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6017C - 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6017C
CN1266017C CN 02120446 CN02120446A CN1266017C CN 1266017 C CN1266017 C CN 1266017C CN 02120446 CN02120446 CN 02120446 CN 02120446 A CN02120446 A CN 02120446A CN 1266017 C CN1266017 C CN 126601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tension
supply side
motor
tension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2044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86693A (zh
Inventor
矢井克典
佐藤清市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ke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ke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e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en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86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6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60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60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解决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稳定地卷绕金属线等细长形物体这一难题。用马达(9)转动卷绕侧卷绕筒(8),将金属线(1)从供给侧卷绕筒(2)引出。由浮动辊装置兼张力检测器(6)给金属线(1)施加张力。基于检出张力值控制供给侧马达(3),以将金属线(1)的张力保持恒定。如果金属线(1)的张力异常小,便停止马达。

Description

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以输送金属线或带状物等细长形物体的装置。
技术背景
拔丝机、绞线机等设备上的金属线卷绕装置设有如下各部分:金属线供给侧转动部件(例如绞盘)、金属线卷绕侧转动部件(卷绕筒)、供给侧转动部件驱动马达、卷绕侧转动部件驱动马达以及具有张力调整与张力检测功能的浮动辊装置(dancer),如特公平7-12884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在这种形式的卷绕装置中,卷绕侧的马达由基于供给侧马达转动信息的速度指令控制。并且,为了保持金属线的张力恒定,形成来自浮动辊装置的张力检测信号与表示浮动辊装置基准位置的基准值之间的误差信号即偏差信号,用来修正马达的速度指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采用上述公报所公开的方式,在理想状态下可以用一定的张力卷绕金属线。
但是,在上述公报所述的方式中,必须由供给侧马达向卷绕侧马达传送转动速度信息,这就使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化。对供给侧马达与卷绕侧马达各自独立地进行控制,可以简化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的结构。但是,由于细长形物体的张力异常变化,可能造成细长形物体的切断,或者引起供给侧马达或卷绕侧马达的过电流或过电压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以较简单的结构较稳定地输送细长形物体的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课题、达成上述目的而构思的本发明的细长形物体的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有如下各部分:用以供给线状或带状细长形物体的供给侧转动部件;与所述供给侧转动部件联结的供给侧马达;用以卷绕所述细长形物体的卷绕侧转动部件;转动所述卷绕侧转动部件的卷绕侧马达,用以检测所述供给侧转动部件与所述卷绕侧转动部件之间所述细长形物体的张力的张力检测装置;连接于所述张力检测装置与所述供给侧马达之间的、求取用所述张力检测装置检测的张力值Vt和所述细长形物体的基准张力值Vr之差的减法运算装置;判断所述张力检测装置检测的张力值Vt和所述细长形物体的基准张力值Vr之差值是否超过所述规定值V1或V2的判定装置;在所述判定装置获得表示所述差值未超出规定值V1或V2的判定结果的期间中的至少一段时间内,控制所述供给侧马达使所述检出张力值Vt与所述基准张力值Vr之差值减少的第一控制装置;以及在所述判定装置获得表示所述差值超出所述规定值V1或V2的判定时,限制或停止所述供给侧马达驱动的第二控制装置。
而且最好这样,所述判定装置是判断所述检出张力值Vt是否比所述基准张力值Vr减规定值V1之差Vt1还小的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是用以在所述检出张力值Vt小于所述基准张力值Vr减规定值V1所得值Vt1时控制所述供给侧马达停止的装置。
并且最好这样,所述判定装置是用以判断所述检出张力值Vt是否比所述基准张力值Vr加规定值V2之和Vt2还大的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是用以在所述检出张力值Vt大于所述基准张力值Vr加规定值V2所得值Vt2时保持所述供给侧马达于一定驱动状态的装置。
并且最好这样,所述判定装置包括:用以判断所述检出张力值Vt是否比所述基准张力值Vr减第一规定值V1所得的第一值Vt1还小的第一判定装置和用以判断所述检出张力值Vt是否比所述基准张力值Vr加第二规定值V2所得的第二值Vt2还大的第二判定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包括:用以在所述检出张力值Vt小于所述第一值Vt1时控制所述供给侧马达停止,在所述检出张力值Vt大于所述第二值Vt2时保持所述供给侧马达于一定驱动状态的装置。
并且,最好还设有:用以判断所述检出张力值Vt是否比所述基准张力值Vr减去小于所述第一规定值V1的第三规定值V3所得的第三值Vt3大的第三判定装置;用以判断所述检出张力值Vt是否比所述基准张力值Vr加上小于所述第二规定值V2的第四规定值V4所得的第四值Vt4大的第四判定装置;以及这样的装置,该装置在所述检出张力值Vt为所述第三值Vt3和所述第四值Vt4之间的值时,中断由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对所述供给侧马达的控制,而当所述检出张力值Vt大于所述第一值Vt1且小于所述第三值Vt3及大于所述第四值Vt4且小于所述第二值Vt2时,让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对所述供给侧马达实施控制。
并且,所述供给侧马达最好是由逆变器驱动的交流马达。
并且最好这样,所述张力检测装置包括:在所述供给侧转动部件与所述卷绕侧转动部件之间接触所述细长形物体以给所述细长形物体施加张力的施压部件;以能让所述施压部件随所述细长形物体上张力变化而变动位置的方式支持所述施压部件的支承装置;以及用以输出对应于所述施压部件位置的张力检测信号的张力传感器。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1)当检出张力值Vt与基准张力值Vr之差超出规定值时,限制或停止供给侧马达的驱动,因此可以防止细长形物体的切断或供给侧马达的过电流。
(2)通过基于张力检测器输出控制供给侧马达这种较为简单的结构,可以实现细长形物体的稳定输送。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当所述检出张力值Vt比第一值Vt1小时控制所述供给侧马达停止,因此可以防止细长形物体切断时供给侧马达的过电流。换言之,本发明可以迅速停止不需要的供给侧马达转动。
另外,本发明可以防止马达的过励磁。
另外,可在细长形物体切断时使马达迅速停止,且可防止张力过大时马达的过励磁。
另外,当检出张力值Vt在基准张力值Vr附近时,张力的反馈控制被中断,因此提高了控制的稳定性。
另外,可通过逆变器容易地实现马达控制。
另外,可容易地实现细长形物体的张力调整与张力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卷绕装置的框图。
图2是图1中的张力传感器、控制电路、逆变器及马达的详细框图。
图3是图1中供给侧逆变器的详细电路图。
图4是供给侧逆变器的控制信号形成电路的详细框图。
图5是图2及图4中各部分的状态图。
图6是表示图4中各部分状态的波形图。
(符号说明)
1.金属线;2.卷绕筒;3.马达;4.逆变器;5.控制电路;6.浮动辊装置兼张力检测器;14.张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为细长形物体的金属线1的输送装置,一般称为给线机;它由供给金属线1的供给侧转动部件的卷绕筒2,与供给侧卷绕筒2联接的供给侧马达3,作为供给侧马达3的驱动电路的逆变器4,供给侧控制电路5,浮动辊装置兼张力检测器6,以及卷绕侧装置7构成。卷绕侧装置7由作为卷绕侧转动部件的卷绕侧卷绕筒8,与该卷绕侧卷绕筒8联接的卷绕侧马达9,作为卷绕侧马达9的驱动电路的逆变器10,以及卷绕侧控制电路11构成。
卷绕有金属线1的供给侧卷绕筒2与供给侧马达2的转子联接,与转子一起转动。供给侧马达2是称为交流马达的感应电动机,可通过改变频率与电压变速,且可以改变转动方向。本实施例中,当金属线1正常输送时,供给侧马达3保持非驱动状态,供给侧马达3不进行金属线1的送出或不提供反拉力(backtension)也即不施加张力。因此,正常情况下,由卷绕侧装置7卷绕金属线1,供给侧卷绕筒2只是随卷绕侧马达9从动,将金属线1送出。当金属线1的张力大于规定值时,马达3被正向驱动,使供给侧卷绕筒2的金属线1送出速度加快。相反地,当金属线1的张力小于规定值时,马达3被逆向驱动,使卷绕筒2的金属线1送出速度降低。再有,即使马达3被逆向驱动,只要逆向驱动的转矩小于卷绕金属线1的转矩时,卷绕筒2的金属线1的送出仍继续进行。
供给侧逆变器4即直流-交流变换装置,它将直流电源12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三相交流电压供给马达3。图2详示了位于马达3与直流电源12之间的逆变器4。逆变器4由变换电路21、控制信号形成电路22和转向切换及制动控制电路23构成。变换电路21由采用晶体管等半导体开关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与第六开关Q1、Q2、Q3、Q4、Q5、Q6桥接而成的电路构成,它将直流电源12的直流电压变换成三相交流电压经输出线24、25、26送至马达3。控制信号形成电路22形成用以控制第一至第六开关Q1~Q6通断的第一至第六控制信号Vg1、Vg2、Vg3、Vg4、Vg5、Vg6,经由转向切换及制动控制电路23送至第一至第六开关Q1~Q6的控制端子。转向切换及制动控制电路23具有在反向驱动马达3时变换第一至第六开关Q1~Q6的开关顺序的功能,以及在停止马达3时用直流电源12对马达3作直流励磁的功能。逆变器4的控制方法详述于后。
浮动辊装置兼张力检测器6由浮动辊装置13与张力传感器14构成。浮动辊装置13也称张力给予装置,它由作为施压部件的加压辊15、经由轴16a自由转动地支承加压辊15的支臂16、张力给予弹簧17以及固定辊18a与18b组成。支持加压辊15的支臂16由轴16b自由转动地支承,并如图1所示由弹簧17顺时针方向偏斜下拉。弹簧17的一端17a连在支臂16上,弹簧17的另一端17b连接于固定部分。供给侧卷绕筒2放出的金属线1在两个固定辊18a、18b之间与加压辊15接触。如图1所示,加压辊15的中心轴16a对应金属线1的张力的变化沿点划线19移动。也就是,金属线1的张力大于基准张力值时,加压辊15向上方移动。相反地,金属线1的张力小于基准张力值时,加压辊15向下方移动。20a为上限止挡,20b为下限止挡,加压辊15与支臂16即在止挡20a与20b限定的范围内移动。加压辊15由支臂16支承,支臂16的移动范围由止挡20a、20b限定,因此,支臂16及止挡20a、20b具有引导加压辊15的功能。加压辊15也可以不用支臂16支承,而由带直线延伸槽的支持板来支承。这种场合,加压辊15的轴16a插入支持板的槽内。
张力传感器14也称位置传感器,它用来检测加压辊15的位置,然后输出表示张力的信号Vt。如图2所示,张力传感器14(例如)由可变电阻器14a、可动触头14b及低通滤波器14c构成,它输出与加压辊15的位置成比例的电压Vt,作为检出张力值。可变电阻器14a连接于电源端子14d与接地端之间,可动触头14b与支臂16相联,使其移动量与加压辊15的位置成比例。因此,在可动触头14b与接地端之间可以得到大致与加压辊15的位置也即金属线1的张力成比例的电压。低通滤波器14c是用以滤除可动触头14b处得到的高频成分的装置。
连接于浮动辊装置兼张力检测器6的张力传感器14与逆变器4之间的供给侧控制电路5,基于来自张力传感器14的检出张力值Vt实施对本发明的供给侧马达3的控制。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5包括:作为张力基准值发生装置的基准电压源30,作为误差信号或偏差信号形成装置的误差放大器31,张力电平判定装置32,以及也被称为修正值形成装置的操作量形成装置33。
基准电压源30产生表示与加压辊15的中心位置或原位相一致的基准张力值的电压Vr。误差放大器31的一侧的输入端子与张力传感器14连接,另一侧的输入端子与基准电压源30连接。因此,误差放大器31可产生检出张力值Vt与基准电压Vr之间的误差信号ΔVt=Vt-Vr。
张力电平判定装置32用来判断图5(A)所示的检出张力值Vt与作为比较基准张力值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值Vt1、Vt2、Vt3、Vt4之间的关系,该装置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比较器34、35、36、37,作为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张力发生装置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比较基准电压源38、39、40、41,“与”门42,以及第一、第二及第三“非”电路43、44、45。
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比较器34、35、36、37的正输入端与张力传感器14连接,负输入端与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比较基准电压源38、39、40、41连接。
第一比较基准电压源38的值,设为图5所示的第一值Vt1。该第一值Vt1比表示基准张力值的基准电压Vr低一个第一规定值V1,它表示金属线1的下限张力值。
第二比较基准电压源39的值,设为图5所示的第二值Vt2。该第二值Vt2比表示基准张力值的基准电压Vr高一个第二规定值V2,它表示金属线1的上限张力值。第一与第二规定值V1、V2可为相同的值,也可为不同的值。
第三比较基准电压源40的值,设为图5所示的第三值Vt3。该第三值Vt3为基准电压Vr减去小于第一规定值V1的第三规定值V3后所得的值,相当于上限不灵敏区电平。
第四基准电压源41的值,设为图5所示的第四值Vt4。该第四值Vt4为基准电压Vr加上小于第二规定值V2的第四规定值V4后所得的值,相当于上限不灵敏区电平。
第一比较器34对检出张力值Vt是否在第一值Vt1以上作出判断。如图5中的t4~t5所示,当检出张力值Vt在第一值Vt1以下时,第一比较器34的输出从高电平输出状态向低电平输出状态转换。第一比较器34的高电平输出状态向低电平输出状态的转换,表示金属线1的切断等引起的异常松弛即异常张力低下。从第一比较器34得到的表示异常张力低下的信号,作为逆变器4的停止指令经由导线46传送至逆变器4。并且,第一比较器34的输出端子也经由第三“非”电路45连接到操作量生成装置33。
如图5的t2~t3期间所示,当检出张力值Vt高于第二值Vt2时,第二比较器35的输出成为表示金属线1张力过大的高电平。而当金属线1的张力高于基准张力时供给侧马达3的正向转动速度上升,从而金属线1的送出速度提高,使金属线1的张力减小。但是,当因供给侧马达3转动速度的提高而使其输入电压过高时,马达3便处于过励磁状态。因此,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二比较器35判定检出张力值Vt达到或大于第二值Vt2,其输出被送至操作量生成装置33,操作量即图5(C)所示的操作电压Vp被固定于图中所示的t2~t3期间的最大值Vmax。再有,也可以不固定最大值Vmax而设为任意的规定值,比如可以固定在大于最大值Vmax的定值上。
第三与第四比较器36、37用来确定张力的反馈控制的不灵敏区。在本实施例中,图5(A)所示的第三值Vt3与第四值Vt4之间的区域作为不灵敏区被检出。为了检出该不灵敏区,“与”门42的一个输入端子与第三比较器36相连接,其另一输入端子经由第一“非”电路43与第四比较器37相连接。因此,在第三比较器36的输出为高电平、第四比较器37的输出为低电平时,“与”门42的输出成为高电平,检出张力值Vt被判定位于第三及第四值Vt3、Vt4之间。“与”门42的输出经由“非”电路44送至操作量生成装置33。
操作量生成装置33是用来生成操作逆变器4的输出电压的操作量的装置,由控制停止用开关47、偏差信号保持电路48及切换电路49构成。再有,操作量生成装置33可以包括图中未示出的比例积分电路或积分电路。并且,比例积分电路或积分电路可以包含在误差放大器31内。
控制停止用开关47连接在误差放大器31与逆变器4的操作量输入导线52之间,由“非”电路44的输出进行通/断控制。例如,当图5(A)所示的t0~t1期间的检出张力值Vt位于第三值与第四值Vt3、Vt4之间的不灵敏区时,“非”电路44的输出成为高电平,开关47受控断开,导线52上的操作量如图5(C)所示为零。在导线52上操作量为零期间,逆变器4的第一至第六开关Q1~Q6受控断开。
保持电路48经由开关47与误差放大器31相连接。保持电路48具有在当第二比较器35的输出(例如图5中的t2时)从低电平转换到高电平时,以及当“非”电路45的输出(例如图5中的t4时)从低电平转换到高电平时保持误差放大器31输出的功能。切换电路49包括:用以将误差放大器31的输出作为操作量输出至导线52的开关50,以及将保持电路48的输出作为操作量输出至导线52的开关51。用以选择保持电路48的输出的开关51,只在第二比较器35的输出为高电平时或“非”电路45的输出为高电平时接通,在其他场合保持断开。开关50的动作与开关51相反,只在第二比较器35的输出或“非”电路45的输出为高电平时断开。保持电路48保持图5(C)所示的t2~t3期间的最大操作量Vmax或t4~t5期间的最低操作量Vmin进行输出。如上述,设置最大操作量Vmax可防止马达3出现过励磁。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图5所示的t4~t5期间马达3受控停止,因此不必将t4~t5期间的操作量Vp限制于最低值Vmin。但还是有将操作量Vp限制为最低值Vmin的动作,以防止在受控停止延迟或受控停止异常时马达3的反向过励磁。
图3中的逆变器4的控制信号形成电路22,大致如图4所示,包括:电压指令形成电路60,第一、第二及第三相控制信号形成电路61、62、63,以及正反转指令形成电路69。控制信号形成电路22的许多部分由数字电路构成,但图4所示的是跟控制信号形成电路等价的模拟电路。
电压指令形成电路60形成与由图1的控制电路5给出的操作量Vp相当的逆变器4的输出电压指令值。第一相控制信号形成电路61包括正弦波发生器64、乘法器65、锯齿波发生器66、比较器67以及反相电路即“非”电路68。正弦波发生器64产生图6(A)所示的正弦波Va。设置在第二及第三相控制信号形成电路62、63中的正弦波发生器,依次产生相对于第一相控制信号形成电路61的正弦波Va有120度相位差的第二及第三相正弦波。正弦波Va的频率与逆变器4的输出频率一致。本实施例中,逆变器4的输出频率保持恒定,通过调整逆变器4的输入电压来控制转速。乘法器65在正弦波发生电路64输出的正弦波Va上乘以电压指令形成电路60的输出,对正弦波Va的振幅进行调整。
锯齿波发生器66产生图6(A)所示的锯齿波Vb。锯齿波Vb具有比正弦波Va足够高的频率(例如20~100kHz)。
如图6(A)所示,比较器67将乘法器65的输出与锯齿波发生器66的输出进行比较,形成图6(B)所示的PWM(脉宽调制)脉冲构成的第一控制信号Vg1。“非”电路68形成如图6(C)所示的比较器67的输出的反相信号,并作为第二控制信号Vg2输出。
第二及第三相控制信号形成电路62、63,除了形成与第一及第二控制信号Vg1、Vg2不同相的控制信号Vg3~Vg6这一点以外,其他结构均与第一相控制信号形成电路61相同。
正反转指令形成电路69,图2中的误差放大器31的输出为正即Vt>Vr时将表示正转的输出送至导线70,误差放大器的输出为负即Vt<Vr时将表示反转的输出送至导线70。图5(B)示出了马达3的正转驱动期间t1~t3与反转驱动期间t3~t5。本实施例中,在t0~t1不灵敏区期间,不产生正转或反转指令,但是误差放大器31的输出不经由开关47供给图4所示的正反转指令形成电路69,即使在不灵敏区期间也可在Vt>Vr时使正转指令发生,在Vt<Vr时使反转指令发生。
图3的转向切换及制动控制电路23用来切换供给侧马达3的驱动方式,以控制金属线1的张力。如所周知,将三相输入线24、25、26中的任意两根换接可使马达3反转。因此,在输入线24、25、26上设置切换器,就可实现对马达3的正向驱动与反向驱动的切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第一至第六控制信号Vg1~Vg6的供给对象,便可实现与换接马达3的输入线24~26等价的操作。图4所示的正反转指令形成电路69产生表示正转的信号时,第一至第六控制信号Vg1~Vg6就以图示的状态供给第一至第六开关Q1~Q6。反向驱动马达3时,第一及第二控制信号Vg1、Vg2供给第三及第四开关Q3、Q4,第三及第四控制信号Vg3、Vg4供给第一及第二开关Q1、Q2。如前所述,供给侧马达3的转矩小于卷绕侧马达8的转矩7,因此即使反向驱动供给侧马达3,该马达3也不会反转,而只是使其正转速度降低。
通过图3的转向切换及制动控制电路23使马达3制动的动作,在导线46从高电平转换至低电平时发生。也就是,如图5的t4~t5期间所示,当检出张力值Vt变得低于第一值Vt1时,第一比较器34的输出从高电平转换成低电平。在该状态下,由于所显示的金属线1的张力异常低,转向切换及制动控制电路23判断金属线1已被切断,马达3受控停止。控制交流马达3停止的方法是直流励磁法。本实施例中,在图5的t4~t5期间停止向第一至第六开关Q1~Q6供给第一至第六控制信号Vg1~Vg6,代之以通过控制使第一、第四与第六开关Q1、Q4、Q6接通,使第二、第三与第五开关Q2、Q3、Q5断开,从而对马达3进行直流励磁,使马达3制动。
再有,也可以不采用直流励磁,而通过控制使第二、第四与第六开关Q2、Q4、Q6接通,使第一、第三与第五开关Q1、Q3、Q5断开,用再生制动方式使马达3制动。
卷绕侧装置7的马达9由逆变器10驱动。逆变器10将直流电源71的直流电压变换成交流电压,并将该交流电压供给马达9。马达9转速的控制,通过连接于逆变器10的控制电路11实施。在本实施例中,由控制电路11产生表示作为速度控制信号的逆变器10的输出频率的信号。当然,也可以让控制电路11发出用以改变作为速度控制信号的逆变器10的输出电压的信号。卷绕侧马达9的速度,可以按照金属线1在卷绕筒8上的卷径变化而改变。
金属线1在卷绕筒8上的卷绕速度加快,金属线1上的张力就会变大。结果,在金属线1的供给侧就会产生加快金属线1的送出速度的控制。相反地,金属线1的卷绕速度放慢,金属线1上的张力就会变小。结果,供给侧就会产生降低金属线1的送出速度的控制。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效果:
(1)当检出张力值Vt低于第一值Vt1时,金属线1被视为切断,对马达3进行直流励磁。由此,可使马达3快速停止。
(2)当检出张力值Vt高于第二值Vt2时,逆变器4的输出电压的操作量Vp被限于规定值即最大值Vmax,因此可防止马达3的过励磁。
(3)由于Vt3~Vt4设为不灵敏区,可防止在基准张力值Vr附近的张力控制的波动,使张力控制的稳定性提高。
(4)采用通过浮动辊装置兼张力检测器6的输出来控制供给侧马达3的结构,可以实现金属线1的稳定移动。
(变形例)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例如可以作如下的各种变形。
(1)检出张力值Vt不以Vt3~Vt4范围为不灵敏区,由此在该范围可与Vt4~Vt2区间及Vt1~Vt3区间相同地对马达3进行正转驱动或反转驱动。也就是,在Vr~Vt2区间边对马达3作反馈控制边进行正转驱动,在Vt1~Vr区间边对马达3作反馈控制边进行反转驱动。
(2)第一、第二、第三与第四比较器34、35、36、37的一个输入端子可以连接于误差放大器31。这时,比较用基准电压源38~41的基准电压设在比图2所示的场合仅低Vr的值上。
(3)如图5的t2~t3期间所示,当检出张力值Vt超出第二值Vt2时,控制卷绕侧马达9停止或者控制供给侧马达3与卷绕侧马达9双方停止,由此可防止金属线1被切断。
(4)检出张力值Vt的变化与输出电压操作量Vp之间的关系可以不是图5的t1~t2期间及t3~t4期间所示的直线即比例关系,而为抛物线等曲线关系。
(5)可以采用保持逆变器4的输出频率与输出电压之比为恒定的控制即V/f控制方式进行马达3的转速控制。
(6)马达3、8可以为直流马达。
(7)可以按照本发明对用恒速输送金属线1的绞盘(capstan)进行控制,代之以对供给侧卷绕筒2进行控制。在这种场合,图1中的马达3与绞盘相联接。
(8)控制电路5可以部分或全部采用数字电路构成。

Claims (7)

1.一种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包括:
用以供给线状或带状的细长形物体的供给侧转动部件;
与所述供给侧转动部件相联结的供给侧马达;
用以卷绕所述细长形物体的卷绕侧转动部件;
转动所述卷绕侧转动部件的卷绕侧马达;
用以检测所述供给侧转动部件与所述卷绕侧转动部件之间所述细长形物体的张力的张力检测装置;
连接于所述张力检测装置与所述供给侧马达之间的、求取用所述张力检测装置检测的检出张力值(Vt)和所述细长形物体的基准张力值(Vr)之差的减法运算装置;
判断所述张力检测装置检测的检出张力值(Vt)和所述基准张力值(Vr)之差值是否超出规定值(V1或V2)的判定装置;
在所述判定装置获得表示所述差值未超出所述规定值(V1或V2)的判定结果的期间中的至少一段时间内,控制所述供给侧马达使所述检出张力值(Vt)与所述基准张力值(Vr)之差值减小的第一控制装置;以及
在所述判定装置判定所述差值超出所述规定值(V1或V2)时,限制或停止驱动所述供给侧马达的第二控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装置是用以判断所述检出张力值(Vt)是否比所述基准张力值(Vr)减去规定值(V1)后的值(Vt1)还小的装置;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是用以在所述检出张力值(Vt)小于所述基准张力值(Vr)减去规定值(V1)后的所得值(Vt1)时,控制所述供给侧马达停止的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装置是用以判断所述检出张力值(Vt)是否比所述基准张力值(Vr)加上规定值(V2)后所得的值(Vt2)还大的装置;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是用以在所述检出张力值(Vt)大于所述基准张力值(Vr)加上规定值(V2)后所得的值(Vt2)时,保持所述供给侧马达于一定驱动状态的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装置由以下装置构成,用以判断所述检出张力值(Vt)是否比所述基准张力值(Vr)减去第一规定值(V1)后所得的第一值(Vt1)大的第一判定装置和用以判断所述检出张力值(Vt)是否比所述基准张力值(Vr)加上第二规定值(V2)后所得的第二值(Vt2)大的第二判定装置;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是,用以在所述检出张力值(Vt)小于所述第一值(Vt1)时控制所述供给侧马达停止,在所述检出张力值(Vt)大于所述第二值(Vt2)时保持所述供给侧马达于一定驱动状态的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还包括,用以判断所述检出张力值(Vt)是否比所述基准张力值(Vr)减去小于所述第一规定值(V1)的第三规定值(V3)后所得的第三值(Vt3)大的第三判定装置;
用以判断所述检出张力值(Vt)是否比所述基准张力值(Vr)加上小于所述第二规定值(V2)的第四规定值(V4)后所得的第四值(Vt4)大的第四判定装置;以及
当所述检出张力值(Vt)为所述第三值(Vt3)和所述第四值(Vt4)之间的值时,中断由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对所述供给侧马达的控制;而当所述检出张力值(Vt)大于所述第一值(Vt1)且小于所述第三值(Vt3)时,以及大于所述第四值(Vt4)且小于所述第二值(Vt2)时,实施由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对所述供给侧马达的控制的装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侧马达是由逆变器驱动的交流马达。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检测装置由以下装置构成:在所述供给侧转动部件与所述卷绕侧转动部件之间接触所述细长形物体以给所述细长形物体施加张力的施压部件;以允许所述施压部件随所述细长形物体上张力变化而改变位置的方式支持所述施压部件的支承装置;以及输出对应于所述施压部件位置的张力检测信号的张力传感器。
CN 02120446 2001-05-18 2002-05-20 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60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9680/01 2001-05-18
JP2001149680A JP2002338106A (ja) 2001-05-18 2001-05-18 長手物体の移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6693A CN1386693A (zh) 2002-12-25
CN1266017C true CN1266017C (zh) 2006-07-26

Family

ID=18994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2044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6017C (zh) 2001-05-18 2002-05-20 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2338106A (zh)
CN (1) CN126601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5770A (ja) * 2004-12-24 2006-07-06 Bridgestone Corp 幅狭帯状体の供給巻付け方法および装置
ITMI20051325A1 (it) * 2005-07-12 2007-01-13 Btsr Int Spa Metodo e dispositivo per assicurare l'alimentazione di un filo a tensione costante a doppio anello di regolazione ad una macchina tessile
JP2012082023A (ja) * 2010-10-06 2012-04-26 Kobe Steel Ltd 溶接ワイヤ巻替装置及び溶接ワイヤ巻替方法
CN103635406B (zh) * 2011-06-11 2016-10-19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输送长丝的张紧装置
CN102354582B (zh) * 2011-08-19 2013-11-13 江苏华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绞线机
US10029876B2 (en) 2012-04-27 2018-07-24 Web Industries, Inc. Interliner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3163638A1 (en) * 2012-04-27 2013-10-31 Web Industries, Inc. Improved interliner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723574B (zh) * 2012-10-12 2016-06-08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绕带机
CN104495513A (zh) * 2014-12-16 2015-04-08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原丝切向退解的玻璃纤维络纱纱架
JP6829681B2 (ja) * 2015-03-27 2021-02-10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アキューム装置
CN106542367A (zh) * 2016-10-21 2017-03-29 岳西县桃园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可升降式布匹收卷装置
TWI631254B (zh) * 2017-06-22 2018-08-01 紹凱動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Yarn sensing device
CN107472966A (zh) * 2017-08-21 2017-12-15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上布机及其吐布速度调控装置
CN109807261B (zh) * 2017-11-20 2020-03-10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手动式钢丝张力加载与测量装置
JP7096005B2 (ja) * 2018-02-16 2022-07-05 株式会社Fuji テープ巻き取り装置
CN109159926A (zh) * 2018-06-14 2019-01-08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航天器的绳索张力精密调整装置
CN110054025B (zh) * 2019-01-17 2020-09-22 天长市恒鑫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线收卷装置
CN110777439B (zh) * 2019-11-04 2021-04-23 无锡金通高纤股份有限公司 化纤单丝拉伸张力在线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548531A (zh) * 2020-04-23 2021-10-26 亚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调整料带拉力的料带输送装置
CN112647170B (zh) * 2020-12-30 2024-06-28 江苏凯嘉橡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整体带芯经线并股均张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6693A (zh) 2002-12-25
JP2002338106A (ja) 2002-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6017C (zh) 细长形物体输送装置
CN1200868C (zh) 用于在发生电源故障时控制电梯运行的装置和方法
CN1260108C (zh) 长尺寸材料重绕装置
CN101031719A (zh) 风力发电设备的传动链
CN205675691U (zh) 一种永磁电机变频张紧装置
CN1310420C (zh)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1039092A (zh) 感应电动机的驱动装置及方法
CN107381392A (zh) 船用拖缆绞车
CN101662195B (zh) 直驱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用永磁同步电动机
CN112002498B (zh) 基于速度曲线的高压旧电缆回收装置的调速方法
CN1131839C (zh) 横移装置及用来控制这横移装置的方法
CN1578098A (zh) 用于驱动感应电动机的方法与装置
CN1053160C (zh) 起动电梯的方法
CN1187248C (zh) 长物体的卷绕装置
CN204342165U (zh) 一种光纤放纤系统
CN1269300C (zh) 用于交流感应电机的电机负载控制器
CN201711368U (zh) 恒线速控制钨钼丝拉丝装置
CN1505588A (zh) 用以减小行人传送系统的换向区中的多边形效应的方法与装置
CN109703989A (zh) 一种可靠的连续皮带机自动张紧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U664708B2 (en) Cable reeling system
CN1403360A (zh) 细长物体卷取装置
CN103305998B (zh) 球经分经机的纱线张力控制系统
CN2702979Y (zh) 越端放纱式恒张力芳纶放出装置
CN1260109C (zh) 条状物卷绕装置
CN202830300U (zh) 集体落纱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26

Termination date: 2016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