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1852A - 带扣 - Google Patents

带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1852A
CN1771852A CN200510069241.2A CN200510069241A CN1771852A CN 1771852 A CN1771852 A CN 1771852A CN 200510069241 A CN200510069241 A CN 200510069241A CN 1771852 A CN1771852 A CN 1771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ap
fastener
housing
lid
pre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692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8813C (zh
Inventor
西藏美幸
根津干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Aprica Ikuj ikenkyukai Aprica Kassai KK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Aprica Ikuj ikenkyukai Aprica Kassa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Aprica Ikuj ikenkyukai Aprica Kassai KK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771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1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88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881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6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with push-button fastening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扣。阴部件上具有通过压入解除与阳部件卡合的按扣,这种按扣不会无意识地被压入。本发明的带扣由阳部件(1)和阴部件(2)构成。阴部件(2)具有,把在压入前位置从壳体(20)的第1开口(202)突出的按扣(22)的操作部(223)在倒伏位置从背面侧装入盖内空间(242)并予以覆盖的同时,以从倒伏位置可向前方转动的状态可转动地组装在壳体(20)上的盖体(24)。面对按扣(22)的装入空间的边缘部,在按扣(22)的压入前位置与阳部件(1)的钻入部(11)的颚部(112)进行卡合。

Description

带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扣的改进,该带扣是由阳部件和阴部件构成的,用于通过把两个部件扣合将装配了阳部件的一方部件与装配了阴部件的另一方部件进行连接起来。
背景技术
带托架具有在顶壁和底壁上设置了成对配合孔的夹子本体,和在对抗弹簧片的压力的压入位置上为了使孔与该配合孔连通而进入到夹子本体中的滑动体,在该滑动体处于压入状态下,通过利用解除凸杆通过配合孔后的该压入而移动到压入前位置的滑动体,从而使带子连接在该凸杆所设置的部件上(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照63-157324号公报)。
但是,在这种带托架上,滑动体在压入前位置上有一部分突出于夹子本体,因此,有可能使这一部分承受到未预见到的推压力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使得不会无意识地压入阴部件的按扣,该阴部件的按扣具有通过压入与阳部件卡合而解除的按扣。
为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带扣具有下述(1)~(5)的结构。
(1)带扣由具有一方部件的安装部的阳部件和具有另一方部件的安装部的阴部件构成;
(2)阳部件具有带有头部、颚部及颈部的钻入部;
(3)阴部件具有:壳体;把后端作为操作部的同时,使前端在前从壳体上所形成的第一开口在前后方向可滑动地进入该壳体内而组装在该壳体上的按扣;在壳体内,为了使该按扣位于按扣的操作侧从该壳体的第一开口突出规定尺寸的压入前位置而对该按扣施压的施压机构;以及在压入前位置将从壳体的第一开口突出的按扣操作部在倒伏位置从背面侧装入盖内空间并予以覆盖的同时,以可从倒伏位置向前方转动的状态可转动地组装在壳体上的盖体;
(4)在壳体上还设置了从与按扣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将阳部件的钻入部装入壳体内的第二开口;
(5)在按扣上形成了在壳体内与第二开口连通的阳部件的钻入部的装入空间的同时,面对该装入空间的边缘部在按扣压入前位置与钻入部的颚部卡合。
采用这种结构,在没有用盖体覆盖按扣的操作部侧的状态下,通过利用按扣的操作部对抗施压机构的施压力将该按扣从压入前位置压入到壳体内,从而,能使阳部件的钻入部通过第二开口进入到按扣的装入空间内,之后,通过解除按扣的压入操作就能依靠施压机构的施压力将按扣推回到压入前位置。当按扣被推回到压入前位置时,面对按扣的装入空间的边缘部就会与阳部件的钻入部的颚部卡合,从而阻止了该钻入部从构成阴部件的壳体内拔出。
这样,通过阳部件与阴部件的扣合,使装在阳部件上的一方部件与装在阴部件上的另一方部件利用带扣连接在一起。而且,通过使盖体从该状态转动到倒伏位置,这样由盖体覆盖住恢复到压入前位置的按扣的操作部侧,从而可通过一次操作实现不会无意识地将该按扣操作部侧压入。阳部件与阴部件的扣合的解除可通过将处于倒伏位置的盖体向前方转动且露出按扣的操作部侧后,再利用该操作部把按扣压入壳体内来实现。
在所述按扣的操作部侧还形成在盖体处于倒伏位置时与盖体上所形成的第一配合部配合并可解除配合的第一被配合部。
在这种情况下,能暂时维持盖体在倒伏位置时覆盖住按扣的操作部侧的状态。
在所述壳体上还形成与从倒伏位置向前方转动到立起位置的盖体上所形成的第二配合部配合并可解除配合的第二被配合部。
在这种情况下,能暂时维持盖体在立起位置时使按扣的操作部侧露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进行按扣的压入操作时能做到不妨碍盖体。
在所述按扣的操作部侧形成了从沿着该按扣的滑动方向的侧部向侧边突出的外部凸部的同时,在盖体上形成了具有下述结构的内部凸部;即:虽然盖体通过向倒伏位置进行转动而进入到处于压入前位置的按扣的外部凸部与壳体的第一开口边缘之间,但在按扣位于压入前位置与最大压入位置之间的状态下,该盖体与按扣的外部凸部碰上而未进入到所述处于压入前位置的按扣的外部凸部与壳体的第一开口边缘之间中。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能够很容易地辨别以下现象,即,在面对按扣的装入空间的边缘部与阳部件的钻入部的颚部卡合的状态下,就是说,当按扣依靠施压机构的施压力未达到推回到压入前位置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做到不转动到盖体的倒伏位置,面对按扣装入空间的边缘部处于没有与阳部件的钻入部的颚部适当卡合的状态。
向着位于所述倒伏位置的盖体的内部凸部的壳体第一开口的面做成与位于最大压入前位置的按扣的操作部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在使按扣位于最大压入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盖体转动到位于倒伏位置,从而可对抗施压机构的施压力而使该按扣维持处于最大压入位置的状态,即使阳部件的钻入部进入到壳体内,仍能维持阳部件与阴部件不予扣合的状态。
在所述阴部件的壳体上形成安装部的同时,还将该安装部形成在可转动地组装在壳体的外面部上所形成的轴部的旋转动作件上。
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使其安装方向可变地把另一方部件安装在阴部件上。
在本发明的带扣中,由于做成以盖体覆盖按扣的操作部侧,该按扣的操作部侧依靠施压机构的施压力在与阳部件卡合状态下突出于构成阴部件的壳体,因而,该按扣不会对抗施压力而无意识地被压入壳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扣的分离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带扣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按扣位于压入前位置,盖体位于倒伏位置状态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带扣状态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图3的带扣状态的后视图。
图6是表示按扣位于压入前位置,盖体位于立起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7是表示图6的带扣状态的仰视图。
图8是表示图6的带扣状态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按扣位于压入前位置与最大压入位置之间,盖体位于倒伏位置与立起位置之间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带扣状态的仰视图。
图11是表示图9的带扣状态的后视图。
图12是表示按扣位于最大压入位置,盖体位于倒伏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带扣状态的上后视图。
图14是对壳体20取剖面的状态分离地表示壳体20、按扣22、盖体24的正视图。
图15分离地表示壳体20、按扣22和盖体24的剖面图。
图16是沿图14的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6,对为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此处,图1表示使构成本实施例的带扣的阳部件1和阴部件20分离的状态;图2表示通过把两个部件扣合从而使两条带状体W、W连接的状态。
图3~图5表示按扣22位于压入前位置,盖体24位于倒伏位置的状态。
图6~图8表示按扣22位于压入前位置,盖体24位于立起位置的状态。
图9~图11表示按扣22位于压入前位置与最大压入位置之间,盖体24位于倒伏位置与立起位置之间的状态。
图12及图13表示按扣22位于最大压入位置,盖体24位于倒伏位置的状态。
另外,图14及图15一起表示构成阴部件2的各零件被分离的状态,而图16是以剖面形式只表示起中的把按扣22。
本实施例的带扣由阳部件1和阴部件2构成,通过使两部件1、2扣合,典型的用途是,通过带扣将安装了阳部件1的带状体W与安装了阴部件2的带状体W连接起来。
下面,首先说明带扣。
本实施例的带扣由以下两个部件构成,即,通过带扣连接的具有一方部件W′的安装部10的阳部件1,和通过带扣连接的具有另一方部件W″的安装部201的阴部件2。
该一方部件W′也有两条以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阳部件1上设置两处以上的安装部10。
另外,该另一方部件W″也有两条以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阴部件2上设置两处以上的安装部201。
例如,当一方部件W′是一根带状体W、而另一方部件W″是两根带状体W的情况下,则通过带扣将三根带状体W扣合。
其次,说明带扣的阳部件1。
阳部件1具有所述安装部10和备有头部111、颚部112及颈部113的钻入部11。
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安装部10的结构为四角成形为弧状的大致正方形的板状体101。另一方面,钻入部11做成从板状体101的一面的大致中央部位向与这一面正交的方向突出。在图示的例子中,该钻入部11的结构为,突出于该板状体101的圆筒状体的一端与所述板状体101连接成一体,该圆筒状体的另一端被封闭,在该另一端上与端部之间稍稍留有间隔的位置形成周向槽114。该周向槽114与筒另一端之间作为所述头部111,周向槽114的槽底作为所述颈部113,面对该周向槽114的头部111面作为所述颚部112发挥作用。
而且,在图示的例子中,使所述钻入部11从构成作为一方部件W′的带状体W的一方原材料W′a上所形成的贯通孔W′b向外方突出,将安装部10夹在构成该带状体W的一方原材料W′a与另一方原材料W′c之间的同时,通过将如此夹入的安装部10缝合在两块原材料W′a、W′b上,从而将阳部件1装配在该带状体W上。(图2)
接着,说明带扣的阴部件2。
阴部件2,具有壳体20、按扣22、施压装置23和盖体24。
下面,首先说明带扣、阴部件2和壳体20的关系。
壳体20构成了阴部件2的主体。
该壳体20设有使按扣22的操作部223侧突出的第一开口202和使阳部件1的钻入部11从与按扣22移动方向X交叉的方向装入到壳体20内的第二开口203。
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壳体20,具有呈大致长方形轮廓形状的宽度较宽的面板204及宽度较宽的背板205以及在该面板204的三边与背板205的三边之间所形成的宽度较窄的侧板206。在未被侧板206闭塞的面板204的一边与背板205的一边之间形成第一开口202。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背板205大致中央部位上形成了圆形的贯通孔,该贯通孔作为第二开口203。在图示的例子中,在该第二开口203的开口边缘处由隆起部207进行镶边。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该壳体20上形成所述另一方部件W″的安装部201的同时,该安装部201形成在可转动地组装在轴部201a上的旋转动作件201c上,该轴部201a形成在壳体20的外面部分上。
具体地讲,在图示的例子中,该轴部201a的结构为,将轴的一端做成与沿壳体20的按扣22的滑动方向、即沿着移动方向x的一对宽度较窄的侧板206、206的一方连接成一体的圆柱状。在该轴部201a的轴另一端侧上形成周向槽201b。
另一方面,旋转动作件201c具有:做成筒一端开放、筒内部能装入所述轴部201a的筒部201d,在与该筒部201d的筒另一端之间形成作为另一方部件W″的带状体W的插入间隙201f、并在该筒部201d上分别将杆的两端连接成一体的杆部201e。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在筒部201d的侧部所形成的贯通孔201g且进入到该筒部201d内呈C字状的挡块201h,由于轴部201a进入到该筒部201d内,因此一旦被进入到该挡块201h内方的轴部201a弹性地挤压扩张后,在轴部201a最后进入该筒部201d内的位置上弹性恢复后便被卡在轴部201a的周向槽201b上,这样,以轴部201a为中心的旋转动作件201c以可转动的状态将旋转动作件201c组装在该轴部201a上。
这样,本实施例中,能把另一方部件W″可改变其装配方向地安装在阴部件2上。
下面,说明带扣、阴部件2和按扣22的关系。
按扣22,把后端221作为操作部223的同时,使前端222在前在前后方向可滑动地从壳体20上所形成的第一开口202进入到壳体20内,从而组装在该壳体20上。
在图示的例子中,该按扣22做成结构如下的板状体,即:使其滑动方向、即使与移动方向x正交的方向的的板宽与沿着该滑动方向的壳体20的一对宽度较窄的侧板206、206内面之间的间距大致相等。
在该按扣22上形成了在壳体20内与第二开口203连通的阳部件1的钻入部11的装入空间224。在图示的例子中,在该按扣22上形成了瓷瓶状孔的贯通孔224a,该贯通孔224a的内部作为装入空间224而起作用。
并且,面对该装入空间224的边缘部224b在后述的按扣22压入前位置与钻入部11的颚部112进行卡合。
在图示的例子中,圆孔状贯通孔224a小直径部224c位于按扣22的前端222侧,而其大直径部224d位于按扣22的后端221侧。另外,大直径部224d虽做成与阳部件1的钻入部11的头部111的直径大致相等的孔径,但小直径部224c则小于该头部111的直径,并具有与钻入部11的颈部113的直径大致相等的孔径。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对抗施压机构23的施压力并将按扣22压入壳体20内的最后位置(以下称最大压入位置),该贯通孔224a的大直径部224d在与壳体20的第二开口203相匹配的状态下连通。与其相同,在按扣22的压入前位置,依靠施压机构23的施压力,该贯通孔的小直径部224c的边缘部224b则突出于与第二开口203的第一开口202侧相反一侧的开口边缘的内方。即,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小直径部224c的边缘部224b被卡合在钻入部11的颚部112上。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由于与钻入部11的颚部112相连的颈部113是由所述周向槽114形成的,所以,在把小直径部224c的边缘部224b卡合在颚部112上的状态下,阴部件2就能以阳部件1的钻入部11为中心进行转动。
即,在图示的例子中,安装在阴部件2的安装部201上的另一方部件W″能以阳部件1的钻入部11为旋转中心进行移动的同时,在与该旋转中心正交的方向上还能以位于旋转中心的所述轴部201a为中心进行移动,这样,通过带扣便与一方部件W′连接起来。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按扣22的压入前位置的突出于第一开口202的地方形成了从按扣22的两侧部向与该按扣22的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凹进去的凹部225,利用该凹部225在按扣22的操作部223侧形成了外部凸部226。
下面,说明带扣、阴部件2和施压机构23的关系。
施压机构23的结构是,在壳体20内对该按扣22进行施压,从而使该按扣22位于按扣22的操作部223侧以规定尺寸突出于该壳体20的第一开口202的压入前位置。
在图示的例子中,该施压机构23由一对压缩螺旋弹簧231、231构成。两个压缩螺旋弹簧231、231装在壳体20内,使弹簧的后端顶向按扣22前端222,而使弹簧的前端顶在与壳体20的第一开口202相向的宽度较窄的侧板206内面。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壳体20的背板205的第一开口202侧,沿着按扣22的滑动方向形成了长的长孔208的同时,在按扣22上形成通过一旦因按扣22进入到壳体20内弹性变形后产生的反弹而进入到该长孔208内的防脱凸部227,按扣22利用施压机构23的施压力使其操作部223侧从壳体20的第一开口202突出到该防脱凸部227与该长孔208的后端碰上的位置(即压入前位置)。
下面,说明带扣、阴部件2和盖体24的关系。
盖体24的结构是,将突出于压入前位置的壳体20的第一开口202的按扣22的操作部223侧,在倒伏位置从该盖体24的背面241侧装入盖内空间242中并将其覆盖。
同样,该盖体24,以可从所述倒伏位置向前方转动的状态可转动地组装在壳体20内。
在图示的例子中,该盖体24具有:有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的呈大致长方形板状的面板243,和沿着该面板243的一对长边的一方和一对短边向背面241侧突出的侧板244。另外,在一对长边的另一方的两侧形成了与沿着短边所形成的侧板244连接且比该一对长边另一方更向前方伸出的臂部245。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将该一对臂部245的内面侧所形成的轴凸起245a嵌入到沿着壳体20的按扣22的滑动方向的两侧板206、206的外面部、即形成在第一开口202附近的外面部的轴孔209内,从而,可转动地将盖体24组装在壳体20内。在倒伏位置,盖体24的面板243的前面位于与壳体20面板204的前面大致相同的面上,而且,在由位于该倒伏位置的盖体24的面板243的背面和侧板244内面所形成的盖体内空间242内容纳了位于压入前位置的按扣22的操作部223侧,按扣22的操作部223侧,除去其背面侧外被盖体24覆盖。(图3~图5)、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盖体24可从倒伏位置向前方转动到未形成侧板244的一对长边的另一方碰上壳体20的面板204前面的位置(以下称立起位置)(图6~图8)。通过使处于倒伏位置的盖体24向立起位置转动,从而就露出了按扣22的操作部223侧,利用对抗施压机构23的施压力的操作部223就能形成将该按扣22压入壳体20内的状态。
这样,若采用本实施例涉的带扣,在未用盖体24覆盖按扣22的操作部223的状态下,通过利用按扣22的操作部223对抗施压机构23的施压力将该按扣22从压入前位置压入到壳体20内,这样,就能使阳部件1的钻入部11通过第二开口203进入到按扣22的装入空间224内,之后,通过解除按扣22的压入操作就能依靠施压机构23的施压力将按扣22推回到压入前位置。当按扣22被推回到压入前位置时,面对按扣22的装入空间224的边缘部224b就与阳部件1的钻入部11的颚部112卡合,从而阻止该钻入部11从构成阴部件2的壳体20内脱出。这样一来,阳部件1与阴部件2扣合,安装在阳部件1上的一方部件W′与安装在阴部件2上的另一方部件W″则通过带扣连接在一起。而且,通过使盖体从该状态转动到倒伏位置,则可由盖体24覆盖已恢复到压入前位置的按扣22的操作部223侧,从而就能通过一次操作实现该按扣22的操作部223不会无意识地被压入的状态。阳部件1与阴部件2扣合的解除则能通过使位于倒伏位置的盖体24向前方转动并露出按扣22的操作部223侧后,利用该操作部223将按扣22压入壳体20内。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按扣22的操作部侧形成了在盖体24的倒伏位置与在该盖体24上所形成的第一配合部247可配合或解除配合的第一被配合部228。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按扣22后端221的大致中央部位,在该后端221的端面上,即在操作部223与按扣22的背面相互接触的角部形成了凹部228a的同时,沿着盖体24的面板243的长边的侧板244的大致中央部位,在其突出端上形成了向内伸出的凸部247a,通过使处于立起位置的盖体24转动到倒伏位置,则能使凸部247a通过盖体24侧的弹性变形和弹性恢复钩挂在该凹部228a内。即,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凸部247a作为第一卡合部247,而该凹部228a作为第一被卡合部228发挥作用。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使盖体24处于倒伏位置时覆盖了按扣22的操作部223侧的状态暂时维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20上形成了与在从倒伏位置向前方转动到立起位置的盖体24上所形成的第二配合部246可配合或解除配合的第二被配合部210。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壳体20轴孔209与该壳体20的面板204的前面之间,在该壳体20的侧板206的外面形成了加强筋210a的同时,在盖体24的臂部245的内面部,在轴凸起部245a的侧边形成了小凸起246a,在倒伏位置上该小凸起246a位于加强筋210a的后方(按扣22的后端221侧)的同时,通过使盖体24从该倒伏位置向立起位置转动,从而,通过盖体24侧的弹性变形和弹性恢复,则使该加强筋210a越过小凸起246a,在立起位置使该小凸起246a位于加强筋210a的前方。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暂时维持盖体24在立起位置时使按扣22的操作部223侧露出的状态,能够做到在这种状态下盖体24不会成为进行按扣22的压入操作的障碍。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按扣22的操作部223侧形成了从沿着该按扣22的滑动方向的侧部向侧边突出的所述外部凸部226的同时,在盖体24上形成了具有下述结构的内部凸部248;即:虽然该盖体24通过向倒伏位置进行转动就可进入到处于压入前位置的按扣22的外部凸部226与壳体20第一开口202边缘之间(图5),但在按扣22位于压入前位置与最大压入位置之间的状态下,该盖体24与按扣22的外部凸部226碰上而未进入到所述处于压入前位置的按扣22的外部凸部226与壳体20第一开口202边缘之间内(图11)。
在图示的例子中,该内部凹部248由从盖体24的一对臂部245、245的基部分别沿着盖体24的面板243另一个长边且向内方延伸设置的板片248a构成。而且,在盖体24倒伏位置,一方的内部凸部248进入到位于压入前位置的按扣22的操作部223的一侧所形成的上述凹部225内,而且,另一方的内部凸部248则进入到该按扣22的操作部223的另一侧所形成的上述凹部225内。面对按扣22的装入空间224的边缘部224b在按扣22处于压入前位置的状态下与阳部件1的钻入部11的颚部112卡合,当钻入部11向壳体20内进入处于中途的情况下,即,在钻入部11没有完全进入壳体20内的情况下,或钻入部11斜着进入的情况下,即使停止按扣22的压入操作,也会产生按扣22依靠所述施压机构23的施压未恢复到压入前位置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能够很应容易地辨别以下现象:面对按扣22的装入空间224的边缘部224b与阳部件1的钻入部11的颚部112卡合的状态,即,按扣22依靠施压机构23的施压未达到被推回到压入前位置的状态的情况下,就能够形成盖体24不能转动到倒伏位置;或者面对按扣22的装入空间224的边缘部224b没有适当地卡合在阳部件1的钻入部11的颚部112上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向着处于倒伏位置的盖体24的内部凸部248的壳体20的第一开口202的面248b碰上处于最大压入位置的按扣22的操作部223。(图12及图13)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按扣22位于最大压入位置的状态下,使盖体24转动到位于倒伏位置,从而对抗施压机构23的施压力就能维持该按扣22处于最大压入位置的状态,即使阳部件1的钻入部11进入到壳体20内,也能维持阳部件1与阴部件2不予扣合的状态。

Claims (6)

1.一种带扣,由具有一方部件的安装部的阳部件和具有另一方部件的安装部的阴部件构成,其特征在于:
阳部件具有带有头部、颚部及颈部的钻入部;
阴部件具有:壳体;
把后端作为操作部的同时,前端在前从壳体上所形成的第一开口在前后方向可滑动地进入该壳体内而组装在该壳体上的按扣;在壳体内,为了使该按扣位于按扣的操作侧从该壳体的第一开口突出规定尺寸的压入前位置而对该按扣施压的施压机构;以及
在压入前位置将从壳体的第一开口突出的按扣的操作部在倒伏位置从背面侧装入盖体内空间并予以覆盖的同时,以可从倒伏位置向前方转动的状态可转动地组装在壳体上的盖体;
进而,在壳体上还设置了从与按扣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将阳部件的钻入部装入壳体内的第二开口;
在按扣上形成了在壳体内与第二开口连通的阳部件的钻入部的装入空间的同时,面对该装入空间的边缘部在按扣压入前位置与钻入部的颚部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在按扣的操作部侧形成在盖体的倒伏位置,与该盖体上所形成的第一配合部配合并可解除配合的第一被配合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形成与从倒伏位置向前方转动到立起位置的盖体上所形成的第二配合部配合并可解除配合的第二被配合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在按扣的操作部侧形成了从沿着该按扣的滑动方向的侧部向侧边突出的外部凸部的同时,在盖体上形成了具有下述结构的内部凸部;即,虽然盖体通过向倒伏位置进行转动而进入到处于压入前位置的按扣的外部凸部与壳体的第一开口边缘之间,但在按扣位于压入前位置与最大压入位置之间的状态下,该盖体与按扣的外部凸部碰上而未进入到所述处于压入前位置的按扣的外部凸部与壳体的第一开口边缘之间中。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向着位于倒伏位置的盖体的内部凸部的壳体第一开口的面与位于最大压入位置的按扣的操作部接触。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在阴部件的壳体上形成安装部的同时,该安装部形成在可转动地组装在壳体的外面部上所形成的轴部的旋转动作件上。
CNB2005100692412A 2004-11-09 2005-05-12 带扣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88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24648 2004-11-09
JP2004324648A JP4520824B2 (ja) 2004-11-09 2004-11-09 バック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1852A true CN1771852A (zh) 2006-05-17
CN100508813C CN100508813C (zh) 2009-07-08

Family

ID=35221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924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8813C (zh) 2004-11-09 2005-05-12 带扣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520824B2 (zh)
CN (1) CN100508813C (zh)
GB (1) GB2419917A (zh)
HK (1) HK109202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7739A (zh) * 2011-11-23 2014-07-30 费得洛克有限公司 锁紧设备
WO2016106749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易拆卸固定装置
CN112220152A (zh) * 2020-10-14 2021-01-15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可快拆的内置眼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29628B1 (ko) * 2013-06-17 2015-06-22 박솔 대상물을 짊어지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엑스 체결형 아기띠
CN209573440U (zh) 2018-09-20 2019-11-05 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预防意外释锁的扣具
CA3101673A1 (en) * 2017-12-07 2019-06-07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Magnetic buckling assembly comprising a male buckling component and a female buckling component
CA3173250A1 (en) 2019-06-06 2020-12-06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Magnetic buckle assembly
CN112237315B (zh) * 2019-07-17 2023-09-29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扣具
CN117016926A (zh) 2019-07-17 2023-11-10 明门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扣具
JP7065546B1 (ja) 2021-12-07 2022-05-12 株式会社日乃本錠前 ベルト着脱装置
US11945344B2 (en) 2021-12-23 2024-04-02 Artsana Usa, Inc. Magnetic shoulder harness buckle for a child restrai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15437A1 (fr) * 1978-01-30 1979-08-24 Renault Boucle de securite, notamment pour casque de cyclomotoriste
JP2004000686A (ja) * 1995-01-13 2004-01-08 Aprica Kassai Inc カバー付バックル
GB2314370A (en) * 1996-06-19 1997-12-24 Stanley Alfred & Sons Ltd Device for fastening straps on footwear
US6202268B1 (en) * 1998-12-02 2001-03-20 Avi Goldstein Positive locking jewelry safety latch
JP3426558B2 (ja) * 2000-03-31 2003-07-14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機器携帯用ベルト端末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7739A (zh) * 2011-11-23 2014-07-30 费得洛克有限公司 锁紧设备
CN103957739B (zh) * 2011-11-23 2017-03-08 费得洛克有限公司 锁紧设备
WO2016106749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易拆卸固定装置
CN112220152A (zh) * 2020-10-14 2021-01-15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可快拆的内置眼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419917A (en) 2006-05-10
CN100508813C (zh) 2009-07-08
JP4520824B2 (ja) 2010-08-11
HK1092024A1 (en) 2007-02-02
GB0518489D0 (en) 2005-10-19
JP2006130182A (ja) 200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71852A (zh) 带扣
CN1293932A (zh) 扭转插销
CN100340780C (zh) 角度调整铰链
CN1307847A (zh) 扣件
CN1270650C (zh) 带扣
CN1269268C (zh) 具有封装在壳体中的锁定机构的电连接器
CN101028145A (zh) 带扣
CN1252872C (zh) 具有将卡锁紧在安装位置上的锁紧机构的卡用连接装置
CN1760055A (zh) 遮阳板
CN1756005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533867A (zh) 动力工具与动力工具组装方法
CN1773782A (zh) 连接器
CN1689482A (zh) 旋转装置和车座倾转装置
CN103378448B (zh) 连接器
CN1229050C (zh) 滑动拉链的底端止动件
CN1854590A (zh) 接头连接夹子、接头连接结构
CN1647714A (zh) 拉链用的滑动件
CN1788643A (zh) 夹子
CN107154563A (zh) 连接器
CN1293931A (zh) 拉链滑块的拉链拉手
CN1259009C (zh) 薄片安装器具和薄片安装用构件
CN1156237C (zh) 带状装饰件的搭扣及带状装饰件
CN101073981A (zh) 用于具有透明构件的车辆顶棚的遮蔽装置
CN101678709B (zh) 小脚轮
CN1457069A (zh) 开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20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9202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