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6324A - 旋转机的转子 - Google Patents

旋转机的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6324A
CN1296324A CN00133525A CN00133525A CN1296324A CN 1296324 A CN1296324 A CN 1296324A CN 00133525 A CN00133525 A CN 00133525A CN 00133525 A CN00133525 A CN 00133525A CN 1296324 A CN1296324 A CN 12963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l direction
permanent magnet
rotor
face
circum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33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原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uzu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uzu Mo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uzu Motors Ltd filed Critical Isuzu Moto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296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63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02K1/2773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consisting of tangentially magnetized radial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机的转子,其旋转轴是由整体安装的,非磁性材料构成的本体部、沿圆周方向上交错地密接而呈放射状地整体配置在本体部上的永磁体、及磁性部件构成。规定各磁性部件的、密接在永磁体上的周向两侧面中的半径方向外侧端之间的周向长度要大于各永磁体半径方向的长度。

Description

旋转机的转子
本发明涉及作为发电机或电动机的旋转机的转子,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机的转子,其旋转轴实质上是整体安装的,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本体部、和沿圆周方向上交错地密接而呈放射状地整体配置在本体部上的永磁体、及磁性部件构成。
构成作为发电机或电动机的旋转机的转子的一个具体例子,其具有旋转轴、嵌合·安装在旋转轴上的套管、沿圆周方向上交错地密接而呈放射状地整体配置在套管的外周部上的永磁体、及磁性部件、设置在套管、永磁体及各磁性部件的轴向两侧面且在轴向夹持上述部件,从而进行固定的一对侧盖。套管及一对侧盖是由奥氏系的不锈钢或铝合金等非磁性材料形成的。各磁性部件由磁性材料构成的金属板,例如电磁钢板的层叠体构成。
套管相对于旋转轴被键结合,由此与其整体连结。在套管的外周面上形成沿圆周方向以一定间隔在轴向延伸的沟,在由电磁钢板的层叠体构成的各磁性部件中的半径方向内侧的、与上述各沟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分别在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突起部。各突起部嵌合在形成在套管的外周面上的相对应的沟中,由此各磁性部件相对于连结在旋转轴上的套管可相对转动地设置。在各磁性部件上形成比各永磁体还向半径方向的外侧伸出的突出部。由于向周向两侧伸出的法兰部形成在该各突出部上,因此各磁性部件设置在套管上,各永磁体插入·固定在形成在各磁性部件的周向上的放射状的空间内的状态下,由于沿圆周方向上保持一定间隔相对的上述各法兰部,可防止向半径方向的外侧脱落地固定各永磁体半径方向的外侧端。从一个侧盖贯通各磁性部件及另一个侧盖地在上述一对侧盖之间设有多个通孔螺栓。将螺母拧入各通孔螺栓的端部,轴向两侧面与套管一起被夹入一对侧盖之间,由此设置在与旋转轴连结的套管的外周部上的永磁体及各磁性部件与旋转轴整体连接。各磁性部件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面分别呈实质上同一形状的圆弧面,而且沿圆周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与周向相对的上述法兰部之间形成的间隔)地安装在与旋转轴具有同一轴心的一个圆形外周面上。
如上所述构成的现有的转子中,为了确保更强的磁场,提高旋转机的性能,要可能限度地增加放射状配置的各永磁体的半径方向的长度,且实现多极化手段。但是,可能限度地增加各永磁体半径方向的长度,仅仅可能限度地增加永磁体的数量,从而实现多极化的情况下,与各永磁体沿圆周方向上交错设置的各磁性部件的周向宽度过于狭窄,由于仅从各磁性部件的外周面到各永磁体的半径方向的内侧端之间的距离加长了,因此组装后显著地难于磁化。近年来,永磁体的性能显著提高,可用小型的永磁体产生很强的磁场,磁化时要施加很强的磁化力,但是,如果各磁性部件的周向宽度过于狭窄,组装后磁化作用时会产生磁力线的饱和现象,不可能对各永磁体进行所希望那样的磁化。此外,如果从各磁性部件的外周面到各永磁体的半径方向的内侧端之间的距离加长了,各永磁体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附件的部分基本没有磁力线进入,磁化更加困难。结果,尽管增加了永磁体的数量,且实现了多极化,但却不能象希望的那样提高作为发电机或电动机的旋转机的性能。
上述现有的转子由旋转轴、套管、连接旋转轴和套管的键、多个永磁体、多个磁性部件、一对侧盖、多个通孔螺栓及螺母等多种类、多数量的部件构成,由于不得不集合、组装这些多种类、多数量的部件,增加了部件数量和组装工艺,组装作业复杂,工人的负担大,需要比较长的组装时间,提高了整体制作成本。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事实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旋转机的转子,它在增加永磁体的数量、实现多极化的同时,即使一体化后,仍然可确实地对各永磁体进行磁化,可提高其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旋转机的转子,它在增加永磁体的数量、实现多极化的同时,即使一体化后,仍然可确实地对各永磁体进行磁化,提高其性能,而且结构简单,部件数量少,可以以比原来低的成本进行制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旋转机的转子,它在确实防止各永磁体脱落的同时,即使一体化后,仍然可确实地对各永磁体进行磁化,提高其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轴机构实质上是整体安装的,其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本体部、沿圆周方向上交错地密接而呈放射状地整体配置在本体部上的永磁体及磁性部件构成的,规定各磁性部件的、在与永磁体密接的周向两侧面的半径方向外侧端之间的周向长度要大于各永磁体半径方向的长度。
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规定各磁性部件的、在与永磁体密接的周向两侧面的半径方向外侧端之间的周向长度,是各永磁体的半径方向长度的1.5~2.0倍。
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本体部具有实质上呈圆形的外周面及两侧面,各永磁体完全埋设在本体部内,各磁性部件只要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面露出,其它表面均埋设在本体部内。
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各磁性部件上设置比各永磁体更向半径方向的外侧伸出的突出部,在各永磁体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面的外侧,通过该各突出部,沿圆周方向形成空间部,本体部设置成,充满永磁体及各磁性部件的半径方向内侧面与轴机构的外周面之间,并充满该空间部,而且以预定的厚度覆盖住永磁体及各磁性部件的轴向两侧面,各磁性部件的被露出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面位于与本体部的外周面实质上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上。
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各永磁体的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中的周向侧面的单面及/或其它处,随着朝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端,两侧面相对地沿接近方向直线状延伸,直到该外侧端地形成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
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除了各永磁体的该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以外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中的周向侧面的单面及/或其它处,随着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端,两侧面相对地沿接近方向直线状延伸,直到该内侧端地形成半径方向内侧的倾斜面,在与形成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的周向侧面同侧的周向侧面上形成半径方向内侧的倾斜面。
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各永磁体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倾斜面的长度大于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的长度。
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除了各永磁体的该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以外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周向宽度,在该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整个区域被形成一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机的转子,其中,轴机构是由实质上整体安装,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本体部、沿圆周方向上交错地密接以呈放射状地整体配置在本体部上的永磁体、及磁性部件构成,规定各磁性部件的、密接在永磁体上的周向两侧面中的半径方向外侧端之间的周向长度要大于各永磁体半径方向的长度。
本发明的优良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旋转机的转子,增加永磁体的数量,形成多极化的同时,即使在一体化之后也可以完全确保对各永磁体进行磁化,可提高性能。其结构简单,减少了部件数量,可以以低于以前的成本进行制作。另外,在可确保防止各永磁体脱落的同时,即使在一体化之后也可以完全确保对各永磁体进行磁化,可提高性能。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具有本发明转子的旋转机的侧面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所作的向视截面图。
图3是沿图2中B-B线所作的向视放大截面图。
图4是将向心球轴承安装在旋转轴上的转子的平面图。
图5是用于构成设置在转子上的磁性部件的电磁钢板的平面图。
图6是图5中C部的放大图。
图7是从轴向看去,将套管设置在与由图5所示的电磁钢板的层叠体构成的磁性体的轴心共同的轴心上的图。
图8是截断以套管的轴线为界的部分,从而表示套管的侧面图。
图9是图7的状态下,切削加工通过压铸成形的转子的中间产品(没有安装旋转轴的转子的中间产品)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从轴向看到的削除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10从半径方向的外侧看到的图9所示的转子的中间产品的图。
图11是通过将旋转轴装入图10所示的转子的中间产品中,表示破开完成状态下的转子的一部分的图。
图12是设置在转子上的永磁体的侧面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永磁体的斜视图。
图14是表示永磁体的其它实施形态的侧面图,即与图12同样的侧面图。
图15是表示永磁体的其它实施形态的侧面图,即与图12同样的侧面图。
图16是表示永磁体的其它实施形态的侧面图,即与图12同样的侧面图。
图17是表示永磁体的其它实施形态的侧面图,即与图12同样的侧面图。
图18是表示永磁体的其它实施形态的侧面图,即与图12同样的侧面图。图19是表示用于构成设置在转子上的磁性部件的电磁钢板的其它实施形态的主要部件的平面图,是与图6同样的平面图。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图1-图19中实质上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如图1-图4所示,用符号2表示其整体的发电机即旋转机包括转子4、一对外壳部件6和8、定子10。转子4由通过套筒14整体安装的旋转轴12、多个永磁体16、多个磁性部件18、和本体部20构成。每个永磁体16完全埋置在本体部20内,每个磁性部件18仅露出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面,其它表面全部埋设在本体部20内。
下面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转子4的结构(完成后的结构)。参照图2-图4,本体部20由铝合金或锌合金等非磁性材料构成,在实施例中由铝合金构成,通过后述的压铸,将套管14、各个永磁体16及各个磁性部件18整体埋设在一起,形成实质上呈圆形的外圆周面和与轴向垂直延伸的两个侧面。套管14整体安装在本体部20上。套管14安装在与本体部20的外圆周面有共同轴心的位置上,除了其轴向的两个端部以外,全部外圆周面都被本体部20所覆盖。旋转轴12压入套管14的通孔14a(参照图8)中,旋转轴12通过套管14整体安装在本体部20中。在该实施形态中,由于套管14及旋转轴12构成了轴机构,因此实质上轴机构是整体安装在本体部20上的。规定旋转轴12的长度,该长度使得旋转轴12从本体部20的两侧面向轴向外方分别仅伸出所定长度。
多个永磁体16及多个磁性部件18整体埋设在本体部20中。每个永磁体16实质上形状彼此相同,每个磁性部件18实质上形状也彼此相同。永磁体16和磁性部件18沿圆周方向上交互密接,彼此呈放射状地以等间距地配置在本体部20上。其设置的状态使得每个永磁体16和磁性部件18的轴向两侧面实质上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谓“轴向”是指旋转轴12、套管14及本体部20的共同的轴线方向,因此也就意味着转子4的轴线方向,以下的所谓“轴向”,没有特殊限定的就意味着上述方向。
由磁性材料形成的每个磁性部件18是由实质上形状相同的多个电磁钢板构成的,在实施形态中是由多个硅钢板的叠层体构成的。各磁性部件18具有呈与旋转轴12同心的圆弧状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面、在接线方向直线状延伸的半径方向内侧端面、和在半径方向延伸的周向两侧面。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用于防止脱落的突起部18a遍布轴向的所有区域地形成在上述内侧端面的周向中央。从轴向看,各突起部18a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前端部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呈扇形。从轴向看,上述周向两侧面中的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的、沿圆周方向上相对的各侧面通过轴心且与通过该侧面之间的周向中心的直线相平行,上述周向两侧面中的半径方向靠内侧的部分的、沿圆周方向上相对的侧面的单面与该直线平行,在该侧面的其它处相对该直线形成钝角的凹部。形成上述靠内侧部分的该侧面的其它处,使得从轴向看,通过两个直线状的倾斜面形成上述凹部。从轴向看,近乎正方形的矩形空间(本体部填充用空间)形成在上述靠外侧部分的、周向上相对的各侧面之间,而从轴向看,半径方向的长度比周向的宽度长一些的基本呈矩形的空间(用于插入·固定永磁体的空间)形成在上述靠内侧部分的、沿圆周方向上相对的各侧面之间。在各永磁体插入·固定用空间上形成上述凹部,使得其周向宽度大于各半径方向内侧端及外侧端的周向宽度。上述凹部形成在各永磁体插入·固定用空间的半径方向靠外侧部分。本体部填充用空间的周向宽度大于永磁体插入·固定用空间的周向宽度(最大宽度)。从而在两个空间的半径方向的边界处形成R形的段部。
下面用其它表现说明各磁性部件18的形状,比各永磁体16更向半径方向的外侧伸出的突出部18b(参照图3)形成在各磁性部件18上。通过各突出部18b沿圆周方向用于填充本体部20的空间(本体部填充用空间)形成在各永磁体16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面的外侧。通过各磁性部件18的、比突出部18b更靠近半径方向内侧的各部分18c(参照图3),沿圆周方向上形成永磁体16密接地插入·固定的空间(永磁体插入·固定用空间)。各永磁体插入·固定用空间的形状不必说要与对应的永磁体16相配合,使得所述永磁体16密接地插入·固定住。
例如Nd-Fe-B系等的各永磁体16在未磁化的状态下插入·固定在上述永磁体插入·固定用用空间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各永磁体16呈细长的近乎立方体形,但从上述说明可知,各磁性部件18的、形成永磁体插入·固定用空间的侧面的单面呈直线状延伸,由于侧面的其它处形成由两个倾斜面构成的钝角的凹部,因此插入后的各永磁体16的两侧面也与它们相匹配。
下面假设在将各永磁体16装入磁性部件18的状态下,说明一个永磁体16的情况。从与上述轴方向一致的其长度方向看(即图12),永磁体16包括相互间以一定间隔平行地直线状延伸的一个端面16a及另一个端面16b、与端面16a和16b垂直地直线状延伸的一个侧面16c、和通过两个直线状延伸的倾斜面16d及16e,形成钝角的凸部16f的另一个侧面。一个倾斜面16d,在永磁体16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图12中靠近一个端面16a的部分)中的周向另一个侧面上,随着朝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端即端面16a,两侧面相对地在附近方向直线状延伸,由此规定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直到半径方向的外侧端,即端面16a地形成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另一个倾斜面16e,在除了永磁体16上述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以外的半径方向的内侧部分(图12中靠近另一个端面16b的部分)中的周向的另一个侧面上,随着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端即另一个端面16b,两侧面相对地在附近方向直线状延伸,由此规定半径方向靠内侧的倾斜面16e。直到半径方向的内侧端,即另一个端面16b地形成半径方向内侧的倾斜面16e。借助于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及半径方向内侧的倾斜面16e,在永磁体16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与上述半径方向的内侧部分的边界上形成凸部16f。凸部16f的周向宽度c比半径方向外侧端的一个端面16a及半径方向内侧端的另一个端面16b的周向宽度a和b要大。规定永磁体16的周向宽度(图12中左右方向的宽度)从凸部16f的形成部分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端(一个端面16a)及半径方向的内侧端(另一个端面16b)逐渐减小。而且半径方向内侧的倾斜面16e的长度大于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的长度。在下面的记载中,将永磁体16的“周向宽度”简称为“宽度”。
永磁体16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面16g及另一个端面16h由与上述端面16a及另一个端面16b垂直的平面构成。永磁体16的截面形状(与图12所述的形状实质上相同)规定为从长度方向的一端直到另一端实质上相同。在图示的实施形态中,从上述长度方向看(图12),一个端面16a的宽度a和另一个端面16b的宽度b实质上相同,形成各凸部16f的部分的宽度(最大宽度)c要大于上述宽度a和b(a=b<c)。永磁体16一个端面16a及另一个端面16b之间的长度(侧面16c的长度)规定为端面16a及16b的宽度的2倍+α,永磁体16长度方向的长度(端面16g和16h之间的长度)规定为端面16a及16b的宽度的10倍。
参照图2~图4,如上所述构成的各永磁体16插入·固定在各磁性部件18的永磁体插入用空间内。在各永磁体16装入各磁性部件18中的状态下,各永磁体16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面(16a)沿圆周方向延伸,与界定上述本体部填充用空间的一部分的各段部沿圆周方向上几乎处于同列位置,各半径方向内侧端面(16b)界定永磁体插入·固定用空间的半径方向的内侧端,最好与磁性部件18的各半径方向内侧端面沿圆周方向上几乎处于同列位置,限定彼此的长度。
非磁性材料即铝合金构成的本体部20填充各永磁体16及各个磁性部件18的半径方向内侧与套管1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实质上环状的空间),并填充上述本体部填充用空间,且以所定厚度覆盖住各永磁体16及各个磁性部件18的轴向两侧面。这种设置容易进行铸造,最好是压铸。各磁性部件18仅有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面从本体部20中露出,形成露出面,且与本体部20的外周面实质上处于同一平面上。即,虽然借助于本体部20,各永磁体16及各磁性部件18是整体形成的,但是其中的各永磁体16完全埋设在本体部20内,而各磁性部件18仅有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面露出,其它表面也全部埋设在本体部20内。换言之,各磁性部件18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面在下述状态下露出外部:填充在各本体部填充用空间中的本体部20的一部分沿圆周方向上以等间距隔开,且通过本体部20以预定的厚度覆盖住轴向的两侧。因此可通过各磁性部件18的该露出面对各未磁化的永磁体16进行磁化。
上述各磁性部件18作为成形后的转子被完成后,如上所述,作为沿圆周方向上相互分离的不连续的独立部件配置,但是在成形前,磁性部件18通过圆弧状的细长的桥接部与上述各本体部填充用空间的半径方向的外端相连,通过层叠整个外周缘呈连续的圆形地整体形成的一个硅钢板而形成的一个磁性体构成了各磁性部件18。如上所述地由各硅钢板形成的一个磁性体借助于本体部20,与套管14、各永磁体16一起作为转子4的中间产品整体形成后,转子4的外周缘与套管14,因而与旋转轴12形成同心圆地进行切削加工,切除上述各桥接部,填充在上述各桥接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空间中,且在成形时通过各桥接部,覆盖半径方向外侧的本体部20的一部分露出外周面。这样的转子4的制作方法将在后面详细描述。通过将旋转轴12压入·安装在套管14中,可完成如上所述形成的转子4的中间产品。
下面详细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转子4的制作方法。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转子4由旋转轴12、套管14、多个永磁体16、多个磁性部件18及本体部20构成,除了压铸成形时向图中未示出的模型内注液、加压的本体部20以外,其它部件都是预先单独制作的。其中套管14如图8所示,包括通孔14a、在轴向以一定间隔形成在外周面上的多个环状沟14b。在套管14的外周面覆盖在本体部20上的状态下整体成形时,由于本体部20的一部分填充在各环状沟14b内,因此可确实防止套管14相对于本体部20向轴向的脱落。旋转轴12如图11所示,包括为了从轴向一端可压入套管14的通孔14a内,限定其外径的可压入部分12a和设置在可压入部分12a的另一端的大口径法兰部12b。法兰部12b具有压入套管14时确定位置用的止挡件的功能。各永磁体16是将磁性材料,例如Nd-Fe-B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粉末,利用公知的方法例如粉末冶金,参照图12及图13,形成前面说明的形状(成形)·烧结而得到的。各永磁体16在这样的自由状态下是没有被磁化的。
上述各磁性部件18作为成形后的转子4在完成的状态下(实施形态中是作为转子4的中间产品成形后的状态),如前所述,作为相互沿圆周方向上分离的不连续的独立部件配置的,但在成形前,磁性部件18通过圆弧状的细长的桥接部与上述各本体部填充用空间的半径方向的外端相连,通过层叠整个外周缘呈连续的圆形地整体形成的一个硅钢板而形成的一个磁性体构成了各磁性部件18。从而在成形后,如上所述地分离为各磁性体18。
参照图5和图6,符号100表示磁性材料构成的金属板,在实施形态中为电磁钢板的一种实施形态,即硅钢板。硅钢板100具有整体连续的圆形外周面,同时在半径方向内侧形成通孔,作为整体呈近乎平垫圈那样的基本形状。多个窄缝102沿圆周方向上相互以一定间隔等间距地放射状配置在硅钢板100上。相互实质上形状相同的各窄缝102,其一端为半径方向的内侧端,且向限定通孔的外周缘的一部分开放,另一端在与外周面之间,截断与硅钢板100的轴心O同心的呈圆弧状的桥接部104,封闭地形成该另一端。从轴向看,上述各窄缝102中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的、沿圆周方向上相对的侧面102a和102b通过硅钢板100的轴心O,且平行于通过该侧面102a和102b之间的周向中心的直线L,直线状地延伸,而半径方向靠内侧的部分的、沿圆周方向上相对侧面的单面102c平行于直线L地直线状延伸,而该侧面的其它处,借助于两个直线状延伸的倾斜面102d和102e,形成相对于直线L呈钝角的凹部102f。
从轴向看,在各窄缝102中上述靠外侧部分的侧面102a和102b之间形成近乎正方形的矩形空间(前面所述的本体部填充用空间)102A,而从轴向看,在上述靠内侧部分的侧面的单面102c与侧面的其它处102d及102e之间,半径方向的长度比周向的宽度大一些,形成近乎矩形的空间(前面所述的永磁体插入·固定用空间)102B。本体部填充用空间102A的周向宽度大于永磁体插入·固定用空间102B的周向宽度(凹部102f所在部分界定的最大宽度)。从而在两个空间102A和102B半径方向的边界处形成含有R形的段部102g及102h。上述凹部102f形成在永磁体插入·固定用空间102B的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其周向宽度大于空间102B的半径方向外侧端及内侧端的周向宽度。空间102B的周向宽度从凹部102f的形成部分向半径方向的外侧及内侧逐渐减小。形成上述凹部102f的两个倾斜面102d和102e中,位于半径方向靠内侧的倾斜面102e的长度大于位于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02d的长度。各窄缝102中的上述空间102B的形状与前述的永磁体16的横截面形状(参照图12)实质上相同(更严谨地说,如果将永磁体16压入,比上述空间102B更大)
在硅钢板100上形成上述各个窄缝102,从而在硅钢板100上或通过各个窄缝102,沿圆周方向上形成相互间隔、以等间距呈放射状配置的基部106。实质上彼此形状相同的各个基部106的半径方向的内侧端部(界定硅钢板100的上述通孔外圆周边缘的一部分的半径方向的内侧端部)106a在该通孔的切线方向沿直线延伸。各个基部106的半径方向的内侧端部106a的周向中央处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内侧突起的用于防止脱落的突起部106b。从轴向看去,各个突起部106b的半径方向的内侧前端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形成扇形。
经过冲压机冲裁加工平板,可容易地形成如上所述构成的硅钢板100。将冲裁加工形成的多个硅钢板100(例如400个1.0mm的硅钢板100)相互整合、层叠,形成具有圆形外周面的实质上呈圆筒形、一端向半径方向的内侧开放,另一端断开与外周面之间的圆弧状桥接部104,被关闭的窄缝102形成一个磁性体180,即多个硅钢板100的层叠体--磁性体180,该磁性体180沿圆周方向以一定间隔呈放射状地配置(参照图7)。作为硅钢板100的层叠体,为了整体地固定磁性体180,可以在各个硅钢板100的外周面实施铆接或焊接等适当的固定手段。
通过层叠硅钢板100形成磁性体180之后,在上述各个窄缝102中插入永磁体·将未磁化状态下的上述永磁体16插入固定用空间102B内,使之破坏与桥接部104之间的本体部填充用空间102A(参照图7)。各个永磁体16插入对应空间102B内在实施形态中是通过压入实现的。参照图7,永磁体16插入·固定在各个磁性体的窄缝102内之后,配合磁性体180的轴心地设置上述套管14。同轴心地设置磁性体180及各个套管14可在压铸用的图中未示出的铸型内进行。另外,磁性体180及永磁体16的半径方向内侧与套管1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环状空间(本体部填充用空间)182。
接着,通过将熔融的非磁性材料即铝合金注入铸型内·加压,即可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压铸。即,将熔融的铝合金填充在磁性体180及各个未磁化的永磁体16与套管14之间的本体部填充用空间182及各本体部填充用空间102A中,并将套管14、磁性体180及各个永磁体16整体地铸入以所定厚度覆盖磁性体180及各个永磁体16的轴向两侧面而形成的本体部20(参照图2和图3)中。将这样整体形成的转子4的中间产品从铸型中取出,经过冷却后,围绕套管14的轴心切削加工本体部20及磁性体180的外周面,切除各个桥接部104(参照图9和图10)。经过上述切削的转子4的中间产品的外周面与套管14同轴。图6中用两点划线表示的圆弧状的部分是表示经过上述切削加工被切削的切削预定面。该切削余量应达到完全切削掉磁性体180的各个桥接部104的程度。
参照图9和图10,经过上述切削加工,填充在上述各个桥接部104半径方向内侧的各个上述空间102A中、且成形时被各个桥接部104覆盖住半径方向外侧的本体部20的各个部分露出外周面。而经过上述切削加工,由硅钢板100的层叠体构成的磁性体180形成沿圆周方向上相互分离的多个磁性部件18(相对于分离前的各个基部106),同时各个磁性部件18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面从本体部20露出,形成露出面,且该露出面与本体部20的外周面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上。
如图3及图9所示,在各个永磁体16与磁性部件18一起整体成形在本体部20上的状态中,下述规定很重要:各个磁性部件18的密接在永磁体16上的周向两侧面,其半径方向的外侧端之间的周向长度1(如图6所示,各基部106的周向两侧面中,界定空间102B与空间102A的边界的各角之间的周向宽度)要大于各个永磁体16半径方向的长度h(如图12所示,从长度方向看一端面16a及另一端面16b之间的长度)。这些尺寸根据磁化后的永磁体16的磁力强度、周向的厚度变化,但规定l/h=1.5~2.0,实用上为了提高后述的磁化性。
接着如果有必要,则对上述转子4的中间产品的轴向两侧面进行切削加工。再将旋转轴12压入·安装在上述转子4的中间产品中的套管14中,完成作为转子4的形态(结构)(参照图11)。接着对转子4的旋转进行配平(平衡)后,通过各个磁性部件18的外周面即上述露出面对埋设在本体部20内的各个未磁化永磁体16进行磁化。该磁化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磁化装置,对各个磁性部件18的上述各露出面进行磁化,使得周向上相互异极(N-S)。结果,沿圆周方向上密接、被各磁性部件18隔开的未磁化永磁体16的周向两侧面(图12中的侧面的单面16c、侧面的另一面16d及16e)进行磁化,在该周向的两面形成磁极。通过上述的磁化作用,各磁化的永磁体16中夹持磁性部件18、沿圆周方向上相对的侧面经过磁化而相互同极(N-N、S-S)(参照图3)。
从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旋转机2的转子4是如下所述构成的:构成轴机构的套管14及旋转轴12是由实质上整体安装、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本体部20、沿圆周方向上相互密接、呈放射状配置在本体部20上的永磁体16及磁性部件18构成的,且规定密接在永磁体16上的各磁性部件18的周向两侧面的半径方向外侧端之间的周向长度l要大于各永磁体16半径方向的长度h。借助于这样的结构,可随着永磁体16性能的提高而缩短各永磁体16半径方向的长度h,并且由于可以完全确保密接在永磁体16上、各磁性部件18隔开的周向上的距离1,因此如上所述地一体化之后,即使增加从各磁性部件18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面到各个永磁体16的强大的磁化力,也可不使各磁性部件18产生磁性饱和地进行磁化。结果,在增加永磁体16的数量、多极化的同时,即使一体化后也可确保对所有的永磁体16进行磁化,可完全保持永磁体16的高性能特性,从而可提高旋转机2的性能。
各磁性部件18的、密接在永磁体16上的周向两侧面,其半径方向的外侧端之间的周向长度l规定为各永磁体16半径方向长度h的1.5~2.0倍时,实用上可有效地实现上述磁化效果。上述周向长度l过长时,对各永磁体16的磁化性降低,不得不为了提高该磁化性使用大型化的磁化装置,这将导致成本上升。还会减少永磁体16的数量,使得旋转机2的性能低下。而如果上述周向长度1过短,与现有的转子同样地进行磁化作用时,会产生磁束的饱和,不可能对永磁体16进行所需的磁化。规定上述周向长度l是上述半径方向长度h的1.5~2.0倍,虽然理论上不一定明白,但实用上可避开上述不合适的区域,从而可充分有效地进行磁化,可提高旋转机2的性能。
本发明的旋转机2的转子4如上所述,仅由构成轴机构的套管14、及旋转轴12、本体部20、多个永磁体16及磁性部件18构成,因此无需现有技术那样的多种且多个部件,仅由最低限度必要的部件构成,因此构成简单,部件数量少,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可用低成本制成。而且各永磁体16完全埋设在本体部20内(密封),因此完全不必进行为防止氧化所作的表面处理,这一点又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其构成过程中,通过压铸等铸造方法可将永磁体16及各个磁性部件18整体成形在本体部20上,因此不必象现有技术那样集合组装多种类且多个部件,制作工艺显著变容易,可缩短制作时间,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进一步降低制作成本。而且由于永磁体16的形状比较单一,其制作也比较简单。
本发明旋转机2的转子4中,本体部20带有实质上圆形的外周面和两个侧面,各永磁体16完全埋设在本体部20内,各磁性部件18仅有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面露出,其它表面都埋设在本体部20中,此时,整体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可以低成本制作。本发明的旋转机2的转子4中,各磁性部件18上形成有比各永磁体16沿半径方向更向外侧延伸的突出部18b,根据各个该突出部18b,各永磁体16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面外侧沿周向设有空间102A,本体部20填充永磁体16及各个磁性部件18的半径方向内侧面与轴机构14的外周面之间(182),并填充在该空间102A中,且以所定厚度覆盖住永磁体16及各个磁性部件18的轴向两侧面,当各磁性部件18露出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面与本体部20的外周面实质上处于同一平面上时,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上易于以低成本制作。本发明的旋转机2的转子4中,当本体部20填充在上述各空间102A中时,可确实防止向各个永磁体16的半径方向外侧脱落,并且可确实地对各磁性部件18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面之间进行磁性屏蔽。
本发明的旋转机2的转子4中,各永磁体16半径方向靠外侧部分中周向侧面的单面上,随着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端(一个端面16a),两侧面相对地向附近方向直线状延伸,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直到上述半径方向外侧端的情况下,与各磁性部件18沿圆周方向上密接,整体设置在本体部20上的状态下,可确实防止向各永磁体16半径方向外侧的脱落(向硅钢板100组装时和转子4旋转时脱落)。如果将上述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换成周向侧面的上述单面,形成在各永磁体16周向侧面的其它处的话,不用说实质上也可以取得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旋转机2的转子4中,除去各永磁体16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以外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周向侧面的单面上,随着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端(另一个端面16b),两侧面相对地向附近方向直线状延伸,半径方向靠内侧的倾斜面16e形成在与形成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的周向侧面同侧的周向侧面(图12和图13所示的实施形态中,与周向侧面16c相反的侧面)上的情况下,与各磁性部件18沿圆周方向上密接,整体设置在本体部20上的状态下,可确实防止向各永磁体16半径方向外侧及内侧的脱落(向硅钢板100组装时和转子4旋转时脱落)。由于上述两个倾斜面16d及16e通过磁束容易引导,提高了磁化性。特别是,距离各磁性部件18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面的距离远,由于半径方向内侧倾斜面16e形成在各永磁体16半径方向靠内侧的部分上,因此离各磁性部件18半径方向外侧端面(一个端面16a)的距离最远,也可以很好地对离半径方向内侧端(另一个端面16b)近的部分进行磁化。如果将上述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及半径方向内侧的倾斜面16e换成周向侧面的上述单面,形成在各永磁体16周向侧面的其它处的话,不用说实质上也可以取得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旋转机2的转子4中,各永磁体16半径方向内侧的倾斜面16e的长度比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的长度还长的情况下,在实用上可容易且确实地实现上述防止脱落及磁化性的效果。
参照图1~图4,将轴承即向心球轴承(以下简称为“轴承”)22及24压入·安装在如上所述制作的转子4中的旋转轴12的、从本体部20的两侧壁向外侧突出的各部分上。一对壳体部件6和8通过轴承22及24可相对于旋转轴12自由旋转地支撑在转子4的本体部20的轴向两侧上。通过将分别形成的通孔压入轴承22及24,壳体部件6和8相对于旋转轴12可自由旋转地被支撑着。在一对壳体部件6和8上形成各自的通风孔。定子10安装在一对壳体部件6和8之间,使得该定子保持间隙地覆盖转子4的外周面上。基本呈圆筒形的定子10是由铁、钢材等磁性材料整体形成的。周向以一定间隙在轴向延伸的窄缝30形成在定子10内,将由铜线束构成的卷线32插入·固定在各窄缝30内。转子4的、以一定的间隙覆盖没有被定子10覆盖的外表面部分的防尘罩40及42安装在定子10上。防尘罩40及42是由耐热性合成树脂构成的,隔断各永磁体16发出的磁力线,可防止铁粉等灰尘被吸入转子4中。冷却扇34及旋转驱动用的皮带轮36通过螺栓38整体安装在旋转轴12的一个端部。皮带轮36通过图中未示出的V形带和其它动力传递机构与驱动源,例如引擎的曲柄轴驱动连结。如上所述构成的发电机即旋转机2中,由于一旦引擎动作,通过动力传递机构,皮带轮36及旋转轴12,旋转驱动转子4,因此设置在定子10上的卷线32中产生电流,实现发电。一旦引擎停止,转子4停止转动,发电也停止了。
图14表示永磁体16的其它实施形态。该实施形态中,一个端面16a的宽度a大于另一个端面16b的宽度b,规定形成凸部16f的部分的宽度(最大宽度)c要大于上述宽度a和b,(b<a<c),此外的结构与图12及图13所示的实施形态实质上相同,可实现与该实施形态实质上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15表示永磁体16的另一个的实施形态。该实施形态中,分别在永磁体16的两侧面形成由两个倾斜面16d和16e形成的凸部16f。各倾斜面16d在永磁体16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的周向侧面的单面及其它处,随着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端(一个端面16a),两侧面相对地向附近方向直线状延伸,界定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各倾斜面16d。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各倾斜面16d直到半径方向外侧端即一个端面16a。各倾斜面16e在除去各永磁体16的上述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以外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周向侧面的单面及其它处,随着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端(另一个端面16b),两侧面相对地向附近方向直线状延伸,界定半径方向内侧的各倾斜面16e。半径方向内侧的各倾斜面16e直到半径方向的内侧端即另一个端面16b。借助于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各倾斜面16d及半径方向内侧的各倾斜面16e,在永磁体16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与上述半径方向的内侧部分的边界上形成凸部16f。规定一个端面16a的宽度a和另一个端面16b的宽度b实质上相同,形成各凸部16f的部分的宽度(最大宽度)c要大于上述宽度a和b,(a=b<c)。规定永磁体16的宽度从凸部16f的形成部分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端(一个端面16a)及半径方向的内侧端(另一个端面16b)逐渐减小。而且半径方向内侧的倾斜面16e的长度大于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的长度。从上述轴线方向看(图15),上述永磁体16相对于周向中央在半径方向(图15中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假想中心线,在图15中左右对称。图15所示的实施形态相对于前面两个实施形态,可在半径方向内侧和外侧实现更稳定的防止脱落的效果,并且由于可从周向两面更均衡地进行磁化,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磁化性。
图16表示永磁体16的其它实施形态。该实施形态与图15所示的实施形态相同,沿圆周方向两侧面形成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和半径方向靠内侧的倾斜面16e,但是形成凸部16f的各部分比图15所示的实施形态中的更靠近半径方向的中央部。另外,一个端面16a的宽度a大于另一个端面16b的宽度b,规定形成各凸部16f的部分的宽度(最大宽度)c要大于上述宽度a和b,(b<a<c)。其它的基本结构与图15所示的实施形态实质上相同,该实施形态也可实现与该实施形态实质上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17表示永磁体16的其它实施形态。该实施形态中,在半径方向靠外侧部分的周向侧面的单面上形成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除了半径方向靠外侧部分以外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宽度笼罩该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整个区域。图17中,符号16j表示该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另一个侧面,该另一个侧面16j与侧面16c平行地延伸而成。该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宽度d与另一个端面16b的宽度b实质上相等,规定端面16a的宽度a小于该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宽度d和另一个端面16b的宽度b(d=b>a)。图17所示的永磁体16的基本结构为其截面呈矩形,由于其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形成在其半径方向外侧端部的一个角部上,因此其整体结构比图12~图16所示的前几个实施形态更简单,从而制作也比前几个实施形态更容易,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进行制作。防止永磁体16向其半径方向的外侧脱落(向硅钢板100组装时及转子4旋转时脱落)的效果与图12~图14所示的实施形态实质上相同,但是与硅钢板100组装时防止向半径方向内侧脱落的效果不如图12~图14所示的实施形态。但对于硅钢板100通过压入进行组装时,可弥补这个弱点,在实用上没有问题。该实施形态中,如果将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换成周向侧面的上述单面,形成在其它处(图17中的右侧)也可以获得实质上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18表示永磁体16的其它实施形态。该实施形态是在图17所示的永磁体16的一个侧面16c上沿圆周方向上对称地形成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图18中,各符号16j表示上述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相互平行的侧面。该实施形态的整体结构也比图12~图16所示的前几个实施形态简单,从而制作也比前几个实施形态容易,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制作。与图17所示的实施形态相比,可实现更稳定的防止永磁体16向其半径方向的外侧脱落(向硅钢板100组装时及转子4旋转时脱落)的效果,并且由于可从周向两面更均衡地进行磁化,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磁化性。
使用图14~图18所示的实施形态中的永磁体16时,不用说要与之形状相配合地形成对应的硅钢板100的永磁体插入·固定用空间102B的形状。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转子4中,优选的方案是:各永磁体16半径方向靠外侧部分中的周向侧面的单面及/或其它处,随着朝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端,因此两侧面相对地在附近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形成直到该外侧端(参照图12~图18所示的实施形态)。另外,最好各永磁体16的除去该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以外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周向侧面的单面及/或其它处,随着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端,因此两侧面相对地向附近方向直线状延伸,半径方向内侧的倾斜面16e形成直到该内侧端,半径方向内侧的倾斜面16e形成在与形成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的周向侧面同侧的周向侧面(参照图12~图16所示的实施形态)上。最好是,各永磁体16半径方向内侧的倾斜面16e的长度比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16d的长度还长(参照图12~图16所示的实施形态)。最好,各永磁体16的除了该半径方向靠外侧部分以外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周向宽度d笼罩该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整个区域(参照图17及图18所示的实施形态)。
图19表示硅钢板100的其它实施形态的主要部件。图19所示的硅钢板100中(从轴向看硅钢板100)形成有上述各窄缝102的本体部填充用空间102A,沿圆周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各侧面102i及102j与上述直线L平行地直线状延伸,再形成永磁体插入·固定用空间102B,沿圆周方向上彼此相对的各侧面102m及102n通过上述轴心O,周向对称地夹着上述直线L地存在于沿半径方向延伸的直线L1和L2上。从轴向上看,各本体部填充用空间102A沿圆周方向上细长,基本为矩形。从轴向上看,各永磁体插入·固定用空间102B的半径方向的长度比周向的宽度大,基本呈矩形,但周向的宽度从半径方向外侧端向内侧端逐渐变窄,基本呈台状。
各本体部填充用空间102A的周向宽度大于对应的永磁体插入·固定用空间102B的周向宽度(根据半径方向外侧端规定的最大宽度)。因此,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段部102g和102h形成在两个空间102A和102B半径方向的边界部,即空间102A半径方向的内侧端。与该空间102B的横截面形状基本相同的、图中未示出的永磁体16插入·固定在各永磁体插入·固定用空间102B中。由于各空间102B的半径方向内侧端的周向宽度比其外侧端窄,因此可确实防止插入后的各永磁体16向半径方向的内、外侧脱落,可以被稳定地固定住。而且也可以与前几个实施形态同样很有效地获得作为转子4的中间产品整体形成后的磁化性。上述理由是缩短各本体部填充用空间102A的半径方向的长度及其状态,各永磁体16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移动等。借助于各窄缝102,沿圆周方向上相互保持一定间隔、等间距地放射状配置的各基部106的半径方向内侧端106a在接线方向直线状延伸,但是也可以与上述轴心O形成同心圆弧状。图19所示的实施形态中,与图6所示的实施形态相同的突起部106b形成在各基部106的半径方向内侧端106a也是可以的。
通过层叠如上所述构成的硅钢板100,与前几个实施形态相同地形成一个磁性体180,永磁体16插入·固定在上述各空间102B中之后,即可使用与前几个实施形态实质上相同的方法制作转子4,可获得实质上相同的作用效果。由于图19所示的硅钢板100的形状比前几个实施形态中的硅钢板100的形状更简单,因此制作更加容易,可以更低的成本进行制作。又由于永磁体16的形状更加简化,其制作更加容易。图19所示的实施形态中,各空间102B的侧面102m和102n也可以是平行于上述直线L的其它实施形态。该实施形态的情况下,从轴向看,各空间102B实质上形成矩形,由于插入·固定后的永磁体16的横截面形状也呈基本相同的矩形,因此永磁体16的形状更加简化,制作更加容易,从而可以更低的成本进行制作。该实施形态中,永磁体16插入各空间102B的状态下,通过压入实现永磁体16的上述插入可确保永磁体16不向半径方向的内、外侧脱落。另外,通过本体部20整体成形后,借助于各空间102A可确实防止向半径方向的外侧脱落。
下面参照附图基于实施形态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旋转机的转子,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其它各种变形和改进。例如,上述实施形态中的旋转机2是发电机,但是也可以换成是与上述旋转机2具有实质上相同结构的电动机,不用说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实质上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上述实施形态中,磁性体180(所以各磁性部件18)是由电磁钢板的一种实施形态即硅钢板100的层叠体构成的,但是也可以由其它软磁性钢板(相对于电磁钢板来说保持磁性较弱的钢板),例如SPCC、SPHC、SS41P等软磁性钢板的层叠体构成的其它实施形态。总之,不是非磁性材料,如果是由磁性材料(强磁性材料或者弱磁性材料都可以)构成的钢板的层叠体也可以。或者,磁性体180(所以各磁性部件18)不是电磁钢板的层叠体,也可以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预先整体成形的毛坯构成的其它实施形态。
再者,上述实施形态中,整体铸入套管14、磁性体180(所以各磁性部件18)及各永磁体16的本体部20是由铝合金和锌合金等非磁性金属材料形成的,也可以是由具有耐热性的高强度合成树脂等非金属材料形成的。另外,上述实施形态中,整体铸入构成轴机构的套管14、磁性体180及各永磁体16中之后,将旋转轴12压入·安装在套管14中,不使用套管14,也可以采用与磁性体180及各永磁体16一起直接整体铸入旋转轴12的其它实施形态。此时,旋转轴12的、没有必要铸入的部分上没有附着铝合金等熔融材料,从而要对旋转轴12进行完全地封闭。另外,上述实施形态中,整体地铸入套管14、磁性体180及各永磁体16之后,在磁性体180的外周面上进行上述切削加工,或者将旋转轴12压入·安装在套管14中之后,也可以采用在磁性体180的外周面上进行上述切削加工的其它实施形态。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将旋转轴12压入·安装在套管14中之后,进行形状配平,或者将旋转轴12压入·安装在套管14中之前,也可以采用进行配平的实施形态。
本发明的优良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旋转机的转子,增加永磁体的数量,形成多极化的同时,即使在一体化之后也可以完全确保对各永磁体进行磁化,可提高性能。其结构简单,减少了部件数量,可以以低于以前的成本进行制作。另外,在可确保防止各永磁体脱落的同时,即使在一体化之后也可以完全确保对各永磁体进行磁化,可提高性能。

Claims (8)

1、一种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轴机构实质上是整体安装的,其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本体部、沿圆周方向上交错地密接而呈放射状地整体配置在本体部上的永磁体及磁性部件构成的,规定各磁性部件的、在与永磁体密接的周向两侧面的半径方向外侧端之间的周向长度要大于各永磁体半径方向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规定各磁性部件的、在与永磁体密接的周向两侧面的半径方向外侧端之间的周向长度,是各永磁体的半径方向长度的1.5~2.0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本体部具有实质上呈圆形的外周面及两侧面,各永磁体完全埋设在本体部内,各磁性部件只要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面露出,其它表面均埋设在本体部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各磁性部件上设置比各永磁体更向半径方向的外侧伸出的突出部,在各永磁体半径方向的外侧端面的外侧,通过该各突出部,沿圆周方向形成空间部,本体部设置成,充满永磁体及各磁性部件的半径方向内侧面与轴机构的外周面之间,并充满该空间部,而且以预定的厚度覆盖住永磁体及各磁性部件的轴向两侧面,各磁性部件的被露出的半径方向外侧端面位于与本体部的外周面实质上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各永磁体的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中的周向侧面的单面及/或其它处,随着朝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端,两侧面相对地沿接近方向直线状延伸,直到该外侧端地形成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除了各永磁体的该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以外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中的周向侧面的单面及/或其它处,随着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端,两侧面相对地沿接近方向直线状延伸,直到该内侧端地形成半径方向内侧的倾斜面,在与形成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的周向侧面同侧的周向侧面上形成半径方向内侧的倾斜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各永磁体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倾斜面的长度大于半径方向靠外侧的倾斜面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除了各永磁体的该半径方向靠外侧的部分以外的、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周向宽度,在该半径方向内侧部分的整个区域被形成一定。
CN00133525A 1999-11-10 2000-11-09 旋转机的转子 Pending CN12963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013899A JP2001136690A (ja) 1999-11-10 1999-11-10 回転機のロータ
JP320138/1999 1999-11-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6324A true CN1296324A (zh) 2001-05-23

Family

ID=18118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133525A Pending CN1296324A (zh) 1999-11-10 2000-11-09 旋转机的转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429566B1 (zh)
EP (1) EP1100175A3 (zh)
JP (1) JP2001136690A (zh)
CN (1) CN1296324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8926A (zh) * 2011-04-08 2012-10-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机及电机的磁化设备和磁化方法
CN103891105A (zh) * 2011-10-27 2014-06-25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旋转电机的转子、以及包括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CN104979989A (zh) * 2014-04-11 2015-10-14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无刷电机
CN105122599A (zh) * 2013-04-16 2015-12-02 西门子公司 用于制造单区段转子的方法和相应的转子
CN106208460A (zh) * 2016-07-14 2016-12-07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转子、电机和空调器
CN106877538A (zh) * 2011-12-26 2017-06-2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1033949A (zh) * 2017-09-27 2020-04-1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轮辐式马达、车辆用马达、无人飞行器以及电动助力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20363A (ja) * 2001-04-20 2002-10-31 Denso Corp 車両用発電電動機
JP2002369426A (ja) * 2001-06-11 2002-12-20 Nissho Engineering:Kk 小型同期発電機の永久磁石
JP2002369425A (ja) * 2001-06-12 2002-12-20 Nishishiba Electric Co Ltd 永久磁石回転子
US6572346B2 (en) * 2001-09-24 2003-06-03 Hsieh Hsin-Mao Cooling fan
US6724115B2 (en) * 2001-10-24 2004-04-20 Denso Corporation High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response structure of motor-generator
EP1420500A1 (en) 2002-11-15 2004-05-19 Minebea Co., Ltd. Rotor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DE60212406T2 (de) 2002-11-15 2007-02-01 Minebea Co., Ltd. Läufer mit eingebetteten Dauermagneten
US7385328B2 (en) 2006-05-23 2008-06-10 Reliance Electric Technologies, Llc Cogging reduction in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s
EP2118987A1 (de) * 2007-02-05 2009-11-18 ALSTOM Technology Ltd Turbogenerator
FR2915033B1 (fr) * 2007-04-11 2009-11-13 Leroy Somer Moteurs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a fort couple et double stator
US7687959B1 (en) * 2007-12-17 2010-03-30 Lee S Peter Brushless a-c motor
DE102008026648B4 (de) * 2008-06-04 2012-09-13 Kolektor Group D.O.O. Rotor für einen elektronisch kommutierten Elektromotor,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Rotors sowie bei de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Rotors verwendbares Zwischenprodukt
CN102484398A (zh) * 2010-02-26 2012-05-30 S·彼得·李 无刷交流马达
ITMI20110374A1 (it) * 2011-03-10 2012-09-11 Wilic Sarl Turbina eolica
KR101880097B1 (ko) * 2012-01-19 2018-07-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터와 그 로터
KR102001954B1 (ko) * 2013-01-09 2019-07-2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자속 집중형 모터
KR102268571B1 (ko) * 2016-04-29 2021-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용 팬 모터
FR3064837B1 (fr) * 2017-04-03 2020-01-17 Moving Magnet Technologies Rotor pour machine electrique a aimants permanents internes
DE102017212410A1 (de) * 2017-07-19 2019-01-24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Rotor eines Elektromotors und Elektromotor
CN107465287A (zh) * 2017-08-31 2017-12-12 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转子组件、转子总成和电机
EP4220900A1 (de) * 2022-01-28 2023-08-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ynamoelektrische rotatorische 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150327A (fr) * 1955-06-03 1958-01-10 Wipac Dev Ltd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és aux machines dynamo-électriques
CH589379A5 (zh) * 1974-08-30 1977-06-30 Kollmorgen Corp Inland Motor D
DE2608421C3 (de) * 1976-03-01 1979-01-18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uenchen Dauermagneterregter Innenläufer für eine Synchronmaschine
US4117360A (en) * 1977-04-15 1978-09-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elf-supporting amortisseur cage for high-speed synchronous machine solid rotor
US4339874A (en) * 1978-12-26 1982-07-20 The Garrett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a wedge-shaped permanent magnet rotor assembly
US4725750A (en) * 1980-11-20 1988-02-16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Permanent magnet rotary machine
JPS58151858A (ja) * 1982-03-04 1983-09-09 Fanuc Ltd 同期モ−タ
JPS58212356A (ja) * 1982-06-01 1983-12-10 Fanuc Ltd サ−ボモ−タ用同期電動機
US4504755A (en) * 1983-11-03 1985-03-12 Kollmorgen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otor reluctance notch for cogging control
JPH0336939A (ja) * 1989-06-29 1991-02-18 Fanuc Ltd ラジアルタイプのロータ構造
USRE36367E (en) * 1990-07-12 1999-11-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otor for brushless electromo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WO1992001326A1 (en) * 1990-07-12 1992-01-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otor of brushless motor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US5097166A (en) * 1990-09-24 1992-03-17 Reuland Electric Rotor lamination for an AC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JP2795576B2 (ja) * 1992-02-28 1998-09-10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同期電動機のロータ
JPH05344668A (ja) * 1992-06-08 1993-12-24 Fanuc Ltd 同期電動機のロータ
DE69331195T2 (de) * 1992-07-09 2002-08-22 Seiko Epson Corp Bürstenloser motor
JP3224890B2 (ja) * 1993-02-15 2001-11-05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同期電動機のロータ
US5510662A (en) * 1993-05-26 1996-04-2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ermanent magnet motor
US6005318A (en) * 1994-02-04 1999-12-21 Schelenker Enterprises Ltd. Motor including embedded permanent-magnet ro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6259180B1 (en) * 1996-07-02 2001-07-10 Schlenker Enterprises, Ltd. Motor including embedded permanent magnet ro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EP0729216A3 (de) * 1995-02-21 1998-03-1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Hybriderregte Synchronmaschine
JP3371314B2 (ja) * 1995-03-24 2003-01-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および制御装置
DE69735741T2 (de) * 1996-02-23 2006-09-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Motor
US5811904A (en) * 1996-03-21 1998-09-22 Hitachi, Ltd. Permanent magnet dynamo electric machine
US6133662A (en) * 1996-09-13 2000-10-17 Hitachi, Ltd. Permanent magnet dynamo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and electric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TW364234B (en) * 1997-04-14 1999-07-11 Sanyo Electric Co Rotor for an electric motor
US6087751A (en) * 1997-07-01 2000-07-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luctance type rotating machine with permanent magnets
US6008559A (en) * 1997-07-22 1999-1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tor using a rotor including an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JPH11103546A (ja) * 1997-09-29 1999-04-13 Fujitsu General Ltd 永久磁石電動機
DE19813082C1 (de) * 1998-03-25 1999-06-17 Kloecker Entwicklungs Gmbh Vorrichtung zum Bilden einer Dreherkante mit einem Elektromotor umfassend einen Rotor und einen den Rotor aufnehmenden Stator
JP2000050542A (ja) * 1998-07-23 2000-02-18 Okuma Corp リラクタンスモータ
US6274960B1 (en) * 1998-09-29 2001-08-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luctance type rotating machine with permanent magnets
US6329734B1 (en) * 1999-02-22 2001-12-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ermanent magnet and reluctance type rotating machine
JP2000287395A (ja) * 1999-03-30 2000-10-13 Toshiba Corp 永久磁石式リラクタンス型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US6246141B1 (en) * 1999-04-23 2001-06-12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High torque reduced starting current electric motor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8926A (zh) * 2011-04-08 2012-10-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机及电机的磁化设备和磁化方法
CN103891105A (zh) * 2011-10-27 2014-06-25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旋转电机的转子、以及包括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CN103891105B (zh) * 2011-10-27 2016-12-07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旋转电机的转子、以及包括该转子的旋转电机
CN106877538A (zh) * 2011-12-26 2017-06-2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5122599A (zh) * 2013-04-16 2015-12-02 西门子公司 用于制造单区段转子的方法和相应的转子
CN105122599B (zh) * 2013-04-16 2017-11-17 西门子公司 用于制造单区段转子的方法和相应的转子
CN104979989A (zh) * 2014-04-11 2015-10-14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无刷电机
US10177632B2 (en) 2014-04-11 2019-01-08 Mabuchi Motor Co., Ltd. Brushless motor
CN106208460A (zh) * 2016-07-14 2016-12-07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转子、电机和空调器
CN111033949A (zh) * 2017-09-27 2020-04-1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轮辐式马达、车辆用马达、无人飞行器以及电动助力装置
CN111033949B (zh) * 2017-09-27 2022-04-1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轮辐式马达、车辆用马达、无人飞行器以及电动助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429566B1 (en) 2002-08-06
EP1100175A2 (en) 2001-05-16
JP2001136690A (ja) 2001-05-18
EP1100175A3 (en) 2001-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6324A (zh) 旋转机的转子
CN1037646C (zh) 无刷电动机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901325A (zh) 旋转电机以及电动轮椅车
CN1132292C (zh) 永久磁铁转子型电动机
CN1832300A (zh) 电动机
CN1269286C (zh) 电机转子
CN1206787C (zh) 风扇电动机
CN1901323A (zh) 旋转电机以及电动轮椅车
CN1395757A (zh) 带有外部转子的电机
CN1741353A (zh) 轴向气隙型电动机
KR101667469B1 (ko) 전동기
CN1516914A (zh) 旋转电机
CN1350358A (zh) 电动机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273037A1 (en) Brushless dc motor
CN1639944A (zh) 设置有外置转子的电动机
CN1459911A (zh) 永久磁铁式旋转电机
CN1241310C (zh) 同步感应电动机的转子和压缩机
CN1010048B (zh)
CN204243932U (zh) 电动机的转子、电动机和空调机
CN1856924A (zh) 电动机转子
CN1310510A (zh) 旋转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WO2018062104A1 (ja) ポンプ装置
CN1084542C (zh) 转子和转子的组装方法及使用该转子的电动机
US20140001890A1 (en) Brushless motor for electric power tool
CN105370584A (zh) 电动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