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1532C - 一种脱除煤油馏份中芳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脱除煤油馏份中芳烃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61532C CN1261532C CN 03126437 CN03126437A CN1261532C CN 1261532 C CN1261532 C CN 1261532C CN 03126437 CN03126437 CN 03126437 CN 03126437 A CN03126437 A CN 03126437A CN 1261532 C CN1261532 C CN 126153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rbent material
- quality
- kerosene fraction
- agent
- accord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脱除煤油馏份中芳烃的方法,包括将煤油馏份在25-100℃与吸附剂接触,吸附分离其中的芳烃,然后再以C5-C7的正构烷烃为脱附剂,对吸附了芳烃组分的吸附剂进行脱附,所述吸附剂选自二氧化硅、NaX或NaY。该方法脱除芳烃后的煤油馏份为优质蒸汽裂解原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吸附分离精制石油馏份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吸附分离脱除煤油馏份中的芳烃的精制方法。
背景技术
蒸汽裂解是生产乙烯的主要技术手段。目前,蒸汽裂解原料的60%来自于石脑油馏份,但由于原油资源及现有炼厂生产能力的限制,进一步增加石脑油馏份来满足乙烯生产需求在短时期难以达到。拓展蒸汽裂解原料资源,采用优质化的重质裂解原料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
直馏煤油中含有较多的链烷烃,是一种有效的重质裂解原料,但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芳烃。根据蒸汽裂解制乙烯的反应原理,不同烃类的裂解产物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正构链烷烃裂解乙烯收率最高,异构链烷烃裂解丙烯收率最高。随着原料中烃类碳数的增加,它们之间的差异减小。具有单环的环烷烃裂解乙烯、丙烯收率均较高,二环或二环以上的环烷烃易于结焦影响操作周期,芳烃裂解只有脱氢反应,不能生成烷烃产物,严重影响操作周期。所以,只有将煤油馏份中的芳烃脱除后,才可有效提高蒸汽裂解操作周期。
从馏份油中脱除芳烃的方法主要有溶剂抽提法,一般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通过抽提使芳烃溶于溶剂中形成富含芳烃的溶液,从而使烷烃与芳烃分离。如USP4333824、USP4342646和USP4390418均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抽提润滑油中芳烃以制造润滑油基础油。USP3654137和USP3691061则采用溶剂抽提法脱除轻柴油中的芳烃,脱芳后的精制油与催化裂解工艺结合,可增加汽油产量、提高汽油辛烷值。
上述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抽提脱除馏份油中芳烃的方法,虽然可有效脱除馏份油中的芳烃,但操作过程能耗较大。而采用吸附分离方法也是脱除馏份油中芳烃的一种有效方法,如USP3,378,486、USP3,373,103采用5A分子筛脱除煤油、溶剂油、粗汽油中的芳烃。
USP5,220,099使用沸石吸附剂精制烃原料,脱除其中的芳烃杂质。所述原料中芳烃含量为0.1-10%,沸石吸附剂为NaX或MgY,使用的脱附剂含有至少95%的甲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附分离煤油馏份中烷烃与芳烃的方法,该法操作流程简单、费用低,分离得到的烷烃组分芳烃含量少,是优质的蒸汽裂解制乙烯原料。
本发明提供的脱除煤油馏份中芳烃的方法,包括将煤油馏份在25-100℃与吸附剂接触,吸附分离其中的芳烃,然后再以C5-C7的正构烷烃为脱附剂,对吸附了芳烃组分的吸附剂进行脱附,所述吸附剂选自二氧化硅、NaX或NaY。
本发明利用吸附分离的方法将煤油馏份中的烷烃与芳烃分离,从而除去其中的芳烃组分,提供优质裂解原料。本方法使用低碳正构烷烃为脱附剂,脱附剂毒性较芳烃小,价廉易得,且与煤油馏份的初馏点有20℃的差值,通过简单蒸馏即可将脱附液中的芳烃与脱附剂分离,循环使用。另外,本发明在脱附操作前,先用排挤剂置换存在于吸附剂颗粒间的原料,使脱附剂基本完全用于脱附吸附剂中的芳烃,减少脱附液中含有的原料量,由此提高分离效率,使本发明可用于处理芳烃含量较高的煤油馏份。所用排挤剂具有较强的极性,并与脱附剂和吸附原料有一定的沸点差,采用简单蒸馏即可与原料和脱附剂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吸附分离法将煤油馏份中的烷烃与芳烃分离。操作时,煤油馏份通过吸附剂,其中的芳烃组分被吸附,烷烃组分则作为吸余油流出吸附剂床层,从而达到脱除煤油馏份的芳烃,精制煤油原料的目的。所述吸附剂达到吸附饱和后,将脱附剂通入吸附剂床层,溶出其中的芳烃,吸附剂即可重新使用。
本发明所用吸附剂平均粒径为0.1-0.8毫米,其中直径为0.65-0.8毫米颗粒占10-20质量%、0.2-0.65毫米的颗粒占70-80质量%、0.1-0.2毫米的颗粒占5-10质量%。吸附剂的活性组分为二氧化硅、NaX或NaY。优选的吸附剂为二氧化硅,其中40-50的孔至少占总孔体积的80%,表面羟基含量为0.5-3.0毫摩尔/克SiO2。当选用NaX或NaY为吸附剂活性组分时,吸附剂中还应含有适量粘结剂,粘结剂优选氧化铝,其含量应为5-15质量%,以利于成型。吸附剂中粘结剂含量在保证使用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少,以增加吸附效率。
本发明吸附分离操作的温度优选25-50℃。分离操作时,吸附原料煤油馏份和脱附剂通过吸附剂的体积空速均为0.5-10.0小时-1,优选0.5-2.0小时-1,煤油馏份或脱附剂与吸附剂的体积比为0.5-10.0,优选0.5-2.0。
为提高脱附效果,在对吸附剂进行脱附前,先向吸附剂中通入排挤剂,所述排挤剂选自异丙醇、异丁醇、叔戊醇或它们中任意两种的混合物,或者是所述三种物质的混合物。排挤剂通过吸附剂的体积空速为0.5-10.0小时-1,优选0.5-2.0小时-1,排挤剂与吸附剂的体积比为0.5-10.0,优选0.5-2.0。
本发明选用的脱附剂与芳烃、排挤剂与原料之间均存在较大的沸点差,因而可采用简单的蒸馏将脱附剂与芳烃、排挤剂与原料进行分离,分离得到的脱附剂和排挤剂均可循环再利用。
本发明的吸附分离原料选自各种工艺生产的沸程为140-270℃的煤油,优选直馏煤油馏份或催化裂化、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工艺产生的煤油馏份。
所述的煤油馏份中C8-C14的链烷烃含量为20-50质量%,C8-C16的环烷烃含量为20-50质量%,C8-C14的芳烃含量为10-15质量%。
本发明方法所述的吸附分离采用多柱串联的吸附分离工艺,一般吸附柱为3-6个,彼此相互串联,以达到最佳的吸附效果并保证吸余油的芳烃含量达到规定值。吸附操作时,吸附、脱附交替进行,以保证整个吸附操作系统连续运转。
下面结合图1简要描述本发明吸附分离工艺流程。图1中,三个吸附柱彼此并联,煤油馏份由原料进料管线41进入系统,分别经管线12、22、32进入到吸附柱1、2、3中,经选择性吸附,含少量芳烃的精制煤油馏份分别由管线15、25、35排入吸余油管线44,排出体系,送至吸余液分离塔中。经吸余液分离塔分离后,塔顶排出的脱附剂返回脱附剂管线43,循环利用;塔底获得的精制煤油馏份作为蒸汽裂解的原料。
待吸附剂吸附饱和后,将排挤剂通入管线42,再分别经管线13、23、33通入三个吸附柱中,将吸附剂颗粒间无效体积中的煤油馏份置换出来。含煤油原料的排挤液由管线16、26和36流入冲洗液管线46,送至排挤液分离塔中。排挤液分离塔的塔顶产品为较轻的排挤液,将其并入排挤液进料管线42,返回吸附系统循环使用,排挤液分离塔的塔底产品为未脱芳烃的煤油馏份,返回到煤油原料进料管线41重新进行吸附分离。
待吸附柱中无效体积中煤油馏份置换完毕后,进行脱附操作。将脱附剂由脱附剂进料管线43通入体系,再分别由管线11、21和31引入三个吸附柱中,富含芳烃的煤油馏份与少量排挤液和脱附剂的混合物由管线14、24和34排入脱附液管线45排出体系,送至脱附液分离塔中。经分馏后脱附液分离塔塔顶排出的脱附剂并入脱附剂进料管线43,返回吸附系统循环使用,脱附液分离塔中间排出物为排挤液,并入排挤液进料管线42,返回吸附系统循环使用;脱附液分离塔的塔底为富含芳烃的煤油馏份,可直接去汽油调和装置或芳烃利用系统。
在实际吸附分离操作中,可将吸附、排挤、脱附分别在三个吸附柱中按上述流程轮流切换进行,也可将三柱按虚线所述串联后,依次进行吸附、排挤、脱附操作。
下面通过实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例1
制备吸附剂。
取150克粗孔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150℃空气中活化2.5小时,制得吸附剂A,其中40-50的孔占总孔体积的92%,平均粒径为0.1-0.8毫米,其中直径为0.65-0.8毫米的颗粒占20质量%、0.2-0.65毫米的颗粒占70质量%、0.1-0.2毫米的颗粒占10质量%,表面羟基含量为2.0毫摩尔/克SiO2。
实例2
取92克NaX沸石和8克氢氧化铝粉混均后,滚球成型,滚球时喷入的脱离子水共计10克。然后将球筛分成粒径为0.2~0.8毫米的小球,540℃焙烧4小时,制得吸附剂B,其中含92质量%的NaX沸石,其余为γ-Al2O3。
实例3
以下实例进行煤油馏份吸附分离脱芳烃实验。
取100克吸附剂A置于φ20×1200毫米的吸附柱中,通入煤油原料进行吸附操作。操作条件为:25℃、煤油进料体积空速1.0时-1,进料油/剂质量比0.8。待吸附饱和后,向吸附柱中通入排挤剂异丙醇,将吸附柱中无效体积中的煤油馏份从吸附柱中置换出来,异丙醇进料体积空速为1.0时-1,异丙醇进料与吸附剂的体积比为0.3。然后向吸附柱通入脱附剂正己烷,正己烷的进料体积空速为2.0时-1,正己烷进料与吸附剂的体积比为1.5。所用煤油原料及吸余油的性质和组成见表1,相对于原料,吸余油的收率为91质量%。
实例4
按实例3的方法进行吸附操作,不同的是吸附温度为50℃,煤油原料进料体积空速为0.5时-1,进料与吸附剂体积比0.65。待吸附饱和后,用异丙醇作排挤剂,然后以正戊烷为脱附剂,在50℃下进行脱附。所得吸余油的性质和组成见表1,相对于进料,吸余油中煤油馏份的收率为94质量%。
实例5
按实例3的方法进行吸附操作,不同的是使用的吸附剂为吸附剂B,所得吸余油的性质和组成见表1,相对于进料,吸余油中煤油馏份的收率为92质量%。
实例6
按实例3的方法进行吸附操作,不同的是使用的排挤剂为异丁醇,所得吸余油的性质和组成见表1,相对于进料,吸余油中煤油馏份的收率为93质量%。
由表1可知,经吸附分离后,吸余油中的芳烃含量显著减少,链烷烃含量有所增加。
实例7
本实例对吸附分离脱芳煤油馏份与未脱芳烃馏份进行裂解对比实验。
在模拟裂解评价试验装置上进行裂解实验,模拟装置由进料系统、裂解反应系统和深冷分离系统三部分组成,整套装置由一台计算机控制操作和监测运行。裂解操作条件为:炉出口温度830℃、控制裂解在高苛刻度下进行,炉出口压力211KPa、停留时间0.39秒、水油质量比0.60、处理量1-3千克/小时。分别以未经吸附分离脱芳的煤油馏份和实例3中脱芳烃的煤油馏份直接作为蒸汽裂解原料,按上述条件进行裂解实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脱芳后的煤油馏份经裂解后,乙烯、丙烯等裂解主要产品收率提高,裂解液相产品中大于240℃的焦油产率低,液相产品中氢含量高,可保证裂解炉有较长的运转周期。
表1
项目 | 煤油原料 | 吸余油 | |||
实例3 | 实例4 | 实例5 | 实例6 | ||
密度,克/厘米3 | 0.7905 | 0.7813 | 0.7805 | 0.7814 | 0.7804 |
碳含量,质量%氢含量,质量% | 85.6614.34 | 85.0814.63 | 85.0114.72 | 85.1214.58 | 85.0214.73 |
C8-C14链烷烃,质量% | 47.7 | 53.4 | 54.1 | 53.2 | 53.9 |
总环烷烃,质量% | 40.0 | 42.8 | 43.1 | 42.7 | 43.0 |
总芳烃,质量% | 12.3 | 3.8 | 2.8 | 4.1 | 3.1 |
表2
原料油 | 煤油原料 | 吸附脱芳煤油 | |
裂解苛刻度水油质量比 | 高苛刻度0.60 | 高苛刻度0.60 | |
气相产品收率,质量% | 裂解气收率氢气甲烷乙烯乙烷丙烯丁二烯混合C4总三烯收率,质量% | 69.910.7414.0228.443.4413.664.673.5546.77 | 74.020.7313.8830.613.6414.524.893.7150.02 |
液相产品收率,质量% | 裂解油收率C5-180℃馏份180-204℃馏份>204℃馏份总三苯收率 | 30.0915.562.4512.089.82 | 25.9813.042.5110.437.94 |
液相产品 | 馏份范围,℃氢含量,质量% | 46-4137.64 | 46-3898.12 |
注:总三烯为乙烯、丙烯和丁二烯,总三苯为苯、甲苯和二甲苯
Claims (9)
1、一种脱除煤油馏份中芳烃的方法,包括将煤油馏份在25-100℃与吸附剂接触,吸附分离其中的芳烃,然后再以C5-C7的正构烷烃为脱附剂,对吸附了芳烃组分的吸附剂进行脱附,所述吸附剂的活性组分选自二氧化硅、NaX或NaY,所述的煤油馏份和脱附剂通过吸附剂的体积空速为0.5-10.0小时-1,煤油馏份或脱附剂与吸附剂的体积比为0.5-2.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的表面羟基含量为0.5-3.0毫摩尔/克SiO2。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中40-50的孔至少占总孔体积的80%。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的平均粒径为0.1-0.8毫米,其中直径为0.65-0.8毫米的颗粒占10-20质量%、0.2-0.65毫米的颗粒占70-80质量%、0.1-0.2毫米的颗粒占5-10质量%。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附温度为25-50℃。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吸附剂进行脱附前,先向吸附剂中通入排挤剂,所述排挤剂选自异丙醇、异丁醇、叔戊醇或它们中任意两种的混合物,或者是所述三种物质的混合物。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排挤剂通过吸附剂的体积空速为0.5-10.0小时-1,排挤剂与吸附剂的体积比为0.5-2.0。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煤油馏份选自沸程为140-270℃的直馏煤油馏份或二次加工工艺产生的煤油馏份。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煤油馏份中C8-C14的链烷烃含量为20-50质量%,C8-C16的环烷烃含量为20-50质量%,C8-C14的芳烃含量为10-15质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126437 CN1261532C (zh) | 2003-09-28 | 2003-09-28 | 一种脱除煤油馏份中芳烃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126437 CN1261532C (zh) | 2003-09-28 | 2003-09-28 | 一种脱除煤油馏份中芳烃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00833A CN1600833A (zh) | 2005-03-30 |
CN1261532C true CN1261532C (zh) | 2006-06-28 |
Family
ID=34658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3126437 Expired - Lifetime CN1261532C (zh) | 2003-09-28 | 2003-09-28 | 一种脱除煤油馏份中芳烃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61532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21608B (zh) * | 2009-06-09 | 2013-05-01 | 武汉保华石化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固相吸附剂脱除催化油浆中胶质沥青的方法 |
CN114917865B (zh) * | 2022-06-06 | 2023-08-22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芳烃吸附剂及其在增产乙烯裂解原料中的应用 |
-
2003
- 2003-09-28 CN CN 03126437 patent/CN126153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00833A (zh) | 2005-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42835B (zh) | 一种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多环芳烃的方法 | |
CN105542849B (zh) | 一种由劣质柴油生产清洁柴油和轻质芳烃的方法 | |
KR101895091B1 (ko) | 피드/버텀 처리를 갖는 수소화 분해 공정 | |
CN1285707C (zh) | 石脑油的优化利用方法 | |
US8986622B2 (en) | Apparatus for upgrading whole crude oil to remove nitrogen and sulfur compounds | |
CN1292050C (zh) | 从全馏分石脑油中分离正构烷烃的方法 | |
CN105368482B (zh) | 一种多塔并联吸附脱除柴油中多环芳烃的方法 | |
TWI413636B (zh) | 藉正鏈烷烴類之蒸氣裂解進行之乙烯製備 | |
CN105349175B (zh) | 一种同时吸附脱除柴油中的硫化物和芳烃的方法 | |
CN105969422A (zh) | 一种吸附分离生产溶剂油的方法 | |
CN104277874A (zh) | 一种裂化汽油吸附脱硫的方法 | |
CN1261533C (zh) | 一种汽油吸附脱硫方法 | |
CN102452885B (zh) | 一种c5、c6异构化产物的吸附分离方法 | |
CN109022020B (zh) | 一种用于柴油多组分吸附分离的方法 | |
CN113372953A (zh) | 一种fcc汽油吸附分离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方法 | |
CN101423772B (zh) | 一种吸附分离石脑油中芳烃的方法 | |
CN101333145B (zh) | 吸附分离石脑油中芳烃的方法 | |
CN1482210A (zh) | 催化裂化汽油吸附精制技术 | |
CN1261532C (zh) | 一种脱除煤油馏份中芳烃的方法 | |
CN101255088B (zh) | 烃的分离 | |
US11326112B1 (en) | Integrated hydrocracking/adsorption and aromatic recovery complex to utilize the aromatic bottoms stream | |
CN1634812A (zh) | 从c5~c6烷烃异构化产物中分离正构烷烃的方法 | |
CN100389100C (zh) | 一种由煤油馏分裂解制烯烃的方法 | |
CN104017602B (zh) | 一种重整预加氢拔头油预处理方法 | |
CN117987178A (zh) | 一种液相模拟移动床分离柴油中芳烃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8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