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0650C - 微混晶防护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微混晶防护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0650C
CN1250650C CN 03129173 CN03129173A CN1250650C CN 1250650 C CN1250650 C CN 1250650C CN 03129173 CN03129173 CN 03129173 CN 03129173 A CN03129173 A CN 03129173A CN 1250650 C CN1250650 C CN 125065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x
mixed crystal
weight
protection
li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1291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66243A (zh
Inventor
李毅
金惠淑
宋丽萍
王玫
李霞
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aier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AIER SPECIALTY WAX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AIER SPECIALTY WAX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AIER SPECIALTY WAX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0312917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50650C/zh
Publication of CN1566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66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06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065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微混晶蜡,它包含混晶蜡原料、粘度调节剂、韧塑性改进剂和非必要的耐热剂,所述混晶蜡是减四线含油蜡膏和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含油蜡膏以5∶1-1∶5的重量比混合并经过脱油和精制得到的蜡,或者是以混晶蜡总重量计的30-70重量%石蜡、30-70重量%微晶蜡的混合物,所述混晶蜡的量为40-50重量%,所述粘度调节剂的量为5-15重量%,所述韧塑性改进剂的量为40-50重量%,所述耐热剂的量为0-10重量%,均以该微混晶蜡的总重量计。还公开了该微混晶蜡的制备方法以及用途。

Description

微混晶防护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蜡、其制备方法以及在绝缘防护和防锈防护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蜡是一种优良的热熔性固体防护材料和绝缘介质,其特点是在工作温度下为固态,不会流淌和变形。蜡由于具有加热熔化的特性,因而可以反复使用且根据需要很容易去除,这给操作带来方便并节省材料,而且优于液体绝缘材料和热固性材料,解决了液体绝缘介质(如十二烷基苯、蓖麻油苯甲基硅油、二芳基乙烷等)存在的渗漏或对金属化膜的大溶胀或高成本或低稳定性等问题。因此,蜡被广泛用于电子元件的浸渍、包封、灌注、封固及粘结,以及金属部件的防护等方面。
在电力电子行业,电容器所用的蜡普遍存在韧塑性不好、收缩率大的问题,因而容易导致蜡与电容器脱壳,而且在收缩过程中对元件和壳体产生损伤以及使喷金层脱落,严重影响电容器的工作稳定性。
目前国内外汽车防护蜡的生产和使用都很普遍,品种和规格也多,以溶剂型防护蜡为主。这种溶剂型防护蜡性能好,但其制备工艺复杂,且会产生环境问题。
近几年,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对不含溶剂的防护蜡的需求正不断增加。溶剂型防护蜡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添加油溶性改进剂来改善蜡的施工性能、成膜性能、韧塑性和致密性以致达到很好的防护效果。普通石油蜡不能满足防护蜡膜性能及防护性的各项要求,没有溶剂的条件下又很难通过添加剂来对石油蜡进行改性以达到理想的防护性。
中国专利CN1210872A涉及一种汽车内腔用防护蜡,它由蜡、树脂、蜡膜改进剂、防锈剂、填充剂、触变剂等组成。该溶剂型防护蜡具有适当粘度,极好的成膜性、喷雾性以及高的贮藏稳定性和长期防锈性。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JP平1-94984公开了一种汽车的防护处理方法,该方法将含树脂的防护蜡用于半密封结构件部件,如门的铰链或尾部档板铰链。该含树脂的防护蜡包括金属盐的蜡组份,如石蜡或微晶蜡,作为树脂组份,使用的树脂如改性聚酯树脂,亚麻子油改性树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溶剂型防护蜡,它制备简单,具有优良的韧塑性、绝缘性和稳定性,收缩率低,并对环境无害。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蜡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了炼油厂现有的工艺和装置,简单易行。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防护蜡在电力电子行业的绝缘防护和汽车及金属部件的防锈防护方面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混晶蜡,它包含混晶蜡原料、粘度调节剂、韧塑性改进剂和非必要的耐热剂,所述混晶蜡是减四线含油蜡膏和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含油蜡膏以5∶1-1∶5的重量比混合并经过脱油和精制得到的蜡,或者是以混晶蜡总重量计的30-70重量%石蜡、30-70重量%微晶蜡的混合物,所述混晶蜡的量为40-50重量%,所述粘度调节剂的量为5-15重量%,所述韧塑性改进剂的量为40-50重量%,所述耐热剂的量为0-10重量%,均以该微混晶蜡的总重量计。
在本发明的微混晶蜡中,较好是所述混晶蜡是减四线含油蜡膏和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含油蜡膏以4∶1-1∶4的重量比混合并经过脱油和精制得到的蜡。
在本发明的微混晶蜡中,粘度调节剂较好是选自烯烃聚合物、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基醚、苯乙烯聚合物的至少一种,这些聚合物的分子量为600-4000。韧塑性改进剂较好是选自石油脂、蜡膏和凡士林中的至少一种。耐热剂较好是选自聚烯烃蜡、合成蜡和裂解聚烯烃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微混晶蜡,较好是酸值小于0.01毫克KOH/克,体积收缩率小于1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微混晶蜡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混晶蜡原料、粘度调节剂、韧塑性改进剂和非必要的耐热剂加热至120-150℃,使之完全融化,充分混合,然后在130-150℃,0.02-0.4MPa条件下过滤,接着成型。
在上述方法中,较好是通过以30-6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20-40分钟进行所述充分混合,用成型器或者板框成型机进行所述成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微混晶蜡用于电力电子行业的绝缘防护的用途。还提供了上述微混晶蜡用于汽车及金属部件的防锈防护的用途。
本发明的微混晶防护蜡具有结晶微细、韧塑性好、绝缘性高、稳定性好、收缩率低等优点,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该防护蜡可用于电力电子行业的绝缘防护和汽车及金属部件的防锈防护,均能获得优良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微混晶蜡的一个实例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放大率为120倍。
图2是本发明混晶蜡原料的一个实例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放大率为120倍。
图3是已有技术中粗石蜡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放大率为120倍。
图4是已有技术中微晶蜡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放大率为120倍。
发明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术语“微晶蜡”是指由原油在蒸馏过程中塔底渣油经丙烷脱沥青和丙烷脱蜡得到的蜡膏,再经过溶剂脱油得到的结晶部分主要为细长针状结晶的蜡,其主要成分是支链烷烃和一部分直链烷烃,以及少部分环烷烃。
由于微晶蜡的针状结晶使其与油的混溶性好,因此脱油比较困难,目前的生产工艺生产微晶蜡加工成本高,收率低。
本发明的术语“混晶蜡”是结晶部分既有石蜡(主要由直链烷烃组成)的主要结晶(片形结晶),又有微晶蜡的主要结晶(针状结晶)的混合结晶的蜡,其结晶不如石蜡有规则,而又不完全象微晶蜡,表现为结晶比石蜡细而比微晶蜡粗(如图2所示)。
本发明的术语“减四线含油蜡膏”是指原油在减压蒸馏的生产过程中侧线四段馏出的组份经溶剂脱蜡得到的蜡膏。
本发明的术语“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含油蜡膏”是指原油在减压蒸馏过程中塔底渣油经丙烷脱沥青后,再经丙烷脱蜡得到的含油蜡膏。
本发明中所用术语“微混晶蜡”是由本发明的发明人首次提出的,它是一种由向混晶蜡中添加改性添加剂,如粘度调节剂和韧塑性改进剂而得到的蜡混合物,其结晶部分是小颗粒状结晶,比普通商品微晶蜡的结晶更细。在该微混晶蜡中,由于韧塑性改进剂和粘度调节剂组分与蜡有较好的互溶性,它们的分子能嵌入混晶蜡分子链之间空隙,从而阻止了部分直链烷烃(石蜡的主要成分,有形成片状结晶的特点)形成片状结晶以及支链烷烃(微晶蜡的主要成分,有形成针状结晶的特点)形成针状结晶的倾向,使蜡的分子组成更加复杂,形成的不是有规则的片状结晶和针状结晶,而形成了小颗粒状结晶(如图1所示)。
本发明微混晶蜡的原料是混晶蜡,它可以是减四线含油蜡膏和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含油蜡膏以5∶1-1∶5的重量比混合,经溶剂脱油和精制而得。如果混合比大于5∶1,则结晶粗,即便经过改性也不能形成微混晶结构;如果混合比小于1∶5,则粘度高,经过改性后粘度更大,这会影响对电容器的罐封性能。更好的重量混合比为1∶4-4∶1。
减四线含油蜡膏和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含油蜡膏可以是炼油厂副产的减四线含油蜡膏和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含油蜡膏。这样的话,混晶蜡原料的制备可委托炼厂加工完成,加工过程包括将两种蜡膏混合,进行脱油和精制,这些工艺都是本领域熟知的,可利用炼厂现有的装置来进行。因此,本发明混晶蜡原料的制备在生产工艺上比微晶蜡更容易实现。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可用资源,而且使炼厂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
减四线含油蜡膏和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含油蜡膏可以从各炼油厂获得,例如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分公司、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高桥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分公司,等等。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混晶蜡原料还可以是石蜡和微晶蜡混合获得的混晶蜡,石蜡的含量为30-70重量%,微晶蜡的含量为30-70重量%,以混晶蜡总重量计。
本发明混晶蜡原料的熔点为65-75℃,100℃时的粘度小于10mm2/s,25℃时的针入度为20-40(1/10mm)。
本发明用于对混晶蜡原料进行改性的添加剂包括粘度调节剂、韧塑性改进剂和可任选的耐热剂。
本发明的粘度调节剂是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其分子量在600-4000的范围内,这些聚合物是选自烯烃聚合物、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基醚、苯乙烯聚合物的至少一种。更好是,这些聚合物是选自以下物质的至少一种:聚丁烯、聚异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丙烯酸酯(如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丁酯、聚丙烯酸己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己酯)、聚乙烯基正丁基醚、聚苯乙烯、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它能用于改善粘度和硬度,其添加量为5-15重量%,以微混晶蜡的总重量计。
本发明的韧塑性改进剂是选自蜡膏、凡士林、石油脂中的至少一种,特别好是经深度精制的蜡膏、凡士林、石油脂,它们的滴点在45-72℃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韧塑性改进剂是改善柔韧性的组份,韧塑性改进剂组分与蜡有较好的互溶性,粘度调节剂分子能嵌入混晶蜡分子链之间,阻止了部分可结晶组分形成片状有规则结晶的趋势,提高分子链的柔韧性,改变蜡的脆性,降低蜡的收缩率。韧塑性改进剂的添加量为40-50重量%,以微混晶蜡的总重量计。如果添加量低于40重量%,则不能有效地改善韧塑性和收缩率,且所得微混晶蜡的低温柔韧性和低温附着性差;如果添加量超过50重量%,则耐温性能下降。
本发明的耐热剂可根据需要选用,用以改善微混晶蜡的耐高温性能。耐热剂足选自聚烯烃蜡、合成蜡和裂解聚烯烃中的至少一种,更好是选自聚乙烯蜡、聚丙烯蜡、费托合成蜡、裂解聚乙烯、裂解聚丙烯等。耐热剂的添加量为0-10重量%,以微混晶蜡的总重量计。
本发明的微混晶蜡,其滴点为65-85℃,25℃时的针入度为60-100(1/10mm),100℃时的粘度为4-20mm2/s,酸值小于0.01毫克KOH/克,体积收缩率小于10%,25℃、50Hz时的体积电阻率(ρv)≥1×1016Ω·cm,25℃、50Hz时的介电损耗≤9×10-4,介电常数为2.0-2.2,耐压强度≥50kV/2.5mm。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决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除非特别说明,实施例中所用的百分数和份数均以重量计。
实施例1
将混晶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分公司利用其副产的减四线含油蜡膏和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含油蜡膏以重量比为1∶1加工制得)45份,聚乙烯基正丁基醚(分子量约为1000)10份,凡士林(滴点为58℃,购自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43份和聚乙烯蜡(购自北京第二助剂公司)2份加热至140℃,使之完全融化,用电动搅拌机以4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30分钟。然后,在140℃、0.25MPa的条件下进行过滤。最后,用成型器成型,得到微混晶蜡。
实施例2
将混晶蜡(由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高桥分公司利用其副产的减四线含油蜡膏和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含油蜡膏以重量比为4∶1加工制得)42份,聚异丁烯(分子量约为2000)8份,凡士林(滴点为48℃,购自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南阳分公司)40份和聚丙烯蜡(购自上海永浩贸易有限公司)10份加热至130℃,使之完全融化,用电动搅拌机以4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30分钟。然后,在140℃、0.09MPa的条件下进行过滤。最后,用成型器成型,得到微混晶蜡。
实施例3
将混晶蜡(由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高桥分公司利用其副产的减四线含油蜡膏和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含油蜡膏以重量比为1∶4加工制得)40份,乙烯丙烯共聚物(分子量约为1500)8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量为3500)7份,石油脂(滴点为62℃,购自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分公司)44份和裂解聚丙烯(购自上海永浩贸易公司)1份加热至150℃,使之完全融化,用电动搅拌机以5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25分钟。然后,在150℃、0.05MPa的条件下进行过滤。最后,用板框成型机成型,得到微混晶蜡。
实施例4
将混晶蜡(由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利用其副产的减四线含油蜡膏和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含油蜡膏以重量比为5∶1加工制得)50份,聚苯乙烯(分子量约为4000)5份,石油脂(滴点为72℃,购自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40份和费托合成蜡(购自马来西亚壳牌公司)5份加热至140℃,使之完全融化,用电动搅拌机以6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20分钟。然后,在135℃、0.02MPa的条件下进行过滤。最后,用板框成型机成型,得到微混晶蜡。
实施例5
将混晶蜡(由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利用其副产的减四线含油蜡膏和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含油蜡膏以重量比为1∶5加工制得)44份,聚丙烯酸丁酯(分子量约为600)6份和蜡膏(滴点为72℃,购自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50份加热至120℃,使之完全融化,用电动搅拌机以3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40分钟。然后,在130℃、0.4MPa的条件下进行过滤。最后,用板框成型机成型,得到微混晶蜡。
实施例6
将石蜡和微晶蜡(均得自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高桥分公司)以重量比为55∶45混合得到混晶蜡原料。将所得的混晶蜡45份,苯乙烯-异丁烯共聚物(分子量为2000)15份和凡士林(滴点为62℃,购自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40份加热至120℃,使之完全融化,用电动搅拌机以3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40分钟。然后,在130℃、0.4MPa的条件下进行过滤。最后,用板框成型机成型,得到微混晶蜡。
实施例7
将石蜡和微晶蜡(均得自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以重量比为3∶7混合得到混晶蜡原料。将所得的混晶蜡40份,聚乙烯正丁基醚(分子量为1000)5份,蜡膏(滴点为45℃,购自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50份和裂解聚乙烯(购自北京第二助剂公司)5份加热至150℃,使之完全融化,用电动搅拌机以6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20分钟。然后,在150℃、0.02MPa的条件下进行过滤。最后,用成型器成型,得到微混晶蜡。
实施例8
将石蜡和微晶蜡(得自南阳炼油厂)以重量比为7∶3混合得到混晶蜡原料。将所得的混晶蜡40份,聚丙烯酸甲酯(分子量为600)2份,聚甲基丙烯酸己酯(分子量为1500)3份,石油脂(滴点为45℃,购自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分公司)45份和费托合成蜡(购自南非沙索公司)10份加热至130℃,使之完全融化,用电动搅拌机以45转/分钟的速度搅拌30分钟。然后,在140℃、0.1MPa的条件下进行过滤。最后,用成型器成型,得到微混晶蜡。
实施例9
将石蜡和微晶蜡(得自荆门炼油厂)以重量比为4∶6混合得到混晶蜡原料。将所得的混晶蜡50份,聚丁烯(分子量为4000)10份和凡士林(滴点为48℃,购自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40份加热至140℃,使之完全融化,用电动搅拌机以5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30分钟。然后,在135℃、0.25MPa的条件下进行过滤。最后,用板框成型机成型,得到微混晶蜡。
比较例1
十二烷基苯
比较例2
按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不同的是用普通石蜡代替混晶蜡作为原料。
对以上实施例1-9和比较例1-2的产品进行性能测试,结果示于表1。表1中“对膜的溶胀”性能测试如下:将未装外壳的电容器元件浸在90℃的实施例1-9和比较例1-2的产品中10小时,然后取出该膜,观察膜的溶胀情况。“无”表示未观察到膜有溶胀情况。“明显”表示膜存在明显的溶胀现象,这是由于短碳链分子在电场作用下渗透到膜的内部,使膜增厚。溶胀现象容易导致喷金层脱落,产生局部过热,造成短路,严重影响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此外,对以上实施例1-9和比较例2的蜡产品进行抗流挂性、耐寒性、耐盐雾性和耐湿热性的测试,结果见表2。其中,“抗流挂性”表征的是产品的耐热性,其测试方法是:在尺寸为150×70×0.8mm的10号钢板的上半部分浸蜡100μm,下半部分不浸蜡,膜干透后,悬挂在80℃恒温箱中,8小时,观察产品是否流淌下来。“耐寒性”表征的是产品在低温下的韧性,其测试方法是将尺寸为150×70×0.8mm的10号钢板全部浸蜡,膜干透后,置于-35℃恒温冰箱中,8小时后,观察膜是否有开裂、脱落等现象。“耐盐雾性”的测试方法是SH/T0081,“耐湿热性”的测试方法是GB/T2361。
                                                                    表1
  项目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比较例1   比较例2   测试方法
  滴点,℃   70   69   67   80   69   68   72   70   65   --   62   SH/T0115
  针入度(25℃)1/10mm   66   68   75   68   95   89   80   69   90   --   89   GB/T4985
  粘度(100℃)mm2/s   12.47   16   11.57   13   10.58   9.43   14.7   13.2   10.43   --   7.8   GB/T265
  ρυ(25℃,50Hz)Ω·cm   ≥1×1016   ≥1×1017   ≥1×1016   ≥1×1017   ≥1×1016   ≥1×1017   ≥1×1016   ≥1×1016   ≥1×1017   ≥1×1013   ≥1×1014   GB/T5654
  介电损耗tgδ(25℃,50Hz)   ≤9×10-4   ≤9×10-4   ≤9×10-4   ≤9×10-4   ≤9×10-4   ≤9×10-4   ≤9×10-4   ≤9×10-4   ≤9×10-4   0.55   ≤9×10-4   GB/T5654
  介电常数ε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4.2   2.1~2.3   GB/T5654
  酸值,mgKOH/g   0.004   0.003   0.005   0.004   0.006   0.002   0.005   0.006   0.003   --   00.5   GB/T264
  水分,%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GB/T260
  耐压强度kV/25mm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40   ≥40   GB/T507
  体积收缩率%   6.7   5.5   6.9   6.0   5.7   5.4   6.4   78   48   --   12   SH/T0588
  对膜的溶胀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明显   明显   见上
                                        表2
  检测项目   单位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比较例2
  抗流挂性   80℃,8h   不流淌   不流淌   不流淌   不流淌   不流淌   不流淌   不流淌   不流淌   不流淌   有流淌
  耐寒性   -35℃,8h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膜开裂,脱落
  耐盐雾性   240小时   0-1级   0级   1级   0级   0级   0级   0级   0级   0级   锈蚀
耐湿热性 720小时 0级 0级 0级 0级 0级 0级 0级 0级 0级 锈蚀
应用例1
将实施例1得到的产品通过融化用泵打入真空浸渍罐,靠负压进入电容器壳体内,有效填充电器元件与壳体间的空间,应用于低压并联自愈式金属化电容器。对所得电容器进行常规测试,该电容器显示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绝缘性能。
应用例2
将实施例2得到的产品用与应用例1相同的罐封方法应用于1000-12000V内串接式高压并联金属化电容器。对所得电容器进行常规测试,该电容器显示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绝缘性能。
应用例3
将实施例3所得产品用与应用例1相同的罐封方法应用于CBB60系列交流马达启动电容器(通常用于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对所得电容器进行常规测试,该电容器显示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绝缘性能。
应用例4
将实施例4所得产品用与应用例1相同的罐封方法应用于CBB61系列交流马达启动电容器(通常用于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对所得电容器进行常规测试,该电容器显示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绝缘性能。
应用例5
将实施例5所得产品用与应用例1相同的罐封方法应用于CBB65系列交流马达启动电容器(通常用于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对所得电容器进行常规测试,该电容器显示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绝缘性能。
应用例6
将实施例6所得产品用与应用例1相同的罐封方法应用于微波炉用电容器。对所得电容器进行常规测试,该电容器显示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绝缘性能。
应用例7
将实施例7所得产品用与应用例1相同的罐封方法应用于低压滤波电容器。对所得电容器进行常规测试,该电容器显示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绝缘性能。
应用例8
将实施例8所得产品用与应用例1相同的罐封方法应用于低压脉冲电容器。对所得电容器进行常规测试,该电容器显示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绝缘性能。
应用例9
将实施例1所得的产品应用于汽车车身防护:以整车热浸的方式镀膜,膜厚在50-100μm范围内。用常规方法测试,防护效果达到要求。
应用例10
将实施例9所得的产品应用于汽车发动机防护:以整车热浸的方式镀膜,膜厚在50-100μm范围内。用常规方法测试,防护效果很好。
本发明的微混晶防护蜡的优点是不会有液体绝缘介质渗漏的问题,滴点、粘度、硬度适宜,具有较低的酸值和收缩率,较高的体积电阻率,介电常数,耐压强度和较低的介电损耗,在电容器上使用结果,不仅对膜没有溶胀,而且绝缘性和稳定性好,其电性能、难燃性、浸渍性均达到了性能较好的液体浸渍料的水平,尤其适用于低压并联自愈式金属化电容器,1000-12000V内串接式高压并联金属化电容器,CBB60、61、65系列交流马达启动电容器(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微波炉用电容器,低压滤波电容器和低压脉冲电容器等。
由于微混晶防护蜡具有适宜的粘度和粘温性能,施工方便,而且形成的膜韧性致密,牢固地附着在被保护面,并具有自愈性,具有优异的抗湿热和抗盐雾性,适合用于汽车表面、内腔、发动机及水中钢结构件的防锈。

Claims (11)

1.一种微混晶防护蜡,它包含混晶蜡原料、粘度调节剂、韧塑性改进剂和非必要的耐热剂,
所述混晶蜡是减四线含油蜡膏和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含油蜡膏以5∶1-1∶5的重量比混合并经过脱油和精制得到的蜡,或者是以混晶蜡总重量计的30-70重量%石蜡、30-70重量%微晶蜡的混合物,
所述粘度调节剂是选自烯烃聚合物,这些聚合物的分子量为600-4000。
所述韧塑性改进剂是选自石油脂、蜡膏和凡士林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耐热剂是选自聚烯烃蜡、合成蜡和裂解聚烯烃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混晶蜡的量为40-50重量%,所述粘度调节剂的量为5-15重量%,所述韧塑性改进剂的量为40-50重量%,所述耐热剂的量为0-10重量%,均以该微混晶防护蜡的总重量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晶防护蜡,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聚合物包括丙烯酸类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晶防护蜡,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晶防护蜡是减四线含油蜡膏和减压渣油丙烷脱沥青含油蜡膏以4∶1-1∶4的重量比混合并经过脱油和精制得到的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晶防护蜡,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聚合物选自以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丁烯聚合物、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乙烯基醚和苯乙烯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晶防护蜡,其特征在于该微混晶防护蜡的酸值小于0.01毫克KOH/克,体积收缩率小于10%。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微混晶防护蜡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混晶蜡原料、粘度调节剂、韧塑性改进剂和非必要的耐热剂加热至120-150℃,使之完全融化,充分混合,然后在130-150℃,0.02-0.4MPa条件下过滤,接着成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30-60转/分钟的转速搅拌20-40分钟进行所述充分混合,用成型器进行所述成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器是板框成型机。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晶防护蜡用于电力电子行业的绝缘防护的用途。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晶防护蜡用于汽车的防锈防护的用途。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晶防护蜡用于金属部件的防锈防护的用途。
CN 03129173 2003-06-11 2003-06-11 微混晶防护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Expired - Lifetime CN125065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129173 CN1250650C (zh) 2003-06-11 2003-06-11 微混晶防护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129173 CN1250650C (zh) 2003-06-11 2003-06-11 微混晶防护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66243A CN1566243A (zh) 2005-01-19
CN1250650C true CN1250650C (zh) 2006-04-12

Family

ID=34469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129173 Expired - Lifetime CN1250650C (zh) 2003-06-11 2003-06-11 微混晶防护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5065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0113B (zh) * 2008-02-29 2010-06-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飞机飞行记录器用蜡及制备方法
CN102453330B (zh) * 2010-10-14 2013-07-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瓷介电容器浸渍包封蜡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27366A (zh) * 2011-02-12 2011-07-20 荆门市维佳化工有限公司 轿车底盘用高熔点防锈蜡
CN102863802A (zh) * 2012-10-24 2013-01-09 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 中药内包装材料及其制备
CN104672581A (zh) * 2013-11-28 2015-06-03 大连隆星新材料有限公司 改性橡胶防护蜡
CN105542660B (zh) * 2016-02-03 2017-12-19 江苏泰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熔型防护用蜡组合物
CN107513425B (zh) * 2016-06-17 2019-08-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砂轮加工用蜡的制备方法
CN107513420B (zh) * 2016-06-17 2019-08-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造板用蜡的制备方法
CN107513432B (zh) * 2016-06-17 2019-05-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制备高滴熔点微晶蜡的方法
CN107513410B (zh) * 2016-06-17 2019-06-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纸包装材料用蜡的制备方法
CN107513411B (zh) * 2016-06-17 2019-06-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光蜡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66243A (zh) 2005-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0650C (zh) 微混晶防护蜡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3466C (zh) 树脂组合物和用于蓄电池箱体的树脂组合物
CN105504453B (zh) 一种高热氧稳定性的聚烯烃复合绝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93839A (zh)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加成型灌封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51917B (zh) 柔性高介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0391A (zh) 一种硅烷交联无卤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792961A (zh) 云母合成工程材料
CN106009699A (zh) 一种生物炭基导热橡胶的制备方法
CN105061968B (zh) 一种永久抗静电离子液体高聚物母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CN103483816A (zh) 一种碳纤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31413A (zh) 高强度耐高温硅烷交联电缆用半导电屏蔽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76745A (zh) 一种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234382A (zh) 一种聚丙烯复合电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29825B (zh) 一种高cti、高耐热无卤阻燃pc/abs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2952A (zh) 一种多嵌段热塑性共聚酯改性聚碳酸酯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04448524A (zh) 一种无卤阻燃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40110139A (ko) 내한성 및 내유성을 갖는 전력 케이블
CN102820079A (zh) 硅烷交联聚烯烃绝缘电线
CN105440398B (zh) 硅烷交联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04761A (zh) 一种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09253A (zh) 一种潜油泵电缆橡胶护套的橡胶组合物
CN103333380A (zh) 一种抗日晒电缆护套料
CN102820080A (zh) 硅烷交联聚烯烃绝缘电线
CN110982186A (zh) 一种电器连接线绝缘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03545A (zh) 一种抗老化耐酸碱电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JIANGSU TAI'ER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ANGHAI TAIER SPECIALTY WAXES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Xushuguan town of Suzhou hi tech Zon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Blue Road No. 26

Patentee after: JIANGSU TAIER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Qianjin village, Tang Town,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AIER SPECIALTY WAXES Co.,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JIANGSU TAIER NEW MATERI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JIANGSU TAI'ER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Hu Suzhou high tech Zone of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City Industrial Park Hu Guan Qing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JIANGSU TAIER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Xushuguan town of Suzhou hi tech Zon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Blue Road No. 26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AIER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50119

Assignee: SUZHOU HIMAX AUTOMOBILE PROTECTION MATERIAL CO.,LTD.

Assignor: JIANGSU TAIER NEW MATERIAL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632001001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icro-mixed crystal anti-ozonant wax and its preparing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1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60315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UZHOU HIMAX AUTOMOBILE PROTECTION MATERIAL CO.,LTD.

Assignor: JIANGSU TAIER NEW MATERIAL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6320010015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80320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50119

Assignee: SUZHOU HIMAX AUTOMOBILE PROTECTION MATERIAL CO.,LTD.

Assignor: JIANGSU TAIER NEW MATERIAL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832001002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icro-mixed crystal anti-ozonant wax and its preparing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1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80320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1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