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8819A - 噪声吸收器和噪声吸收器外壳 - Google Patents

噪声吸收器和噪声吸收器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8819A
CN1268819A CN00103151A CN00103151A CN1268819A CN 1268819 A CN1268819 A CN 1268819A CN 00103151 A CN00103151 A CN 00103151A CN 00103151 A CN00103151 A CN 00103151A CN 1268819 A CN1268819 A CN 1268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uter casing
casing member
noisekiller
cable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03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870C (zh
Inventor
平川昌治
渡边雄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68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8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8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3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5/02Reducing interference from electric apparatus by means located at or near the interfer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04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comprising several parts forming a closed casing
    • H05K5/0013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comprising several parts forming a closed casing assembled by resilien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05K9/0018Casings with provisions to reduce aperture leakages in walls, e.g. terminals, connectors,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01F2017/065Core mounted around conductor to absorb noise, e.g. EMI fil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噪声吸收器外壳包含第一和第二外壳件。第一外壳件包含位于相反两侧上的第一和第二电缆导管以及一个位于两侧之间的第一磁芯室。第二外壳件包含位于相反两侧上的第三和第四电缆导管以及位于两侧之间的第一磁芯室。一个互锁装置将第一和第二外壳件锁紧,一个铰链结构可以用于将第一外壳件的一侧与第二外壳件的一侧活动连接起来。一个带电缆通道的磁芯可以容纳在外壳内,以构成一个噪声吸收器。

Description

噪声吸收器和噪声吸收器外壳
本发明涉及一种噪声吸收器和一种噪声吸收器外壳。
目前,各种用于实现同样噪声吸收功能的噪声吸收器已经被提出并投入实际使用。一种众所周知的噪声吸收器采用了绝缘树脂以将一个磁芯牢固地模塑在一根电缆上。然而,这种噪声吸收器并不便于被使用者使用,这是因为,为了将噪声吸收器安装在一根电缆上,需要附加繁重和昂贵的模塑过程。
有的噪声吸收器采用了分瓣式铁氧体磁芯,磁芯安置在一个保持外壳中,外壳包含两个外壳件,二者被一个铰链连接起来并被一个互锁装置锁紧,这种噪声吸收器公开于,例如美国专利No.4,825,185和美国专利No.4,885,559中。铰链和互锁装置在保持外壳的外周表面上彼此面对着安置。分瓣式铁氧体磁芯会在外壳件被锁紧时所呈现的弹性的作用下彼此贴紧,从而获得一个基本闭合的圆筒形磁路。
然而,在上面描述的这种噪声吸收器中,外壳件被锁紧时所呈现的弹性会施加在铰链和互锁装置上。因此,当噪声吸收器用过一段时间后,铰链和互锁装置的机械强度会降低,最终导致所述外壳件的局部或完全分开。
此外,由于这种噪声吸收器采用了分瓣式铁氧体磁芯,因此当铰链和互锁装置的机械强度降低后,会在分瓣式铁氧体磁芯之间会出现一个间隙,从而导致噪声吸收功能降低。
而且,由于互锁装置位于保持外壳外部,因此需要附加的安装空间,以容纳互锁装置的突出部分,在噪声吸收器的安装空间有限时,这一点是特别不利的。
在现有技术的另一个例子中,日本未审查的实用新型公开说明书No.60117/1994中公开了一种噪声吸收器,其采用了一个单一的圆筒形磁芯,该磁芯被两个分开的外壳件包围着。需要安装噪声吸收器的电缆要穿过圆筒形磁芯,之后再绕着圆筒形磁芯缠绕一次。两个外壳件中的一个上带有凹槽部分,而两个外壳件中的另一个上带有与凹槽部分相面对的凸台部分。通过将凸台与凹槽部分互锁,可以将两个外壳件锁紧。
在这个例子中,供应给最终使用者的噪声吸收器的圆筒形磁芯被锁紧的外壳件包围着,因此需要将两个外壳件彼此分开,以取出圆筒形磁芯,再将电缆插入并缠绕在圆筒形磁芯上,之后再重新组装上两个外壳件。这就给使用者施加了极其麻烦的负担。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噪声吸收器和一种噪声吸收器外壳,它们能够降低施加在铰链和互锁装置上的负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噪声吸收器和一种噪声吸收器外壳,它们结构紧凑并能够在有限空间内安装在一根电缆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噪声吸收器和一种噪声吸收器外壳,它们容易组装和容易安装在一根电缆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两种模式公开了一种噪声吸收器和一种噪声吸收器外壳。
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模式的外壳包含一个第一外壳件、一个第二外壳件、一个互锁装置和一个铰链结构。
第一外壳件具有两个相反侧并包含一个位于第一外壳件的两个相反侧中的一个上的第一电缆导管、一个位于第一外壳件的两个相反侧中的另一个上的第二电缆导管以及一个位于第一外壳件的两个相反侧之间的第一磁芯室。第二外壳件具有两个相反侧并包含一个位于第二外壳件的两个相反侧中的一个上的第三电缆导管、一个位于第二外壳件的两个相反侧中的另一个上的第四电缆导管以及一个位于第二外壳件的两个相反侧之间的第一磁芯室;
互锁装置用于将第一外壳件和第二外壳件锁紧,铰链结构用于将第一外壳件的相反侧中的一个与第二外壳件的相反侧中的一个活动连接起来。
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模式的外壳包含第一和第二外壳件,每个外壳件分别包含一个磁芯室。通过磁芯的一半容纳在第一外壳件的第一磁芯室中,而磁芯的另一半容纳在第二外壳件的第二磁芯室中,并将第一和第二外壳件闭合起来,这种结构使得一个磁芯能够完全容纳在上述外壳中。因此,外壳与一个磁芯组合起来构成噪声吸收装置。
通过引导一根电缆穿过形成在第一和第四电缆导管以及第二和第三电缆导管之间的孔,并使电缆穿过磁芯中的通道,即可将根据本发明的噪声吸收器安装在一个电子装置的电缆上,以吸收电子装置内部或外部的噪声,因此方便了电缆的穿入过程。
此外,在电缆穿过磁芯中的电缆通道后,外壳被互锁装置锁紧,因此不需要树脂模塑过程,这样,最终使用者可以将噪声吸收器容易地安装在一根电缆上。
另外,第一和第二外壳件被位于外壳一侧的铰链结构活动连接起来,并被位于外壳另一侧的互锁装置锁紧,因此铰链结构和互锁装置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是保持磁芯。因此,施加在铰链结构和互锁装置上的负载被大大降低了。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外壳和噪声吸收器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外壳和噪声吸收器之间的很大差别在于,一对分瓣式铁氧体磁芯利用外壳的弹性而彼此贴紧着安置。
此外,当第一和第二外壳件被锁紧之后,铰链结构沿外壳的长度方向伸出,该方向与电缆方向一致,从而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噪声吸收器的外形尺寸小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噪声吸收器。尽管外壳的外形尺寸因铰链结构的伸出距离而增大了,但这种尺寸增加不会构成任何问题,因为电缆是从外壳长度方向的两侧伸出的。
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模式的外壳包含一个第一外壳件、一个第二外壳件、一个第一互锁装置和一个第二互锁装置。
第一外壳件具有两个相反侧并包含一个位于第一外壳件的两个相反侧中的一个上的第一电缆导管、一个位于第一外壳件的两个相反侧中的另一个上的第二电缆导管以及一个位于第一外壳件的两个相反侧之间的第一磁芯室。第二外壳件具有两个相反侧并包含一个位于第二外壳件的两个相反侧中的一个上的第三电缆导管、一个位于第二外壳件的两个相反侧中的另一个上的第四电缆导管以及一个位于第二外壳件的两个相反侧之间的第一磁芯室;
第一互锁装置和一个第二互锁装置用于将第一外壳件和第二外壳件锁紧,其中第一互锁装置将第一外壳件和第二外壳件部分锁紧,而第二互锁装置将第一外壳件和第二外壳件完全锁紧。
通过这种结构,当第一和第二外壳件被部分或全部锁紧之后,第一和第四电缆导管彼此面对并形成一个孔。同样,当第一和第二外壳件被部分或全部锁紧之后,第二和第三电缆导管彼此面对并形成一个孔。
采用第二模式的外壳包含第一和第二外壳件,每个外壳件分别包含一个磁芯室。通过磁芯的一半容纳在第一外壳件的第一磁芯室中,而磁芯的另一半容纳在第二外壳件的第二磁芯室中,并将第一和第二外壳件闭合起来,这种结构使得一个磁芯能够完全容纳在上述外壳中。通过引导一根电缆穿过形成在第一和第四电缆导管以及第二和第三电缆导管之间的孔,并使电缆穿过磁芯中的通道,即可将这样获得的噪声吸收器安装在一个电子装置的电缆上,以吸收电子装置内部或外部的噪声,因此方便了电缆的穿入过程。
第一互锁装置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外壳件部分闭锁起来,其结果是,形成了用于插入一根电缆的孔。噪声吸收器可以以第一和第二外壳件部分闭锁的状态出售。这样,为将噪声吸收器安装在一根电缆上,最终使用者可以在购置状态下将一根电缆插入噪声吸收器中。
此外,第二互锁装置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外壳件完全闭锁起来。这使得最终使用者能够利用第二互锁装置以非常高的可靠性和很小的相对于部分闭锁状态的角位移将噪声吸收器安装在一根电缆上。因此,采用第二模式的吸收器可以快速且容易地安装在一根电缆上。
通过参考下面对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及其可以获得的优点,附图包括: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的未闭锁外壳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外壳的前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3-3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沿图1中的线4-4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沿图1中的线5-5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外壳处于半闭锁状态时的前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的线7-7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图1所示外壳处于完全闭锁状态时的前视图;
图9是沿图8中的线9-9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一个实施例中的未闭锁噪声吸收器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噪声吸收器的前视图;
图12是沿图10中的线12-12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沿图10中的线13-13的放大剖视图;
图14是图10所示噪声吸收器半闭锁在一根电缆时的前视图;
图15是沿图14中的线15-15的放大剖视图;
图16是沿图15中的线16-16的放大剖视图;
图17是图10所示噪声吸收器完全闭锁在一根电缆时的前视图;
图18是沿图17中的线18-18的放大剖视图;
图19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外壳处于半闭锁状态时的放大剖视图;
图20是图19所示外壳处于完全闭锁状态时的前视图;
图21是噪声吸收器处于操作状态时的透视图;
图22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未闭锁噪声吸收器的俯视图;
图23是图22所示噪声吸收器的前视图;
图24是噪声吸收器沿图22中的线24-24的放大剖视图;
图25是噪声吸收器沿图22中的线25-25的放大剖视图;
图26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未闭锁噪声吸收器的俯视图;
图27是图26所示噪声吸收器的前视图;
图28中显示了图26所示噪声吸收器的组装方法;
图29是图26所示噪声吸收器处于半闭锁状态时的前视图;
图30是噪声吸收器沿图29中的线30-30的放大剖视图;
图31是图26所示噪声吸收器处于完全闭锁状态时的前视图;
图32是噪声吸收器沿图31中的线32-32的放大剖视图;
图33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未闭锁噪声吸收器的俯视图;
图34是图33所示噪声吸收器的前视图;
图35是噪声吸收器沿图33中的线35-35的放大剖视图;
图36是噪声吸收器沿图33中的线36-36的放大剖视图;
图37是噪声吸收器沿图33中的线37-37的放大剖视图;
图38是图33所示噪声吸收器处于半闭锁状态时的前视图;
图39是噪声吸收器沿图38中的线39-39的放大剖视图;
图40是图33所示噪声吸收器处于完全闭锁状态时的前视图;
图41是噪声吸收器沿图40中的线41-41的放大剖视图;
图42是图33所示噪声吸收器处于操作状态时的透视图;
图43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未闭锁噪声吸收器的俯视图;
图44是图43所示噪声吸收器的前视图;
图45是噪声吸收器沿图43中的线45-45的放大剖视图;
图46是噪声吸收器沿图43中的线46-46的放大剖视图;
图47是噪声吸收器沿图43中的线47-47的放大剖视图;
图48是图43所示噪声吸收器处于半闭锁状态时的前视图;
图49是噪声吸收器沿图48中的线49-49的放大剖视图;
图50是图43所示噪声吸收器处于完全闭锁状态时的前视图;
图51是噪声吸收器沿图50中的线51-51的放大剖视图;
图52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未闭锁噪声吸收器的俯视图;
图53是图52所示噪声吸收器的前视图;
图54是图52所示噪声吸收器处于半闭锁状态时的前视图;
图55是噪声吸收器沿图54中的线55-55的放大剖视图;
图56是图52所示噪声吸收器处于完全闭锁状态时的前视图;
图57是噪声吸收器沿图56中的线57-57的放大剖视图;
图58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未闭锁噪声吸收器的俯视图;以及
图59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未闭锁噪声吸收器的俯视图。
图1至图9中显示了一个同时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模式的外壳。换言之,图中显示了一个外壳,其包含一个铰链结构和第一和第二互锁装置。成形为分瓣式圆筒形的第一外壳件21中包含一个带开口端的第一磁芯室210。也成形为分瓣式圆筒形的第二外壳件22中包含一个带开口端的第二磁芯室220。当外壳关闭时,第一外壳件21的开口端与第二外壳件22的开口端彼此面对着。
一个第一电缆导管211和一个第二电缆导管212提供于第一外壳件21的长度方向相反两侧上。一个第三电缆导管221和一个第四电缆导管222提供于第二外壳件22的长度方向相反两侧上。在关闭外壳时,第一外壳件21的两侧与第二外壳件22的两侧平齐,从而使得第一电缆导管211与第四电缆导管222彼此面对着,而第二电缆导管212与第三电缆导管221彼此面对着,这样,孔形成在外壳的两个径向侧上。
第一外壳件21上带有四个凸台213,它们位于第一磁芯室210的开口端处。这些凸台213用于保持一个磁芯。凸台213的数量可以任意选择,但理想的是至少在三个点上利用凸台213限定磁芯。凸台213置于第一外壳件21上,是基于假定一个单一的圆筒形磁芯容纳于第一磁芯室210中。显然,如果要将一个圆筒形磁芯容纳于第二磁芯室220中,则需要在第二外壳件22的开口端提供凸台213,而如果要采用分瓣式磁芯,则第一磁芯室210和第二磁芯室220的开口端均需要提供凸台213。
在图中,第二外壳件22的第四电缆导管222中带有一组电缆夹紧部分223,以防止安装后噪声吸收器沿电缆移动。图中所示的电缆夹紧部分223只是提供了一个例子,除了图示形式,它们还可以采用其它各种形式,并可以带有锯齿形状或通过改变,例如,第四电缆导管222的曲率而形成。仅仅一个或一组电缆夹紧部分223可以提供于第一电缆导管211或第四电缆导管222上,或提供于第一电缆导管211和第四电缆导管222二者上。在外壳的另一个替换性实施例中,第一外壳件21上的带有第二电缆导管212的那一侧连接着第二外壳件22上的带有第四电缆导管222的那一侧。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一个或一组电缆夹紧部分223可以提供于第一电缆导管211或第三电缆导管221上,或提供于第一电缆导管211和第三电缆导管221二者上。
在图中,铰链结构23提供于第二电缆导管212和第三电缆导管221的两侧,并将第一外壳件21的一侧与第二外壳件22的一侧活动连接起来。铰链结构23与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成形为一体,并通过选择一个适宜的厚度而呈现出一个柔性自由度。第一外壳件21、第二外壳件22和铰链结构23均由诸如塑料等材料制成。
此外,当第一和第二外壳件21和22紧固之后,铰链结构23沿外壳的长度方向伸出,从而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噪声吸收器的外径小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噪声吸收器。
另外,第一外壳件21的一端带有第一钩子31和第一孔32。每个第一孔32分别位于第一电缆导管211的两侧,而每个第一钩子31分别位于第一孔32的外侧。
同样,第二外壳件22的一端上带有第二钩子41和第二孔42。每个第二钩子41分别位于第四电缆导管222的两侧并位于与第一孔32相对应的位置上,而每个第二孔42分别位于一个第二钩子41的外侧并位于与第一钩子31相对应的位置上。
请参考图3和4,位于每个第一孔32的插口处的间隙G11被设置得小于内部间隙G12。每个第二钩子41上分别带有一个凸块410。凸块410的宽度W1大于位于第一孔32的插口处的间隙G11,并被设置得大约等于第一孔32的内部间隙G12。凸块410之间的距离G31被设置得略小于第一孔31之间的距离G32。位于每个第二孔42的插口处的间隙G21被设置得小于每个第二孔42的出口处的间隙G22。每个第一钩子31上分别带有一个凸块310。凸块310的宽度W2大于位于第二孔42的插口处的间隙G21,并被设置得大约等于第二孔42的出口处的间隙G22。
图6和7中显示了处于半闭锁状态的外壳。图8和9中显示了处于完全闭锁状态的外壳。第一互锁装置和第二互锁装置提供于外壳上的与铰链结构23相反的一侧上,以将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锁紧。
现在请参考图6至9,以解释第一互锁装置和第二互锁装置。如图6和7所示,第一互锁装置用于半闭锁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其中第一互锁装置由位于第二外壳件22内部的第二钩子41和位于第一外壳件21内部的第一孔32构成。
如前所述,第二钩子41的凸块410的宽度W1被设置得大于位于第一孔32的插口处的间隙G11。然而,由诸如塑料等材料制成的第二钩子41具有回弹性和柔性。其结果是,在将第二钩子41插入第一孔32时,尽管第一孔32的间隙G11小于凸块410的宽度W1,凸块410也能够因为具有回弹性和柔性而弯曲,从而将凸块410推入第一孔32内,以将凸块410闭锁在第一孔32中。
在将凸块410闭锁在第一孔32中后,用于恢复原始形状的回复力作用在凸块410上。这样,在凸块410恢复原始形状后,由于第一孔32的间隙G11小于凸块410的宽度W1,因此凸块410不会从第一孔32中滑出。
由于铰链结构具有回弹性和柔性,因此导致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返回张开状态的回复力将作用在通过铰链结构连接着的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上。此外,由于凸块410之间的距离G31被设置得略小于第一孔31之间的距离G32(见图3和4),因此,按压并接触着第一孔32内壁表面的凸块410将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上述两个力将阻止第二钩子41的凸块410在第一孔32中向内移动。
第二互锁装置用于完全闭锁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其中第二互锁装置由位于第一外壳件21内部的第一钩子31和位于第二外壳件22内部的第二孔42构成。
如前所述,第一钩子31的凸块310的宽度W2被设置得大于位于第二孔42的间隙G21。然而,由诸如塑料等材料制成的第一钩子31具有回弹性和柔性。其结果是,在将第一钩子31插入第二孔42时,尽管第二孔42的间隙G21小于凸块310的宽度W2,凸块310也能够因为具有柔性而弯曲,从而将凸块310推入第二孔42内,以将凸块310闭锁在第二孔42中。
在将凸块310闭锁在第二孔42中后,凸块310因为具有回弹性而恢复其原始形状。这样,在凸块310恢复原始形状后,由于第二孔42的间隙G21小于凸块310的宽度W2,因此凸块310不会从第二孔42中滑出。因此,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将保持完全闭锁状态
图10至13中显示了一个同时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模式的噪声吸收器。换言之,噪声吸收器具有一个外壳,其包含一个铰链结构和第一和第二互锁装置。一个磁芯1与图1至图9中所示的外壳组合而构成了该噪声吸收器。
磁芯1带有一个电缆通道10,并被容纳在第一外壳件21的第一磁芯室210中。磁芯1可以由,例如,各种磁性材料制成,其中包括铁氧体磁性材料、金属磁性材料和复合磁性材料。这种复合磁性材料的例子包括铁氧体颗粒或金属磁性颗粒与合成树脂混合而制成的复合材料。可以根据被吸收噪声的频率成分而从这些磁性材料中适宜地选择。
磁芯1在其外周表面上带有一对凹槽11和12。在这种结构中,当磁芯1插入第一外壳件21的第一磁芯室210中时,每个凸台213均在其回弹性、柔性和类似性能的作用下弯曲,以将磁芯1限定在第一磁芯室210中。当磁芯1完全就位于第一磁芯室210中后,各凸台213会因回弹性而恢复原始位置,从而钩挂在凹槽11和12中。其结果是,磁芯1高度稳定地保持在第一磁芯室210中,因而能够以高可靠性防止旋转、摇摆或滑动。
如前所述,均为分瓣式圆筒形的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分别在内部带有第一和第二磁芯室210和220。磁芯1被容纳和限定在第一外壳件21的第一磁芯室210中。由于磁芯1的下半部分以这种方式容纳在第一外壳件21中,因此当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被闭锁时,磁芯1的上半部分将容纳在第二外壳件22中。
通过在本发明的噪声吸收器中采用筒形磁芯1,可以消除使用分瓣式磁芯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以低制造成本加工出高经济性噪声吸收器。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噪声吸收器可以安装在一个电子装置的电缆上,以吸收电子装置内部产生的噪声或产生于外部并通过电缆传输到电子装置内部的噪声。
图14至18中显示了图10至13中所示噪声吸收器的安装过程。在根据本发明的噪声吸收器中,第一互锁装置半闭锁了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由于该结构使得,即使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的位置竖直翻转,磁芯1也能够以稳定的方式保持在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中,因此噪声吸收器可以以这种状态作为制品运输到市场上。此外,由于电缆导管之间成形出孔,因此在这种购置状态即可将一根电缆插入噪声吸收器。
请参考图15,在这种状态下,第四电缆导管222中的电缆夹紧部分223位于从磁芯1的通道10中穿过的电缆的外侧。其结果是,将电缆插入噪声吸收器时不会受到电缆夹紧部分223的妨碍。
请参考图16,第一外壳件21的第一磁芯室210的长度L1被设置得大约等于磁芯1的长度L3。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因磁芯1在第一磁芯室210内部移动而接触第一磁芯室210内壁所导致的出现任何故障,即所谓的音箱故障。
第二外壳件22的第二磁芯室220的长度L2大于第一磁芯室210的长度L1。在第二外壳件22相对于第一外壳件21旋转时,长度L1与长度L2的差值可以确保第二外壳件22不碰撞到磁芯,从而不会阻碍第二外壳件22在一个范围内的旋转运动,该范围包含由第一互锁装置获得的未闭锁状态和闭锁状态。在这个实施例中,上述尺寸差值设置为大约1mm。
请参考图17和18,噪声吸收器中还包含一个第二互锁装置,其位于背向铰链结构23的位置上,用以完全闭锁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这种结构使得最终使用者能够相对于第一互锁装置所获得的半闭锁状态进行很小的角位移,即可以以可靠的方式将噪声吸收器固定在电缆上。在本实施例中,这种角位移被设置在大约20°至40°。
第四电缆导管222中的电缆夹紧部分223夹紧噪声吸收器中的电缆,以防止噪声吸收器以电缆移动。这样,噪声吸收器以高可靠性固定在电缆上。如前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噪声吸收器可以容易且快速地安装在电缆上,并在使用时极其容易。
此外,第一外壳件21上带有电缆导管211和212,而第二外壳件22上带有电缆导管221和222,因此,通过引导电缆穿过分别形成于电缆导管212、221和211、222之间的孔,即可以插入电缆。这样,电缆插入过程很方便。
另外,在插入电缆之后,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被闭锁住,而不必进行辅助的树脂模塑,因而便于使用。
而且,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通过铰链结构23相互连接。铰链结构23提供于第二电缆导管212和第三电缆导管221的两侧,并将第一外壳件21的一侧与第二外壳件22的一侧活动连接起来。外壳的另两个径向相反侧通过第一和第二互锁装置闭锁起来。在这种结构中,磁芯1被筒形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支撑着,铰链结构23和互锁装置的主要功能是保持磁芯1。在这个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外壳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外壳之间的很大差别在于,一对分瓣式磁芯利用外壳的弹性而彼此贴紧着安置。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结构,施加在铰链结构23和互锁装置上的负载可以大大降低。
此外,当第一和第二外壳件21和22紧固之后,铰链结构23沿电缆方向伸出,从而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噪声吸收器的外径小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噪声吸收器。尽管外壳沿电缆方向的尺寸因伸出铰链结构23而增大了,但这种外部尺寸的增加不会构成任何问题,因为电缆是从外壳在电缆方向的两侧伸出的。
另外,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带有铰链结构23和互锁装置,因此消除了从外壳的外表面伸出的凸台。这样,噪声吸收器与电缆更容易构成一个整体单元。
图19和20中显示了外壳的另一个实施例,在图19中,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被半闭锁,在图20中,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被完全闭锁。在这两个图中,相同的参考代号标识与前面各图中相同的部件。
第二外壳件22上的第二钩子41的凸块410被限制在第一外壳件21上的第一孔32内的凸块上,而第一外壳件21上的第一钩子31的凸块310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压紧接触着第二外壳件22上的第二孔42的内壁上。第一钩子31的凸块310因压紧接触第二孔42的内壁而引起的弹性会增大用于将第二钩子41的凸块410限制在第一孔32内的凸块上的力。这样,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以高可靠性半闭锁在一起。
图21中显示了前面各图中描述和显示的噪声吸收器的操作状态。根据本发明的噪声吸收器5安装在电缆6上,电缆6的两端连接着接头71和72。电缆6通过接头71和72连接着电子装置(未示出)。
图22至图25中显示了一个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模式的噪声吸收器。换言之,噪声吸收器具有一个外壳,其包含一个铰链结构。成形为分瓣式圆筒形的第一外壳件21中包含一个带开口端的第一磁芯室210。也成形为分瓣式圆筒形的第二外壳件22中包含一个带开口端的第二磁芯室220。当外壳关闭时,第一外壳件21的开口端与第二外壳件22的开口端彼此面对着。
一个第一电缆导管211和一个第二电缆导管212提供于第一外壳件21的长度方向相反两侧上。一个第三电缆导管221和一个第四电缆导管222提供于第二外壳件22的长度方向相反两侧上。在关闭外壳时,第一外壳件21的两侧与第二外壳件22的两侧平齐,从而使得第一电缆导管211与第四电缆导管222彼此面对着,而第二电缆导管212与第三电缆导管221彼此面对着,这样,孔形成在外壳的两个径向侧上。第一外壳件和第二外壳件通过一个铰链结构连接起来。
在图中,第二外壳件22的第四电缆导管222中带有电缆夹紧部分223,以防止安装后噪声吸收器沿电缆移动。图中所示的电缆夹紧部分223只是提供了一个例子,除了图示形式,它们还可以采用其它各种形式,并可以带有锯齿形状或通过改变,例如,第四电缆导管222的曲率而形成。仅仅一个或一组电缆夹紧部分223可以提供于第一电缆导管211或第四电缆导管222上,或提供于第一电缆导管211和第四电缆导管222二者上。在外壳的另一个替换性实施例中,第一外壳件21上的带有第二电缆导管212的那一侧连接着第二外壳件22上的带有第四电缆导管222的那一侧。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一个或一组电缆夹紧部分223可以提供于第一电缆导管211或第三电缆导管221上,或提供于第一电缆导管211和第三电缆导管221二者上。
在图中,铰链结构23提供于第二电缆导管和第三电缆导管的两侧,并将第一外壳件的一侧与第二外壳件的一侧活动连接起来。铰链结构23与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成形为一体,并通过选择一个适宜的厚度而呈现出一个柔性自由度。第一外壳件21、第二外壳件22和铰链结构23均由诸如塑料等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与前面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噪声吸收器的外壳带有一个单一的互锁装置。
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模式的噪声吸收器互锁装置由钩子31和孔42构成。各钩子31均位于第一外壳件21的一侧。各孔42均位于第二外壳件22的一侧。
除了不能半闭锁以外,这种结构可以获得的优点与图1至21中所示结构可以获得的优点相似。
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模式的噪声吸收器采用了一个磁芯1和凸台213,它们与前面所述噪声吸收器中的磁芯1和凸台213完全相同,因此不再继续解释。
图26至图27中显示了一个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模式的噪声吸收器。换言之,噪声吸收器具有一个外壳,其包含第一和第二互锁装置。这里,没有提供采用铰链结构,因此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彼此分开提供。
成形为分瓣式圆筒形的第一外壳件21中包含一个带开口端的第一磁芯室210。也成形为分瓣式圆筒形的第二外壳件22中包含一个带开口端的第二磁芯室220。当外壳关闭时,第一外壳件21的开口端与第二外壳件22的开口端彼此面对着。
一个第一电缆导管211和一个第二电缆导管212提供于第一外壳件21的长度方向相反两侧上。一个第三电缆导管221和一个第四电缆导管222提供于第二外壳件22的长度方向相反两侧上。在关闭外壳时,第一外壳件21的两侧与第二外壳件22的两侧平齐,从而使得第一电缆导管211与第四电缆导管222彼此面对着,而第二电缆导管212与第三电缆导管221彼此面对着,这样,孔形成在外壳的两个径向侧上。
第一外壳件21上带有第一钩子31、第一孔32、第三钩子51和第三孔52。每个第一孔32分别位于第一电缆导管211的两侧,而每个第一钩子31分别位于第一孔32的外侧。每个第三钩子51分别位于第二电缆导管212的两侧,而每个第三孔52分别位于第三钩子51的外侧。
第一磁芯室210在一个开口表面带有四个凸台213,它们用于保持一个分瓣式磁芯101。凸台213的数量可以任意选择,但理想的是至少在三个点上利用凸台213限定磁芯101。
第二外壳件22上带有第四孔62、第四钩子61、第二钩子41和第二孔42。每个第四孔62分别位于第三电缆导管221的两侧,而每个第四钩子61分别位于第四孔62的外侧。每个第二钩子41分别位于第四电缆导管222的两侧,而每个第二孔42分别位于第二钩子41的外侧。
第二磁芯室220在一个开口表面带有四个凸台213,它们用于保持一个分瓣式磁芯102。凸台213的数量可以任意选择,但理想的是至少在三个点上利用凸台213限定磁芯102。
在图中,第二外壳件22的第四电缆导管222中带有电缆夹紧部分223,以防止安装后噪声吸收器沿电缆移动。图中所示的电缆夹紧部分223只是提供了一个例子,除了图示形式,还可以采用其它各种形式,并可以带有锯齿形状或通过改变,例如,第四电缆导管222的曲率而形成。仅仅一个或一组电缆夹紧部分223可以提供于第一电缆导管211、第二电缆导管212、第三电缆导管221和第四电缆导管222中的任意一个上,或提供于第一电缆导管211、第二电缆导管212、第三电缆导管221和第四电缆导管222中的一组上。
第二钩子41、第一孔32、第四钩子61和第三孔52组合起来构成第一互锁装置,而第一钩子31、第二孔42、第三钩子51和第四孔62组合起来构成第二互锁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的结构彼此完全相同,其中第一外壳件21上的第一钩子31、第一孔32、第三钩子51和第三孔52分别与第二外壳件22上的第四钩子61、第四孔62、第二钩子41和第二孔42相对应。
图28至32中显示了图26和27中所示噪声吸收器的一种组装方法。将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放置在彼此对称的位置上,并沿箭头F1所示方向组合起来。在图28中所示的对称位置,第一外壳件21上的第一钩子31和第三钩子51分别面对着第二外壳件22上的第二孔42和第四孔62,而第二外壳件22上的第二钩子41和第四钩子61分别面对着第一外壳件21上的第一孔32和第三孔52。
请参考图29和30,其中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被半闭锁着。如图所示,第一钩子31插入第二孔42中,第二钩子41插入第一孔32中,第三钩子51插入第四孔62中,而第四钩子61插入第三孔52中。
凸块410的前端被限制在从第一孔32的内表面伸出的限制位置上。同样,虽然未示出,凸块510的前端也被限制在从第四孔62的内表面伸出的限制位置上。
凸块310的外周表面压紧接触着第二孔42的内表面。同样,虽然未示出,凸块610的外周表面压紧接触着第三孔52的内表面。它们所受到的按压力可以增强第二钩子41和第四钩子61的限制力。因此,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以稳定的方式半闭锁着。在这种状态下,一个孔形成在第一电缆导管211和第四电缆导管222之间,同样,另一个孔形成在第二电缆导管212和第三电缆导管221之间,因此在这种购置状态即可将一根电缆插入噪声吸收器。
请参考图31和32,其中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被完全闭锁着。如图所示,在这个最终闭锁位置上,第一钩子31继续插入第二孔42中,而位于它们端部的凸块310被限制在从第二孔42的内表面伸出的限制位置上,从而构成第二互锁装置。同样,虽然未示出,第三钩子51继续插入第四孔62中,而位于它们端部的凸块510被限制在从第四孔62的内表面伸出的限制位置上,从而构成第二互锁装置。
这样,使用者通过相对于第一互锁装置所获得的半闭锁状态进行很小的角位移,即可以以高度可靠的方式将噪声吸收器固定在电缆上。因此,使用者可以容易且快速地将采用第二模式的噪声吸收器安装在一根电缆上。
虽然图示的噪声吸收器采用了分瓣式磁芯,但根据这个实施例的噪声吸收器也可以采用一个单一的磁芯,在这种情况下,位于第二外壳件22上的凸台213就不需要了。
图33至41中显示了一个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模式的扁平电缆噪声吸收器。换言之,噪声吸收器具有一个外壳,其包含一个铰链结构。第一外壳件21中包含一个带开口端的第一磁芯室210。第二外壳件22中包含一个带开口端的第二磁芯室220。当外壳关闭时,第一外壳件21的开口端与第二外壳件22的开口端彼此面对着。
一个第一电缆导管211和一个第二电缆导管212提供于第一外壳件21的相反两侧上。一个第三电缆导管221和一个第四电缆导管222提供于第二外壳件22的相反两侧上。在关闭外壳时,第一外壳件21的两侧与第二外壳件22的两侧平齐,从而使得第一电缆导管211与第四电缆导管222彼此面对着,而第二电缆导管212与第三电缆导管221彼此面对着,这样,孔形成在外壳的两个径向侧上。
铰链结构23提供于第二电缆导管212和第三电缆导管221的两侧,并将第一外壳件21的一侧与第二外壳件22的一侧活动连接起来,铰链结构23与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成形为一体,并通过选择一个适宜的厚度而呈现出一个柔性自由度。第一外壳件21、第二外壳件22和铰链结构23均由诸如塑料等材料制成。
此外,当第一和第二外壳件21和22紧固之后,铰链结构23沿扁平电缆方向伸出,从而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噪声吸收器的外径小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噪声吸收器。尽管外壳沿扁平电缆方向的尺寸因伸出铰链结构23而增大了,但这种外部尺寸的增加不会构成任何问题,因为扁平电缆是从外壳在扁平电缆方向的两侧伸出的。
第一外壳件21上带有钩子31,而第二外壳件22上带有孔42。第一外壳件21上的钩子31和第二外壳件22上的孔42构成根据本发明的噪声吸收器的互锁装置。上述互锁装置将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闭锁起来。
分别被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上的凸台213保持着的分瓣式磁芯101和102具有矩形形状,该形状与第一和第二磁芯室210和220的矩形形状相对应。分瓣式磁芯101和102上分别带有凹槽103和104,当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被上述互锁装置闭锁后,凹槽103和104彼此面对着,从而在分瓣式磁芯101和102之间形成一个细长间隙(见图41)。
在闭锁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之前,可以将一根扁平电缆插入分瓣式磁芯101和102之间。当噪声吸收器的一个理想位置确定之后,可以通过由钩子31和孔42构成的互锁装置将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闭锁起来。
虽然图示的噪声吸收器采用了分瓣式磁芯101和102,但根据这个实施例的噪声吸收器也可以采用一个单一的磁芯,在这种情况下,位于第二外壳件22上的凸台213就不需要了。
图42中显示了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模式的扁平电缆噪声吸收器安装在一根扁平电缆7上时的状态。
图43至51中显示了一个同时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模式的扁平电缆噪声吸收器。换言之,噪声吸收器具有一个外壳,其包含一个铰链结构和第一和第二互锁装置。第一外壳件21上整体式带有一个第一磁芯室210和位于开口表面上的凸台213。凸台213用于将一个分瓣式磁芯101限定在第一磁芯室210中。第二外壳件22上整体式带有一个第二磁芯室220和位于开口表面上的凸台213。凸台213用于将一个分瓣式磁芯102限定在第二磁芯室220中。
铰链结构23提供于第二电缆导管和第三电缆导管的两侧,并将第一外壳件的一侧与第二外壳件的一侧活动连接起来,铰链结构与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成形为一体,并通过选择一个适宜的厚度而呈现出一个柔性自由度。第一外壳件21、第二外壳件22和铰链结构23均由诸如塑料等材料制成。
此外,当第一和第二外壳件21和22紧固之后,铰链结构23沿扁平电缆方向伸出,从而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噪声吸收器的外径小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噪声吸收器。尽管外壳沿扁平电缆方向的尺寸因伸出铰链结构23而增大了,但这种外部尺寸的增加不会构成任何问题,因为扁平电缆是从外壳在扁平电缆方向的两侧伸出的。
此外,第一外壳件21上带有钩子31和孔32,而第二外壳件22上带有钩子41和孔42。第二外壳件22上的钩子41和第一外壳件21上的孔32构成噪声吸收器的第一互锁装置。第一外壳件21上的钩子31和第二外壳件22上的孔42构成噪声吸收器的第二互锁装置。
分别被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上的凸台213保持着的分瓣式磁芯101和102具有矩形形状,该形状与第一和第二磁芯室210和220的矩形形状相对应。分瓣式磁芯101和102上分别带有凹槽103和104,当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被上述互锁装置闭锁后,凹槽103和104彼此面对着,从而在分瓣式磁芯101和102之间形成一个细长间隙(见图51)。
在闭锁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之前,可以将一根扁平电缆插入分瓣式磁芯101和102之间。
现在请参考图48至51,以解释第一互锁装置和第二互锁装置。图48和49中显示了图43所示噪声吸收器的半闭锁状态,而图50和51中显示了图43所示噪声吸收器的完全闭锁状态。
第一互锁装置用于半闭锁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更具体地讲,第一互锁装置是由第二外壳件22上的钩子41和第一外壳件21上的孔32构成的。
第二互锁装置用于完全闭锁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更具体地讲,第二互锁装置是由第一外壳件21上的钩子31和第二外壳件22上的孔42构成的。
由于前面进行过描述,因此这里省略了对第一互锁装置和第二互锁装置的解释。
虽然图示的噪声吸收器采用了分瓣式磁芯101和102,但根据这个实施例的噪声吸收器也可以采用一个单一的磁芯,在这种情况下,位于第二外壳件22上的凸台213就不需要了。
图52至图57中显示了一个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模式的噪声吸收器。换言之,噪声吸收器具有一个外壳,其包含第一和第二互锁装置。第一外壳件21上整体式带有一个第一磁芯室210和位于开口表面上的凸台213。凸台213用于将一个分瓣式磁芯101限定在第一磁芯室210中。第二外壳件22上整体式带有一个第二磁芯室220和位于开口表面上的凸台213。凸台213用于将一个分瓣式磁芯102限定在第二磁芯室220中。
第一外壳件21上带有第一钩子31、第三钩子51、第一孔32和第三孔52,而第二外壳件22上带有第二钩子41、第四钩子61、第二孔42和第四孔62。
第二钩子41、第一孔32、第四钩子61和第三孔52构成噪声吸收器的第一互锁装置,而第一钩子31、第二孔42、第三钩子51和第四孔62构成噪声吸收器的第二互锁装置。
分别被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上的凸台213保持着的分瓣式磁芯101和102具有矩形形状,该形状与第一和第二磁芯室210和220的矩形形状相对应。分瓣式磁芯101和102上分别带有凹槽103和104,当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被上述互锁装置闭锁后,凹槽103和104彼此面对着,从而在分瓣式磁芯101和102之间形成一个细长间隙(见图57),以穿过一根扁平电缆。
在闭锁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之前,可以将一根扁平电缆插入分瓣式磁芯101和102之间。
现在请参考图54至57,以解释第一互锁装置和第二互锁装置。图54和55中显示了图52所示噪声吸收器的半闭锁状态,而图56和57中显示了图52所示噪声吸收器的完全闭锁状态。
图54和55中所示的噪声吸收器处于被第一互锁装置半闭锁的状态。如图所示,第二外壳件22上的第二钩子41和第一外壳件21上的第一孔32相配合。同样,虽然未示出,第一外壳件21上的第三钩子51和第二外壳件22上的第四孔62相配合。
图56和57中所示的噪声吸收器处于被第二互锁装置锁紧的状态。如图所示,第一外壳件21上的第一钩子31和第二外壳件22上的第二孔42相配合。同样,虽然未示出,第二外壳件22上的第四钩子61和第一外壳件21上的第三孔52相配合。
由于前面进行过描述,因此这里省略了对第一互锁装置和第二互锁装置的解释。
虽然图示的噪声吸收器采用了分瓣式磁芯,但根据这个实施例的噪声吸收器也可以采用一个单一的磁芯,在这种情况下,位于第二外壳件22上的凸台213就不需要了。
图58中显示了另一个外壳实施例,其中,当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闭锁后,可以组合构成一个六角形,同时又提供出一个外壳,该外壳由第一外壳件21、第二外壳件22一个第一互锁装置和一个第二互锁装置。
图59中显示了另一个外壳实施例,其中,当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闭锁后,可以组合构成一个八角形,同时又提供出一个外壳,该外壳由第一外壳件21、第二外壳件22一个第一互锁装置和一个第二互锁装置。
请返回图1、10和43,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通过一个双重闭锁机构紧固在一起。作为钩子和孔的数量的替换性例子,第一外壳件21可以只带有一个第一钩子31和一个第一孔32,而第二外壳件22可以只带有一个第二钩子41和一个第二孔42。通过将单一的第二钩子41插入单一的第一孔32中,可以将外壳半闭锁上。通过将第一和第二外壳件21和22推向一起,可以将外壳完全闭锁上。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提供一种更经济的外壳和噪声吸收器,这是因为钩子的数量减半,从而自动减少了制作外壳所需的材料量。
请返回图26和52,第一外壳件21和第二外壳件22通过一个双重闭锁机构紧固在一起。作为钩子和孔的数量的替换性例子,第一外壳件21可以只带有一个第一钩子31、一个第四钩子51、一个第一孔32和一个第三孔52,而第二外壳件22可以只带有一个第二钩子41、一个第四钩子61、一个第二孔42和一个第四孔62。通过将单一的第二钩子41插入单一的第一孔32中,同时将第一的第三钩子51插入单一的第四孔62中,可以将外壳半闭锁上。通过将第一和第二外壳件21和22推向一起,可以将外壳完全闭锁上。采用这种结构可以提供一种更经济的外壳和噪声吸收器,这是因为钩子的数量减半,从而自动减少了制作外壳所需的材料量。
虽然在图中未示出,只要外壳和噪声吸收器采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由第一和第二互锁装置构成的第二模式,则铰链结构23即不需要象图示那样布置。取而代之的是,铰链结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结构,即铰链结构位于外壳的周边表面上。

Claims (18)

1.一种噪声吸收器外壳,其包含:
一个第一外壳件(21),其具有两个相反侧并包含一个位于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两个相反侧中的一个上的第一电缆导管(211)、一个位于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两个相反侧中的另一个上的第二电缆导管(212)以及一个位于两侧之间的第一磁芯室(210);
一个第二外壳件(22),其具有两个相反侧并包含一个位于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两个相反侧中的一个上的第三电缆导管(221)、一个位于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两个相反侧中的另一个上的第四电缆导管(222)以及一个位于两侧之间的第一磁芯室(220);
一个互锁装置,其用于将上述第一外壳件(21)和上述第二外壳件(22)锁紧;以及
一个铰链结构(23);
其特征在于,上述铰链结构(23)将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相反侧中的一个与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相反侧中的一个活动连接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噪声吸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铰链结构(23)将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相反侧中的带上述第二电缆导管(212)的一侧与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相反侧中的带上述第三电缆导管(221)的一侧连接起来。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噪声吸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第一电缆导管(211)或上述第四电缆导管(222)中带有至少一个电缆夹紧部分(223)。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噪声吸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铰链结构(23)将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相反侧中的带上述第二电缆导管(212)的一侧与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相反侧中的带上述第四电缆导管(222)的一侧连接起来。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噪声吸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第一电缆导管(211)或上述第三电缆导管(221)中带有至少一个电缆夹紧部分(223)。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噪声吸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磁芯室(210)的长度(L1)小于上述第二磁芯室(220)的长度(L2)。
7.一种噪声吸收器外壳,其包含:
一个第一外壳件(21),其具有两个相反侧并包含一个位于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两个相反侧中的一个上的第一电缆导管(211)、一个位于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两个相反侧中的另一个上的第二电缆导管(212)以及一个位于两侧之间的第一磁芯室(210);
一个第二外壳件(22),其具有两个相反侧并包含一个位于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两个相反侧中的一个上的第三电缆导管(221)、一个位于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两个相反侧中的另一个上的第四电缆导管(222)以及一个位于两侧之间的第一磁芯室(220);以及
一个互锁装置,其用于将上述第一外壳件(21)和上述第二外壳件(22)锁紧;
其特征在于,上述互锁装置包含一个第一互锁装置和一个第二互锁装置,其中上述第一互锁装置将上述第一外壳件(21)和上述第二外壳件(22)部分锁紧,而上述第二互锁装置将上述第一外壳件(21)和上述第二外壳件(22)完全锁紧。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噪声吸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外壳件(21)包含至少一个钩子(31)和至少一个孔(32),上述第二外壳件(22)包含至少一个钩子(41)和至少一个孔(42),上述第一互锁装置由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至少一个钩子(41)和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至少一个孔(32)组合构成,而上述第二互锁装置由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至少一个钩子(31)和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至少一个孔(42)组合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7的噪声吸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外壳件(21)包含两个钩子(31)和两个孔(32),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两个孔(32)安置在上述第一电缆导管(211)的两侧,而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两个钩子(31)安置在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两个孔(32)的两侧,上述第二外壳件(22)包含两个钩子(41)和两个孔(42),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两个钩子(41)安置在上述第四电缆导管(222)的两侧,而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上述两个孔(42)安置在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两个钩子(41)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噪声吸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至少一个钩子(31)在前端带有一个凸块(310),从而使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至少一个钩子(31)的上述凸块(310)能够闭锁在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至少一个孔(42)中,而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至少一个钩子(41)在前端带有一个凸块(410),从而使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至少一个钩子(41)的上述凸块(410)能够闭锁在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至少一个孔(32)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噪声吸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两个钩子(31)在前端带有凸块(310),从而使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两个钩子(31)的上述凸块(310)能够闭锁在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两个孔(42)中,而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两个钩子(41)在前端带有凸块(410),从而使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两个钩子(41)的上述凸块(410)能够闭锁在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两个孔(32)中。
12.根据权利要求7的噪声吸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个铰链结构(23),其将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相反侧中的一个与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相反侧中的一个活动连接起来。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噪声吸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铰链结构(23)将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相反侧中的带上述第二电缆导管(212)的一侧与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相反侧中的带上述第三电缆导管(221)的一侧连接起来。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噪声吸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第一电缆导管(211)或上述第四电缆导管(222)中带有至少一个电缆夹紧部分(223)。
15.根据权利要求12的噪声吸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铰链结构(23)将上述第一外壳件(21)的上述相反侧中的带上述第二电缆导管(212)的一侧与上述第二外壳件(22)的上述相反侧中的带上述第四电缆导管(222)的一侧连接起来。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噪声吸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第一电缆导管(211)或上述第三电缆导管(221)中带有至少一个电缆夹紧部分(223)。
17.根据权利要求7的噪声吸收器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磁芯室(210)的长度(L1)小于上述第二磁芯室(220)的长度(L2)。
18.一种噪声吸收器,其包含:
一个外壳;以及
一个磁芯(1),其容纳在上述外壳内并带有一个电缆通道(10);
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意一款的外壳。
CNB001031511A 1999-03-24 2000-03-17 噪声吸收器和噪声吸收器外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98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0606/1999 1999-03-24
JP080606/99 1999-03-24
JP8060699 1999-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8819A true CN1268819A (zh) 2000-10-04
CN1159870C CN1159870C (zh) 2004-07-28

Family

ID=13723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0315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9870C (zh) 1999-03-24 2000-03-17 噪声吸收器和噪声吸收器外壳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515230B1 (zh)
KR (1) KR100604971B1 (zh)
CN (1) CN1159870C (zh)
DE (1) DE10014675B4 (zh)
TW (1) TW45156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8741C (zh) * 2005-02-02 2008-11-26 Tdk股份有限公司 组装有壳体和磁芯的噪声滤波器
CN103238191A (zh) * 2010-10-21 2013-08-07 沃思电子埃索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吸收噪声的装置
CN109378178A (zh) * 2011-12-06 2019-02-22 格林佳格照明有限公司 用于在配电系统中使用的耦合器
CN112204687A (zh) * 2018-05-22 2021-01-08 普莱默股份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的感应式充电器的感应式能量发射器/接收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26136B3 (de) * 2002-06-12 2004-01-22 Siemens Ag Elektrisches Gerät,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R2848378B1 (fr) * 2002-12-04 2006-07-14 Legrand Sa Boitier du genre comportant deux elements destines a etre rendus solidaires l'un de l'autre de facon sure
DE102004018423A1 (de) * 2004-04-08 2006-03-09 Novar Gmbh Gehäuse, insbesondere aus Blech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7492245B2 (en) * 2006-01-31 2009-02-17 Amperion, Inc. Broadband over power lines (BPL) coupling system
WO2007134212A1 (en) * 2006-05-11 2007-11-2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able gripping device for a cable closure or terminal
US20080047112A1 (en) * 2006-08-22 2008-02-28 Theodore Calvin Hoekstra Clip assembly for fuel door release cable
US20120198668A1 (en) * 2011-02-08 2012-08-09 Helen Butler Stay-a two part device that snaps in place over shoelces
US20150208519A1 (en) * 2012-09-19 2015-07-23 Kitagawa Industries Co., Ltd. Ferrite clamp
JP6142391B2 (ja) * 2013-08-08 2017-06-07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保持具、及び雑音電流吸収具
DE102015205193A1 (de) * 2015-03-23 2016-09-29 Würth Elektronik eiSos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bsorbieren des elektrischen Rauschens
JP6651992B2 (ja) * 2016-06-16 2020-02-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グロメ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27471A (en) * 1961-05-01 1964-03-31 Lennox Ind Inc Strain relief clamp
US3147338A (en) * 1961-08-15 1964-09-01 Harold N Ekvall Longitudinally divided hinged insulating connector covers
JPH0234875Y2 (zh) * 1986-08-29 1990-09-19
JPH0760956B2 (ja) 1987-02-19 1995-06-28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雑音吸収具
JPH0537452Y2 (zh) * 1987-03-27 1993-09-22
JPH0537514Y2 (zh) * 1987-05-29 1993-09-22
JP2521801Y2 (ja) * 1989-02-17 1997-01-08 北川工業 株式会社 雑音吸収具
JP2847389B2 (ja) * 1989-07-14 1999-01-20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ルーフ
JP2853835B2 (ja) * 1990-11-24 1999-02-03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雑音吸収具
JPH04281324A (ja) * 1991-03-06 1992-10-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フエライト製割コアケース
US5591172A (en) * 1991-06-14 1997-01-07 Ams Medinvent S.A. Transluminal implantation device
DE4302650C2 (de) * 1992-02-03 2001-07-19 Kitagawa Ind Co Ltd Elektrischer Rauschabsorber
JPH0660117A (ja) 1992-08-11 1994-03-04 Toshiba Corp 機械翻訳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訳語選択装置
DE4441867A1 (de) * 1994-11-24 1996-05-30 Bopla Gehaeuse Systeme Gmbh Gehäuse mit Kabelverschraubung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38741C (zh) * 2005-02-02 2008-11-26 Tdk股份有限公司 组装有壳体和磁芯的噪声滤波器
CN103238191A (zh) * 2010-10-21 2013-08-07 沃思电子埃索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吸收噪声的装置
CN103238191B (zh) * 2010-10-21 2016-10-19 沃思电子埃索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吸收噪声的装置
CN109378178A (zh) * 2011-12-06 2019-02-22 格林佳格照明有限公司 用于在配电系统中使用的耦合器
CN112204687A (zh) * 2018-05-22 2021-01-08 普莱默股份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的感应式充电器的感应式能量发射器/接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014675A1 (de) 2000-10-12
DE10014675B4 (de) 2008-02-14
KR20000063000A (ko) 2000-10-25
CN1159870C (zh) 2004-07-28
US6515230B1 (en) 2003-02-04
TW451563B (en) 2001-08-21
KR100604971B1 (ko) 2006-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870C (zh) 噪声吸收器和噪声吸收器外壳
CN1064184C (zh) 一种布线构造
CN1157731C (zh) 磁带盒
CN1289169A (zh) 永磁式步进电机
CN1767269A (zh) 连接器
CN1183660A (zh) 屏蔽接头
CN100335763C (zh) 电控节气门控制设备
CN1067495C (zh) 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586031A (zh) 径向铁芯型双转子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627598A (zh) 用于滚筒式洗衣机的外转子型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300911A (zh) 夹紧固定件
CN1150535A (zh) 电动真空吸尘器
CN1637575A (zh) 快门装置
CN1992443A (zh) 连接器
CN1812245A (zh) 超声波驱动装置
CN1788402A (zh) 线圈的组装夹具、组装方法及组装装置
CN101048091A (zh) 倾斜装置
CN1226731C (zh) 盘装置
CN1220999C (zh) 按钮开关
CN1302073A (zh) 杠杆开关及使用该开关的检测装置
CN1929568A (zh) 具有低失真性能和低功耗的调谐器电路和数字广播接收器
CN1292278C (zh) 用于夹持光纤的装置
CN100340031C (zh) 壳体、壳体组装装置和方法、及具有壳体的连接件结构
CN1905317A (zh) 驱动装置
CN100350519C (zh) 压粉磁芯及其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