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6705A - 磁光记录媒体 - Google Patents

磁光记录媒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6705A
CN1246705A CN99117542A CN99117542A CN1246705A CN 1246705 A CN1246705 A CN 1246705A CN 99117542 A CN99117542 A CN 99117542A CN 99117542 A CN99117542 A CN 99117542A CN 1246705 A CN1246705 A CN 1246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o
recording medium
optic disk
groove
op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17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岛义仁
竹内厚
竹本宏之
伊藤健一
守部峰生
沼田健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246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67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3/00Recording simultaneously or selectively by methods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among G11B3/00, G11B5/00, G11B7/00 and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producing therefrom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8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r by the structure or form
    • G11B11/1058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r by the structure or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e.g. comprising mechanical protection elements

Abstract

假设由基片处的衍射引起的相位差为Φbr,而由记录层的磁光克尔效应引起的相位差为Φmo,被格式化以在凹槽中记录信息的磁光记录媒体满足条件:-20°< Φbr< +10°和-45°< (Φbrmo)< +15°,被格式化以在槽脊上记录信息的磁光记录媒体满足条件:-20°< Φbr< +10°和-15°< (Φbrmo)< +45°,被格式化以在槽脊和凹槽上记录信息的磁光记录媒体满足条件:-20°< Φbr< +10°-15°< (Φbrmo)< +15°。

Description

磁光记录媒体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光记录媒体,它具有形成在其上形成有凹槽和压纹的基片上的记录层。
作为一种磁光记录媒体,图1示出磁光盘。如图所示,磁光盘具有螺旋或者同心地形成在其上的记录磁道或磁道。这样的磁光盘在其基片上有记录层,其中使用克尔效应将信息信号写到磁光盘上或从磁光盘上读出信息信号。
应该注意,在磁光记录媒体记录层平面中,垂直于记录磁道的方向在这里将被称为“X方向”,而正切于记录磁道的方向将称为“Y方向”。由此,在图1所示的磁光盘中,磁光盘的径向方向是X方向,而记录磁道的正切方向上Y方向。
为了从磁光盘读出信息信号,从具有半导体激光器等等的激光源100辐射出线性偏振的激光,并通过物镜透镜101将其聚焦到磁光盘102的记录层上,如图2所示。从记录层返回的光通过第一偏振光束分离器103取出,并经过相位补偿板104和1/2波长板105。由此它入射到第二偏振光束分离器106上。经过第二偏振光束分离器106的激光由第一光电二极管107检测,而由第二偏振光束分离器106反射的光由第二光电二极管108检测。
从磁光盘102返回的光具有一个偏振面,偏振面响应于记录在记录层上的信息信号由克尔效应导致旋转。当返回的光的偏振面旋转时,从检测已经经过第一偏振光束分离器106的返回的光的偏振分量的第一光电二极管107的输出根据偏振的返回的光平面的方向增加或减小,如图3A所示。类似地,检测已经由第二偏振光束分离器106反射的返回的光的偏振分量的第二光电二极管108的输出根据旋转的返回的光平面的旋转方向而增加或减小,如图3B所示。
当从第一光电二极管107的输出增加时,从第二光电二极管108的输出减小。相反,当从第一光电二极管107的输出减小时,从第二光电二极管108的输出增加。由此,如图3C所示,决定从第一光电二极管107的输出和从第二光电二极管108的输出之间的差,以检测返回的光偏振平面的旋转的状态,由此检测信息信号。即,检测记录在磁光盘102的记录层处的信息信号,并重新产生作为从第一光电二极管107的输出和第二光电二极管108的输出之间的差的信号。下面差信号将称为“MO信号”。
近年来,采用被称为“ZCAV(扇区等角速度)形式”的记录形式的磁光盘经过改进得到更高的记录密度。
ZCAV形式是这样的,从而消除引入和引出扇区之间的线性密度的差,将磁光盘记录扇区分为多个同心环110a、110b、110c和110d,如图4所示,在每一个同心环中将固定的频率用于写和/或读出信息信号。即,在ZCAV形式磁光盘中,将使用基频记录信息信号的扇区分为一个环,由此,磁光盘的整个的表面分为一些记录频率相互不同的环。
以ZCAV形式,每一个环分为设置得具有相同角的扇区111,从而可使用固定频率将信息信号从同一环的扇区111读出或将信息信号写到同一环的扇区111。由此,将扇区111环形连接地设置在同一环中,一个环中的扇区从与该环接近的另一个环的扇区中移开。即,ZCAV形式提供形成在一个环中、并从形成在接近于该环的环中的扇区环形地分开的扇区111。
通常,在磁光盘中,扇区111在其前导部分具有压纹扇区112,该部分预先形成有压纹,其中凸凹图案指示诸如地址之类的信息,并且在其未经压纹并通过磁光记录写数据的部分有磁光记录扇区113。
从压纹扇区112读出表示光的反射量变化的信号,并通过克尔效应从通过磁光记录写数据的磁光记录扇区113读出信号。
在ZCAV形式中,形成在一个环中的扇区111环形地从邻近的环中的扇区分离。由此,在环之间的边界处,设置在扇区111的前段部分中的压纹区域112将与相邻磁道中的磁光记录区域113相邻,如图5所示,它是一个示图,放大了图4的部分A。
通常,作为磁光盘的基片,使用诸如聚碳酸酯之类的聚合材料的热压铸成形的盘状基片,因为它将非常有助于减小磁光盘大量生产的成本。通常,由这种聚合材料形成的基片具有这样的光弹性,以致ZCAV形式磁光盘有下面的缺点:
在ZCAV形式的磁光盘中,如图5所示,压纹112和磁光记录区域113在边界处互相邻接。当压纹区域112接近于磁光记录区域113时,在压纹114周围产生的应力B将引起磁光的光学特性的局部变化。在与广泛应用于磁光盘基片的聚碳酸酯一样具有大光弹性系数的基片中,在压纹114周围的应力将引起磁光盘光学特性的局部变化。
光学特性的这种局部变化将引起MO信号的变形。这就是说,由于光学特性是在ZCAV形式的磁光盘中的带之间的边界处局部地变化,故在岸边界处的信号变形将是交扰,这将使MO信号的质量恶化。
这样的交扰不但发生在一个磁光记录区域113中的记录磁道的直接接近于压纹区域112处,还发生在可受光学特性局部变化影响的范围内不直接接近于压纹区域112的记录磁道处。由此,即使在远离压纹区域112的记录磁道10处,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生交扰。
上述基片光学特性局部变化引起的交扰的大小依赖于由磁光盘驱动的光学系统引起的相位差、盘基片处的肉眼可见的衍射等等。MO信号的强度依赖于例如,除了上述相位差和衍射外的由记录层的磁光克尔效应引起的相位差。在沿记录磁道形成有凹槽和槽脊(land)的磁光盘中,MO信号的强度依赖于由凹槽和槽脊处的衍射效应引起的相位差。
如上所述,MO信号中的交扰幅度依赖于各种因素。因此,磁光盘应该从各种方面考虑,以抑制由上述ZCAV形式的磁光盘中基片的光学特性的局部变化引起的交扰,并确保从盘重现的足够高的输出。
相应地,本发明具有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磁光记录媒体,它具有较小的交扰,其中该交扰是由压纹区域(其中预先形成压纹,通过它们的凸凹图形指示信息)和磁光区域(其中未形成压纹)的部分处的光学特性的局部变化引起的,并且这种磁光记录媒体能够重现足够高的输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发明人已经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发现通过将由基片处的衍射引起的相位差的大小和由记录层的磁光克尔效应引起的相位差的大小限制在一个范围内,可以抑制基片光学特性的局部变化,并可确保重现足够大的输出。
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磁光记录媒体达到,这种磁光记录媒体包含基片,基片沿记录磁道形成有凹槽和槽脊,其上还形成有压纹,这些压纹通过它们的凹凸图案指示信息,并被格式化,以在凹槽中记录磁光信号。假定在记录层的平面中并垂直于记录磁道的方向为X方向,而在记录层平面内沿记录磁道的方向为Y方向,从记录层返回的读出光返回部分的X方向偏振分量和Y方向偏振分量之间的相位差,由基片处的衍射引起的是φbr,而由记录层的磁光克尔效应引起的是φmo,磁光记录媒体满足下面的条件(1-1)和(1-2):
-20°<φbr<+10°                      (1-1)
-45°<(φbrmo)<+15°              (1-2)
由于磁光记录媒体满足条件:-20°<φbr<+10°,故由光学特性的局部变化引起的交扰被大大抑制,这将在下面描述。另外,由于还满足条件:-45°<(φbrmo)<+15°,故当重现由凹槽记录格式记录的信号时提供了重现足够大的输出,这将在下面描述。
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一种磁光记录媒体实现,这种磁光记录媒体具有基片,基片上沿记录磁道形成有凹槽和槽脊,其上还形成有压纹,这些压纹通过它们的凹凸图案指示信息,并被格式化,以在槽脊上记录磁光信号。假定在记录层的平面中并垂直于记录磁道的方向为X方向,而在记录层平面内沿记录磁道的方向为Y方向,从记录层返回的读出光返回部分的X方向偏振分量和Y方向偏振分量之间的相位差,由基片处的衍射引起的是φbr,而由记录层的磁光克尔效应引起的是φmo,磁光记录媒体满足下面的条件(1-1)和(1-3):
-20°<φbr<+10°                  (1-1)
-15°<(φbrmo)<+45°          (1-3)
由于磁光记录媒体满足条件:-20°<φbr<+10°,故由光学特性的局部变化引起的交扰被大大抑制,这将在下面描述。另外,由于还满足条件:-15°<(φbrmo)<+45°,故当重现由凹槽记录格式记录的信号时提供了重现足够大的输出,这将在下面描述。
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一种磁光记录媒体实现,这种磁光记录媒体具有基片,基片上沿记录磁道形成有凹槽和槽脊,其上还形成有压纹,这些压纹通过它们的凹凸图案指示信息,并被格式化,以在岸和凹槽上记录磁光信号。假定在记录层的平面中并垂直于记录磁道的方向为X方向,而在记录层平面内沿记录磁道的方向为Y方向,从记录层返回的读出光返回部分的X方向偏振分量和Y方向偏振分量之间的相位差,由基片处的衍射引起的是φbr,而由记录层的磁光克尔效应引起的是φmo,磁光记录媒体满足下面的条件(1-1)和(1-4):
-20°<φbr<+10°                      (1-1)
-15°<(φbrmo)<+15°              (1-4)
由于磁光记录媒体满足条件:-20°<φbr<+10°,故由光学特性的局部变化引起的交扰被大大抑制,这将在下面描述。另外,由于还满足条件:-15°<(φbrmo)<+15°,故当重现由凹槽记录格式记录的信号时提供了重现足够大的输出,这将在下面描述。
从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
图1是磁光盘的透视图;
图2是磁光盘驱动的方块图;
图3是MO信号检测的原理;
图4是ZCAV格式磁光盘平面图;
图5是图4中部分A的放大的示图;
图6用图描述了当激光束通过压纹时的MO信号;
图7用图描述了当相位差φbr、φmo和φdiff分别是0°,-10°和-10°时,相位差φopt和MO信号之间的关系,以及φopt和交扰之间的关系。
图8用图描述了当φbr=20°,φmo=-10°,以及φdiff=-10°时,φopt和MO信号之间的关系,以及φopt和交扰之间的关系;
图9用图描述了当φbr=0°,φmo=0°以及φdiff=10°时,φopt和MO信号之间的关系,以及φopt和交扰之间的关系;
图10用图描述了当φbr=0°,φmo=-10°,以及φdiff=10°时,φopt和MO信号之间的关系,以及φopt和交扰之间的关系;
图11用图描述了当交扰最小时,φopt和φbr之间的关系;
图12用图描述了磁光盘必需落入的φbr和φmodiff的范围;
图13用图描述了凹槽深度和φdiff之间的关系;
图14用图描述了用于槽内记录的磁光盘格式的φbr和φmo范围;
图15用图描述了用于槽脊记录的磁光盘格式的φbr和φmo的范围;
图16用图描述了用于槽脊/槽内记录的磁光盘格式的φbr和φmo的范围;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磁光盘主要部分的尺寸放大的截面图;
图18用图描述了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磁光盘中相位差φopt和MO信号之间的关系,以及φopt和交扰之间的关系;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磁光盘主要部分尺寸放大的截面图;
图20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磁光盘中相位差φopt和MO信号之间的关系,以及φopt和交扰之间的关系。
假设磁光盘的辐射方向是X方向,而记录磁道的切向为Y方向,如果在从磁光盘返回的光的X方向偏振分量和Y方向偏振分量之间无相位差,则返回光将线性偏振,而MO信号将具有最大幅值。如果在从磁光盘返回的光的X方向偏振分量和Y方向偏振分量之间产生相位差,则返回的光将椭圆地偏振,而MO信号将具有减小的幅值。
相位差包括由磁光盘的基片处的衍射引起的、由磁光盘的记录层的磁光克尔效应引起的、由磁光盘基片上的凹槽和槽脊处的衍射引起的、以及由磁光盘驱动的光学系统引起的。在下面的描述中,由盘基片处的衍射引起的相位差称为φbr,由磁光克尔效应引起的相位差称为φmo,由盘基片上的凹槽和槽脊的衍射引起的相位差称为φdiff,而由盘驱动的光学系统引起的相位差称为φopt。总相位差称为φtotal。即,φtotal=φbrmodiffopt
由盘基片处的衍射引起的相位差φbr用关系(2-1)表示:φbr=(Ny-Nx)×d×360/λ0                (2-1)
其中,Nx是沿盘基片X方向的折射率,Ny是盘基片沿Y方向的折射率,λ0是入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而d是盘基片厚度。
由磁光克尔效应引起的相位差φmo用关系(2-2)表示:
φmo=tan-1kk)                 (2-2)
其中εk是椭圆偏振,这是由记录层的磁光克尔效应引起的,而φK是克尔旋转角。注意,在没有形成凹槽和槽脊的盘基片上测量值εk和φK
还应注意,由凹槽和槽脊处的衍射引起的相位差φdiff依赖于凹槽深度,这将在下面描述。
通常将由盘驱动的光学系统引起的相位差φopt确定在±15°的范围内。换句话说,即使相位差φopt变化±15°,还是需要磁光盘提供足够的MO信号。
换句话说,MO信号的幅值通常与cos(φtotal)成比例,并在φtotal=0°时取最大值。通常,需要使磁光盘和盘驱动适配,从而相对于MO信号的最大幅值,由相位差的影响引起的MO信号的幅值损耗抑制为小于3dB。由此,需要磁光盘和驱动满足下面的条件(2-3)和(2-4):
20×log(cos(φtotal))>-3                 (2-3)
-90°<φtotal<90°(2-4)
关系(2-3)和(2-4)表明,磁光盘和盘驱动必需满足条件:45°<φtotal<+45°。如上所述,由盘驱动的光学系统引起的相位差φopt通常确定在±15°的范围内。由此,为了将由相位差的影响引起的MO信号的幅值损耗抑制到小于3dB,因此由磁光盘引起的总的相位差:φbrmodiff必需抑制在±30°的范围内。
在磁光盘(预先形成有通过凹凸图案指示信息的压纹的压纹区域和未形成压纹的磁光记录区域相邻)中,诸如ZCAV格式磁光盘,由压纹区域中的压纹产生的应力将引起光学特性局部变化,这将引起来自mo磁光记录区域的MO信号畸变。
图6示出了与形成有1μm直径的半圆形压纹的压纹区域邻接的磁光记录区域检测到的MO信号的例子。当激光束通过压纹时检测MO信号。在图6中,水平轴示出了辐射出来用于检测MO信号(即Y方向)的入射激光束的方向(记录方向的切向)上激光束关于相邻压纹位置的位置。
MO信号应该具有恒定的输出值,除非它被畸变。但是,由通过压纹的读出激光束检测到的MO信号将遭受局部畸变,如图6所示。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图6所示的MO信号的局部畸畸变是受到光学特性的局部变化影响的交扰大小(下面称作“CT”)。
MO信号的输出值和交扰大大依赖于相位差φbr、φmo、φdiff和φopt。将根据计算机计算结果,以及磁光盘的原型的测试,描述MO信号输出值和交扰、以及相位差φbr、φmo、φdiff以及φopt之间的关系。
图7示出了当相位差φbr、φmo和φdiff分别为0°、-10°和-10°时,相位差φopt和MO信号之间的关系,以及φopt和交扰之间的关系。当φopt=+20°时,MO信号幅值最大,因为当φbrmodiff=-20°和φopt=+20°时,φtotal=0°。这时,当φopt接近于0°时交扰最小。
图8示出了当φbr=+20°,φmo=-10°以及φdiff=-10°时,φopt和MO信号之间的关系以及φopt和交扰之间的关系。当φopt=0°时,MO信号的幅值最大,因为当φbrmodiff=0°,并且φopt=0°时,φtotal=0°。这时,当φopt接近于-20°时交扰最小。
对最大MO信号幅值,值φopt非常重要。如果值φopt极大地偏离0°,则MO信号的相位差φopt幅值将在±15°的范围内,该相位差φopt是由盘驱动的光学系统引起的。类似地,对最小交扰,值φopt非常重要。如果值φopt从0°大大偏离,则当由盘驱动的光学系统引起的相位差φopt在±15°的范围内时,交扰将大。
如从图7和8看到的,相位差φbr既影响最大值MO信号幅值的值φopt,也影响最小值交扰的值φopt
图9示出当φbr=0°,φmo=0°,φdiff=-10°时,φopt和MO信号之间的关系以及φopt和交扰之间的关系。当φopt=+10°时,MO信号的幅值最大,因为当φbrmodiff=-10°,并且φopt=+10°时,φtotal=0°。这时当φopt接近于0°时交扰为最大。
如从图7和9看到的,相位差φmo影响最大MO信号幅值的值φopt,而不影响最小交扰的值φopt
图10示出φbr=0°,φmo=-10°,φKdiff=+10°时,φopt和MO信号之间的关系,以及φopt和交扰之间的关系。当φopt=0°时,MO信号的幅值最大,因为当φbrmodiff=0°,并且φopt=0°时,φtotal=0°。这时当φopt接近于0°时交扰为最小。
如从图7和10看到,相位差φdiff影响最大MO信号幅值的值φopt,而不影响对于最小交扰的值φopt
如从上面的结果所证明的,对于最小交扰的值φopt不受值φmo和φdiff的影响,而只受值φbr的影响。
进行实验,找出当交扰最小时φopt和φbr之间的关系。图11示出了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当将值φbr设置在大约-20°到+10°的范围内时,可将对于最小交扰的值φopt抑制在小于±15°。即,当将值φbr设置在大约-20°到+10°的范围内时,可抑制交扰,φopt<±15°。
图12示出磁光盘应该落入的φbr和φmodiff的范围。如上所述,φbrmodiff的总和必需在±30°的范围内,以将由相位差引起的MO信号幅值的损耗抑制在3dB左右。为了抑制交扰,值φbr应该是-20°<φbr<+10°。因此,将φbr和φmodiff的范围设置在图12所示的P的范围内,并且当相位差φopt在±15°内时,由相位差引起的MO信号幅值的损耗可以被抑制到小于3dB,还可以抑制交扰。
通常,磁光盘上形成有螺旋或同心的凹槽,以得到伺服信号。其上具有凹槽的磁光盘包含格式化将MO信号记录到凹槽中的,格式化将MO信号记录到凹槽之间的岸上的,以及格式化将MO信号记录在凹槽和岸上的。
作为格式化用于岸上记录的磁光盘,符合ISO/IEC15041(640Mbyte,90mmmo)的磁光盘是熟知的。还有,作为格式化用于凹槽记录的磁光盘的例子,符合ISO/IEC15286(5.2Gbyte,130mm)的磁光盘是已知的。
相位差φdiff由凹槽和槽脊处的光的衍射引起,并且其幅值大大依赖于凹槽深度。图13示出当信号被记录在磁道间距为0.85μm,而空占率为0.7的区域内时,由计算机计算的凹槽深度和φdiff之间的关系。图13中,水平轴表示凹槽深度,即从参考表面到记录表面的距离。由此,水平轴的正区域相应于槽内记录格式,而负区域相应于岸上记录格式。如从图13看到,正区域中φdiff和符号与负区域中φdiff的符号相反。
通常,对于好的伺服信号,在所有槽内记录格式化的磁光盘、岸上/槽内记录格式化磁光盘以及岸上记录格式化磁光盘中凹槽深度应该为λ/6±λ/24。值λ是基片中用于重现记录在磁光盘记录层处的信号的读出光的波长。取真空中光的波长λ为λ0,取盘基片的折射率为n,则值λ可以表示为=λ0/n。
当凹槽深度为λ/6+λ/24时,值φdiff在槽内记录格式化磁光盘中大约是+15°,而在岸上记录格式化磁光盘中大约是-15°,如图13所示。
由于值φdiff依赖于磁光盘的记录格式,故将由磁光盘引起的总相位差(φbrmodiff)抑制在±30°的范围内的需要,可以通过对于每一个记录格式,将总的(φbrmodiff)重新写到不包括φdiff的来满足。
即,由于对于槽内记录格式化磁光盘,相位差φdiff大约+15°,故总(φbrmo)应该为-45°<(φbrmo)<+15°。对于为槽内记录格式化的磁光盘,值φbr和φmo应该落入的范围如图14所示。
换句话说,通过将φbr和φmo的范围设置得包括在图14中所示的范围P1内,并且当相位差φopt在±15°中时,对于槽内记录格式化磁光盘,可以将由相位差引起的MO信号幅值中的损耗抑制到小于3dB,还可以抑制交扰。
还有,对于岸上记录格式化磁光盘,相位差φdiff大约-15°,故总的(φbrmo)应该是-15°<(φbrmo)<+45°。图15中示出对于用于岸上记录的磁光盘,值φbr和φmo应该落入的范围。
即,通过将φbr和φmo的范围设置得包括在图15中所示的P1的范围内,并且当相位差φopt在±15°时,对于岸上记录格式化磁光盘,可以将由相位差引起的MO信号的幅值的损耗抑制到小于3dB,还可以抑制交扰。
由于在岸上/槽内记录格式化磁光盘中,应该分别满足槽脊和凹槽的特性,故总的(φbrmo)应该是-15°<(φbrmo)<+15°。图15中示出对于岸上/槽内记录的磁光盘,值φbr和φmo应该落入的范围。
即,通过将φbr和φmo的范围设置得包括在图16中所示的P3的范围内,并且当相位差φopt在±15°时,对于岸上/槽内记录格式化磁光盘,可以将由相位差引起的MO信号的幅值的损耗抑制到小于3dB,还可以抑制交扰。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磁光盘的实施例。应该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第一实施例是岸上记录格式化磁光盘,而第二实施例是槽内记录格式化磁光盘。
图17示出第一实施例,它是ZCAV格式化磁光盘,适用于磁道间距为0.9μm而凹槽深度为λ/5的岸上记录格式。
如图17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磁光盘包含基片、形成在基片上的记录层2、以及形成在记录层2上的保护层3。记录层2还包含第一介质分层21(由SiN制成),磁光记录分层22(由用于磁光记录的磁性材料制成),第二介质分层(23,由SiN制成),以及由Al制成的反射分层24。
磁光记录层22还用MSR(磁感应超分辨率)技术分别由GdFeCo,GdFeCoSi和TbFeCo三个分层构成,以用于重现。
MSR技术使用多个分层之间的磁开关耦合,以确保比由使用的读出光的波长确定的更高的分辨率。MSR技术包括例如FAD(前孔径方向)方法,其中在射束点内的高温区域中的磁化作用定在一个方向,以检测只来自低温区域的信号,RAD(后孔径方向)方法,其中射束点内的低温区域中的磁化作用定在一个方向,以检测只来自高温区域的信号。在所有这些方法中,由读出射束点读出信号的区域窄,这导致与通过将读出射束点尺寸减小得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使如上述结构的第一磁光盘适应于由基片1处的衍射引起的相位差φbr为-4°,而由记录层2的磁光克尔效应引起的相位差φmo是-8°的情况。
φbr的值是通过在盘基片的模制过程中调节树脂温度控制的,而φmo的值是通过与记录层2一起形成的每一个分层的厚度控制的。注意,φbr的值可以通过在盘基片1的模制过程中调节包括树脂温度等等的模制条件而控制,还可以通过例如为盘基片1使用其它材料来控制。又φmo的值例如不仅可通过检查与记录层2一起形成的每个分层的厚度来控制,而且也可以改变记录层2的构造和每一分层的材料来控制。
将周期为0.76μm的特征/间隔信号重复地写到第一磁光盘上,然后使用能够自由地改变φopt幅值的光学系统从磁光盘读出记录的特征/间隔信号。在用于读出信号的光学系统中,读出光的波长为λ0为680nm,而物镜聚焦读出光的数值孔径NA为0.55。
通过如上所述将信号写到第一磁光盘或从第一磁光盘读出信号,测量MO信号对φopt的依赖性以及岸边界处的交扰对φopt的依赖性。图18示出结果。如图所示,在第一磁光盘中,当相位差φopt在±15°的范围内时,将MO信号由相位差引起的损耗抑制到小于3dB,交扰通常最小。
下面,将描述第二磁光盘。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磁光盘的主要部分尺寸放大的截面图。
类似于第一磁光盘,第二磁光盘也是ZCAV格式化的。但是在第二磁光盘中,采用磁道间距为0.85μm的槽内记录格式。注意如在第一磁光盘中的,将凹槽深度设置为λ/5。
如图19所示,第二磁光盘包含基片31,形成在基片上的记录层32,以及形成在记录层32上的保护层33。记录层32还包含由SiN制成的第一介质分层41、由TbFeCo(一种磁光记录的磁性材料)制成的磁光记录分层42、由SiN制成的第二介质分层43和由Al制成的反射分层44。
使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二磁光盘适应于由基片31处的衍射引起的相位差φbr为-4°,而由记录层32的磁光克尔效应引起的相位差φmo是-8°的情况。
通过在盘基片的模制过程中调节树脂温度控制φbr的值,并通过改变与记录层32一起形成的每一个分层的厚度控制φmo的值。注意,φbr的值可以通过在盘基片31的模制过程中调节包括树脂温度等等的模制条件而控制,也可以通过例如将其它材料用于盘基片31而控制。φmo的值也不但可以通过检查与记录层32一起形成的每一个分层的厚度来控制,也可以通过改变记录层32的结构和每一个分层的材料来控制。
周期为1.07μm的标记/空间信号被重复地写到第二磁光盘,此后使用能够自由改变φopt幅值的光学系统从磁光盘读出记录的标记/空间信号。在用于读出信号的光学系统中,读出光的波长λ0为680nm,而物镜聚焦读出光的数值孔径NA为0.55。
通过如上所述将信号写到第二磁光盘或从第二磁光盘读出,测量MO信号对φopt的依赖性以及岸边界处的交扰对φopt的依赖性。结果示于图20,该图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磁光盘中,相位差φopt和MO信号之间的关系以及φopt和交扰之间的关系。从图20将看到,当相位差φopt在±15°的范围内时仍然在第二磁光盘中,将由相位差引起的MO信号的损耗抑制到小于3dB,交扰通常是最小的。
从上述描述显见的,即使采用ZCAV格式导致压纹区域(其中有预先形成的压纹,该压纹中的凹凸图案指示信息),与未形成压纹的磁光记录区域相邻,本发明仍然可以抑制由光学特性的局部变化引起的交扰,并提供足够高输出的重现。
应该知道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任何压纹区域(其中有预先形成的压纹,其凹凸图案指示信息)和磁光记录区域(其中未形成压纹)相邻的磁光盘,它不限于ZCAV格式的磁光盘。
即,本发明有效应用于具有只读区域(有预先形成的压纹,其凹凸图案指示信息)可重写区域(通过磁光记录可将信息写到该区域上)的诸如所谓的部分ROM之类的磁光盘。
本发明可以有效抑制由光学特性的局部变化引起的交扰,这种交扰尤其在磁道间距窄(如果是1.0μm或者更小)时有可能发生。
从上述描述可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遭受由光学特性的局部变化引起的较小交扰的磁光盘,并能够提供一种足够高输出的重现,即使磁光盘中的压纹区域(其中有预先形成的压纹,其凹凸图案指示信息)与未形成压纹的磁光记录区域相邻。

Claims (6)

1.一种磁光记录媒体,包含沿记录磁道形成有凹槽和槽脊的基片,所述基片上还形成有通过凹凸图案指示信息的压纹,并被格式化以将磁光信号记录在凹槽中,其特征在于,假设记录层平面内,并垂直于记录磁道的方向为X方向,而记录层平面内沿记录磁道的方向为Y方向,以及从记录层反射的读出光的返回部分的X方向偏振分量和Y方向偏振分量之间的相位差,由基片处的衍射引起的为φbr,而由记录层的磁光克尔效应引起的为φmo,磁光记录媒体满足下面的条件(1)和(2):
-20°<φbr<+10°            (1)
-45°<(φbrmo)<+15°    (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假设从记录层反射的读出光的返回部分的X方向偏振分量和Y方向偏振分量之间的相位差,由凹槽和槽脊的衍射引起的为φdiff,磁光记录媒体满足下面条件(3):
-30°<(φbrmodiff)<+30°         (3)
3.一种磁光记录媒体,包含基片,所述基片沿记录磁道形成有凹槽和槽脊,所述基片上还形成有压纹,通过所述压纹的凹凸图案指示信息,并格式化,以将磁光信号记录在槽脊上,其特征在于假设记录层平面内垂直于记录磁道的方向为X方向,而记录层平面内沿记录磁道的方向为Y方向,从记录层反射的读出光的返回部分的X方向偏振分量和Y方向偏振分量之间的相位差,由基片处的衍射引起的为φbr,而由记录层的磁光克尔效应引起的为φmo,磁光记录媒体满足下面条件(1)和(4):
-20°<φbr<+10°                   (1)
-15°<(φbrmo)<+45°           (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假设从记录层反射的读出光的返回部分的X方向偏振分量和Y方向偏振分量之间的相位差,由凹槽和槽脊衍射引起的相位差为φdiff,磁光记录媒体满足下面条件(3):
-30°<(φbrmodiff)<+30°     (3)
5.一种磁光记录媒体,包含基片,所述基片沿记录磁道形成有凹槽和槽脊,所述基片上还形成有压纹,通过所述压纹的凹凸图案指示信息,并格式化,以将磁光信号记录在凹槽和槽脊上,其特征在于假设记录层平面内垂直于记录磁道的方向为X方向,而记录层平面内沿记录磁道的方向为Y方向,从记录层反射的读出光的返回部分的X方向偏振分量和Y方向偏振分量之间的相位差,由基片处的衍射引起的为φbr,而由记录层的磁光克尔效应引起的为φmo,磁光记录媒体满足下面条件(1)和(5):
-20°<φbr<+10°                   (1)
-15°<(φbrmo)<+15°           (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光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假设从记录层反射的读出光的返回部分的X方向偏振分量和Y方向偏振分量之间的相位差,由凹槽和槽脊衍射引起的相位差为φdiff,磁光记录媒体满足下面条件(3):
-30°<(φbrmodiff)<+30°      (3)
CN99117542A 1998-08-07 1999-08-06 磁光记录媒体 Pending CN12467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224745A JP2000057647A (ja) 1998-08-07 1998-08-07 光磁気記録媒体
JP224745/98 1998-08-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6705A true CN1246705A (zh) 2000-03-08

Family

ID=16818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9117542A Pending CN1246705A (zh) 1998-08-07 1999-08-06 磁光记录媒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208595B1 (zh)
EP (1) EP0978834A3 (zh)
JP (1) JP2000057647A (zh)
KR (1) KR20000017173A (zh)
CN (1) CN124670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48000B1 (en) 2012-12-20 2016-05-24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agneto optic kerr effect magnetometer for ultra-high anisotropy magnetic measure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6035A (en) * 1982-02-25 1984-08-14 Xerox Corporation Magneto-optic media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JPH07101523B2 (ja) * 1986-09-12 1995-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磁気信号再生装置
JPH03157843A (ja) * 1989-11-16 1991-07-05 Sony Corp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US5031993A (en) * 1989-11-16 1991-07-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tecting polarization state of an optical wavefront
US5414652A (en) * 1993-08-27 1995-05-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agneto-optical memory element
WO1995029483A1 (fr) * 1994-04-23 1995-11-02 Sony Corporation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et tete d'enregistrement magneto-optiques
US5784347A (en) * 1995-02-13 1998-07-21 Hitachi, Ltd. Optical disk device having optical phase compensator
JPH0954994A (ja) * 1995-08-16 1997-02-25 Canon Inc 光磁気記録媒体
JP3645020B2 (ja) * 1995-12-12 2005-05-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情報検出装置
JP3557761B2 (ja) * 1995-12-28 2004-08-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磁気ディスク
JPH09251675A (ja) * 1996-03-13 1997-09-22 Nikon Corp 光磁気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9259480A (ja) * 1996-03-22 1997-10-03 Sony Corp 光磁気ディスク
US5850375A (en) * 1996-07-30 1998-12-15 Seagate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optical fibers in a data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JPH10124948A (ja) * 1996-10-18 1998-05-15 Mitsubishi Chem Corp 光磁気記録媒体
US5920538A (en) * 1998-06-11 1999-07-06 Tandberg Data Asa Magneto-optical readout method and magneto-optical readout head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978834A2 (en) 2000-02-09
KR20000017173A (ko) 2000-03-25
US6208595B1 (en) 2001-03-27
JP2000057647A (ja) 2000-02-25
EP0978834A3 (en) 2000-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5166A (zh) 磁光记录媒体的重现装置、重现方法及成用磁光记录媒体
EP1341167B1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CN1848254A (zh) 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和信息记录、再生设备
EP0813193B1 (en) Optical disk
US7457227B2 (en) Optical disc
EP0674309B1 (en) Optical disk
CN1465055A (zh) 光信息记录媒体、光信息记录媒体用原盘及其制造方法
KR100557799B1 (ko) 광디스크와광디스크장치
JP3433651B2 (ja) 光磁気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再生方法
JP2002319200A (ja)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623197A (zh) 光记录介质、记录再现装置、存储装置及记录再现方法
CN1540650A (zh) 磁光盘及使用磁光盘的记录和/或再现方法与装置
CN1246705A (zh) 磁光记录媒体
TW531743B (en) Pickup device
JP3499406B2 (ja) 光ディスク
EP1003163A1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S58100249A (ja) 光学情報記録用担体
CN1522440A (zh) 光学记录再生介质、光学记录再生介质制造用原盘以及光学记录再生装置
JPH11353681A (ja) 光再生装置および光記録媒体
KR101051274B1 (ko) 광 기록 매체
EP1028414A1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EP1229522B1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substrate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TW200414180A (en) Disk substrate and optical disk
CN1871647A (zh) 磁光信息记录介质的热处理判定方法和热处理判定装置
KR20030080877A (ko) 글래스 디스크의 트랙형성방법 및 트랙킹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