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3557C - 数据记录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记录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3557C
CN1293557C CNB031562752A CN03156275A CN1293557C CN 1293557 C CN1293557 C CN 1293557C CN B031562752 A CNB031562752 A CN B031562752A CN 03156275 A CN03156275 A CN 03156275A CN 1293557 C CN1293557 C CN 129355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ddress
record
circuit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562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7521A (zh
Inventor
秀德俊行
富泽真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87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7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35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355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11B20/1423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 G11B20/1426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4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sensing features on the record carrier other than the transducing track ; sensing signals or marks recorded by another method than the main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3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sector, i.e. the minimal addressable physical data uni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67Address data
    • G11B2020/1274Address data stored in pre-pits, i.e. in embossed pits, ROM marks or prep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8Write-onc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25Magneto-optical [MO]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25Magneto-optical [MO] discs
    • G11B2220/2529Mini-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5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记录控制装置。根据盘介质的地址信息正确地进行数据的追加记录。数据位置计数器(180)和对刻录完光盘(40)的数据的再生动作同步着进行计数动作。LPP位置计数器(160)和被记录在光盘上的盘地址的再生动作同步着进行计数动作。误差检测电路(190)根据这2个计数值(CO1)、(CO2)检测出被记录在光盘(40)上的数据的数据格式上的地址和在记录有此数据的位置上的光盘(40)的盘地址之间的偏离。控制单元(30)根据误差检测电路(190)的检测结果设定开始追加记录的光盘(40)上的地址。定时控制电路(140)依照开始此追加记录的地址决定开始追加记录的时刻。

Description

数据记录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记录控制装置,在预先记录有与规定的数据格式对应的盘地址的盘介质中同时写入遵从了同一数据格式的数据和数据地址,并把刻录完毕的数据的末尾作为记录开始位置进行新数据的追加记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的记录数据的逻辑格式是如图5、图6、图7所示那样的格式。
这里,图5为表示构成ECC(Error Correction Code:纠错码)的代码集的1块数据的图。此代码集是由例如图像数据和被划分的数据单元的地址信息等所要记录的信息数据、对上述信息数据每隔规定的数据量所被添加的第1奇偶校验码、对这些信息数据及第1奇偶校验码每隔规定的数据量所被添加的第2奇偶校验码组成的。
具体来说,在这1块数据中含有172×192字节的信息数据。然后,数据长度16字节的外部奇偶校验码(PO:outer code parity)作为上述第1奇偶校验码被添加在由被形成于这1块数据的垂直方向上的数据长度192字节组成的172个列数据的各列数据上。然后,数据长度10字节的内部奇偶校验码(PI:Inner code parity)作为上述第2奇偶校验码被添加在由被形成于这1块数据的水平方向上的数据长度172字节组成的192个行数据及16个行数据(外奇偶校验码)的各行数据上。
还有,如图6所示,ECC块数据的1块数据被划分为16个,扇区数据被构成为1个划分单元。这些扇区数据的各扇区是由12个如前面的图5所示的数据长度172字节的行数据组成。然后,内部奇偶校验码和上述16个外部奇偶校验码之一被分配到各扇区数据上,并被构成为1个记录扇区。由此,ECC块数据变成是由16个记录扇区数据组成的。
另一方面,上述扇区数据具有如图7所示的构成。也就是说,在扇区数据的最前头带有包含数据地址的12字节头部数据。然后,除了上述头部数据之外,扇区数据还具备有2048字节的主数据和4字节的EDC(Error Detection Code:错误检测码)数据。
当这样的数据被记录在作为记录介质的DVD上时,8位数据被调制为16位数据,而且还被施以基于带有同步信号的8-16调制方式的调制处理。图8表示上述DVD中的被调制后的数据格式。
如图8所示,DVD中的记录数据是由32位的同步信号(图中标记为“槽”)和1456位的经调制了的数据组成。也就是说,728位的数据经8-16调制后变成1456位数据,这些经调制了的1456位数据在各数据的最前头被加了32位的同步信号(槽)并由此生成1帧记录数据。在DVD中,26个这样的1帧记录数据被作为1个扇区处理。此图8表示DVD中的1个扇区的记录数据的构造。
经上述那样调制了的数据沿着被形成为螺旋状的1条记录轨被记录在盘介质上。此记录轨是相对于盘的平坦面(槽脊)形成被称为凹槽的沟而成的。此凹槽微微蛇行(摇摆)着被形成,具有规定周期的震颤信号由此蛇行取出。还有,除了摇摆之外,在此盘介质中记录轨上还以规定的间隔设有包含被称为槽脊前置坑(LPP)的地址信息的区域。具体来说,此LPP被设在每个与上述2帧对应的数据的记录区上。然后,带有此LPP的地址信息是对每个与上述扇区对应的数据的记录区表示该盘位置信息的。
因此,依照基于LPP的盘介质的地址信息记录对应的数据,由此可以把数据可靠地记录在盘介质上。还有,通过使用这样的基于LPP的盘介质地址信息也可以根据以下要点对盘介质进行数据的追加记录。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下,在使数据记录结束时,把该数据的基于LPP的盘介质的地址信息事先记录在盘介质的特定的记录区域中。然后,在进行追加记录时,根据上述地址信息决定盘介质的记录开始位置。在被照射在被旋转控制的盘介质的激光的照射位置到了所设定的记录开始位置的时刻开始进行数据的记录,由此可以进行数据的追加记录。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使数据记录结束时的基于LPP的盘介质的上述地址信息并不是在数据记录结束的位置上的盘介质上的正确的地址信息。因此,基于一些要因,当实际上被记录的数据与被分配给该数据长度的盘介质上的数据记录区不匹配时,有可能无法正确地进行追加记录。
这里,实际上被记录的1块量的数据使用比盘介质上的1块量的数据记录区更长的数据记录区被记录的情形如图9(a1)及图9(b1)所示。在此情况下,被记录了的数据的末尾(图9(a1)中DE)超过盘介质上的1块量的记录区的末尾(图9(b1)中AE)。这里,对于结束了被记录在上述特定的区域上的记录的位置的地址信息是被记录的数据的末尾的地址,这作为盘介质上的位置信息是对应于1块量的记录区的末尾(图9(b1)中AE)。因此,当根据由LPP信号得到的地址信息进行追加记录时,数据从盘介质上的1块量的记录区的末尾(图9(b1)中AE)被记录,上次被记录的数据和这次追加记录的数据之间有部分重叠,因此,无法正确地读出数据。
相反,实际上被记录的1块量的数据使用比盘介质上的1块量的数据记录区更短的数据记录区被记录的情形如图9(a2)及图9(b2)所示。在此情况下,被记录了的数据的末尾(图9(a2)中DE)没达到到盘介质上的1块量的记录区的末尾(图9(b2)中AE)。这里,对于结束了被记录在上述特定的区域上的记录的位置的地址信息是被记录的数据的末尾,这作为盘介质上的位置信息是对应于1块量的记录区的末尾(图9(b1)中AE)。因此,当根据由LPP信号得到的地址信息进行追加记录时,数据从上述记录区的末尾(图9(b1)中AE)被记录,上次被记录的数据和这次追加记录的数据之间有间隙,被记录在盘介质上的数据变得不连续。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根据盘介质的地址信息正确地进行数据的追加记录的数据记录控制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数据记录控制装置是把依照规定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和数据地址一起写入到预先记录有与所述数据格式对应的盘地址的盘介质上并把刻录完毕的数据的末尾作为记录开始位置进行新的数据的追加记录的数据记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PP位置计数器;数据位置计数器;误差检测电路,其用于获取LPP位置计数器的计数值和数据位置计数器的计数值,并且检测出盘地址相对于数据地址的偏离;以及定时控制电路,其根据所述误差检测电路来修正用于表示所述记录开始位置的记录开始地址,并根据经修正了的记录开始地址来决定所述新的数据的追加记录开始时刻。由此可以根据盘介质的地址信息正确地进行数据的追加记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数据记录控制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同实施方式的数据的追加记录处理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LPP地址和数据地址之间的偏离的比较情况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数据往光盘追加的情形的图。
图5是表示DVD的数据格式的图。
图6是表示DVD的数据格式的图。
图7是表示DVD的数据格式的图。
图8是表示DVD的经调制了的数据的格式的图。
图9是表示数据往光盘记录的情形的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DRAM;20:光学头;30:控制单元;40:光盘;100:数据记录控制装置;110:8-16调制电路;120:光策略电路;130:LPP解码电路;140:定时控制电路;150:时钟脉冲生成电路;160:LPP位置计数器;170:8-16解调电路;180:数据位置计数器;190:误差检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把与本发明相关的数据记录控制装置应用于DVD的数据记录控制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相关的数据记录控制装置及其外围电路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1所示的与本实施方式相关的数据记录控制装置100是获取DRAM10存放的数据、生成与此相应的记录脉冲并输出到光学头20的装置。还有,控制单元30是位于该数据记录控制装置100所被装载的数据记录装置内并控制其各部的微计算机。在记录对象数据的DRAM10内的地址或与记录开始时刻对应的盘上的地址等地址信息由此控制单元30被输出到该数据记录控制装置100。
下面进一步对上述数据记录控制装置100进行说明。
同图1所示的8-16调制电路110是把被编码成DVD的格式的数据调制为成为实际记录在光盘40上的数据的调制数据的电路。
另一方面,光策略电路120是通过实施规定的脉冲转换处理对由上述8-16调制电路110输出的调制数据生成用于控制激光的强度和照射时间的电路。可以把比如在特开平6-313329号公报或特开2000-57571号公报所述的光策略电路用作此电路。
然后,由光策略电路120输出的记录脉冲被输出到位于数据记录控制装置100的外部的外部电路。具体来说,在这里如图1所示那样被输出到光学头20。然后,由此光学头20根据所输入的记录脉冲生成激光并把此激光照向光盘40。
还有,光学头20具有接收照射到光盘40上的再生用的激光或记录用的激光的功能,根据此反射光对被记录在光盘40上的数据进行再生、生成LPP信号及震颤信号并输出到数据记录控制装置100。
数据记录控制装置100根据上述LPP信号控制激光对光盘40的照射位置。具体来说,上述LPP信号或震颤信号被LPP解码电路130获取,并在其上被解码,由此,对应于记录有上述帧单元的数据的区域的同步信号或表示光盘40上的上述扇区单元的数据记录区的地址信号被生成。然后,此被生成的地址信号或同步信号成为用于控制激光对光盘40的照射位置的信号。
然后,定时控制电路140根据上述地址信号或同步信号控制记录动作,使得在所控制的激光对光盘40的照射位置成为开始新的数据的追加记录的位置的时刻开始记录。
还有,这些电路即调制电路110、光策略电路120、LPP解码电路130、定时控制电路140以时钟脉冲生成电路150生成的时钟脉冲CLK为动作时钟脉冲进行动作。此时钟脉冲生成电路150根据由上述光学头20输出的LPP信号及震颤信号生成时钟脉冲CLK。也就是说,此时钟脉冲生成电路150在获取震颤信号生成规定频率的时钟脉冲时具备进一步获取LPP信号并对该频率进行微调的PLL电路并生成时钟脉冲CLK。还有,关于此PLL电路,也可以是比如特愿2000-028159、特愿2000-038193、特愿2000-049702等所述的电路。还有,作为此时钟脉冲生成电路150也可以是根据震颤信号及LPP信号中的某一个信号生成时钟脉冲CLK的电路。
总之,通过把上述时钟脉冲生成电路150的时钟脉冲作为动作时钟脉冲,调制电路110、光策略电路120、LPP解码电路130、定时控制电路140可以根据被旋转控制的光盘40的动作而作出相应动作。
随此动作时钟脉冲而动作的上述定时控制电路140依照由控制单元30指定的作为记录开始地址的光盘40上的地址控制光策略电路120和8-16调制电路110的动作。具体来说,首先,发指令给调制电路110,使得相对于激光的照射位置变成要求记录开始的位置的时刻而言在把规定的时间与调制所需要的时间及记录脉冲的生成所需要的时间相加所得的时间之前的时刻开始调制。接着,发指令给8-16调制电路110及光策略电路120,使得在激光的照射位置变成要求记录开始的位置的时刻之前在光策略电路120上保持着记录脉冲之中实际要求记录的脉冲待机。
由此,在调制电路110中的调制处理或基于光策略电路120的往调制数据的记录脉冲的转换处理结束时,激光的照射位置处于比要求记录的位置更前的位置上。
然后,在激光的照射位置变成所要的位置的时刻产生起动触发信号并启动光策略电路120及调制电路110。
接着,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有在进行数据的追加记录之前比较被记录在光盘40上的数据的数据格式上的地址和在记录有此数据的位置上的光盘40的地址并检测出这2个地址的偏离的由以下各电路组成的检测电路。
LPP位置计数器160和盘地址的再生动作同步着进行计数动作,对由上述LPP解码电路130输出的扇区单元的盘地址(LPP扇区)的扇区同步信号或帧单元的盘地址(LPP帧)的帧同步信号进行计数。此LPP位置计数器160带有生成周期比帧同步信号的读出周期短的时钟脉冲的内部PLL和以一定周期增加计数值内部计数器。内部PLL生成周期为比如帧同步信号的读出周期的1/1488倍(1帧∶1488位)的时钟脉冲,内部计数器对内部PLL的输出进行计数。由此,盘地址在内部计数器上以位为单位被计数。还有,内部计数器被构成为计数值每隔1帧被复位,结果,盘地址在1帧期间内被以位为单位计数。还有,内部PLL并不限于生成周期为帧同步信号的1/1488倍的时钟脉冲,也可以生成周期为1/744倍或1/496倍的时钟脉冲。由此,在内部计数器上盘地址被以2位或3位即多位为单位计数。还有,关于内部计数器的复位动作也并不限于以帧为单元,也可以构成为与扇区单元的同步信号同步着被复位。
8-16解调电路170是获取由光学头20输出的对刻录完光盘40的数据的再生信号、解调并输出该扇区单元的数据地址(数据扇区)和帧单元的数据地址(数据帧)的电路。
数据位置计数器180和对刻录完光盘40的数据的再生动作同步着进行计数动作,对读出刻录完毕的数据得到的帧单元的同步信号或扇区单元的同步信号进行计数。还有,数据位置计数器180和LPP位置计数器160一样带有内部PLL或内部计数器,可以对刻录完毕的数据以位或多位为单位进行计数,同时和帧单元或扇区单元的同步信号同步着被复位。
误差检测电路190是获取LPP位置计数器160的计数值CO2和数据位置计数器180的计数值CO1并检测盘地址相对于数据地址的偏离的电路。然后,把关于这2个地址偏离的信息即关于被记录在光盘40上的数据的数据格式上的数据地址和在记录有此数据的位置上的光盘40的盘地址之间的偏离的信息输出到上述控制单元30。还有,此误差检测电路190是借助于上述时钟脉冲生成电路150的动作时钟脉冲而动作的电路。
下面用图2~图4对与本实施方式相关的关于数据的追加记录控制的处理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这一系列的处理中,首先,在图2所示的步骤S1中,对被旋转控制的光盘40获取被记录在光盘40上的被激光照射的位置上的数据及同位置上的LPP信号。也就是说,被记录在光盘40上的数据的再生信号从光学头20被输出并被8-16解调电路170获取。还有,基于在光盘40上所形成的LPP的LPP信号从光学头20被输出并被LPP解码电路130获取。
然后,从借助于和时钟脉冲生成电路150的动作时钟脉冲不同的时钟脉冲而动作的8-16解调电路170输出的数据扇区或数据帧非同步地被传递给数据位置计数器180。然后,数据位置计数器180根据这些数据扇区和数据帧和时钟脉冲生成电路150的动作时钟脉冲同步地对被激光照射的数据的地址以帧或扇区或位或多位为单位进行计数。
还有,LPP位置计数器160根据从LPP解码电路130输出的LPP扇区或LPP帧和数据帧和时钟脉冲生成电路150的动作时钟脉冲同步地对被激光照射的光盘40上的地址以帧或扇区或位或多位为单位进行计数。
接着,在步骤S2中,LPP位置计数器160的计数值CO2和数据位置计数器180的计数值CO1被输出到误差检测电路190。
然后,在步骤S3中,上述数据位置计数器180的计数值CO1和LPP位置计数器160的计数值CO2在误差检测电路190中被比较。然后,误差检测电路190把此比较结果CR作为关于被记录在光盘40上的数据的数据地址和在记录有此数据的位置上的光盘40的盘地址之间的偏离的信息输出到上述控制单元30。
在步骤S4中,在控制单元30中根据从误差检测电路190实时输出的关于上述偏离的信息最终判定被记录在光盘40上的数据的数据地址和在记录有此数据的位置上的光盘40的盘地址之间的偏离。也就是说,误差检测电路190每规定间隔从图3所示那样的计数值CO1和计数值CO2的实时(以动作时钟脉冲为单位)变化比较这2个值。具体来说,每当上述LPP的同步信号被输入就比较上述2个计数值并把关于这2个值的偏离的信息(比较结果CR)输出到控制单元30。对此,控制单元30从与被记录在光盘40上的数据的末尾对应的比较结果CR判定上述偏离。也就是说,算出被记录在光盘40上的数据的末尾和与该数据的末尾对应的光盘40的记录位置之间的偏离量(图3中标记为ΔA)。
还有,基于此控制单元30的偏离量的算出也可以根据在那以前的地址进行以取代根据被记录在光盘40上的数据的末尾的数据地址和与该数据的末尾对应的光盘40的盘地址之间的比较结果进行。
下面对如图4(a1)及图4(b1)所示那样实际上被记录的1块量的数据使用比光盘上的1块量的数据记录区更长的数据记录区被记录的情形进行说明。在此情况下,被记录了的数据的末尾(图4(a1)中DE)超过光盘40上的1块量的记录区的末尾(图4(b1)中AE)。因此,由控制单元30算出本来应记录在被记录了的数据的末尾(DE)和光盘40上的1块量的记录区的末尾(AE)之间的区域上的数据长度作为偏离量。
然后,在步骤S5中,由控制单元30把和上述算出的偏离量相应的地址ΔA加在作为开始追加记录的地址保持的盘地址AS上并把结果设定为新的记录开始的盘地址AS’。还有,此记录开始的盘地址AS’被输出到定时控制电路140。还有,把开始追加记录的数据的数据地址从控制单元30输出到8-16调制电路110。由此,由8-16调制电路110获取被记录在DRAM10内的数据中的开始追加记录的数据并进行调制处理。
在步骤S6中,在定时控制电路140中,记录动作的开始时刻是受从控制单元30输出的记录开始的盘地址控制的。具体来说,首先,在这里在记录有该数据的区域的末尾之前开始再度对被旋转控制的光盘40照射激光。另一方面,在定时控制电路140上根据对一定字节数(例如1个字长)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及转换到此数据的记录脉冲所需要的时间算出激光对光盘40的照射位置需要前移多少盘地址量。接着,从与由控制单元30供给的记录开始的时刻对应的盘地址减去这个算出来的地址。由此可以得到本来的调制开始时刻的盘地址。接着,再从这个地址减去规定时间量的地址,并把由此相减得到的地址设为调制开始的盘地址。然后,当从光盘40读出的盘地址达到了调制开始地址时,对调制电路110产生起动触发信号。由此,在调制电路110中,调制处理开始于调制处理应该开始的时刻之前的时刻。还有,由调制时间及记录脉冲的生成时间对前移盘地址的计算也可以在控制单元30上进行。在此情况下,在控制单元30这边从记录开始的地址被减去算出的地址,本来的调制开始的盘地址在记录控制装置100中被生成。
然后,在调制开始后经过了对上述一定字节数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及转换到此数据的记录脉冲所需要的时间后的时刻由定时控制电路140对光策略电路120及8-16调制电路110输出待机指令。由此,可以一边把开始追加记录的数据保持在光策略电路120上一边使光策略电路120及8-16调制电路110的动作暂时待机。
然后,当光盘40的激光的照射位置到了由上述控制单元30所指定的记录开始地址时,由定时控制电路140再次产生启动触发信号。由此,光策略电路120及8-16调制电路110再次启动并开始数据的追加记录。
如图4(a2)及图4(b2)所示,借助于这一系列的处理,可以从被记录在光盘40上的数据的末尾连续追加记录新的数据。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
(1)具备有检测被记录在光盘40上的数据的数据地址和在记录有此数据的位置上的光盘40的盘地址之间的偏离的误差检测电路190。由此,考虑到此偏离可以从被记录在光盘40上的数据的末尾连续追加记录新的数据。
(2)具备有对被激光照射的数据的数据地址以位或多位为单位进行计数的数据位置计数器180和对被激光照射的光盘40上的盘地址以位或多位为单位进行计数的LPP位置计数器160。由此可以在误差检测电路190中以位或多位为单位检测出被记录在光盘40上的数据的数据地址和在记录有此数据的位置上的光盘40的盘地址之间的偏离。
(3)在定时控制电路140中带有把指令发给光策略电路120的功能,使之在激光的照射位置变成要求记录开始的位置的时刻之前保持与追加记录的数据对应的记录脉冲待机。由此,即便在光盘40的旋转速度上产生微妙的变化或光学头20内的拾取头产生横向摆动,当激光的照射位置变成要求记录的位置时都可以可靠的开始数据记录。
(4)外部的控制单元30根据误差检测电路190输出的关于偏离的信息设定开始追加记录的光盘40上的地址。由此可以避免在该数据记录控制装置100内配备进行与此地址的设定相关的运算处理的功能,可以抑止该数据记录控制装置100的电路规模的增大。
还有,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象下面那样进行变更。
·也可以在数据记录控制装置的内部具备根据由误差检测电路190检测出的2个地址的偏离算出开始记录的地址并输出到定时控制电路140的功能。
·此外,作为数据记录控制装置并不限于上述构成。总之,在具备有检测出被记录在光盘上的数据的数据格式上的数据地址和在记录有此数据的位置上的光盘的盘地址之间的偏离的误差检测电路和根据此检测结果控制开始追加记录的时刻的定时控制电路的范围内还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
·并不限于DVD,可以是CD-R(Compact Disc-Recordable)等光盘、或MO(Magneto-Optical disk)、MD(Mini Disc)等光磁盘等任意的盘介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备误差检测电路和定时控制电路,由此可以根据盘介质的地址信息正确地进行数据的追加记录。

Claims (6)

1一种数据记录控制装置,是把依照规定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和数据地址一起写入到预先记录有与所述数据格式对应的盘地址的盘介质上并把刻录完毕的数据的末尾作为记录开始位置进行新的数据的追加记录的数据记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LPP位置计数器(160);
数据位置计数器(180);
误差检测电路(190),其用于获取LPP位置计数器(160)的计数值和数据位置计数器(180)的计数值,并且检测出盘地址相对于数据地址的偏离;以及
定时控制电路,其根据所述误差检测电路来修正用于表示所述记录开始位置的记录开始地址,并根据经修正了的记录开始地址来决定所述新的数据的追加记录开始时刻。
2一种数据记录控制装置,是把依照规定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和数据地址一起写入到预先记录有与所述数据格式对应的盘地址的盘介质上并把刻录完毕的数据的末尾作为记录开始位置进行新的数据的追加记录的数据记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和刻录完毕的数据的再生动作同步着进行计数动作的第1计数器;
和所述盘地址的再生动作同步着进行计数动作的第2计数器;
比较所述第1及第2计数器的计数值来检测出所述盘地址相对于所述数据地址的偏离的误差检测电路;
根据所述误差检测电路来修正用于表示所述记录开始位置的记录开始地址并根据经修正了的记录开始地址来决定所述新的数据的追加记录开始时刻的定时控制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记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格式以规定位数汇集成帧单元、以多个所述帧汇集成扇区单元、进而以多个所述扇区汇集成块单元,
所述第1及第2计数器对配给所述刻录完毕的数据及所述盘地址的所述帧单元、所述扇区单元、或所述块单元的同步信号进行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记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带有对刻录完毕的数据以位或多位为单位进行计数动作的第1内部计数器和对所述盘地址以位或多位为单位进行计数动作的第2内部计数器,
所述误差检测电路比较所述第1及第2内部计数器的计数值以及检测出所述盘地址相对于所述数据地址的偏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数据记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追加记录的对象数据进行规定的转换处理并生成调制数据的调制电路;以及
根据所述调制数据来生成用于控制记录激光向所述盘介质输出的记录脉冲的光策略电路,
所述调制电路及光策略电路响应在所述定时控制电路上根据所述记录开始地址生成的定时信号开始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记录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电路及所述光策略电路在所述记录激光向所述盘介质的照射位置到达所述刻录完毕的数据的末尾之前的期间使动作暂时待机,在所述记录激光向所述盘介质的照射位置到达所述记录开始地址所示的所述盘介质上的位置时开始动作。
CNB031562752A 2002-09-30 2003-09-02 数据记录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35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84767A JP4079735B2 (ja) 2002-09-30 2002-09-30 データ記録制御装置
JP2002284767 2002-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7521A CN1487521A (zh) 2004-04-07
CN1293557C true CN1293557C (zh) 2007-01-03

Family

ID=32063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627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3557C (zh) 2002-09-30 2003-09-02 数据记录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289394B2 (zh)
JP (1) JP4079735B2 (zh)
KR (1) KR100581324B1 (zh)
CN (1) CN1293557C (zh)
TW (1) TWI2298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05059903A1 (ja) * 2003-12-17 2007-07-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記録位置ずれ補正装置、記録位置ずれ補正方法、及び記録位置ずれ補正プログラム
KR100644889B1 (ko) * 2004-12-14 2006-1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록 가능한 광 디스크에서 여분 경계 영역을 효율적으로기록하는 방법
US20060250898A1 (en) * 2005-04-25 2006-11-09 Mediatek Incorporation Disc posi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related device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9778A (en) * 1993-12-28 1996-09-24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pleting an incomplete recording on an optical disc
CN1195849A (zh) * 1997-01-29 1998-10-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字通用盘随机存取存贮器的高速数据记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3064B2 (ja) * 1998-07-22 2001-05-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2001176197A (ja) 2000-11-20 2001-06-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9778A (en) * 1993-12-28 1996-09-24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pleting an incomplete recording on an optical disc
CN1195849A (zh) * 1997-01-29 1998-10-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数字通用盘随机存取存贮器的高速数据记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079735B2 (ja) 2008-04-23
KR20040028582A (ko) 2004-04-03
KR100581324B1 (ko) 2006-05-22
US7289394B2 (en) 2007-10-30
CN1487521A (zh) 2004-04-07
US20040071055A1 (en) 2004-04-15
JP2004118982A (ja) 2004-04-15
TW200405312A (en) 2004-04-01
TWI229856B (en) 2005-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998C (zh) 数据记录/重放装置及其方法
US709924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data on an optical disc with restarting writing of data after data recording interruption
CN1542825A (zh) 丛发切割区码的析取方法与相关装置
CN1290112C (zh) 用于检测在光存储介质上的扇区同步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196119C (zh) 信息记录媒体和信息记录方法
CN1293557C (zh) 数据记录控制装置
CN1217325C (zh) 记录/再现装置
CN1242390C (zh) 地址信息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以及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
CN1167075C (zh) 盘播放机
CN1667737A (zh) 光盘装置
CN1207709C (zh)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825444A (zh) 信息的记录装置及再现装置、信息的记录方法及再现方法
JPH11195270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0347761C (zh) 光盘装置
JPH09147363A (ja) 光記録媒体の復調装置
CN1450533A (zh) 用于检测和校正光存储介质上的相关地址的装置和方法
CN1577573A (zh) 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重放设备和方法
CN1734626A (zh) 错误修正装置及光盘装置
CN1577581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重放装置及方法
CN1143299C (zh) 用于解调光盘设备中的数字调频信号的装置
JP4131136B2 (ja) 光ディスク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725311A (zh) 光盘装置
US20110022929A1 (en) Error correct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memory of error correct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c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CN1453784A (zh) 数据记录控制装置
JP2001148165A (ja) 光ディスクの記録方法、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03

Termination date: 201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