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0130C - 机动两轮车 - Google Patents

机动两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80130C
CN1280130C CNB021465061A CN02146506A CN1280130C CN 1280130 C CN1280130 C CN 1280130C CN B021465061 A CNB021465061 A CN B021465061A CN 02146506 A CN02146506 A CN 02146506A CN 1280130 C CN1280130 C CN 128013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heel
vehicle body
speed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65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12038A (zh
Inventor
寺田润史
黑泽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221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3461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568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8853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12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2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01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013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两轮车具有驱动装置电动机、对该驱动装置电动机的回转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及检测前轮的回转速度的速度传感器;在由上述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前轮的回转速度处于设定值以下时,由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驱动装置的回转速度处于规定的限制值以下地控制驱动源的回转。按照本发明,例如驾驶者在使主停放支架立起而停止的状态下打开节气门,使驱动装置高速回转到规定的限制值以上,在该状态下收起主停放支架而起步,在该场合,由于驱动装置的回转速度受到限制,所以,不可从后轮侧在驱动系统统作用过负荷地有效地保护驱动系统。

Description

机动两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电动机等作为驱动装置行走的机动两轮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防止对驱动系统作用过负荷以对驱动系统进行保护的机动两轮车。
背景技术
过去,将发动机作为驱动装置的机动两轮车为主流,但从环境保护等的观点出发,已开发出将电动机为驱动装置进行行走的机动两轮车。
该机动两轮车具有作为驱动装置的电动机和控制该电动机的回转的控制装置。详细地说,机动两轮车一般如以下构成。
即,机动两轮车构成包括:支承于车身的前后车轮、上下自由回转地枢支于上述车身且转到下方的状态下时回转端部可接触于行走面上的主停放支架、从外部输入操作力并且可相应于其操作量增减从上述驱动装置输出到上述后车轮的驱动力的加速操作部、支承于上述车身并可驱动上述后车轮行走的驱动装置、及控制上述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通过回转到下方的状态的上述主停放支架的回转端部和上述前车轮的接地,上述车身可独自立于行走面上,即,车辆可自立。
在停放上述车辆的场合,一般使上述主停放支架朝下方回转,将其回转端部和上述前车轮接地,另一方面,使上述后车轮从行走面离开,使上述车身自立于行走面上。
另外,在从使上述车身自立的状态直接使车辆起步行走的场合,例如多使用以下那样的起步操作。
即,如上述那样,在使车身自立于行走面上的状态下,驾驶者跨在该车身上地乘车,由对上述加速操作部的操作将上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后车轮,从而驱动该后车轮空转。从该状态,驾驶者稍朝前方推动车身,使上述主停放支架朝上方自动回转,解除该主停放支架的接地,使上述后车轮接地。这样,由该后车轮的行走驱动,使上述车辆从自立状态直接起步。
此后,驾驶者操作上述加速操作部,对其操作量进行增减操作,则从上述驱动装置将与该操作量对应的值的驱动力输出到后车轮,因此,车辆可按所期望的车速等以所期望的运行状态在行走面上行走。
可是,在上述机动两轮车起步时,特别是在上述驱动装置的主体为电动机的场合,由于该电动机的驱动声小,所以,难以由听觉判断从该电动机接受驱动力的后车轮的回转速度为怎样的程度。
为此,在上述驱动装置向后车轮输出大的驱动力使得该后车轮的空转驱动的回转速度为高速的场合,如驾驶者在不知道这一状态的情况下使车辆起步,解除上述主停放支架的接地,使后车轮接地,则存在由该后车轮的高速空转驱动使上述车辆无意地急速起步的危险,在该场合,可能对上述驱动装置无用地产生过大的冲击力,这对驱动装置的寿命不利。
另外,在上述构成的车辆中,过去具有由日本特开平11-205902号公报公开的方案。
按照上述公报,设置有检测上述主停放支架的上方回转状态(收起状态)的传感器,在使上述主停放支架朝下方回转的车身自立状态下,由上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停止上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使得不能进行后车轮的空转驱动,由此,可预先防止车辆从其自立状态无意地急速起步。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进行使车辆从其自立状态直接起步这样的一般大多使用的上述起步操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当进行起步操作(即从使车辆具有的前车轮和主停放支架接地使后车轮从行走面离开从而使车辆在行走面上自立的状态由驱动装置驱动上述后车轮空转,然后解除上述主停放支架的接地,从而使车辆直接起步)时,防止驾驶者在不知道上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产生的后车轮的回转速度的状态下使该车辆无意地急速起步,对上述驱动装置无意地产生过大的冲击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具有如下构成。在该项中,对各用语使用的符号并不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解释为后述的“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容。
第1项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特征为:对于具有支承于车身的前后车轮、可上下自由回转地枢支于上述车身且转到下方的状态下时回转端部可接触于行走面上的主停放支架、作为驱动装置的电动机和对该驱动装置的回转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的机动两轮车,前轮的回转速度处于设定值以下时,由上述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的回转,使上述驱动装置的回转速度处于规定的限制值以下。
因此,按照第1项发明,例如驾驶者在立起主停放支架而停车的状态(即由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前轮的回转速度处于规定值以下(=0)的状态)打开节气门,使驱动装置高速回转到规定的限制值以上,如在该状态下收起主停放支架而起步,则驱动装置的回转速度受到限制,所以,可防止两轮车的急速起步,同时,过负荷不会从后轮侧作用于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
第2项发明的机动两轮车具有支承于车身的前后车轮、可上下自由回转地枢支于上述车身且转到下方的状态下时回转端部可接触于行走面上的主停放支架、支承于上述车身并可驱动上述后车轮行走的驱动装置、及控制上述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如上述前车轮的回转速度VF在第1规定值V1以下(VF<V1),上述后车轮的回转速度VR在比上述第1规定值V1大的第2规定值V2以上(VR≥V2>V1),则由上述控制装置使该后车轮的回转速度VR减速。
第3项发明的机动两轮车具有支承于车身的前后车轮、可上下自由回转地枢支于上述车身且转到下方的状态下时回转端部可接触于行走面上的主停放支架、支承于上述车身并可驱动上述后车轮行走的驱动装置、及控制上述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通过在回转到下方的状态的上述主停放支架的回转端部和上述前车轮的接地使上述车身成为可自立于行走面上的状态,其中,如上述主停放支架为回转到下方的状态,并且,上述后车轮的回转速度VR在规定值V2以上,则上述控制装置使该后车轮的回转速度VR减速。
第4项发明的机动两轮车具有支承于车身的前后车轮、可上下自由回转地枢支于上述车身且转到下方的状态下时回转端部可接触于行走面上的主停放支架、从外部输入操作力并且相应于其被操作量可增减从上述驱动装置输出到上述后车轮的驱动力的加速操作部、支承于上述车身并可驱动上述后车轮行走的驱动装置、及控制上述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通过在回转到下方的状态的上述主停放支架的回转端部和上述前车轮的接地使上述车身成为可自立于行走面上的状态;其中,上述主停放支架为回转到下方的状态,并且上述加速操作部的被操作量在规定值以上,则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后车轮的回转速度VR减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机动两轮车的侧面图。
图2为示出蓄电池装拆时的状态的机动两轮车后部的剖切侧面图。
图3为去除机动两轮车的蓄电池部分的车座的状态的部分平面图。
图4为机动两轮车的后轮部分的左侧面图。
图5为图4的A-A线断面图。
图6为图5的B-B线向视图。
图7为图5的C-C线向视图。
图8为图7的D-D线断面图。
图9为示出机动两轮车的后制动器的驱动系统统的构成的侧面图。
图10为示出行星齿轮减速机和单向离合器构成的侧面图。
图11为示出本发明的驱动控制系的构成的框图。
图12为示出本发明驱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示出实施例2的车辆的全体侧面图。
图14为车辆的电气配线图。
图15为控制装置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为机动两轮车的侧面图,图2为示出蓄电池装拆时的状态的机动两轮车后部的剖切侧面图,图3为去除该机动两轮车的蓄电池部分的车座的状态的部分平面图。
图1所示机动两轮车1在其车身前方上部具有前叉立管2,在该前叉立管2内可自由回转地插通未图示的转向轴。在该转向轴的上端安装上托架3,在下端安装下托架4,在上托架3安装转向手把5。在转向手把5的两端安装操纵把6,在左侧的操纵把6的近旁设置制动摇杆7,未在图中示出的右侧(图1的内侧)的操纵把6构成可回转的节气门操纵把。
另外,在上述上托架3和下托架4安装前叉8的上部,在该前叉8的下端由前车轴10可自由回转支承前轮9。在上述转向手把5的前方的上托架3上配置仪表11,在该仪表11的下方配置固定于上述前叉8的上部的前照灯12,在其两侧方分别设置转向信号灯13(在图1中仅示出一方)。
另一方面,从上述前叉立管2朝车身后方延伸设置在侧面视图下呈U字状的左右一对车架14。即,圆管状的车架14从前叉立管2朝车身后方往斜下方延伸后,朝后方弯曲成圆弧状,大体水平地延伸到车身后方,然后朝上方折曲成圆弧状,朝车身后方往斜上方立起,在侧面视图下构成U字状。车架14的后端部14a沿车座15的形状折曲,左右的后端部14a相互构成连续的1个管。
在上述左右的车架14的后部近旁,朝车身前方往斜上方倾斜地焊接呈倒U字状的车座撑条16(参照图3),在由该车座撑条16和左右的车架14围住的部分可开闭地配置上述车座15。即,如图2所示,在上述车座撑条16的前端水平部通过铰链可朝上下回转地支承车座15的前端部,在该车座15的底板15a的下面安装缓冲构件18。
在车架14侧设置未图示的锁定机构,用于将车座15和支承车座15的车座撑条19固定锁定为关闭状态。在安装于车架14后端的后挡泥板20的后面安装尾灯21,在其左右配置转向信号灯22(在图1和图2中仅示出一方)。
另一方面,在左右的车架14的车座15下方的弯曲部分别焊接后臂托架23(在图1和图2仅示出一方),在左右1对的后臂托架23上可上下自由摆动地由枢轴25支承后臂24的前端。在该后臂24的后端可自由回转地枢支作为驱动轮的后轮26,后臂24和后轮26由后缓冲器27悬挂于车架14。
另外,在左右的车架14的水平部分别安装脚蹬28(在图1和图2中仅示出一方),在左侧的车架14的脚蹬28的后方设置由轴30可回转地枢支的侧停放支架29,侧停放支架29由复位弹簧31朝关闭侧施加弹性力。
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1,电池组32可装拆地配置于车座15下方的左右的车架14之间。该电池组32收容可充电的多个电池,在其上面设置可自由倾斜的手柄33(参照图2和图3)。另外,在电池组32的后面如图3所示那样沿上下方向贯通设置导向槽,该导向槽由朝上下方向连续形成的左右的肋32a形成。
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车座15的下方的左右车架14之间安装上面开口的杯状的盒34,在该盒34部分地安装上述电池组32的下部。另外,如图2所示那样,在盒34内立设放电端子35,如图1所示那样将电池组32收容于盒34时,埋设于该电池组32底面的未在图中未示出的放电端子连接到盒34侧的上述放电端子35。
另外,在上述盒34的后部如图2所示那样沿车宽方向伸长的板状的导向构件36朝车身后方往斜上方立设,该导向构件36的上部由固定于车架14侧的托架37支承。导向构件36的上端部朝车身后方折曲成圆弧状,构成导入部36a(参照图2)。
下面,根据图4-图10说明驱动后轮26的电动动力机组的构成。图4为机动两轮车的后轮部分的左侧面图,图5为图4的A-A线断面图,图6为图5的B-B线向视图,图7为图5的C-C线向视图,图8为图7的D-D线断面图,图9为示出后制动器的驱动系统统的构成的侧面图,图10为示出行星齿轮减速器和单向离合器构成的侧面图。
如图5所示那样,在上述后臂24的大体呈圆形的后端部的右侧端面覆盖有齿轮罩38,在形成于其内部的空间内一体地组装有电动动力机组的电动机39和行星齿轮减速器40及控制装置41。
在作为驱动装置的上述电动机39使用在车宽方向上扁平的薄形的轴向间隙型电动机,如图5所示那样,该电动机39由转子39A和定子39B构成,该转子39A固定在由后臂24的后端部支承的回转轴42,该定子39B与该转子39A相向地固定设置在后臂后端部24a的内面。
上述回转轴42配置在车宽方向上,其基端部由轴承43可自由回转支承于后臂24的后端部24a,上述转子39A由将其中心部连接到回转轴42的轭铁39a和固定在该轭铁39a的与上述定子39B相向的外周面的磁铁39b构成。在轭铁39a的中心部形成凹部,在该凹部的外周凸缘部固定上述磁铁39b。
另外,上述定子39B的构成为:将多个线圈39c以同心状固定设置到后臂24的后端部24a内面的回转轴42周围,但如图6所示那样,这些线圈39c在侧视下并列设置成朝车身前方(图6的右方)开放的C字状,上述控制装置41的一部分伸到其开放部分。
另一方面,上述行星齿轮减速器40如图5所示那样,组装到形成于上述转子39A的轭铁39a中央部的凹部内,该行星齿轮减速器40和电动机39在车宽方向部分地重叠。
如图10所示那样,行星齿轮减速器40的构成包括:一体地形成于上述回转轴42的小直径的太阳齿轮42a、相对该太阳齿轮42a同心配置的大直径的齿圈44、及与太阳齿轮42a和齿圈44啮合的3个行星齿轮45,并且相对上述电动机39同轴地配置。
可是,如图5所示那样,上述行星齿轮45由销46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托架47,各行星齿轮45以销46为中心自转,同时,绕太阳齿轮42a公转,通过销46将回转传递到托架47。
托架47的一部分构成与上述回转轴42同轴配置的后车轴47a,包含该后车轴47a的托架47的全体由1对轴承48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上述齿轮罩38。
另外,上述齿圈44可自由回转地受到支承,在其外周部设置人们熟知的单向离合器49。
上述单向离合器49容许从电动机39向后轮26方向的回转传递,隔断朝相反方向的回转传递,如图10所示那样,由刻设于上述齿圈44的外周的棘轮44a和可选择地啮合于该棘轮44a的多个棘爪68构成。各棘爪68可自由倾转地保持于环状支架69,由图中未示出的弹簧施加弹性力,接合于上述棘轮44a。支架69由多个小螺钉70安装于上述齿轮罩38。
另一方面,在后车轴47a的朝齿轮罩38外延伸出的端部,由花键配合上述后轮26,并由螺母50连接,如图5所示那样,在一体形成于后轮26的轮51内面的转鼓部51a的内部(形成于轮51的内面与齿轮罩38之间的空间)组装转鼓式的后制动器52。
上述后制动器52如图7所示那样,包括固设于后轮26的轮51的上述转鼓部51a内周的制动蹄用摩擦衬片53和配置于该制动蹄用摩擦衬片53内侧的2个半月状制动蹄54,2个制动蹄54的一端由支承销55可回转地相互连接,在另一端间设置凸轮56。两制动蹄54由张设于其上的2根复位弹簧57朝关闭侧(制动非作动侧)施加弹性力。上述支承销55如图5所示那样通过上述支架区轮毂58支承于上述齿轮罩38。
如图8所示,上述凸轮56轴部(以下称凸轮轴)56a插通固定于轮毂39,而所述轮毂39穿过并固定于齿轮罩38,在该凸轮轴56a的对着齿轮罩38内的空间的一端(左端)如图9所示那样连接有扇形齿轮60。
另一方面,在后臂24的下部一体形成托架24b(参照图7和图8),在托架24b可回转地插通支承相对上述凸轮轴56a朝车身后方偏置的凸轮杆轴61,如图7和图8所示那样,在该凸轮杆轴61的对着齿轮罩38内的空间的一端(左端)连接与上述扇形齿轮60啮合的扇形齿轮62,在凸轮杆轴61的朝后臂24外凸出的另一端(右端)连接凸轮杆63。该凸轮杆63由复位弹簧64朝单一方向(构架非作动方向)施加弹性力,通过图4所示制动拉索65连接到上述制动摇杆7(参照图1)。如图8所示,上述扇形齿轮62避开与上述电动机39的转子39A的干涉,弯曲成直角。
上述控制装置41用于控制上述电动机39,它与上述电动机39由图6所示电极板66进行电连接,该控制装置41与上述电池组32和未图示的上述节气门操纵把由图6所示被覆线67电连接。
图11由框图示出本发明的驱动控制系的构成。
如图11所示,上述控制装置41由ECU①和ECU②构成,在上述仪表11内装未示出的CPU,在该仪表11与控制装置41之间进行信号发收。
另外,在机动两轮车1的前轮9(参照图1)的近旁设置用于检测前轮9的回转速度的速度传感器71,该速度传感器71的检测信号被送到仪表11,另外,从仪表11发送到控制装置41。
另外,在上述转向手把5的操纵把6(参照图1)的近旁设置节气门开度传感器72与0开度开关73,由节气门开度传感器72检测出的节气门开度与来自0开度开关73的开度0信号被送到控制装置41。
在机动两轮车1中,当从电池组132接受电力驱动电动机39回转时,其回转由行星齿轮减速器40减速后传递到后车轴47a,该后车轴47a和与其连接的后轮26被驱动回转,该机动两轮车1按规定速度行走。在机动两轮车1的行走过程中,当驾驶者转动设于转向手把5的操纵把6进行加减速操作时,其操作量作为节气门开度由上述节气门开度传感器72检测出,其信号被送到控制装置41,控制电动机39的回转和后轮26的回转,对机动两轮车1的车速进行加减速。
另外,当驾驶者转动图1所示制动摇杆7进行制动操作时,拉动图4所示制动拉索65,使凸轮杆63回转,该回转经过凸轮杆轴61和扇形齿轮62、60传递到凸轮56,该凸轮56回转。这样,由该凸轮56将后制动器52的制动蹄54推开,该制动蹄54反抗复位弹簧57的弹性力以支承销55为中心回转而扩开,推压到制动蹄用摩擦衬片53的内周面。结果,在制动蹄54与制动蹄用摩擦衬片53之间产生摩擦力,由该摩擦力对后轮26的回转作用所需要的制动力,由此使机动两轮车1减速或停止。
由于使用导致电池组132的电压下降,所以,当进行该电池组132的充电时,从车身拆下电池组132,该电池组132的拆卸按以下要领进行。
即,由未图示的锁定机构解除车座15的锁定后,如图2所示那样以铰链17为中心转动该车座15将其打开,则电池组132的上方开放。
下面,在上述状态下,使设于电池组132上部的手柄33立起,把持着它沿导向构件36朝上方拉起该电池组132,从而可容易地将拆下,可对拆下的电池组132进行充电。
此后,电池组132的充电结束,当再次安装该电池组132时,在图2所示状态下,沿导向构件36使电池组132朝下方滑动,将其下部部分地安装到盒34即可。即,将电池组132的后面接触到导向构件36上端的导入部36a,沿导向构件36压下该电池组132,则贯设于电池组132后端面的上述导向槽配合到导向构件36,所以,电池组132由导向构件36导向着没有晃动地平稳滑动而安装,埋设于该电池组132的底面的未在图中示出的放电端子连接到盒34侧的放电端子35,成为可使用电池组132的状态。
当如上述那样安装电池组132时,以铰链17为中心使车座15回转,如图1所示那样将其关闭,则由锁定机构对该车座15的关闭状态进行锁定,同时,安装于车座15的底板15a的缓冲构件18推压电池组132的上面,确实地保持该电池组132。
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1,虽然驾驶者可支起未图示的主停放支架在停止的状态下打开节气门,使电动机39高速回转,在该状态下收起主停放支架而进行急速起步,但在这样的场合,从后轮26侧向驱动系统统剧烈地作用过负荷,所以,可能损伤驱动系统统的行星齿轮减速器40等。
为此,在本发明中,采用了用于防止上述问题发生的驱动控制方法。下面根据图12所示流程图说明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驱动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驱动控制方法中,当实施电动机回转速度限制控制时(步骤S1),由控制装置41接收由速度传感器71检测出的前轮9的回转速度值(步骤S2)。这样,控制装置41判定由速度传感器71检测出的前轮9的回转速度值在规定的临界值以上或以下(步骤S3)。
在机动两轮车1至少没有停止的场合,由于前轮9的回转速度在临界值以上,所以,不对电动机39的回转速度进行限制,机动两轮车1依原有状态继续行走。
而在由速度传感器71检测出的前轮9的回转速度值在规定的临界值以下的场合,由于存在机动两轮车1停止的可能性,所以,判定此时的电动机39的回转速度在某一规定的限制临界值以上或以下(步骤S4)。例如,由于将主停放支架立起使机动两轮车1停止而使前轮9的回转速度为0,当电动机39的回转速度在限制临界值以下时,即使驾驶者收起主停放支架而起步也不会从后轮26侧向驱动系统统作用过负荷,所以,电动机39的回转速度不会任何限制。
另一方面,在驾驶者使主停放支架立起而停止的状态(即由机动两轮车1检测出的前轮9的回转速度为0的状态)下打开节气门使电动机39高速回转到限制临界值以上时,控制装置41计算电动机指令电流值(步骤S5),限制电动机39的回转速度使其较低。
因此,按照本发明,如驾驶者在使主停放支架立起而停止的状态下打开节气门使电动机39高速回转并在该状态收起主停放支架而起步的场合,由于对电动机39的回转速度进行了限制,所以,可防止机动两轮车1的急速起步,同时,不从后轮26侧对驱动系统统作用过负荷即可有效地保护驱动系统统的行星齿轮减速器40等。
以上说明了特别是将本发明适用于机动两轮车的形式,但本发明对将发动机作为驱动装置的其它机动两轮车也同样适用。
(实施例2)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
如图13和图14所示,符号101为机动两轮车,具体地说,为电动式机动两轮车。另外,图中的箭头符号Fr示出该车辆101的前方。
上述车辆101的车身102包括为该车身102的主构成的车架103、可自由转向地支承于该车架103的前上端部并具有缓冲功能的前叉104、支承于该前叉104下端部的前车轮105、安装于上述前叉104上端部的转向手把106、由枢支轴107可上下自由摆动地支承上于上述车架103的后下端部的后臂108、架设于上述车架103与后臂108的缓冲器109、支承于上述后臂108的摆动端部的后车轮110。上述车身102可由上述前后车轮105、110支承于行走面111(图13中的实线)。
另外,上述车身102包括支承于上述车架103后上端部并且驾驶者114可跨过并入座的车座115、支承于上述车座115前下方的上述车架103下端部并可载置入座到上述车座115的驾驶者114的脚的左右1对脚蹬116。上述车座115的后部侧可朝上方往复自由回转地由枢动轴117将其前端部支承于上述车架103的后上端部。
另外,上述车身102具有配置到该车身102的后臂108下方的主停放支架120。该主停放支架120的后部侧可上下自由回转地由枢支轴121将前端部支承于后臂108。另外,设置有将上述主停放支架120可选择地弹性保持于由图1中实线所示的回转到上方的状态的横卧姿势(以下称“收起状态”)和由图13中一点划线示出的朝下方回转的状态的立起姿势(以下将其称为“使用状态”)中的任一方的状态的弹簧122。
当上述主停放支架120成为“收起状态”时,上述前后车轮105、110都接触于行走面111,成为通常的可行走状态。另一方面,当上述主停放支架120成为“使用状态”时,如由图13上1点划线示出的那样,上述主停放支架120的回转端部和上述前车轮105接触于上述行走面111,而上述后车轮110从行走面111朝上方离开,上述车身102可自立于行走面111,这样,车辆101可自立地成为停车状态。
上述车辆101具有支承于上述车身102的后臂108的摆动端并可驱动上述后车轮110行走的驱动装置125。该驱动装置125包括可驱动上述后车轮110行走地输出驱动力的电动机126和将上述后车轮110连动地连接到该电动机126的行星齿轮式减速器127,这些后车轮110、电动机126、及减速器127配置到同一轴心128上。
驱动后车轮110的电动动力机组的构成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上述车辆车辆101具有加速操作部130,该加速操作部130可从作为外部的驾驶者输入操作力并相应于其被操作量增减从上述驱动装置125的电动机126输出到上述后车轮110的驱动力。该加速操作部130由驾驶者把持的上述转向手把106的操纵把部构成,由驾驶者的操作使该操纵把部回转。
上述车辆101包括电池组132、充电器133、控制装置135、及仪表136,该电池组132为在上述车座115的下方可装拆地支承于上述车架103的上述电动机126的电源,可向该电动机126输出驱动力地供给电力;该充电器133可从其它电源将电力供给到该电池组132;该控制装置135从上述电池组132通过主开关134供给电力,对上述驱动装置125的电动机126进行电子控制;该仪表136安装于上述转向手把106并显示上述车辆101的运行状态。
上述控制装置135包括通过上述主开关134从上述电池组132输入电力的微机即中央处理装置139、可将上述电池组132的直流电流变换成交流电流供给到上述电动机126的逆变器140。另外,根据外部操作产生的上述加速操作部130的被操作量,从上述中央处理装置139输出信号,上述逆变器140具有通过栅极激励器141输入从上述中央处理装置139输出的信号的功率组件142。该功率组件142具有开关元件145,该开关元件145根据上述中央处理装置139的输出信号将与上述加速操作部130的被操作量对应的来自上述电池组132的电力供给到上述电动机126,上述电动机126相应于从上述电池组132供给到该电动机126的电力的增减,增减其输出的驱动力。
上述中央处理装置139及逆变器140的栅极激励器141和功率组件142的开关元件145设于通用的基板146上,该基板146支承于上述后臂108。
上述车辆101包括前车轮转述传感器150和后车轮回转速度传感器151,该前车轮轮转述传感器150内设于上述仪表136,检测上述前车轮105的回转速度VF并将其检测信号显示于车速计;该后车轮回转速度传感器151检测上述后车轮110的回转速度VR。上述各转速VF、VR为各车轮外周面的周速,但也含车轮转速这样的成为车速计算依据的间接概念。另外,特别是由上述后车轮回转速度传感器151检测后车轮110的回转速度VR的位置除了后车轮110的车轴之外,还也依可根据电动机126和减速器127的回转部分的回转速度。
另外,上述车辆101包括检测驾驶者114是否入坐到上述车座115的车座传感器152、检测驾驶者114的脚是否载置到上述脚蹬116的脚蹬传感器153、检测上述主停放支架传感器154是为“使用状态”还是为“收起状态”的主停放支架传感器154、检测上述加速操作部130的被操作量的加速操作部传感器155、及检测上述功率组件142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56,上述各传感器150-156都电连接于上述控制装置135的中央处理装置139,其各检测信号输入到上述中央处理装置139。
图15示出上述控制装置135的程序流程图,符号S示出上述程序的各步骤。
在图15中,对于S2,将根据上述前车轮回转速度传感器150的检测信号获得的前轮105的回转速度VF与预先设定到中央处理装置139的包含0的第1规定值V1进行是否超过该规定值V1的判断,如果超过该值(VF>V1),则判断上述车辆101的车身102不处于由前车轮105与“使用状态”的主停放支架120的接地而自立于行走面111上的停车状态,而是为行走状态,上述驱动装置125由控制装置135进行通常的控制(S3),车辆101成为通常运行状态地受到控制。
另一方面,在上述S2,如判断前车轮5的回转速度VF为第1规定值V1以下的小值(VF≤V1),则实施S4。在该S4,根据上述后车轮回转速度传感器151的检测信号获得的后车轮110的回转速度VR为比上述第1规定值V1大的值,如判断不到预先设定于上述中央处理装置139的第2规定值V2(VR<V2>V1),则实施上述S3,上述驱动装置125由控制装置135进行通常的控制。
在上述S4中,如判断上述后车轮110的回转速度VR在上述第2规定值V2以上(VR≥V2>V1),则从上述S2中的VF≤V1这样的判断来看,上述前车轮105的回转速度VF为较小的值,而上述后车轮110的VR为相当大的值,为此,由控制装置135判断上述车辆101的车身102处于由前车轮105和主停放支架120自立于上述行走面111上而停车的状态。当要从该状态使车辆101起步时,判断上述后车轮110的回转速度VR为过高速度,接着,实施S5。
在上述S5中,如根据上述主停放支架传感器154的检测信号判断该主停放支架120不为回转到下方的状态,即不为“使用状态”,则判断上述车辆101的车身102由前后车轮105、110支承于行走面111上,为行走状态,实施上述S3,上述驱动装置125由控制装置135进行通常的控制。
在上述S5,如判断上述主停放支架120为朝下方回转的状态,即,为“使用状态”,则判断上述车身102为自立状态,车辆101处于停车状态,实施S6。
在上述S6,如根据上述加速操作部传感器155的检测信号判断加速操作部130的被操作量不到规定值,从相应于该操作量的上述电池组132向驱动装置125的电动机126的电力供给量少,即,上述后车轮110的回转速度VR不为过高速度,则实施上述S3,上述驱动装置125由控制装置135进行通常的控制。
在上述S6,如根据上述加速操作部传感器155的检测信号判断加速操作部130的被操作量在上述规定值以上,则实施S7,上述后车轮110的回转速度VR由上述控制装置135的控制减速。更为具体地说,根据上述加速操作部传感器155的检测信号由上述控制装置135的逆变器140的功率组件142的控制,减少从电池组132向电动机126的电力供给量,由该电动机126驱动的上述后车轮110减速。
为此,由上述车辆101的前车轮105和回转到下方的状态即“使用状态”的主停放支架120的回转端部的接地使车身102从自立于行走面111的状态解除上述主停放支架120的接地,使空转驱动过程中的后车轮110接地,从而在使该车辆101直接起步的起步操作时,如上述那样,在S6,由于上述后车轮110的回转速度VR减速,避免了过高速度,所以,在驾驶者114不知道上述驱动装置125的驱动产生的后车轮110的回转速度VR为何种程度的状态下可防止上述车辆101无意地急速起步。
因此,在上述车辆101的起步操作中,可防止由上述冲击力对上述驱动装置125的特别是减速器127无用地施加过大的冲击力,这对上述驱动装置125的减速器127的寿命有利。
在上述场合,预先设于用于检测出车辆101的车速并显示的仪表136的前车轮回转速度传感器150用于检测上述前车轮5的回转速度VF,因此,可由简单的构成防止上述车辆101的急速起步。
以上根据图示例进行了说明,但车辆101也可为机动三轮车。另外,上述驱动装置125也可为内燃机,在该场合,电动机126与内燃机本体和设于该内燃机本体的进气系统的节气门相当,加速操作部130与节气门开度操作部相当。
另外,图15的上述控制装置135的流程图也可为S1、S2、S3、S4、及S7的第1组合,另外,也可为S1、S3、S4、S5、及S7的第2组合,另外,也可为S1、S3、S5、S6、及S7的第3组合,也可任意地组合这些各步骤,并列地设置上述第1-第3组合。在该场合,上述第1组合的第2规定值V2和第2组合的第2规定值V2的值也可不同。
由以上说明可知,按照本发明的第1项发明,两轮车具有支承于车身的前后车轮、可上下自由回转地枢支于上述车身且转到下方的状态下时回转端部可接触于行走面上的主停放支架、驱动装置电动机和对该驱动装置电动机的回转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其中,在由上述速度传感器检测的前轮的回转速度处于设定值以下时,由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驱动装置的回转速度处于规定的限制值以下地控制驱动装置的回转,所以,无论在怎样的使用形式下,都可获得防止驱动系统统的过负荷保护驱动系统统的效果。
第2项发明的机动两轮车具有支承于车身的前后车轮、可上下自由回转地枢支于上述车身且转到下方的状态下时回转端部可接触于行走面上的主停放支架、支承于上述车身并可驱动上述后车轮行走的驱动装置、及控制上述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如上述前车轮的回转速度在第1规定值以下,上述后车轮的回转速度在比上述第1规定值大的第2规定值以上,则由上述控制装置使该后车轮的回转速度减速。
如上述那样,在前车轮的回转速度在第1规定值以下、上述后车轮的回转速度在大于上述第1规定值的第2规定值以上时,由于上述前车轮的回转速度为较小的值,而上述后车轮的回转速度为相当大的值,所以,判断上述车身处于由其前车轮和主停放支架自立于行走面上的自立状态。
因此,如上述那样使后车轮的回转速度减速,所以,通过从上述车身的自立状态解除上述主停放支架的接地,使空转驱动中的后车轮接地,进行使该车辆直接起步的起步操作,此时,如上述那样,后车轮的回转速度被减速,避免了过高速度,所以,可在驾驶者不知道上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产生的后车轮的回转速度为怎样的程度的状态下防止上述车辆无意地急速起步。
因此,在上述车辆的起步操作中,可防止上述冲击力对上述驱动装置无用地产生过大的冲击力,这对上述驱动装置的减速器的寿命有利。
另外,按照上述发明,判断车身处于自立状态,不需要传感器,为此,上述车辆的急速起步可由简单的构成实现。
第3项发明的机动两轮车具有支承于车身的前后车轮、可上下自由回转地枢支于上述车身且转到下方的状态下时回转端部可接触于行走面上的主停放支架、支承于上述车身并可驱动上述后车轮行走的驱动装置、及控制上述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由在回转到下方的状态的上述主停放支架的回转端部和上述前车轮的接地使上述车身成为可自立于行走面上的状态;其中,如上述主停放支架为回转到下方的状态并且上述后车轮的回转速度规定值以上,则上述控制装置使该后车轮的回转速度减速。
如上述那样,在主停放支架为回转到下方的状态的场合,可更为正确地判断车身处于由其前车轮和主停放支架自立于行走面上的自立状态。
因此,如上述那样,使后车轮的回转速度减速,所以,通过从上述车身的自立状态解除上述主停放支架的接地,使空转驱动中的后车轮接地,从而当要进行使该车辆直接起步的起步操作,此时,如上述那样,后车轮的回转速度被减速,避免了过高速度,所以,可在驾驶者不知道上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产生的后车轮的回转速度为怎样的程度的状态下防止上述车辆无意地急速起步。
因此,在上述车辆的起步操作中,可防止上述冲击力对上述驱动装置无用地产生过大的冲击力,这对上述驱动装置的减速器的寿命有利。
第4项发明的机动两轮车具有支承于车身的前后车轮、可上下自由回转地枢支于上述车身且转到下方的状态下时回转端部可接触于行走面上的主停放支架、从外部输入操作力并且可相应于其被操作量增减从上述驱动装置输出到上述后车轮的驱动力的加速操作部、支承于上述车身并可驱动上述后车轮行走的驱动装置、及控制上述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由在回转到下方的状态的上述主停放支架的回转端部和上述前车轮的接地使上述车身成为可自立于行走面上的状态;其中,如上述主停放支架为回转到下方的状态,而且,上述加速操作部的被操作量在规定值以上,则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后车轮的回转速度减速。
该发明的效果与上述第3项发明同样,但还可产生以下效果。
即,如上述那样,如加速操作部的被操作量在规定值以上,则即使此时的上述后车轮的回转速度值不过大,也存在不久的将来变得过大的危险,由于包含这样的场合在内使上述后车轮的回转速度减速,所以,可更为确实地防止上述车辆的无意的急速起步。

Claims (4)

1.一种机动两轮车,该两轮车具有支承于车身的前后车轮、可上下自由回转地枢支于上述车身且转到下方的状态下时回转端部可接触于行走面上的主停放支架、作为驱动后轮的驱动装置的电动机、及控制该驱动装置电动机的回转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轮的回转速度处于设定值以下时,由上述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的回转,使上述驱动装置的回转速度处于规定的限制值以下。
2.一种机动两轮车,具有支承于车身的前后车轮、可上下自由回转地枢支于上述车身且转到下方的状态下时回转端部可接触于行走面上的主停放支架、支承于上述车身并可驱动上述后车轮行走的驱动装置、及控制上述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如上述前车轮的回转速度在第1规定值以下,上述后车轮的回转速度在比上述第1规定值大的第2规定值以上,则由上述控制装置使该后车轮的回转速度减速。
3.一种机动两轮车,具有支承于车身的前后车轮、可上下自由回转地枢支于上述车身且转到下方的状态下时回转端部可接触于行走面上的主停放支架、支承于上述车身并可驱动上述后车轮行走的驱动装置、及控制上述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由在回转到下方的状态的上述主停放支架的回转端部和上述前车轮的接地使上述车身成为可自立于行走面上的状态;其特征在于:如上述主停放支架为回转到下方的状态并且上述后车轮的回转速度在规定值以上,则上述控制装置使该后车轮的回转速度减速。
4.一种机动两轮车,具有支承于车身的前后车轮、可上下自由回转地枢支于上述车身且转到下方的状态下时回转端部可接触于行走面上的主停放支架、从外部输入操作力并且可相应于其被操作量增减从上述驱动装置输出到上述后车轮的驱动力的加速操作部、支承于上述车身并可驱动上述后车轮行走的驱动装置、及控制上述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由在回转到下方的状态的上述主停放支架的回转端部和上述前车轮的接地使上述车身成为可自立于行走面上的状态;其特征在于:如上述主停放支架为回转到下方的状态并且上述加速操作部的被操作量在规定值以上,则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后车轮的回转速度减速。
CNB021465061A 2001-10-19 2002-10-17 机动两轮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01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2181/2001 2001-10-19
JP2001322181A JP2003134610A (ja) 2001-10-19 2001-10-19 二輪車の駆動制御方法
JP2002156874A JP3888535B2 (ja) 2002-05-30 2002-05-30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急発進防止装置
JP156874/2002 2002-05-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2038A CN1412038A (zh) 2003-04-23
CN1280130C true CN1280130C (zh) 2006-10-18

Family

ID=26623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650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0130C (zh) 2001-10-19 2002-10-17 机动两轮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280130C (zh)
TW (1) TW5556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56354A (ja) * 2004-08-19 2006-03-02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における高圧配線保護構造
DE102012205672A1 (de) * 2012-04-05 2013-10-10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 angetriebenes Zweirad
CN104477299A (zh) * 2014-12-31 2015-04-01 江苏绿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器独立设置式电动自行车
CN106627921A (zh) * 2017-02-01 2017-05-10 天津市捷通新蕾电动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
CN113423640B (zh) * 2019-01-07 2023-02-28 印度商宜诺摩托克普有限公司 具有侧支架的停放制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55667B (en) 2003-10-01
CN1412038A (zh) 2003-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3111C (zh) 摩托车
CN1305701C (zh) 用于车轮马达的制动装置
EP3239028B1 (en) Electric-motor-assisted bicycle
TWI488771B (zh) 電動車輛
CN1636822A (zh) 电动车辆
CN1251900C (zh) 电动辅助自行车
CN1781751A (zh) 电动车辆的电池配置结构
CN1836948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器
CN1603201A (zh) 混合式车辆
CN1603661A (zh) 混合动力车动力单元结构
CN1637388A (zh) 电动车辆
CN1133000C (zh) 引擎自动停止起动控制方法
CN1734134A (zh) 无级变速机构的控制装置
CN1803505A (zh) 车辆用电子控制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车辆控制方法
CN1734073A (zh) 车辆的发电控制装置、以及装载该装置的车辆
CN1796184A (zh) 电动摩托车的线束结构
CN1603149A (zh) 机动车的蓄电池布置和蓄电池安装结构
CN1215944C (zh) 电动两轮车的动力传动装置
TW201043497A (en) Discharge control device
CN1280130C (zh) 机动两轮车
CN1290632A (zh) 电动助力车辆的电动助力装置
CN1276857C (zh) 电动两轮车的电池组装卸结构
CN1276474A (zh) 引擎自动停止起动控制装置
CN1168893C (zh) 发动机起动兼助力装置
JP4124411B2 (ja) 電動補助自転車の回生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18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