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5066C - 调节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被加热的气流的无源系统 - Google Patents

调节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被加热的气流的无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5066C
CN1285066C CNB031470637A CN03147063A CN1285066C CN 1285066 C CN1285066 C CN 1285066C CN B031470637 A CNB031470637 A CN B031470637A CN 03147063 A CN03147063 A CN 03147063A CN 1285066 C CN1285066 C CN 128506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plasm display
chassis base
regulating elemen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470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5684A (zh
Inventor
裴成元
柳浩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95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5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506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506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7/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solid cathode
    • H01J17/02Details
    • H01J17/16Vessels; 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7/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2217/38Cold-cathode tubes
    • H01J2217/49Display panels, e.g. not making use of alternating curr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使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能够用作成像器件例如电视。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包括用于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路组件的机壳底座,和安装在设置有电路组件的机壳底座的表面上的电路组件附近的调节元件,所述的调节元件调节在机壳底座区域中的空气流动。

Description

调节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被加热的气流的无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并尤其涉及在等离子体体显示器件内处理加热气流的无源系统,其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运行期间防止显示面板的各部件和任何空气达到过高的温度。
背景技术
已知在PDP运行期间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中产生热量。尤其是在今天更为现代的PDP中,在PDP中可以增加排气量以改善亮度,由此甚至产生更多的热量。随着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内部部件变热,周围的空气被加热。然后,被加热的空气在显示器和电路器件之间的空间中上升而到达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顶部,接着它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顶部排出。
因此,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PDP安装到由具有优良热传导率的材料形成的机壳底座上,并且在PDP和机壳底座之间插入热扩散板(或热传导板)。在这种PDP中产生的热量通过热扩散板和机壳底座被传递到装置外部。机壳底座由如铝的金属制成,并且使用压铸工艺制造,热扩散板由硅基树脂制成。
除了在PDP中产生热量以外,在安装到机壳底座的一侧上的各种驱动电路中也产生热量(例如,X,Y板,图像处理板,开关模式电源等)。因此,为了确保高质量装置,必须防止由驱动电路产生的热量引起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部温度升高。
已经公开了具有这一用途的不同结构。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1-83888号中,使用通过热管或散热片实现的热传导元件来冷却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还有,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1-282114号中,使用热管来减小在PDP的显示部分和非显示部分之间或在非显示部分和外部电极之间的温差。
但是,通过分离元件、如热管和散热片来耗散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的热量,虽然通过这些元件可以期望带来一定的冷却程度,但是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特定区域产生的热量会达到过度高的温度。因为自然对流特性,热气流从发热区升起,并且在包括上述元件的大部分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从发热区向上传播的热空气单纯地从装置中排出。考虑到驱动电路(例如开关模式电源板或SMPS板)在高达90℃的温度下工作,这可能造成对使用者的安全风险。除非被这种电路器件加热的空气在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排出之前被冷却或散去,否则从这种部件排出的热空气可能伤及要接触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使用者或者把手偶尔放置在最热空气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排出位置的附近的使用者。换句话说,如果在运行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的对流空气流没有合适地处理,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上边缘上的某些部分和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上边缘上的这些特定部分处排出的空气可能达到过高的温度,并由此对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近距离接触的使用者造成安全危险。尤其是直接在上述高发热部件例如开关模式电源之上,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产生并排出的空气会极其热。但是,与此同时,沿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上边缘中的不是直接位于发热部件之上的部分可能非常冷。由此,沿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顶边远,存在冷部分和非常热部分,这取决于什么电路器件直接位于其下。此外,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顶边缘排出的空气沿顶边缘改变温度。在顶边缘中存在非常热空气排出,且沿顶边缘存在相对冷空气排出的其它部分。尤其是当顶边缘的某些部分危险过热时,需要缓和沿等离子体显示装置顶边缘的这种温度不同。
因此,需要有效、安全、高效地控制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的气流以使过热的空气团和空气流不从装置中排出并对使用者造成威胁。而且,需要控制在运行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的对流气流,以使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上边缘的各部分不达到极其高的温度并且不对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使用者造成安全威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改进设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这样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设计,其能够较好处理在装置内气流,使得可以防止了在装置附近的使用者或接触装置的使用者因过热引起烧伤或损伤。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在空气排出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之前缓和在运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产生的过热空气的温度。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迫使在运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产生的过热空气与运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较冷空气混合以在空气排出等离子体体显示器之前产生较为缓和温度的空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的无源空气导向装置,其在空气排出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部之前把非常热的气流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较冷空气相混合,以防止过热空气从运行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排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使得非常热的空气在从装置内部排出之前与较冷空气混合以致不存在从运行装置中排出的过热气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机壳底座,其包括多个附连到机壳底座上的电路器件;以及在电路器件附近安装到机壳底座表面上的调节元件,所述调节元件形成分隔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的空间的局部阻挡件,并且所述调节元件设置成使得在从所述多个电路器件上升的热空气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排出之前,使所述热空气沿着垂直于上升热空气方向的横向方向移动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不存在电路器件的位置处。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形成为四边形形状的机壳底座,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由在显示面板一侧上的机壳底座支撑;在机壳底座中与安装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机壳底座一侧相对的那一侧上设置的多个电路器件,电路器件提供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需的电信号;以及安装到机壳底座的上部并在多个电路器件之一附近的调节元件,调节元件分开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的空间并设置成在从所述多个电路器件上升的热空气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排出之前,导致所述热空气在垂直于上升热空气方向的横向方向上移动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不存在电路器件的位置处。
这些和其他目的可以通过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设置无源调节元件(或隔板或阻挡件或板条),以引导在装置内上升的热空气并迫使或诱导上升的热空气在通过运行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上端从运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部排出之前与较冷的空气混合来实现。优选地是,这些隔板或阻挡件或板条或调节器被附连到电路板上并形成角度,通常与电路板和显示器垂直。这些隔板、阻挡件、板条或调节器作用为迫使上升的热空气在横向方向上移动(与热空气上升的方向垂直并平行于PDP的表面)。通过迫使热空气在它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排出之前横向移动,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顶边缘处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排出之前,过热空气可以通过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的较冷空气混合来缓和温度。
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侧是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和后盖之间设置的机壳底座或电路板。该机壳底座或电路板具有安装于其上的几个电路器件,包括驱动电路。这些电路器件在运行期间产生变化的热量,然后这些加热的电路器件使在电路器件周围的空气变热,加热的空气位于电路板和后盖之间的空间中。接着被加热的空气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后盖和电路板之间的空间中上升。
一些电路器件使周围空气少量变热,另一些电路器件将周围空气加热到非常高的温度。并且电路板的其它部分根本不使周围空气变热或变热得非常少。通过在电路板面向后盖的一侧上的电路板上设置调节元件或隔板或阻挡件或板条,并通过使这些调节元件靠近等离子体显示装置顶边缘,调节元件可以迫使所产生的最热空气在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顶边缘排出之前与较冷空气混合,由此防止过高温度的空气从运行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顶边缘排出。
这些调节器或隔板位于电路板的顶边缘(即横向上)附近的关键地方,以将发热电路器件上的热气流推到侧面,并迫使热空气在从运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部排出之前与较冷空气混合。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调节器或隔板仅仅是一个阻挡件,其向下弯向发热电路器件,以把由发热电路器件产生的热气流推向阻挡件的两侧,从而迫使热空气在横向方向上移动,而在热空气到达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顶边缘之前导致热空气与较冷空气混合。因为它是从阻挡件之下发热电路器件所处位置凸起的,因此隔板的该弯曲部分称为隔板的凸起部分。在第一实施例中这些隔板构件不是连续的。在沿着不位于发热电路之上的电路板的顶边缘的各位置中,在邻近隔板之间存在间隙以使得与冷空气混合的热空气通过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顶边缘选出。因为热空气在从运行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内部排出之前与较冷空气混合,所以排出的空气没有发生在没有这些导向隔板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运行中存在的过高温度。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阻挡件是直的和连续的,并不具有如第一实施例中的任何弯曲部分。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阻挡件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整个宽度。阻挡件平行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顶边缘设置,并设置在该顶边缘附近。阻挡件仅在其上的不位于过度发热电路之上的位置处钻有小孔。在阻挡件的其它部分,尤其是过度发热电路之上的部分,阻挡件是实心的,而未穿孔。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运行期间,当由发热电路产生的热空气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上升时,在排出器件之前,热空气进到不存在穿孔的阻挡件实心部分。这迫使热空气向一旁或横向左右移动,然后与较冷空气混合,由此缓和过热空气。在热空气向一旁移动并通过与较冷空气混合冷却之后,空气可以通过阻挡件的穿孔部分向上逸出并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顶边缘排出。在第二实施例中,优选的是,阻挡件的穿孔的部分具有大约80%的开口表面面积,而剩余的20%是在穿孔之间的实心部分。
在第三实施例中,阻挡件除了实心部分由仅20%的表面面积是开口的轻微穿孔部分代替之外,其余与第二实施例相似。由此,在第三实施例中,虽然允许在热电路器件之上的少量非常热的上升空气穿过轻微穿孔阻挡件,但迫使大量的热空气向一旁或横向左右移动并与较冷空气混合,然后在从运行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顶边缘排出之前,移动通过阻挡件的大量穿孔部分。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两个隔板或阻挡板条、隔板或阻挡板条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相似。两个隔离板条在平行于上升热空气方向的方向(+Y方向)上彼此分开。这两个板条彼此平行并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顶边缘平行。两个板条靠近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顶边缘。与第二实施例相似,一个板条仅在该板条上不存在发热电路或在其下的电路产生相对少热量的电路板部分之上的板条部分具有穿孔。第二隔离板条在从在第一板条上穿孔位置偏移或错开的位置处具有穿孔。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除了两个隔离板条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宽度上延伸之外,第五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相似。两个板条彼此平行并且都平行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顶边缘并位于该顶边缘附近。各板条在平行于运行中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上升热空气方向的方向上彼此移位。下板条与第三实施例的板条相同,而上板条在相对于下板条上大量穿孔部分向左或向右方向移位或错开的位置处具有大量穿孔部分,以便在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顶边缘排出空气之前,提供热和冷空气更为彻底的混合。
附图说明
在结合附图考虑时,对本发明更完整的理解以及本发明的很多伴随而来的优点将通过参照以下详细描述而显而易见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的调节元件的透视图;
图3是图1的机壳底座透视图,并且用于描述把调节元件安装到机壳底座上;
图4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调节元件的工作的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机壳底座的透视图,并用于描述将调节元件安装到机壳底座上;
图6是用于描述图5所示的调节元件的工作的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机壳底座的透视图,并用于描述将调节元件安装到机壳底座上;
图8是用于描述如图7所示调节元件的工作的视图;
图9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视图;以及
图10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如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用于实现图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20,通过两个玻璃基板20a和20b限定的PDP20的外部,设置在与用于实现图像的PDP20的一侧相对的PDP20的一侧上并在这种状态下安装的机壳底座(或电路板)22;设置在PDP20的实现图像的一侧上的前盖24;以及安装到与机壳底座最接近PDP20的一侧相对的机壳底座22的一侧上的后盖26。
在PDP20和机壳底座22之间插入热传导介质(未示出)。热传导介质把PDP20产生的热传导到机壳底座22。而且,在暴露大部分PDP20的前盖24的开口中安装滤波器28。滤波器28阻挡了从PDP20辐射的电磁波。
PDP20的外部基本上是四边形的(在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它是在横向或X轴方向具有长边的矩形)。机壳底座22的外周边基本上与PDP20的形状一致。机壳底座22由具有优良热传导特性的诸如铝的材料制成。电路组件30安装到机壳底座22中与机壳底座最接近PDP20的一侧相对的那一侧上。电路组件30可以由许多元件31构成。每个元件31可以是安装到机壳底座上的分离电路板。作为替换,每个元件可以是当运行时产生热的单个集成电路芯片或一组集成电路芯片或单个电器件或一组电器件。
电路组件30可以包括X、Y板、图像处理板和开关模式电源(SMPS)板。为了冷却电路组件30,如热管和散热片的元件(未示出)安装到电路组件30的每个板上以耗散在工作期间(或运行期间)产生的热。
PDP20和机壳底座22安装到前盖24和后盖26的之间并位于其内部,由此完成了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制造。以下将详细描述用于耗散由电路组件30产生热的结构。
众所周知在工作期间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的电路组件30产生热以致在电路组件30附近的空气被加热到非常高的温度。虽然通过热传导介质和冷却元件(例如热管和散热片)可以耗散这些热量中的一部分,但从这些元件获得的散热效果是极小的。因此,由于自然对流特性该高温空气上升(在图1的Y方向朝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上边缘上升)。
环绕电路组件30的空气温度上升到很高的值。详细地说,直接在SMPS板附近的空气上升到大约90℃,而在其它板周围的空气上升到大约55℃。
因为对于机壳底座22的不同区域热量分布不同,本发明提供了调节元件(或隔板或阻挡件或板条)32,其安装到机壳底座22的上部区域,通过迫使非常热的空气在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内部排出之前与相对较冷空气混合来缓和空气温度。调节元件32调节电路组件30各元件之上的气流。
在距电路组件30的元件31预定距离处,调节元件32安装到机壳底座30上。在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对于电路组件30的每个元件31安装一个调节元件32。如图1和4所示,在电路组件30的每个元件31之上沿轴X方向排列调节元件32,以迫使在+Y方向上升的热空气在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排出之前沿+/-X方向移动,而与较冷空气混合。
参照图2,每个调节元件32包括一主体32a,该主体包含多个弯曲;调节元件还包括整体地形成到主体32a上的翼片32b,该翼片32b用于将调节元件32连接到机壳底座22上。主体32a构造成包括至少一个凸起部分320a(从在调节元件32之下的位置处凸起)和至少两个凹入部分322a(从调节元件32之下凹入),它们整体地形成,以形成主体32a。在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一个凸起部分320a定位在主体32a的中心,而凸起部分320a的每一侧上设置一个凹入部分322a。此外,在两个凹入部分322a的每一个的端部上设置副突起部分324a。因此在调节元件32上、在凸起部分320a和凹入部分322a之间位置形成拐点。拐点还存在于调节元件上、凹入部分322a和副凸起部分324a之间的点处。
调节元件32的凹入和凸起形状是基于它相对于电路组件30的位置。换句话说,当调节元件32安装到机壳底座时,凸起部分320a直接设置到电路组件30的发热元件31的中心之上,以迫使由运行元件31产生的上升热空气在+/-X方向分开并向一旁移动,从而在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排出之前与相对较冷空气混合。即,在安装到机壳底座22的状态,每个调节元件32的凸起部分320a在向电路组件30的元件方向上向外弯曲,而每个调节元件32的凹入部分322a远离电路组件30的元件31向内弯曲。每个调节元件32的副凸起部分324a也在朝向电路组件的元件31的方向上向外弯曲。
如图2所示,翼片32b整体地形成到每个调节元件32的主体32a上。也参照图3,每个翼片32b包括有螺纹的孔320b,螺钉34或其它的这种固定元件插入到孔320b中,以将调节元件32固定地安装到机壳底座22。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对于每个调节元件32在主体32a的预定位置,即距主体32a的中心相等的预定距离处,设置一对翼片32b。虽然已经描述了调节元件32螺纹耦合到机壳底座22上,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例如,调节元件32可以整体地形成到机壳底座22上。
优选地,翼片32b垂直于主体32a。当翼片32b附连到机壳底座22上时,优选地是,主体32a在机壳底座22的后表面的法线方向上从机壳底座22延伸。
对于用于调节元件32的材料,优选地与机壳底座22所使用的材料相同,例如具有优越热传导特性的铝。取决于环境,诸如瓦楞纸的纸板可以用于调节元件32。
在具有这种调节元件32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调节并缓和了在机壳底座22之上分布的空气的温度,从而改善了热耗散。这将参照图4描述。
在不存在任何这种调节元件32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工作期间,由电路组件产生的热量导致的60℃和80℃之间的热空气通常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上升,这是因为它比周围空气密度低(即通过对流)。因为热空气垂直上升,所以在不存在任何调节元件的情况下它将不能充分与周围冷空气混合。因此,在后盖上部中的空气温度不均匀分布,以致使用者可以感觉到显著的热,甚至当搬运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时被损伤。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调节元件32迫使从电路组件30的各元件上升的最热的空气如箭头所示朝向不直接位于电路组件30的元件之上的区域移动。接着热空气与冷空气混合以致在后盖26的顶部的热量较为均匀分布和缓和。因此,当使用者接触后盖26的顶部时,过多的热引起损伤将不再是问题。
现在将描述其它的优选实施例。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机壳底座的透视图,并用于描述将调节元件安装到机壳底座上。对于与参照第一优选实施例说明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调节元件40包括沿X轴方向、在电路组件30上延伸的主体40a,并且其长度足以在整个电路组件30上延伸。连接元件40b整体地形成到主体40a上并使得调节元件40能够固定到机壳底座22。调节元件40保持距电路组件30的预定距离。
调节元件40的主体40a包括与直接在电路组件30的发热元件31之上位置相对应的无孔部分400a和与电路组件30的各元件31之间的位置相对应的有孔部分402a。连接元件40b整体地形成到无孔部分400a上并包括其中形成螺纹的孔40c,以便调节元件40可以利用螺钉44耦连到机壳底座22。
无孔部分400a基本上是平的,无特定特征。另一方面,有孔部分402a包括多个孔404a,从机壳底座22的下部上升的空气可通过这些孔。优选地是,孔404a占据有孔部分402面积的80%或更多。
如图6所示,通过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如上所述构造的调节元件40,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工作期间由电路组件30的各元件产生的热空气垂直(+Y方向)上升,而由调节元件40的无孔部分400a阻挡。结果,迫使空气在+/-X方向(向一旁或横向)向有孔部分402a流动,导致热空气与该区域内相对冷空气混合,接着该混合的空气通过孔404a。这导致在后盖26顶部的温度分布更为均匀,从而防止了极度的热在后盖26的顶端出现。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机壳底座的透视图。对于与参照第一优选实施例说明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7所示,调节元件50包括主体50a和连接元件50b,与第二优选实施例相同。但是,主体50a的构成不同于第二实施例的主体40a之处在于第三实施例的主体50a包括与在电路组件30的各元件之上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有孔部分(或轻微穿孔部分)500a、以及与在电路组件30的各元件31之间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有孔部分(或大量穿孔部分)502a。因此,主体50a在它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有孔。
更为详细地说,第一有孔部分500a包括第一孔504a,且优选地是,第一孔504a占据少于20%的第一有孔部分500a的整个面积。第二有孔部分502a包括第二孔506a,优选地是,第二孔506a占据80%或更多的第二有孔部分502a整个面积。
因此,参照图8,第一有孔部分500a位于存在热气流的区域之上,该热气流是由电路组件30的元件或多个元件31发热所引起的,第二有孔部分502a位于与电路组件30的各元件31之间存在相对冷的气流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之上。因为第一有孔部分500a具有少于20%的孔隙比,多数上升的热空气不会通过有孔部分500a,而代之以被引向第二有孔部分502a。当迫使流向第二有孔部分502a时,热空气被缓和或冷却。通过具有80%或更高孔隙比的第二有孔部分502a,空气相对容易通过第二有孔部分502a,以致热空气在通过第二有孔部分502a之前与在这附近的相对冷空气混合。
空气穿过第二有孔部分502a的速度在热空气上升速度和冷空气上升速度之间,从而实际上增大了冷空气的上升。而且,第一有孔部分500a没有完全阻挡热空气的流动,从其通过的热空气与其自身混合。这显著地降低了热空气的最高温度。
图9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视图,图10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视图。参照图9,调节元件40与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调节元件相似。在图9的第四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或更多的调节元件40,一个层叠在另一个的顶端,在Y方向彼此隔开。通过这种结构,每个调节元件40的无孔部分400a和有孔部分402a在+/-X(或横向)方向上彼此错开,即,它们在X轴方向上交替地设置。
类似地,如图10所示,在Y轴方向上设置了两个或更多的调节元件50,一个层叠在另一个的顶端,并且其间具有预定距离。用在图10的第五实施例中的调节元件与用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调节元件相似。通过这种结构,每个调节元件50的第一有孔部分500a和第二有孔部分500b在X方向上彼此错开并不对齐,即,它们在X轴方向上交替地设置。
通过图9和10的这种多层结构,热空气有可能与较冷空气更完全地混合,从而通过第四和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可以更好地缓和热空气。具体地,在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热空气在第一调节元件处与冷空气混合,接着对于每个后来的调节元件重复该过程。因此,最终空气更好地被冷却以致后盖26的上部区域的温度均匀分布,由此防止该区域过高的温度。
在如上所述构造的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在机壳底座的上部区域设置调节元件,以便改变在该区域内空气的流动。结果,该区域内的空气温度均匀分布,从而降低在温度趋于上升到过高值的某些区域的温度。而且,调节元件增加了装置的整体强度并防止装置的任何弯曲,由此防止PDP损坏。
应该理解到各个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结合。例如,第一实施例的弯曲调节元件可以具有如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穿孔结构。而且,如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中的,第一实施例的调节元件的弯曲结构可以在不同的高度上堆叠。
虽然在上文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应该清楚地了解到本领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对这里所教导的基本发明构思的多种变型和/或改进仍将落入如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的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机壳底座,其包括多个附连到机壳底座上的电路器件;以及
在电路器件附近安装到机壳底座表面上的调节元件,所述调节元件形成分隔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的空间的局部阻挡件,并且所述调节元件设置成使得在从所述多个电路器件上升的热空气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排出之前,使所述热空气沿着垂直于上升热空气方向的横向方向移动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不存在电路器件的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机壳底座是四边形的,调节元件设置在显示面板顶部和电路器件之间、机壳底座的上部区域上,所述调节元件距电路组件预定距离。
3.如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多个调节元件,其中相邻的调节元件彼此隔开预定尺寸的间隙,多个调节元件的每一个与多个电路器件中的相应一个对应并设置于其上。
4.如权利要求3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多个调节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
包括多个整体结合的弯曲的主体,所述主体从所述机壳底座的表面延伸,以分开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的空间;以及
整体地形成到主体上的翼片,所述翼片平行于所述机壳底座的所述表面形成,并被固定到机壳底座上,所述主体与所述翼片形成一角度。
5.如权利要求4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多个调节元件中的每一个使用在翼片中形成的孔螺纹耦合到机壳底座上。
6.如权利要求3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当多个调节元件的每一个被安装到机壳底座上时,多个调节元件的每一个包括:
在朝向相应的电路器件方向上弯曲的一个或多个凸起部分;和
在远离相应的电路器件的方向弯曲的两个或多个凹入部分。
7.如权利要求6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多个调节元件中每一个的主体部分的凸起部分位于每个相应的主体的中心,而凹入部分设置在凸起部分的相对侧上,凸起部分朝向相应的电路器件凸出。
8.如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调节元件由铝构成。
9.如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调节元件由瓦楞纸板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调节元件包括:
直的主体,其对应于显示器宽度沿机壳底座的宽度方向在横向上延伸;以及
与主体成角度形成的连接元件,连接元件平行于机壳底座形成并与机壳底座接触,主体包括沿所述主体交替设置的有孔和无孔部分,其中每个无孔部分设置在相应的电路器件附近,而每个有孔部分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电路器件之间的空间附近。
11.如权利要求10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主体通过连接元件中形成的孔螺纹耦合到机壳底座上。
12.如权利要求10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在有孔部分中形成的孔占据有孔部分整个面积的80%或更多。
13.如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调节元件包括:
直的、无弯曲的主体,其对应于显示器的宽度沿机壳底座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
与主体整体地并成角度形成的连接元件,其中主体包括与第二有孔部分以交替方式形成的第一有孔部分,其中第一有孔部分设置在所述多个电路器件的相应元件附近,并且所述第二有孔部分设置在相应于一对相邻的电路器件之间位置的位置处。
14.如权利要求13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在第一有孔部分形成的孔占据少于20%的第一有孔部分整个面积。
15.如权利要求13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在第二有孔部分形成的孔占据第二有孔部分整个面积的80%或更多。
16.如权利要求10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调节元件,所述调节元件基本上彼此平行并错开,以致一个调节元件的有孔部分面向另一相邻调节元件的无孔部分,并且所述一个调节元件的有孔部分面对所述另一相邻调节元件的无孔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3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所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调节元件,所述调节元件基本上彼此平行并错开,以致一个调节元件的第一有孔部分面向另一相邻调节元件的第二有孔部分,而所述一个调节元件的第二有孔部分面向所述另一相邻调节元件的第一有孔部分。
18.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形成为四边形形状的机壳底座,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由在显示面板一侧上的机壳底座支撑;
在机壳底座中与安装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机壳底座一侧相对的那一侧上设置的多个电路器件,电路器件提供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需的电信号;以及
安装到机壳底座的上部并在多个电路器件之一附近的调节元件,调节元件分开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的空间并设置成在从所述多个电路器件上升的热空气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排出之前,导致所述热空气在垂直于上升热空气方向的横向方向上移动到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不存在电路器件的位置处。
19.如权利要求18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调节元件是无源元件并且是弯曲的。
20.如权利要求18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调节元件是无源元件并且不存在弯曲。
CNB031470637A 2002-08-22 2003-08-22 调节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被加热的气流的无源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506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0049757/2002 2002-08-22
KR10-2002-0049757A KR100450207B1 (ko) 2002-08-22 2002-08-22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0049757/02 2002-08-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5684A CN1495684A (zh) 2004-05-12
CN1285066C true CN1285066C (zh) 2006-11-15

Family

ID=31884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706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5066C (zh) 2002-08-22 2003-08-22 调节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被加热的气流的无源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038360B2 (zh)
JP (1) JP4128110B2 (zh)
KR (1) KR100450207B1 (zh)
CN (1) CN128506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95730B1 (en) * 1999-09-02 2001-10-02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metal contacts on a substrate
KR100528917B1 (ko) * 2003-07-22 2005-11-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808880B1 (ko) * 2003-11-05 2008-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0669706B1 (ko) * 2004-02-10 2007-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592291B1 (ko) * 2004-08-28 2006-06-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M265876U (en) * 2004-11-01 2005-05-21 Coretronic Corp Back cover assembly device for electric equipment
US8205003B2 (en) 2004-11-05 2012-06-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the admission of media content into a network
KR100647661B1 (ko) 2004-11-19 2006-11-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684783B1 (ko) * 2004-12-07 2007-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7167365B2 (en) * 2005-01-17 2007-01-23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Back plate structure and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KR100683753B1 (ko) * 2005-01-26 2007-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17784B1 (ko) * 2005-02-24 2007-05-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06098365A1 (ja) * 2005-03-15 2006-09-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表示装置
KR20060107150A (ko) 2005-04-07 2006-10-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냉각수단을 구비한 영상표시장치
KR100759554B1 (ko) * 2005-04-12 2007-09-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모듈
KR100770128B1 (ko) * 2005-07-26 2007-10-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7086444A (ja) * 2005-09-22 2007-04-05 Orion Denki Kk 表示装置
KR100777725B1 (ko) 2005-11-07 2007-11-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방열용 금속성분을 포함하는 섀시 및 이를 구비한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 모듈
JP2008197136A (ja) * 2007-02-08 2008-08-28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JP5491063B2 (ja) * 2009-04-27 2014-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調整機構
KR101670985B1 (ko) * 2010-01-07 2016-10-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85246B2 (ja) * 1996-01-12 2007-02-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H11242442A (ja) * 1998-02-25 1999-09-07 Fujitsu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3747306B2 (ja) * 1998-03-25 2006-02-22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ズマパテントライセンシング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0003137A (ja) * 1998-06-12 2000-0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393666B (en) * 1998-06-15 2000-06-11 Acer Display Tech Inc A plasma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heated airflow guiding groove
JP2000081843A (ja) * 1998-09-04 2000-03-21 Taiyo Densan Kk プラズマ表示パネルの冷却装置
KR200292323Y1 (ko) * 1999-06-30 2002-10-21 현대 프라즈마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냉각 플레이트 장치
JP2001083888A (ja) 1999-09-10 2001-03-30 Ne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20010049113A (ko) * 1999-11-30 2001-06-15 김영남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방열장치 및 방열구조를 갖는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회로기판
JP2001183987A (ja) * 1999-12-27 2001-07-0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冷却構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472944U (en) * 2000-01-19 2002-01-11 Acer Display Tech Inc Assembled structure of plasma display module
JP2001282114A (ja) 2000-03-30 2001-10-12 Hitachi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1345586A (ja) * 2000-06-02 2001-12-14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2006754A (ja) * 2000-06-19 2002-01-1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装置の放熱構造
JP3780863B2 (ja) * 2001-04-05 2006-05-3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モジュールの包装方法
JP5042414B2 (ja) * 2001-04-24 2012-10-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2002103660A1 (en) * 2001-06-15 2002-1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KR100441526B1 (ko) * 2002-03-27 2004-07-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450219B1 (ko) * 2002-05-02 2004-09-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450207B1 (ko) 2004-09-24
CN1495684A (zh) 2004-05-12
JP2004086171A (ja) 2004-03-18
US20040036413A1 (en) 2004-02-26
JP4128110B2 (ja) 2008-07-30
US7038360B2 (en) 2006-05-02
KR20040017606A (ko) 200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5066C (zh) 调节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内被加热的气流的无源系统
US6308771B1 (en) High performance fan tail heat exchanger
US5077601A (en) Cooling system for coo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eat radiation fin for use in the cooling system
CN101193547A (zh) 散热器
KR101609934B1 (ko) 전력 변환 장치 및 이것을 탑재한 철도 차량
CN1691316A (zh) 散热装置
KR20120093318A (ko) 전자 기기의 방열 유닛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전자 기기
CN104080314B (zh) 冷却印刷电路板上发热元件的电子组件和方法
US6431263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small-diameter refrigerant tubes
JP2009099740A (ja) 筐体の冷却装置
CN102984925A (zh) 间断错位风冷散热器
CN110662401B (zh) 一种散热翅片间距离可调节型的内外双层高效散热器
CN1553502A (zh) 散热片结构
JP6448732B2 (ja) モジュール型冷却装置を利用した放熱装置
CN100592861C (zh) 散热装置
JP2003046279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の冷却構造
KR20090050316A (ko) 공기조화장치의 제어장치의 방열 구조
CN109936967A (zh) 电动机控制装置
US20100188809A1 (en) Radiator For Computer Memory
TWI300325B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KR20200001617U (ko) 유동성이 향상된 공기 순환 방식의 인버터용 방열모듈
CN2682581Y (zh) 散热装置的导风结构
CN207395549U (zh) 一种高效散热冷锻散热器
KR20180024541A (ko) Led 모듈용 방열체
CN101325859A (zh) 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15

Termination date: 201408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