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7684A - 电信网络中的连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信网络中的连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7684A
CN1247684A CN97181878.9A CN97181878A CN1247684A CN 1247684 A CN1247684 A CN 1247684A CN 97181878 A CN97181878 A CN 97181878A CN 1247684 A CN1247684 A CN 1247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address
read apparatus
time slot
cross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818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O·特登斯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247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76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5Interconnection of switching modules
    • H04L49/1553Interconnection of ATM switching modules, e.g. ATM switching fabrics
    • H04L49/1561Distribute and route fabrics, e.g. Batcher-Bany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8Intermediate station arrangements, e.g. for branching, for tapping-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24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allocation is indicated by an address the different channels being transmitted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0Support for services
    • H04L49/205Quality of Service ba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5Routing or path finding in a switch fabr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0Peripheral units, e.g. input or output 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04Q11/0478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03Access techniques
    • H04L2012/5609Topology
    • H04L2012/5612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71Support of vo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witching fabric construction
    • H04L49/102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witching fabric construction using shared medium, e.g. bus or 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5Interconnection of switching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55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 H04L49/552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by ensuring the integrity of packets received through redundant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Exchange System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设备、包括这样的设备的交换单元以及交换单元内连接信号的方法,此交换单元包括具有消息写装置(66)的连接设备(66),对于在电信线路(PCM2)上发送的连续帧的时隙中接收的每个业务信道,给包括在所述信道中接收的一个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有效负载加上一个地址,以便形成消息。此地址指出消息读装置(68),并且此消息写装置发送此消息给此消息读装置,以便在第二输出电信线路(PCM3)上发送的连续帧的某一时隙中发送出去。此交换单元也包括一起形成包括环状高速链路的分级传送网中的节点的用于每个连接设备的路由选择装置。消息写装置随后通过路由选择装置并且有可能通过传送网中的其中路由选择装置与网桥发送消息给消息读装置。

Description

电信网络中的连接设备
本发明涉及电信领域,并且具体涉及电信网络中的设备和方法或连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这样的连接设备的交换单元以及用于在交换单元内发送、接收和交换信号的方法。这样的交换单元例如能是用于交换数字信息的电话交换机。
数据与信息的传送大多出现在某种类型的串行传输中,其中根据标准规定的顺序模式按时间安排信息流。这样的示例是TV信号至电视机的传输、数据与电话的数字PCM传输(脉码调制)。利用无线电信号至GSM电话机的语音与数据的传输等。特定的这样的电话通信顺序模式是将信息流分成连续的帧,其中每帧包括设置数量的时隙,并且两个通信单元之间的一个信道成连接占用在几个连续帧中的一个时隙。在这些情况中这种信道中的信号可以包括视频图像信息、语音信息、纯数据信息或控制信息。
纯数据传输通常利用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分组来进行,这种分组包括数据与地址,并利用此地址通过任一网络从一个计算机发送此分组给另一个计算机。在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这样的数据分组,即在互连几个计算机的网络中使用这样的数据分组。这样的网络通常具有总线或环状结构。这样的HDLC分组也能利用普通的电信网络来发送,其中普通电信网络例如通过PCM线路在上述时隙中传送信息。HDLC分组随后进行划分和根据任一特定协议利用通信线路在任何连续帧的一个或几个时隙中进行传送,并通过交换单元以时隙形式进行耦合,即整个分组不是同时通过交换机进行交换的。
另一个传送系统是ATM(异步传送模式),其中数据与电话以固定大小的信元形式进行传送。一个ATM信元包括53字节的块信息,其中48字节是数据或电话,而剩余5字节包括地址与控制信息。用传送信元中的数据和语音的交换机存在不同的方式来互连PCM类型的电信线路。在ATM交换机中,在来自不同方向的同时输入信息通过这样的交换机中的交换核芯向同一方向发送时,能形成队列。这样的队列形成能引起不可预测的延迟和丢失信息。
US A5412655公开了利用ATM交换机交换TDM(时分多路复用)信道的一种系统。在此系统中接收包括许多时隙的帧,其中每个时隙能包括一个TDM信道。在信道中传送的信息存储在相应的缓冲器中,即每个TDM信道有一个缓冲器。当这样的缓冲器已填满时,将其内容作为ATM信元通过交换机进行发送,并因此每个连接使用一个信元。
USA 5495484公开了利用双向光环路互连的ATM网络。
USA 5414819公开了用于互连处理单元并包括光连接的一种网络。
US A 5327427公开了包括利用两个交叉连接节点互连的两个环路的逻辑混合环状设置。
US A 5319486公开了包括用于接收分组的地址阅读装置的节点。
由于在上述帧划分传送结构中传送的信息能根据正被传送的信息类型变化,其中信息可以是数据、压缩语音、纯语音或视频信息,所以一个信道中的信息占用不同大小的结构部分。这能填充一个时隙,几个时隙或仅仅时隙的一部分。因此,提供能以有效方式处理这些变化信息流的交换单元是所感兴趣。在此上下文中,即在与PCM链路一起使用时,ATM交换机所具有的问题是很难有效使用ATM结构。在ATM结构的有效使用中,完全填充用于一个信道传送的信元。在所使用的信道大时、即此信道使用多于一个的时隙时,这是没有问题的,这可以是数据传输时的情况,但在信道小时,即此信道仅占用一个时隙或一个时隙的一部分并用于电话传送时,在ATM交换机中出现长的并且不可接受的延迟。仅利用一帧的一个信道(通常仅一个时隙)的内容填充信元的另一个问题是相当快速的交换以及网孔的无效使用。许多信元通过ATM交换机这样的交换由于缓存而能引起很大的延迟问题。这个结构不是灵活的,并且也不适用于不同情况,诸如占用每帧少于一个时隙的信道。
本发明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即在有可能将交换单元灵活地用于诸如语音与数据传输的不同应用时,提供通过此交换单元快速交换信号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保证通过此交换单元的恒定延迟。
本发明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提供一种信号结构,用于通过交换单元发送,此交换单元简单并且易于适用不同的用户要求,诸如通过此交换单元交换的长或短的信号延迟。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避免长交换延迟的同时提供通过交换单元交换信号的一种有效方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通过交换单元交换的信号的信号传送与处理。
还一目的是提供具有高信号交换容量的交换单元。
这通过给在第一电信线路上接收的业务信道中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加上至少部分指向信号的一部分要在其中发送的帧中时隙的地址来实现,所述业务信道填充几个连续帧中一个时隙、一个时隙的一部分或多于1个的时隙。
因而,利用连接设备、包括这样的连接设备的交换单元和用于在交换单元内发送信号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所述连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缓冲器,用于接收和存储输入给此交换单元的至少一帧的业务,其中以时隙在业务信道中发送信号;连到此输入缓冲器的消息写装置;和连到此消息写装置的描述符写单元。此描述符写单元包括事先为输入缓冲器中接收的信号建立的描述符,每个描述符包括地址。该消息写装置将每个业务信道的地址从第一描述符写单元加到有效负载上,以便形成消息,并发送此消息给消息读装置,此有效负载包括此业务信道中接收的一个信号的至少一部分或有限数量的信号,所述地址指向相应消息读装置和至少间接地指向此有效负载要在其中从交换单元进行发送的至少一帧中的至少一个时隙成时隙的一部分。此消息的长度可变。
还利用连接设备、包括这样的连接设备的交换单元和用于在交换单元中接收信号的方法解决此问题,所述连接设备包括用于存储要在至少一帧中发送信号的至少一个输出缓冲器和连到此输出缓冲器的消息读装置。此消息读装置从消息写装置中接收至少一个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指向消息读装置的地址和将离开此交换单元的有效负载,此有效负载包括用于在一个或几个连续帧的业务信道中发送的至少一个信号的一部分或有限数量的信号。该消息读装置在输出缓冲器中至少利用此地址间接确定的至少一个位置中存储此有效负载,以便在至少一帧的至少一个时隙或时隙的一部分的业务信道中发送此有效负载。消息长度可变。
也利用用于在交换单元中交换信号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包括生成至少一个消息,每个消息具有有效负载和包括传送网地址的地址。至少一个消息具有包括在此地址中的本地地址和包括在填充几个连续帧中的某一个时隙、某一时隙的一部分或多于某一个的时隙的业务信道中接收的信号的至少一部分或有限数量的信号,这几个连续帧在连到交换单元的第一电信线路上接收。此方法也包括以下步骤:如果此消息具有不同于分配给第一路由选择装置的地址的传送网地址,在第一路由选择装置将此消息连到传送网;在第二路由选择装置中从传送网中接收此消息;如果传送网地址不同于分配给第二路由选择装置的地址,重发此消息,否则,将此消息保持在此路由选择装置中;而如果此消息具有本地地址,重发此消息给利用此本地地址确定的消息读装置,并在第二输出电信线路上在一个或几个连续帧中从交换单元发送此有效负载。
本发明具有几个优点,因为它模块化建立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交换单元易于进行扩展而对结构基本没有改变。
消息结构能进行改变,百这能使交换单元简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业务与业务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地址结构是如此简单,以致能通过读和硬件控制进行通过交换单元的消息的大部分控制。这提供简单与快速的交换单元以及消息流的简化控制。
术语“信号”基本上用于表示在帧的业务信道中传送的所有信息,因而将时隙中的语音样值当作信号。
现将利用最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图1示意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交换单元;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交换装置与路由选择装置的方框图;
图3表示电信线路上进入交换单元的两个连续帧;
图4a示意地表示连到输入缓冲器和描述符写单元以生成消息的消息写装置;
图4b表示连到描述符读单元与输出缓冲器的消息读装置;
图5表示消息的结构;
图6a表示用于提供消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6b表示路由选择装置如何工作的流程图;
图6c表示网桥如何工作的流程图;
图6d表示用于从交换单元接收消息和发送其内容的流程图;和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交换单元。
在图1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交换单元,此交换单元包括光纤形状的第一中央高速链路10。第一中央高速链路12与第一中央高速链路10相关。在第一中央高速链路10中,安排第一、第二和第三节点14、16与18用于加上和从第一中央高速链路中移去业务。具有相关的第二外围高速链路22的第一外围高速链路20利用第一节点24连到第一中央高速链路10。这里,第四节点24连到第一节点14,以形成用于这两个高速链路之间业务传送的第一网桥。第一外围高速链路20包括第五、第六与第七节点26、28与30。对于第五、第六与第七节点26、28与30,输入与输出电信线路连到交换单元,但仅示出连到第六节点28的四个PCM(脉码调制)电信线路的部分。第三和第四外围高速链路34、36以与第一和第二外围高速链路20、22相同的方式连到中央高速链路10。第三高速链路34包括第八、第九、第十与第十一节点38、40、42与44,其中第八节点38连到中央高速链路中的第二节点16,以形成用于馈送业务给第一中央高速链路10和从第一中央高速链路10中提取业务的第二网桥。第九、第十与第十一节点40、42、44都具有所连接的PCM链路(未示出)。第五与第六外围高速链路46、48并包括第十二、十三、十四与十五节点(50、52、54与56)连到第一中央高速链路10。从而,第十二节点50与第三节点18一起形成这两个高速链路之间的第三网桥。第十三、十四和十五节点52、54与56具有所连接的PCM链路,但仅示出连到第十三节点52的许多PCM电信线路中的一部分。两个中央高速链路10与12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八与第十二节点14、16、18、24、38与50,即形成网桥的节点一起最好包括在公用电路板上,并均在各自的交换装置中安排所有其他节点,其中最好在其自己的电路板上安排交换装置。以这种方式,提供模块化可扩展的交换单元。
图1还包括用于控制交换单元的高级监视装置32,此监视装置控制用于通过交换单元建立电信连接的所有节点并监视此交换单元的功能。在系统中以包括地址与有效负载的某一长度的消息形式传送信息。消息在高速链路10、20、34与46上以某一方向的流单向进行传送,例如至图中右边。在具有许多用户的交换单元中,冗余是必须的,大部分用户必须不会由于偶尔差错而被拒绝,也必须有可能在系统中移去和加上节点而不干扰正在进行的业务。因为,双向环路结构用于产生此必要的冗余,此冗余随后利用第二中央高速链路12和第二、第四与第六外围高速链路22、36与48来获得。在正常操作中,一个单向环路用于所有的信息传送,冗余环路在常规环路中断情况中使用。在中断情况中,节点利用相反的冗余环路在中断前后修理此环路,不改变节点之间的相对顺序。在中断之后,目标是恢复两个相反环路,以使系统能再次抵抗任意地方中的中断。
在每个高速链路中,除了冗余链路之外,如此传送消息流,其中一些消息流包含信息,而一些消息流是空的。这里,空消息具有交换单元中所有节点知道的特殊结构。预定给一个节点的消息根据此消息地址传送给此节点,并在找到空消息时,从此节点中提取预定给其他节点的来自所述节点的消息。当任一PCM信道中的业务例如在第六节点28中到达交换单元时,加上地址,并形成消息,此消息通过系统发送给接收节点,例如第十三节点52。高速链路不一定是光纤,而同轴电缆也工作良好。人们也能想象在ATM链路上叠加消息,重要的是:它是高速信道。链路也能以并行光纤形式提供。下面将进一步具体解释如何进行传送。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包括交换装置61与路由选择装置60的节点方框图,其中交换装置61因而包括在图1的交换单元中。然而,由于网桥缺少交换装置并且仅包括两个互连的路由选择装置,所以此节点不是包括在任一网桥中的节点。基本上根据相同原理建立所有的交换装置61,并因此只需描述一个交换装置来解释本发明。
其中以消息流形式传送业务的外围高速链路连到路由选择装置60,此路由选择装置60包括串行/并行变换器58,此变换器包括用于变换光信号为电信号的装置和用于变换串行信号为并行信号的装置。串/并行变换器58连到高速链路,以接收消息流。术语“串行信号”在这里表示以串行形式传送的消息。有可能能省略此串行/并行变换,但这使信号通过节点的传送相当快。串/并行变换器58连到并/串行变换器62,此变换器62连到用于从节点中馈送消息的同一高速链路并执行与串/并行变换器58相反的功能。
冗余高速链路也包括在此图中,但此图未表示如何转换到此冗余环路。如何执行这样的转换公开在本领域内的文献的许多地方,并因此不再进行进一步描述。路由选择装置60与包括连接在串/并行变换器58与第一端口87之间的第一中间存储缓冲器86、连接在第二端口89与并/串行变换器62之间的第二中间存储缓冲器88、连接在第二端口89与第一端口87之间的第三中间存储缓冲器90、连接到并/串行变换器62的消息生成装置80和控制装置82,控制装置82连到串/并行变换器58、第二端口89、消息生成装置80、并/串行变换器62和中间存储缓冲器86、88与90。串/并行变换器58也连到并/串行变换器62。控制装置最好以处理器的形式来提供,并且也包括例如EDM、10K10的Altera类型的可编程电路和FIFO类型(先入先出)的中间存储缓冲器。控制装置80也通过连接83连到交换单元中的高级监视装置,以使其间能够进行通信。能以许多种方式提供连接83,例如利用高级监视装置与控制装置82之间的直接连接提供连接83。然而在优选实施例中,交换单元的每个路由选择装置中的所有控制装置通过诸如ethernet(以太网)的计算机网络连到高级监视装置。
路由选择装置60的第一端口87连到交换装置61中的第一与第二消息读缓冲器92与96,第二端口连到第一与第二消息写缓冲器94与98。第一消息读缓冲器92连到第一消息读装置64,所述消息读装置64连到第一输出缓冲器72,此缓冲器72又连到第一输出PCM链路PCM1(脉码调制)。第一描述符读单元100连到第一消息读装置64,第一消息写缓冲器94连到第一消息写装置66,此第一消息写装置66又连到第一输入缓冲器74,第一输出缓冲器74连到其中的第一输入PCM链路PCM2,第一描述符写单元102连到第一消息写装置66,第二消息读缓冲器96连到第二消息读装置68,此第二消息读装置68又连到第二输出缓冲器76,第二输出缓冲器76连到第二输出PCM链路PCM3,第二描述符读单元104连到第二消息读装置68,第二消息写缓冲器98连到第二消息写装置70,第二消息写装置70又连到第二输入缓冲器78,第二输入缓冲器78连到第二输入PCM链路PCM4,并且第二描述符写单元106连到第二消息写装置70。
第一输入与输出PCM链路PCM1、PCM2构成第一双工时,而第二输入与输出PCM链路PCM3,PCM4构成第二双工对,以便能建立双工连接,并因此第一消息写装置66与第一消息读装置64以及第一描述符读单元100与第一描述符写单元102相互相关。实际上,这些能包括在执行消息读与消息写的功能的同一个单元中并使用同一个描述符单元。最好的Altera类型的可编程电路形式提供消息读与写装置,这里最好的RAM存储器的形式提供缓冲器与描述符。当然,相同的想法可应用于具有相应描述符单元的其他消息读与写装置。
第一消息读装置66也能连到多个输出缓冲器,用于处理多个PCM链路。相同的想法也能应用于第一消息写装置72,并且当然能应用于交换设备中的其他消息读/写装置,交换设备61当然也能包括以同样方式连到路由选择装置60的甚至多个消息读和消息写装置。
由于包括发送与接收电路,所以此图所示的设备稍微简化一些,此设备也能包括发送器与接收器缓冲器(SLIP缓冲器)。这样的接收机缓冲器通常是某种类型的移位寄存器,用于接收完整帧,此帧随后放置在相应的输入缓冲器中。发送缓冲器执行相反的功能,用于从输出缓冲器中发送帧。然而,这些另外的缓冲器并非完全必需。这些接收器与发送器电路以及接收器缓冲器是本领域众所周知的并将不表示和进行进一步描述。下面将进一步描述此设备的功能。
图3表示PCM链路上输入业务的结构。在PCM链路上发送的信号在连续帧中发送,其中在此图中示出:第一帧,帧No.1;第二帧的一部分,帧No.2;和第五帧,帧No.5。在这些帧之间,也发送未在此图中示出的第三与第四帧。当然,在PCM链路上传送多于5的更多帧,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一次以5帧进行操作,利用例如可以是2048Kb/s的某一传送速率来传送这些帧。每帧划分为许多时隙TS1、TS2、TSn,TS32,其中某一时隙通常用于一个信道中的信号传送。通常,这样的帧包括32个时隙,其中每个时隙则具有64Kb/s的传送速率。每帧具有更多或更少时隙的其他传送速率当然也是可能的。两个不同用户之间的信道则能占用全部这样的时隙、这样的时隙的某一部分(诸如,在传送压缩语音时)或几个连续帧中多于1个的时隙(诸如在数据传送中)。通常根据在两个不同端点之间执行的信令在这两个端点之间建立信道。在交换单元中的高级监视装置的控制下,执行这样的信令。然而,如何能执行此控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众所周知的,并因此将在此不作进一步描述。
图4a表示第一输入缓冲器74,其中存储5个连续帧,帧No.1,…,帧No.5,但仅示出第一与第五帧。而且,第一消息写装置66表示为包括形成的消息114,并且第一描述符写单元102包括描述符108、110与112。此图表示这三个不同单元是如何在逻辑上进行互连的。
图4b相应地表示包括接收消息114的第二消息读装置68如何互连到包括描述符116、118与120的第一描述符读单元104和包括要在输出PCM链路上从交换单元中发送的两帧(帧No.1与帧No.5)的第二输出缓冲器76,此第二输出缓冲器也包括5帧。
图5表示消息114的结构。消息114包括在信道中接收的信号122形式的有效负载、包括有关此消息的控制信息的控制字段124和具有消息目的地的地址。此地址包括传送网地址,此传送网地址包括全球地址128与中间地址127,其中全球地址128指向此消息将发送给它的节点所位于的环路,而中间地址127指向此消息将发送给它的节点。此地址114也包括本地地址126,表示消息将发送给此节点中的哪个消息读装置和连到此消息读装置的描述符读单元。描述符指针125连到本地地址126,描述符指针125指向描述符读单元中的描述符,所述描述符表示此消息的有效负载将发送到哪。
图6a-d表示描述形成、通过交换单元发送与接收消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现将结合图1-6描述交换单元的功能。
参见图3、4a、5与6a,现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消息形成。术语“信号”在下面指在帧的信道中接收的信息,因而能构成接收帧中整个时隙、时隙的一部分和几个时隙的内容。在第一输入电信线路PCM2上,接收5个连续帧,帧No.1至帧No.5,时隙内容包括在存储在第一输入缓冲器74中的帧中,方法步骤140。第一消息写装置66随后循环地读第一描述符写单元102中的表,此表包括事先建立的一组描述符108、110与112,每个描述符指向输入缓冲器74的每帧中的时隙中的信号。每个这样的描述符包括全球地址128、中间地址127、本地地址126、描述符指针125与控制字段124。描述符也包括指向第一输入缓冲器74中存储在其中5个帧的某一时隙中传送的信号的位置的缓冲器指针。每个描述符因而指向输入缓冲器中存储来自5个连续帧中的时隙的5个信号的5个位置。第一消息写装置66因而查阅每一个描述符108、110、112,提取由这样的描述符112所指向的信号,并将包括在此描述符中的地址加到此信号以形成消息114,方法步骤142。所有描述符108、110、112已事先由包括在交换单元中的高级监视装置利用信令建立。从而,信道中连续帧的一个输入时隙中的信号是所谓的信令信道,并且此信道中的信息从第一输入缓冲器传送给高级监视装置,此监视装置随后根据此信令确定描述符地址。此后,消息写装置66发送消息给节点中的路由选择装置60,方法步骤144。执行消息的发送,以使消息读装置66将此消息放入是FIFO类型缓冲器的第一消息写缓冲器94,然后从此缓冲器中将此消息发送给路由选择装置60的端口89。
参见图1、2、5与6b,随后在路由选择装置60中接收此消息114,此路由选择装置假定位于第六节点28。路由选择装置60同时从连接的第一外围高速链路20中接收几个其他消息,方法步骤146。路由选择装置随后将全球地址128、中间地址127和本地地址126与预置值进行比较,方法步骤147。控制装置因而具有:全球地址的预置值,即此节点所位于的环路;中间地址预置值,即节点地址,或至路由选择装置和至连到此路由选择装置的消息读装置的地址。如果任何一个预置值不同于接收消息中的相应全球地址或中间地址,方法步骤148,则在环路或第一外围高速链路20上发送这些消息,方法步骤150。而如果上述地址对应这些值,方法步骤148,发送这样的消息给连到路由选择装置的节点中的消息读装置,方法步骤152。在我们的示例中,在端口89中接收消息114,控制装置82分析此消息地址,并在此消息表示给除它自己之外的任何一个其他节点时,将它放置在也是FIFO类型的第二中间存储缓冲器88中。而如果此消息表示给同一节点的消息读装置,将此消息放置在也是FIFO类型的第三中间存储缓冲器90中,并馈送给与此消息本地地址相关的消息读缓冲器,例如第二消息读缓冲器96。路由选择装置中进行的不同地址之间的所有比较基本上为比特比较,以致能为每个消息选择路由,以便基本上马上发送给高速链路或消息读装置。以这种方式避免查看消息将发送到哪的表检查,并从而使路由选择装置保持简单和便宜。所有路由选择装置不包括在以上述方式工作的任一网桥中。
图1中用于互连两个高速链路或环路的网桥基本上是已互连的路由选择装置,并因此缺少交换装置。现在将结合图1与图6c描述这样的网桥如何操作。
例如,当第一网桥的第四节点24中的路由选择装置接收消息流时,方法步骤154,其控制装置比较从第一外围高速链路或环路20中接收的每个消息中的全球地址与预定值,方法步骤156,其中预定值与环路20的地址相同。如果全球地址等于这个值,方法步骤158,在环路20中传送此消息,方法步骤160。然而,如果全球地址不同于预定值,方法步骤158,将此消息耦合到第一节点14中的路由选择装置,安排其控制装置将此消息传送给第一中央高速链路10,方法步骤162。自然,网桥相应地在相反方向上工作。此比较也为比特比较并因此非常快和简单。
在我们的示例中,此消息预定给另一节点中的消息读装置,并在此假定:此消息要从第六节点28发送给第十四节点52。也提到:交换单元无阻塞,即每个本地高速链路设计为能接收从链路中的所有节点发送的所有消息,并将这些消息传送给中央高速链路而不长时间缓冲这些消息,而且中央高速链路设计为能从所有外围高速链路中接收所有这样的消息而没有网桥中的相应缓冲。因此,中央高速链路显然具有比本地高速链路更高的传送速率,基本上等于本地高速链路传送速率和的一半。
第六节点28中的路由选择装置60在高速链路10上接收串行消息流,将它们变换为并行形式,并分析通过此节点的每个消息的地址。当它发现空消息形式的间隙时,它从缓冲器88中收集消息,将此消息变换为串行消息,并将此消息传送到消息流而不传送到空消息中。如果在缓冲器88中没有要在传送网上发送出去的消息,将空消息传送给并/串行变换器62。如果路由选择装置60从高速链路中接收消息并且缓冲器88是空的,控制装置82明白:空消息在消息生成装置80中生成并馈送给寻址此节点的移去消息位置中的消息流。空消息具有每个路由选择装置60所知道的某种结构。由于消息已从此消息流中提取给节点,所以也能出现空白。此消息因而传送给高速链路20并通过第七节点30到达第四节点24,在此节点24中分析全球地址并通过第一节点14将此消息耦合到中央高速链路10。在此中央高速链路10中,此消息随后通过第二节点16并到达第三节点18,在此节点18中此消息耦合到第五外围高速链路46。最后,此消息到达由于全球地址而提取此消息的第十四节点54,并且其路由选择装置60在也是FIFO类型的第一消息存储缓冲器86存储消息114,而且随后根据本地地址将此消息传送给第二消息读缓冲器96,以便在第二消息读装置68进行处理。
接下来,现在将结合图3、4b、5与6d描述如何从消息读装置发送此消息给PCM链路。目的节点中的第二消息读装置68在第二消息存储缓冲器96中从路由选择装置60接收所述消息114,方法步骤166。此消息的全球、中间和本地地址128、127和126与事先存储的值进行比较,方法步骤168。如果这些地址不与相应预定值一致,方法步骤170,将消息114发回给路由选择装置60,方法步骤172。然而,如果地址与此值一致,方法步骤170,在由消息描述符指针125间接确定的输出缓冲器76的位置中存储此消息的有效负载122,方法步骤174。描述符指针指向第二描述符读单元104中的描述符120,所述描述符指向第二输出缓冲器76中将存储此消息有效负载的位置。此后,在5个输出帧中已建立信道的时隙中发送构成有效负载的信号。第二描述符读单元104中的描述符116、118、120也事先由高级监视装置在所述传信时建立。消息是否已正确到达的比较非常迅速地进行并且为比特比较。
能以许多种方式改变本发明。在所有情况中,消息长度是固定的。然而,能完全或部分地填充消息的有效负载。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方案中,给填充一个时隙或时隙一部分的每个信号加上地址。根据一个可选方案,如此生成的消息则能使地址直接指向将从中发送此消息的相应输出缓冲器中的位置。这样的解决方案表示可以避免描述符读单元。然而,这种安排的缺点是:地址得是较大的,并且比在此消息包括指向描述符读单元的指针时要求更多的空间,而且因此降低整个系统的传送容量。
利用连到消息读装置的描述符读单元,能简单地在消息中包括多于1个的信号。信号的优选数量在本发明中是5,但更多或更少的数量当然是可能的。消息的长度因而能是变化的,并在初始化交换单元时执行消息大小的选择。这使交换单元有可能是灵活的,并能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要求和不同的交换环境。
与ATM标准相比较,这里不再有要在传送网上进行传送的消息的有可能引起拥塞的任何缓冲保证在某一时间内通过交换单元耦合消息。每单个消息基本上实时进行处理并几乎由所寻址的消息读装置立即进行控制。延迟时间能进行评估和计算。通过交换单元的延迟大致包括4个不同的子延迟:由于帧接收而引起的第一子延迟,0-1帧周期;用于在输入缓冲器中在帧中填充信号的第二子延迟,消息中每个信号1个帧周期;由于传输到输出缓冲器而引起的第三子延迟,消息中的每个信号1个帧周期;和由于输出缓冲器中的输出而引起的第四子延迟,0-1帧周期。对于包括5个信号的消息,因而得到至多12个帧周期的通过交换单元的延迟,一个帧周期是用于在PCM线路上接收一帧的时间。
在图7中,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交换单元:此单元和以前一样包括中央高速链路10,第一、第二和第三网桥14、24与16、38与50、18以及第一、第三和第五外围高速链路20、34与46。然而,在这种情况中,第一、第三与第五外围高速链路20、34与45均通过另一个网桥138、136与130连到另一个外围高速链路132、134与131。第一、第三与第五外围高速链路自然均能连到另外的环路,但这里为简明起见仅示出三个环路。在此结构中发送的消息则具有不同于图5所示的消息的结构。附加的地址字段是必需的。假定:图5中的消息的全球地址128和中间地址以与以前相同的方式分别与第一中央高速链路和第一、第三、第五外围高速链路中任一链路相关,但本地地址126与另外的外围高速链路中任一链路的节点相关,则在中央地址127与本地地址126之间要求另一个中间地址来寻址另外的外围高速链路。在这种方式中,建立交换单元的分级结构,并在此消息结构中每个这样的分级电平要求一个地址字段,以与以前相同的方式执行消息的实际发送、接收和重发。此图中已省略冗余的高速链路,但显然在此交换单元中也可以使用冗余高速链路。
迄今所描述的仅是从消息读装置中发送消息给消息写装置。然而,根据本发明,节点中的路由选择装置中的控制装置也能发送消息给其他路由选择装置。然后由控制装置生成此消息,以这种方式由控制装置生成的消息自然具有与传送业务信号的普通消息相同的长度。然而,如果此消息预定给另一个路由装置,则此消息包括指向控制装置的信息而不是指向本地地址与描述符指针信息。这些消息以与其他消息相同的方式存储在中间存储缓冲器中。利用这样的系统,例如,有可能从高级监视装置中传送控制信息给诸如位于另一城市的实际远离交换单元其余部分的交换机的节点中的控制装置。
能通过实际更靠近高级监视装置的交换单元中的另一控制装置传送控制信息给此控制装置。以这种方式,能避免用于在高级监视装置与远距离的节点之间提供控制线路的不必要的额外费用。
在传送网中能出现没有节点能识别的地址。具有这样地址的消息能阻塞环路并使环路无序。除去这些故障消息的一种方式是引入没有消息可以通过环路中多于n个节点的规则,其中n是整数。这通过分配控制字段中至少一个数据比特用作计数器来实现,此计数器每当此消息通过传送网中的环路中的每个节点时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步长。当此字段达到、超过或低于某一预定值时,从传送网中除去此消息。这显然能以许多种不同方式来变化。
通过让此消息中的控制字段包括一个广播比特并且路由选择装置在寻址此消息给它自己的传送网上发送广播消息,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中也能使广播是有可能的。由于此消息已分类为广播消息,所以随后传送此消息到高速链路。除从中发送此消息的节点之外的每个节点然后安排为根据此广播比特拷贝此消息,但不允许从传送网中除去此消息。当此广播消息到达发送它的节点时,由于它具有与此节点相同的地址,所以它离开此高速链路而不被拷贝。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和附图中所表示的实施例,而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进行修改。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连接设备,用于交换单元中的连接和至用于输入业务的至少第一电信线路(PCM2,PCM4)的连接,在此电信线路上在连续帧的时隙(TS1,TS2,…,TS32)中发送信号,一个业务信道填充几个连续帧中的一个特定时隙、特定时隙的一部分或多于1个的特定时隙,所述连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缓冲器(74、78),用于从用于输入业务的相应电信线路中接收和存储至少一帧,此连接设备的特征在于:
消息写装置(66、70),连到至少第一输入缓冲器(74、78),和
第一描述符写单元(102、106),连到所述消息写装置,所述描述符写单元包括事先给第一输入缓冲器中接收的信号建立的描述符(108,110,112),每个描述符包括一个地址,
第一消息写装置(66)安排为将描述符(112)中用于每个业务信道的地址(126,128)加到有效负载上,此有效负载包括在所述业务信道中接收的用于形成消息(114)的一个或有限数量信号(122)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地址指向相应第二消息读装置(68),并且至少间接地指向其中将在至少一个第二输出电信线路(PMC3)上发送所述有效负载给所连接的第二消息读装置的至少一帧中的至少一个时隙或一个时隙的一部分,和发送此消息给第二消息读装置,其中消息长度能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二输出缓冲器(76),用于连到第二电信线路(PCM3),第二消息读装置(68)连到至少第二输出缓冲器(76),并且路由选择装置(60)连在此连接设备中的第一消息读装置(66)与第二消息写装置之间,其中此路由选择装置安排为接收从第一消息写装置中发送的消息(114)和根据这些消息的地址(126)将这些消息传送给第二消息读装置,而且第二消息读装置安排为在至少由此地址间接确定的第二输出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中存储每个接收的有效负载(122),以便通过第二电信线路(PCM3)在至少一帧中的至少一个时隙或一个时隙的一部分中发送出去。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连到第二消息读装置(68)的第二描述符读单元(104),其中第二消息读装置安排为根据事先建立的第二描述符读单元中的信息(116、118、120)在第二输出缓冲器(76)中存储有效负载(122),所述信号利用此地址来指向。
4.根据前面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消息写装置(66)包括连到至少一个第一输出缓冲器(72)的相应的第一消息读装置(64)并且组合的第一消息读与写装置安排为直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缓冲器中存储在第一输入缓冲器中接收的信号,所述信号根居第一描述符写单元(102)中至少一个描述符中的信息预定给连到第一输出缓冲器的电信线路(PCM1)。
5.一种连接装置,用于交换单元中的连接并连到用于输出业务的至少一个第二电信线路(PCM3),在此电信线路上在连续帧的时隙(TS1,TS2,…,TS32)中传送信号,其中业务信道填充几个连续帧中特定一个时隙、特定时隙的一部分或多于一个的特定时隙,所述连接设备包括用于每个输出电信线路的至少一个输出缓冲器(76)来存储要在至少一帧中发送的信号,所述连接设备的特征在于,
第二消息读装置(68),连到至少第二输出缓冲器,其中第二消息读装置安排为从相应的第一消息写装置(66)中接收至少一个消息(114),所述消息包括:有效负载(122),此有效负载包括在一个或几个连续帧中在业务信道中发送的至少一个信号或有限数量信号的一部分;和地址(126、128),指向所述消息读装置,并且所述第二消息读装置安排为在第二输出缓冲器中至少间接利用此地址确定的至少一个位置中存储有效负载(122),以便在至少一帧的至少一个时隙或一个时隙的一部分中在业务信道中通过第二电信线路发送出去,其中消息的长度能进行变化。
6.一种交换单元,包括:
高级监视装置(32),用于通过此交换单元建立和控制电信连接,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装置(6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输入缓冲器(74),用于连到第一电信线路(PCM2),在此线路上在连续帧的时隙(TS1,TS2,…,TS32)中传送信号,其中一个业务信道占用几个连续帧中的特定一个时隙、特定时隙的一部分或多于1个的特定时隙,其中第一输入缓冲器接收和存储至少一帧,和
至少一个第二输出缓冲器(76),用于连接到第二输出电信线路(PCM3)来存储要在所述输出电信线路中在连续帧的时隙中发送的信号,其中一个业务信道填充几个连续帧中特定一个时隙、特定一个时隙的一部分或多于1个的时隙,
其特征在于,至少连到第二输出缓冲器(76)的第二消息读装置(68),并且此连接设备也包括:
第一消息写装置(66),连到至少第一输入缓冲器(74),和
第一描述符写单元(102),连到所述第一消息写装置,所述描述符写单元(102)连到所述第一消息写装置,所述描述符写单元包括事先给第一输入缓冲器中接收的信号建立的描述符(108,110,112),每个描述符包括地址(125、126、127、128),
其中第一消息写装置安排为给包括在所述业务信道中接收的一个或有限数量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有效负载加上第一描述符写单元中的描述符(112)的用于每个业务信道的地址(126、127、128),以便形成消息(114),所述地址指向第二消息读装置(68),并且至少间接地指向其中有效负载要在第二电信线路(PCM3)上进行发送的至少一帧的至少一个时隙,而且所述第一消息写装置安排为发送此消息给与输出缓冲器相关的第二消息读装置(68),其中消息的长度能进行变化,
其中第二消息读装置安排为在第二输出缓冲器中至少间接地(125)利用此地址确定的至少一个位置中接收和存储有效负载,以便在至少一帧的至少一个时隙或一个时隙的一部分中发送出去。
7.根据权利要求6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消息写装置(66)连到第一路由选择装置(60),此第一路由选择装置(60)又连到消息读装置(64,68),所述路由选择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消息(58,89)的装置、用于发送消息给所述连接的消息读装置的装置(86、90)以及控制装置(82),所述控制装置安排为比较接收消息的地址与至少一个用于所述路由选择装置的特定预定值,其中至少一个消息具有包括在业务信道中接收的一个信号或有限数量信号(122)的至少一部分的有效负载和包括本地地址(126)的地址,其中此控制装置安排为将包括本地地址的接收消息耦合到所述本地地址所指向的连到路由选择装置的消息读装置(68)。
8.根据权利要求7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二输出缓冲器(76)与第二消息读装置(68)包括在第一连接设备中,并且第二消息读装置(68)通过所述第一路由选择装置(60)连到第一消息写装置(66)。
9.根据权利要求8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路由选择装置(60)也通过用于在传送网上发送消息的装置(62)在交换单元中连到传送网,并且每个消息也包括传送网地址(127,128),
其中第一路由选择装置(61)中的控制装置(82)也安排为在这些消息中的传送网地址不对应所述特定预定值时将接收消息耦合到传送网,并在传送网地址对应预定值时将接收的包括本地地址的消息耦合到连到所述本地地址指向的路由选择装置的消息读装置(68),
其中第二输出缓冲器(76)与第二消息读装置(68)包括在通过第二路由选择装置(60)连到传送网的第二连接设备中,以致来自第一消息写装置的预定给第二消息读装置的消息发送给第一路由选择装置,此第一路由选择装置安排为根据传送网地址通过传送网将此消息转发给第二路由选择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传送网包括至少一个环状高速链路(20,34,46),并且所有路由选择装置安排为在此环状链路中在一个方向中发送消息(114)。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从几个环状高速链路(10,20,34,66;10,20,34,46,131,132,134)中分级建立传送网,这些环状链路在最低分级层次(10,20,34,46;131,132,134)上通过相应的路由选择装置连到连接设备,其中路由选择装置与连接装置对形成最低分级层次上这样的高速链路中的节点(26,28,30,40,42,44,52,54,56),并且最低分级层次上的高速链路均通过网桥(14,16,24,38,50;14,16,24,38,50,130,136,138)仅连接到更高分级层次上的高速链路(10,131,132,134),每个网桥包括用于从第一高速链路中接收消息(58,59)的装置、用于在同一高速链路上转发消息的装置(62)、用于将这些消息耦合到第二高速链路的装置(86、62)和控制装置(82),控制装置(82)安排为比较包括在传送网地址(128)中的全球地址(128)与所述网桥特定的至少一个预定值,所述全球地址指向高速链路,并且控制装置(82)安排为在此全球地址与预定值不对应时在第一高速链路上转发在此网桥中接收的消息,否则将接收的消息耦合到第二高速链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传送网中的每个高速链路(10,20,34,46)与冗余的高速链路(12,22,36,48)相关。
13.根据权利要求6-12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消息写装置(66)包括连到至少第一输出缓冲器(72)的相应的第一消息读装置(64),并且组合的第一消息读与写装置安排为直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缓冲器中存储在第一输入缓冲器(74)中接收的信号,所述信号根据第一描述符写单元(102)中的信息预定给连到第一输出缓冲器的电信线路(PCM1)。
14.根据权利要求6-13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路由选择装置也能发送和接收消息,并且其中所有消息包括控制字段(124)。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路由选择装置中的控制装置安排为生成包括控制字段中的广播指示的广播消息和表示生成此消息的路由选择装置的传送地址(127,128),并在传送网上发送此广播消息和除去利用自己的传送网地址寻址的接收的广播消息,所有其他路由选择装置中的控制装置安排为拷贝此广播消息并根据广播指示向前发送原始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消息包括控制字段(124),这能包括向上或向下可调节的差错表示,其中连到高速链路的一个或几个路由选择装置安排为每当它在高速链路中通过时向上或向下调节差错表示,并且此链路中的任何一个路由选择装置安排为在向上或向下调整之后此差错表示达到预定值时从传送网中除去此消息。
17.用于在交换单元内从用于输入业务的第一电信线路(PCM2)中发送信号给用于输出业务的第二电信线路(PCM3)的一种方法,在连续帧的时隙(TS1,TS2,…,TS32)中通过这些电信线路发送信号,其中电信线路上的业务信道填充几个连续帧中特定一个时隙、特定时隙的一部分或多于一个的特定时隙,并且此方法包括步骤:
从第一电信线路(140)中接收具有信号的至少一帧,
对于每个业务信道,在第一消息写装置(66)中给包括在第一电信线路上在至少一帧中接收的一个或有限数量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有效负载(122)加上地址(126,128),以便形成消息(114),所述地址指向第二消息读装置(68),并且至少间接地指向其中将在第二输出电信线路(142)上发送此有效负载的至少一帧中的至少一个时隙或一个时隙的一部分,和
通过交换单元从第一消息写装置发送此消息给第二消息读装置(144-166)其中消息长度能进行变化。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并且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二消息读装置(68,166)中接收消息(114),和
在第二输出电信线路(PCM3,176)上在一个或几个连续帧的一个或几个时隙中发送有效负载(122)。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消息(144)包括本地地址(126)并且通过交换单元(144-166)发送的步骤包括从第一消息写装置(66)中发送此消息给第一路由选择装置(60,144),在第一路由选择装置(146)接收此消息并将此消息耦合到所述本地地址所指向的连接的消息读装置(68)。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此消息还包括传送网地址(127,128),并且通过交换单元(144-166)发送的步骤还包括在第一路由选择装置中比较传送网地址与所述路由选择装置特定的至少一个预定值(147),其中仅在传送网地址等于此值(148)时,才执行将此消息耦合到连接的消息读装置(150)的步骤,并且否则执行以下步骤:在传送网(150-162)上发送此消息,在第二路由选择装置(146)中从传送网中接收此消息,比较传送网地址与此路由选择装置特定的至少一个预定值,并在此传送网地址等于预定值(152)时,发送此消息给此本地地址所指向的消息读装置,否则在传送网(150-162)上转发此消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中传送网地址包括全球地址(128),并且在传送网(150-162)上发送消息(114)的步骤包括发送消息给第一高速链路(20,50),在网桥(166)中接收此消息,在此网桥中比较全球地址与所述网桥特定的预定值,并在此地址等于值(158)时,在第一高速链路(160)中转发此消息,否则将此消息耦合到第二高速链路(10,162)。
22.用于在交换单元内接收信号以便在通信线路(PCM3)上发送输出业务的一种方法,通过此通信线路(PCM3)将在连续帧的时隙(TS1,TS2,…,TS32)中发送信号,其中电信线路上的业务信道填充几个连续帧中特定一个时隙、特定时隙的一部分或多于一个的特定时隙,并且此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二消息读装置(68)中接收至少一个消息(114),其中此消息包括有效负载(122)和地址(126,128),其中有效负载(122)包括要在输出电信线路上在至少一帧的至少一个时隙或一个时隙的一部分中发送的一个或有限数量信号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此地址指向第二消息读装置并且至少间接地指向其中将在第二输出电信线路(166)上发送信号的帧中的位置,和
在输出电信线路(176)上在一个或几个连续帧中发送此有效负载,此消息长度可以变化。

Claims (23)

1.一种连接设备,用于交换单元中的连接和至用于输入业务的至少第一电信线路(PCM2,PCM4)的连接,在此电信线路上在连续帧的时隙(TS1,TS2,…,TS32)中发送信号,一个业务信道填充几个连续帧中的一个特定时隙、特定时隙的一部分或多于1个的特定时隙,所述连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缓冲器(74、78),用于从用于输入业务的相应电信线路中接收和存储至少一帧,此连接设备的特征在于:
消息写装置(66、70),连到至少第一输入缓冲器(74、78),和
第一描述符写单元(102、106),连到所述消息写装置,所述描述符写单元包括事先给第一输入缓冲器中接收的信号建立的描述符(108,110,112),每个描述符包括一个地址,
第一消息写装置(66)安排为将描述符(112)中用于每个业务信道的地址(126,128)加到有效负载上,此有效负载包括在所述业务信道中接收的用于形成消息(114)的一个或有限数量信号(122)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地址指向相应第二消息读装置(68),并且至少间接地指向其中将在至少一个第二输出电信线路(PMC3)上发送所述有效负载给所连接的第二消息读装置的至少一帧中的至少一个时隙或一个时隙的一部分,和发送此消息给第二消息读装置,其中消息长度能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二输出缓冲器(76),用于连到第二电信线路(PCM3),第二消息读装置(68)连到至少第二输出缓冲器(76),并且路由选择装置(60)连在此连接设备中的第一消息读装置(66)与第二消息写装置之间,其中此路由选择装置安排为接收从第一消息写装置中发送的消息(114)和根据这些消息的地址(126)将这些消息传送给第二消息读装置,而且第二消息读装置安排为在至少由此地址间接确定的第二输出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中存储每个接收的有效负载(122),以便通过第二电信线路(PCM3)在至少一帧中的至少一个时隙或一个时隙的一部分中发送出去。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连到第二消息读装置(68)的第二描述符读单元(104),其中第二消息读装置安排为根据事先建立的第二描述符读单元中的信息(116、118、120)在第二输出缓冲器(76)中存储有效负载(122),所述信号利用此地址来指向。
4.根据前面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消息写装置(66)包括连到至少一个第一输出缓冲器(72)的相应的第一消息读装置(64)并且组合的第一消息读与写装置安排为直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缓冲器中存储在第一输入缓冲器中接收的信号,所述信号根居第一描述符写单元(102)中至少一个描述符中的信息预定给连到第一输出缓冲器的电信线路(PCM1)。
5.一种连接装置,用于交换单元中的连接并连到用于输出业务的至少一个第二电信线路(PCM3),在此电信线路上在连续帧的时隙(TS1,TS2,…,TS32)中传送信号,其中业务信道填充几个连续帧中特定一个时隙、特定时隙的一部分或多于一个的特定时隙,所述连接设备包括用于每个输出电信线路的至少一个输出缓冲器(76)来存储要在至少一帧中发送的信号,所述连接设备的特征在于,
第二消息读装置(68),连到至少第二输出缓冲器,其中第二消息读装置安排为从相应的第一消息写装置(66)中接收至少一个消息(114),所述消息包括:有效负载(122),此有效负载包括在一个或几个连续帧中在业务信道中发送的至少一个信号或有限数量信号的一部分;和地址(126、128),指向所述消息读装置,并且所述第二消息读装置安排为在第二输出缓冲器中至少间接利用此地址确定的至少一个位置中存储有效负载(122),以便在至少一帧的至少一个时隙或一个时隙的一部分中在业务信道中通过第二电信线路发送出去,其中消息的长度能进行变化。
6.一种交换单元,包括:
高级监视装置(32),用于通过此交换单元建立和控制电信连接,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装置(6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输入缓冲器(74),用于连到第一电信线路(PCM2),在此线路上在连续帧的时隙(TS1,TS2,…,TS32)中传送信号,其中一个业务信道占用几个连续帧中的特定一个时隙、特定时隙的一部分或多于1个的特定时隙,其中第一输入缓冲器接收和存储至少一帧,和
至少一个第二输出缓冲器(76),用于连接到第二输出电信线路(PCM3)来存储要在所述输出电信线路中在连续帧的时隙中发送的信号,其中一个业务信道填充几个连续帧中特定一个时隙、特定一个时隙的一部分或多于1个的时隙,
其特征在于,至少连到第二输出缓冲器(76)的第二消息读装置(68),并且此连接设备也包括:
第一消息写装置(66),连到至少第一输入缓冲器(74),和
第一描述符写单元(102),连到所述第一消息写装置,所述描述符写单元(102)连到所述第一消息写装置,所述描述符写单元包括事先给第一输入缓冲器中接收的信号建立的描述符(108,110,112),每个描述符包括地址(125、126、127、128),
其中第一消息写装置安排为给包括在所述业务信道中接收的一个或有限数量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有效负载加上第一描述符写单元中的描述符(112)的用于每个业务信道的地址(126、127、128),以便形成消息(114),所述地址指向第二消息读装置(68),并且至少间接地指向其中有效负载要在第二电信线路(PCM3)上进行发送的至少一帧的至少一个时隙,而且所述第一消息写装置安排为发送此消息给与输出缓冲器相关的第二消息读装置(68),其中消息的长度能进行变化,
其中第二消息读装置安排为在第二输出缓冲器中至少间接地(125)利用此地址确定的至少一个位置中接收和存储有效负载,以便在至少一帧的至少一个时隙或一个时隙的一部分中发送出去。
7.根据权利要求6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消息写装置(66)连到第一路由选择装置(60),此第一路由选择装置(60)又连到消息读装置(64,68),所述路由选择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消息(58,89)的装置、用于发送消息给所述连接的消息读装置的装置(86、90)以及控制装置(82),所述控制装置安排为比较接收消息的地址与至少一个用于所述路由选择装置的特定预定值,其中至少一个消息具有包括在业务信道中接收的一个信号或有限数量信号(122)的至少一部分的有效负载和包括本地地址(126)的地址,其中此控制装置安排为将包括本地地址的接收消息耦合到所述本地地址所指向的连到路由选择装置的消息读装置(68)。
8.根据权利要求7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二输出缓冲器(76)与第二消息读装置(68)包括在第一连接设备中,并且第二消息读装置(68)通过所述第一路由选择装置(60)连到第一消息写装置(66)。
9.根据权利要求8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路由选择装置(60)也通过用于在传送网上发送消息的装置(62)在交换单元中连到传送网,并且每个消息也包括传送网地址(127,128),
其中第一路由选择装置(61)中的控制装置(82)也安排为在这些消息中的传送网地址不对应所述特定预定值时将接收消息耦合到传送网,并在传送网地址对应预定值时将接收的包括本地地址的消息耦合到连到所述本地地址指向的路由选择装置的消息读装置(68),
其中第二输出缓冲器(76)与第二消息读装置(68)包括在通过第二路由选择装置(60)连到传送网的第二连接设备中,以致来自第一消息写装置的预定给第二消息读装置的消息发送给第一路由选择装置,此第一路由选择装置安排为根据传送网地址通过传送网将此消息转发给第二路由选择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传送网包括至少一个环状高速链路(20,34,46),并且所有路由选择装置安排为在此环状链路中在一个方向中发送消息(114)。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从几个环状高速链路(10,20,34,66;10,20,34,46,131,132,134)中分级建立传送网,这些环状链路在最低分级层次(10,20,34,46;131,132,134)上通过相应的路由选择装置连到连接设备,其中路由选择装置与连接装置对形成最低分级层次上这样的高速链路中的节点(26,28,30,40,42,44,52,54,56),并且最低分级层次上的高速链路均通过网桥(14,16,24,38,50;14,16,24,38,50,130,136,138)仅连接到更高分级层次上的高速链路(10,131,132,134),每个网桥包括用于从第一高速链路中接收消息(58,59)的装置、用于在同一高速链路上转发消息的装置(62)、用于将这些消息耦合到第二高速链路的装置(86、62)和控制装置(82),控制装置(82)安排为比较包括在传送网地址(128)中的全球地址(128)与所述网桥特定的至少一个预定值,所述全球地址指向高速链路,并且控制装置(82)安排为在此全球地址与预定值不对应时在第一高速链路上转发在此网桥中接收的消息,否则将接收的消息耦合到第二高速链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传送网中的每个高速链路(10,20,34,46)与冗余的高速链路(12,22,36,48)相关。
13.根据权利要求6-12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消息写装置(66)包括连到至少第一输出缓冲器(72)的相应的第一消息读装置(64),并且组合的第一消息读与写装置安排为直接在所述第一输出缓冲器中存储在第一输入缓冲器(74)中接收的信号,所述信号根据第一描述符写单元(102)中的信息预定给连到第一输出缓冲器的电信线路(PCM1)。
14.根据权利要求6-13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路由选择装置也能发送和接收消息,并且其中所有消息包括控制字段(124)。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路由选择装置中的控制装置安排为生成包括控制字段中的广播指示的广播消息和表示生成此消息的路由选择装置的传送地址(127,128),并在传送网上发送此广播消息和除去利用自己的传送网地址寻址的接收的广播消息,所有其他路由选择装置中的控制装置安排为拷贝此广播消息并根据广播指示向前发送原始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的交换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消息包括控制字段(124),这能包括向上或向下可调节的差错表示,其中连到高速链路的一个或几个路由选择装置安排为每当它在高速链路中通过时向上或向下调节差错表示,并且此链路中的任何一个路由选择装置安排为在向上或向下调整之后此差错表示达到预定值时从传送网中除去此消息。
17.用于在交换单元内从用于输入业务的第一电信线路(PCM2)中发送信号给用于输出业务的第二电信线路(PCM3)的一种方法,在连续帧的时隙(TS1,TS2,…,TS32)中通过这些电信线路发送信号,其中电信线路上的业务信道填充几个连续帧中特定一个时隙、特定时隙的一部分或多于一个的特定时隙,并且此方法包括步骤:
从第一电信线路(140)中接收具有信号的至少一帧,
对于每个业务信道,在第一消息写装置(66)中给包括在第一电信线路上在至少一帧中接收的一个或有限数量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有效负载(122)加上地址(126,128),以便形成消息(114),所述地址指向第二消息读装置(68),并且至少间接地指向其中将在第二输出电信线路(142)上发送此有效负载的至少一帧中的至少一个时隙或一个时隙的一部分,和
通过交换单元从第一消息写装置发送此消息给第二消息读装置(144-166)其中消息长度能进行变化。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并且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二消息读装置(68,166)中接收消息(114),和
在第二输出电信线路(PCM3,176)上在一个或几个连续帧的一个或几个时隙中发送有效负载(122)。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消息(144)包括本地地址(126)并且通过交换单元(144-166)发送的步骤包括从第一消息写装置(66)中发送此消息给第一路由选择装置(60,144),在第一路由选择装置(146)接收此消息并将此消息耦合到所述本地地址所指向的连接的消息读装置(68)。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此消息还包括传送网地址(127,128),并且通过交换单元(144-166)发送的步骤还包括在第一路由选择装置中比较传送网地址与所述路由选择装置特定的至少一个预定值(147),其中仅在传送网地址等于此值(148)时,才执行将此消息耦合到连接的消息读装置(150)的步骤,并且否则执行以下步骤:在传送网(150-162)上发送此消息,在第二路由选择装置(146)中从传送网中接收此消息,比较传送网地址与此路由选择装置特定的至少一个预定值,并在此传送网地址等于预定值(152)时,发送此消息给此本地地址所指向的消息读装置,否则在传送网(150-162)上转发此消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中传送网地址包括全球地址(128),并且在传送网(150-162)上发送消息(114)的步骤包括发送消息给第一高速链路(20,50),在网桥(166)中接收此消息,在此网桥中比较全球地址与所述网桥特定的预定值,并在此地址等于值(158)时,在第一高速链路(160)中转发此消息,否则将此消息耦合到第二高速链路(10,162)。
22.用于在交换单元内接收信号以便在通信线路(PCM3)上发送输出业务的一种方法,通过此通信线路(PCM3)将在连续帧的时隙(TS1,TS2,…,TS32)中发送信号,其中电信线路上的业务信道填充几个连续帧中特定一个时隙、特定时隙的一部分或多于一个的特定时隙,并且此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二消息读装置(68)中接收至少一个消息(114),其中此消息包括有效负载(122)和地址(126,128),其中有效负载(122)包括要在输出电信线路上在至少一帧的至少一个时隙或一个时隙的一部分中发送的一个或有限数量信号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此地址指向第二消息读装置并且至少间接地指向其中将在第二输出电信线路(166)上发送信号的帧中的位置,和
在输出电信线路(176)上在一个或几个连续帧中发送此有效负载,此消息长度可以变化。
23.用于在交换单元中连接信号的一种方法,包括:
生成至少一个消息(114,142),每个消息具有有效负载(122)和包括传送网地址(127,128)的地址(125,126,127,128),并且至少一个消息具有包括在此地址中的本地地址(126),而且有效负载包括在业务信道中接收的一个或有限数量信号的至少一部分,此业务信道填充在连到交换单元的第一电信线路(PCM2,PCM4)上接收的几个连续帧中的特定一个时隙、特定时隙的一部分或多于一个的特定时隙,
如果此消息具有不同于分配给第一路由选择装置(148,150)的地址的传送网地址,在第一路由选择装置(60)中将此消息耦合到传送网,
在第二路由选择装置(60)中从传送网(146)中接收此消息,
如果此传送网地址不同于分配给第二路由选择装置(148,150)的地址,转发此消息,否则,
将此消息保持在此路由选择装置中,和
如果此消息具有本地地址,将此消息转发给由此本地地址确定的消息读装置(68;148;150),和
在从此交换单元中输出的第二电信线路(176)上在一个或几个连续帧中发送此有效负载。
CN97181878.9A 1996-12-20 1997-12-12 电信网络中的连接设备 Pending CN12476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96047089 1996-12-20
SE9604708A SE515172C2 (sv) 1996-12-20 1996-12-20 Anordning och förfarande vid telekommunikationsnä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7684A true CN1247684A (zh) 2000-03-15

Family

ID=20405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81878.9A Pending CN1247684A (zh) 1996-12-20 1997-12-12 电信网络中的连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307859B1 (zh)
EP (1) EP0950335A1 (zh)
CN (1) CN1247684A (zh)
AU (1) AU730921B2 (zh)
NO (1) NO992706L (zh)
SE (1) SE515172C2 (zh)
WO (1) WO1998028941A1 (zh)
ZA (1) ZA97114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7176A (zh) * 2015-08-07 2015-12-23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具有冗余链路的电气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36222A1 (de) * 2000-07-26 2002-02-07 Alcatel Sa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Datenübertragungsnetzwerks
DE10244980A1 (de) * 2002-09-26 2004-04-15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Kommunikationsanordnung zur Übermittlung von zeitschlitzorientierten Informationen
US7573902B2 (en) * 2003-08-28 2009-08-11 The Boeing Company Fibre channel interface unit
US7729374B2 (en) * 2003-08-28 2010-06-01 The Boeing Company Fibre channel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20050053022A1 (en) * 2003-08-28 2005-03-10 The Boeing Company Encoding and merging multiple data streams of fibre channel network
CN100452717C (zh) * 2005-04-11 2009-01-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传送网的资源利用优化方法
US20070002870A1 (en) * 2005-06-30 2007-01-04 Nokia Corporation Padding time-slice slots using variable delta-T
US20070002871A1 (en) * 2005-06-30 2007-01-04 Nokia Corporation Padding time-slice frames with useful data
JP5267060B2 (ja) * 2008-11-10 2013-08-21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響信号処理システム
US8578068B2 (en) * 2010-11-16 2013-11-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data communications with reduced latency
FR3000338B1 (fr) * 2012-12-21 2016-05-13 Thales Sa Reseau de transmission d'informations a au moins deux bou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1002A (en) * 1970-10-08 1973-05-01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Interconnected loop data block transmission system
US3749845A (en) * 1971-08-27 1973-07-31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Digital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3925621A (en) * 1974-01-17 1975-12-09 Collins Arthur A Inc Digital circuit switched time-space-time switch equipped time division transmission loop system
US4587651A (en) * 1983-05-04 1986-05-06 Cxc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variable bandwidth switch for voice, data, and image communications
US4558444A (en) * 1983-05-11 1985-12-10 At&T Laboratories Switching system having selectively interconnected remote switching modules
US4768190A (en) * 1986-04-30 1988-08-30 Og Corporation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
JPH05502766A (ja) 1989-12-12 1993-05-13 アスコム テック エージー 光学的伝送ライン付き伝送機器
DE69129856T2 (de) 1990-08-31 1999-03-18 Bell Communications Res Selbstheilendes, logische ringstrukturen gebrauchendes, maschennetzwerk
US5216670A (en) * 1991-07-03 1993-06-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ssage stripping protocol for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508876C2 (sv) * 1992-06-24 1998-11-0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Digital väljare avsedd att användas i en nod i ett kretskopplat telekommunikationsnät med distribuerad väljarfunktion
US5414819A (en) 1992-12-18 1995-05-09 Nec Research Institute, Inc.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US5412655A (en) 1993-01-29 1995-05-02 Nec Corporation Multiprocessing system for assembly/disassembly of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cells
AU675302B2 (en) * 1993-05-20 1997-01-30 Nec Corporation Output-buffer switch for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US5495484A (en) 1993-10-12 1996-02-27 Dsc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telecommunications switching system
US5862136A (en) * 1995-07-07 1999-01-19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
US6038226A (en) * 1997-03-31 2000-03-14 Ericcson Inc. Combined signalling and PCM cross-connect and packet engin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7176A (zh) * 2015-08-07 2015-12-23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具有冗余链路的电气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05187176B (zh) * 2015-08-07 2018-08-21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具有冗余链路的电气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NO992706D0 (no) 1999-06-03
AU5351898A (en) 1998-07-17
AU730921B2 (en) 2001-03-22
NO992706L (no) 1999-08-20
EP0950335A1 (en) 1999-10-20
WO1998028941A1 (en) 1998-07-02
US6307859B1 (en) 2001-10-23
SE9604708D0 (sv) 1996-12-20
SE9604708L (sv) 1998-06-21
ZA9711446B (en) 1998-06-24
SE515172C2 (sv) 200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91231B1 (en) Packet switch adapter for variable length packets
JP3193593B2 (ja) 音声回線エミュ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および音声回線エミュレーション・パケットを経路指定するための回線交換接続を確立する方法
US4700341A (en) Stochastic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EP0308449B1 (en) Transfer of messages in a multiplexed system
EP0676879A2 (en) Packet management device for fast-packet network
EP0664629A2 (en) Network bridge
EP043606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witching fixed-length packets such as ATM cells
US5467346A (en) Packe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acket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264531A (zh) 具有时间标记功能的交换阵列布置
SE503317C2 (sv) Sätt och väljarnod för att koppla STM-celler i en kretsemulerad ATM-väljare
CN1247684A (zh) 电信网络中的连接设备
WO2000020876A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PL172499B1 (pl) Urzad Patentowy R zeczypospolitej Polskiej Sposób zestawiania komutowanych obwodowo polaczen w sieci telekomunikacyjnej PL PL PL PL PL
JPH0799830B2 (ja) 広域ネットワークに組み込んだ統計的データ多重化装置用の通信プロトコル
CN1285103A (zh) 在环形拓扑结构中对动态转移模式进行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Greaves et al. The Cambridge backbone ring
CN1226846C (zh) 一种多路通道传输一路网络数据的方法
Baxter et al. Wide area networks for teleradiology
AU718929B2 (en) Signal transfer device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3335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a scalable and managed bandwidth for connections between asynchronous level and synchronous hierarchy level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0428712C (zh) 混合粒度虚级联的实现方法
CN210927788U (zh) 基于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大规模视频显控矩阵设备
US7519064B1 (en) Virtual tributary processing using shared resources
US6587478B1 (en) Cell interleaving method in ATM switching system
JP3000973B2 (ja) ディジタル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