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3339C - 纸张输送装置和具备该纸张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输送装置和具备该纸张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3339C
CN1313339C CNB2004100066310A CN200410006631A CN1313339C CN 1313339 C CN1313339 C CN 1313339C CN B2004100066310 A CNB2004100066310 A CN B2004100066310A CN 200410006631 A CN200410006631 A CN 200410006631A CN 1313339 C CN1313339 C CN 13133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unit
roller
conveying roller
transpor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066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24775A (zh
Inventor
米田泰治
井上达也
松田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24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4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33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33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50Machine elements
    • B65H2402/54Springs, e.g. helical or leaf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3Roller pairs driving roller and idler roller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3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10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 B65H2601/11Clearing faulty handling, e.g. j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40Increasing or maximizing
    • B65H2601/42Increasing or maximizing entities relating to the handling machine
    • B65H2601/422Versat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1Physical features of handled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712Transpar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纸张输送装置及具有该纸张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当用纸(P)卡在第一输送路径中时,通过把第一单元(A)与第一输送路径大致平行地拉出来使从动辊与驱动辊反向离开地分离,确保操作空间(S)。这样被卡住的用纸(P)就露出在第一输送路径中,所以能容易地把手伸入到模作空间(S)内进行把用纸(P)取出来的操作。因此能容易地进行把滞留在装置内的纸张取出来的操作和维修保养。

Description

纸张输送装置和具备该纸张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张输送装置和具备它的图像形成装置,更详细说就是涉及印刷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等本体装置等上具备的、经由输送路径输送纸张的纸张输送装置和具备该纸张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从设置在装置内下部的给纸托盘经由输送路径把纸张(用纸等)向图像形成部供给。给纸托盘预先收容在形成图像中使用的用纸。通常该给纸托盘中收容的是图像形成容易、容易良好进行输送、而且频繁使用的定型尺寸的用纸。
但不仅是给纸托盘收容的用纸,即使是特殊用纸,例如薄的用纸、明信片等那样厚的用纸、有颜色的用纸、塑料软片等材质与一般用纸不同的用纸等,有时也作为用纸在图像形成中使用。这种偶尔使用的特殊用纸使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具备的给纸托盘进行给纸是困难的。
这种特殊用纸仅偶尔使用,所以若在托盘数量有限的给纸托盘内经常保管的话,则给纸托盘的利用效率变差。因此,一般必须在特殊用纸使用前后,把给纸托盘内收容的定型用纸与特殊用纸进行更换,非常费事。因此一般的图像形成装置多在装置的外部设置给纸口,设有用于能简单地把特殊用纸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手动给纸托盘(纸张输送装置)。
近年来,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处理的高速化在进展,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张数变得非常多。其结果是一般的给纸托盘中其用纸很快就会用完。因此每当这时就需要向给纸托盘补充用纸。为了减少这种非常费事的补充用纸的次数,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另外安装大容量纸张输送装置的情况在增多。
安装了这种手动给纸托盘(纸张输送装置)和大容量纸张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需要确保把用纸向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图像形成部供给输送用的输送路径。因此上述那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输送路径多,结构非常复杂,根据情况有时会产生输送路径两段重叠形成的情况和从纸张输送装置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部必须形成非常长的输送路径的情况。因此在因输送时卡住等故障而导致用纸滞留在输送路径中、图像形成装置紧急停止时,容易使得把滞留的用纸取出很困难。特别是在把滞留在从纸张输送装置朝向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输送路径内的用纸取出时,该用纸的取出困难。例如必须把位于输送路径近旁的给纸托盘向图像形成装置的靠操作者一侧,即向垂直于用纸输送方向的方向拉出而打开输送路径。
这样,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输送路径的打开方向为垂直于纸张的输送方向的方向时,有从打开的部分把用纸拉出来非常困难的问题。在输送路径是两段重叠的结构时,则不仅必须把上下两个单元拉出来打开输送路径而成为更复杂的结构,而且产生操作性变坏的问题。
作为用于解决这种问题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有特开2000-16619号公报(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公开日是2000年1月18日)和特开平11-322117号公报(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公开日是1999年11月24日)等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
具体地说,例如特开2000-16619号公报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把大容量盒(纸张输送装置)和一对辊子一体化,向与用纸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出。而例如特开平11-322117号公报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是相对转印带把手动托盘(纸张输送装置)和保护辊子对一体与用纸输送方向平行地拉出。
这样在用纸卡住时就能确保足够的操作空间,容易把卡住的用纸取出来。
但特开2000-16619号公报和特开平11-322117号公报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前所述,都是在把纸张输送装置拉出来时把输送用纸的输送辊子对一体地拉出来。因此把被安装在纸张输送装置上的输送辊子对卡住的用纸取出来时,即使拉出了纸张输送装置,用纸仍被输送辊子对夹住不动。其结果是把被辊子对夹住的用纸取出来的方向与输送方向成为同一侧向,用纸上被作用有应力。因此难于把被卡住的用纸取出来,有操作性不好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纸张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能使把滞留在装置内的纸张取出来的操作和维修保养容易进行。更详细地说,本发明的目的尤其在于,提供一种纸张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容易地进行将滞留在从纸张输送装置输送纸张的输送路径中和从纸张输送装置向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输送路径中的纸张取出来的操作。
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具备:输送辊子对,用于夹住纸张把纸张向规定方向输送;支承体,用于支承输送辊子对,通过输送辊子对、经由输送纸张的输送路径来输送纸张,其中,所述支承体包括:第一单元,安装了输送辊子对中一侧的辊子;第二单元,安装了另一侧的辊子,而且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能分离。
根据所述结构,构成纸张输送装置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能分离。这样在把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分离时输送路径被打开,在第一单元存在的位置处形成大的操作空间,输送路径被打开。而且,随之输送辊子对也反向离开地分离。
因此,当在纸张滞留在输送路径中时把所述单元分离时,则由输送辊子对夹住的纸张仅由一侧的辊子支承。即在通过单元的分离而形成的操作空间内滞留的纸张被露出。这样不用拉拽纸张就能容易地进行把滞留的纸张取出来的操作(卡纸处理)。而且由于形成了操作空间,所以也能容易进行地维修保养。
现有的纸张输送装置在纸张滞留在输送路径内时是把输送辊子对一体拉出来。其结果是纸张仍被输送辊子对夹住,不象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那样滞留的纸张被露出。因此把滞留在输送路径内的纸张取出来的操作(卡纸处理)不能容易进行。
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具备:第一输送辊子对和第二输送辊子对,它们相互相对,用于夹住纸张把纸张向规定方向输送;支承体,用于支承各输送辊子对,是经由第二输送辊子对输送纸张的第二输送路径在经由第一输送辊子对输送纸张的第一输送路径的第一输送辊子对的下流汇合,并经由该输送路径输送纸张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所述支承体包括:第三单元,安装了第一输送辊子对和第二输送辊子对中一侧的辊子;第四单元,安装了第二输送辊子对中另一侧的辊子,而且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能分离。
根据所述结构,构成纸张输送装置的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能分离。这样在把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分离时,在第三单元所处的位置处形成大的操作空间,包括与第一输送路径汇合的部位,第二输送路径被打开。而且,随之第二输送辊子对也反向离开地分离。
因此,当在纸张滞留在第二输送路径中而把所述单元分离时,则第二输送辊子对分离,由第二输送辊子对夹住的纸张仅由一侧的辊子支承。即在通过单元的分离而形成的操作空间内滞留的纸张被露出。这样不用拉拽纸张就能容易地进行把滞留的纸张取出来的操作(卡纸处理)。而且由于形成了操作空间,所以也能容易地进行维修保养。
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在所述纸张输送装置中也可以是把所述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或把第三单元与第四单元分别相对输送路径或者第一输送路径或第二输送路径大致平行分离的结构。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各单元相对输送路径大致平行地分离,所以对在输送路径内滞留纸张的压力变小。而且与打开输送路径间隔、分离各单元的情况相比,分离所需要的空间也变小。这样能分离各单元直到输送路径的内部,能确保足够的操作空间。因此能容易地进行把卡住的用纸取出来的操作(卡纸处理)。
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也可以采用在所述纸张输送装置中把所述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的任一方或把第三单元与第四单元的任一方向与纸张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分离的结构。
根据所述结构,是使各单元的分离方向与纸张的输送方向成为相反方向地把第一单元或第三单元拉出来。这样被分离的输送辊子对的辊子就向与纸张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行进。即该辊子的移动是向把输送的纸张返回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能防止使滞留的纸张向输送方向行进而把纸张向输送方向塞入。当使辊子向与纸张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则对纸张也不作用压力了,所以能更容易地进行把滞留的纸张取出来的操作(卡纸处理)。
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纸张输送装置中,所述被分离的输送辊子对中至少一侧的辊子由能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或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分离的方向大致平行移动地支承该辊子用的可动支承构件分别支承在所述第一单元或第二单元或者第三单元或第四单元上。
如上所述,只要把第一单元或第三单元拉出来、把滞留在输送路径中的纸张取出来的操作(卡纸处理)结束,就再次使第一单元或第三单元复原到原来的位置进行纸张的输送。即把被分离的输送辊子对复原,进行纸张的输送。这时输送辊子对的辊子之间接触,对辊子产生冲击。该冲击成为辊子破损和输送辊子对接触位置偏离和产生松动的原因。其结果是纸张的输送性能降低,容易发生送斜和起皱折等故障。
根据所述结构,随着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或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分离而被分离的输送辊子对中至少一侧的辊子通过用于能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或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分离的方向大致平行移动支承的可动支承构件分别支承。这样当在把输送辊子对分离后再使其复原到原来的位置时产生冲击,则使具备可动支承构件的辊子向冲击方向移动。这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分离方向大致平行。
这样能缓和使输送辊子对复原时产生的冲击。即可动支承构件起缓和输送辊子对的辊子之间接触时冲击的缓冲部件的作用。因此能防止由该冲击产生的辊子破损以及定位和接触状态的恶化。其结果是能总是良好地维持纸张的输送性能,能防止送斜和起皱折等故障的发生。
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中,最好通过所述可动支承构件支承的辊子是从动辊子。
根据所述结构,具备用于缓和冲击的可动支承构件的辊子是从动旋转的从动辊子。即把滞留的纸张除去后使所述单元复原时缓和由辊子之间接触产生冲击的辊子是从动辊子。由于从动辊子自身不需要驱动源,所以不需要考虑与驱动源的连接和电力的供给等,能使结构简单。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具备所述纸张输送装置和在纸张上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用所述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能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在纸张卡住在从纸张输送装置向图像形成装置输送的途中时,能确保操作空间、容易地把卡住的用纸取出来。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下面所述的内容就能充分了解。而且本发明的优点通过下面参照附图的说明就能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把手动给纸单元拉出来时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在通常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通常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4是在图3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把纸张输送装置拉出来时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把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拉出来后再使其复原到原来位置的状态和输送辊子对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6是表示把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拉出来后再使其复原到原来位置的状态和输送辊子对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7是表示把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拉出来后再使其复原到原来位置的状态时输送辊子对部分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8是表示所述输送辊子对其他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到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具备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印刷机。图1和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纵剖面图。首先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印刷部2和配置在印刷部2下部的给纸单元部3。
在印刷部2的大致中央位置配置有以感光鼓4为中心的电子照相处理部26。在印刷部2的右侧面配置有手动给纸单元18。
该电子照相处理部26以感光鼓4为中心在其周围配置有:带电单元5、光扫描单元6、显影单元7、转印单元8、洗净单元9、和显影剂供给部10。
带电单元5使感光鼓4的表面均匀带电。光扫描单元6在均匀带电的感光鼓4上扫描光图像并写入静电潜影。显影单元7把由光扫描单元6写入的静电潜影通过显影剂进行显影。
转印单元8把在感光鼓4上记录再现的图像转印在用纸和特殊用纸(例如OHP软片(合成树脂软片))等纸张上。洗净单元9把残留在感光鼓4上的显影剂除去,使在感光鼓4上能记录新的图像。
由该洗净单元9除去的残留显影剂被显影单元7的显影剂供给部10回收再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并不限定于具备这种再利用残留显影剂的处理,也可以是将其回收废弃的图像形成装置。
光扫描单元6内装有:未图示的半导体激光源;旋转多面镜61,反射来自半导体激光源的激光;fθ透镜62,起使由旋转多面镜61反射的激光在感光鼓4上等速扫描的作用;及折返反射镜63、64等。半导体激光源根据例如从电脑和传真机终端等外部装置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射出激光,在感光鼓4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影。
在电子照相处理部26的上部配置有定影装置27,依次接受转印了图像的纸张,把纸张上转印的显影剂进行加热定影并把纸张向定影装置27外送出。记录了图像的纸张从印刷部2的排出辊子28向图像形成装置1本体的上面排出。
虽然未图示,但在光扫描单元6的上下空间部内配置有:处理控制单元(PCU)基板,其控制电子照相处理;印刷机控制部,其收容从装置外部接受图像数据的接口基板;图像控制部,其具备图像控制单元(ICU)基板,用于对从接口基板接受的图像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并通过光扫描单元6作为图像进行扫描记录;电源单元,其对上述各种基板和单元供给电力。
手动给纸单元(纸张输送装置)18通过由驱动辊23b和从动辊23a构成的输送辊子对23把设置在给纸托盘25上的用纸向电子照相处理部26输送。对手动给纸单元18在后面详细叙述。
下面说明给纸单元部3。
给纸单元部3具备多个给纸托盘11、12、13、14。通过具备这些给纸托盘11~14,给纸单元部3能把作为记录媒体的丰富多彩的用纸(纸张)例如按尺寸分别进行收容。
图像形成装置1从这些给纸托盘11~14中选择一个给纸托盘。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分离给送装置40从该选择的给纸托盘中把用纸一张一张分离,并向感光鼓4与转印单元8之间供给。然后通过转印单元8把感光鼓4上记录再现的图像转印到供给的用纸上。
图1中给纸托盘11和给纸托盘12是相互并列配置的。给纸托盘13和给纸托盘14按该顺序分别被配置在给纸托盘11和给纸托盘12的下侧。给纸托盘13和给纸托盘14的容量是同程度的容量。给纸托盘11和给纸托盘12的容量被设定成大于给纸托盘13或给纸托盘14的容量。
给纸单元部3具备把给纸托盘11~14中收容的用纸向印刷部2输送用的第三输送路径15和第四输送路径16。第三输送路径15把给纸托盘11、13、14中收容的用纸向印刷部2输送,第四输送路径16把给纸托盘12中收容的用纸向印刷部2输送。
第三输送路径15沿给纸单元部3的机架17在垂直方向上延伸。而第四输送路径16沿机架17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这样在给纸单元部3内部,给纸托盘11~14、第三输送路径15和第四输送路径16被高效率地配置,实现了给纸单元部3的省空间化。
把用纸向各给纸托盘11~14中安放时把目标给纸托盘11~14向图像形成装置1本体的前面侧方向拉出来进行用纸的补充。
用纸卡住在第三输送路径15中时,把构成第三输送路径15的导向件15a(图中用斜线部表示)以给纸单元部3的内侧为支点向操作者的跟前侧转动。这样就能把卡在第三输送路径15中的用纸除去。该除去操作使用在第三输送路径15与机架17间预先确保的操作空间进行。
用纸卡在第四输送路径16中时,也把构成第四输送路径16的导向件16a(图中用斜线部表示)以给纸单元部3的内侧为支点向跟前侧转动。这样就能把卡在第四输送路径16中的用纸除去。该除去操作通过把并列配置的给纸托盘11和给纸托盘12向操作者的跟前侧拉出来,在第四输送路径16的下方确保操作空间的基础上进行。
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采用了能把给纸托盘11、12同时拉出来的结构,但不一定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是把给纸托盘11、12分别独立拉出来的结构。这时通过把给纸托盘11向跟前侧拉出来,在第四输送路径16的下方确保把卡住在第四输送路径16中的用纸除去用的操作空间便可。
在此对本发明特征部分的手动给纸单元(纸张输送装置)18进行说明。
手动给纸单元18配置在印刷部2的右侧面、第四输送路径16的上流侧。手动给纸单元18包括由驱动辊(辊子)23b和从动辊(辊子)23a构成的输送辊子对23以及给纸托盘25等。在给纸托盘25上放置比较少量的用纸和特殊用纸(例如薄的用纸、明信片等那样厚的用纸、有颜色的用纸、塑料软片等材质与一般的用纸不同的用纸)。
在给纸托盘25上放置某种特殊用纸的可能性大。这是因为给纸托盘25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侧面向外部突出,所以能容易地更换或放置用纸的缘故。但由于给纸托盘25上放置的用纸其材质、尺寸等有多种类型,所以比起其他给纸托盘11~14中放置的用纸来其给纸状态容易变得不稳定。特别是当给纸托盘25上放置的用纸超出了对手动给纸单元18预先设定的推荐用纸范围时,用纸在输送路径中被卡住的可能性大。
于是,虽未图示但该手动给纸单元18通过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本体机架上的导轨等,其两端被可滑动地支承。这样手动给纸单元18通过与起自给纸托盘25的用纸输送方向大致平行地(换言之,垂直于连接输送辊子对23a和23b圆心的直线)移动就分离为第一单元A和第二单元B。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第一单元A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右侧面向右方拉出,成为从第一输送路径24到第四输送路径16的输送路径被大幅度分离开放的结构。即如图1所示,通过把手动给纸单元18的第一单元A从虚线的状态(通常状态)拉出来到实线的状态(被分离开放的状态)就能确保操作空间S(图中的点划线)。
因此在纸张滞留在第一输送路径24中时,若把第一单元A和第二单元B分离,则由输送辊子对23夹住的纸张就仅由从动辊23a支承。即滞留的用纸P露出在通过单元的分离形成的操作空间S中。这样不用把纸张从输送辊子对23拉出,就能容易地进行把滞留的用纸P取出来的操作(卡纸处理)。由于形成了操作空间S,所以手动给纸单元18的维修保养也能容易地进行。
把第一单元A拉出来的方向最好是与起自给纸托盘25的用纸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这样被分离的驱动辊23b向与纸张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行进。即驱动辊23b的移动方向成为使输送的纸张返回的方向。其结果是能防止把用纸P向输送方向推进而使滞留的用纸P向输送方向行进。而且当使驱动辊23b向与纸张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则在用纸P上也不施加压力,所以能更容易地进行把滞留的用纸P取出来的操作(卡纸处理)。
图1中的结构是,由从动辊23a和驱动辊23b构成的输送辊子对23中驱动辊23b支承在第一单元A上,从动辊23a支承在第二单元B(印刷部2一侧)上。把第一输送路径24中卡住的用纸P除去后,能把分离的第一和第二单元A、B简单地复原到可进行原来动作的状态。
从动辊23a和驱动辊23b在把第一单元A拉出来时,只要任一侧的辊子被分离便可。即既可以把从动辊23a支承在第一单元A上,也可以把驱动辊23b支承在第一单元A上。但在把驱动辊23b支承在第一单元A上时则必须把驱动驱动辊23b的驱动源也连接在第一单元A上。
把第一单元A拉出来时保留在第二单元B中的辊子最好是输送辊子对23中位于下侧的(图2中的从动辊23a)。这样仅用下侧的辊子(图2中的从动辊23a)便能可靠支承用纸,能容易地把用纸取出来。
在此对把第一单元A拉出来、把滞留在第一输送路径24中的用纸P除去后,使第一单元A复原到原来位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图7是表示手动给纸单元18的结构中输送辊子对23局部的图。下面对如图2所示把驱动辊23b安装在第一单元A上,把从动辊23a支承在第二单元B上时第一单元A的复原动作进行说明。
当把第一单元A复原时,则被分离的输送辊子对23也复原到原来的位置(从动辊23a与驱动辊23b接触的状态)上。这时从动辊23a与驱动辊23b接触并在各自的辊子上产生冲击。该冲击成为辊子破损、和输送辊子对接触位置偏离、和产生松动的原因。其结果是纸张的输送性能降低,容易发生送斜和起皱折等故障。
于是至少在输送辊子对23一侧的辊子上采用为消除该故障用的结构。下面具体说明该结构。
即如图5所示,驱动辊23b支承在第一单元A上。第一单元A具备:驱动辊23b及其轴承33b;手动给纸单元底导向件30,其把用纸的上面向用纸输送路径导向;定位凸部32,用于把驱动辊23b定位。驱动辊23b支承在轴承33b上、按图5箭头所示的方向顺时针旋转,使被轴承33a支承的从动辊23a逆时针旋转,这样自给纸托盘25把用纸向第一输送路径24输送。
如前所述,第一单元A能向相对第一输送路径24大致平行的方向(图5中双箭头的方向)移动。
而从动辊23a支承在第二单元B上。如图5所示,从动辊23a具备缓和第一单元A拉出来后复原到原来位置时所产生压力(冲击)用的结构。即从动辊23a在第二单元B的输送导向件39上通过拉簧38与L字型的定位支承块35一起支承在轴承33a上。
定位支承块35具有导向凸起36,在所述输送导向件39上形成有能使导向凸起36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导向孔37。这样在从动辊23a上作用有水平方向的压力时,能使从动辊23a在导向孔37的范围内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例如在通常状态下,从驱动辊23b向从动辊23a作用有垂直方向的压力和水平方向的压力,所以导向凸起36位于导向孔37的中途位置。而当把第一单元A拉出来时,则驱动辊23b从从动辊23a离开,所以没有从驱动辊23b向从动辊23a作用的压力。因此拉簧38收缩,导向凸起36位于导向孔37的右端。在使第一单元A复原,驱动辊23b与从动辊23a接触时,从驱动辊23b向从动辊23a作用较大的水平方向的压力。因此拉力弹簧伸长,导向凸起36位于导向孔37的左端。这样,导向凸起36在导向孔37中水平移动(图6和图7)。
这样拉簧38一个端部连接在输送导向件39上,另一个端部连接在定位支承块35上。通过拉簧38的伸缩,从动辊23a能在导向孔37的范围内水平方向移动。即拉簧38能缓和对从动辊23a在水平方向上的压力(冲击)。因此能防止从动辊23a的破损。
这样就能缓和复原输送辊子对23时产生的冲击。即定位支承块35、导向凸起36、导向孔37和拉簧38作为支承从动辊23a能在水平方向移动的可动支承构件在起作用。压簧34起缓和从驱动辊23b垂直方向作用的压力的作用。因此能防止该冲击产生的辊子的破损。
在定位凸部32与定位支承块35接触的状态下,即使从定位凸部32向定位支承块35的水平方向作用有压力,也能使拉簧38伸长,向作用压力的方向(水平方向)沿导向孔37移动。这样当该压力消除时拉簧38收缩,从动辊23a和驱动辊23b可靠地返回到原来的接触位置。
这样通过定位凸部32与定位支承块35能可靠防止输送辊子对23的定位和接触状态的恶化。
如上所述,纸张输送装置18能总是良好地维持纸张的输送性能,能防止发生送斜和起皱折等故障。
图5~图7中把驱动辊23b支承在第一单元A上,但也可以如图8所示把从动辊23a支承在第一单元A上。把从动辊23a支承在第一单元A上时的动作与前面所述的把驱动辊23b支承在第一单元A上时大致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把第一单元A拉出来时支承在第二单元B上留下的辊子最好是驱动辊23b。这是由于把从动辊23a留在印刷部2时,则支承驱动辊23b的第一单元A就必须在连接驱动源的状态下移动,其结果是第一单元A的结构会变复杂。另外,把来自驱动源的传递切断、把驱动辊23b支承在第一单元A上移动时,在使其复原到原来的位置时就必须再次使驱动辊23b与驱动源成为正确的连接状态,仍然会使结构复杂。
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18中通过所述可动支承构件支承的辊子最好是从动辊23a。
根据所述结构,具备缓和冲击用可动支承构件的辊子是从动旋转的从动辊23a。即把滞留的纸张除去后使所述单元A复原时,缓和由辊子之间接触所产生冲击的辊子是从动辊23a。由于从动辊23a自身不需要驱动源,所以不需要考虑与驱动源的连接和电力的供给等,能使结构简单。即当驱动辊23b通过所述可动支承构件支承时,则在驱动辊23b和所述可动支承构件外还需要连接驱动源,结构复杂。相反,通过把从动辊23a由所述可动支承构件支承,则能避免把辊子与所述可动支承构件与驱动源全部连接时的复杂性。
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18中通过所述可动支承构件支承的辊子是从动辊23a,并且该从动辊23a最好是支承在第一单元A上。该纸张输送装置18的例子被表示在图8中。通过这种结构,不是由所述可动支承构件支承驱动辊23b,所以能避免把驱动辊23b与所述可动支承构件与驱动源连接的复杂结构。另外由于不需要连接驱动源的从动辊23a支承在第一单元A上,所以能避免第一单元A的结构变复杂。
把第一单元A拉出来时支承在第二单元B上留下的驱动辊23b或从动辊23a,通过由压缩螺旋弹簧等(也可以是板簧和拉伸螺旋弹簧等)形成的拉簧38被朝向分离了的辊子所方向靠压,第一单元A复原到原来的位置时就能夹住用纸进行输送。另外,现在是把第一单元A拉出来,但也可以是把第二单元B拉出来的结构。
[实施例2]
下面根据图3和图4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为了说明方便,对与图1所示各构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下面仅对与实施例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具备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印刷机。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结构的剖面图。图像形成装置1’中与手动给纸单元18连接在给纸单元部3的右侧配置有给纸单元20。该给纸单元20与其他的给纸托盘11~14相比被设定成大容量。这时从给纸单元20给纸的用纸从第二输送路径19经过第四输送路径16被引导向印刷部2。第一输送路径24与第二输送路径19相对,第二输送路径19配置在第一输送路径的下部。且第二输送路径19在第一输送路径24的下流与第一输送路径24汇合。
这样,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由手动给纸单元18和给纸单元20构成纸张输送装置。
具备手动给纸单元18和给纸单元20的纸张输送装置也与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情况一样,第三单元A’和第四单元B’的某一方可以拉出来,能分离成第三单元A’和第四单元B’。这样如图4所示,例如第三单元A’能包括第一输送路径24与第二输送路径19汇合部位地拉出来。
图3和图4中,其结构是:由从动辊23a与驱动辊23b构成的输送辊子对(第一输送辊子对)23和由从动辊21a与驱动辊21b构成的输送辊子对(第二输送辊子对)21中,第一输送辊子对23(从动辊23a与驱动辊23b)和驱动辊21b支承在第三单元A’上,从动辊21a支承在第四单元B’(印刷部2一侧)上。把在第二输送路径19中卡住的用纸P除去后能把分离开的第三和第四单元A’、B’简单地复原到能进行原来动作的状态。第一输送辊子对23与第二输送辊子对21相互相对。
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与前面所述的一样,在因卡纸等而使用纸滞留在第二输送路径19中时,通过把第三单元A’拉出来能确保操作空间S’(图中的点划线)。这样不用从输送辊子对21拉拽纸张,就能使把滞留的用纸P取出来的操作(卡纸处理)容易地进行。由于形成了操作空间S’,所以手动给纸单元18和给纸单元20的维修保养也能容易地进行。
该卡纸处理的详细动作与前面所述图5~图7的说明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但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情况下,在图5~图7中,从动辊23a是21a,驱动辊23b是21b,第一单元A是第三单元A’,第二单元B是第四单元B’。
如上,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第三单元A’与第四单元B’能分离。这样当把第三单元A’与第四单元B’与纸张的输送方向大致平行地分离时,则在第三单元A’所处的位置形成大的操作空间S’,包括与第一输送路径24的汇合部位、第二输送路径19被打开。随之第二输送辊子对(从动辊21a与驱动辊21b)也反向离开地被分离。
因此在用纸P滞留在第二输送路径19中时若把第三单元A’与第四单元B’分离,则由第二输送辊子对夹住的用纸P仅由从动辊21a支承。即滞留的用纸P露出在由单元的分离而形成的操作空间S’中。这样不用拉拽纸张,就能容易地进行把滞留的用纸P取出来的操作(卡纸处理)。由于形成操作空间S’,故也可容易地进行保养维护。
这样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也与所述实施例1具有大致同样的结构,所以能得到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
本实施例对通过把第三单元A’拉出来、把卡在第二输送路径19中的用纸P取出来的处理进行了说明,但通过把第三单元A’采用不同的单元,把输送辊子对23的一侧的辊子拉出来,也能把卡住在第一输送路径24中的用纸容易地取出来。
以上说明的实施例1和2的图像形成装置1、1’是把手动给纸单元18和/或给纸单元20设置成能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本体可滑动,所以通过使手动给纸单元18和/或给纸单元20滑动能把其从图像形成装置1中拉出来。因此例如从手动给纸单元18或给纸单元20输送的用纸即使在第四输送路径16中被卡住等时,也能通过使手动给纸单元18和/或给纸单元20滑动容易地进行第四输送路径16的维修保养。
在实施例1、2中对印刷机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印刷机之外对传真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也能适用。把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应用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时,纸张输送装置还可称作是起把纸张向印刷部2供给的作用和起把纸张输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1’内并把纸张向外部排出的作用的纸张给送装置。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可有各种变化,把在不同实施例中分别公开的技术装置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如上所述是使安装有输送辊子对中一侧的辊子的第一单元和安装有另一侧辊子的第二单元分离的结构。
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如上所述是由安装有第一输送辊子对和第二输送辊子对中一侧的辊子的第三单元和安装有第二输送辊子对中另一侧的辊子的第四单元所构成,而且是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能分离的结构。
因此,在输送纸张的输送路径与第一单元或第三单元之间确保了足够的操作空间。其结果是具有能把手伸入到输送路径的内部把滞留的纸张取出来的效果。
当把各单元分离时,则输送辊子对被分离,所以成为纸张露出在输送路径中的状态。因此能不破坏纸张地解除输送构件夹住纸张的状态,具有能更容易地把滞留的纸张取出来的效果。
由于只要把各单元分离就能容易地把滞留在输送路径中的纸张除去,所以也具有能把纸张输送装置的结构简单化的效果。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如上所述是具备所述纸张输送装置和在纸张上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的结构。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用所述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在纸张卡在从纸张输送装置向图像形成装置输送的途中时,可确保操作空间,具有可以提供能容易地把卡住的用纸取出来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效果。
在发明的详细说明的项目中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最终是为了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不应狭义地解释为仅限定于这些具体例,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能作各种变形进行实施。

Claims (13)

1、一种纸张输送装置(18),其具备:输送辊子对(23),用于夹住纸张把纸张向规定方向输送;支承体,用于支承输送辊子对(23),通过输送辊子对(23)、经由输送纸张的输送路径(24)来输送纸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包括:第一单元,其安装了输送辊子对(23)中一侧的辊子;第二单元,安装了另一侧的辊子,而且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能分离,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分离方向相对于输送路径(24)大致平行,并且相对于连接输送辊子对(23)的一侧的辊子的圆心与另一侧的辊子的圆心的直线大致垂直地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18),其特征在于,拉出上述第一单元,该第一单元向与纸张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分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18),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的输送辊子对(23)中一侧的辊子是通过能与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分离的方向大致平行移动地支承该辊子用的包含拉簧的可动支承构件(35、36、37、38)来支承在所述第一单元或第二单元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18),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支承构件(35、36、37、38)包括:定位支承块(35),其与所述辊子(23a、23b)一起连接在轴承(33a、33b)上;拉簧(38),其一个端部连接在具备所述可动支承构件(35、36、37、38)的所述第一单元或第二单元的输送导向件(30、39)上,另一个端部连接在所述定位支承块(35)上,所述定位支承块(35)具有导向凸部(36),在所述输送导向件(30、39)上形成有能使导向凸部(36)水平方向移动的导向孔(37),通过使所述定位支承块(35)根据作用在水平方向上的压力而移动,所述拉簧(38)伸缩,所述导向凸部(36)能沿所述导向孔(37)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或第二单元中不具备所述可动支承构件(35、36、37、38)的另一者具备定位凸部(32),所述定位支承块(35)通过根据由所述定位凸部(32)施加的压力而移动,所述拉簧(38)伸缩,所述导向凸部(36)能沿所述导向孔(37)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18),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可动支承构件(35、36、37、38)支承的辊子是从动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分离时,仅所述第一单元能移动,安装在该能移动的一者上的辊子是从动辊(23a)。
8、一种纸张输送装置(18),其具备:第一输送辊子对(23)和第二输送辊子对(21),它们相互相对,用于夹住纸张把纸张向规定方向输送;支承体,用于支承各输送辊子对,经由第一输送辊子对(23)输送纸张的第一输送路径(24)和经由第二输送辊子对(21)输送纸张的第二输送路径(19)相对,并且第二输送路径(19)在第一输送路径(24)的第一输送辊子对(23)的下流与第一输送路径汇合,并经由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纸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包括:第三单元,其安装了第一输送辊子对(23)和第二输送辊子对(21)中一侧的辊子;第四单元,其安装了第二输送辊子对(21)中另一侧的辊子,而且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能分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1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和第二输送路径大致平行地分离。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18),其特征在于,引出上述第三单元,并且该第三单元向与纸张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分离。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18),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的输送辊子对(21)中一侧的辊子通过能与所述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分离的方向大致平行移动地支承该辊子用的包含拉簧的可动支承构件(35、36、37、38)支承在所述第三单元或第四单元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18),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可动支承构件(35、36、37、38)支承的辊子是从动辊。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18)。
CNB2004100066310A 2003-02-25 2004-02-25 纸张输送装置和具备该纸张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33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8095/2003 2003-02-25
JP48095/03 2003-02-25
JP2003048095A JP2004256221A (ja) 2003-02-25 2003-02-25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4775A CN1524775A (zh) 2004-09-01
CN1313339C true CN1313339C (zh) 2007-05-02

Family

ID=32866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663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3339C (zh) 2003-02-25 2004-02-25 纸张输送装置和具备该纸张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210680B2 (zh)
JP (1) JP2004256221A (zh)
CN (1) CN131333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01697B1 (ko) * 2003-07-21 2005-07-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잼 제거 장치를 갖는 복합기 및 그 잼 제거 방법
JP4277830B2 (ja) * 2005-07-07 2009-06-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25316B2 (ja) * 2005-12-27 2009-02-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記録装置
JP4722740B2 (ja) * 2006-03-22 2011-07-1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74624B2 (ja) * 2012-05-17 2016-08-2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紙葉類搬送装置及び紙葉類取扱装置
US20180346268A1 (en) * 2017-05-08 2018-12-06 Parkins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rapid and safe opening of pressure nip rolls
JP7476714B2 (ja) * 2020-08-05 2024-05-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75336A (en) * 1987-09-17 1989-03-22 Canon Kk Image forming device
JPH0286522A (ja) * 1989-04-05 1990-03-27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H07157132A (ja) * 1993-12-07 1995-06-20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H0940212A (ja) * 1995-07-27 1997-02-10 Kofu Nippon Denki Kk プリンタの用紙搬送装置
JPH09281832A (ja) * 1996-04-12 1997-10-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H11321048A (ja) * 1998-05-16 1999-11-24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2642U (ja) * 1982-04-04 1983-10-13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ソ−タ−付き静電写真複写機
US4908674A (en) * 1989-02-22 1990-03-13 Mita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574900B2 (ja) * 1989-09-16 1997-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712021B2 (ja) * 1989-10-16 1998-02-10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333444A (ja) * 1991-05-09 1992-11-20 Canon Inc 搬送装置
JPH05132184A (ja) * 1991-11-05 1993-05-28 Canon Inc 転写紙搬送機構
JPH05319618A (ja) * 1992-05-19 1993-12-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用紙搬送装置
US5971388A (en) * 1995-02-24 1999-10-26 Ricoh Company, Ltd. Automatic original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which has different procedures for correcting paper jams depending on where the jam occurs
CH691767A5 (de) * 1995-08-10 2001-10-15 Rutishauser Data Ag Deckeleinheit für eine Büromaschine.
JPH1029740A (ja) 1996-07-11 1998-02-03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機
JPH11322117A (ja) 1998-05-16 1999-11-24 Mita Ind Co Ltd 給紙装置
JP2000016619A (ja) 1998-07-06 2000-01-18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3938516B2 (ja) * 2002-06-18 2007-06-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75336A (en) * 1987-09-17 1989-03-22 Canon Kk Image forming device
JPH0286522A (ja) * 1989-04-05 1990-03-27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H07157132A (ja) * 1993-12-07 1995-06-20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H0940212A (ja) * 1995-07-27 1997-02-10 Kofu Nippon Denki Kk プリンタの用紙搬送装置
JPH09281832A (ja) * 1996-04-12 1997-10-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H11321048A (ja) * 1998-05-16 1999-11-24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164485A1 (en) 2004-08-26
US7210680B2 (en) 2007-05-01
JP2004256221A (ja) 2004-09-16
CN1524775A (zh) 2004-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3146C (zh) 纸张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5465C (zh) 送纸装置
CN1163801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309644C (zh) 片材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成形装置
CN100350785C (zh) 原稿输送装置
CN1576209A (zh) 纸张输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576040A (zh) 纸张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642211A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使用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714501Y (zh) 成像装置
CN1991605A (zh) 原稿自动供给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661486A (zh) 片材输送装置以及片材处理装置
CN194545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75103A (zh) 片材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762672A (zh) 纸张裁断装置和纸张后处理装置
CN1920680A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661487A (zh) 片材排出装置及具有其的片材处理装置
CN1275451C (zh) 图象读取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CN1313339C (zh) 纸张输送装置和具备该纸张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990366A (zh) 片材输送装置
CN1827507A (zh) 薄片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薄片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774026A (zh) 原稿读取装置
CN1244484C (zh) 纸张进给装置和图像成形设备
CN1764226A (zh) 文件读取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841225A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纸结构
CN160547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