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9107A - 移动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9107A
CN1269107A CN98808725A CN98808725A CN1269107A CN 1269107 A CN1269107 A CN 1269107A CN 98808725 A CN98808725 A CN 98808725A CN 98808725 A CN98808725 A CN 98808725A CN 1269107 A CN1269107 A CN 1269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wireless base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lectric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08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867C (zh
Inventor
挂樋勇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69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9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8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04W36/3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by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由已知模式比较装置14使用接收数据中所包括的已知模式数据部分检测误码数,由纠错译码装置15检测纠正了用户数据部分中的错误的比特数,根据检测出的误码数和纠正了的比特数,由误码率测定装置16测定接收信号的误码率,同时由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7进行上述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的测定,设置接收电场电平修正装置18,使用上述误码率修正其接收电场电平,根据被修正了的接收电场电平进行无线通信线路的切换控制。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移动通信终端,特别是,涉及在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台)从正在通信中的无线基站的基站小区移动到其它无线基站的基站小区时,补充移动方的基站小区的通话信道继续进行通信的切换控制。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与无线基站进行通信中的移动通信终端从通信中的无线基站的基站小区移动到相邻接的无线基站的基站小区时,为了继续进行通信需要在该基站小区边界进行切换,补充其邻近的无线基站的通话信道。
第1图是示出在日本特开平9-37327号公报中揭示的,以往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这种切换控制的概要的说明图。图中,1a、1b、1c是无线基站,2a、2b、2c是由这些各无线基站1a、1b、1c覆盖的基站小区,3是在这些基站小区2a、2b、2c内移动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终端。
其次说明其动作。
这里,第2图是示出上述切换控制处理流程的流程图。移动通信终端3首先进行从通话中的无线基站1a接收的信号的接收输入电平或者通信品质(误码率,误帧率等)的测定(步骤ST1)。其次,判断其接收输入电平或者通信品质是否为预定值以上(步骤ST2),如果是预定值以上则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T1,另一方面,如果不满预定值,则进行从其它无线基站1b、1c发送的控制信号的接收输入电平或者通信品质的测定(步骤ST3)。
其次,对于其控制信号的接收输入电平或者通信品质是预定值以上的无线基站,进行其变动倾向(是处于上升倾向还是处于下降倾向)的检测(步骤ST4)。其次,判定是否存在其控制信号的接收输入电平或者通信品质处于上升倾向的无线基站(步骤ST5)。如果存在处于上升倾向的无线基站,则判定其处于上升倾向的无线基站的数量是否为多个(步骤ST6)。
测定的结果,如果处于上升倾向的无线基站仅有一个,则切换到其处于上升倾向的无线基站的基站小区(步骤ST7)。第1图(a)示出其状况,在图示的情况下,切换到无线基站1c的基站小区2c。另外,如果存在多个处于上升倾向的无线基站,则切换到其中控制信号的接收输入电平或者通信品质最低的无线基站的基站小区(步骤ST8)。第1图(b)示出其状况,在图示的例中,切换到无线基站1c的基站小区2c。
在上述的步骤ST5中,判定为不存在处于上升倾向的无线基站时,切换到控制信号的接收电平或者通信品质最高的无线基站的基站小区(步骤ST9)。第1图(c)示出其状况,在图示的例中,切换到无线基站1c的基站小区2c。
另外,作为具有记载有关这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控制的其它文件,有日本特开平6-292258号公报等,该公告揭示出在使移动通信终端具有生成用于测定接收信号的误码率(BER:Bit Error Rate)的数据的功能,同时,使无线基站具有接收上述数据测定其误码率BER的功能,切换到该数据的误码率BER小的无线基站的基站小区的技术。
这里,已知一般在无线基站与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由于绕射、反射等存在着多条传输路径,观测到多径衰落。在这样的环境下,接收输入电平如第3图所示那样呈现出瑞利分布。为了消除基于衰落的影响,经常把瞬时测定值的时间平均值作为接收电平。然而,如图3所示由于瑞利分布为距离的函数,因此瞬时测定值的变动根据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状态(速度、方向)而不同,难以通过时间平均消除衰落的影响。
因此,即使移动通信终端接近无线基站时,由于上述衰落引起的衰减,接收输入电平或者通信品质恶化,但是当移动通信终端远离无线基站时,接收输入电平或者通信品质反而提高。
在搭载了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设备高速移动时,为了对于接收输入电平或者线路品质的变化也高速地进行跟踪,需要缩短平滑化所需要的时间,提高时间精度。另外,在移动设备低速移动或者处于准静止状态时,需要加长平滑化所需的时间提高测定值的精度。这是为了防止由于在基站小区的小区边界接收输入电平或者线路品质等的分散性,多次起动切换。然而,以往的移动通信终端中没有检测移动设备的移动速度的装置。
另外,如果移动的物体观测电波,则由于多普勒效应,与在静止系统中观测时相比,已知将观测到频移。这时观测的频率f0表示为。
f0=f-k·v                        (1)
这里,f是在准静止系统观测的频率,v是物体的速度矢量,k是电波的波数矢量。
在这样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通信终端的时钟由于对于无线基站的时钟具有偏差,因此移动通信终端为了接收无线基站的电波,需要把接收机的频率牵引到无线基站的频率。在这时观测的频率差Δf中,如下式所示那样,包括时钟的偏差foffset和由多普勒效应引起的频移这两部分。
Δf=foffset-k·v                  (2)
这里,在TDMA通信方式中,在每一个通信中的移动通信终端分配通信的时隙。分配给多个移动通信终端的时隙由于传播延迟在无线基站不重叠,因此无线基站对于移动通信终端指定指示发送定时变更的定时调整(Time Alignment),控制移动通信终端的细致的发送定时。即,距离无线基站远的移动通信终端比距离无线基站近的移动通信终端用超前的定时开始发送。
在移动通信终端中,以基站数据的接收定时为基准,以用定时调整指定的超前定时开始发送。从而,根据接收定时与发送定时的差能够检测与无线基站的距离。移动过程中顺序变更定时调整,在准静止系统下定时调整几乎不变化。
另外,对于噪声的每比特的电场强度比Eb/N0与误码率BER之间具有第4图所示的关系。该关系由接收机的性能决定,不随环境变化。因此,即使是接收电场电平大的信号,在其中所包括的噪声大时,电场强度比Eb/N0也减少,而误码率BER加大。
另外,线路品质大致能够用误码率表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难以高精度地测定误码率BER,因此多使用接收电场电平。然而,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即使接收电场电平大,但是如果干扰波和噪声比其大,并且不具有检测移动设备的移动速度的装置,则难以根据搭载了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设备的移动速度调整平滑化的时间,难以防止多次起动切换。另外,在表示线路品质方面使用了接收电场电平时,即使加大接收电场电平,但如果干涉波和噪声比其大,则信噪比减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着线路品质反而恶化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产生的,目的在于获得具有通过在衰落环境下也选择最佳的基站小区,尽可能减少切换控制次数,可以抑制服务品质的恶化以及控制信号的通信量的切换控制方法的移动通信终端。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设置测定来自无线基站的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的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同时,设置从把其接收信号译码了的数据测定误码率的误码率测定装置,进而,在接收电场电平修正装置中,使用其误码率进行接收电场电平的修正,根据被修正的接收电场电平进行无线通信线路的切换控制。由此,改善与切换后的无线基站的通信的通信品质,另外,还能够减少连续地起动切换,抑制控制通信量。
另外,本发明设置已知模式比较装置,进行使用了存在于接收数据中的已知模式数据部分的误码数的检测,同时,设置纠错译码装置,检测纠正了接收数据中的使用者数据部分的错误的比特数,根据检测出的误码数和被纠正了的比特数,在上述误码率测定装置中测定接收信号的误码率。
另外,本发明设置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测定来自无线基站的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同时,设置终端速度测定装置,测定该移动通信终端对于无线基站的移动速度,根据被测定的移动速度和接收电场电平进行无线通信线路的切换控制。由此,改善与切换后的无线基站通信的通信品质,同时能够减少连续地起动切换,防止控制通信量增大。
另外,本发明设置接收电场电平预测装置,根据用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测定的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和用终端速度测定装置测定的移动通信终端对于无线基站的移动速度,预测后一时刻的接收电场电平,使用其预测的接收电场电平进行无线通信线路的切换控制。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把预测的接收电场电平大的无线基站选择为切换目标的无线基站的切换控制。
另外,本发明设置多普勒频率检测装置,从来自无线基站的接收信号检测多普勒频率,终端速度测定装置使用其被检测出的多普勒频率,进行该移动通信终端对于无线基站的移动速度的测定。这里,在由该多普勒频率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多普勒频率为正的情况下,移动通信终端接近无线基站,为负的情况下移动通信终端远离无线基站。另外,其绝对值与对于传输方向的移动速度成比例。由此,能够不受衰落的影响观测多普勒频率,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移动通信终端接近无线基站。
另外,本发明从由自动频率控制装置牵引的来自无线基站的接收频率与该移动通信终端自身的时钟频率的频率差计算出求该移动通信终端对于无线基站的移动速度时的多普勒频率。
另外,本发明设置传播延迟检测装置,检测该移动通信终端与无线基站之间的传播延迟,同时用移动通信终端-无线基站间测定装置从被检测出的传播延迟测定无线基站与该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距离,终端速度测定装置从其无线基站与该无线通信终端的距离的时间变动进行该移动通信终端对于无线基站的移动速度的测定。由此,改善与切换后的无线基站的通信的通信品质,同时也能够减少连续地起动切换,防止控制通信量增加。
另外,本发明设置收发定时比较装置,把从无线基站指示的发送定时与来自无线基站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定时进行比较检测其定时差,根据检测出的定时差测定无线基站与移动通信终端的距离。由此,被检测的移动通信终端与无线基站间的距离能够不受衰落产生的影响,高精度地检测移动通信终端接近无线基站。
附图的简单说明
第1图是示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控制概要的说明图。
第2图是示出以往的移动通信终端中的切换控制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第3图是示出由于衰落引起的电场强度的距离变动的说明图
第4图是示出每比特的噪声/信号功率比与误码率的关系一例的说明图。
第5图是示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框图。
第6图是示出上述实施形态1中的切换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第7图是示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框图。
第8图是示出上述实施形态2中的切换控制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第9图是示出上述切换控制处理中的预测处理的详细过程的流程图。
第10图是示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移动通信终端的框图。
第11图是示出上述实施形态3中的切换控制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以下,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态。实施形态1
第5图是示出本发明的理想移动通信终端的框结构。图中,1a、1b、1c是无线基站,3是在用这些无线基站1a、1b、1c覆盖的基站小区内移动的移动通信终端,这些是在第1图中标注了相同符号的与以往相当的部分。
另外,11是设定接收信号的频率,接收来自无线基站1a、无线基站1b、无线基站1c的信号,把它们进行检波的接收装置。12是把由接收装置11检波了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装置,13是把由该解调装置12解调了的接收数据分为已知模式数据部分和用户数据部分的信号分离器。14是把用该信号分离器13分离了的接收数据中的基站模式数据部分与存储的已知模式进行比较,检测已知模式数据部分中的误码数的已知模式比较装置。15是纠正用信号分离器13分离了的接收数据中的用户数据部分所包括的错误,计数纠正了的比特数的纠错译码装置。
16是从由已知模式比较装置14检测出的已知模式数据部分中的误码数和由纠错译码装置15纠正了的用户数据部分中被纠正了的比特数计算误码率的误码率测定装置。17是测定用接收装置11接收、检波了的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的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8是把由该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7测定了的接收电场电平借助由误码率测定装置16计算的误码率进行修正的接收电场电平修正装置。19是根据由该接收电场电平修正装置18修正了的接收电场电平,起动无线通信线路的切换的控制装置。
上述移动通信终端3由这些接收装置11、解调装置12、信号分离器13、已知模式比较装置14、纠错译码装置15、误码率测定装置16、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7、接收电场电平修正装置18、控制装置19等形成。
其次说明其动作。
这里,第6图是示出这样形成的移动通信终端3中的切换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另外,用各无线基站1a、无线基站1b以及无线基站1c覆盖的基站小区在其小区边界重叠。另外,在移动通信终端3与无线基站1a正在进行通信时,也能够接受来自该通信中的无线基站1a以外的无线基站1b、无线基站1c的控制信号。
在移动通信终端3中,其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7测定由接收装置11接收、检波了的来自当前通信中的无线基站1a的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步骤ST11)。其次,判定用该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7测定了的接收电场电平的值是否为预定值以上(步骤ST12),如果是预定值以上则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T11。另外,在接收电场电平不满预定值时,用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7测定由接收装置11接收的来自无线基站1b、无线基站1c的控制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步骤ST13)。
另一方面,移动通信终端3的解调装置12把由接收装置11接收、检波了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信号分离器13把由被解调装置12解调了的信号分为用户数据部分和为了检测误码率而包括的已知模式数据部分。已知模式比较装置14把由该信号分离器13分离的已知模式数据部分的数据与预先存储的已知模式进行比较,检测已知模式数据部分中的误码数(步骤ST14)。
另外,纠错译码装置15进行由信号分离器13分离的用户数据部分中数据的纠错译码,检测这时被纠正了的比特数(步骤ST15)。误码率测定装置16根据由已知模式比较装置14检测出的已知模式数据部分中的误码数和由纠错译码装置15检测出的用户数据中被纠正了的比特数计算误码率(步骤ST16)。
其次,接收电场电平修正装置18使用由误码率测定装置16计算的各个误码率修正由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7测定了的来自无线基站1b以及无线基站1c的控制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步骤ST17)。其次,进行用该接收电场电平修正装置18修正了的接收电场电平的值是否为预定值以上的判定(步骤ST18),如果不满预定值则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T11。另外,在被修正了的接收电场电平是预定值以上时,移动通信终端3的控制装置19选择该修正了的接收电场电平为最高的无线基站(例如无线基站1c),向通信中的无线基站1a报告。根据该报告,在移动通信终端3、通信中的无线基站1a与被选择的无线基站1c之间起动切换(步骤ST19)。
这样,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中,在存在多个作为切换对象的基站小区时,测定各无线基站的接收电场电平,同时,根据利用存在于接收数据中的已知模式数据求出的误码数和用户数据中的被纠正了的比特数计算把接收信号进行解调时的误码率,通过用该误码率修正来自各无线基站的控制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选择切换目标的无线基站。由此,能够防止切换到在接收信号上叠加干扰波,接收电场电平虽然高但是信噪比低的无线基站,能够防止切换后的通信品质的恶化。这样,通过防止切换后的通信品质的恶化,能够降低切换次数,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切换而产生的通信瞬时断开以及控制信号的通信量增加。实施形态2
第7图示出与第5图所示的实施形态1不同的本发明的理想移动通信终端的框结构,在相当的部分上标注与上述第5图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图中,21是使用由接收装置11接收、检波了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频率的牵引的自动频率控制装置。22是从由该自动频率控制装置21牵引的接收频率与该移动通信终端3的时钟频率的频率差检测多普勒频率的多普勒频率检测装置。23是根据由该多普勒频率检测装置22检测出的多普勒频率,测定移动通信终端3对于通信中的无线基站1a的移动速度的终端速度测定装置。24是从由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7测定的由接收装置11接收的接收信号的信号电场电平与由终端速度测定装置23测定的移动通信终端3对于无线基站1a的移动速度,预测后一时刻(例如t秒以后;t可变)的接收电场电平,并且传送给控制装置19的接收电场电平预测装置。
其次说明其动作。
这里,第8图是示出这样形成的移动通信终端3中的切换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另外,用各无线基站1a、无线基站1b以及无线基站1c覆盖的各基站小区在其小区边界重叠,在移动通信终端3与无线基站1a进行通信时,也能够接受来自通信中的无线基站1a以外的无线基站1b、无线基站1c的控制信号这一点与上述实施形态1的情况相同。
移动通信终端3的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7测定由接收装置11接收、检波了的来自通信中的无线基站1a的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步骤ST21)。其次,进行由该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7测定了的接收电场电平的值是否为预定值以上的判定(步骤ST22),如果是预定值以上则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T21。另外,在接收电场电平不满预定值时,在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7中测定由接收装置11接收的来自无线基站1b、无线基站1c的控制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步骤ST23)。
其次,进行由该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7测定的接收电场电平为预定值以上的无线基站有几个的判定(步骤ST24),如果一个都没有则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T21。另外,在接收电场电平为预定值以上的无线基站只有一个时,把其无线基站选择为切换目标的无线基站(步骤ST25)。另外,在接收电场电平为预定值以上的无线基站存在多个时,由自动频率控制装置21进行各无线基站的接收频率的牵引(步骤ST26)。其次,多普勒频率检测装置22使用由该自动频率控制装置21牵引的接收频率的时钟与该移动通信终端3自身的时钟的频率差,测定对于那些接收电场电平为预定值以上的无线基站的多普勒频率(步骤ST27)。
其次,判定有没有由其多普勒频率检测装置22测定的多普勒频率为正的无线基站(步骤ST28),如果没有多普勒频率为正的无线基站,则在后面详细说明的程序RT1中,进行基于接收电场预测部24的接收电场电平预测。另外,如果存在多普勒频率为正的无线基站,则进行该多普勒频率为正的无线基站是否有多个的判定(步骤ST29)。其结果,如果多普勒频率为正的无线基站只有一个,则把该无线基站选择为切换目标的无线基站(步骤ST25)。另一方面,如果多普勒频率为正的无线基站有多个,则从候选中去除了多普勒频率为负的无线基站以后(步骤ST30),进行基于程序RT1的接收电场电平的预测处理。
这里,说明由程序RT1进行的接收电场电平的预测处理。第9图是示出由该程序RT1进行的接收电场电平的预测处理流程的流程图。移动通信终端3的终端速度测定装置23从成为候选无线基站的多普勒频率,测定移动通信终端3对于该无线基站的移动速度(步骤ST41)。其次,接收电场电平预测装置24从成为候选的无线基站的接收电场电平和移动通信终端3对于该无线基站的移动速度,预测后一时刻(t秒后)的接收电场电平(步骤ST42)。而且,把其被预测的接收电场电平为最大的无线基站(例如无线基站1c)选择为切换目标的无线基站(步骤ST43)后,退出该接收电场电平的预测处理(程序RT1)。
如果退出了由该程序RT1进行的接收电场电平的预测处理,则移动通信终端3的控制装置19向通信中的无线基站1a报告其被选择的无线基站1c。根据该报告,在移动通信终端3、通信中的无线基站1a与被选择的无线基站1c之间起动切换(步骤ST31)。
这里,用多普勒频率检测装置22检测出的多普勒频率为正表示移动通信终端3正在接近无线基站,检测出的多普勒频率为负表示移动通信终端3正在远离无线基站。另外,检测出的多普勒频率的绝对值与移动通信终端3对于传播方向的移动速度成比例。由于能够不受由衰落产生的影响观测该多普勒频率,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移动通信终端向无线基站的接近。
这样,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中,在存在多个成为切换对象的基站小区时,检测各无线基站的多普勒频率,从该多普勒频率测定移动通信终端对于各无线基站的移动速度,从其移动速度和来自各无线基站的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预测后一时刻(t秒后)的接收电场电平,由此,在移动通信终端接近无线基站的过程中,把被预测的接收电场电平为最高的基站选择为切换目标的无线基站。由此,增加了在同一个基站小区内能够移动的距离,减少切换次数,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切换引起的通信的瞬时中断以及控制信号的通信量增加。另外,根据多普勒频率测定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因此难以受到衰落的影响,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移动通信终端正在接近无线基站。实施形态3
第10图示出与第5图所示的实施形态1以及第7图所示的实施形态2不同的本发明的理想移动通信终端的框结构,在相当的部分上标注与上述第7图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其说明。
图中,31是把由解调装置12解调了的接收信号进行译码,抽取出从无线基站向移动通信终端3的控制数据的译码装置。32是根据包含在由该译码装置31抽取出的控制数据中的来自无线基站的指令,变更移动通信终端3的发送定时的发送定时变更装置。33是把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由该发送定时变更装置32指定的发送定时进行发送的发送装置。34是检测该移动通信终端与无线基站之间传播延迟的传播延迟检测装置,在该实施形态3中,使用把由发送定时变更装置32指定的移动通信终端3的发送定时与来自无线基站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定时相比较,检测其定时差的收发信定时比较装置。
35是从由作为该传播延迟检测装置的收发信定时比较装置34测定的接收定时对于发送定时的定时差,测定该移动通信终端3与无线基站之间的距离的移动通信终端-无线基站间距离测定装置。36是存储由该移动通信终端-无线基站间距离测定装置35测定的移动通信终端3与无线基站之间的距离的时间变动的测定距离存储装置。
另外,终端速度测定装置23根据存储在该测定距离存储装置36中的移动通信终端3与无线基站之间的距离的时间变动,进行移动通信终端3对于无线基站的移动速度的测定这一点与在第7图中标注相同符号表示的实施形态2中的部分不同。
其次说明其动作。
这里,第11图是示出这样形成的移动通信终端3中的切换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另外,用各无线基站1a、无线基站1b以及无线基站1c覆盖的各基带小区在其小区边界重叠,在移动通信终端3与无线基站1a进行通信时,也能够接收来自通信中的无线基站1a以外的无线基站1b、无线基站1c的控制信号,这一点与上述实施形态1以及实施形态2的情况相同。
另外,移动通信终端3的译码装置31进行由解调装置12解调了的信号的译码,在被译码了的数据中包括来自无线基站的控制数据时向发送定时变更装置32进行报告。发送定时变更装置32在被译码了的控制数据中包含发送定时变更指令时,根据来自该无线基站的控制数据中所包含的发送定时变更的指令,设定由发送装置33进行的数据的发送定时。
移动通信终端3的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7测定由接收装置11接收、检波了的来自通信中的无线基站1a的接收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步骤ST51)。其次,进行用该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7测定了的接收电场电平的值是否为预定值以上的判定(步骤ST52),如果是预定值以上则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T41。另外,在接收电场电平不满预定值时,在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7中测定接收装置11接收的来自无线基站1b、无线基站1c的控制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步骤ST53)。
其次,进行由该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17测定了的接收电场电平为预定值以上的无线基站有几个的判定(步骤ST54),如果一个都没有则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T51。另外,在接收电场电平为预定值以上的无线基站只有一个时,把该无线基站选择为切换目标的无线基站(步骤ST55)。另外,在接收电场电平为预定值以上的无线基站存在多个时,由收发信定时比较装置34分别把相对于移动通信终端3的发送定时的各无线基站1b、无线基站1c的接收定时进行比较,检测其定时差(步骤ST56)。
其次,根据用收发信定时比较装置34检测出的发送定时与接收定时的定时差,分别测定移动通信终端3与各无线基站1b、无线基站1c的距离,用各个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T秒,T可变)抽样被测定的距离并且存储在测定距离存储装置36中(步骤ST57)。
其次,终端速度测定装置23对于各无线基站1b、无线基站1c读出存储在该测定距离存储装置36中的移动通信终端3与无线基站之间的距离的时间变动,判定是否有其时间变动(移动速度)的变动倾向为负的无线基站(步骤ST58)。其结果,如果没有上述变动倾向为负的无线基站,则直接由接收电场预测部24进行基于程序RT2的接收电场电平的预测处理。
这里,基于该程序RT2的接收电场电平的预测处理基本上与实施形态2中的程序RT1相同,根据第9图所示的流程执行。另外,在该情况下,步骤ST41中的移动通信终端3对于无线基站的移动速度的计算根据存储在测定距离存储装置36中的作为候选无线基站对于移动通信终端3的距离的时间变动,由终端速度测定装置23执行,这一点与实施形态2的情况不同。
上述步骤ST58中的判断结果,在存在变动倾向为负的无线基站时,进行其变动倾向为负的无线基站的数量是否为多个的判定(步骤ST59),如果变动倾向为负的无线基站只有一个,则把该无线基站选择为切换目标的无线基站(步骤ST55)。另一方面,如果距离的时间变动(移动速度)的变动倾向为负的无线基站有多个,则从候选中去除外变动倾向为正的无线基站以后(步骤ST60),进行基于程序RT2的接收电场电平的预测处理。
如果退出了基于该程序RT2的接收电场电平的预测处理,则移动通信终端3的控制装置19向通信中的无线基站1a报告被选择的无线基站(例如无线基站1c)。根据该报告,在移动通信终端3、通信中的无线基站1a与被选择的无线基站1c之间起动切换(步骤ST61)。
这里,能够不受衰落的影响观测收发信定时比较装置34用于把该移动通信终端3的发送定时进行比较而测定的从无线基站接收的信号的接收定时。从而,由移动通信终端-无线基站间距离测定装置35检测出的移动通信终端与无线基站的距离也能够难以受到衰落的影响,因而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移动通信终端向无线基站的接近。
这样,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中,在成为切换对象的基站小区存在多个时,根据由来自无线基站的指令调节的发送定时与接收定时的差,测定移动通信终端对于各无线基站的移动速度,从其移动速度和来自各无线基站的信号的接收信号电平,预测后一时刻(t秒后)的接收电场电平,由此,在移动通信终端接近的无线基站中,把预测的接收电场电平为最高的基站选择为切换目标的无线基站。由此,增加在同一基站小区内能够移动的距离,减少切换次数,因此能够防止由切换引起的通信的瞬时中断以及控制信号通信量增大。另外,由于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根据接收定时进行测定,因此难以受到衰落的影响,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移动通信终端正在接近无线基站。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那样,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在切换时,与无线基站的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一起测定把接收信号解调时的误码率,把接收电场电平大而且误码率低的无线基站选择为切换目标的无线基站,因此改善与切换后的无线基站的通信品质,减少连续地起动切换的状况,能够抑制控制通信量,另外,由于还难以受到衰落的影响,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移动通信终端正在接近无线基站,因此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变更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的切换控制方面十分有用。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在切换时,与无线基站的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一起牵引无线基站的接收频率并测定移动通信终端的多普勒频率,从该多普勒频率计算移动通信终端对于无线基站的移动速度,从计算出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与来自无线基站的信号的接收电平预测后一时刻的接收电场电平,由此把预测接收电场电平大的无线基站选择为切换目标的无线基站,因此改善与切换后的无线基站的通信品质,减少连续地起动切换的状况,可以抑制控制通信量,另外,由于还难以受到衰落的影响,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移动通信终端正在接近基站,因此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变更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的切换控制方面十分有用。
进而,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在切换时,与无线基站的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一起测定移动通信终端与无线基站之间的传播延迟,从根据其传播延迟计算出的移动通信终端与无线基站的距离的时间变动求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根据其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与来自无线基站的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预测后一时刻的接收电场电平,由此把预测的接收电场电平大的无线基站选择为切换目标的无线基站,因此改善与切换后的无线基站的通信品质,减少连续地起动切换的状况,能够抑制控制通信量,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变更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的切换控制方面十分有用,另外,如果从根据无线基站的指示调节的发送定时与接收定时的定时差检测无线基站与移动通信终端的距离,则由于还难以受到衰落的影响,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移动通信终端正在接近无线基站,因此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变更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的切换控制方面更为有用。

Claims (8)

1.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测定从无线基站接收的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的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
测定从上述无线基站接收的信号的误码率的误码率测定装置;
根据由上述误码率测定装置测定的误码率,修正由上述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测定的接收电场电平的接收电场电平修正装置;
根据由上述接收电场电平修正装置修正了的接收电场电平控制无线通信线路的切换的控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把从无线基站接收的接收数据中所包括的已知模式数据部分与该移动通信终端所存储的已知模式数据部分进行比较,检测上述已知模式数据部分中的误码数的已知模式比较装置;
把上述接收数据中的用户数据部分进行纠错译码,检测被纠正了的比特数的纠错译码装置,
误码率测定装置根据由上述已知模式比较装置检测出的已知模式数据部分中的误码数和由上述纠错译码装置检测出的用户数据中的被纠正了的比特数,测定所接收的信号的误码率。
3.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测定从无线基站接收的信号的接收电场电平的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
测定该移动通信终端对于上述无线基站的移动速度的终端速度测定装置;
根据由上述终端速度测定装置测定的移动速度和由上述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测定的接收电场电平,控制无线通信线路的切换的控制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设置根据由接收电场电平测定装置测定的接收电场电平和由终端速度测定装置测定的该移动通信终端对于无线基站的移动速度,预测后一时刻的接收电场电平的接收电场电平预测装置,
控制装置作为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线路的切换控制的接收电场电平,使用由上述接收电场电平预测装置预测的接收电场电平。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设置根据从无线基站接收的信号检测多普勒频率的多普勒频率检测装置,
终端速度测定装置从由上述多普勒频率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多普勒频率测定该移动通信终端对于无线基站的移动速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设置牵引从无线基站接收的信号的频率的自动频率控制装置,
多普勒频率检测装置从由上述自动频率控制装置牵引的频率与该移动通信终端的时钟频率的频率差,检测多普勒频率。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检测该移动通信终端与无线基站之间的传播延迟的传播延迟检测装置;
从由上述传播延迟检测装置检测出的传播延迟测定上述移动通信终端与无线基站的距离的移动通信终端-无线基站间测定装置,
终端速度测定装置从由上述移动通信终端-无线基站间测定装置测定的移动通信终端与无线基站的距离的时间变动测定该移动通信终端对于无线基站的移动速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把从无线基站指示的发送定时与从上述无线基站接收的信号的接收定时进行比较并且检测其定时差的收发信定时比较装置被用作为检测该无线通信终端与上述无线基站之间的传播延迟的传播延迟检测装置。
CNB988087251A 1998-06-30 1998-06-30 移动通信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58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1998/002943 WO2000001174A1 (fr) 1998-06-30 1998-06-30 Terminal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365159A Division CN1479550A (zh) 1998-06-30 1998-06-30 移动通信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9107A true CN1269107A (zh) 2000-10-04
CN1135867C CN1135867C (zh) 2004-01-21

Family

ID=14208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0872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5867C (zh) 1998-06-30 1998-06-30 移动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594494B1 (zh)
EP (1) EP1026906A4 (zh)
CN (1) CN1135867C (zh)
AU (1) AU7935898A (zh)
WO (1) WO200000117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8634C (zh) * 2003-09-30 2008-05-14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用电路、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
CN100442664C (zh) * 2006-02-08 2008-12-10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校准时钟源的移动终端和方法
WO2011022886A1 (zh) * 2009-08-27 2011-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信号质量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2106172A (zh) * 2009-10-05 2011-06-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使用多个度量的移交触发机制的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77533A1 (en) * 1999-08-16 2001-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gital mobile wireless terminal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2001217743A (ja) * 2000-01-31 2001-08-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通信装置
JP3512090B2 (ja) * 2000-05-31 2004-03-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の受信基地局切替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3588040B2 (ja) * 2000-07-26 2004-11-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US6760599B1 (en) * 2000-09-29 2004-07-06 Arraycom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base station
US6996060B1 (en) 2001-03-20 2006-02-07 Arraycomm, Inc. Closing a communications stream between terminals of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030003815A1 (en) * 2000-12-20 2003-01-02 Yoshiko Yamada Communication satellite/land circuits selection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339906B1 (en) * 2001-03-20 2008-03-04 Arraycomm, Llc Opening a communications stream between a user terminal and a base station
JP3717805B2 (ja) * 2001-06-07 2005-11-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端末機
KR20030091376A (ko) * 2002-05-27 2003-12-03 삼성탈레스 주식회사 대역확산통신시스템에서 비트오율측정장치 및 그 방법
US7835762B2 (en) * 2002-06-27 2010-1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justing transmit pow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17903B2 (en) 2003-09-30 2008-01-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64915B2 (en) * 2003-12-19 2007-01-1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Handover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US20060180043A1 (en) * 2005-01-28 2006-08-17 Plexus Scientific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ediation of explosive contamination using convective heat
JP4768324B2 (ja) 2005-06-07 2011-09-07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機器
JP4624281B2 (ja) * 2006-02-17 2011-02-02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08096408A1 (ja) * 2007-02-05 2008-08-14 Fujitsu Limited 無線端末装置
KR100901124B1 (ko) * 2007-02-27 2009-06-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멀티미디어 방송의 전계 판단 방법 및 이를이용하는 휴대 단말기
US20080227469A1 (en) * 2007-03-13 2008-09-18 David Burgess GSM Network-Based Timing Advance Positioning
JP5172405B2 (ja) * 2007-11-15 2013-03-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128323B2 (ja) * 2007-11-15 2013-01-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無線通信方法、処理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102649B2 (ja) * 2008-02-25 2012-12-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端末及びセル選択方法
JP2009213081A (ja) * 2008-03-06 2009-09-17 Kyocera Corp 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装置
US8275413B1 (en) * 2011-09-17 2012-09-25 Fraden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integrate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ensors
US20130244654A1 (en) * 2012-03-19 2013-09-19 Broadcom Corporation Handoff determination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JP6080369B2 (ja) 2012-03-22 2017-02-15 エスアイアイ・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機器識別装置及びリモコンシステム
JP5930787B2 (ja) * 2012-03-22 2016-06-08 エスアイアイ・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機器識別装置及びリモコンシステム
JP6260788B2 (ja) * 2012-03-28 2018-01-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誤り訂正符号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3145650A1 (ja) * 2012-03-28 2013-10-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帯域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744B2 (zh) * 1974-10-09 1980-01-16
JPS63140972A (ja) * 1986-12-03 1988-06-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ドツプラ−偏移検出装置
US4829519A (en) * 1987-06-09 1989-05-09 Scotton Geoffrey R Automatic cell transfer system with error rate assessment
US5054035A (en) * 1989-12-21 1991-10-01 At&T Bell Laboratories Digital signal quality evaluation circuit using synchronization patterns
US5239667A (en) * 1990-01-31 1993-08-24 Nec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handoff in cellular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H03268697A (ja) * 1990-03-19 1991-11-29 Fujitsu Ltd 移動無線通信方式
GB9028108D0 (en) * 1990-12-27 1991-02-13 British Telecomm Mobile radio handover initiation determination
JP3052405B2 (ja) * 1991-03-19 2000-06-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H04329034A (ja) * 1991-04-30 1992-11-17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回線選択方法
JPH05219563A (ja) * 1992-02-06 1993-08-27 Nec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移動機
JP2878052B2 (ja) * 1993-01-12 1999-04-05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電界レベル測定エリア制御方式
US5991901A (en) * 1993-02-11 1999-11-23 Motorola, Inc. Indication of coverage area limits within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GB2277232B (en) * 1993-03-20 1997-06-11 Motorola Inc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 mobile radio
US6393281B1 (en) * 1993-03-26 2002-05-21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Seamless hand-off for air-to-ground systems
US5471670A (en) * 1993-07-02 1995-11-28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mmunciation resource handoffs
US5517674A (en) * 1993-08-09 1996-05-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Low capacity mobile assisted handoff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5553243A (en) * 1994-01-07 1996-09-03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with high resolution the fidelity of information received on a communications channel
US5673307A (en) * 1994-02-17 1997-09-30 Spectralink Corporation Handoff method for indoor cellular phone system
US5551059A (en) * 1994-10-31 1996-08-2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lligent cell selection using doppler data in cellular systems
JPH08307926A (ja) * 1995-05-08 1996-11-22 Fujitsu Ltd ディジタ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ビットエラーレート測定装置
JP2968706B2 (ja) * 1995-07-26 1999-11-02 日本電気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移動無線機
JPH09247139A (ja) * 1996-03-01 1997-09-19 Canon Inc パターン検出装置
JP3076762B2 (ja) * 1996-08-30 2000-08-14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基地局検出回路
US5943606A (en) * 1996-09-30 1999-08-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ation of frequency offset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5884178A (en) * 1996-11-27 1999-03-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speed of a mobile st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SE510940C2 (sv) * 1996-12-19 1999-07-1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nordning och förfarande i ett kommunikationsnät för snabb handover genom identifiering av predikterad bärvågssignal
JPH10191441A (ja) * 1996-12-26 1998-07-21 Nec Corp 移動体通信方式
US6243844B1 (en) * 1997-01-17 2001-06-05 Ascom Tech Ag Signal transmitter used in the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SE511882C2 (sv) * 1997-02-25 1999-12-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od och anordning för återupprättande av en samtalsförbindelse i ett mobilt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US6052598A (en) * 1997-09-30 2000-04-18 At&T Corp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location of a mobile st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8634C (zh) * 2003-09-30 2008-05-14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用电路、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
CN100442664C (zh) * 2006-02-08 2008-12-10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校准时钟源的移动终端和方法
WO2011022886A1 (zh) * 2009-08-27 2011-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信号质量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2577490A (zh) * 2009-08-27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信号质量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2577490B (zh) * 2009-08-27 2014-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信号质量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2106172A (zh) * 2009-10-05 2011-06-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供使用多个度量的移交触发机制的装置和方法
CN102106172B (zh) * 2009-10-05 2015-01-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td-scdma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0001174A1 (fr) 2000-01-06
EP1026906A4 (en) 2005-03-16
EP1026906A1 (en) 2000-08-09
AU7935898A (en) 2000-01-17
US6594494B1 (en) 2003-07-15
CN1135867C (zh) 2004-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867C (zh) 移动通信终端
CN1201509C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基站间同步的方法
CN1154269C (zh) 在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保持上链同步的方法和系统
CN1092458C (zh) 在cdma系统中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移动站
US6539008B1 (en) Method for inserting power control bits in the CDMA mobile system
CN1153480C (zh) 用于支持发送分集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正向链路功率控制装置和方法
EP1142418B1 (en) Improved cdma soft hand-off
US6044272A (en) Mobile assisted handoff system and method
CN1157969C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方法
AU763880B2 (en) Increasing performance in communications by embedding one signal in another signal
CN1267439A (zh) 用于在移动站中识别时分蜂窝网络的基站的方法和移动站
CN1330814A (zh) 在ds/cdma蜂窝系统中软越区切换期间组合功率控制命令的系统和方法
EP1487118A3 (en) Error detection method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A238036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a handof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ch as a hard handoff
JP2003532330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基地局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付加チャネル電力制御を支援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575010A (zh) 移动通信终端、越区切换控制方法及越区切换控制程序
CN1863385A (zh) 一种实现蜂窝通信系统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126321C (zh) 通过无线接口在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A2582366A1 (en) Mitigating intermodulation interference using channel power estimation and attenuation in a two-way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020136179A1 (en) Array antenna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2065533B (zh)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发送功率的装置和方法
CN1127880C (zh) 下行链路观测时间差测量的改进
CN1522504A (zh) 无线基站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CN1277361C (zh) 码分多址基站接收移动台反向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
CN1479550A (zh) 移动通信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