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3791A - 一种测定渣油组分含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定渣油组分含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83791A CN1283791A CN 99109682 CN99109682A CN1283791A CN 1283791 A CN1283791 A CN 1283791A CN 99109682 CN99109682 CN 99109682 CN 99109682 A CN99109682 A CN 99109682A CN 1283791 A CN1283791 A CN 12837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dual oil
- infrared absorption
- accordance
- principal component
- absorption spectr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渣油各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是将具有代表性的渣油样品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的二阶微分组成光谱矩阵,以主成分分析的得分为特征变量进行模糊K-均值聚类;将聚类后的每种类型渣油组成的校正集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的二阶微分与相应洗脱色谱法测定的基础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校正模型;对未知渣油样品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的二阶微分进行主成分分析,识别渣油类型并根据相应类型渣油的校正模型计算出渣油各组分含量。本方法具有适合工业应用,简便、准确、快速,对环境友好的特点,特别适合于成批相同类型渣油的常规分析。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关于渣油组分的测定方法,具体地说是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测定渣油组分含量的方法。
渣油的充分利用是提高石油炼厂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渣油的组成和性质对选择合适的渣油加工条件,充分开发和利用重油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但因为渣油中烃类数目十分繁多,结构又十分复杂,详细烃族的分离和鉴定都存在困难。渣油一般由饱和烃(Saturates)、芳烃(Aromatics)、胶质(Resins)和沥青质(Asphaltenes)四组分组成,所以一般所说的渣油组分的测定,即是对渣油中这四个组分含量的测定,也称SARA四组分测定法。
常规的渣油四组分测定方法是洗脱色谱法(EC),它的实验设备都是实验室中容量分析使用的常用设备,在简易条件下就可以开展工作,是在科研和生产中被广泛采用的最常规的方法,但是其测定过程中要用到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溶剂,分析时间比较长,单个试样平行测定两次约需12个小时。
化学计量学是以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学为手段,设计或选择最优化学量测方法,并通过解析化学量测数据,获取有关物质系统的化学及其它相关信息;而使用光谱仪器分析有操作简单,速度快的特点。
Fuel,1990,Vol 169,p1381~1385中报道了一种将紫外吸收光谱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测定渣油族组分的方法,是将渣油在250~450nm的紫外光谱分段进行数学处理,再将处理后得到的6个参数,通过数学变换得到饱和烃含量,但是测得的饱和烃含量与洗脱色谱法测得的结果有9个百分点的绝对偏差。
Fuel,1993,Vol 172,p505~509中则进一步报道了在上述方法基础上改进了的饱和烃含量的测定方法,是将上述方法中得到的6个参数中的4个用偏最小二乘法校正得到一个参数,再通过数学变换得到饱和烃含量,但是其测定结果与洗脱色谱法方法测得的结果仍有6.9个百分点的绝对偏差。
Fuel,1992,Vol 171,p559~563中报道了建立渣油中沥青质含量校正模型的方法,但由于使用的是部分紫外吸收光谱信息,使沥青质测定结果与洗脱色谱法的相对偏差高达23%。
在一篇题为“高效液相色谱及紫外光谱法快速分析重油馏份的族组成”的博士论文(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1996)中报道了渣油的紫外吸收光谱与高效液相色谱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相关联测定渣油四组分的方法,校正模型是使用包括减压渣油和二次加工渣油在内的渣油样品的混合模型,基础数据是由高效液相色谱(HLPC)方法测定的。这种方法有以下不足:(1)采用的基础数据由高效液相色谱测得,与工厂实际操作中采用的洗脱色谱法对渣油组分的切割点不同,且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比较复杂,费用大,所以对工厂实际操作的适用性差;(2)由于渣油样品多呈黑褐色粘稠物或固体状态,难于直接测定其紫外光谱,通常需要先用某种溶剂将渣油溶解后再测定其紫外吸收光谱,因此渣油样品的溶解程度会影响测定的结果;(3)各种渣油的组成差异较大,异常样品对建立的校正模型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近红外光谱属分子振动光谱,主要反映含氢基团的特征信息。在近红外光谱区域内,各种含氢基团都有一定的倍频谱带归属,因此,渣油的近红外光谱含有烃类化合物组成与结构的信息。近年来,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测定方法正逐步进入石油化工分析领域。如“分析化学,1998,26(5),603”中报道了测定喷气燃料冰点的方法,“分析化学,1999,27(1),34”中报道了测定柴油中芳烃含量的方法等,但迄今未见采用近红外光谱和化学计量学结合测定渣油组分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工业应用,简便、快速、准确且环境友好的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测定渣油四组分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点在于:将因子分析和模糊聚类识别引入到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测定渣油组分的过程中,这是因为渣油组分的繁杂性,用一个渣油组分校正模型,难于得到准确的结果。
因子分析中一种有效的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它通过将特征压缩,把原有的各个特征利用线性变换得到一批新的特征,每个特征都是原有特征的函数,但新特征总数少于原有特征数,这样新特征既保留了原有特征的主要信息,滤除噪音,又减少了特征个数。将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新特征变量引入模糊K-均值聚类算法中,可使渣油样品聚集分类,为针对性建立渣油组分含量的校正模型建立基础。
渣油组分的基础数据采用工厂中普遍使用的洗脱色谱法获得,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点。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具有代表性的渣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的二阶微分组成光谱矩阵,通过主成分分析,并以主成分得分为特征变量进行模糊K-均值聚类。
2、将模糊聚类后区分开的各类型渣油的校正集的近红外光谱二阶微分与相应洗脱色谱法测定的基础数据用数学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各类型渣油的校正模型。
3、对未知渣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的二阶微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得分识别渣油类型并由步骤2中建立的相应类型渣油的校正模型计算各组分含量。
本发明所说的渣油近红外光谱的扫描范围是800~2200nm。
所说的具有代表性的渣油样品可包括常压渣油、减压渣油、二次加工油,二次加工油可以包括加氢渣油、回炼油、油浆和焦化蜡油。
本发明所说的对渣油近红外吸收光谱的主成分分析,是将光谱二次微分的量测矩阵Y进行分解,分解为三个矩阵的乘积,即Y=USVt,其中,S为对角矩阵,它收集了Y矩阵的特征值,U和Vt分别收集了特征值对应的列特征矢量和行特征矢量,即主成分载荷矩阵和主成分得分矩阵。
所说的模糊K-均值聚类算法,目标函数Jm(U,V)为 式中
为样本Xi={xki}与聚类中心Vj={vkj}之间的欧氏距离,其中:i=1,2,…n,n为样品数;j=1,2,…c,c为分类数;K=1,2,…s,s为特征数;uij为样本xi对第j类的隶属度;m为加权指数,且m>1,是为了加强Xi属于各类程度的对比度,m的取值越大所得分类矩阵的模糊程度越大,一般m取1.1-2.0。
目标函数Jm(U,V)表示样本xi与各个聚类中心Vj的带权距离平方和,其权重为样本xi隶属于类Cj的隶属度uij的m次方,而最佳聚类是使目标函数Jm(U,V)最小。因此,要得到最佳的聚类结果,就要求得适当的隶属度uij和聚类中心Vj。,当m>1,Xi≠Vj时,可用式(2)、式(3)迭代计算出隶属度Uij和聚类中
具体算法如下:
(1).固定分类数c,加权指数m;收敛门限ε;选取初始隶属度矩阵U(0),其元素uij满足:
0≤uij≤1,i,j
(2).根据式(3)和U(q)求聚类中心Vj (q),q为迭代次数。
(3).根据式(2)和求得的Vj (q),求U(q+1)。
(4).若max{|U(q)-U(q+1)|)≤ε,则停止迭代,U(q+1)及相应的Vj (q)为所求.否则返回步骤(2),继续迭代。
(5).在得到的隶属度矩阵U中,令每列中最大元素为1,其余为0,得到一个普通分类矩阵,即为分类结果。
本发明所说的获取渣油四组分基础数据的洗脱色谱法,已披露于《石油化工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1990)第31页上记载的RIPP10-90方法中。
本发明所说的将洗脱色谱法测定的四组分基础数据,与相应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数学方法是指多元校正方法,可以是经典最小二乘法(CLS)、逆最小二乘法(ILS)、多元线性回归(MLR)、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法(PLS)、稳健偏最小二乘法(RPLS)或人工神经网络(ANN),其中优选偏最小二乘法(PLS)。
采用多元校正方法将近红外吸收光谱与相应基础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即可获得相应组分的校正模型。
当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时,其根据是比耳-朗白定律:Y=XK+E,其中:
Y:m个样品,n个波长点数组成的(m×n)吸光度矩阵;
X:m个样品,1个组分含量组成的(m×1)浓度矢量;
K:1个组分,n个波长点数组成的(1×n)灵敏度矢量;
E:m×n吸光度残差矩阵。
其校正模型建立的一般算法是:
1.吸光度矩阵Y和浓度矢量X的各元素进行均值中心化处理,即所有数据减去其对应数据组(列向量)的平均值。
2.对归一后的吸光度矩阵Y和浓度矢量X进行主成分分解,
rk=bktk (3)其中:tk(m×1)为吸光度矩阵的因子得分,
vk(1×n)为吸光度矩阵的因子载荷,
rk(m×1)为浓度矢量的因子得分,
qk(1×1)是个数,浓度矢量的因子载荷,
bk(1×1)为rk和tk的回归系数,
p为主因子数。
3.求解特征矢量及主因子数p
下面是对特征矢量及主因子数p求解的一般过程:
当忽略残差阵E时,根据式(1)及(2),p=1时有:
Y=tvt 左乘tt得:vt=ttY/ttt
右乘v得:t=Yv/vtv
X=rq 左乘rt得:q=rtX/rtr,两边同除以q得:r=X/q[1]求吸光度矩阵的权重向量w,
取浓度阵X的某一列作r的起始迭代值,以r代替t,计算w
方程:X=tu解:u=ttX/ttt[5]求浓度矢量的因子得分r, 由u计算r,
方程:X=ru解:r=X/u
再以此r代替t返回第[1]步计算wt,由wt计算t新,如此反复迭代,如t已收敛
继续下步运算,否则返回步骤[1]。[6]由收敛后的t求吸光度矩阵的载荷向量v,
方程:Y=tvt 解:vt=ttY/ttt[7]由r求浓度矢量的载荷q值,
方程:X=rq 解:q=rtX/rtr
由此求出对应于第一个主因子的r1,q1,t1,vt 1
代入公式(3)求出b1∶b1=r1t1/tt 1t1[8]由公式(1)和(2)计算残差E,
Ex,1=X-r1q1=X-b1t1q1 (4)
EY,1=Y-t1v (5)[9]以Ex,1代替X,EY,1 代替Y,返回步骤[1]计算下一个组分的
r2,q2,t2,vt 2,b2[10]按式(4)及(5)计算Ex,2、EY,2,以此类推,求出X、Y的诸
主因子。
用交互检验法确定主因子数p。
经过以上过程,校正模型建立完成。
由未知试样的近红外吸收光谱y(未知)及校正模型建立过程中存储的vk计算tk(未知)∶tk(未知)=y(未知)vk/vt kvk;由求出的tk(未知)及校正过程中存储的bk计算rk(未知)∶rk(未知)=bktk(未知);再由求出的rk(未知)及校正模型建立过程中存储的qk由公式(2)
计算组分含量x(未知)。
本发明采用的近红外光谱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渣油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因为校正集的基础数据由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洗脱色谱法(EC)获得,所以此方法的工业适用性强。
2、由于首先对渣油样品进行了类型识别,然后再选用对应的校正模型进行组分测定,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30个未知渣油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与洗脱色谱法的测定结果相比,各组分的绝对偏差均小于2个百分点,满足洗脱色谱法对渣油组分含量的测量要求。
3、在测量近红外光谱前,渣油样品不需要经过溶解配样步骤,不仅减少了步骤,避免了由于样品溶解程度的不同而带来的误差,而且对环境友好。
4、本方法对单个渣油样品平行测定两次的时间为45分钟,明显少于洗脱色谱法的12小时。特别是它更适合于成批相同类型渣油的常规分析,当对成批相同类型渣油进行组分测定时,为每小时15个样品。
以下的实例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这些
实施例的限制。
在实例中,使用VECTER22-NIR近红外光谱仪;玻璃载玻片的规格为1.2毫米×26毫米×76毫米;垫片的厚度为1.5毫米。
实例
这些实例说明采用本发明方法对30个未知渣油样品的四组分含量的测定过程,其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法与常规的洗脱色谱法相比,各组分含量的绝对偏差均小于2个百分点,可满足对渣油组分含量的测量要求。
1、渣油近红外光谱的测定:
在一载玻片中央放上垫片,垫片空白处倒入熔化的待测渣油样品,再盖上另一载玻片,并均匀压紧,冷却至室温后,用近红外光谱仪进行光谱测定。扫描次数为20次,以空气为参比,波长800~2200nm。
2、选取60个渣油样品组成聚类集,对由步骤1获得的近红外光谱的二阶微分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模糊K-均值聚类。
此聚类集渣油的前三个主成分得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9.9%,即只用前三个主成分已几乎包含了原近红外光谱的全部信息,因此选取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得分为特征变量进行模糊K-均值聚类,将聚类集中渣油样品分为三种类型,编号为A、B、C。聚类集中每种渣油样品的类型见表1。
3、将步骤2中20个A类型渣油样品组成校正集,采用《石油化工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1990)第31页上记载的RIPP10-90方法测定四组分含量基础数据,测定结果列于表2中。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将近红外光谱与相应基础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A类渣油四组分含量的校正模型。
B类和C类渣油的校正模型的建立同A类。
4、对30个未知渣油样品测定近红外光谱,并对其二次微分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后选取第一、二、三主成分得分识别渣油类型,调用相应A、B或C类渣油的校正模型测定组分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其中:EC为采用洗脱色谱法测定的组分含量;NIR为采用本发明方法测定的组分含量;DE为本发明方法与洗脱色谱法测定的组分含量的差值,即EC-NIR。表1聚类集样品序号、隶属度及聚类结果
表2 30个渣油样品四组分含量的测定结果
样品编号 | uiA | uiB | uiC | 聚类结果 |
1# | 0.9908 | 0.0089 | 0.0003 | A |
2# | 0.9932 | 0.0058 | 0.0010 | A |
3# | 0.9880 | 0.0105 | 0.0015 | A |
4# | 0.9940 | 0.0059 | 0.0001 | A |
5# | 0.9640 | 0.0198 | 0.0163 | A |
6# | 0.9948 | 0.0052 | 0.0000 | A |
7# | 0.9938 | 0.0058 | 0.0004 | A |
8# | 0.9893 | 0.0074 | 0.0033 | A |
9# | 0.9933 | 0.0065 | 0.0002 | A |
10# | 0.9947 | 0.0052 | 0.0001 | A |
11# | 0.9900 | 0.0050 | 0.0050 | A |
12# | 0.9943 | 0.0055 | 0.0002 | A |
13# | 0.9949 | 0.0051 | 0.0000 | A |
14# | 0.9914 | 0.0078 | 0.0008 | A |
15# | 0.9960 | 0.0040 | 0.0000 | A |
16# | 0.9950 | 0.0050 | 0.0000 | A |
17# | 0.9936 | 0.0058 | 0.0006 | A |
18# | 0.9942 | 0.0057 | 0.0001 | A |
19# | 0.9894 | 0.0084 | 0.0022 | A |
20# | 0.9940 | 0.0058 | 0.0002 | A |
21# | 0.0318 | 0.9640 | 0.0042 | B |
22# | 0.0003 | 0.9996 | 0.0001 | B |
23# | 0.0044 | 0.9951 | 0.0005 | B |
24# | 0.0178 | 0.9812 | 0.0010 | B |
25# | 0.0012 | 0.9987 | 0.0001 | B |
26# | 0.0029 | 0.9970 | 0.0002 | B |
27# | 0.0011 | 0.9988 | 0.0002 | B |
28# | 0.0002 | 0.9998 | 0.0000 | B |
29# | 0.0679 | 0.9310 | 0.0011 | B |
30# | 0.0099 | 0.9890 | 0.0011 | B |
31# | 0.0023 | 0.9973 | 0.0005 | B |
32# | 0.0018 | 0.9979 | 0.0003 | B |
33# | 0.0342 | 0.9649 | 0.0008 | B |
34# | 0.0060 | 0.9932 | 0.0008 | B |
35# | 0.0111 | 0.9882 | 0.0007 | B |
36# | 0.0183 | 0.9813 | 0.0004 | B |
37# | 0.0016 | 0.9983 | 0.0001 | B |
38# | 0.0190 | 0.9803 | 0.0007 | B |
39# | 0.0000 | 0.0004 | 0.9996 | B |
40# | 0.0001 | 0.0016 | 0.9983 | B |
41# | 0.0026 | 0.0004 | 0.9970 | C |
42# | 0.0002 | 0.0021 | 0.9977 | C |
43# | 0.0035 | 0.0292 | 0.9673 | C |
44# | 0.0140 | 0.0016 | 0.9844 | C |
45# | 0.0009 | 0.0017 | 0.9974 | C |
46# | 0.0023 | 0.0061 | 0.9916 | C |
47# | 0.0009 | 0.0023 | 0.9968 | C |
48# | 0.0002 | 0.0109 | 0.9889 | C |
49# | 0.0006 | 0.0033 | 0.9961 | C |
50# | 0.0028 | 0.0002 | 0.9970 | C |
51# | 0.0018 | 0.0013 | 0.9969 | C |
52# | 0.0014 | 0.0010 | 0.9976 | C |
53# | 0.0003 | 0.0020 | 0.9977 | C |
54# | 0.0047 | 0.0415 | 0.9538 | C |
55# | 0.0001 | 0.0048 | 0.9951 | C |
56# | 0.0003 | 0.0022 | 0.9975 | C |
57# | 0.0013 | 0.0088 | 0.9899 | C |
58# | 0.0007 | 0.0025 | 0.9968 | C |
59# | 0.0000 | 0.0072 | 0.9928 | C |
60# | 0.0001 | 0.0045 | 0.9954 | C |
未知样品编号 | 类型识别结果 | 饱和烃 | 芳烃 | 胶质 | 沥青质 | ||||||||
EC | NIR | DE | EC | NIR | DE | EC | NIR | DE | EC | NIR | DE | ||
1# | A | 54.33 | 54.07 | -0.26 | 22.74 | 22.65 | -0.09 | 20.93 | 20.19 | -0.74 | 2.0 | 2.33 | 0.33 |
2# | A | 39.26 | 39.21 | -0.05 | 37.36 | 37.60 | 0.24 | 19.78 | 20.16 | 0.38 | 3.6 | 3.58 | -0.02 |
3# | A | 52.10 | 52.59 | 0.49 | 21.78 | 21.62 | -0.16 | 24.72 | 25.56 | 0.84 | 1.4 | 1.54 | 0.14 |
4# | A | 37.17 | 37.09 | -0.08 | 39.09 | 39.34 | 0.25 | 18.34 | 19.09 | 0.75 | 5.4 | 4.72 | -0.68 |
5# | A | 38.93 | 38.11 | -0.82 | 38.44 | 39.37 | 0.93 | 18.33 | 19.34 | 1.01 | 4.3 | 3.21 | -1.09 |
6# | A | 49.70 | 49.61 | -0.09 | 22.19 | 22.54 | 0.35 | 26.41 | 24.68 | -1.73 | 1.7 | 1.95 | 0.25 |
7# | A | 43.01 | 43.33 | 0.32 | 34.60 | 34.53 | -0.07 | 18.79 | 17.85 | -0.94 | 3.6 | 2.90 | -0.70 |
8# | A | 39.51 | 39.37 | -0.14 | 44.21 | 44.53 | 0.32 | 13.18 | 13.47 | 0.29 | 3.1 | 3.86 | 0.76 |
9# | A | 35.38 | 36.68 | 1.30 | 45.96 | 44.95 | -1.01 | 15.56 | 16.25 | 0.69 | 3.1 | 2.81 | -0.29 |
10# | A | 34.86 | 34.34 | -0.52 | 44.69 | 45.32 | 0.63 | 17.15 | 18.90 | 1.75 | 3.3 | 3.05 | -0.25 |
11# | B | 15.46 | 13.68 | -1.78 | 32.32 | 33.95 | 1.63 | 49.02 | 47.55 | -1.47 | 3.2 | 3.45 | 0.25 |
12# | B | 32.41 | 33.34 | 0.93 | 31.05 | 30.36 | -0.69 | 30.34 | 28.74 | -1.60 | 6.2 | 7.21 | 1.01 |
13# | B | 13.59 | 14.54 | 0.95 | 28.24 | 27.39 | -0.85 | 50.07 | 50.60 | 0.53 | 8.1 | 8.05 | -0.05 |
14# | B | 15.95 | 16.99 | 1.04 | 33.01 | 32.30 | -0.71 | 44.14 | 42.99 | -1.16 | 6.9 | 7.52 | 0.62 |
15# | B | 11.79 | 9.98 | -1.81 | 44.75 | 46.19 | 1.44 | 33.86 | 33.60 | -0.26 | 9.6 | 9.55 | -0.05 |
16# | B | 13.36 | 11.47 | -1.89 | 46.82 | 47.80 | 0.98 | 28.92 | 28.06 | -0.86 | 10.9 | 10.69 | -0.21 |
17# | B | 15.32 | 15.03 | -0.29 | 37.81 | 38.09 | 0.28 | 41.17 | 40.29 | -0.88 | 5.7 | 5.26 | -0.44 |
18# | B | 23.93 | 24.49 | 0.56 | 33.31 | 32.89 | -0.42 | 39.86 | 39.87 | 0.01 | 2.9 | 3.20 | 0.30 |
19# | B | 33.23 | 33.37 | 0.14 | 38.58 | 38.61 | 0.03 | 27.09 | 26.95 | -0.14 | 1.1 | 1.45 | 0.35 |
20# | B | 8.15 | 6.72 | -1.43 | 34.14 | 35.40 | 1.26 | 48.41 | 47.99 | -0.42 | 9.3 | 8.45 | -0.85 |
21# | C | 56.38 | 57.38 | 1.00 | 25.26 | 24.68 | -0.58 | 17.36 | 18.46 | 1.10 | 1.0 | 0.96 | -0.04 |
22# | C | 57.53 | 58.98 | 1.45 | 24.02 | 23.04 | -0.98 | 17.25 | 18.29 | 1.04 | 1.2 | 1.30 | 0.10 |
23# | C | 45.31 | 46.09 | 0.78 | 39.66 | 39.20 | -0.46 | 13.43 | 12.86 | -0.57 | 1.6 | 1.21 | -0.39 |
24# | C | 56.88 | 56.10 | -0.78 | 27.41 | 27.53 | 0.12 | 12.61 | 13.63 | 1.02 | 3.10 | 3.65 | 0.55 |
25# | C | 54.24 | 54.53 | 0.29 | 33.23 | 33.27 | 0.04 | 11.63 | 12.09 | 0.46 | 0.9 | 0.58 | -0.32 |
26# | C | 51.14 | 50.84 | -0.30 | 24.88 | 24.89 | 0.01 | 21.38 | 20.62 | -0.77 | 2.6 | 2.80 | 0.20 |
27# | C | 50.28 | 50.83 | 0.55 | 24.08 | 23.85 | -0.23 | 22.84 | 23.69 | 0.85 | 2.8 | 2.65 | -0.15 |
28# | C | 51.07 | 51.28 | 0.21 | 23.47 | 23.56 | 0.09 | 22.86 | 22.05 | -0.81 | 2.6 | 2.94 | 0.34 |
29# | C | 49.24 | 48.82 | -0.42 | 24.42 | 25.07 | 0.65 | 24.84 | 23.95 | -0.89 | 1.5 | 1.23 | -0.27 |
30# | C | 50.58 | 50.64 | 0.06 | 35.71 | 35.93 | 0.22 | 12.41 | 13.35 | 0.94 | 1.3 | 1.96 | 0.66 |
Claims (7)
1、一种近红外吸收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测定渣油各组分含量的方法,其特征是:
(1)将具有代表性的渣油样品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的二阶微分组成光谱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主成分得分为特征变量进行模糊K-均值聚类;
(2)将模糊聚类后区分开的各类型渣油组成的校正集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的二阶微分与相应洗脱色谱法测得的基础数据用数学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各类型渣油的校正模型;
(3)对未知渣油样品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的二阶微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主成分得分识别渣油类型并由步骤(2)中建立的相应类型渣油的校正模型计算各组分含量。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是800~2200nm。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具有代表性的渣油样品是常压渣油、减压渣油和二次加工油。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二次加工油是加氢渣油、回炼油、油浆和焦化蜡油。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所说的数学方法是多元校正方法。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多元校正方法是经典最小二乘法(CLS)、逆最小二乘法(ILS)、多元线性回归(MLR)、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法(PLS)、稳健偏最小二乘法(RPLS)或人工神经网络(ANN)。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说的多元校正方法是偏最小二乘法(PLS)。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9109682 CN1125331C (zh) | 1999-07-06 | 1999-07-06 | 一种测定渣油组分含量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9109682 CN1125331C (zh) | 1999-07-06 | 1999-07-06 | 一种测定渣油组分含量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83791A true CN1283791A (zh) | 2001-02-14 |
CN1125331C CN1125331C (zh) | 2003-10-22 |
Family
ID=5274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9109682 Expired - Lifetime CN1125331C (zh) | 1999-07-06 | 1999-07-06 | 一种测定渣油组分含量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331C (zh)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19141A (zh) * | 2010-04-28 | 2010-09-01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基于近红外光谱与信息处理的玉米品种鉴别方法 |
CN101467025B (zh) * | 2006-07-04 | 2011-03-02 | 东亚Dkk株式会社 | 油的种类识别方法以及油的种类识别器 |
CN101675332B (zh) * | 2007-05-02 | 2011-04-06 |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 预测可由原油得到的渣油的物理性能的方法 |
CN102313712A (zh) * | 2011-05-30 | 2012-01-11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纤维类物料不同分光方式近红外光谱差异的校正方法 |
CN101995389B (zh) * | 2009-08-27 | 2012-07-1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近红外光谱快速识别原油种类的方法 |
CN102187202B (zh) * | 2008-10-20 | 2014-12-24 | 纳尔科公司 | 使用近红外光谱预测烃工艺流稳定性的方法 |
CN104834938A (zh) * | 2015-04-30 | 2015-08-12 |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高光谱信息提取方法 |
CN104990893A (zh) * | 2015-06-24 | 2015-10-21 | 南京富岛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相似判别的汽油辛烷值检测方法 |
CN105044050A (zh) * | 2015-07-07 | 2015-11-11 | 中国农业大学 | 农作物秸秆中金属元素快速定量分析方法 |
CN106290676A (zh) * | 2016-08-25 | 2017-01-04 | 何恺源 | 一种结合分析化学技术与模型延展获取减压渣油分子组成的方法 |
CN106610420A (zh) * | 2015-10-21 | 2017-05-0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析油品中的单环芳烃的方法 |
CN107709998A (zh) * | 2015-04-27 | 2018-02-16 | 虚拟流体监测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流体分析与监测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
CN109324012A (zh) * | 2018-09-14 | 2019-02-12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原油中轻烃组分定量分析的方法 |
CN110555470A (zh) * | 2019-08-19 | 2019-12-10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喷油器分组方法 |
CN111829976A (zh) * | 2019-04-18 | 2020-10-2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原油近红外光谱预测其汽油馏分烃族组成的方法 |
CN112129729A (zh) * | 2020-10-22 | 2020-12-25 | 济南弗莱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分析液化石油气中烃类和二甲醚含量的方法 |
CN112149858A (zh) * | 2019-06-27 | 2020-12-2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原油谱学信息预测渣油馏分sara组成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42313B (zh) * | 2014-07-31 | 2016-08-17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一种对油品样本做致密化的处理方法 |
-
1999
- 1999-07-06 CN CN 99109682 patent/CN112533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67025B (zh) * | 2006-07-04 | 2011-03-02 | 东亚Dkk株式会社 | 油的种类识别方法以及油的种类识别器 |
CN101675332B (zh) * | 2007-05-02 | 2011-04-06 |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 预测可由原油得到的渣油的物理性能的方法 |
CN102187202B (zh) * | 2008-10-20 | 2014-12-24 | 纳尔科公司 | 使用近红外光谱预测烃工艺流稳定性的方法 |
CN101995389B (zh) * | 2009-08-27 | 2012-07-1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近红外光谱快速识别原油种类的方法 |
CN101819141A (zh) * | 2010-04-28 | 2010-09-01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基于近红外光谱与信息处理的玉米品种鉴别方法 |
CN101819141B (zh) * | 2010-04-28 | 2012-04-25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基于近红外光谱与信息处理的玉米品种鉴别方法 |
CN102313712A (zh) * | 2011-05-30 | 2012-01-11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纤维类物料不同分光方式近红外光谱差异的校正方法 |
CN107709998A (zh) * | 2015-04-27 | 2018-02-16 | 虚拟流体监测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流体分析与监测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
CN104834938A (zh) * | 2015-04-30 | 2015-08-12 |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高光谱信息提取方法 |
CN104990893A (zh) * | 2015-06-24 | 2015-10-21 | 南京富岛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相似判别的汽油辛烷值检测方法 |
CN104990893B (zh) * | 2015-06-24 | 2017-12-29 | 南京富岛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相似判别的汽油辛烷值检测方法 |
CN105044050A (zh) * | 2015-07-07 | 2015-11-11 | 中国农业大学 | 农作物秸秆中金属元素快速定量分析方法 |
CN106610420A (zh) * | 2015-10-21 | 2017-05-0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析油品中的单环芳烃的方法 |
CN106290676A (zh) * | 2016-08-25 | 2017-01-04 | 何恺源 | 一种结合分析化学技术与模型延展获取减压渣油分子组成的方法 |
CN109324012A (zh) * | 2018-09-14 | 2019-02-12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原油中轻烃组分定量分析的方法 |
CN111829976A (zh) * | 2019-04-18 | 2020-10-2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原油近红外光谱预测其汽油馏分烃族组成的方法 |
CN112149858A (zh) * | 2019-06-27 | 2020-12-2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原油谱学信息预测渣油馏分sara组成的方法 |
CN110555470A (zh) * | 2019-08-19 | 2019-12-10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喷油器分组方法 |
CN110555470B (zh) * | 2019-08-19 | 2021-10-01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喷油器分组方法 |
CN112129729A (zh) * | 2020-10-22 | 2020-12-25 | 济南弗莱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分析液化石油气中烃类和二甲醚含量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331C (zh) | 2003-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331C (zh) | 一种测定渣油组分含量的方法 | |
EP0871936B1 (en) | Method for predicting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mplex mixtures | |
Lavine et al. | Criteria for comparing infrared spectra–A review of the forens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literature | |
NO320123B1 (no) | Fremgangsmate for a forutsi kjemiske eller fysiske egenskaper pa raoljer | |
Michalska et al. | Application of a likelihood ratio approach in solving a comparison problem of Raman spectra recorded for blue automotive paints | |
CN1283790A (zh) | 一种测定渣油组分含量的方法 | |
CN107192686B (zh) | 一种模糊协方差矩阵的可能模糊聚类茶叶品种鉴别方法 | |
CN117309838A (zh) | 一种基于三维荧光特征数据的工业园区水体污染溯源方法 | |
CN108593582A (zh) | 一种红外光谱快速判定沥青油源的方法 | |
CN100443883C (zh) | 用近红外光谱测定加氢尾油链烷烃族组成的方法 | |
CN112834448B (zh) | 一种用于水污染物分析的光谱分解方法 | |
CN1125330C (zh) | 沥青中蜡含量的测定方法 | |
CN117589710A (zh) | 一种汽油非常规添加剂组分测定方法 | |
CN1796979A (zh) | 近红外光谱测定汽油中二烯烃含量的方法 | |
CN116380869A (zh) | 一种基于自适应稀疏分解的拉曼光谱去噪方法 | |
CN114262733B (zh) | 一种微滴式数字pcr荧光信号处理方法 | |
CN1191472C (zh) | 一种测定重质油相对密度的方法 | |
CN114897031A (zh) | 一种可视化条件下混合物nmr波谱的解析方法及系统 | |
CN1010614B (zh) | 局部分子结构分析仪 | |
CN116660207B (zh) | 一种油品快检中特征谱段确定方法和辛烷含量检测系统 | |
CN111883214A (zh) | 构建诱饵库、构建目标-诱饵库、代谢组fdr鉴定的方法及装置 | |
Tanabe et al. |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structures from infrared spectra by using neural networks | |
EP3683568B1 (de) | Verfahren zur unterscheidung von mineralwollen und system zur unterscheidung von mineralwollen | |
CN118624579A (zh) | 一种基于parafac和svr的快速检测复杂环境中萘浓度的方法 | |
DE112019000581T5 (de) | Verfahren zum Einstufen von Bibliothekstreffern in der Massenspektrometri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