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4485A - 光盘、其记录方法、其记录装置、其重放方法和其重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其记录方法、其记录装置、其重放方法和其重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4485A
CN1264485A CN98807214A CN98807214A CN1264485A CN 1264485 A CN1264485 A CN 1264485A CN 98807214 A CN98807214 A CN 98807214A CN 98807214 A CN98807214 A CN 98807214A CN 1264485 A CN1264485 A CN 1264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dentification marking
district
information
vis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07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3388C (zh
Inventor
苅田吉博
守屋充郎
藤本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64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4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338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338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7Table of contents
    • G11B27/329Table of contents on a disc [VTO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 G11B7/0037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29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lead-in are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3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lead-out are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67Address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77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for managing gaps between two recordings, e.g. control data in linking areas, run-in or run-out fields, guard or buffer zon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85Status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space bit maps, flags indicating a formatting status or a write permiss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6Rewritabl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8Write-onc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11B2220/2566DVDs belonging to the minus family, i.e. -R, -RW, -V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11B2220/2575DVD-RA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记录区之后具有识别标记区的光盘,其中,即使在访问记录区的最终数据时,访问动作也不会变得不稳定,此外,即使在访问识别标记区时,也不会陷入异常状态,再者,即使在存在后续的记录区的情况下访问其最初数据时,访问动作也不会变得不稳定。在光盘(1)的记录区(4)的外周一侧设置末记录区(5)。在光盘(1)的记录区(4)与未记录区(5)之间设置标记区(6)。在该标记区(6)中,形成识别记录区(4)与未记录区(5)的边界用的识别标记区(6d)。在标记区(6)内,在识别标记区(6d)的前后分别设置第1和第2缓冲区(6b)、(6c)。将第1缓冲区(6b)的宽度设定为访问记录区(4)内的最终数据(4a)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将第2缓冲区(6c)的宽度设定为访问识别标记区(6d)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

Description

光盘、其记录方法、其记录装置、其重放方法和其重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其记录方法、其记录装置、其重放方法和其重放装置。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在记录区之后具有识别标记区的光盘、其记录方法、其记录装置、其重放方法和其重放装置。
背景技术
光盘是使用半导体激光器的高密度信息记录媒体,是利用在记录部分和未记录部分中光束的反射率不同这一点来重放信息的媒体。
在光盘中,设置了写入预定的信息信号的1个或多个『记录区』,在记录区的外周一侧设置了能写入新的信息信号的『未记录区』。而且,特别是在打算重放进行了多次记录的光盘的情况下,有必要知道盘的记录区的数目。即,有必要检测出打算重放的盘的『最终记录区』。因此,为了检测出打算重放的盘的最终记录区,有必要重复进行光学头的移动,从第1次的记录区开始依次移动记录区。但是,如果不使光学头移动到该位置上,就不能知道是否存在下一个记录区,在光学头移动到了未记录区的情况下,就不能进行伺服控制而陷入了异常状态。
因此,在特开平6-349252号公报中记载的光盘的重放方法中,在位于记录区的最前面的读入区中读入该记录区的读出区的地址,对该读出区进行访问,其后,通过向外周方向重复进行1道(track)或多道的跳跃,使光学头移动到下一个记录区,在朝向外周方向的1道或多道的跳跃中判断为已到达了未记录区的情况下,通过不接通跟踪伺服而使光学头返回到内周一侧,由此,防止了在未记录区中不能进行伺服控制而陷入了异常状态的情况。
但是,在上述公报中记载的光盘的重放方法中,由于在检测出『最终记录区』时不能避免光学头到达未记录区,必须有不接通跟踪伺服而使光学头返回到内周一侧的动作,故存在不能高效率地进行『最终记录区』的检测。
因此,最近提出了下述的技术:在记录区的最终数据之后设置识别下一个区域是否为记录区域用的识别标记区,通过用访问该识别标记区时的行动检测出识别标记区的状态,来判别识别标记区以后是未记录区还是记录区(该记录区是否是最终记录区)。在该技术中,在不能正常地访问识别标记区时,判别为下一个区域是未记录区。此时,在访问识别标记区时,首先,访问位于记录区的最前面的读入数据,求出读出区的地址,访问位于其最前面附近的识别标记区的地址。在对未记录区写入新的信息信号的情况下,在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不引起数据错误的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同时在新写入信息信号的区域(新的记录区)之后设置新的识别标记区。
但是,在上述的标记方法中,在记录区的最终数据之后设置识别标记区的情况下,如果对记录区的最终数据进行访问时存在访问误差,则存在光学头错误地跳入识别标记区从而访问动作变得不稳定的担心。此外,在未记录区之前设置识别标记区的情况下,在对识别标记区进行访问时,存在光学头突然进入未记录区从而不能进行伺服控制而陷入异常状态的担心。再者,在存在后续的记录区的情况下,存在访问该最初的数据时光学头跳入识别标记区从而访问动作变得不稳定的担心。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光盘、其记录方法、其记录装置、其重放方法和其重放装置,其中,即使在访问记录区的最终数据时,访问动作也不会变得不稳定,此外,即使在访问识别标记区时,也不会陷入异常状态,再者,即使在存在后续的记录区的情况下访问该最初数据时,访问动作也不会变得不稳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第1结构是具备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的光盘,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和识别标记区。按照该光盘的第1结构,由于可防止在重放装置访问记录区的最终数据时光学头2跳入识别标记区的情况,故即使在识别标记区处于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或形成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的哪一种情况下,也能实现稳定的访问动作。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第1结构中,第1缓冲区的宽度最好是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这是因为,由于第1缓冲区消耗光盘的记录区较多,故希望该区尽可能小,但在光盘的重放装置的访问中,一般发生几十道的误差。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第1结构中,识别标记区的宽度最好在2道以下。为了难以引起跟踪偏离、在万一发生了跟踪偏离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地进行其检测及再拉回来,希望识别标记区的宽度尽可能短,但为了在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不引起数据错误的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因为以纠错块为单位的记录是必要的,故识别标记区的宽度必须是以纠错块长为单位的长度,在此基础上,希望定为2个纠错块长度以上的长度,以便即使在重放时发生数据错误也不导致误识别。例如,在DVD盘的情况下,2个纠错块长度是0.5周至1.1周,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记录可以是2道以下。因而,识别标记区的宽度最好如上述那样是2道以下。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第1结构中,识别标记区最好处于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形成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或形成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的任一种状态。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第1结构中,在识别标记区之后,最好还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按照该优选实施例,可防止在访问识别标记区时由于访问误差光学头突然进入未记录区的情况。此外,由于即使在识别标记区中跳过了伺服,光学头也会在到达未记录区之前被再拉回来,故可防止光学头突然进入未记录区。再者,即使在存在后续的记录区的情况下,也可防止在访问其最初的数据时光学头跳入识别标记区中。其结果,可防止访问动作变得不稳定,或不能进行伺服控制而陷入异常状态的情况。此外,此时,第2缓冲区的宽度最好是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这是因为,由于第2缓冲区消耗光盘的记录区较多,故希望该区尽可能小,但在光盘的重放装置的访问中,一般发生几十道的误差,此外,在识别标记区中跟踪偏离了的情况下,在检测出跟踪偏离之前,必要的道横截数与跟踪偏离后的再被拉回来的处理中接着发生的道横截数的合计一般为几十道。
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第2结构是具备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的光盘,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N个记录区(其中,N是自然数)的每一个之后,记录了具有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具有2道以下的宽度的识别标记区和具有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
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第3结构是具备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的光盘,其特征在于:以在上述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在上述记录区之后设置的具有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具有2道以下的宽度的识别标记区和具有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为1个单位,连续地记录了多个这样的单位,上述多个单位中的最终的上述识别标记区的记录状态与其它的上述识别标记区的记录状态不同。按照该光盘的第3结构,通过判定识别标记区的记录状态,可判别最终记录区。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第3结构中,识别标记区最好处于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形成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或形成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的任一种状态。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第1记录方法是将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光盘的信息道上、根据记录信号对上述光束的强度进行调制来记录信息的光盘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定的信息的记录之后,记录具有访问上述预定的信息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和识别标记区。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第1记录方法中,最好将第1缓冲区的宽度定为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第1记录方法中,最好将识别标记区的宽度定为2道以下。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第1记录方法中,最好使识别标记区处于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形成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或形成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的任一种状态。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第1记录方法中,在识别标记区之后,最好还记录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此外,此时,最好将第2缓冲区的宽度定为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第2记录方法是在光盘中进行信息的附加记录的光盘的记录方法,在上述光盘中,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正在旋转的上述光盘的上述信息道上的步骤;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光束位于上述识别标记区的上述信息道上的步骤;对上述光束的强度进行调制并改变上述识别标记区的状态的步骤;检索可进行信息的附加记录的可记录区、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光束位于上述可记录区的上述信息道上的步骤;以及根据附加记录信号对上述光束强度进行调制以记录附加的信息的步骤。按照该光盘的第2记录方法,由于在记录附加的信息时改变识别标记区的状态,故通过判定识别标记区的状态,可判断后续的区域是记录区还是未记录区。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第2记录方法中,最好在改变了识别标记区的状态之后,在可记录区的信息道上记录附加的信息。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第2记录方法中,最好在可记录区的信息道上记录了附加的信息之后,改变识别标记区的状态。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第2记录方法中,最好在附加信息的记录区之后,记录具有访问上述附加信息的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和识别标记区。此外,此时,最好将第1缓冲区的宽度定为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此外,此时,最好将识别标记区的宽度定为2道以下。此外,此时,最好在识别标记区之后,还记录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此外,此时,最好将第2缓冲区的宽度定为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记录装置的第1结构具备:使具备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的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光束位于上述信息道上的控制装置;以及根据所记录的信息信号对上述光束的强度进行调制的调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上述调制装置对上述光束进行调制,在上述信息道上记录了预定的信息的记录区之后,记录具有访问上述预定的信息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和识别标记区。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记录装置的第1结构中,最好将第1缓冲区的宽度定为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记录装置的第1结构中,最好将识别标记区的宽度定为2道以下。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记录装置的第1结构中,最好使识别标记区处于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形成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或形成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的任一种状态。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记录装置的第1结构中,最好在识别标记区之后,还记录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此外,此时,最好将第2缓冲区的宽度定为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记录装置的第2结构是在光盘中进行信息的附加记录的光盘的记录装置,在上述光盘中,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并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光束位于作为上述目标的信息道上的检索装置;以及对上述光束的强度进行调制的调制装置,在对上述光盘附加记录新的信息时,利用上述检索装置检索能进行信息的记录的可记录区的上述信息道,根据所附加记录的信号利用上述调制装置对光束的强度进行调制并进行附加记录,同时利用上述检索装置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利用上述调制装置对光束的强度进行调制,并改变上述识别标记区的状态。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记录装置的第2结构中,最好在改变了识别标记区的状态之后,在可记录区的上述信息道上记录附加的信息。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记录装置的第2结构中,最好在可记录区的信息道上记录了附加的信息之后,改变识别标记区的状态。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记录装置的第2结构中,最好在附加信息的记录区之后,记录具有访问上述附加信息的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和识别标记区。此外,此时,最好将第1缓冲区的宽度定为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此外,此时,最好将识别标记区的宽度定为2道以下。此外,此时,最好在识别标记区之后,还记录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此外,此时,最好将第2缓冲区的宽度定为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重放方法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方法,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和识别标记区,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正在旋转的上述光盘的上述信息道上的步骤;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的检索步骤;判定上述识别标记区的状态的步骤;以及根据上述识别标记区的状态的判定结果来确定记录已结束的记录区并进行信息的重放的步骤。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重放方法中,第1缓冲区的宽度最好是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重放方法中,识别标记区的宽度最好是2道以下。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重放方法中,识别标记区最好是处于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形成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或形成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的任一种状态。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重放方法中,最好在识别标记区之后,还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此外,此时,第2缓冲区的宽度最好是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1结构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和识别标记区,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以及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利用上述检索装置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判定上述识别标记区的状态,根据该判定结果来确定记录已结束的记录区并进行信息的重放。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1结构中,第1缓冲区的宽度最好是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1结构中,识别标记区的宽度最好是2道以下。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1结构中,识别标记区最好是处于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形成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或形成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的任一种状态。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1结构中,最好在光盘中,在识别标记区之后,还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此外,此时,第2缓冲区的宽度最好是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2结构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不存在记录标记的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以及读取在上述信息道上被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装置,通过判定为在上述识别标记区中不存在记录标记,来确定应重放的记录区。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3结构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不存在记录标记的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以及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利用上述检索装置来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通过判定为不能检索上述记录标记,来确定应重放的记录区。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3结构中,最好还具备读取在信息道上被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装置,通过判定为利用上述读取装置不能读取记录标记,来确定应重放的记录区。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4结构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记录了多组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中未记录记录标记,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以外的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以及读取在上述信息道上被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装置,通过判定为在识别标记区中不存在记录标记,来确定最终记录区。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5结构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记录了多组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中未记录记录标记,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以外的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以及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利用上述检索装置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通过判定为不能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来确定最终记录区。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6结构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记录了多组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中未记录记录标记,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以外的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以及读取在上述信息道上被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装置,利用上述检索装置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通过判定为利用上述读取装置不能读取上述识别标记区,来确定最终记录区。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7结构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记录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以及读取在上述信息道上被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装置,通过判定为在上述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来确定应重放的记录区。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8结构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记录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以及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利用上述检索装置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通过判定为能检索上述识别标记,来确定应重放的记录区。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8结构中,还具备读取在信息道上被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装置,最好通过判定为利用上述读取装置能读取识别标记区,来确定应重放的记录区。
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9结构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记录了多组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以外的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以及读取在上述信息道上被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装置,通过判别为在上述识别标记区中存在能重放的记录标记,来确定最终记录区。
此外,与上述本发明有关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10结构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记录了多组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以外的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以及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利用上述检索装置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通过判定为能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来确定最终记录区。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光盘的重放装置的第10结构中,还具备读取在信息道上被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装置,通过判定为利用上述读取装置能读取识别标记区,来确定最终记录区。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的光盘的记录重放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的光盘的结构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的光盘的记录重放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的光学头的访问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示出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的光盘的记录方法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的另一光盘的记录重放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图7是示出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的另一光盘的记录方法的说明图。
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以下,使用实施形态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的光盘的记录重放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的光盘的结构的平面图。
在图1中,1是光盘,2是光学头,3是伺服控制装置,7是记录信号控制装置,8是访问控制装置,9是标记控制装置,10是地址检测装置。此外,在图1、图2中,1是光盘,4是记录了信息的记录区,5是未记录区,6是标记区,6b是第1缓冲区,6c是第2缓冲区,6d是识别标记区。
如图1中所示,在利用电机能旋转的光盘1的盘表面的附近配置了光学头2。该光学头2对光盘1照射光束斑点,进行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记录道上的信息的读取(重放)、写入(记录)和伺服信号的检测。此外,伺服控制装置3利用来自光学头2的伺服信号,将从光学头2照射到光盘1上的光束斑点维持在被指定的信息记录道上。
访问控制装置8利用由地址检测装置10根据从信息记录道读出的信息检测出的地址信息,将访问信息送到伺服控制装置3。光学头2利用来自伺服控制装置3的信息进行操作,在光盘1的径向上送进,由此,进行对于被指定的信息记录道的访问。
将应写入光盘1的信息信号(记录信号)从记录信号控制装置7送到光学头2。然后,使根据记录信号其强度被调制的光束斑点照射到光盘1的信息记录道上,由此在光盘1中形成记录区4。此外,信息记录道上的信息的读取是将强度与信息的写入时不同的光束斑点照射到光盘1上并利用在记录部分与未记录部分中光束的反射率不同这一点来进行的。
标记控制装置9在记录区4的记录结束后,根据来自地址检测装置10的信息,通过经记录信号控制装置7将记录信号送到光学头2,进行第1缓冲区6b、识别标记区6d、第2缓冲区6c的记录控制。
在此,将第1缓冲区6b的宽度设定为访问记录区4内的最终数据4a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在一般的重放装置的情况下,由于主要由跟踪计数误差和制动控制的精度引起的该访问误差是几十道,故将第1缓冲区6b的宽度设定为约20~100道。在将道间距定为0.8μm的情况下,这相当于16~80μm。此外,将第2缓冲区6c的宽度设定为访问了识别标记区6d时的访问误差或偏离伺服的滑移(slip)量以上的宽度。在一般的重放装置的情况下,由于该访问误差、滑移量都是几十道,故将第2缓冲区6c的宽度设定为约20~100道。在将道间距定为0.8μm的情况下,这相当于16~80μm。此外,较为理想的是,识别标记区6d的宽度为2道以下,更为理想的是,识别标记区6d的宽度为0.45~1.1道。
除了记录表示是读出的情况的信息以外,用与记录通常的数据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和信号来进行第1和第2缓冲区(=读出区)6b、6c的记录。
图1、图2示出了进行了第1次的记录后的状态。如图1、图2中所示,在光盘1的内周一侧,在写入了预定的信息信号的记录区4之后,记录了第1缓冲区6b、识别标记区6d和第2缓冲区6c。此外,在第2缓冲区6c之后,设置了未记录区5。这样,在第2缓冲区6c的外周一侧成为未记录区5的情况下,识别标记区6d(光盘的约一周=约0.8μm)处于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是通过在第1缓冲区6b、识别标记区6d和第2缓冲区6c之后的一系列的记录中,在相当于识别标记区6d的部分中使激光的记录脉冲不从光学头2输出来实现的。而且,重放装置通过判别在识别标记区6d中不存在记录标记的情况、不能正常地进行对识别标记区6d的访问的情况、或不能重放识别标记区6d的数据的情况,来判定记录区4是最终记录区。此时,通过确认有无从光学头2输出高频信号,可判别在识别标记区6d中是否存在记录标记。
由访问控制装置8将记录区4的最终数据4a及对识别标记区6d等的访问指令送到伺服控制装置3中。由地址检测装置10检测出利用光学头2从光盘1的记录区4内的读入区4b读出的标记区6等的地址信息。此外,将标记区6的记录指令和识别标记的擦除指令从访问控制装置8送到标记控制装置9中。标记控制装置9利用来自访问控制装置8和地址检测装置10的信息,对于记录信号控制装置7进行标记区6的记录控制和识别标记的擦除控制。
此外,如图1、图2中所示,在光盘1的记录区4的外周一侧存在未记录区5的情况下,可在该未记录区5内写入新的信息信号。图5是示出了该情况的图,11是新的记录区,12b是新的第1缓冲区,12d是新的识别标记区,12c是新的第2缓冲区。此时,在识别标记区6d中记录能重放的记录标记6a,同时在第2缓冲区6c之后记录新的记录区11、新的第1缓冲区12b、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的新的识别标记区12d和新的第2缓冲区12c,同时,在识别标记区6d中记录能重放的记录标记6a。此外,在新的第2缓冲区12c之后,设置新的未记录区13。如上所述,由于重放装置通过判定在识别标记区中不存在记录标记的情况、不能正常地进行对识别标记区的访问的情况、或不能重放识别标记区的数据的情况,来判别最终记录区,故,此时,判断记录区11是最终记录区,来代替记录区4。
此外,作为光盘1的层叠结构,有基体材料·记录层·保护层、基体材料·保护(电介质)层·记录层·保护(电介质)层、基体材料·保护(电介质)层·记录层·保护(电介质)层·反射层等。在光盘1的记录层中,使用了以下述系列为主要成分的相变化记录材料:TeOx(0<x<1)系列、BiTeAg系列、BiTeAl系列、BiTeAu系列、BiTePd系列、BiSbTe系列、BiAsTe系列、BiTeSn系列、BiTePt系列、GeSbTe系列、GeTeSe系列、GeTeSn系列、InSe系列等,或,以下述系列为主要成分的色素系列材料:花青系列、丝状花青系列、三苯甲烷系列、次亚硫乙烷系列、偶氮系列、苯醌系列、角鲨烯系列、吡喃鎓系列、偶氮铼系列、苯乙烯系列、卟啉系列、靛蓝系列、硫靛、噁嗪、阴丹士林系列、含金属络合物系列、蒽醌系列、酞青系列、水杨酸萘酯花青系列、缩合环系列等。此时,在相变化记录材料中一般适当地添加周期表III族~VI族的元素,在色素系列材料中,在不损害主要成分的材料的效力的范围内,作为特性改善材料,添加金属络合物、硝化纤维素、丙烯基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尿烷树脂、平整(levelling)剂、消泡剂、消焰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对光盘1的信息的写入是通过如上所述从光学头2将光束斑点照射到光盘1的信息记录道上从而在记录层中引起由光吸收产生的局部的热变化或光化学变化来进行的。
其次,参照图1、图3~图5,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光盘的记录重放装置的工作。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的光盘的记录重放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的光学头的访问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示出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中的光盘的记录方法的说明图。
首先,从访问控制装置8将对于记录区4的读入区4b中的读入数据的访问指令送到伺服控制装置3中,光学头2利用来自伺服控制装置3的信息进行操作,在光盘1的径向上送进,光学头2访问记录区4的读入区4b中的读入数据(步骤101)。由此,可得到与该记录区对应的识别标记区6d的地址信息(步骤102)。此外,由于在记录区4的最终数据4a与识别标记区6d之间设置了具有访问记录区4的最终数据4a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6b,故即使在访问记录区4的最终数据4a时有访问误差,光学头2也不会跳入识别标记区6d中(图4的实线箭头),故可稳定地访问记录区4的最终数据4a。
其次,从访问控制装置8将对识别标记区6d的地址的访问指令送到伺服控制装置3中,光学头2利用来自伺服控制装置3的信息进行操作,在光盘1的径向上送进,光学头2访问识别标记区6d的地址(步骤103)。在对识别标记区6d的地址的访问结果不发生伺服偏离及数据错误、可正常地进行访问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下一个记录区』(步骤104)。此时,返回步骤101,访问下一个记录区的读入区中的读入数据,重复步骤101~步骤103。在对识别标记区6d的地址的访问结果发生数据错误、不能正常地进行访问的情况下,判断为『该记录区是最终记录区』(步骤105)。即,判断为『该记录区4的外周一侧是未记录区5』(图5(a)的状态)。此时,由于在识别标记区6d与未记录区5之间设置了具有访问识别标记区6d时的访问误差或伺服偏离的滑移量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6c,故在访问识别标记区6d时,光学头2不会突然进入未记录区5,此外,即使在识别标记区6d中跳过了伺服,光学头2也会在到达未记录区5之前被再拉回来(图4的虚线箭头),故可防止光学头2突然进入未记录区5。其结果,可防止不能进行伺服控制而陷入异常状态的情况。到这里为止的处理即使在重放专用的装置中也是共同的处理。
如步骤105那样,在判断为『该记录区是最终记录区』的情况下,再判断在未记录区5中是否写入新的信息信号(步骤106)。在判断为写入新的信息信号的情况下,从访问控制装置8对标记控制装置9送出识别标记的擦除指令,标记控制装置9根据来自访问控制装置8和地址检测装置10的信息,对记录信号控制装置7进行识别标记的擦除控制,如图5(a)、(b)中所示,在识别标记区6d中记录能重放的记录标记6a,擦除识别标记(步骤107)。其次,从记录信号控制装置7向光学头2送出应写入未记录区5中的信息信号,如图5(b)、(c)中所示,在未记录区5中写入信息信号(设置包含新的读入区11b的新的记录区11)(步骤108)。其次,从访问控制装置8对标记控制装置9送出标记区的记录指令,标记控制装置9根据来自访问控制装置8和地址检测装置10的信息,对记录信号控制装置7进行标记区的记录控制,如图5(c)中所示,在新的记录区11之后,记录新的第1和第2缓冲区12b、12c,同时,形成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的新的识别标记区12d(步骤109),在第2缓冲区12c之后设置新的未记录区13。此外,在判断为不在未记录区5中写入新的信息信号的情况下,按原样结束工作。
此外,如上所述,多个记录区4、11的记录结束后的信息的重放如下述那样来进行。即,首先,光学头2利用来自伺服控制装置3的信息进行操作,在光盘1的径向上送进,检索识别标记区。其次,从光学头2使预定的强度的光束斑点照射到识别标记区上,判定该识别标记区的状态。其次,根据识别标记区的状态的判定结果,确定记录已结束的记录区。然后,从光学头2使预定的强度的光束斑点照射到被确定的记录区上,由此,进行该记录区的信息的重放。
再有,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不存在后续的记录区的情况下,将识别标记区6d定为不存在记录标记6a的状态(存在识别标记的状态),在存在后续的记录区的情况下,通过在识别标记区6d中记录能重放的记录标记6a来擦除识别标记,但不一定限定于该方式。例如,在不存在后续的记录区的情况下,可通过在识别标记区6d中记录能重放的记录标记6a,定为不存在识别标记的状态,在存在后续的记录区的情况下,可通过在识别标记区6d中重复写入任意的数据,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6a改写为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在此,不存在识别标记的状态通过在第1缓冲区6b之后在识别标记区6d中记录同一数据、接着记录第2缓冲区6c来实现。此外,重复写入是通过重复写入任意数据(通常是对零进行了编码的数据)来进行的。此时,重放装置通过判别能正常地进行对识别标记区6d的访问的情况、或能重放识别标记区6d的数据的情况,来判断记录区4是最终记录区。
以下,关于此时的光盘的记录重放装置的工作,一边参照图6、7,一边进行说明。此外,关于步骤101~103,由于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参照图3),故省略其说明。
在对识别标记区6d的地址的访问结果发生数据错误、不能正常地进行访问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下一个记录区』(步骤104a)。此时,返回到步骤101,访问下一个记录区读入区中的读入数据,重复步骤101~步骤103。在对识别标记区6d的地址的访问结果不发伺服偏离或数据错误、能正常地进行访问的情况下,判断为『该记录区是最终记录区』(步骤105a)。即,判断为『该记录区4的外周一侧是未记录区5』(图7(a)的状态)。
如步骤105a那样,在判断为『该记录区是最终记录区』的情况下,再判断在未记录区5中是否写入新的信息信号(步骤106a)。在判断为写入新的信息信号的情况下,从访问控制装置8对标记控制装置9送出识别标记的标记指令,标记控制装置9根据来自访问控制装置8和地址检测装置10的信息,对记录信号控制装置7进行识别标记的标记控制,如图7(a)、(b)中所示,通过在识别标记区6d中重复写入任意的数据,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6a改写为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来记录识别标记(步骤107a)。其次,从记录信号控制装置7向光学头2送出应写入未记录区5中的信息信号,如图7(b)、(c)中所示,在未记录区5中写入信息信号(设置包含新的读入区11b的新的记录区11)(步骤108a)。其次,从访问控制装置8向标记控制装置9送出标记区的记录指令,标记控制装置9根据来自访问控制装置8和地址检测装置10的信息,对记录信号控制部7进行标记区的记录控制,如图7(c)中所示,在新的记录区11之后,记录新的第1和第2缓冲区12b、12c,同时,在识别标记区中记录能重放的记录标记(步骤109a),在第2缓冲区12c之后设置新的未记录区13。此时,由于重放装置通过识别能正常地进行对识别标记区的访问的情况、或能重放识别标记区的数据的情况,来判断最终记录区,故判断为记录区11是最终记录区,来代替记录区4。此外,在判断为不在未记录区5中写入新的信息信号的情况下,按原样结束工作。
此外,如上所述,多个记录区4、11的记录结束后的信息的重放如下述那样来进行。即,首先,光学头2利用来自伺服控制装置3的信息进行操作,在光盘1的径向上送进,检索识别标记区。其次,从光学头2预定的强度的光束斑点照射到识别标记区上,判定该识别标记区的状态。其次,根据识别标记区的状态的判定结果,确定记录已结束的记录区。然后,从光学头2预定的强度的光束斑点照射到被确定的记录区上,由此,进行该记录区的信息的重放。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识别标记区6d的信息道上记录了识别标记之后,或擦除被记录了的识别标记之后,在未记录区5中写入信息信号,但不一定限定于该顺序,也可在未记录区5中写入了信息信号之后,在识别标记区6d的信息道上记录识别标记,或擦除被记录了的识别标记。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举例说明了最初设置了单独的记录区4的光盘1,但不一定限定于该结构的光盘,即使是最初设置了多个记录区的多次记录的光盘,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形成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方法,举例说明了在整个识别标记区中重复写入任意的数据的方法,但不一定限定于该方法,例如,也可利用断续地进行重复写入的方法、或断续地擦除记录标记的方法等来形成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
此外,在可擦除型记录重放盘中,作为与最终记录区对应的识别标记区的状态和与除此以外的记录区对应的识别标记区的状态,可使用从没有形成记录标记的状态、形成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形成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这3种状态中任意地选择的2种状态。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可利用于下述的光盘的记录重放,在该光盘中,即使在访问记录区的最终数据时,访问动作也不会变得不稳定,此外,即使在访问识别标记区时,也不会陷入异常状态,再者,即使在存在后续的记录区的情况下访问其最初数据时,访问动作也不会变得不稳定,该光盘在记录区之后具有识别标记区。

Claims (61)

1.一种光盘,具备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和识别标记区。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第1缓冲区的宽度是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识别标记区的宽度是2道以下。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识别标记区处于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形成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或形成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的任一种状态。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在识别标记区之后,还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第2缓冲区的宽度是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7.一种光盘,具备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N个记录区(其中,N是自然数)的每一个之后,记录了具有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具有2道以下的宽度的识别标记区和具有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
8.一种光盘,具备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其特征在于:
以在上述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在上述记录区之后设置的具有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具有2道以下的宽度的识别标记区和具有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为1个单位,连续地记录了多个这样的单位,上述多个单位中的最终的上述识别标记区的记录状态与其它的上述识别标记区的记录状态不同。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
识别标记区处于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形成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或形成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的任一种状态。
10.一种光盘的记录方法,在该记录方法中,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光盘的信息道上、根据记录信号对上述光束的强度进行调制来记录信息,其特征在于:
在预定的信息的记录之后,记录具有访问上述预定的信息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和识别标记区。
11.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第1缓冲区的宽度定为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识别标记区的宽度定为2道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识别标记区处于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形成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或形成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的任一种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识别标记区之后,还记录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
15.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第2缓冲区的宽度定为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16.一种光盘的记录方法,该方法是在光盘中进行信息的附加记录的光盘的记录方法,在上述光盘中,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其特征在于,具备:
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正在旋转的上述光盘的上述信息道上的步骤;
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光束位于上述识别标记区的上述信息道上的步骤;
对上述光束的强度进行调制并改变上述识别标记区的状态的步骤;
检索可进行信息的附加记录的可记录区、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光束位于上述可记录区的上述信息道上的步骤;以及
根据附加记录信号对上述光束强度进行调制以记录附加的信息的步骤。
17.如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改变了识别标记区的状态之后,在可记录区的信息道上记录附加的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可记录区的信息道上记录了附加的信息之后,改变识别标记区的状态。
19.如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附加信息的记录区之后,记录具有访问上述附加信息的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和识别标记区。
20.如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第1缓冲区的宽度定为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21.如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识别标记区的宽度定为2道以下。
22.如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识别标记区之后,还记录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
23.如权利要求22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第2缓冲区的宽度定为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24.一种光盘的记录装置,具备:使具备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的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光束位于上述信息道上的控制装置;以及根据所记录的信息信号对上述光束的强度进行调制的调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利用上述调制装置对上述光束进行调制,在上述信息道上记录了预定的信息的记录区之后,记录具有访问上述预定的信息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和识别标记区。
25.如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第1缓冲区的宽度定为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26.如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识别标记区的宽度定为2道以下。
27.如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识别标记区处于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形成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或形成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的任一种状态。
28.如权利要求24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识别标记区之后,还记录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
29.如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第2缓冲区的宽度定为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30.一种光盘的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是在光盘中进行信息的附加记录的光盘的记录装置,在上述光盘中,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其特征在于:
具备:
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
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
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并进行控制使得上述光束位于作为上述目标的信息道上的检索装置;以及
对上述光束的强度进行调制的调制装置,
在对上述光盘附加记录新的信息时,利用上述检索装置检索能进行信息的记录的可记录区的上述信息道,根据所附加记录的信号利用上述调制装置对光束的强度进行调制并进行附加记录,同时利用上述检索装置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利用上述调制装置对光束的强度进行调制,并改变上述识别标记区的状态。
31.如权利要求30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改变了识别标记区的状态之后,在可记录区的上述信息道上记录附加的信息。
32.如权利要求30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可记录区的信息道上记录了附加的信息之后,改变识别标记区的状态。
33.如权利要求30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附加信息的记录区之后记录具有访问上述附加信息的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和识别标记区。
34.如权利要求33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第1缓冲区的宽度定为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35.如权利要求33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识别标记区的宽度定为2道以下。
36.如权利要求33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识别标记区之后,还记录具有访问了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
37.如权利要求36中所述的光盘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第2缓冲区的宽度定为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38.一种光盘的重放方法,该方法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方法,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和识别标记区,其特征在于,具备:
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正在旋转的上述光盘的上述信息道上的步骤;
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的检索步骤;
判定上述识别标记区的状态的步骤;以及
根据上述识别标记区的状态的判定结果来确定记录已结束的记录区并进行信息的重放的步骤。
39.如权利要求38中所述的光盘的重放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1缓冲区的宽度是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40.如权利要求38中所述的光盘的重放方法,其特征在于:
识别标记区的宽度是2道以下。
41.如权利要求38中所述的光盘的重放方法,其特征在于:
识别标记区是处于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形成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或形成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的任一种状态。
42.如权利要求38中所述的光盘的重放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光盘中,在识别标记区之后,还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
43.如权利要求42中所述的光盘的重放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2缓冲区的宽度是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44.一种光盘的重放装置,该装置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和识别标记区,其特征在于:
具备:
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
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以及
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
利用上述检索装置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并判定上述识别标记区的状态,根据该判定结果来确定记录已结束的记录区并进行信息的重放。
45.如权利要求44中所述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缓冲区的宽度是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46.如权利要求44中所述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识别标记区的宽度是2道以下。
47.如权利要求44中所述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识别标记区是处于不存在记录标记的状态、形成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或形成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状态的任一种状态。
48.如权利要求44中所述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光盘中,在识别标记区之后,还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
49.如权利要求48中所述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2缓冲区的宽度是20道以上至100道以下。
50.一种光盘的重放装置,该装置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不存在记录标记的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其特征在于:
具备:
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
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
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以及
读取在上述信息道上被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装置,
通过判定为在上述识别标记区中不存在记录标记,来确定应重放的记录区。
51.一种光盘的重放装置,该装置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不存在记录标记的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其特征在于:
具备:
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
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以及
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
利用上述检索装置来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通过判定为不能检索上述记录标记,来确定应重放的记录区。
52.如权利要求51中所述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读取在信息道上被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装置,通过判定为不能利用上述读取装置读取记录标记,来确定应重放的记录区。
53.一种光盘的重放装置,该装置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记录了多组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中未记录记录标记,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以外的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其特征在于:
具备:
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
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
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以及
读取在上述信息道上被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装置,
通过判定为在识别标记区中不存在记录标记,来确定最终记录区。
54.一种光盘的重放装置,该装置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记录了多组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中未记录记录标记,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以外的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其特征在于:
具备:
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
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以及
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
利用上述检索装置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通过判定为不能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来确定最终记录区。
55.一种光盘的重放装置,该装置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记录了多组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中未记录记录标记,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以外的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其特征在于:
具备:
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
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
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以及
读取在上述信息道上被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装置,
利用上述检索装置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通过判定为不能利用上述读取装置来读取上述识别标记区,来确定最终记录区。
56.一种光盘的重放装置,该装置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记录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其特征在于:
具备:
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
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
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以及
读取在上述信息道上被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装置,
通过判定为在上述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来确定应重放的记录区。
57.一种光盘的重放装置,该装置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之后,记录了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记录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的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其特征在于:
具备:
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
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以及
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
利用上述检索装置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通过判定为能检索上述识别标记,来确定应重放的记录区。
58.如权利要求57中所述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读取在信息道上被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装置,通过判定为利用上述读取装置作读取识别标记区,来确定应重放的记录区。
59.一种光盘的重放装置,该装置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记录了多组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以外的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其特征在于:
具备:
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
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
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以及
读取在上述信息道上被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装置,
通过判定为在上述识别标记区中存在能重放的记录标记,来确定最终记录区。
60.一种光盘的重放装置,该装置是从光盘重放信息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中,上述光盘在同心圆状或螺旋状的信息道上记录了多组进行了信息的记录的记录区、具有访问上述记录区内的最终数据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1缓冲区、识别标记区和具有访问上述识别标记区时的访问误差以上的宽度的第2缓冲区,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了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在最后的识别标记区以外的识别标记区中记录了不能重放的记录标记,其特征在于:
具备:
使上述光盘旋转的旋转装置;
使从光源发生的光束照射到上述信息道上的光学头;以及
检索作为目标的上述信息道的检索装置,
利用上述检索装置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通过判定为能检索上述识别标记区,来确定最终记录区。
61.如权利要求60中所述的光盘的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读取在信息道上被记录了的信息的读取装置,通过判定为利用上述读取装置能读取识别标记区,来确定最终记录区。
CNB988072149A 1997-07-15 1998-07-08 光盘、其记录方法、其记录装置、其重放方法和其重放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33338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011497 1997-07-15
JP190114/1997 1997-07-15
JP190114/97 1997-07-15
JP133382/98 1998-05-15
JP133382/1998 1998-05-15
JP13338298 1998-05-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4485A true CN1264485A (zh) 2000-08-23
CN1333388C CN1333388C (zh) 2007-08-22

Family

ID=26467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072149A Expired - Lifetime CN1333388C (zh) 1997-07-15 1998-07-08 光盘、其记录方法、其记录装置、其重放方法和其重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6751176B1 (zh)
EP (3) EP1739662A1 (zh)
JP (1) JP4159616B2 (zh)
KR (1) KR100374533B1 (zh)
CN (1) CN1333388C (zh)
TW (1) TW375736B (zh)
WO (1) WO199900439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4940C (zh) * 2004-07-30 2007-12-12 株式会社东芝 用于记录和再现信息的光盘、设备和方法及再现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00440333C (zh) * 2004-01-20 2008-12-03 日本先锋公司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839443B (zh) * 2003-06-23 2010-09-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搜索可写区的设备和方法,用于更新记录管理信息的设备和方法,集成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78236B1 (en) 1999-08-24 2004-01-13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KR100713402B1 (ko) * 1999-09-16 2007-05-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크 기록매체의 기록가능 위치 결정방법 및 장치
KR100602407B1 (ko) 2000-08-03 2006-07-20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정보 기록 매체, 정보 기록 및 재생 방법과, 정보 기록 및재생 장치
KR100861071B1 (ko) * 2001-04-24 2008-09-30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정보 레코딩 장치 및 방법
US7385889B2 (en) * 2003-03-03 2008-06-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isc defect using temporary DFL and temporary DDS including drive and disc information disc with temporary DFL and temporary DDS
US20060209653A1 (en) * 2003-04-21 2006-09-21 Mamoru Shoji Optical data recording method and optical disc drive
US20080117784A1 (en) * 2004-11-26 2008-05-22 Yoshimichi Nishio Boundary Detection Apparatus, Boundary Detection Method, Boundary Detection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1883A (en) * 1974-03-07 1977-01-04 Honeywell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High density data storage on magnetic disk
DE2522405C2 (de) * 1975-05-21 1982-04-15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Gmbh, 2000 Hamburg Optisches Mehrkanal-Plattenspeichersystem zum Speichern von digitaler Information
US4229808A (en) 1978-12-21 1980-10-21 Ncr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cording multiple data segments on a storage disc with eccentricity factor
JPS5625238A (en) 1979-08-03 1981-03-11 Toshiba Corp Data recording system of optical disk
US4980882A (en) * 1987-04-06 1990-12-25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artners Ii Optical disk for detesting and distinguishing servo tracks from data tracks
US4982074A (en) * 1987-08-11 1991-01-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recording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last track recorded with data in directory area
JP3039561B2 (ja) * 1990-10-25 2000-05-0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ディスク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JPH04247325A (ja) * 1991-02-04 1992-09-03 Pioneer Electron Corp 光学式情報記録装置
JPH04301263A (ja) 1991-03-28 1992-10-23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光ディスク、初期化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初期化ドライブ装置
US5341356A (en) * 1991-04-02 1994-08-23 U.S. Philip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volumes in a track of a record carrier, and a device for reading the record carrier
DE69226116T2 (de) * 1991-04-02 1999-02-18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ufzeichnungsträger, Ausleseeinrichtung zum Auslesen des Aufzeichnungsträgers, sowie Verfahren und Aufzeicheneinrichtung zum Aufzeichnen von Information auf einem Aufzeichnungsträger
JPH0536088A (ja) 1991-08-01 1993-02-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デイスクおよびその記録装置
US5414684A (en) * 1992-01-24 1995-05-0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riminating type of disks positioned on a CD player
KR940010809B1 (ko) * 1992-06-30 1994-11-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데블데크 콤팩트 디스크 기록 장치 및 기록방법
US5511051A (en) * 1992-08-31 1996-04-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multi-track access for simultaneous multirack recording/reproduction
JPH06349252A (ja) 1993-06-07 1994-12-22 Hitachi Ltd 録再型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3413680B2 (ja) 1994-06-02 2003-06-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追記型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追記型光ディスクの領域境界検索方法
KR960706160A (ko) 1994-08-31 1996-11-08 이데이 노부유키 광디스크와 기록 및/또는 재생장치(Optical disk and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KR100404530B1 (ko) * 1994-12-19 2004-02-05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다층기록매체및그매체를주사하는장치
CA2169131C (en) * 1995-02-28 2004-08-10 Fabrizio Caffarelli Compact disc recording system and method
JPH0916966A (ja) 1995-06-26 1997-01-17 Pioneer Electron Corp 情報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JPH09115250A (ja) * 1995-10-19 1997-05-02 Sony Corp デイスク装置及びデイスク管理方法並びに追記型デイスク
JP3861417B2 (ja) * 1997-11-28 2006-12-20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再生システム
GB2336021B (en) * 1998-04-01 2000-05-03 Ricoh Kk Optical-disc recording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9443B (zh) * 2003-06-23 2010-09-2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搜索可写区的设备和方法,用于更新记录管理信息的设备和方法,集成电路
CN100440333C (zh) * 2004-01-20 2008-12-03 日本先锋公司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0354940C (zh) * 2004-07-30 2007-12-12 株式会社东芝 用于记录和再现信息的光盘、设备和方法及再现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022728A4 (en) 2006-01-04
WO1999004391A1 (fr) 1999-01-28
EP1022728A1 (en) 2000-07-26
US20040208100A1 (en) 2004-10-21
CN1333388C (zh) 2007-08-22
EP1739662A1 (en) 2007-01-03
TW375736B (en) 1999-12-01
JP4159616B2 (ja) 2008-10-01
KR20010021882A (ko) 2001-03-15
KR100374533B1 (ko) 2003-03-04
EP1732065A1 (en) 2006-12-13
US6751176B1 (en) 2004-06-15
US7016281B2 (en) 2006-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873C (zh) 制造记录介质的方法和装置及读写该介质的方法及装置
CN1208764C (zh) 光盘记录方法、光盘记录装置及光盘
CN1677546A (zh)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处理缺陷区和链接区的方法
CN1264485A (zh) 光盘、其记录方法、其记录装置、其重放方法和其重放装置
CN1332447A (zh) 光盘及光盘驱动装置
CN1320545C (zh) 光记录装置、光再现装置、记录介质记录方法及记录介质再现方法
CN1139932C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173357C (zh) 数据记录装置和数据记录方法
CN1277255C (zh) 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CN1147840C (zh) 盘片驱动单元
CN1643365A (zh) 分析装置及其使用的分析用盘片
CN1667721A (zh) 光拾取器以及使用该光拾取器的光记录/重放设备
CN1825444A (zh) 信息的记录装置及再现装置、信息的记录方法及再现方法
CN100339894C (zh) 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记录方法
KR100697802B1 (ko) 광디스크 기록 방법 및 광디스크 기록 장치
CN1222936C (zh) 用于与记录载体一起使用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N1248200C (zh) 数据记录装置和数据记录方法
CN1906669A (zh) 光盘记录方法以及光盘记录和读取设备
JP2001202621A (ja) 光ディスク、その記録方法、その記録装置、その再生方法及びその再生装置
CN1841518A (zh) 盘装置和盘记录再现方法
CN1305051C (zh) 光盘装置和光盘记录方法
CN1296914C (zh) 光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3795319B2 (ja) 光ディスク、その記録方法、その記録装置、その再生方法及びその再生装置
CN1975881A (zh) 信息再现方法
CN1739146A (zh) 颤动信号抽出电路及光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518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