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0754C - 按钮开关 - Google Patents

按钮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0754C
CN1260754C CNB2004100421312A CN200410042131A CN1260754C CN 1260754 C CN1260754 C CN 1260754C CN B2004100421312 A CNB2004100421312 A CN B2004100421312A CN 200410042131 A CN200410042131 A CN 200410042131A CN 1260754 C CN1260754 C CN 126075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framework
button switch
push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421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74140A (zh
Inventor
岩隈晴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4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4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07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075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9/00Arrangement of road signs or traffic signals; Arrangements for enforcing caution
    • E01F9/50Road surface markings; Kerbs or road edg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lerting road users
    • E01F9/553Low discrete bodies, e.g. marking blocks, studs or flexible vehicle-striking members
    • E01F9/559Low discrete bodies, e.g. marking blocks, studs or flexible vehicle-striking members illuminat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5/00Safety arrangements for slowing, redirecting or stopping errant vehicles, e.g. guard posts or bollards;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damage to roadside structures due to vehicular impact
    • E01F15/02Continuous barriers extending along roads or between traffic la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7/00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now, sand drifts, side-wind effects, snowslides, avalanches or falling rocks; Anti-dazzle arrangements ; Sight-screens for roads, e.g. to mask accident site
    • E01F7/06Anti-dazzle arrangements ; Securing anti-dazzle means to crash-barri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9/00Arrangement of road signs or traffic signals; Arrangements for enforcing caution
    • E01F9/50Road surface markings; Kerbs or road edg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lerting road users
    • E01F9/576Traffic lines
    • E01F9/582Traffic lines illuminat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9/00Arrangement of road signs or traffic signals; Arrangements for enforcing caution
    • E01F9/60Upright bodies, e.g. marker posts or bollards; Supports for road signs
    • E01F9/604Upright bodies, e.g. marker posts or bollards; Supports for road sig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signalling purposes, e.g. for indicating curves, road works or pedestrian crossings
    • E01F9/615Upright bodies, e.g. marker posts or bollards; Supports for road sig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signalling purposes, e.g. for indicating curves, road works or pedestrian crossings illumin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将套筒的操作部的高度尺寸设定为较低的按钮开关。其具有:用于收容内部具有圆顶状翻转弹簧(6)的接点部(2)的壳体(1);具有被设置在该壳体(1)内部并按压圆顶状翻转弹簧(6)的按压部(7a)和向壳体(1)的外部突出并给予外力的操作部(7c)的套筒(7);被固定在壳体(1)上,具有使套筒(7)的操作部(7c)突出的开口(8a),用于防止该套筒(7)脱落的框架(8),并且,壳体(1)的四个角上具有,使将框架(8)固定在壳体(1)上的铆接部(1b)设置为不会从框架(8)上形成开口(8a)的面部突出的斜面(1a)。

Description

按钮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从收容接点部的壳体突出的操作部的套筒,及,具有防止该套筒脱落的框架的按钮开关。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的按钮开关,其具备操作体,即套筒,在箱形外壳,即壳体内收容着具有外周固定接点、中心固定接点及可动接点的接点部,上述操作体具有按压可动接点的按压部和向壳体的外部突出的操作部。可动接点形成为圆顶状,并通常保持和外周固定接点接触的状态。
另外,该按钮开关具有使套筒的操作部突出的中心孔即开口,并具有被固定在壳体上而防止套筒脱落的盖子,即框架。该框架通过固定部,即铆接部被固定在壳体上。
通过按压套筒,可动接点和中心固定接点接触。由此,通过可动接点使中心固定接点和外周固定接点导通,开关接通。另外,解除对套筒的按压,则可动接点脱离中心固定接点。由此,中心固定接点和外周固定接点之间被隔离,开关切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铆接部,例如是通过在使壳体上形成的凸部插入框架上形成的孔中的状态下,用冲头撞击凸部使其变形而形成。从而,该铆接部处于从框架的上面突出的形状。
而且,在套筒的操作部中,通过手工操作的键头给予按压力。通常,和相当于键头的套筒的面部相比,相当于套筒的键头的面部被设置地更大。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67002号公报(段落号0014,图1)。
上述的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按压操作键头时的键头的下面和框架上的铆接部相互干涉,必须估计铆接部的高度尺寸来设定从框架突出的套筒的操作部的高度尺寸,该套筒的操作部的高度尺寸有变高的趋势。随之,上述现有技术容易使整体的高度尺寸变高,具有难以小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这种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筒的操作部的高度尺寸可以设定为较低的按钮开关。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壳体,用于收容内部具有可动接点的接点部;套筒,具有被设置在该壳体内部并按压所述接点部的所述可动接点的按压部,以及向壳体的外部突出并给予外力的操作部;框架,用于防止套筒脱落,其被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具有使所述套筒的所述操作部突出的开口,并且,在由所述壳体的相邻的侧壁形成的角部具有预定设置区域,在该预定设置区域设置将所述框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固定部,使其不会从所述框架上形成所述开口的平面部突出。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将框架固定在壳体上的固定部位于壳体的预定设置区域,因此,可以使固定部位于壳体的外形内。由此,整体的横向尺寸可以维持为由壳体的外形所限定的最小尺寸。另外,纵向尺寸因为被设置在预定设置区域中的固定部未从框架的形成开口的面部突出,没有使按压套筒的操作部的键头和固定部产生干涉的危险。随之,套筒的操作部的高度尺寸可以设定为仅仅和固定部的高度尺寸相当的较低尺寸。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预定的设置区域是由从上述壳体的侧面到上面形成的斜面构成的。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通过适当设定壳体斜面的形状尺寸,可以使固定部准确设置为不会从壳体的侧面及框架的形成开口的面部突出。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框架具有被设置在上述斜面上的锥形部。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通过将框架的锥形部设置在壳体的斜面上,可以使框架紧密结合在壳体上。由此,框架可以稳定固定在壳体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预定设置区域由形成在上述壳体上的凹部构成。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通过适当设定壳体的凹部的形状尺寸,可以使固定部准确设置为不会从壳体的侧面及框架形成开口的面部突出。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框架具有被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上述凹部上的阶梯部。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通过将框架的阶梯部设置在壳体的凹部中,可以使框架紧密结合在壳体上。由此,可将框架稳定固定在壳体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壳体的俯视形状为四角形,并且,在该四角形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所述固定部。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通过将框架固定在壳体的四个角上,可以牢固固定框架。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固定部由使上述壳体上形成的凸部变形的铆接部构成。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通过铆接部可以将框架牢固固定在壳体上,并且,铆接部和壳体成为一体,因此,不会导致部件数量的增加。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框架具有插入上述凸部的孔。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在通过将框架壳体上设置成使壳体的凸部插入框架的孔中的状态下,通过用冲头撞击凸部,可以很容易形成铆接部。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固定部由形成在上述框架上并被打进所述壳体中的楔部构成。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通过用楔部可以将框架牢固固定在壳体上,并且,楔部和壳体成为一体,因此,不会导致部件数量的增加。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结构是,壳体具有预定设置区域,该预定设置区域上设置将框架固定在壳体上的固定部,使其不会从框架上形成开口的面部突出,由此,和以前相比,将套筒的操作部的高度尺寸可以设定为仅仅和固定部的高度尺寸相当的较低尺寸,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以前很困难的整体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按钮开关的第1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图2的A1-A1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2的B1-B1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具备的框架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侧视图,(c)图是正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制造过程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制造过程中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9是表示图7的A2-A2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7的B2-B2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1的A3-A3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1的B3-B3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7是表示图15的A4-A4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5的B4-B4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框架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侧视图,(c)图是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按钮开关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1实施例)
图1~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图,图1是立体图,图2是俯视图,图3是正视图,图4是图2的A1-A1剖视图,图5是图2的B1-B1剖视图。另外,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框架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侧视图,(c)图是正视图。
该第1实施例具有构成基体并且俯视的形状构成为四角形的壳体1,如图4、5所示,壳体1内具有接点部2。在壳体1的四角分别具有从侧面经过上面形成的斜面1a。上述接点部2具有外周固定接点3、中心固定接点4、可动接点5及圆顶状翻转弹簧6。圆顶状翻转弹簧6由橡胶构成,通常,具有挟持外周固定接点3和可动接点5的外周,以使其接触的外周部6a,及,与可动接点5选择性地接触的突起部6b。另外,可动接点5由切开立起为舌片状的金属板簧构成,该舌片部和固定接点4相面对并且可以接触或分离。
在该圆顶状翻转弹簧6上设置有套筒(stem)7。同样如图4、5所示,该套筒7被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具有按压圆顶状翻转弹簧6的按压部7a、在周侧部形成的结合部7b以及供给外力的操作部7c。
另外,在壳体1的上面设置有框架8,框架8固定在壳体1上,用于防止套筒7脱落。如图6所示,该框架8俯视形状形成为四角形,其具有使套筒7的操作部7c突出的开口8a、分别形成在四个角上的锥形部8b,以及,在这些锥形部8b上形成的孔8c。
通过将上述套筒7的结合部7b结合在框架7的下面,可以防止套筒7脱落。
如图1、3、5等所示,在使框架8的四个角上形成的锥形部8b分别和壳体1的四个角上形成的各斜面1a相配合地、将框架8设置在壳体1上的状态下,通过在四个角上形成的固定部,例如铆接部1b,将框架8固定在壳体1上。
图7~10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例的制造过程中状态的图,图7是俯视图,图8是正视图,图9是图7的A2-A2剖视图,图10是图7的B2-B2剖视图。
如图7~图10所示,位于壳体1的四个角上的斜面1a分别和凸部1c形成为一体。在使这些凸部1c插入框架8的各孔8c中地、将框架8设置在壳体1上的状态下,利用前端锥形状的冲头撞击各凸部1c。由此,如图1、图5等所示,各凸部1c变形并形成构成上述固定部的铆接部1b。
如上所述,该第1实施例的结构是:壳体1具有一预定设置区域例如斜面1a,在该预定设置区域设置将框架8固定在壳体1上的固定部即铆接部1b,使其不会从框架8的形成开口8a的面部突出。
在该第1实施例中,通过手工操作按压未图示的键头时,如图4、5等所示的套筒7的操作部7c被按压,套筒7向下方移动,圆顶状翻转弹簧6弯曲,其突起部6b接触可动接点5的舌片部。由此,通过可动接点5使中心固定接点4和外周固定接点3导通,开关接通。另外,解除对套筒7的按压时,圆顶状翻转弹簧6及可动接点5的舌片部通过其自身固有的弹性力回复,可动接点5离开中心固定接点4。由此,中心固定接点4和外周固定接点3之间被切断,开关切断。
而且,圆顶状翻转弹簧6回复时,被按回上方的套筒7的结合部7b结合到框架8上形成开口8a的面部的内面上。由此防止套筒7脱落。
根据这样构成的实施例1,将框架8固定在壳体1上的铆接部1b位于壳体1上形成的斜面1a上即壳体1的外形内,因此,整体的横向尺寸可以维持为由壳体1的外形所限定的最小尺寸。另外,纵向尺寸因为铆接部1b未从形成框架8的开口8a的面部向上突出,没有使按压套筒7的操作部7c的未图示的键头和构成固定部的铆接部1b产生干涉的危险。随之,可以将套筒7的操作部7c的高度尺寸设定为与铆接部1b在和斜面1a正交的方向上的高度尺寸相当的较低尺寸。由此,可以实现该按钮开关的小型化。
而且,通过适当设定作为铆接部1b设置区域的斜面1a的形状尺寸,可以使铆接部1b准确设置为不会从壳体1的侧面及框架8的形成开口8a的面部突出。
另外,通过将框架8的锥形部8b设置在壳体1的斜面1a上,可以使框架8紧密结合在壳体1上。由此,可将框架8稳定固定在壳体1上,并且可以确保结构上的可信度。
另外,在壳体1的四个角上,通过铆接部1b固定框架8,由此,可以牢固固定框架8,由此也可以确保结构上的可信度。
另外,铆接部1b分别和壳体1成为一体,因此,不会导致部件数量的增加,使制造费用降低。
另外,如图7~10所示,在框架8的孔8c中插入形成在壳体1上的凸部1c地、将框架8设置在壳体1上的状态下,通过用冲头撞击凸部1c,可容易形成铆接部1b,形成该铆接部1b即固定部的操作非常简单。
而且,在上述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说明中,说明了圆顶状翻转弹簧6和固定接点3、4之间设置有由金属板构成的可动接点5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代之以使可动接点在圆顶状翻转弹簧6上一体形成,并且设置一对中心固定接点4,从而构成接点部2。另外,也可以是,圆顶状翻转弹簧6由导电性橡胶形成,使外周部6a通常和外周固定接点3接触,并使突起部6b和中心固定接点4相接触或分离的结构。
(第2实施例)
图11~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图,图11是俯视图,图12是正视图,图13是图11的A3-A3剖视图,图14是图11的B3-B3剖视图。
该第2实施例中,使框架8固定在壳体1上的固定部由利用前端平坦的冲头使和壳体1一体形成的凸部变形而成的铆接部1d构成。铆接部1d的上面例如可以设置为和形成开口8a的框架8的面部为同一个面。其它结构和上述图1~图6所示的第1实施例相同。
这样构成的第2实施例中,可以将铆接部1d设置在作为预定设置区域的斜面1a上,并使其未从壳体1的侧面及形成开口8a的框架8的面部突出,由此,可以得到和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3实施例)
图15~18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图,图15是俯视图,图16是正视图,图17是图15的A4-A4剖视图,图18是图15的B4-B4剖视图。
该第3实施例中,壳体1的四个角上分别形成凹部1e,并且,框架8的四个角上分别具有设置在凹部1e内的阶梯部8d。
在壳体1的凹部1e中分别设置框架8的阶梯部8d的状态下,在这些阶梯部8d上形成的孔中,分别插入和壳体1一体形成的凸部,通过用冲头撞击这些凸部,形成固定部,即铆接部1f。
该第3实施例中,壳体1的凹部1e构成铆接部1f的预定设置区域。
即,该第3实施例中,由凹部1e构成一预定设置区域,该预定设置区域中设置将框架8固定在壳体1上的固定部即铆接部1f,使其不会从形成开口8a的框架8的面部突出。其它结构例如和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
该第3实施例中,也通过适当设定壳体1的凹部1e的形状尺寸,来使将框架8固定在壳体1上的铆接部1f准确设置为不会从壳体1的侧面及框架8形成开口8a的面部突出,可以得到和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通过将框架8的阶梯部8d设置在壳体1的凹部1e内,可以使框架8紧密结合在壳体1上,由此,可以使框架8稳定固定在壳体1上,可以确保结构上的可信度。
(第4实施例)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框架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侧视图,(c)图是正视图。
该第4实施例中,壳体1的上面的四个角部1g分别构成将框架8固定在壳体1上的固定部的预定设置区域。另外,如图20所示,上述固定部由形成在框架8的四个角上、并被分别打入壳体1的各角部1g中的楔部8e构成。其它结构例如和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
这样构成的第4实施例中,将框架8固定在壳体1上的楔部8e分别被打入壳体1的角部1g中,由此,楔部8e不会从框架8上形成开口8a的面部突出,可以得到和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楔部8e分别和框架8成为一体,不会导致部件数量的增加。由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Claims (9)

1.一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壳体,用于收容内部具有可动接点的接点部;
套筒,具有被设置在该壳体内部并按压所述接点部的所述可动接点的按压部,以及向壳体的外部突出并给予外力的操作部;
框架,用于防止套筒脱落,其被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具有使所述套筒的所述操作部突出的开口,
并且,在由所述壳体的相邻的侧壁形成的角部具有预定设置区域,在该预定设置区域设置将所述框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固定部,使其不会从所述框架上形成所述开口的平面部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设置区域是由从所述壳体的侧面到上面形成的斜面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被设置在所述斜面上的锥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设置区域由形成在所述壳体上的凹部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凹部上的阶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俯视形状为四角形,并且,在该四角形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所述固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由使所述壳体上形成的凸部变形的铆接部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插入所述凸部的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由形成在所述框架上并被打进所述壳体中的楔部构成。
CNB2004100421312A 2003-05-09 2004-05-08 按钮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07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31908A JP4189266B2 (ja) 2003-05-09 2003-05-09 押釦スイッチ
JP2003131908 2003-05-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4140A CN1574140A (zh) 2005-02-02
CN1260754C true CN1260754C (zh) 2006-06-21

Family

ID=33506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213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0754C (zh) 2003-05-09 2004-05-08 按钮开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189266B2 (zh)
KR (1) KR100595043B1 (zh)
CN (1) CN1260754C (zh)
TW (1) TWI2347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3402B2 (ja) * 2007-07-31 2012-11-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メモリーコントロー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不揮発性記憶装置並びに不揮発性記憶システム
CN102931011A (zh) * 2011-08-09 2013-02-13 株式会社Magma 易于组装盖子的按钮开关装置
CN103745851B (zh) * 2013-11-25 2018-01-16 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转接圆形按钮的铆接连接机构
JP2017068991A (ja) * 2015-09-29 2017-04-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操作端末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7002A (ja) * 1997-08-27 1999-03-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00207996A (ja) * 1999-01-12 2000-07-28 Alps Electric Co Ltd 押釦スイッチと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4140A (zh) 2005-02-02
JP2004335365A (ja) 2004-11-25
TWI234793B (en) 2005-06-21
JP4189266B2 (ja) 2008-12-03
KR100595043B1 (ko) 2006-06-30
TW200509166A (en) 2005-03-01
KR20040096774A (ko) 2004-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2321A (zh) 带扣
CN1229831C (zh) 按钮开关
CN1734693A (zh) 多触点输入装置
CN1224886C (zh) 装有键盘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961157A (zh) 卡子
CN1767267A (zh) 在同轴电缆上安装电连接器的方法和这种电连接器
JP2003243124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取外装置
CN1147034C (zh) 薄型电连接器
CN1493233A (zh) 带扣
CN1260754C (zh) 按钮开关
CN1221986C (zh) 多向输入装置
CN1221985C (zh) 多向输入装置
CN1049400A (zh) 由连接器相互接合在一起的异型杆材组成的可拆式支架
CN1771852A (zh) 带扣
CN1204579C (zh) 具有可升降的键盖的按键开关及其组装方法
CN200956326Y (zh) 开关装置
CN1306630C (zh) 移动终端的电池和电池锁定装置
CN1612424A (zh) 具有通过使用狭缝可移动的接合部分的光学连接器适配器
CN1638204A (zh) 一种连接器
CN1264910A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CN1233000C (zh) 按键开关构造
CN1237561C (zh) 密封型按压开关
CN1135462C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CN1989864A (zh) 纽扣用盖、扣件及纽扣
CN105938771B (zh) 易于自动化装配的防尘机械键盘开关及其装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1

Termination date: 201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