能够得到底座及盖体的足够的结合强度,而且,由于按两端部的嵌合孔和嵌合部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尺寸大于在大致中央部的嵌合孔和嵌合部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尺寸的方式形成两端部的嵌合孔,所以能够用两端部的嵌合孔和嵌合部间的间隙,吸收组装部件的尺寸偏差,不管组装部件的尺寸偏差如何,都能提高器件主体的组装性。
第2项发明,如第1项发明所述,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组装部件的两端部设置安装部。
如果采用本发明,能够抑制器件主体相对于组装部件的不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以往例的分解斜视图。
图5(a)为以往例的正面图,(b)为以往例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从前方看安装部件即安装板的分解斜视图。
图7是表示从后方看安装部件即安装板的分解斜视图。
图8是说明在该安装板上安装配线器件的顺序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其他以往例的斜视图。
图10是表示又一其他以往例的斜视图。
图中:1-器件主体,2a、2b-嵌合部,3a、3b-嵌合部,10-底座,20-盖体,50-组装部件,51a、51b-嵌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3,详细说明在插座中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的构成与以往例通用,所以至少对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使用同一符号,并适当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插座,如图1及图2所示,在3个单位尺寸的器件主体1上具有与以往例相同的通用式的插入部24和所谓O式的连接带接地极的插头的插入部24’。O式的插入部24’,具有插入包括接地极的3个扁型插头的3个扁型插头插入孔25’、25’、25b’,在插入接地极的扁型插头插入孔25b’的两侧,倒八字地配置电压极的2个扁型插头插入孔25’、25’。
如图1及图3所示,设置有凹部12、合计4个的收纳凹处14以及收纳端子部40的2个收纳凹处15、15,所述凹部12,在底座10的大致中央,被由底部立设的周壁11围住四方,用以收纳后述的O式的接地极用的刀承部件30C;所述收纳凹处14,在该凹部12的周围,被由底部立设的隔壁13间隔开、用于收纳通用式的刀承31A及O式的电压极用的刀承31B。另外,在底座10的底部,开设有与凹部12及收纳端子部40的收纳凹处15连通的电线插入孔(未图示)、和与凹部12连通的电线插入孔(未图示)。
端子部40具有速结端子结构,具备与电线连结的端子片41、在该端子片41上压接电线的锁簧19、为解除端子片41和电线的连接使锁簧19向压接解除方向弯曲的解除钮18。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折弯1片金属片,一体形成端子部40的端子片41、2种刀承31A、31B,而构成刀承部件30A、30B。另外,面对称地形成2个刀承部件30A、30B,由于相互具有镜像关系,因此只说明一方的刀承部件30A。
折弯金属板形成的刀承部件30A具有平板状的基部42,由该基部42突设一对端子片41,同时在其两侧设置2种刀承31A、31B。在该基部42的中央部,在端子片41、41的相反侧突设L形片43,其具有将前端部分割成2叉的搭接片43a、43a。此外,在相互对置的端子片41、41和搭接片43a、43a的之间,分别配置锁簧19、19,设在锁簧19上的锁片19a及接触片19b与端子片41对置。
关于锁簧19,通过弯曲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的板带的两端部,在形成中央片19c的两端部形成锁片19a及接触片19b。锁片19a,从与中央片19c的连结部位、朝前端缘、向接近端子片41的方向倾斜,接触片19b弯曲成大致S字形。此外,中央片19c形成大致平板状,并搭接在搭接片43a上。而且,如果在锁簧19的锁片19a及接触片19b、与刀承部件30A的端子片41的之间,通过底座10的电线插孔,插入电线,则锁片19a的前端咬住电线,防止脱落,同时通过利用锁片19a及接触片19b将电线压接在端子片41上,进行电线与端子片41的导通(连接)。另外,与刀承部件30A的端子对应的解除钮18,在收纳凹处15内,相对于底座10的底面,大致平行滑动自如地配置在一对锁簧19、19的之间,通过设在底座10的底部的解除钮操作孔(未图示),利用改锥等工具操作,使其滑动移动,向压接解除方向弯曲锁簧19的锁片19a,使锁片19a的前端从电线脱离,而可解除端子片41和电线的连接。
通用式的刀承31A,具有与以往例中的刀承88大致通用的结构,具有一对刀承弹簧32及刀承弹簧33。刀承弹簧32,从基部42的一端部突设,由相互对置的前端部夹持插头;刀承弹簧33,在从连接一对刀承弹簧32的侧端间的线离开刀承弹簧32的位置,向前方突设。此外,O式的电压极用的刀承31B的构成是,从基部42的另一端部,突设一对刀承弹簧32,该一对刀承弹簧32由相互对置的前端部夹持插头。
另外,O式的接地极用的刀承部件30C,通过折弯板状的金属部件,一体形成接地极用的刀承31C和接地极用的端子部件40’,被收纳在底座10的大致中央形成的凹部12内。该刀承31C具有一对刀承弹簧32,与插入到扁形插头插入孔25b’内的接地极的插头接触导通。此外,端子部40’具有端子片43a’及搭接片43b’,并与锁簧19及解除钮18一同构成速结端子。另外,刀承31C及端子部40’的结构,由于与通用式的刀承31A及端子部的结构大致通用,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构成的刀承部件30A、30B,以在设于底座10的四角的收纳处14收纳刀承31A及刀承31B的方式,安装在底座10内。另外,在间隔收纳处14、15的隔壁13上,设置贯通插入刀承部件30A、30B的基部42的狭缝13a。此外,以收纳在底座10大致中央的凹部12内的方式,在底座上安装刀承部件30C。另外,如后述,如果采用组装部件50,从底座10的开口侧结合盖体20来构成器件主体1,则各刀承31A与设在盖体20的前面的通用式的插入部24的插入孔25对向,同时,刀承31B和O式的插入部24’的插入孔25a’、25b’对向。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第1挡片60,可自由关闭地闭塞构成通用式的插入部24的插入孔25、25;第2挡片63,可自由关闭地闭塞构成O式的插入部24’的插入孔25a’、25b’;中间框70,配设在底座10及盖体20的之间,以在盖体20的内侧收纳第1挡片60、第2挡片63的方式,滑动自如地被支持。
第1挡片60具有主部61和闭塞部62。主部61,在组装时,在与中间框70的对向的背面侧大致中央突设突条形的滑片(未图示),并且,在滑片的左右两侧与滑片大致平行地突设高度尺寸比滑片低(突出量小)的支持片(未图示),同时,具有在表面侧收纳圈簧45的一端部的收纳部61c和卡扣突设于该收纳部61c内的圈簧45的卡扣部61c;闭塞部62突设在主部61的两侧,并在盖体20的内侧闭塞插入孔25。
在闭塞部62的表面的靠近主部61的一侧形成第1倾斜面62a,在其外侧形成第2倾斜面62b。上述2个倾斜面62a、62b,从收纳部61c的开口面侧朝前方倾斜,在两者间设置阶梯差,与第1倾斜面62a相比,第2倾斜面62b更朝前方突出。另外,在第1倾斜面62a的前端部,形成与主部61的背面大致平行的平行面62c。另外,该第1挡片60,以使圈簧45的自由端搭接在形成在盖体20的背面的弹簧支撑凸起(未图示)上的状态,安装在盖体20上。
第2挡片63,具有用于从接地极的插入孔25b’插入接地极的插头的插孔64,同时,在一端侧形成倾斜面65并且在两侧形成倾斜边的另一端侧立设弹簧支撑凸起66。此外,在第2倾斜面62b的背面侧,在成为设置上述倾斜面65的部分的里侧的地方设置加强用突部68,在另一端侧设置导槽。另外,该第2挡片63,使倾斜面65的部分或弹簧支撑凸起66的部分移动自如地卡扣在形成于盖体20的背面的加强筋(未图示)上,同时,以在弹簧支撑凸起66和盖体20侧的弹簧支撑部(未图示)的之间配置圈簧46的状态,安装在盖体20上。此时,第2挡片63的一对倾斜边与并排成倒“八”字形的插入孔25a’、25a’大致平行,同时,通过利用上述圈簧46提供的弹性力,将倾斜边搭接在形成在盖体20的背面的倾斜壁(未图示)上,形成由第2挡片63闭塞插入孔25a’、25a’的状态。
另外,中间框70由合成树脂制,具有矩形的主部70a。在该主部70a,从中央朝一端侧,在与构成O式的插入部24’的3个插入孔25a’、25a’、25b’对应的位置设置3个插头插孔71,同时,在另一端侧的、与构成通用式的插入部24的3个插入孔25、25对应的位置设置2个插头插孔71。此外,在与盖体20的背面对置的主部70a的表面,滑动自如地卡扣第2挡片63的加强用突部68的导槽75被与接地极的插头对应地凹设在大致中央的插头插孔71的周围,在该插头插孔71的端部附近突设有抑制圈簧46弹起的突部73,同时,突设可滑动自如地卡扣在第2挡片63的导槽69中的突条形的导肋72。此外,在主部70a的突出部70b的两端部表面,突设控制第2挡片63的移动范围的限位部76。
此外,在突出部70b的表面的、大致平行突设的一对突条74a之间,形成滑动自如地卡扣第1挡片60的滑片61a的滑动槽74。
但是,如果将组装第1挡片60及第2挡片63或中间框70的盖体20,与装入刀承部件30A、30B、30C的底座10结合,则能够用第1挡片60闭塞构成通用式的插入部24的插入孔25,同时用第2挡片63闭塞构成O式的插入部24’的插入孔25a’,因此从哪个插入部24、24’也不露出充电部。
下面,说明将插销连接在各插入部24、24’上时的挡片60、63的动作。
首先,关于O式的插入部24’,只要在插入孔25’插入插销的插头即可,此时,3极中的接地极插头推压第2挡片63的倾斜面65,抵抗圈簧46,使第2挡片63滑动,由此打开由第2挡片63闭塞的插入孔25’,插头通过第2挡片63的插孔64和倾斜边侧,同时通过中间框的插头插孔71,而连接在刀承部件30A、30B的刀承31B及刀承部件30C的刀承31C上。
然后,关于通用式的插入部24,也是只要在插入孔25插入插销的插头就可以,在接触头为扁型插头时,插入在插入孔25的扁型插头插入孔25a内的扁型插头,按压第1挡片60的第1倾斜面62a,抵抗圈簧45,使第1挡片60滑动,由此打开由第1挡片60闭塞的插入孔25,而扁型插头通过中间框的插头插孔71,连接在刀承部件30A、30B的刀承31A上。此外,在接触头为销形插头时,插入在插入孔25的销形插头插入孔25b内的销形插头,按压第1挡片60的第2倾斜面62b,抵抗圈簧45,使第1挡片60滑动,由此打开各插入孔25,销形插头通过中间框的插头插孔71,连接在刀承部件30A、30B的刀承31A上。
最后,说明利用本发明主要发明点的组装部件50的底座10和盖体20的结合结构。
在沿底座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上,在中央部突设沿长度方向排列的一对嵌合部2a,在两端部分别各突设有1个的嵌合部2b。这些嵌合部2a、2b由底座10的开口面向前方(图1中的上方)突出,中央部的一对嵌合部2a由底座10的开口端面连结成一体,形成大致“コ”字形,两端的嵌合部2b分别连结成大致L字形。
而另一方面,在沿盖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形成由开口面向前方凹陷的凹处4,在凹处4的中央部突设有沿长度方向排列的一对嵌合部3a,在两端部分别各突设有1个嵌合部3b。这些嵌合部3a、3b由盖体20的凹处4的底面向后方突出,由凹处4的底面一体连结中央部的一对嵌合部3a而形成大致コ字形,两端的嵌合部3b分别成大致L字形。此外,在底座10和盖体20在开口面侧对接的状态下,底座10侧的嵌合部2a、2b和盖体20的嵌合部3a、3b,在前后方向重叠搭接。另外,在此状态下,在中央的嵌合部2a、3a和两端的嵌合部2b、3b的之间,分别开设有插入组装部件50的卡扣脚52的卡扣脚插入孔5。
组装部件50,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碳酸酯树脂)形成薄板带状,在长度方向中央部排列设有分别与中央部的一对嵌合部2a、3a单独嵌合的一对嵌合孔51a,同时,在长度方向两端部设置分别与两端部的嵌合部2b、3b嵌合的嵌合孔51b。此外,在与底座10和盖体20的侧面对置的组装部件50的背面侧的、与卡扣脚插入孔5对置的位置,朝背面突设有在前端具有卡扣爪52a的卡扣脚52,各卡扣爪52a向分别相互对接的方向、即朝靠近嵌合部2a、3b、2b、3b的方向突出。此外,设置从组装部件50的前端缘向背面突出的突部53,在沿盖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面,在从嵌合部3a、3b的前方朝盖体20的短方向向外突出的突台部21上,从前方卡扣突部53。
另一方面,在底座10及盖体20的各嵌合部2a、2b、3a、3b,形成卡扣槽6、7,该卡扣槽6、7卡扣插入在卡扣脚插入孔5内的卡扣脚52前端的卡扣爪52a。
然而,在开口面侧对接底座10及盖体20的状态下,为使卡扣脚52插入卡扣脚插入孔5内,如果向器件主体1的长度方向两侧面的方向按压组装部件50,则中央的一对各嵌合部2a、3a及两端的嵌合部2b、3b分别与嵌合孔51a、51b嵌合,如图2所示,盘10及盖体20被结合在一起,组装成器件主体1。如此,通过在组装部件50的嵌合孔51a、51b内凹凸嵌合分别突设在盘10及盖体20双方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及两端部的嵌合部2a、3a、2b、3b,而结合底座10及盖体20,能够得到底座10及盖体20的足够的结合强度。另外,通过在嵌合部2a、3a、…的卡扣槽6、7中分别卡扣插入到卡扣脚插入孔5内的卡扣脚52的卡扣爪52a,能够防止组装部件50从嵌合部2a…的脱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以两端部的嵌合孔51b和嵌合部2b、3b之间产生的间隙G2的尺寸为比中央部的嵌合孔51a和嵌合部2a、3a之间产生的间隙G1大的尺寸的方式,即在间隙G2的尺寸作为g2、间隙G1的尺寸作为g1时以g2>g1的方式,形成两端部的嵌合孔51b。即,通过在中央部的嵌合部2a、3a上嵌合嵌合孔51a,而当在器件主体1上定位组装部件50的时候,有因组装部件50的尺寸偏差,不能嵌合两端部的嵌合部2b、3b和嵌合孔51b的缺陷,但由于能够用两端部的嵌合孔51b和嵌合部2b、3b间的间隙G2吸收组装部件50的尺寸偏差,所以不管组装部件50的尺寸偏差如何,都能够提高器件主体1的组装性。此外,通过在组装部件50的两端部,突设卡扣在板框110的保持槽114a、115a的、在板框110上安装器件主体1的安装爪54,在组装部件5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设置安装爪54,能够抑制器件主体1相对于板框110的不稳。
如果采用第1项发明,由于通过将分别突设在底座及盖体双方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及两端部上的嵌合部、凹凸嵌合在组装部件的嵌合孔内,来结合底座及盖体,因此能够得到底座及盖体的足够的结合强度,而且,由于按两端部的嵌合孔和嵌合部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尺寸大于在大致中央部的嵌合孔和嵌合部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尺寸的方式形成两端部的嵌合孔,所以能够用两端部的嵌合孔和嵌合部间的间隙吸收组装部件的尺寸偏差,不管组装部件的尺寸偏差如何,都能提高器件主体的组装性。
如果采用第2项发明,能够抑制器件主体相对于组装部件的不稳。

Claims (2)

1.一种配线器件,具有在从与施工面相垂直的角度观察呈矩形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器件主体、合成树脂制的组装部件和安装部,所述器件主体由位于后端侧的底座和位于前端侧的盖体构成,所述组装部件,通过与设在所述底座及所述盖体双方上的嵌合部凹凸嵌合来结合所述底座及所述盖体,所述器件主体,经由固定于施工面上的安装部件而相对于施工面进行固定,所述安装部件上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窗,所述器件主体,以所述前端侧的盖体贯穿插入矩形状的开口窗、且所述后端侧的底座埋入施工面内的形式保持在所述安装部件上,而且,所述盖体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上述开口窗向前方露出,所述安装部,与以等间距形成在安装部件上的保持部相结合,其特征在于:
上述器件主体,按2个或3个单位尺寸形成,且1个单位尺寸是指在具有3组保持部的安装部件上最多能够安装3个器件主体的该器件主体的尺寸,同时,在沿矩形状的长度方向的两外侧面的大致中央部及两端部分别突出设有嵌合部;上述组装部件,在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与器件主体的大致中央部的嵌合部凹凸嵌合的嵌合孔,在长度方向两端部设置有与器件主体的两端部的嵌合部凹凸嵌合的嵌合孔,并且,以该两端部的嵌合孔和嵌合部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尺寸大于大致中央部的嵌合孔和嵌合部之间产生的间隙的方式,形成两端部的嵌合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组装部件的两端部设置安装部。
CNB2004100592693A 2003-06-19 2004-06-15 配线器件 Expired - Lifetime CN13166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75409A JP2005011716A (ja) 2003-06-19 2003-06-19 配線器具
JP2003175409 2003-06-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4506A CN1574506A (zh) 2005-02-02
CN1316693C true CN1316693C (zh) 2007-05-16

Family

ID=34098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92693A Expired - Lifetime CN1316693C (zh) 2003-06-19 2004-06-15 配线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5011716A (zh)
CN (1) CN131669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0981B2 (ja) * 2016-09-15 2018-09-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取付枠、及び配線器具システム
JP6390982B2 (ja) * 2016-09-15 2018-09-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組立部材、及び器具本体
JP6745464B2 (ja) * 2018-07-19 2020-08-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
JP6952267B2 (ja) * 2018-07-19 2021-10-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配線器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9976B (zh) * 1985-06-25 1990-10-1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型接线装置
JPH10144424A (ja) * 1996-11-14 1998-05-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ンセント
CN1211842A (zh) * 1997-09-12 1999-03-24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配线器具用板
CN2371694Y (zh) * 1999-05-07 2000-03-29 深圳山特电子有限公司 电源插座
CN1316803A (zh) * 2000-02-02 2001-10-10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模块插座
JP2002008766A (ja) * 2000-06-27 2002-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ンセン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9976B (zh) * 1985-06-25 1990-10-1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型接线装置
JPH10144424A (ja) * 1996-11-14 1998-05-2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ンセント
CN1211842A (zh) * 1997-09-12 1999-03-24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配线器具用板
CN2371694Y (zh) * 1999-05-07 2000-03-29 深圳山特电子有限公司 电源插座
CN1316803A (zh) * 2000-02-02 2001-10-10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模块插座
JP2002008766A (ja) * 2000-06-27 2002-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ンセン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4506A (zh) 2005-02-02
JP2005011716A (ja) 2005-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35425B1 (en) Connection terminal
US6126495A (en) Miniaturized plug-in contact element
US7341472B2 (en) Plug connector with latch means
CN101083365B (zh) 电连接器
US744549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taining member
JP2017152272A (ja) コネクタ
ES2411699T5 (es) Dispositivo de soporte de cables
US7445475B2 (en) Lever type connector
CN110021849A (zh) 电连接器
US20020002002A1 (en) Press-connecting connector
CN1316693C (zh) 配线器件
EP158318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939091A (zh) 助听器部件与助听器
US7011541B2 (en) Connector
ES2282534T3 (es) Conector para aparato electrico.
JPH0529040A (ja) 連結可能なハウジング
USD488782S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CN1881700B (zh) 阴端子以及使用阴端子的电连接器
CN109792117A (zh) 连接器
WO1996024176A1 (fr) Connecteur electrique
JPH06325842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3633448B2 (ja) コンセント
JP2005050794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2008047417A (ja) 電気コネクター用端子及び該端子をそなえた電気コネクター
US6514094B1 (en) Set of contact blades in a multiple connector strip for cable connectors, and multiple connector stri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1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