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78171C -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78171C
CN1278171C CNB2003101017726A CN200310101772A CN1278171C CN 1278171 C CN1278171 C CN 1278171C CN B2003101017726 A CNB2003101017726 A CN B2003101017726A CN 200310101772 A CN200310101772 A CN 200310101772A CN 1278171 C CN1278171 C CN 127817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r
substrate
mentioned
recess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3101017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99267A (zh
Inventor
鹫泽岳人
百濑洋一
小菅将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Technology HK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99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9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817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817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2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dispersed on the cell substrate, e.g. spherical particles, microfib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或者抑制基板间隔的不均匀化、不易发生对比度的下降等的液晶装置。液晶显示装置1在夹持液晶层4的一对基板2、3之间配置有隔离物15,在基板3上形成凹部39,隔离物15主要被设在凹部39中,因此,基板间隔在面内更正确地均匀。特别是因为与非像素区域36对应地设置凹部39,所以形成可降低了隔离物15对显示的影响的结构。

Description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装置、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具有该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特别是涉及在基板间配置隔离物(スペ一サ)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液晶装置,具有将下侧基板和上侧基板通过密封材料在各个基板的周缘部以指定间隔相互贴合、且在该一对基板间封入有液晶层的结构。另外,例如在下侧基板上顺次形成有由红、绿、蓝着色层及遮光层(黑底,ブラツクマトリクス)构成的彩色滤光器层和用于保护彩色滤光器层的保护层,进而在保护层上形成条状的透明电极,另一方面,在上侧基板上也形成条状的透明电极,而在各透明电极上形成取向膜,这种结构的液晶装置是人们所熟知的。
在这样的液晶装置中,在形成透明电极或者取向膜的各基板间,配置有多个用于使基板间隔在基板面内分布均匀的球状的隔离物。作为将这种隔离物配置在基板间的方法,已公知的有准备将隔离物分散到水、含氯氟烃(フロン)、异丙醇、乙醇等溶剂中而成的隔离物分散溶液、利用空气、氮气等气体的压力将其喷射散布到任意一方的基板面上的湿式散布法,以及利用空气、氮气等的载体气体供给隔离物、并在供给途中使隔离物自然地或人为地带电、利用静电力使隔离物附着到任意一方的基板上的干式散布法。因为在这种湿式散布法和干式散布法中,是通过使隔离物自由下落到基板上而进行散布的,所以,难于控制隔离物的散布位置,有时会产生以下的不良状况。
例如,有时在液晶装置中隔离物部分地凝集等,使隔离物的散布密度变得不均匀,从而基板间隔的分散变大。另外,在有源矩阵式的液晶装置中,由于在基板上形成有驱动透明电极的开关元件等,所以,会与该元件的形成位置对应地在基板表面形成阶差,从而存在有当隔离物被散布在形成有这样的阶差的区域上时,基板间隔的分散会增大的问题。
众所周知,当这样使基板间隔的分散增大时,夹持在其间的液晶层的厚度(盒厚度)的分散也增大,而当盒厚度的分散增大时,在将液晶装置作为显示装置使用情况下,显示性能会恶化。
特别是在STN(Super Twisted Nematic,超扭曲向列)模式的液晶装置中,已知光的透过率随Δn·d值(其中,Δn是液晶的双折射率、d是盒厚度)的变化而变化,若Δn·d值的分散、即盒厚度d的分散大,则光透过率的分散就增大,使显示发生颜色不均,所以,有时会产生显示品位下降的问题。作为抑制这样的盒厚度的分散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与基板上形成凸部的位置对应地在对置基板上形成凹部的技术。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220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这种情况仍不能避免隔离物的部分地凝集,不一定能抑制盒厚度的分散。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旨在提供防止或抑制基板间隔的不均匀性、不易产生显示品位降低等的液晶装置、该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液晶装置是在夹持液晶层的一对基板间配置隔离物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对基板的两方的基板上形成凹部,上述隔离物主要被设置在形成于所述两方的基板上的该凹部之间。
按照这样的液晶装置,因为设成在基板上设置凹部、并将隔离物主要设置到凹部中的结构,所以,能够使基板间隔更均匀,同时,可以根据凹部的深度与隔离物的直径的关系自由地设计基板间隔。另外,可以防止以至抑制隔离物向凹部以外的区域流出,进而可以防止以至抑制隔离物在液晶层内游离(浮游)。另外,实际中,进一步优选将隔离物仅配置到凹部中,具体而言,就是在制造上尽可能地将隔离物配置到凹部中,例如,将配置的隔离物的90%以上设置到凹部在,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就比较理想。
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也可以设成在基板面内具有像素区域和非像素区域,在非像素区域形成凹部的结构。这种情况下,由于隔离物主要被配置在非像素区域,所以,可以防止或者抑制该隔离物对显示的影响,例如可以防止或者抑制因隔离物周围的液晶取向紊乱而引起的显示不良的发生。另外,当在包含像素区域和非像素区域的结构的液晶装置中配置隔离物时,若考虑对显示的影响,则优选为设置在非像素区域。但是,在使像素区域增大从而使有助于显示的面积过于增大时,非像素区域就有越发变得狭窄的顷向。向这样的不断狭窄化的非像素区域配置隔离物的困难很多,但是在像本发明那样在非像素区域形成凹部并将隔离物配置于此的情况下,由于容易将隔离物导入凹部,所以,能够更简便地将隔离物配置到非像素区域。因此,即使对不断狭窄化的非像素区域也可以更可靠地配置隔离物,进而能够提供显示特性优异的液晶装置。
另外,可以设成为与上述像素区域对应地形成多个着色层、同时在各着色层之间与非像素区域对应地形成比该着色层薄的遮光膜、在该遮光膜上形成上述凹部的结构。这样,在具有着色层和遮光膜的彩色滤光器中,通过使与非像素区域对应地形成的遮光膜比着色层薄,可以在该遮光膜上形成上述凹部,只要将隔离物如上所述地配置到该凹部,就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可以设成为在一对基板中的一方的基板上形成多个扫描电极、在另一方的基板上形成有与扫描电极交叉的多个数据电极、在各扫描电极间和各数据电极间形成上述凹部的结构。这样,在具有扫描电极和数据电极的单纯矩阵型液晶装置中,在形成例如条状的各电极之间形成凹部,从而只要将隔离物如上述那样配置到该凹部,即可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此外,例如也可以直接在基板上形成凹部。
另外,可以使上述隔离物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具有取向控制手段。即,虽然有在隔离物的表面附近发生液晶的取向紊乱、导致对比度下降的现象,但通过这样使对隔离物的表面具有取向控制手段,即使在隔离物的表面附近也可以使液晶的取向正常,进而可以提供不易发生对比度下降等不良状况的液晶装置。另外,作为取向控制手段,可以列举有利用例如硅烷耦合剂等使隔离物表面附具长链的烷基的作法。
另外,可以设成使硬化的热硬化型树脂附着到隔离物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上的结构。这样,通过在隔离物的表面上形成热硬化型树脂并在例如将隔离物配置到凹部之后施以热处理,就可以使隔离物相对于凹部底面稳定地固着,可以更可靠地防止例如隔离物脱离凹部而浮游等不良现象发生。
此外,也可以设成对隔离物被施以着色处理的结构。例如,在将该液晶装置作为显示装置使用的情况下,在进行黑显示(暗显示)的区域,有时会从所配置的隔离物处漏光,导致在该部分进行白显示(明显示),但通过如上所述地对隔离物施以着色处理,特别是通过使用着色成黑色的隔离物,就可以可靠地进行黑显示(暗显示)。
其次,上述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工序。即,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在夹持液晶层的一对基板间配置隔离物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上述一对基板的两方的基板上形成凹部的凹部形成工序,和将上述隔离物配设到上述凹部中的隔离物配设工序;其中,在该隔离物配设工序中,通过由液滴吐出方式把使上述隔离物分散到指定的溶剂中的隔离物分散溶液吐出到上述基板上的上述凹部,且进而使上述溶剂蒸发,而将上述隔离物配设到上述凹部中。
这样,通过使用可以任意地设定吐出的液滴的吐出位置及吐出次数的液滴吐出喷嘴的液滴吐出方式进行隔离物的散布,由以可以很容易地控制在基板上散布的隔离物的位置和个数。因此,根据采用了液滴吐出方式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以可靠地将液滴滴到基板上的凹部中。并且,因为在本发明中使液滴对着凹部滴下,所以,即使在液滴从该凹部溢出的情况下,当使溶剂蒸发时,隔离物也会由于溶剂的表面张力而很容易向滴定点的中心部分、即凹部的中心部分聚集,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将隔离物配设到凹部中心附近。从而能够以将隔离物仅配设到形成于基板上的凹部中。另外,作为液滴吐出方式,例如可以例举有使用喷墨喷嘴的喷墨方式等。
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凹部形成工序可以通过在基板上形成指定图形的电极,而在该电极间形成凹部。
或者,凹部形成工序也可以通过在基板上形成多个遮光膜和在各遮光膜间形成比该遮光膜厚的着色层,而在遮光膜上形成凹部,另外,也可以在基板上直接形成凹部。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作为例如显示装置具备上述液晶装置。这样,通过具备本发明的液晶装置,能够提供显示品质优异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电极与隔离物的位置关系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A-A’剖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电极与隔离物的位置关系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图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X-X’剖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表示隔离物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在隔离物上设有表面处理层情况下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对隔离物施以着色处理情况下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使用图6的隔离物时的效果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使用图7的隔离物时的效果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在制造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时的隔离物配设工序中使用喷墨喷嘴的一例的概略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喷墨喷嘴的概略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制造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时的隔离物配设工序中的效果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几个实例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2    下侧基板(基板)
3    上侧基板(基板)
4        液晶层(液晶)
15,115  隔离物
35       像素区域
36       非像素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液晶装置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单纯矩阵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看清附图,使各结构元素的膜厚及尺寸的比率等适当地不同。
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的概略构成具备将下基板2和上基板3相对配置、且在由上下基板2、3所夹持的空间内夹持有由STN(SuperTwisted Nematic,超扭曲向列)液晶构成的液晶4而大体构成的液晶面板10,和配设在该液晶面板10的后面侧(下基板2的外面侧)的背光源(图示略)。
在由玻璃或树脂等构成的下基板2的内面侧,在纸面垂直方向延伸有由ITO等透明导电膜构成的条状的扫描电极8,并以覆盖该扫描电极8的方式层积有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取向膜9。另一方面,在由玻璃或树脂等构成的上基板3的内面侧,与下基板2的扫描电极8正交地在图示横向方向上延伸有由ITO等透明导电膜构成的条状的信号电极6,在该信号电极6上层积形成有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取向膜7。
如图1和图2所示,扫描电极8和信号电极6交叉的区域被设为通过由电极间电位的变化进行的液晶驱动而进行显示的像素区域35,而非各电极8、6交叉的区域被设为非像素区域36。非像素区域36是条状的扫描电极8或条状的信号电极6的间隙部分,作为这些电极8、6的非形成区域,至少在该非像素区域36上形成凹部39。
另一方面,在形成扫描电极8及取向膜9的下基板2与形成信号电极6及取向膜7的上基板3之间,以隔离物15介于中间夹持有液晶(液晶层)4,在本实施例中,特别是隔离物15仅仅或主要地配设在凹部39中。从而,因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将隔离物15仅仅或主要地配设到在非像素区域36形成的凹部39的底面上,所以与隔离物被分散配设到基板上的高度不同的部分的情况相比,基板间隔(盒间隔)在面内会更均匀化。另外,通过根据凹部39的深度适当地设定隔离物15的直径,可以得到任意的基板间隔(盒间隔),从而增加了基板间隔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为了任意地设定凹部39的深度或者为了进一步增大凹部39的深度,也可以在下基板2上直接形成凹孔(穴),并对应该位置配设隔离物15。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表示出了在非像素区域36形成凹部39的例子,但是,从基板间隔的均匀化的观点考虑,只要是例如相对于任意地形成的基板上的凹部配设隔离物即可,也可不必特别地在非像素区域形成凹部。
实施例2.
图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平面示意图,图4是图3的X-X’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是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看清附图,使各结构元素的膜厚及尺寸的比率等适当地不同。
如图4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概略构成具备将下基板102与上基板103相对配置、且在由上下基板102、103所夹持的空间中夹持有液晶104而构成的液晶面板110,和配设在该液晶面板110的后面侧(下基板102的外面侧)的背光源(图示略)。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作为开关元件使用了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元件,该TFT元件被形成在下基板102的非像素区域136上。从而,在本实施例中,下基板102被设成元件基板,上基板103被设成对置基板。
在由玻璃或树脂等构成的下基板102的内面侧,形成有由ITO等透明导电膜构成的形成为矩阵状的像素电极108、和用以覆盖该像素电极108而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取向膜109。另一方面,在由玻璃或树脂等构成的上基板103的内面侧,层积形成有由ITO等透明导电膜构成的遍及整个平面的对置电极106、形成在该对置电极106上的包含着色层112和遮光膜113的彩色滤光器层105和形成在彩色滤光器层105上的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取向膜107。
如图3和图4所示,像素电极108和着色层112被形成在从平面看同一区域上,通过由像素电极108与对置电极106之间的电位的变化进行的液晶驱动而进行彩色显示。这样,形成有像素电极108和着色层112的区域被设为像素区域135,未形成像素电极108的区域、即形成有遮光膜113的区域被设为非像素区域136。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113被构成得比着色层112薄,由此,在形成有遮光层113的区域,即非像素区域136的上基板103上形成有凹部139。
另一方面,在形成有像素电极108及取向膜109的下基板102和形成有对置电极106、彩色滤光器层105及取向膜107的上基板103之间,介设有隔离物115地夹持着液晶(液晶层)104,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将隔离物115仅仅或者主要地配设到凹部139中。从而,因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将隔离物115仅仅或者主要地配设在非像素区域136的形成于遮光膜113上的凹部139的底面上,所以,与隔离物被分散地配设在基板上的高度不同的部分上的情况相比,基板间隔(盒间隔)在面内会更加均匀化。另外,通过根据凹部139的深度适当地设定隔离物115的直径,可以得到任意的基板间隔(盒间隔),从而增大了基板间隔设计的自由度。另外,为了任意地设定凹部139的深度、或者为了进一步增大凹部139的深度,也可以直接在上基板103上形成凹孔,并对应该位置配设隔离物115。
下面,对上述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隔离物15(115)的结构进行说明。隔离物15可以用例如由二氧化硅或聚苯乙烯等构成的球状部件构成,其直径被设定为与封入液晶装置中的液晶(液晶层)4、104的厚度(盒厚度)、特别是与凹部39、139的深度相适应,例如,从2~10μm的范围内选择。
作为隔离物15(115),如图5所示,可以采用表面附着热硬化性树脂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可通过热硬化性树脂的硬化,使隔离物15(115)相对于下侧基板(TFT阵列基板)10、110和/或上侧基板(对置基板)20、120可靠地固定。例如,通过在将隔离物15(115)配设到下侧基板(TFT阵列基板)10、110上后进行热处理,使热硬化性树脂硬化,而使隔离物15(115)相对于下侧基板(TFT阵列基板)10、110固着。
另外,在隔离物的表面,可以例如图6所示的那样地形成附具长链的烷基的表面处理层151。作为设置附具长链的烷基的表面处理层151的方法,可列举例如有使用硅烷耦合剂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在使用未设有表面处理层151的隔离物15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像素区域形成有凹部39、139的情况下,如图8(a)所示,存在有在隔离物15的表面附近液晶分子的取向紊乱,在该部分发生漏光的现象。另一方面,如图8(b)所示,在使用设有表面处理层151的隔离物15a的情况下,在隔离物15a的表面附近可以使液晶分子沿指定的方向取向(本实施例的情况是垂直取向),从而在该部分就不易发生漏光现象。
此外,可以对隔离物施以着色处理,图7所示的隔离物15b表示着色成黑色的隔离物的一例。例如,如图9(a)所示,在使用无着色隔离物15、特别是在像素区域形成有凹部39、139的情况下,在黑显示(暗显示)时,会对应隔离物发生白色的点显示,有时会因该情况而成为对比度降低的原因之一。但是,如图9(b)所示,通过使用图7所示的着色隔离物15b,在黑显示(暗显示)时,就不会发生对应隔离物的白色的点显示。另外在白显示(明显示)时,虽然会发生对应隔离点的黑色的点显示,但与黑显示(暗显示)时的白色的点显示相比,对对比度降低的影响小。
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下面,以图1和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为例对上述实施例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由玻璃等构成的下侧的基板2上,例如通过光刻法条状地形成扫描电极8,进而形成对聚酰亚胺进行了摩擦处理后的取向膜9以将其覆盖。通过形成扫描电极8和取向膜9,可在条状的各扫描电极8之间形成凹部39。另外,如果对应扫描电极8的非形成区域预先在基板2上形成沟状的凹部,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地设计凹部的深度。
在这样形成扫描电极8和取向膜9之后,将隔离点15配设到基板2上的凹部39中。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就是把使隔离物15利用超声波等以指定的浓度均匀地分散到选自水、含氯氟烃、异丙醇、乙醇等中的单一的溶剂或2种或以上的混合溶剂中而成的隔离物分散溶液吐出到基板2的凹部39上,通过使其干燥而实现向凹部39上的定点配置。这种情况下,在向凹部39上的隔离物分散溶液的吐出时,可使用喷墨法。
下面,对使用了喷墨法的隔离物15的定点配置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图10和图11所示的喷墨喷嘴300,可以任意地设定吐出的液滴(隔离物分散溶液)的吐出位置和吐出次数,从而可以将指定量的隔离物分散溶液吐出到基板2上的指定位置(凹部39)上。并且,在隔离物分散溶液吐出之后,通过使该分散溶液的溶剂自然蒸发或加热蒸发,能够在对基板2上的凹部39中实现指定个数的隔离物15的定点配置。
图10和图11分别表示喷墨喷嘴300的立体图和剖面图。如图10所示,喷墨喷嘴300具有例如不锈钢制的喷嘴板310和振动板320,两者经由分隔部件(分解器板)330接合。在喷嘴板310和振动板320之间,通过分隔部件330形成多个空间340和储液部350。各空间340和储液部350的内部充满了上述隔离物分散溶液,各空间340和储液部350经由供给口360连通。此外,喷嘴板310上,设有用于从空间340喷射隔离物分散溶液的喷嘴孔370。另一方面,在振动板320上,形成有用于向储液部350供给隔离物分散溶液的孔380。
另外,如图11所示,在振动板320的和与空间340对向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接合有压电元件390。压电元件390位于一对电极400之间,当通电时压电元件390就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同时,接合有压电元件390的振动板320也一体地向外侧弯曲。由此,空间340的容积增大。因此,与增大的容积相当的隔离物分散溶液就从储液部350经由供给口360流入到空间340内。然后,当解除向压电元件390的通电时,压电元件390和振动板320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由于空间340也恢复为原来的容积,所以,空间340内部的隔离物分散溶液的压力上升,从喷嘴孔370向基板吐出隔离物分散溶液的液滴410。
根据使用这样的喷墨方式的隔离物配置方法,能够控制隔离物15的散布位置,具体而言,就是可以提供仅在凹部39上、或者以凹部39为主体配设隔离物15的液晶显示装置。另一方面,在上侧的基板3上形成有信号电极6和取向膜7,通过密封材料将基板3和设有上述隔离物15的基板2相互贴合,在密封部件硬化之后,从形成在密封材料上的液晶注入口注入液晶4,并由封装材料将该注入口密封,从而可得到图1和图2所示的液晶面板10。
另外,在图3和图4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情况下,是在作为元件基板的下侧的基板102上形成TFT元件之后,在该基板上形成像素电极108及取向膜109,另一方面,在作为对置基板的上侧的基板103上形成对置电极106,进而形成遮光膜113和比该遮光膜113厚的着色层105,从而对应遮光膜113的形成位置形成凹部139。并且,在形成取向膜107后,利用上述喷墨法将隔离物115配设到凹部139上,在与上述同样地使各基板相互贴合之后,注入液晶,然后进行密封,由此就得到液晶面板110。另外,这种情况下也同样,通过对应遮光膜113的形成位置预先在基板3上形成沟状的凹部,即可自由地设计凹部的深度。
这样,在隔离物的配设工序中使用了喷墨法的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是通过特别地将隔离物分散溶液滴到凹部39中并使溶剂蒸发、从而将隔离物配设到凹部39的凹状内部的,但例如图12(a)所示,在使隔离物分散溶液158从喷墨喷嘴300滴下的情况下,该隔离物分散溶液158会从凹部39溢出。并且,例如图12(a)所示,有时甚至隔离物15也会从凹部39溢出,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形成有凹部39,所以,在溶剂蒸发的同时,由于该溶液158的表面张力的作用,隔离物15会向凹部39的中心侧移动,结果,在液滴滴下时从凹部39溢出的隔离物15也会移动配设到凹部39内部。因此,通过如本实施例那样形成凹部39并使用喷墨法,可以将隔离物15仅形成在凹部39上或者主要地形成在凹部39上。
电子设备
下面,对具有上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任意一个的电子设备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图13(a)是表示便携式电话的一例的立体图。在图13(a)中,标号500表示便携式电话本体,标号501表示具有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任意一种的液晶显示部。
图13(b)是表示文字处理机、个人电脑等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在图13(b)中,标号600表示信息处理装置,标号601表示键盘等输入部,标号603表示信息处理本体,标号602表示具有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任意一种的液晶显示部。
图13(c)是表示手表型电子设备的一例的立体图。在图13(c)中,标号700表示手表本体,标号701表示具有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任意一种的液晶显示部。
这样,因为图13(a)~(c)所示的各个电子设备是具有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任意一种的电子设备,所以构成了显示品质优异的电子设备。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在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方的基板上形成凹部,将隔离物主要地配设到该凹部上,因此,可以使基板间隔更加均匀,并可以根据凹部的深度与隔离物的直径的关系自由地设计基板间隔。另外,可以防止或者抑制向凹部以外的区域的隔离物的流出,进而可以防止或者抑制隔离物在液晶层内游离。

Claims (10)

1.一种液晶装置,是在夹持液晶层的一对基板间配置隔离物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对基板的两方的基板上形成有凹部,上述隔离物主要被设置在形成于所述两方的基板上的该凹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面内具有像素区域和非像素区域,在上述非像素区域形成有上述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像素区域对应地形成多个着色层,同时,在各着色层之间与上述非像素区域对应地形成有比该着色层薄的遮光膜,在该遮光膜上形成有上述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方的基板上形成有多个扫描电极,在另一方的基板上形成有与上述扫描电极交叉的多个数据电极,在各扫描电极之间和各数据电极之间形成有上述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离物被着色。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离物的表面被施以控制上述液晶的取向的处理。
7.一种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是在夹持液晶层的一对基板间配置隔离物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上述一对基板的两方的基板上形成凹部的凹部形成工序,和将上述隔离物配设到上述凹部中的隔离物配设工序;其中,在该隔离物配设工序中,通过由液滴吐出方式把使上述隔离物分散到指定的溶剂中的隔离物分散溶液吐出到上述基板上的上述凹部,进而使上述溶剂蒸发,而将上述隔离物配设到上述凹部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形成工序,通过在上述基板上形成指定图案的电极,在该电极间形成凹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形成工序,通过在上述基板上形成多个遮光膜和在各遮光膜间形成比该遮光膜厚的着色层,在上述遮光膜上形成凹部。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
CNB2003101017726A 2002-10-25 2003-10-23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127817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1108/2002 2002-10-25
JP2002311108A JP4181376B2 (ja) 2002-10-25 2002-10-25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9267A CN1499267A (zh) 2004-05-26
CN1278171C true CN1278171C (zh) 2006-10-04

Family

ID=324564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17726A Expired - Lifetime CN1278171C (zh) 2002-10-25 2003-10-23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U2003201021055U Expired - Lifetime CN2735387Y (zh) 2002-10-25 2003-10-24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3201021055U Expired - Lifetime CN2735387Y (zh) 2002-10-25 2003-10-24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24871B2 (zh)
JP (1) JP4181376B2 (zh)
KR (2) KR100577104B1 (zh)
CN (2) CN1278171C (zh)
TW (2) TWI2638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28231B1 (en) * 2004-03-17 2009-01-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isplay panel
KR100623793B1 (ko) * 2004-05-28 2006-09-19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544908B2 (ja) * 2004-05-28 2010-09-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381928B2 (ja) * 2004-08-26 2009-1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WO2006030506A1 (ja) * 2004-09-16 2006-03-23 Nagase & Co., Ltd. スペーサの散布方法
WO2006040877A1 (ja) * 2004-10-14 2006-04-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積層基板
JP4761782B2 (ja) * 2005-01-27 2011-08-31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27826B1 (ko) * 2005-06-14 2012-03-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60131319A (ko) * 2005-06-15 2006-12-20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147106B1 (ko) 2005-06-29 2012-05-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07037056A1 (ja) * 2005-09-29 2007-04-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296620B1 (ko) * 2005-12-12 2013-08-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4984209B2 (ja) * 2006-01-05 2012-07-25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方法
KR20070079184A (ko) * 2006-02-01 2007-08-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637238B2 (ja) * 2006-03-27 2011-02-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7111102A1 (ja) * 2006-03-27 2007-10-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817337B1 (ko) * 2006-04-12 2008-03-26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427176B (zh) * 2006-04-21 2010-11-03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310321A (ja) * 2006-05-22 2007-11-29 Ulvac Japan Ltd スペーサ付き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796992B1 (ko) * 2006-06-02 2008-01-22 (주)비노시스 3d 디스플레이의 얼룩무늬 발생 방지 장치
TWI335459B (en) * 2006-08-14 2011-01-0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8134679B2 (en) * 2006-09-11 2012-03-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179514B2 (en) * 2006-10-05 2012-05-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first and second protruding walls surrounding spherical spacers
CN101542369B (zh) * 2007-01-26 2012-04-18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组件、液晶显示装置、电视接收机
CN101334562A (zh) * 2007-06-29 2008-12-3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US8471996B2 (en) 2007-08-09 2013-06-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KR20110100741A (ko) * 2010-03-05 2011-09-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531702B2 (ja) * 2010-03-23 2014-06-25 旭硝子株式会社 遮光膜付ガラス基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470307B (zh) * 2010-04-08 2015-01-2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面板
CN101813856A (zh) * 2010-04-19 2010-08-2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JP2012071243A (ja) * 2010-09-28 2012-04-12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塗布装置
TWI471663B (zh) * 2012-10-15 2015-02-0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4303A (ja) * 1993-10-08 1995-04-21 Fujitsu Ltd カラー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76586B2 (ja) 1993-12-27 2004-10-13 株式会社東芝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H0996820A (ja) * 1995-09-29 1997-04-08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3271693B2 (ja) * 1996-04-05 2002-04-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H11311786A (ja) * 1998-02-27 1999-11-09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90089B2 (ja) * 1998-06-30 2008-12-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029055A (ja) * 1998-07-08 2000-01-28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4069991B2 (ja) * 1998-08-10 2008-04-02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TW535025B (en) * 1998-12-03 2003-06-01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0235188A (ja) * 1999-02-17 2000-08-29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075086A (ja) * 1999-07-05 2001-03-23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091925A (ja) * 1999-07-16 2001-04-06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242469A (ja) * 1999-12-24 2001-09-07 Sharp Corp 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685312B1 (ko) * 2000-02-25 2007-02-22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패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01222015A (ja) 2000-12-27 2001-08-17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US6642986B2 (en) * 2001-04-13 2003-11-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uniform integrated spacers
KR100685949B1 (ko) * 2001-12-22 2007-02-2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433229B1 (ko) * 2002-05-17 2004-05-28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849096B1 (ko) * 2002-08-26 2008-07-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9267A (zh) 2004-05-26
KR20040036640A (ko) 2004-04-30
TWM245450U (en) 2004-10-01
JP2004145102A (ja) 2004-05-20
TW200413772A (en) 2004-08-01
US20040114090A1 (en) 2004-06-17
US6924871B2 (en) 2005-08-02
KR200339537Y1 (ko) 2004-01-28
TWI263826B (en) 2006-10-11
JP4181376B2 (ja) 2008-11-12
KR100577104B1 (ko) 2006-05-12
CN2735387Y (zh) 2005-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8171C (zh)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100523960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I405018B (zh) 電泳顯示面板
CN100561317C (zh) 液晶面板的基板及形成配向膜的方法
KR101186864B1 (ko) 다면체의 스페이서를 구비하는 액정표시소자 및 그제조방법
US881075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20014507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617168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20039453A (ko) 액정표시소자
CN1223888C (zh) 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284035C (zh) 隔离物定点配置装置、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536398A (zh) 液晶显示板
CN1538208A (zh) 液晶显示板
US2005009957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90015437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55464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289064B1 (ko) 액정표시소자의 제조방법
TWI427320B (zh) 水濕性可調薄膜及顯示裝置
CN100380217C (zh) 液晶显示器件
KR2007005141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686097B1 (ko) 반투과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030096653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07188112A (ja)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KR20070036980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080006086A (ko) 선형 지주 스페이서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31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Hongkong)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31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Hongk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Epson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