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8383C - 中心控制台 - Google Patents
中心控制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48383C CN1248383C CNB028032853A CN02803285A CN1248383C CN 1248383 C CN1248383 C CN 1248383C CN B028032853 A CNB028032853 A CN B028032853A CN 02803285 A CN02803285 A CN 02803285A CN 1248383 C CN1248383 C CN 124838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power
- power source
- distribution device
- source distribution
- control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0—Bus-bar or other wiring layouts, e.g. in cubicles, in switchyards
- H02B1/21—Bus-bar arrangements for rack-mounted devices with withdrawable un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30—Cabinet-type 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32—Mounting of devices therein
- H02B1/34—Racks
- H02B1/36—Racks with withdrawable un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56—Cooling; Venti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atch Board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中心控制台,包括:大致呈箱形、前面设有开口部并在水平方向上收纳有多个控制单元的单元室;设置于单元室的里面、分别向多个控制单元配送电力的电源分配器;以及与电源分配器相邻设置、沿着中心控制台的上下方向延设的排气室,其特征在于,电源分配器的内部具有通风空间,在电源分配器的单元室侧设置有吸入来自控制单元的热气的吸气口,在电源分配器的排气室侧设置有排出来自控制单元的热气的排气口,排气室的内部具有通风空间,将来自控制单元的热气经由电源分配器及其排气室向外部排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电力用设备等中使用的电机的启动控制·保护等的配电盘用的中心控制台,具体涉及一种收纳有多个控制单元的中心控制台。
背景技术
中心控制台是用电线分别与电力用设备等使用的电机和照明等设备机器连接、在向各设备机器送配电力的同时对设备机器进行控制。一般来讲,在该中心控制台内收纳有用电线分别与各设备机器连接的控制单元以及向该控制单元供给电力的母线。
控制单元内装有断路器或熔丝开关、以及继电器、开关等,以单元单位的形式组成,用于控制上述的设备机器。控制单元在向设备机器配送来自母线电力的同时,按照从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或者来自外部的手动操作对该配电进行控制。又,控制单元通过断路器或保险丝来保护设备机器,以防事故电流的伤害。
在这种结构的传统的中心控制台中,因控制单元内装有断路器和开关等,在通电时会发热。并且,一旦该发热达到所定温度以上,则会成为错误动作和机器损伤的原因,故需要进行冷却。
另一方面,近年来,为了实现中心控制台的小型·集约化,要求在1个中心控制台中高密度组装多个控制单元。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实现高密度组装的同时提高控制单元的冷却性的中心控制台。
本发明的中心控制台,包括:呈箱形、前面设有开口部并在水平方向上收纳有多个控制单元的单元室;设置于单元室的里面、分别向多个控制单元配送电力的电源分配器;以及与电源分配器相邻设置、沿着中心控制台的上下方向延设的排气室,电源分配器的内部具有通风空间,在电源分配器的单元室侧设置有吸入来自控制单元的热气的吸气口,在电源分配器的排气室侧设置有排出来自控制单元的热气的排气口,排气室的内部具有通风空间,将来自控制单元的热气经由电源分配器及其排气室向外部排出。
又,排气室即是收纳有向电源分配器供给电力的母线的母线室。
又,排气室即是收纳有从控制单元延伸至外部设备机器的配线的配线室。
又,单元室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有多段,将整个控制单元多个配列成纵横网纹状。
又,设置于电源分配器的吸气口和排气口形成槽状。
又,设置于电源分配器的排气口兼用于由电源分配器内部发生的电弧放出用的开口。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中心控制台(配电盘)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中心控制台(配电盘)的立体图。
图3为沿着图1和图2的III-III线的向视剖面图。
图4为沿着图1的IV-IV线的向视剖面图。
图5为放大表示图4的局部的要部图。
图6为表示1个控制单元的立体图。
图7为从背后看控制单元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将控制单元从中心控制台中全部取出后、再将配线室的门取下后状态的立体图。
图9为表示将控制单元取出后的1个单元室的剖面图。
图10为形成单元室的棚板的立体图。
图11为棚板的俯视图。
图12为将单元室分隔的隔板的立体图。
图13为隔板的主视图。
图14为隔板的侧面图。
图15为表示控制单元与电源分配器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16为电源分配器的立体图。
图17为放大表示中心控制台内部的控制单元侧面部分的局部要部立体图。
图18为表示电源分配器与垂直分支母线的连接状态的剖面图。
图19为表示盘内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图20为电源分配器的俯视图。
图21为电源分配器的右侧面图。
图22为表示电源分配器的构件分解立体图。
图23为详细表示电源分配器内部的立体图。
图24为表示电源分配器内部的分支导体的引回状态的主视图。
图25为沿着图24的XXV-XXV线的向视剖面图。
图26为表示分支导体和分配导体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7为表示将1个控制单元引出至试验位置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8为表示控制单元处于连接位置的沿图27的XXVIII-XXVIII线的向视剖面图。
图29为表示控制单元处于试验位置的沿图27的XXVIIII-XXVIIII线的向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中心控制台(配电盘)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中心控制台(配电盘)的立体图。在图1和图2中,在大致矩形箱状的中心控制台(配电盘)1的内部收纳着有规则配列成纵横网纹状的多个控制单元3。在本实施例的中心控制台1中,收纳着水平方向4列、纵向10段的合计40个控制单元3。
图3为沿着图1和图2的III-III线的向视剖面图。图4为沿着图1的IV-IV线的向视剖面图。图5为放大表示图4的局部要部图。在图3至图5中,在水平方向4个并列的控制单元3的背面侧配置有大致薄幅箱状的电源分配器4。相对于各段并列的4个控制单元3设置有1个电源分配器4。即,电源分配器4在控制单元3的1段上设置1个。如后所述,电源分配器4起着向4个控制单元3配送电力的作用。
在电源分配器4上形成有后面将详述的吸气口4a以及排气口4b、4c。
在电源分配器4的进一步的里面,横跨中心控制台1的整个高度方向形成了母线室5。在母线室5内,沿上下方向延设有向电源分配器4供给电力的垂直分支母线(母线)16。垂直分支母线16从外部将3相4极的电力供给中心控制台1的内部。垂直分支母线16由3相及中性相的4根导体构成,3根导体呈剖面L字形,1根导体呈剖面I字形。母线室5的内部具有通风空间。
另一方面,在控制单元3和电源分配器4的侧方形成有横跨中心控制台1的整个高度方向的配线室6。在配线室6内收纳着从控制单元3向外部的设备机器延伸的未图示的配线。配线室6的内部具有通风空间。
图6为表示1个控制单元3的立体图。图7为从背后看控制单元3的立体图。1个控制单元3的形状是沿中心控制台1的深度方向尺寸长的大致长方体。控制单元3具有覆盖前面的前板31、覆盖底面和1个侧面的单元底板32、覆盖里面的主回路连接器安装配件38、以及控制回路连接器安装配件40。单元底板32具有形成于上部一侧的细板部32a和将1侧的侧面全面覆盖的侧面部32b。控制单元3的上面和与单元底板32反向侧的侧面不密闭,具有大的开口。这是为了提高控制单元3组装时的作业性。
控制单元3的内部搭载有各种机器,用于对外部的设备机器进行控制。即,首先,在前部搭载有由熔丝开关或无保险丝断路器构成的遮断装置34。其次,在后部搭载有电磁开闭器35。另外,电磁开闭器35具体是由电磁接触器35a和热动继电器35b构成。
在控制单元3的前面配置有遮断装置34开/闭切换用的操作柄33。操作柄33贯通前板31后与遮断装置34连接,通过以轴为中心左右回转,对遮断装置34进行开/闭切换。
另一方面,在控制单元3的后部,首先是在设于上侧的主回路连接器安装配件38上配置有上下方向并列的电源侧主回路连接器36(单元侧电源夹头)和负荷侧主回路连接器(负荷侧电源夹头)37。其次,在设于下侧的控制回路连接器安装配件40上配置有水平状的单元侧控制回路连接器39。
图8为表示将控制单元3从中心控制台1中全部取出后、再将配线室6的门取下后状态的立体图。图9为表示将控制单元3取出后的1个单元室2的剖面图。在中心控制台1中,沿着上下方向形成有多段的由棚板1a划分的多个单元室2。设于各段的单元室2由后述的隔板进行分隔,形成了分别收纳有4个控制单元3的区间。
图10为形成单元室2的棚板1a的立体图。图11为棚板11a的俯视图。图12为将单元室2分隔的隔板1b的立体图。图13为隔板1b的主视图。图14为隔板1b的侧面图。在棚板1a上穿设有深度方向延伸的4组切槽1a1。隔板1b立设状地插入该切槽1a1下部形成的凸部1b1中。在各段的棚板1a上分别立设有4枚隔板1b,将各段的单元室2分隔为4个区间。隔板1b是大致剖面Γ(Υ)的形状,具有侧面板1b2、从侧面板1b2的上部水平状折曲的水平部1b3和再从水平部1b3向下方折曲的宽度变小的引导部1b4。
深度方向尺寸长的大致长方体的控制单元3被收纳在由隔板1b分隔的深度方向为长度尺寸的大致长方体的空间内。并构成向前面开口部方向引出状。如后所述,当控制单元3出入时,所述引导部1b4起着引导的作用。
图15为表示控制单元3与电源分配器4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电源分配器4可与4个控制单元3连接,但为了便于看清图15,是将两端分别与1个控制单元3连接。电源分配器4向连接的多个控制单元3供给电力。本实施例的电源分配器4相对于横向并列的4个控制单元3配置了1个,其框体是厚度薄的长方体形状,与控制单元3邻接配设,形成了由宽度广的面将对应的4个控制单元3的里面覆盖的形状。电源分配器4在各段的单元室2的后部配置了1个,即,沿上下方向并列设置了多个,形成由全体将配列成网纹状的控制单元3群的里面覆盖的状态。
如图4和图5所示,在电源分配器4群的后侧配置有母线室5。母线室5横跨中心控制台1的整个高度方向,形成于中心控制台1的上下方向。在母线室5内收纳着向电源分配器4供给电力的垂直分支母线16。
图16为电源分配器4的立体图。如图16所示,在电源分配器4的前面即控制单元3侧配置有吸入由控制单元3加热的空气的切槽状吸气口4a,而在电源分配器4的里面即母线室5侧配置有排出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的切槽状排气口4b。并且,在电源分配器4的内部存在使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流通的通风空间。
在设置于电源分配器4群后部的母线室5中存在着上下方向延伸的通风空间。并在母线室5的上方配置有未图示的排气口。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经由电源分配器4的母线室5向外部排出。即,母线室5起着将通过电源分配器4移动来的热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室的作用。
在这种结构的中心控制台1中,从单元室2的前面开口部流入的空气在控制单元3中变热,通过电源分配器4和作为排气室的母线室5流向外部。即,可将电源分配器4用于让热气放出的通风路。这样,本实施例的中心控制台1可对多个控制单元3进行高密度组装,并可在无特意设计通风构造的情况下将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向外部排出。
图17为局部放大表示中心控制台1内部的控制单元3侧面部分的要部立体图。在控制单元3群和电源分配器4群的侧面侧形成有配线室6。配线室6是横跨中心控制台1上下方向全长而形成的空间,收纳有将控制单元3与外部的设备机器连接的配线。在配线室6的内部存在使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流通的通风空间。
在电源分配器4的前面即控制单元3侧配置有如上所述的吸入由控制单元3加热的空气的切槽状吸气口4a,而在电源分配器4的侧面即配线室侧,整个面呈开口状。该开口形成了可将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排出的排气口4c。并且,在配线室6的内部存在使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流通的通风空间。该通风空间是沿中心控制台1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通风空间。该通风空间沿着中心控制台1的上下方向延伸,在配线室6的上方配置有未图示的排气口。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经由电源分配器4的配线室6向外部排出。即,配线室6起着将通过电源分配器4移动来的热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室的作用。
在这种结构的中心控制台中,从单元室2的前面开口部流入的空气在控制单元3中变热,通过电源分配器4和作为排气室的配线室6流向外部。即,可将电源分配器4用于让热气放出的通风路。这样,能提供可对多个控制单元3进行高密度组装、并在无特意设计通风构造的情况下可将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向外部排出的中心控制台。
另一方面,形成于电源分配器4侧面的排气口4c可兼用于电源分配器4内部发生的电弧放出用的开口。即,如图17所示,在配置有吸气口4a和排气口4c的部分即电源分配器4的上部形成的区间全部是空间,没有任何机器。该空间是为排气专用而特意设置的。由此,由控制单元3事故发生的例如电弧气体可容易地经由该路径而放出,不用担心会对收纳于母线室5内的母线造成影响,可防止单元室2内发生的事故的扩大。
图18为表示电源分配器4与垂直分支母线16的连接状态的剖面图。图19为表示盘内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在电源分配器4的进一步的后侧配置有与外部的母线连接并在中心控制台1内大致垂直状延设的4根垂直分支母线16。垂直分支母线16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呈剖面L字状或剖面I字状,一侧的宽度大的面相互对向,沿上下方向整列成1列并排设置。该4根垂直分支母线16大致横跨中心控制台1高度方向的全长,垂直状地延设在上下方向并列的多个电源分配器4的后侧。该4根垂直分支母线16向中心控制台1内供给3相4极电力。
图20为电源分配器4的俯视图。图21为电源分配器4的右侧面图。图22为表示电源分配器4的构件分解立体图。图23为详细表示电源分配器4内部的立体图。图24为表示电源分配器4内部的分支导体的引回状态的主视图。图25为沿着图24的XXV-XXV线的向视剖面图。图26为表示分支导体和分配导体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在图20和图26中,电源分配器4是大致薄幅箱状的长方体,在前面即控制单元3侧具有平板状的前面板4d,在里面即垂直分支母线16侧具有后面板4e。并且,在电源分配器4的里面立设有母线卡合装置即向垂直分支母线16侧延伸的的4对共用电源夹头7。
4对共用电源夹头7分别配置在与4个垂直分支母线16对应的位置。共用电源夹头7具有对向的2个端子7a、7b,由该2个端子7a、7b将4个垂直分支母线16夹持状地进行所谓的夹持连接。2个端子7a、7b具有所定的间隔,大致并列设置,前端部内侧进行略微的倒角处理,又,在前端部和对向的内侧部形成有低一层的台阶。2个端子7a、7b在向立设方向移动的同时即向中心控制台1的深度方向移动的同时,将垂直分支母线16夹持状地与垂直分支母线16连接。
在将电源分配器4载置在中心控制台1上时,使电源分配器4面向垂直分支母线16,并在共用电源夹头7的立设方向上进行移动,共用电源夹头将垂直分支母线16夹持,共用电源夹头7与垂直分支母线16连接。
下面说明电源分配器4的内部。如图23所示,4个分支导体8的一端8a由螺栓8c紧固,分别与共用电源夹头7电气连接。4个分支导体8分别在电源分配器4内引回后将另一端8b与4个分配导体9连接。4个分配导体9在电源分配器4内呈水平方向平行配置。在4个分配导体9上的所定位置配置有电源侧主回路卡合装置即各4个分配器侧电源夹头引板10。各分配器侧电源夹头引板10具有向控制单元3侧凸出的平板状部。各分配器侧电源夹头引板10在与各控制单元3对应的位置上下方向整列为1列并配设成平板状部处于同一平面内位置。分配器侧电源夹头引板10的一侧与分配导体9连接,另一侧被后述的控制单元3的单元侧电源夹头36夹持进行所谓的夹持连接,向控制单元3供给来自垂直分支母线16的电力。
在电源分配器4与分别控制单元3对应的位置还配置有负荷侧主回路卡合装置即分配器侧负荷夹头端子台11。分配器侧负荷夹头端子台11具有上下方向整列设置的4个连接卡合头11a。该4个连接卡合头11a被后述的控制单元3的单元侧负荷夹头37夹持进行所谓的夹持连接,向外部输出来自控制单元3的配电。在分配器侧负荷夹头端子台11上还配置有与4个连接卡合头对应的螺纹固定部11b。该螺纹固定部11b通过未图示的外部电缆端子台与从设备机器延伸的电线连接。
在电源分配器4与分别控制单元3对应的位置还配置有分配器侧控制回路连接器12。分配器侧控制回路连接器12由直线状延伸的剖面呈凸状和凹状的2个连接器构成,与后述的控制单元3的单元侧控制回路连接器39卡合连接,向控制单元3供给控制信号以及向外部输出。分配器侧控制回路连接器12通过未图示的外部电缆端子台与来自控制盘的控制信号线连接。
返回到图16,上述电源分配器4的分配器侧电源夹头引板10、分配器侧负荷夹头端子台11和分配器侧控制回路连接器12均大致同一面地配置在前面板4d上。再详细地说,可从前面板4d上穿孔的切槽状的孔中看到分配器侧电源夹头引板10和分配器侧负荷夹头端子台11。又,分配器侧控制回路连接器12凸设在前面板4d上。
下面说明与电源分配器4的前面板4d对向的控制单元3的里面构造。如图7所示,在控制单元3里面的与电源分配器4的分配器侧电源夹头引板10对应的位置凸设有电源侧主回路连接器(单元侧电源夹头)36,而在与分配器侧负荷夹头端子台11对应的位置凸设有负荷侧主回路连接器(单元侧负荷夹头)37。
电源侧主回路连接器36和负荷侧主回路连接器37分别具有上下方向整列设置的4个夹头连接端子。该夹头配置端子由对向的2个剪子状的端子构成,该对向的2个端子的前端部间隔宽大。一旦该对向的端子向立设方向移动,则将对向的分配器侧电源夹头引板10和分配器侧负荷夹头端子台11的连接卡合头11a夹持,将其连接。
在电源分配器4与分配器侧控制回路连接器12对应的位置还具有单元侧控制回路连接器39。单元侧控制回路连接器39由直线状延伸的剖面呈凸状和凹状的2个连接器构成,与分配器侧控制回路连接器12卡合连接。
如上所述,隔板1b为大致剖面Γ(Υ)形状,具有从水平状折曲的水平部1b3再向下方折曲的宽度变小的引导部1b4。并且,立设状的隔板1b形成了将控制单元3的细板部32a和侧面部32b包入的形状。在隔板1b的上部,下方具有开口的剖面呈コ字状的引导部由水平部1b3和引导部1b4形成,该引导部相对于细板部32a具有微小的间隙并与其卡合成细板部32a可沿控制单元的出入方向移动。并且,控制单元3被载置在棚板1a上时被引导到该隔板1b,并以所定的精度插入中心控制台1。这样,设于控制单元3的单元侧电源夹头36、单元侧负荷夹头37和单元侧控制回路连接器39可分别与设于电源分配器4的分配器侧电源夹头引板10、分配器侧负荷夹头引板11和分配器侧控制回路连接器12良好卡合。由此,单元底板32的细板部32a和隔板1b构成了引导装置,在相对于电源分配器4的进退运动方向上对控制单元3进行引导。
在这种结构的中心控制台中,从垂直分支母线16供给的电力由电源分配器4进行分配,向多个控制单元3供给。控制单元3根据向单元侧控制回路连接器39输入的控制信号或者来自外部的手动操作,将供给的电力输出到单元侧负荷夹头37。输出到单元侧负荷夹头37的电力通过分配器侧负荷夹头端子台11,向外部的设备机器配电进行驱动。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电源分配器4中,由于具有:分配器侧电源夹头引板10,该分配器侧电源夹头引板10一侧与分支导体8连接,另一侧被控制单元3的单元侧电源夹头36夹持而进行夹头连接,将来自垂直分支母线16的电力向控制单元3供给;分配器侧负荷夹头端子台11,该分配器侧负荷夹头端子台11被控制单元3的单元侧负荷夹头37夹持而进行夹头连接,将来自控制单元3的配电向外部输出;以及分配器侧控制回路连接器12,该分配器侧控制回路连接器12与控制单元3的单元侧控制回路连接器39连接,将控制信号向控制单元3供给并向外部输出,因此,在添加·变更控制单元3时,可使控制单元3相对电源分配器4进退运动而进行连接·分开,可在垂直分支母线16不停电的情况下添加·变更控制单元3。
在电源分配器4中设有与控制单元3对应的多个分配器侧电源夹头引板10、分配器侧负荷夹头端子台11和分配器侧控制回路连接器12,这些构件大致同一面地设置在前面板4d上。由此,在中心控制台1内可将多台控制单元3并列收纳在1段上,可提高收纳效率。
图27为表示将1个控制单元3引出至试验位置的状态的剖面图。图28为表示控制单元3处于连接位置的沿图27的XXVIII-XXVIII线的向视剖面图。
图29为表示控制单元处于试验位置的沿图27的XXVIIII-XXVIIII线的向视剖面图。
控制单元3通过使配置于各控制单元3下部的棚板1a的上面沿前后方向移动,通过主回路连接器安装配件38上安装有上下方向的各相端子的的电源侧主回路连接器36和负荷侧主回路连接器37与电源分配器4连接,可接受来自垂直分支母线16的主回路电源的供给。
并且,控制单元3即使在棚板1a向前方移动、主回路连接器36、37从电源分配器4引出而使主回路处于断路状态时使安装有控制单元侧控制回路连接器39的控制回路连接器安装配件40在单元底板32上进行前后方向的移动,也可得到不从分配器侧控制回路连接器12分离的试验位置状态。
如图7所示,主回路连接器36、37是将电源侧主回路连接器36的各相端子与负荷侧主回路连接器37的各相端子并列设置成各相端子为上下方向。
采用这种结构,可利用较小的占有空间来配置主回路连接器36、37,可确保高密度组装。
又,该主回路连接器36、37也可将电源侧主回路连接器36的各相端子与负荷侧主回路连接器37的各相端子并列设置成各相端子为水平左右方向。
采用这种结构,可利用较小的占有空间来配置主回路连接器36、37,可确保高密度组装。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在控制单元3的前后方向上并列设置了遮断装置34和电磁开闭器35,在控制单元3的后面配置了电源侧主回路连接器36、负荷侧主回路连接器37和控制单元侧控制回路连接器39,因此可实现高密度组装,并且,通过使用大致L字形的控制单元底板32,可提高控制单元3组装时的作业性,又,即使在主回路断路状态下也能得到只单用控制回路操作的试验位置状态,由此,不需要从外部供给电源,可获得试验时的提高作业效率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心控制台1在盘的前面设有开口部并将控制单元3作为电源分配器4的构成要素设于可向前方引出地安装的多个单元室2的后部,具有将控制单元3的主回路与由母线16构成的外部主回路连接的主回路连接部,包括:具有操作柄33的熔丝开关或无保险丝断路器构成的遮断装置34;进行控制动作的电磁开闭器35;将控制单元3的主回路与电源侧及负荷侧外部主回路连接用的主回路连接器36、37;以及将控制单元3的控制回路与电机控制回路等的外部回路连接用的控制回路连接器39,在控制单元3的前后方向并列设置着所述操作柄33、遮断装置34、电磁开闭器35、主回路连接器36、37,在所述主回路连接器36、37的下部并列设置着所述控制回路连接器39,同时,所述主回路连接器36、37将电源侧、负荷侧的连接器并列设置成各相端子沿上下方向或水平方向排列,并且,所述控制回路连接器39在控制单元3的主回路连接位置和试验位置可与电机控制回路等的外部回路连接,因此,在使用由熔丝开关或无保险丝断路器构成的遮断装置的结构中,不仅可确保实现高密度组装,而且即使在主回路断路状态下也能提高可仅用控制回路操作的试验时的作业效率。
这样,配电盘包括:大致呈箱形、前面设有开口部并收纳有多个控制单元的单元室;设置于单元室的里面、分别向多个控制单元配送电力的电源分配器;以及与电源分配器相邻设置、收纳有向电源分配器供给电力的母线并沿着配电盘的上下方向延设的母线室。由于电源分配器的内部具有通风空间,在电源分配器的单元室侧设置有吸入来自控制单元的热气的吸气口,在电源分配器的母线室侧设置有排出来自控制单元的热气的排气口,母线室的内部具有通风空间,将来自控制单元的热气经由电源分配器及其母线室向外部排出,因此,不仅可高密度组装多个控制单元,而且可提高控制单元的冷却性。
又,由于收纳于单元室内的控制单元被配列成多个纵横网纹的形状,因此,不仅可更加高密度地将多个控制单元组装在小空间内,而且可提高配线、维护或管理等的操作性。
并且,由于设置于电源分配器的吸气口和排气口形成槽状,因此,不会降低电源分配器框体的强度,可有效地将热气排出。
又,配电盘包括:大致呈箱形、前面设有开口部并收纳有多个控制单元的单元室;设置于单元室的里面、分别向多个控制单元配送电力的电源分配器;与电源分配器相邻设置、收纳有向电源分配器供给电力的母线的母线室;以及与电源分配器相邻设置、收纳有从控制单元延伸至外部设备机器的配线并沿着配电盘的上下方向延设的配线室。由于电源分配器的内部具有通风空间,在电源分配器的单元室侧设置有吸入来自控制单元的热气的吸气口,在电源分配器的母线室侧设置有排出来自控制单元的热气的排气口,配线室的内部具有通风空间,将来自控制单元的热气经由电源分配器及其配线室向外部排出,因此,不仅可高密度组装多个控制单元,而且可提高控制单元的冷却性。
又,由于收纳于单元室内的控制单元被配列成多个纵横网纹的形状,因此,不仅可更加高密度地将多个控制单元组装在小空间内,而且可提高配线、维护或管理等的操作性。
又,由于设置于电源分配器的吸气口和排气口形成槽状,因此,不会降低电源分配器框体的强度,可有效地将热气排出。
并且,由于设置在电源分配器上的吸气口和排气口即是形成了排气专用的开口,因此,可将由控制单元的事故所发生的例如电弧气体经由该路经而放出,不会产生因电弧气体等向母线的喷出而造成母线短路之类的2次事故,可防止事故的扩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中心控制台包括:大致呈箱形、前面设有开口部并在水平方向上收纳有多个控制单元的单元室;设置于单元室的里面、分别向多个控制单元配送电力的电源分配器;以及与电源分配器相邻设置、沿着中心控制台的上下方向延设的排气室。电源分配器的内部具有通风空间,在电源分配器的单元室侧设置有吸入来自控制单元的热气的吸气口,在电源分配器的排气室侧设置有排出来自控制单元的热气的排气口,排气室的内部具有通风空间,将来自控制单元的热气经由电源分配器及其排气室向外部排出。由此,不仅可高密度组装多个控制单元,而且因在通风路经上使用了向多个控制单元配送电力的电源分配器,故可提高控制单元的冷却性。
又,排气室即是收纳有向电源分配器供给电力的母线的母线室。由此,不必特意设置小间来作为排气室,因兼用了母线室,故可进一步小型化。
又,排气室即是收纳有从控制单元延伸至外部设备机器的配线的配线室。由此,不必特意设置小间来作为排气室,因兼用了配线室,故可进一步小型化。
又,单元室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有多段,将整个控制单元多个配列成纵横网纹状。由此,不仅可更加高密度地将多个控制单元组装在小空间内,而且可提高配线、维护或管理等的操作性。
并且,由于设置于电源分配器的吸气口和排气口形成槽状,因此,不会降低电源分配器框体的强度,可有效地将热气排出。
又,设置于电源分配器的排气口兼用于由电源分配器内部发生的电弧放出用的开口。由此,可将由控制单元的事故所发生的例如电弧气体经由该路经而放出,不会产生因电弧气体等向母线的喷出而造成母线短路之类的2次事故,可防止事故的扩大。
Claims (6)
1.一种中心控制台,包括:呈箱形、前面设有开口部并在水平方向上收纳有多个控制单元的单元室;设置于所述单元室的里面、分别向所述多个控制单元配送电力的电源分配器;以及与所述电源分配器相邻设置、沿着中心控制台的上下方向延设的排气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分配器的内部具有通风空间,在所述电源分配器的所述单元室侧设置有吸入来自所述控制单元的热气的吸气口,在所述电源分配器的排气室侧设置有排出来自所述控制单元的热气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室的内部具有通风空间,将来自所述控制单元的热气经由所述电源分配器及其所述排气室向外部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室即是收纳有向所述电源分配器供给电力的母线的母线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室即是收纳有从所述控制单元延伸至外部设备机器的配线的配线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控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室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有多段,将所述整个控制单元多个配列成纵横网纹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控制台,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电源分配器的所述吸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形成槽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心控制台,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电源分配器的所述排气口兼用于由该电源分配器内部发生的电弧放出用的开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27993/01 | 2001-10-25 | ||
JP2001327986 | 2001-10-25 | ||
JP327986/2001 | 2001-10-25 | ||
JP327993/2001 | 2001-10-25 | ||
JP327986/01 | 2001-10-25 | ||
JP2001327993 | 2001-10-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79961A CN1479961A (zh) | 2004-03-03 |
CN1248383C true CN1248383C (zh) | 2006-03-29 |
Family
ID=26624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80328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8383C (zh) | 2001-10-25 | 2002-03-08 | 中心控制台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03036772A1 (zh) |
KR (1) | KR100500865B1 (zh) |
CN (1) | CN1248383C (zh) |
TW (1) | TW556377B (zh) |
WO (1) | WO200303677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43333B2 (ja) * | 2006-03-28 | 2010-09-15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制御盤 |
KR101336969B1 (ko) | 2013-09-04 | 2013-12-04 | 주식회사 엔피산업전기 | 다적재 멀티 모터 컨트롤 센터 |
CN104218468A (zh) * | 2014-09-28 | 2014-12-17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可调式供电箱体 |
CN111903023B (zh) * | 2018-04-04 | 2024-09-06 |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模块的滑入式隔室 |
WO2019192690A1 (en) * | 2018-04-04 | 2019-10-10 | Abb Schweiz Ag |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compartment and a slide-in modul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22728Y2 (ja) * | 1979-05-24 | 1985-07-06 |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 コントロ−ルセンタ |
JPS59222003A (ja) * | 1983-05-31 | 1984-12-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コントロ−ルセンタ |
JPH0317525Y2 (zh) * | 1986-08-08 | 1991-04-12 | ||
US5532907A (en) * | 1993-11-02 | 1996-07-0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mputer system with improved power bus |
DE19511347A1 (de) * | 1995-03-28 | 1996-10-02 | Kloeckner Moeller Gmbh | Niederspannungs-Schaltanlage zur Abgabe oder Verteilung elektrischer Energie |
-
2002
- 2002-03-08 CN CNB028032853A patent/CN124838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3-08 JP JP2003533386A patent/JPWO2003036772A1/ja active Pending
- 2002-03-08 WO PCT/JP2002/002208 patent/WO2003036772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2-03-08 KR KR10-2003-7008166A patent/KR10050086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2-03-20 TW TW091105265A patent/TW55637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30065550A (ko) | 2003-08-06 |
TW556377B (en) | 2003-10-01 |
CN1479961A (zh) | 2004-03-03 |
WO2003036772A1 (fr) | 2003-05-01 |
KR100500865B1 (ko) | 2005-07-18 |
JPWO2003036772A1 (ja) | 2005-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38837C (zh) | 电源分配器和控制中枢装置 | |
KR101337012B1 (ko) | 스위치기어 | |
EP2469995B1 (en) | Inverter stack | |
CN1249763C (zh) | 电磁保护和控制组件 | |
CN1794526A (zh) | 配电箱及其组装方法 | |
CN1751422A (zh) | 断路装置 | |
CN1700780A (zh) | 用于电信设备的电缆管理走线架 | |
JP7316523B2 (ja) | 車両用バッテリ装置 | |
CN104349923A (zh) | 电动车辆 | |
CN1248383C (zh) | 中心控制台 | |
CN101257782A (zh) | 用于软起动设备的散热装置和软起动设备 | |
CN1314178C (zh) | 中心控制台 | |
CN1477666A (zh) | 电路截断器 | |
RU2004130492A (ru) | Диммерный блок | |
JP2010192305A (ja) | 転流式直流遮断器 | |
CN109713557B (zh) | 高功率多模块激光器及其光电模组 | |
KR20140117261A (ko) | 모터 구동 장치 | |
CN114024217A (zh) | 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及集成配电装置 | |
CN217335048U (zh) | 一种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 | |
CN101491168B (zh) | 构造为故障遏制的电子模块及包括其的系统 | |
JP2009011047A (ja) | 分電盤用バーホルダ | |
KR100325824B1 (ko) | 버스바를 구비하는 전원분배장치 | |
JP7224730B2 (ja) | 分電盤 | |
CN1494725A (zh) | 有灭弧系统的低压断路器 | |
JP7276683B2 (ja) | 車両用バッテリ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