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0537C - 移动通信方法、移动站和无线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方法、移动站和无线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0537C
CN1310537C CNB200510053665XA CN200510053665A CN1310537C CN 1310537 C CN1310537 C CN 1310537C CN B200510053665X A CNB200510053665X A CN B200510053665XA CN 200510053665 A CN200510053665 A CN 200510053665A CN 1310537 C CN1310537 C CN 131053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nit
during
solicited message
distribution
s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536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68118A (zh
Inventor
保板幸治
加藤康博
森广芳文
须藤清达
渡边仁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668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8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053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053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在防止数据单位的发送数据量低下的同时,抑制多次再发送的移动通信系统等。本发明,涉及在移动终端(5)和网络侧相对装置(7)间经由无线传送路径(2)进行数据收发的移动通信系统。发送侧装置,具有:再发送时刻存储部(14)其存储对每个数据单位执行了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时刻的再发送时刻;再发送控制部(11),其在对于接收到的有关再发送请求信息的数据单位存储有再发送时刻的场合,且在该再发送时刻和现在时刻的差在再发送抑止期间以内的情况下,控制为对于该数据单位不执行再发送处理。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方法、移动站和无线控制装置
相关申请交叉引用参考
本发明基于先前在2004年3月9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P2004-66358,并享受其优先权的好处;其全部内容被收容于本申请中,以资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网络侧相对装置和移动终端间经由无线传送路径进行数据收发的移动通信系统、在这样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移动终端和网络侧相对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作为在数据链路层中错误修正功能之一,已知的有“错误检测再发送请求(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方式”。
在ARQ方式中,数据链路层将从上位层获得的数据块分割为被预先决定尺寸的数据单位并向下位层发送。基于ARQ方式的再发送处理,因为是对数据链路层中的各数据单位来进行,所以,对各数据单位给予称为“顺序号”的连续的编号,来唯一识别各数据单位。
接收侧装置的数据链路层,对于通过这样的顺序号被识别的各数据单位判断有无接收错误,将这个判断结果作为确认应答信息或再发送请求信息通知给发送侧装置。
“确认应答信息”,在接收侧装置中,是表示直到哪个顺序号的数据单位没有间断地接收成功了的控制信息,并通知在未接收数据单位中、下次应该接收的数据单位的顺序号。另外,“再发送请求信息”,是表示哪个顺序号的数据单位未能接收到的控制信息。
例如,发送侧装置,通过将称为查询位的信息附加到数据单位,对接收侧装置通知确认应答信息和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契机。一般地,确认应答信息的发行契机和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契机是被共享的。
这样,使用确认应答信息和再发送请求信息、仅仅对检测到接收错误的数据单位选择性地可再发送的方式,被称之为“Selective-Repeat ARQ方式”。
而且,在Selective-Repeat ARQ方式中,在发送侧装置和接收侧装置中,因为准备有能够保存一定量的数据单位的缓存器,所以,发送侧装置,在不接收确认应答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连续地发送最大N个数据单位。
在图1中,表示在使用现有Selective-Repeat ARQ方式的数据链路层中收发数据单位的动作的一个例子。
在图1的例子中,假定:网络侧相对装置(发送侧装置)7,在没有来自移动终端(接收侧装置)5的确认应答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发送3个数据单位。而且,作为确认应答信息的发行契机,假定为从网络侧相对装置7所通知的查询位信息。
在图1中,“SN”表示唯一地特定数据单位的顺序号,“Ack”表示确认应答信息,“Nack”,表示再发送请求信息,“P”表示查询位信息。
在图1的例子中,假定:查询位信息P,或者是在将发送缓存器中最后尾部的数据单位向下位层发送时被附加,或者是被附加到包含上位层的数据块的终端的数据单位,或者被附加到在执行再发送处理时的再发送缓存器中最后尾的数据单位。并且,这里,假定一个数据块是由3个数据单位构成。
并且,在数据链路层中,设置有发送缓存器、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再发送缓存器这3个缓存器。
这里,发送缓存器,将上位层的数据块分割为数据单位,实际上一直保存到发送到下位层。
而且,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在接收确认应答信息之前保存被发送到下位层的数据单位,被规定为能够保存N个数据单位的尺寸。并且,将称该N为窗口尺寸。
另外,再发送缓存器,在接收到再发送请求信息时在向下位层发送之前的期间保存数据单位。
而且,在图1的例子中,表示在SN=4的数据单位中产生了接收错误、再发送SN=4的数据单位的过程。
图2表示在现有数据链路层中适用再发送处理的场合、在长传送延时时间的无线接入网中可产生的多次再发送。
在图2的例子中,在SN=1的数据单位中产生接收错误,网络侧相对装置7,对应第一个再发送请求信息,进行对于SN=1的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后,在移动终端5中在反映被再发送的数据单位的接收结果前,对应第2个再发送请求信息,执行对于SN=1的数据单位的第2次的再发送处理。
并且,在图2的例子中,假定:查询位信息P,或者是在向下位层发送发送缓存器中最后尾部的数据单位时被附加,或者是附加到包含上位层的数据块的终端的数据单位,或是被附加到执行再发送处理时再发送缓存器中最后尾部的数据单位。并且,这里,假定一个数据块是由3个数据构成。
而且,如图3所示,一般的移动通信系统,具有:移动终端5、无线基站6、网络侧相对装置7、连接移动终端5和无线基站6的无线传送路径2、无线基站6和网络侧相对装置7的有线传送路径4。
无线基站6在一个服务区域内3中经由无线传送路径容纳多个移动终端5。而且,网络侧相对装置7经由有线传送路径4容纳多个无线基站6,集约有对于收容各移动终端5所必要的功能。
这里,无线传送路径2的传送路径特性,由建筑物等决定,并随移动终端终端5的移动在时间上变动,所以与有线传送路径4相比传送错误率高。从而,在无线传送路径2中通信品质的确保,与有线传送路径4相比是困难的,在上述移动通信系统中,必须使用ARQ方式的再发送处理。
再者,在这样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网络侧相对装置7和各移动终端5间的传送路径(由无线传送路径2和有线传送路径4构成的无线接入网1),因为经由在无线传送路径2中的进行调制解调的无线基站6,传送延迟时间较长。
在以这样高的传送错误和长时间延迟为特征的无线接入网1中,在要提高数据单位的发送数据量的情况下,以下两个问题就突现出来。
第一个问题是:在发送侧装置中,提高数据单位发送数据量的结果,在从接收侧装置发送的确认应答信息到达发送侧装置前,连续发送来的数据单位可能已经达到了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窗口尺寸)的上限值N。
第二个问题是:因为与在接收装置中在发送了再发送请求信息之后,到被再发送的数据单位到达接收侧装置的时间相比,在接收侧装置中的控制信息(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间隔短,所以有可能产生多次再发送。这里,“多次再发送”指的是,对从发送侧装置被再发送的数据单位,在接收侧装置所发行的确认应答信息到达发送侧装置之前,在发送侧装置中多次执行对该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的现象。
与上述二个问题一起,还具有移动终端5和网络侧相对装置7间传送延迟时间变的越长,则实际的数据单位的发送数据量变的越低的性质。
而且,为了缓和上述第一个问题,必须要提高控制信息(确认应答信息和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数据量,但,因此,作为上述第2问题点的多次再发送频频产生,移动终端5和网络侧相对装置7之间传送带宽被无谓地消耗掉了。相反果真如此,为了缓和多次再发送,若降低控制信息(确认应答信息和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数据量,会使第一问题恶化。
以下,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对于IMT-2000方式的再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在IMT-2000方式中,提供了在上述数据链路层中附加一般的再发送处理,为了效率较高地利用无线传送路径的传送带宽,对控制信息发行数据量附加限制的方法。
限制这样的控制信息发行数据量的方法,是通过设置控制信息发行抑止期间来实现,在获得控制信息发行契机时刻,执行以下处理。即,在从发行上次控制信息后还没有经过控制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的场合,中止新的控制信息的发行,从发行上次控制信息后经过了控制信息抑止期间的时刻,发行新的控制信息。
而且,在IMT-2000方式中,提出了让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与传送路径的延迟时间一致来进行调节的方法,被称之为“EPC(Estimated PDUCounter)”。
在EPC中,作为“控制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在接收装置中发行再发送请求信息时,计算出在发送侧装置中从执行对应该再发送请求信息的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后、到在接收侧装置结束被再发送数据单位的接收的合理的期间。而后,接收侧装置,控制信息发行抑止期间中,即使在产生了下一控制信息发行契机的情况下,也中止新的控制信息的发行。
即,接收侧装置,在EPC中的控制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在获得了控制信息的发行契机的情况下,在经过控制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后,产生这样的控制信息并发行。
这样,通过使用EPC,能够抑制多次再发送的产生。但是,在EPC中,若发行一次再发送请求信息,就连对其它数据单位的再发送请求信息或确认应答信息也抑止了发行,仍然不能够解决上述第一问题。
如上所述,在数据链路层中所使用的Selective-Repeat ARQ方式中,使用确认应答信息和再发送请求信息这二个控制信息来实现错误修正功能。
从而,在以较长传送延迟时间为特征的无线接入网1中,若要提高数据单位的发送数据量,因为在移动终端5和网络侧相对装置7中被装备的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量(窗口尺寸)的制约,在接收侧装置中必需以高频度发行确认应答信息。
一般地,确认应答信息和再发送请求信息,作为同种的控制信息进行处理,根据相同发行契机被通知给发送侧装置,所以,高频度的确认应答信息的发行,也同时诱发相同频度的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结果,在以高传送错误和较长传送延迟时间为特征的无线接入网1中,存在向发送侧装置发行包含相同内容的再发送请求信息,而产生多次再发送的问题。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25.322v.3.14.0(2003-3)Radio Link Control(RLC)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1999)50页9.7.4节“The EstimationPDU Counter for acknowledgement mode”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形成的,目的是提供防止数据单位的发送数据量的低下同时,能够抑制多次再发送的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终端和网络侧相对装置。
本发明的第1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在移动终端和网络侧相对装置间经由无线传送路径进行数据收发,其特征在于,接收侧装置,具有:再发送请求信息发送部,其在对于构成所述数据的数据单位检测到接收错误的场合,将请求该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请求信息发送到发送侧装置;所述发送侧装置,具有:再发送时刻存储部,其存储对每个数据单位执行了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时刻;和再发送控制部,其对于接收到的有关所述再发送请求信息的数据单位、存储有所述再发送时刻的场合,且在该再发送时刻和现在时刻的差是再发送抑止期间以内的情况下,控制为对该数据单位不执行再发送处理。
按照这样的发明,发送侧装置,在再发送抑止期间内,接收控制信息(再发送请求信息)的情况,由于仅仅选择地中止引起多次再发送的再发送处理,所以能够在防止数据单位的发送数据量的低下同时,可抑制多次再发送。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所述发送侧装置,也可以具有:再发送抑止期间管理部,其通过将以传送带宽除以目标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和现在的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的差后的值、加到现在的再发送抑止期间上,来更新再发送抑止期间。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所述发送侧装置,还可以具有:再发送抑止期间管理部,其通过将以平均数据单位发送数据量除以目标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和现在的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的差后的值、加到现在的再发送抑止期间,来更新再发送抑止期间。
本发明的第2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在移动终端和网络侧相对装置间经由无线传送路径进行数据收发,其特征在于,接收侧装置,具有:发送部,其将构成所述数据的各数据单位发送到接收侧装置;和再发送控制部,其根据来自所述接收侧装置的再发送请求信息,执行所述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所述接收侧装置,具有:
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管理部,其管理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该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用于抑止关于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位的确认应答信息的发行;
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管理部,其管理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该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用于抑制在对于所述数据单位在检测到接收错误的情况下请求该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和
控制信息发送部,其在该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发送在所述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内接收到的关于所述数据单位的确认应答信息,在该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发送在所述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内检测到接收错误的关于所述所述数据单位的再发送请求信息。
按照这样的发明,接收侧装置,由于各自独立地管理着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和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通过将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设定的比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还长,就可以在防止数据单位的发送数据量低下的同时,可以抑制多次再发送。
本发明的第3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用于在与网络侧相对装置之间经由无线传送路径进行数据的收发,其特征在于:具有:
再发送时刻存储部,其存储对构成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单位执行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时刻;再发送请求信息接收部,其从所述网络侧相对装置接收在对于所述数据单位检测出接收错误的情况下请求该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请求信息;和再发送控制部,其在对于接收到的有关所述再发送请求信息的数据单位存储有所述再发送时刻的场合,且在该再发送时刻和现在时刻的差是再发送抑止期间以内的情况下,控制为对于该数据单位不执行再发送处理。
本发明的第4特征,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用于在与网络侧相对装置之间经由无线传送路径进行数据的收发,其特征在于:具有:
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管理部,其管理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该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用于抑止关于构成所述网络侧相对装置发送的所述数据的数据单位的确认应答信息的发行;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管理部,其管理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该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用于抑制在对于所述数据单位检测到接收错误的情况下请求该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和控制信息发送部,其在该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发送在所述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期间内接收到的有关所述数据单位的确认应答信息,在该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发送在所述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内有关检测到接收错误的所述数据单位的再发送请求信息。
本发明的第5特征,提供一种网络侧相对装置,其用于在与移动终端之间经由无线传送路径进行数据的收发,其特征在于:具有:
再发送时刻存储部,其存储对构成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单位执行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时刻;再发送请求信息接收部,其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在对于所述数据单位检测出接收错误的情况下请求该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请求信息;和再发送控制部,其在对于接收到的有关所述再发送请求信息的数据单位存储有所述再发送时刻的场合,且在该再发送时刻和现在时刻的差是再发送抑止期间以内的情况下,控制为对于该数据单位不执行再发送处理。
本发明的第6特征,提供一种网络侧相对装置,其用于在与移动终端之间经由无线传送路径进行数据的收发,其特征在于:具有:
确认应答发行抑止期间管理部,其管理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该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用于抑止关于构成从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所述数据的数据单位的确认应答信息的发行;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管理部,其管理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该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用于抑制在对于所述数据单位检测到接收错误的情况下请求该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和控制信息发送部,其在该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发送在所述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期间内接收到的有关所述数据单位的确认应答信息,在该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发送在所述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内有关检测到接收错误的所述数据单位的再发送请求信息。
如以上说明,按照本发明,即使在以高传送错误率和较长传送延迟时间为特征的无线接入网中,能够提供在抑制多次再发送同时,可以实现效率较高的再发送处理的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终端和网络侧相对装置。其结果,可以缓和无线接入网的传送延迟时间变的越长、而实效的数据单位的发送数据量越减少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现有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收发数据的动作顺序图;
图2为表示现有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收发数据的动作顺序图;
图3为本发明第1和第2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整体构成图;
图4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发送侧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收发数据的动作顺序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侧装置的再发送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侧装置的再发送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侧装置的再发送抑止期间的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侧装置的再发送抑止期间的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侧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发送数据的动作的顺序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侧装置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3为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侧装置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侧装置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参考图3到图9,对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构成,如图3所示,与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构成基本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被构成为:移动终端5,经由无线接入网1对网络侧相对装置发送数据,同时,网络侧相对装置7,经由无线接入网1对移动终端5发送数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本发明的功能,即数据链路层协议功能,被装备到网络侧相对装置(无线控制装置)7为前提,但也可以被装备到无线基站6。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本发明的功能,即数据链路层协议功能是被安装到移动终端5和网络侧相对装置7的双方。
参考图4,对于经由无线接入网1发送数据的发送侧装置(移动终端5或网络侧相对装置)10所具备的功能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发送侧装置10,具有:数据发送部11、确认应答信息接收部12、再发送请求信息接收部13、再发送时刻存储部14、平均数据单位发送数据量获得部15、缓存器使用量管理部16、再发送抑止期间管理部17。
数据发送部11,是通过数据链路层协议功能,将应发送的数据分割为各数据单位,经由无线接入网1向接收侧装置30发送。而且,数据发送部11,根据来自接收侧装置30的再发送请求信息,执行相应的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
具体地说,数据发送部11,被构成为:对于从接收侧装置30接收到的有关再发送请求信息的数据单位在再发送时刻存储部14存储有再发送时刻的场合,且该再发送时刻和现在时刻的差为再发送抑止期间以内的情况下,控制为对于该数据单位不执行再发送处理。
数据发送部11,根据接收的再发送请求信息,再发送了相应的数据单位的场合,将这样数据单位的顺序号和再发送时刻存储到再发送时刻存储部14中。而后,数据发送部11,对于该数据单位进行第2次以下的再发送处理时,计算在再发送时刻存储部14中存储的再发送时刻和现在时刻的差,仅在该差为预先设定的阈值(再发送抑止期间)以上时,才许可对于该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的执行,这样,就具有抑制多次发送功能。
这里,在以“t”表示现在时刻、以“t_old”表示在再发送时刻存储部14中所存储的再发送时刻、以“T_threshold”表示再发送抑止期间时,数据发送部11,对于是否为“t-t_old<T_threshold”进行判断。
而后,数据发送部11,在这个判断结果为“真”的情况下,不执行对该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相反地,在这个判断结果为“假”的情况下,执行对该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
并且,数据发送部11,在再发送处理时,对于“t_old”,通过代入现在时刻“t”值来更新再发送时刻。这里,在发送侧装置10以“Mode-1”进行动作的场合,将再发送请求信息的接收时刻作为现在时刻“t”记录下来,而发送侧装置10以“Mode-2”进行动作的场合,将向下位层发送数据单位之前的时刻作为现在时刻“t”进行记录。
确认应答信息接收部12,是接收从接收侧装置30发送的确认应答信息的。这里,确认应答信息,如上所述,在接收侧装置30中,是表示直到哪个顺序号的数据单位不间断地接收成功了的控制信息。
再发送请求信息接收部13,为接收从接收侧装置30发送的再发送请求信息的。这里,再发送请求信息,是在接收侧装置30中对于数据单位检测到接收错误的场合、通过表示哪个顺序号的数据单位未能接收到、来请求对于该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的控制信息。
再发送时刻14,存储对每个数据单位执行了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时刻。具体地说,再发送时刻存储部14,存储将数据单位的顺序号和再发送时刻附加关联的记录。
平均数据单位发送数据量获得部15,获得从发送侧装置10所发送的数据单位的发送数据量的平均值的平均数据单位发送数据量R(n)。例如,平均数据单位发送数据量获得部15,根据下式,来计算平均数据单位发送数据量R(n)。
[数1]
R ( n ) = [ Ns ( n ) - Ns ( n - 1 ) ] / [ t ( n ) - t ( n - 1 ) ] ( Ns ( n ) &GreaterEqual; Ns ( n - 1 ) ) R ( n ) = [ Ns ( n ) + Ns _ max + 1 - Ns ( n - 1 ) ] / [ t ( n ) - t ( n - 1 ) ] ( Ns ( n ) < Ns ( n - 1 ) )
(式1)
or
R(n)=[(Ns(n)+Ns_max+1-Ns(n-1))mod(Ns_max+1)}/[t(n)-t(n-1)]      (式2)
这里,Ns(n),表示第n个的确认应答信息接收时所所记录的未发送数据单位之中、下个应该发送的数据单位的顺序号。另外,N_max表示数据单位的顺序号的最大值。t(n),表示第n个的确认应答信息接收时所记录的时刻。
具体地说,平均数据单位发送数据量获得部15,在发送侧装置10中每次接收确认应答信息,就将Ns(n)和t(n)中的“n”值“+1”。
并且,将Ns(n)的初始值Ns(0)设为“0”,在t(n)的初始值t(0)中代入从打开数据链路层的连接后发送最初的数据单位的时刻。
缓存器使用量管理部16,是管理在发送侧装置10中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窗口尺寸)使用量V(n)。例如,缓存器使用量管理部16,通过下式,计算发送侧装置10中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V(n)。
[数2]
V(n)=Ns(n)-Na(n)                (Ns(n)≥Na(n))
V(n)=Ns(n)+Ns_max+1-Na(n)       (Ns(n)<Na(n))      式3
or
V(n)=[Ns(n)+Ns_max+1-Na(n)]mod(Ns_max+1)     式4
这里,Na(n)表示在发送侧装置10接收到的第n个的确认应答信息中所记载的数据单位的顺序号。并且,假定Na(n)的初始值Na(0)为“0”。
再发送抑止期间管理部17,管理上述再发送抑止期间,并根据来自数据发送部11的请求提供再发送抑止期间。并且,再发送抑止期间管理部17,被构成为:在发送侧装置10中每次接收确认应答信息,就更新再发送抑止期间。
例如,再发送抑止期间管理部17,在现在的再发送抑止期间T_threshold(n-1)上加上用传送带宽B除以目标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V_target和现在的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确认应答信息接收时的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V(n)的差后的值,这样,来更新再发送抑止期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送带宽B,由数据发送部11进行管理,表示在发送侧装置10中每单位时间能够发送的最大数据单位数。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目标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V_target和现在的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V(n)的单位,为数据单位数。
这样的场合,再发送抑止期间管理部17,通过“T_threshold(n)=T_threshold(n-1)+[V_target-V(n)]/B”(公式5),来更新再发送抑止期间。
而且,再发送抑止期间管理部17,通过在现在的再发送抑止期间T_threshold(n-1)中加上以平均数据单位发送数据量除以目标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V_target和现在确认应答等待缓存使用量V(n)的差后的值,来更新再发送抑止期间。
这种场合,再发送抑止期间管理部17,通过式“T_threshold(n)=T_threshold(n-1)+[V_target-V(n)]/R(n)”(公式6),来更新再发送抑止期间。
这样,再发送抑止期间T_threshold,如果根据由发送侧装置10所检测的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或平均数据单位发送数据量被自适应地调节,就能够适当地保持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即窗口尺寸,可以抑制多次再发送。
下面,参考图5到图9,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图5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收发数据的动作的顺序图。在图5的例子中,网络侧相对装置7相当于发送侧装置,移动终端5相当于接收侧装置。
在图5中,网络侧相对装置7,在不接收确认应答信息的情况下,能够连续地发送6个数据单位(SN=0直到SN=5)。
并且,假定:查询位信息P,或者在向下位层发送发送缓存器中最后尾部的数据单位时被附加,或者附加到包含上位层的数据块的终端的数据单位,或被附加到执行再发送处理时的再发送缓存中的最后尾部的数据单位。另外,这里,假定一个数据块由三个数据单位构成。
在图5中,因为在SN=1的数据单位中产生了错误,所以移动终端5将再发送请求信息(NACK=1)发行二次。而后,网络侧相对装置7对第1次的再发送请求执行对于SN=1的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但对第2次的再发送请求信息不执行对于SN=1的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而抑制多次再发送。
参考图6和图7,对于这样的再发送控制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图6为表示网络侧相对装置7以“Mode-1”动作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7为表示网络侧相对装置7以“Mode-2”动作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第一,参考图6对于网络侧相对装置7以“Mode-1”动作时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步骤1001中,网络侧相对装置7的再发送请求信息接收装置7的再发送请求信息接收部13,接收来自移动终端5的再发送请求信息(NACK=1)。
在步骤1002中,网络侧相对装置7的数据发送部11,参考再发明时刻存储部14,对于接收到的再发送请求信息是否为对于数据单位(SN=1)的初始的再发送请求信息进行判断,即对于接收到的有关再发送请求信息的数据单位、判断再发送时刻是否被存储在再发送时刻存储部14。
这里,在被判断成是初始的再发送请求的场合,本控制方法,进入到步骤1004,在被判断成不是初始的再发送请求的场合,本控制方法进入到步骤1003。
在步骤1003中,网络侧相对装置7的数据发送部11,参考再发送抑止期间管理部17,对于现在是否在再发送抑止期间内进行判断,即,对于现在时刻和上述再发送时刻的差是否为再发送抑止期间T_threshold以内进行判断。
这里,在被判断成不是再发送抑止期间的场合,本控制方法进入步骤1004,在被判断成为再发送抑止期间内的场合,本控制方法,对于该数据单位不进行再发送处理而结束。
数据发送部11,在步骤1004中,将现在时刻作为再发送时刻存储在再发送时刻存储部14中后,在步骤1005中,在再发送缓存器中存储该数据单位,在步骤1006中,以规定定时向移动终端发送该数据单位。
第二,参考图7,对于网络侧相对装置7以“Mode-2”动作时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另外,步骤1101到1103的处理,与图6所示的步骤1001到1003的处理相同。
如图7所示,数据发送部11,在步骤1104中,将该数据单位存储到再发送缓存器后,在步骤1105中,将现在时刻作为再发送时刻存储到再发送时刻存储部14中,在步骤1106中,以规定定时向移动终端5发送该数据单位。
即,在网络侧相对装置7以“Mode-1”动作时的控制方法中,将再发送请求信息的接收时刻作为再发送时刻进行记录,在网络侧相对装置7以“Mode-2”动作时的控制方法中,除去该数据单位滞留在再发送缓存器的时间,将向下位层发送数据单位之前的时刻作为再发送时刻进行记录。并且,在图5中,即使在替换了移动终端5和网络侧相对装置7的场合,显然,本发明会发挥相同的效果。
另外,参考图8和图9,对于在网络侧相对装置7中更新再发送抑止期间的2种方法进行说明。
在第一个方法中,如图8所示,网络侧相对装置7的再发送抑止期间管理部17,在步骤2001中,当经由确认应答信息接收部12接收到第n个的确认应答信息时,在步骤2002中,将未发送的数据单位的顺序号中、下个应该发送的数据单位的顺序号,作为Ns(N)进行记录的同时,在步骤2003中,作为现在时刻t(n)进行记录。
网络侧相对装置7的再发送抑止期间管理部17,在步骤2004中,使用上述的(式1)或(式2)计算平均数据单位的发送数据量,在步骤2005中,使用(式5)更新再发送抑止期间。
在第二个方法中,如图9所示,网络侧相对装置7的再发送抑止期间管理部17,在步骤2101中,在经由确认应答信息接收部12接收第n个的确认应答信息时,在步骤2102中,获得在缓存器使用量管理部16中被管理的现在的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的使用量,使用(式6)更新再发送抑止期间。
按照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发送侧装置,在再发送抑止期间内,在接收控制信息(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场合,由于仅仅选择地中止引起多次发送的再发送处理,所以能够在防止数据单位的发送数据量的低下的同时,可以抑制多次再发送。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参考图10到图14,对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构成,如图3所示,与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构成基本相同。
参考图10,对于经由无线接入网1接收数据的接收侧装置(移动终端5或网络侧相对装置)30具备的功能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接收侧装置30,具有:数据接收部31、确认应答信息用定时器32、再发送请求信息用定时器33、控制信息发送部34。
数据接收部31,通过数据链路层协议功能,接收从发送侧装置10发送的数据单位。
确认应答信息用定时器32,是用来管理抑止对于由数据接收部31接收到的数据单位的、确认应答信息的发行的、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的定时器。
再发送请求信息用定时器33,在对于从发送侧装置10所发送的数据单位检测到接收错误的场合,用来管理抑止请求该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的、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的定时器。
控制信息发送部34是向发送侧装置10发送包含确认应答信息和再发送请求信息等的控制信息的。
另外,控制信息发送部34,在使用确认应答信息用定时器32、管理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的同时,用再发送请求信息定时器33、管理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
即,控制信息发送部34,分别独立地管理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和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另外,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根据延迟时间被设定,一般地,与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相比,被设定得较长。
具体地说,控制信息发送部34,被构成为:在该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发送包含在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内接收到的关于数据单位的确认应答信息的控制信息,在该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发送包含在再发送请求发行抑止期间内检测出接收错误的关于数据单位的再发送请求信息的控制信息。
即,控制信息发送部34,即使产生确认应答信息或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契机,从发行了上次确认应答信息或再发送请求信息后的时刻,在没有经过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或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以上的时间的场合,不发送确认应答信息或再发送请求信息。
控制信息发送部34,还可以被构成为:在产生了确认应答信息或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契机时,生成并保存确认应答信息或再发送请求信息,在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或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发送包含这个确认应答信息或再发送请求信息的控制信息。但是,关于确认应答信息,是做成在控制信息中只包含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中所生成的最后的确认应答信息。
而且,控制信息发送部34,也可以被构成为:在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或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生成确认应答信息或再发送请求信息。在这样的场合,控制信息发送部34,必需要将抑止了确认应答信息或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的意思保存下来。
下面,参考图11到图13,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图11为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收发数据动作的顺序图。在图11的例子中,网络侧相对装置7相当于发送侧装置10,移动终端5相当于接收侧装置。
在图11中,网络侧相对装置7,可以再不接收确认应答信息的情况下,连续地发送6个数据单位(SN=0直到SN=5)。
并且,假定查询位信息P,或者是在向下位层发送发送缓存器中最后尾部的数据单位时被附加,或者是被附加到包含上位层的数据块的终端的数据单位,或是被附加到执行再发送处理时的再发送缓存中的最后尾部的数据单位。并且,这里,假定一个数据块由三个数据单位构成。
对于这样的再发送控制方法,参考图12到图14进行详细地说明。第一,参考图12,对于移动终端5中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步骤3001中,移动终端5的数据接收部31,接收作为查询位信息P=1的SN=2的数据单位。或,在步骤3001中,移动终端5的数据接收部31,对于SN=1的数据单位,检测接收错误。
在步骤3002中,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对于现在是否为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内进行判断。在不是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内的场合,本控制方法进入步骤3002a1,在为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内的场合,本控制方法进行步骤3002b。
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在步骤3002a1中,生成表示下面应该发送的数据单位的顺序号(SN=1)的确认应答信息(ACK=1),并附加到控制信息内的规定字段,在步骤3002a2中,启动确认应答信息用定时器。
在步骤3002b中,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记录抑止了确认应答信息的发行的旨意。这里,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为了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的发送,也可以生成表示下面应该发送的数据单位的顺序序号(SN=1)的确认应答信息(ACK=1)。
在步骤3003中,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对于现在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以外、且检测出接收错误的数据单位,对于在现在时刻是否有还未完成再发送的数据单位进行判断。判断结果为肯定(YES)的场合,本控制方法进入步骤3003a1,在判断结果为否定(NO)的场合,本控制方法进入步骤3003b。
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在步骤3003a1中,在顺序序号(SN=1)的数据单位中因为产生了接收错误,生成请求这样数据单位的再发送的再发送请求信息(NACK=1)后附加到控制信息内的规定字段,在步骤3003a2中,启动再发送请求信息用定时器。
在步骤3003b中,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记录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被抑止过的旨意。这里,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为了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的发送,也可以生成上述再发送请求信息(NACK=1)。
在步骤3004中,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对下位层发送上述控制信息。并且,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也可以被构成为:在控制信息内在确认应答信息和再发送请求信息的任一个都没有被附加的场合,对下位层发送这样的控制信息。
下面,参考图13和图14,对于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和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的移动终端5的动作分别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在步骤3101中,当经过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后,在步骤3102中,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对于是否存储有在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中抑止过确认应答信息的发行的旨意进行判断。
在存储有确认应答信息的发行被抑止旨意的场合,本动作进入步骤3104,在没有存储抑止确认应答信息的发行旨意的场合,本动作进入步骤3103。
在步骤3103中,移动终端5的动作信息发送部34,因为在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中没有抑止过确认应答信息的发行,故判断为不存在应该发送的确认应答信息,中止控制信息的生成处理。
在步骤3104中,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生成表示下个应该发送的数据单位的顺序序号(SN=1)的确认应答信息(ACK=1),附加到控制信息的规定字段。
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在步骤3105中,启动确认应答信息用定时器,在步骤3106中,对下位层发送附加了确认应答信息的控制信息。
如图14所示,在步骤3201中,当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在步骤3202中,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对存储有在再发送请求发行抑止期间中抑止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的旨意,并且,检测到接收错误的数据单位,对于现在时刻是否有再发送还未完成的数据单位进行判断。
判断结果为肯定(YES)的情况,本动作进行步骤3204,在判断结果为否定(NO)的情况,本动作进入步骤3203。
在步骤3203中,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判断为不存在应该再发送请求信息,并中止控制信息的生成处理。
在步骤3204中,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生成表示应该再发送数据单位的顺序序号(SN=1)的再发送请求信息(NACK=1),附加到控制信息的规定字段。
移动终端5的控制信息发送部34,在步骤3205中,启动再发送请求信息用定时器,在步骤3206中,对下位层发送附加再发送请求信息的控制信息。
并且,在图11中,即使在替换了移动终端5和网络侧相对装置7的场合,显然,本发明也会发挥相同的效果。
按照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接收侧装置(移动终端5),由于分别地管理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和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通过将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设定得比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还长,由此,就能够在防止数据单位的发送数据量的低下的同时,可抑制多次再发送。
在图11的例子中,对于被附加到SN=5的查询位信息P=1,虽然发行确认应答信息(ACK=1),但却不发行再发送请求信息(NACK=1),所以,抑制了引起接收错误的SN=1的数据单位的多次再发送。
其他的优点及改善对于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在其较广的方面不限于这里所示和说明的特定的细节和代表实施例。因此,可以进行各种修改而不离开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定义的一般发明概念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用于在移动终端和网络侧相对装置间经由无线传送路径进行数据的收发,其特征在于:
接收侧装置,
具有:再发送请求信息发送部,其在对于构成所述数据的数据单位检测到接收错误的场合,将请求该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请求信息发送到发送侧装置;
所述发送侧装置,
具有:
再发送时刻存储部,其存储对每个数据单位执行了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时刻;和
再发送控制部,其对于接收到的有关所述再发送请求信息的数据单位、存储有所述再发送时刻的场合,且在该再发送时刻和现在时刻的差是再发送抑止期间以内的情况下,控制为对该数据单位不执行再发送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侧装置,具有:缓存器使用量管理部,其计算发送侧装置的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以及
再发送抑止期间管理部,其通过将以传送带宽除以目标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和通过缓存器使用量管理部获得的现在的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的差后的值、加到现在的再发送抑止期间上,来更新再发送抑止期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侧装置,具有:缓存器使用量管理部,其计算发送侧装置的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以及
再发送抑止期间管理部,其通过将以平均数据单位发送数据量除以目标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和通过缓存器使用量管理部获得的现在的确认应答等待缓存器使用量的差后的值、加到现在的再发送抑止期间上,来更新再发送抑止期间。
4.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用于在移动终端和网络侧相对装置间经由无线传送路径进行数据的收发,其特征在于:
发送侧装置,
具有:
发送部,其将构成所述数据的各数据单位发送到接收侧装置;和
再发送控制部,其根据来自所述接收侧装置的再发送请求信息,执行所述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
所述接收侧装置,
具有:
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管理部,其管理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该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用于抑止关于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单位的确认应答信息的发行;
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管理部,其管理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该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用于抑止在对于所述数据单位在检测到接收错误的情况下请求该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和
控制信息发送部,其在该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发送在所述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内接收到的关于所述数据单位的确认应答信息,在该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发送在所述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内检测到接收错误的关于所述数据单位的再发送请求信息。
5.一种移动终端,其用于在与网络侧相对装置之间经由无线传送路径进行数据的收发,其特征在于:
具有:
再发送时刻存储部,其存储对构成所述数据的每个数据单位执行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时刻;
再发送请求信息接收部,其从所述网络侧相对装置接收在对于所述数据单位检测出接收错误的情况下请求该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请求信息;和
再发送控制部,其在对于接收到的有关所述再发送请求信息的数据单位存储有所述再发送时刻的场合,且在该再发送时刻和现在时刻的差是再发送抑止期间以内的情况下,控制为对于该数据单位不执行再发送处理。
6.一种移动终端,其用于在与网络侧相对装置之间经由无线传送路径进行数据的收发,其特征在于:
具有:
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管理部,其管理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该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用于抑止关于构成从所述网络侧相对装置发送的所述数据的数据单位的确认应答信息的发行;
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管理部,其管理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该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用于抑止在对于所述数据单位检测到接收错误的情况下请求该数据单位的再发送处理的再发送请求信息的发行;和
控制信息发送部,其在该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发送在所述确认应答信息发行期间内接收到的有关所述数据单位的确认应答信息,在该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经过后、发送在所述再发送请求信息发行抑止期间内有关检测到接收错误的所述数据单位的再发送请求信息。
CNB200510053665XA 2004-03-09 2005-03-09 移动通信方法、移动站和无线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53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66358A JP4268076B2 (ja) 2004-03-09 2004-03-09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及びネットワーク側対向装置
JP2004066358 2004-03-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8118A CN1668118A (zh) 2005-09-14
CN1310537C true CN1310537C (zh) 2007-04-11

Family

ID=34824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366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537C (zh) 2004-03-09 2005-03-09 移动通信方法、移动站和无线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39174B2 (zh)
EP (2) EP2611057A1 (zh)
JP (1) JP4268076B2 (zh)
CN (1) CN131053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59274A (ja) 2006-03-24 2007-10-04 Sony Corp 再送制御回路、送信装置、再送制御方法及び再送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753204B2 (ja) * 2006-11-17 2011-08-24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符号化処理装置および符号化処理方法
US9887813B2 (en) * 2007-06-13 2018-0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tocol data unit recovery
KR101341515B1 (ko) * 2007-06-18 2013-1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반복 전송 정보 갱신 방법
KR101486352B1 (ko) * 2007-06-18 2015-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단말에서의 상향링크 동기 상태 제어방법
WO2008156314A2 (en) * 2007-06-20 2008-12-24 Lg Electronics Inc. Effective system information reception method
KR101448644B1 (ko) * 2007-06-20 2014-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KR101479341B1 (ko) * 2007-08-10 2015-0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bms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효율적인 수신 방법
US8594030B2 (en) 2007-08-10 2013-11-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ARQ operation in dynamic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KR101490253B1 (ko) 2007-08-10 2015-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
KR101514841B1 (ko) * 2007-08-10 2015-04-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효율적인 랜덤 액세스 재시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US9008006B2 (en) * 2007-08-10 2015-04-14 Lg Electronics Inc. Random access method for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MBMS)
EP2176969B1 (en) * 2007-08-10 2012-11-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of setting up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9022805A1 (en) * 2007-08-10 2009-02-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reporting measurement resul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9022837A1 (en) * 2007-08-10 2009-02-19 Lg Electronics Inc. A control method for uplink connection of idle terminal
KR20090016412A (ko) * 2007-08-10 2009-0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US8488523B2 (en) * 2007-08-14 2013-07-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processing data block of specific protocol lay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37432B1 (ko) 2007-09-13 2010-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자원 할당 방법
KR101461970B1 (ko) 2007-09-13 2014-1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폴링 과정 수행 방법
KR101513033B1 (ko) 2007-09-18 2015-04-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계층 구조에서 QoS를 보장하기 위한 방법
KR101396062B1 (ko) 2007-09-18 2014-05-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헤더 지시자를 이용한 효율적인 데이터 블록 전송방법
KR101435844B1 (ko) * 2007-09-18 2014-08-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블록 전송 방법
KR101591824B1 (ko) 2007-09-18 2016-02-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폴링 과정 수행 방법
WO2009038377A2 (en) * 2007-09-20 2009-03-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effectively transmitting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reques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90041323A (ko) * 2007-10-23 2009-04-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블록 구성함에 있어서 단말의 식별 정보를 효과적으로 전송하는 방법
KR101487557B1 (ko) 2007-10-23 2015-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통제어채널의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WO2009057941A2 (en) * 2007-10-29 2009-05-07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for repairing an error depending on a radion bearer type
WO2009116788A1 (en) * 2008-03-17 2009-09-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rlc data
KR101163275B1 (ko) 2008-03-17 2012-07-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Pdcp 상태 보고 전송 방법
EP2289198B1 (en) * 2008-06-05 2015-10-2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ceiving uni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message
US8934351B2 (en) * 2011-03-24 2015-01-13 Fujitsu Ten Limite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132133A1 (ja) * 2011-03-31 2012-10-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受信機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ならびに店舗内機器監視システム
US10462690B2 (en) 2011-08-05 2019-10-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LC status reporting for eight-carrier HSDPA
US9357422B2 (en) * 2011-09-21 2016-05-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to network at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10392B1 (en) * 2012-01-31 2021-03-03 Kyynel Oy Bundling of packet acknowledgments as a function of the distance
KR101828500B1 (ko) * 2016-09-22 2018-02-12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디바이스장치 및 디바이스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5192A (ja) * 1998-01-29 1999-08-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可変長パケット通信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US5940772A (en) * 1993-06-30 1999-08-17 Nec Corporatio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obile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
JPH11355254A (ja) * 1998-06-05 1999-12-24 Sony Corp 通信装置
US6289003B1 (en) * 1997-04-28 2001-09-11 Espoomoblie Phones, Limite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acket switched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98701B2 (en) * 2002-10-31 2007-11-20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requesting data retransmission in a packet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781722B2 (ja) 1994-03-22 1998-07-30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チャネル制御方式
JP2861895B2 (ja) 1994-10-11 1999-02-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再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168894B2 (ja) 1995-12-26 2001-05-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伝送装置およ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JPH10190635A (ja) 1996-12-26 1998-07-21 Hitachi Ltd 誤り再送を行う通信システム、その通信制御装置および誤り再送方法
JPH11177536A (ja) 1997-12-08 1999-07-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データリンク層の誤り制御方式
JP2000083013A (ja) 1998-09-04 2000-03-2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データ再送方法及び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
US6269080B1 (en) * 1999-04-13 2001-07-31 Glenayre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multicast file distribu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US6487689B1 (en) * 1999-07-08 2002-11-2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Receiver initiated recovery algorithm (RIRA) for the 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 (L2TP)
EP1161022A1 (en) * 2000-05-25 2001-1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lective repeat protocol with dynamic timers
JP4356216B2 (ja) * 2000-08-23 2009-11-0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接続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速度調整方法
US6697983B1 (en) * 2000-10-24 2004-02-24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Data link layer tunneling technique for high-speed data in a noisy wireless environment
EP1263159A1 (en) * 2001-06-01 2002-1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receiver for improved data packet transfer in a transmission protocol with repeat requests
EP1263160A1 (en) * 2001-06-01 2002-1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transmitter for an efficient packet data transfer in a transmission protocol with repeat requests
JP3793446B2 (ja) 2001-11-01 2006-07-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交換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中継装置及び中継方法
JP3912091B2 (ja) 2001-12-04 2007-05-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EP1472826A1 (en) * 2002-01-29 2004-11-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nternet protocol 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s
EP1465369A1 (en) * 2003-03-31 2004-10-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set synchronisation method for a retransmission protocol
US7515945B2 (en) * 2003-06-30 2009-04-07 Nokia Corporation Connected mode for low-end radio
US7512112B2 (en) * 2003-08-15 2009-03-31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controlling a reset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0772A (en) * 1993-06-30 1999-08-17 Nec Corporatio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obile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
US6289003B1 (en) * 1997-04-28 2001-09-11 Espoomoblie Phones, Limite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acket switched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H11215192A (ja) * 1998-01-29 1999-08-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可変長パケット通信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JPH11355254A (ja) * 1998-06-05 1999-12-24 Sony Corp 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39174B2 (en) 2009-05-26
JP2005260375A (ja) 2005-09-22
JP4268076B2 (ja) 2009-05-27
EP2611057A1 (en) 2013-07-03
EP1575204A3 (en) 2012-05-02
US20050201354A1 (en) 2005-09-15
EP1575204A2 (en) 2005-09-14
CN1668118A (zh) 2005-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0537C (zh) 移动通信方法、移动站和无线控制装置
CN1302675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调度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73528C (zh) 用于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接受控制方法和接受控制装置
CN1165122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依据无线链接协议重发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224189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无线链路协议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311655C (zh) 改善可靠性和吞吐量的无线通信系统及重发超时确定方法
CN1198473C (zh) 资源控制系统、方法及使用该系统、方法的基站和移动站
CN1946047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其计算机程序
CN101048973A (zh) 通信装置
CN1692568A (zh) 在无线接入网络中移动接收窗口的方法
CN1386388A (zh) 通信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941671A (zh) 传输控制方法、移动台、无线基站和无线网络控制站
CN1879363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议语境传送
CN1665195A (zh)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951052A (zh) 用于增强um rlc数据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CN1929424A (zh) 评估信道带宽利用率的方法、无线通信系统
CN1729709A (zh) 无线通信网络及流量控制方法
CN1620768A (zh) 对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系统使用定时器避免拖延时间的系统和方法
CN1816993A (zh) 关于多载波通信装置及反馈信息通信方法
CN1926795A (zh) 混合自动重复请求重新传输时序控制方法
CN101053194A (zh) 用于数据传送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协议优化
CN1533053A (zh) 通信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855935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CN1787468A (zh) 无线局域网基站装置的服务质量控制方法
CN1694379A (zh) 移动通信系统和mbms服务相关信息传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1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