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7657C - 湿式离心式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湿式离心式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7657C
CN1267657C CNB031082068A CN03108206A CN1267657C CN 1267657 C CN1267657 C CN 1267657C CN B031082068 A CNB031082068 A CN B031082068A CN 03108206 A CN03108206 A CN 03108206A CN 1267657 C CN1267657 C CN 126765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le
heavy body
ditch
fuel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082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47040A (zh
Inventor
须藤一郎
横山充
横山英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47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7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76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765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2Clutch-bands; Clutch shoes; Clutch-dru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0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 F16D43/1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43/18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riction clutch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4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0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 F16D43/1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2043/145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the centrifugal masses being pivo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06Lubrication 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F16D13/74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湿式离心式离合器,通过在不增加零件数量的情况下形成对穿插支承轴的重体的通孔供给润滑油的供油路,降低支承轴与重体的接触部的磨损,防止或抑制由两者的冲撞产生的碰撞声。该湿式离心式离合器具有设在与曲轴一体地旋转的驱动板(2)上的支承轴(3)、具有穿插支承轴(3)的通孔(40)并自由摆动地支承在支承轴(3)的重体(4)、将该重体保持在初始位置的弹簧(5)。重体(4)由层叠的板件(41、42)构成,在带有沟的板件(42)上的层叠方向中的侧面(42b)上形成到达通孔(40)的沟(43),由该沟(43)和从层叠方向覆盖该沟(43)的板件(41)形成的贯通孔形成对通孔(40)供给由离心力加压的润滑油的供油路(44)。

Description

湿式离心式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式离心式离合器,该湿式离心式离合器例如使用于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通过相应于离心力摇动的重体进行旋转的驱动构件的转矩的传递和隔断。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这种离心式离合器,有公开于日本特公昭63-27586号公报中的形式。该湿式离心式离合器,具有设置在固定在驱动轴上的板构件上的轴(相当于支承轴)和具有供该轴自由滑动地穿插的通孔的内部件(相当于重体)。内部件自由摇动地支承在轴上,并在由驱动轴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向径向摇动。而且,随着驱动轴的转速的增大,由于产生的离心力而向径向外方摇动的内构件与配置在其外方的外部件摩擦结合,从而使驱动轴的转矩传递到与离合器外构件、进而传递到与离合器外部件一体地结合的输出轴上。而且,内部件由层叠的多个板件构成。
可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内部件的通孔中虽然从轴与内部件之间的间隙或从层叠的板件之间的间隙侵入的润滑油到达通孔,但是,由于其间隙极小,润滑油的流通阻力大,因此,渗透到其间隙并供给于通孔的油量极少。特别是,通孔的轴线方向上的中间部由于位于从轴的露出着的外面离开的位置,因此,流通阻力进一步变大,供给于该中间部的油量更加少。其结果,作为相对地滑动的部分的轴与内部件的接触部产生磨损,从而使两者间的间隙扩大,有时产生由轴与内部件的冲撞带来的碰撞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做出的,第一~第五方案的发明的目的是,在湿式离心式离合器中,在不增加零件数量的情况下,形成将润滑油供给到插入通过支承轴的重体的通孔中的供油路,从而降低支承轴与重体的接触部处的磨损,防止或抑制由两者的冲撞产生的碰撞声的产生。
而且,第二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目的是,在不使零件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将被加压了的润滑油供给于通孔,第三技术方案的发明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支承轴与重体的接触部处的磨损而有效地供给润滑油,第四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目的是容易地形成供油路,并且容易地进行向通孔的润滑油供给量的调整及供给位置的调整,第五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目的是向输入侧旋转构件与重体的接触面供给所需量的润滑油,从而降低该接触面处的磨损。
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的湿式离心离合器,具有与驱动构件一体旋转的输入侧旋转构件、设置在该输入旋转构件上的支承轴、具有供该支承轴插入通过的通孔并自由滑动且自由移动地支承在该支承轴上的重体、输出侧旋转构件,由相应于产生的离心力以上述支承轴为中心地摇动的上述重体进行朝向上述输出侧旋转构件的上述驱动构件的转矩的传递及隔断,其特征在于,向上述通孔化润滑油的供油路利用上述离心式离合器的构成构件形成。
由此,可以将从降低支承轴与重体的接触部的磨损的观点出发的所需要量的润滑油通过供油路供给到通孔,从而可以降低支承轴与重体的接触部处的磨损。而且,由于供油路是利用离心式离合器的构成构件形成的,因此,不需要增加用于形成供油路的新的构件。
其结果,若采用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则可以获得如下的效果。即,由于向插入通过自由摇动地支承重体的支承轴的通孔供给润滑油的供油路利用湿式离心式离合器的构成构件形成,通过供油路向通孔供给所需量的润滑油,可以降低支承轴和重体的通孔处的磨损,因此,可以抑制或防止由于磨损带来的两者间的间隙的增大,从而防止或抑制由两者的冲撞产生的碰撞声带来的噪声的产生。另外,由于供油路是利用离心式离合器的构成构件形成的,因此,用于形成供油路的零件数量也不会增加。
第二技术方案的发明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湿式离心式离合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供油路的润滑油由于上述输入侧旋转构件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被加压后供给到上述通孔。
由此,供油路的润滑油由于利用由输入侧旋转构件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供给到通孔,因此不需要加压润滑油的加压装置。
其结果,若采用第二技术方案的发明,除了可以产生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可以产生如下的效果。即,供油路的润滑油由于是由输入侧旋转构件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加压后供给到供给通孔,润滑油被由输入侧旋转构件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加压,因此,不需要加压装置,从而离心式离合器的构造不会变复杂。而且,可以由被加压的润滑油将所需要量的润滑油确实地供给到通孔。
第三技术方案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湿式离心式离合器中,上述构成构件是上述重体,上述供油路的出口开口于摇动中心线方向中的上述通孔的中间部。
由此,通过供油路将润滑油供给到通孔的中间部,在过去从降低磨损观点出发的所需量的润滑油难以供给到该通孔的中间部。
其结果,若采用第三技术的发明,除了可以产生第一技术方案的或第二技术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可以产生如下的效果。即,由于构成构件是重体,供油路的出口开口于重体的摇动中心线方向中的通孔的中间部,在通孔的中间部通过供油路供给了从降低磨损的观点出发的所需要量的润滑油,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通孔的磨损。
第四技术方案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技术方案的湿式离心式离合器中,上述重体由层叠的多个板件构成,该多个板件的至少一个板件是在层叠方向中的侧面上形成有到达上述通孔的沟的带有沟的板件,上述供油路由贯通孔构成,该贯通孔由上述沟和从上述层叠方向覆盖上述沟的上述板件形成。
由此,供油路由于是通过层叠带有沟的板件和板件形成的,因此,供油路的形成容易,而且,通过变更带有槽的板的层叠位置,或者通过变更带有槽的板的片数,可以简单地调整向通孔供给的润滑油的供给位置及供给量。
其结果,若采用第四技术方案的发明,则除了产生第三技术方案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可以产生如下的效果。即,重体由层叠的多个板件构成,该多个板件的至少一个板件是在层叠方向中的侧面上形成有到达上述通孔的沟的带有沟的板件,供油路由贯通孔构成,该贯通孔由上述沟和从上述层叠方向覆盖上述沟的板件形成,由此,供油路的形成容易。而且,由于通过带有沟的板件的层叠位置的变更或片数的变更可以简单地调整向通孔供给的润滑油的供给位置及供给量,因此,可以最佳地降低支承轴与重体的接触部的磨损。
第五技术方案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技术方案的湿式离心式离合器中,上述构成构件是具有相互接触的接触面的上述输入侧旋转构件和上述重体,上述供油路由贯通孔构成,该贯通孔由形成于上述输入侧旋转构件及上述重体的至少一方的上述接触面上并到达上述通孔的沟和从上述驱动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覆盖该沟的上述输入侧旋转构件及上述重体的至少另一方形成。
由此,除了通过供油路从通孔的端部供给由离心力加压了的润滑油之外,还通过供油路向输入侧旋转构件和重体的接触面供给从降低两者的磨损观点出发的所需要量的润滑油,从而,降低了输入侧旋转构件和重体的接触部的磨损。
其结果,若采用第五技术方案的发明,则除了产生第二技术方案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可以产生如下的效果。即,构成构件是具有相互接触的接触面的上述输入侧旋转构件和上述重体,上述供油路由贯通孔构成,该贯通孔由形成于上述输入侧旋转构件及上述重体的至少一方上、并到达上述通孔的沟和从旋转轴线的覆盖该沟的上述输入侧旋转构件及上述重体的至少另一方形成,由此,通过供油路也向输入侧旋转构件和重体的接触面供给所需量的润滑油,从而可以降低两者的接触面处的磨损,可以提高离心式离合器的耐久性。
另外,在该说明书中,所谓“径向”指的是以驱动构件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放射方向,所谓“轴线方向”指的是驱动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是适用于机动二轮车的动力传递装置的起步离合器的本发明的湿式离心式离合器的图2的I-I线剖面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面图。
图3是图1的离心式离合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是相当于第一实施例的图3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相当于第一实施例的图1的图的要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5说明将本发明的湿式离心式离合器作为构成搭载了内燃机的机动二轮车的动力传递装置的起步离合器使用的实施例。
图1~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参照图1、图2,安装在作为内燃机的驱动构件的曲轴1上的湿式离心式离合器C被收纳在离合器室内,至少其一部分浸渍在该离合器室内润滑油中,该离合器室由收纳未图示的变速机的变速箱和油密封地结合在该变速箱上的盖形成。
离心式离合器C具有:作为一体地与曲轴1旋转的输入侧旋转构件的驱动板2;固定设置在驱动板2上的多个、例如三个支承轴3;具有供支承轴3穿插的通孔40的、自由滑动且自由摇动地支承在支承轴3上的重体4;对重体4作用朝向径向内方的弹力的弹簧5;在径向外方覆盖驱动板2及各重体4地位于驱动板2的外侧且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曲轴1上的作为输出侧旋转构件的离合器外部件6。因此,驱动板2、支承轴3及重体4是离心式离合器C的构成构件的一部分。
在此,各支承轴3与曲轴1的旋转轴线L1大致平行地固定在驱动板2上。另外,重体4具有由与其外周面粘接的摩擦材料构成的衬7。而且,碗状的离合器外部件6被固定在通过滚针轴承8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曲轴1上的作为从动构件的一次减速驱动齿轮9上而与一次减速驱动齿轮9一体地进行旋转。
离心式离合器C在内燃机转速为规定转速以下时成为隔断状态,内燃机转速超过上述规定转速时成为连接状态。具体地讲,在上述规定转速以下的内燃机转速时,产生于重体4上的离心力小,重体4在弹簧5的弹力的作用下其止动部4s处于与驱动板2的筒状部2n接触的初始位置。因此,离心式离合器C成为不将曲轴1的转矩传递到离合器内部件6的隔断状态。而且,当内燃机转速超过上述规定转速时,产生于各重体4上的离心力增大,该离心力使重体4反抗弹簧5的弹力而以支承轴3为中心向径向外方摆动,通过衬7将重体4压靠在离合器外构件6的内周面上。因此,离心式离合器C成为在衬7与离合器外构件6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将曲轴1的转矩传递到离合器外构件6的连接状态,随着内燃机转速的进一步上升,成为驱动板2与离合器外构件6一体地进行旋转的完全连接状态。
这样,在离心式离合器C中,由相应于产生在重体4上的离心力以支承轴3为中心摇动的重体4对应于内燃机转速自动地进行曲轴1的转矩的传递及隔断。而且,曲轴1的转矩在离心式离合器C成为了连接状态后传递到一次转速驱动齿轮9,再从与一次减速驱动齿轮9啮合的一次减速从动齿轮通过变速离合器、变速机及二次减速机构传递到驱动轮(都未图示)。
同时参照图3,各重体4是由焊接或铆接等的固接手段(未图示)使层叠的多个板件41、42例如五个板件41、42一体化而构成的。五个板件41、42由后述的没有形成沟43的三片基本板件41和具有通过对基本板件41进行加工而形成的沟43的二片带有沟的板件42构成。沟43是横截面为V字型的一条沟,它在带有沟的板件42的径向上从内方(曲轴1的旋转轴线L1侧)的内周面42a到达通孔40,形成于在层叠方向(在该实施例中与轴线方向A一致)中与驱动板2相反侧的侧面的42b上。
另外,沟43在重体4的摆动范围中位于径向上比通孔40更靠内方的重体4的区域,基本沿径向延伸。而且,最好是,在离心式离合器C处于上述完全连接状态下、重体4处于最大摇动位置时,沟43形成为与径向一致地延伸、即在内周面42上沿径向开口的内侧开口部43a及对插通孔40沿径向开口的外侧开口部43b在径向上位于一条直线上。
在全部的板件41、42被层叠了的状态下,沟43被在轴线方向A上与带有沟的板件42相邻接地与形成有沟43的侧面42b面对的基本板构件41从上述层叠方向上覆盖。这样,由带有沟的板件42和基本板件41共同在重体4上形成从重体的内周面4a到达通孔40的贯通孔,由该贯通孔构成供油路44,该供油路44其由内侧开口部43a构成的入口44a在内周面42a上开口,其由外侧开口部43b构成的出口44b对通孔40开口。
各供油路44在由上述初始位置及上述最大摇动位置限定的重体4的全摆动范围中,在径向上位于插通孔40的内方,大致沿径向直线状地延伸,因此,在驱动板2旋转着时,从入口44a流入并存在于供油路44中的润滑油在由于驱动板2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朝向出口44b流动。而且,被离心力加压的润滑油供给到通孔40中,从而供给到相对地进行滑动的支承3与重体4的接触部。
各供油路44在沿也作为支承轴3的中心轴线的摇动中心线2的方向上(在该实施例中与轴线方向A一致,以下称为“摇动中心线方向”)在通孔40的中间部即除了摇动中心线方向的通孔40的两端部开口40a、40b之外的部分上开口。因此,从支承轴3与重体4的接触部中的、相互被组装着的支承轴3与重体4的露出的外面离开着,通过供油路44向从支承轴3与通孔40之间的微小间隙因其大的流通阻力而难以供给润滑油的部分即摆动中心线方向上的中间部供给从降低磨损的观点出发的所需要量的润滑油。
而且,为了向通孔40的中间部(因此也是支承轴3与重体4的接触部的中间部)中的、作为极难以从支承轴3与通孔4之间的微小间隙供给润滑油的部分的通孔40的中央部40c附近供给润滑油,在该实施例中,五个板件41、42在上述层叠方向上在重体4的端部配置基本板件41,作为整体,基本板件41和带有沟的板件42交替地被层叠而形成重体4,由此,夹着摇动中线方向中的通孔40的中央部40c地在其两侧配置供油路44。
另外,由冲压加工与基本构件41的加工同时或与其加工连续地在由冲压加工形成的基本构件41形成沟43。
以下对上述构成的第一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当运转了内燃机时,离心式离合器C的驱动板2与曲轴1一体的旋转,当内燃机的转速超过上述规定转速时,离心式离合器C被连接曲轴1的转矩传递到机动二轮车的驱动轮上。
这时,离心式离合器C的重体4与驱动板2一起旋转,将润滑油供向穿着自由摆动地支承该重体4的支承轴3的通孔40的供油路44形成在重体4上,由此,从减少支承轴3与重体4的接触部的磨损的观点出发的所需要量的润滑油可以通过供油路44供给到通孔40,可以降低作为相对地滑动部分的支承轴3和重体4的通孔40处的磨损,因此,防止或抑制了由磨损产生的两者间的间隙的增大,防止或抑制了由两者的冲撞产生的碰撞声所引起的噪音的产生。另外,供油路44通过利用作为离心式离合器C的构成构件的重体4来形成,也不会增加用于形成供油路44的零件的数量。
供油路44的润滑油通过由驱动板2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加压后供给到通孔40,润滑油被驱动板2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加压,因此,不需要用于加压润滑油的加压装置,离心式离合器C的构造不会变复杂。并且,由被加压的润滑油可以将所需量的润滑油确实地供给到通孔40。
另外,在内燃机转速超过了上述规定转速的运转区中,在重体4处于上述最大摆动位置时,通过沿与径向一致方向延伸地形成供油路44,可以使供油路44的方向与离心力的方向一致,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在该旋转区产生的大的离心力,可以加大润滑油的加压程度的同时使润滑油顺利地流动,可以增多向通孔40供给的油量。
形成于重体4上的供油路44的出口44b通过在重体4的摇动中心线方向中的通孔40的中间部、最好是在通孔40的中央部40c附近开口,可以通过供油路44将从降低磨损的观点出发的所需量的润滑油供给到在过去难以供给从降低磨损的观点发出的所需量的润滑油的通孔40的中间部、特别是中央部40c附近,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通孔40的磨损。
重体4由层叠的多个板件41、42构成,该多个板件41、42的至少一个板件是在上述层叠方向中的侧面42b上形成到达通孔40的沟43的带有沟的板件42,供油路44由该沟43和从上述层叠方向覆盖该沟43的基本板件41形成的上述贯通孔构成,由此,由层叠基本板件41和带有沟的板件42形成供油路44,因此,供油路44的形成变容易。而且,通过改变带有沟的板件42的层叠位置可以简单地调整润滑油朝向通孔40供给的供给位置,而且,通过改变带有沟的板件42的片数,可以简单地调整向通孔40供给的润滑油的供给量,可以最佳地降低支承轴3与重体4的接触部的磨损。而且,沟43由于由冲压加工形成在带有沟的板件42的侧面42b上,因此,可以容易地形成沟。
另外,通过由贯通孔构成供油路44,可以在润滑油在供油路44的中途不由于离心力产生飞散的情况下确实地将润滑油供给到通孔40。
以下,参照图4、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在沟不是形成在构成重体4的板件上而是形成在驱动板2上的点上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其它的具有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地构成。因此,省略或简略对相同部分的说明,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或对应的构件使用相同的符号。
在驱动板2上组装了重体4的状态下,驱动板2和在轴线方向A上与驱动板2相邻的重体4的基本板件411具有在轴线方向A上相互面接触的侧面、即接触面2a、411a。而且,在驱动板2的接触面2a上形成着横截面为矩形的一条沟21,该沟21在径向上从靠近曲轴1的部分起到达通孔40。各沟21在径向上位于比通孔40靠内方的区域,并且沿与径向一致的方向延伸,即处于比通孔40靠径向内方的内侧开口部21a和在通孔40的端部开口的外侧开口部21b在径向上位于一条直线上。
沟21在将重体组装在驱动板2上的状态下由重体4的基本板件411从轴线方向A覆盖。这样,由驱动板2和重体4共同形成在径向上从比通孔40更靠内方的位置其到达通孔40的端部的贯通孔,由该贯通孔形成供油路22,该供油路22其由内侧开口部21a构成的入口22a在比通孔40靠径向内方的位置开口,其由外侧开口部21b构成的出口22b对通孔40的端部开口40b开口。
各供油路22由于沿径向直线状的延伸,在驱动板2旋转着时,从入口22a流入并存于供油路22中的润滑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朝向出口22b流动。而且,由离心力加压了的润滑油从通孔40的端部供给到相对地滑动的支承轴3与重体4的接触部,再供给到相对地滑动的驱动板2与重体4的接触面2a、411a。
若采用该第二实施例,除了与具有供油路22形成在重体4上有关联的作用和效果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另外,还产生如下的作用和效果。即,由于供油路22由上述贯通孔形成,该贯通孔由形成于驱动板2上并到达通孔40的沟和从轴线方向A覆盖该沟的重体4形成,由此,除了通过供油路22从通孔40的端部开口40b供给油离心力加压了的润滑油之外,还通过供油路22向驱动板2与重体4的基本板件411的接触面2a、411a供给从降低两者的磨损的观点出发的所需要量的润滑油、可以降低两者的接触面2a、411a的磨损,因此,可以提高离心式离合器C的耐久性。
以下对于变更了上述实施例的一部分构成的实施例中的、变更了的构成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例中,带有沟的板件42的数量是两个,但是也可以是构成重体4的至少一片板件是带有沟的板件42。构成重体4的板件41、42的数量也可以是五以外的多个。另外,带有沟的板件42层叠位置不需要是与基本板件41交替地层叠的位置,例如也可以是带有沟的板件42相邻地层叠,而且,构成重体4的全部的板件也可以都是带有沟的板件42。
重体4也可以不是由层叠构成,而是由单一的块体构成,在是由单一的块体构成时,可以由机械加工等的加工手段将构成供油路的贯通孔形成为从重体的内周面到达通孔40。
沟44在带有沟的板件42中形成在轴线方向A中与驱动板22相反侧的侧面42b上,但是,也可以形成在驱动板2侧的侧面42c(参照图1、图2)上,而且也可以形成在两侧面42b、42c上。沟44、22的形成方向只要是由离心力供给润滑油,也可以从与径向一致的方向偏移。而且,也可以在带有沟的板件42和驱动板2上形成多条沟42、21,由这些沟形成多个供油路44、22。
在第二实施例中,沟21形成在驱动板2的接触面2a上,但是,也可以不形成在该接触面2a上,而是形成在与该接触面2a接触的重体4的接触面411a上,而且也可以在接触面2a和接触面411a的双方上形成沟,由两沟共同形成一个供油路。同样,即使在第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上述层叠方向中相邻的两个板件的相互面对的两侧面上分别形成沟,由该两沟共同形成一个供油路。
而且,也可以通过组合第一、第二实施例,在重体4的板件41、42彼此之间形成供油路44,在驱动板2与重体4之间形成供油路22。
离心式离合器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作为机动二轮车动力传递装置的起步离合器使用,但也可以使用于机动二轮车以外的车辆,而且也可以使用于车辆以外的机器的动力传递装置。

Claims (5)

1.一种湿式离心离合器,具有与驱动构件一体地旋转的输入侧旋转构件、设置在该输入侧旋转构件上的支承轴、具有供该支承轴穿插的通孔并自由滑动且自由移动地支承在该支承轴上的重体、将该重体保持在初始位置的弹簧、输出侧旋转构件,由相应于产生的离心力以上述支承轴为中心地摇动的上述重体进行朝向上述输出侧旋转构件的上述驱动构件的转矩的传递及隔断,其特征在于,向上述通孔供给润滑油的供给油路利用上述离心式离合器的构成构件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离心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供油路的润滑油由上述输入侧旋转构件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加压后供给到上述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式离心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构成构件是上述重体,上述供油路的出口开口于摇动中心线方向中的上述通孔的中间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式离心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重体由层叠的多个板件构成,该多个板件的至少一个板件是在层叠方向中的侧面上形成有到达上述通孔的沟的带有沟的板件,上述供油路由贯通孔构成,该贯通孔由上述沟和从上述层叠方向覆盖上述沟的上述板件形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式离心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构成构件是具有相互接触的接触面的上述输入侧旋转构件和上述重体,上述供油路由贯通孔构成,该贯通孔由形成于上述输入侧旋转构件及上述重体的至少一方的上述接触面上并到达上述通孔的沟和从上述驱动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覆盖该沟的上述输入侧旋转构件及上述重体的至少另一方形成。
CNB031082068A 2002-03-27 2003-03-25 湿式离心式离合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76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9502/2002 2002-03-27
JP2002089502A JP2003287061A (ja) 2002-03-27 2002-03-27 湿式遠心クラ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7040A CN1447040A (zh) 2003-10-08
CN1267657C true CN1267657C (zh) 2006-08-02

Family

ID=28449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820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7657C (zh) 2002-03-27 2003-03-25 湿式离心式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3287061A (zh)
KR (1) KR100489776B1 (zh)
CN (1) CN126765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6806A (ja) * 2002-07-05 2004-02-05 Honda Motor Co Ltd 遠心クラッチ
KR102402872B1 (ko) 2021-09-29 2022-05-30 이엠티씨 주식회사 변속충격이 저감된 원심클러치와 이를 구비한 변속장치
KR102251685B1 (ko) 2021-03-04 2021-05-13 이엠티씨 주식회사 정밀변속제어가 가능한 원심클러치와 이를 구비한 변속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7040A (zh) 2003-10-08
KR100489776B1 (ko) 2005-05-16
JP2003287061A (ja) 2003-10-10
KR20030077992A (ko) 2003-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1769C (zh) 车辆用v形带式自动变速机
CN1184410C (zh) 内燃机润滑装置
US8468995B2 (en) Compact second order balance shaft arrangement with low inertia driven shaft
JP3554429B2 (ja) 回転軸の潤滑構造
CN1295180A (zh) 双缸v型火花点火发动机
TW200538663A (en) Sound-proof structure in power unit
CN1432721A (zh) 增压器
JP4049474B2 (ja) スタータモータ付き頭上カム軸式エンジン
CN1267657C (zh) 湿式离心式离合器
EP1967768A2 (en)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719065A (zh) V形带式无级变速机
CN1519141A (zh) 小型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CN1153337C (zh) 四冲程内燃机的启动兼发电装置
TWI238230B (en) Belt type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an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JPH08338498A (ja) トルク感応型回転制御装置
CN1201096C (zh) 备有油过滤器的曲轴
JP4627067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8184909A (ja)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CN1690473A (zh) V型皮带式自动变速器的从动皮带轮组件
JP2010060076A (ja) バランサ装置
JP2000130512A (ja) 内燃機関用バランス装置
CN1232739C (zh) 发动机的曲轴
JP4842152B2 (ja) バランサ装置
CN1082136C (zh) 内燃机与被驱动机械的直接连结型组装体
JP2020200939A (ja) 潤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