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0821C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0821C
CN1310821C CNB031200567A CN03120056A CN1310821C CN 1310821 C CN1310821 C CN 1310821C CN B031200567 A CNB031200567 A CN B031200567A CN 03120056 A CN03120056 A CN 03120056A CN 1310821 C CN1310821 C CN 131082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r
counterweight
wirerope
wi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200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02541A (zh
Inventor
滨口修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02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2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082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082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实现无机械室电梯装置的小型化、及静音化。在电梯装置中,通过由绞车移动一端固定在箱体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配重上的钢缆,使箱体和配重在升降路径内升降,当箱体或配重位于与绞车相对的高度时,将绞车配置在箱体或配重与升降路径侧壁之间。另外,配置将钢缆方向从箱体改变到绞车方向上的箱体用回轮、将钢缆方向从配重改变到绞车方向的配重用回轮、和支持箱体用回轮或配重用回轮的支持部。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通过绞车升降轿厢及配重的编绳方式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无机械室电梯装置,通常采用2∶1编绳方式的电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特开平9-167743号公报)。在该2∶1编绳方式的电梯中,钢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止动部。另外,固定在止动部上的钢缆卷绕在设置在轿厢中的滑轮上,从该滑轮卷绕在绞车上,从绞车卷绕在设置在配重上的滑轮上。
在使用这种构成的2∶1编绳方式的电梯装置中,在进行轿厢及配重升降的情况下,通过旋转绞车,使钢缆移动。此时,钢缆以相对轿厢及配重的升降速度两倍的速度移动,因此,绞车的转数多。
另外,还考虑在无机械室的电梯中使用1∶1编绳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特开2002-8178号公报)。此时,钢缆的一端固定在轿厢上,另一端固定在配重上,在轿厢与配重之间配置绞车,卷绕钢缆。在这种构成的1∶1编绳方式的电梯装置中,在进行轿厢及配重升降的情况下,也通过旋转绞车,使钢缆移动。此时,钢缆以与轿厢及配重的移动速度相同的速度移动。因此,在以2∶1编绳方式的电梯装置的轿厢相同速度升降轿厢的情况下,在1∶1编绳方式下,只要以相对2∶1编绳方式的绞车的旋转速度1/2的速度使绞车旋转即可。
如上所述,在使用2∶1编绳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情况下,绞车必须以相对轿厢中配重的上升速度2倍的速度使钢缆移动。即,若确保与1∶1编绳情况相同的升降速度,则2∶1编绳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绞车必须以2倍的速度旋转。因此,对于2∶1编绳方式的电梯装置,有时由于绞车旋转或停止而发生的声音变大。
但是,在仅考虑绞车的旋转速度而采用1∶1编绳方式的情况下,绞车必需从轿厢和配重直接接受钢缆。因此,绞车必需配置在升降路径的上方,即比轿厢及配重上升到最高情况下的位置中其天花板部还高的位置。因此,在1∶1编绳方式下,必需确保在升降路径上部配置绞车的空间,因此,有时限制电梯的空间节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良的电梯装置,能防止绞车驱动时的噪声,实现静音化,并且,还可减少该情况下无机械室电梯的升降路径上部的空间。
因此,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升降路径;在上述升降路径中升降的轿厢;在上述升降路径中升降的配重;使上述轿厢及上述配重升降的绞车;钢缆,卷在上述绞车上,并且一端固定在上述轿厢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配重上;轿厢用回轮,将上述钢缆的方向从上述轿厢改变为上述绞车的方向;配重用回轮,将上述钢缆的方向从上述配重改变为上述绞车的方向;和支持部,支持上述轿厢用回轮或上述配重用回轮,上述配重在上述轿厢的与设有出入口的面相对的轿厢背面和上述升降路径的侧壁中与上述轿厢背面相对的背面侧的侧壁之间,并且靠近上述升降路径的侧壁中与上述背面侧的侧壁垂直的2面中的一面配置,上述绞车在上述轿厢背面和上述背面侧的侧壁之间,并且被配置在上述配重和与上述背面侧的侧壁垂直的2面的侧壁中与上述一面的侧壁相对的侧壁之间,上述轿厢用回轮被配置成在从上述轿厢中心部上方向连接上述绞车上方的倾斜方向上旋转,上述配重用回轮被配置在平行于上述相对面的方向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衡量节省空间化的同时,可实现1∶1编绳方式的无机械室电梯。从而,可抑制电梯装置的噪声,并且,可衡量升降路径上部必需的空间缩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斜视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上面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中升降路径上方部分的放大斜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斜视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上面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斜视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上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附加相同符号,并简化省略其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100的斜视图,图2是包含电梯装置100的部分透视图的上面图,图3是为了说明电梯装置100的升降路径上方而放大图1的上方部分的斜视图。
如图1所示,电梯装置100是没有机械室的无机械室电梯装置。电梯装置100在由侧壁2包围周围的升降路径4中,以轿厢6、配重8分别固定在钢缆10端部,并在可升降的状态下悬挂。
另外,如图2所示,在轿厢6的一面上设置可开闭的门12,在包含与门相对面的侧壁2中,在对应于使用电梯装置100的建筑物各层的位置处设置门14。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门12、14面侧称为正面(在图2中为下方),将与门面相对的面侧称为背面(在图2中为上方),在垂直于正面、背面的两个面中,从正面看,将左侧称为左侧面(在图2中为左侧),从正面看,将右侧称为右侧面(在图2中为右侧)。另外,将门12开闭的方向称为正面宽度方向(在图2中为左右方向),将垂直于正面宽度方向的方向称为进深方向(在图2中为上下方向)。
升降用钢缆10的一端固定在轿厢6的顶部中央附近,另一端固定在配重8的顶部中央附近。另外,如图2所示,在从上方看的情况下,配重8被配置成长向平行于进深方向,并且,靠近背面侧配置在轿厢6的左侧面与相对其的侧壁2的左侧面之间。
另外,在升降路径4中设置两组、共计4条导轨110、112、114、116。导轨110、112是相对的一对轨道。导轨110、112分别连接轿厢6的左侧面、右侧面,且通过该面的中心部分,面向升降方向竖立。另外,导轨114、116是相对的一对轨道。导轨114、116分别连接配重8中平行于正面宽度方向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侧面,并且,通过该面的中心部分,面向升降方向竖立。
另外,在升降路径4的上方设置支持梁。如图2所示,支持梁形成组合两根梁120、122的形状。具体而言,从上面看,一侧的支持梁120被配置在平行于正面宽度方向的方向上。另外,支持梁120的一端(在图2中为右侧)由设置在导轨110顶部的支持台126支持,另一端(在图2中为左侧)由设置在导轨112顶部的支持台128支持。导轨110、112由于被配置成通过轿厢6两侧面的中心部分,所以支持梁120也通过轿厢6的中心部上方那样地平行于正面宽度方向配置。
另外,将支持梁122配置在垂直于正面宽度方向的方向上。支持梁122的一端(在图2中为上侧)由设置在导轨114顶部的支持台130支持,另一端(在图2中为下侧)由支持梁120及支持台128支持。支持梁120与支持梁122就共同支持在支持台128上的部分而言,垂直交叉连接。
另外,在各支持台126、128、130与支持在其上的支持梁120、122之间分别设置缓冲部件132。
在支持梁122下侧且导轨112附近装配绞车134。绞车134由卷绕钢缆10的槽轮136和使槽轮136旋转的驱动部138构成。另外,这里,配置成在轿厢6卷绕到绞车134的高度时,绞车134中设置槽轮136的面与侧壁2的左侧面相对,与槽轮136相反的面与轿厢6的左侧面相对。另外,槽轮136的旋转面基本垂直于正面宽度方向,即,基本平行于支持梁122。
另外,在支持梁122的上部设置轿厢用回轮140。轿厢用回轮140包含两个滑轮142、144来构成。另外,配置轿厢用回轮140,使滑轮142、144的旋转面基本平行于正面宽度方向,即,从上面看,基本平行于支持梁120的长向。另外,滑轮142在升降路径4的上方接受固定在轿厢6上的钢缆10。这里,滑轮142被配置成接受钢缆10的部分位于轿厢6中央部上方附近。另外,钢缆10从滑轮142卷绕在滑轮144上,卷绕在槽轮136上。这里,配置成滑轮144中钢缆10穿过槽轮136的部分变为槽轮136中接受钢缆10部分的上方。即,当钢缆10位于轿厢6与滑轮142之间或滑轮144与槽轮136之间时,变得大致平行于升降方向。
另外,在支持梁122上部比绞车134还接近背面侧的部分中设置配重用回轮146。配重用回轮146包含一个滑轮148来构成。配重用回轮146被配置成滑轮148的旋转面垂直于正面宽度方向,即,从上方看,平行于支持梁122的长向。另外,滑轮148接受从配重8伸向上方的钢缆10。滑轮148中从配重8接受钢缆10的部分被配置成到配重8的中央正方附近。另外,卷绕在滑轮148上的钢缆10卷绕在槽轮136上。滑轮148中钢缆10穿过槽轮136的部分被配置在槽轮136在该钢缆10接受口附近的上方。即,钢缆10在位于配重8与滑轮148之间或滑轮148与槽轮136之间的情况下,基本平行于升降方向。
另外,轿厢用回轮140及配重用回轮146各自的配置部位比绞车134的高度高。但是在同一平面内,在仅比较每个高度的情况下,轿厢用回轮140及配重用回轮146都比绞车的高度低。
在如此构成的电梯装置100中,钢缆10的一端固定在轿厢6上,从轿厢6卷绕在位于上方的轿厢用回轮140的滑轮142、144上,将钢缆的方向变更为绞车的槽轮136的方向,卷绕在槽轮136上。接着,钢缆10从槽轮136卷绕在滑轮148上,将钢缆的方向变更为配重8的方向,固定在配重8上。
这里,若绞车134的槽轮136通过驱动部138沿图1的箭头方向旋转时,则钢缆10沿箭头方向移动。若钢缆10沿箭头方向移动,则与该移动方向一致,轿厢用回轮140的滑轮142、144沿箭头方向旋转。由钢缆10提升轿厢6,沿导轨110、112上升。另一方面,配重用回轮146的滑轮148与钢缆10的移动方向一致,沿箭头方向旋转。由此,配重8沿导轨114、116下降。在使轿厢6下降的情况下,只要将绞车134的槽轮136的旋转方向变为逆向即可。
另外,如此电梯装置100运转时导轨110、112、114和绞车134、各回轮140、146产生的冲击被各缓冲部件一定程度地吸收。
另外,如上所述,在轿厢6与滑轮142之间、滑轮144与槽轮136之间、或配重8与滑轮148之间、滑轮148与槽轮136之间存在钢缆10的情况下,钢缆10基本平行于升降方向。因此,钢缆10通过各回轮140、146适当改变方向,平滑移动。另外,钢缆10可不与支持梁120、122等接触地移动。因此,可抑制钢缆10产生的磨擦。
另外,如上所述,在实施例1中,采用分别在轿厢6及配重8上固定钢缆10两端的1∶1编绳方式。因此,绞车旋转产生的钢缆的移动速度与轿厢6的升降速度相同。即,不必象2∶1编绳方式的情况那样,以2倍速度旋转绞车134。因此,可抑制绞车134产生的噪声。
并且,在实施例1中,配置轿厢用回轮140及配重用回轮146,由此,变更钢缆10的方向,导向绞车134。所以,不必在轿厢6和配重8的上部设置绞车134。即,高度高的绞车134可配置在轿厢6与侧壁部2之间的多余空间中,仅将高度较低的回轮140、146配置在轿厢6或配重8的上方即可。因此,可减小电梯装置100的升降路径4上方必需的空间。
另外,可由各回轮140、146将钢缆10分别固定在轿厢6及配重8的中心部。因此,可平衡好地稳定升降轿厢6及配重8,另外,由此可进一步防止噪声等。
另外,可由设置在各支持梁120、122中的缓冲部件132来一定程度地吸收导轨110、112、114和绞车134、回轮140、146中发生的摇晃等冲击。因此,还可实现静音化。
另外,在实施例1中,将钢缆10的端部分别固定在轿厢6及配重8的中心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可平衡好地进行升降,也可是位置在其它位置上的物体。
另外,在实施例1中,在钢缆10位于轿厢6与滑轮142之间、滑轮144与槽轮136之间、配重8与滑轮148之间、滑轮148与槽轮136之间的情况下,定位滑轮142、144、148及槽轮136,以一定程度平行于升降方向。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可沿适当方向导入钢缆、可使之适当移动,则可配置在其它位置上。
另外,在实施例1中,说明在导轨110、112、114与支持梁120、122之间设置缓冲部件132的情况。这是为了一定程序吸收导轨110、112、114或支持梁120、122等中的振动,实现静音化。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在其它位置上设置缓冲部件,或没有这种缓冲部件。
另外,在实施例1中,说明具备导轨110、112、114、116,在导轨上方配置支持梁120、122并支持支持梁120、122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由导轨来支持支持梁,例如也可是由侧壁2来支持支持梁等其它支持方向。因此,不限于升降路径中具备导轨。
另外,在实施例1中,说明径直组合成支持梁120、122,由此支持绞车134或各回轮140、146的情况。但是,支持梁120、122的构造不限于这种情况,也可与轿厢或配重的配置位置一致,在适当位置配置支持染120,使用回轮,将钢缆导入绞车。
实施例2
图4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200的斜视图。另外,图5是包含电梯装置200的部分透视部分的上面图。
如图4、5所示,电梯装置200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电梯装置100类似,轿厢6与配重8分别固定在钢缆10的两端,在由侧壁2包围的升降路径4中悬挂。但是,与电梯装置100不同,在电梯装置200中,如图5所示,配重8被配置在轿厢6的背面与侧壁2的背面之间(在图5中为上侧),并且在从上面看的情况下,被配置在配重8的长向与正面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因此,电梯装置200与电梯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导轨、支持梁、绞车或回轮等的配置位置等。下面具体说明。
如图4、5所示,在升降路径4中,引导轿厢6升降的导轨210、212面向正面宽度方向,引导配重8升降的导轨214、216面向正面宽度方向,立于升降路径4的背面侧(在图5中为上侧)。导轨210、212分别连接轿厢6的右侧面(在图5中为右侧)、左侧面(在图5中为左侧),并且,通过侧面中心地相对升降方向竖立。另外,导轨214、26分别连接配重8的左侧面(在图5中为左侧)、右侧面(在图5中为右侧),并且,通过侧面中心地面向升降方向竖立。
组合支持梁220和222来构成支持梁。支持梁220的一端支持在设置于轿厢6用导轨210顶部的支持台226上,另一端支持在设置在另一轿厢6用导轨212顶部的支持台228上。即,因为支持梁220支持在连接轿厢6的左右侧面中心部地设置的导轨210、212上,所以被配置在轿厢6的中心部上方,且配置在与正面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
另外,支持梁222的一端由设置在配重8用导轨214顶部的支持台230支持,另一端支持在导轨212顶部的支持台228及支持梁220上。另外,在支持梁220端部中支持在导轨214侧中具备三角形部分,形成为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位于配重8的中央部上方。
支持梁220与支持梁222就支持在支持台228上的部分而言,垂直交叉连接。另外,在各支持台226、228、230与支持梁220、222之间分别设置缓冲部件232。
在支持梁222下侧且导轨212附近向下配置绞车234。绞车234与电梯装置100一样,包含槽轮236和驱动部238构成。另外,配置成在轿厢6被提升到绞车234的高度时,绞车234到达轿厢6的左侧面和与其相对侧壁2的左侧面之间的空间。另外,此时,槽轮236相对侧壁2的左侧面,绞车234中与槽轮236相反的面与轿厢2的左侧面相对。
另外,轿厢用回轮240包含两个滑轮242、244来构成。另外,在支持梁220的上方配置轿厢用回轮240,使滑轮242、244的旋转面平行于正面宽度方向。另外,滑轮242被配在接受从轿厢6的中心部分向上方延伸的钢缆10的位置上,滑轮242被配置在使卷绕钢缆10向正下方向卷绕在槽轮236上的位置上。即,轿厢用回轮240一方面接受从轿厢6的中心部向正上方引伸的钢缆10,另一方面,接受从绞车的槽轮236向正上方引伸的钢缆10,改变方向,使钢缆10轿厢中心部6与槽轮236间平滑移动。
另外,配重用回轮246包含两个滑轮248及250来构成。如图5所示,配重用回轮246被配置在支持梁222上,使滑轮248、250的旋转面平行于支持梁222的三角形斜面部分。另外,滑轮248配置在接受从槽轮236向正上方引伸的钢缆10的位置上。另外,滑轮250配置在使卷绕的钢缆10向正下方到达配重8的中央部的位置上。即,配重用回轮246一方面接受从配重8的中心部向正上引伸的钢缆10,另一方面接受从绞车的槽轮236向正上引伸的钢缆10,改变钢缆10的方向,使钢缆10在配重8的中心部与槽轮236之间平滑移动。
在如此构成的电梯装置200中,钢缆10的一端固定在轿厢6上,从轿厢6卷绕在位于上方的轿厢用回轮240的滑轮242、244上,将钢缆10的方向变更为绞车234的槽轮236的方向,卷绕在槽轮236上。接着,钢缆10从槽轮236卷绕在滑轮248、250上,将钢缆10的方向变更为配重8的方向,固定在配重8上。
这里,若绞车234的槽轮236通过驱动部238沿图4的箭头方向旋转时,则钢缆10沿箭头方向移动。若钢缆10沿箭头方向移动,则与该移动方向一致,轿厢用回轮240的滑轮242、244沿箭头方向旋转。由钢缆10提升轿厢6,沿导轨210、212上升。另一方面,配重用回轮246的滑轮248与钢缆10的移动方向一致,沿箭头方向旋转。由此,配重8沿导轨214、216下降。在使轿厢6下降的情况下,只要将绞车234的旋转方向变为逆向即可。
另外,如此电梯装置200运转时导轨210、212、214和绞车234、各回轮240、246产生的冲击被各缓冲部件232一定程度地吸收。
另外,如上所述,在轿厢6与滑轮242之间、滑轮244与槽轮236之间、或配重8与滑轮250之间、滑轮248与槽轮236之间存在钢缆10的情况下,该部分钢缆10基本平行于升降方向。即,钢缆10可通过各回轮240、246适当改变方向,平滑移动,钢缆10可不与支持梁220、222等接触。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2中,采用分别在轿厢6及配重8上固定钢缆两端的1∶1编绳方式。因此,绞车234旋转产生的钢缆的移动速度与轿厢6的升降速度相同。即,不必象2∶1编绳方式的情况那样,以2倍速度旋转绞车234。因此,可抑制绞车234产生的噪声。
并且,在实施例2中,配置轿厢用回轮240及配重用回轮246,由此,变更钢缆10的方向,导向绞车234。所以,不必在轿厢6和配重8的上部设置绞车234。即,高度高的绞车234可配置在轿厢6与侧壁部2之间的多余空间中,仅将高度较低的回轮240、246配置在轿厢6或配重8的上方即可。因此,可减小电梯装置200的升降路径4上方必需的空间。
另外,可由各回轮240、246将钢缆10分别固定在轿厢6及配重8的中心部。因此,可稳定升降轿厢6及配重8,另外,由此可进一步防止噪声等。
另外,可由设置在各支持台226、228、230中的缓冲部件232来一定程度地吸收导轨210、212、214和绞车234、各回轮240、246中发生的摇晃等引起的振动。因此,还可实现静音化。
另外,在实施例2中,将钢缆10的端部分别固定在轿厢6及配重8的中心部。但是,本发明与实施例1一样,不限于此。
另外,在实施例2中,在钢缆10位于轿厢6与滑轮242之间、滑轮244与槽轮236之间、配重8与滑轮250之间、滑轮248与槽轮236之间的情况下,定位回轮240、246及槽轮236,以平行于升降方向。但是,本发明与实施例1一样,不限于此。
另外,在实施例2中,说明设置缓冲部件232的情况,但是,与实施例1一样,本发明不限于还具备缓冲部件232。
另外,在实施例2中,说明由导轨210、212、214来支持支持梁220、222的情况。但与实施例1一样,本发明也可通过其它方法来支持支持梁。另外,支持梁220、222的形状也不限于实施例2中所说明的形状。
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一样,所以省略说明。
实施例3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300的斜视图。另外,图7是包含用于说明从上方看电梯装置300的情况的部分透视部分的上面图。
实施例3中的电梯装置300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电梯装置200类似。电梯装置300与电梯装置200一样,轿厢6与配重8分别固定在钢缆10的两端,在由侧壁2包围四边的升降路径4中悬挂。另外,电梯装置300中,配重8被配置成在从轿厢6的背面侧(图7中为上方)且从上面看的情况下,配重8的长向平行于正面宽度方向。但是,与电梯装置200不同,配重8较小,另外,偏向配置在右侧面侧(在图7中为右侧)。因此,与电梯装置200的不同之处在于导轨、支持梁、回轮、绞车的配置等。下面具体说明。
如图6、7所示,在电梯装置300中,配置引导轿厢6升降方向的一对导轨310、312、和引导配重8升降方向的一对导轨314、316。另外,导轨310与312相对的方向和导轨314与316相对方向都是正面宽度方向,彼此平行。另外,配重8由于从轿厢6的门侧看时靠在背面右侧(在图7中为右上方)配置,所以分别连接在配重8的左侧面、右侧面中心上配置的导轨314、316也偏向在背面右侧。
另外,支持板318通过各导轨312、314、316上部具备的支持台326支持在导轨312、314、316的上部。另外,在支持板318与支持台316之间分别设置缓冲部件332。
支持板318是变形的四边形,覆盖升降路径4背面左侧的一角、导轨312、316与轿厢6中心部附近上方的点共四点来形成,因此,支持板318变为与连接该四点的四边形大致一样的形状。另外,在支持板318中设置通过钢缆10的钢缆通孔320、322、324。
绞车334包含槽轮336和驱动部338来构成。另外,在图7中,为了说明,以切去绞车334上方的支持板318的部分的状态来表示。绞车334配置成紧靠配置在支持板318的下方,且升降路径4的背面左侧(在图7中为左上方),在将轿厢6及配重8提升到与绞车334相同高度时,不与绞车334冲突。具体而言,绞车334配置成槽轮336面对轿厢6的背面,与槽轮面相反侧的面面对侧壁2的背面。并且,绞车334被配置成到达配重8的左侧面与侧壁2的左侧面之间。
另外,在支持板318的上部设置轿厢用回轮340。轿厢用回轮340包含两个滑轮342和344。一个滑轮342配置接受在从轿厢6的中心向正上方引伸的钢缆10的位置上。另外,其它滑轮344配置在接受从绞车334的槽轮336向正上方引伸的钢缆10的位置上。即,如图7所示,轿厢用回轮340被配置成在从上面看的情况下,滑轮342、344的旋转面平行于从位于轿厢6的中心部上方部分向背面左侧(图7中为左上)的角的朝向槽轮336上方的方向。钢缆10从轿厢6的中心部向正上方引伸,卷绕在滑轮342、344上,通过钢缆通孔320,卷绕在槽轮336上。
另外,在支持板318中设置配重用回轮346。配重用回轮346被配置在配重8上方的侧壁2附近。配重用回轮346包含滑轮348来构成。滑轮348一方面接受从配重8的中心部向正上方引伸的钢缆10,另一方面,接受从槽轮336向正上方引伸的钢缆10。即,钢缆10从配重8的中心部伸向上方,通过钢缆通孔322,卷绕在滑轮348上,通过钢缆通孔324,向下卷绕在槽轮336上。
由于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2一样,所以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3中,采用分别在轿厢6及配重8上固定钢缆两端的1∶1编绳方式。因此,绞车334旋转产生的钢缆的移动速度与轿厢6的升降速度相同。即,不必象2∶1编绳方式的情况那样,以2倍速度旋转绞车334。因此,可抑制绞车334产生的噪声。
并且,在实施例3中,配置轿厢用回轮340及配重用回轮346,由此,变更钢缆10的方向,导向绞车334。所以,不必在轿厢6或配重8的上部设置绞车334。即,高度高的绞车334可配置在轿厢6、配重8与侧壁部2之间的多余空间中,仅将高度较低的回轮340、346配置在轿厢6或配重8的上方即可。因此,可减小电梯装置300的升降路径4上方必需的空间。
另外,可由各回轮340、346将钢缆10分别固定在轿厢6及配重8的中心部。因此,可稳定升降轿厢6及配重8,另外,由此可进一步防止噪声等。
另外,可由设置在各支持台326中的缓冲部件332来一定程度地吸收导轨312、314、316或绞车334、回轮340、346中发生的摇晃等引起的振动。因此,还可实现静音化。
另外,在实施例3中,将钢缆10的端部分别固定在轿厢6及配重8的中心部。但是,本发明与实施例1一样,不限于此。
另外,在实施例3中,在钢缆10位于轿厢6与滑轮342之间、滑轮344与槽轮336之间、配重8与滑轮248之间的情况下,定位回轮340、346及槽轮336,以平行于升降方向。但是,本发明与实施例1一样,不限于此。
另外,在实施例3中,说明设置缓冲部件332的情况,但是,与实施例1一样,本发明不限于还具备缓冲部件232。
另外,在实施例3中,说明由导轨312、314、316来支持支持板318的情况。但与实施例1一样,本发明也可通过其它方法来支持支持板。另外,支持板318的形状也不限于实施例3中所说明的形状。另外,说明了在支持板318中设置钢缆通孔320、322、324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具备三个钢缆通孔,只要考虑轿厢、配重、绞车、回轮位置等来设置在通过钢缆10所必需的位置上即可。
另外,本发明中,例如实施例1的支持梁120、122、实施例2的支持梁220、222、实施例3的支持板318相当于支持部。

Claims (7)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升降路径;
在上述升降路径中升降的轿厢;
在上述升降路径中升降的配重;
使上述轿厢及上述配重升降的绞车;
钢缆,卷在上述绞车上,并且一端固定在上述轿厢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配重上;
轿厢用回轮,将上述钢缆的方向从上述轿厢改变为上述绞车的方向;
配重用回轮,将上述钢缆的方向从上述配重改变为上述绞车的方向;和支持部,支持上述轿厢用回轮或上述配重用回轮,
上述配重在上述轿厢的与设有出入口的面相对的轿厢背面和上述升降路径的侧壁中与上述轿厢背面相对的背面侧的侧壁之间,并且靠近上述升降路径的侧壁中与上述背面侧的侧壁垂直的2面中的一面配置,
上述绞车在上述轿厢背面和上述背面侧的侧壁之间,并且被配置在上述配重和与上述背面侧的侧壁垂直的2面的侧壁中与上述一面的侧壁相对的侧壁之间,
上述轿厢用回轮被配置成在从上述轿厢中心部上方向连接上述绞车上方的倾斜方向上旋转,
上述配重用回轮被配置在平行于上述相对面的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梯装置还具备引导上述轿厢或上述配重的升降方向的导轨,
上述支持部被配置在上述导轨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轨与上述支持部之间配备缓冲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绞车具备卷绕上述钢缆的槽轮、和使上述槽轮旋转的驱动部,
上述绞车被配置成使上述槽轮与上述侧壁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钢缆的一端固定在上述轿厢天花板中心部附近,另一端固定在上述配重中心部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轿厢用回轮被配置成,使上述钢缆的连接上述轿厢与上述轿厢用回轮的部分、及连接上述轿厢用回轮与上述绞车的部分平行于上述轿厢的升降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配重用回轮被配置成,使上述钢缆的连接上述配重与上述配重回轮的部分平行于上述配重的升降方向。
CNB031200567A 2002-11-27 2003-02-12 电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82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43462A JP4339578B2 (ja) 2002-11-27 2002-11-27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2343462 2002-1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2541A CN1502541A (zh) 2004-06-09
CN1310821C true CN1310821C (zh) 2007-04-18

Family

ID=32705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2005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821C (zh) 2002-11-27 2003-02-12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39578B2 (zh)
CN (1) CN131082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92868A4 (en) * 2004-09-24 2012-01-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
JP2006151673A (ja) * 2004-12-01 2006-06-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6264862A (ja) * 2005-03-23 2006-10-0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KR100813770B1 (ko) * 2006-05-22 2008-03-13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기계실 없는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5235577B2 (ja) * 2008-09-19 2013-07-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DE102011106636A1 (de) 2011-07-04 2013-01-10 Tractel Greifzug Gmbh Seildurchlaufwinde
EP2921446A1 (en) * 2014-03-18 2015-09-23 Kone Corporation An elevator
CN106516947B (zh) * 2016-12-27 2018-09-11 南宁市宏涛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外套式滑轮组变向平衡配重系统
US20220364380A1 (en) * 2019-08-27 2022-11-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nveying device
CN112960510B (zh) * 2021-04-08 2022-11-22 徐的军 一种升降梯
CN113602936A (zh) * 2021-08-27 2021-11-05 苏州美嘉智选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曳引式钢带电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7957A (ja) * 1993-10-28 1995-05-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34799C (zh) * 1992-07-07 1997-05-07 科尼电梯有限公司 牵引轮式电梯
US6247557B1 (en) * 1998-04-28 2001-06-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raction type elevator apparatus
CN1334779A (zh) * 1999-12-06 2002-02-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US20020040830A1 (en) * 2000-09-04 2002-04-1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vato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99C (zh) * 1992-07-07 1997-05-07 科尼电梯有限公司 牵引轮式电梯
JPH07117957A (ja) * 1993-10-28 1995-05-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US6247557B1 (en) * 1998-04-28 2001-06-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raction type elevator apparatus
CN1334779A (zh) * 1999-12-06 2002-02-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US20020040830A1 (en) * 2000-09-04 2002-04-1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vator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2541A (zh) 2004-06-09
JP2004175510A (ja) 2004-06-24
JP4339578B2 (ja) 2009-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2261C (zh) 电梯
CN1094887C (zh) 电梯装置
CN1310821C (zh) 电梯装置
CN1225394C (zh) 牵引绳轮式电梯
CN1289379C (zh) 电梯装置
CN1114557C (zh) 电梯装置
CN1221457C (zh) 电梯装置
CN1213939C (zh) 电梯装置
CN1243660C (zh) 乘用轿厢及电梯装置
CN1232435C (zh) 电梯装置
CN1298603C (zh) 无机房电梯
CN1197756C (zh) 电梯装置
CN1302979C (zh) 电梯装置
CN1842485A (zh) 电梯装置
CN1220618C (zh) 电梯装置
CN1592712A (zh) 电梯装置
CN1882491A (zh) 电梯装置
CN1761608A (zh) 电梯装置
CN1675122A (zh) 电梯
CN1657389A (zh) 电梯用卷扬机的手动旋转驱动装置及手动旋转驱动方法
CN1178845C (zh) 电梯装置
CN1313351C (zh) 电梯装置
CN1926048A (zh) 电梯装置
CN1906110A (zh) 无对重电梯装置
CN101044083A (zh) 电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