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3133A - 喷嘴以及装有该喷嘴的抽吸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嘴以及装有该喷嘴的抽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3133A
CN1313133A CN01109160.6A CN01109160A CN1313133A CN 1313133 A CN1313133 A CN 1313133A CN 01109160 A CN01109160 A CN 01109160A CN 1313133 A CN1313133 A CN 1313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nozzle
absorbate
liquid
nozz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091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5553C (zh
Inventor
川本荣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kyo Aqua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REIJIE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701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32177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938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5219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189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5219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REIJIE KK filed Critical SANKYO REIJIE KK
Publication of CN1313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3133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A24015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A2401551C/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55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555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将被吸物(粘附的固化物)去除的喷嘴以及装有该喷嘴的抽吸装置。该用于抽吸被吸物的喷嘴连接在抽吸装置上,包括:具有可以面对上述被吸物粘附面的开口部和抽吸该被吸物的抽吸口的喷嘴本体、以及设置在上述喷嘴本体上,能够对上述被吸物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机构。

Description

喷嘴以及装有该喷嘴的抽吸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嘴的结构以及装有该喷嘴的抽吸装置。主要使用于高龄者的看护,更具体地讲,是用于抽吸去除粘在高龄者身体上的排泄物。
近年来,由于平均寿命的延长与医疗技术的发达,使卧床不起或老年痴呆症等需要看护的病人(特别是高龄者)急剧增加。因此,被看护者的看护,特别是排泄物的处理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般说来,卧床不起或老年痴呆症等需要看护的病人的排泄物的处理都是使用尿布。即采用定期更换尿布的方法来处理需要看护的病人的排泄物。
然而,如果仅仅更换尿布,而身体上仍粘附有排泄物,就存在有卫生管理上的问题。因此,更换尿布时有必要将被看护的病人的身体上粘着的排泄物加以去除。该项工作的传统做法是使用纸或布等材料的清洁用品进行。也就是说,看护者使用这些清洁用品直接擦拭高龄者身体上被弄脏的部分,以将粘附的排泄物去除。
但是,在大多数场合下,当更换尿布时,身体上粘附的排泄物已经干硬固化,去除这些排泄物就需要付出很大的辛苦与劳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嘴以及包括该喷嘴的抽吸装置,使得能够容易地去除被吸物(粘结固化物)。特别是,提供的喷嘴以及包括该喷嘴的抽吸装置,能够容易地去除粘附在身体上的被吸物(固化物)。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在抽吸装置上,用于抽吸被吸物的喷嘴。包括具有可以面对上述被吸物粘附面的开口部和抽吸该被吸物的抽吸口的喷嘴本体,以及设置在上述喷嘴本体上、能够对上述被吸物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机构。
具有上述结构的喷嘴可以将上述液体高效率地喷射到被吸物上(并与其发生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形式,在与上述被吸物粘附面相对的上述开口部的端面上,可以形成外部气体导入口,以将外部气体导入该喷嘴。
在喷嘴具有这样结构的情况下,在抽吸被吸物的过程中,外部气体可以通过喷嘴本体上形成的外部气体导入口进入其内部。所以喷嘴本体内部就不会产生大幅度的减压,结果是喷嘴本体在被吸物粘附面上不会形成造成麻烦的强烈抽吸。所以使用具有本发明结构的喷嘴时,抽吸中能够容易地将该喷嘴沿着被吸物粘附面进行移动操作。而且如前所述,在抽吸的过程中有相当量的外部气体由外部气体导入口进入喷嘴的内部。就是说,在外部气体导入口会形成很强的向内部流动的外部气体气流。据此,由喷嘴的内部向被吸物喷射液体时,虽然这些液体可能在被吸物粘附面形成飞溅,但由于立刻受到上述外部气体气流的作用而返回,所以不会发生由上述外部气体导入口向喷嘴外部的溅出。因此不会造成对周围的污染,可形成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
在上述开口部的上述端面上,可以形成数个沿其周围方向上的突起,以该突起之间的空隙构成上述外部气体导入口。
而且,上述液体喷射机构还可以将上述液体对上述被吸物粘附面以倾斜的方向进行喷射。
在上述开口部的周围,且面对上述被吸物的端面上,可以形成对上述被吸物喷射上述液体的喷射孔(特别是可以在其周围方向上可有多个)。具有这样的结构时,对于突出部(例如男性生殖器)周围粘附的被吸物(例如排泄物)的抽吸去除是非常合适的。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形式,上述液体喷射机构中,可以在上述开口部的内侧设置与该开口部略平行的挡板,该挡板所具有的表面积比位于设置该挡板位置的上述喷嘴本体的中空部分的断面积要小,且能够形成为了向被吸物喷射上述液体的喷射孔。
就是说,喷嘴具有这样的结构时,能够将液体从挡板的液体喷射孔喷附到被吸物上。这里,喷射出的液体与被吸物(被吸物的粘着面)发生冲突后,应该经过喷嘴的内侧反冲返回。但是,如前所述,由于在具有本发明构造的喷嘴中,在与被吸物相对的上述开口部的内侧设置有与该开口部略平行的挡板,所以反冲返回的液体会因为该挡板的存在而再次被反冲到被吸物一方,以后这一动作会在减衰的同时反复进行。另一方面,在喷嘴的内部由于抽吸的作用,会形成流向内侧的气流。由液体喷射孔喷出的液体会一边在被吸物粘附面与挡板之间反弹,一边向挡板的周边方向流动。所以使用本发明构造的喷嘴,与点喷射的方法相比,可以高效率地将液体喷到被吸物(与其发生作用)。特别是可以一次在较宽的范围内(与挡板的面积相同)喷射足够量的液体(与被吸物发生作用)。
而且,上述液体喷射孔还可以在与上述被吸物粘附面相对的上述挡板的面上形成。进而在与上述被吸物粘附面相对的上述挡板的面上不形成喷射孔的区域形成突起。这样的构造可以对流向挡板周围方向的液体起到搅拌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被吸物的去除效率。
上述挡板还可以由在上述喷嘴本体内部在喷嘴本体的内周所设置的中空撑杆所支撑,具有上述液体经由上述撑杆的内部,再供给给上述挡板的喷射孔的构造。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形式,上述液体喷射机构还可以具有以下构造:在上述开口部面对上述被吸物粘附面时,能够将上述液体对于该被吸物粘附面呈略平行方向喷出的喷射孔,设置有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喷射孔面对的阻挡壁,上述抽吸口可以配置在上述喷射孔与上述阻挡壁之间,由上述喷射孔喷出的液体与上述阻挡壁发生冲撞,冲撞后的液体能从上述抽吸口被抽吸。
在具有这样构造喷嘴的情况下,在被吸物的抽吸中,液体的流动在喷嘴内呈反转状态。即,液体不向喷嘴的外部飞溅,而是处于循环状态。所以在液体喷射状态下,例如,即使由于错误操作使喷嘴离开了被吸物粘附面,也不会发生液体的飞溅。这样就不会造成对周围的污染,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而且,对于应该去除的被吸物,是沿着其粘附面喷附的液体,所以可以效率非常高地将液体喷到被吸物上(并使其相互作用)。
上述喷嘴本体还可以在上述喷射孔与抽吸口之间、且与上述开口部相对的面上形成贯通孔,具有可以将外部气体导入喷嘴本体内的构造。
特别是,在从上述贯通孔向喷嘴本体内导入外部气体的结构中,由喷射孔喷出的液体由于受到从该贯通孔导入(吹入)的外部气体的压力,会对被吸物产生强制的压迫作用。结果是,喷射的液体确实能够进一步与被吸物发生交错。换言之,液体能够更有效地与被吸物发生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优异的抽吸去除功能。
而且,上述喷嘴本体还可以在上述喷射孔与抽吸口之间、且与上述开口部相对的面上形成突起的构造。这样,在被吸物粘附面比较柔软(特别是身体的表面)的情况下,可以抑制喷嘴本体的开口部端面与被吸物粘附面发生粘结。就是说,在二者之间确实可以形成为了进行被吸物的抽吸去除而必需的空隙。
还有,在形成贯通孔的情况下,上述突起应避开该贯通孔所存在的位置。当然,上述突起还应该具有不与从喷射孔喷出的液体发生冲突的位置(以及/或形状)。
进而,上述阻挡壁可以具有划定上述开口部的一部分的、断面略为U字型的结构。此时,略U字型阻挡壁的中央部分(弯曲部分)受到喷射孔喷射的液体的冲撞,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液体的飞溅。
上述阻挡壁的与上述被吸物粘附面相对的面还可以形成波纹状的凸凹结构。由于这种结构能够更积极地将外部气体导入喷嘴本体内部,因此可以避免喷嘴对被吸物粘附面(特别是身体的表面)的过度吸住。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形式,上述液体喷射机构还可以具有以下结构,包括对上述喷嘴本体可以位移的遮蔽部,上述遮蔽部将上述开口部的一部分遮蔽,具有可与上述喷射液体发生冲撞的遮蔽板,当上述遮蔽部向上述遮蔽板与上述开口部接近的方向位移时,上述喷射的液体不与上述遮蔽板发生冲撞而向外放出,当上述遮蔽部向上述遮蔽板与上述开口部离开的方向位移时,上述喷射的液体则与上述遮蔽板发生冲撞。
喷嘴具有这样的结构时,在被吸物的抽吸操作中,喷嘴的遮蔽部受到压力而附在被吸物粘附面上。即遮蔽部的位移是朝着遮蔽板与喷嘴本体的开口部相接近的方向,所以由喷射机构喷出的液体不受任何阻碍地喷到被吸物上,被吸物能够迅速地发生剥离。其结果是能够发挥优异的抽吸去除能力。
在喷射上述液体的状态下,如果喷嘴离开了被吸物粘附面,则该粘附面上对喷嘴遮蔽部的推压力就会解除。因此该遮蔽部就回到原来的位置(直到自然状态的位置)。结果是喷射的液体受到遮蔽部所具有的遮蔽板的遮挡。也就是说,由喷射部喷射出的液体与遮蔽板相冲撞,其飞沫立刻被抽吸。这样在抽吸操作中液体被喷射的状态下,即使是喷嘴从被吸物粘附面离开,液体也不会向四周飞溅。所以就不会发生由于飞溅液体对周围造成污染而带来的麻烦。
进一步讲,本发明的喷嘴可以取得特别显著的效果,而且不需要组装传感器等复杂的控制系统。其结构很简单,价格也很便宜。
上述喷嘴本体与上述遮蔽部,可以在上述遮蔽板与上述开口部的离开方向以赋能部件进行连接。该赋能部件,例如可以是螺旋弹簧、板弹簧等。
这样,如果解除了使遮蔽部位移(后退)的力,则遮蔽部的遮蔽板就会复位(前进)到与液体冲撞的位置。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当喷嘴从被吸物粘附面离开时所发生的液体的飞溅。
上述遮蔽板应具有以下结构:至少在其中央部分包括向着喷嘴本体的内侧闭缩的圆锥状,当上述遮蔽部向上述遮蔽板与上述开口部接近的方向位移时,可以从上述遮蔽板中央存在的开口将液体向外部放出。
上述遮蔽板的形状,可以在该遮蔽板与被吸物粘附面之间形成间隙。因此与遮蔽板重合部分的区域也能受到液体的作用,即该区域存在的被吸物也能同时被抽吸去除,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由于上述空隙处也能有效地受到抽吸力的作用,所以还有在与遮蔽板重合的区域不易残留液体的效果。
遮蔽板制成上述圆锥状时,其沿其斜边方向的面可以是弯曲状,也可以是直线状。进一步讲,上述遮蔽板并非一定是立体形状,也可以是简单的平板(与喷嘴本体的轴向垂直的平板)。
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对被吸物粘附面所喷射的液体,可以沿着以该喷射机构顶端为顶点的假想锥面喷射。这样喷射时,可以呈雾状,即形成连续的锥面进行喷射,也可以以数条流线状沿着锥面喷射。
与上述被吸物粘附面相对的上述遮蔽部的面上,可以在其周围方向上形成数个突起。由于这种结构在抽吸去除作业中能够更积极地将外部气体导入喷嘴本体内部,因此可以避免喷嘴对被吸物粘附面(特别是身体的表面)的过度吸住。结果是喷嘴能够沿着被吸物粘附面非常容易地进行移动操作。
而且,采用具有这样结构的喷嘴,对身体表面粘附的被吸物进行抽吸去除处理时,为了避免对皮肤的划伤,对上述突起的顶端部应赋予圆头,即希望突起的顶端部分制成例如半球状的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形式,上述液体喷射机构还可以有以下结构:设置有在上述喷嘴本体内、能够在垂直于喷嘴本体的轴方向的方向上位移、且与上述喷射液体可能发生冲撞的遮蔽板,以及与上述遮蔽板相连接、当上述喷嘴本体内部形成负压时利用与大气压的压差驱动上述遮蔽板位移的驱动机构,且由上述驱动机构的动作使上述遮蔽板位移,具有可使上述喷射的液体不与上述遮蔽板发生冲撞而向外部放出的功能。
上述遮蔽板上有缺口,当由上述驱动机构的动作使该遮蔽板位移时,液体喷射机构所喷出的液体可以从上述缺口中通过。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上述驱动机构包括:在上述喷嘴本体周面形成的孔的周围所设置的环状的导向壁部、设置在该导向壁部内且可以对于该导向壁部位移的活塞部、与该活塞部及上述遮蔽板相连接的轴部、以及可对上述活塞部施加复原力,使该活塞部从上述喷嘴本体的内部空间离开的复原构件。当上述喷嘴本体内形成负压时,由于与大气压的压差,使上述活塞部朝着接近喷嘴本体内部空间的方向位移,该活塞部的位移,还可以具有通过上述轴部使上述遮蔽板发生位移的功能。
作为另一种形式,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包括:设置在上述喷嘴本体的内部,使该喷嘴本体的开口部的一部分闭塞,且与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喷出的液体可以发生冲撞的遮蔽板、与上述液体喷射机构相连接,且当上述喷嘴本体内形成负压时,能够利用与大气压的压差使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倾斜运动的驱动机构。由于上述驱动机构的动作使上述喷射机构倾斜运动,因此具有使该液体喷射机构喷出的液体不与上述遮蔽板冲撞而向外部放出的功能。
在具有这样结构的情况下,上述驱动机构包括:在上述喷嘴本体的周围面上形成的孔的周围设置的环状导向壁部、设置在该导向壁部内且可以对于该导向壁部位移的活塞部、与该活塞部及上述遮蔽板相连接的轴部、以及可对上述活塞部施加复原力,使该活塞部从上述喷嘴本体的内部空间离开的复原构件。当上述喷嘴本体内形成负压时,由于与大气压的压差,使上述活塞部朝着接近喷嘴本体内部空间的方向位移,该活塞部的位移,还可以具有通过上述轴部使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发生倾斜运动的功能。
而且,上述导向壁部可以形成对其内部存在的活塞部用手指按压的位置。由此构造,可根据需要进行手动喷射液体。更详细地讲,具有了这样的结构,就可以对应喷嘴难以接触被吸物粘附面的情况(即不能充分得到负压的情况)。具体地讲,例如对于长期卧床不起引起溃烂的皮肤上粘附的排泄物的抽吸去除,可以在几乎不给被看护者带来痛苦的情况下进行。
与上述活塞部的主平面相对的导向壁部的开放面,可以用不具透气性的膜加以封闭(但是也可以存在有针孔(pin hole)程度的孔)。这样,由于从导向壁部的开放面不能吸入外部气体,所以可以增加大气压与负压之间的压差。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发挥驱动机构的功能。
上述开口部的端面,可以在沿其周围方向上形成数个突起。具有这样的结构时,在抽吸去除的工作中,由于可从突起之间的间隙向喷嘴的内部导入外部气体,所以可避免喷嘴对被吸物粘附面(特别是身体的表面)的过度吸住。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将该喷嘴沿着被吸物粘附面进行移动操作。
如前所述,具有这样的结构时,希望对突起的顶端部赋予圆头。
而且,在液体喷射机构能够倾斜运动型的喷嘴中,遮蔽板与喷嘴本体部的开口面之间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呈一定角度的倾斜。但是,无论哪一种,都希望遮蔽板能够倾斜设置。就是说,这样可以在被吸物粘附面与遮蔽板之间形成空隙,因此即使是与该遮蔽板重叠的区域(被吸物粘附面上的区域),也能受到液体的作用。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在同一领域抽吸力能够有效地发生作用,所以不会残留液体。
将与抽吸装置相连接、用于吸入被吸物的喷嘴设计为上述构造的情况下,在被吸物的抽吸工作中(喷嘴本体部与被吸物粘附面接触期间),喷嘴本体部的内部形成负压,所以遮蔽板可以位移,或者液体喷射部可以倾斜运动。这样,由液体喷射部喷出的液体就不会与遮蔽板发生冲撞,而是由喷嘴本体的开口部向外部放出。就是说,喷出的液体可以不受任何阻挡地喷到被吸物上,使被吸物迅速地从其粘附面上剥离。结果是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异的抽吸去除能力。
在喷射液体的状态下,如果使喷嘴离开被吸物粘附面,则喷嘴本体内的压力会立刻上升。换言之,大气压与喷嘴本体内的压力(负压)之间的压差,会降低到能够使驱动机构工作的临界值以下。就是说,喷嘴本体内不能产生有效的负压。因此,遮蔽板或喷射机构会回复到原来的位置,由喷射机构喷出的液体会与遮蔽板发生冲撞,其飞沫则立刻被抽吸。其结果是,喷射机构喷出的液体不会由喷嘴本体的开口部向外部放出。因此,在抽吸工作中喷射液体的状态下,即使喷嘴离开了被吸物粘附面,液体也不会向周围飞溅,所以不会造成飞溅的液体引起周围污染的麻烦。
而且,上述液体喷射机构还可以将上述液体向被吸物粘附面以倾斜的方向喷射。
也可以在上述喷嘴本体的开口部的周围,且与上述被吸物相对的端面上,形成向该被吸物喷射上述液体的喷射孔。
上述被吸物,例如可以是粘附在身体上的排泄物和其他脏的东西等。
本发明还涉及装有上述包括喷嘴的抽吸装置,在该抽吸装置中,设置与上述喷嘴的抽吸口相连通的抽吸机构、和用于存放由该抽吸机构的驱动使喷嘴工作而吸得的被吸物的被吸物容器、以及向上述喷嘴的液体喷射机构提供液体的液体供给机构。当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向上述被吸物喷射液体的同时,上述被吸物则由于上述抽吸机构的驱动从上述喷嘴的抽吸口被抽吸,并被存放入上述被吸物容器中。
上述供给机构具有:存放上述液体的液体容器,与该液体容器和上述液体喷射机构连通的液体通道,以及将上述液体容器中储存的液体压送到上述液体喷射机构中的液体压送机构。
而且还可以进一步设置连通上述被吸物容器与上述喷嘴之间的抽吸通道。
具有这样结构的抽吸装置,即使是在欲抽吸去除的被吸物已经固化的情况下,也能容易地应对。就是说,粘附的被吸物(固化物)能够受喷射液体的作用而软化,从粘附的地方迅速剥离(喷射液体的力量能够促进被吸物的剥离)。结果是被吸物(粘附固化物)就能够容易地去除(抽吸去除)。特别是对身体上粘附的固化物(被吸物)能够容易且高效率地抽吸去除。
本发明的抽吸装置中,由于包括本发明的喷嘴,所以可在喷嘴内同时进行液体的喷射与被吸物的抽吸去除。因此,向被吸物喷射的液体就不会向由于受到该液体的作用而从粘附面剥离的被吸物的周围飞溅,从而实现更加清洁的工作环境。
本发明的抽吸装置中,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将上述储存液体容器内的液体加热到预定温度的加热装置。这样,使用温热的液体可以使固化的被吸物的去除(剥离)更加容易。此外,使用温热的液体,喷射到人体上时,不会带来冷凉等不舒服的感觉。
而且,上述喷嘴既可以固定在抽吸装置上,也可以设置为可装可卸的形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附图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抽吸装置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抽吸装置结构中喷嘴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使用抽吸装置来抽吸去除被吸物时状态的一部分的断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喷嘴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使用喷嘴时作用的断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喷嘴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喷嘴一部分剖面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图7中所示喷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使用喷嘴时作用的断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喷嘴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中喷嘴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喷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中使用喷嘴时作用的断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喷嘴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喷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使用喷嘴时作用的断面图,表示了由于抽吸装置的动作,实施抽吸去除被吸物的中途状态。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使用喷嘴时作用的断面图,表示了在喷射液体的状态下,喷嘴离开被吸物粘附面的状态。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中喷嘴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中所示喷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中使用喷嘴时作用的断面图,表示了由于抽吸装置的动作,实施抽吸去除被吸物的中途状态。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中使用喷嘴时作用的断面图,表示了在喷射液体的状态下,喷嘴离开后被吸物粘附面的状态。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中喷嘴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3是图22中所示喷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24是表示使用图22及图23所记载的喷嘴时作用的断面图,表示了由于抽吸装置的动作,实施抽吸去除被吸物的中途状态。
图25是表示使用图22及图23所记载的喷嘴时作用的断面图,表示了在喷射液体的状态下,喷嘴离开后被吸物粘附面的状态。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加以说明。(实施例1)
首先,对本发明中包括喷嘴的抽吸装置加以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抽吸装置结构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抽吸装置的喷嘴部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使用抽吸装置来抽吸去除被吸物时状态的断面图。
在实施例1中,欲抽吸去除高龄者等被看护者身体上粘附的排泄物(以下称为被吸物)的情况下,即针对假定被吸物为身体上粘附的排泄物的情况加以说明。当然,本发明中的抽吸装置,除去抽吸去除身体上粘附的排泄物之外,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用途。
实施例1中的抽吸装置的主要构成要素为:喷嘴1、抽吸部2、存放由于抽吸部2的驱动而由喷嘴1吸入的被吸物的被吸物容器3、连接(连通)被吸物容器3与喷嘴1之间的波纹管4、以及向喷嘴1的液体喷射部7提供液体的液体供给部5等。
喷嘴1的一部分的断面示意图如图2,可以看出,它包括可以面对被吸物粘附面(身体)的开口部11、装有抽吸被吸物抽吸口12的杯状喷嘴本体10、设置在喷嘴本体10内,可以向被吸物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7等。从该喷嘴1吸入被吸物。
在与身体接触的开口部11的,面对粘附有被吸物的身体的断面上,为了不使身体受到损伤,用衬垫1a进行覆盖。而且,为了能够看到和确认喷嘴1的内部状态,以提高可操作性,该喷嘴采用透明的树脂原料来制造。
抽吸部2,具体说来是一个风扇马达,安装在被吸物容器3的上方。
被吸物容器3用于存放由于抽吸部2的作用而由喷嘴1吸入的被吸物。所以抽吸部2的抽吸力要经过被吸物容器3内的空间而起作用。但是在实施例1中,被吸物容器3内是先用水来填充的,所以吸入的被吸物呈与水混合的状态。
还有,在抽吸部2与被吸物容器3之间有利用抽吸部2的驱动力(旋转力)的气液分离机构(图中未表示)。所以,从抽吸部2仅仅排除空气当然是可以的。气液分离机构,进一步讲,关于使用被水填充被吸物容器3的抽吸系统的结构部分(该部分通常称为干湿两用吸尘器),例如可以参照特开平10-304993,由于已经为人所知,其详细说明这里省略。
液体供给部5主要包括,储存液体的液体容器13、将液体容器13内储存的液体加热到预定温度的加热部6、将液体容器13内的液体压送到液体喷射部7的液体压送部8、将液体压送部8与液体喷射部7相连接(连通)的液体输送管9等主要构成要素。
还有,抽吸部2、被吸物容器3、液体容器13、加热部6以及液体压送部8都安装在带有移动车轮的箱14内。虽然图中未给出详细的表示,箱14为上下二体可分离的结构,为的是便于更换被吸物容器内的污水。
特别是液体容器13,为了便于液体的补充,包括装卸自在的盖5a。加热部6位于液体容器13的下方,起到能够将该液体容器13中的液体(水)加热到预定温度(例如30~35℃)的功能。与液体容器13以及液体输送管9相连接的液体压送部8,具体地说是电动泵,可将液体容器13中储存的液体向液体喷射部7压送。液体输送管9,由于是与波纹管4共同动作,所以需以所定的间隔与管4紧接(缠接)。
另一方面,喷射部7具有将液体压送部8送来的液体对由喷嘴1吸入前的被吸物(即粘附在身体上的固化排泄物)进行喷射的功能。特别是如图2所示,液体喷射部7朝向喷嘴1的开口部11(开放面),通过在其内部的突出状态,安装在喷嘴本体10上。就是说,为了使喷射的液体通过喷嘴本体10的开口部11的假想中心O(见图2),喷射部7以倾斜的状态固定。
安装有该喷射部7的喷嘴本体10,在与管4连接的一侧存在有直径均匀的部分。而且在该部分配置有使抽吸部2和液体压送部8动作或停止的两个开关(图中未表示)。所以,实际上,在喷嘴1与箱14之间附加有波纹管4和液体输送管9,还有传送电信号的电缆。
此外,在实施例1中作为向被吸物喷射的液体是水(温水),当然,用其它的液体来代替也是可以的。
总的说来,如图3所示,实施例1中的抽吸装置,可以由液体喷射部7向被吸物(粘附在身体B上的固化排泄物)M喷射液体W。而且,在喷射液体W的同时,从粘附场所剥离的被吸物M可以受抽吸部2的作用,通过喷嘴1被吸入,进而,这些被吸物M以及液体W可以被存放于被吸物容器3之中。
如上所述,实施例1中的抽吸装置,具有由喷嘴1、抽吸部2、被吸物容器3等构成的抽吸部构造部,在此基础上加上对被吸物M喷射液体W的液体喷射系统构造部(液体喷射部),特别是装有液体容器13、液体喷射部7、液体压送部8以及液体输送管9的液体喷射系统构造部。而且,具有在向被吸物M喷射液体W的同时,该被吸物M可以受抽吸部2的作用,通过喷嘴1被吸入,存放于被吸物容器3的结构。所以,即使是在欲抽吸去除的被吸物M已经固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应对。就是说,粘附固化的被吸物M可以由喷射液体W的作用而软化,进而从粘附的地方迅速地剥离。此外,液体的力量也能促进被吸物的剥离。结果是,身体上粘附的固化被吸物能够容易、高效率地被抽吸去除。
而且,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抽吸装置,仅仅是一例。当然,本发明的抽吸装置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结构。
由该抽吸装置,可容易地去除粘附固化物(被吸物),特别是对于身体上粘附的固化物(被吸物),能够容易、高效率地抽吸去除。
关于喷嘴1,可与管4呈固定状态,也可以呈可装可拆形式(装上、拆下)。(实施例2)
接下来,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喷嘴加以说明。实施例2中的喷嘴,是与抽吸装置相连接,用于吸入被吸物的。在实施例2中,对连接实施例1中抽吸装置的场合加以说明。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喷嘴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使用喷嘴时的作用的断面图。
对与实施例1中同样的构件,赋予同样的标号,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4与图5所示,实施例2中的喷嘴20,包括可面对被吸物粘附面的开口部21、带有抽吸被吸物的抽吸口22的略圆筒状的喷嘴本体20a、设置在喷嘴本体20a内,可向被吸物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27,由该喷嘴20将被吸物吸入。
抽吸口22与抽吸装置的软管4相连接。在开口部21的与粘附有被吸物的身体相对的断面上,形成数个外部气体导入口26,可在上述抽吸装置动作时,将周围的外部气体导入喷嘴本体20a的内部。在开口部21的上述端面上,沿其周围方向上形成数个突起23,由这些突起23之间的空隙构成该外部气体导入口26。
由于这些突起23直接与人体接触,为了不给皮肤带来损伤,例如可以用软质材料(例如橡胶等)构成。而且,其顶端部应赋予圆头。
在实施例2中,在环状的基底23a上,整体地设置有数个突起3的构造,即,突起23与喷嘴本体20a是由不同的部件所构成,但并不限于此,突起23与喷嘴本体20a也可以是整体的结构。
液体喷射部27设置在喷嘴本体20a内,起到能够将液体压送部8送来的液体向由喷嘴20到被吸物容器3内吸入前的被吸物(即身体上粘附的固化了的排泄物)喷射的功能。特别是,如图5所示,该液体喷射部27面向喷嘴20的开口部21(开放面),在其内部以突出和倾斜的状态安装于喷嘴本体21a中。因此,该液体喷射部27可以将上述液体以稍稍倾斜的方向对着身体的表面喷射。
还有,在实施例2中,作为该液体喷射部27,使用的是略L状的管材,其大部分装在喷嘴本体20a的内部空间里。而且,该液体喷射部27的基端一侧,连接有由上述抽吸装置延伸的液体输送管9。
下面结合图5对实施例2中喷嘴20的作用加以说明。
图5表示了使上述抽吸装置动作,且将液体W喷射到被吸物(粘附在身体B上的排泄物)M的状态。这里,从该图可以看出,在被吸物M的抽吸过程中,外部气体通过在喷嘴本体20a的开口部21的端面上形成的外部气体导入口26(即各个突起23之间的空隙),导入(抽吸)至喷嘴本体20a内。所以,由于上述抽吸装置的抽吸作用,喷嘴本体20a的内部不会形成大的减压。其结果是,喷嘴20在粘附有被吸物M的身体B的表面仅以较小的力吸住。因此,在使用实施例2中结构喷嘴的情况下,在抽吸被吸物的过程中,喷嘴20沿着粘附有被吸物M的身体B的表面的移动操作能够容易地进行。
而且如前所述,在抽吸中,外部气体以较大的力量从外部气体导入口26导入(抽吸)至喷嘴本体20a的内部。换言之,在外部气体导入口26形成强的向内流动的外部气体气流。因此,在喷嘴本体20a的内部,向被吸物M喷射液体W时,该液体W虽然在身体B的表面发生飞溅,但立刻受外部气体流的作用而返回,所以不会发生由外部气体导入口26向喷嘴20的外部溅出。故而不造成对周围的污染,得到良好的工作环境。
这样,被吸物M可以由抽吸部2的作用从喷嘴20吸入,并存放于被吸物容器3中。所以,即使是欲抽吸去除的被吸物M已经固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应对。就是说,粘着固化的被吸物M,由于受到喷射液体W的作用而软化,能够从粘附的地方迅速剥离。此外,液体W的力量也能够促进被吸物M的剥离。其结果是,对于粘附在身体上的固化被吸物M,能够容易地、高效率地抽吸去除。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2中喷嘴20的变形例加以说明。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喷嘴变形例的立体图。
关于该变形例,其基本技术思想与基本结构等都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所以下面以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处为中心加以说明。
图6中所示喷嘴20′,具有在喷嘴本体20a′上直接形成为向被吸物喷射液体的喷射孔24的特征。就是说,在喷嘴本体20′中的开口部21′的内周面,且与被吸物面对的端面25上,以预定的间隔形成数个该喷射孔24。
该液体喷射孔24位于以其相邻接而形成外部气体导入口26的突起23的内侧(根据情况也可以在突起23与突起23之间的区域)。进而,本实施例中,液体喷射孔24在端面25上以基本相等的间隔沿圆周方向形成。
还有,在图6中虽未特别地表示,但在喷嘴本体20a′的周壁内部存在有与液体喷射孔24相对应的液体导向通道。这样,该导向通道就一体制在喷嘴本体20a′的基端侧,在这个位置,连接由上述抽吸装置延伸而来的液体输送管9。具有这样结构的喷嘴20a′,由液体喷射孔24和图中未表示的上述液体导向通道而构成液体喷射部。而且,还可以设计为将上述液体喷射部27与液体喷射孔24并用的液体喷射部。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喷嘴20′,特别是对于突出部(例如男性生殖器)周围所粘附的被吸物(例如排泄物)的抽吸去除是非常合适的。就是说,该突出部设置在喷嘴本体20a′内,在其周围的面上,直接喷射与该面相垂直的液体(图6中以W表示),从而进行被吸物的抽吸去除,所以其工作性能非常优异。还有,采用本发明形式中结构的情况下,喷嘴本体20a′的内径和深度等,都可以根据上述突出部的大小,进行适当的放大或缩小。
在抽吸装置中安装了具有这样结构的喷嘴,抽吸中能够容易地将该喷嘴沿着被吸物粘附面进行移动操作,而且,在喷嘴内即使向被吸物喷射液体,该液体也不会向外飞溅。(实施例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的喷嘴加以说明。实施例3中的喷嘴与实施例2中相同,连接在抽吸装置上,用于吸入被吸物。对实施例3连接于实施例1中抽吸装置的情况也加以说明。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喷嘴一部分剖面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图7中所示喷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使用喷嘴时所起作用的断面图。
对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同样的构件,赋予同样的标号,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7~9所示,实施例3中的喷嘴30包括,可以面对被吸物粘附面(身体)的开口部31、装有抽吸被吸物的抽吸口32的呈略圆筒状的喷嘴本体31a、设置在喷嘴本体30a内且可向被吸物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37,由该喷嘴30可将被吸物吸入。
抽吸口32连接波纹管4。开口部31的,与粘附有被吸物的身体相对的端面上用软质的衬垫39覆盖,是为了在抽吸工作时不给被看护者的皮肤带来损伤。
在喷嘴本体30a中开口部31的内侧(即波纹管4一侧)设置有与开口部31的开口面略平行(稍微倾斜也可以),且相互中心一致的挡板33。该挡板33具有与喷嘴本体30a的断面形状相符合的圆形。该挡板33的表面积比设置该板位置的喷嘴本体30a的中空部分的断面积要小。即设置挡板33的直径小于喷嘴本体30a的内径。这是为了使挡板33不阻挡流向波纹管4的气流。
进而,在挡板33的略中央部,形成数个为向被吸物喷射液体(例如温水)的液体喷射孔34。由图8可知,在喷嘴本体30a的内部,挡板33由在其周面上设置(实际上镶嵌在其基端侧)的,呈L型的中空撑杆35所支撑。该撑杆35与液体输送管9相连接。实施例3中具有经过该撑杆35的内部,将向上述被吸物喷射的液体供给给挡板33的喷射孔34的结构。所以,在喷嘴30中,由该挡板33与撑杆35构成液体喷射部。
在实施例3中,挡板33与撑杆35是具有一体结构的,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的构件来组成。
进而,在挡板33的与被吸物面对的一侧,形成数个突起36。这些突起36位于挡板33的边缘处,避开液体喷射孔34所存在的位置,且其顶端部设计为球面状圆头。在实施例3中,该突起36的顶端部具有与开口部31的开口面几乎相同的高度(严格说来,该突起36的顶端部的高度应使其略位于开口部31的开口面的里面)。由于这些突起36的存在,使得在抽吸中能够对流向挡板33内侧的液体起到搅拌作用,所以可进一步提高被吸物的去除效率。
下面利用图9,对实施例3中喷嘴30的作用加以说明。为了使说明简化,在图9中省略了突起36。
如图9所示,使抽吸装置工作,且向被吸物(身体B上粘附的排泄物)M喷射液体W。这里,从图9可以看出,在被吸物M的抽吸中,液体W经过挡板33的喷射孔34喷到被吸物M上。而且,在与被吸物(被吸物粘附面)发生冲撞之后反弹回喷嘴本体30a的内侧。但是,如前所述,在实施例3中的喷嘴30,在与被吸物M相对的开口部31的开口面的内深侧设置有挡板33,因此反弹的液体W会由于挡板33的存在而再次被反弹至被吸物M一侧。以后,上述行为会在减衰的同时重复进行。
另一方面,在喷嘴本体30a内,由于抽吸的作用,会形成向其内深处流动的强气流。所以,由喷射孔34喷出的液体W,会在挡板33与粘附有被吸物M的身体B的面之间反弹的同时,形成向挡板33周围边缘的放射状的流动。因此,使用该喷嘴30的情况下,与以点状将液体喷射到被吸物M的方法相比,能够效率极高地将液体W喷射到被吸物M上(使其发生作用)。特别是,一次可在宽的范围(与挡板33同面积)内喷射力量大的液体W(使其发生作用)。结果能大大提高被吸物M的抽吸去除工作效率。
还有,在实施例3中所举的例子是喷嘴的开口部31的开放端面(开口侧的环状端面)具有平坦的构造,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0所示,在开口部31与粘附有被吸物的身体相对的端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可以形成数个顶端部为半球状的突起37。这样,如实施例2中的说明,由于上述抽吸装置的抽吸作用,喷嘴本体30a的内部就不会产生大幅度的减压,所以在被吸物的抽吸中,能够容易地将该喷嘴30沿着粘附有被吸物M的身体B的表面进行移动操作。
根据实施例3中的喷嘴30,可以将液体效果良好地喷射到被吸物上(使其发生作用)。特别是可在宽的范围内喷射力量大的液体(使其发生作用)。(实施例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中的喷嘴加以说明。实施例4中的喷嘴与实施例2以及3中相同,连接在抽吸装置上,用于吸入被吸物。对实施例4连接于实施例1中抽吸装置的情况也加以说明。
图11是表示实施例4中喷嘴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中所示喷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图13是表示实施例4中使用喷嘴时的作用的断面图。
对于与实施例1~3中同样的构件,赋予同样的标号,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1~13所示,实施例4中的喷嘴40包括:可以面对被吸物粘附面(身体)的开口部41、装有抽吸被吸物的抽吸口42的呈略L字型的喷嘴本体40a、设置在喷嘴本体40a内的液体喷射部47,由该喷嘴40可将被吸物吸入。
喷嘴本体40a包括:带与抽吸装置的波纹管4相连接的抽吸口42的圆筒状的圆筒部46,在该圆筒部46的前端设置的面部45。
液体喷射部47的构成包括,由喷嘴本体40a的圆筒部46连续延出的断面略呈U字型的阻挡壁43、面对阻挡壁43的弯曲部分,设置在喷嘴本体40a上的液体喷射部本体47a。在与粘附有被吸物的身体相对的阻挡壁43的端面上,形成连续的波纹状的凸凹43a(当然,这一部分也可以是平坦面)。
液体喷射部本体47a的面对阻挡壁43的弯曲部分的面上,形成数个液体喷射孔44。即,由液体喷射孔44喷出的液体(例如温水),在与阻挡壁43的弯曲部分冲撞后,从抽吸口42被抽吸。
对实施例4中的喷嘴40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前所述,阻挡壁43要与液体喷射孔40的位置相吻合,对于喷嘴本体40a进行整体设置。更详细一些讲,该阻挡壁43(确切进应该是其中央部分)设置在喷嘴本体40a上,夹着抽吸口42(后面详细叙述的圆孔45a),与液体喷射孔40的位置(面部45的周边上)相吻合,使其与液体喷射孔44所喷出的液体直接发生冲撞。
在实施例4中,该阻挡壁43是能够围住喷嘴本体40a上抽吸口42的略U字型。在U字型阻挡壁43的中央部分(弯曲部分),构成与液体喷射孔44喷出的液体相冲撞。此外,由在阻挡壁43的与粘附有被吸物的身体相对的端面上设置的波纹状凸凹43a,能够在抽吸中将外部气体积极地导入喷嘴本体40a的内部。而且,阻挡壁43的高度(自面部45的表面到阻挡壁43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也是均匀的。但是,该阻挡壁43的高度也可以是不均匀的。例如,在喷射部47一侧,其高度尺寸就可以较小。
在面部45上,存在有与筒状部44的内径相等的圆孔45a。该圆孔45a与筒状部44的内部空间相连通,该圆孔45a确定了连接在上述抽吸装置的抽吸口42。
在面部45上,还形成数个贯通孔48。特别是,这些贯通孔48都在与被吸物粘附面面对的面部45上,且位于圆孔45a(抽吸口42)与液体喷射孔44之间的区域。所以当上述抽吸装置工作时,可以通过这些贯通孔48将外部气体导入喷嘴本体40a内(被吸物粘附面与面部45之间的空间)。而且,如后面还要详细叙述的那样,从这些贯通孔48导入(吹入)的外部气体,能够起到将液体喷射孔44喷出的液体强制地推到欲抽吸去除的被吸物上的作用。
进而,在面部45(与被吸物粘附面相对的一侧)上且避开贯通孔48的位置上,设置有数个突起49。这些突起49,可以是与构成喷嘴本体40a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特别是,这些突起49存在于与液体喷射孔44喷射的液体不交错的位置,而且,顶端要赋予圆头。突起49的高度尺寸,应设计得比从面部45的表面到液体喷射孔44的距离要小。
由图12可知,在液体喷射本体47a上形成的喷射孔44,将液体(图12中以W表示)呈与面部45略平行的方向喷射。更详细一些讲,当喷嘴本体40a(特别是其面部45)与被吸物粘附面面对时,喷射孔44向被吸物喷射的液体形成与被吸物粘附面略平行的方向进行喷射。
在该液体喷射部本体47a的内部,形成与各个喷射孔44相对应的液体导向通道47b。而且,这些导向通道47b与抽吸装置的抽吸侧(上流侧)成为一体,在该位置与从抽吸装置延伸过来的液体输送管9相连接。
图12所示为抽吸装置不工作时的状态,即不作用抽吸力的状态。换言之,实际上由喷射孔喷出的液体,并不与阻挡壁43的表面垂直,而是以一定的倾斜(对于阻挡壁表面的垂线倾斜)状态发生冲撞。这是为了不使与阻挡壁43冲撞后反弹的液体发生向外飞溅。就是说为了使与阻挡壁43冲撞后的液体能够反弹到喷嘴本体40a的筒状部46之内。而且,还可以用阻挡壁43(特别是其中央部分)与液体喷射孔44的倾斜机构来取代上述构造。在具有这样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从液体喷射孔44笔直地喷射液体。
下面利用图13,对实施例4中喷嘴40的作用加以说明。为了使说明简化,在图13中省略了突起49。
如图13所示,使抽吸装置工作,且向被吸物(身体B上粘附的固化排泄物)M喷射液体W。这里,从图13可以明白,在使用实施例4中喷嘴40的情况下,在被吸物M的抽吸中,液体流W在喷嘴本体40a内反转。即,液体W不是向外飞溅,而是在内部循环,因此,即使在喷射液体的状态下,误将喷嘴从被吸物粘附面上离开,液体W也不会向外飞溅。所以不会造成对周围的污染,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
而且,在使用实施例4中喷嘴40的情况下,在应该抽吸去除的被吸物上,是沿着其粘附面喷射液体W的,因此,与向被吸物M粘附面交叉点喷射的手法相比,液体W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向被吸物M实现喷射(发生作用)。
此外,喷嘴40在喷嘴本体40a的面部45形成贯通孔48,通过这些贯通孔48,可以将外部气体导入被吸物M的粘附面与面部45之间的空间。所以,由液体喷射孔44喷出的液体W,受到由贯通孔导入(吹入)的外部气体的压力,对被吸物M会有强制的推压作用。就是说,液体W的路径会在M一侧形成凸的弯曲。其结果是喷射的液体W进一步确实与被吸物M发生交错。换言之,液体W能够更有效地与被吸物发生作用,因此能发挥特别优异的抽吸去除性能。
在实施例4中,是具有向被吸物M喷射数条液体流W的结构,但是也可以用一个喷射孔喷射扇状的液体W来取代上述结构。
由该喷嘴40,在抽吸中,即使在喷射液体的状态下,将喷嘴40从被吸物粘附面上离开,液体W也不会向外飞溅。特别是,即使在喷射液体的状态下,将喷嘴40从被吸物粘附面上离开,液体也不会向周围飞溅,而且还能向被吸物高效率地喷射液体(使其发生作用)。(实施例5)
接下来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的喷嘴加以说明。实施例5中的喷嘴与实施例2~4中相同,连接在抽吸装置上,用于吸入被吸物。对实施例5连接于实施例1中抽吸装置的情况也加以说明。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喷嘴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中所示喷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使用喷嘴时作用的断面图,表示了由于抽吸装置的动作,实施抽吸去除被吸物的中途状态。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使用喷嘴时作用的断面图,表示了在喷射液体的状态下,喷嘴离开了被吸物粘附面的状态。
对于与实施例1~4中同样的构件,赋予同样的标号,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4及15所示,实施例5中的喷嘴50包括:可以面对被吸物粘附面(身体)的开口部51、装有抽吸被吸物的抽吸口52的呈略圆筒型的喷嘴本体50a、设置在喷嘴本体50a内的对被吸物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57,由该喷嘴50可将被吸物吸入。
喷嘴本体50a的抽吸口52上,连接有抽吸装置的管4。该喷嘴本体50a外周的抽吸口52一侧,形成有整体结构的环状凸缘50b,该凸缘50b如后面要详细叙述的那样,起到能与弹簧55的一端连接固定的作用。
液体喷射部57的构成包括:设置在喷嘴本体50a内的液体喷射部本体57a、设置在喷嘴本体50a的外周,能够对喷嘴本体50a位移的筒状遮蔽部53、位于喷嘴本体50a与遮蔽部53之间的螺旋弹簧(赋能装置)55。
也就是说,实施例5中的喷嘴50,由在内部空间配置的液体喷射本体57a的喷嘴本体50a、遮蔽部53、用弹簧55相连接而构成。而且如后面要详细叙述的那样,在抽吸装置动作,但不进行被吸物的抽吸去除的状态下,液体喷射部本体57a所喷射出的液体(例如温水),会与遮蔽部53所具有的遮蔽板56发生冲撞,其后立刻被抽吸。
液体喷射部本体57a能起到在其开口一侧向被吸物喷射液体的作用。这里,液体喷射部本体57a具有数个液体喷射孔(图中未表示),可以将向被吸物喷射的液体沿着以液体喷射部本体57a的顶端为假设顶点的圆锥面呈雾状喷射(即形成连续的圆锥面)。在实施例5中,该液体喷射部本体57a与被吸物粘附面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空隙,所以将液体喷射部本体57a的顶端处于喷嘴本体50a的开口部51数cm以内的位置进行配置。
还有,液体喷射部本体57a由曲轴型的中空撑杆58所支撑。即,在撑杆58内形成液体导向通道58a,液体喷射部本体57a所喷射的液体,是通过该液体导向通道58a向液体喷射部本体57a供给的。而且撑杆58与喷嘴本体50a的周围壁相贯通,在保证具有充分气密性的状态下固定在该周壁上。撑杆58的抽吸装置一侧,连接由该抽吸装置延伸来的液体输送管9。
遮蔽部53在其一侧有不完全闭塞的筒状。特别是该遮蔽部53具有比液体喷射部本体57a的外径稍大的内径,所以遮蔽部53可以在喷嘴本体50a上以自由镶嵌的形式安装。换言之,遮蔽部53对于喷嘴本体50a是可以位移的。
在该遮蔽部53的一侧,设置有将其一部分闭塞的遮蔽板56。该遮蔽板56为环状,在其中央有圆形的开口56a。该开口56a是抽吸被吸物的真正的抽吸口。
当喷嘴50处于自然状态时(遮蔽部不受压力的作用,图15所示状态),为了能使遮蔽板56自身与从液体喷射部本体57a沿假想锥面喷出的液体相冲撞,该遮蔽板56与喷嘴本体50a的开口部51的端缘侧部分相重合。确切地讲,应该是与遮蔽板56的除去与开口56a对应部分的大部分区域相重合。在实施例5中,遮蔽部53,能够抵抗弹簧55的弹力而朝着与遮蔽板56和喷嘴本体50a的开口部51接近的方向位移到最终的位置,因此具有液体喷射部本体57a所喷射的液体不与遮蔽板56冲撞,而向外部放出的构成。
更详细一些讲,具有遮蔽部53的遮蔽板56,在其中央部分(开口56a的周围部分)朝喷嘴本体50a的内侧呈闭缩的锥状(向被吸物一侧开阔)。而且,由于遮蔽板56上的锥状部分(隆起部分)的中央有开口56a的存在,向被吸物喷射的液体能够向外部放出。
而且,与喷嘴本体50a相同,在遮蔽部53的波纹管4一侧,形成有一体的环状的凸缘53a。由该凸缘53a可与弹簧55的另一端连接和固定。
由这样的构成,在喷嘴本体50a的周围的凸缘50b与凸缘50a之间,配置有弹簧55。前面的说明虽然没有涉及到,该弹簧的功能在于在喷嘴本体50a与遮蔽部53之间起作用,提供使遮蔽部53的遮蔽板56与喷嘴本体50a的开口部51相互离开的力。所以,对于遮蔽部53,只要没有人为的压力(压缩弹簧55的力),喷嘴50就会维持如图15所示的自然状态。
还有,在实施例5的喷嘴50中,需要防止遮蔽部53脱落(从喷嘴本体50a的拔出脱落)的机构,这里,是由弹簧55起到了防止脱落机构的作用。就是说,在弹簧55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凸缘50b与凸缘53a,使二者离开的距离受到限制。但是,该防止脱落的机构由喷嘴本体50a与遮蔽部53分别固定栓销等的设置方式也是可以的。
在实施例5中遮蔽部53的行程,即可能后退的距离为数cm,这里设定的是约2cm。
实施例5中,在遮蔽部分53的,与被吸物粘附面相对的端面,即在遮蔽板56的呈圆锥状部分(隆起部分)的周围的面上,沿其周围方向上形成有数个突起59。该突起59起着在被吸物粘附面(身体的表面)与遮蔽板56之间形成所需空隙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将周围的外部气体导入喷嘴本体50a内,从而可以使喷嘴50不至于过度地吸附在被吸物粘附面上。
由于这些突起59直接与人体接触,为了不给皮肤带来损伤,可以用软质材料(例如橡胶等)构成。而且,其顶端部应赋予圆头。
此外,在喷嘴50的外周,也可以设置能够将弹簧55加以覆盖的圆筒形外套。
下面,利用图16和图17,对实施例5中喷嘴50的作用加以说明。
如图16所示,在抽吸装置工作,且将液体W喷射到被吸物M(身体B上粘附的排泄物)上时,就实施对被吸物M的抽吸去除操作。
此时,喷嘴50的遮蔽部53就会受压而附在粘附有被吸物M的身体B的表面。即,遮蔽部53朝遮蔽板56与喷嘴本体50a的开口51接近的方向位移到最终的位置。因此,如图16所示,由液体喷射部本体57a所喷射的液体W可以不受遮蔽板56的遮挡而喷射到被吸物M上,被吸物M就会从其粘附面上迅速发生剥离。结果是能够充分发挥优异的抽吸去除性能。而且,在这种状态下,由各个突起59之间形成的间隙可以以强的力量将外部气体导入喷嘴本体50a内,所以与被吸物M发生冲撞后的液体W就不会向外部飞溅。
这里,如图17所示,在喷射液体W的状态下,如果喷嘴50离开了粘附有被吸物M的粘附面,则使遮蔽部53附在粘附有被吸物M的粘附面上的压力就会解除。这样,由一直受到压力的弹簧的弹力(复原力),使遮蔽部53立刻回到原来的位置(自然状态的位置)。其结果是如图17所示,喷射的液体W就受到遮蔽部53所具有的遮蔽板56的遮挡作用。就是说,由液体喷射部本体57a沿假想锥面所喷射的液体W,会与遮蔽板56冲撞,其飞沫立刻被抽吸。所以,液体W不会向外部飞溅,而是在喷嘴本体50a内反转。这样,在抽吸操作中,在液体W被喷射的状态下,即使是喷嘴50从粘附有被吸物M的粘附面离开,液体W也不会向四周飞溅。所以就不会发生由于飞溅液体W对周围造成污染而带来的麻烦。
进一步讲,在实施例5的喷嘴50中,为了得到优异的效果,并不需要传感器等复杂的控制系统。即,喷嘴的结构非常简单,所以可廉价地提供。
在实施例5中,前面所述的遮蔽板56具有的形状是锥形,但其形状也可以是圆环形的平板状。
在实施例5中,前面所叙述的是液体W沿着假想的锥面呈雾状喷射。当然,除此之外,沿假想锥面将数条液体W喷射到被吸物M的结构也是可以的。即,液体W以相互独立的数条线状进行喷射的结构也是可以的。换言之,液体W的喷射形式也并非限于沿假想的圆锥面,可以通过遮蔽部53,特别是遮蔽板56的形状的变更而达到所希望的形式。
这样,使用实施例5中的喷嘴50,在抽吸操作中,在液体被喷射的状态下,即使是喷嘴从粘附有被吸物M的粘附面离开,液体也不会向四周飞溅。而且可以用简单的结构得到这样的效果。(实施例6)
接下来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6中的喷嘴加以说明。实施例6中的喷嘴与实施例2~5中相同,连接在抽吸装置上,用于吸入被吸物。对实施例6连接于实施例1中抽吸装置的情况也加以说明。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中喷嘴的立体图。图19是图18中所示喷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中使用喷嘴时作用的断面图,表示了由于抽吸装置的动作,实施抽吸去除被吸物作业的中途状态。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中使用喷嘴时作用的断面图,表示了在喷射液体的状态下,喷嘴离开的被吸物粘附面的状态。
对于与实施例1~5中同样的构件,赋予同样的标号,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8~21所示,实施例6中的喷嘴60包括,可以面对被吸物粘附面(身体)的开口部61、装有抽吸被吸物的抽吸口62的喷嘴本体60a、设置在喷嘴本体60a内的对被吸物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67,由该喷嘴60可将被吸物吸入。
喷嘴本体60a为中空的大致四方体(方形衣柜状)。抽吸口62上,连接有由上述抽吸装置延伸来的波纹管4。还有,在该喷嘴本体60a中,整体形成导向壁部65a,构成如后面要详细叙述的驱动部65。换言之,在喷嘴本体60a上,形成将其内部与外部连接的圆孔。
而且,在喷嘴本体60a的开口部61中,在与被吸物粘附面面对的端面,特别是在设置后述驱动部65的面部的端面上,形成一排数个突起69(沿着喷嘴本体60a的开口部61的周围方向)。这些突起69的顶端呈半球状的结构,以起到在被吸物粘附面(身体的表面)与喷嘴本体60a的开口部61的端面之间形成所希望的空隙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将周围的外部气体导入喷嘴本体60a内,从而可以使喷嘴60不至于过度地吸附在被吸物粘附面上。
另一方面,开口部61的设置了突起69的端面的下方位置的端面上,其断面以半圆形、连续的大尺寸衬垫71所覆盖。进而,在喷嘴本体60a所剩下的两个端面(确切地讲应是端部),设置有略为弓型的缺口72。该缺口72与突起69同样,能起到将外部气体导入喷嘴本体60a内的作用。
液体喷射部67在其开口一侧包括,对被吸物喷射喷射液的液体喷射部本体67a,设置在喷嘴本体60a内断面为L型的遮蔽板63、与该遮蔽板63相连接,且能够使该遮蔽板63位移的驱动部65。而且如后面要详细叙述的那样,在上述抽吸装置动作,但不进行被吸物的抽吸去除的状态下,由液体喷射部67喷射出的液体(例如温水)与遮蔽板63相冲撞,其飞沫立刻被抽吸。
还有,液体喷射部本体67a由曲轴型的中空撑杆68所支撑。即,在撑杆68内形成液体导向通道68a,液体喷射部本体67a所喷射的液体,是通过该液体导向通道68a向液体喷射部本体67a供给的。而且撑杆68与喷嘴本体60a相贯通,在保证具有充分气密性的状态下固定在该周壁上。撑杆68的抽吸装置一侧,连接由该抽吸装置延伸来的液体输送管9。
遮蔽板63被设置得可以在喷嘴本体60a的轴方向与垂直方向上位移。而且,在喷嘴本体60a内不形成充分负压的状态,即喷嘴本体60a离开了被吸物粘附面的状态下,遮蔽板63位于形成突起69的侧壁一侧,它的一部分能与由液体喷射部本体67a所喷射的液体发生冲撞。
在遮蔽板63的垂直面部分,有椭圆形(或矩形)的开口63a。当进行被吸物的抽吸去除操作时(即驱动部65动作,使遮蔽板63位移时),由液体喷射部本体67a所喷射的液体会通过该开口63a。在喷嘴本体部60a内不形成充分负压的状态下,与液体喷射部本体67a所喷射的液体发生冲撞的是开口63a的,形成喷嘴本体60a的衬垫71的侧壁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驱动部65与遮蔽板63相连接,当喷嘴本体60a内形成充分负压时,能够起到利用大气压与负压的压差,将该遮蔽板63朝形成喷嘴本体60a的衬垫71的侧壁方向位移的作用。后面还要详细叙述,由于该驱动部65的动作,使遮蔽板63朝形成喷嘴本体60a的衬垫71的侧壁方向位移的最接近的位置时,可使液体喷射部本体67a所喷射的液体与遮蔽板63不发生冲撞。即上述液体可以通过遮蔽板63的开口63a。这样,喷嘴60就具有了将液体喷射部本体67a所喷射的液体由喷嘴本体部60a的开口部61向外部放出的构造。
该驱动部65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上述环状的导向壁部65a、在该导向壁部65a的内空间设置的活塞部77、与该活塞部77和遮蔽板63(特别是其水平部分)相连接的轴部78、以及位于喷嘴本体60a的形成突起69的侧壁上,给活塞部77赋能的螺旋弹簧(赋能手段)79。
导向壁部65a设置在喷嘴本体60a上形成的圆孔81的周围。而且,为了使活塞部77可以对导向壁部65a在保持充分气密性的前提下进行位移,活塞部77容纳在导向壁部65a内。弹簧75存在于轴部78的周围,对于活塞部77提供使其离开喷嘴本体60a的内部空间,向喷嘴本体60a的形成突起69的侧壁的复原力。
就是说,驱动部65具有以下结构,当喷嘴本体60a内形成充分的负压时,由于大气压与负压的压差,能使活塞部77抵抗弹簧79的弹力而向下方(接近喷嘴本体60a内部空间的方向)位移,进而,该活塞部77的位移又通过轴部78使遮蔽板63位移。
弹簧79由喷嘴本体60a中另外构件的座板73所支撑。即弹簧79位于喷嘴本体的内面中安装的座板73与活塞部77之间。该座板73的中央有为了使轴部78插入的贯通孔,在该贯通孔的周围,形成数个通气孔74,以有效地将负压作用于导向壁部65a的内部空间。但是,这里为了抑制遮蔽板63的旋转,将轴部78的断面与座板73中央的贯通孔都设计为矩形。
而且,导向壁部65a(进而驱动部65)形成对其内部存在的活塞部77能够用手指特别是用拇指按压的位置。这是为了在必要时,能够用手动的方式进行喷射液体。
还有,在实施例6中,为了进一步保证驱动部65的动作,对与活塞部77的弹簧79的另一面相对的导向壁部65a的开放面,用塑料薄膜等不具透气性的膜75加以封闭。还有,为了提高手动时的操作性,在活塞部77的与弹簧79相反的面以及膜75上,分别设置凸部77a与凸部75a。在膜75上也可以形成针眼(pin hole)程度的孔。
下面,利用图20和图21,对实施例6中喷嘴60的作用加以说明。
图20是抽吸装置工作,且将液体W喷射到被吸物(身体B上粘附的固化排泄物)M上,对该被吸物M实施抽吸去除操作的中途状态。此时,喷嘴本体60a内形成充分的负压,因此驱动部65能够有上述功能,遮蔽板63向喷嘴本体60a的形成衬垫71的侧壁一侧发生位移。所以,液体喷射部本体67a所喷射的液体W,就不与遮蔽板63发生冲撞,而是经过其开口63由喷嘴本体60a的开口部61向外部放出。
也就是说,如图20所示,喷射出的液体W,在不受任何阻挡的情况下喷射到被吸物M上,使该被吸物M迅速地从其粘附面发生剥离。结果是能够发挥优异的抽吸去除性能。而且,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周围的外部气体以相当大的力量导入喷嘴内,所以与被吸物M冲撞后的液体W不会向外部飞溅。
然而,在喷射液体W的状态下,如果喷嘴离开了粘附有被吸物M的粘附面,则喷嘴本体60a的内压会立刻上升。换言之,大气压与喷嘴本体60a的内压(负压)之间的压差会降低到使驱动部65动作的临界值以下。因此,遮蔽板63会回到原来的位置。结果是如图21所示,液体喷射部本体67a所喷射的液体W,就与遮蔽板63发生冲撞,其飞沫立刻被抽吸。
就是说,液体喷射部本体67a所喷射的液体W,会在喷嘴本体60a内反转,而不会由喷嘴本体60a的开口部61向外部放出。因此在抽吸去除操作中,喷射液体W的状态下,即使喷嘴60离开了被吸物M的粘附面,也不会发生液体W的飞溅。这样就不会造成飞溅的液体W对周围污染的麻烦。
进一步讲,在实施例6的喷嘴60中,为了得到优异的效果,并不需要传感器等复杂的控制系统。所以,喷嘴的结构非常简单,可廉价地提供。
在实施例6中,叙述的是由驱动部65的轴部78直接使遮蔽板63位移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杠杆原理,采用以驱动部65的轴部68(进而活塞部77)间接地使遮蔽板63位移的结构。
下面,结合实施例6中喷嘴60的变形例的附图加以说明。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中喷嘴变形例的立体图。图23是图22中所示喷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图24是表示使用图22及图23所记载的喷嘴时的作用的断面图,表示了由于抽吸装置的动作,实施抽吸去除被吸物的中途状态。图25是表示使用图22及图23所记载的喷嘴时作用的断面图,表示了在喷射液体的状态下,喷嘴离开被吸物粘附面的状态。
在该变形例中,其基本的技术思想与基本结构都与前面所叙述的实施例相同。因此,以下以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22~25所示,喷嘴60′包括,筒状的喷嘴本体60a与设置在该喷嘴本体60a内,向被吸物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部67′。由该喷嘴60′吸入被吸物。这里,喷嘴本体60a与前面所叙述的同样,因此这里将其详细说明省略。
液体喷射部67′具有:设置在喷嘴本体60a内且可以倾斜运动的液体喷射部本体67a′、设置在喷嘴本体60a内的遮蔽板63′、与液体喷射部本体67a′相连接,使液体喷射部本体67a′能倾斜运动的驱动部65。如后面要详叙述的那样,当上述抽吸装置动作,但在不进行被吸物的抽吸去除的状态下,由液体喷射部本体67a′喷射的液体(例如温水)与遮蔽板63′发生冲撞,其飞沫立刻被抽吸。
液体喷射部本体67a′通过柔性的管子82连接于撑杆68。即,液体喷射部本体67a′所喷射的液体,是经由液体导向通道68a以及管子82的内部向液体喷射部本体67a′供给的。
遮蔽板63′在喷嘴本体60a内设置(固定)为倾斜状态,对喷嘴本体的开口部61的约一半进行封闭。这样,在喷嘴本体60a内不形成充分负压的状态,即喷嘴本体60a从被吸物粘附面离开的状态下,液体喷射部本体67a′会与喷嘴本体60a的轴向平行,遮蔽板63′的衬垫71一侧的端部会发生与液体喷射部本体67a′所喷射的液体的冲撞。
遮蔽板63′连接在液体喷射部本体67a′的顶端部(延长部63b),起到设定其斜率的作用。就是说,在喷嘴本体60a内不形成充分负压的状态下,由于遮蔽板63′的存在而维持了液体喷射部本体67a′的水平状态(与喷嘴本体60a的轴向平行的状态)。而且,遮蔽板63′与液体喷射部本体67a′的顶端(液体喷射孔)之间有数mm的间隙。
连接在液体喷射部本体67a′上的驱动部65包括与上述相同的结构,因此其详细说明这里省略。还有,这里将轴部78对于液体喷射部本体67a′以销钉进行连接。当喷嘴本体内形成充分的负压时,该驱动部65能够起到利用大气压与负压的压差,使液体喷射部本体67a′做如图23a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的作用。由该驱动部65的动作,使液体喷射部本体67a′倾斜运动到最终位置,使液体喷射部本体67a′喷射的液体冲撞到遮蔽板63′上。这样,喷嘴60′所具有的结构就能使液体喷射部本体67a′喷射的液体经喷嘴本体60a的开口部61向外放出。
下面,利用图24和图25,对实施例6的变形例中喷嘴60′的作用加以说明。
图24表示了抽吸装置工作,且将液体W喷射到被吸物(身体B上粘附的固化排泄物)M上,对该被吸物M实施抽吸去除操作的中途状态。此时,喷嘴本体60a内形成充分的负压,因此驱动部65能够有上述功能,液体喷射部本体67a′的顶端就朝衬垫71一侧的位置发生倾斜运动。所以,液体喷射部本体67a′所喷射的液体W,就不与遮蔽板63′发生冲撞,而是经过喷嘴本体60a的开口部61向外部放出。
也就是说,如图24所示,喷射出的液体W,在不受任何阻挡的情况下喷射到被吸物M上,使该被吸物M迅速地从其粘附面发生剥离。结果是能够发挥优异的抽吸去除性能。而且,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周围的外部气体以相当大的力量导入喷嘴内,所以与被吸物M冲撞后的液体W不会向外部飞溅。
在喷射液体W的状态下,如果喷嘴离开了粘附有被吸物M的粘附面,则喷嘴本体60a的内压会立刻上升。即,大气压与喷嘴本体60a的内压(负压)之间的压差会降低到使驱动部65动作的临界值以下。因此,液体喷射部本体67a′会再次倾斜运动到水平状态。结果是如图25所示,液体喷射部本体67a′所喷射的液体W,就与遮蔽板63′发生冲撞,其飞沫立刻被抽吸。
所以,液体喷射部本体67a′所喷射的液体W,会在喷嘴本体60a内反转,而不会由开口部61向外部放出。因此在抽吸去除操作中,喷射液体W的状态下,即使喷嘴离开了被吸物M粘附面,也几乎不会发生液体W向四周围的飞溅。这样就不会产生飞溅的液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的麻烦。
在这样结构的喷嘴60′中,为了得到优异的效果,却并不需要传感器等复杂的控制系统。所以,喷嘴的结构非常简单,可廉价地提供。而且,在抽吸去除操作中,喷射液体的状态下,即使喷嘴离开了被吸物粘附面,也不会发生液体向周围的飞溅。
关于柔性管82,当然也可以制成波纹状的形式。

Claims (33)

1.一种连接在抽吸装置上,用于抽吸被吸物的喷嘴,该喷嘴包括:
具有可以与上述被吸物粘附面相对的开口部和抽吸该被吸物的抽吸口的喷嘴本体;
设置在上述喷嘴本体上,可以对上述被吸物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在与上述被吸物粘附面相对的上述开口部的端面上,有将外部气体导入该喷嘴本体内的外部气体导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在上述开口部的上述端面上,沿其周围形成数个突起,该突起间的空隙构成上述外部气体导入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可以向上述被吸物粘附面以倾斜的方向喷射上述液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在上述开口部的周围,且与上述被吸物面对的端面上,形成向上述被吸物喷射上述液体的液体喷射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包括设置在上述开口部的内侧,且与该开口部略呈平行的挡板;
该挡板所具有的表面积小于在设置该挡板的位置上的上述喷嘴本体的中空部分的断面积,且其上具有向被吸物喷射上述液体的喷射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液体喷射孔形成在上述挡板的与上述被吸物粘附面相对的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在上述挡板的与上述被吸物粘附面相对的面上、不形成上述液体喷射孔的区域,形成突起。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挡板在上述喷嘴本体的内部,由设置在该喷嘴本体内周面的中空撑杆所支撑,同时,上述液体经由上述撑杆的内部供给给上述挡板的液体喷射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具有:
当上述开口部与上述被吸物粘附面相对时,与该被吸物粘附面略呈平行状态喷射上述液体的液体喷射孔,及
至少有一部分设置得与上述喷射孔相对的阻挡壁;
上述抽吸口配置在上述液体喷射孔与阻挡壁之间;
由上述液体喷射孔喷出的液体与上述阻挡壁相冲撞,该冲撞后的液体被上述抽吸口所抽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喷嘴本体的,位于上述液体喷射孔与抽吸口之间且面向上述开口部的面上,形成有贯通孔,可以将外部气体导入上述喷嘴本体内。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喷嘴本体的,位于上述液体喷射孔与抽吸口之间且面向上述开口部的面上,形成有突起。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阻挡壁具有将上述开口部的一部分划定的略U字型断面。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阻挡壁的与被吸物粘附面相对的面上具有波纹状的凸凹。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
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包括设置得对上述喷嘴本体可以位移的遮蔽部;
上述遮蔽部有将上述开口部的一部分遮蔽,且与上述喷射出的液体发生冲撞的遮蔽板;
当上述遮蔽板朝上述遮蔽板与上述开口部接近的方向移动时,上述喷射出的液体则不与上述遮蔽板相冲撞而向外部放出,当上述遮蔽板朝上述遮蔽板与上述开口部离开的方向移动时,上述喷射出的液体则与上述遮蔽板相冲撞。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喷嘴本体与上述遮蔽部,通过对在上述遮蔽板与上述开口部离开的方向上赋能的赋能部件进行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遮蔽板包括至少在其中央部分朝着喷嘴本体的内侧闭缩的锥状,当上述遮蔽板朝上述遮蔽板与上述开口部接近的方向移动时,从上述遮蔽板中央存在的开口将上述液体向外部放出。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向被吸物喷射的液体,是沿着以该液体喷射机构的顶端为顶点的假想锥面而喷射的。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遮蔽部的,与上述被吸物粘附面相对的端面上,沿其周围方向上有数个突起。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包括:
设置在喷嘴本体内,可在垂直于喷嘴本体轴的方向上位移,且能与上述喷射的液体相冲撞的遮蔽板,
与上述遮蔽板相连接,当上述喷嘴本体内形成负压时能利用其与大气压的压差使上述遮蔽板位移的驱动机构;且
由上述驱动机构的动作引起的上述遮蔽板的位移,使上述喷射的液体不与上述遮蔽板发生冲撞,而向外部放出。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遮蔽板具有缺口,由上述驱动机构的动作引起上述遮蔽板位移时,由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喷射的液体通过上述缺口。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驱动机构包括:
设置在上述喷嘴本体的周面上形成的孔的周围的环状导向壁部,
设置在该导向壁部内,且能对该导向壁部位移的活塞部,
将该活塞部与上述遮蔽板相连接的轴部,以及
作用于上述活塞部,提供使该活塞部离开上述喷嘴本体内部空间的复原力的复原构件;
当上述喷嘴本体内形成负压时,由于与大气压的压差,使上述活塞部朝接近上述喷嘴本体内部空间的方向位移,该活塞部的位移又通过上述轴部使上述遮蔽板发生位移。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包括:
设置在上述喷嘴本体内,使该喷嘴本体的一部分开口闭塞,且能与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喷射的液体发生冲撞的遮蔽板,
与上述液体喷射机构相连接,当上述喷嘴本体内形成负压时,利用与大气压的压差使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倾斜运动的驱动机构;
由上述驱动机构引起的上述液体喷射机构的倾斜运动,使该液体喷射机构所喷射的液体不与上述遮蔽板发生冲撞,而向外部放出。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上述驱动机构包括:
设置在上述喷嘴本体的周面上形成的孔的周围的环状导向壁部,
设置在该导向壁部内,且能对该导向壁部位移的活塞部,
将该活塞部与上述液体喷射机构相连接的轴部,及
作用于上述活塞部,提供使该活塞部离开上述喷嘴本体内部空间的复原力的复原构件;
当上述喷嘴本体内形成负压时,由于与大气压的压差,使上述活塞部朝接近上述喷嘴本体内部空间的方向位移,该活塞部的位移又通过上述轴部使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发生倾斜运动。
25.如权利要求18或24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在上述导向壁部内部存在有可用手指按压活塞部的位置。
26.如权利要求22或24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与上述活塞部的主平面相对的导向壁部的开放面,用不具透气性的膜加以封闭。
27.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在上述开口部的端面上,沿其周围方向上形成数个突起。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为,被吸物为粘附在身体上的排泄物。
29.一种装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喷嘴的抽吸装置,它包括:
与上述喷嘴的抽吸口相连通的抽吸机构,
被吸物容器,存放由上述抽吸机构的驱动而从上述喷嘴抽吸出的被吸物,以及
为上述喷嘴的液体喷射机构提供液体的液体供给机构;
由上述液体喷射机构向上述被吸物喷射液体,同时由于上述抽吸机构的驱动使该被吸物从上述喷嘴的抽吸口吸入,且存放于上述被吸物容器中。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抽吸装置,其特征为,上述液体供给机构包括:
存放上述液体的液体容器,
连通该液体容器与上述液体喷射机构的液体通道;以及
将上述液体容器内储存的液体压送到上述液体喷射机构的液体压送机构。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抽吸装置,其特征为,装有连通上述被吸物容器与上述喷嘴的抽吸通道。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抽吸装置,进一步装有将上述液体容器内储存的液体加热到预定温度的加热装置。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抽吸装置,其特征为,上述喷嘴设计为可装可卸的形式。
CNB011091606A 2000-03-14 2001-03-13 喷嘴以及装有该喷嘴的抽吸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955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70193A JP3321774B2 (ja) 2000-03-14 2000-03-14 ノズル構造
JP70193/2000 2000-03-14
JP93891/2000 2000-03-30
JP2000093891A JP3452193B2 (ja) 2000-03-30 2000-03-30 ノズル構造、及び飛散防止方法
JP2000118926A JP3452194B2 (ja) 2000-04-20 2000-04-20 ノズル構造
JP118926/2000 2000-04-20
CA2401551A CA2401551C (en) 1999-12-10 2002-09-06 Nozzle and aspirator with nozz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3133A true CN1313133A (zh) 2001-09-19
CN1195553C CN1195553C (zh) 2005-04-06

Family

ID=32931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091606A Expired - Lifetime CN1195553C (zh) 2000-03-14 2001-03-13 喷嘴以及装有该喷嘴的抽吸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95553C (zh)
TW (1) TW548090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8032A (zh) * 2013-07-02 2016-02-24 阿尔弗雷德·凯驰两合公司 抽吸设备和用于运行抽吸设备的方法
CN106000974A (zh) * 2016-07-13 2016-10-12 深圳长城开发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真空脉冲微面清洗器
CN106859508A (zh) * 2017-02-28 2017-06-20 海宁市乔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用玻璃瓷砖清洁设备
CN108837189A (zh) * 2018-04-28 2018-11-20 毛新梅 一种外科穿刺引流自动排液装置
CN111466860A (zh) * 2020-04-29 2020-07-3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用于胸腔镜镜头清洁和除雾的装置
CN112203704A (zh) * 2018-04-06 2021-01-08 弗兰克·利维 用于产生浓缩医疗悬浮液的设备和方法
CN112586857A (zh) * 2020-04-03 2021-04-02 上海又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头发清洗装置及喷头
CN112773281A (zh) * 2019-11-11 2021-05-1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多相流体混合清洁气污分离集成结构
CN112971597A (zh) * 2019-12-17 2021-06-1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绕流式气旋吸头装置
CN113546934A (zh) * 2021-07-15 2021-10-26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池底清洁装置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8032A (zh) * 2013-07-02 2016-02-24 阿尔弗雷德·凯驰两合公司 抽吸设备和用于运行抽吸设备的方法
US10548450B2 (en) 2013-07-02 2020-02-04 Alfred Kärcher SE & Co. KG Su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uction device
CN106000974A (zh) * 2016-07-13 2016-10-12 深圳长城开发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真空脉冲微面清洗器
CN106859508A (zh) * 2017-02-28 2017-06-20 海宁市乔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用玻璃瓷砖清洁设备
CN112203704A (zh) * 2018-04-06 2021-01-08 弗兰克·利维 用于产生浓缩医疗悬浮液的设备和方法
CN108837189B (zh) * 2018-04-28 2020-12-18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外科穿刺引流自动排液装置
CN108837189A (zh) * 2018-04-28 2018-11-20 毛新梅 一种外科穿刺引流自动排液装置
CN112773281A (zh) * 2019-11-11 2021-05-1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多相流体混合清洁气污分离集成结构
CN112773281B (zh) * 2019-11-11 2022-05-1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多相流体混合清洁气污分离集成结构
CN112971597A (zh) * 2019-12-17 2021-06-1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绕流式气旋吸头装置
CN112971597B (zh) * 2019-12-17 2022-06-24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绕流式气旋吸头装置
CN112586857A (zh) * 2020-04-03 2021-04-02 上海又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头发清洗装置及喷头
CN111466860A (zh) * 2020-04-29 2020-07-3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用于胸腔镜镜头清洁和除雾的装置
CN111466860B (zh) * 2020-04-29 2022-03-01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用于胸腔镜镜头清洁和除雾的装置
CN113546934A (zh) * 2021-07-15 2021-10-26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池底清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5553C (zh) 2005-04-06
TW548090B (en) 200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5553C (zh) 喷嘴以及装有该喷嘴的抽吸装置
CN1293949C (zh) 蓄压式液体喷出器
CN1162104C (zh) 头部与脸部清洗装置
CN1302747C (zh) 电真空清洁器
CN1093819C (zh) 分配组件及提供该分配组件的方法
CN1765275A (zh) 湿/干地板清洁装置和清洁方法
CN101073480A (zh) 真空吸尘器
CN1704010A (zh) 具有喷液装置的清扫工具
CN1107552C (zh) 喷雾器
KR101566204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습식분리형 집진장치
CN1525831A (zh) 洗手器以及具备洗手器的洗手装置
CN1868368A (zh) 封装和涂抹器装置
CN1666701A (zh) 复合式清洁器
CN1678407A (zh) 用于施加液体的装置、适合该装置的容器筒以及由该施加液体的装置和容器筒构成的系统
CN1426281A (zh) 头发定型装置
CN1739442A (zh) 洗碗机
CN1720613A (zh) 微环境方式半导体制造装置
CN1747794A (zh) 分配泵
CN1283193C (zh) 自动洗发机
CN1829574A (zh) 吸引装置和喷嘴装置
CN1753732A (zh) 液体喷射适配器及液体供给贮液器
CN1253347C (zh) 药剂包装设备
CN1082446C (zh) 液体喷射、供给方法,液体喷射头,喷射头架及喷射设备
CN1446503A (zh) 带有罩帽的美发装置
CN1071599C (zh) 触发式液体排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NKYO WATER SYSTE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KYO PELAGIUS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4102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Sankyo Aqua System Co., Ltd.

Co-applicant after: Eiichi Kawamoto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ankyo Reijie K.K.

Co-applicant before: Eiichi Kawamoto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