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7404C - 贮墨器 - Google Patents

贮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7404C
CN1297404C CNB031031897A CN03103189A CN1297404C CN 1297404 C CN1297404 C CN 1297404C CN B031031897 A CNB031031897 A CN B031031897A CN 03103189 A CN03103189 A CN 03103189A CN 1297404 C CN1297404 C CN 129740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ing device
ink storing
moveable part
ink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031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36663A (zh
Inventor
大桥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HA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HAR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281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23124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373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23702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HAR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HAR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36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6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740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740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04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with duct-blades or like mete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贮墨器(12)具有一可移动部分(21b),该可移动部分和贮墨器滚筒(13)上对应于排墨口(20)的部分相对。通过驱动装置(27,36,42到46),可移动部分(21b)被迫使选择性地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13)。这样就获得了可移动部分(21b)的可靠移动。可移动部分(21b)的上表面(21f)包括于当可移动部分(21b)选择性地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13)时上表面(21f)的轨迹中。这可防止在底板(23)的E边和可移动部分(21b)之间形成间隙。

Description

贮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机中的贮墨器。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一台典型的胶印机包括上下两个贮墨器51。每个贮墨器51包括一个贮墨器滚筒52。每个贮墨器滚筒52通过滚筒组53和一个印版滚筒54可操作地相连接。而每个印版滚筒54则与一个胶印滚筒55相连接。在每个贮墨器51中贮存的墨由相应的贮墨器滚筒52送出,通过相应的滚筒组53传送给相应的印版滚筒54。被传送到每个印版滚筒54的墨在印版滚筒54上形成图像。该图像被传送给相应的胶印滚筒55,然后被传送到胶印滚筒55之间的纸张P上。
沿转轴方向传送到每个印版滚筒54各部分的墨量根据所要印刷的图样而改变。因此,为了能够调整在转轴方向上传送到每个贮墨器滚筒52各部分的墨量,在图13中提出了一种贮墨器51。
图13给出的贮墨器51和贮墨器滚筒52中的一个相联系。贮墨器51包括底板23,蓄墨室56和用来从蓄墨室56输送墨的排墨口20。贮墨器滚筒52和底板23上E边(参看图14)之间的间隙用作排墨口20。
贮墨器51中有叶片组件,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它是多个叶片57(例如,10到30个叶片)。叶片57沿贮墨器滚筒52的转轴方向分布。如图14所示,每个叶片57有可移动部分57b和铰链部分57e,其中铰链部分从可移动部分57b向下方延伸出来。当每个可移动部分57b绕相应的铰链部分57e的近端O移动时,每个可移动部分57b可选择性地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52。
每个可移动部分57b的上表面包括两个相交平面,分别为第一平面S1和第二平面S2。当可移动部分57b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52时,E边和可移动部分57b上的第二平面S2相接触。
每个可移动部分57b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52是通过驱动装置来实现的。每个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电机62,一个齿轮组63,一个旋转凸轮60和一个工作杆59。与工作杆59紧挨着的旋转凸轮60的端面构成凸轮面60a。由电机62输出的转动力通过齿轮组63传送给旋转凸轮60。依照旋转凸轮60的转动,凸轮面60a可向前或向后移动工作杆59。
当工作杆59向前运动时,与之相应的可移动部分57b会受到工作杆59施加的压力。与由铰链部分57e所提供的力相反,受压的可移动部分57b会向贮墨器滚筒52靠近。其结果是可移动部分57b与贮墨器滚筒52之间的间隙G减小,这使得从排墨口20通过间隙G传送的墨量会减少。当工作杆59向后运动时,在相应的铰链部分57e所提供的力的作用下,相应的可移动部分57b会离开贮墨器滚筒52。其结果是可移动部分57b与贮墨器滚筒52之间的间隙G增大,这使得从排墨口20通过间隙G传送的墨量会增加。
但是,在传统的贮墨器51中,如果墨粘附在一些可移动部分57b上,会使各个可移动部分57b不能相互独立的移动。这会导致墨的不均匀分布。另外,当可移动部分57b靠近或远离贮墨器滚筒52时,与可移动部分57b上表面相接触的E边做垂直运动。因此,当两个可移动部分57b相对于贮墨器滚筒52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时,在其中一个可移动部分57b的上表面与E边之间会形成一个间隙。如果这个间隙在可移动部分57b与E边之间形成,墨可能会从该间隙中泄露出来。
在本申请人早期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1-150644中也公开了与上述贮墨器类似的一种贮墨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贮墨器,该贮墨器能够实现可移动部分的可靠移动。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贮墨器,当可移动部分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时,能够避免在可移动部分与边之间形成间隙。
为了实现以上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贮墨器,它包括贮墨器滚筒,基板,蓄墨室,排墨口和叶片。在基板上有一条沿贮墨器滚筒转轴延伸的边。这条边是与贮墨器滚筒分开的。蓄墨室用来贮存墨。至少蓄墨室的一部分是由贮墨器滚筒和基板确定的。蓄墨室中的墨经排墨口排出。排墨口是贮墨器滚筒和上述基板上的边之间的间隙。叶片由基板支撑。叶片具有可移动部分,该部分和贮墨器滚筒上对应于排墨口的部分相对。通过选择性地使可移动部分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来改变可移动部分与贮墨器滚筒之间的间隙尺寸。本贮墨器的特征在于通过驱动装置可以选择性地迫使可移动部分靠近或远离贮墨器,其中驱动装置包括往复体,并且其中可移动部分连接到往复体上,并与往复体一起移动。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贮墨器,它包括贮墨器滚筒,基板,蓄墨室,排墨口和叶片。在基板上有一条沿贮墨器滚筒转轴延伸的边。这条边是与贮墨器滚筒分开的。蓄墨室用来贮存墨。至少蓄墨室的一部分是由贮墨器滚筒和基板确定的。蓄墨室中的墨经排墨口排出。排墨口是贮墨器滚筒和上述边之间的间隙。叶片由基板支撑。叶片具有可移动部分,该部分和贮墨器滚筒上对应于排墨口的部分相对。通过选择性地使可移动部分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来改变可移动部分与贮墨器滚筒之间的间隙尺寸。本贮墨器的特征在于可移动部分具有一个和上述边相接触的接触面。当可移动部分选择性地靠近或远离贮墨器滚筒时,接触面被包括在接触面的轨迹中。
从下面的描述中并结合附图,以示例的方式阐述本发明原理,本发明的其它特点和优点会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给出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和附图,可以最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贮墨器的横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贮墨器的局部放大横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贮墨器中叶片的正视图;
图4是图1所示贮墨器中其中一个可移动部分以及部分相应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图1所示贮墨器中旋转凸轮的分解图;
图6是第二个实施例中的贮墨器的横截面图;
图7是改进实施例中贮墨器的部分驱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另一个改进实施例中贮墨器的部分驱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另一个改进实施例中贮墨器的部分驱动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0是另一个进改实施例中贮墨器的部分驱动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1A是另一个改进实施例中贮墨器的局部放大横截面图;
图11B是另一个改进实施例中贮墨器的局部放大横截面图;
图12是一台典型胶印机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现有技术所绘出的贮墨器的横截面图;
图14是图13所示贮墨器的局部放大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将通过参照图1到图5加以描述。
与图1的纸张相垂直的方向对应于贮墨器12的左右方向。如图1所示,贮墨器12位于一对左右框架11之间(只有其中一个框架11表示在图1中)。贮墨器12具有一个贮墨器滚筒13,一个基板,一对左右侧板17(只有其中一个侧板17表示在图1中)。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基板包括一个贮墨器支架14和一个底板23。
贮墨器滚筒13由框架11可转动地支撑。固定在框架11上的支撑轴15通过插进贮墨器支架14上的轴承16来可转动地支撑贮墨器支架14。固定在贮墨器支架14两侧面的侧板17从贮墨器支架14向上伸出。底板23通过螺钉24固定在贮墨器支架14的上表面。底板23上有E边(参看图2),它沿贮墨器滚筒13的转轴延伸。
贮墨器滚筒13,上述一对侧板17和底板23确定了用来存贮墨的蓄墨室19。蓄墨室19上的排墨口20用来输送蓄墨室19中的墨。贮墨器滚筒13和E边之间形成的间隙用作排墨口20。
贮墨器12中的叶片组件21示于图3。叶片组件21由金属制成,更具体地说,是由铁合金,如不锈钢,或铝合金制成。叶片组件21具有连接部分21d和叶片构件,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叶片构件是叶片21h。多个叶片21h沿贮墨器滚筒13的转轴排列。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叶片21h的数目是16。在相邻的叶片21h之间形成了狭缝21c。
每个叶片21h包括铰链部分21e和可移动部分21b,其中可移动部分位于铰链部分21e的端部。可移动部分21b和贮墨器滚筒13上对应于排墨口20的部分相对。在连接部分21d上形成有通孔21a。如图2所示,螺栓22被插进每个通孔21a中并被拧紧在贮墨器支架14前部的一个螺纹孔14c中。在每个叶片21h上形成有一个通孔21g,螺栓18被插进每个通孔21g中并被拧紧在托架25上,这将在后面加以描述。
当铰链部分21e做弹性变形时,随着可移动部分21b绕相应的铰链部分21e的近端O(一个预先确定的枢轴点)移动,每个可移动部分21b会靠近或远离贮墨器滚筒13。其结果是,每个可移动部分21b与贮墨器滚筒13之间的间隙G会改变。当每个可移动部分21b向贮墨器滚筒13靠近时,相应的铰链部分21e会驱策可移动部分21b使之离开贮墨器滚筒13。因此,每个铰链部分21e起到驱策件的作用。
每个可移动部分21b上表面21f的横截面成弓形,其弯曲半径在25到35mm之间。上表面21f的弯曲半径等于当铰链部分21e绕其近端O移动时上表面21f上任意一点的旋转半径R。因此,当可移动部分21b移动时,每个可移动部分21b的上表面21f被包括在上表面21f的轨迹中。
E边与可移动部分21b的上表面21f相接触。为了提供弹性,一部分靠近E边的底板23被做的比较薄。E边始终被驱策使之靠向上表面21f。因此,底板23上靠近E边的部分起密封部分的作用
如图1所示,贮墨器12中还包括驱动装置,每个驱动装置对应于一个可移动部分21b。每个驱动装置移动其相应的可移动部分21b以便迫使可移动部分21b选择性地靠近或远离贮墨器滚筒13。每个驱动装置包括一个旋转驱动体,一个齿轮组,一个旋转体和一个推拉杆27,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电机42是旋转驱动体而旋转凸轮36是旋转体。
每个齿轮组包括第一级到第三级齿轮43,44,45和一个连接轴46。第一级齿轮43和相应电机42的转轴相连,从电机42输出的旋转力使其旋转。第二级齿轮44与第一级齿轮43相啮合并随着第一级齿轮43旋转。第三级齿轮45通过连接轴46和第二级齿轮44连接并和第二级齿轮44一起旋转。
与电机42转轴平行延伸的支撑轴32被插入到每个旋转凸轮36中。旋转凸轮36相对于支撑轴32旋转。每个支撑轴32旋紧在一个位于贮墨器支架14尾部的一个螺纹孔14e中。每个支撑轴32与其相应的螺纹孔14e的周向内表面通过固定螺栓33被压紧。因此,每个支撑轴32很难相对于贮墨器支架14转动。在每个固定螺栓33的末端和相应支撑轴32之间有一调距横板34。在每个支撑轴32的近端有一六边形孔32b,可以用通用扳手插入该六边形孔32b。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支撑轴32和其相应的螺纹孔14e是移动装置,可利用它们实现相应的旋转凸轮36的轴向移动。
每个旋转凸轮36被安放在台阶32a和固定轴环37之间,其中台阶32a位于相应支撑轴32沿轴向的中间部分,而固定轴环37则固定在支撑轴32的末端。圆锥形弹簧37a位于每个旋转凸轮36和相应的固定轴环37之间,它起到将旋转凸轮36推向台阶32a的作用。因此,每个旋转凸轮36都被放置于相应支撑轴32轴向的一个预定位置处。在每个旋转凸轮36和相应的台阶32a之间有一推力轴承35,另一个推力轴承35位于旋转凸轮36和相应的圆锥形弹簧37a之间。
每个旋转凸轮36是圆柱形的,在其外周面上有齿轮部分36b。齿轮部分36b与相应的第三级齿轮45相啮合。因此,旋转凸轮36随着第三级齿轮45旋转。
此外,每个旋转凸轮36的外周面上有一横截面为弓形的凸轮槽36a。如图5所示,每个凸轮槽36a包括第一端36c和第二端36d。凸轮槽36a在旋转凸轮36轴向的位置随着其周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更具体地说,第二端36d比第一端36c离支撑轴32的末端要近。
每个推拉杆27容纳在导槽14d和底板23下表面所限定的空间内,而导槽14d形成于贮墨器支架14的上表面。每个推拉杆27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其对应的支撑轴32的轴线并沿其纵长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导槽14d中,每个推拉杆27不能沿左右方向移动但可沿上下方向移动。这是由于容纳于所限定空间内的推拉杆27的上表面和底板23的下表面之间存在一个小间隙。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这个间隙允许每个推拉杆27做垂直运动。
推拉杆27通过第一球28与相应的旋转凸轮36相连接。在每个推拉杆27的近端形成有一半球形凹槽27a。第一球28的一部分可旋转地接合半球形凹槽27a,第一球28的其它部分可旋转地接合旋转凸轮36上的凸轮槽36a。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球28及其相应的推拉杆27用作往复体。另外,每个旋转凸轮36及其相应的凸轮槽36a作为运动转换机构,将相应电机42转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相应的第一球28及推拉杆27的往复运动。对应于旋转凸轮36的旋转,凸轮槽36a还作为凸轮机构使其相应的第一球28及推拉杆27沿着旋转凸轮36的轴向运动。
向下开口的调节凹槽23b位于底板23上对应于每个推拉杆27和相应旋转凸轮36之间接合部的部分处。每个调节凹槽23b中容纳有卷簧29,用来将相应的推拉杆27的近端推向相应的第一球28。因此,每个半球形凹槽27a和每个凸轮槽36a的内表面被压向相应的第一球28。
每个可移动部分21b通过位于其间的托架25固定在相应的推拉杆27的末端。每个可移动部分21b和托架25通过螺栓18连接在一起。每个托架25和相应的推拉杆27通过第二球26连接在一起。在每个托架25上形成有一半球形第一空腔25a,在每个推拉杆27上形成有一半球形第二空腔27b(参看图2)。每个第二球26的一部分可旋转地接合相应的第一空腔25a,第二球26的其它部分可旋转地接合相应的第二空腔27b。
在每个托架25和其相应的推拉杆27的连接处有一板簧40。每个板簧40用来将相应的托架25推向第二球26。因此,第一空腔25a和第二空腔27b的内表面被压向第二球26。
现在来描述贮墨器12是怎样工作的。
在应用贮墨器12之前,凸轮槽36a中第一球28的位置以及可移动部分21b相对于贮墨器滚筒13的位置被设定为预定的原始位置。
在开始的时候,开动电机42使旋转凸轮36顺时针旋转(与图4箭头指示的方向相反)直到第一球28位于与其相应的凸轮槽36a的第二端36d。这个过程设定了第一球28在其凸轮槽36a中的原始位置。
下面,用通用扳手扭转每个支撑轴32上的六边形孔32b使得支撑轴32被进一步拧紧在其相应的螺纹孔14e中。随着支撑轴32被拧进,相应的旋转凸轮36向贮墨器滚筒13靠近(向前)。随着旋转凸轮36的向前运动,通过相应的推拉杆27,每个可移动部分21b靠近贮墨器滚筒13。直到相应的可移动部分21b与贮墨器滚筒13相接触,或者在可移动部分21b与贮墨器滚筒13之间没有间隙G才停止拧进每个支撑轴32。这个过程设定了每个可移动部分21b相对于贮墨器滚筒13的原始位置。
当开动电机42使相应的旋转凸轮36逆时针旋转(图4箭头所示方向)时,相应的第一球28在凸轮槽36a中变换位置并且向第一端36c移动。其结果是,相应的推拉杆27远离贮墨器滚筒13(向后)。与之相应,可移动部分21b离开贮墨器滚筒13。随着可移动部分21b离开贮墨器滚筒13,每个可移动部分21b与贮墨器滚筒13之间的间隙G增大。
为了减小间隙G,开动电机42使旋转凸轮36顺时针旋转。这样,相应的第一球28在凸轮槽36a中变换位置并且向第二端36d移动。其结果是,相应的推拉杆27向贮墨器滚筒13移动(向前)。与之相应,可移动部分21b靠近贮墨器滚筒13。
蓄墨室19中的墨很薄地粘附在按图1箭头所示方向旋转的贮墨器滚筒13的周向外表面上,然后墨从排墨口20送出。提供给贮墨器滚筒13的墨量可通过上面所述的调节间隙G来正确调节。传送到贮墨器滚筒13的墨通过混合滚筒(未示出)传送给印版滚筒(未示出)。被传送到印版滚筒的墨形成图像。该图像被传送到胶印滚筒(未示出),然后被传送到纸张上。
第一个实施例有下述优点。
每个可移动部分21b与其相应的推拉杆27相连接并一定和推拉杆27一起运动。也就是说,随着电机42带动推拉杆27向前或向后运动,每个可移动部分21b被迫使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13。墨的粘附不会使每个可移动部分21b不能独立的运动。即使墨粘附在一些可移动部分21b上,可移动部分21b之间仍然能相互独立的运动。
每个可移动部分21b上表面21f的弯曲半径等于当可移动部分21b绕铰链部分21e上的近端O移动时上表面21f上任意一点的旋转半径R。因此,当可移动部分21b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13时,和可移动部分21b相接触的E边不做垂直运动。这样,在E边和每个可移动部分21b之间不会形成空隙。
E边接触并被推向可移动部分21b的上表面21f。因此,可有效地防止蓄墨室19中的墨经E边和上表面21f之间的空隙漏进驱动装置。
当可移动部分21b靠近贮墨器滚筒13时,铰链部分21e的弹性会使得可移动部分21b有离开贮墨器滚筒13的趋势。由铰链部分21e所提供的这个力会帮助相应的驱动装置运动,使得可移动部分21b离开贮墨器滚筒13。
每个旋转凸轮36通过一个第一球28和相应的推拉杆27相连接。这便于从旋转凸轮36向推拉杆27传输动力。
每个卷簧29将与其相应的半球形凹槽27a和凸轮槽36a的内表面压向相应的第一球28。这可以止住第一球28的反冲。
每个推拉杆27通过一个第二球26和相应的可移动部分21b相连接。这便于从推拉杆27向可移动部分21b传输动力。
板簧40将相应的第一空腔25a和第二空腔27b的内表面压向相应的第二球26。这可以止住第二球26的反冲。
每个推拉杆27允许在相应的导槽14d中做垂直运动。这便于从旋转凸轮36通过推拉杆27向可移动部分21b传输动力。
在凸轮槽36a中的第一球28的原始位置是当第一球28与凸轮槽36a的第二端36d相接合时的位置。因此,只需通过旋转旋转凸轮36使得第一球28位于第二端36d就可以方便地将第一球28放置于其原始位置。
现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将参照图6加以描述。对于和第一个实施例相似或相同的部件将使用相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二个实施例中的贮墨器12包括叶片30。叶片30对应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叶片21h。叶片30的末端对应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可移动部分21b。除了末端,每个叶片30的其它部分放置于空间31中,这个空间由贮墨器支架14的上表面和底板23的下表面限定。叶片30与推拉杆27的运动方向平行并且沿推拉杆27的运动方向运动。
每个叶片30对应于一个推拉杆27并且通过一个托架25和推拉杆27连接。每个推拉杆27通过销25b和相应的托架25连接。随着推拉杆27的运动,叶片30沿推拉杆27的运动方向运动。从而,叶片30的末端选择性地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13。其结果是叶片30的末端与贮墨器滚筒13之间的间隙变化。
每个叶片30配备一个板簧47。当叶片30的末端靠近贮墨器滚筒13时,板簧47使得相应叶片30的末端有离开贮墨器滚筒13的趋势。
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每个驱动装置使相应的叶片30沿推拉杆27的运动方向运动并使得叶片30的末端选择性地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13。每个驱动装置包括旋转驱动体,旋转凸轮36和推拉杆27,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旋转驱动体是一根操作轴48。
每根操作轴48带有一把手48a。当把手48a转动时,操作轴48转动。位于操作轴48外圆周面上的另一个齿轮部分49与位于相应的旋转凸轮36上的齿轮部分36b相啮合。因此,每个旋转凸轮36随着相应的操作轴48转动。
每根支撑轴32与一个旋转凸轮36相连接并和旋转凸轮36一起转动。支撑轴32的近端插进管状螺孔50,而管状螺孔50旋紧于相应的螺纹孔14e上。每个管状螺孔50与其相应的支撑轴32做相对转动。每个管状螺孔50通过一个固定螺栓33被压紧在螺纹孔14e的内圆周面上。其结果是,管状螺孔50很难相对于贮墨器支架14转动。通过推力轴承35,管状螺孔50的末端与形成在支撑轴32的轴向中间部分的台阶32a相对。
在每根支撑轴32的近端有一可拆卸下来的显示件38。在每个显示件38上有与叶片30末端和贮墨器滚筒13之间间隙G的尺寸相对应的刻度(未示出)。显示件38和相应的支撑轴32一起转动。在贮墨器支架14的尾端有一显示板39。在显示板39上有一参考标记(未示出)。该参考标记指向显示件38上的某个刻度。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每个支撑轴32,与之相应的螺纹孔14e和管状螺孔50起到运动装置的作用。另外,每个旋转凸轮36及其相应的凸轮槽36a作为运动转换机构,将每个操作轴48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一球28及其相应的推拉杆27往复运动。
现在来描述第二个实施例中的贮墨器12是怎样工作的。
在应用贮墨器12之前,凸轮槽36a中每个第一球28的位置以及每个叶片30相对于贮墨器滚筒13的位置被设定在预定的原始位置。
在开始的时候,用手转动每个操作轴48使相应的旋转凸轮36旋转直到第一球28位于与其相应的凸轮槽36a的第二端36d(参看图5)。这个过程设定了每个第一球28在其相应的凸轮槽36a中的原始位置。
下面,将每个显示件38从与其相应的支撑轴32上拆卸下来。当每个管状螺孔50被进一步拧进与其相应的螺纹孔14e中时,相应的支撑轴32和相应的旋转凸轮36向贮墨器滚筒13移动。随着旋转凸轮36的向前运动,通过相应的推拉杆27,叶片30的末端靠近贮墨器滚筒13。直到相应的叶片30末端与贮墨器滚筒13相接触,也就是说,直到在叶片30末端与贮墨器滚筒13之间没有间隙G时,才停止拧进管状螺孔50。当叶片30末端与贮墨器滚筒13相接触时,将每个显示件38安装到与其相应的支撑轴32的近端,并使得显示板39上的参考标记指向显示件38上的零刻度。这个过程设定了每个叶片30相对于贮墨器滚筒13的原始位置。
随后,当转动每个操作轴48使相应的旋转凸轮36逆时针旋转时,相应的推拉杆27远离贮墨器滚筒13(向后)。其结果是,相应的叶片30末端离开贮墨器滚筒13。随着叶片30末端离开贮墨器滚筒13,每个叶片30末端与贮墨器滚筒13之间的间隙G增大。
为了减小间隙G,转动每个操作轴48使旋转凸轮36顺时针旋转。从而,相应的推拉杆27向贮墨器滚筒13移动(向前)。这使得相应的叶片30末端靠近贮墨器滚筒13。
当转动操作轴48使相应的叶片30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13时,显示板39上的参考标记所指向的显示件38上的刻度对应于当时间隙G的大小。因此,间隙G的大小可以被容易地确定是第二个实施例中的贮墨器12的优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多种其它具体形式来实施。特别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下列形式来实施。
例如,第一球28可以略去。图7所示的接合部分27d可以用来代替第一球28,每个接合部分27d与一个旋转凸轮36上的凸轮槽36a相接合。既然这样,凸轮槽36a的横截面可以改变为任意形状,如图8所示的倒梯形。在这种情况下,零件的数目减少了,这会减少推拉杆27的反冲。
第一个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可以按下面所述进行改进。如图9所示,外螺纹32d形成于每根支撑轴32的末端。旋转凸轮36被旋转体136所替代。内螺纹136e形成于每个旋转体136上并和相应的外螺纹32d相配合。在每个旋转体136的外圆周表面上分别形成齿轮部分136b和凹表面136a。每个齿轮部分136b和相应的第三级齿轮45相啮合。每个凹表面136a和相应的第一球28相接合。沿着旋转体136的圆周方向,每个凹表面136a在旋转体136上的轴向位置不变。既然这样,当旋转力通过相应的齿轮部分136b传给旋转体136时,旋转体136沿着支撑轴32的轴向向前或向后运动。因此,随着旋转体136向前或向后运动,相应的可移动部分21b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13。
第二个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可以按下面所述进行改进。如图10所示,外螺纹48b形成于每个操作轴48的末端。旋转凸轮36被环状件236所替代。内螺纹236e形成于每个环状件236上并和相应的外螺纹48b相配合。半球形接合凹槽236f形成于每个环状件236上。每个半球形接合凹槽236f和相应的第一球28的一部分相接合。既然这样,当每个操作轴48转动时,相应的环状件236无需被转动就可沿操作轴48的轴向向前或向后运动。因此,随着环状件236向前或向后运动,相应的叶片30末端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13。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推拉杆27可以略去。可以在每个叶片30上形成凹槽。每个凹槽和一个第一球28相接合。在这种情况下,;零件的数目减少了。
当可移动部分21b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13时,不和E边相接触的,位于可移动部分21b上表面21f的部分不需要有弓形的横截面。如图11A所示,每个上表面21f上靠近贮墨器滚筒13的部分S3可以是一个平面。另外,如图11B所示,部分S3和靠近相应托架25的上表面21f的部分S4可以是平面。
因此,给出的例子和实施例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此处所给出的细节,相反地,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和等效设置中,可以对本发明进行改进。

Claims (30)

1.一种贮墨器,包括:
一个贮墨器滚筒(13);
一个基板(14,23),其上有一边部(E),其中边部(E)沿贮墨器滚筒(13)的转轴方向延伸,并且边部(E)与贮墨器滚筒(13)分开;
一个用来存贮墨的蓄墨室(19),其中至少蓄墨室(19)的一部分由贮墨器滚筒(13)和基板(14,23)限定;
一个用来从蓄墨室(19)送出墨的排墨口(20),其中排墨口(20)是贮墨器滚筒(13)和边部(E)之间的空隙;和
一个叶片(21),它由基板(14,23)支撑,其中叶片(21)具有可移动部分(21b)并且可移动部分(21b)和贮墨器滚筒(13)上对应于排墨口(20)的部分相对,并且可移动部分(21b)选择性地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13)用来调整可移动部分(21b)与贮墨器滚筒(13)之间的间隙(G)尺寸,贮墨器的特征在于:
一个驱动装置(27,28,36,42到46),用来迫使可移动部分(21b)选择性地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13),其中驱动装置(27,28,36,42到46)包括往复体(27,28),并且其中可移动部分(21b)连接到往复体(27,28)上,并与往复体(27,28)一起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有一驱策件(21e),它用来驱策由驱动装置(27,28,36,42到46)所迫使靠近贮墨器滚筒(13)的可移动部分(21b)向离开贮墨器滚筒(13)的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边部(E)与可移动部分(21b)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边部(E)被朝向可移动部分(21b)驱策。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还包括:
一个旋转驱动体(42);和
一个运动转换机构(36,36a),它位于旋转驱动体(42)和往复体(27,28)之间,其中运动转换机构(36,36a)将旋转驱动体(4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体(27,28)的往复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旋转驱动体是一电机(42)或一手动操作件(48)。
7.根据权利要求5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往复体(27,28)由基板(14,23)支撑,使得往复体(27,28)的至少一部分(27)允许沿其往复运动方向和与该往复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5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运动转换机构包括一个由旋转驱动体(42)带动的旋转体(36)和一个凸轮机构(36a),凸轮机构位于旋转体(36)和往复体(27,28)之间,其中随着旋转体(36)的旋转,凸轮机构(36a)使往复体(27,28)沿着旋转体(36)的轴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凸轮机构是在旋转体(36)的周向表面上形成的凸轮槽(36a),其中往复体(27,28)通过接合部分(28,27d)接合凸轮槽(36a),并且凸轮槽(36a)在旋转体(36)的轴向方向的位置沿着旋转体(36)的周向方向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凸轮槽(36a)具有两端(36c,36d),并且其中,当旋转体(36)旋转时,接合部分(28,27d)在凸轮槽(36a)内的两端(36c,36d)之间变换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5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往复体(27,28)包括推拉杆(27)和球体(28),球体(28)的一部分可旋转地接合位于运动转换机构(36,36a)上的第一凹槽(36a),并且球体(28)的另一部分可旋转地接合位于推拉杆(27)上的第二凹槽(27a)。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凹槽(36a)的内表面和第二凹槽(27a)的内表面被压向球体(28)。
13.根据权利要求8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移动机构(14e,32),其中移动机构(14e,32)在轴向方向上移动旋转体(36)使之移动可移动部分(21b)。
14.根据权利要求5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叶片(21)沿平行于往复体(27,28)的移动方向设置,而且其中叶片(21)中除可移动部分(21b)外的部分被放置于基板(14,23)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叶片是多个沿贮墨器滚筒(13)转轴放置的叶片(21)之一,其中驱动装置是与叶片(21)相对应的多个驱动装置(27,36,42到46)之一。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可移动部分(21b)具有一和边部(E)相接触的接触面(21f),其中接触面(21f)包括在当可移动部分(21b)选择性地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13)时接触面(21f)的轨迹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当可移动部分(21b)绕预定的枢轴点(O)移动时,可移动部分(21b)会选择性地靠近或离开贮墨器滚筒(13),其中接触面(21f)具有弓形的横截面,并且其中接触面(21f)的弯曲半径等于当可移动部分(21b)移动时接触面(21f)上任意点的旋转半径(R)。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接触面(21f)的弯曲半径在25mm到35mm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6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边部(E)被朝向可移动部分(21b)驱策。
20.根据权利要求16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一驱策件(21e),它用来驱策由驱动装置(27,28,36,42到46)所迫使靠近贮墨器滚筒(13)的可移动部分(21b)向离开贮墨器滚筒(13)的方向运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6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还包括:
一个旋转驱动体(42);和
一个运动转换机构(36,36a),它位于旋转驱动体(42)和往复体(27,28)之间,其中运动转换机构(36,36a)将旋转驱动体(4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往复体(27,28)的往复运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旋转驱动体是一电机(42)或一手动操作件(48)。
23.根据权利要求21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往复体(27,28)由基板(14,23)支撑,使得往复体(27,28)的至少一部分(27)允许沿其往复运动方向和与该往复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
24.根据权利要求21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运动转换机构包括一个由旋转驱动体(42)带动的旋转体(36)和一个凸轮机构(36a),凸轮机构位于旋转体(36)和往复体(27,28)之间,其中随着旋转体(36)的旋转,凸轮机构(36a)使往复体(27,28)沿着旋转体(36)的轴向运动。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凸轮机构是在旋转体(36)的周向表面上形成的凸轮槽(36a),其中往复体(27,28)通过接合部分(28,27d)接合凸轮槽(36a),并且凸轮槽(36a)在旋转体(36)的轴向方向的位置沿着旋转体(36)的周向方向变化。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凸轮槽(36a)具有两端(36c,36d),并且其中,当旋转体(36)旋转时,接合部分(28,27d)在凸轮槽(36a)内的两端(36c,36d)之间变换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1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往复体(27,28)包括推拉杆(27)和球体(28),球体(28)的一部分可旋转地接合位于运动转换机构(36,36a)上的第一凹槽(36a),并且球体(28)的另一部分可旋转地接合位于推拉杆(27)上的第二凹槽(27a)。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凹槽(36a)的内表面和第二凹槽(27a)的内表面被压向球体(28)。
29.根据权利要求24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移动机构(14e,32),其中移动机构(14e,32)在轴向方向上移动旋转体(36)使之移动可移动部分(21b)。
30.根据权利要求16至29中任一项的贮墨器,其特征在于,叶片是多个沿贮墨器滚筒(13)转轴放置的叶片(21)之一,其中驱动装置是与叶片(21)相对应的多个驱动装置(27,28,36,42到46)之一。
CNB031031897A 2002-02-05 2003-02-08 贮墨器 Expired - Lifetime CN129740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8179/2002 2002-02-05
JP2002028179A JP2003231240A (ja) 2002-02-05 2002-02-05 インキつぼのブレード調整装置
JP2002037388A JP2003237026A (ja) 2002-02-14 2002-02-14 インキつぼ
JP037388/2002 2002-0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6663A CN1436663A (zh) 2003-08-20
CN1297404C true CN1297404C (zh) 2007-01-31

Family

ID=27667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31897A Expired - Lifetime CN1297404C (zh) 2002-02-05 2003-02-08 贮墨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297404C (zh)
DE (1) DE1030428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7660A (zh) * 2010-09-26 2012-04-11 Jpe株式会社 墨壶装置
US9121464B2 (en) 2005-12-09 2015-09-01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9589B2 (ja) * 2004-04-14 2007-09-05 ジェーピーイー株式会社 印刷機のインキ壷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CN102009524B (zh) * 2009-07-20 2014-07-23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刷机的墨斗的配量装置以及用于印刷机的墨斗
CN101954784B (zh) * 2009-07-20 2014-01-01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刷机的墨斗及其配量装置
CN103786433A (zh) * 2010-09-26 2014-05-14 Jpe株式会社 墨壶装置
US8939078B2 (en) * 2011-08-17 2015-01-27 Komori Corporation Ink supply apparatus of printing pres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6699A (ja) * 1994-03-09 1995-09-26 Suhara Kk 印刷機におけるインキつぼのブレード調整装置
JPH1024557A (ja) * 1996-07-10 1998-01-27 Suhara Kk 印刷機におけるインキつぼのブレード調整装置
JPH11342594A (ja) * 1998-04-01 1999-12-1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に装着されるインキトレ―
JP2000037854A (ja) * 1998-07-06 2000-02-08 Heidelberger Druckmas Ag インキつぼ、これを備えた印刷帰およびインキつぼ箔の固定方法
JP2000343680A (ja) * 1999-06-03 2000-12-1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インキ供給装置及びインキキー
JP2001010644A (ja) * 1999-06-30 2001-01-16 Hokuryo Kagaku Kk 充填弁付き容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6699A (ja) * 1994-03-09 1995-09-26 Suhara Kk 印刷機におけるインキつぼのブレード調整装置
JPH1024557A (ja) * 1996-07-10 1998-01-27 Suhara Kk 印刷機におけるインキつぼのブレード調整装置
JPH11342594A (ja) * 1998-04-01 1999-12-1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印刷機のインキ供給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に装着されるインキトレ―
JP2000037854A (ja) * 1998-07-06 2000-02-08 Heidelberger Druckmas Ag インキつぼ、これを備えた印刷帰およびインキつぼ箔の固定方法
JP2000343680A (ja) * 1999-06-03 2000-12-1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インキ供給装置及びインキキー
JP2001010644A (ja) * 1999-06-30 2001-01-16 Hokuryo Kagaku Kk 充填弁付き容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21464B2 (en) 2005-12-09 2015-09-01 Fallbroo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2407660A (zh) * 2010-09-26 2012-04-11 Jpe株式会社 墨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6663A (zh) 2003-08-20
DE10304285A1 (de) 2003-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7404C (zh) 贮墨器
CN201607611U (zh)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CN107558014A (zh) 一种送布机构及缝纫机
CN85104700A (zh) 纸轮印刷机的纸张传送滚筒
CN1572528A (zh) 媒体输送装置
CN1948585A (zh) 缝纫机的差动送料装置
CN1262161C (zh) 带式送料装置
CN208410766U (zh) 一种铺粉量可调节的铺粉装置及激光3d打印机
CN104259735A (zh) 一种网纹辊的网纹加工装置
CN200967877Y (zh) 缝纫机的差动送料装置
CN111016172B (zh) 一种带式柔性铺粉刮刀
CN101052823A (zh) 驱动齿轮组件
CN202290472U (zh) 点胶阀头部倾斜机构
CN204020234U (zh) 自变位搅墨棍
CN207901834U (zh) 水平摆放拉规自动对位的丝网印刷平台及印刷机
CN204210159U (zh) 卷对卷平板印刷机的传动机构
CN201290946Y (zh) 调节器组装机中的装配装置
CN209683149U (zh) 塑料件环形多工位一次移印成型机
CN208841201U (zh) 一种石墨电极表面处理抛丸机送料装置
CN102815084A (zh) 印刷动力装置
CN206347920U (zh) 一种纵向式机械压弹装置
CN101298205A (zh) 印刷机的压印辊转角整定方法及其转角整定装置
CN206242579U (zh) 一种基于翻盖式烧录座的自动翻盖机构
CN2586557Y (zh) 自动磨齿机的拨齿机构
CN201604181U (zh) 曲线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